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_3 蔡真妮(美)
  学习成绩好只是在学生阶段显得比较重要,而心理健康是人一辈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吃饭拉锯战
经常有妈妈来问我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哪有天生不爱吃饭的人呢?大家想想看,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母会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吗?一个老医生曾经跟我说过,自然灾害那几年他在一个省级大医院的内科工作,那时就没有见过一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物质生活丰富了,人的本能反倒丢了。
  所以,我对于孩子不吃饭问题的回答一般都是:“饿轻了,饿孩子一顿两顿他就好好吃饭了。”
  有病的孩子另当别论,正常的孩子不喜欢吃饭都和父母的不恰当的喂养态度和方式有关。
  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零食,他吃了零食自然不饿,就不肯再去好好吃饭。这种情形只要父母狠下心来不在家里存零食,也不给孩子零花钱,断了零食的来源,他就会多吃饭了。
  儿子三猪四岁时上过一个幼儿园,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给孩子吃加餐,喝点饮料吃点小食品。因为我们家里很少有零食,平时也不给孩子喝饮料,所以三猪格外喜欢幼儿园的间食,每次都快快吃完,举手跟老师再要一份,老师很宠爱他,他要就给,所以他吃啊喝啊,总是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再回家。
  但是,等到我们家六点多钟开饭的时候,他就不好好吃了,叫几次才来不说,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喜欢,事可多了,吃不了几口就放下勺子说饱了。等到八点多钟,他又会到厨房自己找东西吃。
  如果是周末在家,晚饭他能吃一小碗米饭,肉啊菜啊什么都吃,闷着头吃得可香了。从他身上我就得出结论,零食真是吃饭的死敌。
  后来我告诉幼儿园老师,四点钟的间食不要给三猪双份、三份,他晚上吃饭的状态随之改变很多。
  父母在喂养孩子上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不让孩子自主吃饭,结果使孩子丧失了食欲。
  朋友聚会时,每次都看到有朋友为吃饭和她女儿拉锯。女儿吃了一会儿说吃饱了,妈妈立刻跳起来说不够,逼着孩子再吃一盘。孩子又吃了一些,再次说吃不下去了,她妈还是说不够:你再把这个,那个(又划拉一些东西到孩子的盘子中)吃了,我就让你去玩,甚至拿起筷子把食物直接塞进孩子的嘴里。
  那孩子低着头,在大家的注视下,嘴里如同嚼蜡一样嚼着她妈硬塞进她嘴里的饭菜,半天咽不下去,常常需要灌一大口饮料把嘴里的东西顺流下去,如此才能从饭桌旁脱身。
  她妈一边逼着她一边还和我们抱怨,这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你看她瘦的!
  那孩子是偏瘦,吃饭变成了如此痛苦的一件事,孩子能有食欲吗?能不瘦吗?
  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她10岁,极聪慧,在小学里是跳级生,她妈妈总是担心她吃得不够影响发育、影响智力,所以在吃饭上就采取了紧逼盯人的策略。听另外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讲,这个女孩中午在学校餐厅吃饭时经常是吃了两口就倒掉了,不知是要留下胃口晚上应付妈妈还是食欲被破坏了,没有人逼着就吃不下去。
  等到女孩上了高中,因为功课繁重,妈妈不仅逼着她多吃晚饭,还要逼她吃一顿营养丰富的夜宵才让她睡觉。青春期内分泌旺盛,她由一个偏瘦的孩子像气吹的一样突然变得肥胖起来。这个时期的女孩子都开始注意身材、注意穿着打扮,就怕别人说自己胖、身材不好。女孩因为自己发胖的体态而十分自卑,性格变得内向,不愿意和别人多讲话,走路都是低着头。妈妈一点都没有察觉孩子的心思,依然还在逼她多吃东西,在妈妈看来,孩子胖一点不要紧,关键要营养全面、身体好。
  她没有注意到她对待孩子吃饭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孩子的食欲,连带的后果是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不断下降,高一时门门都是A,到高三时,成绩基本上都是B了,她也不去参加课外活动,她母亲想让孩子上名校的期望只怕要落空了。
  大多数的中国父母祖父母不会像这位母亲这么强迫,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乖,再吃一口!”
  一生下来的小宝宝就知道自己吃没吃饱,没吃饱大哭大闹,吃饱了会心满意足地呼呼大睡,吃多了就大口地吐出来。可是,有些母亲坚决否认孩子的感觉,以为她自己才是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她才有权决定孩子是否吃饱饭了,总是逼着孩子吃这吃那,威胁利诱只为让孩子再多吃一口。
  孩子变成了母亲手里的一个小木偶。一个孩子连吃没吃饱饭自己都做不了主,他怎么会有自信?有主见?有担当?
  威逼利诱的喂养方式不仅仅破坏了孩子的食欲,还毁坏了孩子形成正常人格的基石——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和独立意识,可以说,让孩子身心俱损。
  现在是营养过剩的时代,做母亲的其实更应该担心孩子吃得过多,会得肥胖症、糖尿病,留下后患无穷。
  那么,对待孩子吃饭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就是不去注意孩子吃饭,把吃饭当做最自然的一件事情。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你会提醒他去上厕所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上。吃饭的事儿也一样,孩子知道自己饿不饿,什么时候想吃。
  吃饭的时候不要去提醒孩子“这个菜有营养,你多吃一点”,“那个菜含钙多,吃了长个”,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享受吃东西的乐趣。
  父母真正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帮到孩子的是:在吃饭时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气氛,孩子才会吃得香,消化得好。有的父母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讨论孩子的成绩问题,补习班的问题,孩子一点情绪都没有,恨不能马上逃回自己屋子里,这种精神状态怎么会吃好饭呢?至于在饭桌上训斥孩子,就更不应该了。
  父母对孩子的吃饭问题越担心、越纠结,孩子就越没有胃口,父母学会放手,孩子自己就会轻轻松松地吃饭了。
  
打破的盘子
一天,到朋友家里去玩,朋友烤好了一个蛋糕,要切给大家吃。她的大儿子六岁,刚上一年级,兴致勃勃地帮着从洗碗机里拿出小盘子往桌子上摆,结果不小心把一个盘子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朋友很生气,大声责骂儿子:“你怎么做事一点都不用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小事,从小处见大格,你再不用心做事,我告诉你,以后就只能当流浪汉去!”
  孩子的眼圈都红了,站在那里委屈得不行,我赶紧劝朋友,不要再说了,孩子拿不稳东西是正常的,这么上纲上线地批判,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
  她仍然气哼哼地说:“你不知道,这孩子就这德行,干什么都不上心,干什么都得弄出点事来才行。”
  我忍不住口气有点严厉地拉朋友到一旁,和她小声讲:“你不要再说了,孩子不是有意的,你这样说话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多少个盘子都抹不平的!”
  朋友还是不肯罢休:“你没遇到这种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要是遇上了也会气得冒烟的。”
  我怎么不知道?我自己就是个摔盘子的主,小时候我家里的盘子和碗基本上都难得善终,都被我打碎了。那时候生活困难,衣服都带补丁的,买一个碗是笔挺大的花销,打碎了东西大人的脸色是很难看的,我在主观上能不小心吗?可是很奇怪,无论怎么小心我还是会把它们摔碎,心里的懊恼自责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小时候总琢磨为什么不造铁碗铁盘子,就打不碎了。
  女儿凯丽遗传了我的性子,做事风风火火,很麻利。但是动作快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我家现在用的餐具几乎找不到配套的了,那失踪了的都是被她干掉的。我曾特意买来号称摔不碎的餐具,可家里厨房的地面是石头的,再怎么抗摔的瓷器,那也经不住石头啊!常常会有清脆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不用看,肯定又是凯丽摔了盘子碗或者杯子了。
  凯丽干的糗事还包括:帮我包饺子,一抬手,就把我已包好的一大盘饺子全扣到了地上;和我一起弯腰查看烤炉里的东西是否烤好了,她个头矮,头在下面,我的头正好在她的上方盯着烤炉里面看,她猛地起身,正好撞在我眼睛上,把我撞得当场涕泪飞溅,几分钟之后就变成了乌眼青;她过来和我说话,手一挥,我正在喝的那杯水就打翻到了手提电脑上;我在屋里正要开门出去,她在外面跑进屋来,使劲一推门,门就重重地打上我的鼻子和脑门……
  发生这些事,我都不会说她斥责她。
  凯丽她自己并不想打碎东西和出现事故,哪个小孩不希望把事情做得完美做得好呢?她这是性格使然。大人如果苛责她做不到的事儿,只会束缚她的天性,打击她的自尊心,徒增孩子的痛苦而已。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束手束脚,变得小心翼翼看大人的脸色行事,那就不是她,变成一个小傀儡了。
  但是,大人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要帮助她学会怎样尽可能地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会观察她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事故,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告诉她洗完手一定要擦干了再去拿盘子,这样就不会那么滑;每次拿盘子拿碗只拿一个,分几次拿;喝水的杯子不要放在桌子边上,要放在前方,这样手臂就碰不到它;进门前先停下来再推门……同时我自己也注意只要她在场,怕碰的东西都尽可能放在她的胳膊划不到的区域。
  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发生事故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上面那个骂孩子的朋友听,告诉她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身外之物,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第一要务,但愿她能听进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富养女儿”与做家务
我写了培养女儿学做饭的系列文章,在新浪博客上很多网友跟帖说,国内的人现在流行富养女儿,都不让女孩子沾家务活,怕她以后受累吃亏。
  这种说法大有问题。养女儿的怕女儿受累吃亏,那么人家养儿子的就甘心让儿子受累吃亏?如果大家都不想吃亏,那“亏”最后让谁吃了?人活着,讲的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想要幸福,得先有所付出才行啊!
  穷养儿子富养女,这个说法古来有之。这个富养的“富”字,我认为是“丰富”的“富”,而不是富贵的“富”。是指父母要让女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见多识广,从小带她出入各种场合,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让她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使之有识人之明,有人情练达的功夫。如此“富养”的女孩,独立、有思想、有主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清楚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己去追求的东西。等到花样年华时,她便能够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而不被外界左右,不会被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
  这样的女孩不会被会耍花招的男人给唬住,也不会在一个纨绔子弟的花言巧语糖衣炮弹下,轻率地就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富养女儿”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这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并不矛盾。生活能力是所有的人,不分男女,不管穷养富养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现代社会,男女角色已不同于古时分工得那么明确,要男主外,女主内。如今,女人在外要和男人竞争,在内生育持家一样也不少。如今想当一个称职的妻子母亲,三头六臂都嫌不够。女孩从小多掌握一点生活技能,以后就会多一份从容不迫。
  过去的大家闺秀,应该说是“富养”出来的,烹调缝纫等家事是样样在行。曾国藩家书中曾写道,他家族中女性晚辈,每个人每年都要缝制一件绣品寄给在外当官的他过目评判,看谁的绣技有长进,谁的退步。女眷们还要腌制家乡的咸菜寄给他品尝。有一次他写信批评家族中的年轻一辈烹饪手艺不如老一辈,因为咸菜的味道大不如从前。大户人家里即使有佣人有管家,作为女主人也得知道他们的水平高低,能把他们给摆平了。《 红楼梦 》里的王熙凤,虽然自己不做菜,但是对每道菜的来龙去脉都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再想想她的心机和八面玲珑的手段,一个当家少奶奶,在大家庭中那就是总理的位置,和管理一个小社会一样。
  所以,不管怎么养女儿,都要培养她们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包括对烹饪的了解和实践(这么说,感觉上是不是比“做饭”一词的品位高很多?)。技不压身,会不会干和需不需要干是两码事儿。前者属于生活能力问题,后者比较复杂,涉及命运、处世技巧、心机、眼光等许多因素。
  想想看,陷入情网之际,真正地爱一个人,能为他洗手做羹汤,会是何等的喜悦和满足!在竞争者众的时候,也许这个本领就是胜出的砝码。
  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是不需要付出、不需要努力的。
  更何况,人算不如天算,命运的手将来不知道会把孩子拨到哪里。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无论事业、婚姻如何,他都会善待自己,能打理出一个温馨的住处,会做可口的饭菜慰劳自己和家人。
  希望她可以随遇而安,享受一份自在的生活。
再谈“穷养儿子富养女”
前面谈到“富养女儿”话题有关的文章,文章的重点并不在如何富养女儿上,因为我个人认为,把男孩女孩区别培养的观念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网友们一再追问如何“穷养儿子”,那么就这个话题再说一说。
  古时候,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非常明确,养男孩与养女孩的方式,是根据他们成年后在生活中要担当的角色不同来有的放矢地进行。那时候的女孩子不能抛头露面,既不接触社会,也不进私塾念书,除了家族中男性亲友再也接触不到其他异性,所以,未婚少女才会轻易地爱上表哥,或者遇到个落难书生就觉得是天下最好的男人了。也因为女孩养在深宅,性格能力外貌这些东西外人难以衡量,所以家长才让女孩学习琴棋书画,照着大家闺秀的标准培养,此乃她们择偶时最重的砝码。
  无论如何富养,古时的女孩子都要会基本的家事,会女红,讲究心灵手巧,婚后能担起家里的大小事务。《 红楼梦 》中的薛宝钗,家中那么富贵,她的绣工却是一流的,那可都是从小一针一针练出来的啊!
  对于男孩子,因为以后要担负家中生计,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毅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论家境多么殷实,父母都会刻意给儿子一些历练,培养他的勇气和毅力,将来打创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很多经商人家的男孩子十多岁就随父辈出门走天下,以便将来接管家业。在物质上对男孩要有所限制,以从小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和仁义孝道的思想。
  现代社会的结构已和古时大不相同,男女的角色如今已经模糊:女的要和男的一样在职场竞争,男人婚后也要分担家务、照顾小孩,自身也需要会些才艺来提高生活情趣和增强竞争力。现代男女需要具备的品质、掌握的技能几乎完全相同,还要像过去那样区别对待,就有点因循守旧了。
  所以,如今养男养女的方式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角色基本一样。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品德更重于培训技能,而培训技能又重于掌握知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都是反过来的,重知识胜于技能,重技能胜于品德。
  懂得爱,诚实、善良、正直、乐观、坚强、不自私……如果孩子具备这些品质,相信他们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遇到什么样的姻缘,都会生活得幸福。
  我之所以把“爱”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看到现在太多的人已失去了“爱的能力”,有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结束生命,他们连“爱自己”都做不到,更别提爱别人了。
  一个人感受不到爱,不会付出爱,就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无论事业上多成功,心灵世界都会处于无望和空虚之中。
  在能力方面,现在的孩子最应该具备遇事正面思考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远胜于他们钢琴考过了几级,奥数学到哪一册,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是多少。
  常常看到很多聪明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而很多资质一般的人,却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他们的后续发展有着天壤之别。一颗不畏挫折、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财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一定要选句古话用在培养孩子方面,我更欣赏《 周易 》的两句卦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如果要有所偏重的话,培养男孩子更要注重自强不息,培养女孩子更注重厚德载物,如此,他们将会顺应自然,拥有幸福的人生。
  
一个名校毕业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一个女友,毕业于北大生物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的博士,毕业后先在著名大企业里工作,后来又在州政府里找到职位。相貌端正,温婉有礼,对人不愠不火,从不多言多语,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出色完美的一个人。
  但是接触久了就发现,她非常怕做错事,一点点小事,她都紧张得不行。一次几个女人约好一起去逛商场,因为堵车,她和另外一个人都来晚了一会儿,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没觉得怎么样,那个女友一句塞车就交代了。可是她过不去,一个劲解释,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说对不起,好像欠了我们八百吊一样。搞得大家最后都受不了,说多大点事儿,你能不能不要再提了,咱就享受一下女人一起购物的乐趣好不好?
  逛累了,一起坐下来喝点东西,她又开始解释、道歉。有个女友说,平时真没看出来,你这么光鲜的一个人,怎么遇点事跟祥林嫂似的?
  她一脸的苦笑。
  等到她父母来探亲,我才明白她胆小怕事的性格从何而来。她爸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架子端得很高,不苟言笑。和她说话张口就是批评就是指出问题,上纲上线不说,当着外人的面就会严厉地呵责她。
  他永远是对的,即使他根本不了解美国的情况,也得按他说的做,结果不好就态度蛮横地训斥女儿,都是她的错。
  有一次,我非常同情地问她:“你爸这样的态度你小时候怎么过的?”一句话惹得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她说从小就这样,无论她取得了什么好成绩,绝不表扬,永远是批评。她考了全校第一,他爸眼一瞪:“翘什么尾巴?你比那全市第一的差远了。”等她考了全市第一,他爸又说:“别觉得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瞎猫撞到死耗子上,山外有山,你能考全国第一?你能保证永远都考第一?”
  考试马虎错了一道题,他会说:“你别以为这都是小事,你这么不用心,以后当医生你会把病人治死,当老师你要误人子弟,当法官你制造冤案,去研究导弹你能把研究所炸了!”
  当然,他骂你都是为你好。
  如果为自己辩驳一句,就是顶嘴,不孝、大逆不道,非训斥得你痛哭流涕向他赔礼认错才罢休。
  她说她心底深处特别自卑胆小,在单位里活都是她干了,好处却都是别人得了,小组里的项目出现了丁点儿问题肯定都是她的错。她一看到问题,自己先惶恐起来,不住地检讨,别人自然乐得都推到她身上。其他人开会时都要讲自己多能干,贡献有多大,多有创意,只有她讲不出来,不敢讲自己的好处。所以升职没有她的事儿,裁员倒是先裁她。现在换的这个单位依然如此,好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稳定,竞争小一些,她又没有什么野心,所以承受的压力没有以前大,虽然挣得比在企业时少很多,她也认了。
  生活里丁点小事儿她都会紧张。敏感到自己腿上碰了个青紫,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血癌;孩子肚子有点疼,她能联想到是不是肠梗阻,所以孩子生下来隔三差五地就往医院急诊室里跑,孩子感冒咳嗽在她那里都是要命的病。
  她老公在外人眼里处处不如她,但她什么都听老公的,因为自己拿不了主意。
  她说妹妹比她还严重,神经质加忧郁症。因为妹妹学习没有她好,所以小时候挨骂挨批得更厉害,高考那年都不想活了,差一点自杀。
  姊妹俩成年后背地里说起来就伤心落泪,可是父母岂是儿女可以自行选择的?
  她爸现在骂她骂得最多的是她太软弱,太没自信,要她厉害一点,厉害了别人才不敢欺负。
  她永远都不敢说出口的话是:这一切还不都是你造成的!
  能考上北大、普林斯顿,她的聪明才智是出类拔萃的。就这样一个自身素质极好的女人,只因为父亲粗暴的对待方式而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缺失,一辈子都不能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
  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好,处处挑剔指责孩子的父母,是不是该引以为戒?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