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来这才是春秋

_3 贾志刚(当代)
  这个时候,叔段长出了一口气,辛苦经营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早知如此,当初其实就来这共城有什么不好?城不大,但是吃得饱穿得好,不用被人赶得到处跑,撒泡尿也不用分成上下半场,多好?
  叔段突然觉得奇怪,为什么公子吕没有全力来追击自己?难道因为我是他侄子?好像不对,当初劝我哥哥杀我的不就是他?
  正在想不明白,有人来报,公子吕大军将共城包围,却不攻城。
  小小共城,根本经不起公子吕的一轮攻击,他为什么不进攻?叔段想不通。难道是要派人来劝我投降?
  叔段准备好了投降,可是,两个时辰过去,公子吕既不攻城,也不派人招降。
  到了这个时候,叔段明白了,他猛然明白了。
  其实,叔段很聪明,甚至不亚于他的哥哥。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明白过来。
  "娘啊,你害死我了。"叔段仰天长叹,从一个无知少年到成为谋反的叛贼,都是娘一点一点教唆纵容的。
  叔段现在看得很清楚,哥哥不是不能杀自己,那其实很简单,哥哥杀死自己就像拍死个苍蝇一样简单。但是,哥哥不愿意动手,他不愿意留下杀亲弟弟的恶名。
  可是,哥哥也不会放自己走。
  怎么办?叔段知道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吊,一条是自刎。
  叔段选择了上吊,不过在上吊之前,他叫来两个亲随。
  "我只能自杀了,我死之后,你们带着滑去卫国投奔公子州吁吧,那是我的朋友。"叔段说。滑是他的儿子,人称公孙滑,只有十三岁。
  "主公,公子吕怎么会放我们走?"
  "放心吧,会放你们走的。"叔段说,哥哥既然不肯亲手杀自己的弟弟,更不会亲手杀自己的侄子了,滑这么小,放走他不会有什么后患,还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何乐而不为?
  叔段真的很聪明。
  --郑庄公的愤怒
  共城城门大开,因为叔段已经死了。
  郑庄公来了,其实他早就来了。
  庄公进了城,直接来到了叔段的府邸。叔段躺在床上,已经断气。
  庄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弟弟了,说心里话他很喜欢这个弟弟,他也只有这么一个同母的弟弟。弟弟聪明、英俊,也很有礼貌,庄公经常会想起他。
  如今,见到弟弟了,却是最后一面。
  "兄弟,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庄公扑到了叔段的身上,放声大哭起来。
  不是段想不开,是他真正想开了。
  庄公的泪水不是装出来的,那一刻他真的有些后悔,兄弟情深啊。不管此前再怎么理智,此时见到兄弟的尸体,庄公还是忍不住悲伤。
  "段死前说什么?"庄公问叔段的近侍。
  "他说娘害了他。"
  庄公没有说话,他点点头,他知道叔段死得还算明白。
  "娘啊,你害死了自己的小儿子,也害得自己的大儿子承担杀弟的罪名,你是什么娘?你比后娘还不如啊。"庄公愤怒了。
  忍到了头,就是忍无可忍。
第22节:黄泉相见(1)
  黄泉相见
  关于庄公和叔段这一段,史书上基本上是一个观点:郑庄公故意纵容弟弟,最后逼死弟弟。这样的说法并不公允,事实上庄公给了叔段足够的时间去克制和改正,二十二年还短吗?庄公真的要杀弟弟,还需要二十二年的时间来找一个理由吗?不需要。
  万恶之源在于庄公有一个变态的母亲,她竟然能够因为一个根本与儿子无关的原因,而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子。庄公有选择吗?庄公没有选择。他一直在退让,直到无法退让。
  不错,他一直在伪装自己,但是所有的伪装都是在自我保护。
  庄公,为什么叫庄公?因为他是坐庄的,而叔段不过是个散户,散户能斗过庄吗?
  忍,忍者,忍者神龟,只要沾上忍的,祖师爷就是郑庄公。
  --黄泉之约
  太后在后宫里很着急,因为约好了叔段里应外合。可是宫门都被关起来了,谁也开不了。卫士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得进出,管你太后还是公主。
  太后隐约觉得有些不妙,她很慌乱。
  终于,宫门开了,公子吕来了。
  "嫂子,看看这些。"公子吕拿出来一堆绢。那时候写信用绢,够奢侈。
  太后傻眼了,这些都是她写给叔段的信,上面都是在辱骂和诅咒庄公,鼓动叔段造反的内容。
  到这个时候,太后知道自己看错了大儿子。
  "段呢?"太后轻声问,声音颤抖着。
  "死了。"公子吕冰冷地回答。
  "怎么死的?"
  "上吊自杀。"
  "死前说什么?"
  "说你害死了他。"
  太后哭了,边哭边说:"段啊,是娘害死了你啊。"
  到了这个时候,太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寤生呢?"
  "他说他没脸见你,因此,请你搬到颍去住。"
  "是娘没脸见他。"太后此时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对不住大儿子了,"他还说什么?"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中这样记载,意思是:到看到黄泉了,咱们再相见吧。换句话说,就是到死也不见你。
  悲痛、惭愧、自责,太后上路了。
  --郑庄公的烦恼
  叔段死了,太后被赶去颍城了。
  芒刺在背的感觉没有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可是,郑庄公反而睡不着觉了。
  习惯了斗争,没有斗争了反而不习惯。毛主席后来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没办法,斗争惯了的人,没有斗争简直活不下去。
  可是,庄公后来发现,自己固然有失去斗争目标的苦恼,但是更大的苦恼是:亲娘被自己赶走了,就算娘再怎么不对,那也是亲娘啊。
  庄公后悔了,就像他当初后悔逼弟弟自杀一样。
  所以他很苦恼,他常常借酒浇愁,喝多了就唱歌,唱什么已经无从考证,大致相当于: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庄公很想把太后接回荥阳,可是,自己发过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要知道,古人发誓是很讲究的,因为古人敬鬼神,发过誓绝不敢随意反悔,不像很多后人那样把发誓当成放个屁。
  怎么办?
  庄公没有一点办法,越是没有办法,就越是想方设法,也就越是苦恼。
  于是,他找来了两个人帮忙想办法。谁?叔叔公子吕和祭足。
  "那个老妖婆,想她干什么?要是我,把她送回申国去了。"一提太后,公子吕就来气,想当初哥哥活着的时候,这个嫂子也没给过自己什么好脸。
  "主公,家务事啊,我也没办法。"一向足智多谋的祭足也没了主意。
  "唉。"庄公叹口气,祭足都没办法了,看来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可是,庄公没有注意到,祭足先说了"家务事",他不是没有办法,他只是不愿意掺和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凡聪明的人,谁愿意管别人的家务事?说明白点,如果这次帮郑庄公把太后弄回来了,万一庄公又后悔呢?万一太后又找事呢?那最后不都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整个郑国,没有人能比祭足更精明。
  可是,不愿意管庄公的家务事,并不等于不会帮郑庄公,祭足有更好的办法。
  --祭足的妙计
  如果用后世的历史来形容,祭足就是齐桓公的管仲,就是刘备的诸葛亮。
  所谓黄泉相见,简单至极,祭足分分钟搞定。但是他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自己去做的。一来家务事不好管,二来就算管好了,功劳太大也招人嫌。
  祭足回到家里,洗了个脚,洗脚的工夫有了好主意。
  所以,常洗脚是有好处的,如今洗脚屋盛行,不是没有道理。
第23节:黄泉相见(2)
  祭足在家里排行老二,因此也叫祭仲。祭足这个名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好好伺候脚",再加上祭足特别喜欢洗脚,如果当今洗脚行业还没有找到祖师爷的话,不如就拜祭足做开山鼻祖算了。
  "去,把考叔给我请来。"祭足令手下去。
  考叔是谁?不是专门考试的叔叔。此人住在颍城,因此就姓颍,名考,就叫考叔了。考叔是祭足的远房亲戚,在颍城做一个小官,家里穷得一屁潦倒。
  有人问了,当个小官也穷?没办法,春秋那阵子,贪污、腐败、受贿这些词还没有进化出来,祖先们比较傻,还不会这些。别说考叔,就是比他再大的官,也都过得很艰难,后面讲到赵盾的时候大家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你娘好吗?"考叔来了,祭足问。为什么开口就问候她娘?因为考叔是个孝子,孝到什么程度?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左传》)你要是第一句话不问候他娘,他跟你急。
  "我娘好。"
  "想升官吗?"
  "想。"考叔是个实在人,官做大了,能多分好几斗谷子。
  "想发财吗?"
  "想。"发财了,娘就能吃上肉了。
  "那我教你怎么升官发财。"
  --考叔的猫头鹰
  转眼间事情过去了一年,这一年,庄公的心情很不好。
  这一天,有人来报,说是从颍来了一个基层干部,名叫考叔的,不知从哪里弄了两头猫头鹰说要献给庄公。
  "烦着呢,不见。"庄公说,说完,犹豫一下,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又说:"让他来吧。"
  为什么庄公觉得奇怪?普及一下周朝的知识。
  那个时候的人们,初次见面,是要送礼物的。
  天子送的礼物是祭祀用的酒,因为酒是粮食酿的,送你酒就是预祝你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诸侯送什么礼物呢?送圭玉。圭玉坚硬但是不会刺伤人,有瑕疵都会反映出来,代表公开公平公正。
  卿送的礼物是羔羊,因为羊合群但是不结党营私,代表和谐。
  大夫的礼物是雁,雁飞起来有秩序,有长幼的礼数,代表知理。
  士人用野鸡作为礼物,野鸡不能用贪欲引诱,不能关在笼子里,代表高傲和自由。
  老百姓用鸭子作为礼物,鸭子朴实单纯,代表良民。
  周朝,一个多么可爱的朝代啊。
  考叔算什么?考叔应该算个士。他本来应该送野鸡,可是却送了猫头鹰,为什么?这就是庄公感到奇怪的地方了。
  于是,庄公决定在官邸接见考叔。
  现在说说春秋时期诸侯怎样接见客人。
  虽说考叔是庄公的臣民,但是人家是来献猫头鹰的,那就是客人。
  考叔进得殿来,躬身施礼。记住,庄公也要回礼。
  宾主于是面对面坐下,怎么坐?实际上就是跪,准确说就是跪坐,两膝跪下,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人中间是一个茶几,当然,那时候不叫茶几,那时候中原诸侯还很少喝茶。
  就这么简单,没有后来那么多臭规矩。
  春秋战国为什么那么多贤能之士能够一步登天?因为他们与君主交谈的时候大家是平起平坐的,基本没有压力,因此能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到后来臭规矩多了,君主的架子越摆越足了,他坐在上面你跪在下面,还没说话就先吓回去了。
  "大老远的,给我送两头鹰过来,辛苦啊。"庄公先表示感谢,其实他对猫头鹰没啥兴趣,何况还是死的。
  "主公啊,这两头鸟叫做鸮① 鸟,俗称猫头鹰。猫头鹰呢,白天眼神不好使,它晚上好使;看大的东西看不清楚,看小的东西看得仔细。最可恶的是什么?这东西从小吃娘嘴里的虫子长大,长大了就把它娘给吃了。所以,这是个恶鸟,我特地把它们给宰了,送给主公吃它们的肉。"考叔一边喝酒,一边说。
  为什么考叔过了一年才来,因为这一年去抓猫头鹰了,不好抓啊。
  这里要先声明一下,猫头鹰其实是不吃母亲的,是我们的古老传说冤枉了它们,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特此平反昭雪。
  庄公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考叔的每句话好像都是在说自己,好像自己就是猫头鹰一般。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心存惭愧,对批评你的人你会畏惧;如果你不知惭愧,那么对讽刺你的人你就会愤怒。庄公是心存羞愧的,因此他对考叔陡生敬畏。
  庄公决定回赠考叔,回赠什么?圭玉?当然不会,虽然诸侯的见面礼是圭玉,但是也要级别差不多的,否则满大街老百姓人人提只鸭子来见你,你不早就破产了?
  庄公回赠了一只羊,什么羊?蒸全羊。可以说,待遇是超级别的。
  羊上来,考叔的口水就下来了,什么也不顾了,一把扯下来一个羊腿,也顾不得烫,往怀里就揣。
  庄公不高兴了,想不到考叔这么没教养。
  "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史记》)考叔说。意思是我有老娘,我要带回去给我娘吃。
第24节:黄泉相见(3)
  庄公感动了,多孝顺的儿子啊,多好的干部啊。
  "唉。"庄公叹了一口气。
  "为何叹气?"考叔问,明知故问。
  庄公也不隐瞒,将自己的烦恼说了一遍,"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史记》中这样记载,意思是:我很想老娘,可是又不敢不遵守自己的誓言,不知道怎么办啊。
  "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考叔答道,就是说:在地上挖个坑,挖到看见地下水,那不就是黄泉吗?那就能相见了。
  庄公眼前一亮,这实在太有创意了,牛啊。
  --黄泉相见
  感人的一幕就要上演了,幕后总导演祭足,执行导演考叔。
  祭足首先派出了相当于国家地质勘察队的特派小组,在颍境内寻找地下水源比较丰富的地点,结果选定在牛脾山下。
  这充分说明,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技术在春秋初期就已经很发达了。
  之后,考叔率领五百人工程队在山脚下挖坑,很快见到了地下水。那时候地下水资源还没有过度开发,比较省事。
  这个时候,考叔请太后先到,顺着梯子下到坑里。然后,再请庄公来到。
  庄公很激动,站在坑边高声做赋:"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 (《左传》)意思是:娘啊,在大坑里面,您还高兴吧?
  太后在坑里听见,忍不住也是激动万分,应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左传》)意思是:儿子啊,在坑外面,你也开心吧?
  黄泉相见,母子重逢。
  那一刻,庄公和太后抱头痛哭,泪水如同黄泉一般喷薄而出。
  庄公亲自扶着母亲从坑里爬了上来,然后坐一辆车回到荥阳。
  考叔作为头号功臣,庄公将他封为大夫,从基层干部成为中央领导,具体职位相当于总参谋长,与公子吕的儿子公孙阏同掌军权。
  --第一美男
  公孙阏,又叫公孙子都。在公子吕告老退休之后,公孙子都接替了国防部长的职位。
  算起来,子都是庄公的堂弟,高干子弟,人们通常的想法就是靠着裙带关系爬上去的。但是,子都是有能力的,而且不止有能力。
  子都高大英俊,武艺高强,而且擅长射箭,是郑国有名的勇士。
  除了是勇士之外,子都还是有名的美男子。似乎从古到今,子都是排得上号的。为什么这样说?来看看证据。
  《诗经》写道:"山有扶苏,隰① 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山上青松挺拔,水中荷花美丽。女孩子啊盼着见到子都,可是她等啊等啊等,却见到了一个轻狂的蠢猪。意思呢其实就是这样:等啊等啊等帅哥,没等到帅哥,来了一个恐龙,扫兴。
  《孟子》写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孟子的说法就是:子都的漂亮地球人都知道,谁要是不知道,那真是瞎了眼。
  后来,子都成了美男子的代号,就像恐龙成了丑女的代号一样。
  怎么样?偶像啊,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啊,实力派偶像,偶像实力派。
  长得英俊,高干子弟,又是正厅级高官。
  谁不想嫁给他?
  可是,这么好一个孩子,有一个坏毛病,什么坏毛病?后面再说。
  所以,在嫁给大帅哥之前,要小心谨慎。
  --卫国战争
  自从太后回来,郑庄公的心情好了很多。
  现在,拨乱反正了,一切都好了。造反的弟弟自绝于人民了,娘回来了,手下的大臣们都很尽力,国家一天天繁荣起来,自己的孩子们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庄公非常高兴,没有什么烦心事。在郑国呆腻了,他会去周朝朝廷转一转,感受一下中央的气氛,领会一下中央的最新精神,过一把中央领导的瘾。
  但是,和平总是不长久的,战争随时会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
  就在郑庄公讨伐叔段四年之后,有人上门来讨伐郑庄公了。谁?以卫国为首的五国集团,分别是卫国、陈国、宋国、蔡国和鲁国。
  因为是卫国牵头的,因此叫做卫国战争。为什么平白无故卫国就杀上门来?说起来,跟叔段还有关系。
  原来,当初叔段的儿子公孙滑投奔卫国公子州吁,庄公也算是故意放了他。谁知道不久前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自己当了国君,因此起兵来为公孙滑讨个公道,名义上就是这样了。
  那其他国家来凑什么热闹?还有理由,宋国的公子冯前不久逃到郑国避难,宋殇公因此上门讨伐。而陈国与郑国历来互相看不上,蔡国是小国,跟着凑热闹,鲁国则是收了州吁的银子。
  知道了五国前来讨伐的原因,郑庄公乐了:"我们的人逃到了卫国,卫国要来打我们;宋国的人逃到了我们这里,宋国也要来打我们,合着是不管怎样人家都要打我们,这他妈哪儿讲理去?"
  五国来讨伐,郑庄公还能笑出来?没错,他还笑得很自然。
第25节:黄泉相见(4)
  这五个国家,就算绑起来,也不是郑国的对手。何况这还是一群乌合之众,庄公当然不怕他们。
  "主公,办了他们。"公孙子都第一个要打,早憋着找人打仗呢,送上门来的,自然不客气。
  "兄弟,别急,不用。"庄公摆摆手。
  "不用?主公有何妙计?"
  "老祭,你告诉他。"庄公把问题给了祭足,他要看看祭足是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样。
  祭足也乐了,看来庄公跟自己想的就是一样的。
  "忍。"祭足只说了一个字。
  "老祭,你怕了?"子都有些不明白。
  "怕什么?犯不着跟他们打,我跟你打个赌,我们只要坚守不战,五天之内如果他们不自己滚蛋,我这上卿就让给你。"祭足很有信心。
  东门外,五国联军已经驻扎下来。
  庄公让子都关了城门,又派了几个兄弟上城墙巡逻,然后大家在一起喝酒娱乐,看表演,唱卡拉OK。
  五天之后,庄公派子都去城墙上观察。
  "哎呀妈呀。"子都傻眼了,他服了。
  东门之外,五国联军撤军了,巡逻士兵说昨天走的。
  卫国战争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
  郑庄公和祭足为何算得这样准?这要先说说卫国的事情了。
第26节:亲爹也靠不住(1)
  亲爹也靠不住
  说起卫国,要从当初武王灭纣开始。周灭了商之后,把商朝首都朝歌那一带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地方就在当今的殷墟,也就是河南北部新乡一带。同时派了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辅佐禄父,说是辅佐,实际上就是监视。
  后来武王驾崩,成王继位,成王还小,因此国家就由周公旦管理。也不知道管叔蔡叔是不服周公,还是确实缺心眼,或者既不服也缺心眼,两人竟然跟禄父合谋谋反。周公也不客气,将他们给灭了。
  于是,周公把这块地方封给了弟弟康叔封,国名就叫卫,卫康叔就是卫国的第一代君主,也是卫姓、石姓、宁姓和康姓的祖先。康叔是武王的同母弟,当时很年轻,周公就给他写了一部《梓材》,又写了《康诰》和《酒诰》,详细告诉他怎么治理国家。
  后来,康叔按照哥哥的指导治理国家,将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商朝遗民心悦诚服。那时候,卫国就是天下的模范,各国不断派出代表团前往"取经"。
  为了表彰卫康叔治国有道,成王特地将他从地方大员提拔为中央领导,担任周朝司寇,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说起来,卫国的祖先很牛。但是,子孙们很不争气,干了很多蠢事。
  --公子州吁"篡党夺权"
  公子州吁是个什么货色?简单说,就是卫国的叔段。让他庆幸的是,卫国的国君不是郑庄公。
  卫武公死后,传位给卫庄公。卫庄公的夫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完,就是世子。古人取名有时候很奇怪,取什么不好?叫完,那不是迟早要完?
  庄公有个小妾,生个儿子叫州吁。多好的名字,看上去就是周瑜。
  州吁很聪明,很帅,也很喜欢打仗,庄公很喜欢他,让他当大将。在卫国,州吁的地位跟叔段在郑国的地位相当,所谓物以类聚,两个人的私交竟然也很好。
  州吁有个哥们,名叫石厚。石厚的老爸叫石碏,是卫国的大夫。偏偏石碏特别讨厌州吁,见儿子跟他混,就警告儿子:"离州吁远点啊,这人不地道。"
  "爹,你知道什么呀?州吁那迟早要当国君的,我就把宝押他身上了。"
  父子二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一气之下,石蜡把儿子软禁起来,石厚翻墙出去,索性就住州吁家里了,也算是为了事业舍弃了亲情。
  庄公活着的时候,石蜡就提醒不要重用州吁,否则他实力太强,不是好事。庄公当然不听,说家务事你就别管了。石蜡想想也是,这家务事管不好就是自找没趣,既然看不惯,索性退休回家算了。
  后来庄公鞠躬尽瘁了,太子完继位,就是桓公。桓公看州吁不顺眼,把他赶回自己领地去了。州吁可不是好惹的,关键是他的对手不是郑庄公。没有多久,州吁组织了一支由卫国犯罪分子组成的敢死队,找个机会杀入卫国首都,刺杀了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国国君。
  杀害君主而自己当君主的,古代史书中叫做"弑",中国现代的说法就叫做"篡党夺权"。现在,州吁篡党夺权了。
  关于州吁杀桓公的过程,史书没有记载,估计是比较简单,类似一个展熊飞或者小李飞刀水准的武林高手扔了一把小刀之类的情节。
  回头再看郑庄公,若是他不杀叔段,他基本上就是卫桓公的命了。
  --石厚的妙计
  毛主席说过: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州吁没有接受过毛主席的教导,可是他还是知道篡位容易,让大家服气不容易。要坐稳江山,千秋万世,那非要大家服气不可。
  怎么办?打土豪分田地?州吁可没有这样的理论高度,他甚至连李自成"迎闯王不纳粮"的忽悠高度都没有。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大家吃一顿好的,沟通一下感情。之后又考虑是不是给全国公务员涨一级工资什么的,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主意。正在发愁,石厚来了。
  说起来,石厚真是个人才,州吁想到的,他早就想好了。
  "主公,你说的我早就想过,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立威。原本呢,杀几个人是最好的办法。可是现在没什么借口,乱杀人也不好,那就成暴君了。怎么办?打仗,找个国家来打一仗。"你看,石厚想得够周到。
  "打仗,我喜欢。"州吁就喜欢打仗。
  "打仗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显示主公您的实力,让大家知道您有多厉害;第二,转移视线,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矛盾中去,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更紧密地团结在主公的周围。"石厚的原话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
  州吁眼前一亮,想不到这兄弟这么有才。
  "快说,打谁?"
  "这要好好研究了,太大的国家咱们惹不起,打不过反而扫了威风,太小了又没什么意思,反而被人说欺负人。最好是差不多大的,而且出师有名的。譬如郑国,郑庄公杀弟逐母,罪不可赦。这不公孙滑就在咱们这里吗,正好讨伐郑国。这样名正言顺出兵,大家不会说什么。"
  石厚这样的人才,还真是不好找。
  如今世界,也常常用挑起外战的办法转移执政危机。说起来,祖师爷就是石厚。
  确定了方向,就该实施了。自己一个国家去打,既打不过,也不好看,要再找几个盟国,组成类似联合国军。在联合国军的问题上,春秋诸侯都会这么做,今天美国动不动组成联军,那应该是跟石厚学的。
  粗粗一算,两人圈定了几个国家。
  鲁国、陈国、蔡国都好办,出点银子就行了,当下派人前往。宋国不大好办,为什么?宋国爵位高,架子大,轻易不肯出动。
  "我有一哥们叫宁翊,特能忽悠,派他去准行。"又是石厚推荐了宁翊。宁翊也不推辞,开了介绍信,领了出差费,取了礼物,去宋国了。
  宁翊为什么敢去?因为他有把握。他为什么有把握?因为他信息灵通,知道宋国最近发生的事情。
  所以,信息很重要。
  --宋国的故事:好人不能当
  既然说到了宋国,索性就介绍一回宋国的来源。
  宋国在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周武王灭纣之后,将当时被纣王弄去当奴隶的哥哥微子启封在宋,公爵,微子启是宋、孔、萧、穆、华、牛等姓氏的祖先。由此可见,当个贤臣,敌人都敬重你。
  微子启很贤明,这种贤明有遗传。后来传位到宣公的时候,宣公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没有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给了弟弟穆公。穆公也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也没有把宝座留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
  贤明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迟早会遇上不贤明的,那就麻烦了。殇公和公子冯就都是那种不贤明的,相互之间恨得咬牙切齿。穆公早就看出来这两个兔崽子不是什么好人,临死之前安排公子冯去守边疆,意思明摆着:不行就跑吧。殇公这边刚接班,公子冯那边就跑郑国去了,他知道殇公不会放过他。
  春秋那时候在这一点上是很仁义的,任何国家,对于落难来投的,都是张开双臂欢迎,竭尽全力保护,似乎不保护你就不够男人。基本上,你原来是贵族,到这里还给你个贵族当。像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庄公给了他一座小城安身。
  殇公很想去把公子冯捉回来,可是又怕打不过郑国。不仅怕打不过,还怕公子冯从郑国借兵打回来。
  所以,宋国比卫国还想打郑国。
  这事发生的时间不长,州吁还不知道,但是石厚知道。这时候推荐宁翊去,就是给他个立功发财的机会。由此可见,石厚作为一个朋友,还真是不错。
  宁翊去了宋国,把大致意思一说,宋殇公高兴坏了,早就憋着要打郑国把公子冯捉回来呢。
  --五国联军
  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进攻郑国,一路秋毫无犯,直接杀到了荥阳。为什么不占领其他的城池呢?因为州吁和石厚根本就是做做样子,从来没想过真打。
  大军围住郑国东门,都不进攻。联军就是这样,各怀鬼胎,都想躲在后面。虽然宋国是真想打,可是实力不行,也不敢单独上。
  按着宋殇公的想法,派人进去跟郑庄公商量,把公子冯交出来就撤军。可是郁闷的是,郑国军队根本就不出来,这边派人去谈判那边也不让,谁过去都是一通箭给射回来。
  一连五天,毫无进展,卫国首先要撤军了。
  为什么要撤军?
  "主公,差不多就回去吧。五天了,再不回去,日久就怕生变啊。"石厚对州吁说,州吁想想,是这么回事,别再被人端了老窝。
  当初郑庄公就是算准了州吁刚刚篡位,不敢在外面呆太长时间。
第27节:亲爹也靠不住(2)
  卫国收兵,其余四国也只得跟着撤军。
  卫国军队撤军,一路上抢了些郑国老百姓,又抓了几个没来得及跑的。回到卫国,号称大败郑国,打得郑庄公不敢出门。
  可是,卫国人似乎还是不服州吁。怎么办?州吁继续烦恼。
  这个时候,石厚又出主意了。主意是个好主意,可是也是一个送命的主意。
  做好人容易还是做坏人容易?答案是都不容易。
  不论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得彻底,否则一定不得好死。
  州吁是一个坏人,可是他还总想着要让老百姓认为他是个好人,总想着名正言顺,那就错了。
  所以,当坏人就要彻底地当坏人,不能当了坏人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坏人,干了坏事害怕别人说自己在干坏事。
  当坏人要理直气壮地当,从心眼里就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就像当小偷的,你要是认为自己是在偷别人的,那你一定被捉住,打个半死。
  你要从心里认为那就是你的,不过暂时放在别人的包里,你拿回来是正当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偷出水平,偷出境界,从而积累财富,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绅士。
  --石老爷子的坏主意
  石厚的主意是什么?
  "主公,要说别人没办法,那也就没办法了。我家老爷子一定有主意,不妨去叫他来。我去叫还不行,老爷子都不认我这个儿子了,就得主公派人去请才行。"石厚的主意就是这个。说起来,石厚是很敬佩老爷子的,知道老爷子比自己高,可是奇怪的是,明明知道老爷子是对的,在跟随州吁这件事上偏偏就不听老爷子的。
  州吁一听,有理啊,石厚都这么聪明了,他爹那不是更厉害?也甭派人去请了,我上门请教吧。
  礼贤下士,没有架子。你说说,这州吁有多少优点?
  州吁带着石厚亲自上门去向石碏请教,石碏看见州吁上门,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接待。紧接着,州吁请教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服气,于是《左传》有了如下对话:
  "王觐为可。"
  "何以得觐。"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简单说吧,石碏建议州吁朝觐周王,然后由周王亲自任命他为卫公,那就名正言顺了。可是州吁担心周王不给面子,石碏就建议他先去拜会陈桓公,因为陈桓公跟周王关系好,可以替他说说好话,那就没问题了。
  这是个好主意吗?这是一个听上去挺好,实际上很不好的主意。
  首先,无数血的教训证明,暴力夺得的江山,首先要用暴力来维持,所以不用急着去见什么周王;其次,刚刚篡党夺权,江山还不稳固,不要到处乱跑,很危险;第三,陈国跟卫国确实是亲戚,谁啊?被州吁杀了的卫桓公的妈是陈桓公的妹妹,陈桓公是卫桓公的舅舅。这么个亲戚,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是,这么明显的道理,州吁和石厚愣没有看出来,一方面是向善心切,另一方面,州吁也没想到,自己这么礼贤下士竟然没有感动石碏。
  其实,石厚是有些怀疑的,可是想想虎毒还不食子呢,爹总不会害自己儿子吧?
  总之,君臣二人得了良计,高高兴兴走了。
  --送货上门
  三天之后,州吁和石厚收拾了些金银财宝,带了百十个人,前往陈国,拜会陈桓公。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石碏已经派人去了陈国,给陈桓公送了一封鸡毛信。鸡毛信上说什么?
  石碏在鸡毛信里说,州吁以暴力手段篡党夺权,恶毒杀害您的外甥,霸占您的妹妹,罪该万死。如今我骗他们去陈国,请您将他当场抓获,就地正法,为您外甥报仇,为卫国人民除害,此致敬礼。
  陈桓公看了信,拿不定主意,急忙召集大臣们开会。当时也是意见分歧,一派认为这是个机会,反正也不费劲,就是杀几个人而已;另一派认为这属于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何况别人是来拜会你,你杀人家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最终,陈桓公一拍大腿:"就这么着了,上回忽悠我们打郑国,带头去的是他,带头跑的也是他,不地道,杀。"
  就这么着,陈国准备好了刀斧手,单等州吁来到。
  州吁一行人高高兴兴,唱着卫国小调来到了陈国,陈桓公令人接着,一直带到了朝廷。两国君主热情寒暄,之后州吁开始献礼。
  这一箱是金子,这一箱是银子,这一箱是珠宝,这一箱是鹿皮,等到礼物献完了,陈桓公问:"没有了?"州吁说:"没有了。"
  "那抓起来吧。"陈桓公下令。
  "哎哎哎。"州吁瞠目结舌,合着自己是来送钱找死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州吁还是嫩了点,不成熟。
  --大义灭亲
  抽个空子,说一说陈国的由来。
  妫① 阏父是舜的后代,在周武王那里做负责陶器的官员。周武王灭商后,把大女儿嫁给了阏父的儿子妫满,之后把女婿封在了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了陈国,侯爵。妫满谥号陈胡公,是陈姓、胡姓、田姓、袁姓和一部分孙姓等姓氏的祖先。
第28节:亲爹也靠不住(3)
  大概是因为国家不大而且不是周朝宗室,陈国一向比较低调,行事谨慎。到了陈桓公,保持了政策水平比较高的传统。
  虽然捉了州吁,陈桓公可不想在自己这里下手,更不想自己下手,他怕别人说他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怎么办?陈桓公派人去卫国,让卫国自己来人把州吁弄回去。
  卫国这边,陈国使臣来到,石碏召集公卿们开会讨论。基本上,主要内容是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把州吁弄回来处死,万一弄回来,州吁的余党可能会乘机闹事;
  第二,派谁去执行死刑?右宰丑主动请缨,就他了。
  事情到这里,人们开始考虑一个棘手的问题:石厚该怎么处置?石厚是州吁的狗头军师,首要帮凶,按理就该一同处斩,可是,他是石碏的儿子。
  "石厚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老实巴交,人也聪明。年轻人嘛,谁能不犯错误,改了就好。我看,就放过他吧。"一个大夫开口说话,要给石碏面子,放过石厚。
  有人开头,其余的人都来附和,大概也就说些石厚本来是三好学生,都是被州吁带坏了,只要好好教育,还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一类屁话。
  "大家都别说了,石厚是个什么人我最清楚,州吁干的坏事都是他出的主意,他比州吁还该死。各位,你们要是不肯杀他,老夫自己去。"石碏不干了,非要杀石厚。
  这下大家不说话了,谁愿意去杀石厚?这时候杀了,说不准什么时候石碏后悔了,不是得罪人?
  最终,卫国派了两个人,右宰丑负责杀州吁,石碏的家臣獳羊肩负责杀石厚。
  在哪里杀呢?陈卫两国商量,干脆就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动手吧。
  "说吧,还有什么遗言?"右宰丑问州吁。
  "糊涂啊,被小人暗算了。从前只知道组织靠不住,没想到朋友也靠不住。"州吁仰天长叹。
  "你呢?"獳羊肩问石厚。
  "唉,不是朋友靠不住,是亲爹都靠不住了。"石厚摇头叹气,十分沮丧。
  《左传》评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表彰石碏为了正义,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了。
  大义灭亲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大义灭亲就是正确的吗?不一定,看看后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第29节:淫荡、乱伦(1)
  淫荡、乱伦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① 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经·邶风·新台》
  什么意思?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个缩脖丑老公。
  这首诗,讲的就是下面的故事。
  --勾搭后妈
  石碏大义灭亲之后,卫国把在邢国避难的桓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晋迎回来继位,就是卫宣公。
  如果以为正统的就是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卫宣公说起来比州吁只坏不好,说句公道话,石碏的大义灭亲弄回这么个东西来,真是不值。
  卫宣公没有州吁那么能干,也没有像石厚那么有才干的哥们帮着出谋划策,可是,他在淫荡和不要脸上比州吁厉害得多。他爹庄公有个小妾名叫夷姜的,年轻貌美,宣公早早就跟她勾搭上了。后来庄公鞠躬尽瘁了,宣公索性就把夷姜偷运出宫,金屋藏娇起来。再之后,夷姜生了个孩子,名叫急子,又叫伋。
  当上国君之后,卫宣公就把夷姜立为后,急子就成了世子。看看十六岁了,公子急子生得眉清目秀,英俊异常,风度翩翩之外,还十分懂得道理,文武全才,人称天下第一公子。整个天下都知道,卫国的世子是个好孩子。
  所以后世有人总结,说私生子往往优秀,不知道公子急子是不是第一个例子,反正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闲话少说,卫宣公有个这么好的世子,心想给他娶个媳妇吧,把这事情就交给了公子急子的老师右公子姬职。
  右公子接了这个活,一合计,公子急子太优秀了,郎才女貌郎才女貌,要给他找个天下最漂亮的女孩子做媳妇才对得起他。一打听,说是齐国僖公的女儿漂亮得倾城倾国,算是天下最漂亮的了。
  右公子于是带着礼物和单位介绍信就去了齐国,齐僖公听说是来给公子急子求婚,很高兴,二话没说,把大女儿许配出去了。原来,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都那么漂亮。右公子临走之前,齐僖公还特地把大女儿叫出来见了一面,好让右公子放心。
  右公子回去之后向宣公作了详细汇报,一个劲夸奖齐僖公的大女儿多么漂亮,跟世子多么般配,那是绝对的金童玉女。
  齐僖公的大女儿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咱们也别用右公子的形容词了,就想想年轻时候的林青霞吧,原籍在同一个地方,就跟她差不多。
  "很好,很好。"宣公很高兴。
  右公子万万没有想到,宣公动了贼心。
  --新台,强占儿媳
  卫宣公在淇水边上修建行宫,取名新台。修新台干什么?宣公的说法是给朝中公卿们消暑度假,类似如今的干休所或者疗养院。但实际上,他另有打算。
  新台修得很快,华丽而别致。设计是世界一流,装修材料也都是最好的。
  "孩子,你长大了,该出去走动走动了,宋国国君过几天祝寿,你就代表我去一趟,也算是增进两国传统友谊。"宣公把急子打发去了宋国,右公子也一同前往。
  把急子打发走了,宣公找来左公子泄,派他前往齐国迎亲。
  "直接送到新台,我要先看看,把把关。"宣公叮嘱。
  左公子去了齐国,呈上单位介绍信和聘礼,那边齐僖公热情接待,回赠了不少陪嫁珍宝,高高兴兴把个女儿送上车,前往卫国成亲。
  齐国公主知道自己要嫁给天下第一公子急子,心情十分激动,恨不得一步飞到急子的身边。坐车、乘船,折腾了两天,终于来到卫国。下了船,就看见一座宫殿,十分的新颖别致,公主见了,更加的心情激动,想不到急子为自己修了这样一栋宫殿。
  这是哪里?新台。
  带着激动的心情,公主成亲了。
  婚礼当晚,算不上隆重,似乎宾客也不多。公主虽然觉得奇怪,还是没有想太多。蒙着盖头,她什么也看不见,不过她幸福得什么也不想看了。
  拜完天地,夫妻入洞房。
  "噗。"新郎吹灭了洞房里的灯。
  脱衣,上床。
  两只大胖手抱住了公主,然后一身的肥肉压在了公主的身上。
  "急子,你怎么这么胖?"公主有些失望,她的想象中急子应当是瘦削健壮的。
  "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
  "急子,你说话啊。"
  "呼哧呼哧。"
  公主更加失望了,急子原来是个急色鬼,二话不说,就是上床,上了床也不说二话。而且,急子在床上明显是个老手,手法熟练,花样翻新,不是说还没有成过亲吗?看来是个花花公子。
  一夜无话。
  天亮了,公主在一阵鼾声中睁开眼睛,转头去看自己的夫君。不看也就罢了,一看吓出来一身鸡皮疙瘩。
  自己身边躺着个什么人?
  肥头大耳,身材臃肿,一脸的麻子,张着嘴还在流口水。
  这是急子?十七岁的急子?这简直就是霜打了的癞蛤蟆。
  "啊。"公主一声尖叫。
  癞蛤蟆醒了过来,看见公主尖叫,他嘿嘿笑了。
  "你,你是急子?"
  "嘿嘿,我是急子--他爹。"
  "呃。"
  公主昏过去了。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诗经》里的诗。
  --幽怨与仇恨
  在霸占了儿媳妇之后,不知是出于羞愧还是想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多享受娇嫩美女,宣公就住在新台,不肯回去了。
  尽管齐国是大国,尽管公主是齐国的公主,但是此时身在卫宣公的淫爪里,她也无可奈何,只得认命。在痛哭恳求上吊跳楼都没有效果之后,她接受了命运。
  天鹅肉就这样掉在了癞蛤蟆的嘴里,好一块羊肉就这样喂了狗。
  即便是齐僖公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也只能接受现实。生米煮成了熟饭,齐国的公主就这样成了宣公的夫人,因此今后她的名字就叫做宣姜。
  勾搭了后妈,又强占了儿媳妇,这个卫宣公真是三代通吃。
  卫宣公什么时候才回到了自己的都城?直到宣姜的肚子已经大了起来。
  回到都城,卫宣公第一件事就是为急子娶了一个老婆,算是补偿他。急子默默地接受了,他是个孝子,他愿意把最好的给自己的父亲,更何况,他不给也不行。
  成亲之后,急子搬出了后宫。而卫宣公急匆匆地为他娶了老婆,最真实的用意就是让他搬出去,以免见到宣姜的时候尴尬,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怕儿子把本该属于他的老婆勾搭走。
  宣姜心情郁闷,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出门,倒也正中宣公下怀。
  --偶遇,重燃希望
  转眼,宣姜的肚子越来越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来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公子,取名公子寿。
  儿子的出世让宣姜的心情好了许多,不管怎样,儿子是可爱的。渐渐地,宣姜愿意出门走走,在宫里四处转转,抱着儿子看看花草鱼虫。
  世界很小,世界原本就很小,而不是到了今天才变得很小。所以,宣姜碰上急子就是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那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吹,空中,蜻蜓正在交尾。宣姜让宫女抱着孩子出来散步,看见一个公子走了过来。谁?急子。虽然搬了出去,急子还是常常会回来看看自己的娘。
  当宣姜遇上急子,两个人都愣住了。
  "这就是传说的急子吗?"宣姜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字样,她猜对了。玉树临风、英气逼人是她对急子的评价,急子是她所见过的最帅的少年了。
第30节:淫荡、乱伦(2)
  "难道,难道就是她?"急子的头有些大了,他也猜对了。知道宣姜漂亮,不知道宣姜这么漂亮。尽管生完孩子不久,身材还没有完全恢复,宣姜依然是艳光四射。
  四目相对,两个人的脸都红了。
  就连几个宫女都看得目瞪口呆,这难道不就是传说的金童玉女吗?
  急子慌忙走开了,不敢回头看,因为他能够感受到宣姜灼热的双眼,就紧紧地扑在自己的后背上。
  从那次偶遇之后,两个人都陷入了痛苦。
  原本已经决定认命的宣姜又在心头燃起了希望,急子才是她心目中的白马公子,才是她想要而且应该得到的男人。
  "如果能够与急子在一起,就算浪迹天涯,远走戎狄,下田种地也心甘情愿啊。"宣姜的性格是敢想敢为的,也不管自己已经有了公子寿,当时下了决心,要找机会与急子私奔。
  而急子也同样陷入困惑。
  人非草木,面对美女,谁也不能泰然自若。
  急子也是这样,他也是人。
  尽管此前他选择了忍受,选择了认命。可是,他现在无法忘怀宣姜的美貌和她那双勾魂慑魄的眼睛。在他的心里,五味瓶已经被打翻,苦辣酸甜咸五味杂陈。
  "她原本应当是我的女人。"急子想,可是,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不像宣姜那样果断。
  不管怎样,他抑制不住想要再见到宣姜的冲动。
  --急子终于下定决心
  尽管想法上有差距,行动上却有了默契。
  宣姜开始找借口去夷姜那里聊天,实际上是想在那里碰上急子。而急子也增加了去看望母亲的次数,同样也是希望碰上宣姜。而此时,宣公放松了警惕。他以为有了公子寿的宣姜就已经死心塌地跟自己了。
  两个人确实碰上过,而且不止一次。每一次遇上,宣姜都会抛媚眼送秋波,而急子有时紧张,有时微笑。因为有夷姜在,两个人也只能限于这样的沟通。
  功夫不负有情人。
  终于,这一天两个人在夷姜的屋里遇上,而夷姜恰好出去方便了。
  两人世界,现在是两人世界。孤男寡女,会发生什么?
  机会难得,机会难得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