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熊丙奇 (当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概念读本: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作者:熊丙奇
  序
  推荐序
  文/李开复
  从1998年回到中国起,我就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们的成长。在8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著名的高等学府,与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利用写给中国学生的“公开信”,讲述如何成长、成功的书,以及建立“开复学生网”,与更多的大学生分享自己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用更加理性、更加智慧的眼光审视和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乃至新闻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一书的作者熊丙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尝试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为大学生学习、择业乃至人生规划提出指导和建议的有识之士。
  把大学生个人比作一家独立经营的企业,并把大学生在学习、择业过程中的诸多选择视作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各项抉择,这大概不是熊丙奇先生的首创;但能在一本书中,以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念为经,以大学生正在或即将面临的诸多困惑、压力乃至挑战为纬,将作者关于大学生成长的诸多思考组织成一个说理谨严、论述生动的文字体系,这恐怕就是《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的最大亮点了。
  既然是通过“经营”成就自我,就少不了动人的愿景、长远的企划,少不了对“投入产出”的细心评估,对“企业环境”的深入洞察,更少不了将宏伟目标落实为具体行动的“执行力”,以及在战略层面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一书从大学生需要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出发,用管理学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大学生们把自己放在企业领导者的位置上,为“自己”这家既简单又复杂、既充满生机又面临挑战的“企业”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策略来。 相信读者会从本书中得到不少收获。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每一个大学生所经营的“企业”都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趋势,都能在稳健的“经营”过程中快速成长为满足全球化、信息化要求的成功“企业”,中国真正跻身于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行列的那一天就为时不远了。
  作者序(1)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在本书成文付印之际,劳动部的负责同志出来“确认”,全国有120万大学生无法当年就业——这个数据,其实普通大学生都十分清楚,用2007年413万毕业生数量,乘以官方统计的30%未就业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大学毕业生70%就业率还被认为水分十分充足),就可得到这一结果。
  这个数据,其实还有增大的趋势——如果挤出“水分”,如果考虑国家整体就业形势,如果考虑大学生规模持续增加,如果考虑大学生质量不断下滑,如果考虑每年“当年”未能就业毕业生的累积以及他们加入新一轮的就业——有专家出来说,未来八到十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依旧严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今人叹息:“书中连馒头也没有。”
  但叹息显然无济于事,埋怨显然于现实无补。你可以指责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错误,你可以抱怨用人单位的用人歧视,你可以咒骂命运的不公与时运的不济,但如果没有改变的行动,你依旧可能伴着叹息声度日。其实,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来说,总是隔了那么一层。也许我们见多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风光,福布斯富豪的光鲜,却不知道即便这些大贾巨富,他们曾经经历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他们是怎样从最低层一砖一瓦建立起事业大厦;更不知道,在林立的企业中,有多少被竞争淘汰,被市场吞没。也许我们看多了大学毕业生的精英“气度”、骄子风采,却不知道世事变换,“风水”轮转。阅读本书的大学生,今后你们将同时与从大学校园走出的500万以上的同辈人进行竞争——这个规模,相当于以色列整个国家的人口。
  诚然,我们要呼吁社会为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教育改革、用人理念、社会保障,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局势。但是,在现实环境之中,直面竞争,是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做的事。我们要知道,顶尖的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在其长远的战略、周密的计划、切实的执行、坚强的毅力;杰出的人生之所以能获得众人的喝彩,在于其从容面对、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大学生要成就杰出,必须像世界500强企业一般“经营自己”,要用长远的战略、周密的计划、切实的执行、坚强的毅力,在市场上驰骋;要用从容面对、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掌声。今日的大学生,如果为“书中连馒头也没有”的现实所困,改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目标,以获得一个“馒头”为“最高目标”,那么,他们的未来人生,可想而知;但与此同时,今日的大学生,如果连“书中连馒头也没有”的现实紧迫也不顾,高谈人生理想,而手无缚鸡之力,那么,他们在现实中遭遇挫折,以及挫折之后的迷失,也就不难预见。
  大学生要学会辩证看待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并由此发现自己的机遇,看到人生的挑战,在切实的人生目标指引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是在当前就业环境中,大学生理智的选择。相比于过往的大学生,今天的大学生,虽然有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但同时有了可以实现自己选择的更大空间;虽然有着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有了“一切皆有可能”的期冀;虽然时刻感受身份在“贬值”,但却能在更强的人才竞争中、更高的人才素质平台上,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而相比于几年前就业刚“市场化”时的大学生,今日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困难,已经有更充分的准备;对参与未来的社会竞争,已经有更主动的意识;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中有的已经开始尝试去主动设计和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这样一本书,同样富有挑战性。它要直面严峻的就业形势,却又不能受就业形势困惑而使叙述“急功近利”,把生涯规划指导演变为技巧指导;它要分析当前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若干问题,却又不能在分析之后“两手一摊”,告诉学生无能为力,而是要给予学生积极应对之策;它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学业与就业表现,引导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却又不能在共性指导中忽视个性职业发展规划。在这本书里,没有黄金,没有颜如玉,也没有现成的一堆堆馒头,但至少,它会告诉学生“蒸馒头”的技巧。
  作者序(2)
  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综合了过去八年间先后出版的四本就业指导书——《迈向成功——大学生择业实用手册》、《直面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创业》、《天下无墙——世界500强对求职者的11条建议》,以及两本教育研究著作《大学有问题》与《体制迷墙》,利用相关管理学知识,用新的体系撰写了眼下这本书。
  这本书,在于唤起学生直面竞争的斗志,树立经营自己的意识。
  这本书,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环境,进行个性职业发展规划。
  这本书,在于鼓励大学生能像世界500强企业一样,书写职业生涯传奇。
  以上的目标,能达到其中一项,我想,已经足够。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需要大学生的积极主动。事实上,主动接受职业发展的理念和知识,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正是当前大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十分有效的“一招”。
  目录
  第一章 你是自己人生的CEO规划格言:做自己的老板,对自己经营的成败负责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怎样经营“个人企业”经营自己的难题一步步逼近你的目标蚂蚁的启示一:蚂蚁搬家职业发展训练一第二章 计算你的投入产出规划格言:任何一家成功企业,必须关注自己的成本投入与收益回报,只是关注的周期不同,回报的形式不同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计算投入产出比学校更重要的概念:学习圈只有你才可以影响自己蚂蚁的启示二:蚂蚁的勇气职业发展训练二第三章 设计成长路径规划格言:不管品牌怎样,有市场需求、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利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好”学校VS“差”学校蚂蚁的启示三:蚂蚁团队“热”专业VS“冷”专业蚂蚁的启示四:蚂蚁特技“高”学历VS“低”学历职业发展训练三第四章 离目标有多远规划格言:依据个人实力、发展潜能与竞争环境,准确定位“个人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谁是你的第一个合作者?
  它为什么选择你?
  差在哪里?
  学业水平与人格完善蚂蚁的启示五:蚂蚁的勤奋职业发展训练四未完待续
  第一章 你是自己人生的CEO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
  我们的问题
  问题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你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样的理解?是简单地寻找一份职业吗?还是这是学业生涯结束后才考虑的问题?)
  问题2: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应该从高中开始?还是从初中开始?还是从小开始?还是从大一开始?或者从大学毕业才开始考虑?
  问题3: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职业问题的?(很多同学考虑职业问题可能是在大三,有同学甚至是在大学毕业时,才开始考虑职业问题,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的?)
  问题4:你在学习过程中考虑过几年后的就业问题么?(这个问题,是想看你是不是把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在一起。)
  问题5:你考虑过现在求职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么?你设想过五年后的你、十年后的你、二十年后的你,分别在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位和职务么?(虽然这种设想可能比较模糊,但是它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学生随机回答
  学生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你奔着心目中的工作目标,来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学生2:就我而言,是在上大学以后,慢慢进入职业规划生涯这个过程的。
  学生3:职业这个问题,以前就想过一点,觉得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后来就一直都没再去考虑。
  学生4:我是十八岁左右开始考虑职业问题的。那时候刚进大学,高中毕业。高中的时候是没有时间想这个问题的。
  学生5:我差不多是在大三开始考虑职业问题的。
  学生6:我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问题,我还要继续学下去。
  学生7:在学习过程当中,我考虑过就业问题。但是,那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比如说,我的专业是材料化学,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就想,我自己将来要做研究,要做新型的材料,要做那种类似科学家的职业。但是,现在慢慢变现实了,我现在情愿去做公司的白领,就是所谓的OL,我情愿选择这样的生活。
  学生8:我怎么有空去想五年之后的自己啊?我能够想好一年之后的自己在什么地方已经了不起了。
  学生的困惑
  困惑1:不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从大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到,每个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都有不同的理解。
  困惑2:职业生涯规划起步甚晚。有的学生说高中学习繁重,所以没时间考虑今后的职业问题;还有学生说,我是从大一或者大三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总体看来,同学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偏晚,甚至临到找工作时,才去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困惑3:对严峻的就业现实感到无奈。当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这使他们无法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无法进行自主规划,于是,有的大学生就消极地选择逃避。事实上,无论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且,越是就业形势严峻,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就越显得重要。
  本章解决的问题
  ◎转变大学生对待职业生涯发展的消极态度
  ◎引导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概念
  ◎做到职业生涯发展与学业生涯发展一体化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1)
  你是一家企业——关于个人发展的新理念
  在很多场合,不少大学生对我说,他们很羡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学生。在他们看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到哪里都是抢手的香饽饽。最让他们羡慕不已的是,当时的大学生毕业时,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未来的工作,国家会把他的工作安排好。我对他们说,你们只知道那个时候的学生不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但是你们知道他们当时有多痛苦吗?——很多同学不想到“指定的”单位,但是政策要求他一定得去这一单位,他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同样,你知道当时用人单位的痛苦吗?用人单位觉得这个学生并不适合本单位,但是它也一定得接受,因为这是政策的安排。“计划”使得人才的配置效率似乎很高,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学生的痛苦、用人单位的痛苦,这也显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于是国家出台了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宗旨的,让大学生就业走向市场的就业政策。当年,很多学生欢呼这样的政策,认为这让大学生拥有了选择的权利,能够在市场上一展身手。
  然而从“市场政策”出台到今天,在过去的若干年里,相当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树立起市场意识,甚至由于就业环境的严峻,而梦想着回到当年,回到不要自己“操心”工作单位的岁月。1999年,一位教育部的官员说,大学生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怎样去自主择业,他们还等待着自己的父母去帮他们找工作,还幻想着国家来包分配,还在埋怨为什么国家不包分配。这些正反映出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的理念。
  事实上,一个人要发展,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树立起经营自己的意识。经营自己,就是让自己面对市场的竞争,积极规划自己的行动。而不能一味等待家人、等待学校、等待国家来为自己考虑未来,来帮自己“吃饭”。
  经营自己,就是每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当作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来看待。什么是自主创业?——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个时髦词汇——就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去某家公司应聘某一个职位,而是自己去创办一家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每一个同学,自己这一个体就是一家企业,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
  你不能永远靠父母维持生存——“自主创业”的两种方式
  你这一个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生存状态、两种生存方式。
  第一种状态,是自己或家人掏钱办“企业”。有两种情况会导致这种状态,一是“个人企业”处在培育过程中。在你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过程之中,你这一“个人企业”是靠家人掏钱来办,来对你进行投资的。二是学业结束之后,暂时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失业了。这时,“个人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没有得到社会组织的认同,“企业”只有靠过去的积蓄或者家人的投资,以及社会的救济来维持生存——当然,我们很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进入这样的境地。这是“个人企业”自主创业的一种方式、一种状态,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一种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依靠社会融资来办“企业”,也就是说“个人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社会的欢迎。社会组织要么把你接纳为它的一名员工,在组织为你提供的岗位上,创造对于组织的价值(这就是招聘,把你作为组织事业发展的一个帮手、一名人才);要么对你这家“个人企业”进行投资,让你自己创办一家企业(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自主创业);还有就是,你这家“个人企业”既不去某一组织担任某一项工作,也不是去获取组织的融资创办一家企业,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让其他社会组织来购买,这就是所谓的灵活就业、自由择业。
  你的未来在于你的选择——“自主创业”成功的条件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2)
  一家自主创业的“个人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在于是否拥有三个条件:一是储备,二是产品和服务,三是战略。
  所谓储备,就是在“个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储备,储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商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领导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储备,可以想象,我们怎么可能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被各类社会组织所接纳呢。储备,是“个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产品和服务,简单地说,假如你在一家组织工作,你在这家组织中承担的工作岗位,为组织作出的贡献,就是你这个“个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前文已经多次提及产品和服务的概念,每一家“个人企业”,一定要有它的产品和服务。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具有竞争力,这要由社会组织来评价,如果组织认为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与众不同的,你的产品和服务更优于其他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说更适合组织的需要,那么,你这个“个人企业”就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会引来社会组织“争相与你合作”。
  所谓战略,就是每个“个人企业”的发展,要有长远的计划、长远的战略,要计划自己这一“个人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社会组织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实现“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说一个“个人企业”,永远只满足于提供一种质量水平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壮大、难以持续发展的。
  充分的储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合理的战略规划,这是“个人企业”立足社会,获得社会组织认同缺一不可的三个条件。没有充分的储备,将难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难以寻找合适的组织与自己“合作共享”;而合理的战略规划,将促使自己持续不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个人企业”走向壮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企业”经营到中途的时候,成为一家破产的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人问津,然后自己无家可归。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永续的“个人企业”经营规划,要尽力做到“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永续经营。
  “个人企业”的永续经营规划,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源储备规划,二是战略发展规划,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计划。
  首先是资源储备规划。一个“个人企业”能否成功,资源的储备十分关键。资源储备规划在于为“个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个人企业”进行能力储备,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人才储备计划。很多企业在公司开张之前,都要找一支队伍,要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只有把人才队伍组织起来了,才能把这个企业开办起来。同样,我们的“个人企业”也是如此,要在走向市场之前,进行充分的资源储备,只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准备充分了,才能“开门迎客”。
  二是战略发展规划。“个人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要选择好从哪个方向进行发展,包括选择与我们合作的社会组织,以及选择向这个社会组织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我们的“个人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可能将这一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某个组织,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则可能把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到另一个层次,或者向另外的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变化、合作对象的变化,就是战略发展规划的内容。
  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个人企业”与一个社会组织合作,比如在某一个组织的某一个岗位,生产某一产品、提供某一服务。在这个社会组织中,如果岗位要变动,那么职位也会发生变化。靠什么来获得变化?必须依靠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来体现出对组织和社会的价值。如果个人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各类社会组织将难以与你合作。而另一方面,今天你对这个社会组织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明天,组织可以为你创造更好的空间,让你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者,会有一个更有实力的社会组织,看中了你的产品和服务,并由此把你作为它的合作对象。这就是“个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3)
  你的选择离不开生活的“水”——“个人企业的成长环境”
  “个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每个“个人企业”的成长环境包括三方面:一是家庭环境,二是组织环境,三是社会环境。
  首先是家庭环境。前面曾经讲到,个人企业在某些阶段,是要靠家庭的投资才能生存、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提供怎样的支持,尤其要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客观地说,家庭环境对“个人企业”成长的最大影响,在于资源储备。“个人企业”储备了什么样的资源?将来有可能提供哪些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二是组织环境。“个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来支撑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谁来接纳这些产品和服务呢?是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什么要求,这必将对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组织环境对于一个“个人企业”的成长,也很关键。社会组织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你成长的目标。如果当你可以创造产品,可以提供服务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社会组织,来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那你的“个人企业”,就不能得到认同,得到发展。
  第三是社会环境。任何一个“个人企业”,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如何,经济环境如何,文化环境如何,以及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我们的成长、成才产生各种影响。如果不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人企业”的影响,最终将会影响到“个人企业”的成败。
  因此,“个人企业”必须注重与之相关的家庭环境、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你处在发展自己的哪个时期——“个人企业”的发展历程
  知道自己处在人生发展的哪一个时期,对于人生规划来说,十分重要。
  与社会企业一样,“个人企业”的发展,也分为四个时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培育期的“个人企业”,主要依靠家庭的投入,对资源进行储备,对能力进行培养。所谓培育期,就是指在我们人生中,零岁到二十一二岁的学习期——二十一岁,一般来说指大专生、高职高专学生;二十二岁,一般指本科生。这是针对专科、本科毕业马上就业的学生来说的,他们的“个人企业”在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培育,可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当然,有很多大学生还会将这个时期延长,比如延长到二十五岁、二十八岁,读研究生、读博士。
  “个人企业”基本完成培育期后,就进入第二个时期——成长期。我们把成长期定义为“个人企业”第一次走向市场,找到第一个合作者,开始向社会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个时期,是二十二岁到三十岁前第一次进入职场,以及随后在职场中进行适应和调整的时期。古人云“三十而立”,就是说在三十岁左右,我们要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比较稳定的方向。在这之前,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在社会中不断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直到找到理想的合作对象,提供自己最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个人企业”经过成长期的发展之后,就将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个人企业”,将进行稳定的发展和提升。这个时期,是三十岁之后到退休前的职业、职位变化和职业理想实现时期。成长期的初入职场,以及初入职场后的职业调整、职位变化,是个人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多做各种尝试。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自己的发展方向要做到基本稳固。这个时期,职业依旧会不断发展,职位也会进行不断的调整,但这时更多的追求,是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进入自己的衰退期。任何一个人,都将面对岁月不饶人的人生处境,到了退休年龄,我们要把舞台让给更年轻的人,让给更有活力的“个人企业”,这才可以做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4)
  本书的讲解,将更多地关注“个人企业”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因为大学生们,正关注于自己的培育,关注于自己如何走向社会,走进市场,获得职业道路上的成长。
  怎样经营“个人企业”(1)
  你应该做什么?——“做自己的老板”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一个“个人企业”。那么,我们是谁?我们既是董事长又是CEO。我们要有“做自己的老板”的意识,要知道自己这个企业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要知道自己这个企业的未来在哪里,将走向何方,将发展到什么程度。
  做自己的老板,经营自己这个“个人企业”,要树立起以下概念——其实,在上述讲解中,已经谈及了这些概念——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
  学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企业”培育期的资源储备规划。要为未来进行充足的能力储备,就要从现在,在学业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经营自己,应该从培育期开始。培育期的经营,主要是进行资源储备,为未来的成长期、成熟期做准备。如果培育期的资源储备没有做好,那么,我们就难以向社会组织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社会组织的认同。而培育期的资源储备规划,就是学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从获得第一份职业(找到第一个合作伙伴)到退休之前所有职业的发展和变动,发展、变动过程中对社会、组织的贡献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的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过程。而对这个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良的规划。当“个人企业”完成“培育期”的培育,步入成长期时,将寻找第一份职业(第一个合作者),寻找这一次职业的行动和步骤,就是职业规划;之后,我们还可能换到这一组织的其他岗位,或者寻找其他合作者,每次获取——有的职位、职务变动是组织对你进行的规划——新的工作机会的时候,都要做一个规划,这一面向一次求职进行的规划,就叫职业规划。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个人企业”的产品在改良,服务在更新,“个人企业”可以向合作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要么在原有的组织进行职务的提升和变化,要么寻找更适合的合作者,完成变化的过程,就是职业规划过程。而连续不断的职业规划,就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每一次职业规划,不应该独立进行,要有持续性、可发展性。
  生涯规划,这是整个人生的规划,通过规划,实现每个人的人生理想。生涯规划既涵盖了学业生涯规划,也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一个人除了学习、工作,还有生活,有家庭生活,于是有家庭生活规划,有人生休闲,因此有休闲计划,等等。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中,有的人十分注重学习与工作,而有的人则努力寻求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就导致每个人生涯规划的重点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都是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生的充实程度,影响到一个人人生理想的实现。而整体生涯规划的好坏,将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拥有充实、完美的人生。当然很多人,最后不能成就“充实”、成就“完美”,但至少追求“完美”和“充实”是他的人生理想,在这种追求过程中,个人会在学业、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得到完善。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会把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错开”,他们认为,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太相关的两码事,其实,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平行的。见下图。
  然而我们的教育也正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错位”。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每个学生都把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作为个人的学业生涯目标。这其实是不对的。学业生涯的目标,应该以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为导向,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爱好,要教育学生从小就树立健康的职业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里,几乎没有这样的认识,相比国外教育,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是到了大学一年级,或者是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愿时,才开始有职业的考虑,才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报考志愿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不知道自己该上哪一所学校、该读哪一专业。更有一些学生,报考志愿完全由父母包办代替,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帮我把志愿选好得了,选好之后,我只要签个字就行了。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在进行完全与职业生涯脱节的学业生涯。这也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怎样经营“个人企业”(2)
  再一个问题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能说,读完本科参加工作了,就再也不学习了。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会进行培训,甚至还会选择再上学读书,读硕士、博士。因此,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同步进行的,不应该有一个前后截然分开的顺序,说什么先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将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整个生涯规划充实、完善。
  在进行具体的生涯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一是理想因素,二是能力因素,三是环境因素,四是组织因素。
  理想因素,就是我们想干什么,想做什么。实际上,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还会有具体的讲述。有的同学说:“理想?小时候有,但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是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家越来越现实,找到一份现实的工作,就成了大家的“理想”。让我们回到小时候,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梦想。那个时候,我们曾经对长大之后的自己有怎样的描述?找回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光有理想还不够,我们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光有理想,有时候会变成幻想,变成空想。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切实际。我们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理想,这就要培育能力,积累能力。因此,能力因素也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再就是环境因素。在整个生涯规划之中,必须考虑我们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学业生涯,还是职业生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对环境的分析,就离开了生活的水,没有了水,我们就会干渴而死。
  任何一个人,他所经营的“个人企业”,要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必须分析“个人企业”周围的组织环境。组织有什么样的要求,值得我们关注。当然,大学生也会由此而感到迷惑,比如,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老是定位不准,就是由于受到社会组织的影响,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讲到社会组织的用人标准,有时它会使大学生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固执地认为社会组织要求高学历,于是不顾自己的现实,一心去攻读学历,而根本不关注这个学历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水准。还有的组织,则是一心希望某个同学具备怎样的素质——比如搞古文编辑的也提出严格的英语水平要求——但这些素质可能在工作中完全派不上用场,根本就不需要。这显然会导致个人的成长发生偏差。我们需要社会组织改变其人才观念,否则他们不正确的用人观念、用人标准,将对学生的学业规划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学生们要经营好自己,需要组织共同努力来改善社会的人才发展环境。同样,当学生们来到组织中,他们也会把自己好的理念和想法带到组织之中去,以此来更新组织的用人观念,这将会给以后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这其实也是个人企业应该为社会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经营自己的难题(1)
  为什么会失败——找到自己的问题
  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在经营自己的过程中都会获得成功。对应于成功经营的三个要素——充足的资源储备、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永续经营的战略——我们可以看到失败经营的原因,同样来自于这三方面。一是资源储备不够,二是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三是经营战略失误。
  一是资源储备不够。就是我们在培育期之中,没有做好自己的学业规划,没有足够的能力准备,因此难以提供好的产品与好的服务。
  二是产品和服务没有竞争力。资源储备不够的问题,会让社会组织对你缺乏信心,无法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虽然被一个社会组织接受了,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却干得不是很好,他们无法给予组织满意的回报,因此被解雇了。这就是一些学生在大学毕业工作一两年之后失业的一个原因。由于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你在组织提供的一个职位上,无法创造价值,无法发展自我,无法实现自我,就更不要说,会在这个组织中有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经营战略失误。经营战略失误问题在大学生身上频频发生,包括大学学业生涯规划的错位,比如放弃书本知识的学习,一味去积累所谓的实践经验;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错位,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不到一年,就选择跳槽,把职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频繁跳槽上,而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这种对未来缺乏长远考虑的“规划”,会导致经营自己的失败。经营的失败,会使个体进入依靠家庭、依靠自己的积蓄来维持生存的状态。这种状态,谁都不希望出现。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组织的认同,能够与社会组织合作,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理想。
  被别人经营——在“包办”中失去选择能力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两大经营难题困扰着他们。一是被别人经营,二是“老板没长大”。
  被别人经营,就是长期以来,把自己的“经营权”让给了家长、让给了学校,让学校和家长来代替自我进行规划。在老师、家长的规划下,大家没有了自己的兴趣。比如,有位同学小时候很喜欢玩汽车模型,但他玩汽车模型的时候,却被父母教训,说他是在“不务正业”,应该好好学数学、学外语、学语文,这才是他应该做的“正事”。在家长的如此管教下,大家渐渐习惯接受这样无奈的现实。曾经有一位同学,小时候特别喜欢摆弄家里的收音机,有一次把收音机拆烂,无法复原了,被爸爸发现之后,狠狠地挨了一顿揍,爸爸说家里就这么一件“电器”——以前我们社会的经济不发达,很多人家里很穷,收音机也是“珍贵”的——责怪他为什么把收音机给弄坏了,教训他不能这样破坏家里的东西。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动家里的任何东西了。后来,一直到上大学,他的动手能力都很弱,特别怕上实验课,他说这就是被爸爸妈妈打的结果。
  世界500强企业索尼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曾经告诉我,索尼公司在面试学生的时候,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小时候破坏了家里多少电器?”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奇怪。总监解释说,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是不是有好奇心,很多有好奇心的学生小时候都乐于探究,“破坏”家里的东西就是其中一个表现。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这是孩子的好奇心,没有抓住这些机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潜能,反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和追求,都转到“学业”——记背书本知识、培养考试技巧等上面来。如此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谈什么职业理想呢?他们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都被自己的父母设计了、包办了。久而久之,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自主选择,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老板没长大”——大学生中的“无所谓”一族
  经营自己的难题(2)
  “老板没长大”,就是没有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个人企业”的老板,但是很多时候,老板没长大,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十分被动和消极,似乎“个人企业”经营的好坏完全与己无关。今天的大学生中,有“无所谓”一族。他们旷课迟到无所谓,面对批评无所谓,学习好坏无所谓,受到处分无所谓,甚至面临退学也无所谓……他们把自己完全置身于学业之外。一个人,他对自己不负责,就难以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也很难对社会负责,对组织负责。“没长大的老板”使“个人企业”的成长面临困境。
  要解决经营的难题,首先需要我们树立起自我经营的意识,要把曾经失去的自主选择的能力重新培养起来,要把缺失的自主选择的意识树立起来。只有真正对自己负责,才可能主动设计、选择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
  一步步逼近你的目标(1)
  从现在开始——不要哀叹“为时已晚”
  人生规划是对自我的经营,而经营的第一步是资源的培育。曾经有一个大学生对我说,我现在已经大四了,再谈学业规划已没有任何意义,我马上就要就业了,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职业规划,就是找到一份工作。
  事实上,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确实应该有不同的重点,但是不要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感到“为时已晚”。不管我们过去如何,关键在于“从现在开始”。
  对这名大学生,我告诉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曾写在我的另一本书《天下无墙》中。故事是这样的:画画和卖画。有两个画家,一个画家用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幅画,而另外一个画家只用一天时间就画了一幅画。用一年时间画了一幅画的画家,之后只用一天就把画卖出去了,而且卖了一个好价钱。而另外一个只用一天时间就画了一幅画的画家,则用一年时间来卖他的画,而且怎么也卖不出去。有的人觉得很奇怪,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傻的画家,怎么可能用一天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却用一年时间去卖呢?但是,这样“傻”的画家,在我们周围却有不少。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同学,他可能就是傻“画家”之一:他可能用整年的时间来找工作,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花一天的时间来积累自己的能力。有的同学,从三年级下学期就开始收集招聘信息,然后投简历,再接着去用人单位参加笔试和面试,第一次求职行动失败了,然后去找第二份工作,第二次又失败了,再去找第三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全花在求职上,连大四的课也顾不得上了,毕业论文更是马马虎虎。一次次失败之后,只听得他的哀叹:不行,我自己水平不够;或者埋怨:过分,用人单位怎么能这样对待我,等等。在哀叹和埋怨中,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人单位说你英语口语能力不够,你为什么不回来参加一个口语培训班,用半年的时间,说不定口语能力就上去了?为什么不去做这样的准备呢?
  很多事情,不是为时已晚,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不管你是大一学生、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学生,如果此前你没有规划,那么请马上从现在开始。只要有从现在开始的意识,你的规划都不会太迟——虽然我们说,学业生涯规划最好能从小就开始,但那是最理想的状态。所有的教育、所有的人才培养,不是在追溯过去,也不是在审视现在,而是着眼于将来。生涯规划的教育,就在于引导大家对自我的现状进行反思之后,确定自己的目标,迈出实际的步伐。
  正确的行动步骤——规划的一般程序
  进行规划,有以下几个程序:一是环境分析,二是现状分析,三是确定目标,四是制订方案,五是实施计划。
  第一步:环境分析。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包括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充分的把握,让我们知道自己将获得环境哪些方面的支撑,受到环境哪些方面的约束。
  第二步:现状分析。对环境的分析,一定要和自己的现实(个性、能力、素质等)结合起来,要分析环境对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应当怎样在当前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
  第三步:确定目标。基于环境分析和现状分析,就是在分析环境允许我、支持我做什么,我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什么之后,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第四步:制订方案。在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要围绕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案,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具体的方案来达到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是虚幻的、空想的目标。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只有目标,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当然,达到目标的方案不止一个,我们要设计若干方案,根据自己的情况优选出其中最适合自己的行动路径。
  第五步:实施计划。在具体的方案确定之后,就是落实计划。没有行动,前述的所有步骤,都是无用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步步逼近你的目标(2)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反馈。计划实施得怎样,计划是不是靠近目标,都需要进行反馈,在得到反馈之后,要对目标进行修整,对具体的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整个规划更适合自己,并最终能得到实现。
  以上是规划的一般程序,任何一个规划,都必须严格经过这样的程序,不可随意跳过。离开环境分析、现状分析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目标,是妄想的目标。离开具体方案、具体行动支撑的目标,将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
  具体而言,我们要懂得如何进行培育期的资源储备规划,进而做好成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懂得具体的每一步该怎样走,该怎样实施。
  培育期的储备资源规划,按照前述的规划程序,首先要对大学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就读的学校怎么样,在什么专业,自己的学历层次如何?等等。
  接下来是现状分析,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大学、一个专业、一个学历层次里,目前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水准如何?这样的环境,能对我的知识、能力、经验进行怎样的提升。大一的学生,要有这样的分析,大二的学生,也要做这样的分析,大三、大四学生,更要做这样的分析。
  第三是大学发展目标,根据对大学环境的分析以及个体现状的分析,要确定好大学发展的目标。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发展目标说出来很空,实际上,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未来准备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自己的大学发展目标。有同学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说,“我现在没想到就业,我想考研”。那么,考研就是他大学的发展目标。每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几条路径,一是考研(或升本),就是继续深造;二是出国,到国外留学,或者到境外就业;三是就业,到一家社会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谋求一份职业;四是自主创业,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家公司。不同的目标,对大学发展规划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考研有考研相应的要求,出国会要求相应的能力与素质,而就业,不同的社会组织也有其相应的要求,对应不同的要求,就应有不同的学习规划。
  第四是大学发展方案,不同的发展目标,要求不同的方案与之匹配。实现目标的方案是多样的。比如出国,可以考GRE,可以考托福,还可以考雅思。你选择不同的考试,就选择了不同的学习路径。而即便是准备同一考试,方式也不一样,你可以选择自学,也可以选择到语言培训机构去学习,你可以选择这家机构,也可选择其他的机构,不同的培训机构可能对你的能力提升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所以,实施方案很多,你要优选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
  再就是大学的发展行动。当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行动,用具体的行动去实现计划,同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检查、反馈效果,检查行动是不是支撑方案、支撑目标。
  以上是培育期的规划程序,按照以上程序,主动储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发展期,能创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社会组织的认同。
  成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选择“产品和服务”的规划,是你选择在哪一家单位的哪一个岗位上工作(或者与哪一个社会组织进行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并进而规划以后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你与哪一个社会组织合作,在哪一家单位的哪一个岗位上工作,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产品和服务。如果你的工作有益于这家单位整体形象的提升,能够帮助打造这家单位的品牌,能够帮助提高这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有效的。怎样才能使产品和服务有效?
  首先必须分析环境,分析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因为环境对你提供什么产品、什么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时候,你希望到某一地方的某一社会组织去提供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相关环境约束了你去到这一地方、这一社会组织,所以,你必须分析环境,它要求你在何地、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
  一步步逼近你的目标(3)
  第二是个体现状分析,你要分析你现在的知识、能力、经验。知道自己的知识优势在什么地方,能力优势在什么地方,经验优势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相对组织的要求而言的。对自我进行分析,才知道自己如何去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第三是确定职业目标。在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之后,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环境允许你进行怎样的职业选择,你要进行合适的评估和定位。
  第四是择业的活动方案,要把择业的具体步骤、实施方案定下来。在确定职业目标后,要制订达到职业目标的行动方案。比如想成功应聘一家企业,就要向它展示自己的才能,制定被这家企业看中的方案。同样,方案不止一个,要优化方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作详细讲解。
  成长期的规划,是择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在这一阶段,我们开始具体的择业行动,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期冀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开始。
  总之,不管你处在哪一个阶段,规划的程序是不变的,一定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对环境进行分析,对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最后实施自己的计划。
  蚂蚁的启示一:蚂蚁搬家
  小时候的夏天,突然而来的一阵雷阵雨,把家里正晒着的粮食全部浇湿,大家抢运粮食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个人仰马翻的情景,是我们与自然“斗争”的鲜活写照。
  蚂蚁要是遭遇这样的大雨,几乎要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但它们对困境说“不”。这个貌似弱小的种族,生命力却十分顽强,这是因为它们凡事都有提前准备的生活规划。
  要下雨了!快搬东西!天边还没有乌云,可蚂蚁凭着自己敏锐的触觉知道要下雨了。它们抬着食物的样子,让我们想起古时候的八抬大轿和现今的川江号子,大家步调一致,气势高昂,毫不含糊。
  我们都知道要对计算机文件存档“备份”,以防止电脑中毒,但还是时时会忘记。蚂蚁却备份了好几个洞,可谓杰出的“安全专家”——它甚至比狡兔“三窟”还厉害,有四窟、五窟,都是为了防备自己的家被水淹没。所谓适者生存,蚂蚁们要是看到人类下雨时抢收粮食的人仰马翻,肯定会嘲笑:那么“后知后觉”。
  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了。这是很简单的生活常识。这一生活常识背后,反映了蚂蚁的生存之道——未雨绸缪。大雨来临之前,它们早已把食物和蚁卵运到地势高的家里;长期干旱时,它们又把食物和蚁卵运到低凹的家里。
  这当然取决于它们对天气的预测和感知,蚂蚁可谓世界上最棒的“气象专家”,老天爷的一举一动都在蚂蚁的监视之下,天气稍有变化,它就察觉到了。如果蚂蚁没有这样的本领,它们就无法把自己的食物及时搬运走。
  不但如此,蚂蚁也是杰出的“安全专家”,它们同时有好几个洞穴,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它的规划和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划和准备,它可能把食物搬到一个洞里面,却没想到这个洞可能会被水淹了。
  就这样,被视为动物家族中“弱势群体”的蚂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而使家族面临生存危机。
  职业发展训练一
  1.畅想你的人生,肯定地说出你最希望做成的几件事(可以与同学神侃,也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中)。
  2.以现实为起点,想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自己可能的状态,设想每个节点的最低目标、中间目标、最高期望,再把各节点依时间顺序连起来。
  3.以英语学习为例,按规划步骤,分析社会、学校对英语的要求,分析自己的英语能力现状,设计学习英语的目标,制订并优化选择学习英语的方案。
  第二章 计算你的投入产出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1)
  我们的问题
  问题1:大学是什么?
  问题2:大学学什么?
  问题3:大学做什么?
  问题4:你每个学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学生会竞选、到某企业实习?
  问题5:你是否为这些目标制订过相关的实施计划?是否达到目标?(这个问题是与第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检验大家是不是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问题6:你在大学生活中有制订每学期学习计划、每周学习计划、每日学习计划的习惯吗?(这反映出你每个计划的实施情况如何。只有能落实到行动中的计划,才是真正的可行的计划。)
  问题7:你有自我反省(反思、总结)的习惯吗?(每个人在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都存在好的方面,也存在不好的方面,那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执行计划,达到目标。)
  问题8:遇到问题,你通常怎样解决?找父母商量?找老师或同学谈心?自己思考解决?或者回避?
  学生随机回答
  学生1:大学就是一个给你充分发挥、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你能在这里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话,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你随波逐流,沉迷于游戏,还有去酒吧什么的,那就可能丧失自己。
  学生2: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它两边的性质,我觉得都有,既有学校的性质,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又有社会的性质,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还有各式各样的人。
  学生3:在大学里,某些人如果希望在学术方面发展,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他会着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些人喜欢活动、渴望社交,他就可能在大学里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有一些人,希望以大学作为一个跳板,以此获得更好的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学生4:来大学,俗一点说,就是为了一纸文凭、一个学位。首先,你要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其次,我觉得应该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和感兴趣的东西,再就是要锻造自己的能力。
  学生5:首先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得适应,要有好的生活态度,好的学习方法。还有要读懂自己,要自知。我觉得,大学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在四年之后,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学生6:大学里,肯定要好好学习,要学会与人相处,最好能多积累一点工作经验。
  学生7: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我觉得目标应该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的有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一些培训,参加竞选等;长期的目标,就是整个学业生涯规划最终的一个目标吧。
  学生8:制订过相关的实施计划,但是没有坚持下来。我觉得具体到日的计划倒是不需要,但月的计划、季度的计划、学期的计划必须有。
  学生9:我确实制订过学习目标,但也许是由于人的惰性吧,有的时候确实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10:大学里没有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计划,高中时有。
  学生11:自我反省、反思总结的习惯,这肯定是有的。我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碰到一些问题,就会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好,会由此反思并激励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学生12:遇到问题的时候,以前是更多靠老师和父母解决吧,但现在,长大之后,一般的问题,就应该由自己来解决。
  学生13:比较简单的、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还是自己解决,也不会去请示老师、依靠父母;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比较重大的问题,就要求助同学、父母了。
  学生的困惑
  困惑1: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大学,前面接着高中,后面接着社会,它就是大学。还有同学说,现在的大学就是以前的大专,大专就是以前的中专,这是他对大学的定义。大学的功能是什么?本科学校与高职学院的差别是什么?很多人很难回答得清楚。最近,有一名记者采访我,他问中国的大学究竟应该怎么定位,大学是不是应该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果说大学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的话,那么,高职院校干什么?这个问题,就反映出我们现在对大学的定位是很模糊的。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还是注重学生的伦理教育、观念塑造和理想培养?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金斯说,大学不应是社会“服务站”,他反对“如果公众对新闻感兴趣,新闻学院就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如果商业发达,商学院就应运而生;如果政府机构膨胀,公共管理的训练就成了大学的第一要务”。“相应的,大学必须也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历史上,我国很多教育家也曾经说过,上大学不能是为了追求功名,上大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但在今天,很多人更加注重大学对人才的实用技能的培养,以便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2)
  困惑2:不知道大学该学些什么?是按照课程体系来学,学校的专业课程如何设置,老师怎样讲,于是就跟着怎样学?还是在专业课程内容之外,还可以学其他知识?是多学一些实用的知识好,还是多学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东西好?大学生对此是很迷惑的。
  困惑3:不知道大学该做什么?有的同学说,要参加很多社团活动,要去勤工助学,要去公司实习。这些对不对?大学生在大学里做什么,与自己对大学的定位,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困惑4:失去学习动力,找不到奋斗目标。每个大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中,如何制订学习计划,都很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比较典型的回答,高中时有学习目标,上大学反而没有学习目标。这样的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在高中时,他的学习目标就是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上了大学之后,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目标,面临学习动力危机,这也就是当今大学生经营自己的困难之处。
  本章解决的问题◎用投入产出分析转变学习态度◎用“学习圈”改造自身学习环境◎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学业资源
  计算投入产出(1)
  你注意过你的投入产出吗——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效率更高
  曾经有一名高职生,他中学期间成绩不错,但由于高考失误,进入了一所自己不喜欢的高职学校。而且不巧的是,也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英语专业的人才,却进到了英语专业。怀着沮丧的心情,他来到大学。开学典礼后,一位老师告诉他,未来三年,你可以在哀叹、彷徨中度过,也可以在振作、奋斗中度过。你可以不喜欢这所学校,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你不能不喜欢自己,不能不对自己负责。你现在不可能改变学校的处境,因为没有选择复读;也不能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因为其他专业不能转过去。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试着去喜欢它,试着投入自己的热情,你就有可能真正充实有效地度过这三年,而且,你甚至可以比很多本科生更优秀。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他觉得未来并非想象中灰暗。他下定决心,要使未来的三年过得充实、有意义。他分析,高职学生在英语理论方面,可能比不上大学本科学生,但在实用英语方面,只要抓紧,不会相差很远,比如口语。于是,他制订了目标——大一结束,要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四级对很多本科生不是很大的难题,但对高职生来说,是很高的目标了),大二结束,要获得口译证书。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他制订了以下计划——背英语辞典,每周去参加一次学校英语角,找一个外籍人士与他进行英语交流,双休日参加英语口译培训班。他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制订的计划,通过背字典掌握了大量词汇,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坚持去参加英语角,以及与外教对话。后来,大二时,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同时获得了英语口译的中级证书。他突然觉得,我原来是如此喜欢这个专业,英语原来是这么美好的一个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投入产出率,同样是3年或者4年,同样在学校里学习,同样是花费爸爸妈妈的钱——一所民办学校一年的学费是1万元,加上每个月生活费400元(一个学年就是4000元),一年总共要花14000元甚至更多的钱——同样投入这么多金钱,同样投入美好的时光,大家应该知道自己该产出怎样的成果,要知道怎样的投入产出是最佳的,不要浪费了家庭对我们的投入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投入。
  我们希望大学生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分析自己这个企业消耗了家庭多少投资,投入了父母以及自己多少心血,再分析自己目前“产出了”什么,是不是得到能力的提高,得到素质的提高,得到经验的积累。如果不是这样,就要问问自己的投入,是不是真正有效,是不是值得。需要强调的是,分析投入产出,不是要求大家“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高的投入产出率,不可能靠急功近利获得。道理很简单,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安心学习,不安心学习,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实则是对自己人生的浪费。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唤起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要有学习的效益意识,学习的质量意识,更要有对自我负责的意识。
  下面以对待课堂、对待生活和对待实习为例,来分析该怎样进行更有效的投入和产出。
  课堂学习一定要计算投入产出。有的同学来到课堂,不是为了听课,而是为了“表示”自己来了,没有旷课。他们一般做两件事,要么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听英语听力;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花45分钟的时间,却不听老师的讲课。有学生说,现在的老师都不好,上课总跑题,还发牢骚,讲课不到位,内容很过时,还不如回去自己再看。其实,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投入产出大,还是上课睡觉回去之后自己再看书投入产出大。大学设置了这样的课堂,有专门的老师来上课,你却在上课的时间睡觉,很显然,你就浪费了学校提供的教师资源,更何况,睡觉的“事”离开教室照样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完成”得更好。即便你在上课时是做有用的事,比如听英语,同样,你回到宿舍,不是照样可以听英语吗?为什么非要利用课堂时间呢?这其实很容易做比较,得出正确判断——与其在课堂上浪费45分钟时间,还不如认认真真听老师的讲解。很多时候,大学的课堂上,同学们总是抢着去最后一排,第一排全部空着,这是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的态度,在时间的利用上,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
  计算投入产出(2)
  在大学生活中,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具体而言,就是课余时间该怎么分配。怎样利用时间,关系到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很多成功人士,并不在于比别人聪明多少,比别人有多高的天赋,而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与有效的投入。
  再来看怎样进行实习,这也是一个关于投入产出的问题。在社会用人标准的影响下,如今很多大学生喜欢去寻找实习机会。但是在实习中,存在很大的误区:把工作经历等同于工作经验。曾经有一个大学生,对我说他在大学时期有30段实习经历,也就是说先后到过30个单位去实习,他认为,经历越多,经验也就越多。这完全是对经验的误解,这样的实习经历怎么可能变成经验呢?经验是对经历的感悟,经验必须以经历为基础,但与经历的长短、次数并非一定是正比关系。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工作岗位,都可能没有很好的工作经验,因为他只有经历,没有把经历上升为经验,但有的人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只干了一年,就对工作体会很深,由此积累起了经验。那种一会儿换一个实习工作,认为实习经历越多经验越丰富的做法,最终将得不偿失。还有一点也令人匪夷所思,就是有一些同学会对实习单位负责人说,我报到之后不来上班,你能给我的实习证明盖个章吗?这个章能证明什么呢?实习单位能“证明”你来“实习”过,但是你的相关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用人单位会在乎这个章吗?显然不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会通过一定的程序,用他们的方法来检验你是不是具有工作经验,是不是具有工作能力——很简单,让你做一个项目就可以了。比如,你说有接待外宾的经验,那好,就请你参与接待外宾的工作,如果你没有积累相关的经验,在接待过程中就会屡屡出“洋相”;你说有安排重大会议的经验,那么,从整个会场的布置到迎宾的程序,你了解吗?其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等等。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容易就能被检验出来的。因此,要对待好自己的实习,要以经验的积累作为“产出”指标进行合理的投入。
  比学校更重要的概念:学习圈(1)
  学业环境分析——环境坐标体系分析大学学业环境与资源环境,可建立四大坐标。一是学校坐标,二是专业坐标,三是学历坐标,四是地域坐标。
  学校坐标,就是要知道学校所处的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点、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等等。从层次上看,我国现在有985高校、211工程院校,还有一般本科,再接下来就是高职高专。从办学特色上看,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哪方面有优势,有哪些方面的不足,用人单位对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什么评价,反映出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总之,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界的地位,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
  专业坐标,具体而言,就是所学专业的冷热情况。在今天的高校,学生所读的专业,有“冷热”之分——层次高的学校里,有“冷门”专业,层次低一些的学校里,有“热门”专业。所谓冷热,在后面的章节里,将进一步展开讲解。大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专业”坐标在哪里,以确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业之路。
  学历坐标,指的是学历的高低。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社会在向能力社会转型,不再注重人才的学历,但是,在现实中,学历对人才在社会上的成长和发展还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不同的用人单位怎样看待学历?不同的学历在就业中,会受就业观念、就业政策怎样的影响?大家有必要分析自己的学历层次。
  地域坐标,与你如何利用学校周围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资源、不同的教育环境,以及不同的经济条件,这些均可以为大学生利用,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比如说,一座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企业,都是可以被利用的,用来积累经验、拓展视野。不少大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的时候,就会考虑学校所在的地域,这其实就在于地域对大学学业以及今后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分析大学学业环境与资源,需要大学生从以上四个坐标出发,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校的品牌、专业的冷热、学历的高低,可以建立如下十个不同的组合,而这十个不同的组合,就是大学生进行个性学业规划的环境分析,以及一定的自我现状分析的基础。
  这十种组合是:1.名校高学历热门专业2.名校高学历冷门专业3.名校一般学历热门专业4.名校一般学历冷门专业5.普通学校高学历热门专业6.普通学校高学历冷门专业7.普通学校一般学历热门专业8.普通学校一般学历冷门专业9.普通学校低学历热门专业10.普通学校低学历冷门专业学习圈如何利用大学学习环境与资源?就要构建大学学习圈,换句话说,我们要问自己,可以向谁学习?
  在这里,首先要建立“学习圈”的概念。很多同学对“学习圈”的概念并不熟悉。当今社会,有诸多“圈”,娱乐圈、文化圈,还有时髦的博客圈等等。“圈”是一个群体,娱乐圈是娱乐工作者的一个群体,文化圈是文化工作者的一个群体,而博客圈,则是有共同主题、共同爱好的一些博客的群体,它是思想、观点动态交互的网上平台。
  “学习圈”,是我们学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进行学业生涯的规划,必须立足一定的环境,而环境就是“学习圈”,同学、家长、老师以及朋友,都可能与这个“学习圈”发生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关系,这将影响到具体的学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
  教授是我们学习圈中学习的对象吗?当然是。有很多学生说,现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很少,或者上完课就走了,在一些学院里,根本就没有多少教授。实际上,教授资源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专业内的,也包括专业外的。只要你愿意去获取这些资源,就可以利用教授资源为自己的学业服务。
  比学校更重要的概念:学习圈(2)
  其次,是同学资源。同学是重要的学习对象。很多人回忆大学生活,都提到同学间的相互学习,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同学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事方法,都会让你在与他的交往中受到感染,获得教益。大学生的同学,有哪些呢?实际上,在学分制下,在现代社会,同学的“范畴”可以放大:同班、同专业、同系、同学院、同社团、同社区,均可以是同学,均可以是你交往、学习的对象。不能把“同学”局限在一个小的班级概念中,就如不能把教授资源局限在一个学院的范畴中一样。大学里,有的同学的“同学圈”一直局限于几个同学之间的交往,这严重影响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再就是朋友,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结交怎么样的朋友,就会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除了结识一批朋友同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实习、社会实践,通过同学与朋友的介绍,以及通过网络结识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可能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网友会是学习的对象吗?有人说网友之间的交往,都是为了娱乐、消遣、寻求刺激,怎么可能向网友学习呢?其实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待这一资源。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不上网的,也就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朋友。当然,网络交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少陷阱,有可能对方是一个男性,却伪装成一名女性与你进行交往。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扩大自己的学习圈,有着良好的上网习惯,网友也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
  只有你才可以影响自己(1)
  影响“学习圈”的三大要素
  什么会影响到大学学习圈的构建呢?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环境影响。在本章前面的讲述中,我们为大学环境设计了四个坐标,包括学校坐标、专业坐标、学历坐标,还有地域坐标。所在的大学、所读的专业,对学习圈的构建影响很大。比如,一名专科生,由于身处专科学校,身边的教授可能很少,能够利用的教授资源不多;还比如,如果所读的专业偏“冷门”,这不但将影响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到向身边一些优秀的同学学习。
  二是性格影响。同样在大学校园里,同样有这么多教授,同样有这样一些同学,但是,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将影响到与教授、与同学、与周围朋友的交往和学习。比如,有的同学很自卑,总觉得自己来自农村,会被同学看不起,于是不愿意与周围同学交往。有的同学很自负,认为周围的同学都很差,自己没有必要和他们交往。还有的同学,性格孤僻,把自己孤立起来,上课、自修、上网,都是单独行动,做任何事情都是形单影只,这显然影响到他向周围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这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老师找他谈心,他会接受,但是,他从不会主动去争取这样的资源。
  三是恋爱影响。很多人认为,恋爱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其实,恋爱对大学生也有正面作用。为什么?如果恋爱的对象,他(她)努力学习,乐观上进,你就有可能在他(她)的影响下也变得积极上进。但是反过来,如果处理不当,恋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投入,同时会影响你的交往圈。很多大学生恋爱后,陷入两人世界,卿卿我我,没有办法再向周围同学学习,即便上自修,也黏在一起,这就忽视了与同宿舍同学、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以及同社区同学的交往。这样的恋爱,使自己的“同学学习圈”局限在恋人身上,大大缩小了学习的范围。
  改变“学习圈”——在北京,你就可以是北大学生
  我们注意到环境、性格、恋爱对学习圈的影响,反过来,要打造自己的学习圈,就需要克服环境的影响、性格的影响,以及减少恋爱的影响,使自己的学习圈能够进一步扩展。
  改变自己的学习圈,实际上就是在改变自己的学业环境。有些学生可能在层次一般的普通高校,但是他可以利用名校的资源来完善自己的学业。现在在一些地方,比如北京和上海的高校,有一些跨校选课的合作组织。你在上海的某一所高校读书,可以到其他学校去选课,获得规定的学分后,还可以获得这所学校的辅修专业证书。你在北京的某一所高校读书,也可以到旁边的学校去学习一些课程,而且学分可以互认。如果大学生能利用学校创造的这些机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圈,不但可以向本校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
  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类似的渠道,是不是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学习圈呢?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有的同学学习的圈子很狭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积极的心态,学习十分被动。即便你是一名专科生,你同样可以向名牌大学的教授学习,你可以到名牌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图书——现今不少高校的图书资源是共享的。另外,社会上有很多学术讲座,常常邀请一些教授、专家去讲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去听听这些讲座呢?去听这些讲座,就是向教授学习,就是在开阔视野。这就是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圈。因此,上哪一所大学并不重要,个人心态最关键,如果说你的心态很积极,那么在北京上大学,你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因为你可以享受到北京大学的资源,只要你愿意这样去做,只要你愿意付出这样积极的行动。
  改变学习圈,需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不管你处在哪一个环境里,千万不能自卑、不能自负、不能自傲,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你一定要乐观开朗,多与别人相处,减少抱怨。要懂得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到整个学校的大圈子,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大圈子中去。
  只有你才可以影响自己(2)
  如下几个小圈子,是理想学习圈构建的大障碍。一是恋人圈子。前面已经讲述了恋人这一“微型”圈子对学习圈的影响。
  二是室友圈子,就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每次都是几个人一起“行动”,一起打牌、一起游玩、一起去上课、一起自修。这样的室友圈子,有可能会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但同样也有可能滋长不良习气。另外,这个小圈子,可能使你放弃了与更多同学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再有就是老乡圈子,有不少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加入“老乡会”,热衷于参加老乡的活动,用自己的家乡话进行交流。寝室里面若来了老乡,就用自己的家乡话,大声谈论,招致其他同学不满,既制造同学矛盾,也影响了和其他地域同学交往的机会。大学生要走出这三个小圈子,把自己的学习圈营造得越大越好。
  打造学习圈,需要大学生具有耐挫力,并且懂得怎样去面对挫折。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也很主动地去打造自己的学习圈,拓展自己的学习圈,但是会遭到别人拒绝,这对于一些自视颇高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很大的挫折。举例来说,有位学新闻的大学生,他想给一家新闻媒体投稿,把自己的稿件给编辑e-mail过去,没想到这个编辑没有给他回信,或者他投了多次稿,都被编辑退回来了。这可以说是“挫折”。但是,如果我们重视这样的学习机会,就会把这一“挫折”当成一次锻炼。不能因为一位编辑的拒绝,就认为所有的编辑都不会理我,不能因为一位老师没有给自己积极的教诲,就认为所有的老师都不会帮助自己。应该认识到,只有具备足够的主动、足够的热情、足够的耐心,才可以打造出理想的学习圈。
  本章建立了学习圈的概念,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育期,要积极利用周围的环境因素,利用相关的学业资源,建立并拓展学习圈。不管学校处在哪一层次,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目前的学历是高还是低,也不管学校所处区域发达还是落后,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善于交往,有耐挫的准备,那么,我们就可以拓展学习圈,有效利用周围更多的学习资源,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学习圈的概念,对于不是特别好的学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只要努力,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把你所在城市任何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源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一个农场里,养有很多奶牛,奶牛有奶之后,会主动跑到吸奶的地方,让奶流出来吗?显然是不会的。奶牛农场里面,一般都有专门的挤奶工,把牛奶挤出来。
  很多时候,大学生在抱怨,教授不来上课,不来回答学生的疑问。这当然有教授们的不对,有大学教育制度的不是。但大家是否想到过,自身怎样主动去利用学校的教授资源?
  曾经有一位教授对我说,你们不要老是批评教授不去为本科生上课,也不要说到了大学毕业时,四年都没见到学校的名教授、院士,你问过你们的同学没有,他们是不是主动利用了学校的教师资源。当然教授有教授的问题,院士有院士的问题,但是同学也有同学的问题。
  还有位教授对我说,你来看一看,看一看我的办公室,我的办公室大门一直敞开着,但是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来找我,我就不清楚他们说从来没见过我,但是他们自己为什么不主动上门来呢?
  我还碰到过一位著名的指导人生规划的老师,他也说,很多学生找到他,从来不会跟他说自己的理想,从来不会讲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找他干什么?让他给签个名。他说,我感到很失望,我不应该是学生们羡慕的偶像,我应该是你们的朋友,你既然找到我了,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现状说出来,让我对你的人生进行指导、进行规划呢?
  我也经常到一些学校去讲课,听完课之后学生非常激动,说熊老师能不能留下你的e-mail,然后问,我给你写信好吗?我说,你只要有问题写信给我,我肯定给你回答。但是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收到任何学生的来信。类似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很多大学教授都曾遇到同样的情况。
  只有你才可以影响自己(3)
  不少学生会说,我这所学校不好,周围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他们其实是放着周围的资源不去用。资源就在你身边,等待着你去开发,等待着你去吸取,就是担心你不主动,就担心你在受到一次挫折之后,再也不敢迈开脚步。只要充当一个“挤奶工”的角色,就可以从教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从周围的同学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从社会上获得更多的文化滋养。
  案例:出击
  有一名大学生,他在学校的广播台里当一名播音员。这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学校的广播台只不过是学生自娱自乐的小社团,一周播五次专题节目,他负责其中的一次。
  按照传统的观点与过来人的经验,在这个广播台,不可能锻炼什么能力,只不过普通话好一些,给大家读读报纸罢了。但他不这样想,他觉得自己可以在广播台做很多事,可以利用这个非专业的平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广播台内部是不可能的,可是广播台工作,给了自己联系外界、拓展自身的机会。现在不是有很多广播媒体希望在大学里发展吗?
  他利用学校广播台播音员的“身份”,联系了专业的广播台,对他们建议说,与校园广播台携手办一档节目。在很多人听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他提供的策划书,让专业广播台难以拒绝——不单这个学院有众多广播听众,而且,整个地区有二十多所高校近二十万学生,把这些高校的广播台力量集中起来,就可以支撑起一档好的校园节目,而且可以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
  专业广播台接受了他的建议,他非常投入地把其他学校广播台的负责同学全部召集起来,之后共同与专业广播台的人士进行合作。毕业之后,他没有做自己原来专业的工作,反而进入了专业广播台,成为一名电台主持。
  这就是利用学校提供的一个资源,抓住来到身边的一个机会,进行主动出击的例子。如果这位同学只抱着充实业余生活的想法,去从事校园广播台工作,那么,他就不可能有以后的想法,以后的行动,也不可能有以后的就业选择。
  当然,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这名同学可能特别喜欢广播,特别喜欢做媒体,并有比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交际欲望,这让他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台资源。
  同样,在大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中,为什么有的用人单位会看中一名学生,就是因为这名同学能抓住这一机会,主动出击,在实习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又全面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蚂蚁的启示二:蚂蚁的勇气
  “动物保护主义者”读到这则小故事,估计会提出抗议,怎能如此无视蚂蚁的生命尊严,故意到蚂蚁的洞前放火——还好,幸亏蚂蚁不是珍稀动物,也不是宠物。
  这天蚂蚁们刚把粮食搬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门口却来了一团明亮亮的东西。蚂蚁小A靠近去,啪的一声,灰飞烟灭。蚂蚁们知道,大危机来了。
  扑火!否则是灭门之灾。放下手中的活计,蚂蚁打开自己的“灭火剂”阀门,向火团喷射蚁酸。乱作一团的蚂蚁,免不了有牺牲。在灭火过程中,“劈啪”之声不时传出,那是蚂蚁牺牲的哀号,也是蚂蚁勇士的“冲锋号”。经过大家的努力,火终于被扑灭了。
  真是无视蚂蚁的痛苦——没过多久,蚂蚁的家又遭遇了火灾,当然,这也是人类“纵火”的结果。这一次,蚂蚁不再像第一次那么慌乱,而是非常有序地组织灭火。火很快就被扑灭了,比第一次的时间短了很多。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次没有一只蚂蚁死亡。蚂蚁说:“我们没法去查抓人类纵火犯,但我们让你们不能得逞!”
  “蚁巢连环纵火案”的主谋,是英国科学家。他们交代,这是在做实验——在一个事先没有进行过训练的蚂蚁的洞口,放一支火把,隔一段时间后,又把第二支火把放到它们的洞口,以此来看前后两次,蚂蚁不同的反应。科学家惊奇地发现,第一次面对火灾,蚂蚁勇气很可嘉,发现火后马上扑火,前仆后继死也不怕。而第二次,不但灭火时间很短,而且没有死亡。面对困难,蚂蚁变得很有组织性,这表明它们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
  同样的,我们遇到问题,要知道怎样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可能有的同学学校不理想,有的同学专业不理想,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的竞争实在太激烈,这就需要大家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并通过解决困难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
  职业发展训练二
  1.计算从小到大学毕业,家庭对自己的投入,预计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后多少年内可以“还清”父母对自己的金钱投入。
  2.列出自己每周学习生活状态表,计算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多少时间是“有效”投入,即可说出明确的意图,对学习或者对身心发展有益;有多少“项目”是耗费时间、生命,却与自己发展无关的。
  3.回忆你过往岁月中,曾经遇到的好老师。评价你现在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4.立即行动,主动找老师(辅导员)谈一次心,尽可能说出对现状的所有困惑。
  5.在美食地图、交通地图之外,画一张资源地图,包括自己学校、周边学校(及其可利用资源)、文化设施(及其可利用资源)。
  第三章 设计成长路径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1)
  我们的问题之一(关于学校评价)
  问题1:你认为你所读的学校理想吗?(这反映学生对自己现在学校的认识,对自己所处学业环境的评价。)
  问题2:在你的认识中,用人单位看中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哪些能力与素质?你是否针对这一问题做过相应的市场调查?你能概括出你所读学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吗?(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我曾经问过一位大学校长,你能说出你这所学校的学生跟另外一所学校学生的不同吗?他想想,然后说,说不出来。这与当前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关系,很多学校没有个性,学校没有个性,其培养的人才也就没有个性。但是,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个性是什么。用人单位看重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这就是你这所学校学生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也在做这样的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这所学校学生的评价,并给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参考。)
  问题3:你最看不惯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哪些行为?列举三个。(这些行为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如果你看不惯这些行为,那么,你就应该不会去做,你就应该杜绝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看不惯的事情。千万不能一边讨厌,一边实践。)
  问题4:你最欣赏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哪些素质?列举三个。(你欣赏的学生素质,恰恰是你可以培养和仿效的,这些学生的优良素质,会对你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问题5:你最佩服你所在学校的哪些校友?列举三个。(校友的事迹、校友的发展道路,往往会成为自己参照的一个成才模式,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讲解,怎样参照校友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问题6:你认为学校品牌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的展开是,学校的社会形象,对你学习生活有很重大的影响吗?它会影响你的学习定位吗?它会影响你的学习情绪吗?它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吗?它会影响你整个的学习生涯规划吗?
  问题7:你认为学校品牌对自己的就业影响如何?学校品牌是会使你增色还是使你减色?是让别人一看到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就对你肃然起敬,对你感兴趣,还是你的学校“出身”会让别人不感兴趣、不喜欢。
  学生随机回答
  学生1:我认为我的学校还比较理想吧。当初报考这所学校的时候,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对这所学校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我的成绩也只适合报考这所学校。
  学生2:我们这所学校,校训是提倡实践,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抓得比较紧。这方面,我想我们有一定优势。另外,我觉得咱们学校的同学,都比较勤奋,这不管在现在的学习,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一点吧。
  学生3:我们学校的同学,有钻研学习的,也有兴趣爱好广泛的,还有善于交际的,各种类型都有。
  学生4:我觉得现在学生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礼貌,不讲礼仪,还有上网成瘾。
  学生5:大学品牌好,别人问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就比较有面子。另外,品牌好的一些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相对比较高,这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好处。
  学生6:学校品牌对就业会有一些影响,比如,清华、北大的学生,学校招牌比较硬,一些企业一听是清华、北大的,心里就有一定的认同度。但是,我觉得现在一些企业、一些单位更看重的是人的能力,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最优人才,这就为品牌不算太好的学校的学生,提供了与品牌好的高校的“牛人”一起竞争的机会。只要自身素质好,只要你展现出来的是优秀大学生的形象,学校品牌对就业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学生7:学校品牌对就业的影响应该比较大,好多公司要求进公司门槛,必须要有文凭,而进入这家公司之后,就应该靠自己的能力了吧。
  学生8:学校品牌对就业的影响,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企业在看你的简历的时候,就会看你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然后就确定你是哪一个层次的人。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2)
  学生的困惑困惑1:学校决定未来。片面夸大学校层次、地位、“品牌”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名校学生由此“自负”,而一般学校学生则由此“自卑”。“自负”不但导致学业的放松,也会导致就业定位不切实际地“拔高”;同样,“自卑”不但影响学习的情绪,也可能导致就业中主动放弃。
  困惑2:不了解学校。很少有学生认真分析学校、了解学校,于是也就无法确定自己可以利用学校哪些教育资源;也很少有学生认真分析周围的同学、自己的校友,于是也就无法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
  困惑3:学校个性缺乏与自己的个性缺乏。每个大学应该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鲜明的学校个性;每个人才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一个学生的竞争力所在。
  我们的问题之二(关于专业评价)问题1:你所学专业是你自己选择的吗?你对你所学专业有兴趣吗?(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你可能具有的专业潜质,以及帮助你发现内心深处,究竟对哪一专业感兴趣。“你所学专业是你自己选择的吗?”与“你对你所学专业有兴趣吗?”并不是同样的问题,专业是否由你自己所选和你对所学专业有没有兴趣,不是划等号的。有的学生为选择这样的学校,只能选报这样的专业,因为他的分数达不到这个学校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分数线,所以,即便专业是自己选的,但却是无奈的选择、不得已的选择,而且,有可能这一专业恰恰是自己不喜欢的。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也是我们当前大学录取制度造成的一个负面结果。)问题2:你知道你所学专业,今后的职业领域吗?能列举这一领域最典型的几家用人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要求吗?(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对应的职业发展领域进行深入了解,这关系到你今后是从事专业密切、专业相关还是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并由此影响学业规划。列举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中最典型的几家用人单位,并说出他们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要求,这对大学生是一个挑战。因为有不少学生对此是比较麻木和茫然的。事实上,职业领域的典型用人单位,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它们对人才的要求,就可以成为你大学学业所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要尝试努力回答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那么请你把这一课尽快补上——获取这样的信息,只要自己主动,并非难事。网络、报纸、校友,等等,都是你的渠道。)问题3:你所学专业已经毕业的校友,你认为最佳职业发展楷模是谁?你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列举三个。(这个问题,在于为你找到最佳的学习榜样。你这一专业的校友,他大学毕业时,有可能是专业密切型的就业,他的事业发展得很好;有可能是专业相关型的就业,他的事业发展得也很好;还可能是专业无关型的就业,他也获得很好的事业发展。那么,你认为最值得自己学习的最佳的方式是什么?你能从这个校友身上学习到什么?你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吗?)问题4:你觉得专业学习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专业学习的最大收获,有人说成绩合格拿到学位、学历;有人说是学习到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有人说,具体学到怎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不重要,因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快就会过时,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培养了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你是怎样看待专业学习的?你认为你想通过专业学习获取什么?)问题5:你认为你未来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有这方面考虑?(这个问题,反映出你的专业兴趣,你的职业发展倾向,以及你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学生随机回答学生1:我大学所学专业,是自己选择的,应该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3)
  学生2:我所学的专业,是高考时学校调剂过来的,没有太大的兴趣吧,但目前又无法换专业。
  学生3:我这个专业,有哪些用人单位,我不是特别清楚。它们对人才的要求,好像各个单位都不同,我还没去了解过。
  学生4:今后的职业领域?我大概想过吧,但是怎么想的?我也说不上来。这个专业,好像是会到模具、热流这样的行业吧。我们是朝鲜族,所以主要关注韩企,但韩企具体有哪些,说不上来,总归,学好外语没错。
  学生5:其实我将来不打算从事本专业工作。
  学生6: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个要看以后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吧,哪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发展潜力比较大,我就可能转到这一行业去就业,反正现在跨专业就业已经很正常了。
  学生的困惑
  困惑1:对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为了能进这所大学才选择这个专业;二是本身并无明确的兴趣爱好,对大学学习缺乏激情。
  困惑2:“来不及”去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从以上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很多大学生实际上还“来不及”去了解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领域,对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的典型用人单位、这些用人单位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们对人才有怎样的要求,几乎都没有进行任何考虑。这是大学生学习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试想,如果你对自己所读专业——即便你不准备在本专业就业,也应该了解其他自己希望就业的专业领域——对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领域、典型用人单位一无所知,你怎样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呢?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应对照一个职业来发展自己,我们不是直接可以供市场选择的椅子、桌子,而应是一块块好的木材,可以被社会组织用来做椅子、做桌子。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你要知道,自己这块木材,是可以作为木材的乔木还是难以派上用场的灌木。适当了解社会的需要,是必要的。
  困惑3:对专业学习的意义“似是而非”。很多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说出专业学习的意义何在,也不知道自己通过这样的专业学习,能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因此,他们也就无法正确对待相关的课程学习与专业训练。
  我们的问题之三(关于学历评价)
  问题1:你对学历高低有何看法?学历对就业有很大影响吗?(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学历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自己的学历太低了,自己根本没办法说出口。还有的说现在的专科生太“劣势”了,专科生还不如以前的高中生,对应的,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的大专生。还有的说我只有读到研究生,才能去就业,没读到研究生是找不到好工作的。)
  问题2:你对你的学历感到自卑吗?(读书本是一件好事,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完善自我的读书,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些同学选择读书,纯粹是为了一个学历、一个学位、一纸文凭。拿考研来说,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考研是为了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更多的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是为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以使自己今后就业有一块更好的、更高级的敲门砖。)
  问题3:毕业之后你进一步深造(专升本、考研)的用意何在?(之所以要问大学生深造的用意,就在于让大家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不要到了再去读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目标是与现实相悖离的。这将影响大家进一步的学习计划,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学生随机回答
  学生1:我认为学历,在你就业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只有学历,本身没有能力的话,以后进入单位之后,发展也是不行的,所以学历不能代表一切。
  学生2:虽然大家的学历是一样的,都是本科学历,但是如果你的学校比较好的话,那么,用人单位肯定会更看好你。
  学生3:学历对就业肯定有影响,但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还要看自己的性格,要靠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一些很好的大学中,不是也有一些学生不能找到工作吗?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4)
  学生4:我觉得目前的本科学历,是比较低的。
  学生5:大学毕业之后,我肯定会进一步深造,因为我觉得当今社会,本科学历是完全不够的。
  学生的困惑困惑1:学历不够用。很多同学都认为本科学历完全不够,那么,对于专科生来说,就更会认为专科学历不够了。这种“不够”认识,会把大家的精力转移到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上,这就导致了大家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学历。这是学历社会必然导致的对学历的盲目追逐。
  困惑2:重学历超过能力。普遍看来,今天的大学生,对学历的追逐,远超过对能力的追逐。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成熟,将更看重人才学历背后的能力。能力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如果没有真实的能力,拥有再高的学历也是无用的,追逐过高的学历,则成为人生的浪费。即便学历很重要,但学历仅仅是“敲门砖”,换句话说,把门敲开之后,砖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能派上用场的,是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本章解决的问题◎分析不同学校学生的成长路径◎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路径◎分析不同学历学生的成长路径◎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
  “好”学校VS“差”学校(1)
  名牌学校学生的发展路径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