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原来这才是春秋

_10 贾志刚(当代)
  那时候齐桓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做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决定。
第92节:管子思想(1)
  管子思想
  毫无疑问,管仲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甚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而不是之一。
  他彻底改变了齐国,也彻底改变了春秋的历史。整个春秋战国,管仲之后的政治家们无一不受到管仲的影响。
  毫不偏颇地说,管仲是在发扬光大周公的思想,建设性地将周公的思想运用于诸侯国的管理中。而他对于人民、对于法治的重视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他的管理模式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所谓的"工艺";不仅在政治上创新,在农业、商业、军事、甚至山林防火、历法等等方面都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规范。
  如果有时间,可以找来《管子》一书详细研究他的思想,那时候就会发现,管子的思想即便拿到今天来依然不过时,他的许多理论在今天依然先进。
  孔子对管仲也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曾经这样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百姓了。"
  孔子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指不用武力来会合诸侯),管仲之力也。如其仁(这就是管仲的仁德)!如其仁!"
  诸葛亮常常自比于管、乐,就是管仲和乐毅。
  如果说周公是圣人中的圣人,管仲绝对可以说是总理中的总理。
  伟大的管子,尽管他也是管跑跑。
  --齐桓公服了
  齐桓公亲自到了郊外,亲自下车请管仲上车。之后,两个人同车进城,一路说笑。齐国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跟齐桓公在一个车上的人是谁,一打听,原来是管跑跑。大家都很惊讶:管跑跑不是国君的仇人吗?
  于是,整个齐国的老百姓都在感慨齐桓公的肚量。
  来到朝中,齐桓公请管仲落座,之后开始了亲切的会谈。
  "管老师,我有事请教。当年我爹僖公在的时候,四邻敬畏,当时人称小霸。后来襄公继位,政令无常,荒淫无度,国势衰微。如今我刚刚登基,人心未定,四邻不服,我要富民强国,该如何做起,请老师指点迷津。"齐桓公开篇就问。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管仲开始了他的宏论,而这仅仅是开场白,这段开场白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
  凡是拥有国土治理百姓的君主,务必要掌握好四时农事,确保粮库充盈。国家富裕,就会引来更多的百姓。合理地开发土地,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大家都达到温饱了,也就懂得遵守礼节了。丰衣足食,也就会明白荣辱了。君主的行为合乎法度,亲朋就可以相安无事。国家的四维(礼义廉耻)发扬,君主的命令就可以很好地施行。
  齐桓公一听,正点啊。鲍老师也会讲治国的思想,可是没人家这么系统这么简明啊,有一搭没一搭的,哪有管老师这么明白?我爱听。
  "管老师,您说得太对了,具体点好吗?"齐桓公有兴趣。
  于是,管仲甩开了腮帮子,开始兜售他的思想,什么思想?管子思想。伟大的管仲有一整套的治国思维和办法,而这些思维和办法绝对伟大到可以称为思想。
  三天三夜,连续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齐桓公都在倾听管子阐述他的管子思想,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几乎要说:"管老师,听君一席话,从此不读书。"
  对话是用文言文进行的,可能还有山东土话。如果我们忠实地记录这些对话,难免晦涩枯燥。所以,我们以总结的方式来介绍这次对话的内容,而对话的内容归结为管子思想。
  --管子思想放光芒
  对于管子思想,大家可能会感觉到惊讶,可能会说:啊,怎么我们最先进的思想竟然是管子思想,将近三千年前的管子就比我们还要高明吗?
  信不信不由你,有历史为证。
  如果周公主义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指引了中华文明的方向,那么,管子思想就开拓了中华文明的道路。
  在管仲时代,中国文化还没有大的分歧和分杈,儒、法、道还没分家,因此我们可以说管仲思想是个综合思想。在管仲的思想中,既有仁义文化,也有法治文化。也就是说,管仲既重视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重视刑法和法律的威力。另外,管仲还是一个开明、民主的政治家,既尊重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也大力从平民百姓中选拔人才。
  管子思想被收录在《管子》一书,《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甚至医药无所不包。当然,《管子》一书并非管仲一人之作,它是齐国学者在历时几百年间的时间里不断补充整理而成的。后来所谓的诸子百家,不过是《管子》思想的不同分支而已。
  在诸子百家中,管子思想像一棵大树之根,生长延伸出了后来的儒、道、墨、法、兵等各门各派的学说。在我们了解了管子思想之后,就会知道后世的许多思想不过是管子思想的白话版,就会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先人而感到自豪。
  伟大的管子,伟大的管子思想。
  《管子》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美和语音美都不错,但中国历代的教育课本就是不选管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下面开始,我们来介绍管子思想,请同学们安静听讲,并在课后结合实际发表感想。
  --四项基本原则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这里的"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管子认为有了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了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了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了耻,就不会趋从坏人。有了"四维",国家就有了秩序,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这就是管子的四项基本原则,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基础,是必备的条件。
  看看我们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这个四项基本原则?
  礼、义、廉、耻,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以民为天
  一次,齐桓公问管仲:"先生,做国君要尊重什么?"
  "天。"管仲说。
  齐桓公于是抬头望天。
  管仲笑了。
  "天,不是指上面的天,而是百姓。国君要以民为天,百姓爱戴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帮助国君,国家就强大;百姓对国君不满,国家就危险;百姓厌弃国君,国家就灭亡。"以民为天,管仲的话真是了不起,今天很多国家的民选领导人也说自己以选民为天,其实就是借用了管仲的话。
  那么,怎样体现以民为天呢?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强调的是,政策的制定首先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要让老百姓安乐、安全、富足,政策实施之前,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有利于百姓的坚决去做,不利于百姓的坚决不做。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先富民,后强国,这是管仲治国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点与姜太公不谋而合,国富民穷是危险的,也是无耻的。首先要藏富于民,然后才能有好的治理,国家也才能强大,才能长久发展。如果国家与民争利,长期处于国富民穷的状态,即使强大也不过一时。
第93节:管子思想(2)
  为此,管仲采取了大量的具体措施来增加齐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这在后面有叙,此处不多说。
  以民为天,以人为本,富民政策。从周公的民本思想到管仲的民本思想,可以说已经大大地进了一步,更加充实也更加具体了。管子对于民本思想还有很多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讲解。
  需要说明的是,管子的敬民为天与后世的爱民如子是两个概念,与管子相比,后世是在大踏步倒退。或许,这就是《管子》进不了教科书的根本原因。
  --以德治国
  先说说什么是以德治国,德,不是品德,而是德政。如果德是品德的话,那么齐桓公这样好色好酒的人就没法治理国家了。什么是以德治国?不是他说什么,而是他做什么。
  德政是承接以民为天这个基本概念的,我们如今经常听说"为老百姓做多少件实事",这属于德政的范畴,但是是很小范围内的德政,比之管仲的德政不在一个层次上。
  对于德政,管仲具体划分为六个方面,称为"六兴",我们来看看。
  第一兴,厚其生。开辟田野,建造住宅,研究种植,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这叫做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二兴,输之以财。广开财源,整顿库存,修筑道路,便利贸易,这叫做给人们输送财物,让人们发财;
  第三兴,遗之以利。疏浚积水,打通河道,修理水沟,建造桥梁,这叫做给百姓提供便利;
  第四兴,宽其政。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简刑法,赦免轻罪,宽恕小过,这叫做宽松的政治;
  第五兴,匡其急。敬养老人,收养孤儿,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问丧祸,这叫做救人之危急;
  第六兴,振其穷。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饿的人以食物,救助穷人,赈济灾民,资助赤贫,这叫做救人之贫困。
  有了德政,就要敦促人们遵守"七义",内容在此不展开,"七义"的目的就是建造和谐社会。
  有了和谐社会,就要整顿"八经","八经"是什么?上和下都要有礼仪,贵与贱都有本分,长与幼都守秩序,贫与富都守法律。
  管仲的治国方略中,可以说始终贯穿的就是德政。所以,即使他自身也过得很奢侈,却没有人指责他,因为他让大家都过得很好。
  --以法治国
  关于法,管仲的论述非常之多,内容也非常全,从法的重要性,到法律制度的建设、法律的执行等各个方面一应俱全。稍作摘选,就能发现管仲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法家,他的思想也正是后来法家们的理论基础。
  "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戮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翻译过来就是: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杀有罪,不宽赦;执行刑罚一定说到做到,民众就会畏惧。权威明示于众,法律就不必一再重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严格执法,公开执法。
  "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翻译过来就是:国君统一立法,百官就能守法;上面把制度公开,下面行事就都能合于制度。如果国君立法不能统一,下面为公法而另立私理的人就会增加。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公开公平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则死,益令则死,不行令则死,留令则死,不从令则死。五者死而无赦,唯令是视。故曰:令重而下恐。"翻译过来就是:英明的君主知道治民的根本,根本中没有比法令更重要的。所以说,随意增删法令的,不执行不遵守法令的和扣押法令的都必须处死,法令有了权威,下面的人就畏惧了。严刑峻法,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当然会有个适用性的问题,但在当时,自有其时代意义。
  甚至对于一些法律疑难问题,管仲也有很好的解答。
  "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商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则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则大乱之本也。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人作矣。"什么意思?就是说还没有颁布法令,有人偶尔执行了,国君不应该奖赏他,否则守法的人们就会抱怨,而一些人就会猜测还要出什么法律而提前去做,那样国家就要大乱了。同样,法律还没有公布之前有人触犯了,也不能去惩罚他,否则人们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会没有安全感,也会引起社会的动乱。
  著名的范跑跑被开除了,按照管跑跑的思想,开除他是不对的。
  对于法治的精神,管仲的思想可以说入木三分。即便活在现在,做一个哈佛法学院的博士后导师绰绰有余。
  就是自管子开始,齐国有了比较严格的刑法。
  --哲学思想
  管子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管子》一书中,至少有九章专门讲述哲学问题。分别是宙合第十一、枢言第十二、冶心术上第三十六、冶心术下第三十七、五行第四十一、势第四十二、内业第四十九、九受第五十五、版法解第六十六。除此之外,其他章节中也都论及。
第94节:管子思想(3)
  "道"是管子重点讲解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由管子提出并进行解释,后来老子写《道德经》,就是继承了管子关于道的概念,延伸而成。
  关于道,管仲多处提到,举几个例子。
  "道,不远而难及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
  "虚无无形谓之道,大道可安而不可说。"
  "是故有道之君子,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道在天地之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
  关于道的解释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也不再一一翻译。基本上,管仲的哲学思想属于辩证法和一部分的唯物主义,《道德经》重点发扬了管仲辩证法的部分,而《墨子》更注重管仲的唯物主义部分。
  除了大谈道,管子还对许多哲学现象进行定义,譬如规律、规范、势等词汇的意思,就都是管子当初为我们定义的。
  如果说管子是伟大的哲学家,那是对世界哲学界的一种奖励。
  --军事思想
  管仲是一个军事奇才,他打仗的原则被后人广泛应用。
  "霸王之形,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
  "夫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形,争权。"
  管仲不是一个喜好打仗的人,首先做的是以德服人,其次则是通过谋略,再其次是外交,最后才是出兵。《孙子兵法》基本照搬了管仲的理念,这一点非常清晰。因此,管仲不是劝齐桓公征讨谁,相反,他常常劝齐桓公不要出兵。无论对大国对小国,管仲首先选择的是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不打没有准备的战争,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争是管仲的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管仲指挥下的齐军没有打过一场败仗,管仲对于赏罚、军费、建制、号令、武器、地图、敌情等等几乎每一个军事要素都有具体的要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概念首先来自于管仲这里。
  篇幅所限,更多更细节的东西无法再说,在后面会有少量的具体介绍。
  可以说,《孙子兵法》脱胎于管仲的军事思想,是管仲军事思想的整理版。
  --市场经济
  先富民,后强国。本着这样的思路,管仲采取的策略是:重视农业,鼓励商业。
  重视农业就要鼓励大家种地,因此管仲主张减免农业税。问题是,减免农业税之后,国家的财政怎么保障?
  国家的财政就要从商业中来,管仲重点提到了盐和铁的交易,这两项的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两大支柱。
  除了盐和铁之外,管仲采取的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关几而不征,市正而不布",商业税收几乎不征,市场运作极少干预,让市场决定商业的命运,让竞争决定谁是强者。
  不仅如此,管仲还利用市场经济控制和干预敌国的政府,如今的美国就常常采用这样的办法,如果美国政府看了管仲的案例之后,他们一定惊讶得合不上嘴。
  外贸也是管仲看重的一个部分,齐国的通关费用便宜,手续简洁,很快成为整个周朝的经济贸易中心。
  集市是市场经济的象征,管仲作了详细规定。"有市,无市则民乏矣。"必须要有集市,否则老百姓的用品就会缺乏。集市要征收营业税,要统计商家的数量,每年春分的时候确定税率,立夏的时候按月核收,秋天则进行统计。
  当然,管仲讲得更详尽一些,这里很难全部记录。
第95节: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1)
  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
  三天三夜过去,齐桓公彻底被管子思想折服,他觉得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只要按照管仲说的去做,"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可是,他有顾虑。
  齐桓公的性格就是,有一说一,决不掩饰。所以,他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了。
  "管老师,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是,我有三个缺点,不知道能不能把国家治理好。"齐桓公说。
  "请讲,主公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一大优点了。"尽管不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人,适当的时候,管仲还是会给一点勉励。
  --齐桓公的三大缺点
  "我喜欢打猎,打上瘾的时候,就在野地里一直等到天黑,等到看不见野兽了才回来,什么国家大事都顾不上。"第一个缺点,爱打猎,玩物丧志类型。
  "这虽然不好,还不算什么要紧的缺点。"是啊,打猎没关系,别打人就行。
  "我喜欢喝酒,喝起来黑天昏地,喝多了就睡觉,也很耽误事情。"第二个缺点,酗酒,因酒误事类型。
  "这虽然不好,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是啊,喝多了没关系,别撒酒疯就行。
  "我还好色,喜欢泡妞,看见漂亮妞就走不动路。不瞒老师说,我哥哥襄公那是太过分,跟我姐姐文姜玩乱伦,我比他们好一点,不过也泡了几个表姐。"第三个缺点,泡妞,见色忘命类型。
  "这虽然不好,也算不上什么。"当国君的,谁不喜欢泡妞?只要别泡自己的亲妹妹就行。
  幸亏齐桓公没有生在现代,否则还会有两个缺点:网上聊天和打麻将。
  齐桓公听说自己的三大缺点竟然都算不上什么,心说这老师不是在忽悠我吧?这三个缺点都不算什么,那什么缺点才是致命的?
  "老师,那你说说,这些都不算大缺点,什么才是不能干的?"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管子·小匡》)什么意思?当君主的,只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不可以,优柔寡断则无人给你卖命,不奋勉就成不了事。
  齐桓公想想,这两样自己似乎还真是不错。
  --管子的要求
  对管子有信心了,对自己也有信心了,齐桓公觉得这事情可以干了。
  "管老师,你就当上卿吧。"齐桓公二话没说,就要任命。
  换了别人,这时候就该谢恩了。但是,管仲不是别人,他是管仲。在战场上他怕敌人,因为敌人是不讲理的。而在殿堂上他不怕国君,因为国君是讲理的。
  "我干不了。"管仲这样说。
  "为什么?"齐桓公很惊讶,什么革命道理都明白的管仲竟然说自己干不了。
  "我不够高贵,地位低的人不能管理地位高的人。"管仲说。有道理,人间现状。
  "别介,我马上发布命令让你的地位仅仅次于我,连国高两家也在你之下。"
  "我有地位了,但是我不够有钱,有权没钱,我怕自己会贪污腐败,包藏私心,假公济私。"管仲说。有道理,人之常情。
  "别介,我给你三处封邑,再把齐国国有资产一年的税收给你,够你随便花。"
  "俗话说,疏不间亲。您是国君,有大把公族亲戚。我是外来工子女,咱们之间关系疏远,我怕有公族在你面前说我坏话,我怎么办?"管仲说。还是有道理,现实就是如此。
  "这个容易,从今天开始,您就不仅仅是我的老师,还是我的义父,就像当年武王叫我祖先尚父一样,您就是我的仲父。"
  管仲的三点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感受到齐桓公的诚意了,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有要求。管仲知道,丑话要说在前面。
  看来,管仲不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管仲的内阁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我还要用自己看好的人。"管仲进一步提要求。
  "没问题啊,你是上卿,内阁你自己组织啊。"
  "思维敏捷,言辞得当,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这方面,我不如隰朋,他做大司行(相当于外交部长);熟悉农时,了解田地,懂得灌溉,在这方面,我不如宁越,他做大司田(相当于农业部长);行军打仗,作战勇敢,爱兵如子,这一点上,王子成父独一无二,他做大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公正执法,熟悉法律,这一点上,宾须无做得最好,大司理(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是他的;实话实说,有错必纠,刚正不阿,这个人是东郭牙,大谏官(相当于监察部长)非他莫属。这五个人,就是我的内阁成员。"管仲早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内阁人选,可是,没有鲍叔牙。
  "鲍老师呢?难道他不能进内阁?"齐桓公感到惊讶,依着他,就算是出于对哥们的报恩,管仲也该给鲍叔牙安排个位置。
  "没有,老师是老师,朋友是朋友,内阁是内阁,不要搅在一起。"管仲答道,并没有一点惭愧的意思,"主公,还有一句话要说在前面,虽然你是国君,但是管理国家是我的事情,主公不可以随意干预。"
  齐桓公愣了一愣,还是点点头,同意了。
  你会说,这不是成了内阁负责制?这么现代?吹吧。
  这绝不是吹牛,这是历史事实,《管子》中有明文记载。而且,从任何史料中我们都看不到齐桓公干预内阁事务的记载,齐桓公也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大臣。
  尽管齐桓公支持管仲的内阁组成,内心里他觉得有些对不起老师鲍叔牙。没有鲍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他决定抚慰老师一把。于是,在正式宣布管仲组阁的消息之前,齐桓公请老师来吃早茶。
  "鲍老师,内阁名单就要公布了,上卿是管仲,大司行隰朋、大司马王子成父、大司田宁越、大司理宾须无、大谏官东郭牙,您看还有什么建议没有?"齐桓公小心翼翼地问,他怕鲍叔牙会发火。
  "好啊,每个人都很适合啊,管仲真是好眼力。"鲍叔牙很高兴,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
  "老师啊,您救了管仲的命,又举荐他做了上卿,而他的内阁竟然没有您的位置,您难道不生气吗?"忍不住,齐桓公还是要问。
  "主公,这正是我为什么要举荐管仲的原因了。如果他组织内阁就是给自己的朋友分肉,他怎么能够帮助主公管理好这个国家呢?我的能力我知道,内阁里的每个人都比我合适。主公能够登基,那是上天的意思,不是我的功劳;管仲能够辅佐主公,那也是上天的意思,也不是我的功劳,人是不可以与上天争夺功劳的。我有主公这样的学生,有管仲这样的朋友,上天已经给了我额外的赏赐,我还能要求什么呢?"鲍叔牙说得很坦然,很真诚。
第96节: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2)
  "我有您这样的老师,管仲有您这样的朋友,这也是我们的幸运啊。"齐桓公感慨,他对老师的敬意更进了一步。
  后来孔子对鲍叔牙十分崇敬,认为他才是真正的贤人。他说: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我没听说管仲推荐了谁。
  一个人的情操修养到了鲍叔牙的地步,那真是登峰造极了。
  --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
  管仲被任命为上卿了,同时宣布的还有内阁成员。
  并不是每个人都服气,除了鲍叔牙鼎力支持以外,高傒和国懿仲的反应是试试看,毕竟他们没有更好的人选。而一些人在暗地里说坏话,把管仲说成"管跑跑"、"经商破产者"和"谋杀国君未遂者"。
  齐桓公知道有人说坏话之后,下令,任何人敢于说管仲的坏话,叛国罪论处。
  除了说坏话的人,还有人公开大怒,谁?鲁庄公。
  听说管仲担任齐国总理,鲁庄公禁不住拍案而起,自己被齐国当傻瓜给耍了,能不愤怒?
  "他娘的,耍我?耍我就是耍鲁国人民。不行,我要报仇,鲁国人民要报仇,连乾时大战的仇一块报。"鲁庄公说到做到,进行全国紧急动员,总共集中了五百乘战车,准备伐齐。
  施伯劝他:"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还是别打仗。"鲁庄公哪里听他的,铁了心要报仇。
  鲁国准备入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齐桓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当前的国际形势。
  "各位,鲁国要侵略我们,依我看,我们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火引向对方,主动攻击鲁国,各位爱卿,你们什么看法?"齐桓公首先提出意见来,从心底里,他不喜欢鲁国,而且看不起鲁国。
  "不可,我们刚刚组成内阁,改革也才开头,还是尽量避免战争。依我看,不如派使者去鲁国表示友好,把上次侵占他们的地盘还给他们。如果这样他们依然要侵略我们,那么正义的一方在我们这边,我们取胜的机会就大得多。"管仲第一个反对。
  "你们怎么看?"齐桓公问其他人。
  "我们认为总理说得对。"五个内阁部长同时支持管仲,是啊,管仲才是他们的上司啊。
  齐桓公一看,好嘛,都不听我的了。你们不听,有人听。
  "鲁国欺人太甚,我已经决定了,打。你们不愿意去,这次鲍老师去。"齐桓公一股牛脾气上来,非要打。
  管仲没有再说话,一来自己与鲁国有渊源,说多了会招惹嫌疑;二来如果自己坚持,而最后齐桓公还是出兵并且打了胜仗,自己的威望立即就要打折扣。
  说到底,这个时候管仲的底气还是不足。
  当天,齐桓公宣布派兵讨伐鲁国,领军大将鲍叔牙。
  鲍叔牙为什么没有反对?因为他觉得鲁国很容易对付。
  --曹刿论鸡
  鲍叔牙率领五百乘战车,长驱直入鲁国,直抵长勺。
  鲁庄公听说齐国主动出击,反而有些惊慌起来,他没想到齐国人反应这么迅速。原本不过想做个架势,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只要齐国派人来谈判,顺势就不出兵了。谁知到如今弄假成真,人家先干过来了,不打还不行了。
  "怎么办?"鲁庄公问施伯。
  "我推荐一个人,他能帮助主公战胜齐国人。"施伯总有办法。
  "谁?"
  "曹刿。"
  "曹刿?公务员吗?"
  "普通群众。"说白了,是个士。
  "行吗?"
  "我看行。"
  "为什么?"
  "我见过他斗鸡,他的鸡并不是好鸡,但是总能取胜,所以我觉得他一定有过人之处。"
  "好,让他来。"
  施伯亲自来找曹刿。施伯的马车是庄公五系的,最新款,当施伯的马车进到曹刿的村子时,立即引起轰动和围观。想想看,当奔驰六系车驶进一个小村庄时,那会是什么场景?
  每个人都在想:是不是找我?男人开始做梦升官,女人则梦想自己成为官太太。
  没有人能猜到,斗鸡的曹刿才是这位大人要找的人。
  "找我做什么?"曹刿问。
  "齐国人来攻打我们了,请你出山帮助我们击败侵略者。"
  "那我的鸡怎么办?"
  "哼,等齐国人打败了我们,我们都当了奴隶,你的鸡也会被齐国人煮来吃掉的。"
  "嗯,好吧,我跟你走。"
  看见曹刿坐上了这么豪华的车,乡亲们忍不住地嫉妒。
  "老曹,保卫国家那样的事情,是吃肉的人干的,你瞎掺和什么?"有人大声喊。
  "吃肉的人懂得什么?鼠目寸光而已。"曹刿回答道。
  "哈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自尊心得到满足。
  "兄弟,别这么说,你也快吃上肉了。"施伯皱皱眉头,在车上低声对曹刿说。
  "逗他们玩的,他们嫉妒我。"曹刿笑笑。
  庄公五系马车绝尘而去,这个贫穷的小村庄从此将因为一个叫做曹刿的人而名垂千古。
  现在,曹刿在吃肉,陪同他一起吃肉的还有国家最高领导人鲁庄公。
第97节: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3)
  "曹先生,我们怎么才能战胜齐国人?"鲁庄公问。
  "这个,这个问题应该是我来问主公。"曹刿一时没想好怎样回答,索性来个反客为主:"主公认为鲁国凭什么可以抗衡齐国人?"
  鲁庄公一听,觉得曹刿挺有学问。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什么问题你答不上来,不要惊慌,你反问他。
  "我对周围的人很好,好吃好喝大家分享,你看,你现在吃的鸡腿,那就是我专门留下来的。"鲁庄公说,他对手下确实很好。
  "嗯,小恩小惠,不是人人都能得到,靠这个不行。"
  "对神灵祖先非常恭敬,从来不敢拖延时间克扣贡品。"鲁庄公说,他确实对鬼神很恭敬。
  "嗯,小小信用而已,神鬼也未必会帮你。"
  "那还有什么?"鲁庄公挠了半天头,这才说:"大小诉讼,虽说做不到明察秋毫,但是至少在判决上追求公开公平公正。"
  "嗯,不错,全心全意做自己的工作,凭这个,可以一战。"曹刿连忙说,他知道,再说不行,庄公那就没辞儿了,那这个仗还怎么打?直接投降算了。如果不打仗了,自己来干什么?今后再也没肉吃了。
  "曹先生,既然你说能打,具体怎么个打法呢?"鲁庄公心里没底,还要问。
  "这个,打仗就像斗鸡,在亲眼看见对方的鸡是什么样之前,你无法制定策略。但是,斗鸡有一个原则,不能急着出鸡,要让对方的鸡先消耗掉锐气之后再出鸡。"曹刿满嘴都是斗鸡,嘴里啃着鸡大腿。
  "那曹先生的意思是?"鲁庄公没弄懂曹刿想要干什么,是不是想去侦查一下?
  "打仗的时候主公带上我,我们来个现身说法。"曹刿的意思就是这样,现场发挥,发挥得好,回来继续吃肉;发挥不好,也就让齐国人给剁了,无所谓了。
  "好。"鲁庄公同意,其实他对曹刿心里也没底,他只是相信施伯不会看错人。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二年,那是一个春天。
  齐鲁两军展开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战,也就是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
  战车,五百乘对五百乘。齐军主将鲍叔牙,鲁军由鲁庄公亲自指挥,曹刿的战车紧靠鲁庄公的战车,协同指挥。齐军不知道鲁国找了一个斗鸡的人来做指挥,否则一定笑掉大牙。
  鲍叔牙根本看不起对手,他只记得自己曾经率领齐军击溃鲁军,却忘了那是主场,而现在是客场。德比大战,主客场的因素太关键了。
  "擂鼓。"齐军擂了第一通战鼓。
  鲁庄公听见了齐军的战鼓声,按着打仗的惯例,当敌军擂鼓之后,我军也要擂鼓,然后双方"合",也就是交战。
  庄公正要下令擂鼓,曹刿摆摆手:"主公,慢着,不要擂鼓。"
  庄公不知道曹刿要搞什么名堂,犹豫了一下,没有发出擂鼓的命令。
  齐军骚动了一番,没有听见鲁军的战鼓,只得在原地不动,骚动声渐渐平静下来。
  齐军的第二通战鼓又擂响了。
  庄公看了曹刿一眼,曹刿又向他摆摆手:"主公,再等等。"
  于是,鲁军又没有擂鼓。
  齐军再次骚动,骚动的时间更长,在军官们的呵斥声中才平静下来。
  齐军的第三通战鼓擂响了。
  鲁庄公连看曹刿也没看,心说肯定又不用擂了。
  "主公,擂鼓。"曹刿对鲁庄公喊道。
  "擂鼓。"鲁庄公弄不懂曹刿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他还是按照曹刿的话来做了。
  鲁军开始冲锋,士气高昂。
  齐军也开始冲锋,但是明显能看出来很乱,因为有的士兵还在等第四通战鼓,有的已经开始冲了;有的士兵冲得快,有的冲得慢。
  两军还没有交锋,胜负已经出来了。一旦交锋,乱七八糟的齐军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齐军溃败,争先逃命。
  鲁庄公大手一挥,就要追击。曹刿连忙拦住他:"等等,我看看先。"
  曹刿下了战车,装模作样看了看,说:"可以追了。"
  于是,鲁军在后狂追齐军,一举将齐军赶回了齐国。
  取得了山东德比战的胜利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讨教,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曹刿论战。且看看曹刿怎样论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观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实,这段话在中学课本里就有,而且要求背诵。不过还是把它的意思再说一遍:打仗这个东西,玩的就是勇气。一鼓作气,第二鼓就差很多,第三鼓就泄气了。咱们一鼓作气的时候,他们正泄气呢,我们自然就赢了。大国有很多花花肠子,说不定后面有埋伏。因此我下车看看,发现他们的车轱辘印很乱,大旗也都倒了,证明他们不是诱敌是溃败,因此才追击他们。
  "哎呀,曹先生,您真是太有才了。"鲁庄公大喜,任命曹刿为大夫。
  从此,曹刿成了吃肉一族。
第98节:管仲的富民政策(1)
  管仲的富民政策
  鲍叔牙大败而归,事实证明管仲是对的。
  但是,齐桓公很恼火。他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扩大的,因为包括了鲍叔牙。
  "这算是我登基以来第一次正式出兵,结果大败,以后还怎么在诸侯面前自称大国?各位爱卿有什么看法?"齐桓公的意思每个人都知道,他还想打。
  "我认为近期不宜出兵,我们应该专心发展经济,国力强大了,鲁国自然前来臣服。"管仲还是反对。
  鲍叔牙很没有面子,谁不想要面子?
  "主公,齐鲁两国都是千乘战车的大国,实力相当,谁是主场谁占优势。我看,仅仅靠我们自己没有把握击败鲁国,不如联合宋国,两家联军,可以击败鲁国。"鲍叔牙出主意,他现在也一门心思要打鲁国。
  任何人,一旦钻了牛角尖,那就很危险了。
  "好主意,老师,这个事情你就全权处理了。"齐桓公把权力给了鲍叔牙。
  管仲无语,他暗中下了决心,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事情,他就撂挑子不干了。
  --联军惨败
  宋国很快有了回复,他们很愿意和齐国一同讨伐鲁国。至于原因,主要是两条:第一,宋国与齐国的关系一直不错;第二,宋国一向被鲁国欺负,如今正好借着齐国的力量出一口恶气。
  两国约好了出兵的日期,各自出三百乘战车,联合进攻鲁国。宋国派出国防部长南宫长万为主帅,齐国依然是鲍叔牙挂帅。
  南宫长万是宋国著名的大力士,力量之大无人可及,基本上,就是春秋版的施瓦辛格。手下先锋名叫猛获,就听这名字也够猛。
  鲍叔牙是在春天被曹刿击败的,夏天就又来了,串亲戚也没有这么勤的。
  宋齐两军在鲁国郎城会合,宋军在东南扎营,齐军在西北扎营。
  鲁庄公又是亲自领军,自从上一次战胜了齐军,现在他的信心更足了。鲁国大军五百乘战车浩浩荡荡来到郎城,背城扎下大营,鲁庄公进城坐镇,依然用曹刿为参谋。
  鲁军大将公子偃对斗鸡的曹刿始终不服气,心说我们公族从小习武,熟读兵书,难道不如这个斗鸡的乡巴佬?
  战前会议开始了。
  "各位,鲍叔牙憋了一口气要来报仇,而宋军主将南宫长万力大无穷,勇不可挡。如今两军成犄角之势在城外扎营,我们怎么应对?"鲁庄公立了个题。
  曹刿没有说话,他要见机行事。
  "主公,我恰才出去看了看,齐军戒备森严,队伍整齐,显然是上次被打怕了;宋军松松垮垮,南宫长万自以为勇猛无敌,在那里来回溜达,耀武扬威。主公给我三百乘战车,我们悄悄从雩门出去,偷袭宋军,必然一举将他们击溃。宋军被击溃,齐军必然也要不战而退。"公子偃是有心人,早已经做足了功课。
  "不行,你不是南宫长万的对手。"鲁庄公否决了这个建议。
  鲁庄公没有想到的是,公子偃的功课做得太到家了,以至于他敢于单独行动。
  公子偃调动了自己麾下的一百乘战车,每乘战车领头的马身上披上一件虎皮,共是一百件虎皮,之后一百乘战车悄悄出了雩门,饿虎扑食一般直奔宋军大营。
  宋军万万没有料到会有人来偷营劫寨,而宋营的战马见了鲁军马身上的虎皮,吓得四处乱窜。公子偃的鲁军横冲直撞,宋军大营乱成一团,宋军纷纷逃命。
  早有人来向鲁庄公报告,说是公子偃偷袭宋军大营得手。鲁庄公大吃一惊,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身边曹刿急忙喊道:"主公,机不可失,立即派大军接应公子偃,宋军必然溃败。"
  鲁庄公当下亲自点了两百乘战车,掩杀宋营;剩下的两百乘战车,随时准备阻击齐军。
  宋军本来就已经支撑不住了,此时再有两百乘鲁国战车杀到,那不溃败就见鬼了。
  南宫长万仗着自己力大戟猛,并不害怕,独自在后面掩护宋军。而鲁国军队一向瞧不起宋军,见宋军溃逃,不肯放过,一路穷追,一直追到宋国境内的乘丘。
  南宫长万受不了了,原本自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去讨伐鲁国,如今被人家打败了还不说,还追回自己家里来打,这不是丢人丢到家了吗?自己号称天下第一勇士,这脸往哪里放?
  想到这里,南宫长万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掉转车头,奋力向鲁军冲了过去。
  要承认,南宫长万确实很厉害,单打独斗,鲁军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公子偃虽然勇猛,在南宫长万的面前就显得不好使了,要不是鲁国勇士遄孙生帮忙,早就挂了。即便是两人双战南宫长万,也是守多攻少,尽处下风。
  鲁庄公就觉得奇怪了,心说真够邪门,南宫长万这厮怎么突然来劲了?难道主场优势真的这么神奇?
  想到这里,鲁庄公顺手抄起金仆姑来。金仆姑是什么?鲁国产的一种弓,在当时属于最尖端的武器,特点是射击精确度高,射程远,类似现代的狙击步枪。鲁庄公抄起弓来,搭上金翎箭,瞄准,放箭。
第99节:管仲的富民政策(2)
  别说,先进武器就是先进,这一箭的飞行轨迹十分平稳美妙,稳稳地扎进了南宫长万的肩膀,南宫长万惨叫一声,拿不动长戟,被鲁军一拥而上,当场活捉。
  施瓦辛格也有失手的时候啊。
  有趣的是,宋国是一个很喜欢打仗的国家,很喜欢侵略。但是,他们几乎就没有打过胜仗,他们的军工产业似乎就是用来给别的国家提供战车的,很像后来某个时期的意大利。
  更有趣的是,直到有一天,宋国终于雄起了一回的时候,他们却因此被六国联军灭亡了。看来,侵略不一定就是强大,而强大不一定就能够生存。这是后话。
  宋军被鲁军一战打回了老家,战车损失一百余乘,主将被活捉。
  其实,在鲁庄公亲率大军增援公子偃的时候,齐军就得到了消息,但是,鲍叔牙不敢去支援宋军,一来宋军已经溃败,去支援他们也没有多大用处;二来鲁军并没有全军而出,如果自己贸然支援宋军,那么很可能被鲁军从后面掩杀。因此,齐军坚守营盘,不敢出动。
  等到鲁军活捉南宫长万的消息传来之后,鲍叔牙叹了一口气,下令:"撤。"
  齐军撤了,鲁庄公并没有追击他们,他不想把仇恨结得这么深。
  --改革啦,开放啦
  鲍叔牙灰溜溜地回到了齐国。
  在路上,他在考虑一个问题:"在管子面前,我是不是很没有面子?"
  最终他考虑明白了:"与管子相比,我根本就不该考虑面子的问题。"
  所以,回到齐国,鲍叔牙直接去找齐桓公了。
  "老师,别担心,咱们接着干,这次给你六百乘战车。"齐桓公怕老师不好意思,自己先开口了。
  "主公啊,你知不知道,咱们错了。既然明知道管仲比咱们高明,为什么不听他的呢?再这样,只怕他就离开齐国了。听他的吧,别打了。"鲍叔牙是个实在人,知道错了他就会承认。
  其实,齐桓公也在反思,他也觉得还是听管仲的比较好。
  内阁会议。
  "各位爱卿,我错了。"齐桓公上来直接认错,大家都吃了一惊,还没有国君这样爽快地认过错。
  管仲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齐桓公上来就说"咱们接着跟鲁国干"。
  "从今天开始,仲父全权处理国内国际事务,各位有什么事情,首先要报仲父。仲父认为他可以决定的,不用请示我。认为需要跟我商量的,随时来找我。散会,我要打猎去了。"齐桓公说完,转身走了。
  就这么简单。
  有的时候,历史就这么简单。
  管仲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他制定了两个原则:一、稳定压倒一切;二、先富民,后强国。
  我们来看看管仲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看过之后,不要不相信,不要以为管仲是美国总统,管仲就是管仲,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理。有人说中国重孔子而轻管仲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悲哀,也许真是这样,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和谐呢?怎么样才能稳定呢?管仲认为,分业管理是要点。他把老百姓分成四个类别:士、农、工、商。这四类人之间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们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也容易使人见异思迁,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业、三国五鄙制度。让士、农、工、商四民互不杂处,各归所属,父子相袭,安居乐业。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于国都,农民居于郊野。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家和高家各管五个乡。
  国都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这就是"三其国"。每级各设官长,各负其责,每年正月乡长向国君报告治理情况。对在郊野的农民,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这就是"五其鄙"。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一套管理方法简称"分居"和"定业","分居"不是如今的夫妻分居,而是四业分居,好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定业"就是父业子承,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这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十分科学,成为其后各个朝代的范本。令人敬佩的是,这样的管理体系并不是户籍制,并不限制人口流动,更没有像后来的秦国那样搞成连保和连坐,十分人性化,完全符合管仲以民为天的思想。
  --其次,农业是根本
  那个年代是农业社会,农业被管仲放在绝对重要的第一位。管仲对于农业的论述十分高深,土地的成色、灌溉的构成等等绝对技术性的东西都说得清清楚楚,可见管仲是个怎样的通才。
  管仲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土地的重要性,讲述农业的重要性。
第100节:管仲的富民政策(3)
  管仲认为,历代统一天下的君主,其原因就是"国富而粟多",而粮食来源于农业,因此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非常重视粮食的。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开辟土地是管仲始终强调的,而开辟了土地国家依然贫困,就是政府太奢侈了。
  管仲研究农业的水准绝对是大学教授级别的,齐国有多少种土壤,什么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植物,什么样的季节应该进行怎样的农业活动,多大的土地能够养活多少人等等,都说得清清楚楚。
  --第三,减免农业税
  正因为农业的绝对重要性,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也被管仲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管仲认为,农业生产是要依靠天时的,每年的收成是固定的,但是打起仗来就会一下子需要很多粮食,这个时候农民就无法承受。因此,国家要有储备,还要少打仗。
  管仲同时认为,国家的税收不能靠农业,因此,要减免农业税,政策上要向农业倾斜。天哪,这好像是温家宝总理的做法。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就是指根据土质的好坏美恶,也就是区分"陆、阜、陵、墐、井、田、畴"的不同情况,从而确定对土地征收赋税的多少。
  具体的征收办法是这样的:"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十取三,中年十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这里不仅考虑到了土地的情况,而且考虑到了年景,两年征收一次,收成好的年份税率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年税率百分之十五。收成一般的百分之二十,收成不好的百分之十,灾年不征税。这样的税收可以说相当的低了。
  那么,为什么两年征收一次呢?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说过,如果年成不好而征税,农民交不起,就只能借高利贷。那么,改成两年一交,农民就有机会把上一年的余粮来交税,不用借高利贷。
  多好的总理啊,处处都为人民着想。
  --第四,包产到户
  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包产到户是当年刘少奇的发明。错了,这是管仲发明的。
  我们来看看《管子·乘马第五》的原文: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翻译一下,就是:包产到户,老百姓就会自己抓紧农事,就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不知疲倦地辛勤耕作。不包产到户的坏处是,地利不能充分利用,人力不能充分发挥,得过且过,磨磨蹭蹭。如今,包产到户了,大家分成了,税率也是公开固定的,收成多就得到的多,百姓必然全力去耕作,兄弟父子都会互相督促了。
  真理啊,让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五,兴修水利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管子认为国家有五害是必须作为重中之重来解决的,而五害之首就是水患。
  管子首先任命了一名大夫作为水官,专门负责国家的水利建设和防洪抗灾。水官的手下配备工作人员,常年在河流、堤坝、水渠巡视,随时报告水情。每年的秋天,对人口进行统计,看看可以征集到多少人兴修水利;到了冬天,就开始准备工具,水官统一协调。到了三月,春耕来到之前,开始动工兴修水利,这时候,天气开始变暖,雨水不多,白天也开始变长,农活也还没有开始,正是兴修水利的最好时机。
  有人说冬天不是也没什么事吗?为什么不冬天动工?
  除了天气冷,白天短之外,管仲认为,如果冬天动工,会散发地藏,那么夏天就会暴雨,秋天也会霖雨不止。这样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有根据,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一下,看看那些夏天闹暴雨的地方是不是冬天大兴土木过。
  堤坝的要求是底部一定要够宽,那样才坚固,在不毛之地修建水库,以缓和洪水和储水。堤坝上要种上荆棘灌木,穿插着种些柏、杨这样高大的树木,才保证堤坝的坚固。堤坝年年都要进行整固,平时也要专人看守。
  水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五害中的其余四害"旱、风雾雹霜、瘟疫、虫灾"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齐国的水利建设是春秋各国中最完善的。
  --第六,发展副业
  农业讲完了,再说说副业。
  管仲积极扶持副业生产,强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广开财路,以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种植桑麻。桑麻是纺织业的原料来源,没有充足的蚕丝和上好的麻,就不可能纺织出锦、绣、绢帛。因此,管仲继承齐国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制定出具体政策,扶持桑麻种植及养蚕业的发展。规定在房宅左右要种植桑麻,支持妇女养蚕、纺织。传授土壤知识,指导种麻。每年阳春,养蚕能手给予奖励。采取这些措施,使齐国的养蚕业迅速发展。
  二是饲养六畜。管仲把养六畜纳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给予充分重视。对六畜饲养实行保护鼓励政策,反对对饲养六畜征收赋税。规定:杂草丛生的洼地,不适合粮食生长,应作为饲养麋、鹿、牛、马的牧场。在春秋两季,把幼畜供应给百姓,把老畜杀掉卖出。同时,建立固定饲养场,设立负责记载牛羊繁育并查管牧养事务的官吏,若此官照料牛马没有折损死亡的,提升一级。这样有利地调动了人们养六畜的积极性,促进六畜兴旺。
  三是多种瓜蔬。蔬菜瓜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副食品。因此,管仲非常重视瓜菜生产。"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四是植树造林。管仲对国家土壤性质、地势作出细致分析,提出了植树的基本要求,利用房前屋后种桑麻,城墙周围种荆棘,以固城防。大堤上错落种植灌木与杨、柏树,保护堤坝。限制入山林砍伐时间,重视森林防火问题,奖励植树有功者。"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五是发展渔业。管仲积极要求发展渔业生产,提倡国家对沿海渔业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合适的征税政策,使生产与销售连为一体,大大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和渔民的积极性。
第101节:"资本主义"齐国(1)
  "资本主义"齐国
  管仲的学识之广,见地之深,可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想来,这与他士的出身密不可分,因此他能够知道民间疾苦,能够知道国家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能够实施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如果以为管仲仅仅懂得农业,那就太错误了。下面让我们继续看看管仲的治国策略,你会惊叹,管仲简直不是几千年前的总理,就算现在来做总理,他也是全世界最称职的总理。
  不夸张地说,管仲治理下的齐国,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
  不信吗?接着看。
  --第七,靠海吃海,靠山吃山
  既然管仲不把农业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国家财政靠什么维持呢?盐,还有铁,也就是山海资源。俗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从管仲这里来的。
  齐国是沿海国家,盛产海盐,内地国家的盐主要是靠齐国供应。管仲曾经做过盐生意,他发现,天下所有的盐贩子都是齐国人,盐都从齐国贩到各地。可是,盐的价格始终上不去,因为齐国盐贩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属于典型的内部恶性竞争。
  管仲进行了一个世界史上最大胆并且意义深远的改革,将盐场收为国有,盐的交易由齐国国家专营,大幅度提高价格。于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盐业的专营对于齐国人来说尽管增加了负担,但是与农业税和商业税的减免对比,显然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盐钱。也就是说,从前齐国的财政收入靠齐国老百姓,现在成了外国人来贡献齐国的财政收入了。
  对于铁来说,也是一样收由国家专营。所谓的铁,并不是单单指铁,它包括所有矿山资源,譬如金、银、铜等等。这一项,也为齐国财政带来很大贡献。
  正是从管仲开始,其后的几千年直到现在,盐业都是国家专营,因此,管仲被奉为盐政和盐商的祖师爷。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举措。
  吃盐的时候,应该想到管仲。
  --第八,控制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受到鼓励,农业受到保护,国家的基础很牢固了。可是,管仲比任何人都想得远,他竟然想到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问题,而且还懂得运用货币政策。天哪,活在今天,管仲一定是绝不亚于巴菲特的股神。
  "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换成今天的说法,那就是CPI指数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货币政策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好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实现调控的真正目的。
  对于黄金,管仲认为,国家如果太俭省,黄金的价值就会降低,那么对于国家的事业就会不利;如果太奢侈,那么黄金就会涨价,商品就会贬值,对资源不利。等到商品消耗光了,才发现不足;或者等到产出了,才发现多余,这都是不懂得计量和调节的结果。
  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限制商品价格,让商家薄利多销。
  平衡法是管仲另一项具体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丰年的时候低价收购农民家中多余的粮食,灾年的时候加价卖给大家,当然,加价的幅度不能太大。这样,既控制了价格的过度波动,国家还有得赚。
  不知道周小川通读过《管子》没有。
  --第九,加强军工生产
  管仲对军工生产非常重视,他认为打仗需要八个方面的无敌,其中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就是战车的工艺无敌和战士的兵器无敌,因此,军工生产非常重要。
第102节:"资本主义"齐国(2)
  管仲派人收购了天下各地的战车和武器样本进行研究,从各地请来最好的工匠和武器制造专家。鲁国一向是战车的最大生产国,因此,大量的鲁国工匠被高薪挖来。与此同时,大量收购最好的战车生产材料和武器用金属,研制新式武器。
  所有生产的兵器参加春秋两季的军事演习,质量上乘的战车和武器才允许入库,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齐国的战车质量在很短时间内追上了鲁国,成为当时最好的战车,齐国的武器也是最坚硬最锋利的,齐国的弓箭也是射程最远的。
  齐军战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与他们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军工生产密不可分。
  --第十,神奇理财术
  老百姓富了,国家也有钱了。有钱了怎么办?要理财了。
  管仲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管仲是一个理财天才,如果股市给他做庄家,大家都要倾家荡产,因为钱都被他赚了。
  管仲的理财方法多得惊人,《管子》一书的后一百页基本上都在说理财。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管仲当初做生意不挣钱实在是运气不佳。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买一本《管子》去研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只给大家讲一个管仲理财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一天,管仲给齐桓公上完理财课,齐桓公听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别的理财办法吗?"齐桓公问。
  "还有啊,多着呢,譬如有一种方法叫做御神用宝,想不想听?"
  "想听想听。"齐桓公兴趣十足,听这名字就很带劲。
  "北郭有个人,挖地的时候挖出来一条龟,这条龟就值一百亩地。"
  "真的?"一条破龟就值一百亩地,齐桓公不信。
  "那等着瞧吧。"管仲笑了。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黄金一百两,用金制大盘把那个龟给"请"回来,一路敲锣打鼓,说那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回来之后,供奉在大台上,每天杀四头牛祭祀它,号称无价之宝。当然,牛肉最终都拿去卖掉,一点也不浪费。
  四年之后,齐国出兵攻打孤竹,打听到丁家粮食够大军吃五个月。于是,管仲去找丁家,说是把无价之宝抵押给他,换他的粮食。丁家受宠若惊,收了那条龟回家供着,而齐军出征孤竹的粮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这就叫御神用宝,说白了,利用国家的威信忽悠老百姓。如今股市上炒权证,炒期指,其实都是御神用宝的变种。还有中国股市上从来不分红的那些公司,跟那个号称东海海神儿子的乌龟有什么区别?
  --第十一,统计学的应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