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你在我的左手边

_5 叶萱(当代)
--------------------------------------------------------------------------------
作者有话要说:
真对不住大家,这么晚更新。刚去看话剧回来,是根据《八美图》改编的话剧《古宅》,在山艺文东校区黑匣子剧场,7号首演,12号截止,如果这里有济南的朋友可以去看呵呵~~
另:lvyang2000、乐宝贝,书已寄出,是06年6月第一版的《同桌的距离有多远》,谢谢你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只是个小礼物,希望你们喜欢:)
10-1
  三月,专业考试很快就到了。
  朱自清先生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并不盼望,可是春天还是到了。
  春天来了,专业考试就到了。
  我报考了五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最后一站才是艺术学院。
  那段日子真是疲于奔命——我在几个考点之间奔波,第一个学校的复试结束后直接扎进第二个学校的初试考场;刚刚考完声乐考试,来不及换衣服就要乘出租车赶往另一所院校,那边将要开始的是命题小品表演;睡眠永远不足,大脑永远绷紧一根弦,全身所有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似乎只要一声令下,下一秒就可以微笑着出口成章……考场里总是有那么多考生走来走去,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期待与努力压制的疲惫,在初春的寒风里让人看得莫名紧张。
  春寒料峭的考场外,每个考生都变得神经兮兮的:每当看见一个人从考场里走出来,立即就有一大堆待考的冲上去把他包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你刚才抽了什么题”、“老师刁难人吗”……虽然明知道这些题目自己可能抽不到,可还是很用心地琢磨那些题目万一被自己抽到会如何回答。而当自己真正踏上肃穆安静的考场时,天可怜见,你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佩服出题老师的功力——因为那些题目千奇百怪,永不重复。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下来的,只知道当我过五关斩六将地走到艺术学院开始考试的那天时,自己已经完全麻木了。
  初试还算比较简单:准备好的段子从字词读音到表情手势都已经被抠得无懈可击,即兴播读抽到了一条百余字的新闻,唯一的难点不过是“莘莘学子”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我读到一半就听到评委老师喊停,当天下午就在张贴的红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顺利进入复试。
  和初试相比,三天的复试简直是一场持久战:声乐、朗诵、舞蹈、即兴主持、即兴评述、写作……好像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这一套,可却把我这些天来一直高度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了。上苍啊——我居然连做梦都会梦到即兴播读时抽到一条有生僻字的新闻!
  我现在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说高考是条独木桥,可艺术考试的道路又比它宽多少了?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艺术考试根本就是在走钢丝——100比1的专业通过率,300比1的录取率,多少人殚精竭虑,最后仍然是失败!
  可是,还是要咬牙挺过来,似乎是要通过这校园里看上去歌舞升平的一切告诉自己: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的,只要挺过去,坚持到底,就会有回报的!
  于是,所有的累,就这么咬着牙挺过去了。
  三天后,当我终于从复试考场中走出时,世界骤然间的明亮甚至让我有一刹那的晕眩。
  闭上眼,又睁开,渐渐看见变得清晰的楼宇、人群,嘈杂而凌乱。
  那一刻,我站在教学楼前高高的台阶上,看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美术类与艺术理论类专业开始报名,数以万计的面孔逼仄地挤来挤去……
  偌大一条应考的河流,而我原不过是其中最寻常的一枚石子。
  我似乎才忐忑地发现:我心里根本没有任何如释重负的感觉,反倒有彻骨的恐惧与凉。
  这样想着的时候,在我后面考完试的郑扬走近我身边,他没说话,只是握一下我的手,很紧,似乎要给我力量。
  然后松开。
  我带点感激地看他一眼,他微微一笑,说:“晚上去琴房吧。”
  我怔一下,问:“声乐考试已经结束了啊,去琴房做什么?”
  他不回答,只是走在我前面,我想了想,追上他的步子,从报名的考生中间一路挤出去。
  那晚我还是去琴房了。有些事情或许就是这样——至少在我和郑扬之间——我只需执行就可以了。
  夜晚的琴房楼仍然灯火通明,那些考生、在校生仍然在勤奋练习,其中不知哪间琴房里传来如泣如诉的唢呐声,因为了乐器的缘故,在夜空中扩散出孤独、凄怆的味道。
  4楼,403。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这个琴房号,需要上楼梯,再上楼梯,到四楼,沿狭长走廊走到头,左手边第二间琴房,小小的门玻璃上有一小块淡蓝色窗帘。那时,对于非本校学生租用琴房,每小时收费5元。
  那天,是在那里,郑扬点燃鲜奶蛋糕上18支小巧的生日蜡烛。
  满目跳跃的桔黄色烛光里,有个小巧的生日蛋糕摆在中间。上面涂满猕猴桃果酱,写着四个浅紫色的字:生日快乐!
  我不由自主瞪大眼:今天是我的生日吗?
  就在我马上就要炮轰他记错了我的生日的刹那,我突然反应过来——好像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带着一脸恶作剧的笑告诉他我是过农历生日的。
  掐指算算,我的农历生日可不就是今天么!
  天啊,一年了,我居然忘记告诉他那是个谎话!我居然一直都没有告诉他我实际上一直都是过公历生日的……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因为在这段兵慌马乱的日子里,我疲惫、紧张得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说起来,我今年还没有给自己过生日呢!
  那么眼前这个有点从天而降的生日蛋糕,是不是也算是恰如其分?
  我呆呆地看着蛋糕,听见他说:“吹蜡烛吧,许个愿。”
  我听话的闭上眼,双手合十。
  那一刻的静谧空气里,我第一次感觉“许愿”的神圣。
  是烛光、星辰、温暖的狭小空间里,我许下三桩心愿,而谁可以听到?又有谁能让它们成为现实?
  我认真地重复三次愿望,希望能帮我实现愿望的人不要忘记:希望外婆身体健康;希望朋友心想事成;希望我自己考上大学,美梦成真。
  两天后复试成绩揭晓,我和郑扬双双进入三试。
  三试唯一的科目是上镜。
  考场上的气氛安静庄严。
  是铺着红色地毯的演播间,我坐在铺有暗红绒布的台子后面,面前是话筒和摄像机。而考官则在隔壁屋子里的电视机前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我开始紧张,只是下意识地播送新闻,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演播间的地毯很软,软到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腿在发抖,每抖一下,那些地毯上的长绒就随着颤抖一下。
  过几天,宋阿姨带回来反馈信息:我见了你们那卷带子,郑扬很上镜,陶滢也不错。陶滢更紧张一点,其实放松了会更好,目光有点发直,在屏幕里看稍稍有点僵。
  “听天由命吧。”她说。
  明知道是宽慰的话,甚至也不能说明我就是失败了,可是那一瞬间我崩溃得要死,一颗心一沉到底,有绝望的情绪莫名其妙将我笼罩。
  我突然觉得我来错了——我一定会失败的!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是当时我真的特别特别绝望——哪怕一点点希望都看不到!
  离开省城的那天早上,我在艺术学院大门口呆呆地站着,看春天的风挟裹着树叶的气息而来,温暖干燥的带一点甜蜜味道。郑扬在我旁边,不做声。
  仍然是个很帅的男孩子,比我高十几公分的样子,他的表情安宁,他的手掌宽厚。他没有对我说“再见”,而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然后挥挥手,看我关上出租车的门,越来越远。
  他渐渐在我身后变成一个小小的点,可是直到我看不见他了,我都知道他一直站在那里,等待着我也在他的视线里变成小小的、看不见的点。也只有到这时,他才会转身离开。
  半小时后我到达火车站,随潮水一样的人群挤进站台,挤进车厢,寻到自己的座位。天光大亮,喧闹的周遭却让我觉得越发的孤单。
  火车启动,我起身走到两节车厢连接的地方,那里有陌生男子在抽烟,烟味弥漫在我的衣服上。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我捂住脸,任泪水潸然而下。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特别绝望——我觉得自己的梦想好像说破碎就要破碎了。就像夏薇薇提过的那枚樱桃,狠狠一踩,汁液四溢。
  或许,这就是一颗樱桃必然的命运吧。
10-2
  回到班里的时候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最白热化的时候,黑板一角每天都写着“距离高考还有XX天”的字样,倒计时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少,莫名就让人变得很紧张。
  到这时我基本上已经快疯了——专业考试的成绩好像一根绳索一样紧紧捆在我的脖子上,绳子绷紧,不知道那头拴在哪里,只知道我每天都有快要窒息的感觉。我落下那么多的功课:几十份卷子、第二轮复习、两次模拟考……专业考试结束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居然是我们班倒数第三名?!
  那瞬间,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那天,我看着卷子上一片红色的叉,想哭,可是没有眼泪。我伏在课桌上,任下午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可是我感觉不到热量,只觉得有寒气从脚底升上来,迅速冰封住全身的骨骼!
  那样深的绝望,几乎要将我埋葬!
  直到田佳佳伸出手拉起我,给我一个紧紧的拥抱,然后她在我耳朵边不停地说:“陶滢,你不要难过,有我呢,还有我们呢……”
  看我不说话,趴在她肩头不动,她似乎有些着急了,她用手轻轻拍我的后背,不住地念叨:“陶滢,你千万别着急,你不是几个月没上课了吗,退步也是很正常的啊,咱们文科生不就是靠背诵么,你好好背一下就可以追上来啊,你看等你拿到专业证书就可以不用学数学了,你可以利用数学课复习历史和政治啊,真的,如果不学数学你会有很多时间复习的,你的成绩一定会追上来的……”
  她的声音都急了,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倾向,我的心脏膨胀成那么僵硬的一大块,没有弹性没有感觉,甚至连我的皮肤都好像绷紧了一样,泛出麻木的滋味来。我静静趴在田佳佳肩膀上,闭上眼,努力想要给自己鼓劲,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已经被抽走了,我那么努力却没有一点点力气注入到我身体里!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低沉的、清晰的男生的声音,似乎就在我耳边,说:“田佳佳,尹国栋说你居然把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题目答出来了,真的假的?让我看看。”
  我猛地睁开眼,下意识抬头,却撞上张怿的目光——他面向我,一只手拍着田佳佳头顶,笑笑地看着她。田佳佳一个劲地向他使眼色,好像是要他快走开,可是他不动,还是站在那里。
  我慢慢直起腰,定定地看着他。
  他也把目光转向我,脸上的笑容终于渐渐收起来。田佳佳担忧地回头看看我,又看看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发愣的时候,田佳佳突然拍拍自己的脑袋,问我:“隔壁班有个女生也考了艺术,好像是音乐吧,听说考了十几所学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考这么多学校是不是很好玩?”
  她一边问一边用力地把自己的数学卷子塞到张怿怀里,然后把身体转向我,背对着张怿,不再理他。张怿愣了愣,无奈地笑笑,转身往自己的座位走。
  我压抑住内心里那些莫名的失落感,把目光收回来,看着田佳佳问:“谁?”
  “夏薇薇,是叫这个名字吧?”田佳佳想了想,回答。
  我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怪不得,夏薇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在那里看见她。
  原来,她也参加了艺术考试?
  十几所学校,那她一定比我更辛苦。
  田佳佳摆出一副很好奇的样子,可是我知道,她只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不至于沉浸在刚刚公布的成绩里继续伤心难过。她追着我问:“你考了几所学校?”
  “五所。”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也不少啊!”田佳佳感叹一声。她不知道,其实这不过是个适中的数字,算不上多,也算不上少。报考的学校是宋阿姨帮忙挑选的,是她认为比较正规、设备齐全的全日制正规院校,其中一所一类院校、两所二类院校、一所三类院校和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挑学校的时候宋阿姨解释说只有合理规划才能提高命中率,成绩好的话就去一类院校,成绩不好就去三类院校,保底还有二级学院可以读。她说得很直白:“万一高考成绩不理想,先找所大学读着也不错啊。”
  虽然听上去很惨烈,可是也很实际——像我们这样的学生,成绩平平,不敢打复读的赌,因为一旦失败便输掉了大好年华。对我们而言,只要能考上大学,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哪还管考上哪所大学呢。
  正发愣的时候,田佳佳拍拍我的肩膀,把我从混沌中拍醒。我看着她,她伸手推给我厚厚一沓卷子:“这是你这一个月里落下的卷子,大概几百张吧,上面都写好了答题步骤,老师说这是历年试卷,你可以看看。”
  她说得好象很轻松,我将信将疑地拿过来翻翻,才发现这根本就是项无比巨大的工程:那么多的题目,她是怎么一点点给我写完的?!
  我看着卷子上大方工整的手书,眼眶渐渐湿润了。我突然觉得如果我考不上大学,不仅对不起自己,就连田佳佳都对不起!
  
  可是,命运之神一定听到了我的祷告——半个月后,我收到了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又过了三天,收到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合格证!
  那天,我站在语文老师办公室里,看着她手上的合格证,很努力才压抑住喜悦的哭泣。
  语文老师也有点如释重负的样子,她握住我的手,微笑着对我说:“陶滢,你看,你还是做到了,再加油一下,考进大学,好不好?”
  我看着她的眼睛,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心里的感激,只能狠狠、狠狠地点头。
  又过几天,恰逢妈妈出差途经家乡,她回家看我,我们躺在同一张床上聊到深夜。
  我说:“妈妈,对不起,我的成绩不够好,考不上好大学,让你失望了吧?”
  妈妈眼里湿湿的:“滢滢,妈妈希望你快乐。只要你快乐,上不上大学,上哪所大学,做什么职业,都好。”
  顿了顿:“你小时候身体不好,妈妈从没想过你一定要读大学,妈妈只希望你识几个字就好了。”
  说完,妈妈哽咽了。
  我感觉到,有凉凉的液体沿眼角滑下。我知道,我妈妈,她说的是心里话。
  这是我们母女关于我的未来的第一次长谈,也是从这一刻起,我才知道,她对我的爱原来如此悠远:为了让女儿生活在医疗条件发达的沿海城市,她才把刚刚断奶的女儿留在家乡;为了让女儿快乐的成长,她甚至从不过问女儿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女儿生活充实,她才每年花大笔邮费寄书回来……她从未指望女儿有什么非凡的成就,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女儿能够健康快乐!
  原来,她不是不爱我,而是我压根无法理解她的爱,无法理解她爱我的方式。
  原来,是我错了。
  那是一个幸福的晚上,因为当消除了心里的芥蒂之后,我发现我的妈妈那么可爱。
  
  四月之后,高三的疯狂愈发显现出来。
  课间不再有“疯打闹”的声音——这是个中学时代特有的名词,政教处的领导们似乎习惯将所有属于青春与年轻的追赶、笑闹归纳于“疯打闹”。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活活泼泼的打闹却以“疯”字修饰。或许所有人都不曾意识到,高三以后,我们的生命中褪除了最青葱纯洁的少年时代,“打闹”便不见了。
  而每一节晚自习,我们更是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思考是场漫长的长征,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哪一样都无法逃脱。
  从四月到六月,属于我的三个月,这是一段我生命中永远无法忘怀的时间段。
  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我背上书包冲向学校。6点40分,我踩着铃声进教室,或许嘴巴里还在嚼着最后一口面包;中午,我趴在课桌上进行短暂午休,半小时后还要忙着完成当天的作业;傍晚,1小时的晚餐时间,我用5分钟买饭,10分钟吃饭,5分钟收拾残局,剩下的40分钟,还可以背一份《时事政治报》上的内容;晚自习,在做作业的基础上,我还要补习落下的功课;深夜,回家后,台灯下我要苦背英语课文,以及最容易拿分的史地生;凌晨1点,我吃一小片“安定”才可以睡得着……
  并且,我那有限的睡眠始终质量不高。
  许多次我梦见自己站在艺术学院的门口,手里捏一张《录取通知书》,可是门卫把大门锁上,偏偏不让我进。我站在校门口双手摇动铁门,边摇边哭。哭着哭着就哭醒了。醒来的时候,枕头已经是濡湿一片。
  夜的梦魇,何尝不是张漆黑的网?那张网只轻轻一罩,就把我的安然一下子罩进去,永不见天日。
  其实我知道,紧张是因为太在乎。
  太在乎,所以放不下,所以才一次次纠缠着,好像束缚呼吸的绳。
  我迅速瘦下去,再不是那个胖乎乎的圆脸女孩子,体重先是跌破50公斤的大关,然后在164公分的身高映衬下按照每月1公斤的速度继续下跌;我的脸上长了很多小痘痘,每次照镜子时都会心有余悸,庆幸它们没有在我考专业的日子里冒出来;眼神当然清明很多,早已不是当初的混沌飘渺,感觉颇有一些神采的样子……尽管这看似神采奕奕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破坏健康的基础上,可是我无怨无悔。
  因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我曾经落下了太多,所以注定在最后的行程中要成为苦行僧。
  
  高考那天居然是下雨的。
  我穿长及脚踝的裙子去看考场。艺术考点设在五中,我的考场在一楼,是极好找的位置。属于我的那张桌子在第三排,桌子右上角贴一张小小纸片,上面写着我的名字以及考号。
  我轻轻抚摸那张斑驳的桌子,凸起的纹理,很旧了,似乎见证了某些人某些事。有调皮的学生在上面留下了类似于“某某猪仔”之类的字样,手指碰触到的时候,如同掠过流年。
  出考场时我看见了张怿。他站在马路对面的十四中门口,那里是普文考生的考点。潮水般的人群中,他撑一把湖蓝色的雨伞安静地注视我,他的目光寂静安然,似乎唇角有微微的笑。
  那天,他穿一件白衬衣。许多年后,我还记得那个场景:18岁的末节,夏天细碎的雨里,我曾倾心喜欢过的少年,和我们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我远远地冲他微笑。他挥挥手,淹没在了蜂拥而去的人潮中,再也看不见。
  
  一转眼,高考便结束了。
  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我准时在5点50分起床,慌忙冲向洗手间,可是冲到一半我突然意识到:高考结束了,我再也不用上早自习了。
  我怔怔地愣在客厅里,突然觉得手足无措起来。
  我看看四周,天已放亮,夏天的风清爽湿润,仍然安静的小院里没有多余的声响。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偌大的屋子里。
  高考过去了,我突然觉得生活变得空荡而寂寞,似乎每迈一步都有寂寥的回声。
  我不自觉地苦笑——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如此热爱学习的学生?
  
  等成绩的日子,比高考还难熬。
  那是一种悬而未决的命运在头顶正上方悬挂,如斯芬克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斩落人的首级,然而,又因为剑后的绚烂前景而充满诱惑。
  关于高考,或许正是这样——不能拒绝,充满幻想,却又心生恐惧。
  常常焦躁不安。
  郑扬偶尔会打电话来,说话的语气一成不变,以近乎固执的坚持抵御恐惧的来袭。
  丫头,干吗呢——这是开头。
  别担心,开心点——这是时常出现的安慰。
  好了,早早睡吧——这是结尾。
  这些句子是那样的温暖,和他聊天时我似乎可以回到曾经那天真无邪的童年。
  其它的日子是陪田佳佳逛街。
  她是漂亮的女孩子,有白皙的皮肤、清晰的锁骨。她买许多色彩斑斓的小上衣、蕾丝裙子或者彩色小短裤,俏丽可爱。路过E-land,我们每人买一件有小熊图案的深蓝T恤,穿上了在街上走。莫名就是喜欢那些格子和熊的组合,清纯如天真肥皂泡的年代。
  我们手牵手在街上走,路过麦当劳的时候去买一人一支的甜筒,路过“和路雪”专柜去买一人一个小碗冰淇淋,要草莓味道。
  整个夏天,都洋溢着奶油香气,冲淡了紧张的气息。
  23号晚8点,高考成绩公布。我比预计成绩多考了57分,信心满满地报考了艺术学院。田佳佳报考四川大学心理学专业,尹国栋追随田佳佳的脚步报考该校法律系。
  而张怿,在高考考场上因病影响发挥,成绩并不理想,没有报北大,而是改报本省一所重点大学久负盛名的中文系。
  8月,录取通知书终于飞到我身边。EMS特快专递的工作人员来到37号院,递给我录取通知书,以及一枝红色康乃馨。邻居们的兴奋远在我想象之外,他们拖着外婆说些祝福的话。看着他们激动的脸,我却想哭。
  那天,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像个机器人一样一把一把地撕掉书架上的报纸,一下,又一下,直到阳光的瀑布中,碎片如花一样缤纷散落。
  “嗤啦”一声,刺破炎夏室内反凉的空气,空调的白汽似乎都凝结了。
  “嗤啦”再一声。
  “嗤啦、嗤啦……”在不断地重复声里,我的大脑中,快速闪过一些杂乱的图片:左手、右手、水晶小房子、大片的花与白皑皑的雪……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像疯了一样去撕那些糊在书架上的报纸,可是我真的很想在刺耳的声音里寻找某种解脱。那样的解脱,仿佛一点火星灼伤皮肤,微痒、刺痛,然而充满释放的快感!
  不知过了多久,我回头,看见满地都是报纸的碎片,白花花的,仿佛可以灼伤我的视网膜。
  然后,夏天的风里,我无力地坐到地板上,看着四周那些报纸的碎屑,突然间想哭。
  这时候收音机里传来广播的声音。
  是声音好听的女主持,温柔地、轻轻地说:六月,又是离别的季节了。可是你是否还记得那些爱你的人、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歌声渐渐响亮起来了,是女孩子们干净、透明的嗓音,穿透湿润而孤寂的空气,静静流淌: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这首歌叫做《心愿》。
  少年的心愿、爱的心愿,总有一天要长大的啊。
  那么,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那么,长大间,我们的心愿会不会变?
  歌声里,我软绵绵地倚在桌子腿上,看满屋呼啦拉飘飞的碎纸片,机械地、僵滞地,发呆。
  那一排排整齐的书脊,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
  明天早晨8点30分,我将乘坐西行的列车离开。
  我的18岁,欢乐的、忧伤的18岁,我就这样扔下了它……
--------------------------------------------------------------------------------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晋江莫名奇妙地无法登陆,拖到今天更新,请亲们原谅。
今天多更一些,截至此处,上卷结束。
我们的高中时代,就这样画上句号。
下一段故事,从小桃的大二开始。
还记得楔子里说过的么:大二的秋天,我剪短了我的发。
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11-1
  大二那年的秋天,我剪短了我的头发。
  剪短的发令我看上去精明而干练,或许还带来一些好运气——10月,省电视台举办主持人大赛,我是唯一短发的女候选人。仍然算不上漂亮,更不可能令人惊艳,却在一路迷迷糊糊与跌跌撞撞中进入“十佳”,并拿到一个“最智慧奖”的称号!
  那天,灯光明亮的舞台上,我看不清台下人的表情,只能听到如雷的掌声,我甚至有些恍惚了,我看着主持人、颁奖嘉宾的笑容,心里在想——这个,是我么?
  我一低头,还可以看见手中水晶样的奖杯,在灯光辉映下,闪烁若隐若现的光芒,这光芒灼痛了我的眼,令我失神。
  其实我之所以能来参加这场主持人大赛,根本就是阴差阳错——我本来是陪我的舍友林卡来报名的,只不过在报名现场她用她水汪汪的大眼睛求我:“陶滢,一起去嘛,闲着也是闲着啊!”
  我想想自己确实很闲,就这样来了。
  没有强烈的欲望,故而从容得体。
  从“海选”到40进30,再到30进20,然后是20进10,直至“十佳决赛”,似乎时光只是一闪,唇枪舌剑中,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还没有从激烈的比赛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当我的大脑中还时刻充满计时器的回声时,当我还在睡梦中都想着要如何现场组织主持词的时候,比赛却悄无声息落幕,而我,成为舞台上被人铭记的那一个。
  这个城市的报纸上一夜之间堆满了关于我的报道,其中许多处这样说:陶滢,她没有令人惊艳的脸蛋,却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亲切。
  我为这个评语受宠若惊,甚至导致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些迷惑: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我一闭眼,似乎仍然可以记起高中时代那个相貌平平的左撇子小姑娘,站在寂静教室中孤独无助的模样,她有多少次想号啕大哭,可是总没有哭出来。那个寂寞而胆怯的孩子,是我么?
  我记忆里所反复呈现的,似乎还是大一那年的苦不堪言:对于像我这样起步有些晚的学生而言,学声乐、学舞蹈、练发音、练咬字,哪一项都不能疏忽不能少;每天早晨6点40分全校学生做早操,我们播音专业的学生却要提前20分钟到练功房练习绕口令;站立坐走的姿势和礼仪要从头学起,形体老师随时都会出现在校园中,任何一个散漫的动作都可能被抓获归案,进而导致期末考试不及格……这一级播音班共有16个学生,8男8女,我不是天资聪颖的那一个,亦不是漂亮脱俗的那一个,若说优势,恐怕只有我的高考成绩算得上惊世骇俗——可是进了大学,我知道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所以,我从不旷课迟到早退,甚至没有请过假;我坚持每天都上晚自习,学专业学英语,温习文学和美学方面的公共课;我每周都会去阅览室看艺术杂志,从《国际广告》、《艺术界》到英文的《Apollo》……当我沉浸在我所热爱的艺术当中时,我居然自动自发地就变成了一个勤奋上进的学生!
  所以,今天,当我走在校园里的时候,那些好奇的指指点点、那些轻声地议论、那些艳羡的目光,应该都是真的吧?
  我终于抛下了自闭的枷锁,终于渐渐打开了自己的世界,这些,都是真的吧?
  
  直到我走进省电视台演播厅的时候,我终于相信一切都是真的——按照参赛之前的合同规定,我将为省电视台服务5年。运气很好的我甫一上阵便要担纲主持生活频道的一档新节目《青春纪事》。
  我有点手忙脚乱。
  新节目、新主持、新班底——电视台花了大力气投入宣传与制作,我兢兢业业、无限勤勉,唯恐我的不力造成节目的失败。
  第一期节目是在在元旦之后播出,为了找选题,我们一班人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三个小组分头做了三份策划,开选题会时常常吵到面红耳赤。我们每个人都在电视台的走廊里行色匆匆,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令我几乎要崩溃。可是我得承认,这样有目标、有奔头的生活令我感到欢悦——我是说,我真的感谢命运,感谢曾经的一切,因为这一切让我知道一些生活的生龙活虎,或者是朝气四溢。
  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最终定为“艺术招生考试”,是我的提议,经过激烈的争吵,居然得到主任拍板:“就这个吧!”
  他看我一眼,虽然表情淡淡的,声音却很温和:“陶滢,不错,好好干!”
  我如释重负。
  那一刻,我回头,看见同事们的笑脸,我知道自己终于融入了这个群体,在这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中,没有人欢迎花瓶——还好我不是花,所以永远成为不了花瓶。
  因为大家的精诚团结,我们的第一期节目很快就做好了。两天后,几乎省台的所有频道都在播出这期节目的宣传片: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大学就读以及将要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嘉宾侃侃而谈,他们所回忆的时光纵横交错,各不相同。那些充满向往的脸孔与稍历世事的表情在灯光和暖的舞台上立体而又生动,好像有只干燥而温暖的手抓住你,也抓住时光的步伐。
  节目正式播出那天,我和林卡跑到教室里看电视。带有怀旧色彩的片头里,镜头掠过一排排报名参加艺术考试的考生队伍,掠过他们身后的画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模样。然后节目开始,嘉宾们一点点回忆自己的求学路,几多艰辛、几多伤怀,聊着聊着就有泪水轻轻浮上来。紧接着插入VCR,忠实记录下考生们的居住环境:30元每晚的招待所、15元每晚的民居、5元每晚的地下室里,三五成群的少年出出进进,神色疲惫而又充满期冀。
  还有节目中我自己的声音:每年此时,一批又一批艺术考生怀揣梦想上路,在拥挤的城市中寻找方向。他们心中充满不可抗拒的孤独,然而又因为年轻与梦想而充满力量……
  看着看着,我和林卡都有点恍惚了。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如我们每个艺术生所走过的18岁:辛苦、绝望、快乐、忧伤、孤独、脆弱……这些情绪,我们一一经历,永生难忘。
  背景音乐是那首《隐形的翅膀》。渐渐地,画外音淡去,歌声响亮起来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而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三期节目结束后,收视率已位于本台访谈类节目第二名。
  是不折不扣的好成绩。
  就连省报的记者都打电话来学校,指名道姓地要采访“那个主持《青春纪事》的主持人”,学校里也渐渐多了打招呼的师弟师妹甚而陌生同学。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甚至会有人突然问:你是那个主持人吗?
  所以你看命运多么诡异——在我未曾预料到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若干转折,我从一个自闭、沉闷的女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清爽伶俐的短发居然成为了我的标志!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城市的广播电视报,在某一天的专题中居然用好大的篇幅刊载了关于我的专访,甚至还拿我与这次同样在主持人大赛中入围“十佳”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林卡相比,比较的结果是:林卡的美丽与陶滢的亲切,是本届主持人大赛的双生花。
  看过这些报道,我有点失笑:没有人能拒绝一张漂亮脸蛋的诱惑,我也一样。假使能够让我像林卡一样美丽,我猜我也不会拒绝。
11-2
  说到林卡,她是那样的女孩子——艺术学院戏剧系的“系花”,有天生美丽的面孔,干净而明朗的笑容,笑起来的时候微微露出的酒窝恬淡安宁。喜欢穿裙子,一年四季在裸露的小腿处闪耀夺目的光泽,那是属于青春和年轻的光泽,或许稍纵即逝,然而美得惊人。
  她没有什么繁复的心机,早先的理想只不过是成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如果不是这场电视主持人大赛,或许她现在还在市电视台少儿频道穿着厚厚的道具服做兼职,每天声音甜美地面向千家万户说:小朋友们好,我是草莓姐姐,今天是传统的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要吃什么食物吗?随后,一排可爱的小朋友会七嘴八舌地喊:粽子……
  然而,一场电视选秀大赛却把一位少儿节目支持人推到了综艺节目的舞台上,美丽、可爱的林卡当之无愧地成为屏幕上抢眼的新面孔和校园里光芒四射的明星。相比于我主持的《青春纪事》而言,林卡主持的《综艺新秀场》更是收视率全线飘红,电视选秀的方式赚足了少男少女的眼球。用郑扬的话来说就是:陶滢你是中年妇女理想中的女儿形象,知书识礼、温和亲切;而林卡就是无数男生心目中的女朋友形象,够漂亮、光彩照人、活力四射。
  中年妇女VS无数男生?
  第一轮,林卡胜
  其实郑扬第一次见林卡时,也有两三秒的失神。
  彼时他已在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播音主持,我们虽不同校,但生活在同样美轮美奂的人群中。郑扬是见过世面的人——我这样评定。
  可是见过世面的郑扬还是错愕了。虽然他很快便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和思想,我却还是因为这两三秒的错愕而为他感到羞耻。一个男人,他终于还是无法克服自己最直观的动物欲,这是不怎么绅士的事情。我想象中近乎完美的男子,首先要具有的便是视美艳于无物的从容的神气。
  不过好在郑扬终究是郑扬,他不卑不亢,微微握林卡的指尖:“你好,我叫郑扬。”
  林卡还是那种盛开明媚的笑:“知道,我猜你也知道我叫林卡。”
  郑扬不动声色:“经常听陶滢提起你。”
  林卡有一点点失望,我猜她宁愿听到: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你。
  可是郑扬明显不给她面子。
  林卡也是从那天开始记住了郑扬,以至于后来林卡经常哀叹:女人啊,就是没事找事,越是看上去无关紧要的,越是想要霸占。
  林卡甚至还粘上我,只要郑扬出现在艺术学院,林卡一定要和我同时出现。郑扬看她的眼神永远是淡淡的,口头禅也似乎统一更新为“陶滢如何如何……”。
  终于有一天,林卡忍无可忍地问郑扬:“你喜欢陶滢吗?”
  郑扬了然于胸地笑了,他似乎很喜欢这种钩心斗角的哑谜。他揽住我的肩,神色和悦:“我和小滢,我们是好兄妹,这一辈子都不要分离。”
  我酸得牙要倒。林卡锲而不舍:“你爱她吗?”
  郑扬看看我的眼睛,我偏巧也在用极其鄙夷的眼神看他。他突然笑了,然后问:“丫头你爱我吗?”
  我想都没想:“呸!”
  他大笑,边笑边以极快的速度拥抱我一下:“可我还是爱你!”
  林卡目瞪口呆。我反手一记爆栗敲在郑扬头上,他闪躲,边躲边笑。
  后来过很久,林卡忧伤地问我:“你们真的相爱吗?”
  我安慰林卡:“放心,他说笑的,我们是铁哥们儿,铁得都生锈了。”
  可是林卡还是那么忧伤。她很认真地注视我的眼睛:“陶滢,或许你不信,可是我觉得他说的是真话。”
  我看着她的眼睛,看见那两泓很深的潭水上空,很快笼起淡淡的白色雾汽。
  
  不过,假使漂亮姑娘林卡是上天赐予我的朋友的话,那么,上天同样没有忘记把“敌人”放到我身边:比如我和夏薇薇的重逢。
  夏薇薇——很不幸,高中毕业后我们一起考进艺术学院,我进戏剧系学习播音主持,她进音乐系学习音乐学。或许从那时候我才知道夏薇薇居然弹一手好钢琴,而且还有点作曲的天赋。
  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于是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会作曲的才女夏薇薇大一那年就顺利地进入院学生会文艺部担任干事,而我进入校广播站担任播音员。
  我们在看上去完全不搭界的两个部门工作,然而小小的校园里,要躲一个人谈何容易?
  第一次交锋是春天的时候,校学生会要组织“春之声艺术节”。晚上,学生会副主席、我的师兄岳哲将我叫到学生会办公室。
  “陶滢,有没有信心主持今年的艺术节?”岳哲开门见山,语气里公事公办的样子让人莫名地想笑。
  “师兄很少这么一本正经,在系里你都是采花大盗。”我撇嘴。
  岳哲急了:“小姑娘兮兮的你知道什么叫‘采花’啊?别胡乱说话败坏我的一世清誉。”
  我笑得更凶了,笑到弯下腰去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抬头,便看见夏薇薇面无表情地站在门口。
  岳哲伸手拍我的头:“别笑了别笑了,长得帅又不是我的错。”
  我干脆坐到沙发上捂着肚子笑,偷看一眼夏薇薇越来越不好看的表情。
  再看一眼,心中便有了数:夏薇薇果然是喜欢岳哲的。
  岳哲无疑是艺术学院顶好看的男孩子,更是大型文艺晚会的金牌男主持。或许所有高校都有这样那样的“金牌司仪”,可是通常省级大型晚会在需要学生主持时能想到的人恐怕也不多。
  偏巧,岳哲就是那一个。
  “那一个”的意思是:灯火最明亮、直播车整装待发、舞台美轮美奂、台下VIP区清一色坐着穿黑灰西装的领导人物的时候,只有你能登场。你的气度、口才、样貌、声音,样样都无可挑剔。
  那么,岳哲就是“那一个”,舞台上英俊潇洒的那一个。
  而舞台下的岳哲,又是全系女生心目中最可爱的男生:帅,然而从来不拿样貌当资本看不起别人;功课做得好,学习也认真,虽然没有拿过一等奖学金,但二三等总是少不了;脾气好,常常被女生拖去做苦力,打扫卫生搬道具任劳任怨。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女生缘太好,总有那么多亲密的女性朋友出出进进,看哪一个都像女朋友,可是哪一个又都不像女朋友。
  林卡曾经在背后说岳哲:换女朋友的速度比换袜子还快。
  又翻个白眼:偏偏没长眼的女生还真够多。
  可是,难道夏薇薇也“没长眼”?
  我有点想笑地偷偷看夏薇薇,岳哲在一边用手敲办公桌:“师妹你考虑好了没有?要么说师兄我罩着你呢,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想主持?我要不是听过你在广播站做的节目才不会——”
  “我不同意。”突兀的一声响,打断岳哲的滔滔不绝。
  是突然的一声响,在8平米的办公室里砸出细碎的回音。
  仿佛几年前,莫名安静的空气里,一个声音重复着:陶滢,你知道你帮张怿赢了一架望远镜么?
  原来,没有什么发生改变。
插入书签
--------------------------------------------------------------------------------
作者有话要说:
我知道这样更新有些慢,不过因为正在修改四稿,好像修改得也很斟酌。
说起来,这还真是我写得最艰难的一本书,翻来覆去地改,情节上总是有大变动。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也是因为我很珍视那段学播音的岁月吧,虽然最后仍然没有做这行,可是还是很怀念直播间里的静谧时光、红地毯上的浅浅脚印、台词课上的声情并茂……
我们的生命中,总是有那么多值得回忆,却又不忍回忆的人与事。
如果说《十年花开》是要献给我们都曾有过的青春与爱情,那么《你在我的左手边》是不是该是要献给我们都曾有过的青春与梦想?
其实,梦想和回忆,都是幸福的事。
11-3
  8平米的办公室里,我慢慢直起腰,慢慢地在沙发上坐端正。
  岳哲呆住了。
  “我不同意。”仍然是这句话。
  我注视那双眼睛,进而是那张脸、那个人。
  荧光灯下,女生薄而粉红的唇、单眼皮下执拗的眼神,皮肤是白皙的,耳朵秀气红润。下巴微微扬起,有细腻婉转的弧度。半长的发搭在肩上,一道斜斜的刘海垂在额前,掩一点额头的锋芒。
  并不是极其美丽的女孩子,然而气质上也算是无懈可击。
  岳哲终于反应过来:“夏薇薇?你为什么不同意?”男生皱眉头的样子似乎更好看了一点,仿佛在思考大问题一样的严肃谨慎。
  也是在这时候,面对眼前女孩子冷冷的表情,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居然是坦然安宁的:没有因为有人否定而愤怒,也没有因为有人支持而得意。风雨不动安如山——没想到经过这几年,居然有这样大的进步!
  夏薇薇的目光凉而镇静:“因为我觉得陶滢擅长主持温和一点的节目,这种艺术节太闹,还是换有综艺节目支持经验的人主持会比较好。”
  她抬头看我一眼,又转回头去看岳哲:“我推荐欧阳方琳师姐。”
  “欧阳方琳?”岳哲一愣。
  我微微笑,心里却在想:夏薇薇你难道不知道欧阳方琳是岳哲的搭档吗?倘若欧阳方琳上台主持,岳哲便在“执行导演”的职务上平添了一个“主持人”的职责,不累死也要吐血的吧?
  果然,岳哲一口否定:“方琳不行,她从不和除我以外的人主持校内的活动。”
  夏薇薇仍然那么执拗:“主席你为什么不能主持?”
  岳哲没好气:“我是执行导演。”
  夏薇薇仍然坚持:“那么就找别的师兄师姐,经验丰富一点的,这样艺术节才能圆满成功。”
  岳哲看一眼夏薇薇:“这是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每年都利用这个机会推出新主持啊!”
  夏薇薇的面色仍然不好看:“可是播音主持专业有那么多的主持人,为什么不能找个漂亮一点的女生呢?难道这就不是咱们学校的门面了吗?!”
  声音大了,岳哲的表情渐渐从惊讶到尴尬,然后转过头看着我,目光中有满满的歉意。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岳哲的为难。
  “我很忙,恐怕没有时间接这项活动了,”我叹口气:“师兄,对不起。”
  岳哲愣在原地。
  夏薇薇也有少许的不能置信。
  惨白的墙壁,反射出明亮而冷色调的光,在狭小的办公室里,一层层回旋成莫名其妙的白色寒光。
  隐约可以听见对面宿舍楼里传来电视机的声音:寒流来袭,明日最高气温10摄氏度……
  原来是寒流。是放在五年前,我甚至会感到冻彻心扉的寒流吧?
  岳哲张张嘴,又合上,过了好一阵才说:“师妹,你疯了?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
  他摸摸自己的额头,又看看我:“你疯了是不是?”
  夏薇薇在一边站立,脸上闪烁一点不分明的表情,含糊而隐约。
  那天晚上,林卡也说了同样的话:“陶滢,你疯了是不是?”
  她抓住我的台词课本,在桌上狠狠一摔:“这么好的机会你干吗不要?!”
  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你知道台下坐着什么人吗?电视台的、电台的、话剧院的,还有校长、书记,你很快就可以成为继欧阳方琳之后的又一颗主持新星!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不要?!你白痴啊!”一边说一边摔摔打打地泄气,从书本到抱枕无一幸免。
  “你完全是个疯子!那夏薇薇不过是文艺部的一个小干事,她说的话顶什么用?你为了她一句话居然就可以放弃一台晚会!你大脑秀逗啊!”仍然不休止地数落我。
  我抬头看林卡的脸,直肠子的女生一幅两肋插刀的表情,在日光灯下被气愤烧红了脸。不嫉妒、不怨恨,对于我的入选甚至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纠缠着:你白痴啊?!你疯了吗?!
  真心实意地着急,甚至不去想:为什么是陶滢,为什么不是我?
  这才是正常的逻辑不是么?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直率而真诚的性格,外加没有城府的火爆脾气,让人喜欢并且信赖。
  “林卡,最后决定的主持人你也认识。”趁林卡发火的间隙,我说。
  “谁?”她没好气地白我一眼,很快又转过头去整理满床被扔乱了的抱枕和书本。
  “你。”
  “什么?”林卡迅速回头看我一眼。
  沉默一小会。
  “你是因为我才放弃?”她的语气里有许多的不可思议,以及压抑不住的不甘心。
  “不是。”我斩钉截铁。
  林卡愣了。
  我看看林卡,微笑。
  “你我都得承认,夏薇薇至少说对了一件事。”我说。
  林卡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
  “她说你比我更适合这场晚会,她说对了。”我注视林卡的眼睛,缓缓说。
  林卡用鼻子哼一声,不理我。
  却没有人知道,那夜,我失眠了。
  暗黑的夜里,我闭上眼,有些场景却始终浮现在眼前:一些不耐烦的目光,三两点指指划划的议论……
  还有一个女孩子尖锐刺耳的声音:“陶滢,你将来能做什么呢?公交车售票员还是城市清洁工?”
  以及一次遥远的聚餐会上,男孩子轻轻的声音:“对不起。”
  还有后来无数次寒暑假时的邀约——高中同窗给我电话,大多这样开头:“陶滢你怎么不来参加同学聚会?咱们班也就你这一个名人了。”
  黑暗中我睁开眼,周围是同寝室的姑娘们均匀的呼吸声,我却突然发现:自从告别了我的高中时代,我没有尝试和那个校园里除田佳佳外的任何人有任何交集!
  我知道有人说我傲气,可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让我无法面对的,是那些相熟面孔后所代表的苍白的年华。
  只是有一次,回家乡过年时,在大街上偶然遇到旧时同学,不好意思闪躲,便站在满地的鞭炮碎屑上聊天。对方是声音温柔的女生,热切的面孔,让我几乎以为我们曾是密友。她迫不及待地给我讲一些旧人新事,末了突然问:“你见过张怿吗?”
  我明显一愣。
  她误解了我的意思:“就是咱们班长啊,你不会连他都忘了吧?”
  一脸遗憾的表情:如果不是高考那天胃病犯了,他一定可以考上北大的。
  又很好奇:可是你们都不联络吗?好像咱班在省城读书的只有你俩呢,多巧。
  多巧。
  可是,这个人在距我很近的地方,却只有触摸不到的虚无感。
  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两年,背井离乡,却从未联系。
  四周仍弥漫着浓烈的硫磺气息,我在新年的味道里看面前女孩子未变的模样,几乎要以为,从高三到现在,时间未曾运动。
  一切生动若此。
  原来,我并未改变。那么张怿呢?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
12-1
  田佳佳的信在一个和煦的午后抵达。
  她说这是她第一次鼓足勇气给我写信,在此之前许多次拿起笔,却不知道如何去讲述整个故事。
  “我得让你知道,亲爱的滢,爱你的人是那么多。”她说。
  ……滢,你还是喜欢看课外书吗?也或许没有时间看了吧?我猜你会很忙哦。感谢卫星电视,让我可以在遥远的四川看到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