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信息力(长谷川庆太郎)

长谷川庆太郎(日)
信息力,长谷川庆太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目录
信息力,长谷川庆太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前言
1一切从好奇心开始
3朝鲜在制造装甲车吗?
5好奇心使人接近信息
10实地观察
14重要的信息往往隐而不现
17突破行业藩禽的能力
第一章
1追踪变化实地考察
3采访冷战下的保加利亚工厂
12信息先施而后得
17照这样下去,三菱重工会倒闭!
25如何从他人取得“活”的信息
30扩大信息的吸收面
35为什么我熟知最近发售的物业
38“变化”要透过反复观察来发现
41“这会影响市场行情吗?”是我的判断基准
44顺应时代潮流,自我升级
49日本战败的另一个原因
第二章
55何谓基础智力?
57沉迷于全球性书报杂志的阅读
62拥有可成为自身利器的背景知识
66倍养信息力的个人读书术
72以《国富论》如何研读为例
77重视“活的构想”
79对信息的好奇心可提高英语能力
84“历史”是不可免的必修科目
89历史的研习从广泛的阅读开始
第三章
93活用信息割舍信息
95他人的意见不可尽信
100透过彻底比较,加倍活用信息
104抛弃理论或常识的枷锁
108具有不受当下“气氛”左右的意志
112资讯化社会需要忠于自己的人
117从各种角度反复观看影像讯息
121日本大众传媒处理新闻的禁忌
126如何阅读带有偏见的讯息
127大众传播媒体对小泽一郎的“敌意”
130利用传媒讯息的四大要点
第四章
135信息力的法则
137探求原因而非事物的表象
141如何发现最重要的信息?
145那是“小插曲”?或是“大趋势”?
149掌握原理原则可预知“未来”
152已公开的信息还是很管用
156活的信息是经常流通的
159水不流则腐的“信息法则”
163要提升信息力,竞争不可或缺
167人的流动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力
172重要的是软件的充实,而非硬件的扩充
结束语
177培养信息力的五项要诀
179人人必备信息力的时代
186后记
前言 一切从好奇心开始
前言 一切从好奇心开始
 朝鲜在制造装甲车吗?
  这件事发生于1977年。
  某日,韩国的中央情报局KCIA,现在为国家安全计划局ANSP(Agency for National
SecurityPlanning)的日本分局负责人,打了一通电话给我。
  “朝鲜好像用现金向日本采购了五千吨的钢板,我方怀疑这可能是制造装甲车之用,只是无法取得确实的证据。”
  他语气悲壮,同时还有些焦躁。
  “我方束手无策,完全不了解朝鲜为何要采购五千吨的钢板。经过努力调查,仍然无法查明真相。因此,国内希望我尽快提出报告。先生,怎么办?”
  “我了解,让我调查看看吧!”
  “总之,如果朝鲜在制造装甲车,将是不得了的大事。无论如何,这件事拜托你了。”
  “好的,我了解。”
  接到电话的翌日,我立即着手调查朝鲜采购大量钢板的原因。
  当我从事如此难缠的调查时,为了搜集信息,一定要先“踏出”第一步,也就是先判断有用的信息可能在哪里,然后移动双脚走向该处。
  如果用“难缠”来形容,可能有些语病,应该说是“有些麻烦”。对于不合己意的事,我不会勉强去做,所以真正难缠的事,我也不会插手。
  相反地,这次为了探求信息,而特意走出去,好奇心是一大原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搜集信息,自然而然采取行动是常有的事。当时,我答应这项调查,也只是对“朝鲜究竟要这五千吨钢板做什么”感到好奇罢了。
  其实,当他说到“朝鲜可能正在制造装甲车”,我直觉反应“没这回事”。因为即使是韩国,真正拥有制造装甲车的技术,也是在1970年以后。朝鲜想要在1970年代制造装甲车,是绝对不可能的。我确信此点之后,依然答应调查,主要是好奇心的驱使。
  我在调查某件事或搜集信息时,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形。乍看十分复杂而宏大的主题,我会想去探索,也只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心。然后,我的身体便被这想法所牵引,走向信息可能潜藏的地方。
  总之,我认为信息力与好奇心,可说是息息相关。
  关于此点,我觉得相当容易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然会主动去深入钻研,于是在这领域,也就比别人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当你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时,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就能感受到好奇心的伟大力量。
  所以,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搜集信息,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
 好奇心使人接近信息
  翌日,我马上打电话给在东京的八丁崛做钢铁批发商的老朋友。我并不想立刻从他那里了解朝鲜的企图,只想取得朝鲜采购钢板的证据,及其他的相关讯息。
  “是的,朝鲜确实购买了普通钢板五千吨及角钢二千吨,而且全部以现金购买。”
  对方在电话中明确地回答。
  这一通电话,证实了朝鲜采购钢板并非为了制造装甲车。朝鲜所购买的普通钢板,用来制造装甲车太软了。如果要用来制造装甲车,应该购买材质更坚硬的特殊钢。
  那么,朝鲜购买大量的钢板,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愈来愈好奇了。
  然后,我开始调查钢板被运到朝鲜何处,得知它被运到顺川,那是一个设有大型水泥工厂的城镇。大型水泥工厂当时由丹麦的史密斯公司负责管理,实际的业务则由日本的三井物产和史密斯共同出资设立的日本史密斯公司执行。
  顺川的水泥工厂如果和日本公司有关,那批钢板或许是从日本紧急输入的。
  我马上造访位于银座的日本史密斯公司总部。
  “最近,顺川的工厂是否发生了一些麻烦?”
  我单刀直入地询问。
  “长谷川先生,岂止是麻烦而已。”
  他的答复正如我所预期。
  “我想你应该知道,顺川工厂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工厂,生产量高达三百万吨。所以我们与朝鲜签订契约。
  但是实际上,工厂方面毫不采纳我们的意见。”
  于是,我深入了解问题的核心,原来在严冬时期,朝鲜的水泥工厂在注入混凝土的过程中,犯了严重的错误。
  这家水泥工厂的圆筒形仓库就有九座之多,每座仓库大约可容纳十万吨水泥。仓库是用混凝土建造的,不过在建造的过程中却出了问题。一般而言,在注入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包括“疗养”的步骤。所谓的“疗养”,是指为了保持完成后的强度,适度调整混凝土的温度。若在寒冷的冬天,则必须以锅炉所产生的蒸气烘烤混凝土。“疗养”是整个制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确实做过“疗养”之后,才能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冻结,并可促进混凝土的硬化。但是,朝鲜的水泥工厂,却省略了“疗养”的步骤,直接将混凝土注入圆筒形仓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已多次提出警告。在寒冬时期,注入混凝土前必须先做“疗养”。但是他们完全听不进去。”
  这家公司传给顺川工厂的警告文件还保存者。他一再提出警告,但是厂方完全不理会。
  水落石出
  不久,省略了“疗养”步骤、直接注入混凝土的圆筒形仓库,在完工之后也开始使用了。以石灰石与粘土制成的水泥,终于被收纳在圆筒形仓库中。但是,以省略“疗养”步骤的混凝土所建造出来的仓库,其强度太弱,因此,其中三座仓库在装入十万吨水泥后,底部都因无法承受重量而倒塌,其他的六座仓库,看来也是岌岌可危。
  因此,顺川的工厂仓皇采取紧急对策,在仓库底部进行“补强”。补强的材料,需要钢板五千吨,和支撑用的角钢二千吨。
  “你有圆筒形仓库的照片吗?”
  对方表示有,并马上拿出多张照片,都是日本史密斯公司派驻当地的员工所拍摄送回的。他又说道:“这些照片留着也没用,送给你吧!”于是,我便将这些照片全部带走。
  因此,朝鲜是否在制造装甲车?为什么采购钢板?都已水落石出。
  游戏般的调查工作,终于告一段落。这一次得到答案的关键,还是出于平日的“好奇心”。
  水泥工厂的关心,以及对水泥制造过程的兴趣……至于钢铁批发商的所在地,或者日本史密斯公司竟然在顺川设置了监管建设工程的水泥工厂等,都不是举例而言,这包括了对钢铁业的兴趣、对顺川这次调查的重点。原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想到竟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在这次调查中,这些信息发挥了巧妙的作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我仔细回想,发现自己经常追求“有趣的事物”。或许我天生就爱管闲事,总之,我一发现任何有趣的事物,就会追根究底。锁定目标之后,从未想过有什么用处,或者日后会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后来却得到极大的助益。
  因此,如果要具备信息力,最好能随着当时的好奇心,去追逐有趣的事物。好奇心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无论其程度的高低,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连锁反应。当你对一件衷物感兴趣,将会衍生出更多的兴趣。好奇心将形成一股驱策力,使人为了搜集信息而行动。
  后来,我和KCIA驻东京的负责人联络,传达朝鲜并未制造装甲车的讯息。但是对方始终无法理解,朝鲜所采购的五千吨钢板以及二千吨角钢,竟然只是用来补强水泥工厂的仓库底部。对于朝鲜并未制造战车仍抱着疑问,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明,仍旧无法说服他。结果,只好亲自前往汉城KCIA总部,直接向他说明。
 实地观察
  我将以更具体的实例,说明信息力之提升,好奇心是不可或缺的。
  当我进一步思考掌握信息所必备的好奇心时,发现好奇心佣有三种力量。第一是“使人走向现场的力量”。
  我喜欢逛街。前几天,我还到涩谷街头闲逛。我沿着“道玄坂”往下走,通过巷道来到公园路,然后走进巴而可和西武百货公司。除了涩谷之外,找也常去新宿或惠比寿一带。
  这么做究竟有何目的呢?我想主要是逛逛CD唱片行,然后仔细观察最近流行的是SMAP,或安室奈美惠的歌曲?有时我走进书店,发现最近出了许多电脑方面的书籍!我一面思考,一面浏览书籍,顺便也观察年轻人所选购的商品。
  最近,我经常去新宿一带。新宿是多变而有趣的区域,其中最特殊的,莫过于明治路西侧的大久保附近。
  在这一带所看到的韩文或泰文招牌,比日文招牌还多。在大久保的街道上,可看到不同国籍的人,洋溢着亚洲特有的复杂气息。我每次来到这里,总是充满了惊喜。“啊!这里又开了一家商店!”“年轻人愈来愈多了!
  ”我一面思考,一面四处闲逛。
  那么,为何要做这些事呢?对我而言,这就是在搜集信息。
  我认为重要的信息,大多存在于“现场”,存在于每天持续不断的活动,以及人与人复杂的纠葛之中。相反地,愈新的信息,愈没有特定的“居所”。它不可能完整收纳于辞典或百科全书之中。
  所以,我乐于前往现场。当你前往现场作实地的观察,往往可看到超乎想像的丰富讯息,以及许多意外的发现。
  例如,前往CD唱片行,我会先看最近有哪些畅消歌曲。最近,CD唱片行的形态,与书店十分相似,CD唱片平放在架子上。如此不仅可吸引顾客的注意,对于销售也比较有利。从架子上可看到安室奈美惠、TRF、SMAP等人的名字。
  我在想这些歌手为什么受欢迎?现代流行音乐大受欢迎,究竟原因何在?令年轻人痴迷的,到底是什么?
  相对之下,早期的流行歌曲又是如何衰退的?
  倾听畅销歌曲,我发现歌词的内容竟然如此正经,既非即兴亦非千篇一律,大多诚恳而且富有哲学意味。这可能和《苏菲的世界》的畅销有关吧?
  不仅如此,现代流行音乐特别富于变化。CD唱片的封面也融入许多抽象的事物,封面如果设计得太具体、太写实,往往无法表现多样性。
  相比之下,早期的流行歌曲则过于刻板,因而限制了听众的想像空间。以歌词而言,几乎每首歌都十分滥情,诸如“酒呀!泪呀!男呀!女呀!”等,套用此种模式的歌词,可说是不胜枚举,完全缺乏创意。
  在这方面,现代流行歌曲则未被定型化。它的正面意义,就在于打破过去所设定的听众群。现代流行歌曲不再限定听众的年岭、性别或环境。由于包容性大,才能轻易创造出百万张唱片的销售记录。
  掌握现场讯息
  就这样,我一面思考各种问题,一面逛着唱片行。如此一来,就不只是单纯地逛唱片行了。浏览架子上的杨销商品,再进一步思考其特性,就可归纳出“畅销商品的特性”。现在,哪一种商品卖得最好?为何畅销呢?CD唱片行就是发出各种讯息的场所。所谓现场,就是能够提供“现场讯息”的场所,许多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无法传递的,现场都可以提供。例如,以医疗的领域来说,如果想知道目前所发生的事,前往医疗现场是最正确而快速的方法。从事制造业的人,应该先前往卖场观察,再看产品的使用状况,最后再到工厂巡视。如果是服务业,则应观察顾客被服务的实际情形;经营者如果想了解员工的状况,最好直接前往工作现场。
  在现场所获得的讯息是活的,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而是当前的最新信息。
  而且,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口所问得来的,甚至是亲身感受到的信息,要比从文献或资料所获得的,其价值更胜百倍。事实上,亲身去体验的事物,才最能深植人心。所以,我认为应该前往现场。同样地,自己用“脚”走向现场,才能获得重要的信息。我一有空就时常出外探索,这也是好奇心的驱使。总之,我对“新的事物”,或是“奇怪的事物”都很感兴趣,也乐于往外跑。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四处走动观察。结果,这些举动往往促成信息的搜集。换言之,只要拥有好奇心,一定会走向蕴藏丰富信息的现场。
 重要的信息往往隐而不现
  好奇心的第二种力量是“使看不见的信息呈现出来”。
  从前,我有一段时期担任《产业新闻》记者,负责采访有色金属业。当时,我时常抢到独家新闻。甚至连通产省还不知道的计划,也被我挖掘到了,使通产省的官员惊愕不已。
  那么,抢独家新闻的秘诀何在呢?
  秘诀在于前往其他记者不太常去的地方。那些冷门的单位,不要说独家新闻,连一般报道题材都很少出现。然而,我仍每天前往采访。
  同时,还不断搜寻有采访价值的题材。由于其他记者很少来,我便可以独占采访单位的发言人。在这种情形下,发言人通常都会针对疑问,作详尽的回答。而且,对于同一采访单位,我有多次探访的习惯。凡是拜访过一次的地方,过了一二个月之后,我必定会再度前往。因而,和采访单位的负责人,自然成为亲密的朋友。
  所以,以下的情形是常见的。
  “长谷川先生,这消息一旦被报道出来,可能会有些麻烦。不过,我告诉你……”
  就这样我得知了许多秘密。这都是必须实地观察才能得到的信息。我的好奇心确实发挥了极大的效用。
  意外收获
  其他人懒得去的地方,我却乐于前往,其驱策力就是好奇心。举例而言,我时常采访日银(日本银行)的大阪分行。大阪分行与在东京的总行不同,通常分行提不出具体的资料供记者立即报道。分行的机能与总行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凡是公开发表的资料,完全由东京总行提供,大阪分行无法公开发表资料。因此,其他记者都认定,日银的大阪分行无法提供有报道价值的信息,于是认为勤跑分行无济于事。
  但是,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事实上,日银的大阪分行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因此随处皆可获取鲜活的信息。
  就以日银处理的“再贴现合格票据”来说,这是指由日本银行所指定的“再贴现合格”票据。一般银行如果将此种票据拿到日本银行,可以公定利率为基准再贴现。换言之,“再贴现合格票据”比普通票据更容易转换为现金。
  从战后至80年代后期,大约有九成以上的企业交易,是用票据处理。所以,当时有助于现金化的“再贴现合格票据”,无论对企业或一般银行,都是值行庆幸的讯息。
  反过来说,实施“再贴现合格”的指定银行——日银,则必须严格审核企业体质的健康度。
  最初,我也不太了解日银“再贴现台格票据”的处理方法。
  其他的记者不在分行,真是一件好事,我不断询问大阪分行。结果,有关“再贴现合格”的指定方法,全被我打听出来了。
  举凡日银以何种制度实行“再贴现台格”的指定、当时设定何种基准、如何审查企业、指定之后如何查核企业的健康度等等问题都得到详细的答复。
  我只是向日银请教“再贴现合格票据”的处理方法,却连带学到日本企业制度以及有关日本经济的各种信息。许多初看并不起眼的重要信息,我已经完全掌握了。
  我从当时的体验强烈感受到,在一般情形下,信息是隐而不现的。它不会高声宣扬自己的存在。事实上,信息往往并非肉眼可见,重要的信息大多是潜藏的。信息的接收者如果不够敏锐,将难以发现它的存在。
  但是,信息通常是不断流动的,能否发现肉眼看不见的信息,并迅速掌握有效的讯息,关键在于是否佣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的广泛兴趣。相对地,如果你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即使是原本看不见的信息,也会逐渐呈现出来。
  一般人认为挖不到新闻而放弃的地方,我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而前往,在那里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想探知、想观察、想聆听的强烈好奇心,使平时看不见的信息,也清楚地呈现出来。
 突破行业藩篱的能力
  好奇心的第三种力量是“使人具有突破藩篱的能力”。
  许多感叹信息难寻的人,其盲点或许是过度划地自限,只对和自己工作有关的特定领域感兴趣,不想了解本行以外的事物。有些人一提到音乐,就认为流行音乐很肤浅、偶像歌手不可取,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不懂,并非一窍不通,只是对该领域缺乏好奇心和兴趣,不愿进一步接触罢了。
  如果想提升信息的掌握能力,则不可限定自己的兴趣。甚至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也不可心存排斥,而要用心观察。有些事物虽然和工作并无直接的关系,如能用心去观察,或许将有意外的收获。
  所有的信息必定在某处产生关连,同时环环相扣。初看虽与自己的工作无关,但是在某些方面,必定有其共通之处,或者是连带关系。
  风与木桶店
  日本有句谚语:“一刮大风,木捅店就会大发利市。”大风吹则尘土飞扬,许多人的眼睛因而受伤。视力受损的人一增加,学习三弦琴的人也跟着增加,三弦琴的销路也大幅提升。由于三弦琴是以猫皮制成的,随着三弦琴的杨销,猫皮的需求量也将增加,这又导致猫的数量减少。猫的数量一减少,老鼠就会迅速增加。由于老鼠时常咬破木桶,木桶店大发利市。这句谚语的因果关系,充分反映出信息的特质。风与木捅店原本毫不相干,但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必定会产生关连。与工作无关的领域之中,一定也有一些信息,对自己的工作是有帮助的。它与工作的关系或许深浅不同,但是将以某种形式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则是毋庸置疑的。
  我一直以复杂的“经济”领域为工作对象,现实生活所发生的一切现象,都可以成为有力的信息。反过来说,“经济”是一门跨越不同领域的学科,为了深入理解其奥妙,更需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现象。无论是现代流行歌曲或偶象歌手,皆不可忽视。
  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工作,有关工作的有益资讯,都广泛地散布于各处。如果只局限某一范围,将无法提升信息的质与量。若想得到更高品质或更多的信息,则不可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如果排斥一切不感兴趣的事物,或刻意限制兴趣的发展,个人的信息力将无法提升,就不可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总之,信息力的倍养应该置身于广大的世界中,不可局限在特定的范围之内。
  此时,最重要的还是“好奇心”。囿于自身工作或行业的心态,都因好奇心而有所突破。一旦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兴趣,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将足以突破不同行业的壁垒。当你超越不同领域的藩篱时,信息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第一章 追踪变化实地考察
第一章 追踪变化实地考察
 采访冷战下的保加利亚工厂
  二次大战后,我受到马克思主义强烈的影响。那是全日本皆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时代,我也不例外。
  当时,我近乎饥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得知东柏林德意志经济研究所每月皆发行公报之后,我直接写信至该研究所,请他们按月寄来。
  公报每月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分析十分敏锐,其中特别吸引我的是核能产业的报道,翔实记载了核能原料的铀如何采掘、如何处理等等。
  但是,这些报道内容与我实地采访所累积的知识,使我产生一个疑问:“难道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所做的判断完全错误?”这个疑问在我心中愈演愈烈。那么,东欧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想要了解的欲望越来越强。
  当时,我刚辞掉《产业新闻》的工作,成为自由作家,没有固定收入,老实说,经济负担非常沉重。尽管对东欧很感兴趣,却因为没有经费而无法成行。
  我想过各种方法,希望人在日本却能掌握东欧的现状。可惜的是,当时不像现在有因特网或卫星传播等工具,可以即时获知海外的消息。而且想要了解向来不公开资讯的共产党国家的实情,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我拜访了以前跑新闻时曾采访过的某家公司,与他们商量如何才能得知东欧的现状。对方很干脆地说:
  “长谷川先生,看来您得亲自去一趟。至于经费部分,本公司可以资助!”
  一直以来,我对东欧的好奇心都没有改变。打从一开始便想要了解,不彻底了解的话,心里始终感到不安。所以,即使获取资讯的现场还在海外,必须大老远跑一趟,我也不以为意。事情总要勇于尝试,结果非常出人意料,经费竟然轻易就批准下来。就这样,我的东欧之行成为事实。
  酒会的奇遇
  1968年4月,我从日本出发。首先由横滨港乘船至纳霍德卡,再从纳霍德卡坐飞机至哈巴罗夫斯克,再转搭飞机前往莫斯科,最后转机进入东欧。现在的航线不再如此复杂,但在当时,此路线却是最便宜的。
  我从外务省秘书长处得到了给日本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介绍函。所以历时两个月的东欧之旅,保加利亚成为第一站。
  一抵达保加利亚,我马上拜会日本大使馆。大使馆告知,隔天将在巴尔干大饭店举行酒会,庆祝天皇诞辰。这个酒会相当盛大,邀请了众多来宾,主要的日本人包括大使馆官员及留学生,总共只有十五人。所以大使馆人员请我当天务必出席,并担任接待人员。起初我想拒绝,但一想到外务省秘书长的盛情,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翌日,我前往巴尔干大饭店。
  抵达饭店时,已经聚集了大批客人,大约有一百多位吧!其中有一位保加利亚籍的宾客非常特别,看起来像是个大人物。许多人聚集在他身旁。我对这位风度翩翩、容貌出众的人物深感好奇。赶紧找机会接近他,向他打声招呼。
  “一起喝一杯,好吗?”
  “你是生面孔,什么时候来的?”他意外且高兴地说。
  “昨天。”
  我们说了几句应酬话,但是这个人到底是谁、是何等人物,我仍不知情。
  “请问您的大名是?”
  “安德烈·波波夫。”他说。然后我询问他的职务。
  “我是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的主任。”他如此回答。
  以日本的结构来说,大概相当于大藏大臣(财政部长)或经济企划厅长官(经建会主委)的高官。官阶比我原先想像的还高。
  令人意外地,他对日本经济非常感兴趣,接二连三提出问题,例如:日本经济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关于日本的高度经济成长,你的想法如何?对于经济问题,我并非外行,所以我一一回答他的问题。
  直到酒会即将结束,我仍在答复他的问题,这位主任似乎觉得意犹未尽。
  “我想再和你谈谈,如果你明天没有特别的事,可以到我办公室吗?”他提出邀约。由于这是东欧之旅的第三天,我尚未确定特别的计划,便答应了安德烈·波波夫的邀约。
  欣然赴约
  翌日,我按照约定,于早上十点整拜访中央委员会。
  但是,却被严肃的卫兵挡在门口。
  “你有没有邀请函?”
  “没有!昨天安德烈·波波夫先生口头邀请我在十点钟前来。”我这样回答。
  “空口说白话,不行!”卫兵说完后,就不理我了。
  “你打电话问就知道了!”
  “不行!”
  “去问他本人就知道了!”
  “不行!”
  无论我如何说明,卫兵仍不为所动。安德烈·波波夫先生只是叫我来,我也没问如何联络,但是口头约定却是事实。
  在我仍不死心地向卫兵说明时,一位气质高雅的中年女士走向我。
  “长谷川先生吗?”
  我回答“是的”。这位女士以本国语言迅速吩咐卫兵一些事,于是卫兵马上向我敬礼,开门让我进去。这位女士就是安德烈·波波夫的秘书。
  当我进去时,波波夫已经在房间里久候多时。
  “对不起,我迟到了。其实我并没有迟到,只是卫兵不让我进来。”
  “啊!原来如此,我也忘记给你邀请函了!”他说着就笑了起来。
  我们马上开始前一天的话题。他比前一天更认真、更热心地听我解说。对他而言,我所说的任何一点,似乎都是意外而新鲜的事物。结果,他招待我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的谈话内容,等于是在教授日本经济,这样的谈话一直持续至傍晚。
  工厂考察
  “对了,你打算看看保加利亚哪些地方?”我准备告辞时,他突然问我。
  我在日本的时候,早已准备好考察保加利亚哪些地方,所以,我马上提出炼钢厂、有色金属工厂、炼油厂等六个工厂的名字。
  于是他马上拿起电话,直接通知各部会的主管。他在电话中频频说明,我是他的日籍好友长谷川,将依指示前往某处的工厂考察。
  讲完电话后,他对我说:“明天是劳动节,工厂放假一天,后天我会派车子到饭店接你。你可以开那俩车子去采访。讲英语对你来说比较方便,我会派一位英语的翻译员给你。”
  保加利亚的工厂考察竟如此实现了。
  当时保加利亚仍是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对国际人士,甚至对一般本国国民,都不轻易公开其资讯。而我来自资本主义世界,在这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皆被怀疑是间谍,我却能够考察该国的工厂,实在是非常难得。
  三大问题
  这次采访保加利亚工厂,我抱着必须成功的信念,决定不被外观所蒙蔽、不被老套的采访技巧所迷惑。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归纳为三大问题。这是我经过反复推敲所得出的三大问题。
  抵达工厂后,我告诉厂长:“我的问题只有三个。”
  本来,大家都对这位特意从日本远道而来的男人心存警戒,听到只有三个问题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我所提出的三个问题,比一百个问题更中肯:
  □工厂所使用的原料如何运入、制成品如何运出?也就是如何处理物流的问题?
  □工厂所使用的水如何供应、处理?
  □有何公害防治措施?
  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却答不出来。
  被访问的单位负责人答不出来时,便拜托能回答的人前来。于是受访者接二连三轮流替换着。在替换之后,仍有许多人答不出来。有时,数十人络绎不绝前来,同时接受我的询问。
  结果,采访一家工厂,竟有机会与数十人交谈。虽仅有三个问题,在综合了多数人的谈话后,对于工厂的工作人数、设备与产量,我已了然于胸。结果,我完成了一次称心如意的采访。
  我还透过翻译员,将这些人的谈话详细记录下来,并请他们签名,作为曾在这家工厂采访的证据。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些人所说的都是国家机密,若我因而被秘密警察逮捕,就会被视为产业间谍或经济间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被枪毙。为了防止这种悲剧发生,我必须掌握证据保护自己。
  到这些工厂巡回考察,确实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借此搜集了宝贵的信息。同时,也确信保加利亚绝对会崩溃。因为政治挂帅的国家,经济不可能成长。于是我为长期的疑问找到了答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想法错了。
  信息靠自己创造
  这次宝贵的保加利亚工厂考察之旅得以实现,追本溯源,是因为在大使馆所举行的酒会中,我与波波夫的一段交谈。他对日本经济深感兴趣,我就投其所好,详细说明日本的经济架构。
  换句话说,当时安德烈·波波夫从我的解说中,获得平时无法得知的珍贵讯息。因为这段接触,他才准许我去考察工厂。相对地,我也是为了得到信息,才决定提供相关讯息。过去我常常想,信息是有取有予,当时,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因此,信息并非从天而降,也非从地涌出,要自己创造。也就是说,你若不发出讯息,就无法回收。想得到有益的信息,自己必须先发出讯息给对方,然后对方就会有所回应。
  四年之后,也就是1972年,安德烈·波波夫到日本访问。我们在东京见了一次面,一起吃饭。此次与四年前相反,我被邀请到保加利亚的驻日大使馆。
  他对大使馆的人员说:“长谷川先生比诸位更了解保加利亚!你们若不好好了解日本可不行!”他这样介绍我。
 信息先施而后得
  最近上班族非常流行举办“研习会”。另外,为了获得自己工作场所难以得到的信息,不同行业的人士之间,也经常举办“交流会”。
  人们往往只对与工作有关的事感兴趣,而忽略了其他事物,于是想参加这类“研习会”,以增进对其他行业的了解。
  但是,同样参加“研习会”,有人获得了不少有益的信息,有人却觉得毫无所获。花费相同的时间与金钱,有人认为很有意义,有人却觉得后悔不已。
  为何会有这种差异呢?
  其症结在于:是否了解“信息是有取有予的”。
  在“研习会”里能获得信息的人,大多能体认到“信息是有取有予的”。无法获得信息的人,其态度则倾向于“自己是来吸收资讯的”。
  主动发出讯息
  我们来看以下这个“与同事谈话”的例子。
  想到工作上的困扰,而对同事说出不轻易表白的感受,对方也意外地说出真心话,这样的经验,大概很多人都有过。
  此时能够听到对方的真心话,是因为自己也说出真心话。换言之,自己先说出平常不轻易启齿的真心话,对方才会说出真心话。
  基本上,信息也是相同的,自己先付出,才能获得。仅仅等待信息的来师,或只想单方面地获得,是绝对得不到信息的。信息先施而后得,是交换来的。
  当然,信息的交换不像金钱或物品,它没有明确的形式,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它的进行可以采取各种方式。
  得到信息的一方,也可能出于回馈而发出讯息,或者被信息所触发,而补充更多的讯息。甚至可能从原先的主题衍生出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信息。
  此时不可忘记的是,自己如果不发出讯息,新的信息就无法进来。
  所以我一向非常舍得拿出信息。无论是出书或演讲,毫不保留地披露自己所拥有的资讯,是对听众或读者最具诚意的表现。
  “讲得这么详尽好吗?”
  我认为应该持续不断地发出资讯,到了江郎才尽时,干脆就退休算了。水井若不节省使用就会马上干枯,这种水井本来就没什么了不起!同样地,舍不得发出资讯的人,其实本身并不具备卓越的信息力。
  吐出信息,完全地吐出,才能再产生新的讯息。所以,信息的交换应该不断地进行。
  两种信息
  我在此特别说明,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资料。就是有关事实本身的资料。例如,某个国家的人口或GNP,或是某地区正在发生的纷争、美国的财政状况等。换言之,即未经任何加工,如实传播的讯息。
  第二类是知识。这是结合资料后,经过分析综合而成的预测或结论。例如,从某个国家的GNP及美国的财政状况等,来预测某地区发生的纷争与今后的动向。
  资料或知识都可以交换。只要充分付出,必定有所收获。
  就效果而言,知识可带来更大的效益。所以,我们应该更积极地交换知识。因为知识的交换、共享,可提升信息本身的品质。
  “知识交换”的简单实例如下:
  某公司的职员要搜集各种资料,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制造新产品的构想,并在会议上发表。这就是信息的付出。
  当然,会议上不会立即采用新想法。于是,这个在会议上提出的新想法,经由营业部门、市场部门、财务部门的人员,从各种观点或角度再作检讨。依此,补充原来想法所遗漏的部分,将其优点往更能受到欢迎的方向修正,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交换。一种新想法经由多数人的交换、共有,会变得更完善、周全。
  知识经由互相交换,增加了新的观点,而且发现了新的一面。
  从此意义来说,因特网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知识交换领域。事实上,经由网络所作的信息交换,将使全世界的资讯品质日益提升。
  信息交换的要点
  但是,信息交换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大众媒体所提供的讯息不能成为交换的材料。自己所提供的信息若有可能流入大众媒体,或是在不久的将来有此可能时,必须先向对方说明此点。无论是资讯或是知识,只要在大众媒体上发表过,就失去它本身的价值。
  第二,人们往往高佑自己所提供的信息。任何人都认为自己所佣有的信息是独特的,但是别人的评价绝不会比自己所认定的高,甚至只有自己所认定的百分之一的价值。只要认清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我提出价值高达一百分的信息,你却认为只有一分的价值”而愤慨不平。
  信息是非常昂贵的东西。许多人误解信息是“免费”的,以为信息的取得不需付出代价,实在是大错特错。
  为了得到信息,必须有所准备。为了交换信息并获得有益的讯息,自己必须先投入百分之一百二十以上的努力。
  所以,参加“研习会”而没有丝毫成果的人,从下次开始,应该尝试与他人交换信息。如此才能跳出只想获得信息的习惯,享受与人交换信息的乐趣。所以,你需要先充分储备自己所能提供的信息,然后在“研习会”上试着不断发出讯息,如此一来,参加“研习会”的收获必定不同。
 照这样下去,三菱重工会倒闭!
  “谷口先生,贵公司照这样下去,可能会倒闭吧?”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后不久,我采访当时的三菱重工副董事长,当时,日本的制造业正值是否会全部毁灭,而令人担忧不已的时候。我面对他,不禁脱口而出问他。
  在旁人的眼中,当时的三菱重工虽受石油危机影响,但还不至于一蹶不振。不仅大众传播媒体与社会舆论如此认为,大部分的三菱员工也坚信“三菱重工没有问题”。然而,我却提出这个问题。
  没想到谷口先生马上接口:“是啊!长谷川先生,只有你这么说,看来只有你了解我的心事。我常在董事会或高层主管会议上大声疾呼:‘照这样下去,我们会倒闭!’但是没有人当真。事实上,就像你所说的,照这样下去,三菱重工真的会倒闭。”
  听完这番话,我感动至极。因为,我为了这次采访,事先做了万全的准备,才敢提出“三菱重工也许会倒闭”的问题,看来我所做的周密调查已得到回报。
  套出真相
  到目前为止,类似这样的采访,我已经做过无数次。由于我经常数度采访同一个人,所以总采访次数早已数不清了。
  采访正是最直接发出“个人讯息”的机会。在多次采访后,我逐渐了解采访成功的秘诀。这个秘诀并不只限于正式的访谈,想从一般人口中套出消息,我想也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我将介绍此秘诀的两项重点。
  首先,采访时最重要的,是听出对方的真心话,但这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在采访过程中,能让对方稍微吐露真心话,就是一次成功的采访。相反地,只说些众所皆知、可有可无的事,则是失败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对方说出真心话?就是先查明“对方此时最关心什么”?然后在采访开始不久之后,单刀直入发问此事。
  只要谈到自己所关心的事,任何人都会谈兴大起。所以,只要碰触到对方最关心的部分,就能听到真心话。
  换言之,采访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找出“对方最关心的事”。因此采访是否成功,在访谈开始不久,就已经决定了。
  要查明对方最关心的事,必须做好周密的准备,才能从受访者口中,套你想要的全部信息。
  我采访谷口先生时,就是彻底做了准备。对三菱重工的企业文化、当时的经营状况、过去的业绩与公司的历史等,都详细调查过。而且,在做调查时还意外获得有趣的信息。
  生产空白期
  战前,三菱重工是飞机的大制造商,包括著名的“零式战斗机”、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军方所使用的战斗机在内,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三菱重工所制造。’但是,战后的一段时期,美国占领军全面禁止军用飞机及民用飞机的生产。重新生产,已是旧金山和平条约签汀以后的事了。
  这时,三菱重工马上开始生产自卫队所使用的军用飞机。另一方面,民用飞机也重新生产了,除了国内市场之外,还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新机型的开发也获得相当的成果。
  但是,飞机的生产与一般的机械产品不同,订单很不稳定。军用飞机的产量全部取决于国防预算的额度,民用飞机的订单也随着经济情势的起伏,而有所增减。而且民用飞机是典型的高技术产品,全世界民用飞机制造商在不断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在国际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发生青黄不接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停止现有机型的生产,着手开发新机型的期间,这段“生产空白期”是不可避免的。
  零件减半
  三菱重工也面临这种空白期。当时,负责民用飞机生产的飞机坦克部门,是由东条英机的儿子担任负责人,他对当时民航机的主力机种“MU-2”喷气机,下令“零件生产数目减半”。这项命令当然引起部下的激烈反弹,他们认为零件的减半不可能轻易达成。
  但是,他勉励大家:“我也是搞飞机出身的,所以我了解零件减半并不容易,可是目前没订单也是事实,我们必须自己打开一条生路!”
  飞机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以制造零件来说,首先需由设计师制图。至于该使用何种材料,就必须听材料专家的意见,再做选择。接着,加工专家出面,决定以何种方式将材料加工。也就是由设计师、材料专家、加工专家各自提出意见、作出结论,再根据结论,决定实际生产的程序。
  要把零件减半时,设计及使用材料也必须随之大幅更新。因此,设计师、材料专家、加工专家等三方面的讨论更是激烈。例如:设计师对更改设计的部分,希望使用性能更优越的材料。而材料专家则考虑到价格因素,建议采用便宜的材料。相对地,设计师担心无法符台所需的性能而强烈反对。至于加工专家,则要求采用容易加工的设计,因为对他而言,加工的方便与否更甚于价格或性能。
  “所以,三方面激烈争执。但是,这些争执很重要。因为,在争执之中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适当的结论。我们努力协调三者之间的意见对立,使全体的技术水准获得大幅的提升。”东条经理解释说。
  后来,我见到东条本人,并经其证实,零件确实达成减半。零件的减半,使成本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相对地,故障也减少了。结果,改良后的“MU-2”卖出六百多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从当时至今,三菱重工一直是很有魄力的企业,它的经营方针也很独特,其中之一是“只要仍有客户,我们就制造”。换言之,三菱重工坚信即使无法创造高利润,只要客户仍在,公司就不会倒闭。乍看之下,这个观点似乎很没效率,但是实际执行却需要极大的魄力。例如,其他企业大多已裁撤煤炭锅炉的制造部门,三菱重工仍然保留着。结果,三菱重工目前在煤炭锅炉制造业中,排名世界第一。
  数度面临危机
  像三菱重工如此有魄力的巨人,过去也数度面临危机。其中一次是在30年代的不景气时期。
  早期,三菱重工原名为三菱造船,后来由此分出三菱电机。可是分家之后的1931年,三菱电机面临
  连一台马达的订单也没有的窘境,陷入全厂不得不停工的恶劣状况。
  我除了调查三菱重工的过去,更进一步调查三菱重工在这次石油危机中,如何克服困难。
  像其他企业一样,三菱重工在这次不景气中的情形也不乐观。那么,三菱重工是否会重蹈当年的覆辙?三菱重工是否会倒闭?
  我就是彻底研究过上述的问题,才会发出“三菱重工或许会倒闭”的疑问。
  或许谷口先生也经历过30年代的不景气,所以才有这种危机感。
  “就如你所说的,照这样下去公司会倒闭!我们的前辈都曾经历过昭和初期的不景气,当时他们常常担心倒闭,担心明天来上班时,工厂的大门已经关闭了。就是因为这种危机感,才能辛苦撑过来。与当时相比,现在的员工实在太松懈了,没有危机意识是不行的!”谷口先生像洪水决提般滔滔不绝地说着,之后的一小时,他不断说明为什么他认为公司会倒闭。
  “谷口先生,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但刚才全都是你在说话,而我只是听。这样一来,我不是没时间访问了?”
  我对他抱怨之后,谷口先生才恍然大悟,连说:“啊!真抱歉,我一个人讲过头了!”他一面笑着,一面交代秘书变更当日的日程,继续接受我的采访。
  能得到这种礼遇,也是事先彻底做过调查的缘故。
  保护消息来源
  采访成功的另一个要点是,与受访者晤谈时,不要做笔记、录音。
  我在三菱重工访问的时候,也遵循这个原则。该公司的公关经理看到此情形,好奇地问:“长谷川先生,你完全不做笔记,也不录音,这样能完成采访吗?”
  “依你看,在一小时的采访中,实际写入报道的会有多少?如一小时所说的话全部用上,都可以出一本书了。对我而言,只有听进去的讯息才重要,其余都必须断然舍弃。如果数字方面有了问题,贵公司不是有两位速记员?我再来向他们索取,不就得了?”我这样回答。
  公关经理“啊”一声,就沉默不语了。
  我采访时经常如此,完全不做笔记,也不录音,只是非常用心地聆听。
  这种用心聆听对方说话的方式,使接受访问的对象产生安全感。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有无做笔记或录音,会影响到对方的心情。对方一紧张,就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换言之,采访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是“使对方安心”。
  另外,采访的一大原则,就是对于所听到的内容、在何处听到等,不可泄漏给他人。这就是所谓“新闻从业人员的守密义务”,但是却有许多人并未遵守。记者若能谨守原则保护消息来源,就能得到对方信赖,并使对方安心。得到这样的信赖感,是采访成功的大前提。
  因此,要从他人成功地取得信息,首先要深入调查对方所关心的事物,然后遵守“守密义务”,并在晤谈时注意让对方放松心情。
 如何从他人取得“活”的信息
  读者或许会感到意外,我五十一岁才出第一本书。就是《时事问题解说系列》中的一册(韩国经济》。我在书中写道:韩国的经济一定会高度成长,虽然是出口依赖型经济,仍然会大幅成长,并且会一直发展下去。
  后来我较常出书,则是近年来的事了。
  我辞掉《产业新闻》记者的工作,成为自由作家,是在三十七岁的时候,所以在出版第一本书之前,我有一段漫长的充电期。
  但是,我当时的准备并非为了今日的成就。我在每个时期都经常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呢?在不断的思考之中,不知不觉已经五十一岁了。这十四年的充电期,虽然在经济上很拮据,但是能够研习自己喜欢的军事、经济,真可说是弥足珍贵了。对我而言,在这段时期所获得的基础知识,更是意义非凡。
  天赋颖异的人,有些很早就出人头地了,但是我并不会特别羡慕这些人,因为我认为自己就是自己。
  相反地,年轻时最好不要在大众媒体过度曝光。我常说:“出现在大众媒体,等于是拿自己去喂食人鱼。”
  要在现代社会中成名,几乎都必须透过大众媒体,但是大众媒体是只“怪物”。委身于大众媒体,等于是让食人鱼吃自己的肉。食人鱼把你啃得只剩下骨头时,你的存在价值也就完了。所以,与其被食人鱼咬啮啃食,倒不如使肌肉的生长速度,超过被食人鱼啃食的速度,如果没有这种自信,最好不要和大众媒体打交道。这只称为“大众媒体”的食人鱼,把人利用完了就随意丢弃,而这正是大众媒体的本质。
  所以,和大众媒体接触时,要对此有充分的体认。就此意义而言,我那一段漫长的充电期,正是用来培养肌肉的生长力。
  成为自由作家
  我辞去《产业新闻》记者的工作,成为自由作家后,对我多方照顾的,反而是过去采访各大公司所认识的人。有人对我说:“突然成为自由作家,刚开始收入可能不多吧!”便以有薪顾问的形式聘我。换言之,就是实质上没有特定的工作,每月仍可支领薪水。
  与我担任记者时不同的是,这些友人在公司内,早已晋升至相当高的地位。他们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我,可说是相当不容易,令我衷心感谢。
  包括上述友人,以及我在担任记者、自由作家时所认识的朋友,我都一直有往来。和我已有三十多年交情的通产省友人,都是他们刚踏进通产省时认识的。我跑产业新闻的最后一年,在东京采访钢铁业方面的新闻,属于通产省报报纸俱乐部的会员。我每天必须前往通产省钢铁业务课和炼铁课。与他们相识,就在那个时期。
  此外,日后成为东洋经济新报社社长的高柳弘先生、钻石出版社的社长坪内嘉雄先生,和我交往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紧接着第一本书之后,我推出第二本书《诊断日本经济力》时,我认识了渡部升一先生。
  我把当时在《诸君》杂志发表的文章,结集成《诊断日本经济力》一书。渡部先生每个月都阅读我的文章。某一天,邀请我一起吃饭。
  当时,渡部先生对我说的话,至今仍印象深刻。
  “长谷川先生,你是股票玩家吗?”
  突然听到这个问题,我反问为什么?
  “你提到的卖或买,都非常明确。”他如此回答。
  渡部先生说的没错。
  审视过去的交友过程,我发现最初都因工作而结识,而且都能持续交往下去。由此看来,我应该属于积极拓展人际关系的类型吧!
  来自人的活信息
  说到提升信息力,“人”是重要的关键。
  信息包括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因特网上流通的各种资讯。但是,信息一旦是众所皆知的,就不再具有高度的价值。
  那么,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什么呢?它绝不会是众所皆知的,而是“活”的信息。所以这个“活”的信息,来自人,而不是上述媒体。真正重要的信息掌握在人的手中。换言之,人才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事实上,多年来我在工作方面得到许多人的帮助。相对地,我的信息力对于这些人或多或少也有些帮助。由此可见,拥有丰沛的人脉,将有助于重要信息的取得。
  但是,为了取得信息而特意接近某人,那个人是不会提供资讯的。对于只想单方面取得信息的人,信息并不轻易浮现出来。
  那么,如果将信息提供给他人,是否也能得到他人的回馈呢?我想关键在于彼此是否有良性的互助,以及彼此是否真诚相待。
  至于何人握有真正有用的信息,则不得而知。判断他人是否拥有重要信息的基准,至今仍尚未建立。人与人不试着交往,就无法了解对方是何等人物。
  真诚待人
  所以,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将会为自己带来益处或害处,总之,真心待人最重要。至于对方是何等人物,交往之初不宜考虑太多。考虑太多,不仅会窄化自己,彼此的交情也会变得淡薄。以诚意和朋友交往,对方会成为珍贵的信息来源,同时自己也会成为对方的信息来源。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