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春秋(1-6)

_127 贾志刚(当代)
  这时候再看这两个美女,举止大方,谈吐得体,妖娆中不失单纯,娇嗔里暗含风骚。举手投足媚力发散,嬉笑怒骂秋波乱颤。让你看一眼想两眼,看两眼想三眼,看三眼就想入非非。
  勾践不敢去看,他怕看了就想亡国。所以,他让范蠡直接送到了吴王夫差这里,让她们来亡夫差的国。
  “哇噻,伙计。”吴王夫差看傻了眼,禁不住一边流口水,一边情不自禁把刚从鲁国学来的口头禅用了出来。
  “勾践,够意思,够意思。”吴王夫差不绝口地说。
  从那之后,西施和郑旦成了夫差的宠姬。
  有了这样的两个美女,夫差什么也不想干了。他在姑苏山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与西施和郑旦玩鸳鸯浴;又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
  从美貌来说,西施和郑旦各有风采,不相上下。不过,西施更有心计,伶牙俐齿,更能讨吴王夫差的欢心,再加上跳舞跳得好,因此比郑旦更要受宠。对此,郑旦有些忧郁。
  时间不长,郑旦忧郁而死。这下,西施更加受宠。
  关于西施,自然有许多传说。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西施排名第一。所谓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的就是西施,说她在河边浣纱的时候,鱼儿看见她都自惭形秽,只能沉到水底玩偷窥。
  如今的杭州西湖,就得名于西施,原名西子湖。
  关于西施的唐诗宋词更是海了去,是个诗人都要写上几句,随便附上几首。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罗隐《西施》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唐·王维《西施咏》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宋·柳永《西施》〗
  【杀胥】
  夫差现在的心情超级好,穷兵黩武之外,还有美女可以夜夜笙歌,纵情声色。算得上是事业有成,爱情有就。
  可是,有一个人心情很不好,谁?
  不用猜,还是伍子胥。
  他又来了。
  “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吴越春秋》)太直接了,伍子胥太直接了,直接把西施说成了亡国的女人,把吴王夫差比成了商纣王周幽王。
  夫差很不高兴,心说你屎壳郎钻到牛粪里,不活动活动显不出你来是吧?我事业这么好,泡几个小妞你也要来管?你老了泡不动了嫉妒了是吧?
  “别说这些了,自古英雄爱美人,这有什么啊?人家勾践为了我好,到处找美女给我,你呢?还是别说了,回家休息去吧。”夫差也没给好脸,挥手打发了伍子胥。
  气哼哼,伍子胥回家了。
  没过几天,夫差在文台设宴庆功,全体大夫参加,不得请假。
  酒过三巡,大家高兴,于是,夫差开始行赏。
  “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吴越春秋》)夫差把一等奖颁给了伯嚭,并赞扬他就是自己的管仲。
  大家一同叫好,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伯嚭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表获奖感言。还没等他说话,有人大声开口了。
  “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越春秋》)说话的又是伍子胥,大意是忠臣受压抑,奸臣受奖赏,吴国就要完蛋,宗庙都将不保。
  肃静,惊人的肃静,大家用惊诧的目光看着伍子胥,再用迷惑的目光去看夫差。
  夫差的脸色气得铁青,猛地一拍桌子,喝道:“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吴越春秋》)夫差的话也是毫不留情,大意是你这个老东西专门说我们吴国的坏话,想要独掌大权。看在我爹的面子上,今天不跟你计较,你自己回去好好反省吧。
  伍子胥站起身来,说道:“我都是为了吴国好,可是你不识好人心。你要是杀了我,你就是夏桀商纣这一类昏君了。你好好反思吧,我,我辞职不干了。”
  说完,伍子胥转身就走。
  庆功宴的美好气氛被伍子胥破坏了,吴王夫差早已经没有了好心情,早早地散了宴席。
  伯嚭没有走,他有话要对夫差说。
  “大王,伍子胥这个人刚愎自用,好猜疑,不知道报恩。他现在对大王怨气很重,很可能要成为祸患。这次大王讨伐齐国,他极力阻拦。现在我们得胜而归,他又很恼火很羞愧,结果是恼羞成怒。现在大王在中原争霸,而他在吴国,自以为是先王的老臣,如果外面勾结诸侯,内部串联同党,大王,恐怕要有所防备啊。”伯嚭的话象一颗颗钢针,插在夫差的心头。
  说实话,夫差也有这样的顾虑。不过,当初自己能够立为太子,伍子胥出了不少力,因此夫差一直在忍着,总是下不了决心。
  见夫差下不了决心的样子,伯嚭又说了。
  “大王,我听说上次伍子胥出使齐国是带着他儿子去的,之后把儿子就留在了齐国,托付给了鲍牧。这件事情,说明他已经在做准备了。”这件事,伯嚭倒没有冤枉伍子胥,他确实把儿子留在了齐国,因为他认定吴国将要灭亡。
  关于这件事,夫差也是知道的。如今伯嚭这里说出来,他才感到事情确实有些严重了。再想想宴会上伍子胥的恶言相向,夫差终于下定了决心。
  “伍子胥,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夫差一咬牙一跺脚一拍桌子一瞪眼。
  伍子胥的面前是一把宝剑,这把剑的名字叫做属镂。伍子胥很熟悉这把剑,因为这是吴王阖闾的剑,吴王阖闾爱剑,常常拿出来给伍子胥欣赏。
  后来,吴王阖闾死后,这把剑就成了吴王夫差的。
  现在,吴王夫差派人把这把剑送到了伍子胥这里,同时带了一句话:“子以此死。”(《史记》)
  “什么?”伍子胥惊诧,他不是怕死,他只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死。
  伍子胥手握宝剑,光着脚站在院子里,撩起了衣服,对天狂呼。
  “苍天啊大地啊,我帮助你父亲当上了王,雄霸天下。当初你爹立太子的时候,我以死相争帮你争取。可是如今你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信任奸佞小人伯嚭,反而要赐我死,天理何在?哈哈哈哈。”伍子胥大骂之后,放声狂笑。
  笑完,伍子胥对家人说:“我死之后,一定在我的坟墓上种一颗梓树,等它长大了,越国人就来了;把我的眼睛抠出来,挂在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人怎样攻陷吴国。”
  说完,伍子胥横剑自杀。
  吴王夫差知道了伍子胥的临终遗言,勃然大怒。于是,派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运来,割下头颅,挂在高楼上,诅咒说:“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吴越春秋》)
  吴王夫差,真够狠哪。
  随后,把伍子胥的身体装在鸱(音赤)夷(皮口袋)中,投到了江里。
  后来,吴国人为伍子胥建词,祠所在的山改名为胥山,在今无锡境内。
  据传说,吴国人为了不让伍子胥的尸体被鱼吃掉,因此划着船,包了粽子扔进江中喂鱼,后来在江浙一带每逢五月初五就划龙舟包粽子。至今,这成为端午节风俗的来源之一。
  伍子胥死得很冤吗?可以说是,因为他是为了国家好。但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是这样的命运。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问:夫差可以放过杀父仇人勾践,为什么却不放过恩人伍子胥?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想想伯嚭的那句话:我们家连续三代被杀,也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伍子胥的能力不需要多说,伍子胥的毅力也不需要多说,伍子胥的直率也不需要多说,伍子胥的忠诚也不需要多说。因为,说得够多了。
  说说伍子胥性格。
  恩将仇报不是夫差的专利,伍子胥也未尝不是如此,吴王僚如果在天有灵,也会这样骂伍子胥的。
  俗话说世道循环,报应不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受到普遍谴责,而自己的尸体也与楚平王一样荡然无存。
  其实,伯嚭对伍子胥的性格评价是很准确的:刚暴、少恩、猜贼。他很多疑,很强暴,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并且很自我。在对夫差和对伯嚭的态度上,总是以恩公自诩,说话不留余地,不讲策略,这一点令人难以忍受,这也是伯嚭讲他坏话,夫差要杀他的主要原因。
  对于吴国的贡献,不用说伍子胥是巨大的。但是,所有这些贡献,主要基于他向楚国报仇的需要,而确实不是为了吴国。譬如,吴国的官制一直没有记载,吴国人从夫差开始才戴帽子,才开始向中原文化靠拢。显然,伍子胥对于吴国经济文化的贡献不足一提,他的能力都用在了帮助吴国消灭楚国上了。吴国在楚国的种种暴行,导致吴军在大好形势下败退回吴国,伍子胥难辞其咎。
  吴国的穷兵黩武与伍子胥有很大关系,因此夫差穷兵黩武本身也是受到了伍子胥的影响。
  伍子胥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就,但是也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剧。如果方法得当,他原本可以帮助夫差遏制越国,可是他的性格却恰恰促使了夫差掉进越国人的陷阱。
  至死,伍子胥还没有反思,还在抱怨。
  第一九六章 夫差争霸
  伍子胥死了,越国君臣暗中庆贺。
  就在伍子胥自杀的当年,越国遭遇天灾,粮食歉收。
  “计然,这个时候我们都该感谢你啊。虽然收成不好,可是我们储备足够,能够自力更生渡过难关,都是你的功劳啊。”这天上朝,勾践当众表扬计然。
  散朝之后,文种留下来没有走。
  “文大夫,有什么事?”勾践问。
  “大王,你不该表扬计然。”文种说。
  “啊,为什么?”勾践有点糊涂了,还有点不高兴,难道文种嫉妒既然了。
  文种笑了。
  【前期准备】
  越国人来向吴国求援了,说是越国粮食歉收,老百姓食不果腹,恳请吴国发扬爱心和霸主的慷慨大方,支援越国一些粮食。来年丰收,一定归还。
  其实,吴国收成也就一般,余粮也不多。
  夫差召集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大臣们各自发表意见,有说给的,有说不给的。
  “太宰,你怎么看?”夫差还是犹豫,所以问问伯嚭。
  “我听说‘邻国有急,千里驰救。’这才是霸主的风范,不就一点粮食吗?我们自己勒一勒裤腰带也就过去了。”伯嚭暗中收了不少好处,所以建议借粮,反正,也不用他勒裤腰带。
  “好,借给越国一万石。”夫差决定了,反正,也不用他勒裤腰带。
  就这样,越国从吴国借到了粮食。
  为什么越国要向吴国借粮食?
  一切都是文种的计策。
  文种要掏空吴国。
  从吴国借来了粮食,文种发给了百姓。实际上,仓库里有的是粮食。
  第二年,越国粮食丰收,而吴国歉收。
  “该把粮食还给吴国人了。”文种说,于是,越国也准备了一万石粮食还给吴国。
  吴国人很高兴,看来越国人很讲信用。
  在越国人还来的粮食里,有一部分米粒非常大,看上去颜色透亮而且颗粒饱满。
  “这些粮食好,我们用来作种子吧。”吴国人于是把这些大颗粒的粮食发给大家作种子。
  这下,吴国人上当了。
  原来,这些大颗粒的粮食并不是什么高产粮杂交稻之类,这是越国人蒸过的,然后在石粉里过了一遍,看上去跟普通粮食没有两样。
  可想而知,当年,吴国依然歉收,因为很多地里什么也没有长出来。
  吴国遇上了饥荒。
  原准备向越国人借粮,可是越国人先跑来借粮了,说越国也遇上了饥荒。
  谁也没有借给谁。
  但是越国人吃得很好,因为他们又丰收了。
  这一年,是吴王夫差十三年(前483年)。
  吴国饥荒,民怨沸腾。
  而越国正在热火朝天地练兵。
  范蠡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少女,这个少女别看年纪轻轻,可是剑术高明,据说是从一个老猿那里学到的。范蠡请她来为越军教授剑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越女剑”。
  关于“越女剑”,见于《吴越春秋》,应是最早关于剑术的记载。越女,应该就是剑术的祖师奶。
  同时,范蠡还从楚国挖来一个射箭的高手,此人名叫陈音,箭法十分高明,就在越军中教授箭法。
  后来陈音死后,勾践十分伤心,将他隆重安葬,所葬之地,叫做陈音山。
  除此之外,排兵布阵,统一号令等等,都是范蠡亲自操练。
  越军,已经操练合格,随时可以战斗。
  “各位,转眼,离我们被吴军击败已经十一年了,多蒙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的实力应该能够报仇了。”越王勾践按捺不住,准备出兵了。
  没有人反对,实际上大家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这个时候,大家都看范蠡,因为他是军队的主帅。
  “大王,现在打固然可以,不过,要等到明年夏天更好。”范蠡说。
  “为什么?”
  “最新线报,夫差已经定下明年夏天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境内,时属卫国)与晋国人相会,决定谁是盟主,吴军主力必然北上。吴晋之间可能有一战,如果有,那将是两败俱伤,我们从后乘虚而入,与晋国人灭掉吴国;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乘虚而入,抢掠一番。”范蠡果然是个帅才,练兵和情报工作两不误。
  勾践点点头,从现在开始,他要倒计时了。
  【黄池会】
  越国人已经悄悄地举起了刀,只要机会来到,便会毫不犹豫地砍过去。
  吴国人全然不知,他们现在想的,就是争霸。
  鲁国人很讨厌吴国人,他们觉得吴国人就是一群蛮子;鲁国人也很讨厌晋国人,他们觉得晋国人就是一群骗子。
  突然有一天,鲁国人觉得如果让蛮子和骗子在一起的话,是不是会发生什么很有趣的事情?于是,鲁国人来忽悠蛮子和骗子了。
  “大王,吴国的实力那是没得说,可是要当霸主,还要让晋国人服气。晋国人服了,那大家就都服了。我们帮你们约会晋国人,谈一谈这个问题怎么样?”鲁国人来忽悠吴国人。
  “好啊好啊,他们不服的话,打一仗也行啊。”吴王夫差允诺。
  之后,鲁国人又去了晋国。
  “晋国大哥,别怪我们这么多年没来进贡了。不是我们不想来,不敢来啊。不是怕你们,是怕吴国人啊,这些蛮子很不讲理啊,连齐国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派我们来约你们见面,说你们要是不敢见面就是孙子。大哥,你们的实力比吴国强多了,不用怕他们。你们要是也不敢碰他们,那没办法,我们就真不敢再认你们这个盟主了。”鲁国人又来忽悠晋国人。
  这时候的晋国,智砾已经死了,赵简子为中军帅。
  “谁怕谁啊,去。”赵简子说,他是打狼出身的,怕谁?
  之后,鲁国人又去忽悠王室,结果把王室也给忽悠进来了。
  吴王夫差十四年夏天,黄池。
  周敬王的大夫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鲁哀公在黄池相会了。
  这次会议,被称为世界权力峰会。
  不出意料,吴军主力和晋军主力都来到了黄池,随时准备战斗。
  这次会见,鲁哀公出任相礼,也就是主持人,临时充当东道主的角色。单平公作为王室代表,主要是监督会谈过程,做一个见证人。真正会谈的主角,是晋定公和吴王夫差。晋定公的助手是赵简子,吴王夫差的助手是伯嚭。
  首先,鲁哀公致欢迎词;随后,单平公代表王室预祝这次峰会圆满成功,同时表示这次峰会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周朝正宗,所以希望叔叔大爷们今后匡扶王室,共建周朝大业。
  晋定公和吴王夫差也都讲了话,假惺惺地表达了对王室的尊重以及对对方的敬仰,希望大家兄弟今后多多走动。
  鲁国人搞了一整套周礼给大家玩,结果过了将近十天,还没进入正题。
  眼看六月下旬来的,现在已经是七月初了,大家还在缅怀过去,憧憬未来,就是不说说谁才是老大。
  夫差有点呆不住了,吴军的粮草快没有了。
  “这中原人怎么这么默默唧唧,难道放个屁也要等三天?”夫差呆得腻了,尽管这次出来是带着西施来的。
  “是啊,赶明我催催老鲁,这又不是联欢会,告诉他再不进入正题,咱们就到鲁国去做客了。”伯嚭急忙说,他要去威胁鲁国。
  两人正说话,突然有使者从国内来到,紧急求见。
  “进来。”夫差下令。
  噩耗,使者带来的是噩耗。
  “报大王,越国人偷袭我国。”使者的第一句话,就让吴王夫差眼前一黑,差一点摔倒在地。
  “什么?越国?勾践?偷袭我国?”夫差瞪大了眼睛,也瞪大了嘴巴,似乎不相信使者的话。
  “什么情况?快说。”伯嚭也很紧张,大声问。
  原来,吴军主力随同夫差北上以后,越军出动四万七千人,兵分两路偷袭吴国。吴国由太子友镇守阖闾城,兵力不多。太子友建议固守待援,而王孙弥庸主张出战并且擅自出动,太子友只得随后出动,结果首战吴军大胜越军第一路人马。
  越军第二路由越王勾践亲自率领,范蠡指挥。受首战大胜的鼓舞,太子友率军出击,谁知这一次他们遇上了越军主力,遭遇惨败,太子友和王孙弥庸均战死。
  随后,越军攻占阖闾城外城,焚烧了姑苏台。
  “啊。”吴王夫差几乎崩溃。
  “大王,立即撤军吗?”伯嚭问,他有点慌乱。
  夫差拔出了剑,一把好剑。
  “不。”夫差坚决地说,随后,剑挥出。
  自杀?他才不会自杀。
  剑影之中,七个人倒在地上,七个使者。
  “大王,好剑法。”伯嚭喝彩,按理说,这个时候拍这样的马屁有点不合时宜,可是习惯了,顺口就说了出来。
  “杀了他们,就没有人知道越国人袭击了我们。既然来了,我们就当上盟主再回去。”夫差咬着牙说,杀人灭口,就为了当盟主。
  “大王,有气魄。”伯嚭说,他原本有点担心,担心吴王夫差会杀了自己,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伍子胥是对的。可是现在看来,自己很安全。
  【争霸】
  七月六日,盟誓的日子终于到了。
  除了楚国秦国越国,各诸侯国都已经来到。
  歃血为盟,晋国和吴国为谁先谁后发生了争执,因为谁先歃血谁就是盟主。原本还兄弟兄弟这么叫着,好像大家很亲切,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认谁这个亲戚了。
  “在所有姬姓的国家中,我们的祖上太伯是老大,吴国该先歃血。”伯嚭代表吴王夫差发言。
  “不行,历来,只要是盟会,我们就是姬姓国家的老大。”赵简子针锋相对。
  争吵开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能说服谁,眼看着天都黑了,还没有结果。
  最后谁有理?谁有实力,谁就有理。
  “算了,天都黑了。既然谁也不服谁,回去整理军队,明天中午我们决一死战,就知道谁是老大了。”赵简子发怒了,心说这些蛮子跟我们争,打烂他们。
  吴国人怕这个?楚国都被我们打烂了,你们晋国有什么了不得?
  于是,不欢而散,各自回去,准备战斗。
  看来,范蠡当初的预测是正确的。
  吴王夫差很愤怒,也很不服。可是回到大帐,禁不住有些发慌了,毕竟家里头被越国人围着呢,如果这一仗打败了,估计连国家带老命就都交待了。
  到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征求大夫们的意见了。
  紧急会议召开,吴王夫差向大夫们透露了越军偷袭吴国的事情,随后问大家:“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立即撤军回国,不跟晋国人盟誓;要么不跟晋国人争,让他们当盟主算了,哪个好一些?”
  大夫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还好,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保持清醒的人。
  “大王,这两种选择都不好,都会损坏我们的名声。越国人会认为我们失败了,更有信心对抗我们。齐、宋这些国家也会趁火打劫,在我们回国的路上偷袭我们。而且,如果让晋国当盟主,肯定就要带领我们去朝见周天子。那样的话我们去又没时间,不去又说不过去,岂不是很糟糕。所以,我们一定要盟誓并且当上盟主。”这个头脑清醒的人是王孙雒,分析利弊,说得头头是道。
  “可是,晋国人要跟我们争,有什么办法?”夫差问他。
  “现在,这里离晋国近,晋国人有退路,而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比晋国人玩命。大王要激励士卒,振奋大家的精神,让大家都不怕死。那样晋国人看见我们的气势,必然害怕,就不敢跟我们决战,而把盟主让给我们。之后,我们就可以专心回国,去对付越国人了。”王孙雒想得周到,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晚,吴王夫差下令吴军黄昏前喂饱马,半夜时分全军穿好铠甲,缚住马嘴,以火照明,一百名士卒排成一行,共排成一百行。每十行由一名下大夫率领,竖着旌旗,提着战鼓,挟着兵书,拿着鼓槌。一百行由一名将军率领,竖着日月旗。一万人组成一个方阵,都穿着白色的战衣,打着白色的旗帜,披着白色的铠甲,带着白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白色的茅草花。吴王亲自拿着钺,身旁树着白色军旗在方阵中间站立。
  左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红色的下衣,打着红色的旗帜,披着红色的铠甲,带着红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鲜红的火焰。
  右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黑色的下衣,打着黑色的旗帜,披着黑色的铠甲,带着黑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黑色的乌云。
  中军“望之如荼”,左军“望之如火”,右军“望之如墨”,《国语》如此记载。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
  吴军左中右三军共三万人,气势十足向晋军营地进发,鸡叫时就摆好阵势,距晋军只有一里路。天还没有大亮,吴王便拿起鼓槌亲自擂鼓,敲响了铜钲、金玦和金铎,三军一起响应,齐声呐喊鼓动,声浪震动天地。
  晋军刚刚起床,听到不远处的呐喊声,不禁有些胆怯。晋军急忙加强戒备,修缮营垒,赵简子也有些害怕,于是派大夫董褐前去吴军问话。
  “大王,咱们不是说好了中午决战吗?再说了,我们觉得大家都是姬姓国家,还是应该友好协商。你看,你们这么大早就到我们的军营前,这不是违反约定了吗?也不友好啊。”董褐弱弱地问,他也怕。
  “别扯了,你们当盟主,还是我们当盟主,今天就要见个分晓。你现在就回去问问你们国君什么意思。”夫差表现得很强横,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董褐被吓住了,不敢再说什么,转身要走。
  “慢着,你不是说我们违反约定了吗?那是我们行军司马的过错,我让他来向你赔罪。”夫差拦住了董褐,然后命令手下军吏把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给抓来。
  片刻,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被抓来了,跪在吴王夫差的面前。
  “你们得罪了晋国的客人,现在,向他谢罪。”夫差下令,一人发了一把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