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_9 洛伊宁格尔 (德)
导人的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都是这个国家政治结构脆弱的表现。
考察中国的民主政治活动,常常令人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给予民众“言
论自由”的权力。如果政治有透明度,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在1980年前后的政治选择中大约会又一次犯下致命的错误,因为他们往往以人品
性格决定取舍,他们喜欢忠厚得近于木讷的华国峰。所以任由他们以西单墙
的形式对他们完全理解不了的政治说长道短评头品足,那么仅仅一个“两个
凡是”的问题恐怕要辩论几十年,那么改革还怎么起步呢?如果政治是不公
开不透明的,言论自由就更无意义。假设西单墙上的一切言论和要求都完全

是公众的自发行为,仅受直感、情绪、怀疑、印象所左右,那么它将是非常
容易受到操纵和利用的。从1957年到文化革命,再到西单墙,中国民众
的“自由言论”什么时候没有被人利用呢?自由言论权力的获得仍要与社会
历史发展的某种进步相联系,这种进步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真正的政治平等和
政治独立。1957年反右运动的开始,第一篇攻击“右派”的文章是一位
国民党员写的,为毛泽东的《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打了开山炮。
而第一个站出来揭发中共的老朋友、著名民主人士、《文汇报》主编徐铸成
先生是右派的,竟是一位国民党的立法委员!以至徐在20年以后写文章提
及此事时,仍怨愤不已。
是公众的自发行为,仅受直感、情绪、怀疑、印象所左右,那么它将是非常
容易受到操纵和利用的。从1957年到文化革命,再到西单墙,中国民众
的“自由言论”什么时候没有被人利用呢?自由言论权力的获得仍要与社会
历史发展的某种进步相联系,这种进步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真正的政治平等和
政治独立。1957年反右运动的开始,第一篇攻击“右派”的文章是一位
国民党员写的,为毛泽东的《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打了开山炮。
而第一个站出来揭发中共的老朋友、著名民主人士、《文汇报》主编徐铸成
先生是右派的,竟是一位国民党的立法委员!以至徐在20年以后写文章提
及此事时,仍怨愤不已。
北京市封闭西单墙的动机不得而知,公开的理由是不负责任及易被利
用等等,这也的确是实情。封闭西单墙遭到了西方记者和许多政治家的一致
抗议,他们认为这是共产党政权压制言论自由和政治民主的又一例证。然而
孰是孰非,只有请出上帝本人来仲裁了。
西单墙的另一重要产品是秘密的政治团体的组成。人们去西单不仅是
为了看大字报,更多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北京西郊骑自行车到西单是为了“感
受那里的政治氛围
”。互相影响,秘密串联,许多青年民主派人士就是利用
这个场所结识了自己的志同道合者。据法国一位记者估计,到1978年春
季,仅北京市就大约有了20多个秘密的政治团体。这些团体有的组织严密
有的相当松散,但是它们的政治目的却都是一致的,即怀疑国家的政治经济
制度,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权。
如果按照这些团体的成员组成成分来分析,秘密政治团体可以分为三
类。
第一类是由外地来京城上访诉冤的人员组成的。当政治性极强的大字
报贴上西单墙以后,伸冤诉屈的血泪文章已经不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之
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被迫焦急无奈地等待过程中,人们自发产生的互助
互励倾向,而同为无家可归者自然会使得这些告御状者产生群体意识和结群
欲念。
这种上访者团体的特点是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核
心成员。
其成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而政治态度方面的差距则更大(有人是真心
拥护共产党而被打成反革命,有人则是真心反对共产党才被打成反革命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团体中的三种成员。一是文化革命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战中的失意者。这些人既有政治经验又有政治野心,它们唯一希望的是社会
的混乱,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
因而他们常常充当谣言制造者和热心传播者的角色。他们虽然对中共
政权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但是中共对付他们并不困难。这些人后来多数被所
在单位定为“三种人
”,这等于在政治上被判处了极刑。
另一类成员是所谓的“上访专业户
”。这些人或曾遭到不公正的打击,

或曾被打击国但并非不公正。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有几点是共同的:素质低
下、性格刁蛮,对于被打击后要求的赔偿条件高得惊人,而且这种要求(中
国的政治术语是“落实政策
”,非常令人费解,不知这个政策为何物)常常
无止境,不断增加一些绝无可能满足的新内容,诸如子女职业、住房、高额
赔偿金及本人的职务官位等。者就令人怀疑他们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获得平
反和补偿而完全是一种借机勒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这类人完全无办
法。好在他们紧紧是满足于职业告状者的生活,在政治上则完全没有能量。
还有一类非常值得同情的人物,即上访群中的各型偏执症患者。很难
确定这些精神障碍者的致病原因是在文化革命遭遇不公正迫害,还是他们带
“病”参加文化革命因而才受到打击的。相当多数的人仅仅在臆想中受过迫
害。这些人值得同情的地方在于,由于中国根本没有心理医疗网络,甚至没
有这种概念,所以这些病人不仅自己拒绝承认有病,社会和政府也不把其当
作病人看待。一个病人和政权发生政治性冲突,其悲惨境况及双方的痛苦都
是可想而知的。中国至今尚未有用精神病院对付政治犯的记录(刘宾雁先生
坚持认为在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恶劣先例。刘的说法待
查),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一些上访者被送进精神病院,这不应被看作是迫
害而应看作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
上访这组织的团体的领袖人物往往是最有争议的,这些人素质虽然不
高但及其热情勇敢,而且在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他们却表现得极为单
纯、质朴,没有理由认为他们最初具有明确的反共意识。一位傅姓女士在1978年前后是西单墙附近最有知名度的人物。傅女士的遭遇是悲惨的。她
遭到本单位中共党员干部的性骚扰,虽多方躲避及抗议但仍不能自保,后又
被该干部强行奸淫。傅于是离岗开始长达一年之久的上访告状。告状的结果
是被奸污事实没有确认,该干部位受任何惩处而傅女士的声名荣誉却被有权
力者彻底败坏了。
傅女士以后曾组织过一次有数百名上访者参加的向政府示威请愿活动
(这是西单墙时期唯一的一次有规模的游行活动),傅女士因为这次活动而
以妨碍交通秩序的罪名被起诉。
有的文章说傅女士的这支游行队伍曾喊出了一些过激或出格的口号,
这是非常可能的。因为法庭在审理傅案的过程中曾发生了戏剧性的波折。毫
无经验的法官(因为中国在当时刚刚恢复公开审判制度,所有得法官都是没
有经验的)突然发现事先已经确定下来的判决意见遇到了强硬的挑战,傅在
几经犹豫之后终于提出了能够证实自己曾被单位里的中共干部强奸施暴的有
力证据。据民间流传的不可靠消息,傅在法庭上声称知道那位先生身体隐秘
部位的明显特征,而自己后来屡遭迫害的事实说明他们之间不是通奸关系。
法庭确实为此不得不休庭验证,并在休庭后再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流传出
来。
这个案件的离奇之处在于审查妨碍交通罪是为什么要弄清是否遭受强
奸这个事实,难道被强暴的女人就有充分理由去冲击或妨碍社会秩序?傅女
士是华国峰点名要以司法手段惩处的两名持不合作态度者之一(另一名是魏
京生),或许,出于同情,那些毫无经验的法官用一种极富计谋的手段保护
了她。
第二类政治性秘密团体是由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干部子弟所组成的各种
“讨论小组
”。干部子弟的特点是消息灵通、政治敏感且有比较广泛的知识。

这些青年由于具有强烈的“自己人”意识,所以他们在对当局的对抗中显得
非常无顾忌,甚至有撒娇的成份。
这些青年由于具有强烈的“自己人”意识,所以他们在对当局的对抗中显得
非常无顾忌,甚至有撒娇的成份。
魏京生是秘密油印刊物《探索》的主编,这份刊物以攻击时政为主要
内容,编辑部成员和他们各自联系的外围人员大多是干部子弟和高级知识分
子子弟,由他们组成了一个类似于上层社会的秘密政治沙龙的松散团体。出
于干部子弟的狂妄、轻率和无知,这份刊物的观点也是混乱不堪的。但却十
分大胆、无忌、放肆,极专断极自由地对时政予以评点。政府当局当然对此
无法容忍。魏京生于1979年3月被捕,10月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干部子弟组成的政治团体不乏政治才干和智慧,西单墙期间他们最得
意的政治作品是诱使已经掌握了中央主要权力的邓小平对西单墙作支持性表
态。
1978年11月26日,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与一些干部
子弟进行了接触。当他们得知诺瓦可将有一次采访邓小平的机会时,他们立
即为诺瓦克列出了一个采访提纲。结果是意料中的,邓对诺瓦可讲了“民主
墙是一件好事”的话。
但是这位富有经验的政治家立即就对自己的失言作了完全意义上的修
正。他说:并非西单民主墙上的所有大字报都是正确的。这样,他就仍然能
够把主动权牢牢地操在了自己的手中。而对于西单墙前游荡的那些热情的青
年斗士来说,他们得到第一句话就足够让他们头昏脑热了,他们接着就会犯
下第二步的错误。
干部子弟阶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和社交群体,在近30年的中
国历史上扮演过相当醒目的角色,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这30年可以从1965年北京市的干部子女在毛泽东的启发下造旧教育制
度的反计算起一直到最近大批高干子女进入中国党政的最高领导机构。这其
中,最辉煌的两个时期应当是1966年夏季的红卫兵运动和1976年的
清明节事件。前一个事件他们协助毛泽东打倒了刘少奇同时也打倒了他们自
己的父母,而后一个事件是他们与普通市民一起对四人帮的斗争。这是一个
觉悟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四人帮及极左派与干部子弟
群体是一对死敌。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江青硬是塞进了一条反走后
门的内容。反走后门是反对干部子弟不去农村当农民而是凭借父辈的权势和
关系网上大学和在军营里被提拔成干部。四人帮反走后门的目的仍然是在政
治上打击老干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反走后门这个阴谋的表面内容得到
了社会公众的最大程度的拥护。

在四人帮倒台以后,反走后门及反特权一直是民众民主运动中最强烈
的呼声。
在四人帮倒台以后,反走后门及反特权一直是民众民主运动中最强烈
的呼声。
如果抛开政治问题不谈,仅从社会意识和情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会
发现在反对特权这个问题上文革极左派与现在的民众民主派之间有一个一脉
相承的联结关系。
如果更冷静地深入进行分析,我们或许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久已
存在的民众民主意识是文革极左派得以上台的最适宜的社会土壤;而现在的
民主运动及其思潮中明显带有文革极左派的思想遗留物。
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逻辑推理,可以得出一个很据警醒意
义的答案:如果不进行社会秩序的改革,使其在竞争、平等、风险的基础上
趋向稳定和民主,而任由权力发生异变,那么民众的民主意识与极左思潮完
全可能互生。中国人,还愿意再经历一次文革吗?邓小平对西单墙的态度变
化表现了这位卓越政治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极为难得的大局观。
邓除了对诺瓦克表态说西单墙是一件好事以外,在此之前他还对一位
日本来访者讲过这样一些态度明确的话:“我们的宪法是允许写大字报的。
我们没有权力否定或者批评人民群众为发扬民主而采取的行动..应该允许
人民群众发泄他们的不满!”但是很明显,中国尚不具备(在当时尤其是)
进一步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其根本证据就是这种民主政治的辩论很快就会
发展到失控的地步,这样不仅会破坏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稳定与团结的
社会环境,而且从当时的具体政治局面分析,邓如果再进一步地提倡民主运
动和纵容西单墙的大字报,他将成为又一个毛泽东。
因为民主运动的发展势必会冲击老干部的利益,而邓暂时还没有一支
可信赖的力量能取代老干部帮助他清除凡是派(华国锋及其盟友),又牢牢
把握住政权。
1979年3月底,邓说道:“有些坏分子提出种种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的或根本不合理的要求,煽动、诱骗一部分群众冲击党政机关。..不但如
此,他们还耸人听闻地提出什么‘反饥饿’、‘要人权’等口号,在这些口号
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为拿到世界上去广
为宣传。”邓最后愤怒地说:“有个所谓的中国人权小组,居然贴出大字报,
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这种公然要求外国人干涉内政的行为,
是我们能够允许的吗?”第三类政治性小团体的成员几乎全是1949年前
后出生的属于平民阶层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家庭的原因或本人的原因,这些
人大都在文化革命中遭受过政治挫折和打击,所以他们对政治平等的要求更
为强烈。当他们孤单地忍受了多年,终于在西单墙下寻找到有共同经历和语
言的同龄人以后,他们谈话的题目和思想从社会表面现象飞速向更深的方向
转移。对社会制度的怀疑和不满是这类小团体成员维系他们之间联系的共同
情绪。
西单墙之后,这类团体以松散的单线联络形式保留了下来。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每当中国社会民主运动的高涨期,这类团体的成员几乎都是
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或想要达到的政治目标往往比一
般青年知识分子更有政治意义。目前活跃在西欧和北美的中国流亡的民运活
动积极分子中,更成熟更有职业性的一群大多是来自这类团体的成员。

根据美国和法国一些学者的报告,西单墙下产生的政治团伙之所以能
坚持了下来并有可能成为流亡的中国未来的反对党的骨干分子,这些人在政
治上终于与共产党决裂,其原因大约是:
1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这些青年
在政治上曾受过较重的伤害,并在青春成熟期时在精神上感到压抑和自卑。
因而他们对社会以及对共产党的统治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政治上的敌意。
2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天资使他们能够从外国思想界寻求政治营养并开阔
眼界。
这些人最初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变种或分支流派的思想论著感到
亲切,以后才逐步改信极端自由资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
3自西单墙开始,这类团体的主要成员一直与外国有直接联系,而在80年代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利用考取欧美大学资格的方式又先后到了国
外,较少拘束的环境使他们的一段思想得以系统性发展。
4西单墙事件结束以后,中共的基层组织对本单位参与西单墙、民办地
下刊物及以后的其他活动的青年知识分子采取了政治歧视态度,这使得他们
在政治上产生了绝望感,也断绝了他们与当局合作的可能性。
流亡欧美的中国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已经组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和
明确政治目标的党派组织。不过,具有经验的专家判断,这种党派组织根本
不具有在不远的将来形成有影响的反对党的可能性。这不仅由于这些组织远
离本土中而几乎完全失去了在国内公众中发生影响的可能性,而且脱离了国
内公众以后这些职业政治野心家团伙完全陷入了纯政治清谈、歇斯底里仇
恨、财务危机、争夺领导权的混乱漩涡,这就使得这类政治团体永远失去了
成为能够通过反馈系统来调整思想和政策的有生命力的政治组织的可能性。
从现在和比较长远的将来来看,流亡的中国反对派不会对中共在中国
的政权构成真正的威胁,它们从来不是,现在也不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组
成部分,而是被抛弃在国外的愤怒而无奈的一小群。
在中国国内,目前尚无存在或生成反对党派的迹象及可能。共产党明
智地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比较宽松的政治管理措施,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兴趣
开始从狭隘的政治院落转向广阔的商品市场,极端对立的政治局面在短期内
也不会再度出现。当然这不排除在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或发生指导性失误
时,仍会有来自知识分子的尖锐批评、指责。这类指责如果指向不合理的社
会制度,不再会发生政治对抗,因为中共一把这类问题纳入了体制改革的范
畴,不再笨拙地上纲为阶级斗争或政治立场的冲突,因而不再继续从政治上
树敌或培植自己的反对派别,这也是政治宽松的一个准确实例。
如果来自知识界或社会公众的指责比较具体明确地指向中共的某一位
领导者,则有一定的危险性。经济改革的成果尚未能影响到中共领袖产生的
制度,因而这类批评或指责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会涉嫌对共产党领导权的攻击
和否定,因而产生的情感地处往往使政府或中共应对失误。过于严厉的反批
评又会激起民众的对抗情绪,酿成彼此伤害感情的小规模冲突。
真正对社会构成重大威胁的是中国民间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会党的出
现,根据中国国内一些报刊的披露,这类会党或神道组织目前已发展到屡禁
不绝的程度,其中规模较大者常常能在短期内发展信徒数百人,共产党的基
层支部书记、村镇政权的干部及派出所民警都有参加会党并成为骨干的现
象。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体中,文盲及低教育水平者占很大比例,他们比
较容易接受低档次神秘宣传的蛊惑欺骗。

当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致富机会与农民日益强烈的致富欲望产生比较
大的差距时,这类神秘宣传则有了相当大的群体性社会对象。此外,农民一
旦走出乡土进入城市,眼界的开阔与自己经济状况的困窘也会形成较强反
差,并因此而产生出莫名的愤怒情绪和破坏欲望,从而为怪异邪教的传播提
供了机会。
当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致富机会与农民日益强烈的致富欲望产生比较
大的差距时,这类神秘宣传则有了相当大的群体性社会对象。此外,农民一
旦走出乡土进入城市,眼界的开阔与自己经济状况的困窘也会形成较强反
差,并因此而产生出莫名的愤怒情绪和破坏欲望,从而为怪异邪教的传播提
供了机会。
四、1989年的北京事件——旧式民主运动的终结
由于对中国社会的无知或知之不多,西方社会在对中国问题的判断上
曾一度发生失误。最近的例子就是1989年春季因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
去世而引发的北京学生风潮。西方政治家们曾对这次风潮寄予了很大期望,
并且认为这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连锁性崩溃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
这种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事实上,如果没有西方个民主国家的积极
参与和支持,这种学生风潮只不过是中国社会不间歇的骚动过程中的意见无
足轻重的小事件,它的唯一功用是社会某种郁结的情绪的集体性释放。在1979年以后的10年中,类似的风潮已发生过多起,并且逐步过渡到社会
正常秩序所需要的脉动式风潮的可能。如果这种风潮的针对目标能够摆脱偏
激而趋向具体,而政府在处理时亦不偏重政治性判定,那么无损大局的请愿
活动或示威游行应时暴露矛盾解释分歧的一种正常而健康的社会方式。
习惯于思想统一秩序平静的中国政府很难宽容大度地接受这种公开的
抗议式行为,这是容易理解的。社会成份复杂、矛盾冲突趋向尖锐以及公众
普遍缺乏法制观念,这些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任何一次小的风潮
都有酿成规模巨大的社会动乱的可能,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社会也发生了洛杉
矶事件。中国政府在这次风潮初起时的紧张、僵硬以及因为基于平定风潮而
发生的应对失误应看作是情有可原的。
事实上,它从未有过更好的不遗留问题的处理游行示威活动的经验,
即使如此,事实总是能够平息。
但是西方的参与却使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时间延续较长、规模和影
响扩大以及对抗形势的爆炸性使这种变化的一个方面,但远不是最重要的方
面。西方各民主国家直接插手中国社会的民主风潮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与西方社会的愿望正相背离的。最大限度的释放情绪和能量,最勇敢的行动
以及在行动中发现自己的盲目、无目的、无助益,加之政府在经过痛苦抉择
之后终于选定更现代的解决方式──暴力驱散方法以平息无明确意义的情绪
骚动(比之思想恐怖和政治歧视方法,武装驱赶是文明程度较高的专政措
施)。当这一切终于结束之后,包括官方和民众在内的社会整体迅速进入了
一个厌恶政治怯于对抗的高度冷静状态。这种冷静状态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情绪松弛、对抗和缓的空白期。如果中共政权在这个
空白期内,采取更宽松的政治措施并且在经济指导方针上不发生重大失误,
那么空白期将无限制地延长,甚至可能使中国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都不
再把政治冲突作为社会的主题。

因此,1989年北京事件可能成为中国过去一段时期内不断发生的
旧式民主运动的最后终结。
因此,1989年北京事件可能成为中国过去一段时期内不断发生的
旧式民主运动的最后终结。
东欧和前苏联的共产党政权的瓦解或许具有革命的某些特点,而在中
国,社会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类似的政治要求。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社会
对共产党政权的基本要求仍然是经济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政治管制的适度加
强。这个社会强烈要求安全与稳定,为此它宁可牺牲一些显而易见的革命目
标。如对共产党官吏中的腐败行为,社会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宽容和原
谅。因此,以为一长推翻共产党政权的革命正在到来,这肯定是判断上的重
大失误;而支持一场貌似革命的骚动并使之扩展成为一场规模和声势都很大
的社会动荡,则是一个低级鲁莽的错误。这就如同在一个处女的肚子上破腹
取胎一样,这是现代检验技术和全体医生的羞辱。
关于西方的失败,德国记者贝克·布劳采恩认为:“只是在事件过去一
年以后,西方人才惊异地发现那些持不同政见的青年人正在设法利用西方。
他们不在乎运动的终结目的而只管助运动本身,因而当他们描绘中国社会的
激烈冲突的虚幻情景时,他们实际是在极力鼓动西方的卷入,以壮大他们孤
立弱小的反抗阵营。这是一些较少尊严感更乏政治经验的青年反叛者,但单
更富经验的西方各国却几乎同时被他们拖入了一场错误。”布劳采恩的意见
代表了事件过后西方公众的一般情绪。他们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似乎在一场
中世纪的拉拢盟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游戏中,他们仅仅充当了被利用者的角
色。
旧式民主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它以争取实现政治民主为号召为目的,但
是因为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所以绝对不会通过运动达到民主政治的结果。它甚
至不是渐变过程中的一次有成效的努力,而纯粹是社会潜伏情绪的一次无奈
的释放和爆发。之所以把这种间歇的民主搏动称为旧式的运动,还不在于它
的组织形式的散乱和领导核心是否健全,而在于它在反对掉旧模式以后无意
或根本不能建立起一个有别于旧模式的新模式。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尚未
提出对新政治模式的要求,因而这个模式的框架及边界都无法确定,因此,
即使一个政权在社会风潮中倒台,像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曾经有过的类似革命
一样(这类革命常辅之以兵变,否则极少可能成功),新政权仍要在旧模式
规定的格局中建立秩序。“革命”中可以获得满足,但绝不会获得发展。
中国自共产党执政以来几乎成了旧式民主运动发生最频繁的国家。当
1957年知识分子集团向共产党的官僚主义作风展开攻击时,这种运动就
已经开始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北京的清明节事件
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反“四人帮”示威,都是这种运动激烈爆发的表现。而1978年西单墙事件之后,北京和上海的学潮几乎每两年就爆发一次。
这种民主运动的规模、影响和组织都远远超过了1989年的北京事
件。其中,文化革命是中共主席毛泽东亲自发动、组织和领导的,在运动的
初始阶段毛就挥动权力把国家各级政权和官僚体系统统击垮了,从而毫不含
糊地向世界表明了他发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摧毁旧式官僚政权模式而建立起

一种臆想的民主政治(或许是巴黎公社时的委员平等投票制)。但是结果是
可悲的,毛在打倒旧政权以后根本看不清新政权的影子,中国社会并没有在
这场乱糟糟的民主鼓噪中获得丝毫发展。相反,极端鼓吹民主的文化人帮团
一旦控制了政权立即就变了脸,成为一群绝不给民众任何民主权力的独裁
者。人民在一场民主革命中感受最多的是无序、无理和压迫。
一种臆想的民主政治(或许是巴黎公社时的委员平等投票制)。但是结果是
可悲的,毛在打倒旧政权以后根本看不清新政权的影子,中国社会并没有在
这场乱糟糟的民主鼓噪中获得丝毫发展。相反,极端鼓吹民主的文化人帮团
一旦控制了政权立即就变了脸,成为一群绝不给民众任何民主权力的独裁
者。人民在一场民主革命中感受最多的是无序、无理和压迫。
深入分析1976年北京发生的清明节事件对于我们了解旧式民主运
动的轨迹尤其有益。
这次事件的诱因是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的悼亡节日中,北京市民为悼
念已故周恩来总理与市政府当局发生了冲突。而在实质上这是一场政权危机
引发的社会骚动。
毛泽东病重已不久于人世早已成为世人皆知的事实,那么毛去世以后,
政权究竟会落入哪一派政治力量的手中呢?在周恩来之后,政权已经出现真
空。
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显然有自己坚定的看法。他无论如何不能让邓小平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