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激发心灵潜力

安東尼.羅賓(美)
第一章国王的权杖
人生的伟业,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赫胥黎
几个月前,我就听说他这个人了,大家说他年轻富有、健康幸福、事业成功,我不禁想亲眼瞧瞧。有一次当他跨出电视摄影棚,我就尾随其后,一连好几个星期。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及海内外,接触的对象有总统,也有病患者,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一路上虽是风尘仆仆,但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与他的爱妻如胶似漆。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夫妇俩就飞回加州圣地亚哥的家。那是一座可以俯瞰太平洋的别墅,盘桓数日,与家人共享天伦。
这位年轻人才25岁,只有高中学历。他是怎么能够在这等年纪就有如此的成就?何况,就在三年前他还一贫如洗,住在一间只有11坪大的单身公寓里,房子小的连洗碗盘都得在浴缸中。那时他意志消沉、身材痴肥、穷.因潦倒,可说是前途暗淡;如今广受瞩目、身体健壮、交游广阔、前途璀璨。他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转变?
这一切彷佛是天方夜谭,尤其令我惊讶不迭的是,这个年轻人就是我,上述的故事就是我的经历。
我不敢说目前的我就叫做成功,因为人各有志,并且我也清楚地明白,身份、地位和财富并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对我而言,成功是不断致力于更上一层楼的过程,那是去实践修身、处世、心智、体能、学识以及财富上成长的机会,并造福人群。这条成功之路永远是在构筑之中,不断延伸,没有止境。
我之能有今日,并无玄妙之处,只不过运用了某些原则,不但改变了自我看法,且扭转了我的人生,如今这些原则我已能广泛运用。我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各位那些原则,并且由衷地希望各位能从本书中找出那些帮助过我,也必能有助于你的技巧、方法和理念。你可知道吗?能把我们的人生神奇地带人伟大梦境的力量,就在你我的心中,而此刻就是发挥力量的时机。
当我回顾之际,发现美梦得以如此迅速成真,内心油然兴起莫名的感激与敬畏,我相信这并不是上天对我特别厚爱。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人都可能一鸣惊人,做出以往所未曾想到的成就。譬如苹果牌电脑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他还是个穿着牛仔裤,一文不名的孩子时,就抱着对家用电脑的信念,终于创立了一家排名《财富》杂志五百大之一的企业,其成长之速,无人可及。再如泰德·特纳,他把毫不起眼的媒体——有线电视——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帝国。还有大制片家斯皮尔博格、艾美奖超级歌手斯普林斯廷,以及反败为胜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经理艾柯卡。请问,他们除了脍炙人口的成就以外,还有什么相同的特质呢?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与众不同的能力。
能力是一个引人争议的字眼,各人看法不一。就我看来,最伟大的能力除了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外,还要能造福社会。翻开历史,掌握人类的能力一直以不同且对立的面貌呈现。早期能力指的就是体力,最健壮敏捷的人便可指扦恢人;有了文明之后,能力就成为权力,来自于继承,由王公贵族所持有,不容他人分享;及至工业革命的初期,能力化为财力,资本家主宰了工业的走向。今天以上三种能力仍然影响人类的活动,不过其中又兴起一种最具威力的能力,那就是专业的知识。
我们多数都知道,今天是信息时代。新的想法、动向和观念每日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不论是深奥的量子物理学或大众口中的汉堡。如果要形容这个时代的特色,那就是信息的充斥泛滥。从报章杂志、电影电视,乃至于电脑,新的信息如狂风暴雨袭来,逼得我们必须终日去看、去听、去想,因此造成在这个社会里拥有信息且能善用的人,便拥有古代帝王所执掌的无上权力。正如加尔布雷思所言:“工业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但在信息社会却是知识,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拥有信息且不为无知所挟的新阶级的出现,他们的能力不是来自金钱,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知识。”
令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不是生在古代,若非王公贵族就绝无可能拥有权力;我们也庆幸不是生在工业革命之初,若非生在豪门富邸,便无聚财之力。但在今日,掌握知识力量的机会在人人的手中,任何一位身穿牛仔裤的孩子都有可能创立一家影响世界的大公司。所以说,在今日信息就如同古时帝王的权杖,能掌握特别知识的人就可以扭转人生,进而改造全世界。
的确,想扭转人生的特别知识在美国俯拾皆是。在每间书局、每家录影带店、每座图书馆里,从各类的演讲、研讨会、教学课程中,你都能得着所需的知识。坊间的畅销书排行榜,更不乏追求个人成功的书籍,这份书单日日增长,我们所需的知识亦在其中。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卓然有成,却有人依然故我?又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能力、快乐、财富、健康以及成功?
答案就在于即使是在信息时代,单有知识仍嫌不足。经常我们在看到那些有不凡成就的人时,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他们拥有某些特别的天赋。可是在深入探究后,我们要说,他们之异于常人乃是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行动是指达成目标的做法,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而知识在没有到达能活用之人的手中之前,它只能算是潜藏的力量,还不能算是利器,不过这种利器是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发展出来
的。难道只有乔布斯看见家用电脑的远景?难道只有特纳看见了有线电视的市场?绝对不止他们,差别就在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并勇往直前,进而最终成功。
既然人人渴求成功,那要如何得到呢?相信你一定同意现代生活的素质取决于信息的传送。同样地,我们传送什么样的信息给自己,也就决定我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由此可见信息传送也是一种能力,娴熟于这种能力的人不但影响他对环境的看法,亦且影响世人对他们评断。所以我们若要追本溯源,一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某种信息的传送,而能影响一般大众的就是那些知道使用的人。试想想杰斐逊、罗斯福、肯尼迪、邱吉尔、甘地等伟人,他们哪一个人不是能把自己的见解透彻地散播出去,影响大众跟着他们走?借助他们传送信息的能力,使世界改观。
然而这种能力不也是斯普林斯廷、艾柯卡、简·芳达·里根等人与众不同之处?他们不也是个中翘楚?既然这个能力能驱策大众,同样地它也是驱动你我的工具。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奠基于两种形式的信息传送上。第一种是内在的传送,那是在内心里的描绘、细语和感受;第二种是外在的传送,包括言词、语气、表情、举止、行为等来与外界接触。这两种传送不单影响个人,也影响他人。你与外界传送的效果,决定你成功的程度,像人际关系与财货收入;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成功,如幸福、喜悦、快乐、情爱,以及其他所求的,都是你内在传送的直接结果,也就是你对发生的事所做的诠释。成功者已经一再地向我们指出,我们的人生不受制于先天环境,乃受制于所抱持的态度。所以,你是自己的主宰,除非你自己认命,否则任何事对你均无作用。遗憾的是,许多人任这能力闲荡,但是我们却不,我们要重掌能力,及时扭转人生。
本书将从广泛的、深人的、一致的角度,来探讨能导致惊人成果的措施。事实上,如果你要我简单扼要地说明本书的内容,那就是:达成结果!好好想一想,这不就是你真正兴趣所在?或许你想改变自我和环境,或许你希望更能表达心意,有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学习更快,身体更健康,赚更多的钱。这不难,只要你能善用本书所说的,就能得到上述一切,甚至更多。然而,在你尚未得到之前,你得先假想你已经得到了,即使不一定如你的愿。许多人以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和所想的是无法控制的,其实不然,你能把自己的心智和行为控制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就像你意志消沉,那是你自己滋生出让你沮丧的心情;同样地,你也可以使自己滋生出兴高采烈。
记住,只要你不去“抓住”沮丧,沮丧是不会附上身的。沮丧跟生活中其他的情绪相同,是你透过特殊的生理及心理活动而产生的。当你从某个特定角度来看自己的处境,配上无奈的语气,松垮的肩膀,拖地的脚步,颓丧的神情,便会变得沮丧。如果你的饮食不当、酗酒、滥服药物,造成体内生化活动的紊乱,引起血糖的偏低,你也会造成沮丧的状态。
所以我要说,要沮丧还真不容易,那得需要一些不寻常的做法,然而有许多人却常处在这种状态。事实上,他们经常把这种情绪与许多外界事物连在一起。为了得到他人的注意、同情、关爱等等,不惜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还有的人更是习以为常。然而,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你也可以变得欣喜,只要马上采取会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即可。你首先在心中画出令你兴奋的图像,然后改变口气和心语的内容,加上特别的举止和呼吸方式,你就能经历这种状态。同样地,这也适用于同情和爱清等情绪。
或许,你会认为这种刻意安排的内在传送信息,所造成各种情绪的反应过程跟导演的工作很像。不错,他为了确实达到戏剧效果,就得掌握住观众的视觉及听觉。如果他要你害伯,就会提高音调,并出奇不意地在银幕上跳出意想不到的画面;如果他要你兴奋,他也会利用音乐、灯光,以及会有那种效果的画面。即使是同一个素材,导演也可以弄出一部喜剧或悲剧来,全看他是打算如何在银幕上呈现。同理你也可以在自己内心的银幕上做类似的事情,你可以用相同的技巧和手法控制你的心智活动,产生生理的行动。你既可以在脑海里增强灯光和声音,传送积极信息,也可以减弱以传送消极信息,就像斯皮尔博格一样灵巧。
接着要说的可能很不可思议,你或许不相信有一种方法能看透一个人,确知他的想法,或按照自己的意思蓄积你最强有力的各样才能。不过你最好相信,就如100年前,谁能想到人类能登上月亮?在那时你若说从纽约到洛杉矶只要五个小时,怕不有人说你痴人说梦话。但是科技的发展使那些梦想得以成真。甚至于今天还有一家太空公司预言,在十年之内会发展出一种交通工具,从纽约到加州只需12分钟。你在本书中将能学到表现最佳绩效的技巧,帮助你得到你料想不到的才能。
“每一发愤努力的背后
必有加倍的赏赐。”
表现杰出的人士都是循着一条不变的途径以达成功,我称这条途径为“必定成功公式”。这条公式的第一步是要知道你所求的,也就是要精确地界定你所要的。第二步就是要知道该怎么去做,否则你只是在做梦,应立即采取最有可能达
成目标的做法。然而这个方法在实际执行时不一定能奏效,此时就得进行第三步,发展出敏锐感,来辨识各类回馈信号,并尽速从进行中的结果,研判是接近还是远离目标,如果不是预期的结果,你得记录下来,就像你学习其他人的经验一样。接下来你就进入第四步,发展出达成目标的变通能力。如果你仔细留意成功者的做法,他们就是遵循这些步骤。一开始先有目标,否则不可能一发即中;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坐而知是不够的;接着是拥有研判能力,知道反馈的性质;然后不断修正、调整、改变他们的做法,直到有效为止。
现在就以斯皮尔博格为例吧!他在36岁时就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在影史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囊括四部,包括收入最高的外星人(E.T.)。他是怎么能在这样年轻的年纪里有此等成就?实在耐人寻味。
斯皮尔博格在十二三岁时就知道,有一天他要成为电影导演。在他17岁那年的某天下午,当他参观环球制片厂后,他的一生改变了。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参观活动,在他得窥全貌之后,当场他就决定要怎么做。先偷偷摸摸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长谈了一个小时,然后结束了参观。
对许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为止,但斯皮尔博格可不一样,他有个性,他知道他要什么。从那次参观中,他知道得改变做法。于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装,提起他老爸的公事包,里头塞了一块三明治和两根糖棒,重回到摄影棚现场,装出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当天他故意地避开了大门守卫,找到一辆废弃的拖车,用一些塑胶字母,在车门上拼成斯皮尔博格、导演等字。然后他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各个导演、编剧、剪辑,终日流连于他梦寐所求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发展出越来越多关于电影制作的敏锐感来。
终于在20岁那年,他成为正式的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放映了一部他拍的不错的片子,因而签订了一纸七年的合同,导演一部电视连续剧。终于他的梦实现了。
斯皮尔博格是不是循着必定成功公式的路线走呢?丝毫不假。他知道他所追求的,也知道做法,更具有研判未来变化的敏锐感,再伴随变通的弹性,终于达成心愿。事实上我所认识的每一位成功者都和他一样,致力于改变自我并适时变通,以达致所企求的人生。
本书的内容就是要把最有效的信息输入你的脑子,使你有能力拟定成功的做法。差不多每星期我都会主持一个为期四天,称之为“心灵革命”的研讨会。会中我会教导学员如何运用头脑,开发脑力,学习正确的饮食、呼吸、运动以蓄积有用的精力。头一晚的课程称之为“化畏惧为能力”,课程的设计是要告诉学员如何避免为恐惧所阻而怕付诸行动。
在尾声时,我会安排所有的学员进行赤足过火的仪式,行过一条10至12英尺长炽热的火堆。在高级班的火堆更长达40英尺。这种过火仪式是个人能力的体验,也是让人能培养出对可能性的领悟,能够做到他以前所认为做不到的事。人类过火的仪式行之已有数千年之久。在某些地区,那是一种考验信仰的宗教仪式。然而我的过火仪式却与宗教无涉,那只是信念的体验而已。让学员用最基本的官能去晓得他们是可变的,可成长的,能延伸自己,做出他们从未想过可能的事来,而长期的恐惧感和无力感都是自己画地自限的。一个人敢不敢尝试过火,就在于他能不能说服自己,去面对无名的恐惧,而敢断然地采取行动。这特别的课程就是让学员知道,只要能全然相信他们做得到且敢付诸实现,他们就必能做各样的事。
以上所说的一切,只是为了阐释一个简单且必然的事实:成功绝非幸致,有成与无成之人的差别绝不似掷骰子那样的没有定规。追求卓越是有一种不悖的、逻辑的行动模式和特殊途径,深藏在我们可触及的内心深处,但人人可以释放出它的神奇来,只要我们知晓用最有力和有效的方法启动自己的心灵和身体。
虽然成功者能终年一致地施行有效的做法达成美梦,但到底是什么,得以让他们持久不懈地全心投入各样事务中?当然有不少原因,但我相信必然包括下列七种特质,那彷佛是内心中燃烧的火焰,驱使他们去追求成功。相信这七种必须的击发装置,也能保证你的成功。
特质一:热情!成功者一直有一个理由,一个值得付出、激起兴趣,且长据心头的目标,驱使他们去实行、追求成长和更上层楼。这目标给予他们开动成功列车所需的动力,使他们释出真正的潜能。是热情使艾柯卡做出别人所做不出的事;是热情让电脑科学家终年砣砣,寻求突破,得把太空人送上外太空并接返地球;是热情让人夙兴夜寐,是热情使人如沐春风,是热情让人生有力量、有勇气、有意义。若无热情,则无一事可成,不论是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父母或生意人,缺了它就不会奋发向上。在第十一章,会探讨如何释放这种内在力量。
特质二:信念!世上每一本宗教典籍都是在诉说信仰和信心带给人类的力量和影响。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信念就是截然不同,而我们现在对自我评断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相信美妙,未来就会过着美妙的日子;如果我们自行设限,转瞬之间那些限制就在眼前。所以若我们相信会成
真,有可能的事,它就必会如你所愿。有些人虽有热情,但对自己的能力怀疑或期许不高,因而从未采取能让愿望实现的行动。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并且相信必能获得。针对这个特质,在第四、五章会告诉你用特殊且科学的方法,很快地改变信念,达到你最盼望的目标。
热情和信念犹如汽油,推动你迈向卓越之境。不过有推力仍旧不成,还得有航向,否则就像没有目标的火箭,、在天空中盲目地乱窜。航向在人而言,就是指明智且循序前进的认知,是我们击中成功靶心所不可或缺的。
特质三:策略!策略就是组合各种才能的计划。当斯皮尔博格决心成为一个制片家后,他画出一条引导他用电影征服世界的方针,因而他晓得要学那些,得认识谁,该怎么做。他是有热情、有信念,但更有策略,使事事按部就班地完成。所以万事俱备并不保证成功,还要有一套最佳的组合,使其发挥到极致的地步才行,这才叫策略。进入屋内,你可采破门而入,也可找钥匙开启,就看你怎么去做。在第七、八章会谈到一些成功的策略。
特质四:清楚的价值观!若谈起美国人崇尚的特质时,我们自然会想到爱国心、荣誉感、包容心,以及崇尚自由,这些特质就是美国人的价值观。何为价值观?那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遵守道德的、切合实际的判断,让我们分辨出何者为重,何者必须。若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便能使我们分辨出是非黑白,明白人生的真谛。遗憾的是,有太多的人却完全不清楚,也因此有些人常在事后懊悔所做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然而反观那些成大功的人,他们差不多始终都清楚地明白,基本原则是什么。看看里根、肯尼迪、金博士、约翰·韦恩、简·芳达诸人,他们虽看法不同,但却有共同的道德根基,知道为人本份和当仁不让。所以要想成功,就得明白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在第十八章,我们会探讨这个特质。
或许你已留意到,以上四种特质彼此扶助并相互带动。信念会不会影响热情?当然会,我们越相信会达成目标,就越会投人心力促其实现。单有足够的信念,是不是就能进入卓越之境?那的确是好的开始,不过,你若从一开始便面向西方,却相信会看见日出,那可难了。我们的价值观可会影响我们的策略吗?一点不假。如果我们的策略为求成功,却不择手段地去做违背良知的事,即使是最好的策略也不为功。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常看到有些人起高楼,不久又见楼垮了,因为他们的策略和价值观彼此相对立,互起冲突。
综观前述,这四种特质是密不可分的。特质五:活力!是活力使得斯皮尔博格和特纳在舞台上热力四射;是活力让唐纳德·特朗普及乔布斯在经营企业上冲劲十足;是活力让里根总统和凯瑟琳·赫本二人虽年逾七十,仍老而弥坚。欠缺活力,步履蹒跚的人想进入卓越之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精力充沛之人的四周,几乎整日充满各样的机会,忙得令他们分身乏术。若能抓住机会且善于利用的,便步向成功。有些人是有热情、有信念,也拥有成功的做法,更不与价值观抵触,可惜就是缺乏那股活力,无法进行所要做的事。所以要建立伟业,就得保有在体能上、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活力,那才能使我们尽情的发挥。在九、十两章,我们会讨论并应用一些能立时增加生理活力的方法。
特质六:凝聚力!差不多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种凝聚众人的超凡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纠合在一起,建立共识,一齐行动。固然,偶尔也会有个鬼才发明出影响世界的东西来,但他若终生只是孤零零地守在实验室里,就算他在某方面成功了,但他失去的更多。那些立大业的人,如肯尼迪、里根、甘地等人,都具有能够结合千百万人于一起的能力。不过,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而是在你内心深处。我们应该与周围的人以心相交,结合成一个历久而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否则任何成功,任何卓越,都是虚无的。在十三章里,让我们深入来谈。
最后一个特质,我们先前已经谈过了一些,就是:
特质七:善于传送信息!这个特质是本书的主旨。不论对外界或内心传送信息的方式为何,最终一定会主宰我们一生的好坏。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已学会敢面对人生挑战,且能把逆境中求胜的经验传送给自己的人;而那些承认人生失利,因而画地自限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能带动我们生活和文化的人,亦是能与他人沟通的大师,他们具有传送见解、吁求、欣喜、消息的能力。能熟稔此等能力,便能成为伟大的父母、艺术家、政治家、教师等。所以几乎在每一章里,或多或少会谈到沟通、消除歧见、建立管道以及交换看法。
邦克·亨特是一名德州油商,拥有亿万家产。有一次有人请他提供一点成功的建议。他说成功不难,首先,你得确定你所追求的;其次,你愿意付上代价促其实现,然后真的就去做。如果你不进行第二步,你就永远得不着所追求的。我喜欢称那些知道目标且致力实践的人为“少数的实干者”,以相对于那些“多数的空谈者”。我切切盼望你能从头到尾读完本书,善用其中所教的,领略里面所学的,并且乐在其中。
在本章,我一再强调采取奏效做法的重要性,但
奏效做法有许多方式,而多数人是大量采行“摸索与犯错”的方法,以致在达成心愿之前是经过无数次的调整。此法固然不差,但可别忘了,人生短促,岁月无情。如果有一种可以加速学成的方法会如何?如果我向你指出一条成功者行过的路会怎么样?如果你能够在几分钟内就学会别人多年才学通的东西,又会如何?透过仿效,你便能做到上面所说的,这是一种精确复制别人成功的方法。那些成功人士是怎么做的,能让他们从只会做梦的人群里脱颖而出?让我们挖掘下去吧……
第二章差异造成的差别
“人生实在太奇妙了,如果你坚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毛姆
车祸发生时,他正骑着一辆摩托车以100公里以上的时速飞驰在公路上,只偏头看了路边一眼,就恢复原来的坐姿,没想到就在他偏头之际,原先在前头的大卡车出人意外地煞住了。他只有一秒钟应变,情况万分危急。为了保命,他闪电似地压下摩托车把手,侧倒滑进卡车之下,此刻油箱盖蹦跳开来,悲剧就此发生?箱里的汽油溅出来并为火花引燃。待他苏醒过来,已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动弹,呼吸困难。四分之三的皮肤三级灼伤。但他没有放弃求生意志,挣扎地活过来并重振自己的事业。不久他又遭到另一次打击:所搭飞机失事,自腰部以下终身瘫痪。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必会有一次重大的挑战,在那时刻整个人彻头彻尾地接受考验,仿佛上天亏待了我们。那时刻我们的信仰、信念、耐心、同情心、毅力被逼到几乎放弃或根本放弃的地步。有些人通过了这等考验,成为勇者,另外一些人却任其毁灭。不知你可会想过,当人们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是什么让大家有不同的反应?我曾苦思,想找出某些人异于同侪的原因。是什么造就出一位领导者?一位成功者?为何有许多人能无视于各种困境,过着快乐的人生?而又有另外一些人终日过着绝望、愤世、沮丧的生活?
容我再跟各位谈谈另一个人的故事,让我们看看他与前个人之间有何差异。这位老兄的情况似乎光彩多了。他是一位腰缠万金、才华洋溢的艺人,拥有广大的崇拜者。22岁时,他就跻身于著名的纽约第二市立剧团,是最年轻的成员。没多久,他就成为剧团中的台柱。很快地,他在纽约一次重要的演出里一炮而红,成为70年代最伟大的电视演员之一,进而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电影红星。同时他又跨人歌唱界,亦同享盛名。他有成打的名人朋友,美满的婚姻,华丽的住宅。几乎人所要的,他一样都不缺。
试问,上面这两个人让你挑,你选做那一个?很难想像会有人舍弃后者而选前者。
但是让我再说下去。前者是我所认识最活跃、坚强、成功的人士之一,他的名字叫做米切尔,目前还活得好好的,住在科罗拉多州。自从那次车祸之后,他体验到的成功与喜悦,远超过大多数人一辈子的经历。如今,他结交了许多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事业成功使他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于他不顾脸上的恐怖疤痕,还去角逐国会席位。你可知他的竞选口号?“把我送人国会,我不会是另一张俊脸!”今天,他拥有一位不寻常的红粉知己,并且他还兴致勃勃地竞选科州的副州长。后者是一位各位熟悉的人物,会带给各位无数的欢乐时光。他的名字是约翰·贝路希,当代最著名的谐星之一,以及70年代娱乐界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他丰富了无数人的生活,但却不包括自己。在36岁时,他死于“古柯硷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当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变成一个浮肿、药物滥用到无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龄毫不相称。的确,他在外表上,是应有尽有;但在内心里,已经空虚多年。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看到类似的例子。你可曾听过皮特·斯特拉德威克其人?天生没有双手双脚,但却成为一位马拉松的跑者,至目前共跑了四万公里。相信你也必知道海伦·凯勒克服盲聋哑,而学有所成的事迹。再看看坎迪·莱特纳,女儿被一位酒后驾车者辗过致死,她强忍内心痛苦,呼吁成立了“反对酒后驾驶妈妈协会”,每年免去成百上千的人士失掉生命。但在相对的一端,像玛丽莲·梦露及海明威,生前掌声无数,结果却以自杀了却一生。
在此我要问你,富有与贫乏有何差异?能与不能分别何在?为与不为结果有何不同?为何有些人能冲出极凶险的逆境,高奏人生凯歌?为何有些人,虽环境优渥、才华不缺,人生却变成一场灾难?为何有人能把考验化为助力,使其前进,有人却通不过这个考验,以致困顿终生?米切尔和贝路希之间差异何在?是何种差异使人生如此悬殊?
这些问题常年萦绕在我心头。随着年月成长,当我目睹有些人样样富足,如令人称羡的工作、广结的人缘、健壮的身体等,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我和我的朋友不如他们?原来差别全在于我们的心态及做法所致。当我们竭尽心力之后依然无法扭转乾坤时,你是怎样的想法?其实,你可别以为成功者的问题就比失败者为少,要想没有问题,那只有躺在坟墓堆里。失败与成功不在于先天环境,而在于我们对它所持的态度和作法。
当米切尔得知他遭到严重的灼伤时,他对此种状况得做一个选择。这伤可能使他致命、痛苦一生或其他可想到的结果。然
而他决定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有其目的,并且在未来能助他迈向成功。就是这么想,他建立了信心和信念,即使再遇瘫痪之灾亦复如此,终于把一场人生悲剧扭转过来。你知道斯特拉德威克怎样成功地跑上标高4100米的派克峰吗?那可是一场世界上最艰难的马拉松赛跑,何况他手足全无。很简单,当他在奔跑当中,身体的反应告诉他已经筋疲力竭,无法再跑下去时,他就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把坚持跑下去的信息传送到他的神经系统,以迄到达目标。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就是改变自己。”
我一直很想知道,人要如何才会达成心愿?在很久以前,我就相信那些做出辉煌事迹的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会留下痕迹。我明了单是知道米切尔和斯特拉德威克自我打气的效果仍然不够,我还得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确信,如果我能分毫不差地学习别人的做法,我就能够做出和他们相同的成就。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好像有人能够临危不乱,从他处事的观点和做法去学习,我就能比我以前更沉着。如果有一对夫妇在结婚25载之后,依然鹣鲽情深,我就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出他们相处之道,并运用于自己的婚姻里,也能得着相同的结果。在过去,我会应用相同的方式减肥。当我决定减肥后,我就向一个瘦子学习,看他吃什么,是怎么吃,有何饮食之道。结果在我身上产生相同的结果,减掉了30磅的肥油。同样的方式,我也运用在财物收入上及人际交往上,亦有同效,因此我产生信心开始向名人学习。为了达成目标,我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去寻找秘方。
不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晓得一门叫做神经语言课程的学科,简称做NLP。顾名思义,神经是与脑子有关,语言就是意念表达,.课程是过程的安排。简单地说,NLP就是研究语言,不论是有声或无声,对神经的影响。你知道吗,我们的能力是奠基于自我控制神经系统的能力。那些表现不凡的人,就是透过神经系统传送特别的信息.,以致有不凡的成就。
NLP研究的是人们用什么传送方式,能使自己达到最积极进取的状态,进而采行最佳的做法。虽然神经语言计划只是一门学术理论,但它的功效之大却是你以往所未闻的。在以前,只有精神病医生和少数从事预言占卜之人才知道。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功效时,立即就认定那是我以前所未曾经历过的东西。当时有一位NLP的专家正在为一位患恐惧症有三年之久的妇女治疗。不到45分钟,她的恐惧消失了,令我看得不觉愣住,决定要一窥究竟。有时上述治疗只需五至十分钟。NLP提供一个有系统的架构,让我们能控制头脑,使我们不仅能掌握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包括旁人的。说的更明白些,它就是一门告诉你如何善用头脑,达成心愿的科学。
NLP也完全提供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让我握有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得知为何某些人能够不断地做出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像有些人能够在早晨快速且容易地苏醒并充满蓬勃朝气,他们是怎么办到的?既然要先有行为以后,才会有结果,那么是哪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行为,能于清晨产生轻易苏醒的神经生理过程?答案就在NLP里。NLP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人的神经系统都是相同的,如果某个人能做某样事,只要你用相同的方式去运用你的脑子,那么你就能做同样的事。这种从他人身上准确地找出他们达成特殊成就的不寻常过程,就称之为仿效。
我要再强调一次,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地能够做到。这跟你的意愿无关,而涉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那人是怎么去做的。如果某人是拼单字高手,那么他必然有一套能让你也成为此中高手的方法,只要四五分钟便可学会。在第七章你会学到这种方法。如果有位你认识酌朋友,与子女沟通很在行,你也可用相同的方法做到。同理亦可适用于轻易地在早晨苏醒,只要学习别人控制神经系统的方式。当然啦,比较复杂的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模仿和复制。不过,在你不断调整和变更过程当中,你若有强烈的意愿和十足的信心,那么任何人、任何事都可学成。有许多例子显示,有些人之能达成目标,乃是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但是你可别走他们的老路,只要走进使他们成功的经验中,不需花费像他们那样多的时间,也许不多久就可以达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全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能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归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他们对下列三人的模仿,经分类后所建立的诸多有效的行为介入模式,使得他们声名大噪。这三人是当代最伟大的催眠疗法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医师,杰出的家庭医师沙提尔女士和人类学家贝特森。例如,格林德和班德勒二人发现沙提尔能轻易地建立人际关系,而其他的同业却不行。所以他们找出她特有的模式,也教导学生运用,即使他们没有任何执业经验,但也做出与沙提尔毫不逊色的成绩来。他们播下
相同的种子,收获也相同。从他们三人身上模仿所归结出基本模式的经验,帮助格林德和班德勒也建立自己的模式并传授出去,这些模式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NLP。
这两位天才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系列改变自我,非常有力且有效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有一套有系统的看法,能在极短时间内再制任何型式的人类成就。
利用这种模式达成目标是极富戏剧性的,然而有许多人仅是学到了这种能产生心态及行为改变的模式,但却从未刻意地以有效且不改的方式运用在自己的身上。我再强调一次,单是知道仍然不够,还得力行才能有成。
当我看了更多有关于NLP的书以后,我就对坊间几乎欠缺有关模仿的著作,感到吃惊。就我看来,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某个人做出我心羡的成就,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就可以做出相同的结果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一些成功者,便能如愿。也就是说,找出他们的做法,尤其是他们运用脑子和身子的方法。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受欢迎的人、有钱的人、好父母、优秀的运动员、成功的商人,那就快去找一些卓越的模范来。
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他们精于学习的艺术,能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而不是贸然前闯,因为他们知道生也有涯。在平日生活中,若你留意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排名前几名的,绝大多数的书里包含一些教你能表现更佳的模式。例如杜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就指出要做一位杰出企业家及创新者所需的特别做法。他说得十分明白,创新不是一条非常特殊且微妙的过程,而做个企业家也并无神秘与神奇之处,别以为他们是天生好手,那是可经由训练而学会的。别怀疑他的话,他就是强调模仿的技巧而被视为现代企管实务之父的。另外,像(一分钟经理》一书,就是有关人际沟通,简化并有效管理人际关系的典范,里面列举多位全美最杰出经理人的范例。再如《追求卓越》一书,是提供一份全美最成功企业的范例。像这类的书不胜枚举。本书里面也包含了许多范例,教你控制心智、身体和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出惊人的成果来。此外,我希望你不单学会这些成功的模式,更盼望能超越他们,创立自己的模式。
书中模式,你可以教一条狗改进,也可以教一个人。但我更希望你能了解它的过程、架构和法则,这样你才能在复制成功上,无往不利。不要单只学会各种模式,要能不拘泥于一格,不断地寻找更多新且有效的方法,去完成你的心愿。
要向卓越模仿,你要像个侦探,像个测量员,不断地质疑并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迹来。
我曾找出手枪射击更准的模式,提升了美国陆军第一射手的射击水准;我曾观察空手道高段的想法和打法,从而学会了其中的精髓;我也帮助过职业及奥运选手,提升了他们的成绩。这一切的成效,都是从他们历次超水准的表现中找出模式,并告诉他们如何运用,再现佳绩。
人生大部分的学习,其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在科技领域中,无论是工程或电脑设计,每往前跨一步,都是循着先前的发现和突破。在商业世界里,不从以往学习,不会像创作艺术般经营的公司,必然消失。这个道理是我们都深信不疑的。
然而,人类行为的世界,却是依然使用过时理论及资料的少数领域之一。我们中有许多人,还在那种19世纪心智行为的模式中打转。例如把某样事命名为“沮丧”,你知道会怎么样?我们就真的沮丧了。真的,那些理论还真是丝毫不爽的预言家呢。不过,本书可要教你一套可以立时让你实现美梦的技术。
班德勒和格林德发现,如果要再制人类任何形式的成功,必须从三个基本方向出发。它们是三种形式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紧紧地扣住我们所想要的结果,你可以把它们想像成三道通往华丽酒会大厅的大门。
第一道门代表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不论他所相信的是否可能,都深深地影响他是否能够。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不论你是不是相信你能够做到,你都算对。”当你不相信你能办到,就会丝毫不差地传送一个信息到神经系统,进而限制或消除你能实现结果的能力。但相反的,如果你也能丝毫不假地传送一个你能办到的信息到神经系统,那么就会有个实现你心愿的信号到脑子里,那就可能实现。因此,如果你能够模仿成功者的信念系统,你就等于向他跨近了一步,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结果。在第四章,我们会进一步地探讨信念系统。
第二道要打开的门,称为心智序列,那是指一个人思想组成的方式。序列像一串暗码,如同电话号码是由几个阿拉伯数字所组成,如果你想接通,就得按照正确的顺序拨号。同理,惟有按照顺序去触动你的脑子和神经系统,你才能最有效地达成心愿,沟通也是运用相同的道理。有些人难以沟通,就是因为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暗码,不同的心智序列。当你破解开这些暗码,你就跨进第二道门,去模仿成功者那些最好的特质。序列将在第七章中讨论。
第三道门叫做生理状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有相连关系的。例如你呼吸的方式、站姿坐姿、面部表情、举手投足,都会支
配你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就会影响你行为的范围和成效。在第九章中会深入讨论。
模仿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困难,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做这件事。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的?体坛新,手是怎么跟前辈学习的?一个有抱负的商人又是怎么成立他的公司?全是模仿来的。这里举个在商场中简单的模仿例子。现代社会有个通性,就是在甲地可行的,往往在乙地也能适用。所以在商场有些人能够赚大钱,就是透过我们所说的跟进方式。如果有人在底特律的商店街,开了一家生意鼎盛的巧克力糕饼店,那你看着吧,在达拉斯也会成立相同的店;如果有人在芝加哥经营一桩专门供应奇装异服以达宣传效果的生意,很有可能在洛杉矶和纽约也会有相同的生意出现。所以有很多人事业成功,就是在市场尚未饱和之前,把甲地成功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地搬到乙地去,就这么成功了。类似同样情形,你可以撷取别人证明有效的方式再制一个。如果可能,再加强一下,要成功就有如探囊取物了。
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模仿者首推日本。日本经济令人目眩的背后是什么?是了不得的创新?可能有一些吧,但是如果你翻开过去20年的工业历史,就会发现很少有重大的新产品或先端的科技是发源于日本。日本人只不过剽窃了美国的点子和商品,从汽车到半导体的一切东西,再加以巧妙的模仿,只保留精华,改进其余部份。
有许多人公认卡修基是世界首富,你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吗?很简单,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模仿他们的做法,就有了今天。为何米切尔不单活下来,且能够从别人所无法忍受的打击中振作起来?当他还躺在病床上时,好友就为他念一些曾经克服重大难关之人的事迹,这让他有模仿的对象,使得奋发的意念压过他所遭受的悲惨经历,他也有了今天。所以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他的境遇,而在于他选择从什么角度去看自己,从那些方面去着手行动。
透过相同的模仿程序;我让我自己,也帮助他人很快地得到所求的结果后,我仍继续寻找能于短时间内达成杰出成就的其他思想与行为模式,整理成一个体系,称之为“最佳绩效技巧”,而其做法就构成本书的主干。虽然书中介绍了许多模式,但我要再次强调,希望各位不仅熟用这些模式,而更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模式和做法。格林德告诉我,对任何事别太过相信,否则总有失灵的时候。不错,NLP是件有力的工具,但那只是让你用来拓展你自己的方式、你自己的做法、你自己的透视力,没有任何做法是能永远畅行无阻的。
模仿绝不是一件新事物,每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都是本着他人的发现找出新东西来,每个孩子也是从他周遭的事物去模仿的。
我不得不提醒各位,我们中有许多人是漫无目标、胡乱模仿,往往随意地向某甲拿一点,向某乙取一些,结果却失落更重要的。有时从这里模仿了些好的,却又从那里模仿了些坏的,虽然有心向我们所尊敬的人学习,但却不知何处下手。
“何谓运气,就是先有预备,再碰上机会。”——作者
请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它会帮助你专注模仿到更精确的地步,使你能留意人生中一直在进行的某些事。
在你身旁围绕着你想像不到的机会和方法,我盼望你能像个模仿者开始思考,经常留意那些有杰出成就的模式。如果某人表现突出,心里要立刻跳出一句话:“他是怎么办到的?”我也希望你能不断地追求卓越,从你所看的每件事里挖掘特点,并学到实现的做法,那么只要你愿意,便能有相同成就。下一步我们要挖掘的是,在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里,是什么支配我们的反应。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吧……第三章心境的力量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斯宾塞
你可有过被点到名字起来答话,内心却十分笃定的经验?可曾有过诸事顺遂的时光?也许是在一场网球赛里,只只杀球都压线;或者在商业会议中,一切都了然于胸。也许你会有过一次料想不到的英雄举动,让你惊讶万分。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你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经验,在那天里一切都不对劲。可能你还记得许多次平日做来易如反掌,但当时却是一团糟。有时候动辄得咎,有时候求告无门,似乎是倒霉透顶。
这到底是怎么啦?你又没改变,应该是一往如常才对,怎么会前一会儿还眉开眼笑,后一阵子就哭丧着脸?为什么连一流的运动员都会有得心应手之后,连着多日投不进一球、击不出一支安打的情形?
差别就在于你处于不同的神经生理状态。在进取状态时,有自信、敢爱、坚强、快乐、兴奋,让你的能力源源涌出。在瘫痪状态时,多疑、沮丧、恐惧、焦虑、悲伤、受挫,使你浑身无劲。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在好坏状态之间进进出出。可曾有过进了一家餐厅,女侍不耐烦地说:“要什么!”的经验?你认为她一直是这副脸色吗?有可能是她的生活困顿,使她有这副态度,但更可能是她忙了一整天去招呼客人,还加上几个客人未赏小费。其实她人并不坏,只不过是处在颓丧的心境罢了。如果你能改变她的心境,就能改变她的态度。
了解改变和迈向卓越的关键就在于了解内心状态,而我们
的行为就缘于我们的心境。当我们感到事事如意时,一切都会做得很好,但是有时候却发现是处在颓丧的心境。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不寻常的心境下,说了或做了事后觉得懊恼或困窘的事,也许你也有过。所以要记得人都有不对劲的时倏,下次当别人对你不太友善,你就要收起不悦,而以同情的态度对他。毕竟,我们应该设身处地而想。请记住,这位女侍或别人的态度不该影响我们,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境以及态度。想想看,如果你能随意地就能进人生龙活虎的进取状态——你兴奋、充满把握、全身焕发活力、心智敏锐——你会如何?告诉你,你就无所不能。
读完本书后,你会知道怎么样把自己推向积极进取、能力十足的状态,并且在任何时刻,你都能脱离颓丧状态。但别忘了,拥有能力的关键还在于知道怎么做。在此我就要告诉你如何控制心境,带出果断、一致、有效的做法。另外也要谈谈心境的缘由,它们如何运作,以及为何我们能控制并运用的原因。
心境可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经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我们大部分的心境都是直觉的。对于跟自己有关事物所做的反应,就叫做心境,可能会是进取的、有为的,也可能是颓丧的、受抑止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境上。
人生里所求的,大半会和心境有些许连带关系。列张表,把你所求的写上去。你想要爱情吗?好,渴望爱情就是一种心境,是当我们从周围得到某些刺激,就把信号送到脑部,因而产生的感觉和状态。至于自信、尊敬,也都是从我们内心产生的状态。或许,你想有钱,其实你根本就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你要的是金钱所能带来的爱情、自信、无拘无束以及其他。所以追求爱情、追求快乐、追求主宰自己人生的关键,就全在于如何引导和掌握自己的心境。
要引导心境,做出你期望结果的第一个要诀,就是要知道如何运用头脑。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运作的方法,是如何产生心境的。千百年来,人类就对各种情绪改变所造成的结果感到好奇,尝试过禁食、药物、仪式、音乐、性爱、食物、催眠、诵经等实验,发现各有其效,也各有其限制。不过,在这里我要教你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些让你学得更快,并且更精确。
如果说所有的行为是发自心境的结果,那么当我们处在进取和颓丧两种不同心境时,自然会有不同的信息传送和行为表达了。接着要问,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心境变化?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因素,第一是内心储忆,第二就是我们生理状态的状况和活动。每天在你周围发生不同的情况,你是用什么角度来看?如何来看?你对自己怎么说?如何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做出不同的行为来。例如:当你的另一半晚回家,你是怎么对待他的?这时你的行为几乎全看你的心境而定,而你的心境又决定于内心是如何来看待他迟归的理由。如果在他还没到家前,你一直想到的是对方发生了一场车祸、全身浴血、人死了或躺在医院里的情景时,突然你听到门口的脚步声,或许会喜极而泣,或许会舒一口气,或许给对方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许问其究竟。这些行为是出自于关怀的心境。然而,你若幻想着你的爱人是因有了婚外情,或者你一再地告诉自己,对方的迟归是认为你的时间、感受对他不重要,那么当对方到家时,你就会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你看,出自于愤怒和被利用的心境,就产生了另一种行为。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某甲能以关怀的心境来看这些事,而某乙却不能,反倒产生不信任和愤怒的心境?或许父母或他人曾有相同的遭遇,其采取的反应对我们造成了影响。例如,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爸爸一迟归,妈妈就必然担忧,结果就影响你用担忧的方式来看许多事情。如果你妈妈告诉你,她是如何地不信任你爸爸,那么你就有可能学会了那种模式。因此,我们的信心、态度、信念和过去的经验,都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做出相对的行为来。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和有力的因素,影响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观感,那就是我们生理状态的状况和活动方式。这包括肌肉的牵引、饮食习惯、呼吸方式、肢体活动,以及全身各种的生化作用,这对我们的心境有很大的影响。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运作是两环相扣、交互影响,也就是说一方受到外来影响,另一方就会自动地受到影响。因此,若要改变心境,就需同时改变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例如,当你的爱人、另一半或小孩快到家之前,你的生理处于舒适状态,这时他们回来晚了,你会认为他们是被交通耽搁了;但是,如果你的生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肌肉紧张、极度疲乏,或感到疼痛、血糖偏低时,你就会倾向于用负面想法的信息告诉自己。不知你可否同意,当你神清气爽或身心俱疲时,对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是不是身体好坏会自然地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和做法?是不是内心觉得做来不易或烦躁时,你的肌肉就随之绷紧?由此可见,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是不断地交互影响,造成你心境的变化,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因此,若要能控制并引导我们的行为,就得先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境;若要控制我们的心境,就必得控制且
刻意地引导自己的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就假想你在任何时刻都‘能百分之百地控制自己的心境吧!
要能够导引我们人生经验之前,先得了解是如何去体验的。人类是哺乳类,要接受和传送外界的信息,是透过一套特殊的接收器和感应器官。常人具有五种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大部分会影响我们行为的决定,主要是透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三种器官。
因此,你的内心储忆,即你对事物的体验,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个人在内心的再呈现。一个人的意识是不可能接受全部输送给他的信号,如果你连左手指的脉搏到眼跳等上千种信号都要接收,你很可能会疯掉。因此,我们的脑子曾经过滤而保留及时所需或未来用得着的资料,而有意地忽略掉其余的资料。
这种滤除过程说明了为何人类有这许多储忆。因此对同一件交通事故,两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论点,甲可能强调他所看见的,而乙却强调他所听到的,彼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他们也可能打从一开始,使用不同的生理感觉器官去储忆这件事故。例如甲有2.0的视力,而乙却视力不佳,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双方的看法迥然不同。这种差异的认识和内心储忆就会进入记忆成为新的滤除器,让这二人去体验未来。
在NLP里头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地图显示的不是确实的疆域”。在《科学与理性》一书中,柯兹柏斯基说道:“要记得地图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它所显示的不是真正的疆域,正确地说,它是根据不同用途而提供类似的疆域架构。”这句话用之于人,意思就是人的内心储忆不是事物的真像,而是经过各人独有的信心、态度、信念和称之为性格模式的过滤后,所显示的内容。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过:“任何想在真理与知识的大海里树立个人权威的人,必为众神的嘲笑声所淹没。”既然一切事物的相貌,是透过自己内心的储忆,那么我们何不用鼓舞自己及旁人的方法,岂不比自我设限的方法好得多?如想成功地做到,那就有赖于能始终不悖地形成进取心境的记忆管理。有许多时候,你该费心注意某些事情,可别光只看到消极的一面,造成沮丧、受挫或不悦的心境,而要倾全力注意积极的一面。不论四周环境多么恶劣,用积极进取的心境来面对。
有人能成功,是因为他能始终维持进取的心境。这就是成败的差异?让我们再回想一下米切尔。发生什么,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此一事件所抱持的态度。他无畏于严重的灼伤和接踵而来的瘫痪,而找出一个能让他身处进取心境的方法。人生是好是坏,不由命运决定,而是由你的信念来决定。我们可以用积极心境来看事情,也可以用消极心境。花点时间想一想,如果你一直是处于无所不能的心境时会怎样?
这就是过火的用意。如果我现在叫你放下本书,走过一条炽热的火堆,我猜你不会听命行事。因为你还不具备过火的信心,也未拥有能过火的肯定感觉和心境。所以当我要你过火,你还没进入能帮你过火的心境。
过火仪式是教导人们,如何去摒除恐惧和束缚因素,以一种能鼓舞他们力行并带来新效果的方式,改变人们的心境和行为。其实未过火之前认为自己不能的人,在过了火之后,仍是相同的一个人,但是对能与不能的事,就此学会如何改变生理状态和内心储忆。所以过火只是把人们原先的畏惧,转换为知道能行的过程。从此他们就能把自己置于完全进取的状态,进而做出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和结果来。
如果过火帮助人们在内心形成一个我可以过火的全新储忆,那么原先认为的不可能,只是内心的限制,而其他诸多的不可能·,是不是就极有可能?所以知道心境力量是一回事,但付诸实现又是另一回事,这就是过火的目的。由于过火提供一个建立信心和可能性的模式,让人们能形成一个新的内在感觉和心境,进而比以前活得更好、做得更多。过火也清楚地向人们证明行为是心境的结果,一旦自己改变一下储忆方式,就能充满自信,采取奏效的行动。当然啦,要达到这种效果有很多方法,过火只不过是令人难以忘怀,最富戏剧性与乐趣的方式罢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产生你期望结果的关键在于你储忆的方式,能否让你处于进取心境,鼓舞你尝试各种方法以达成期望的结果。如果你达不到这种心境,那通常是你根本就没期望达到,或者顶多是用一种意兴阑珊、不冷不热的态度有以致之。如果我向你表示:“咱们去过火!”不管是用说的或用手拉的,这过火的信号就会进入你的脑子,形成储忆。如果你想像有人被套上鼻环,带进一个可伯的祭典里且放在火堆上烤,那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如果这个人又恰好是你,那就更难受了。
相反的,如果你想成人们手舞足蹈地在一起庆祝,也看到一幕众人欢天喜地的画面,感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若再加上看到自己安然无恙且高高兴兴地行在火堆上,口里说着:“不错,我是能过火!”并且信心十足地移动身体往前。相信这时你脑子接收的神经信号,就必然把你置于你极愿意过火的心境上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认为事情做来不会顺利,它就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会顺利,那么在内心就会产生所需的力量,帮助我们达成预期目标。这就是特纳、艾科卡、米切尔和其他
人异于常人之处,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能达成所企盼的结果。当然,即使是最积极的心境,也不保证必定成功,但是当我们有适当的心境,就有最大的可能去善用所拥有的一切。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共同作用,才能产生相对于行为的心境,那么当我们处于某种心境时,是什么因素支配我们有不同的行为?或许一位爱你的人会拥抱你,而另一位却仅仅告诉你,他爱你。答案就在于当我们拥有某种心境,我们的脑子就会选取可能的行为。而可选择方式的数目,就取决于我们对周遭学到的模式。例如,当某些人发怒时,必有一些特别的反应模式。譬如学父母一样地一巴掌打过去,或者参照父母商量,达成折衷的方式。这种父母的行为模式就成为储存的记忆,应用于未来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模式,用来对周遭环境形成自我的储忆。从认识的人、书本里、电视电影中,我们建立对世界表面上的以及内含的看法。在米切尔的故事中,影响他生命的一样东西,就是在他幼年时对某个人所留下的记忆,那个人是个瘸子,但却过着胜利的人生。因此米切尔效法那个典范,认为周遭环境绝不是阻挡他最终成功的障碍。
在模仿他人时,我们需要去找出是什么因素,影响某些人对周围的储忆,愿意起而行。我们也需要找出,他们是如何来储忆自己的境遇。在他们内心里,是怎么看的?怎么说的?怎么感觉的?让我再重申一次,如果在我们的心里再造与别人相同的信息,就能再造类似的结果,这就是模仿的本质。
如果你不坚持所期望的结果,那么有些外在的因素将会影响你,使你产生泄气的心境和行为。生命像条溪流,是不断地流动,如果你不主动地、有计划地掌稳自己的去向,就会随波逐流。如果你不在心理和生理的土壤中,洒下期望的种子,那么荒草便会蔓生。如果我们不坚定自己的心灵和心境,环境就会造出我们不欲见的心境来,结果可能是一场灾祸。因此,我们每天要监守心灵大门,知道自己始终不悖地处在正常心境。
别忘了,我们必须每日清除心田里的莠草。要常常怀抱乐观,如果你光看自己生命中的灰暗面,强调各种可能的困难,那你就把自己置于会滋生上述现象的心境中。例如,你是善妒的人吗?不,你不是,或许在以往你会有过嫉妒的心境和行为,然而你和嫉妒并不是一体。就因你会有过这种心境和行为,因此相信嫉妒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挟制和牵引你的行动。但是别忘了,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心境是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结果,而此两者却是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不错,在以前你曾嫉妒过,但那仅表示你是用会产生那种心境的方式来储忆。不过,现在你可以用新的方式储忆,带出新的心境和行为来。记住,我们永远具有选择储亿方式的权力。如果你认为爱人欺骗了你,很快地你就发现处于愤怒的心境中。可是你并未握有真凭实据,只不过凭空猜想,所以当对方回了家,你是既怀疑又生气。请问在这种心境下,你会怎么对待他?八成不会太好。也许你会咕咕哝哝或怒斥她,或则心存不悦,日后再谋报复。
别忘了,你所爱的人或许根本就没做什么,但是你这种瞎猜疑心境的行为,却极有可能就此把她推到别人的怀抱里。如果你嫉妒,那是你产生的心境,你可以改变这种不良的画像,把它想成所爱的人因加班工作而无法赶回来。那么,这个新的臆想过程就能把你置于相信对方工作一完就会赶回家的心境,而你对待她的态度会让她归心似箭;更急于和你厮守一块。也有可能你的爱人正是如你想的,那么你又何必浪费心思瞎猜呢?通常,所猜疑的是子虚乌有,但是因此造成的痛苦,却伤害了双方,何苦来哉?
“思想是行为之母。”——爱默生
如果我们能传送控制自我的意念,对于所求的,能产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信号,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地产生极佳的正面结果,即使在成功机会渺茫或根本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也能。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奋他人,不达成功,誓不休止。
你可能听过梅尔·费希尔其人。为了一份深埋海底的财宝,他花了整整17年的工夫,结果捞出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金银币。从一篇文章中我知道他的故事。有一位参与打捞的水手被问道,何以他干了这许久,他说道因为费希尔先生具有振奋人心的能力。每天费希尔都告诉自己和所有的人员,就是今天啦!到了当天收工,他又会说,就在明日啦!他可不是只磨磨嘴皮,从他的口气、他的意志、他的感觉,日日都显示出他信心的坚定。就这样,他持久不懈,终于成功。他的故事是必定成功的范例,他知道后果,也知道怎么去做,他从工作中学习,如行不通,便尝试他策,直到成功。
另外一位激励高手,就是夏威夷大学橄揽球教练托迈。他相信心境影响成就。有一次在对抗怀俄明大学的比赛里,夏大被压制得抬不起头,到中场时,比数为22:0,几乎已是溃不成军。
你可以想得出,到中场休息时,夏大球员进入球员休息室是何等的沮丧。托迈眼睛扫过这群垂头丧气的大孩子,了解除非他们心境改变,否则下半场不可能扭转败局。看他们泄气的样子,心里已经认为赢球
无望,而这种态度根本就不可能有劲去打赢这场比赛。
这时托迈拿出一张海报,上面贴满了多年来他搜集的剪报文章,每一。篇都是从落后分数,终能扭转注定必输的噩运,赢得最后胜利的故事。在球员看过这些报道后,托迈决意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重建信心,相信必能·扭转颓势的信心。就这样鼓舞出新的斗志,在下半场,夏大球员个个如猛虎出柙,掌握全场,使怀大未得一分,终场以27:22获胜。由于他们能够改变内心储忆,相信赢球可能,就此成功了。
不久前,我和《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查德同机。当时他正为高尔夫球文摘撰写一篇《一分钟高尔夫球手》的文章。他告诉我会向一位全美第一流的高尔夫球手讨教,希望能降低杆数。虽然他学了不少击球高招,苦于记不牢。我就叫他别枉费记忆,并且问他可会有击球顺手的经验,他说当然,我又问他可是经常有吗,他答道不错。这时,我就解说,他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已清楚地记录下他顺利击球的方法,只要能让自己重回当时心理的状况,就可再现佳绩。我花了几分钟告诉他,如何进入那种状况和正确地回想。你知道吗?不久他击出15年来最佳的成绩,比先前少了15杆。他无需费神强记技巧,要得到期望的结果,只需学会如何进入其中。
别忘了,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曾成功过,那么运用与当时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就可再得成功。1984年奥运之前,我与一位参加1500米自由式的游泳选手迈克·奥布赖共处。他一直苦练,可是总觉得好像不可能赢得金牌,在他的心里似乎已经布下一块阻挠他的障碍。他认为拿到金牌是种奢望,因此把目标放在铜牌,至多是银牌,就是不敢指望金牌。因为另一位好手,迪卡洛已经击败过他数次。
我花了一个半小时,帮助迈克回想他巅峰的状况,也就是从某场曾击败迪卡洛的比赛中,找出锻炼的方式、脑海里的想法、自我打气的说法、赢后的感觉。我们逐项探讨他当时的生理及心理状况,甚至于比赛时枪响前一刹那的情况。我发现当天正式比赛之前,他还听了刘易斯的广播节目及新闻报告。言归正传,当奥布赖恩进入决赛当天。我要他按照那次击败迪卡洛时所做的每项动作演练,甚至于也听了刘易斯的节目。结果,他赢得金牌,整整领先迪卡洛六秒之多。
你看过“杀戮战场”没有?其中有一幕令我震惊,终身难忘。那是个生活在高棉战乱中的小孩,只有十二三岁,在极端绝望的心情下,拾起一支机关枪,向周围扫射。真是一幅慑人的画面。你不禁要问,到底为什么,逼得一个十二岁大的孩子,做出那样的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绝望到让他掉人人性极度残暴的深渊;第二,是他生活在硝烟弥漫,断垣残瓦的世界,认为持枪射击是适当的反应。他看见别人做过,所以自己也这么做。这是多么悲哀的一幕!我会尽量不回想这一幕,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为何我们会在某种心境,不论是好是坏,做出在另一种心境绝不会做出来的事来?在此,我要再强调,并希望你能牢记于心:行为是心境的反映,记忆的再现。亦即,行为是把储存的做法,再施展出来。如果奥布赖恩未曾有过胜利的经验,我根本不可能帮他赢得金牌。我只不过教他学会蓄积过去的优点,改善方法,发挥所长,在他需要时,及时地施展出来。
很少有人下意识地引导自己的心境,各人像天气般变化无常。一会儿沮丧,一会儿兴奋;运气好时,如登山顶,运气差时,如坠深谷。在各行各业里,各人不同的成就就在于蓄积才能的能力,在运动界尤其明显。没有任何一位运动员能长保巅峰状态,但有些人却有能力适时发挥。为何杰克逊能于10月达到击出全垒打的高峰?为何伯德和韦斯特能在嘈杂的人声中,有百步穿杨的神射本领,成为NBA职业联赛的超级射手?就是他们能在最大压力下,及时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有许多人希望得着快乐、喜悦、兴奋、平安,尽量远避那些挫折、愤怒、烦恼、无聊的心境。可知他们是怎么做的?多数人是扭开电视,挑些喜欢的节目来看,借着画面和笑声,使自己舒坦些。另有些人是到外头吃顿饭,或者吸根烟,或者服点药。更积极的人,或许会运动一番。这些措施是有点用,但不持久。当电视节目结束,他们的心境依旧,吃过饭或服过药后不久,原先的那些坏心境又再现。不过,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从身心两方面来改变,而不需借助那些就长远观点看来会有副作用的外物。
为何有人吸毒?并不是他们喜欢拿针扎手臂,而是他们别无他法寻到追求的心境。但是有些毒瘾甚重的孩子,在过火之后,一脚踢开了那些坏习惯,因为过火让他们用更高雅的方式,体会到相同的心境。有个沉湎于注射海洛英六年半之久的孩子,说他注射后的感受,远不及过到火堆的另一头。这并不是说要达到那种心境,便得经常过火,他只要经常经历那种新的心境便可。当做过他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事后,就能在内心建立出一套模式,让他能够做出内心认为美好的事来。
从本章里,你该记得,你的心境是个神奇的力量,是可控制的,不应容许任何外物来摆布。
在此我们还要往意有个因素支配我们对外界的储忆,它过滤这些储忆,控制我们心境的变化。它被视为最伟
大的力量,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神奇力量……第四章卓越的诞生:信念
“可人成就,在于信念大小。”——柴可夫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病理的解剖》一书中,说了一则关于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这是一则关于信念和更新的故事,你我都会从中得到启示。
他们会面的日子,恰在卡萨尔斯九十大寿前不久。卡曾斯说,他实在不忍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衰老,加上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穿衣服。呼吸很费劲,看得出患有肺气肿;走起路来巍巍颤颤,头不时地往前颠;双手有些肿胀,十根手指像鹰爪般地钩曲着。从外表看来,他实在是老态龙钟。
就在吃早餐前,他贴近钢琴,那是他擅长的几种乐器之一。很吃力地,他才扶坐上钢琴凳,颤抖地把那钩曲肿胀的手指抬到琴键上。
刹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透出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跟着开始能动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强壮的、柔软的钢琴家。卡曾斯描述说:“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他弹奏巴哈的Wohltemperierte Klavier一曲时,是那么地纯熟灵巧,丝丝人扣;随之他奏起布拉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轻快地滑着。“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和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他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来更高,走起路来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我们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条,而它就真的只能在口中说说而已。但是从最基本的观点来看,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且取之不尽;信念像一张早已安置好的滤网,过滤我们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脑子的指挥中枢,指挥我们的脑子,照着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变化。卡萨尔斯热爱音乐和艺术,那不仅会使他的人生美丽、高贵,并且仍每日带给他神奇。就因为他相信音乐的神奇力量,使他的改变让人匪夷所思,就是信念,让他每日从一个疲惫的老人化为活泼的精灵。说的更玄些,是信念,让他活下去。
司图尔特·米尔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启开卓越之门的缘故。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给神经系统,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所以,若能好好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相反的,它也会让你的人生毁灭。在过去,宗教会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心,给予他们力量,做出认为不可能的事。是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
信念也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出我们要去的目标,并确信必能到达。然而没有信念的人,就像少了马达缺了舵的汽艇,不能动弹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得要有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看到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真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像信念这样,影响我们如此巨大。人类的历史,根本就可说是信念的历史。像耶稣、穆罕默德、哥白尼、哥伦布、爱迪生或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何尝不是改变历史,也改变我们信念之人。若有人想改变自己,那就先从改变信念开始;如果想效法伟人,那就效法他成功的信念吧!
我们对人类行为知道的越多,就越发现信念影响我们的非凡力量。在许多方面,这股力量的作为与我们所认为的情况背道而驰,尤其是在生理状况方面,信念(也就是内心反映)会控制事实。不久之前,有一宗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女性,她血液中血糖完全正常,但她相信自己患有糖尿病,结果她的生理状况就真的显示出糖尿病的症候。
在类似的实验中,有许多人在催眠状况下,碰触一块冰块,然后告诉他们是一块烧红的金属,结果在碰触部位就冒出水泡。
有许多人都知道安慰药的作用,它对治病不一定真有效果,多半是用来哄骗病人,使其心理相信,达成治疗效果。卡曾斯就亲身体验过信念的力量,因而消除病因,他说:“吃药打针不是绝对需要,但康复的信念必须要有。”另外还有一宗著名的安慰药研究病例,对象是一群患有溃疡的人。他们被分为二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组的人,即将服用一种有绝对疗效的新药,对第二组的人说,即将服用尚不知疗效的实验药,然后在不告知实情的情况下,给二组人完全相同没有疗效的药。实验结果,在第一组,70%的人觉得有效,在第二组,只有25%的人觉得有效。差别就在于双方的信念不一样。
威尔医生做过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服药者的效果是和他对药效的信念成正比。他发现能让注射安非他命(兴奋剂)的人平静,注射巴比妥盐(镇定剂)的人兴奋。“药的神奇之处是在使用者的心理,不是药物本身。”他下结论道。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影响结果最大的是信念
。信念不断地把信息传给脑子和神经系统,造成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你相信会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你达成;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再一次提醒你,不论你说能或不能,你都算对。既然这两种信念都有很大力量,那么我们该拥有那种信念?如何去培养它呢?
卓越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我们的信念是可选择的,事实上,信念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束缚你的信念,也可以选择支助你的信念。卓越的要诀就在于,选择能引导你成功的信念,丢掉会扯你后腿的信念。
既然信念是决定我们潜能发挥程度的关键,那么信念到底是什么?还记得吧,在前面我们说过,每一个人的经验,也就是你说过的、看过的、听过的、摸过的、嗅过的、尝过的,都储存在脑海里。当你肯定地说你记不得,不错,你是记不得;当你说你记得住,你就给神经系统一个指令,打开通往脑海记忆部份的通道,而你所需的答案就源源不断地流出。
“人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在此,信念就很容易解释了。它是预先形成、预先组成的认知系统,以始终如一的方式,过滤一切到我们脑中的信息。那么信念来自何方?为何有人拥有推向成功的信念,而其他人拥有失败的信念?如果我们打算效法那些推向卓越的信念,首先就得找出它的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环境。孕育成功的良性循环与孕育失败的恶性循环,其分野就在于环境。监禁生活最可怕的,不是每日的挫折和剥夺,而是这种环境会孕育失败信念和使梦想幻灭。如果你看到的尽是失败,尽是绝望,要想在内心形成追求成功的储忆,实在是难如登天。在前一章里我们说过,模仿是一件人生一直在做的事。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富裕且成功的环境,你很容易去模仿富裕和成功;如果你生长在贫穷和绝望,你大半的模仿可能是贫穷和绝望。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很少有人能够不因社会环境的偏差而表达出公正的意见,然而绝大多数的人连公正的想法都没有。”
在讲授模仿的课中,到尾声时会有一堂真人实习,我们会特别找几位在大都市里的流浪汉做为对象,模仿他们的信念系统和心智想法。我们不仅给他们吃,并且付出真诚的关怀,希望他们能说一说平日流浪生活的内貌和感想,然后我们就拿他们与那些虽曾遭受身体及情感上重大打击,但却能扭转人生的人相比。
在最近的一堂课里,我们找了一位年约28岁,身体强健,看来聪明,并有一张俊美面孑L的年轻人,做为了解对象。我们想探讨,以他的条件,为何会如此落魄,流浪街头,而米切尔虽在外表上是一无可取,但却快乐异常的原因。前头我们说过,米切尔成长于一个能提供他许多克服逆境、再创美好人生的模范环境之中,让他滋生“我也可能办得到”的信念。相对的,这位年轻人,姑且就叫他约翰吧,却生长在没有模范可学的环境里。他的母亲是个妓女,他的父亲因持枪杀人而入狱。在约翰八岁时,他父亲就为他注射海洛因。像这样的环境让他相信,若要活下去一其实只能算是苟活于世,惟有流浪街头、偷窃他人、贩卖毒品等。他认为如果自己不当心,别人就会占他的便宜,任何人都不可信。那晚,我们帮助他,改变了他原先所相信的看法。结果,他不再流浪街头,如今结交了许多新朋友,用新的信念过新的生活,开创新的人生。
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博士曾研究100位杰出且年轻的运动员、音乐家和学生。他十分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奇葩,大部份都不是自幼即表现头角峥嵘,而是在细心的照顾下、指引下和帮助下,得以发展才华。这都得归功于他们成名前,即已拥有“我必出人头地”的信念。
由此看来,环境是一个产生信念十分重要的因素。幸好,它不是惟一的,如果是的话,我们的世界就是个静滞的世界,富家子弟永远只认得钱财,而贫家子弟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另外尚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孕育信念。
第二条发展信念之道,就是偶发事件。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一些永难磨灭的事件。肯尼迪总统被刺那日,你在做什么?如果当时你不算小,我确信你一定记得这件事。对许多人而言,那天的景象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同样地,另有许多经验使我们永铭心内,难以忘怀。它们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改变我们的人生。
我13岁那年,立定志向要当一位体育记者。有一天,我从报纸中得知霍华德·科赛尔要在我们这里的百货公司为他的新书签名。当时我想,如果我打算成为一名体育记者,就得开始访问专家,为何不就先从拔尖儿的人物开始呢?主意拿定,我就借了一台录音机,由家母用车把我送到现场。到达时,科赛尔先生正起身准备离去,我有点慌,当时在他周围群集了许多记者,争相发问他最后一个问题。我钻进人缝中,挤到科赛尔先生面前,用连珠炮的速度告明来意,并问他能否接受我简单的录音访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接受了我的个人访问。这个经验改变了我的看法,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没有人不能接近,只要敢开口便能得到。这次不寻常经验的鼓励,让我后来投入一家日报的撰文,继而在传播界发展下去。
第三条建立信念之道是经由知识。亲身体验是知识的一种,而另外一种可从阅读、看电影等得到别人的看
法。知识是打破藩篱最佳的方法之一,不论你的环境是何等的艰难,如果你读了别人的事迹,你便能产生信念,,助你成功。卡尔文博士是一位黑人政治学家,曾在纽约时报上提到,当他还是个青少年时,美国棒球联盟第一位黑人球员罗宾逊对他一生的影响。他说:“从他那里,我得到鼓舞,他的事迹提升了我的眼界。”
第四个方法是从我们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学得信念。要相信自己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际去做一次。如果你那次成功,就很容易建立会再成功的信念。为了配合出书进度,我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本书的初稿。当时我不敢确定是不是办得到,但后来我在一天内,完成一章的内容,才确信截稿前完成本书是做得到的。因此一旦我成功一次,我就知道必能再办到,也因而让我有信心准时完成本书。
记者从及时交稿中,也可学到信心。在他们的工作上,很少有别的事情,要比在截稿前一小时内写出一篇完整的故事那样,令他们畏惧不前。这种事对那些新手来说,是工作上最可伯的事了。但当他们成功过一两次,就知道以后也可能成功。他们不会因为是老手,就做得更俐落、更快,不过一旦有这种成功经验后,他们就发现能永远在限定时间内办到。同理也可用在演员、生意人以及其他各种人。相信能办得到,就像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家一样,帮助你成功。
第五条建立信念之道,便是在内心建立一个经验,假想愿望已经实现。正如先前的经验会改变你内心的看法,因而成真,同样地,你也可以利用想像,期望未来的结果。当你外界环境无法让你生气勃勃,你这时只要把状况假想成你想要的,然后把自己溶人其中,因此就可改变你的心境、信心和行为了。例如,如果你是位业务员,赚1万元容易,还是10万元容易?告诉你,是10万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赚1万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好好想想看。难道工作就只为了糊口而已?我是不知道你怎么想,但你不是。
不过销售总归是销售,不论你希望做多少业绩,你都得打电话、接洽客户、送货。如果你把目标订为10万元,而不是1万元,出门时一定会更兴奋、更卖力。这时你的心境会鼓舞你发挥出比求糊口更高的潜力来。
很明显的,金钱不会是激励你的惟一之途。不管你的目标为何,如果你在内心里,对你所追求的,有个很清晰的轮廓,并且假想已经拥有了,那么你就会进入能帮助你实现愿望的状态。
以上这些就是建立信念之道。然而有许多人不循此途,随意地吸收周围事物,不论好坏。在此,我要慎重地告诉你,就是别像随风飘零的落叶,要能控制你的信念,控制你效法他人的方法,执意地引导你的人生,你就必能改变。如果用两个字来涵盖本书,那就是改变。让我问你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你自己和拥有的才干,你有那些看法?请花几分钟,简短地写下五个在过去束缚你发展的主要原因:
—、
二、
三、
四、
五、
现在再另外写下能够助你达成首要目标的五个有效的看法:
—、
二、
三、
四、
五、
在此有个前提,就是你所列的每一项,都会随时间而变,它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而只能在某段时间适用于某个人。如果你的信念是消极的,此刻你就当知道它们的害处。不过,你也该知道,信念是会改变的,而改变的力量就握在你的手中。
在前面,我们会谈过模仿的重要性。要模仿卓越,就得先从模仿信念开始。有些模仿,可能得花点时间,不过只要你能看、能想、能听,你就可以向任何最成功的人模仿。保罗·格蒂在可以自立后,便下定决心要寻找出最成功之人的信念,然后就动手模仿。你也可以看他以及其他最成功之人的目传,来模仿他们的信念。至于书本以外,更有许多你可以寻到的答案。请问,你的人生信念来自何处?如果你想要成功,最好聪明点,小心地选择你的信念,可别像一张粘苍蝇纸,粘到什么信念就抓住不放了。在此,你要记得,我们启动的潜能、得到的结果,都是由信念而开始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可从前面图形说明之,请你好好地想想。
假设有个人,他对做某件事没有信心,所以就自认为是个坏学生,像这样怀抱失败的念头,你猜他能发挥多少潜能?不会太多。因为他已经送了一个预期失败的讯号到脑子里。如果在一开始就有这种念头,请问他会怎么做?他会有自信、有干劲、始终不改、坚持到底吗?他会全力以赴吗?实在是不太可能。如果你深信会失败,干嘛还要困兽犹斗?这时你的信念就拿加强你的不能,不断地把这种信号送人你的神经系统,限制你发挥潜能,使你做起事来无精打采、踌躇不前。你想这副样子,会有什么结果?我看成效一定不彰。如果结果真是这样,对于你以后做事,会有什么影响?我认为必会更加强你消极的信念,就此恶性循环下去。
这个例子是个十分典型的下沉螺旋曲线,失败不断滋生失败。那些郁郁寡欢,面对破碎生活的人,就是长期以来得不着所求的,以致让他们不再相信能创造所要的结果。他们根
本不打算发挥潜能,只想能过着守株待兔的日子。结果是,生活更悲惨,甚至于整个信念崩溃。
“良材生长不易;风越强,树木越结实。”
——马里奥特
现在,让我们由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假设你打从一开始,便有很高的期望,甚至于每根神经都相信自己会成功,那么你会发挥多少潜能?可能不少。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做法?你会抱着懒懒散散、无精打采的做事态度吗?我敢保证你不会。这时你会兴奋、有干劲、满怀成功希望、做得又快又好。如果你是这样的卖力,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必然是一个良性循环,成功滋生成功,不断产生更多的成功,而每一次的成功,就让你产生更多的信心,并有冲劲去追求更上一层的成功。
积极进取的人就不会出错?当然他们也会。是不是有积极的信念,就保证每次都顺利?当然不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个秘方,能保证你绝不失手的成功,我劝你最好看-紧你的钱包,离他远一点。历史一再显示,真正的秘方是要保持能鼓舞你的信念,让你力行,全力达成最后的成功。林肯曾有过几次竞选失败,但是他一直相信自己的能力,终于成功。秘诀就在于他让自己处于被成功鼓舞,拒绝臣服于失败之下的信念,因此把他推向卓越,终有所成。就由于他的成功,美国的历史改观。
有时候要达到成功并不需要多特别的信念或态度。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们不知道某件事的困难度或不可能性。有时候,心里不存有无力感也就够了。例如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打瞌睡。下课铃响时,他醒了过来,抬头看见黑板上留了两道题目,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回家后,他花了整夜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是他还是锲而不舍。终于,他算出了一题,并把答案带到课堂上。老师见了不禁瞠目结舌,原来那一题本来是认为无解的。如果该生知道的话,恐怕他就不会去演算了。不过因为他不知道那题无解,结果不但解开了,同时也另外找出一条求解的方法。
另外一个改变信念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个推翻信念的经验,过火的另外一个目的就在此。人们能不能够过火,我并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他们能不能够做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事。如果你能够做原先认为完全不可能的事,这个经验就会让你重估你旧有的信念。
生命实在是比我们想像的更微妙且更复杂。如果你还没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做过,那么就重新检讨你的信念,并且决定要改变那些以及成为那些旧的信念。
在这里,我要问一个问题,这个图形是往内凹,还是往外凸?问题似乎问得很蠢,不过答案却是,看你怎么去看它?
你的人生,是由你自己创造的。如果你的内心有积极的看法和信念,那是你所创造的;如果内心的看法和信念是消极的,那也是你所创造的。追求卓越的信念有很多,但我挑了七个我认为十分重要的,我称它们为……第五章成功的七个谎言
“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弥尔顿
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会得,到;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信念是卓越的根基,而我们的信念,就是构成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和关闭自己的思绪。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心愿的信念。
成功之道包括知道自己的目标、全盘的做法、每一步的结果、变通的弹性,以迄成功。建立信念也得循相同的途径,你得找出能助你成功,让你达成心愿的信念。如果你的信念与其相悖,就得丢弃,并另寻其他的。
当我谈到成功的谎言时,有时候人们会不屑一顾。谁想靠说谎为生?其实他们误解了,我的意思是指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貌,不确定那条线是内凹或外凸,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是对是错。然而,我们却知道,如果那些信念能帮助我们,使人生更丰富,生活更美好,自己以及他人都受益的话,那就是有效的信念。
在本章使用谎言一词,只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对于事物的真貌,我们是不确知的。如果一旦我们确定那条线是内凹的,我们就无法再把它看成是外凸的。在此,谎言不是指欺骗或不诚实,而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提醒我们,不管观念是多么地根深蒂固,我们一定得接受其他的可能性,且不断地学习。我建议你,好好地认识这七个信念,看看是否对你管用。不过在我模仿的那些成功者身上,我看见它们的确管用。它们鼓舞人们不断运用这些信念,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得到更佳的结果。这七样不是成功惟一的信念,只是开始,它们帮助过别人,也希望有益于你。
信念一: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并且有益于你。还记得米切尔的故事吧?什么是他克服逆境的中心信念呢?他面对不幸的事实、决心尽可能加以利用。同样地,成功者都拥有神奇的能力,留意任何情况中的可能性,找出有利结果。不管他们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总认为事有可为。他们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
原因的,必对他有益。他们相信,在任何逆境里,总有可资利用的变化。
我敢向你保证,杰出的人具有上述想法,请你也用相同信念,想想你自己。在任何情况中,都有无限多应变的方法。假设,你失去了一笔盼望许久而深信必能得到的生意,你可能会难过或沮丧,坐在家里发楞或外出买醉。你甚至于会生闷气,骂那抢生意的公司,或埋怨自己公司的人搞砸了到手的生意。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我们气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我们重新获取生意。我们倒应该极力自制,重新调整脚步、检讨缺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惟一之道。
让我再告诉你一个有关可能性的好例子。玛里琳·汉米尔顿曾担任教师并当上选美皇后,目前是加州佛瑞斯诺市的成功商人。她在29岁那年,玩滑翔翼失事,坠落悬崖,虽侥幸不死,但自腰部以下瘫痪,终身离不开轮椅。
玛里琳是可以为此遭遇自怜自艾,但是她没有,她反而去注意横在她面前的诸多可能,决意找出这场悲剧背后的机会。打从她坐上轮椅,就不太满意,总觉得它不太方便。或许你和我是正常人,不能体会出轮椅的实用性,但是玛里琳,她认为自己可以设计出更好的轮椅。于是她召集两位建造滑翔翼的朋友,开始制作新轮椅的样品。
他们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动作设计”公司。目前该公司年营业额数百万美元,并膺选为加州中小企业楷模。该公司于1981年创立,经销店超过800家。
我不晓得玛里琳是否曾有意决定她要的信念,但她的做法是显示出对可能性的认同,相信她能有所为,所有伟大的成功就是来自与此相同的信念!
花点时间再想想你的信念。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你希望自己的心血是终有所成,亦或付诸东流?在艰难环境中,你看见的是自己的潜能,还是路上的绊脚石?不幸的是,许多人悲观多于乐观。要想人生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改变的本质。若心存无力感,便会成为没有能力的人,要想改变,就是消除无力感,从相信自己办得到开始。人群的领导者,就是那些能看见良机的人,哪怕他们走进沙漠、亦能寻到花园。不可能?那以色列是怎么办到的?如果你强烈地相信可能,就有可能达成。
信念二: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本信念的重要性仅次于信念一。许多人深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天不从人愿的时倏,像失恋、计划泡汤等等。我不把这种情况称作失败,在整本书里,我称其为“结果”。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
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致最后成功。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习经验,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得到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你每天能比前一天增加的一种资产或利益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经验了。害怕失败的人,内心产生畏惧不前的心理,不敢下手去做,不可能成功。你是否害怕失败?那么,你对学习又持何种看法?如果你肯学习别人的经验,那么就能无往不利。
马克·吐温有一次说道:“年轻而悲观,是最悲哀的事。”他说得很对,当人心存失败的想法,无异于保证将一辈子庸碌。可是有伟大成就的人,却不把失败放在心上,他们不容许任何有害身心的消极思想存在。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在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亚伯拉罕·林肯。各位想一想,如果他把上述这些事情当成失败,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不大可能吧!另外还有一则关于爱迪生的故事。当他在从事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一万次失败?”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我只是发现那些方法做不出电灯来。”听到了吗?他只是要找出可产生不同结果的做法来。赢家、领导者、大师以及拥有个人魅力的人,都晓得如果徒劳无功,那是表示得另谋他途,才能达成心愿。富勒说过:“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经验,有时候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在此请你回想一下,从你一生中找出五件你称之为最大的“失败”中,看看学到了些什么?相信这些经验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
富勒说过一个船舵的比喻。他说当船舵偏转一个角度,船就不会照着舵手的方向前进,而只是在原地打转。他若想抵达目的地,就得回转船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才行。请把这幅画面记在脑海里,想像一艘船在宁静的海面上航行,舵手做了上千次必须的修正,维持航向。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告诉我们成功人生的方式。然而却有人
不这么想,每一次的错误,造成他心头上的包袱,认为那是失败,留下长期的阴影。
例如,有许多人因为过胖而烦恼。这种态度并不能改变现状,相反地,他们应接受事实,了解之所以过胖,是因为过去饮食没有节制,现在应该节食减肥。如果他们真采取新的做法,就必会有新的结果。
担心失败,是一种毒害心灵的方式。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而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舒勒博士倡导“可能性思考法”。他问道:“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不会失败,你会怎么做?”你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回答。如果你真相信不会失败,也许你就会用一套全新的做法,得到空前的成功。所以你为何不一试呢?这不就是让你成长的方法吗?在此,我要告诉你,从现在开始就相信没有失败那玩意儿,有的只是结果。事实上,你是一直在做成结果,如果不是你所要的,只要改变做法,就会有新的结果。画掉“失败”这个字眼,圈出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结果”字眼,并且致力于从经验中学习。
信念三:不论发生什么,勇于负责。成功者共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他们在改造环境。也许你会多次听过“我是主事者,我负全责”这句话,希望你不要认为那是偶然。有成就的人都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即使不是亲手做的,或多或少影响过别人。我不知道没有科学家证明过,思想会改变环境的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但它的确是有用的话,是一个激励人的信念。我相信各人的人生经验,不论是有形的行为或无形的观念,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如果你不相信你正在改变环境,不管那环境是好是坏,那么你就是环境的奴隶。你成了个被造者,而非创造者。如果我有这种情形,我宁可跑到另一个环境、另一个社会或者另一个国家,为何要待在这里,成为外力下的牺牲品?
就我看来,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他其他的信念,考验他是否是心口如一的人。如果你不相信会有失败的情形,而只相信会有最后的结果,那么勇于负责的态度,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会有许多收获。如果你能在自我控制之下,就终必成功。
肯尼迪总统就有勇于负责的信念。丹·拉瑟曾说过,肯尼迪是经过猪湾事件之后,才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袖。当时,他站在美国大众面前,公开承认猪湾事件是一件不可再发生的错误,然后对该事件负起全责。在那一刻,他从一位能干的年轻政客,蜕变为真正的领袖。肯尼迪做到了每一位伟人所当做的。勇于负责的人是真正的勇者,逃避责任的人却是懦夫。
勇于负责也可适用于个人。许多人必有过向别人表达善意,却未料对方不领情,造成双方反唇相讥、怒目相视的经验。有时候在追究挑起争端责任时,你会责备对方,要其负责。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见得聪明。既然你说的话成为导火线,若你还记得你要的结果,你的话仍然可以改变情势。你只要换个态度、口气、脸色即可。我们说过,沟通的意义在于达成目的,如果你换个态度,就可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你敢负责,就能得到掌握情势的力量。
信念四: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细节,才采取行动。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在第一章里我们会说过,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最无可取代的资源——时间。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他们清楚一切的状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他们对某件东西有兴趣,像是想知道马达运转原理或产品制造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必需,哪些不需。
我敢打赌,如果我跟你问起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我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阅读本书。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为了有效使用本书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撷取既有的经验。要成功并不需要知道一切。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信念五:“人”是最伟大的资源。卓越的人,也就是指有杰出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有一个不寻常的认识,即尊重和珍惜每个人。他们重视团队,重视共同的目标,重视团结。如果说在每一本企管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合成同心协力的团队,便不会保有永久的成功。我们都知道日本工厂的情形,工人与职员共餐,一起努力工作,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一件事,惟有尊重而不颐指气使员工,才能创造奇迹。
《追求卓越》一书分析出企业卓越的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的关注。书中指出,卓越
公司弥漫最浓的观念,就是尊重个人。他们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尊重及尊严,他们视每一位员工都是工作伙伴,不是工具。根据书中所做的调查,惠普公司中20位职员中有18位认为,该公司的成功全赖于他们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位应知道,惠普公司不是要常与大众接触的零售商,也不是靠信誉的服务公司,它是从事最复杂的现代科技业者。由此看来,即使是在尖端工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列为首要任务的。
每当你看本书,希望脑海里自然能浮现舵手掌舵、修正航向、直驶目的地的画面。我们要常保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要尊重别人,说和做是两码子事,今后当你在人际交往上,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当如何行,才会有更大的成就?”要知道三个臭皮匠,绝对是胜过一个诸葛亮的。
信念六:工作即游戏。你可听过有哪个人讨厌自己的工作,而获致很大的成功?我没听过。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毕加索曾说过:“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
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马克·吐温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
我们常听说有关工作狂的故事,他们除了工作外,没有一丝休闲时间。有些人就因为热爱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工作给他成就感,工作让他兴奋,工作使他活得充实。他们对工作的看法,犹如我们对游戏。他们认为工作是扩展自我、获取新知、探求新境界的方式;
有哪些工作态度能让你更有劲?当然有,秘诀就在于对你的工作,要有独到的做法。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更多更好的做法,它就能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认为工作索然无味,仅是为了养家糊口,那我看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先前我们曾说到,始终不悖的信念系统具有相乘的效果,即积极的信念能强化积极的信念。例如,我不认为有前途黯淡的职业,除非你不敢承担责任,担心会失败。当然,我也不主张你应该成为工作狂,把自己的世界绕着工作打转。但是我建议你,若想人生充实、乐在工作,那么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
信念七: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前苏联的著名芭蕾舞家帕芙洛娃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也就是我所强调的——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甚至于在以体力争胜的领域中。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里·伯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最佳球员之一?有许多人一直都感到奇怪。他行动慢、又跳不高,在以重视手脚迅捷的世界里,伯德的行动看起来彷佛是慢动作。但是当你详细分析后会发现,伯德之能成功,就在于他全心投入。他平日辛勤苦练,矢志不懈,打起球来比别人认真,对,门己要求也高,结果成就也冠于他人。另外再看看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汤姆·沃森。当他在斯坦福大学时仍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只是队中的一名普通球贝,但他的教练对其苦练的精神万分称许,认为是一生中仅见的用功球员。在以技巧取胜的领域中,说明了惟有埋头苦练,方能脱颖而出。
全心投人的确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丹雷瑟尚未成名前,就是休士顿电视公司内最辛勤工作的新闻记者。同事常津津乐道他有次为了采访龙卷风即将肆虐德州海边的新闻,不惜把自己吊在现场的树上。还有一天我听别人谈到黑人超级歌手杰克逊,说他是一夜成名。真是一夜成名吗?他有没有天份?当然他有。从他还是五岁大时,就开始朝演唱界发展,他把工作当成娱乐,训练唱歌技巧,勤练舞蹈,学习作曲。不错,他是有天份,也有幸生长在支持他往此发展的环境中,建立了积极的信念,周围有许多可以效法的先例,更有家人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是他肯付出代价,不计任何代价。成功者为了追求成功,是愿意不计任何代价的,当然这是指不伤害他人的代价。也因此,使他们能鹤立鸡群。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信念,能助长卓越呢?当然还有。如果你能想到更多,那更好。这本书所讲的有限,你应尽力增添其他有助于你的信念和成功的秘诀。别忘了,成功是会留下足迹的。希望你能常观察成功之人,找出让他们能力增强的信念。在此所列的七个信念,曾神奇地帮助过其他人,我相信只要你能始终不懈地全心投入,也必能从其中得着神奇的结果。
不过,我相信各位心中仍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如果心里有一些不能帮助你迈向卓越的信念,该怎么办?如果心里的信念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又该怎么办?要怎么样才能改变信念?各位不必耽心,在前面各位已学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觉悟,知道自
己所追求的目标。第二步就是做法,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储忆和信念,以及好好运用自己的脑子。
现在,我就要告诉你一些有效的技巧,帮助你活用前面所学到的那些知识。下面要学的是……第六章善用你心灵:如何运用头脑
“别光会挑毛病,要能寻求改进之道。”——亨利·福特
本章要谈的,就是如何寻求改进之道。在前面我们曾说过,如果你想过更好的人生,要有所改变。在本章,你将会学到如何改变心态,以便能随时得到心中所企求的一切。通常每个人都具有才干,只是不知道如何发挥而已;在本章里,我们也会告诉各位如何掌握自我,发掘出个人的才干,更新做法,得到美满人生。
改变心态的方法不少,但我跟NLP所教的方式,与目前许多医学院所教的截然不同。后者是结合多家学说的综合体,久为大众所习用且公认为心理治疗的主流。这类心理医师认为,要想改变心理状态,就得让病人重新经历过去曾让他颓丧的经验。这种看法是基于视人生中的各种颓丧经验,像液体似的不断蓄积于内心里,让人难以忍受那种压力。如果要治好这种心理,惟有让病人重新体验过去的经验,然后再设法让它满溢而一股脑地宣泄掉。
我的经验从各方面告诉我,那种治疗的方式是最无法解决问题的。因为它在根本上是要求病人重新体验过去惨痛的心理创伤,陷入最痛苦且无奈的状态,如果想要他们产生崭新且积极的心理,那无异是缘木求鱼。事实上,这种方式是让病人一再地触及无奈与痛苦的神经系统,很可能会弄巧成拙,使病人更加重痛苦和无奈,因而在未来变得更容易勾起这种状态。所以当你越重现这种经验,你就越可能再重蹈覆辙,这也就是为何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彰的原因了。
我有一些从事心理治疗的朋友,都十分关心病人,且都相信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是不错,传统疗法有它的功效,不过问题是,这种方法能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是不是可以缩短治疗期限?如果我们能参照世界上最具成效的治疗方法,就像班德勒及格林德的方法,就会有惊人结果。事实上,如果你对脑子的运作能有最基本的认识,你就能成为自己的治疗医师和私人顾问,不需找专业医师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改变感受、情绪和态度了。
我相信要产生更佳的结果,必先从建立新的学习模式开始。我把我们的神经活动看成是点唱机,我们所经历过的经验,就送到脑子里储存起来,好像点唱机里的唱片一样。当周遭的环境勾起我们的回忆时,我们的脑子就像点唱机般似地,把那些记录再现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像选曲般地选择快乐或喜悦的回忆,也可以选择痛苦的回忆。如果你的治疗方法就是一再地让你触及痛苦,你就可能加深原想改变的最消极状态。在此我希望你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或许把你点唱机中的曲目完全更换,虽然再按相同的点唱钮,但放出的曲子不再是感伤的,而是充满了喜悦,或老你也可以在旧有的唱片上重新录制,把旧记忆消除,代以新的记忆。我们要改变无奈的感觉,就像更换点唱机的唱片那么的简单,无需再去经.历那封存已久的痛苦。只要我们把内心的记忆,由消极的改变为积极的,就能很自然地把我们引到产生更满意结果的地步。所以,我们应加速打通快乐的管道,并关闭痛苦的管道。
NLP是不看个人经验的内容,而注重其组合的方式,亦即注重对所发生之事在内心里的看法。沮丧和快乐有何差别呢?差别就在于你是如何安排内心储忆。
“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作者
我们的内心储忆,是经由五类感觉器官而测得的,换句话说,我们对周遭的认识,是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而传送的讯息。因此任何存放于内心的经验,就是透过这五种感官,其所传送至脑子的信息就称之为感元,其中以视、听、触三种感元为主。
这五类感元形成的内心储忆,强弱各有不同,你或许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构成我们经验的成分。还记得我们说过,假设某甲能做出某种结果,是因为他在心理及生理上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如果你完全按照他的行为,就能够做出和他完全相同的结果。所以,你若想做出这种结果,就得晓得需要哪种成分,而这些成分就是指我们的五种感元。然而光是知道这些成分仍然不足,如果你真是希望做出分毫不差的结果,就得知道每种成分的精确用量。如果某种成分的用量放错了,你就无法做出想要的那类结果。
当我们想改变对某事物的看法时,就得改变下列二者:第一是感觉的方式,第二是行为的方式。例如:一位烟枪在每取一枝烟时,都会先考量他当时的身心状况,以决定是否应抽烟。在第三章我们谈到,要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行为,得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就是改变生理状态,那样便能改变他的感觉及后来的行为;第二就是改变他的内心储忆。本章要告诉诸位如何改变储忆的方式,以便能鼓舞我们产生某种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行为。
有两种方式能改变我们的内心储忆。其一是改变储忆的内容:例如我们以乐观的心情去看悲观的故事,感受就有不同。其二便是改变储忆的方式:我们在内心里都有某些特殊倾向,引导脑子用某种方式回应。例如
,有些人觉得图画对他们会有较大诱力,另外一些人却觉得声音的影响力较大。由此观之,每一个人都具有某种感觉倾向,若我们能找出这种特殊感觉,便可控制自己的心智,用鼓舞取代束缚的方式,助你储忆。
如果我们想要模仿别人的成就,不仅需要知道他心中当时的图画,以及对自己的心语,同时更要知道当时他内心里的状况。要想测知这种状况,就得借助次感元之力了。次感元就是把感元做更微细的划分,这是构成任何人经验的最小且更精确的单位。例如要想了解且能控制视觉经验,就得知道它是亮或是暗,是彩色的或是黑白的,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同理,在听觉上,我们得知道那声音是近是远,是高声或低语,是空荡的或清脆的。在触觉上,要知道是硬是软,是尖锐或平滑,是有弹性的或僵硬的。以下就列出可能的次感元:视觉:1.动画或是定格2.彩色或黑白3.亮度4.画面大小。(是真人大小亦或不是) 5.主体大小6.是否身在其中7.与画面之距离8.与主体之距离9.立体画面10.彩色之浓度或黑白之深浅11.明暗之对比12.移动之节奏13.焦点(清晰或模糊) 14.是主角或配角15.观看角度16.画面数目17.观察位置18.其他听觉:1.音量2.声调(间断或连续) 3.节奏(正常或不正常) 4.是否变调?为何变调? 5.速度6.有否暂时休止7.口气8.音质9.声音是否独特? 10.是否有回音11.发声位置12.其他触觉:1.温度2.材质3.是否振动? 4.压力5.是否移动? 6.存在时间长短7.是否静止?或间歇跳动? 8.强度9.重量10.密度11.所在位置12.其他疼痛程度:1.是否刺痛? 2.冻痛或灼痛3.肌肉张力4.急痛或缓痛5.压力6.持续时间7.是否间歇性? 8.疼痛位置9.其他
上述是从感元来划分,另外还有一种划分,就是这个画面到底是切身的或是无关的。切身的画面就是你身历其境,是当时你本人就在现场看、听、摸周遭的一切。无关的画面就是你冷眼旁观,像是在看电影似的,观看自己在画面里的一切活动。
花点时间回想一下最近令你愉快的经验,并且真正地陶醉其中。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是事还是物、颜色深浅为何、亮度为何等等;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是人声或是其他声响;想想看你有什么感觉,是何情绪。好好地去体验一番。现在请你置身于本身之外,看看自己在做些什么,去体验看看。这两种的感受有何不同呢?是前者或是后者感受较强烈?我想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与你有关,后者与你无关。
借助切身或无关的次感元,你可以很快地改变你过去的经验。请回想一下,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人的行为均起自于他的当时心境,而心境便是其内心储忆所造成的,亦即他内心里的图画和心语所造成的。正如电影导演可借助特别的手法来影响观众,你也可以借助过去经验的改变来影响自己。例如导演改变拍摄角度、音乐的音量和型态、人物移动的速度和距离、画面的色彩和画质,以达成影响观众的效果。同样地,你也可以用柑同手法引导你的脑子,产生能助你达成最高目标的心境及行为。
让我告诉你怎么办。下面的这些练习对你十分重要,每一步骤在了解之后,就停下来实际地演练一番,然后再看下一步骤。这个练习若找个人同练会更有趣,双方轮流给对方提示,然后去做。
现在我要你回想过去的一段美好回忆,不管是最近或许久以前发生的。阖上眼睛、全身放松、陶醉其中。现在让那个画面越来越清晰,在这变清晰过程中,留意你心境的改变。下一步我要你把这画面拉近,然后停止并逐渐放大。此刻当你在操作时,会发生什么?是不是改变了经验的强度呢?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这样的操作过程,必然会有更强烈且更愉快的感受,让你处在更振奋、更快乐的心境中。
就正常人而言,都能使用视听触这三种感元及其储忆系统,但各有不同的依赖程度。有些人是视觉型的,他们的视感元较敏锐,较能在脑海里形成图画。有些人是听觉型的,有些人是触觉型的,各有其长。所以在后面我们所教导的改变方式,是三者一并都谈。
请再一次回想刚才的回忆。现在提高你听到的声音,加快节奏、加强低音部分、改变音质,让它更强更有力。同样地让我们改变触觉感受,让记忆变得更暖和、更柔软、更顺畅,请看看此刻你的感觉如何?
我相信虽是相同记忆,但各人感受绝对不相同,即使同是偏重触觉的人亦不会有相同的感受。当我在教别人做这些练习时,我能从他的生理状态,确实看出他心理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加强颓丧的效果。我要你回想一下让你不悦且使你痛苦的回忆,把它拉近、放大,你心里会如何?许多人认为这种颓丧心境加强了,觉得比以前更令他们沮丧。现在把这个记忆回复原状,并把它变小、变模糊,以至悄然隐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试试看,你会发现这种颓丧感觉失去它原有的力量。
再用相同的方式来练习听感元以及触感元,你会发现内心的感受是受你控制的。在此,我不希望你把这种变化方式看成是一种学术理论,而希望你能专注认真地练习;并仔细地记下你是偏重于那一种感元
及次感元。或许你可以在心里把上述练习再演练一遍,请你留意你下意识改变后的感觉。
请把刚才的颓丧画面重新开始,现在让它变小,请留意当它在缩小时所发生的状况。下一步请把焦点偏到别处,让刚才缩小的画面模糊、朦胧,乃至难以辨认。此刻请把画面往远处移去,直到看不见,彷佛没人在一个想像的太阳里。
用相同的方式来进行听感元的变化。先把听到的声音降低其音量,让它变得迟缓,失去原有的节奏。再来改变触觉的感受,让那画面里的人或物慢慢地烟消和熔化,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如果你跟其他的人一样,我相信这颓丧的画面会失去它的威力,不再令你痛苦,甚至于消失不见。就用这种方式,你就能把过去让你痛不欲生的经验变得对你无力,完全地溶解和消失。
从刚才的简短演练中,你可以看出这套方法的威力,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你就可把积极的心境,变得更强更有力,也可把消极的画面,撕成片片,让它的力量,消失于无形。在过去?你会受你内心的储忆所左右,但现在你应当知道,不要再像以前的方式去体验了。
基本上,你可选择下列二种人生方式。第一种是让你的脑子像以前那样运作,任意地去看听摸。第二种方式是你运用你的脑子,选择你所要的感受,削弱那些消极经验或图像的力量,不再受到它的挟制,或者控制那种力量在你能有效掌握的范围内。
是不是各位都有过重担荷肩而感到力不能胜,因而迟迟不动手的经验?如果你把这重担看得轻一点,就会觉得好过一些,且会采取适当的行动。只要你愿意尝试,你就发现改变你的储忆,就能改变对工作的看法,而采取妥善的做法。
现在你知道你可以选择美好的经验,并增强它给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把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喜悦扩大,让喜欢的画面变得清晰,使你整个人更轻松、更快乐,过着有活力、有快乐、有热情的人生。
“世事的好坏,全看你怎么想。”——莎士比亚
是否还记得在第一章里,我们是怎么谈到国王的权杖吗?国王是用他的王权治理国家,那么你的王国在那里?就在你的脑子里。他能治理他的王国,如果你能开始掌握人生经验的储忆,你就能治理你的王国。别忘了,我们不知道人生的真貌,只知道人生是透过自己的储忆。如果我们有颓丧的储忆,就会产生更大的悲惨经验。但是我们若把颓丧储忆缩小、淡化,那么就能除去它的力量,而我们的脑子也会相对地感应,对那颓丧情况毫不在意,也不再手足无措了。
另外也请留意我们所说的话,它显示出内心储忆的力量。当我们说某人前途无量,是有何含意?当别人说前途暗淡,你有何看法?当你说众所瞩目,你实际上要说什么?当我们说某人夸大其辞或扭曲事实,又是何指?当别人说心头负担很重或心头有块大石头,指的是什么意思?当你说某件事看似无误或疑云全消,又是什么意思?
对于上述这些话,我们可能认为是些比喻。其实并不是,它们是对我们心中所想所做的正确描述。请再回想一下几分钟前你所做的不愉快回忆及扩大过程,是否还记得它是如何地被强调,以致你在一种消极心境中?你是否能找出更好的方式,来形容这种经验呢?由此我们很自然地可知内心储忆的威力了。不过还是请你记住,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脑子,而脑子却无法控制我们。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控制脑子。你可曾有过为内心对话所苦的经验?你可曾有过脑子关不住的情况?我们的脑子时常在对话,我们在与自己争辩,想推翻先前的看法或澄清过去的问题。如果你真发生了这种情况,就先降低心里声音的音量,这种方式对许多人都证明有效。是否你也曾有过常常压抑你的内心对话?你现在用相同的词句,把声音变得更迷人,差不多是一种挑逗的语气:“你是办不到的。”看看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越不要你去做,你却越有想去做的冲动?现在试试看,并体验它的差异。
让我们再做另一个练习。请你回想过去很卖劲做事的经验,尽可能放松自己并浮现出那次经验的画面。现在我要问你几个有关的问题,一次答一个问题,不管回答为何,没有对错之分。
当你看这画面时,请问是连续的或是格放的?是彩色的或黑白的?是贴近的或远离的?是在左、在右或在中间?是仰视、俯视或平视?是你身在其中或置身其外?是有外框或没有?是清晰或模糊?是亮或暗?是正对焦点的或偏离焦点的?当你在做这练习时,请记得你对哪种次感元感受最强,哪种对你的影响最大。
现在再请你运用听及触次感元。当你听到声音时,那是出自于你,或从画面中其他的人发出?你听到的是对话或自言自语?声音是大或小?是连续的或间断的?节奏是慢或快?是渐近或渐远,或维持一定?主声是什么?声源在何处?当你在练习触觉时,它是硬或软?是暖或凉?是粗糙或光滑?是弹性的或钢性的?是固体或液体?是尖锐的或圆钝的?是你身体那一部分触摸的?
这些问题或许一时很难答复。如果你的内心储忆倾向于使用触感元。很可能你会很快地认为,无法在心里形成这个画面。请别忘了,我们谈过信念,别说你不能,只要你下苦心,就可以办到。当你对自己的感元更熟悉,就可以借助叠
合的方法,来改善你的认知方式。何谓叠合的方法?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听觉型的,就能利用听觉最快地抓取经验,最容易记住当时所听到的。由此可以勾起你的内心储忆,然后透过视感元及触感元,便能让你想出当时的画面及感触。
刚才你已看了曾经很卖劲去做的事,现在我要你去想一件目前很有心要做的事,不过就是提不起劲,也无心去做。再一次,请你形成内心的画面,照前述的问题练习,请仔细地记下并比对先前练习的结果,看有何差异。先从视感元开始,再做听及触感元的问题。当你做下去时,请记下是何种次感元让你感受最强烈,何种次感元最能影响你的心境。
现在把先前曾干的很有劲的感元练习,当做实验一,把目前想卖劲干的练习,当做实验二。这做起来并不难,就把你的脑海想像成电视的分割画面,同时注视两个画面。相对应的次感元之间,是不是有差异呢?我敢预测一定是有差异,因为在神经系统里,不同的储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现在请照我们先前所教的鼓舞方式,修正实验二里尚未有劲的视储忆,让它与实验一的视储忆相符。在此我们又看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储忆,但可肯定的是,每个人实验一的视储忆一定比实验二的视储忆清晰且较贴近。我要你集中精神注意他们的差异,然后操作实验二的储忆,越来越近似于实验一的。同样地,也请修正听及触的储忆,现在就做。
现在你对实验二有何感觉?是不是比较有劲了呢?如果你让实验一跟实验二都相符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例如:原先实验一是电影,实验二是幻灯片,现在实验二也变成电影。)在比较好视听触三类次感元后,你一定会找出某些次感元让你有劲,那么就把那些令你无劲的次感元相对应地改变吧!
别忘了,类似的内心储忆会产生类似的心境或感觉,而类似的心境就能带出类似的行动来。如果你找出能鼓舞你去做某事的原因,那么你就能确实地知道,日后当进入何种心境方能鼓舞你做得起劲。
要特别注意,必然有一些重要的次感元对你的影响大于其他的次感元。例如,我曾辅导一位不想上学的青少年。似乎一切的次感元对他都没效,不过当我用了某种口气跟他谈,他马上就想去上学了。他告诉我,当他有想去学校的念头时,觉得二头肌会绷得紧一点,可是他若不想去学校或生气时,上下颚的肌肉会绷紧且口气也变了。只不过改了两个次感元,我就让他的心境整个改变。同样情形也可用在饮食上。有位妇女嗜食巧克力,是因为它柔滑润口的质地,然而她却憎恶吃葡萄,就因为讨厌咬破它的感觉。我只告诉她去好好体会葡萄在口中滚动且细嚼慢咬的滋味,同时叫她把这种感受对自己细诉,结果她立刻爱上了吃葡萄,且日后乐此不疲。
做为一个模仿者,你永远要对别人在身心上面所做出的结果心存好奇。不要只是知道结果,而要知道他造成这种结果的过程。一旦你知道这种新方法的诀窍,你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脑子,产生能支助你的心境,达成你所追求的人生。例如你为何有挫折感、会沮丧?是你把那些事看得太严重了吗?是你不断地用悲伤的语调对自己说吗?现在,请问你如何改变为快乐的感觉?你把画面变得清晰了吗?那些画面是快是慢?当你对自己细语时,是用什么口气?这类问话都应当在你的心中。如果有人热爱工作,而你却力不从心,赶快找出原因,你会发现要变成热爱工作原来是这么快。我曾见过许多人寻医多年,想解决困难、改变心境和行为,结果应用上述方法,在短短几分钟内便霍然而愈。千万记住,挫折感、沮丧以及快乐都不是实体,而是因某些特殊的影像、声音和活动,让你在有意无意中所造成的。
你是否知道,要如何善用这些方法,才能改变你的人生呢?如果你强颜欢笑去做讨厌的工作,是什么感觉?别忘了,很少有东西会让人有不变的感觉,所以你应知道如何会让你快乐,如何会让你不舒服,让自己的脑子重新建立新的储忆。当你学会把问题缩小、拉远,你会怎么样呢?
要特别记住,本章所教的跟一般的技术有共同之处,就是熟能生巧。你越能熟练地转换次感元,就越能得到你所求的。或许你会发现改变画面的清晰度或明暗度,比它的位置或大小,带给你更强的影响力,那么你就当晓得日后想要改变时,明暗度及清晰度就是首要操作的。
也许有些人想说,这些次感元的威力实在是大,但是要如何才能保持它的效果呢?我认为能在短时间改变是很不简单的,但是若能让这种改变能自然发生且能持久,那就更不得了了。
要做到这种地步可以借助我们称之为飙换的方式,它常常被用于某些较棘手的问题或某些坏习惯。飙换方式是当你一有了负面的内心储忆时,便会自动地勾起正面的内心储忆取而代之。例如,当你内心一有了想吃的念头时,飙换方式便会自然地产生一个更有力的阻止念头,让你打消食欲。若你把这两种储忆连接得很好,不管任何时侯你想多吃,第一个念头便迅速勾起第二个让你不想吃的念头。这个方式最具成效之处,便是一旦你运用纯熟,你根本就无需再加思考,便能自动地发生。以下就是飙换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先确认你想改变的行为。这种做法是你得做个内心储忆,好像能亲眼看到似的。现在用个例子来
说明,假设你想戒除咬手指甲的习惯,那么想像眼前有幅画面,你提起手,把指头伸到嘴边,开始咬起指甲来。
第二步:在把想要改变的行为画面建立好后,再建立另一幅你希望的行为画面。假设在这画面里,你彷佛看见自己把手指拿开,上面还留有牙痕,接着看见自己的指甲修剪整齐,全身盛装,举止温文有礼,脸上洋溢着自信。当你浮现出这个画面,你要以冷眼旁观的角度去看,而不是身在其中,如此才能让你重复地使用。
第三步:飙换这两个画面,好让不想要的念头能自动地勾起想要的念头。当你学会了飙换方式,以往曾让你兴起想咬指甲的念头,会立刻把你引人不想的念头里。就是这样,你便能在脑子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方式,去处理过去会困扰你的问题。
飙换的方式要这么练习:首先把你讨厌的行为在脑海里形成一幅既大且清晰的画面,然后在它的右下方形成另一幅既小且暗淡的画面,是你希望改变后的面貌。现在请你在一秒钟之内,让这幅小画暴长,穿破大画而出,同时画面变得十分清晰。这举动似乎有点幼稚,但是却能把一连串有威力且肯定的信号送进脑子里。此时在你脑海里的画面是幅大的、清晰的、色彩鲜明的,就是你要的新面貌,而旧有的那幅画面却已经碎成片片了。
要练好这个飙换方式,秘诀就在于替换要快,且要反复演练。在整个飙换过程里,你得清楚地看见及感受小暗的画面变成大亮的画面,而突破且摧毁大画的情景彷佛历历在目。现在请细细体会变化后的结果,几秒钟后睁开眼,中断刚才的臆想。请闭上眼,再一次进行飙换,又看见小而暗的画面突破讨厌的画面,而变的既大且清晰的画面。请仍闭眼,好好体会改变后的结果几秒钟,再睁开眼中断这个臆想。然后闭上眼,再来一次飙换,体会、睁眼。请把这个过程反复演练五六次,并且飙换的速度要越来越快。要记得这个方式讲求的就是速度,同时要抱着轻松的心情来做,直到一看到老画面便能不由自主地引出新画面来为止。
再以刚才咬指甲的例子来谈,当你已建立好新行为的储忆后,每次想咬手指甲时,就发现做不来,因为那样会让你觉得不自在。如果你并没这种感觉,那表示你还得再加强飙换的练习。这次你要做得更认真,飙换速度要更快,在体验改变后的结果时,要等到对新画面有肯定的感觉,才可以睁开眼,并且再重复整个过程。如果你对未来新面貌的期望并不积极,这个飙换方式就不能发挥效果。所以你若要戒除恶习,就得有一个对你有强烈吸引力的图画,激励你愿意全力改变旧我。有时候,在飙换的过程里,加上一点嗅觉或味觉的次感元,可能效果会更好。飙换方式之所以有如此惊人成效,乃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具有一种倾向,趋向自己所喜好的事,逃避自己厌恶的事物。当你在脑海里建立了不想咬指甲的念头,远远超过想咬指甲的念头,便等于是输给脑子一个强烈的信号,应该移走那一个行为。我有咬指甲的坏习惯,是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但透过飙换的方式,就轻易地戒除掉了。不过就在戒除后没多久,有一次我突然又咬起指甲来,但这不是飙换的方式没有效。因为过去咬指甲都没警觉,而现在竟然警觉到了,这表示我已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又做了十次的飙换练习,从此咬指甲的毛病就未再犯。
若你有恐惧或易挫的感觉时,也可用飙换的方式祛除。先拿一件你不敢做的事为例,然后建立一幅你已做好的画面,接着用兴奋的心情飙换这两幅画面七次。现在你对原先恐惧的事有何感觉?如果你把这方式做得很有效,那么在你一想到所恐惧的事时,便能自动地让你转换成无所恐惧的想法了。
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具有和飙换相同的效果,那就是弹弓方式。你先想像在眼前有副弹弓,在两丫之间有一幅你想改变的画面,另外把想改变后的行为,缩成小画面,置于夹皮上。接着就臆想那幅小画被往后慢慢地拉,直到弹弓的橡皮带拉到不能再伸长为止。此时你把手一放,眼瞧着那幅小画穿破眼前那幅旧行为的画,一直打人你的脑海里。做这方式要注意一点,就是在放手之前,你要想像把弹弓带拉到最。长程度,当你一松手,那幅小画在击中的刹那,你的头会不自觉地往后一顿。击中后,你就暂歇一下,再体会一下刚才的过程,并反复练习。
记住,心灵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可以打破时间法则,能够回溯。不错,时间是不会倒流,发生的事也不能重新来过,但是你的心灵却可以。例如,当你走人办公室,才知道待会儿需要的一份报告,秘书还没有完成,不由得内心有些不快,接着越想越生气,恨不得想跑出房门把秘书大骂一顿。但是这样做于事无补,反倒会使情况更糟。你不妨平息怒气,像是没发生任何事情,重新调整心情,找一找有没有补救的办法,这才是解决之道。
在前面,我一直重申要自主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脑子,而你也学到了一些做法,知道自己有能力能够完全地控制心境。想想看,如果你在内心能留下三种感元的美好记忆,你的人生会变成怎么样?若留下恶劣的回忆,又会如何?从成功者的身上,我们看见他们是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些事。他们知道如何调大能帮助他们的声音,关掉不想听的声音。在本章中,我们要学的就是要怎样来刻意地模仿他们。
虽然我一再强调模仿成功,但并不是说对有关问题可以视而不见,其实有些问题还得更加留意。我们都有经验,有时候一天做了九十九件顺利的事,只有一件砸锅,这便足以让我们沮丧得不得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太看重那砸锅的一件事,而忽略了其他顺利的九十九件事。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过了一生。经常我有些客户说道:“我没有一天快乐过。”当他们说这话的时候,仿佛以拥有这些特质而沾沾自喜。碰到这种情形,一般的医生就会疲劳轰炸般地想挖出每一个让你沮丧的原因。你可能得讲好几个小时关于沮丧的事,而他们就翻遍你心里头的垃圾桶,希望找出你过去经验里的阴郁。
不会有人永久沮丧的,因为沮丧可不像截掉腿似的永远无法挽回,它是可以让人随意进出的心境。事实上,有许多有过沮丧经验的人,在他的人生中都曾有过许多快乐的时光,甚至可能比一般人还多。可惜的是他们漠视、忽略、看轻这些经历,甚至于把它们推得远远的,不愿细瞧一眼。现在请你回想一下上星期发生的某件事,并把它推得远远的,请问它对你是否还有刚发生不久的感觉?如果你把它拉近细瞧,是不是比先前更觉得强烈?就跟这个道理一样,有许多人把自己的快乐经历推得好远,仿佛是许久前发生的,却把一些问题随身带着,终日忧愁。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话:“我只想跑得远远的,不再为这些问题烦心。”其实你想不烦也不必逃远,只要在你内心里把它给推远,并且不要太留意它便可。那些觉得沮丧的人,就是经常把脑子塞满了那些艰困时光,只看见它的严重、持久、密切,却对美好时光淡然视之,这怎会不沮丧呢?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得把过去艰难时光的储忆次感元重新调整,而不应自怨自艾;其次,请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观看过去会让你内心不畅的事,把它当做是一个挑战,重新鼓舞出你的活力、幽默、耐性和坚强来。
或许会有人说:“慢点,你不能说变就马上变了。”为什么不可以?就头脑的功能而言,通常在刹那之间远比漫长时间更容易捕捉到影像。譬如像看电影吧,数千个胶卷格子迅速经过你的眼睛后,才成为活动的电影;可是你一两个小时或一两天才看一格的话,会有什么效果?你根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不是?其实人的改变跟这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一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会有戏剧性的改变,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这样你才能人生有力,不再消沉度日。量子力学阐述一个道理,就是有些物质不是缓慢变化,往往是呈跳跃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用跳跃的方式,跳到另外一层次的经验里,只要你对现在的你仍有期许,这做起来不难。
让我们再举一个爱情的例于。对许多人而言,爱情是一桩美妙、神圣,甚至近乎神奇的经验。就模仿的观点而言,爱情也是一种心境,是对诸多行为的认识与感受的结果。请问你是怎么坠人爱河的?毋庸置疑,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态度,使得你意乱情迷,无法理智地去比较对方的优缺点,终日迷恋于对方少数的特质上,而全然未看到对方的一些缺点?
我再请问,一对恋人又是怎么分手的?当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必然是对方原先吸引你的那些特质不再引起你的兴趣。这时,你可能只看见对方令你不快的举动,却完全忘了双方共有过的愉快时光。怎么会变得这个样子呢?男方开始挑剔女方用完牙膏不扭紧盖子,或是她乱丢东西满屋都是。女方可能就埋怨男方不再写情书给她,或者还记恨他在气头上所说的那些话,根本就忘了几天前对她的温柔或几周前对她说的甜言蜜语。像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虽然双方有这种反应,不能说是谁错了,不过务请牢记,这种对待方式绝不可能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若你在争吵当中,能想起第一次相吻或轻执对方的小手时,或是某次曾有过的爱的表示,而能把这些记忆再一次清楚地审视,你会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对待这位曾爱过的伴侣呢?
所以,对于任何的人际交往要慎重,并经常扪心自问:“如果我仍用这种态度,我的人生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我现有的态度,会把我带往那里去?是不是就是我期望的方向?目前我是不是该检讨和反省一下呢?”我相信你会为了追求人生正确的方向而适度地改变自我,而不愿事后悔恨。
另外,如果你处理事情能够知道应该付予多大的关切,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人对于自己周遭的一切,多半时候是采冷淡的态度,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打动他。固然,冷淡是有它的优点,就像在处理事情时,不太过于感情用事,往往就可以明快决断。不过,如果你一直是这样的处世态度,就会失去许多人生的乐趣了。我曾与一些个性封闭,不善于表达内心感情的人协谈过,并且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人生观,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关切意愿。结果他们人生变得活泼起来,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相反地,如果你的处世态度实在是热心有余,大小事情都想插一脚,往往就会让自己进退维谷,觉得人生不是想像中的那样有趣和令人兴奋。像这样的人,在待人处事时,就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和意气用事。
人生要好,就得在各样的事上取得平衡,知道何时该关切与自己有关的事,而何时应淡然。要能做到这种地步,
我们就得能控制脑子对一切的储忆。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信念的力量那一章中所说的:信念不是天生的,是可改变的那句话?是不是我们在孩童时所坚信的,如今想起来却觉得可笑?在信念那一章结束时,我们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接纳进取的信念而舍弃颓丧的信念?首先,我们得觉悟,相信信念对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力。第二就如本章所说的,要改变你储忆信念的方式。因为你若能建立新的储忆架构后,便能有新的感受,进而改变旧有根深蒂固的信念,用能不断鼓舞你的方式去储忆事情。
信念是你内心对某一特定的人、事、主意和人生经验所抱持的强烈肯定。然而你要如何建立这种肯定呢?那只有透过某些次感元才能办到。想想看,若你对一件事内心觉得模糊、琐碎、不确、遥远,岂会跟清晰、重大、明确、亲近的事,有相同肯定的把握呢?
我还得告诉你,某些人的头脑还具有建档的功能,能把所相信的存放在它的左边,把不确定的存放在右边。我知道这么说似乎有些荒谬,但是.如果你能找一位脑子具有此种功能的人,只要他把脑子右方不确的信息移到左方,就能开始相信刚刚还不敢确定的事情。
这种信念的改变,是把你绝对相信是真实的储忆与你还没有确实把握的储忆互相比对,便可以办到。首先,你得从你完全相信的事实开始。例如,自己的名字、年龄、住址、服务机关等,这些资料都是事实,是你深信不疑的。接下来你可以想一些尚未有确切把握,但是很希望它能使你相信的事。这时你或许得借助第五章里的七谎言中的某一个。(要记住,你可别挑你完全不相信的事,因为那不是不确定,而是你相信那绝不是真的。) 现在你得照前面我们谈到如何激励人的方式,来运作你的次感元。先从你对完全相信的事开始,你要做完视、听、触等三种感觉才行。接着你再做那件尚未有确信把握的事的次感元,并比较它们相对项目之间的差异。这时你是否会发现,你把相信的储忆放在一边,不相信的储放在另一边呢?是不是你相信的储忆比你不确定的储忆来得更大、更近和更清晰呢。是不是——边是幻灯片式的,另一边是电影式的,是不是一边变动得比另一边更快呢?
言归正传,请你把那未确定之事的次感元,调整得与相信事的次感元相同。改变颜色和位置,改变语调和节奏,改变质地、重量和温度等等,、当你改变了所有的次感元后,有什么感觉呢?如果这些改变你做得很正确,就会发现刚才还没把握的事,此刻已有十足的把握了。
有些人做这种改变的最大困难,便是他们不相信改变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果你也有这样想法,我想你最好改变一下。
同样的改变方式,你也可以将闺惑的事与明确的事相互比对,找出差异。如果你对某事心中困惑,很可能是你内心的储忆为小的、模糊的、灰暗的、远去的;然而你对明确的事都是大的、清晰的、明亮的、贴近的。当你把前者的储忆改变的和后者相同时,看看有何差异呢?
当然,把储忆的画面拉近且使它清晰,不一定会加强每个人的感受,有时候反过来做效果可能更好。有些人就对较暗较模糊的画面会有较强的感受。不管是那一种型态,最重要的是,你得找出是那些次感元能够帮助你或其他的人改变,由内心产生力量,欢度人生。
我们之所以详谈感元,主要的用意就是要你的脑子对外来的任何刺激现象能重新定义,尤其是能按照你的指示。就好像你先前传送的信号,脑子感觉到身体某部疼痛,当你改变了次感元后,脑子就不再觉得有异样了。我现在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亚利桑纳州的凤凰城开了一班NLP的课程,上课不久,我发现班上有许多学员的脸上肌肉绷得很紧,那种表情就我看来,是一种痛苦的现象。我忖度·了一下,似乎刚才并未说过任何会勾起他们有这种反应的话,所以按捺不住而问其中一人:“你是否感觉有点不对劲?”他答道:“我觉得头好痛。”他才说完,一个接一个都有相同的表示,差不多占全班人数的60%。他们说是电视机的教学画面大亮、太刺眼,所以引起头痛。另外由于教室没有窗户,而通风设备又在三个小时前出了毛病,所以整间教室甚为沉闷。就这些原因结果造成大部分的学员生理状态的不适,我得如何处置呢?难道每人送他一粒止痛药?
我当然没有。当脑子收到表示是疼痛的信号时,它才会指示身体某部位是疼痛的。所以我让学员们先描述当时疼痛的次感元,有些人觉得头沉沉地有些抽痛,有些人觉得涨涨地而刺痛,还有些人觉得仿佛是脑壳里装个大石头撞击的痛,各人不一。在他们描述完了之后,我就教他们改变这些疼痛的次感元。首先我要他们隔离疼痛且把它推出身外十尺之处,并重新审视它的形状和大小。接着我要他们对疼痛的内心储亿慢慢变大,突破天花板,朝向天际飞去,逐渐缩小,最后没人太阳里熔化,然后如同阳光洒遍大地,滋养各类植物。这一切改变结束后,我问起原先头痛的学员们当时的改觉,结果有95%的人都好了,另外5%的人在随后的五分钟之内也康复了,甚至于有一位偏头痛的患者也觉得舒畅多了。这种效果完全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脑子传送信号的储忆,产生了另一种储忆方式,而有不同的结果。
当我把这段故事告诉某些人
,他们对这种既快且容易的祛除疼痛方式难以置信。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许多次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疼痛的经验?不知你可还记得是否有过那次疼痛,但当时有一件事不得不做,由于太过于专注,却忘厂那个疼痛的经验?其实疼痛是会消失而不返回,除非你一直念着它。如果下次你碰到头痛,只要下意识地改变内心的储忆,便可随意地消除了。
事实上,一且你学会在脑子里能储忆特殊结果的信号.你便能按照所想的去处理一切的事情。
最后我要再强调:我们的人生经验所带来的教训,会左右和影响我们在内心建立新储忆和改变旧储忆的能力,而且会关系到我们的价值观和现有行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疼痛是表示给你一个重要信号,要你注意身体某部位有异样,那么除非你对症治疗,否则它就如影随形随时会再犯毛病的。
截至目前你所学的,已足可让你去模仿任何你认识的人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样能够确实帮助我们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第七章追求成功的心序
“凡事都得规规矩矩地按着秩序行。”——《圣经》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有杰出成就的人能不断地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些不寻常的做法。如果我们有相同的做法,就能产生相同或类似的结果。但是,这其中还涉及另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做法的施行序列,若序列有变,则产生的结果便会有很大的差异。
请问“狗咬吉姆”和“吉姆咬狗”有何差异?“乔吃龙虾”和“龙虾吃乔”又有何种差异?我想这个差异可大了,特别是你若是吉姆或是乔。在那些短句中所用趵字丝毫没改,但顺序一变,意思就大不相同。同理,经验的意义,全在于信号传送到脑子的顺序,若顺序不对,即使用字没错,但表达的意思便会南辕北辙。因此,当我们要想成功地模仿他人的成就,就一定得晓得他们传送信息到脑子的顺序。这个道理倒有点像电脑的运作。如果你程式中的指令、顺序正确,它就会运算如飞,得出你要的答案,若是你程式中指令的顺序不对,就不可能有答案。
内心感受的方式、有关的次感元和正确的顺序等三项,我们合称为“心略”。要三者并行,才能产出特别的结果。
在此我们可以借“烘焙”这个比喻来解释心略的内容和运用。假设有个人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蛋糕,请问你能不能做出相同品质的蛋糕呢?当然你能,只要你握有他的制作秘方。其实心略跟秘方在功能上是一样的,是把有关的资源做合理分配,而能产生预期结果的一种计划。假使你相信人人都具有相同的神经系统,那么你也该相信人人都拥有相同的潜在天赋,可供自己支用。要想善用这些天赋,就得有一套好的策略,因为它会决定我们的成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企业经营。假使某公司不但拥有各方面的优势,且更有一套好的策略,就必然能支配所属的市场。
现在言归正传,请问你该怎么办,才能做出和那位大师相同品质的蛋糕呢?不用说你得有份秘方,并按部就班地去做,纵然从未做过这类蛋糕,但也会有相同的结果。虽然那位蛋糕师傅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失败,最后才创出这份秘方,但你只需按照他的秘方,便能在极短时间内,学得真髓。
这种心略可用在发财,可用在养生,也可用在追求快乐有爱的人生中。只要你一看见别人的成功,便找出他们的心略,即能大量节省你时间的消耗,达成类似的成就,这就是模仿的功效。
在烘焙的比喻里,请问它透露了何种信息,让我们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嗯,首先它告诉我们,任何结果的产生必有其组成的成份。要“烘焙”人类经验,它的成份就是人的五种感觉,透过视听触嗅尝等五官的使用,就产生及建立各类的行为来。另外,这个秘方还透露什么信息呢?它告诉我们每种成份的用量。同样地,在我们的心略里也包括各类次感元的用量,例如视觉的用量,要多清楚、多暗、多近,还有多快的节奏,触摸时的质地等等。
是不是这样就够了呢?如果你知道了成份,也知道了用量,是不是就能烘焙出相同品质的蛋糕呢?不可能,除非你也能知道制作的顺序,在适当的时候放人适当的材料。想想看,如果你把蛋糕师傅最后放的材料最先放人,请问会有何结果?会做出一样好的蛋糕吗?然而,如果成份、用量、顺序,你都做对了,无疑地你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同样情形,任何事情,不论是激励、采购、求偶、吸引他人注意,都得有一套心略,而不同的顺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再打个比方来说,心略就像打开保险箱的数字密码,要开启你脑子里的天赋。就算你知道那些密码数字,但是开启的顺序不对,就无法打开锁。若你有了密码,顺序也对,那么锁就会应声而开。因此,你应当晓得怎么打开自己的保险箱,并且也当晓得如何打开别人的。
构成心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感觉,它又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说得更清楚点,心序就是把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好好地组合,然后在内心里呈现出来。
例如,你拥有两类的视觉体验。第一类就是用眼睛所观察的世界,就如你在看这本书时,就是对外的视觉体验。第二类就是内心的画像。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前一章里,我们曾在内心里所做过的视觉训练?当时我们既未伫足海边
,也未仰视云朵,更未内心欢欣或受挫,只不过是内心从视觉的观点去体验罢了。
至于其他的感觉也是相同的道理。例如,你或许会听过火车隆隆地疾驶过窗前,相信也必会听过内心的低语细诉。另外有时候会对说话者的口气感受较强,有时候对其内容感受较强。对于前者,我们称之为听觉用话,对于后者,称之为听觉用字。在触觉方面,例如你能感觉座椅扶手的粗细,这是对外的触感;你也可能对某件事物内心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对内的触感。
要想产出一份“秘方”,你就必须有一套知道何时该做何事的机能,以便能描绘出心略来。现在让我们用几个缩写字母来代表我们的认知过程。V代表视觉,A代表听觉,K代表触觉,代表内心的,e代表外界的,t代表口气的,d代表用字的。当你看见外界的某样事物,就可用Ve表示。当你触摸某样东西,便可用Ke表示。假使某人对某样东西心动是先看见(Ve),然后告诉自己(Aid),激起驱使内心的感觉(Ki),这一心理行为的策略就可表示如下:Ve—Aid—Ki。虽然你整天劝这人做某件事,但不大可能会奏效的,不过你若能抓住他的心理策略,让他“看”到拥有后的感觉,同时让他把这种感觉在内心细诉,那么那人就极有可能会采取拥有它的行动了。在下一章里,我会告诉你如何挖出他人的心略,但在本章中,我要告诉你心略的功能与其重要性。
对于一切的事物,我们都有不同的感受方式,且造成不同的结果。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有意地去使用这些心略,因而只有受外界的影响,随之有各种心境。要想能掌握自己,就得能正确地找出达成心愿的心略。能了解别人的心略,更有助于你的人际关系。
例如,当你买东西时,是否有固定不变的内外在的感受呢?应该是没太大差异。或许你未曾察觉到,往往吸引你买车子的感受顺序跟买房子是相同的,那种心序会立即刺激你购买的意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序,且一成不变地产生个别的心境和行为。所以若能知道别人的心序,便能使他与你契合,任何的意见交流都能很顺利地引出他的回应,使,他变得难以抗拒。
到底有多少心略呢?有没有游说的心略呢?有没有让人心甘情愿听命于你的心略呢?当然有。那么激励、哄骗、学习、运动、销售,是不是也有心略呢?没错,是有。对于沮丧与欣喜是不是也有一套产生的心略呢?当然。我们还有管理奏效的心略,有启发创造力的心略,以及其他。当你懂得运用心略的方法,便能随机而变,若你能知别人的心略,便能抓住其意图而投其所好了。
那么,我们若想得着某种结果、某种心境,得需要哪种心序呢?在这儿就让我告诉你一个我在美国陆军中非常成功的模仿经验。那次我被带去见一位将军,当时我就向他推销我那套从NLP衍生出来的最佳作业技术,并且保证可以接下他手中的任何训练计划,而时间可缩短一‘半,效果比先前更好。这番话实在是太狂了,是不是?当时将军听得有点心动,但还有些犹豫,所以让我先试试开NLP的课程。由于这个课程的成效显着,所以我得了一纸合约,不但要编写NLP的讲授教材,同时得教会他们模仿的技巧,若成效不如我所承诺的,则拒不付款。
我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在四天之内教会名单上的人能正确地使用四五口径手枪,并且射击准确。在以往,训练结束后,平均只有约70%的人及格,而将军还以为这已经是最好的训练成绩了。当我明了情况后,就开始思索该如何着手进行。我以前从未放过枪,并且根本就不喜欢射击。庆幸的是格林德在开始前也有意参与这个计划,我想若能借助他的射击经验,我应能处理得很好。不过,后来由于课程的冲突,他突然放弃了。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我傻眼。更糟糕的是,我还听到一些传言,是有些教官眼红我的酬劳,打算尽一切力量破坏我的训练,给我难堪。一无射击经验,又失去格林德这张手中王牌,再加上有人要拆台,我该怎么办呢?
第一,我先把心里头这个巨大的失败阴影给缩小,然后建立一个我能办得到的感受,同时把原先认为“陆军中最好的教官都教不好,所以我也不成”的信念转变为“虽然手枪教练对射击在行,但他们对内心感受的实用效果却一无所知,也丝毫不懂向神射手模仿的心略”。在我建立充满信心的心境后,就请求将军拨给我两名神射手,好让我能从他们的心理或生理方面,找出异于常人之处,然后建立正确的射击要领,使得那些学员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成满意的效果。
在找出最佳的射击要领后,我为那些首次射击的新手们设计出一套一天半的课程。知道结果如何吗?就在上完课后的测验里,所有的人都及格,而列为最优等级(专家级)的人数竟是以往的三倍多。就是教这些生手在脑海中产生和那些专家相同的信号,因而在不到一半的时间内,把他们也训练成射击专家了。随后我又教导这些名震全国的神射手们射击更准的方法,一个小时后的结果是:一位得到个人半年来最佳成绩,另外一位命中靶心的数目,远高于他记忆所及的任何一次比赛。教练在给这二人一番奖励后,并向将军报告,许为自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手枪射击的第一次突破。
从这里你可得到一个启示,即使你只有一点点或
全然没有任何背景概念且情况不乐观时,只要你能找出有成就之人的特殊要领并复制一番,就能在比你原先可能花费的更短时间内,达成类似的结果。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心略,就是运动员常用的那种。假如你想向一位滑冰高手模仿的话,就得先仔细观察他的技术(Ve),同时做相同的动作(Ke),直到内心娴熟(Ki)。(如果你曾观摩过滑冰,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而动,当那位滑冰者该转身时,你便像是他的化身,为他而转起来了。)第二步,你得在心中新建一个滑冰行家的画像(Vi),而这个滑冰的人就是你,不过你得像是观赏电影般地,看你正在以行家的姿势滑冰,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冷眼旁观式的视觉。接下来,你得把自己溶入画面内,亦即进人身历其境式,尽量精确地体会那位你正在模仿的专家的一举一动(Ki),并且经常反覆演练,直到浑然不觉的地步。到此你可算是已为自己建立起这套特别的神经心略,让你的动作能达于最佳水准,然后就可真正地展现出来了(Ke)。
你可以把这套心略的顺序写为Ve-Ke-Ki-Vi—Vi-Ki-Ke,这就是上百种模仿他人的方式之一。不过,请你记住,模仿的方式甚多,并无对错之分,只有有效与无效之别。
很明显地,只要你对于某人成就的资料拥有得越多、越精确,就越能达到和他相同的结果。不过在理论上,要模仿某人,你就得同样模仿他的内心体验、信念系统以及基本的心序,否则你只是在模仿他的肢体动作。在第九章里,我们会谈到生理机能,毕竟它是我们产生各种心境及结果的重要因素。
从了解不同的心略及心序会造成差异很大的结果这一认识上,就产生了“教与学”的问题。为何有些小孩子学不好呢?我以为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我们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教材没有一套最有效的教导方法,第二,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没有正确的概念。别忘了,任何事都有许多的做法,如果你不晓得别人的学习方式却指望教好他,那可是千难万难了。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