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祛湿一身轻

田原(当代)
身边的现象:
如果你是一个喜爱动物的人,会发现家养的猫咪特别贪恋阳光,它在太阳下面洗脸和睡觉的时间,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大半时光;而狗作为猫的天敌,在对待阳光的态度上,却与猫一样,它们同样喜欢做日光浴,而且在晒太阳的时候,连最亲近的人召唤它们,也懒得回应。
动物的眼耳口鼻,没有一处不机敏。它们看到了太阳对生命的关照,它们嗅到阳光独特的味道,它们听得到太阳的召唤。不像人类,自从懂得了太阳由物质构成后,就拒绝承认风也有颜色。
其实,最喜欢亲近阳光的,仍然是人。不然为什么人们买房子的时候,喜欢挑向阳的房间?即使最贵的也是阳光房;当办公室被包围得滴水不漏时,人们对阳光也开始大惊小怪:天啊,你这儿阳光太好了;天啊,今天天气真不错……
大概越是生活中的事物,就越容易被忽略。
千百年来,我们如此自然地在日夜轮转中生活着,却有绝大多数人不曾对太阳、健康、寿命之间的关联产生过联想。太阳,这个距离地球亿光年的恒星,为什么对地球万物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们的祖先将决定生死的“能量”叫做阳气,与太阳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崇桂琴解答:
从对动物晒太阳,而想到太阳对万物的影响。这个感悟非常好。
人天生是具有“亲阳性”的,每个人都向往阳光、明亮的地方,而“亲阳性”首先就表现为亲近温暖、抵抗寒冷。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都喜欢亲近温暖的事物?天冷的时候,自然要多加一件衣服;冬天时会想喝热水,贴近暖气、空调,好让身体暖和起来;女孩子们喜欢厚实的绒毛玩具,长满毛的小猫、小狗抱起来也很舒服……人们渴求温暖的心理,在一些生活细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谁也不会多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天生的感觉,放在正常人身上往往被忽略了,只有“不正常”的人能敏锐地察觉。
中医体质学中,有一类阳虚体质的人,特别怕冷,就连夏天,对凉风都很敏感,甚至要穿毛衣、毛裤;而有些人一分钟也不能忍受潮湿、阴暗的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多数人会觉得身体笨重,易长青春痘,得关节炎……
晒太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像渴了喝水、饿了吃饭那么自然,没什么需要在意的。然而中西医的专家们,都会建议婴儿、老人、病人适当地晒晒太阳,来帮助生长发育和维持自身健康。
英国有一项研究显示:多晒太阳可减缓人体衰老的进程,原因是晒太阳时体内产生的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等。
很多临床调查也显示,晒太阳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对缓解颈椎的疼痛及颈椎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这些研究和调查,比我们的古人晚了几千年。
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已经总结出了晒太阳是最朴素,也最简单的“以阳养阳”的方式。
现代人体质变差,疾病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和病毒,而是因为人们忘记了自己生活在太阳的“统治”之下。
而小动物们爱晒太阳,可以说,是不自觉地在“偷”太阳的纯阳之气。这个“偷”是褒义的理解,是指抓住每一个机会,用太阳给予的能量来补充自己的阳气。
《内经》中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它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很多人更注重这句话中的“阳气”两个字,隐约感觉到,人体的阳气像太阳那样重要。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点,人体中的阳气要是失常,疾病就要发生,寿命就要减短甚至死亡。
打个比方,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它既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也是一块吸引力巨大的磁石。我们活着,依赖于它所赐予的能量;我们健康与否,决定于地球绕太阳运转过程中,太阳对地球万物所产生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对人的影响尤其重要。
人生总是需要一些指引,来走出拐角和阴霾。太阳的方向,就是生命和健康的大方向。
身边的现象:
在古代,许多国家都有太阳崇拜,比方说古玛雅、古埃及等,他们对太阳功能的认知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太阳就像是父亲,是万物生命的初始和最终决策者。
但是,唯一能从中悟出太阳对大地,对人体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归纳、总结,用于解除疾病,传承至今的,就只有中国人。这使得太阳崇拜,不再停留于巫术或单纯的信仰上,反而成为了人类可以用来审视身体的全新角度。
我们的古人,由此破解了关于生命的重大秘密。因此,重拾古人对于太阳的认识,就能解除所有对身体、对疾病的困惑。
崇桂琴解答:
《易经》一书中,早就把太阳放到了八卦中“乾”的位置上。
而且,在所有的卦象中,唯有乾卦,包揽了全部四项(元、亨、利、贞)吉详、和顺的寓意。它形象地说明,太阳,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万物依赖它而存在、生长和发展。
我曾经看到刘力红先生对“阳气者,失其所”的精彩解析。
什么是“所”呢?刘先生把“所”看做是太阳循环往复运行中的四个区域。这个区域放在卦象中来说,就是乾卦所包含的四个卦辞:元、亨、利、贞。
没有接触过《易经》的人,可能不太理解,简单地说,乾卦,就代表着太阳,而元、亨、利、贞,不妨理解为太阳运行时,对地球发生的四个作用,也可以说是生命得以形成、发展、变化的四个元素:
元可以理解为万物发生的“源头”;亨是亨通,畅通无阻的意思;利,有利于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贞,能让大自然的结构稳固而坚实。
放在身体上来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太阳是生命发生的首要因素,这是“元”的作用;经脉、血路,还有五脏六腑机能运作的顺畅,是人活着并活得健康的根本,这是“亨”的作用;太阳对自然的一切作用,最终都是对人的作用,有利于人的生存,这是“利”的含义。
“贞”,不妨引用《内经》中的一句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阳力和阴力,在以阳力为主导的共同作用下,给万物的生命画了一个圈,定了一条天然的“法律”。因为有了这个“法律”,人的生命变化及万物的生长变化,才有大的规律可循,并且,这种规律是稳定的、恒久不变的。
遵从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无病到天年,所以说有很多长寿老人已经洞破了“天机”,他们只是不自觉而已。
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可能有很多方法论的东西还没有参透,但他只要掌握天地之间的变化规律,这就能用一种思维,来看待所有疾病,并按照这种规律推演回去,最终找到真正的原因和症结所在。就好比一场车祸事故的现场,被录了下来,倒带的过程中,就会看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因为堵塞,还是超速?或者只是一个轮子打滑……出了车祸没有办法挽救,但我们看到一个人疾病的成因,就能帮他理顺原路,重新找回平衡的状态。
而这个规律,其实就是天道,也就是太阳之道。
身边的现象:
中医有种说法,叫四季发病。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尽管新的生命开始萌芽,象征着希望,但是很多旧病,比如肺炎、咳嗽、关节炎、过敏等特别容易复发。
民间中医董草原曾经给出一个验方:竹茹+盐水,煮水喝。他很肯定地说,用这个方子喝一春天,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旧病。
按照他的理论,竹茹擅清脾胃之热,而盐水又能利湿。这符合了太阳在春天的时候,越来越靠近北回归线的自然规律。地下阳气知道“领导”要回来了,也开始慢慢升发上来。这是“太阳运行论”。
但是因为地面上仍然有些寒冷,寒热交接,湿气就在泥土中产生了。脾在五行属土,喜欢干燥,不喜欢闷湿。而这一点,又恰恰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所在。董医生的方子正好在这个时节,帮助清除脾土产生的湿热,让它舒服一些,不闹“脾气”,也就安抚了脾脏,缓解了许多旧病的复发……
崇桂琴解答: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而且用艾灸来灸胃脘这个位置,也能产生和董医生的药异曲同工的作用,它会帮助脾胃保持一个相对干爽的环境,帮助恢复脾的动力。
总之,我们了解了太阳之道,即所谓的“四季发病”,就都能找到它的起始点。
比方说春天干咳的人特别多。好多人觉得自己没什么毛病,一些小问题自己慢慢就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事实上,所谓的“旧病复发”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应该说他这个病就没有彻底地好过。而每一年的复发,是因为太阳又走到这个位置上来了,大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身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前一年没有解决的问题重复出现。因为它是累加的,不去管它,本来的毛病,很有可能累积成重症,甚至成为一些癌症的发病原因。
季节变化与身体变化,都有着因果关系和推演关系。
太阳年年岁岁重复着圆周运动。春天来了,夏天也不远了。但是,因为这个规律不断地重复,人们没有注意到:春天,自然万物所有的变化,都是夏天的“因”。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冬天得的疾病,也一定与之前的春、夏、秋三个季节脱不开干系。
所以这个季节得病了,如果当时没有把它治好,或者很好地缓解它,经过一年的轮回,它就会变重。同样,没有得病的人,若注意每一个季节的变化,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他肯定也不会得到一个疾病的“果”。
比方说:春天时,太阳在元位,给大地带来温暖和易于传播的春风,万物从这一刻起,开始全新的生命,人体的阳气也处于刚刚萌生的阶段。毛孔尝试着开启,希望代谢出去一些滞留在体内的陈年废物。因为地面上的阳气初升,而且除了太阳正在向“我方”移动,带来更多的温暖之外,地下储存的阳气,也挟带着一些潮湿、寒冷的气息缓缓“升”上地面,于是就有了“春捂秋冻”的说法。多穿点儿衣服,这时可以保护刚刚开启的毛孔。
夏天时,太阳运行到了亨位,她把自己的热情倾泻而出,树木枝叶繁茂,人体的阳气也“大部队”出动。此时,身体血脉和经络畅通,它们开始做全面的“大扫除”,大量在秋冬积攒下的废物和毒素,随着汗液和加快的代谢功能排出体外。中医有句话叫“冬病夏治”,就是“借夏势而为”。像吹空调、吃喝冷的食物和饮料等,都是强行地关闭了身体的大门,不利于健康的东西排不出去,就为将来的疾病埋下很多隐患。
到了秋天,太阳运行到利位,秋气属金,肺就是秋天的力量,它以自己的力量,给地面上的大气以强大的压力,使之降到地下。表面上看起来,树木枯败,其实是准备把“工作”了很久的阳气,收回储藏,“维修保养”。失去了强盛阳气的支撑,繁茂的树叶,也同下降的阳气一样,降落下来,回归泥土。
有肺部疾病的人,夏天和秋天,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季节。很多人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有干咳的现象,他自己也没有在意,觉得过几天它就好了。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常年下去,肺部的疾病就“突然”出现了。
很显然,如果夏天不能很好地把一些湿邪排出身体,到秋天,这些湿邪之气就埋伏在脾胃之中,湿气过重,就把肺气下降的通道给堵塞了,本来功能正常的肺脏,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再加上天气转凉,毛孔开始关闭,这就是“闭门留客”。本来应该下降的阳气,混杂着湿邪之,下也下不去,出也出不去,只好在身体里四处冲撞。就造成了很多人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出现干咳的现象。所以说很多时候,肺炎或其他肺病的发生,根源并不在肺,也不单是一场小感冒引起的事故,而是“蓄谋以久”了的。
太阳运行到贞位的时候,冬天到来了。冬天的太阳,是那种外表冰冷,但内心似火的“冰美人”,它懒懒地洒着不那么热烈的阳光。大地也很聪明,它把夏天在地面上“燃烧”的阳热之气,通过秋气收藏起来,却把最温暖的能量留给了埋覆在泥土之下的生命的根种,因为它们需要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来包容和孕育。而身体里的阳气,也沉到肾水之中,安静地休养,为来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太阳的运行轨迹周而复始,不曾停止和改变,它在大地外围制造了一个强大的能量场,限定并主导着地球上的人、事、物。
身边的现象:
网上有个帖子,叫《到农村去晒太阳》,说的是禽流感肆虐那会儿,城里气氛紧张,但在比较偏远的乡下,小孩子们还照样骑牛、挖野菜,人们也照样下地干活儿……让“憋屈”的城里人羡慕不已。
去过北方农村的人,冬天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把两只手揣在“对方”棉袄袖子里,倚着墙根儿晒太阳的人。这是一个就算再冷外国人也不会做的动作,但它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动作之一。
而现在的城里人,都“蜗居”、“蚁居”着,为了能买个“厢房”而拼命,早出晚归,不见太阳。一些房间的阳光被高楼大厦遮挡着;很多北漂族住在潮湿的地下室和没有窗户的隔板房里……
压力和疲劳已经是对自身阳气的损耗,再加上没有精力讲究居住环境,人们离太阳似乎越来越远了。
很多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长寿,为什么?因为城市“偷”走了太阳,也“偷”走了真正的生活。
崇桂琴解答:
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不只是因为粮食产量大,养活了很多人。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文化的根脉,本来就埋在泥土里,而不是藏在水泥里。这就需要有人去挖掘,去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中国农村就保留了很多长寿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被称为是简单到极致的“土”方法。
比如这种“揣袖子”晒太阳的姿势就很有讲究。咱们有句古老的成语叫“袖手旁观”,“袖手”二字就是把手揣在袖子里的意思。宋朝的陆游就有一首诗叫《袖手》:袖手地炉傍,身闲日自长。这是中国传统中一个古老的习惯。但在中医来讲,这又是一个对身体最简单的养护之法。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因为从人体来说,阴经在前,阳经在后。
两手插在袖子里,端放在胸口的地方,首先就把胸腔保护得很好,头背又接受着阳光的温煦。这样的姿势既保护了从胸前经过的阴经——任脉;又让从后背经过的阳经——督脉,能够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
医学大家彭子益将经络的“经”字,比喻成“经过”、“经管”的意思,而五脏六腑则比喻成“蓄电瓶”,所谓的“电”,也就是人体的阳气。阳气通过经络的传导,再供应给脏腑,它们才有充足的“精力”工作,人体才能维持日常活动。所谓的日常活动,当然也包括了强化自己的防御系统,抵御来自身体内外环境的不利因素。免疫力提高了,自然就健康、少得病了。
后背的督脉,就好比是人体的“发电厂”,用的是既环保又时髦的太阳能。
这里面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我们的阳气,其实是太阳所赐予的。
往前追溯农耕时期,农民们成天都是面向黄土背朝天。尤其是耕种季节,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有两点好处:第一,使“发电厂”接收了大量的能量;第二,流汗的过程,会促使体内的垃圾顺利地排出体外。所以尽管早期农村的老人们,脸上的皱纹很深,背也佝偻了,身体却非常硬朗。
那个年代,就算是住在城里的人也比较幸福。因为当时住的大多也是平房,或者楼层低的楼房。首先日照不会被遮挡,没事儿的时候,还能经常到自家的小院里,或者楼角、屋檐下面晒晒太阳。
现在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唯一能多接触一些阳光的时间,只有夏季上下班路上那么一小会儿;而经常开车的人,连这点儿晒太阳的时间也省略掉了,不但晒不到太阳,进了办公室,本来最需要有强大阳气来保护的后背,还得让冷飕飕的空调风吹着……
过这种生活的,大多是奋斗中的年轻人。有句话说: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买命。咱们还是把辛苦换来的钱,留到以后享受一些更自由的生活,不要拿来换命得好。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防病、养生的办法,您需要做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每过两个小时,就把缩在电脑前的背脊挺起,走到被阳光普照的窗前,转过身来,背对窗子站上10分钟,让温暖的阳光融化你背脊上的冰凉。
背站的好处有二:其一,太阳光不会刺激到眼睛;其二,正好晒在后背的督脉上,给你的“发电厂”补充点儿能量。
如果你比较不幸,选择了一个有安装防晒功能的有色玻璃墙的单位办公。那就到室外溜达出去买包烟也好,买点小零食也好,最重要的是能晒晒太阳。走楼梯的时候,气血也变得通畅,那些腰酸背疼的“办公室病”自然就找不上你。一举数得。
刘德泉介绍说,晒太阳时适当活动一下脖子,对缓解颈椎疼痛也有帮助。脖子可一前一后慢慢活动,几分钟后换一种姿势,变为一左一右,动作一定要缓慢,如有疼痛应立即停止。另外千万不要让脖子做转圈运动,这样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但是,晒太阳也要挑准季节和时间,一定是晴朗无风的日子,在冬天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暖,多穿些衣服,戴上围脖。
每天刻意地坚持晒太阳,它的效果就会慢慢显现。也许是一年,也许是十年,当同龄人都疲惫了、苍老了,而你却仍旧阳光、健康、神采奕奕。你就知道这个向天“借”阳气的小方法,有多么神奇了!
身边的现象:
目前许多常见疾病,比方说女性的炎症问题,男性的前列腺问题,甚至生育的问题,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以及最普遍的亚健康,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因为阳气的温煦不足。可以说,阳气走不到的地方,就是疾病发生的地方。
如果说,太阳的温暖能够融化坚冰、驱散阴霾,为大地迎来春天。我们身体里的太阳,同样能够帮助我们治愈身体,延缓衰老,找到生命的春天。这并不难,重要的是找对方法。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为错综复杂的交通线,坐哪辆车,走哪条路,才是远离疾病、通向健康的路呢?
崇桂琴解答:
北京地铁有一个1号线,我们身体里边也有条“1号线”,那就是被称为“阳气之海”的督脉。沿着这条线,就能走回健康,因为它是人体之中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大道。
我从1984年就开始研究“督灸”,就是在督脉上施用灸法。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我用督灸治疗了上万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这类疾病是我目前的主要治疗对象。
而从临床上来说,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如果说“百病皆能从灸治”,那么督脉施灸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什么我要称督脉为1号线?首先,地铁1号线横贯长安街东西,长安街是北京的中轴线,从大的意义上来说,也是整个国家的“中轴线”。而我们的督脉处于身体最中正的位置上,是人体的“中轴线”,攸关性命。
其实,把督脉形容成海,倒不如把它称为“湖泊”,因为督脉并不像大海一样,四通八达,它只“接通”6条身体上最主要的阳经。
我们的身体中,有12条正经,是主干线,其中有6条阳经和6条阴经。所谓“阳主外,阴主内”,这6条阳经,分布在我们的四肢外侧和头面部,还有躯干,可以说,在身体“外围”巡逻,而6条阴经,则相反。
这样的结构,就使得阳气,能将我们的身体“重重包围”,严密地保护起来。一方面是保护;一方面,还要把阳气输送到脏腑和身体各个部位。
作为“奇经”,同样是阳脉的督脉,是这6条阳经的上司。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督脉中,积蓄一部分,来自于先天的阳气,当6条阳经对身体供应得很充足,自己也有很充足的阳气的时候,多余的阳气,就要“流入”督脉,被保管起来,并在身体又需要阳气的时候“反哺”。
人因阳气而生,统领6条阳经的督脉,可以说生死大权在握。
督脉是人体经络中最好找的一条经,沿着脊柱,就是俗话说的“脊梁骨”,就能找到它的“主干线”。从西方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被划分为脊椎动物,脊椎是人类的“生死线”,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是东西方在人体认知上的“巧合”。
但是有一点,需要对不是很懂医的人普及一下,督脉并不等于脊梁骨。如果把人体的经络比喻为大海上的航线,这条航线必然存在。但是没有哪条航线是有实物的。“脊梁骨”的存在,相当于给督脉的主要“航段”在身体上“画”出的一条可见的航行图。
在督脉上,有28个大穴,其中16个穴位,都在脊柱这条线上。其中包括风府、哑门、大椎、命门、长强等性命攸关的穴位。
为什么说我的督灸,能治好那么多强脊炎的病人?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里就有“督脉生病话督脉,治在上,用骨、针、药熨”的理论。在临床做督灸时候,一定是灸整条脊柱,这个过程中,16处致命大穴都受益。我不是简单地用哪个小部队去治疗疾病,我是用一个庞大的军队,我有16支力量强悍的部队,去驱散隐藏在体内的病邪。我的兵既多又精,所以战无不胜。
当然,有的人会说,你在医院给病人做督灸当然好操作,可是我们自己平时想做也做不到。
其实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古代有一种艾熨灸法,不用艾条,就把艾绒在脊柱上铺一条。咱们家里一般都有熨斗,最好是可以加水的蒸汽熨斗,或者拿带柄的小锅,装上热水,在铺艾绒的地方熨。注意,在两边没有铺到艾绒的地方,就垫上毛巾,以免烫伤,艾绒毛也尽量厚一些。
这个道理,跟我灸督脉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也调动了16支强大的“部队”,但是穿透力肯定没有艾灸那么好,但作为日常的防病、保健足够了,隔几天做一次,把身体里的寒凉往外赶一赶,肯定就没那么容易感冒了,免疫力也得到提升。这都是生活中的智慧。
身边的现象:
李可老中医说现代人“阳虚十占八九,阴虚百难见一”。生活习惯的改变,透支了很多人的阳气,有些人从根本上就不足了。中医说:阳主动,阴主静。可是有些人的阳气尽管还充足,却都瘀滞了,就像因为血脂过高而瘀堵的血管一样,新鲜的血液输送不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血液是有形的,阳气是无形的,但道理却一样。
所以现在人们得关节炎的增多,脊椎病的增多,反复感冒咳嗽的增多,不孕的增多,哮喘的增多。阳气不足,动力不够,高血压的人也增多,连带的,什么糖尿病、肥胖问题、心脑血管儿问题就全来了。
崇桂琴解答:
凡是从医的,或者说比较关注这方面的人,都了解,咱们的疾病谱和高发病人群每年都在增加。最重要的是,增多了之后,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病却无法医治。但真的没有办法吗?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西方人有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也要遵从一个原则:一条路走到黑。这条路,就是督脉。
我之前说过,民国时代的大医彭子益先生,把五脏六腑比喻成蓄电瓶,把经络比喻成导线,那么我延伸了一下,督脉就像人体的“发电厂”。我们知道了是太阳在温暖我们的生命,保证我们的健康。太阳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可是,人体的“发电厂”却可以控制。
这个“发电厂”的能力强大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一个工作时需要长期伏案的朋友,总觉得头晕,其实他就是颈椎出了问题。这是现在办公室白领十个人中有八个要出现的问题。
我告诉他,回去以后,工作时,给手机定个闹钟,每隔一小时,就停下工作,身子往前挪一挪,大概坐在椅子三分之一的地方,然后,两只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
这时候的状态,上半身微向上拱起,会感觉到后背很紧。摆好这个姿势之后,两肩用力向后夹,让后背更紧张一些,会有点儿疼,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我说,你就照我这个方法,有空的时候就做一下,不但你颈椎好了,腰椎也跟着受益,疲劳状况也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结果,他回去坚持了一个礼拜,就上瘾了,他说夹完之后,特别的舒服,感觉整条脊梁骨刷地一下,跟过电似的,然后还有点儿发热。现在他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连精神状态都特别好。
这个方法叫“夹脊法”,但不是华佗所说的“夹脊穴”。它就是对脊柱的一个刺激,说白了,是对督脉的一个刺激。这种瞬间的紧张和放松,强行地激活了由于长年在椅子上窝着,后背瘀滞的阳气。中医说:不通则痛。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既然它不舒服,出现了疼痛、酸胀,我们把它理通了不就完了吗?
身边的现象:
有句话说:背向太阳,你只会看到自己的阴影,人似乎就变得阴暗了。但是,这只是文学的描写,其实,万物都有阴阳两种属性,人相对于自然环境,本来就属阴,所以,我们把阳“背”在背上。
有人问:为什么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其实中医只是发现者,真正的决策者还是太阳。中医还发现,我们脊椎上的督脉,就是人能与太阳沟通的通道。并且,在路边的野草丛中,藏着穿越通道,使人的身体重新与太阳发生关联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艾草”。从上古开始,它就能引来天火,借太阳之力,疗身体之疾。
如此说来,艾灸治病,是人类掌握了生命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根据,也是灸能除百病的有力依据。
崇桂琴解答:
借太阳之力,疗身体之疾。我的督灸,恰恰就是引来了太阳的纯阳之气,作用于人体汇聚全身阳气的督脉,继而通畅了血脉,治愈很多的疾病。同时,也使我们重新与太阳发生联系,还原了人最原始的生命状态。
有位日本学者曾经说:研究针灸的起源,就是研究中医文化的起源。而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上升到:研究针灸的起源,也是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针灸其实叫灸针更合适,灸还要先于针。
“灸”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灼”,灼是什么?灼体疗病。所以,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上,尤其是强脊炎的病人,一般会落下瘢痕。
古代的灸法,是比较残酷的,叫灼法,也叫直接灸。把艾条点燃后,直接贴在皮肤上。这种灸法,现在基本没有人用了,对皮肤的伤害太大,而且疮口保护不好还会感染。
但是,因为它的疗效直接,对一些必须使用到这种方法的病人,救命要紧,就会帮他做瘢痕灸。在皮肤表面涂上大蒜汁,紧接着把艾炷放到皮肤上,这样艾绒就不那么容易滑脱。这种灸法,就是会使疮化脓,留下比较重的疤痕。
而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艾灸,大多数是保健灸,以皮肤发红为度。
灸法可以称得上是保健手段中最简单、最无害、最好用的办法。大概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就发现灸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用于保健。
《庄子》中说:“丘所谓无病自灸也。”无病自灸,说的就是在没有病的时候,用一些简单的灸法调理身体。
现在一般人理解艾灸,都认可它养生、保健、美容的功效,可是,说到艾灸能治很多大病,很多人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在我们身边,尽管开了很多灸疗馆,但是说到特设了灸疗科室的医院,全国也没有几家,我们诊室算是比较大的。灸法传承,亟待拯救!
中医有句话: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灸之。就是说即使针和药解决不了的病,灸也能治。所以民间一直有灸能治百病的说法。但是很遗憾,我觉得我们对灸法的研究和重视,还远远不如日本。
在日本,从古代开始,灸疗就普遍被老百姓当做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大事,每家每户基本都会用“养生灸”。所以在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套终生“养生术”:婴儿灸身柱穴,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穴,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灸三阴交穴,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后灸足三里穴,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穴,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
人生的五个阶段都被包括在内,说明艾灸是对人一生都有益处的保健、治病方法。
身边的现象:
一直到现在为止,艾草都是灸疗的主要燃料。很多人有疑惑,古人想到灸法,不是先从烤火中得到的灵感吗?那用什么东西来“烤”不是都一样,为什么现在基本都用艾草?
其实古人也做了很多尝试。说到《黄帝内经》人们都很熟悉了,但是说到历史上还有个《黄帝虾蟆经》,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现存比较早的针灸文献之一。
书中记载了例如:竹木即伤筋,多壮筋绝。桔木之火以灸,即伤皮肌。榆木之火以灸,即伤骨,多壮即骨枯……八种树木用来做灸疗,都很伤身体。多壮,是指如果常灸的话,甚至有可能筋绝、骨枯,就成了致命的方法了。最终,古人们选择了艾草,并一直传承下来了。
端午节,我们都有挂艾草驱邪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但是最初艾草不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材,而是“圣物”。
崇桂琴解答:
艾草本身的属性偏于温热,但在古代,它有个别名叫“冰台”。这个名字源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和敬仰,人们相信,取自太阳的火是神圣之火。因此,古人发明了一个仪式,用冰刨成最古老的透镜,然后将艾草放在透镜之下,根据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光的折射原理,用太阳的热能,点燃艾草,在形式上,就把“天火”引到地面上来了。“冰台”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台”这个字,最早的时候,也是“胎”字的原型,很容易联想到,古人是把太阳、火、母亲、人类繁衍联系在一起的。
身边的现象:
艾草这种植物很奇特,它易燃,释放大量烟雾,但却没有明火。引来“天火”之后,当时的巫师们,就在一团烟雾之中开始与“神”对话,制造出一种很神秘的氛围。
但是,如果使用过艾条,就会发现用艾草做成的艾绒,在被点燃之后,产生的烟雾对人体有一种奇特的效果。
艾草燃烧时的烟雾很大,却不像别的燃烧物那样特别呛人,令人有窒息的感觉。心细的人会发现,闻了艾草的烟雾之后,会感觉很舒服,昏昏欲睡,就连一向有失眠习惯的人,闻到这个味道,也有强烈的睡意。
20世纪60年代发行的一本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用艾灸灸印堂和太阳穴帮助手术前后的病人催眠的文章。根据观察,这种方法在35个人当中,只对一个人没有效果。当然,我们没有考证过,到底是灸这两个穴位起的作用,还是艾灸烟雾本身就有催眠的作用。但是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艾灸确实有很好的治疗失眠的作用。
说到艾灸烟雾的作用,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很小就得了强直性脊柱炎,我推荐他去接受崇桂琴教授的督灸治疗,做了一段时间的督灸后,孩子的关节肿胀消除了,活动也比较灵活了,这让他对艾灸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还把艾条带到学校去。他的老师为了鼓励他,也是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给同学们专门上了一堂艾灸的课。
这个男孩子跟我说,他们班里一个女孩子,闻着艾灸的烟雾,痛经居然很快消失了……
崇桂琴解答:
我们现在知道了,对艾灸烟雾的不同反应,取决于每个人的体质。但是,古人当时对艾草点燃后为什么能对人产生很多奇怪的作用并不理解,所以,艾草在古代就被赋予了能够“驱邪”的神性。
五月五,被古人视为“恶月”、“恶日”,所以在五月初五出生的宋徽宗,从小就被送出宫去了。为了避邪、招百福,咱们到现在也保留着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的习俗,艾叶还能驱蚊避虫。
其实邪是什么呢?邪是针对正而言的。对普通人来说,正气充足,就百病不生,能够使身体生病的因素就是“邪”,所以中医有风邪、寒邪等称谓。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艾灸对寒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那是因为它能驱除人身体里的风邪、寒邪。
除了自然中的“邪”,内心生出的恐惧、忧虑,以及其他不好的念头也可以称之为邪,这也是中医所说情志致病。
我们知道,很多人失眠到最后吃失眠药也不管用了,因为失眠不是某个器官、某根神经出了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得安静,不够强大。而艾灸的烟雾,则能驱散人们心中的杂念,从而达到非常好的安眠效果。
将艾草制成艾绒,用“灸”的方法来治病,是什么原理呢?
按照古时候的思维,我们用艾草引来太阳的纯阳之气。一方面,它的热力和气味,驱散了体内的寒、湿、风邪,安定了心神,疏通了经络、血脉;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人后天的阳气,帮助身体把防御系统坚固起来,靠自己的力量治愈疾病。
身边的现象:
最初人们认识火,是从打雷闪电霹到树木产生的火苗开始的,后来又发现,被霹死的动物,要比生的好吃,用火煮食的习惯就一直延续下来。
西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因为给人类偷来了火种而受到宙斯的惩罚。偷火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一种意象,它意味着,对火的认知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灸的产生,与火更是密切相关,“灸”底下是火字。最原始的“灸”,据说是古人坐在火烤过的地面上发现的,人们发现只要坐在大火烧过的树木或草地上,身体才感到温暖、舒畅。那时,吃生肉最容易引起的腹泻、腹痛,还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慢慢就缓解了。
但是现在,人们对火源的问题并不特别看重,电磁炉、电褥子、打火机等现代产物,正一步步地取代着原来只有火才能达到的功能。
如果说,古人们认为,火种是取自太阳的珍贵能量,那么现在火的使用被慢慢取代,是否也是人们疾病丛生的原因之一?
崇桂琴解答:
这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调查数据,但是这是一个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东西方文化中,火都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地位,完全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
比方说,在西方,构成自然的四种物质,就是风、火、水、土,跟中医的五行就很相似。美国的历史是最短的,可是他们的自由女神不但戴着太阳头冠,还举着火把。可见,对光明、温暖的追求,是深入人类心灵的。这又回到刚开始说到的,人因太阳而生、而变。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在地面又形成了中医所说的五行关系,而金、木、水、火、土,说的不是五种物质,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功能。火,就是其中一种,它是不可取代的。
我举个例子,在东北有种火炕。所谓“炕”,是用砖砌成的一个中空的石床,上面一般会铺着用高粱杆,或者薄草编的席子。
根据记载,这种火炕最初出现在1600年前,那时候是用黄泥砌成的,后来慢慢发展成石头,又发展成砖。这种火炕,在东北的城市里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农村还被很广泛地使用。
一般来说,火炕都留有一条通道,连着外面厨房的灶台,烧饭的时候,用木柴或者秸杆儿点燃,灶台的热烟带着热量,就顺着通道钻到炕底下去,炕就热了。
如果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会发现康熙帝睡的就是火炕。
《内经》记载灸的起源,这样说: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内经》里认为,灸是北方产生的,因为北方很冷,人们又吃生冷的东西,身体里的温度不足,寒则病生,就想到了用灸的办法来解决。可以说,人的所有智慧,都是从对温暖的渴求,和对火的思考中产生的。
火炕本身,我也可以称它为“灸”,灸这个字,下面一个火,火炕的火也在下面。所以在东北待过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关节炎和一些腰腿疼痛都能在上面睡好。
感冒了、着凉肚子疼了、得了鼻炎鼻子不通气了,老人们就会说:赶紧到炕上躺着,盖上被子,“烙烙”。“烙”过之后,病果然好得非常快。而且东北还有句话叫睡火炕“解乏”,意思就是说,在火炕上睡一宿,疲劳全消……
火炕治病,有原理在里边。人感觉到冷的时候,只有想办法让脚和后背暖和了,全身就都不冷了。脚很重要,是因为人体12条主要经络,有6条与脚有关,3条阳经,3条阴经。所以尽管脚底穴位不多,但是却有很多的反射区,与脾胃、肝胆、肾等重要脏腑关联。
而后背,就是督脉的位置,它汇聚着充足的阳气,温暖它,就是温通了全身的经脉。所以在睡火炕的时候,为了更暖和,人一般都是仰躺的。尤其寒冬腊月,往哪边儿侧躺,没挨着火炕的那一侧,都觉得凉,只有后背贴着炕,用火炕的阳力,补益并激活了督脉的阳气,人才感觉暖和。所以每一个人,不光是应该每天坚持泡脚,温暖肾阳,更应该保护好后背。如果把后背的督脉比喻成火炬,这个生命之火是不能灭的,那咱们每次衣服穿少了,或者后背受风了,都把“火苗”吹弱一点儿,它的火苗要熄了,寿命就减短了,必然也要生病。
有的人会问,那我睡电褥子不是一样吗,怎么我没体会到它能治病,但是睡了就嗓子就发干,脸上长痘,特别容易上火?
电褥子当然不一样!火炕利用了火源的势力传导使炕温暖,人不可能贴着火盆睡觉。而电褥子用的是电,必须贴近身体,不然就达不到保暖的效果。如果用做菜来比喻,火炕是“蒸”法,而用电褥子是“煎烤”法。同样一种食物,“蒸”着吃不容易上火,但烤着吃就会上火。
用电磁炉取代传统的做饭工具,也是这个道理。我曾经亲自做过试验,我们中医也经常做试验,但是我们都在生活里试验。
冬天的时候,同样吃羊肉涮火锅,用炭火锅,吃完了,觉得挺暖和,挺舒服,第二天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然后再用电火锅涮一次,吃的羊肉量都差不多,第二不得了了,嗓子也发干,嘴也发干,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感觉,现在用传统的火锅已经很少了,没法儿对比。再讲一下,现在流行吃麻辣为主的火锅,辣的东西本身就上火,也不会考虑到火和电的区别。不过如果有人感兴趣,也可以尝试一下,看看同样是火锅,是不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却不一样。
但是这个年代,农村都现代化了,很多人家都拆了火炕,既然火炕这么管用,有没有什么替代的方法?有一种古老的“熨灸”,从有石头的时候就有它的存在,这就是用烤热的砖或者石头,包上布,放到腰、肚子或者屁股底下。这种方法对治疗胃痛尤其好,对寒邪引起的腹泻、脱肛、遗尿也同样有效。如果得了痔疮,每天坚持坐坐热砖,痔疮很快就会治愈。
以前都把石头放在灶头上,这边儿烧着饭,那边儿石头就热了。没有灶怎么办?夏天,捡一些鹅卵石头,在温度最高的时候,放到阳台或窗台上暴晒。晒好之后,上面垫上毛巾,坐在椅子上用脚踩,太阳的温热之力就会从脚底进入肾经……
身边的现象:
火的功能慢慢被电所取代,到底是不是现在人疾病丛生的原因之一?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与天地相应,所以大自然有阴阳,我们的身体也有阴阳;大自然有五行,我们的身体也有五行……
崇桂琴解答:
来源于自然的火种,将它的能量在煮食的时候,传递给了食物。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被一点点消化、吸收,又作用于身体的防御机能,保护我们不生病,并且完成日常的生命活动。可以说这是生命的一个能量链。
说得更干脆一些,吃每一口用火煮出来的食物,都是在用动植物的生命来延续我们的生命,而不管是食物本身,还是将它们煮熟的能量,归根究底都来源于太阳。所以,我们是靠吃“太阳”生存的。这样一想,用电磁炉跟用传统的火焰上架着铁锅烧出来的食物,能是一样的吗?
身边的现象:
用灸治病,从最初的引天火驱邪、招福,到后来,我们开始懂得引天火作用于身体,用火的热和艾草接引来的太阳之火,温暖我们的身体。一方面是治愈疾病,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延长寿命,活得更有质量。
崇桂琴解答:
以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我总结艾灸对人产生的作用,有三点:
第一,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的通道,健康的信息网。艾灸就有这样的作用,让我们身体的小太阳发光发热,驱散经络里的寒冷,融化冰雪。从而,使气血像春天里的泉水,畅流不息。这就是中医说的“气血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所谓温,可以理解为阳力,是生命得以鲜活的动力。一切因为寒邪入侵而导致的气血凝涩的疾病,都可用艾灸的阳力来温阳。
第二,帮助“升阳”。有一些人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其实都是阳气不足,没有力量来提拉这些器官。唯有身体的阳气充足,才有力量来提拉这些器官。所以中医说“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第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我们常常强调要“治未病”,其实就是说要在没病的时候积极养生,预防疾病。其实对于健康来说,防,就是最好的攻。体质强健,筑好自己的“防护墙”,疾病也无从下手。这道“防护墙”,既是西医所说的免疫力,也是阳气对身体的作用之一。现代医学发现,艾灸通过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而且艾灸之后,身体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反应更加迅速。从这个角度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常艾灸的人,不容易感冒。
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股正气,就好比太阳出来之后,世界上一切阴霾的、危险的东西,都会消失无踪。可是很多人,也许是先天的遗传,也许后天的损耗过度,造成他的“阳光”弱了,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了,于是就百病丛生。
这个时候用艾灸,既是助阳气一臂之力,驱散病邪,也是后天对阳气的补充,加固“城墙”,就是“治未病”了。
另外,灸法还可以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也能预防哮喘病。并且艾灸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身边的现象:
“灸”字底下有个火!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火的力量。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传承中药的权威古籍,它也提到:阳燧……以艾承之,则得火。
隧,有通道的意思,通往太阳的通道,“燧人氏”,钻木取火,用的是木燧。艾绒也是他用来取火的燃物;阳隧则用铜制造,同样用透镜的原理,取代“冰”,使用了几千年。但是现在很多灸疗法,已经不讲究火源的问题了,都用打火机点火。就好比把火炕换成了电褥子,用电磁炉取带了传统炊具。不久前,有一朋友看完热映的《阿凡达》后对我说,我们已经没有信仰了。
也许,在我们远离古老的取火方式,甚至渐渐远离火种时,就已经背向信仰行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本就不是佛与耶稣,而是天,是太阳。而艾草,可以说是为数不多,能将国人与太阳产生关联的事物,它能让人沿着艾灸的产生和发展,重新寻找到曾经的信仰。
太阳→艾草→火种→生命与人类文明,这几种事物相互联系,环环相扣。
崇桂琴解答:
中医讲:心主神明。心是我们生命中的那个太阳。
2008年的5?12大地震,很多人在被压在石头缝里、断水断粮的情况下活了下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人,在面临绝症的时候,不但打破了医生下的死亡宣言,而且活得比普通人还要快乐、长寿。这是因为心中强烈的生存渴望,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的奇迹。
我们在用艾灸来治病、保健的时候,就不能一边做艾灸,一边看着电视或者跟别人聊天,而是要把它当做一种仪式。做艾灸,也要像做瑜伽一样,在开始之前,要先把注意力全部收回来,放到自己的身体上。艾灸时,去感受艾条的热力是用什么样的力量穿透皮肤进入身体,它正循着哪条经络游走……细细品味,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艾灸的力量,还有你的精神力量,共同来治愈疾病,这一点,是再好的大夫都帮不到你的。
所以,一方面我建议在家里做保健灸的时候,尽量使用传统的火柴,或者说,我们还可以点上一炷檀香或者别的香,最大程度地确保有太阳之火的力量。然后在做艾灸的时候,暂时把一些烦心的事都抛到脑后,安安静静,享受一个为身体做祈祷的仪式。
什么样的火源,什么样的心境,会让艾灸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作用,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
古人说“一针,二灸,三服药”。但是到了现代,医院的针灸科,几乎也都以针刺穴位为主要手段,灸法作为辅助。以至于灸成了针的补充,甚至把针和灸混淆了,把针灸简单地理解为针刺穴位。
在医院里,灸法也不再是传统的灸法,只是将艾绒装在通电的仪器里,贴在皮肤表面,利用电加热艾绒,这种就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电灸。
作为一个中医,至少就我来讲,我认为,“一针,二灸,三服药”才是灸法的全部,也是用艾灸治病必须遵守的原则。
身边的现象:
李可老中医有几十年使病人起死回生的实践经验,他总结出一句名言: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临床上他看到太多,由于生活现代化,尤其是空调普及,导致阳虚致病的例子,这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头痛,慢性鼻炎,阴暑症,常年难愈的感冒,无故拉肚子,高烧,小孩子们的哮喘病,以及女性痛经、产后病、炎症和男性阳痿、前列腺炎等。
阳虚有很多特征,特别怕冷只是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阳气被伤害而不自知,反而莫名其妙地被一些常见病困扰。如果因此而频繁接受寒凉的抗生素治疗,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良医难求和中药材质量的日益“堕落”。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艾灸显得特别珍贵!它既是每一个人都能放心使用的药材,同时,也让我们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医生。
崇桂琴解答:
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这句话放到阳气普遍不足的今天来说,真是特别经典。
人的一生,就是阳气慢慢消耗的过程。现在很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临床上来看,大家总感觉睡不醒,早上不想起,起来也没精神;还有人总觉得心情很沉重,身体更沉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因为凡是阴暗潮湿的角落,必定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可以说这个人身体里的湿邪过重,他已经是阳气不足的状态了,尽管他还没有严重到怕冷。
所以我相信,李老所说的虚,并不是说阳虚体质,而是总体的阴阳失衡。而空调,当然是造成现代人普遍阳虚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是仍然有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曾经有一个女病人,长年旅居国外。她是一个很瘦弱、很优雅的女人,来我这里做督灸之前,因为经常性的感冒,所以经常挂点滴。她在国外看了很多有名的医生,最终的结论,都是说她体质差。药和保健品她都没少吃,可是仍旧不停地感冒。她不是特别怕冷,但是,从她表现出的症状,说明她已经阳虚了。
后来她通过朋友找到我,我给她做了督灸的治疗。以后,每次回国探亲时,就过来做一次督灸,尽管做的次数不多,但是她自己说体质比以前好多了,原来她是天气突然变化就感冒,到了流感季节一定感冒,衣服稍微穿少一点儿第二天就感冒,现在半年才感冒一次。
有一次,她回来的时间比较长,在国内待了70多天,半个多月就来我这儿做一次治疗。我就跟她聊天,她说:我从前体质很好,不是那么容易感冒的人,但是我这个人怕热,不能离了空调,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先把空调打开,出门坐上车,也先把空调打开。而且她们家卧室里的空调,就安在床尾的墙上,直接对着人吹。
她那次临走的时候一直说谢谢我。其实我能帮助她的非常有限,别说她在国外,就算她住在我们医院边上,我也帮不了太多,她已经把自己周围的环境,都改造成了“冰窖模式”。
中医是强调“春夏养阳”的。因为这个时候,大量的阳气浮在大地表面,所以植物最茂盛,人的精气神儿最旺盛,天气也炎热。大量出汗是为了要趁机排除身体的废物和毒素。今天出去了,外边一团火。可是,回到家,马上进入有空调的冷环境。就这样把寒气一层层地关进身体里。这些被关起来的寒气,就是病根儿、病邪。
年轻人,身体好的人,火力旺,暂时不会出问题。但是人嘛,总有虚弱的时候。病邪相当有耐心,等你身体一虚弱,关在身体里的它们就要开始造反了,结果导致了很多病。
所谓“病从口入”,入的不是细菌、病毒,而是寒气。寒气从外面进来,在身体里捣乱,这才是病因。用艾灸的方法,再把它驱赶出去,这个病就好了。
所以,春天和夏天,是治病的关键季节。如果能用艾灸的热力,助升发的阳气一臂之力,每一年都清理一次身体,就更健康一点。没得病的人,补养了阳气,身体就更好;有病的人,沉积的病邪就减少一些,不那么容易复发,甚至可以一点点康复。
我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夏天可以让家里人帮忙做下督灸。
我在用督灸治病的时候,一般是用鲜姜作铺垫,这种隔着一些东西进行灸疗的方法叫做隔物灸,是晋朝医家葛洪发明的方法,对后世灸法发展影响重大。
而督灸,是把用面和药粉混合的面团捏成一个个圆椎体,放在姜片上,从大椎穴延着督脉一路码下来,然后在面团上插艾条,点燃。但是经过这样的灸法治疗后,病人的后背是要发泡的,起很多大泡,泡破掉之后会留疤痕,很疼。
如果只是一般的保健,可以让家人帮忙做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放片生姜,这生姜切成大概~厘米厚薄。当然,这个厚度,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当调整。比方说,有的人对艾条的热感很敏感,或者第一次做督灸,为免烫伤,就切得稍厚一些。然后呢,操作熟练之后,在姜片上用针戳几个小孔,更有利于势力的传送。
我们可以把姜片从大椎的位置排到腰俞。
然后取3~5支艾条,一齐点燃,从上到下游走。这个也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买来的艾条比较粗,就少放一些,细呢,就多放一些。捆绑的越多,热力就越强。包括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需要我们自己靠感觉来控制,以不烫伤,不起泡为前提。
这种保健灸,一周或半个月做一次是没问题的,对寒证和虚证的疗效尤其显著。如果觉得灸督脉“工程”比较大,也可以针对脊柱上的穴位,单穴或配穴灸。
比方说单灸风门穴。
很多人在流行性感冒横行的时候,选择打疫苗,吃板蓝根。而我建议大家隔姜灸风门穴。
风门在背上,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太阳经,如果用六经辨证的理论,就是人体的第一道门户,是外邪冲进身体要跨过的第一个屏障。而所谓风门,自然是指挡风的门户。常常灸这个穴,属于升级了风门的功能,让它更好地把守门户。每天灸1次,每次5~10分钟,连灸10天,感冒自然不敢靠近了。
如果刚有一点儿感冒,流清鼻涕了,这时候,身体的阳气,正跟欲“攻门”的邪气战斗,赶紧灸一灸风门,助它一臂之力,一鼓作气把风邪赶出去,这次的感冒,就算成功躲过去了。
脊柱上督脉穴位对应疾病一览表:
艾灸位置 主治
大椎穴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颈部僵直、肩背痛、腰脊僵痛、风疹。
陶道穴 头痛、疟疾、热病、脊柱僵痛。
身柱穴 咳嗽、气喘、癫痫、脊背部僵痛。
神道穴 心悸、健忘、咳嗽、脊背部僵痛。
灵台穴 咳嗽、气喘、疔疮、脊背部僵痛。
至阳穴 胸胁胀满、黄疸、咳嗽、气喘 、背部僵痛、脊柱僵痛。
筋缩穴 癫痫、抽搐、背部僵痛、胃痛。
脊中穴 拉肚子、黄疸、痔疮、癫痫、小儿疳积(营养不良)、脱肛、腰脊僵痛。
悬枢穴 拉肚子、腹痛、腰脊僵痛。
命门穴 遗精、阳痿、白带异常、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拉肚子、腰脊僵痛、手足到膝盖手肘发冷。
腰阳关穴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尾椎痛、下肢肌肉痿缩疼痛。
腰俞穴 月经不调、痔疮、腰脊僵痛、下肢肌肉痿缩疼痛、癫痫。
身边的现象:
一位同事,偶然在街上遇到一个美女,瓜子脸、长发飘飘,身材也瘦得好像能飘起来。同事给这类型的美女起了个名字,叫“飘妹”。
不管过了多少年,林妹妹型的女孩子仍能引起围观。所以女孩儿们为减肥几乎拼了命,想出吃蛔虫卵、阿金博士吃肉瘦身法以及最省钱的“绝食法”。无奈,应该瘦的都没瘦下来,还要经受生命危险。即使果然发生奇迹,瘦成“飘妹”的,则跑两步路就气喘吁吁,像林妹妹一样,经常捧着疼痛的胃,并要忍受长年的痛经。
其实减肥何需如此艰难,天下每一个人,生下来本就应该苗条、健康。胖,是因为阳气不足;瘦而无力,是因为阳气不足。没有“S”形的曲线,也可以通过补足阳气来实现。
崇桂琴解答:
所谓阳虚,确实有一部分是先天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后天对阳气损耗过大引起的。比方说:不当的减肥。
其实减肥,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就像那些卖减肥产品的人说的广告一样:不用节食,不用扎针,不拉肚子,不影响正常生活,想瘦哪儿就瘦哪儿。但是,现在的女孩子们似乎把减肥弄得复杂了。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白白净净,长得非常秀气。这个女孩子先天的性格就不算是特别好动、开朗,上了大学之后,整个人就更安静了。她上的是一所服装设计学校,大部分是女孩子。
女孩子们在一起就是聊衣服、美容,还有最重要的减肥话题。我是通过跟她聊天才感觉到,原来现在很多女大学生,已经把减肥当成一个“议题”,一个时尚焦点,好像别人减肥我不减,就有点儿跟同学们隔离了。
其实这个女孩子不胖,1米7的个子,120斤,很标准。但是很快地她也加入到减肥的行列中,首先就是不吃主食,不吃晚饭。一个学期下来,确实很见成果,但是整个人就好像活力被抽走了,思想总像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而且她本来不怕冷,体重下来之后,喝点儿凉水都跑厕所。
从中医的角度讲,食物是后天对人体阳气的一大补充源。当食物进入脾胃之后,要化生气血,滋养全身和大脑,这个人才有力气呼吸,才有精力和体力去做每天的事情。但是,一绝食,外界的补养源就断了,就要使用先天的资本来供养身体。没办法,人要活下去。长时间的补给不足,这个人肯定要阳虚、气虚、血也虚,所以这女孩子的月经后来也来得不好,不是不来,就是太少。
吃减肥药的人更应该注意,现在市面上一些所谓中药排毒养颜、减肥,成分往往是大黄、芦荟等清热泻下的药品。
而从西医的角度,当身体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大脑就要发出指令:拆房子。拆哪儿呢?拆身体的脂肪和蛋白,来供应大脑和身体其他组织。有人会觉得,这不挺好,拆了脂肪就瘦了。但是别忘了,当你饿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吃饭的时候,脂肪能补回来,蛋白补不回来了。于是尽管有的人很瘦,但她都是脂肪,如果测她的脂肪含量,跟胖人可能不相上下。而且这种“强拆”,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是一种损害。
人为什么会胖?其实大部分人胖的原因,是因为过多的废物积聚在体内,中医叫寒湿内滞。
俗话说“十个胖人九个虚”,越胖的人,越怕冷。尤其是胖得松松软软,饿两顿又很容易瘦下来的人。就像我们感觉到冷的时候要穿棉袄一样,胖人因为阳气不足,寒湿之气过重,身体就自发地多穿“棉袄”,这些“棉袄”就是脂肪。
其实人真正需要的营养就是阳气。这也是为什么,夏天的时候,越热,胃口越不好,不想吃东西;而越冷,食欲就越旺盛。
相同的道理,胖人寒湿过重,所以总想吃东西,要是她的阳气充足了,就会像身体里的太阳拨散开了阴霾,把寒湿化开。那就不需要动手术切胃,更不需要吃什么通过大脑神经控制食欲的药物了。身体温暖了,自然就不想多吃东西。脾胃的动力也更充足,人吃的东西一部分成为营养,一部分变成废物,并且也能很顺利地排出体外,也不会发胖。
现在很多身材已经很好的女孩子,仍然在减肥。
我建议,与其减肥不如塑身。而阳气充足了,跟运动有一样的效果,其实运动也是对阳气的激活,不会让多余的水湿停留在体内,人就不会看上去软软的。皮肤也会变得紧致,身材会更凹凸有致,这也是一个能延缓衰老的秘密。
如果已经出现阳虚的明显症状,比如说手脚发凉,怕冷等,金匮肾气丸是一味补益阳气非常有效的中成药。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试过这种药物,她们的反馈首先是,脚尖冷的问题解决了,精力充沛了,而且整个人变瘦了,但是体重没变。从中医的理论来说,就是补足了阳气,化解了多余的水温。
另外,身体上很多穴位,对减肥、塑身都有间接效果,比方说督脉上大椎穴,调理脾胃的足三里穴,帮助增强消化能力的胃脘穴,对女性疾病也很有帮助的关元穴等。
还有就是勤敲带脉,也就是系腰带的这个位置,可以用手来敲,也可以用一些市面上卖的按摩锤。敲这个位置,不但能强壮子宫,收腰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知道了这个减肥、塑身的秘密,那些减肥失败了很多次的人,就能顺利地瘦下来。想保持身材的女孩子,也不用再辛苦地“绝食”了,正常吃饭,一样可以健康地瘦。
身边的现象:
你是否也在路上,或者就在你的同事、朋友中看到过这样的人——他或她,比一般人要怕冷,即使在三伏天,也穿着毛衣、棉衣,即使穿着凉鞋,也要穿棉袜子。
极度怕冷的人,已经是典型的阳虚体质,而平时,表现出手脚冰凉症状的人,也正在向阳虚体质靠近。
如果你一碰凉水就拉肚子;一吹空调就腹痛如绞;冬天的时候,穿再厚的鞋,也会觉得脚尖冰凉……那么,你的阳气已经需要“急救”了。
崇桂琴解答:
有一个典型的阳虚证病人来找我看病。她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年都参加体检,各项指标也都正常。但是她就是怕冷,到夏天也要穿毛衣。
她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在被窝里捂一个晚上都捂不过来;开春了,别人都穿得很薄,她要穿围巾、棉服,不敢脱,一脱就感冒。夏天得穿长裙衣服,那种短袖子、吊带裙什么的想都不敢想。见了凉的东西就更严重,吹空调就难受,喝点儿凉水就跑厕所。她说夏天的时候,她连超市都不敢去。为什么?超市开冷气,她一进去,5分钟,肚子就开始闹腾。
这种情况,中医就叫恶风寒。就是说在同等环境下,别人都觉得很好,但是她承受不了,感觉到寒气和风往骨头缝儿里钻,背也发凉。平时也是手脚冰凉,尿频,小腹或屁股总是发凉。晚上睡觉蜷缩,冷得不行。她自己也很痛苦,别人看她也觉得很奇怪。
而且她已经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失眠状况,做一点事儿就容易疲劳。
这叫一过性阳虚。一过性阳虚是指不太严重的阳虚,除了怕冷,易觉疲劳。有时候还会腰膝酸软,视物不清,轻度的耳鸣,可以自己好转。
像这种怕冷的情况,严重到一定程度,督灸治疗的效果尤其好。可是,再好的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因为人们不是天天生活在医院里。
对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吃是个关键。我们说阳气无处不在,在心有心阳,在肺有肺阳,在肝有肝阳,在肾有肾阳,在脾有脾阳。有很多人是先出现了脾阳虚,最后才发展到肾阳虚的。
尤其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向外升发,往外走。但是,有些人觉得太热,就吃冰西瓜,喝冷饮,甚至还有人嚼冰块儿,表面是降了暑气,其实寒凉的东西,把本来要升发的阳气压制住了,把不应该留在身体里的东西,全部又关回去了。
感觉暑气是解了,但是肚子受不了,慢慢地,就会出现稀便,甚至到后来经常拉肚子。按中医的说法,此时,脾阳已经虚弱了。而且,脾阳导致的拉肚子,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时间多半在早晨刚起床的时候,中医叫晨泻,也叫五更泻、鸡鸣泻。那边儿鸡叫早,这边儿就该跑厕所。
脾、肾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肾阳需要脾胃化生的精微来滋养,然后,肾阳才有充足的能量,去供给其他脏腑,让它们有工作动力。所以脾阳虚弱时间长了,必定牵连肾脏,肾阳必然也要虚弱。一方面,脾生病了,肾气得不到滋养;一方面,肾阳不足,就没办法去给已经病了的脾脏更多能量。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而阳气受损,最终要导致的,就是整体的阳虚。
中医里说“恣食冷饮”伤阳,冰激凌、冰镇汽水、冰镇啤酒、冰镇西瓜,都是冷的,甚至说,冬天,吃凉的饭菜,也是冷食、冷饮。这些东西吃多了,造成的是脾肾的共同负担。作为你身体里的器官,它们自然要奋力保护你,拼命工作,想把这些东西消化掉,把寒气也化掉。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弗都说:顶着超人的头衔真的很累。更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能力上限。为了保护你的身体不受伤害,它们就累病了,而脾、肾生病的最终后果,还是得由你来承担。中医管这种阳虚,就叫“脾肾阳虚”。
所以阳虚之后,不光是怕冷、容易感冒,得各种病的概率都要高于普通人。因为作为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都病了,相当于身体的城墙垮了一半儿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很健康的,还是已经阳虚的人,要在吃上把好关。再用一些温暖身体的办法,慢慢地,就能改善怕冷的体质。
怎么吃呢?所有凉的、冰的,肯定是要杜绝了,其实,也包括反季的蔬菜、瓜果,尤其是在冬天也能吃到的西瓜。
所有植物的生长,都隐藏着天地的大智慧。西瓜是很典型的智慧型生长水果。它在北京,就比在东北地区成熟得早。因为北京几乎是没有春天的,过了冬天,很快会炎热起来。所以,寒凉的西瓜,五六月份就生长出来给人们解暑。而东北的暑季,从温度上来说,比北京晚,所以东北的本地瓜一般是七八月份才成熟。
现在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帖问西瓜几月成熟,肯定还有说三月份的,就是因为地域不一样,西瓜在不同的月份生长出来,为不同地方的人服务。可是现在冬天也可以吃西瓜了,本来就寒冷的季节,再吃寒瓜,这就是雪上加霜。还有很多水果,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对中国人来说吃东西极其讲究,吃不对,能导致疾病;吃对了,它也是药,能治病。
身边的现象:
泡脚能够温补肾阳,这点是老一辈就传下来的生活经验。脚底的穴位不是很多,足底按摩有效,是因为足底布满了反射区。但是说到穴位,只有涌泉和脚跟处很不起眼的独阴穴。而泡脚起到作用最大的,就是涌泉穴。《内经》中,对涌泉作了很精辟的总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老子说:水利万物。作为肾之源头的涌泉穴,对生命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很多肾病、骨病的穴位治疗,都会从足三里、涌泉入手。这也注定了,涌泉穴是一个长寿大穴。
所谓穴,简单地说,就是身体的众多门户。穴位就像房门一样,需要有开有关,才能让身体跟外界达成一个很好的呼应关系。这就存在一问题,房门关上的时候自然又隔音又保暖,但是哪怕只开启一瞬间,也有风和凉进来。穴位当然也是这样。
所以《归田琐记》说:“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说,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这就是老人们常说寒从脚底生的原理。
崇桂琴解答:
温暖涌泉穴,既能帮助我们温补肾阳之气,也封住了一个疾病的入口。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烫脚。
烫脚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但是因为现在大家都习惯回到家里,洗个澡缓解一下疲劳,所以烫脚就变成一件很麻烦的事儿了,还得烧水、准备盆、倒水。而且一烫至少半个小时,不太符合“单位有效时间”的理论。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代替烫脚吗?艾灸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同样有人觉得浪费时间,而且工作或做其他事的时候,同时做艾灸,效果肯定没有静下心来做艾灸好。
那我们不妨做一个小盐袋,每天晚上,洗过澡后,在看电视、工作、玩游戏之前,把它用微波加热,然后,外面再裹一层平时可以清洗的毛巾,踩在脚底下。盐本身也入肾经,用盐袋“烫脚”,也算加倍效果。
当然,最好就是以上工作都不做,好好休息、好好睡觉。然后用传统的水加盐来泡脚,用火烧的水比用电烧的更理想,因为还利用了“天火”。
如果是老年人,时间也比较充裕,加上捶打和按摩涌泉穴,效力就会加倍,真正能做到无病到天年了。
身边的现象:
一位作家说: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
业内人士有个不成文的法则:成功人士只睡4~6个小时,因为有更多比睡觉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曾拥有过人的精力,早上5点起床,跑步、吃早餐、上班。一般情况下,要晚上一两点以后才睡,当然,也有可能一夜不睡。
今天的他很成功,49岁,精神、帅气,一点儿也不像曾经三次进医院抢救的严重心脏病人,他的关节炎也曾严重到在发病季节需要拄“文明棍”的程度。他拥有了一家大型保健品公司,却没办法保住自己的健康。
无论如何,作为男人,拥有了财富、事业、荣耀,用他的话说,牺牲了健康还算值得。可是,这世界上最多的,还是在金字塔下面,熬夜加班、应酬,为了一张订单喝得天眩地转,长久“钉”在电脑前面的普通人。
其实许多人都知道,疲劳、压力、熬夜应酬,是最伤阳气的生活方式,都是在预支寿命,明天成功与否,谁也无法预料。这样的牺牲是不是还算值得?
崇桂琴解答:
像这样超负荷工作的人目前很多,各行各业都有。特别是有能力又很敬业的人,总是努力想做好每一件事情,总觉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加班加点甚至把睡眠时间都节省出来做事业。没办法从这些事情中拔出来,即使睡了,睡眠质量也不太理想。
过度疲劳,也是导致阳虚的一个关键。在中医来说:劳则伤气。而气为阳,其实,就是伤了阳气。这种伤,是无形的伤,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会在身体上表现出一些征兆,比方说,熬夜的人,第二天早上起来,照镜子一看,舌苔特别厚腻,这已经是内有温热了。而且熬夜之后,胃口一般都不怎么好,是因为脾伤湿。
脾是五脏中的土,它喜欢干湿适中的环境,过于湿重,就会让它难受,难受了就不愿意干活儿,人自然就不觉得饿。而且,熬夜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觉得没精神,没力气。阳气是人的动力,阳气不足,人就没动力了,就觉得没劲儿,难受。
正常情况下,夜间太阳消失,月亮出现,大地阴盛而阳弱。这个时候阳气在哪儿呢?它其实在阴气的怀抱里修养。这就像当一个男人很疲劳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温柔的妻子,哪怕只是安静地听听他抱怨,也能减轻他心理上的不少负担,他就有冲劲儿了,可以好好睡觉,养好精力,第二天又能面对繁杂的工作。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没办法让工作了一天的“阳气”安静下来,得到很好的休养,就是对阳气的透支和伤害。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有时候想尽量发挥自己的精力,去完成某件事,但就是调配不起来,总是感到很疲劳,昏昏沉沉,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般说到熬夜,很多人知道熬夜会导致阴虚。其实,在中医来说,阴阳互为其根,它们可以互相转换。比方说,晚上熬夜,还要吃很多油腻的东西,或者喝酒,那么已经准备“休息”的阳气,就不能休息了,它要支持你的夜间活动,还要支持脏腑对食物的消化。而晚上的阳气相对较弱,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阴津就要出来帮忙。就好比,阴津是石油,阳气是火焰,当火焰燃烧不充分了,热能不够了,就需要大量的石油来燃烧。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阴阳共伤。
中医说: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当阳“卫外”这个功能降低了,病邪就要趁虚而入,由这个原因引起的症状,往往就是西医所说的免疫系统的合并症。
这类疾病第一表现是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便稀。个别人走路会觉得没力气。然后是经常感冒。经常到什么地步呢?有的病人跟我说:我一个月病三次,一次病一个礼拜,长期药不离手。稍好一点儿,工作上要是加班加点,超负荷了,就又犯了。
很多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觉得我就熬这么一次夜,后果就这么严重吗?其实也说不上严重,这是身体反馈给你的信息而已。
总的来说,不管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想要活得健康一些,有活力一些, 尽量不要熬夜。当然,如果工作真的很繁忙,那咱们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活儿还是得照干,但是,要懂得用一些方法,安慰一下疲劳的身体,做一些挽救措施。
第一个方法,就是“梳头”。不需要梳子,就用十指微分,从额际向后梳理。
如果昨天晚上熬夜了,或者感冒了,觉得昏沉沉的,但是今天早上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办,那么用这个方法,就能短暂缓解疲劳,会感觉大脑放松了一些。这是因为神庭、百会、风府等重要的穴位都在头上和发尾处分布,这几个穴位,也都是督脉上的要穴,对它们的按摩,也相当于梳理了头部的阳气。
另外,在两眉中间,是印堂穴,在这个位置上稍用力按10次左右,再左右方向揉上几分钟,也是能快速醒脑的好方法。
最重要的是,熬夜的人,一定要经常地用艾条灸足三里,或者灸胃脘。因为我前面说过,熬夜聚湿伤阳,湿气最常聚集在脾胃,足三里和胃脘,都是祛除脾胃湿气的有效穴位。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定期做一次督灸,对日常的保健、防病是最有益的。
身边的现象:
如果健忘怎么办?
1.找个比你记忆力好的人替你记。
2.好脑子不如烂笔头,随身携带笔和本,把重要的事情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3.用手机里的提示功能,定时提示你重要事件。
4.或者干脆记在电脑里,摆在桌面上,一开电脑就看得到。
5.锁门的时候,至少在心里默念五次“我锁门了”!
……
但是,再好的方法也有漏洞:
1.替你记事情的人恰好不在,而你根本就没想起来去打电话问他。
2.帮你记住很多重要事情的本子,你却忘了把它放在哪里。
3.手机刚好没电,你又忘了带充电器。
4.如果碰上开会或者外出,电脑的作用似乎也不太大。
5.锁门的时候,通常会忘了告诉自己“我锁门了”。
……
对于中医来说,健忘从来不是单独的一种症状,它是在用遗忘来提醒你,要记得关照自己的身体,终究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年纪轻轻就如此健忘?这不算是一种病,就仍然有办法可以治愈。
崇桂琴解答: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记忆力肯定要好过老年人。可是现在二三十岁的人,比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还要容易丢东西、忘东西。
很多人有这个体验:每天出门之后,就在心里琢磨:我锁门了吗?好像锁了,要不我再回去看看?有的人怕忘事儿,把急办的事情记到笔记本上,结果连笔记本放哪儿也一时想不起来了。最麻烦的就是,本来跟朋友或者客户约好,下午或者什么时间见面,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自己忘了赴约,只好打电话过去道歉……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高中生和工作繁忙、压力大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随着记忆力下降之后出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比方说腰酸、耳鸣、头晕、身体沉重不爽、易疲劳,包括男性的功能性阳痿等。女性患有炎症,表现出白带异常,月经病和有过流产经历的人,也会表现出记忆力的下降。
可见,记忆力下降、健忘,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症状,根源还在于肾气不足。《内经》中说:“肾主骨生髓”。而“髓者以脑为主”,所以肾气其实是大脑的最大“供养者”。记忆力好坏,取决于肾气是否充足、坚固。
这样就理解了作为纯阳之体的小孩子记忆力最好,但是随着年纪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的原因。比如,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尤其是男孩子,对女孩子发生兴趣,甚至出现性幻想,这些都是对肾气的消耗。
孩子们学习很辛苦,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孩子,每天紧张、忙碌,想要考一个好成绩,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更不要说步入社会之后,面对找工作、职场竞争等压力,忧虑过度了,而房事没有节制,更是对肾精的极大损耗。
这个时候,买再贵的保健食品都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肾气不足,脏腑机能就要失衡,怎么还有力量去吸收、利用保健品中那些营养物质?这个时候真正需要的就是补足肾气,重新给自己的身体充电。
当然,最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睡觉,抓紧一切时间睡觉,睡好中医所说的子午觉(中午11点~1点;晚上11点~1点)。如果晚上也一定要加班工作,我建议不要熬夜,至少11点到凌晨3点,强迫入睡。这样,至少保护了肝胆功能。3点起床之后,再开始赶工。既保证了工作量,第二天的疲劳感也会减轻。
但是也有的人说,我有失眠的症状,躺下了也不容易入睡,就算睡着了,第二天醒了也跟没睡一样。长期如此,记忆力也会下降。这时候,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就要求助于经络和穴位。
督灸对于提升记忆力来说,见效很快。除此之外,经常用手握成空拳,敲打头部,提神、醒脑的效果非常好。怎么敲呢?从额头的发线处,延着头部中线向后轻轻敲打,一直敲到脑后的发线处,再从头后向耳尖方向敲打回来,经过太阳穴,回到起点处。工作一两个小时,就来回敲打10次左右,会明显感觉到头脑清醒,疲劳减轻。
“头为诸阳之汇”,是身体的首府,敲打头部,也是对头部阳气一个短暂的激活。
另外一种提升记忆力的方法,是按摩或用艾条灸督脉上的命门穴,以及处于一条直线上的肾俞。
这种方法,尽管没有灸整个督脉的力量强大,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补肾益脑作用。
做悬灸之前,准备3~5支艾条。所谓悬灸,取字面意思,悬在身体之上,一般来说,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但我还是要强调“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5厘米都烫得受不了,那就千万不要坚持下去,再将艾条升高一些。
这个“补肾”的悬灸,也可以称为“线形悬灸”,就是说艾条可以在命门到肾俞这条横线之间来回游移,同时补益两个穴位。也可在从左腰的位置,横线游移到右腰的位置。因为在肾俞旁边还有一个志室,又叫“精宫”。这个穴位,能够帮助肾脏很好地输泄寒湿水气,某种程度来说,也强壮了肾脏,提高了它的功能。
这些方法,不但对脑力工作者、工作强度大的人有帮助,对于正准备高考的学生,还有一些明显记忆力退化的老人也会有很大帮助。
身边的现象:
2008年,在写作《你的眼睛还好吗》时,第一次从中医眼科名家沙凤桐那里,了解到干眼症。
在沙老的候诊室里,有很多来看视疲劳和其他眼病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我也在那里认识了小静,23岁,外企白领。这个面色红润的女孩子,丝毫看不到病态,直到和她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她就是来看干眼症的。并且,在她的同事和朋友中,已经相继出现了三四位因为干眼症而放弃工作回家休养的年轻女孩儿。
所谓干眼症,顾名思义,眼睛发干,有烧灼感,刺痛。最重要的是,无法分泌眼睛的润滑液——眼泪。
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流泪的女人格外楚楚动人,而这些正值花样华年的女孩儿,却因为干眼症,甚至失去了流泪的权利。
既然说到干眼症的话题,不妨,就在书中,挑出一些沙老经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珍贵的润目、养目小药方,借花献佛,希望有眼疾困扰的女孩子们,能重新拥有一双美目,再次体会喜悦的泪水。
1.甘露润止饮(适用于干眼症)
作用:养目、生津、润目
组方:生地,石斛(金环石斛尤佳),天门冬,麦冬,经霜枇杷叶,路路通,防风,白芷,炒黄精。
2.养阴润目汤(适用于干眼症及血虚引起的视疲劳)
作用:补血、健脾、养阴
组方:全当归,白芍,熟地,人参,白术,上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黄芪,羌活,防风。
3.生脉补中助目汤(适用于气虚引起的视疲劳,表现为底气不的亚健康状态)
作用:以补气为主,益气助目
组方: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炙黄芪,炒白术,柴胡,升麻,当归,枸杞子,菊花,羌活。
崇桂琴解答:
在灸法之中,有一种最传统、最久远的疗法,叫做雷火针。临床证明,用雷火针来治疗干眼症等很多眼病,效果非常的好。
这种灸法,尽管叫针,其实是用中药粉末混合艾绒制成的艾条。一般用悬灸的方式进入治疗。
雷火针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第六卷:
“用熟蕲艾末一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磺、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厚纸裁成一条铺药艾于内,紧卷于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灸于患处,热气直入病灶”。
传统的雷火针药物配方为:
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少量麝香,共同研成细末。再取纯净艾绒28g加入8g药粉,拌匀平铺在 40cm的正方形桑皮纸上,卷成长20cm,直径的药艾条。外面用蛋清涂抹,之后再糊上一层桑皮纸,两头留空纸3~4cm,卷紧、阴干备用。一般一次雷火针灸需要准备数支,以交替使用。
操作时选定施灸穴位后,做好标记,用10层棉布盖于穴位上,将雷火针的端点燃,对准穴位紧按在棉布上,使温热之药气透入穴位深部,如病人感到太烫,可略提起,待热减再灸,每日灸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这种灸法,涉及到中药材的应用,就有一个严格的按体质辨证的过程,特别是在治疗眼疾的时候,需要在眼周取穴,没有经验的人,用这种灸法来治疗,不是很安全,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想自行操作,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但是,除了雷火针的方法,我们还有很多小办法,可以预防并缓解眼睛的一些症状。
第一,锻炼流泪。
长期使用电脑,或者已经出现眼干的症状,除了要定时休息,离开电脑做一些活动之外,锻炼泪腺也非常重要,而勤打哈欠就是最好的多流眼泪的方法。
第二,圆珠笔刺激眼圈穴位法。
在单位和家里,都有圆珠笔,我们就选一支尾端比较钝滑的圆珠笔或钢笔,如果能在笔端擦上一些乳霜就更好。然后,就用笔的尾端,从眉端开始,稍用力,慢慢地沿着眼眶按摩。
眼周有很多穴位,这一圈儿下来,就刺激了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睛明5个穴位。很好地缓解了眼部的血液循环。大概按摩5次,会慢慢感觉到被按摩的眼睛,比另外一只还没有按摩到了眼睛要轻松很多,闭上眼睛的时候,甚至会明显感觉到眼周血管活跃起来了,濡养着疲劳的眼球。这也是很多美容专家推荐的方法,它能够有效收紧眼部皮肤,提升眼袋,消除眼下颗粒和黑眼圈,还能祛除细纹。
第三,热敷法。
在午休或睡觉前,闭眼,用热毛巾或迷你热水袋,放在眼睛的部位热敷10分钟左右。或者,用水杯盛半杯左右的开水,睁眼,将一只眼睛放在杯口,熏蒸3~5分钟,再换另外一只眼睛。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能帮助我们滋养眼睛。眼疾同很多疾病一样,不能够单独来看待。干眼症一方面是用眼过度;另一方面,有很大的体质因素,几个人用眼时间和强度是一样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得干眼症。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