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家_1

_70 不信天上掉馅饼(当代)
熊光荣点点头,就算刘伟鸿不“点名”自己也该说话了。
“我看啊,你们都是在胡闹!”
熊光荣坐直了身子,板起了脸,一开口就“石破天惊”大家伙都愣怔了一下,为什么我们就是在胡闹了?
这话怎么说的?
“这个钱,你们以为你拿来乱花的吗?刘书记辛辛苦苦上首都,跑大宁,好不容易搞到了这么一笔款子,就拿来买车子,买办公桌椅?这么干,那就叫败家子!”
熊光荣毫不客气,板着脸继续训斥道。
刘伟鸿的双眉,又蹙了一下。他不是反对熊光荣的言语,他只是觉得熊光荣这个态度有点问题。今天召开的是主要干部座谈会,他刘伟鸿才是夹山区区委书记,怎么现在看上去,熊光荣反倒成了一把手呢?难道以前黄克俭在的时候,熊光荣也是这么僭越的?
熊光荣没有在意刘伟鸿的不忧,接着说道:“要我看,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刚才张贤福说了,要整修水利设施,这个意见还可以。把水利设施整修一下,就算今年不能马上见效,明年就一定能见效了。我们是农业区,农业是根本。整修水利设施,还是有必要的。另外,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中药材种子,种植药材眼下比较流行,推广也比较容易,这个我认为可以搞。至于具体怎么弄,还要再仔细商量。总之这钱不能浪费了……”
与会干部们就情不自禁地点起头来,觉得熊区长果然与众不同,说的话很有水平。
“药材不急着种!”
不待熊光荣说完,刘伟鸿忽然插口说道。
所有人又都望向刘伟鸿。
熊光荣也闭上了嘴。
照说,区长正在发言的时候,主动去打断他的发言,是不礼貌的。但刘伟鸿觉得,不能让熊光荣继续说下去了。其他同志发表的意见,刘伟鸿纵算不赞成,也没什么。就是一个意见罢了,接不接受,还得主要领导拍板。但熊光荣的身份地位,和他们都不相同。熊光荣是区公所的一把手。他说出来的话,尤其是有关经济建设的议题,份量是很重的,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看成是“决议”问题在于,熊光荣的思路和刘伟鸿的思路却不一放。
前段时间制定出来的五年发展规划,刘伟鸿曾经和熊光荣仔细讨论过,熊光荣表示赞同。而现在,真的有了一笔钱,熊光荣却根本就不提到那个规划方案上去。由此可见,熊光荣并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赞同刘伟鸿那个规划了方案。认为压根就是年轻人的好高鹜远,反正只是纸上谈兵,也就没有必要和刘伟鸿争个耳红面赤。
如今忽然冒出了这么大一笔款子,熊光荣自然而然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分配蛋糕”早就将那个所谓的五年规划方案抛到了九霄云外。
刘伟鸿不能让熊光荣继续说下去。如果熊光荣完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刘伟鸿再加以一一堆翻的话,就变成他专门针对熊光荣,矛盾就闹出来了。刘伟鸿召开这个主要负责干部座谈会的初衷,可不是为了和熊光荣吵架的。
他只是想要了解一下这些干部的真实“水平”实话说,刘书记颇有几分失望。
这么一个缺乏活力和眼光的干部团队,与刘伟鸿的要求,相差甚远。
“无论我们鼓励农民种什么,首要一点就是要先落实好销路。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都鼓励农民种药材,但是却没有考虑销路问题。这个不对。随着西医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的传统市场还会进一步萎缩,大面积的种药材,投资不小,万一销不出去,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党委和政府的威信也会下降。我们下次再鼓励他们种其他东西,就发动不起来了。”
刘伟鸿简单说明了一下自己反对种药材的理由。
熊光荣双眉微微一扬,反问道:“不种药材,那我们种什么?““种棉花!”
刘伟鸿肯定地说道。
“种棉花?”
好几个人一起问道。
“对,就是种棉花。这几年,全国纺织工业都在蓬勃发展,虽然纺织品的海外市场,是在逐步萎缩之中,但一时半会,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次我去首都,国家计委的一位领导就告诉我,现在很多纺织厂都缺棉花,今后一两年,对棉花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加大,棉花的收购价格,也会有所上升。我认为这个信息是有价值的。除了粮食,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最大宗的农作物,棉花的出产,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夹山区山多地少,水田少早地多,单纯靠种植水稻,不要说脱贫致富,就是温饱问题,也未必能解决得了。但是我们早地多,海拔较高,很适宜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这个是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销路也不成问题。”
刘伟鸿缓缓说道,声音低沉,很是有力。
与会成员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刘伟鸿这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而且是从国家计委得到的消息,那就肯定错不了。
“当然,发动农民种植棉花,只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无须投入太多的资金。棉花的适应能力强,种植成本不高,任何一户群众都能种植。基本的生产工具、土地是无须我们操心的。政府要做的工作,是选好种子,调集农药、肥料等必要的物资,统一提供给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好服务,做好后勤支援工作,钱不用花多少。这一百万,我们要派上更大的用途。”
刘伟鸿说着,身子挺得笔直,眼神再一次在与会成员脸上一一扫过。
大伙的腰身,也都跟着挺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刘书记。
第197章一把手的气度
虽然说,刘书记前不久做出来的那个五年发展规划,大家都不怎么相信,但起码对刘伟鸿的新思维算是有了个认识。这个人,脑袋里是装了些他们不明白的事情。
且看刘书记有什么高招。
“目前,我国处手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句话叫无农不稳。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我们要富裕起来,尤其是要快速富裕起来,单单依靠农业一条腿走路,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句话,叫无工不富。我们夹山区,不但要加大农业方面的发展,在工业上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必须办企业,走出去,才有活钱。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吧?”
刘伟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慢说道,神情很是严肃。在他年轻俊朗的脸上,流露出深谋远虑的神色。
大伙又相互对视起来,神情略略有些迷惘。
刘书记说的是这个道理,但在夹山区搞工业企业,却是从来都没人这么想过的。夹山区底子这么差,地方这么偏僻,有什么搞工业的条件?
单是通往县城的那条路,都已经足以令英雄气短了。
“我知道,大伙都有点担心,咱们夹山区的基础太差了,要交通没交通,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完全没有一点搞工业的基础。如果大伙去过江口市,可能想法就会变了。八十年代初期,江口不过是个小渔村,成立特区不到十年,现在已经具备国际性大都市的雏形了。再过几年,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就会彻底成形。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
刘伟鸿很坚定地说道。
“书记,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夹山,能跟江口比吗?江口有地理优势有政策优势,也有资金优势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
熊光荣点起一支烟,抽了两口,沉声说道。
对于刘伟鸿刚才断然打断他的发言,熊光荣心里还是有点生气。不过听了刘伟鸿的话,他也觉得是那么回事。种药材确实不如种棉花那么令人放心。
“所以说,我们要想办法改变。”
刘伟鸿说道:“这一百万,就是我们的启动资金,是我们用来下金蛋的第一只母鸡.这笔钱,不能随便花掉了。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等资金到账之后,由我亲自管理,任何一笔支出,都必须有我的亲笔签字。这一点,财政所那边要切实注意。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那是要追究责任的。”
说着刘伟鸿的眼神,落在了财政所长的脸上。
财政所长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熊光荣脸色又是微微一变。
根据党政分工的原则,财政上的事情,是直接向他这个区长负责的。刘伟鸿这个规定,要算是有点“蛮横”了。但这笔钱却是刘伟鸿搞到的,别人谁也没有半分功劳,他又是区委书记,一把手,要做出这样的硬性规定,熊光荣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张贤福说道:“请问刘书记,你打算搞个什么工厂呢?”
“第一,我们要办个饲料厂。除了种植棉花农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养殖。生猪养殖、肉羊、肉牛、肉鸡的养殖,都很重要。这个东西,不一定要集中起来可以分散搞。每家每户,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成年男女劳力,都能养。三头五头不嫌少,十头八头不嫌多。全区这么多人家家家户户都养几头猪,几头牛羊或者是二三十只鸡鸭加起来,数量就多了,规模很可观。单纯依靠传统的养猪方法肯定不行了。传统的养猪方法,长膘慢,出栏时间太长。一只小猪仔,从年头喂到年尾,全部吃青饲料,不吃一点复合饲料,一年下来,也就百十来斤,不划算。花费的人工也是不少,一个农村妇女,可能最多也就是养两三头猪,就累得不行,基本上干不了地里的多少活了。这个不行。这样下去,养殖业肯定发展不起来。所以,方法要改进,猪种也要改良。要引进肉猪和肉牛,这个,要请农技站那边牵头,把这事办好。吉昌同志,这个事情,就请你去落实!”
刘伟鸿随口吩咐分管农口的副区长马吉昌。
刘书记本就是学农的出身,这些东西说起来头头是道。
马吉昌四十几岁,也是本土干部,暂时还不是区委委员。
实话说,刘伟鸿到任至今,前段时间不是下乡就是出差,和两套班子的成员交道打得并不多。所谓威望,压根就未曾建立起来。但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气氛之下,马吉昌是断然不敢顶撞的。
刘伟鸿很清楚,在会议上,最好是就事论事,只谈工作,不涉及到其他方面。下面干部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敢拿到台面上来。
谁敢在干部大会上公然忤逆区委书记,就等于是自动将自己的乌纱帽交到了刘伟鸿手里。刘伟鸿只要一个报告上去,县委必定要处理的。不然,区委书记的威信还怎么维护?
这是官场通例,任谁也不能轻易在明面上去破坏。
“是,刘书记,我一定抓好这件工作。”
马吉昌连忙答应道,还朝刘伟鸿欠了欠身子,脸上带着明显夸张的笑容。
刘伟鸿也便报之以微笑。
不过,马吉昌下一刻便忍不住瞥了熊光荣一眼,熊光荣就好像没看见,什么表情都没有。马吉昌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
看来熊区长不高兴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刘书记在会上安排工作,总不能一声不吭吧?
这一切,刘伟鸿自然尽收眼底,却是不动声色。
威望,是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因为要鼓励农民养猪养牛,就要建个饲料厂。总不能我们要建房子,就搞个水泥厂,钢铁厂是吧?这个饲料厂,满足本区农民的需要,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我们的眼光要朝前看。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将越来越多地被全国各地的农村所重视,饲料行业将是一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黄金行业。现在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机上还不算太晚。如果再等几年,恐怕就晚了。到时候,别人的品牌都搞出来了,我们的竞争压力就会很大。没有资金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更没有品牌优势,搞什么都困难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想办法抓住这个时间优势。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是有句俗话,叫做百般宜早不宜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刘书记的意见我完全赞同。”
刘伟鸿的话音刚落,熊光荣马上就说道。
“大力发展养殖业,确实是一条好门路。如果我们能顺利将饲料厂建起来,那就更好了,一举两得。不过,我这里也有两点担心啊……”
说到这里,熊光荣刻意停顿了一下。大家的眼神又都落到了他的脸上。熊光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眼见得刘伟鸿已经开始掌控会议的主导权,熊光荣意识到自己再不说话,就要被“边缘化”了。当然,也许熊光荣不会知道“边缘化”这个词语,但一贯以来夹山区的事情都是他做主的,如今逐渐变成了真正的“二把手”心里头自然不踏实。或许熊光荣并没有刻意想着要与刘伟鸿唱对手戏,只是没办法掌控自己的潜意识而已。
刘伟鸿微笑道:“区长,有什么担心请讲,我们一起商量解决!”
薛志民的脸上又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飞快地在刘伟鸿和熊光荣脸上扫过,觉得这个会开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乍然得到一百万的喜悦,渐渐淡了,一丝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的“火药味”却在会议室里弥漫开来。
薛志民完全理解刘伟鸿与熊光荣的心思。
新人和老人之间的摩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刘伟鸿和熊光荣都没有错。身在官场,有些东西不得不争。不争,除非心甘情愿坐冷板凳。就像他薛志民一样,一门心思只想着调走。对夹山区这口破锅里的那几片烂菜叶,压根就不感兴趣。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薛志民不懂官场之道。他只是觉得自己时运不济,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垂青而已。现在年龄大了,级别还是副科级,薛志民也就熄了这争强好胜之心。
但照眼下的情形来看,熊光荣已经明显处于劣势。且不说刘伟鸿有朱建国的关照,还有这么厉害的“高层关系”单纯就双方的手段而言,熊光荣也并不占优。
别看刘伟鸿脸上始终带着和气的微笑,却是牢牢把持着会议的主导权,一把手的地位很突出。对熊光荣客客气气,但领导的气度表露无遗。在刘伟鸿这种“一把手气度”的威压之下,其他人都有点心里打鼓了,熊光荣只能赤膊上阵。
不怪朱建国会将这个年轻人放到夹山区来,果然是有几分道理的。
第198章三个担忧
熊光荣抽着烟,脸上严肃,说道:“第一个担心,就是刚才刘书记自己说的,销路问题。夹山区有近八万人,一万六七千户人家,如果像刘书记布置的,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养鸡,而且还不是养一头两头,而是放开来养,还要喂饲料,出栏就快了。夹山区一年出栏几万头甚至是十万头生猪、肉牛,销售就成了大问题。自产自销肯定不可能,就算是城关镇,只怕也销不了这么多。到时候一旦压栏了,损失就大了。这个问题,必须先考虑清楚!”
夹山镇党委书记张贤福就轻轻笑了一下。
熊区长果然是熊区长,这就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刘伟鸿微微一笑,不吭声,示意熊光荣继续。
“第二个担心,则是瘟疫的问题。解放之后,过去几十年里,夹山区发生过好几回猪瘟、鸡瘟。不过大家养的猪和鸡鸭都不多,没有造成多大损失。现在我们这么大规模地搞养殖业,一旦发生瘟疫,损失那就太大了,很可能会伤了农民的元气。要慎重啊……”
熊光荣语重心长地说道。
“是啊是啊,这个瘟疫的问题,确实要考虑进去!”
张贤福马上随口附和。
刘伟鸿微微点头,说道:“这个确实是应该慎重。区长,请继续!”
熊光荣说道:“第三个担心,是关于饲料厂的。这个东西,我们从来没有搞过。需要多少资金、多少设备心里没底,怎么弄这个饲料的配方,也没人懂。再有一个,还是销路问题。这些都是两眼一抹黑,懵懵懂懂就搞饲料厂,会不会太性急了?”
刘伟鸿脸上平静如昔,眼望熊光荣,等待他继续发言。
熊光荣却轻轻往后一靠,说道:“暂时我就想到这些,请同志们都好好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啊……”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说得好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熊区长这个提醒非常有道理。确实,我们做出的任何一项决定,都事关数万群众的家庭幸福,所以,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我希望同志们都能向熊区长学习,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才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好,说得好!”
刘伟鸿甚至轻轻拍起了巴掌。
随即,热烈的掌声在会议室响了起来。
薛志民鼓着掌,脸上带着微笑,心里暗暗叹气。
熊光荣这回算是遇到对手了,而且,这个对手是如此之强,在薛志民看来,熊光荣几乎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如果他不转变思路,继续和刘伟鸿对着干,结局将会是很糟糕的。
熊光荣显然没料到刘伟鸿会这么干,一下子涨红了脸,随着大伙一起鼓掌,眼里却闪过一抹尴尬之意。
刘伟鸿这一手,果真是很漂亮,表面上是夸奖他熊光荣,实际上依旧牢牢把握着主动权,而且一把手的架子端得更足了。
居高临下啊!
等掌声响了一阵,刘伟鸿举起双手,轻轻往下一压,掌声戛然而止。
“熊区长提出来的这三项担忧,确实值得重视。第一个,生猪的销路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过眼下不必担心。我们林庆县乃至整个浩阳地区,生猪存栏量都严重不足,就算我们每年出栏十万头生猪,也还是不足以供应整个林庆县的需求,至于满足整个浩阳地区的需求,更是差得远。三两年之内,这个销路问题不必担心。就算以后,生猪养殖业在全县推广开来,也不必担心,我们完全可以走出县里,走出地区甚至走出楚南省去,面向全国,建立我们的生猪销售网络。单是与我们相邻的岭南省,南方市、江口市乃至香港,都需要大量的生猪供应。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销售公司来负责这个事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生猪出栏,还能带动一系列的其他产业,比如屠宰业、运输业乃至肉制品深加工行业,到时都能发展起来。整个夹山区的经济,那就真的活跃起来了。”
刘伟鸿举起手,由上往下轻轻一挥,气势如虹地说道。
随着这个手势,多数干部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要是真如刘书记所言,经济活跃了,民间富裕了,乡镇干部的日子也就好过多了。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发个工资都要愁上大半年的。
“第二个瘟疫问题,我看也不用担心。大家可能也知道,我是在楚南农大毕业的,对于农业科技,多少还有点心得。这个只要我们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就可以杜绝。所以,农技站和防疫站的建设要加强。吉昌同志,这又是你的事情啊。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刘伟鸿望向马吉昌,笑着说道。
马吉昌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书记,不是我撂挑子,实在是我有难言啊。农技站就那么两个人,防疫站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刘伟鸿笑道:“吉昌同志变成小媳妇了,呵呵……”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笑声,气氛略微一松。
马吉昌便搔了搔头,四十大几的副区长,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笑了几声之后,刘伟鸿轻轻一点头,正色说道:“吉昌同志,人员和资金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和区委都是完全支持你的。你做个计划上来,农技站要增加几个人员,此外防疫站也必须要马上建立。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但有一点,请你记住。人多了,钱有了,得把工作干好。咱们不养闲人。”
这话说得气壮如牛,党委书记的威风展露无遗。
熊光荣和区委另外两名主要领导脸色微微一变,相互一望,眼神都有点无奈。
有什么办法呢?
一把手到底就是一把手啊!
涉及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马吉昌不能不考虑得全面一点,沉吟稍顷,说道:“刘书记,就算区里给了资金,但这个人员编制,区里可不管啊?”
正式的干部职工编制,由县编委负责的,区里没有这个权限。
“没关系,我去县里要。如果县里暂时没有多余的人员编制,我们也可以先请临时工,参照正式职工的待遇就是了。”
刘伟鸿毫不犹豫地答道。
这是他第一次召开主要负责干部会议,绝对不能软,不能迟疑。这个会议开好了,刘书记的威信也就初步竖立起来了。
马吉昌无话可说,连忙点头:“好好,只要你书记大人有这句话,我就好办了。”
“吉昌同志,咱们还是那句话,这件事必须办好,不能办砸了。不然,就会影响到全区的经济建设工作,这个责任可不小啊。”
刘伟鸿又紧紧盯了一句。
你要好处,我给了。你要是敢敷衍我,那就要小心了!
“书记放心,只要你给我人给我钱,我要还是办不好这个事,哪里对得起书记的信任?”
马吉昌当即拍起胸脯,下了保证。刻意避开了熊光荣望过来的目光。马吉昌很清楚,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必须跟这位年轻的书记一条心了。如果胆敢阳奉阴违,刘伟鸿只怕会毫不犹豫对他出手。刘伟鸿身后站着朱建国,马吉昌可不认为自己抵挡得住。虽然夹山区是穷点,毕竟算是本乡本土,多少能对家里有个照顾。万一惹怒了刘伟鸿,给他“发配”到其他偏远的区乡去,那就要老命了。
“好,我相信吉昌同志一定会搞好这个工作的。”
刘伟鸿微笑点头。
“至于刚才熊区长说到的第三个担忧,我认为有道理。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建饲料厂,可以由小到大,不一定要一口吃个胖子,一上来就搞多大的规模。摸着石头过河嘛,一步一步的来。资金现在有了,厂房我们可以先建简易的。机器设备,买嘛。只要有钱,这个不难。我这回在首都,已经了解过了,好几个省都有这种机器设备出售,价钱也不贵。我简单预算了一下,真要把这个工厂建起来,大约有三十五万左右就差不多了。关于配方,这也不难。我们可以请省农科院帮忙。省农科院就有专门研究饲料配方的专家,在这个方面,我们楚南农科院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我前几天在省里,专程去拜访过省农科院的李教授,他认为搞个饲料配方不是太难的事情。我已经请他在研究了。过几天款子一到,就先给李教授打两万过去,算是支付第一期研究费用。其他的,等饲料厂建起来之后,产生了盈利,再付。知识产权也是有价的。”
这位李教授,说起来也是刘伟鸿的“老相识”上辈子,刘伟鸿就在楚南农科院工作了多年,李教授正是饲料配方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只不过时光倒流之后,李教授不认识刘副研究员罢了。
听了刘伟鸿这话,干部们脸上大多露出了吃惊的神情。
原来刘书记早就把一切都做在前面了。
第199章锦绣前程
熊光荣说道:“既然刘书记一切都预为之所了,我看这个饲料厂能搞得起来。”
刘伟鸿便向他微笑点头致意。
这回他从首都回来,熊光荣的态度起了些变化。但刘伟鸿始终觉得,熊光荣这个人,还是可用之才。身上的官油子气息,不是那么重。至于熊光荣心里的疙瘩,可以慢慢来解开。凡事都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时光倒流前,刘二哥闲来没事,也会在网络上看看小说,那种虎躯一震,天下归心的事情,刘二哥觉得不大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熊光荣这一表态,饲料厂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书记和区长都点了头的事情,其他人还能跳出来唱反调吗?
脑子又没进水!
“我是这么计划的。咱们用三十五万来开办饲料厂,剩下的六十五万,我打算搞一个机械制造厂!”
刘伟鸿微笑着说道,却将大伙震得晕头转向。
如果说饲料厂大家还觉得能够接受,这个机械制造厂,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离大家的日常生活,实在太远了,远得一点印象都没有。
机械制造?夹山区?
别逗了!
“刘书记,这……这个……机械制造,我们有那个条件吗?”
熊光荣愣怔良久,才迟疑着问道。
刘伟鸿淡然一笑,肯定地答道:“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
说到这里,刘伟鸿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意。自然,谁也不知道,刘书记这个时候竟然想起了后世调侃官员的一句话:有困难,我们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怎么创造条件呢?”
张妙娥忽然又插口问道。
一开始,刘伟鸿将她的“建议”全盘否定,张妙娥是有点生气。这个刘伟鸿,也太自以为是了。不过后来听了刘伟鸿的意见,张妙娥的思路自然而然就转到了刘伟鸿的思路上去了。
刘伟鸿始终牢牢掌控着会议的主导权。
“呵呵,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机械制造厂的前景。就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国家的经济建设年年加速。经济发展了,各项基础建设、矿业的建设以及住房的建设都会一年比一年多。各种各样的建筑公司、建筑队也就会层出不穷。对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旺盛。另外,省里已经确定我们浩阳地区作为全省的能源基地。接下来,肯定就是各种矿山的大规模开发,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说,我们搞一个机械制造厂,生产各种建筑机械和矿山机械,大环境已经具备了,只要我们质量过硬,销路不成问题。这就是基本的前提了。”
刘伟鸿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计划,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见刘伟鸿面前的茶杯已经见了底,张妙娥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连忙站起身来,提起暖水瓶给刘伟鸿续满了茶水。
刘伟鸿便微微弯腰,表示感谢。
“那么接下来,就是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技术设备不用担心了,只要资金足够,设备总是能够买到的。关键是技术力量。这个技术力量,又怎么解决呢?毫无疑问,光凭咱们夹山区肯定是不行的。咱们这里,不会有这样的专业人才。不过那没关系,我们可以去找,去招聘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浩阳地区,有好几个兵工厂,大三线建设的时候搞起来的……”
刘伟鸿很详细地给大家解释自己的设想。
这也是刘伟鸿的“必备功课”他发现,夹山区的主要负责干部,思想确实十分僵化,要想改变夹山区的落后面貌,首先就必须改变这些干部的僵化思想。毕竟他暂时也只能依靠这些干部去推动工作。一上来就大换血,肯定是不明智的,也不现实。
朱建国再支持他,也不能由得他这样“蛮干”如果这些干部的思维方式不改变,总是这么因循守旧,刘书记纵有满腹才华,一个人也难以面面俱到。刘伟鸿希望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渐的让大家跟上他的步伐。
这个不容易!
刘伟鸿的思维方式,乃是二十年之后的。一下子跨越二十年的时光,难度是比较大。
然而刘伟鸿又必须这样去做。
熊光荣他们都听得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大三线建设,怎么又能和机械制造厂扯上关系了?
“大三线建设搞起来的这些兵工厂,基本上都建在山旮旯里,那时节,讲究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兵工厂内迁,建得越隐秘越好。现在国际局势逐步缓解了,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兵工厂常年吃不饱,不能满负荷生产,单纯依靠武器生产的订单,完全养不活了。据我的了解,不但咱们浩阳地区的兵工厂在亏损,全国各地的兵工厂盈利的都不多,极少数。就算是东北飞机制造厂,也是年年亏损,职工闲置的很多。同志们,当年国家为这些兵工厂配置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是不少啊。现在都闲着没事干了,国家每年还要拨款养着他们。国家很吃力,兵工厂的技师和技工生活也比较艰苦。这个,就是我们的人才库。我想好了,在这些兵工厂里挖一些人才出来,难度应该不大。”
与会的干部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望着刘伟鸿,谁也说不出话来。
这什么人啊?
竟然把主意打到人家国营的兵工厂去了!
简直是……简直是不可思议!
胆子也太大了。
“这个……这……刘书记,这样干合适吗?”
张妙娥性感的嘴唇张成了一个“O”型,饱满欲裂的胸脯急骤起伏,吃吃地问道。她还真是有点为刘伟鸿担心。如此胆大妄为,就算有县委书记朱建国撑腰,只怕也不行吧?
刘伟鸿轻轻一挥手,很不在意地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些工程师和技师,闲置在那里,有劲使不上,每天无所事事。咱们借来用一用,刚好可以用其所长,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他们自己,也能得到实惠,两全其美,有什么不可以呢?”
“可是他们都是国家的正式干部职工啊,能……能借得到吗?”
张妙娥继续问道。
那时节,“铁饭碗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兵工厂再亏损,职工再无事可干,起码也是个正式工。谁能下得了那个决心,抛下铁饭碗到夹山区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做临时工?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不怕。每个人都是有价格的。只要我们能出得起价钱,总有人会动心的。”
薛志民忍不住提醒道:“刘书记,我看这事还得慎重考虑。毕竟干部和职工的流动,是大事,都有文件规定的。我们这样子搞,万一上级组织部门追究起来,责任不小啊。”
应该说,薛志民是一番好意。他和刘伟鸿之间,没什么矛盾,也就不会幸灾乐祸地看着刘伟鸿去趟地雷阵。
刘伟鸿微笑说道:“没关系,我只是需要他们的技能,并不需要他们的组织关系。他们的组织关系还留在原单位,我就是借调。或者他们停薪留职过来也行。什么时候想回去了,都能回去。我看这样不会违反组织规定的。只要他们是继续为国家服务,不是为私人服务,那就没问题了。”
薛志民想了想,似乎刘伟鸿说的,也并非完全行不通,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反正自己已经提醒过了,也算是尽到了副手的责任,最终怎么搞,还得是一把手拍板。
“同志们,先前我提出来的棉花种植、生猪和肉牛的养殖,都是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来考虑的。但是,夹山区要腾飞,光是群众富裕起来还不够。我们区里,各个乡镇,也都要富裕起来。政府有了钱,就能集中财力搞基础建设。这个投资环境改善了,就能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所以,饲料厂和机械制造厂必须要搞起来,而且必须要尽快搞起来,咱们不能再耽搁了。时间不等人,我们耽搁得越久,别人发展得越快,我们就越落后。到时候积重难返,夹山区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刘伟鸿很严肃地说道。
干部们又是面面相觑,似乎被刘伟鸿的气魄镇住了。不过刘伟鸿月好几个干部的脸上,看到了隐隐约约的兴奋之意。
看来这个会议开得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这个饲料厂和机械制造厂,就是我们夹山区的第一批奶牛。先把这两个工厂建起来,运作好了,我们有了经验,也有了比较充裕的资金,就能把这两个工厂做大做强,还能再搞其他的建设。比如矿山开发,奶制品和肉制品的深加工,都是很不错的门路。同志们,勇往直前,我们就能翻天覆地。如果因循守旧,畏首畏尾,那么夹山区就永远只能落后。我希望大家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刘伟鸿挥舞着手臂,很是慷慨激昂。
稍顷,熊光荣点了点头。
其他干部也一个个跟着点了头。
听上去,刘书记确实是给大家勾勒出了一个锦绣前程。
第200章蹭饭
下午下班后,熊光荣坐在沙发上闷闷地抽烟,张妙娥在厨房里炒菜,一边和熊光荣说话。
“哎,前天让你去建委龙主任那里跑一趟的,你到底去了没有?”
张妙娥手拿锅铲,很麻利地翻弄着锅子里的青笋炒肉片,大声问道。
熊光荣答道:“去了。你交代了的事情,能不去吗?”
“那他怎么说?”
一提这个事,熊光荣就很郁闷:“他能怎么说,还不是跟我打官腔呗。说什么他们建委的人员编制早就满了,一时半会,没有空缺的。”
“屁话!现在哪个单位不是人满为患?但是哪个单位不招人?我看他呀,就是嫌咱们送的礼轻了。不然,能那样说话吗?怎么说他以前也跟你是同事,你帮过他不少忙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