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用一生去寻找

_2 潘石屹(当代)
我儿子7岁时,数学已经开始学乘法了。但他所在小学沿袭国外的一套教学模式,很少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什么东西。他们在学乘法时,居然也不让学生背"乘法口诀表"。以我过去的经验,"乘法口诀表"是要背的,背下来之后,对于以后的计算、工作都方便得多。因为"乘法口诀表"已经成了你大脑中的一部分,有时候碰到没有任何计算工具的时候,你也随时可以拿出来使用。
于是我拿出尺子、铅笔和橡皮,想自行给我的儿子潘让制作一张"乘法口诀表"。我先画了一个方框,然后横着九等分,竖着九等分,画直了每一条线,外边框用的双线,中间的分割线用单线。花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这张"乘法口诀表"终于制作出来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张欣回到了家,看见我在桌子上埋头苦干,就问我这么认真在干什么。我头也没抬地对她说:我正在制作一张"乘法口诀表",给潘让学数学用。做好这张"乘法口诀表"之后,我把潘让叫过来,想给他好好地讲上一番我小时候的经验,然后让他背会这张"乘法口诀表"。潘让看着这张自制的"乘法口诀表",突然诧异地对我说:爸爸,你为什么自己画?你为什么不到电脑上去搜索呢?听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连忙上电脑,在"百度"里键入了"乘法口诀表"几个字。电脑上显示用了0.045秒,就搜索出来了与"乘法口诀表"有关的7380篇文章,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乘法口诀表,连在湖南出土的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刻在竹简上的"乘法口诀表"都有。
这件事令我感到新世界到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知识的自由使用。以前知识的拥有属于权力阶层,他们以愚民政策维持自己独占知识的特权。但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知识以网络的形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周围。网络化的知识存放系统,不仅仅提供知识本身,还提供检阅、搜索等寻找知识的便利方式。一个6岁的小孩子,只要会使用google、百度,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找到超过老师记忆何止10倍的信息。看看互联网,知识自由使用的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它不仅打破了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幻象,也破坏了以封锁、管理知识为特权的愚民策略。因为知识公开,透明,人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平等感觉中。看看那些上网成瘾的人,东点开一个网页,西点开一个网页,驱使他们通宵达旦四处浏览信息的,正是那种"什么都可以知道"的快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不仅仅是索取知识的权力平等了,话语权也会平等了。互联网早期流传一句话:"上网吧,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流行语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人们说话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事实上,如果一条狗能开口说话,无论其观点和态度如何,那也贡献了狗的知识。互联网之所以奇迹般地增长为海量知识库,正是因为突然实现的话语权和知道权回到普通人手中后的万民狂欢。
通过互联网储存和传播知识的方式,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场信息爆炸,是一种知识的包围。每一个知识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发布者,因而知识也呈现其主人的个性。好玩的标题,配着图,带着音乐伴奏或者闪动着卡通,这就使得互联网上知识的表现形式颇有娱乐感。所以通过互联网,知识的传播再也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严肃了,而是真正的"寓教于乐"了。
当知识无所不在,又唾手可得时,我们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那天我听到有人说可以在网上找到软炸弹的制造方法,吓了我一跳。公开的知识太多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找到相应的知识以满足自己最隐秘的想法,你根本不知道他获得了什么知识,拥有了什么技能,掌握了什么工具。就像人们站在大海面前的感受一样,你看见知识的确完全敞开了,但你了解生活的难度也相应地增大了。在思想统一、主题鲜明、知识逐层递减的时代,这个人知道什么、会说什么,似乎都可以把握,人与人之间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可以了解了。但是那个时代已经不可挽回地过去了,现在,每一个人可能拥有的才能真是叫人无法预料了。
于是,现在,与每一个人相遇,都可能会出现刺激和新鲜感,你的确可以真正奉行孔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了。因为知识公开存在于你的四周,人人均可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形成独特的智慧。即使是那些年轻的孩子,也可能是某一个方面独具慧眼的发现者。我们面对着的新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人人都是有才华的人,而且才能都各不相同。在这个人人爆发自己独特个性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因为自由吸取知识也可能会产生很多"怪人"。
这个时代充满无处不在的知识和应用着知识的人,这是我对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感叹,我感到一个神奇的新世界正在我们四周形成。
第61节:人是神圣的,知识将以此为中心(1)
人是神圣的,知识将以此为中心
德国有一个人,在网上发了一个消息,他说我想吃人,有没有自愿报名的人。有20多人报名,说我愿意让你吃掉。然后商量好,签好合同,这个人就把其中的一个人杀了,把肉放在冰箱里面。([TXT100电子书 www.TXT100.com])等到当地警察破案的时候,他已经把20公斤的人肉给吃了。判刑的时候,法官很为难。开始以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经医院检查以后,这个人的精神是正常的,不是精神病。第二,他不是故意杀人,因为他有和那些自愿被他杀了吃掉的人相互来往的E-mail与合同。他并没有强行杀死那些人,那些人是自愿被他杀,而且自愿被他吃掉。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德国的法律,只判了他5年刑。服完5年刑这个小子又出来,又在网上发布消息要吃人,又到街上晃悠了。
这件事令我非常惊叹,互联网能把藏在全世界最偏僻角落的有着最古怪想法的人都挖掘出来,联系在一起,平静地达成如此可怕的协议,足见互联网的巨大能量。
我接触网络比较早,1994年我就做了一个网,当时Internet还不支持,我都是在电话上处理,当时起的名字叫"东方策略"。为此我还写了一个报告给朋友王功权,他拿着报告讥讽说:"这是什么意思,人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推翻政府的纲领呢。"现在这个网叫北京房地产信息网。我记得做这个东西的时候还在保利大厦,在一个由男女厕所改造的会议室里面开会,基本上来开会的所有人都反对,反对最厉害的是武晓焯,但是他讲清楚了他反对的理由后,我说:"行了,总经理就是你了!因为你说了反对的理由,说明你对这个问题有思考。"最后大家就是在武晓焯的带领下开始做这个网站的。
第62节:人是神圣的,知识将以此为中心(2)
为什么要办网站,当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沃尔玛,那时候微软都还是一个小公司。我看一本国外的杂志上介绍沃尔玛,说它为什么能在几年内营业额急剧上升,是因为他们使用了计算机网络,降低了成本。第二个启发我的是美国的汉德公司。这个公司什么都没有,在美国一个很偏僻的州里设了一个中心调度室,使用大卡车样子的卡片,这个卡片上面有一个800的电话,只要有东西要运,打个免费电话,美国的任何地方都能处理。这个货运路线从哪儿到哪儿,什么地方运货,卸货,用什么航空公司,编排好之后,调度一下,很快就能够送到。当时的操作还很原始,没有手机,也上不了网,就是在卡车的前面装一个方盒子,用来接收卫星信号,指示这个货是现在卸下来,还是再往前走一段路。后来为了加大规模,汉德公司把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三个地方都连了起来,把陆地、海运和航空运输也都连在一起,效率非常高。通过这两件事,我看到了网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的思考。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网络可以带来高效率,将商业上的成本降下来。但从情感的角度,人应该活在真实里,在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面对面去交流。人是神圣的,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情感是人非常和谐的一部分。在网上可以调动沃尔玛,可以做物流,可是在网上谈对象的事情,我觉得基本上不靠谱。因为巨大的连接能力,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朝向未来的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建设,因为它不光是一个技术,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结构,是人和人的一种新型关系。在有关磋商的篇幅里,我写过因为互联网的跨国界,自由度,无身份感,已经形成不分种族性别、不分高低贵贱的最大规模的磋商。在这大规模的磋商里,涉及的主题包罗万象,有的具体到一单业务,有的简单到一场约会,有的高深到讨论宇宙的成因,有的复杂到设计一架核潜艇。这些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磋商,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并且整合各种文化,真正令全人类从精神上连为一体。
互联网,是人们交流之迫切需要催生出的知识分享的灿烂花朵,它的基本意义,是连接与分享,与人类的精神追求、爱、团结合作的价值非常一致。这个奔涌着巨大知识量的网络,将不会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而是将以人为中心。参与这个伟大的磋商系统并提供自己的知识与愿望的人,可以是最没有身份的人,一个没有任何修饰与限定的人。
第63节:新世界的特征是"小"(1)
新世界的特征是"小"
工业革命之前是一个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基本没有什么提高的时代,发展非常缓慢,所以叫"黑暗的中世纪"。后来,三四百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绘画、哲学、建筑、诗歌等方面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包括他们搞的数学研究等等,一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中国正是明朝、元朝吧,也没有什么发展,但那时候欧洲就开始发展起来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有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哲学方面的准备,就把黑暗的中世纪、把人类的思想从教堂解放出来了。
亚当·斯密写了一个《国富论》,核心就是搞社会化的分工。他一开始就说,人和别的动物的区别就是:动物不会在生产和分配的过程中做国际化大分工,就是社会分工。比如狼追一只羊,尽管它们可以互相配合着追,但把羊吃完之后,它们不会拿着羊腿跟别的动物交换,所以社会化的分工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把一个大头针做十几个工序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下来。这是亚当·斯密最聪明的地方。
随后发生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科学取代宗教成为历史的领导者。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什么都是大规模,因为只有生产规模大了,成本才能降下来,管理、销售成本才能分摊到里面。只有大才有效率,只有大才有竞争力。流水线生产一双鞋,成本比你妈妈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低,质量要好得多,效率高得多。所以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下子把欧洲带动起来了,随后欧洲的先进技术传到美国,美国又发展起来了。一个规模化生产极大化的公司,其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销售都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其对资源的索求、销售的扩展促使公司跨出国门,这样就出现了能量惊人的跨国公司。它的能量有多大?大得可以影响国家政局,颠覆一些小国家。过去50年间,是跨国公司的天下,影响了整个世界,惠普也好,我们喝的可乐也好,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跨国公司就是"大"。
第64节:新世界的特征是"小"(2)
可是我们马上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新世界主要的特征是小。因为公司大了,将渐渐失去控制,船大了就掉不了头,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对于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提出异议。因为我们经过努力,现在中国石油是全世界第一大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是全世界第一大银行,万科是全世界第一大房地产公司,难道我们要放弃我们努力的成果?放弃当然是不必要的,而且规模化也是必由之路,我说的是已经出现的新型企业的苗头。如果我们将观察的视野放得更加开阔的话,一定会看到,近几年我们国家成长起来一些巨大的公司是一个必由之路,但却不是路的终点。更好的企业形式是小。因为小,所以更有个性,更具有灵活性,把握机会会十分灵敏、逃避危险的动作也快。
小的企业,目前由互联网孵育着。在互联网上,你会看到一些很小的企业,小得甚至只是一个人。过去,巨大高效的组织形式是大型企业的专有资源,因此一定规模的市场环境其实都是某个大型企业的专属,因此出现垄断问题。现在互联网将这种组织形成变成了公有资源。互联网把亿万个分散、单独的个人组织到一个交流、协作的渠道中来,彼此提供服务。而使用这个渠道的成本之低,个人都能承受。因此你发现,通过互联网,世界变得扁平了。你坐在中国SOHO的房间里,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某个小孩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几乎是同步的,你能看到他写的博客,他发放的照片,他放上去的视频。这个小孩子的活动全世界都可以立刻看到,因此他有着比过去没有互联网时候多得不知多少倍的机会。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把全球化的进程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二次世界大战和21世纪为标志分成三个主要阶段。随着阶段的前移,世界的尺寸越变越小,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从小缩成了微小、竞争场也变平的阶段。在全球化第一阶段,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于国家;在第二阶段,推动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在今天,在全球化第三阶段,推动的力量来自于个人。个人的力量大增,不但能够直接进行全球的合作,也能够参与全球的竞争。我们目前的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世界不仅仅是变小了,而是发生了质变--变平了。
第65节:新世界的特征是"小"(3)
世界本来是有弧度的,一个人要看见另一个人,需要垒起高塔,或者经过漫长的旅行,但现在,仅仅通过电脑屏幕,通过互联网,相互就能看见了。通过互联网简捷有效的联络,解决了过去需要巨大的政府、企业能力才能解决的交际、交易成本,单独的个人也因此拥有了力量。同时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因为有了网络,可以削减不必要的部门,降低成本。
前一阵阿里巴巴、淘宝网兴起,我上去看,注册用户上千万,数量大得惊人。他们都是小,小企业,小商户,很多都是个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买东西、卖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公共的组织平台上,做一个最简化的商人。我说他们是简化的商人,指的是他们只做最核心的事:提供创意和保证信誉。通过完善的互联网机制,一个人可以将某个创意卖给将创意变成具体产品的人,生产者生产出来,再购买运输服务,运输者再将其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上。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一个电脑屏幕来完成控制,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你坐在电脑面前,就坐在了世界面前。
第66节:小的为什么是美好的(1)
小的为什么是美好的
几年前,我们公司的同事推荐给我一本书,是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发表于1973年的《小的是美好的》。我看完这本书后认为,此人一定是印度圣雄甘地的弟子或者崇拜者,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思想是甘地的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延伸,同时我也觉得书中的观点更像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信仰和道德的问题。这方面我当时还不能确切地去理解,但书中"小的是美好的"这一观点,我却印象极深,成为我的世界观和思想框架的一部分。
几年后的今天,译林出版社要再版这本书,并让我为这本书写个序。于是我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再读这本书时,觉得每句话都好像在往心里面钻,有些话甚至震得我头皮发麻,与我几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看法、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其实,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自己对发展模式的反思,对信仰、道德的进一步理解。我现在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乐于思考未来的朋友们,真心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本书:无论是有权的、无权的;无论是穷人、富人;无论是年老的、年轻的……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个人以智慧的启发。
圣雄甘地有一句名言被大家广泛地传诵着:"地球上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了解圣雄甘地理想中的世界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圣雄甘地说:"我将为这样的印度而奋斗:在这里,穷苦人将她当成自己的祖国,在事关她的发展的问题上能有效发表意见;在这里,没有阶级地位的高低;在这里,所有的社会群体都将和睦相处;在这里,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印度。"《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探讨了教育、土地、资源、技术与发展的关系,并反思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世界的影响。无法想象这竟然是一本33年前写成的书,书中提出的观点如此深刻而具有预见性。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这种发展模式的原动力来自于攀比和竞争,就是这种发展模式激活并放大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嫉妒,这些贪婪和嫉妒摧毁着人类的智慧、平静和幸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无论物质财富如何快速地增长,都不可能带来持续的和平,也不能给人类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发展的衡量标准只是GDP的增加,但它仅是统计学中的统计数据,而并非人民的真实感受;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基层人民备受日益增加的挫折感、疏离感以及不安全感的压抑。"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平衡发展。科学的发展为技术提供了基础和原动力,人们不断地在发现物质世界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这些规律并创造出物质财富。在精神世界中,信仰是道德的原动力和基础。如同在物质世界中,科学的发展为技术提供了基础和原动力一样,没有信仰的道德是断了线的风筝,道德也只能变成没有力量的口号。信仰和道德推进了人类精神的进步。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只在物质世界中进行物质的搬运、化合、分解及不断的组合,甚至是什么也没有变化,只是拥有的权利变化了,这不可能解决人类精神的问题,促进人类精神的进步。以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去衡量人的幸福程度也是隔靴搔痒,更不可能触及到人性的本身,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的问题。
第67节:小的为什么是美好的(2)
同时,"持续的和平"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更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不断战胜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取得的胜利也只是短暂的、自以为是的,从终极来看,人类永远不会战胜自然,因为我们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力量和智慧都来自于大自然。在有信仰的人看来,大自然的背后就是上帝,这其中蕴藏着许多人们无法知晓的奥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局部怎么会大于整体呢?局部怎么能战胜整体呢?我想我们还应该更深入地思考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这几年我常参加一些绿色环保的活动和会议,但常因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些活动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竞赛,甚至成为了商家一次次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会。在环保问题上没有方向性指导思想,只在技术层面上施展雕虫小技,我们就会成为顾头不顾尾的企鹅。而《小的是美好的》在33年前就明确地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在美国发生的灾难性的"9·11事件",是西方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仇恨与城市建设中追求高大、标志性两条道路相交带来的结果。而这两条道路的指导思想与《小的是美好的》背道而驰。如果我们的发展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像"9·11"这样的悲剧也许还会重演。再回过头来看,世界发展的出路究竟何在?我想应该回归于人,回归于人性。也正是基于此,舒马赫呼吁: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资源是教育。
第68节:电脑永远不会超过人脑
电脑永远不会超过人脑
在2007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比尔·盖茨成了最热门的人物。他的粉丝最多,各家媒体都争相采访他。赞助商给每位代表都带来了礼物。比尔·盖茨带给代表们的礼物是最昂贵、也是最实用的--一部带有手机功能的小电脑,并在电脑的背后印了"SpeciallydesignedforboaoForumforASIA(NotForSale)"字样。这件礼物是专门为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代表们设计的非卖品,非常好使。拿到这部小电脑后,我马上把我原来手机上的芯片换到了这部小电脑上。
比尔·盖茨在大会上的发言又是从那本他推荐了很多次的书《世界是平的》谈起。他说,今后无论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地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平的。他这个观点的确给许多身处不利环境的年轻人带来了希望。
大会的演讲结束后,比尔·盖茨与5个精挑细选的青年领导人进行了对话,对话的主题是"领导力、创新和责任"。张欣是青年领导人,所以她也参加了这次闭门对话,还有马云和丁磊等。会议结束后,我问张欣比尔·盖茨讲了什么。她告诉我,比尔·盖茨说在微软公司发展的道路上,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他们成长和进步最快的时期。我曾记得有位学物理学的朋友告诉我,当物体静止时是没有阻力的,运动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只要变化就会带来阻力。我想这个道理与比尔·盖茨说他们公司成长的道理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比尔·盖茨还说,过去10年大家在软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尽管如此,电脑与人脑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10年前的估计太乐观了,大大地夸大了电脑的发展前景,而忽略了人其实是很聪明的。他认为,在未来10年,电脑软件的发展会和人脑更接近,尤其在语音方面会有突破。
我想,人是上苍的创造物,电脑是人的创造物,电脑的智慧永远也不会超过人脑,因为永远是高智能的去创造低智能的,而被创造物的智慧则永远无法超越创造主的智慧,电脑超过人只是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一种幻想,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电脑永远是人的一种工具,因为它不可能有像人一样的情感,比如爱、恨和同情,它永远不能拥有人类的灵魂和精神世界。面对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忘记了人类自身的伟大性。
第69节:超级个人能量体(1)
超级个人能量体
依托于完善的互联网平台,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超级能量体",尽管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但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个人,将组织的事情、整合的事情,交给互联网来做,因此特别强调更具创意和个性的"单干"。在我们腻味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之后,有个性的、私人情趣十足的产品,小而有针对性服务,就显得格外珍贵。当然,小的、"单干"的个体,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是缺乏养分的。一旦小的东西跟互联网接上轨,它就是互联网整体上的一个有活力的细胞,而互联网也就成为一个集合亿万细胞的大型的生命体。
人都会得感冒,有一种感冒是病毒性感冒。造成感冒的病毒7天之后变异了,之后你的感冒就好了。你不需要吃药、不需要打针,因为对这种病毒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办法,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要休息,多喝水,等待它自行变异,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在显微镜下看,病毒很小,对这种小的东西你真是没有办法。一个大公司消灭一个中型公司是非常容易的,可是消灭一个小的、寄托在互联网上的个人,就很困难。超级个人能量体也会有巨大的摧毁力,比如本·拉登,他躲在山洞里,通过互联网发出指令,于是三五个人,拿着塑料刀上飞机,就把美国世贸大楼炸了。布什被本·拉登给弄懵了,把航空母舰调来调去,什么用都没有。用本·拉登的"9·11事件",也可以诠释超级个人能量体的强大生命力。
我国现在最厉害的生意人是温州人。我一直非常关注温州现象,关注他们如何四处出击,在世界上与各国人竞争。我认为温州人做生意的方法,就符合我的"小的就是美好的"观念。那些温州人,赚了钱就住饭店,不赚钱他能够到仓库里面睡觉,衣服都不用脱,起来就走了,这有多少成本!美国人一干什么就要想几星级,多高档次,多大规模,多么气派。温州人没有这种感觉,因此能够找到最不容易找到的利润,最细的需求。他们有可能悄悄控制了世界,但我们无所觉察,就像造成感冒的病毒一样,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看他们在国外,把意大利、法国人的生意抢得不得了,才短短几年时间,温州人就能够跟当年的犹太人相比了。超级个人能量体有几个很典型的代表人物,本·拉登是一个,还有一个温州小姑娘,她一个下午可以调动几个亿的资金。我们去温州专门了解"温州炒房团"的秘密,追踪温州炒房团,追踪他们的团长是谁,到底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件事,最后出现的是一个小姑娘,她有一半时间住在北京。她的亲戚朋友都非常信任她,她有一个不算紧密的小系统,一些人打探市场,一些人调动资金,她就是调动资金的核心人物。看她的样子30来岁,秀秀气气的,完全看不出来有那么大的力量。她杀到重庆,重庆的房价马上涨了3000块;她跑到深圳,深圳房价就飙升。这个可怕的小姑娘,就是个"超级个人能量体",但你跟她坐在一起喝茶完全不能觉察她是个"可怕的炒房团首领"。
第70节:超级个人能量体(2)
当年存在于大公司中各司其职的单元,现在已经分化出来,独自承担社会责任和市场责任。比如在美国,当时矿业公司同时也拥有铁路公司,现在他们分开了。在中国,过去的大型国营企业更不得了,一个企业不仅仅有采购、运输等等部门,还有学校、派出所,完全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独立系统。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将这些系统拆散了,让每一个单元独自面对社会,他们不得不与更加广阔的社会整合于一体。
让每一个单元,独自与更加广阔的社会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基础建设。在这个系统上,个人的、单干的、有价值的东西,能够迅速被另外的需求者发现。互联网代替了大公司以及某些职能政府,依靠网民的自然力量,发挥着传达、组织、调配的功能。没有国界,不需要过多强调身份,没有个人与公司的区别,现代社会越来越清晰地逐步变成一个互联网重新组织过的社会。在这个巨大、广泛的重新组织之后,"超级个人能量体"一定会应运而生。
互联网现在有很多"红人",芙蓉姐姐就是一个,她仅仅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的照片就天下皆知,她已经有一些"超级个人能量体"的雏形了。在未来,会有很多更有价值的"红人",这是可以预见的。给"超级个人能量体"预备的环境已经逐渐成型了,这是一个大势,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左右的。
第71节:榜样马云
榜样马云
认识马云是1999年的事了,那几年正是Internet热的年份,几乎全民都参与到Internet改变世界的伟大事件中了,当年中国Internet行业的带头人、被称为"数字英雄"的基本都是"海龟",唯有马云例外。在一群"海龟"中忽然出现一只"土鳖"有些奇怪,也有些另类。记得好几次会上,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网的商业模式都受到许多人的质疑。我对当时流行的几十种、上百种的B2B、B2C的商业模式一知半解,只知道这几十种模式似乎都是书本上总结出来的,它们在市场上能行得通吗?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这些商业模式生存下去的道理又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一直将信将疑。
但马云的阿里巴巴模式我听明白了,与我想象中未来中国企业形态的背景相吻合。未来中国企业形态有些什么样的特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小",美好的"小"。从今天看,全世界第一大公司是中国石油,全世界第一大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好像中国的大企业风光无限,但我坚持认为未来还是小公司的时代,小企业更有生命力,更有灵活性,也更符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倡导的分工原理。今天,这些大企业都是高度垄断的产品,他们的效率和服务远远不及小企业。但如果只有分散的小企业,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这些小企业各自为政,如同一盘散沙一样,也是没有效率的。但有了阿里巴巴,几十万家企业被整合到一个网络平台上,一切就会改变。
在小企业里,经济学圣人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原理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但在Internet的新空间里,人们不再面对面时,更需要诚实。在看不见的网络里,人们能做到诚实相对吗?如果能做到,未来Internet世界就会有发展前景,一个无可估量的前景。如果不能,不管这张网的技术有多先进,商业模式有多先进,这个新空间都是没有任何希望的--谁会与骗子在一起呢?一个互相欺骗的世界又能创造什么价值呢?对此,我与马云交谈了多次,他认同我的看法,并给我介绍,大家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是如何重视自己的信誉,如何诚实。为了证实马云的观点,有朋友如果去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做生意,我一定会问他们这些网上的会员诚信吗?有欺骗性行为吗?如何保持诚信?如何杜绝欺骗行为的发生?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在阿里巴巴网上,大家爱护自己的信誉像鸟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
马云的几张网在未来能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他是否扎根于中国经济这块土地上,真正地为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服务,而不是创造一个落不到实处的概念。多少飘浮在空中的"数字英雄"都成了过眼云烟,马云的阿里巴巴却留了下来。我相信,阿里巴巴如果紧紧把好中国经济的脉搏,为中国的企业服务,它一定会获得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SOHO中国在这一点上与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相同的,也是面向千千万万中国的中小企业,也为这些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所不同的是SOHO中国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形的空间--房子,而阿里巴巴为中国高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虚拟空间--网络。未来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发展基础同我们SOHO中国以及所有企业一样,就是建立诚信,增加诚信,在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让精神财富也同步发展。这两种财富一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诚信等精神财富,创造物质基础财富只能是无源之水,不能源远流长。
第72节:中国力量汇入世界主流将是怎样(1)
中国力量汇入世界主流将是怎样
我们以百年为单位来划分时间,从中会看到,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人和中国的经济灾难最深重的百年: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政府的流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每次少则死几百万人,多则死上千万人。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停滞,也顾不上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这20多年,是从零起步,我们看到的今天的增长,是压抑了上百年以后的爆发性的增长。像弹簧一样,压得越重弹得就越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经济就是被压迫了上百年的弹簧。有人简单地拿西方经济发展的数据和经济周期理论来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得到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中国这一大周期的经济增长起点是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的,这时才有了真正意义的财富。此前的改革只是让中国人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人。农村人关心的是包产到户,并不关心土地产权;城市里、工厂里的人关心的是奖金和工资等等,这都是活下去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未来中国经济还会高速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是高速增长曲线的一个重要起点,顺应大势,这个点更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所有事物都是平衡和谐发展的,这是创造主王国不变的规律,也是上苍的最终愿望。老子在《道德经》中贯穿了这一思想,周文王在演绎《易经》时也贯穿了这一思想,所有历史上的圣人、智者的言谈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在中国人均GDP只是香港的1/10、美国的1/20时,这样一个国家的增长是必然的,世界要平衡和谐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公司上市路演,创下基金经理们下单率高达94.8%的奇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奇迹出现?我们的保荐人分析了许多理由:我们上市的第二天美国降息达50个基点,全球股票市场看好;SOHO中国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SOHO中国有其独特和神奇的商业模式;SOHO中国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民营企业等等。但我认为以上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都看好中国,相信中国的未来,中国是未来全球最有希望、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样进行路演的远洋地产,虽然与我们有许多不同,甚至有很多完全相反的地方,比如两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相反的,开发的物业形态是不同的,企业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但两个公司都受到了同样的追捧。原因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中国,来自未来全世界最有希望的国家。
第73节:中国力量汇入世界主流将是怎样(2)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国家,来源于很多例证。就拿世界五百强企业来说,目前已经位列其中的中国石油是全世界第一大公司、工商银行是全世界第一大银行、万科房产是世界第一大房地产公司,但这些还仅仅是大,是按照200年前工业革命开创出来的模式发展到极致的大规模公司,再大也是老式的。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希望中国有所创新,开拓新的价值。真正的企业创新不仅仅能够极大提升物质财富的生产,还能输出新的价值观。现在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希望这个几千年不间断地创造过辉煌的国家,再次给全人类带来新的启示。
我们会让世界人民失望吗?我觉得不会。首先我想到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可能会产生在中国,而且只能在中国产生。像欧洲国家,法国、英国、德国,牌子太老,社会财富太多了,所以他们一去度假就是一个月,常常脱得光光的在沙滩上晒太阳,他们太追求享受了,太奢靡了。欧洲人从精神上远远比不上美国,而美国又太骄傲了。现在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是美国式的,美国新企业形态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商业文明,但它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制度本身,而是他们的思想中出了毛病,太自我了,觉得我是全球顶强,我想打谁就打谁。一会儿开飞机过去打,一会儿开航空母舰过去打。第二个,他们的思维状态跟这个时代团结合作的意识是不和谐的。小布什说要不就是反恐的国家,要不就是恐怖国家。要不是黑,要不是白,这个逻辑跟我们谈的团结的背景、磋商的原则这些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背道而驰的。
过于自我,是我对美国的观察结果。这一点在普通的美国人身上都极为明显。如果一个人走路时是抬头挺胸,旁若无人,一看就是美国人,亢龙有悔,所以他们一定会走下坡路。[奇·书·网-整.理'提.供]而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谦卑、勤奋、有效率、强调和谐、讲究磋商等等意识,构成一个极有可能催生新的企业形态的环境。这种新的企业形态会带来更伟大的文明,中国应该担负起这个伟大的责任。
第74节:中国力量汇入世界主流将是怎样(3)
对于新的企业形态,我至今还在思考。七八年前我说过,做企业要做得跟水一样。水是液体,如果你企业能做得跟水一样,可以倒在碗里、倒在杯子里,就能够对市场保持最大的敏锐和适应性。这是我原来提的一个想法,其焦点是提倡企业的灵敏度和适应性。现在我感觉新形态的企业应该是一种"小",是在保持灵敏度和适应性的同时,增强其个性,而互联网有效组织"小"企业、促进了个人进行创造与交易的能力,更加强了我对"小"的信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相当有信心了,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谦和,尤其要严防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然基于西方文明的经验和协助下发展了自己的物质财富,我们更应该在更高层面的磋商里与全人类的精神融合为一体。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个英国朋友的遭遇。他叫亚当,名字跟《圣经》里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相同。这个亚当告诉我,不久前,他去中国的某城市验收工程质量,他对施工质量不满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方的一位女负责人问,你是哪个国家来的?亚当说,英国。女负责人说,你们英国现在能排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现在世界上,能把人送上太空的只有中国、美国和俄国。今天已经不是你们英国人对中国人指手画脚的年代了,现在的标准也不是你们英国人定的了。亚当非常生气,认为这位女负责人太不讲理了,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我很同情这位亚当的遭遇,我对他说,这位女负责人不代表全部中国人。同时我想对我的同胞说,自大是一个人非常致命的缺点,物质财富发展的同时,民族的美德培养也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成就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
第75节:人类即将进入成熟期
人类即将进入成熟期
小时候看电影,总是想先分清电影中的人物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但电影的故事情节设计中总有一些隐藏起来的坏人,到电影结尾时才会暴露出来。这让我们在看的过程中很着急,常常问大人这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随着年龄慢慢成长,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
最近在读一些圣人的文章,如巴哈欧拉、琐罗亚斯德,这些圣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把人类社会的成长比喻成个人的成长。就是说人类社会也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在一个大的周期中基本分三个阶段,也有摩尼教称为"三际"。
第一阶段是混沌状态。人们在认识上、价值观上,以及宗教信仰上都非常的模糊,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般懵懵懂懂。人类社会在这个时期的一些特征,在《圣经》中、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过详细地描述,我在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
第二阶段进入典型的二元论阶段--非好即坏。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反恐的国家,就是恐怖主义国家;在拜火教中被称为"光明之神"阿胡拉和"黑暗之神"安格拉。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而个人的成长在儿童期时就常常表现出这种不成熟的心理。
人类社会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人类大周期中的成熟期,统一、合作、团结是成熟期最主要的标志。"天下大同"、"人类一家"、"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就是人类成熟期的主旋律。那些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和那些过了时的迷信,都会放慢和阻碍我们人类进入成熟期。
人类成熟期的特征在巴哈欧拉的著作中也有过详细的描述,参照当下的情况,全球一体化是主流。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期正面的推动力量,而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及相互的制裁则是阻碍走向成熟期的力量。
人类一家、互相关爱是促进这个成熟期的进步的力量,而极端的民族主义则是阻碍这个成熟期反动的力量。无论眼下在人们进入成熟期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人类进入成熟期的大趋势是阻挡不了的,就像小孩子一定会慢慢长大一样。
第76节:钱不会走错路
超脱之想
钱不会走错路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家里又是村子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的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做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当时在村子里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个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都杀了最后的老母鸡请他吃。我还想过,如果做不成医生,那就做电工。我们村子里那时候刚刚装上电灯,这个东西多神奇啊,一拉线灯就突然亮了。我觉得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除了医生就是电工。有了这种想法,我在我的小伙伴中间已经算是很有理想的人了。上了中学,我的理想又变了。那时我经常被饥饿折磨,看到食堂里的馒头和发糕,我的理想变成长大后当一名厨师,因为厨师能吃饱饭。后来渐渐感到有钱对我来说太关键了,有了钱我就能去给我妈妈治病,就能够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那时候我做梦都梦到钱,梦到的钱不是人民币,而是我们食堂的饭票。起床后觉得更饿了,更是特别想有钱,哪怕有一点点钱。
从当医生、电工的理想,到想做一个有钱人的理想,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当医生、当电工,首先你都得学习技能,并且把有关技能应用于对他人的服务,这是个朴素的职业规划的萌芽,还有一些人生的设计在里面,我觉得很好。其实第二个理想根本不能叫做理想,因为那是为贫寒所迫,是一种对金钱的支配力的崇拜。
抱着年幼时候的贫寒记忆,怀着对金钱的强烈占有心,是改革初期大多数人的状况。那时"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将金钱放大到无比崇高的地位。到处都是财神,法国部长给在法国的华人拜年的时候,都会模仿当地的华人说"恭喜发财"。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有信仰,信仰财神。财神取代了玉皇大帝,取代了观音菩萨,取代了释迦牟尼,在任何事中我们都唯财神马首是瞻。那些年的生存渴望,令金钱对我们施了咒语,控制了我们的灵魂。现在很多人富裕了,觉得这种想法有问题了,觉得我们的神不应该仅仅是财神,还应该有智慧之神、爱情之神、艺术之神。我们的精神应该全面发展,首先就要从单一的财神信仰中解放出来。
金钱几乎给我们这整整一代人都下了咒,我们就像受到鞭打一样急急忙忙,到处找钱。找到一分钱就赶紧放在床底下藏起来,感觉占有了钱。十几年前我曾经拿到一张钞票,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名字,还盖着手印。估计这个人想的是把这张钱签名画押了,这张钱就永远是他的了。结果这张钱还是跑到了我的手里。
消除金钱的魔咒,其实就是要消除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荒谬思想,减弱对金钱支配力的崇拜。当时因为贫穷导致的急功近利、见识短浅的思想,现在看来确实是十分荒谬了。就拿"占有金钱"这个动机来看吧,其实与钞票本身蕴涵的智慧是相冲突的。
客观地说,集中大众的智慧、历史的智慧所发明的钞票,有它的道理。钞票是商品价值的度量,同时钞票只有在流通之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智慧。它状如流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流水中挖一个坑,占有这流水中的某一部分,说自己是这里的"财主"。资金流,跟随信息流,代表着物流,永远在流动之中。在世界巨大的流动资金里,可能有部分划归你的名下了,那是标记你做了其中某一部分工作,是你工作的报酬。就是这部分法律保护下的私有财产,放在你口袋中了,也很难说是它就安静了,你还是要把它花掉,放到别人的口袋中去。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互为支持、互为服务的社会中,金钱是这种服务往来的凭证。所谓占有金钱,确实是一个幻象。总想着占有金钱的人,守财奴,事实上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你也许理财的才能高明,懂得将资金放到合适的水渠中去,成为组织和调动某个商业事件的力量,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那你就是一个资金流动的指挥者,但你不能占有它。你一占有它就是僵化了它,就好像把一条鱼放到冰箱里面一样。一个最善于使用钱的人,终其一生,他可能会留下一个优秀的企业。他死后,这个企业依然在社会中自行生存、发展,给其他人带来收益,给社会创造价值。
爱钱,不如去了解钱的力量,而钱的力量就是你不能独占它。流通是它的天性,从这点来看它是人类发明的灵性之物。在健康合理的社会中,金钱的流向、交易的保证都完善,钱不会走错路,它走的路永远是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满足和财富增值之路。
第77节:钞票即选票(1)
钞票即选票
在生活中,我对待金钱的原则就是,进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有原则的,都是有依据的,都得问一问,这个钱是怎么进来的。钱的到来一定遵循着依据,而钱的出去也遵循着原则。我的原则就是各种依据,市场的依据,法律的依据,政策的依据。这些依据保证我的钱有活力但无害地流动着。
有的人不管钱是怎么进来的,花的时候随心所欲,一会儿塞到这个领导口袋里算一个红包,一会儿塞到那个领导口袋算一个礼品。这些钱违反了法律和政策的依据,它们犹如决堤之洪水,给社会造成混乱和灾难。我们不能这么乱用钱。就好比税收,我一分钱也不欠,我也不多交,多交了我还得追回来。钱的进出都要有依据,多交就是你失去这个原则,失去这个依据,就不太好办了。
金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规则、规律,你对它瞎指挥,胡乱花,它会惩罚你。即使你是一个拥有海军陆军飞机大炮的政府,胡乱用钱也会受到惩罚,历史上有很多经济破产引发改朝换代的例子。钱身上有大众的力量。无论你卖方便面还是卖房子,大众用钞票来买你的产品,就好像投给你选票。选票越多,你的责任越大。政府也是,你税收越多,对纳税人的责任也就越大。公司上市后我一直在思考,从前我们的产品是房子,现在我们的产品既是房子又是利润。无论何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还有,就算是归在我个人名义下的钱,我能独立使用,但使用方法也是有依据的。我不能用钱买官,我不能用钱买凶杀人。
我从小有个习惯,不收藏任何东西,包括钱。有人问我我存折里面有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发工资就往里打,打完就花。我为什么要管钱呢,钱是社会在管着,有各种法规管它的安全性,管它的创造性。社会在进步,会越管越好的。
第78节:钞票即选票(2)
金钱是流通物,从这个口袋流到那个口袋,如果没有满足人们真实需要的商品的迁移,钞票这种信物就没必要存在。人们需要满足,并非需要钞票。钞票永远在流通,不会停在某一个人身上不走,因此没有人可算是财主。贤哲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把金钱纳入自我。看清楚这一点就能够从金钱中超脱。
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对当事人理财能力的赞美。它保护一定规模的资金停留在有才能的企业家手上,让企业家的能力和资金的支配能力相结合,继续创造社会财富。我如此这般看待金钱和私有财产,似乎有些理想主义。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的这些看法一定会得到全面的验证。
第79节:拥有得多,不如计较得少
拥有得多,不如计较得少
超脱,不是盲目的抛弃,而是想清楚那个使你困惑的东西,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它。一层层剥下去,你会看到,钱就是一张特殊印刷的纸,人并不需要钱,需要的是各种商品和服务,钱只是代表这些商品处在流通过程中的简化形式,一种票据;再从根本上来看,人们也可以说并不需要商品,需要的是这些商品带来的满足需要的功能。商品的功能归根到底又是什么呢,其实是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的满足。其实这个道理是很容易想明白的,关键是顺序,我们应该由物到人、由外到内地思考和行动呢,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我认为我们应该反过来,从内到外,从人的内心、精神的需要来看待外面的金钱以及物质。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的人不需要超脱。
举个例子来说,我需要喝水,于是我买了一个水杯,这个需求其实就解决了。解决了这个需求,我们再去解决另一个需求。但好多人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消费往往不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出发,而是从物品的表象出发。比如他在商店看到一个水杯,觉得比家里那个更好,就把这个买回去,把家里那个丢了。如果他买的这个水杯比朋友那个好呢,他会带到朋友那里炫耀一番。这就是浪费和奢侈,满足的都是很不健康的心理。
在生活中,最荒谬的需求就是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激发出来的需求。花钱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有的人喜欢比赛花钱,你买奔驰,我就买宝马;你结婚花掉10万,我就花20万。这时候的人,远离简朴,永远不会满足,陷入永恒的物欲的不满足与相互的争斗之中。那是个无底的漩涡,拉动你远离精神需求。现在随时可以听见"刺激需求",我看需求越受到刺激,就越不能满足。应该平衡需求,给穷人更多福利以平衡贫富差距,给精神更多养分以平衡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不同步。对个人而言,要平衡物质的需求与精神的需求,只有这两者间达到平衡时才有幸福感。
面对物质需求,我们要大做减法,达到简朴。我自己最简单的时候,有两样东西就足够了。一个是老玉米,不是什么甜玉米,就是地地道道的老玉米,放在锅里煮了,我最爱吃。第二个是苹果,千万不要削皮,每当我啃不削皮的苹果,就想起小时候吃苹果时的感觉。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觉,里面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绝不是作秀。我觉得包含着童年记忆的东西就是最幸福的东西。
有的人可能就爱吃鱼翅,有的人可能就爱吃龙虾。可是他们真的爱吃这鱼翅和龙虾吗?我看他们爱吃的是"我吃得起鱼翅龙虾"的感觉。今天请你吃一顿鱼翅,只有一个效果,证明了我是一个有钱人。可是证明了这个有什么意思呢?鱼翅的味道我感觉和粉丝差不多,还没有我们兰州的拉面有味。就这样,人们在很多"有意义"的东西面前变得不诚实了。我出生在西北,西北没有大海,海鲜就是吃不惯,但是当吃海鲜成为一种标志身份和地位的东西的时候,你吃不惯还得吃,还得拿出你经常吃的样子来装模作样,这完全没有必要。其实你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真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就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按照你本来的方式,而不是比较出来的方式、流行的方式。东西越少越好,从你内心出发,真正需要的东西就那几件。再多的就是负担,还会压抑你的精神,你还要操心打理它。我盖房子讲究简洁,设计、装修都做减法。在我的家里也是这样,尤其不想家里堆满了东西。每一件东西都会发出某种信息,东西多了,信息就多,那会影响人,让人不能安宁。
驱使人们拼命收集东西的,有两股最大的力量,那就是求名和求利,并且幻想用物质的形式占有之。我们得了一个奖,这名气的代表就是一个奖杯;我们挣了100万,100万就变成了现金和家具放在了家里。你仔细看看我们身边所有的东西,90%都有名和利的含义在其中。人们之所以大量收罗、囤积,就是因为这些含有名利意义的东西是可以收罗、囤积的。但是名终究是流动的,而且必然是有风险的,所有的独自占有的企图都必然会是失败的。
第80节:不要让财富变成爱者与所爱之间的藩篱
不要让财富变成爱者与所爱之间的藩篱
占有名和利,是很难摆脱的观念,有的人穷其一生都走不出来。这种观念驱使人们达成各种各样的团队,实施各种各样的计划,形成各种各样的事件。现在最常见的是企业形式,而其对名利的追求俨然成为第一驱动力。利益的追求表现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就是拼命地去追求利润;名声的追求表现在公司的经营行为中,就是不断地去追求品牌的知名度。我看到有一些公司,在大肆地做品牌战略、品牌工程,不惜重金去做公司的CI设计,可是,这些是我们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吗?不断地提高公司的利润,不断地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表面上看的确是一个企业的目标;但是,这些利润、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我想一定是这个公司给社会做出贡献后,社会给予这个公司的回报。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的每一分钱,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投给企业的选票。这个选票,包含着对你满足其需求的承认,也对你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着强烈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名和利只是一个副产品,是公司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后的衍生物。如果不把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放在首位,不注重研究产品,不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就会使一个公司失去了根本,"名"、"利"这两个衍生产品也将不复存在。这样的做法将会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分配给你财富,但如果你拥有了财富,却不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反而让这些财富给社会起到反面作用,造成浪费,造成破坏,那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一定会把财富追讨回来,重新分配给别人。看不见的手背后有一种让你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我想不仅仅是市场的力量,甚至可能是社会道义的力量。
韩国有本小说《商道》,书中主人公林尚沃一生经商,最后他总结出两句话:"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我想这是他对商业精神的一次总结,他一定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强大的力量,正是这个力量会最终体现出社会公平的一面。
我提醒自己和我的同事,上市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资金,但不能让财富成为"爱者与所爱之间的藩篱",不能成为社会进步、工作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障碍。作为一个上市企业,我们因为具有管理股民投来的资金的能力而获得回报,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
第81节:令人疯狂的机器(1)
令人疯狂的机器
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住在法国。我们去法国时,他们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每一次度假的时候,他会把我们的车租好,开着来接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给我们煎鸡蛋,把所有的垃圾收拾好,碗柜收拾好。他对周围的人也很有礼貌,乍一看这人真是无可挑剔,他还是博士,家庭背景也非常好。但这么个完美的人,就是不能开车,只要一开车就开骂。每次一上车他老婆就说他,你少说两句。而且他每次租车都要租一个速度比较快的车,把汽车开得飞快,冲到别人的车后就骂别人开得慢,骂脏话,粗野得不得了。简言之,他一上汽车就变成一个粗野而坏脾气的人,但一下车,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我就回去琢磨这事情,汽车怎么把人变成这样子了呢?我想,人在自然情况下可能是处于一种习惯了的平常状态中,他觉得安宁,而上了汽车,速度快了,大脑跟速度不和谐了,头脑中就比较乱,一乱语言就乱了,等到一下车,又是平常的动作和力量,所以又恢复了正常。所以我觉得对人类来说大脑驾驭身体比较容易,驾驭肢体同时又要去控制机器就比较困难了。
人类最善于发明工具,汽车是其中一种。通常我们通过制造和控制机器来获得力量,获得生活的便利,但现在看来,工具反而控制了我的朋友。仔细一想,像我朋友这种被工具所控制的人还不在少数。拿着手机的,发短信上了瘾,甚至打搅别人的休息。有一天半夜两点,我收到一条熟人的短信,上面写着:姿势不对,起来重睡。对着电脑上网的,不分白天黑夜,化一个名,在网上造谣、谩骂。再仔细想想,这些朋友的情形也不是被工具所控制,而是利用工具的便利性,将自己恶的一面夸大变形到了极致。
第82节:令人疯狂的机器(2)
一个人坐在汽车里,拿着手机,对着电脑,他其实都是孤独的,那时候只有所谓的自我。自我控制着某个工具,他感觉到自己很强大。他频繁地体验这种强大,感觉过瘾极了。等他觉得独自体验不够的时候,他就要把这种体验向其他人表现了。有些开着车的人,故意冲到积水里,让积水溅起来,溅到路边人的脸上,他感觉很快乐。这是一种不道德的快乐,说到底还是自我的魔鬼作怪。如果他这时候手里有一颗核弹头呢?这可不得了了。
其实动物都会使用工具,比如猴子就知道用石头敲开核桃,但人类将工具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懒得走路,人们坐车;要去远处,人们坐飞机;进行复杂的计算,人们使用电脑。这些工具令普通人越来越依赖工具,依赖发明工具的人。一旦那些天才的工具制造者有了坏心可不得了,他可以统治我们。外国就有一些科幻片,讲一些科学坏人,天才得不得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独裁统治。这说远了,在现实中,因为科学带来了大量人们需要的工具,科学的地位由此上升到一种绝对高的位置,现在人们崇拜科学和原来人们崇拜耶和华差不多了,讲什么都要以科学为标准。
科学带来的进步主要是物质进步,但精神的进步却落后了,这很危险。我那个在法国的朋友无法控制汽车,就是因为机器的力量远远大过了他的精神力量。大脑作为我们精神力量之源,可以控制四肢,但同时控制四肢再控制汽车就不行了。所以大脑会给他一个烦躁的信号,表明危险。每当我们感觉烦躁,就是大脑给我们亮起的红灯。
科学家已经发现,我们的大脑不能控制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复杂工具了,于是想发明人工大脑来帮我们控制这些工具。他们想由工具来控制工具,等他们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个世界就变得与我们人类没有关系了。想想看,一个超级电脑,控制着一大堆机器人,他们自己管自己,把什么都干完了,我们人干什么呢?我觉得我还是需要从工具手中抢回来一些事情自己做,比如读书,不能让工具把这点乐趣也给剥夺了。
第83节:成功不应造成盲区
成功不应造成盲区
托改革开放的福,跟随大多中国人积极争取幸福生活的潮流,我这20多年来,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做了一个成功的企业。但我时时反思自己:我成功了吗?我的经验是否能够给其他朋友分享并对他们有用?给我做这本书的编辑就说:潘先生,写这本书吧,很多人都需要你的成功经验。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成功经验不能成为教条,不能成为创新能力的束缚。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他的经验不能被放大到任何领域。禅宗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才合体。我这20多年来,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悲欣交集"。但千言万语,似乎无从说起。我感觉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与大多数人和谐相处。我的绝大多数成功都来自朋友的帮助,别人为什么要帮助我?我想主要是我自己也始终令自己对别人有益。
当我取得一定的成果时,在我内心却从不敢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者。因为一个有成功者身份感觉的人,举手投足会给别人压力,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从发展的眼光看,一个固守过去成就的人,有很多盲点。比如现在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他们看不到也无法理解80、90年代生的人的思想、观点以及生活方式。而一旦新生的势力成为主流,他们就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
还有一种保守思想的来源,也来自于已取得成就的人。他们害怕新的变化危及自己的利益,也害怕新的思想侵蚀了自己的权威。但这种保守性必然要受到伤害,因为新的变化总是要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死在沙滩上的就是保守思想者。如果你不保守,勇于放弃固有观念,你就不会死在沙滩上了。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利用自己所处时代的市场环境创造了必要的财富,但这些财富转移到下一时代,他是否还能利用过去的经营经验进行运作呢?我看不一定。说不定SOHO企业将来有一天连房子都不卖了呢。也许很多年后,SOHO企业的资金还在,但经营着完全不同的项目。那时候潘石屹的房地产经验应该不一定管用了,能够流传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东西,具体的经验肯定对将来是不适用的。
说这些,就是为了给自己端正一个心态,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自己的成就成为过去时。一个阶段的成功模式总是要被下一个阶段超越的,甚至上一个时代的被称为成就的东西,到了下一个时代会被当作荒唐可笑的例子。
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就是超越,想明白了你才有更好的心态迎接变化。
第84节:青春被夸大,必成焦虑
青春被夸大,必成焦虑
儿童期我们应该享受关爱;少年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青年期间我们应该奋发图强,努力创新;中年期我们应该更有责任感;至于老年期,我们应该安闲,并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年轻人。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已经将各个阶段的人的特征和意义阐述得十分经典了。每一个年龄阶段适合去做的事情上帝早有安排。我们的身体、精神,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要根据特征来,不能搞乱了,乱了会出现精神异常。而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富性。"文革"期间,我们将"年轻"当作偶像。革命、造反等等富有革命性的精神都给了年轻人。近几年,年轻的娱乐明星成为流行文化的焦点,"年轻"还是偶像。年轻一再被塑造成为各年龄阶段附加价值最大的一段。人过三十,就有年轻不再的焦虑,更有甚者,他们谎报年龄,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再年轻。而在古代,曾经出现过年轻人将无用的老年人背去山间饿死的事,这些丑陋不人道的现象虽然已经消灭,但那种看重年轻、轻视年老的观念却依然在文化的洪流中暗暗流淌。
简单地说,人要从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焦虑中超脱出来。当时光飞逝,反省自身,你会发现怎么想自己的过去都有遗憾之处。我很多年前就对理想生活状态有一个想法。第一是有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基础。第二呢,要有几个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别人的谈话能给我启发,可能他的几句话让我又想到好多。如果周围的人,是一种不平等的、歧视的、非常敌意的状态,给我的感觉就会很不好。第三就是我所处的自然环境,应该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没有受到污染、没有受到破坏、没有沙尘暴的环境。
但世事并非十全十美,每一个人都是有缺憾的。尤其是青春,必然会丧失。我们不应该执著于其时间,而应将其活力、敏锐转换为一种状态。美好的人生,一定是你的满意和不满意、你的成功和失败夹杂在一起的,这就是丰富。丰富就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是一个丰富的人生,一个单一的、天天快乐的人生就是美好的吗?我觉得未必,天天快乐你就不知道快乐。所以人生就应该像大自然--天晴,天阴,出太阳,下雨。这个丰富性就是快乐,要把握住这种丰富性,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人生中的某个缺憾而不能释怀。
第85节:任何固定关系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任何固定关系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我很早就发现,任何固定关系都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必然分出主次,一定是其中一个领导另一个的关系。好在时间久了,人们会产生感情。这感情掩饰着关系的不平等,把关系上的不舒服给淡化了。
工作了一段时间,相互之间有了一些默契,有了一些共识,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也很神圣。可是一旦把它固定化了,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说两个人是好朋友,好到不管对方发生了什么事,周围怎么改变,永远是好朋友,那么这两个人当中一定存在一个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庄子》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应该就是对固定关系所造成的问题的警醒。这一点,不论是从我个人的经历,还是从别人的经历得出的都是相同的结论。所有的关系,可能不一定是用奴役和压迫来形容,至少是主动和被动--因为关系一定是出现了主动和被动之后,才能够固定的。
如果总想着要平衡和平等,就不可能形成固定的关系。事实上,固定的关系也不需要去平衡。在一个家庭里,你得想明白,要不就是大男子主义让老婆怕,要不就是怕老婆。想结婚的人要先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现代人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多少人想反抗,最终的结果不是离家出走就是一拍两散。我一开始结婚的时候也没想明白,张欣就离家出走了。固定的关系不自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上都说不好,但固定的关系对眼下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在现实生活当中为了做成一件事情就得把关系固定下来。比如为了盖房子就得成立公司,在公司里就要听我的,不听我的,这个房子就盖不起来;在家庭里,要生儿育女,要抚养孩子,没有夫妻关系,生一大堆小孩怎么办?柏拉图当年提出来说,大人生了孩子父母都不能见,直接送到学校去,由社会公共抚养。这个提法直到现在也没实现,甚至在当时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他的提议放在今天的中国来看,简直是灭绝人性的,人家生的孩子,凭什么让你抱走?所以结婚一定要想清楚。爱情本身是不需要结婚的。只有生孩子,才需要结婚。从结婚开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一个家庭,围绕孩子建立起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事业,里面有磋商和事务。
在当下的环境,我们需要磋商,而且磋商已经出现了,但是很难说我们能够实现完美的磋商。比如完美磋商所需要的人格平等,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完美磋商所需要的信息透明,没有智力上的差别,也没有达到。你怎么办呢,并不能因为理想还没有实现你就不活了。我们还得活下去,活下去,盼望环境变得更好,或者一点一点地努力改善。想清楚这一点,也许你就获得较好的心态,内心安宁了,也就超脱了。
第86节:我把自己解放了(1)
我把自己解放了
有一段时间很流行隐私,认为隐私是个人权力的一部分,没有隐私的人也要弄个什么隐私出来说说,好像很时髦一样。在我们的"自我"中,这些隐私往往是沉重的负担。难道我就不能丢掉它们吗?在迈入2007年的时候,我做了几件事,做完这几件事后我彻底地解放了、放松了,摆脱了这些事情对我多少年的折磨。
第一件事:多年来,总有一些当年的好朋友、好同学、同事等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跟我借钱,以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但借完钱之后有些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联系不上了,有个别的甚至10多年时间都没有再联系上。每当想起他们跟我借钱时的承诺:"下个月就还给你"、"几个月之后就能给你还上了"等等这些话,我的内心就有大大的上当受骗的感觉。而让我觉得伤害最重的不是被借走的钱一去不复返,而是这样的事情不仅彻底地破坏了我们当年的友谊和情感,同时也让我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不能够敞开自己的心胸,很多时候总是在提防着别人。
现在我让自己安静下来,把这些借过我的钱最后不能还的人列了一个清单,然后在点燃的蜡烛上把这个清单烧了。让所有旧账随着这张纸化为灰烬一笔勾销,从此,这些旧账再也不会成为我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了,以轻松的心情和敞亮的心胸来迈入新的一年。这些朋友中我还能联系上的,我也会尽快地与他们主动联系,给他们拜年,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轻松愉快地迈向新的一年,更希望我们当年的友谊和情感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他们解放了,我也解放了,我们一起解放了。
第87节:我把自己解放了(2)
第二件事:比起前面说的这些旧账,更让我觉得压抑的是,在这前半辈子中,有些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欺骗过我,用各种手段折磨过我,伤过我的自尊心,一些事让我至今还不能释怀。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把这些我心里面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个清单。清单理出来后,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单子里我感觉伤害我最深的人,是我小学时刚加入红小兵的那天,把我提溜出来批斗的那位老师--我的一位远房叔叔。我这个远房叔叔,我记恨了34年。小时候,我的学习特别好,考试总考100分。但我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加入红小兵,老师刚把红领巾给我系上,我很高兴,就跟旁边的同学说话。学校规定开会的时候不让说话,我叔叔就当着全校100多位同学的面,把我拎起来放在讲台上站着,还有调皮的同学往我身上吐唾沫,下面的同学都在笑,我在哭,好几个老师都说让我下来,他就是不让我下来。我在全校唯一的讲台上站了一两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侮辱,是永远忘不了的事情。当时,我觉得像世界末日一样,感到没有脸见自己的亲人了。一直到前些年,我都不能原谅他,几乎到了无法理喻的程度。前些年我给我妈妈买了一个轮椅,买了后发现有一个台湾生产的轮椅更好更轻巧,我就买了这个台湾轮椅给我妈妈用,把原来买的大轮椅闲置了。有一次我回去发现大轮椅没了,就问轮椅哪儿去了。我爸爸不敢说,我妈妈说送给你叔叔了,你叔叔的腿有点问题。我一下子勃然大怒,你为什么送给他呢?把我们家里人都吓坏了。你可以想一下这记恨有多大,它在30多年后还能操控我的情绪。现在他离开人世已经许多年了,我却还在记恨着他,有关他的印象还不时地跳出来控制着我的大脑,折磨着我,时不时地在我的大脑中分泌出一些不愉快的物质。想想多不值得,死人还在折磨着我,控制着我,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鬼吗?而这鬼是我自己招来的,是我心中的仇恨把这鬼引来的。于是,我把这个清单也放在火上烧了,随着这张纸的燃烧,也预示着我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任何仇人了,没有了仇恨就没有鬼了,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看到火苗吞噬着一个一个的名字,我的鼻子有点发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解放了,我的思想和精神彻底地解放了,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我除了朋友还是朋友,永远没有了仇人,没有了仇恨。
第88节:我把自己解放了(3)
第三件事:在过去的许多年,我伤害过不少的人,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有些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有些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有些是出于自己的幼稚和不成熟。这些人中,还健在的,我要尽快对他们说声:"对不起,请原谅我!"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件事拖进新的一年;而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我也要同样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我吧!"因为只要我能想起来的人和事,一定是在控制和影响着我的情感。让我成为一个在情感上没有负债的人吧。在这其中,最让我难忘并觉得对不住的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在世时疼我、爱我。离开我之后,他们的教诲和做事的原则,一直是我行为安全的保证和我生活的指引。我却没能为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四件事: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我也在想如何让公司对社会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员工工作在愉快和受鼓舞的环境中。我们反复地商量,对SOHO中国的所有员工们确定了三项基本原则:1、不断地反省,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在促进精神的进步和物质的发展;2、我们每天的工作都给身边的人以力量和鼓励;3、我们的一言一行都遵循诚实和团结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我看到不少的大公司和好公司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欺骗和分裂,走到了与诚实和团结相反的道路上去了。
当我做完这些事情后,走到长安大街上,下午的阳光十分明媚,大街上每一个人的笑容都非常灿烂,我身上也有如同大病初愈的感觉,是那么的放松、愉悦。我要永远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我身边的人一起走进这个城市,走进这个社会,走进未来。
我解放我自己了。
 
第89节:中国人最应该戒迁怒
中国人最应该戒迁怒
孔子曾赞扬弟子颜回"不迁怒"。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年纪还小,不是很理解,我只看到人类有许多的缺点,比迁怒带来的破坏性要多得多。今天,再看孔子这句话,才算真正理解了孔夫子的本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受了单位领导的气,回到家里就迁怒在无辜的妻子身上;有的人在家里受了妻子的气,就到单位迁怒在自己的下属身上;连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也常常成为这种迁怒的"受气筒"。
因为这些迁怒者的自我不够坚强,不能独自承受错误与压力,他们只能靠将自己的挫折感分散到无辜者身上来重新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仔细看看迁怒者的替罪羊,往往是更弱小者。迁怒从来都是自上而下地转移,这暴露了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利用这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利用迁怒重新获得肯定的自我是可鄙的。在组织机构中我们尤其要警惕这一点,不能对上级发怒,转而对下级发怒,这是不可取的。根本上我们要戒掉发怒。发怒激化冲突,而更不应该的是迁怒,它会把人际关系逐渐变成"恶"的关系。
第90节:"大我"的危险外表
"大我"的危险外表
有时候我们把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或者集体当成"无我",那其实指的是"无私"。某些"无私"的英雄达到这个境界,人们会说他达到"大我"境界。通常概念下的英雄总是少不了勇武之气,也少不了代表某一群体以及代表某一民族的骄傲。但这样的英雄往往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岳飞当年是民族英雄,但在各民族团结的今天来看他是狭隘的。岳飞作为一个"大我"的代表,在今天失去了意义。
即使在今天,很多为了某个民族、某个信仰集团而牺牲自己的英雄也会在将来失去意义。"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悲的是,英雄越大,有时给人类整体造成的伤害越大。
成为豪迈英雄,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梦想,所以英雄主义仍然有市场。但是当英雄主义的热血涌上脑海时,你一定要静一静,想一想。你即将实施的行为,是否有个人野心的渣滓,受益者是否是最大多数。更重要的是,你应该仔细掂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必然导致伤害,是否增值世界上负面的力量,如果有,还是不要做"英雄"吧。
第91节:获得生命的真切感受
获得生命的真切感受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有一段对白,尚宫娘娘让大家去品尝貊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调料,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是白糖,只有长今一个人说:"不是白糖,是红柿子。"尚宫娘娘问:"你为什么认为里面放了红柿子?"长今说:"因为我尝到了有红柿子的味道。"长今简单的回答里面说了"我尝到",而其他人都是用某种厨师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来回答。长今答对了,她尝到的就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有任何教条和说教比自己的亲身体验更真实可靠了。
教条常常使我们迷失方向,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真切感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相信别人的说法。话又说回来,当"自我"装满的全是傲慢、个人恩怨、偏见、教条和迷信的时候,我们怎么找得到自己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自我"这个满满的垃圾袋扔到垃圾桶去了。
现在是流行自我膨胀的时代,认为抛弃了自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很早以前,哲学家就提出过"无我"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来想想所谓"我"的存在,一定是因为有一个"他"的比较。"我"是因为"他"才出现的,没有"他"就没有"我"。比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我就消失了。那时候如果你还有一个"自我",一定因为你还想着一个不在眼前的"他"。
一旦你彻底独处了,你就只和你自己身边的东西发生关系。你看看桌子,看看台灯,或者摸摸它们,这时候你的感觉完全打开了。你的生命因为听觉、视觉、触觉而与各种东西发生真切的关系。你的生命变得具体而活跃起来。那是很愉快的入静的时刻。这一点可以证明,人是可以"无我"的,而且你得到的回报是来自生命的真切感受。这就是我提倡的独处和静坐,此时有生命被唤醒的喜悦。
第92节:偶尔需要一把铅伞
偶尔需要一把铅伞
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就如洪水决堤,令人头晕目眩。信息太多,不少人为了避免自己发布的信息被其他信息淹没,便刻意于标题,刻意于信息的表达形式。无数声音喧哗、外表新奇却毫无真正知识的信息令人烦恼,有时,你会需要一把《数字化生存》中的"铅伞",暂时关闭信息通道,把这些喧哗挡在身外。
我找到的铅伞,就是静坐,什么都不要想。
从古到今,进入寂静的方式有许多种:静默、瑜伽、禅定等等,都是要把自己的大脑清空,放下大脑中固有思维带来的负担,让人的身心得到休息。这时新的智慧和灵感就会出现,正如梁实秋说的"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就是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明证"。现在很多人去寺庙,并非是为了祈福,而是为了感受寺庙中的肃穆,在静穆中,如梁实秋所说,的确会"突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不久前,与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位登山爱好者,他说他在登山的过程中,大口喘着气,吐着舌头,那模样就像三伏天的狗,那时他什么都不想了,天天盘旋在大脑中的问题都暂时不存在了。这也许就是登山爱好者追求的一种寂静。
如何才能在日常中进入这种寂静的幸福状态?有人说,睡觉就可以了,其实也不一定。有人睡觉后也安静不了,梦一个接着一个,头脑中还是翻江倒海地想问题,无法进入寂静的状态。睡觉不一定有效,但是躺下,放松自己的身体,将肢体中的疲劳记忆释放出来,应该是能够帮助入静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脑海翻腾,是肢体的某个紧张记忆在作怪,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科学研究了。一个在电脑面前坐了很久的人,颈椎会记下那种长期绷紧着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直接让你的大脑得不到休息。
我个人的经验是,要进入这种寂静状态,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放松的姿势,反复祈祷,尤其是重复地诵读祷文。简单的祷文会让人进入一种与目前世俗世界相隔离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就是平时说的"屏蔽"状态--大脑休息了,用心去感受。有时祈祷时头脑中想的事情太多,常常放不下,心猿意马,六神无主,这就没有进入祈祷的状态,也常常因为不能进入祈祷的状态而沮丧,而越沮丧就越进入不了那种寂静的状态。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身体太疲惫了,重复地朗读祈祷文,慢慢进入了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这种情况也是不好的,也不是真正寂静的状态。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诵读祈祷文的过程是在与上苍通电话,诵读是拨号。然后的静默最关键,这才是与上苍真正的通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验,只有让自己的心灵真正地进入安静,才能体会到这种状态的绝妙。这种状态意味着什么呢?梁实秋先生体会到了,他用很简单的话语写出了这种体会,几十年来打动着多少人的心灵:"寂寞不是去深山里寻找,在闹市里也可以找得到","跳出城市的桎梏与古人同游"。
信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人无疑需要智力的增长,但是,更加不能忽略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成长。智力的增长一定是在学习和思考中逐步进行的,而精神和灵魂的成长一定是在冥想中进行的。信息无孔不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冥想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93节:红红的太阳下,把自己想清楚
红红的太阳下,把自己想清楚
红红的太阳,照在大地上,给各种生命带来无限生机。各种生物都在按照各自的方式成长着。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总是各取所需,平衡地进化着、发展着。同样的太阳照在不同的植物上,光合作用的效果千差万别,开出了不同的花,结出了不同的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大自然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我不太了解植物科学,据说不同的植物之间互为依靠,互为营养,谁也离不开谁。而我们现在却人为地在马路两边种上清一色的白杨树,每年到了秋天这些白杨树都会得病。常看到空中有喷农药的飞机在给这些病了的白杨树喷药,我真担心这些农药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
自然界是千姿百态的,在人类社会,我们大家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应该是自由的、千姿百态的,这样人类社会才会像自然界一样,通过多样性带来和谐和平衡。历史上曾有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所以就要消灭其他的民族和人种,不惜发动世界大战,最后,给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现在,也有人常常认为他们的信仰是最好的信仰,要把他们的信仰传播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去信,于是也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发起各种各样的战争。我们自己在历史上也曾采用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人民公社的方式,带来的是饥饿和死亡。
大自然除了多样性这一特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周期性,有春夏秋冬,有天热天冷,有白天黑夜,有刮风下雨。人类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好日子过,也有穷日子过;有富有的时候,也有贫困的时候;做生意有市场好的时候,也有市场不好的时候……无论遇到任何事,尤其是遇到大事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是最关键的。
就在我满心愉悦、观赏大自然美景的时候,一个星期时间没有上网,居然有人怀疑我已经被抓起来了。上网看了看,看到一片慌乱:一位房地产发展商得知他没有办到开工证的项目按规定要求90平方米以下面积的户型要占到70%时,就在建委门口号啕大哭。又看到一个会议的主题是"面对有形之手反复摔打的房地产",还有个会议的主题是"忆苦思甜",还有什么"乌鲁木齐共识"等等。这些混乱的信息,给我一种人人都在发神经的感觉,好像有社会学家说过的"群体性的癫狂"。
群体性的癫狂,有时的确是存在的。互联网有巨大的聚众能力,人们的言论、情绪,通过互联网非常容易相互渲染,把所有人都卷入癫狂。所有人都在胡言乱语时,我们尤其要保持冷静,甚至坚持孤独,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从古到今,任何激进的行为、冒进的行为,任何过分渲染的喧哗,都不会长久。轰然而来的东西,往往也会轰然离去,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巨大的喧哗场面,如果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被裹挟其中,被无谓的群体情绪消耗了生命。
我想起孔子说的小人。人往往就是因为盲从,被裹挟在荒谬的"大众情绪"中,作为人所具有的独立、自由均被抹杀,才成为"小人"的。
你应该回到红红的太阳下,把自己想清楚。
第94节:再见吧潘总
再见吧潘总
世界上有一种最危险的歌唱,叫做塞壬的歌唱。传说俄底修斯的船航行过塞壬海峡的时候,海员们都必须塞住自己的耳朵,否则会因为塞壬的歌声诱惑投海而亡。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潘总"这个名称,可以算作塞壬的歌唱。
我最先下海后到海南,身边全是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海南人说:掉下来一个椰子,打死三个经理。我去一家合资企业打工,明明是部门经理,但也叫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改成叫总裁。理由是邓小平是总设计师([TXT100电子书 www.TXT100.com]),设计出样子,我们去裁剪,所以叫总裁。开会时,除了沏茶倒水的以外,都是"总"。我们朋友中有刘氏三姐妹,都是如花似玉的美人,从法国回来后每人注册了一个公司,人家在家门口喊一声"刘总",三个人都探出头来答应。总经理改称总裁,董事长也得升级,都改叫主席。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最大的官就是主席了。小时候,叫主席的,只有毛主席。不知比主席再大的官衔是什么,这趋势将向何处发展。
当人失去自信后,就用一大堆的头衔来吓唬人,在吓唬人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自己最本质的东西。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还必须给自己弄一个"总"。1995年,我与办公室主任去某机关办事。我名片上没有头衔,递上我的名片给一位当事人,他不理我,只与办公室主任谈。我们办公室主任马上叫我"潘总、潘总",还是无济于事,事没有办成,回来后我只好印上了"总经理"这个头衔。
想想这声"潘总",别人为什么叫得起劲,总是觉得你爱听。我还恰好不爱听。看来还是我爸给我起的名字好,比那个千篇一律没有任何个性的"总"好。"你好,潘石屹!""再见,潘总。"
第95节:少一点,多一点
少一点,多一点
我从内心里喜欢禅宗,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拿着禅书就会感觉内心特别平静。禅宗比较注重简单。人们追求形式上的繁琐时,总是表现得没有自信心。我现在看禅的故事与书和两三年前不一样。原来是虚无缥缈的,现在好像有了点理解。尽管禅说不要被形式所左右,没有经典也没有权威,没有崇拜没有偶像也没有寺院,但我以前总想把悟性的东西用理性去作解释,但越想理性地去解释,就越牵强,越是偏离了禅的本来意思。
我一般早上8点起床,晚上12点以后睡觉。对运动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半时间用来应付工作,也会看孩子。张欣生孩子时,我一个月时间完全脱离公司工作,就是侍候老婆孩子。生孩子对母亲与孩子来说都是特别大的事,一个新生命要出来,别的事都可以慢待一些,唯有这事太重要了。多少生命刚出来,稍微疏忽一点,就出了问题。看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跟孩子接触也可以让你平静下来。这社会有时会不断让你往前跑,人家官职比你大,做的事比你大,挣的钱比你多,逼着你不停地想往前跑。孩子能让你感觉到人的一种原始状态,使你把周围的一切带回到单纯的状态。看到刚出世婴儿的状态,你就会感到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走了多远!我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家庭观念比较强的人。小时候在那样一种家庭中长大,对家庭成员与家庭外成员的界限,对家的顾及程度,要比一个在城市中长大的人强。城里人之所以更为进步,更有社会性,就是对家庭内外成员的界限,要比像我这样从偏僻地方来的人要淡化一点。我从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从小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男人要说了算,老问女人意见,男子汉哪里去了?后来开始有了变化,到国外去,看到那里的男人不管是多大的官都要给女人开车门,处处要把女人照顾好,如果一帮人出去,一定先要让女人处处满意。我看这不掉价,这是文明社会的意识,想不明白才是老农呢。所以我现在有意识地在改变自己,接受文明。要是在二三十年前,突然发现一个男的老给女的拎包,跟在她后面走,我一定不能接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