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来这才是春秋

_14 贾志刚(当代)
  "我就要摇,嘻嘻嘻嘻。"蔡姬觉得自己挺可爱。
  "你他妈的别摇了。"齐桓公急了,大骂起来。
  船靠了岸,齐桓公的脸色吓得煞白。下了船第一句话就是:"你回老家去吧,齐国不欢迎你。"
  得,就为这个,齐桓公把蔡姬赶回蔡国了。
  浪漫过头了,就容易闹离婚。
  原本呢,齐桓公也是一时生气,赶走了蔡姬还挺后悔。虽说蔡姬缺心眼,但缺心眼有缺心眼的好处啊。后宫这么多女的,像蔡姬这样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还真没有第二个。这么说吧,蔡姬就属于那种看着挺讨厌,但是看不见了还真有点想的类型。
  如果蔡穆公能够好好沟通一下,替妹妹认个错,齐桓公也就派人去把蔡姬接回来了。
  可是这蔡穆公跟他妹妹一样属于一根筋,一看妹妹哭哭啼啼给退货了,火就大了。
  "妹妹,别哭,三条腿的猪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大街都是,他不要你,咱们找更好的,绝不当活寡妇。"蔡穆公说到做到,还挺有办法,没过多久,把妹妹弄去楚国,给楚成王当小老婆了。
  多好的哥哥啊。
  齐桓公本来还等着蔡姬回来呢,听说蔡姬被转嫁给楚成王了,十分恼火,早就憋着劲要去打蔡国了。
  如今,这正好就是一个讨伐蔡国的借口。
第134节:第一次南北战争(1)
  第一次南北战争
  破坏盟主婚姻,拐卖良家妇女,公开勾结楚国。
  基本上,以上就是蔡穆公的罪名了。
  这个罪名是站得住脚的,当初齐桓公赶回蔡姬,并没有写下休书,《史记》上的说法是"归蔡女而不绝也",也就是说,送回娘家,但是没有离婚。这就对了,既然没有离婚,那就还是齐桓公的老婆,你把人家齐桓公老婆给了楚成王做老婆,以上的三条罪名还不同时成立?
  听说是打蔡国,中原各国都踊跃响应号召参加联合国军,这样一盘小菜,谁不想去锦上添花?
  --八国联军
  各国均是国君亲自带兵,他们是盟主齐桓公,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曹昭公、卫文公、许穆公,就连郑文公也带兵加盟。联合国军队合共八国,简称八国联军。此外,燕国、邾国、徐国等国家也都申请加入,出于路程太远、实力太差等原因,管仲婉言谢绝了他们。
  齐军作为主力,出战车三百乘,带甲战士两万人,由管仲担任主帅。其余七国均出战车一百乘,加上齐军,合计一千乘战车。其中,卫国的战车和战士都是齐国支援的,不过来凑个数。
  齐国此时的总兵力为战车八百乘,带甲战士六万人。由于西面还要防着北戎,再加上打一个小小的蔡国如果出动太多兵力,必然引起楚国怀疑,打草惊蛇。因此,齐国只出三百乘战车,但是,战士都是精英部队。
  第一次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参战双方是齐国为首的北方联合国军队和楚国为核心的南方的南联盟。迄今为止,这将是春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天,齐国军队誓师南征,同时约好各国在蔡国取齐。
  竖貂请求出任先锋,管仲给了他这个面子。管仲难道不知道这个宦官不会打仗吗?当然知道,管仲之所以同意,一来蔡国不堪一击,只要是个活人当先锋,都能拿下;二来让竖貂当先锋,也显得齐军南征没什么大的志向,可以麻痹楚国人。
  可是,管仲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错了。
  管仲犯错的时候不多,算上当初没有射死公子小白,这应该是第二次。
  --竖貂的算盘
  这是竖貂第一次担任这样的独立指挥官,他耀武扬威地率领战车一百乘出发了,直抵蔡国都城上蔡。
  为什么竖貂请求担任前锋?第一,蔡国就是白菜,这一仗没什么风险;第二,嘿嘿,第二嘛,到了就知道了。
  齐国军队抵达城下,扎好营盘,城上看见,急忙关上城门,全城动员防御。
  竖貂并不急着攻城,而是派心腹手下进城,说是齐国来使。
  竖貂派人去干什么?要贿赂。
  "齐国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候攻破城门,玉石俱焚,识相的,出点血,我家先锋给你们求求情。"竖貂派去的人就这样对蔡穆公直接点出来。蔡穆公吓得个半死,一听有这个门路,急急忙忙从国库里收拾了一车金银宝贝给送去,表示愿意投降,同时把另一个妹妹嫁给齐桓公,算是给补一个。
  竖貂一看,高兴坏了,这仗还没打,就又发财又立功了,这个差事真好。
  收了一车金银财宝,竖貂派人向齐桓公汇报,说是蔡穆公看见齐军如此威武,直接就要投降,请指示。
  齐桓公一想,管仲不是总说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吗,那就准他们投降吧。可是,他没想到,管仲这一回不同意了。
  "不接受投降,蔡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管仲当场否决。
  "为什么?"
  "如果不打楚国,就准他们投降,大军就不用去了。如今要打楚国,如果蔡国投降了,我们就没有理由在蔡国集结重兵了,那么一旦八国联军在蔡国集中,楚国人一定会发现我们要打他们。到时候他们提前防御,我们就难办了。"管仲的分析头头是道。
  于是,桓公传令,不接受投降,一定要打下蔡国。
  竖貂有点傻眼,拿人钱财,为人消灾啊,人家的金银财宝已经收了,可是上面不准蔡穆公投降,这可怎么办?吃进来的还能吐出去?那绝对不干。
  竖貂又派了心腹进到城里,把齐桓公拒绝投降的事情通报了蔡穆公。
  "这,这怎么可能?这不是老齐的风格啊。"蔡穆公有些惊讶,还有点怀疑,当然,还觉得竖貂该把那车金银财宝给送回来。
  到了这个时候,竖貂的心腹只能说实话了。
  "蔡侯啊,实话跟你说吧。不是我家貂爷拿钱不出力,也不是我家貂爷在齐侯面前没面子,这个事情有内情。"竖貂的心腹说,来之前,竖貂就这么交待的,说实在不行就说实话。
  "什么内情?"
  "你说你一个小小蔡国,齐侯派我家貂爷率领一百乘战车来就解决了,为什么这么大动干戈?又是齐侯和管总理亲自领军,又是联合国军。实话告诉你吧,你别跟别人说。齐侯此次攻打蔡国是幌子,真实的目的是借这个幌子偷袭楚国。你说,要是准你投降了,联合国大军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集结?那不是等于告诉楚国我们要打他们吗?"为了那一车财宝,什么实话都说了。
  蔡穆公目瞪口呆,仔细想想,自己这只小鸡确实够不上联合国军这把牛刀的。
  "那,那我该怎么办?"蔡穆公没了主意,哪里还有心思去想把那车金银财宝要回来的事情。
  "我要是你,今天晚上就跑了,傻瓜才在这里等死。"
  当天晚上,蔡侯收拾了宫里的金银财宝,带上老婆孩子,连夜出逃,投奔楚国去了。
  竖貂高兴了,这下放心了,他就担心蔡穆公被齐国抓住之后,会把自己索贿受贿的事情捅出来,所以才出主意让他跑。如今蔡穆公跑了,谁知道自己收了他的金银财宝?
  --军机泄漏
  蔡穆公逃跑,蔡国都城上蔡陷入混乱,公卿大夫们想要投降,又听说齐桓公不接受投降,怎么办?没办法,有的逃出城去,到乡下躲避,有的就住在城里,赌管仲不会乱杀人。守城军士听说最高领导跑了,其他领导躲了,谁还傻卖命?
  "回家喽。"士兵们一哄而散,什么都不要了,各自跑回家陪老婆孩子去了。
  城门大开,你不让投降,我们非要投降,生米煮成熟饭,看你们接不接受。
  竖貂不敢进城,一来怕中埋伏,二来上面说了不接受投降,你进城了,等于事实上接受了投降,那是违抗最高指示啊。
  三天之后,齐国大军来到,其余七国诸侯也都前来会师,八国联军就在上蔡城外扎营。
  竖貂把情况作了汇报,齐桓公气得哭笑不得。
  "隰朋,你辛苦一趟。蔡国的公卿你最熟,进城去把那没跑的找出来,让他们出来维护城里的秩序。告诉他们,我们大军秋毫无犯,不进城了。"管仲派隰朋去办这个事,隰朋去了。
  齐桓公在齐军大营设宴,款待七路诸侯。
  七个诸侯中,许穆公是抱病前来,宴席上又喝得多了一点,当晚竟然死在营中。算起来,也算是为了联合国事业因公殉职。
  管仲下令八国联军哀悼三天,随后令许国军队护送灵柩回国。
  现在,八国联军变成了七国联军。
  七国联军在哀悼结束之后,挺进楚国。
  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眼看就要离开蔡国,进入楚国地界。
  这个时候,意外出现了。
  在楚国境内,一辆豪华马车停在路边,豪华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个人。
  那辆车十分扎眼,因为实在是太豪华了。
  "老弟,你看那是什么人?"管仲问季友。季友此次随鲁僖公出征,他和管仲一见如故,因此两人在一辆车上边走边聊。
  "管兄,我看事情有些不妙。你看那辆车,那是鲁国产的鲁庄公二十五型,专供各国公族使用,我记得楚国曾经派人来采购,专供楚国王室使用。你再看那个人,大夫打扮,拱手而立,但是不卑不亢,并无惧怕。依我看,这个人是楚王的特使,在这里专门等待我们。如果我猜得不错,我们的计划已经被楚国识破了。"季友的一番分析,滴水不漏。管仲原本也这样想,听季友这样说,点点头,更加肯定。
  大军前哨越过边界,进入楚国。
  "齐军的弟兄们,远道而来辛苦了,麻烦各位给齐侯传个话,就说楚国使臣屈完在这里恭候多时,请求觐见。"路边的那人高声说道,果然是楚国使者。
第135节:第一次南北战争(2)
  管仲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看来,军机泄漏了。怎么泄漏的?管仲不知道,他万万没有想到泄漏军机的就是那个当前锋的宦官竖貂。
  原来,蔡穆公带着一家老小到了楚国,直接投奔楚成王去了。
  "哎哟,来探亲怎么不先通知一下,我们也好布置欢迎啊。"楚成王看见蔡穆公的时候,还开个玩笑呢。联合国军讨伐蔡国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楚国驻齐国的地下办事处随时监控着齐国军队的动向,一有动静,立即派人通报。
  对于联合国军讨伐蔡国,楚成王的态度就是假装不知道。他也知道齐国现在很强大,再加上手中还有个联合国,最好不要跟齐国直接对抗。所以,楚成王没有派兵去救蔡国的想法,甚至根本没有通报蔡国。
  "大王啊,我可不是探亲,是齐国为首的八国联军讨伐我,我这才逃跑了来投奔大王。"蔡穆公不知道楚成王是在跟他开玩笑,还以为楚成王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嗨,那你为什么不投降啊?"楚成王笑道。
  "不瞒大王,我是准备投降,可是人家不准我投降。"蔡穆公倒说了大实话。
  "不对啊,我知道管仲从来不拒绝别人投降的,为什么拒绝你?"楚成王有些奇怪了,他怀疑蔡穆公是不是在骗他。
  "大王啊,我这来投奔你,也是来给你通风报信来的。他们不准我投降,是因为打我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要在蔡国集结,偷袭楚国。大王啊,看来,你还蒙在鼓里呢。"
  楚成王愣了,他笑不出来了。他是个聪明人,不用再问"真的吗"这样的问题。
  "子文?怎么办?"楚成王已经没有心思再开玩笑了,他赶忙问子文。
  "大王,如今之计,紧急调集四百乘战车,准备迎敌,一面派人招斗廉兄弟火速归来,保卫国家。此外,派人去边境迎候齐国军队,代表大王与齐国进行和平谈判,谈得来则谈,谈不来也等于告诉齐国我们有准备了,让他们不敢轻易进攻。"子文比楚成王沉着,当下分派了任务,楚成王这才安心一些。
  原来,楚国共有战车一千两百乘,比齐国还要多三百乘,但是,楚国地大,除了前往攻打郑国的四百乘战车之外,一时也就能征召到四百乘。
  至于派去迎候齐国军队的使臣,子文派了大夫屈完。为什么派屈完?一来,屈完是公族,有资格代表成王说话,二来,屈完此前多年在齐国担任地下办事处负责人,能言善辩,精通齐国话。
  --风马牛不相及
  就在路边,联军总指挥管仲和楚国使者屈完进行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原话十分精彩,照录一遍,然后翻译。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屈完问:"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追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你们进入了我们的国土,为啥?"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授权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们特来征收贡物;还有,当年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屈完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这里。
  周昭王的事情,交代一下。当初周昭王讨伐楚国,结果大概是船翻了,死在江里。管仲把这笔帐就记在了楚国身上,说起来,昭王是穆王的父亲,管仲是穆王的子孙,管仲也是顺便替祖先讨个公道。不过人家屈完回答得也不差:那不赖我们,他自己掉下去的。
  基本上,第一次会谈就是这样的,大家站着,连座谈也算不上。
  这算什么?算是两个文明人吵了一架。
  屈完的任务完成了,他的任务就是来告诉联合国:我们早就有准备了。
  屈完走了,管仲下令大军继续前进,进入楚国国境,直抵陉山,在汉水北岸扎下大营。
  与此同时,汉水南岸,楚成王亲率楚国大军,也扎下大营。除了楚国本国的四百乘战车,又从南联盟国家紧急征调两百乘战车,共是六百乘战车,扼守南岸。与此同时,斗廉兄弟正率领四百乘战车火速赶来增援,很快,南联盟就将在战车数量上处于优势。
第136节:第一次南北战争(3)
  南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齐桓公和管仲,楚成王和子文,同一个时期最出色的两对搭档。
  齐桓公是准备南渡的,他坚信齐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所向无敌;南面,楚成王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八百乘战车的楚军不会有对手,对面的齐军虽然生猛,但是算上卫国的战车,齐军只有四百乘战车,其余六个诸侯国的战力不敢恭维,只有郑国军队和鲁国军队还算马马虎虎过得去。
  就在两国君主准备开战的同时,两国总理却不这么想。
  对于管仲来说,偷袭失败实际上就意味着战争结束,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体面收场。对于从来没有交过手的齐军和楚军来说,谁胜谁负难以意料。楚国地大人多,地形复杂,即使联合国军取胜,也无法消灭楚军;相反,如果战败了,齐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就会立即崩溃。权衡利弊,管仲决定不冒这个险。
  对于子文来说,齐国是个强大的对手,齐国也远比楚国富庶。如果开战,楚国就算胜了,但是从此结怨齐国,今后必然征战不断,楚国的国力将无法支撑;如果输了呢?联合国军长驱直入,楚国就有亡国的危险。权衡利弊,子文也决定不能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管仲和子文互相敬重,也互相敬畏,因此不愿意与对手交手。
  就这样,联合国军和南联盟在汉水两岸僵持一个多月,从春天到了夏天。
  "秋天之前一定要结束。"管仲和子文都这样想,因为秋天是农忙的季节,士兵们要回家收割。
  --和平协议
  "大王,我们还是跟齐国讲和吧。如果齐国不同意,其余各国一定不满,联合国军的士气就会受挫,那时我们再与他们决一死战不迟。"子文向楚成王建议。
  "那好,尽快吧。"楚成王早就在这地方呆腻了。
  子文再次派出屈完,不过这次给了充分授权:向周王室进贡的事情你就能答应齐国。但是,割让土地没门,寸土不让。
  就这样,屈完坐上小船,去了对岸。
  谈判非常顺利,宾主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这一次不再是马路边上的会谈了,齐桓公让易牙弄了一桌大餐款待屈完。
  屈完转达了楚成王和子文总理对齐桓公和管仲总理的问候,随后提出楚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第一,楚国认错,愿意向周王室进贡茅草十车,以示楚国是周朝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第二,南联盟愿意与联合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永保和平大业,楚国愿意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第三,希望联合国军队后退三十里,表达诚意;第四,在楚国交验茅草贡品之后,联合国军队撤军;第五,楚国停止侵略郑国并归还郑国被俘人员,齐国也撤出蔡国,蔡国国君认错后回到本国。
  为什么进贡茅草?因为在楚国最早建国的时候,周王室祭祀祖先用来酿酒的茅草都是楚国提供的。
  齐桓公看了管仲一眼,管仲点点头,齐桓公于是一拍桌子:"成,就这样了。"
  屈完吃完了红烧狮子头,又大赞一番易牙的手艺,坐着小船过去对岸了。
  "仲父啊,就这么爽快答应他们的条件,太便宜他们了吧?"齐桓公虽说同意了五项基本原则,心里还是不大愿意,大老远跑来,一支箭也没放就回去了,太没面子。
  "主公,楚国和山戎不同。当初北伐,就是要灭了山戎,所以穷追到沙漠。而讨伐楚国,不是要灭了他们,而只是要他们臣服,承认是大周的属国,向王室进贡。如今他们也认错了,也要进贡了,也就等于承认我们联合国盟主的地位了,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难道非要打仗吗?人家知错就改了,我们再打人家,那就是我们的不对了。"管仲这么说,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
  齐桓公听着有理,但还是有些郁闷。虽然有些郁闷,还是下令联合国军拔寨都起,后撤三十里下寨。
第137节:管管周王家务事(1)
  管管周王家务事
  "什么?这么爽快就同意了?"楚成王有些诧异,他以为怎么着齐国也该提点类似把成王的妹妹嫁给齐桓公之类的要求呢。这下倒好,连讨价还价都免了。
  "就这么爽快,而且,他们已经后撤三十里了。"屈完说,这两趟跟齐国打交道,他认为自己算是立了大功了,因此非常得意。
  楚成王有点后悔,早知道这么简单,根本就不派人去谈判了。
  "子文,看这样子,齐国人是害怕我们,我们不跟他们签和平协议,立马渡江,与他们决战,你看如何?"条约还没签,楚成王就准备撕毁。
  屈完一听,愣了,楚成王这样做,不是把自己扔旱地里了吗?自己今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大王,不妥吧?咱也是泱泱大国,不能说了不算吧?"屈完当场反对。
  楚成王没理他,等子文的意见。
  "大王,我认为屈大夫说得有理。第一,齐国以讲信用著称,也因此让诸侯信服。如今他们是七个国君在这里,我们去了一个大夫,人家七个国君没有欺骗我们一个大夫,我们却要欺骗人家。虽说我们是南蛮子,这点信用还是应该讲的。第二,管仲是什么人?那是圣人哪,后撤三十里,不远不近,说不好就是个陷阱,等我们渡江的时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那我们不是自找没趣?我看,这个协议就这么签了,咱们也不损失什么,无非是十车草而已。"子文的分析很有道理,楚成王听了,似乎真是这样,就算楚军渡河,也未必就能战胜联合国军队。
  既然想通了,楚成王索性表现得更大度一些。
  "屈大夫,还是你去一趟,带着一车进贡的茅草给他们验,再带上七车金银财宝,给对面的七个国君一人一车,就说是大家辛苦来一趟,我不能做东,只好赠送车马费。"楚成王够大方,要让联合国军队看看自己的实力。
  屈完又到了北岸,这一次不再是小船,而是大船,因为有八辆车要载过去。
  上岸之后,屈完驱车向北,二十里处见到一座军营,数一数,一百乘齐军战车,战士都是最精猛的。屈完明白,这些齐军一定就是防备楚军渡河的。看来,子文真是料事如神。
  来到联合国军大营,屈完觐见齐桓公,呈上国书,交割了珠宝和进贡用的茅草。
  齐桓公大喜,当场将茅草验明,发还屈完,让他们自己送去周朝王室。七车珠宝中,将六车珠宝分送六路诸侯,剩下一车,令人单独送往许国,齐国分文不取。
  屈完看了,暗中佩服。
  "大夫辛苦啊,稍后请品尝我们做的红烧肘子。趁现在空闲,来看看我们的军队。"齐桓公邀请屈完阅兵,要让他看看联合国的军威。
  "荣幸荣幸。"屈完也想看看。
  于是,齐桓公带着屈完来到中军点将台上。一旁,管仲指挥七国军队演练阵型。一时,鼓声大震,号角齐鸣,七国军队喊声阵阵,进退有序,十分威武。屈完注意到,齐国军队始终在南方,他知道,这是要随时提防楚军。
  "我有这样的军队,什么地方不能攻克?什么对手不能战胜?"齐桓公故意这样对屈完说。
  "在下不敢苟同,"屈完是楚国著名的利嘴,当然不会吃亏,他很沉着,"主公代替周王室号令天下,若是以德服人,谁敢违抗?若是想靠武力的话,楚国虽然是偏僻小国,但是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就算贵国有百万雄师,有什么用武之地呢?"
  齐桓公一听,这小子嘴挺硬。不过再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老屈,你真是个人才啊。"齐桓公夸奖屈完,也算给自己一个台阶。
  "主公,承蒙您宽宏大量,原谅了楚国的过失,让我们也有幸加入联合国,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签约了?"屈完给了齐桓公一个下不来台,现在赶紧拍拍马屁。
  齐桓公果然又高兴了。
  签约仪式也就是歃血为盟的仪式,联合国都是君主出席,楚国则是屈完代表楚成王。从内容来说,楚国处于下风,因为内容就是楚国承认齐国的领导地位,承认楚国是周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从形式来说,楚国又占了上风,因为人家都是国君,楚国则连总理都没有来。
  好在,大家心照不宣。
  第一次南北战争,浩浩荡荡,双方纠集了两千乘战车,十余万士兵,从春天对峙到夏天,最终未动一刀一枪,和平收场。
  总体来看,齐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微弱优势得分。齐国的盟主地位得到承认,而楚国以联合国观察员的身份在形式上加入联合国。
  从那之后,到管仲去世,楚国没有侵犯中原诸侯,中原各国获得了长达十三年的和平时期。
  楚国如约向周王室进贡祭祀用茅草十车,并且称臣,周王室回赠祭祀用猪肉一块,再次任命楚国为南联盟盟主,主管南方。
  --忽悠齐桓公
  和平协议签署了,联合国军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大吃一顿,各自回家。
  可是,回家的时候,发生了故事。
  七国当中,齐、鲁、卫三个国家最远,自然是同行。按着最近的路线,就要穿过陈国。这个时候,陈国总理辕涛涂打起小算盘了。说起辕涛涂,那是陈国公族,也是袁姓的得姓始祖。
  辕总理想,你三个国家一共五百乘战车,人数差不多四万人,从我陈国经过,那得多少粮草才够啊?你们走一趟,我那一车珠宝就算花得差不多了,不行,我要想办法。
  所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多了,打小算盘的就多了。
  怎么办?辕总理跟郑国总理申侯关系很好,于是来找他讨教。两人关系好,也不用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就把事情说了。
  "好办,你去找齐候,就说中原一带都是联合国的地盘,三国军队不如绕道走沿海,顺便在那些小国那里宣示联合国的力量,也算劳而有功,来回都不浪费。"申侯立马就出了个主意,看来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辕总理一听,好主意啊,谢过了申侯,去忽悠齐桓公。
  别说,申侯的主意真不错,辕总理把申侯的话对齐桓公一说,还即兴发挥一把,把齐军绕道的意义说得跟奥运圣火在全世界传递一样伟大,把齐桓公忽悠得二五二五的,好像恍然大悟一般。
  "好啊,这个主意真好,你太有才了。"齐桓公很高兴,连管仲也觉得这个主意出得好。
  辕总理高高兴兴走了,齐军大营之外,一个人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嘿嘿一笑,去找齐桓公了。这个人是谁?申侯。
第138节:管管周王家务事(2)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申侯找齐桓公干什么?举报。
  "盟主,吃了吗?刚才辕涛涂找您了吧?"申侯说话,带着一脸媚笑。
  "申总理,刚才辕总理是来过。"
  "他是不是建议您走沿海?"
  "对啊,你怎么知道?"齐桓公有些奇怪。
  "盟主啊,您千万不能听他的,他是在忽悠您啊,听他的就麻烦了。昨天晚上他找我商量,说是怕齐军经过陈国要消耗他们的粮草,因此要诱骗您走沿海。您想想,这沿海道路不是泥泞不堪就是山峦不断,两个月也走不回去啊。我当时就说这个主意太缺德,告诫他不要这样干,谁知,唉。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这个辕涛涂竟然是这样的龌龊小人。"申侯把辕涛涂一通臭骂,分明是自己出的坏主意,都推到辕涛涂身上。
  "我靠。"齐桓公这才如梦方醒,这才知道辕涛涂貌似忠诚,实际上没安好心。
  齐桓公很恼火,管仲也很恼火。山戎灭了,楚国服了,想不到差一点被陈国的辕涛涂给忽悠了,被他卖了还要给他数钱。
  辕涛涂被捕了,罪名是忽悠盟主。齐桓公下令,砍了。
  陈宣公一看,这高高兴兴跟着齐国来打仗,一路上都挺好,怎么这凯旋回家了,自己总理倒要被砍了,这太没面子了吧?当时也顾不得什么了,赶紧去求情。齐桓公气得够呛,还不给面子,最后还是管仲给了个台阶:死罪免过,活罪不饶,押回齐国当三个月义工再说,具体工作就是去国家大妓院扫大街。
  没办法,别人高高兴兴回去了,辕涛涂去了齐国当义工了。
  "狗日的申侯,我不会放过你的。"辕涛涂恨透了申侯,对天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而揭发坏人的申侯受到齐桓公的表扬,并且当场要求郑文公把虎牢城封给申侯。
  这一趟下来,有两个人是发了财的,一个是竖貂,挣了蔡国的银子;另一个是申侯,弄了一块地。
  看来,发财的捷径有两种:要么出卖国家,要么出卖朋友。
  --干涉王室家务
  联合国大军凯旋而归,各自回国。
  齐桓公派隰朋前往洛邑,向周惠王报捷。
  就在隰朋来之前,屈完刚走,周惠王的心情正好。
  隰朋把联合国军南征的过程汇报了一遍,又把齐桓公和管仲好好吹捧了一遍,最后提出一个要求:想见见太子王子郑。
  周惠王有些不高兴,心说你齐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到这里来充大了?凭什么你就要见太子?想虽然这么想,不能这么说,这么多年以来,还就是人家齐国给你面子。
  周惠王把王子郑叫出来,顺道还叫了小儿子王子带。两个王子跟隰朋互致问候,算是认识了,之后的情节倒有些尴尬,周惠王父子三人似乎都不想说话。
  隰朋是个什么人物?职业外交家。一看这情形,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回到齐国,隰朋向齐桓公和管仲报告了这一行的过程,之后说:"主公,现在有个机会,能保齐国一直称霸下去。"
  "什么机会?"齐桓公问。
  "我打听到的消息,现在的太子是王子郑,可是周王更喜欢王子带,那天三个人见我,看上去都很尴尬,王子郑还有些惶恐的样子,看这样子太子的位置是悬了。"
  "那这是什么机会?人家那是王室自己的家务事啊。"齐桓公没弄明白。
  "不然,如果我们能够帮助王子郑保住太子位置,他岂不是要对我们感恩戴德,今后他登基做了周王,不是要对我们言听计从?"隰朋看得够远。
  说是这么说,可是怎么样帮王子郑,隰朋就没有主意了。这个时候,还要看管仲的。
  "这样,我们在明年夏天召开联合国大会,就请王子郑出席,这样,就等于向天下宣告王子郑是太子,也等于我们表态力挺王子郑,周王也就没有办法改变主意了。"管仲果然有主意。
  为什么要等到第二年夏天?因为秋天大家都在收割,冬天还要过年。
  第二年春天,齐桓公遍发英雄帖,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联合国大会。同时,派隰朋去洛邑,邀请王子郑代表周王前往主持。
  齐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夏天,齐、鲁、宋、郑、卫、陈、许、曹等八国诸侯到齐,王子郑也代表王室出席。
  王子郑也不是傻瓜,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正好是公关的好机会,放下王子的架子,四处拜访到会诸侯,让大家都感觉这个人很不错。
  按理说,大家天也聊过了,酒也喝过了,沙龙也开过了,该干的都干完了,就该歃血为盟,然后各自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了。可是,事情不是这样。
  "王子啊,你看,你来这一趟也不容易,大家都喜欢你,再说,我家主公也答应了帮你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就别急着回去了,再住一段时间,等秋天凉快了再回去。"管仲出这么个主意,意思是给周惠王看看,看看王子郑跟联合国的关系有多硬。
第139节:管管周王家务事(3)
  王子郑当然愿意,诸侯们尽管不愿意,也不敢说。就这么着,八个诸侯就在这里住下来了,歃血为盟的事情暂时不提,每天就是喝酒聊天胡吃海睡。
  --周王妙计
  管仲这么做,有两个人是很不满的。谁?
  一个是郑文公,他的国家紧挨着楚国,他怕啊,万一楚国打过来怎么办?再说,他跟齐桓公的关系也就一般,一看你比楚王还牛了,楚王也没有动不动让大家找个地方蹲着啊。
  虽然不满,他也不敢说。
  另一个不满的是周惠王,当初隰朋来请王子郑,他就觉得这里有问题。为啥?从前联合国签约的时候,都是派个大夫去就行了,如今怎么指名道姓要王子郑?等到王子郑迟迟不回,周惠王就更明白了:你齐国这是做样子给我看,力挺王子郑啊。你当了盟主了,就要管我的家务事了?
  周惠王很恼火,换了谁都会很恼火。周惠王一恼火,憋出一条妙计来,他把总理宰孔叫来了。
  "你看看齐国,自从南征回来,那真是不可一世了,如今这样,那是明摆着做样子给我看,粗暴干涉我们家的内政。你说他们要是真的立了多大功,那我也认了。可是他们南征根本就没动人家楚国一根汗毛啊,算什么本事?你看楚国的屈完过来,恭敬有礼,让人看出楚国的诚意来了,你再看看隰朋,挺着个肚子,牛逼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还指手画脚。我看啊,你辛苦一趟,去找郑侯,让他联络楚国,从此咱们重点扶植楚国,不尿他齐国这一壶了。"周惠王这个主意想得真绝,就好像雷锋帮你抓了小偷,然后你跟小偷合起来对付雷锋。
  所以,好人难做。你真是帮他,他不感激;你稍稍不如他意,他就恨你。
  宰孔一听,什么?他以为自己的耳朵有问题。等弄明白不是听错了的时候,宰孔当即回绝了:"大王,这样缺德的事别让我干,我干不出来。"
  周惠王一看,更不高兴了,心说"这个王八蛋八成收了齐国的好处了"。
  没办法,周惠王自己派人去了首止,给郑文公带了一封鸡毛信。
  "叔叔,齐侯自以为功高,不可一世,竟然要骑在我的头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我觉得楚国很好,希望叔叔能够摆脱齐国,与楚国建立联系,共同扶助王室,切切,保密。"郑文公念道,这是周惠王给他的信,因为惠王比他小一辈,因此称他为叔叔。
  郑文公正不想在这里呆着呢,想找借口走又找不到,如今看到这封信,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借口。
  "看见没有,王室的密令,咱们走吧。"郑文公对随从前来的总理申侯和外交部长孔叔说。
  孔叔一看,心说:"周王是个糊涂蛋,怎么你也跟着糊涂啊。"
  "主公,做人不能这样,人家齐国为了咱们攻打楚国,如今咱们却背弃齐国投靠楚国,太不道义了吧?"孔叔反对。
  "嗨,这年头,还讲什么道义啊?况且,看这样子,齐国比楚国还难伺候,修好楚国,我看行。"申总理支持郑文公。
  一个支持,一个反对,郑文公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齐侯重要还是周王重要?咱们听周王的难道不对?"
  就这样,郑国君臣当天半夜偷偷跑了,留下一张纸条:不好意思,国内有事,先走一步。
  得,又一个逃跑的。
  郑文公跑了,齐桓公气得几乎跳起来。上一次就是这样,为了宋桓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结果宋桓公跑了;这一次呢,刚刚救了郑国,郑文公又跑了。看来,你越是对谁好,谁就越是出卖你。
  "马拉戈巴兹,来人,把郑国君臣给我追回来。"齐桓公很久没有这么骂过人了,就要派人去捉郑文公。
  "主公,算了,捉回来也不好处置。咱们这里已经有七个国家,再加上王子郑,足够了。等签了新盟约之后,再找时间去讨伐郑国。"管仲阻止了齐桓公,他想得周详些。如果派人去捉,捉不回来会丢脸,捉回来了呢?你怎么处罚?大家都是诸侯,别人都看着呢,怎么处罚都不合适。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原本还想再拖拖,现在担心再拖下去还有跑的,干脆就尽快结盟吧。
  第二天,与会各国举行了结盟大会,共推齐桓公为盟主,大家歃血为盟。
  王子郑代表王室见证了盟会,正式任命齐桓公为盟主。
  盟会结束第二天,齐桓公率领六国国君送王子郑出卫国国境,回洛邑去了。
第140节:野心膨胀(1)
  野心膨胀
  郑文公君臣从首止回到郑国,跟逃难一样,到了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毫无疑问,现在得罪了齐国。既然得罪了齐国,那就必须投靠楚国。
  "老申,你走一趟吧。"郑文公派申侯去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为什么派申侯?
  申侯原本就在楚国混过,伶牙利口,会讲黄段子还会看眼色,能吹会拍又会来事,很会讨好主子的那一类,把楚文王忽悠得十分舒爽,成了楚文王最宠爱的人,令大家都很嫉妒。
  楚文王鞠躬尽瘁之前,专门把申侯叫来,帮他谋条出路。
  "老申啊,我快不行了,我知道你的人缘很糟糕,因为你很贪,不仅贪,而且贪得无厌。我死之后,你肯定混不下去。所以,你趁现在走吧,最好去个大国,能包容你这样的人。"别说,楚文王挺够义气,不仅给申侯出主意,还给了他不少银子。
  就这样,申侯从楚国到了郑国。来到郑国,凭着申侯的那张嘴皮子,七扯八扯跟郑侯扯成了亲戚,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没用多久,又成了郑侯最喜欢的下属了。七混八混,竟然混到了总理的份上。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郑侯自然要派他去楚国,熟门熟路的,熟人也多。
  这样的美差,申侯自然要去。当时申请了一车珍宝就上路了,走到半路上,让手下分了半车下来,运回自己家里去了。
  到了楚国,楚成王一看,郑国自己来投诚了,当然高兴,收了礼物,又回赠了一车,让申侯转达楚国欢迎郑国加入南联盟的口信。申侯又去会了老情人,这才赶回郑国。
  到了郑国,又是先分了一半楚国的珠宝回自己家里,剩下的再给郑文公,郑文公一高兴,又赏给他不少银子。这一趟下来,申侯算是发了一笔大财。
  基本上,申侯就该算是贪官的祖师爷了。
  --忽悠和反忽悠
  从楚国回来,申侯没想到的是,一个老朋友来探访了。谁?辕涛涂。
  "哎哟,老辕,你怎么来了?稀客稀客。"申侯很热情,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告密事件。
  "老申啊,我特地来感谢你啊。"辕涛涂认真地说。申侯一听,什么?来感谢我?说反话吧。再看辕涛涂的样子,不像在讽刺自己。何况,这是自己的地盘,不怕他来惹事。
  "感谢我什么?"申侯依旧笑呵呵地说。
  辕涛涂开始解释,原来,他被齐桓公带回齐国之后,就被安排去了国家大妓院当清洁工。没干几天,恰好遇上齐桓公也去那里潇洒,两人就聊起来了。聊得很开心,最后齐桓公说了:"老辕啊,按理说,你忽悠我是不对的,但是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这证明你是个忠于国家的人。就凭这个,我佩服你。从今天起,你也别扫大街了,可是我也不能让你出去,这样吧,你就住在国家大妓院,每天愿意嫖谁就嫖谁,国家给你买单。嫖累了,你来找我,咱们让易牙弄几味好菜,喝点酒。"
  就这样,原本做义工的辕涛涂成了公费嫖客,这三个月过得那叫一个充实,尝遍了天下美色。过了三个月还不想走,最后还是管仲劝他爱惜身体,这才把他劝回来。
  "我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了,你说我是不是要谢谢你?这不,临离开齐国,齐侯还嘱咐我来上门向你道谢呢。"辕涛涂把自己说成了因祸得福,因此来感谢申侯的举报之恩。
  "真的?国家大妓院公费嫖娼?"申侯把眼瞪圆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举报自己呢。
  总之,两个人现在还是朋友。不仅是朋友,而且是更好的朋友。
  申侯邀请辕涛涂参观了齐桓公命令郑文公封给自己的虎牢城,这可是一座大城。能弄到这座城,除了举报有功之外,与申侯一路上不间断地向齐桓公拍马屁套近乎密不可分。
  辕涛涂一边参观,一边称赞,很是羡慕。
  "老申啊,这座城没得说,别说郑国,就是整个大周也找不到几座。不过呢,恕我直言,城池有点旧了,你看,那个地方应该加固,那边应该粉刷一下,还有那边,怎么弄个亭子装饰一下就协调了。"辕涛涂提建议,申侯不停点头,觉得有道理。
  住了两天,辕涛涂告辞回陈国,临走之前两人约好过三个月再见。
  "再来的时候,希望看到你这里焕然一新啊,哈哈哈哈。"辕涛涂高高兴兴,驱车走了。
  辕涛涂走之后,申侯开始按照辕涛涂的建议修整城墙。他万万没有想到的,辕涛涂在骗他。
  辕涛涂在齐国的义工生涯十分凄惨,打扫垃圾、洗床单、洗衣服、掏粪池什么都得干,看别人嫖自己干着急。那三个月,真是地狱般的煎熬,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辕涛涂发誓要报仇,可是他知道,陈国不是郑国的对手,大规模的报仇并不现实。他想过找刺客刺杀申侯,可是又觉得这样很不解气,说不定还让申侯弄个烈士当当。在冥思苦想之后,他想出了这个办法,他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要忽悠申侯,然后出卖他,最后要他的命。
  所以,忽悠别人的人,自己往往也会被忽悠;出卖别人的人,最终也会被出卖。
  --申侯之死
  转眼之间第二年夏天到了。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齐桓公三十二年(前654年),齐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讨伐郑国了。
  郑文侯一面死守,一面派申侯前往楚国求救。
  申侯去了楚国,而另一个人偷偷去找郑文公了。谁?辕涛涂。
第141节:野心膨胀(2)
  辕涛涂来干什么?举报。
  "主公,你要当心申侯啊,你看他又是修城,又是跑楚国跑这么勤快,他对主公您有很多怨言,说虎牢是齐侯赏给他的,他的功劳那么大,您却一点赏赐也没有。您当心吧,我听说他想借着楚国的力量强占郑国,恢复申国呢。"辕涛涂就这么说,也不管郑文公信不信,他知道,这样的话,郑文公就算不全信,也会信一部分。
  郑文公嘴上不信,心里很是怀疑。
  那一边,申侯到了楚国求救。
  楚国君臣一商量,这事情似乎有些难办,为什么?当初签了和平协议,这么快就干上了,不太好。再说,楚国军队跟联合国军对垒,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最后是子文出了个主意,什么主意?攻打许国。这样,联合国军队必然救许国,郑国之围也就解了。
  楚国军队立马出发,攻打许国。联合国军队果然去救,于是楚国撤军,联合国军队也不再攻打郑国。
  照理说,申侯算是立了一功,回到郑国,满指望弄点奖赏。谁知郑文公没给什么好脸,就说了句辛苦了就算完事。申侯大失所望,不免有些怨言。
  又过一年,又是夏天,齐国军队又来了。
  这一次,齐桓公没有调动联合国军。正因为没有调动联合国军队,郑文公害怕了。通常,联合国军队名义上人多势众,战斗力很一般,主要是用来吓人的,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相反,如果是齐国自己出动,那战斗力没得说,而且目标就是消灭你。
  所以,郑文公知道齐国来狠的了,而楚国很可能不会为了自己而与齐国公开对抗。怎么办?郑文公愁死了。
  这个时候,一封鸡毛信寄到了孔叔的手里。信中写道:"蹿唆郑国背叛齐国的是申侯,帮助郑国与楚国往来的是申侯,窃取虎牢准备造反的还是申侯,而齐国最恨的还是申侯。这样的人为郑国带来了连年战争,为什么不杀了他向齐国谢罪呢?"
  谁写的信?辕涛涂。
  孔叔一向很讨厌申侯,当即把这封信送给了郑文公。郑文公一看,就是这么回事啊,这鸟人自己发财,害大家受苦。于是当即召申侯来见,申侯以为又是派自己去楚国求救,又能发一笔小财了。
  "申侯,你让我们投靠楚国,如今齐国又来了,楚国怎么不来救?没办法,借你的狗头一用。"郑文公说完,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申侯,直接拖下去砍了。
  可怜申侯,算计了一辈子,临死连自己被谁算计都没弄明白。
  人头送到了齐军大营,再加上郑文公诚恳地道歉和认错以及孔叔和管仲的交情,齐桓公原谅了郑国,而郑国又重新加入了联合国,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齐桓公托孤
  到了冬天,出大事了。
  周惠王驾崩了。
  虽然驾崩了,王子郑担心王子带趁机搞破坏,于是严密封锁消息,一面派弟弟王子虎前往齐国报丧,请求支持。
  齐桓公一看,好事啊,当即发出联合国维和部队征集令,于是八个联合国成员国各自派遣一名大夫,多的派战车一百乘,少的也有五十乘,浩浩荡荡赶到洛邑。到了这个时候,王子郑才宣布老爹已经过去了,而王子带一看这架式,知道没戏了,老老实实蹲着去了。
  就这样,王子郑成为周襄王。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天,齐桓公在葵丘召开联合国大会,算是周襄王登基之后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周襄王派宰孔前往参加。
  每次联合国大会,登坛祭拜,歃血为盟都是固定程序,这一次也一样。大家坐定之后,宰孔掏出两块腊肉来,这是周天子祭祀用的,称为胙。这两块腊肉是赐给齐桓公的,别小看这两块肉,这代表了极高的荣誉。
  按照周礼,齐桓公就该跪下接受,可是宰孔说了:"伯舅劳苦功高,年岁也大了,不用下跪了。"
  齐桓公一听,就准备不跪。可是管仲建议还是跪下:"天子虽说谦虚,作臣下的还是应该表达敬意。"
  于是,齐桓公跪下接受了。
  基本上,程序就是这样。
  仪式结束之后,管仲想起一件事情来。
  "主公,想起一件事情来。你看周王室,要不是咱们全力帮助,王子郑和王子带就是你死我活了。也别只看别人,齐国的世子位还是虚的,早点定下来吧,省得大家有想法。"管仲想的是这件事情,确实,自己和齐桓公都岁数大了,继承人的事情已经很紧迫。
  "这事情我不是没想过,你看,王姬没有儿子,所以没有嫡长子。其他的几个夫人共有六个儿子,再有七个儿子是妾生的,就不说了。这六个儿子中,岁数最大的是大卫姬生的无亏,最贤慧的是郑姬生的子昭。我私下里已经答应给无亏了,不过还没有最后定,仲父替我考虑考虑。"齐桓公提起这个事情来,有点头痛。
  管仲早就已经想好了,按着常理,就该轮到无亏,可是无亏跟竖貂和易牙混在一起,今后他当了国君,这个国家还有好?
第142节:野心膨胀(3)
  "没有嫡长,就谁贤立谁,公子昭最合适。"管仲看好公子昭。
  "可是,万一无亏不服气,闹事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找一个靠得住的诸侯,把公子昭托付给他就行。"管仲早想好了。
  "那找谁?"
  "宋公。"
  "为什么?"
  年初的时候,宋桓公鞠躬尽瘁了。
  世子兹父继位,就是宋襄公,而兹父的哥哥目夷做了总理。有人问,兹父难道不担心目夷篡党夺权?当然不担心,因为他根本就想把位子给哥哥坐。
  原来,兹父是夫人生的,因此被立为世子,而目夷是他的庶兄。大概是宋桓公教育得当,兄弟两个之间的关系十分好,宋桓公也很爱他们。
  兹父决定把宝座让给哥哥,于是就去找父亲提出请求,宋桓公就问为什么,兹父说:"我娘是卫国人,我跟我舅舅关系很好,常常去串门,我要是当了国君,就不方便来回走动了。"
  宋桓公拒绝了兹父的请求。
  但是,兹父再三请求,宋桓公只好接受。
  "孩子,你弟弟把世子让给你,你做吧。"宋桓公对目夷说。
  "不行,按着规矩,就该是弟弟,这种坏规矩的事情,我不能做。"目夷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跑到卫国去了。
  兹父一看,你跑卫国了,我也跑卫国去吧,结果哥俩都跑卫国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妙,有的国家兄弟残杀争夺国君位置,有的国家兄弟互相谦让,人跟人的境界真是不能相比。
  后来宋桓公病重,派人去招兹父回来,说:"你要不回来,爹就会忧虑而死。"就这样,兹父才回到宋国,宋桓公把他任命为世子。这之后,目夷才回来。
  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管仲很喜欢他,觉得他靠得住。
  齐桓公和管仲找到宋襄公,寒暄一阵,话进正题。
  "小宋啊,我准备立子昭为世子,今后若是子昭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忙的,还请你一力主持啊。"齐桓公说,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
  "这这,我哪里有这样的能力?不过盟主看得起,我一定尽力就是。"宋襄公没有一口答应,但是从心里感激齐桓公看得起自己。
  做什么事情都会上瘾,有的人洗脚上瘾,有的人打麻将上瘾。
  齐桓公对召集联合国大会上瘾了,他很享受联合国大会上那种众星捧月,众人拍马屁的感觉。
  夏天刚开完,秋天又要开了。
  文山会海的祖师爷就是齐桓公了。
  谁也没有想到加入了组织就这么麻烦,整天开会什么也干不了。大家都不想去,可是不去还不行。没办法只能去,去了都是应付。周襄王也挺烦,也没办法,派了宰孔去应景。
  这一次的盟会比较无聊,人人都提不起劲来,弄得齐桓公也有些没趣。怎么办呢?齐桓公还想弄出个什么热点来。猛然,他有主意了,他要干什么?他宣布他要上泰山封禅。
  从古到今,从黄帝到周成王,都在泰山封禅。因此,封禅历来是帝王的事情。封禅是怎么回事?封禅分为封和禅两个部分:封泰山,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歌颂上天的威力和恩德;禅梁父(泰山下面的小山),在梁父,扫清地面祭地,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
  如今,齐桓公要封禅,什么意思?
  他有更大的野心了。
  每个人都反对,但是,每个人都不敢说。
  "管老,你怎么不劝劝?"宰孔悄悄问管仲。
  "人老了,爱面子,我私下劝他吧。"管仲担心当着许多人劝反而会让齐桓公上驴脾气,到时候不好收拾。
  人老了就是这样,犯糊涂,还倔。
  吃完晚饭,管仲去找齐桓公,准备劝劝他,老了老了,别晚节不保。俗话说:晚节最容易不保。
  "仲父,咱们什么时候封禅?"管仲没说话,齐桓公说了,他还挺兴奋,觉得自己这个主意挺好,就急着去做。
  "主公,我来就是要说这个事情。"管仲早就想好了怎么说,对付齐桓公,他有的是办法,"从古到今,封禅泰山的据说有七十二家,不过我知道的只有十二家,他们是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和成王,不是帝就是王,都是受天之命举行封禅大典的。主公啊,我看,你就省省吧,别操这心了。"
  齐桓公一听,有些意外,没想到管仲会反对。不过,他有自己的理由。
  "仲父啊,你想想,咱们这些年来做了多少事业啊?北伐山戎,灭了令支和孤竹,最西到了大夏;南讨楚国,最南到了召陵,楚国臣服。三次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六次召开联合国大会,这叫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哪个国家敢对抗我们?我们这样的功业,难道不是和夏、商、周一样受命于天吗?"齐桓公振振有词,歌词大意就是:老子天下最强,封个禅怎么啦?
  换了别人,被齐桓公这一通说,立马歇菜。可是,管仲是什么人?
  "主公啊,你的功业那是没得说,刚才你说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咱们帮助周王室维持稳定,帮助鲁国平定内乱,帮助宋国确定国君,帮助卫国和邢国恢复国家,等等等等,你的威望比周天子还高啊。"管仲先给一堆高帽子戴上,看见齐桓公挺高兴,于是接着说:"可是,你知不知道,帝王们封禅那可不是随便跟抽风一样想起来的,那是有征兆的。封禅当年,一定是黄土高原长出了嘉禾(类似袁隆平培育的大粒麦穗),江淮之间长出了三脊草,然后用嘉禾和三脊草进献上天。同时,西边进贡了比翼鸟,东边进贡了比目鱼。有了这些征兆,才敢封禅。可是你看看咱们,嘉禾不生,蒿草茂密,凤凰麒麟没看见,凶禽恶鸟到处跑。主公你说,咱们能封禅吗?"
  要说管仲,那真是没得说,一番话下来,说得齐桓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那,那算了,等等再说吧。"
  人老了,跟小孩一样,管仲瞎编一通故事,就能把齐桓公给吓回去。
没兴趣组建了。总之,革命热情没了。
  当然,这跟岁数大了也有关系。
  从那以后,齐桓公再也没有召开联合国大会,他开始更加注重享受起来,盖新楼,进口新车,让易牙采买最好的山珍海味做最好的菜,偶尔还跟公子开方去国家大妓院转转,不过,人老了,战斗力明显不行了。齐桓公的奢侈引发了许多不满,人们议论纷纷。
  别说齐桓公,连管仲也开始享受生活。
  “老管啊,不能这样啊,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去哪里了?你该劝劝主公才对,怎么你也跟着学呢?”鲍叔牙来劝管仲,这辈子,这是第一次对管仲的做法不满意。
  “老鲍,人嘛,辛苦一辈子,无非就是想享受而已。你说你不让主公享受,主公觉得辛苦一场也就这样,他会懈怠的。至于我,我是看见大家都在批评主公,我替他分一部分批评罢了。”管仲这样回答,鲍叔牙似懂非懂。
  齐桓公没有野心了,但是,有野心的人还有大把。
  两年之后,也就是齐桓公三十八年(前649年)。
  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勾结北面的北戎,要里应外合,驱逐周襄王,自己登基。
  北戎军队如期而至,攻打洛邑。周襄王一看不妙,立即派人四处求救。秦国、晋国就近发兵,驰援洛邑。北戎一看,心里又有点发虚。而城里王子带没有想到秦国和晋国来得这样快,也没有胆量接应北戎。
  结果,北戎军自己撤了。
  等管仲率领齐军来到的时候,战事已经结束。既然来了,也不能就这么回去,管仲派人前往北戎,谴责他们的侵略行径并且发出战争威胁。北戎很害怕,于是派出使者前来认错并要求签署和平条约,同时出卖了王子带,“都是王子带出的坏主意。”
  管仲进城觐见周襄王,襄王要以周朝上卿的规格接待,管仲再三谦让,最后以下卿规格接待。管仲顺便把北戎的事情汇报了一遍,襄王当即同意接受和平建议,同时要处死王子带。
  “大王,王子带虽然有错,但毕竟也是大王的弟弟,不妨将他赶到齐国悔过。”管仲建议。
  于是,管仲将王子带带回了齐国。
  这是管仲最后一次率军出国,也是齐桓公最后一次派兵出征。
  人,总会老的。
  ——管仲走了
  三年之后,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
  管仲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军事家也没有能够逃过时间的追杀。
  管仲临终之前,齐桓公亲自来到家中探望,看见病得瘦骨嶙峋的管仲,齐桓公潸然泪下。他握着管仲的手问:“仲父,如果您不幸而不起的话,谁可以接任总理?”
  “可惜啊,宁戚死得早,他原本是最合适的。”除了宁戚,宾须无和王子成父也都已经去世。
  “那么?鲍叔牙怎么样?”
  “鲍叔牙是个坦荡君子,正直诚实,但是太正直了,善恶太过分明,见到人的过失,一辈子都不会忘。水至清则无鱼啊,没有人愿意在他手下干活。”
  “那么,隰朋呢?”
  “隰朋可以吧,他这个人很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在家里也在考虑国家的事情。”对于隰朋,管仲勉强认可,没有办法,他以自己为标准,确实很难找到接班人,“不过,隰朋天生就是我的喉舌,我死了,喉舌还能存在很久吗?只怕他也快了。”
  说来说去,隰朋不过是个过渡人选。
  “那么?仲父认为易牙怎样?”齐桓公很喜欢易牙,想要破格提拔他。
  所以,自古以来,在君主身边做事是很容易飞黄腾达的,就像今天给领导当秘书或者给领导开车一样,一个御用厨师竟然被当做总理人选提出来。
  “主公,你不问,我也要说呢。易牙、竖貂和公子开方这三个人不是好人,离他们远一点。”管仲说。这三个人能够哄齐桓公开心,管仲没有动他们是因为自己可以控制他们。如今自己要死了,不能再让这三个人在齐桓公的身边了。
  “可是,易牙很爱我啊,他把他儿子都蒸来给我吃了呀。”
  “人之常情是最爱自己的儿子的,他连儿子都忍心杀掉,对别人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可是,竖貂为了留在我身边,自己把自己给阉了啊。”
  “人都是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最重,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在乎,他会在乎别人吗?”
  “公子开方呢?他放弃了世子的宝座来跟随我,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丧,他难道不是真爱我吗?”
  “连父母都可以抛弃,还有什么人不能抛弃?放弃了世子的宝座,只能说明他有更大的欲望。”
  什么是哲学?这就是哲学。
  哲学是不能无视人性的。
  父亲死了,儿子还在台上含笑演出,我们现在说这是敬业,看看管仲怎么说吧?
  “既然这样,仲父怎么从来没有说过?”齐桓公有些失望,他觉得管仲的城府太深。
  “我从前不说,是因为他们可以让主公开心。就像大坝一样,我在的时候可以阻止洪水泛滥,我要走了,洪水随时要泛滥了,所以我提醒主公离他们远一点。”
  齐桓公半天没有说话,对于管仲对这三个人的评价,他并不赞成。
  半天之后齐桓公终于想起来还有话没有问,急忙问:“那隰朋之后?隰朋之后谁能接班?”
  管仲没有说话,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当晚,管仲与世长辞。
  一个伟人,一个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伟人就这样走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