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资治通鉴4

_46 司马光(北宋)
  [5]甲戌,以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
  [5]甲戌(二十九日),唐中宗封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
  [6]二月,乙未,以刑部尚书韦巨源同中书门下三品,仍与皇后叙宗族。
  [6]二月,乙未(二十一日),唐中宗任命刑部尚书韦巨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还让他列入韦皇后的宗族之中。
  [7]丙申,僧慧范等九人并加五品阶,赐爵郡、县公;道士史崇恩等加五品阶,除国子祭酒,同正;叶静能加金紫光禄大夫。
  [7]丙申(二十二日),唐中宗将胡僧慧范等九人各加授五品官阶,并且分别赐予郡公或县公的爵位;将道士史崇恩等人各加授五品官阶,并且任命他们为国子祭酒员外置同正员;给叶静能加金紫光禄大夫衔。
  [8]选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委之察吏抚人,荐贤直狱,二年一代,考其功罪而进退之。易州刺史魏人姜师度、礼部员外郎马怀素、殿中侍御史临漳源乾曜、监察御史灵昌卢怀慎、卫尉少卿滏阳李杰皆预焉。
  [8]唐中宗下诏选拔左、右台及朝廷内外五品以上官员共二十人任十道巡察使,让他们负责考察官吏政绩、安抚黎民百姓、举荐贤才和复核平反冤狱。巡察使每两年轮换一次,根据他们的功绩与过失来决定其官职的升降。易州刺史魏县人姜师度、礼部员外郎马怀素、殿中侍御史临漳县人源乾曜、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卢怀慎和卫尉少卿滏阳县人李杰都被选中。
  [9]三月,甲辰,中书令韦安石罢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苏为侍中、西京留守。,之父也。唐休致仕。
  [9]三月,甲辰(初一),中书令韦安石被免去相职,改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苏担任侍中、西京留守。苏是苏的父亲。唐休因年老退休。
  [10]初,少府监丞弘农宋之问及弟兖州司仓之逊皆坐附会张易之贬岭南,逃归东都,匿于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同皎疾武三思及韦后所为,每与所亲言之,辄切齿。之逊于帘下闻之,密遣其子昙及甥校书郎李悛告三思,欲以自赎。三思使昙、悛及抚州司仓冉祖雍上书告同皎与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武当丞寿春周憬等潜结壮士,谋杀三思,因勒兵诣阙,废皇后。上命御史大人李承嘉、监察御史姚绍之按其事,又命杨再思、李峤、韦巨源参验。仲之言三思罪状,事连宫壶。再思、巨源阳寐不听;峤与绍之命反接送狱。仲之还顾,言不已,绍之命之,折其臂。仲之大呼曰:“吾已负汝,死当讼汝于天!”庚戌,同皎等皆坐斩,籍没其家。周憬亡入比干庙中,大言曰:“比干古之忠臣,知吾此心。三思与皇后淫乱,倾危国家,行当枭首都市,恨不及见耳!”遂自刭。之问、之逊、昙、悛、祖雍并除京官,加朝散大夫。
  [10]先前,少府监丞弘农县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获罪被贬往岭南。两人逃回东都后,藏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当他同亲近的人谈起他们做的事时,都对武三思和韦后恨之入骨。宋之逊在门帘外听到了王同皎所说的话,便秘密地派他的儿子宋昙和他的外甥校书郎李悛告诉了武三思,希望通过这样做来将功赎罪。武三思让宋昙、李悛及抚州司仓冉祖雍上书,控告王同皎伙同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武当丞寿春县人周憬等秘密勾结壮士,计划杀掉武三思,并趁机带兵闯入皇宫,废掉韦皇后。中宗指派御史大夫李承嘉和监察御史姚绍之审理这件案子,又让杨再思、李峤和韦巨源参与此案的审理。张仲之历数武三思的罪状,涉及武三思与韦后的私情,杨再思和韦巨源假装睡觉,根本不予理睬。李峤和姚绍之命令手下人将张仲之反绑双手,送到监狱中关押。张仲之挣扎着回过头来,嘴里还在不停地诉说武三思的罪状,姚绍之下令用棍子揍他,打断了他的手臂。张仲之大声呼喊着说:“现在我输给了你,我死了一定要到上天那里去告你!”庚戌(初七),王同皎等人都被判处斩刑,家产也都被官府没收。周憬逃到比干庙中,对着比干的灵位高声说道:“您比干是上古有名的忠臣,一定能知道我对大唐朝廷的忠心。武三思与韦皇后淫乱,企图颠覆大唐的江山,迟早会在闹市上被枭首示众,只可惜我见不到这一天了!”说完之后即自杀而死。宋之问、宋之逊、宋昙、李悛、冉祖雍等人都被任命为京官,加封为朝散大夫。
  [11]武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敬晖等不已,复左迁晖为郎州刺史,崔玄为均州刺史,桓彦范为毫州刺史,袁恕己为郢州刺史;与晖等同立功者皆以为党与坐贬。
  [11]武三思和韦后日夜不停地诬陷敬晖等人,于是唐中宗又将敬晖降职为郎州刺史,将崔玄降职为均州刺史,将桓彦范降职为毫州刺史,将袁恕己降职为郢州刺史;当时与敬晖等一起诛灭张易之、张昌宗而立下功勋的人都被当作敬晖等人的同党而受到贬职处分。
  [12]大置员外官,自京司及诸州凡二千余人,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员外官者又将千人。
  [12]唐中宗大量增置员外官,从在京各部门直到地方各州总共增置员外官二千余人,此外,还破格提升近千名宦官为七品以上员外官。
  魏元忠自端州还,为相,不复强谏,惟与时俯仰;中外失望。酸枣尉袁楚客致书元忠,以为:“主上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岂可安其荣宠,循默而已!今不早建太子,择师傅而辅之,一失也。公主开府置僚属,二失也。崇长缁衣,使游走权门,借势纳赂,三失也。俳优小人,盗窃品秩,四失也。有司选进贤才,皆以货取势求,五失也。宠进宦者,殆满千人,为长乱之阶,六失也。王公贵戚,赏赐无度,竞为侈靡,七失也。广置员外官,伤财害民,八失也。先朝宫女,得自便居外,出入无禁,交通请谒,九失也。左道之人,荧惑主听,盗窃禄位,十失也。凡此十失,君侯不正,谁与正之哉!”元忠得书,愧谢而已。
  魏元忠从端州回京并被任命为宰相后,就不再犯颜直谏了,遇事只是随波逐流;朝野人士对他十分失望。酸枣县尉袁楚客写信给魏元忠说:“现在皇帝刚刚即位,只应使德政日新,您应当引荐君子,斥退小人,以振兴深远的教化,怎么能安于恩宠,对一切都缄默无言呢?现在还不早定太子之位,并选择师傅对他加以辅导教诲,是第一个过失。允许公主开建官署设置僚属,是第二个过失。尊崇僧人,使得他们奔走游说于权贵之家,借助权势广收钱物,是第三个过失。表演乐舞杂戏的卑贱小人窃取朝廷的官位俸禄,是第四个过失。每当有关部门选拔贤才的时候,应选的人都要靠行贿或者依附于权贵之门才能受到任用,是第五个过失。皇帝宠爱提拔宦官近千人之多,从而埋下变乱的祸根,是第六个过失。对王公贵戚的赏赐毫无节制,以至使这些人奢侈成风,互相攀比,是第七个过失。大量增置正员以外的员外官,耗费钱财坑害百姓,是第八个过失。先朝的宫女可以在宫外居住,并且不受限制地出入宫门,与外人交往勾结,大行请托之风,是第九个过夫。旁门左道之徒蛊惑皇帝的视听,从而得以窃取俸禄职位,是第十个过失。当今朝政有这十大过失,您不去尽力匡正,谁还能匡正它呢?”魏元忠读罢来信,只是羞惭地致歉而已。
  [13]夏,四月,改赠后父韦玄贞为酆王,后四弟皆赠郡王。
  [13]夏季,四月,唐中宗改赠韦后之父上洛王韦玄贞为酆王,韦后的四个弟弟韦洵、韦浩、韦洞、韦都被追赠为郡王。
  [14]己丑,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致仕。
  [14]己丑(十六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退休。
  [15]处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上大怒,命斩之。黄门侍郎宋奏请推按,上益怒,不及整巾,屣履出侧门,谓曰:“朕谓已斩,乃犹未邪!”命趋斩之。曰:“人言宫中私于三思,陛下不问而诛之,臣恐天下必有窃议。”固请按之,上不许,曰:“必欲斩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终不敢奉诏。”上怒少解。左御史大夫苏、给事中徐坚、大理卿长安尹思贞皆以为方夏行戮,有违时令。上乃命与杖,流岭南。过秋分一日,平晓,广州都督周仁轨斩之。
  [15]处士韦月将上书控告武三思暗地里与韦皇后通奸,日后必将谋乱叛逆;唐中宗勃然不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黄门侍郎宋上奏请求依法推究审问,中宗越发愤怒,顾不上穿戴整齐,拖着便鞋走出洛阳宫的侧门对宋说:“朕还以为早就把韦月将斩首了呢,难道到现在还没有执行吗?”接着下令赶紧将韦月将处斩。宋说:“有人上书揭发皇后与武三思有私情,陛下不问,就要杀掉上书的人,我担心天下臣民一定会对此事窃窃私议。”仍然坚决地请求先进行审问,唐中宗坚决不答应,宋于是对中宗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将韦月将斩首,那就先将我斩首好了!否则我终不敢按照您的指令行事。”唐中宗的怒气这才渐渐地平息了一些。左御史大夫苏、给事中徐坚和大理卿长安人尹思贞都认为刚入夏季便杀戮罪人,与按季节制定的政令相违背。唐中宗于是下令将韦月将处以杖刑,并把他流放到岭南。在这一年秋分的第二天天刚破晓,广州都督周仁轨将韦月将斩首。
  [16]御史大夫李承嘉附武三思,诋尹思贞于朝,思贞曰:“公附会奸臣,将图不轨,先除忠臣邪!”承嘉怒,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或谓思贞曰:“公平日讷于言,及廷折承嘉,何其敏邪?”思贞曰:“物不能鸣者,激之则鸣。承嘉恃威权相陵,仆义不受屈,亦不知言之从何而至也。”
  [16]御史大夫李承嘉依附武三思,在朝廷上诋毁尹思贞,尹思贞说:“您依附奸臣,将图谋不轨,竟然要首先铲除忠臣吗!”李承嘉十分生气,便上奏中宗弹劾尹思贞,将他外放为青州刺史。有人问尹思贞:“您平日不善言辞,但在当廷驳斥李承嘉时,为什么思路如此敏捷?”尹思贞回答说:“大凡不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刺激它就会发出声响。李承嘉仗势欺压我,我只是激于义愤不屈服,也不清楚那些话是从哪里想出来的。”
  [17]武三思恶宋,出之检校贝州刺史。
  [17]武三思憎恶宋,将他外放为检校贝州刺史。
  [18]五月,庚申,葬则天大圣皇后于乾陵。
  [18]五月,庚申(十八日),唐中宗将则天大圣皇后安葬于唐高宗乾陵。
  [19]武三思使郑告朗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与王同皎通谋,六月,戊寅,贬晖崖州司马,彦范泷州司马,柬之新州司马,恕己窦州司马,玄白州司马,并员外置,仍长任,削其勋封;复彦范姓桓氏。
  [19]武三思指使郑控告郎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和均州刺史崔玄与王同皎合谋废掉韦后。六月,戊寅(初六),唐中宗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将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将张柬之贬为新州司马,将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将崔玄贬为白州司马,一律为员外官,并长期留任,又削夺他们的封爵;此外,还将韦彦范的赐姓夺回,恢复他原来的桓姓。
  [20]初,韦玄贞流钦州而卒,蛮酋宁承基兄弟逼取其女,妻崔氏不与,承基等杀之,及其四男洵、浩、洞、,上命广州都督周仁轨使将兵二万讨之。承基等亡入海,仁轨追斩之,以其首祭崔氏墓,杀掠其部众殆尽。上喜,加仁轨镇国大将军,充五府大使,赐爵汝南郡公。韦后隔帘拜仁轨,以父事之。及韦后败,仁轨以党与诛。
  [20]先前,韦玄贞被流放到钦州后去世,蛮人部落酋长宁承基兄弟前来相逼,要娶韦玄贞的女儿,他的妻子崔氏不同意把女儿嫁给宁承基,宁承基兄弟便杀了她,韦玄贞的四个儿子韦洵、韦浩、韦洞和韦也同时被杀。现在唐中宗命令广州都督周仁轨率领两万人马去征讨宁承基兄弟,宁承基等人逃到海上,周仁轨率军追击,将他们斩首,并用砍下来的头颅祭奠崔氏的坟墓,还几乎将宁承基兄弟的部落杀戮抢掠一空。唐中宗对此十分满意,加封周仁轨为镇国大将军,并派他充任广、桂、邕、容、琼五府大使,还赐予他汝南郡公的爵位。周仁轨入朝参见皇帝时,韦后隔着帘子对他行礼,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他。等到后来韦后谋逆败亡,周仁轨作为韦后的同党而被杀。
  [21]秋,七月,戊申,立卫王重俊为太子。太子性明果,而官属率贵游子弟,所为多不法;左庶子姚屡谏,不听,,之弟也。
  [21]秋季,七月,戊申(初七),唐中宗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太子生性聪明果决,但太子的官属都是王公贵族子弟,这些人平常所做的大多是违法的事情。左庶子姚屡次进谏,太子都不听从他的劝告。姚,是姚的弟弟。
  [22]丙寅,以李峤为中书令。
  [22]丙寅(二十五日),唐中宗任命李峤为中书令。
  [23]上将还西京,辛未,左散骑常侍李怀远同中书门下三品,充东都留守。
  [23]唐中宗即将回到西京长安,便于辛未(三十日)任命左散骑常侍李怀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充任东都留守。
  [24]武三思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上大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穷核其事。承嘉奏言:“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使人为之,虽云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三思又使安乐公主谮之于内,侍御史郑言之于外,上命法司结竟。大理丞三原李朝隐奏称:“晖等未经推鞫,不可遽就诛夷。”大理丞裴谈奏称:“晖等宜据制书处斩籍没,不应更加推鞫。”上以晖等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晖于琼州,彦范于州,柬之于泷州,恕己于环州,玄于古州,子弟年十六以上,皆流岭外。擢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进爵襄武郡公,谈为刑部尚书;出李朝隐为闻喜令。
  [24]武三思暗地里派人分条列出韦后的肮赃行为,将这些文字张贴在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文中还请求中宗下诏废黜韦后。唐中宗勃然大怒,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彻底追查此事。李承嘉上奏说:“这些文字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和崔玄派人书写和张贴的,虽然上面所写的只是请求废黜皇后,但他们实际上是图谋叛逆,请陛下允许将这五个人灭族。”武三思又指使安乐公主在宫中对五人横加诬陷,还指使侍御史郑在外朝对五人大加弹劾,唐中宗于是下令司法部门将他们结案判刑。大理丞三原人李朝隐上奏说:“敬晖等人还没有经过详细审讯,不能急于将他们处死。”大理丞裴谈上奏说:“对敬晖等人应当按照皇帝的制命处以斩刑,没收财产,不需要再经过审讯了。”唐中宗考虑到曾赐给敬晖等人铁券,许诺过不对他们处以死刑,便下令对他们处以长期流刑,将敬晖流放到琼州,将桓彦范流放到州,将张柬之流放到泷州,将袁恕己流放到环州,将崔玄流放到古州,五人的子弟中凡十六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外。中宗提升李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将其爵位晋升为襄武郡公,大理丞裴谈也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又将李朝隐外放为闻喜令。
  三思又讽太子上表,请夷晖等三族;上不许。
  武三思又暗示太子李重俊上表,请求将敬晖等人夷三族,唐中宗没有同意。
  中书舍人崔说三思曰:“晖等异日北归,终为后患,不如遣使矫制杀之。”三思问谁可使者,荐大理正周利用。利用先为五王所恶,贬嘉州司马,乃以利用摄右台侍御史,奉使岭外。比至,柬之、玄已死,遇彦范于贵州,令左右缚之,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得晖,而杀之。恕己素服黄金,利用逼之使饮野葛汁,尽数升不死,不胜毒愤,掊地,爪甲殆尽,仍捶杀之。利用还,擢拜御史中丞。薛季昶累贬儋州司马,饮药死。
  中书舍人崔对武三思说:“日后如果敬晖等人又回到朝中,最终还是要成为祸患,您不如派使者诈称皇帝的命令把他们杀掉。”武三思问他谁可以作使者去完成这一使命,崔向他推荐了大理正周利用。在这以前周利用因受到敬晖等人的憎厌,被贬为嘉州司马。武三思于是让周利用代理右台侍御史职务,奉命出使岭外,等到周利用到达岭外时,张柬之和崔玄已经去世,周利用在贵州遇到桓彦范,便命令手下人将桓彦范捆绑起来,放倒在竹筏子上拖着走,直到身上的肉被磨掉露出骨头时,才将他用杖打死;在抓住敬晖后,便将他剐死;袁恕己平素服食丹药,周利用硬逼着他喝有毒的野葛汁,袁恕己喝下好几升之后还没有被毒死,但毒性发作难以忍受,疼得他用手扒土,几乎把手上的指甲都磨掉,然后周利用才用棍棒将他活活打死。周利用回朝后,唐中宗将他提升为御史中丞。薛季昶多次被贬,一直到被贬为儋州司马时服毒自杀。
  三思既杀五王,权倾人主,常言:“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
  武三思杀死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之后,权势已经超过唐中宗,他常常说:“我不知道世上什么样的人是善人,什么样的人是恶人;我只知道只要是对我好的人就是善人,对我不好的人就是恶人罢了。”
  时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皆为三思羽翼。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皆为三思耳目,时人谓之五狗。
  当时,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和鸿胪卿甘元柬都是武三思的党羽。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五人都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人们称这五人为五狗。
  [25]九月,戊午,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薨。
  [25]九月,戊午(十七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去世。
  [26]初,李峤为吏部侍郎,欲树私恩,再求入相,奏大置员外官,广引贵势亲识。既而为相,铨衡失序,府库减耗,乃更表言滥官之弊,且请逊位;上慰谕不许。
  [26]起初,李峤任吏部侍郎,想要树立自己私人的恩惠以求再次出任宰相,于是奏请大量增置员外官,广泛举荐高官显贵的亲属、相识充任员外官。不久后他又作了宰相,由于吏部选授官吏制度混乱以及官员数量大量增加国库资财减少的缘故,他于是又上表指出任官太滥的弊端,并且请求辞去宰相的职位。唐中宗对他好言相劝,没有答应他辞去相位的请求。
  冬,十月,己卯,车驾发东都,以前检校并州长史张仁愿检校左屯卫大将军兼洛州长史。戊戌,车驾至西京。十一月,乙巳,赦天下。
  冬季,十月,己卯(初九),唐中宗从东都出发,又任命前任检校并州长史张仁愿为检校左屯卫大将军兼洛州长史。戊戌(二十八日),唐中宗抵达西京长安。十一月,乙巳(初五),唐中宗下诏赦免全国罪犯。
  [27]丙辰,以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从一,德玄之子也,初名怀贞,避皇后父讳,更名从一,多谄附权贵。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雍州司户李元判归僧寺。从一大惧,亟命元改判。元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此判无动!”从一不能夺。元,道广之子也。
  [27]丙辰(十六日),唐中宗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才改名为窦从一。他为人一向阿谀依附权贵。太平公主与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工米面的碾而打官司,雍州司户李元判决佛寺胜诉。窦从一非常害怕,急忙下令李元改判太平公主胜诉。李元在判决书最后用大字写道:“南山可以移动,这个判决不能更改!”窦从一无法使他改变决定。李元,是李道广的儿子。
  [28]初,秘书监郑普思纳其女于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崔日用劾奏之,上不听。普思聚党于雍、岐二州,谋作乱。事觉,西京留守苏收系,穷治之。普思妻第五氏以鬼道得幸于皇后,上敕勿治。及车驾还西京,廷争之,上抑而佑普思;侍御史范献忠进曰:“请斩苏!”上曰:“何故?”对曰:“为留守大臣,不能先斩普思,然后奏闻,使之荧惑圣听,其罪大矣。且普思反状明白,而陛下曲为申理。臣闻王者不死,殆谓是乎!臣愿先赐死,不能北面事普思。”魏元忠曰:“苏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上不得已,戊午,流普思于儋州,余党皆伏诛。
  [28]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的妻子第五氏凭借鬼神邪说得到韦后的宠爱,唐中宗因此而敕令苏不要对郑普思治罪。等到唐中宗从东都回到西京长安之后,苏在朝廷之上争辩此事,唐中宗压制苏而庇护郑普思;侍御史范献忠对中宗说:“请陛下下令将苏斩首!”中宗问道:“为什么?”范献忠回答说:“苏身为留守大臣,却不能先将郑普思处斩,然后再报告陛下,以致于让他眩惑陛下,苏所犯的罪过可大啦。况且郑普思谋反的情节清楚明白,但陛下却偏袒他,为他辨解。我听说将称王于天下的人不会死,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臣希望陛下先将臣赐死,臣不能面朝北向郑普思称臣。”魏元忠说:“苏是一个严谨忠厚的人,他并没有枉法用刑。郑普思谋反属实,依法应处死刑。”唐中宗无奈,戊午(十八日),下令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他的手下党羽都被判处死刑。
  [29]十二月,己卯,突厥默啜冠鸣沙,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战,军败,死者六千余人。丁巳,突厥进寇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免忠义官。
  [29]十二月,己卯(初八),突厥阿史那默啜进犯鸣沙,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突厥兵交战,唐军战败,阵亡六千余人。丁巳(初十),突厥兵进犯原州和会州等地,抢掠了陇右的军马一万多匹之后撤走。唐中宗免去了沙吒忠义的职务。
  [30]安西大都护郭元振指突骑施乌质勒牙帐议军事,天大风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语。久之,雪深,元振不移足;乌质勒老,不胜寒,会罢而卒。其子娑葛勒兵将攻元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逃去,元振曰:“吾以诚心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逃将安适!”安卧不动。明旦,入哭,甚哀,娑葛感其义,待元振如初。戊戌,以娑葛袭鹿州都督、怀德王。
  [30]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到突骑施乌质勒的牙帐中商议军事时,正赶上天降大雪,风也很大,郭元振在牙帐前与乌质勒对面站着谈了很长时间,地上的雪积了很深。郭元振连脚都没移动,但乌质勒年高体弱,耐不住严寒,在这次会面之后就死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聚集军队,打算进攻郭元振,副使、御名中丞解琬得知这一消息后,劝郭元振趁着黑夜逃离此地,郭元振说:“我以诚心对待他们,又有什么可以怀疑和害怕的呢!再说我们这些人都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就算是想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十分镇静地躺在床上。第二天早上,郭元振来到乌质勒的牙帐吊唁,放声痛哭,非常悲伤,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被郭无振的义气所感动,便又像以前那样善待他。戊戌(疑误),唐中宗册命娑葛承袭鹿州都督、怀德王。
  [31]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掩其文,令上署之;上笑而从之,竟不视也。自请为皇太女,上虽不从,亦不谴责。
  [31]安乐公主倚仗着中宗的宠爱骄横放纵,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权势压过朝廷内外的人,甚至自己起草制书敕令,将内容覆盖后让唐中宗在下面签名。唐中宗笑着为她签字画押,竟连敕文的内容都不看。安乐公主自己请求唐中宗将她立为皇太女,中宗虽然没有照她说的去做,却也没有责怪她。
景龙元年(丁未、707)
  景龙元年(丁未,公元707年)
  [1]春,正月,庚戌,制以突厥默啜寇边,命内外官各进平突厥之策。右补阙卢上疏,以为:“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如沙吒忠义,骁将之材,本不足以当大任。又,鸣沙之役,主将先逃,宜正邦宪;赏罚既明,敌无不服。又,边州刺史,宜精择其人,使之搜卒乘,积资粮,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去岁四方旱灾,未易兴师。当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上善之。
  [1]春季,正月,庚戌(十一日),由于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边境的缘故,唐中宗颁下制书,命令朝廷内外官员进献平定突厥的计策。右补厥卢上疏认为:“晋大夫喜欢礼乐,笃好《诗经》、《尚书》,后来被任命为中军元帅;西晋大臣杜预连铠甲都射不穿,却立下了平定东吴的功勋。由此可知主将必须制定谋略,不选择只有匹夫之勇的人担任。像沙吒忠义只是一员勇将,本来就不足以担当大任。再说,鸣沙一仗,沙吒忠义作为主将却率先脱逃,陛下应按国家法律将其治罪,朝廷赏罚严明,就没有不可征服的敌人。另外,边疆各州的刺史,应当精选合适的人担任,让他们检阅兵马,积存粮草,敌人来则抵御,去则作预防。上一年各地发生旱灾,不便计伐突厥,应当治理国内而后推及国外,安定近处以使远方诸国前来朝贡。等到国家府库充实、兵士训练好的时候,再大举发兵讨伐突厥。”唐中宗认为他的建议很好。
  [2]二月,丙戌,上遣武攸暨、武三思诣乾陵祈雨。既而雨降,上喜,制复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因名酆王庙曰褒德,陵曰荣先;又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曰:“太庙皆取七品已下子为斋郎,今崇恩庙取五品子,未知太庙当如何?”上命太庙亦准崇恩庙。孚曰:“以臣准君,犹为僭逆,况以君准臣乎!”上乃止。
  [2]二月,丙戌(十七日),唐中宗派遣武攸暨、武三思到乾陵求雨。时间不长就下起了雨,唐中宗十分高兴,便发布制命恢复武氏的崇恩庙和昊陵、顺陵,同时将韦后之父酆王韦玄贞的酆王庙改称为褒德庙,并将他的陵墓改称为荣先陵,比外唐中宗还下诏规定崇恩庙的斋郎一律由五品官的儿子充任。太常博士杨孚说:“太庙的斋郎都是由七品以下官员的儿子充任的,现在崇恩庙取五品官的儿子作斋郎,不知太庙应该取几品官的儿子担任斋郎?”唐中宗下令太庙也依照崇恩庙的标准。杨孚又说:“臣子仿照君主的标准,就已经是逾越本分大逆不道了,何况要君主仿照臣子的标准呢!”唐中宗这才取消了这项命令。
  [3]庚寅,敕改诸州中兴寺、观为龙兴,自今奏事不得言中兴。右补阙权若讷上疏,以为“天、地、日、月等字皆则天能事,贼臣敬晖等轻紊前规;今削之无益于淳化,存之有光于孝理。又,神龙元年制书,一事以上,并依贞观故事,岂可近舍母仪,远尊祖德!”疏奏,手制褒美。
  [3]庚寅(二十一日),唐中宗发布敕命,将各州的中兴寺和中兴观一律改名为龙兴寺和龙兴观,并且规定从今以后臣民上奏言事不得再提到中兴二字。右补阙权若讷上疏认为:“改造天、地、日、月等字,是则天皇后特别擅长的事,贼臣敬晖等人随心所欲地紊乱前朝规矩;现在废除这些字无助于淳厚的教化,保存这些字却有助于使孝顺母亲的美德发扬光大。再者,陛下在神龙元年的制书中说,处理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贞观时期的制度,陛下怎么可以近舍母亲的仪范而远尊祖的功德呢!”这篇奏疏呈上之后,唐中宗亲笔书写诏令予以褒奖赞美。
  [4]三月,庚子,吐蕃遣其大臣悉薰热入贡。
  [4]三月,庚子(初二),吐蕃派遣大臣悉薰热入朝进贡品。
  [5]夏,四月,辛巳,以上所养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
  [5]夏季,四月,辛巳(十四日),唐中宗把自己收养的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作妻子。
  [6]五月,戊戌,以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以备突厥。
  [6]五月,戊戌(初一),唐中宗任命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目的是为了防备突厥兵的侵扰。
  [7]上以岁旱谷贵,召太府卿纪处讷谋之。明日,武三思使知太史事迦叶志忠奏:“是夜,摄提入太微宫,至帝座,主大臣宴见纳忠于天子。”上以为然。敕称处讷忠诚,彻于玄象,赐衣一袭,帛六十段。
  [7]由于今年大旱,粮食价钱很贵,唐中宗召见太府卿纪处讷商议缓解这一状况的办法。第二天,武三思让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奏说:“昨天晚上,摄提星进入太微宫,一直到达太帝星座,所主之事是大臣在皇帝闲宴召见时向天子进献忠言。”唐中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降下敕命,称赞纪处讷忠诚,通于天象,并赏赐他一套衣服和六十段帛。
  [8]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8]六月,丁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9]姚道讨击使、监察御史晋昌唐九徵击姚州叛蛮,破之,斩获三千余人。
  [9]姚道讨击使、监察御史晋昌县人唐九徵攻打背叛朝廷的姚州蛮族部落,打败了他们,共斩杀和俘获敌人三千多人。
  [10]皇后以太子重俊非其所生,恶之;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忌太子。上官婕妤以三思故,每下制敕,推尊武氏。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常陵侮太子,或呼为奴。崇训又教公主言于上,请废太子,立己为皇太女。太子积不能平。
  [10]韦后认为太子李重俊不是她自己亲生的,所以很讨厌他;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其忌恨太子李重俊。上官婕妤因为与武三思私通的缘故,在她所拟定的制书敕令中,常常推崇武氏集团。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经常欺凌侮辱太子,甚至有时称太子为奴才。武崇训还唆使安乐公主向唐中宗建议废掉太子,立她自己为皇太女。太子心中积愤已久,无法平静。
  秋,七月,辛丑,太子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沙吒忠义等,矫制发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杀三思、崇训于其第,并亲党十余人。又使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及其子天水王禧分兵守宫城诸门,太子与多祚引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叩阁索上官婕妤。婕妤大言曰:“观其意欲先索婉儿,次索皇后,次及大家。”上乃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使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帅飞骑百余人屯于楼下以自卫。杨再思、苏、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拥兵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多祚先至玄武楼下,欲升楼,宿卫拒之。多祚与太子狐疑,按兵不战,冀上问之。宫闱令石城杨思勖在上侧,请击之。多祚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为前锋总管,思勖挺刃斩之,多祚军夺气。上据槛俯谓多祚所将千骑曰:“汝辈皆朕宿卫之士,何为从多祚反!苟能斩反者,勿患不富贵。”于是千骑斩多祚、承况、之、忠义,余众皆溃。成王千里、天水王禧攻右延明门,将杀宗楚客、纪处讷,不克而死。太子以百骑走终南山,至西,能属者才数人,憩于林下,为左右所杀。上以其首献太庙及祭三思、崇训之柩,然后枭之朝堂。更成王千里姓日蝮氏,同党皆伏诛。
  秋季,七月,辛丑(初六),太子李重俊会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狐、沙吒忠义等人,假传皇帝的命令调集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属十余人杀死在武三思家中;又让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头带兵把守宫城各门,太子和李多祚带领兵马从肃章门砍断门栓冲入宫中,四处登门搜寻上官婕妤。上官婕妤大声喊道:“看起来他们是想先抓住我上官婉儿,其次抓住皇后,最后是要抓住皇帝。”唐中宗便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一起爬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同时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一百多人聚集在门楼之下以保护自己。杨再思、苏、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拥兵二千余人聚集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楼下,想要上楼,但受到警卫士兵的拦阻。李多祚和太子都有些犹豫不决,勒住兵马,没有立即攻打玄武楼,而是希望唐中宗能出来询问他们起兵的原因。宫闱令石城县人杨思勖站在唐中宗身旁,请求皇帝允许他带兵出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当时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剑将他斩首,李多祚手下军士当时就丧失了胆气。唐中宗手扶玄武楼上的栏杆,俯身对楼下李多祚所带领的千骑兵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谋反呢!如果你们能杀掉谋反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荣华富贵。”于是千骑兵们将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斩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溃逃。成王李千里、天水王李禧父子攻打太极宫右延明门,打算杀死宗楚客和纪处讷,但未能攻下反而战死。太子李重俊带着一百多骑兵逃往终南山,到达西时,能够跟得上的只有几个人了,当他在树林里歇息时,被手下人杀死。唐中宗将太子李重俊的首级献到太庙,然后又用它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最后在朝堂悬首示众。此外,中宗又将成王李千里的姓改为蝮氏,太子的同党都被处以死刑。
  东宫僚属无敢近太子尸者,唯永和县丞宁嘉勖解衣裹太子首号哭,贬兴平丞。
  东宫的僚属中没有人敢于靠近太子的尸体。只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脱下衣服裹住太子的头颅放声痛哭,他因此而被贬为兴平丞。
  太子兵所经诸门守者皆坐流;韦氏之党奏请悉诛之,上更命法司推断。大理卿宋城郑惟忠曰:“大狱始决,人心未安,若复有改推,则反仄者众矣。”上乃止。
  太子起兵时所通过的各个宫门的守卫者都被判处流刑。韦后集团的成员奏请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唐中宗下令司法部门重新审理推问此案。大理卿宋城县人郑惟忠说:“现在这件大案刚刚判决,人心尚未安定下来,如果再重新改判的话,那么因此而辗转不安的人就太多了。”唐中宗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以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待。癸卯,赦天下。
  唐中宗任命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癸卯(初八),唐中宗下诏大赦天下。
  赠武三思太尉、梁宣王,武崇训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公主请用永泰公主故事,以崇训墓为陵,给事中卢粲驳之,以为“永泰事出特恩,今鲁王主婿,不可为比。”上手敕曰:“安乐与永泰无异,同穴之义,今古不殊。”粲又奏:“陛下以膝下之爱施及其夫,岂可使上下无辨,君臣一贯哉!”上乃从之。公主怒,出粲为陈州刺史。
  唐中宗追赠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追赠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公主请求依永泰公主的先例称武崇训的坟墓为陵,给事中卢粲反驳她说:“永泰公主的事情属于特意降恩。现在鲁王武崇训只是皇帝的女婿,不能与永泰公主相提并论。”唐中宗给他亲手写下的敕令说:“安乐公主与永泰公主没有不同,合葬的道理,古今没有区别。”卢粲又上奏道:“陛下将自己对女儿的慈爱推及女婿,怎么可以使得君臣上下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呢!”唐中宗这才听从了他的意见。安乐公主十分生气,将卢粲外放为陈州刺史。
  襄邑尉襄阳席豫闻安乐公主求为太女,叹曰:“梅福讥切王氏,独何人哉!”乃上书请立太子,言甚深切。太平公主欲表为谏官,豫耻之,逃去。
  襄邑县尉襄阳人席豫听说安乐公主请求中宗立她为皇太女,慨叹道:“汉代梅福指斥汉成帝冤杀王章,这是一个多么无畏的人哪!”便上书请求唐中宗及早选立太子,话十分深切诚恳。太平公主打算上表请求任命席豫作朝廷谏官,席豫以此为耻,便逃离了。
  [11]八月,戊寅,皇后及王公已下表上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帝,改玄武门为神武门,楼为制胜楼。宗楚客又帅百官表请加皇后尊号曰顺天翊圣皇后。上并许之。
  [11]八月,戊寅(十三日),韦皇后及王公们已经下表,向唐中宗进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请求将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将玄武楼改名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皇后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全部同意。
  [12]初,右台大夫苏治太子重俊之党,囚有引相王者,密为之申理,上乃不问。自是安乐公主及兵部尚书宗楚客日夜谋谮相王,使侍御史冉祖雍诬奏相王及太平公主,云“与重俊通谋,请收付制狱。”上召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使鞫之,至忠泣曰:“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则天,以天下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奈何以祖雍一言而疑之!”上素友爱,遂寝其事。
  [12]当初,右台大夫苏负责审问太子李重俊的党羽,罪犯中有人牵扯上相王李旦,苏秘密地为相王申辩,唐中宗才不再追究此事。从此安乐公主和兵部尚书宗楚客就日夜策划诬陷相王李旦,他们指使侍御史冉祖雍上奏诬陷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说他们两人“与李重俊合谋造反,请将他们逮捕审讯。”唐中宗于是派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负责审理此案,萧至忠流着眼泪说:“陛下富贵已极,拥有整个天下,却不能容纳一弟一妹,难道还要让人罗织罪名,把他们陷害至死吗?相王当初做皇太子时,曾坚决地请求则天皇后允许他把天下让给陛下,为此多日吃不下饭,这是海内外臣民人所共知的事情。陛下现在为什么仅凭冉祖雍的一句话就怀疑相王呢?”唐中宗对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一向友爱,听了这番话以后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不问了。
  右补阙浚仪吴兢闻祖雍之谋,上疏,以为:“自文明以来,国之祚胤,不绝如线,陛下龙兴,恩及九族,求之瘴海,升之阙庭。况相王同气至亲,六合无贰,而贼臣日夜连谋,乃欲陷之极法;祸乱之根,将由此始。夫任以权则虽疏必重,夺其势则虽亲必轻。自古委信异姓,猜忌骨肉,以覆国亡家者,几何人矣。况国家枝叶无几,陛下登极未久,而一子以弄的一受诛,一子以愆违远窜,惟余一弟朝夕左右,尺布斗粟之讥,不可不慎,《青蝇》之诗,良可畏也。”
  右补阙浚仪人吴兢听到了冉祖雍的打算以后,上疏认为:“自从文明年间以来,大唐朝的后嗣,几乎断绝,陛下重登帝位之后,恩泽遍及皇室九族,访求流散于烟瘴之地的皇族子孙,让他们重回朝庭。况且相王与陛下乃手足至亲,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但乱臣贼子日夜策划,竟想置之于死地;国家日后发生祸乱的根子,将会从这里铸成。一般说来,如果交给权力,那么即使是非亲非故的人也必然会举足轻重,若是夺走权力,即使是骨肉至亲也一定会无关紧要。自古以来,君主因信任异姓之人和猜忌骨肉至亲而亡国破家的,已经多得数不清了。况且现在大唐宗室子弟所剩无几,陛下重登帝位时间也还不长,但竟然已有一个儿子因兴兵起事而被杀,另一个儿子因违背父命而流落远方,只剩下相王这么一个弟弟可以朝夕相处,讥刺汉文帝容不下淮南王的民谣,陛下不能不慎重考虑,《青蝇》诗中所阐发的道理,实在是值得陛下多加注意呀!”
  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相王李旦为人宽和仁厚,谦恭谨慎,而且淡于名利,从不作非分之争,因而度过武则天、韦后专权的时代,竟能幸免于难。
  [13]初,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以武三思擅权,意常愤郁。及太子重俊起兵,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胁以自随;太子死,并为乱兵所杀。元忠扬言曰:“元恶已死,虽鼎镬何伤!但惜太子陨没耳。”上以其有功,且为高宗、武后所重,故释不问。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等共证元忠,云“与太子通谋,请夷其三族。”制不许。元忠惧,表请解官爵,以散秩还第。丙戌,上手敕听解仆射,以特进、齐公致仕,仍朝朔望。
  [13]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元忠扬言说:“最大的恶人武三思已经被杀,即使我的儿子被处以鼎镬的酷刑,又有什么关系!只可惜太子因此而死罢了。”唐中宗因为魏元忠立有大功,并且被高宗和武后所看重,所以没有追究他这件事。但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等人一起向唐中宗证明他说过上面的话,并且声称他“与太子合谋造反,请诛灭魏元忠三族。”唐中宗没有同意。魏元忠非常恐惧,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和爵位,让他回家当一个没有具体职守的闲散官员。丙戌(二十一日),唐中宗亲笔书写敕命,同意魏元忠辞去仆射之职,以特进、齐公的身份退休,每月在初一、十五两个日子入朝参见。
  [14]九月,丁卯,以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兵部尚书宗楚客为左卫将军,兼太府卿纪处讷为太府卿,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惟谦罢为国子祭酒。
  [14]九月,丁卯(疑误),唐中宗任命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兵部尚书宗楚客为左卫将军,兼太府卿纪处讷为太府卿,三人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惟谦被免去相职,改国子祭酒。
  [15]庚子,赦天下,改元。
  [15]庚子(初五),唐中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龙。
  [16]宗楚客等引右卫郎将姚廷筠为御史中丞,使劾奏魏元忠,以为:“侯君集社稷元勋,及其谋反,太宗就群臣乞其命而不得,竟流涕斩之。其后房遗爱、薛万彻、齐王等为逆,虽复懿亲,皆从国法。元忠功不逮君集,身又非国戚,与李多祚等谋反,男入逆徒,是宜赤族污宫。但有朋党饰辞营救,以惑圣听,陛下仁恩,欲掩其过。臣所以犯龙鳞,忤圣意者,正以事关宗社耳。”上颇然之。元忠坐系大理,贬渠州司马。
  [16]宗楚客等人举荐右卫郎将姚廷筠为御史中丞,指使他上奏疏弹劾魏元忠说:“侯君集是开国元勋,在他因谋反而即将被处死之际,太宗皇帝请求诸位大臣宽宥他的死罪,大臣们没有同意,终于挥泪将其斩首。此后的房遗爱、薛万彻、齐王李犯上作乱,虽然都是皇亲国戚,但最终也被依法处死。魏元忠功劳比不上侯君集,又不是皇亲国戚,他与李多祚等人阴谋造反,他的儿子魏升又亲身参加叛乱,这就应当被抄家灭门。但有同党营救,为他百般粉饰辩解,迷惑陛下,陛下仁爱,也想掩盖他的罪行。现在臣之所以不惜冒触犯圣上旨意的危险请求陛下依法严惩魏元忠,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到大唐的宗庙社稷呀。”唐中宗认为他讲得很正确。于是魏元忠被关进大理寺监狱,并被贬为渠州司马。
  宗楚客令给事中冉祖雍奏言:“元忠既犯大逆,不应出佐渠州。”杨再思、李峤亦赞之。上谓再思等曰:“元忠驱使日久,朕特矜容,制命已行,岂容数改!轻重之权,应自朕出。卿等频奏,殊非朕意!”再思等惶惧拜谢。
  宗楚客让给事中冉祖雍上奏说:“魏元忠既然已经犯有大逆之罪,就不应该到渠州担任州佐。”杨再思、李峤也跟着随声附和。唐中宗对杨再思等人道:“魏元忠为朝廷效力多年,朕因而对他特意从轻发落,现在制命已经颁行,哪里能够屡次更改!再说对魏元忠的处理是轻还是重,应当由朕自己来决定,你们屡次上奏请求严加惩处,严重违背了朕的旨意!”杨再思等听罢惶恐害怕,连忙向中宗跪拜谢罪。
  监察御史袁守一复表弹元忠曰:“重俊乃陛下之子,犹加昭宪;元忠非勋非戚,焉得独漏严刑!”甲辰,又贬元忠务川尉。
  监察御史袁守一又上表弹劾魏元忠说:“李重俊是陛下的儿子,陛下仍将他明正典刑;魏元忠既无大功勋又非皇亲国戚,为什么唯独他可以逍遥法外!”甲辰(初九),唐中宗又将魏元忠贬为务川尉。
  顷之,楚客又令袁守一奏言:“则天昔在三阳宫不豫,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元忠密奏以为不可,此则元忠怀逆日久,请加严诛!”上谓杨再思等曰:“以朕思之,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岂有主上小疾,遽请太子知事!此乃仁杰欲树私恩,未见元忠有失。守一欲借前事以陷元忠,其可乎!”楚客乃止。
  过了不久,宗楚客又让袁守一上奏说:“当时则天太后在三阳宫患病,狄仁杰上奏请求让陛下以太子身份总揽朝政,魏元忠却秘密上奏认为不合适。这说明他很久以来一直对陛下怀有二心,请陛下对他处以严刑!”唐中宗对杨再思等人说:“朕自己觉得,作臣子的侍奉君主,必须一心一意,哪有君主刚刚有一点小病,就马上把太子请出来主持政务的呢!这一定是狄仁杰想树立他自己的私恩,魏元忠阻止其事,没有什么过失。袁守一想借助以前的事情来陷害魏元忠,这怎么可以呢!”宗楚客这才停止了陷害魏元忠的行动。
  元忠行至涪陵而卒。
  魏元忠在被贬职后赴任的路上,死在涪陵。
  [17]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公、圣善·中天·西明三寺主慧范于东都作圣善寺,长乐坡作大像,府库为之虚耗。上及韦后皆重之,势倾内外,无敢指目者。戊申,侍御史魏传弓发其奸贼四十余万,请置极法。上欲宥之,传弓曰:“刑赏国之大事,陛下赏已妄加,岂宜刑所不及!”上乃削黜慧范,放于家。
  [17]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公和圣善、中天、西明三寺住持慧范在东都修建圣善寺,又在长乐坡建造大佛像,官府储备由于这两项工程耗资巨大而空虚。唐中宗和韦皇后都很器重慧范,因而他的权势极大,以至于朝廷内外大小官吏中没有人敢对他有丝毫非议。戊申(十三日),侍御史魏传弓揭发出慧范贪赃四十余万,请求将他处以极刑。唐中宗打算宽宥慧范,魏传弓说:“刑罚与赏赐是国家的大事,陛下对慧范的赏赐已经属于妄给了,又怎么可以对他的罪行不施加任何惩罚呢!”唐中宗只好免去他的职务,削夺他的爵位,将他放逐回家。
  宦官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等有宠于安乐公主,纵暴不法,传弓奏请诛之,御史大夫窦从一惧,固止之。时宦官用事,从一为雍州刺史及御史大夫。误见讼者无须,必曲加承接。
  宦官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等人倚仗自己深得安乐公主的宠爱而暴虐放纵,不守法纪,魏传弓上奏请求将他们依法处死,御史大夫窦从一十分害怕,坚决制止魏传弓这样做。当时宦官掌权,窦从一担任雍州刺史及御史大夫期间,每当发现诉讼人没有胡须常误以为是宦官,都要曲意逢迎。
  [18]以杨再思为中书令,韦巨源、纪处讷并为侍中。
  [18]唐中宗任命杨再思为中书令,任命韦巨源、纪处讷两人为侍中。
  [19]壬戌,改左、右羽林千骑为万骑。
  [19]壬戌(二十七日),唐中宗下令将左、右羽林千骑兵改名为万骑兵。
  [20]冬,十月,丁丑,命左屯卫将军张仁愿充朔方道大总管,以击突厥;比至,虏已退,追击,大破之。
  [20]冬季,十月,丁丑(十三日),唐中宗任命左屯卫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以进攻突厥;等张仁愿率部赶到时,突厥已经退走,张仁愿率军追击,将敌人打得大败。
  [21]习艺馆内教苏安恒,矜高好奇,太子重俊之诛武三思也,安恒自言“此我之谋”。太子败,或告之;戊寅,伏诛。
  [21]习艺馆内教苏安恒,常自我夸耀,又好发奇言。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之后,苏安恒自己说:“这是我出的主意。”太子失败后,有人告发了苏安恒;戊寅(十四日),苏安恒被杀。
  [22]十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22]十二月,乙丑朔(初一),出现日食。
  [23]是岁,上遣使者分道诣江、淮赎生。中书舍人房子李义上疏谏曰:“江南乡人采捕为业,鱼鳖之利,黎元所资。虽云雨之私有沾于末利;而生成之惠未洽于平人。何则?江湖之饶,生育无限;府库之用,支供易殚。费之若少,则所济何成!用之倘多,则常支有阙。在其拯物,岂若忧人!且鬻生之徒,惟利是视,钱刀日至,网罟年滋,施之一朝,营之百倍。未若回救赎之钱物,减贫无之徭赋,活国爱人,其福胜彼。”
  [23]这一年,唐中宗派遣使者分道到江、淮流域用钱物赎买鱼鳖用来放生。中书舍人房子县人李上疏进谏道:“江南各州的百姓,一向以捕涝鱼鳖为业,而由此所得之利,也正是黎民百姓的生活来源。虽然天子的私恩使不从事农的百姓受惠,但天子抚育人民的恩惠却不能遍及平民百姓。为什么这样说呢?江湖之多,生养的鱼鳖无限;而国家府库里的财物,支用易尽。假如官府用来赎买鱼鳖的钱物不多,那又能办得成什么事!若用的钱物多,则国家的日常支出就会发生困难。与其拯救鱼鳖,不如照顾百姓的生活!况且那些出卖鱼鳖的人所关心的只是利,只要钱天天到手,捕鱼的网就会一年比一年增多。陛下一时赎买鱼鳖放生,他们就会百倍地努力捕捞鱼鳖。陛下不如抽回那些用于放生的钱物,以此减轻贫苦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这样做既能救助国家,又是真正爱护百姓,所得的福佑当超过赎买鱼鳖放生。”
--------------------------------------------------------------------------------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回目录)
唐纪三十五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
  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1]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
  [1]冬季,十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全食。
  [2]上发顺化,癸未,至彭原。
  [2]肃宗从顺化郡出发,癸未(初三),到达彭原。
  [3]初,李林甫为相,谏官言事皆先白宰相,退则又以所言白之;御史言事须大夫同署。至是,敕尽革其弊,开谏诤之途。又令宰相分直政事笔、承旨,旬日而更,惩林甫及杨国忠之专权故也。
  [3]先前,李林甫作宰相时,谏官向皇上进谏以前都要先告诉宰相,退朝后也要把与皇上谈话的内容告诉宰相。御史进言须御史大夫同时署名。这时,肃宗下敕书命令全部革除这些弊政,大开进谏之路。又命令宰相分别在政事堂值日,听候皇上的召见,每十日一更换,这都是为了戒除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的宰相专权局面。
  [4]第五琦见上于彭原,请以江、淮租庸市轻货,溯江、汉而上至洋川,令汉中王陆运至扶风以助军;上从之。寻加琦山南等五道度支使。琦作榷盐法,用以饶。
  [4]第五琦晋见肃宗于彭原,请求把江、淮地区征收的租庸变买成贵重的货物,沿着长江、汉水而上运到洋川郡,然后命令汉中王李从陆地运到扶风以助唐军,肃宗同意。不久,加封第五琦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第五琦又制定了食盐专营制度,使国用充足。
  [5]房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北海太守贺兰进明诣行在,上命以为南海太守,兼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使;以为摄御史大夫。进明入谢,上怪之,进明因言与有隙,且曰:“晋用王衍为三公,祖尚浮虚,致中原板荡。今房专为迂阔大言以立虚名,所引用皆浮华之党,真王衍之比也!陛下用为宰相,恐非社稷之福。且在南朝佐上皇,使陛下与诸王分领诸道节制,仍置陛下于沙塞空虚之地,又布私党于诸道,使统大权。其意以为上皇一子得天下,则己不失富贵,此岂忠臣所为乎!”上由是疏之。
  [5]房喜欢接交朋友,爱好高谈阔论,引荐了许多知名士人,而鄙视无名庸俗之辈,所以很多人怨恨他。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到达行在,肃宗命令房任命贺兰进明为南海太守,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岭南节度使,而房却任命贺兰进明为代理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入朝谢恩,肃宗感到奇怪,贺兰进明乘机说自己与房有矛盾,并说:“西晋任用王衍为三公,因为崇尚浮华虚名,致使五胡乱华,中原沦陷。现在房喜好迂阔不切实际的言论而图虚名,所引用的人都是轻浮之辈,真是第二个王衍!陛 下任用这样的人为宰相,恐怕对国家不利。再说房在成都辅佐太上皇,使陛下与诸王分别为各道节度使,而把陛下分置在塞外荒凉空虚的地方,又把自己的亲信私党分别安插在各地,使他们统领大权。房的用心是不管皇上的那一个儿子得天下继承皇位,自己都会大富大贵,这难道是忠臣应该做的事吗!”肃宗因此疏远了房。
  房上疏,请自将兵复两京;上许之,加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漳两关兵马·节度等使。请自选参佐,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既行,又令兵部尚书王思礼副之。悉以戎务委李揖、刘秩,二人皆书生,不闲军旅。谓人曰:“贼曳落河虽多,安能敌我刘秩!”分为三军:使裨将杨希文将南军,自宜寿入;刘贵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李光进将北军,自奉天入。光进,光弼之弟也。
  房上疏肃宗,请求亲自率兵收复两京,肃宗同意,于是就加封房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漳两关兵马及节度等使。房请求由自己挑选部下参佐,于是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将,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临行前,肃宗又命令兵部尚书王思礼去协助房。房把军务大事都委托给李揖与刘秩,此二人都是文弱书生,不懂得军事。房对人说:“叛军的精锐壮士曳落河虽然多,但怎么能够敌得过我的谋士刘秩呢!”房把部队分成三军:派副将杨希文率领南军,从宜寿县进攻;派刘贵哲率领中军,从武功县进攻;派李光进率领北军,从奉天县进攻。李光进是李光弼的弟弟。
  以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
  [5]肃宗任命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
  [6]颍王之至成都也,崔圆迎谒,拜于马首,不之止;圆恨之。视事两月,吏民安之。圆奏罢,使归内宅;以武部侍郎李为剑南节度使,代之。,岘之兄也。上皇寻命与陈王诣上宣慰,至是,见上于彭原。延王玢从上皇入蜀,追车驾不及;上皇怒,欲诛之。汉中王救之,乃命玢亦诣上所。
  [6]颍王李到达成都,崔圆去迎接,于马首下拜见,李不予制止,所以崔圆心里怨恨他。李上任两个月,官吏与百姓安定。但崔圆却奏请玄宗罢免李,让他回到宫中宅舍,并任命武部侍郎李为剑南节度使,以代替李。李是李岘的哥哥。不久,玄宗又命令李与陈王李去宣慰肃宗,至此,李在彭原见到肃宗。延王李玢追随玄宗逃入蜀中,因为追赶不及,玄宗发怒,想要杀掉他。汉中王李从中援救,于是玄宗命令李玢也去肃宗所在地。
  [7]甲申,令狐潮、王福德复将步骑万余攻雍丘。张巡出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贼遁去。
  [7]甲申(初四),叛军将领令狐潮与王福德又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领兵出击,大败叛军,杀死数千人,叛军败逃而去。
  [8]房以中军、北军为前锋,庚子,至便桥。辛丑,二军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效古法,用车战,以牛车二千乘,马步夹之;贼顺风鼓噪,牛皆震骇。贼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余人,存者数千而已。癸卯,自以南军战,又败,杨希文、刘贵哲皆降于贼。上闻败,大怒。李泌为之营救,上乃宥之,待如初。
  [8]房命令中军与北军为前锋,庚子(二十日),进军到便桥。辛丑(二十一日),二军与叛军将领安守忠相遇于咸阳的陈涛斜。房效法古人,用战车进攻,组成牛车二千辆,并让步、骑兵护卫。叛军顺风擂鼓呼喊,牛都受到惊吓。这时叛军放火焚烧战车,顿时战阵大乱,人畜相杂,唐军死伤达四万余人,逃命存活的仅数千名。癸卯(二十三日),房亲自率领南军作战,又被打得大败,杨希文与刘贵哲都投降了叛军。肃宗得知房大败,十分愤怒。李泌从中营救,肃宗才赦免了房,仍像过去那样对待他。
  以薛景仙为关内节度副使。
  肃宗任命薛景仙为关内节度副使。
  [9]敦煌王承至回纥牙帐,回纥可汗以女妻之,遣其贵臣与承及仆固怀恩偕来,见上于彭原。上厚礼其使者而归之,赐回纥女号毗伽公主。
  [9]敦煌王李承来到回纥牙帐,回纥可汗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自己的大臣与李承及仆固怀恩一起来唐朝,在彭原见到肃宗。肃宗对回纥使节度重加赏赐,然后使他们归国,并将回纥可汗的女儿赐号为毗伽公主。
  [10]尹子奇围河间,四十余日不下,史思明引兵会之。颜真卿遣其将和琳将万二千人救河间,思明逆击,擒之,遂陷河间;执李奂送洛阳,杀之。又陷景城,太守李赴湛水死。思明使两骑赍尺书以招乐安,乐安即时举郡降。又使其将康没野波将先锋攻平原,兵未至,颜真卿知力不敌,壬演,弃郡渡河南走。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博平,皆陷之。思明引兵围乌承恩于信都,承恩降,亲导思明入城,交兵马、仓库,马三千匹、兵万人。思明送承恩诣洛阳,禄山复其官爵。
  [10]叛军将领严子奇率兵围攻河间,四十多天未攻克,史思明率兵来增援。颜真卿派大将和琳率兵一万二千人来救河间,遭到史思明的阻击,和琳被俘,于是叛军攻陷了河间,抓获守将李奂送往洛阳杀掉。叛军又攻陷了景城,太守李投湛水自杀。史思明派遣两名骑兵持书信去招降乐安郡,乐安郡立刻投降了叛军。史思明又派部将康没野波率先锋兵攻打平原,兵还未到,颜真卿自知兵力不敌叛军,壬寅(二十二日),遂放弃郡城渡过黄河南撤。于是史思明用平原郡兵攻打清河、博平,均攻陷。史思明又亲自率兵于信都包围了乌承恩,乌承恩投降,并亲自引导史思明入城,把兵马及府库中的物资交给史思明,共有马三千匹,兵一万人。史思明把乌承恩送往洛阳,安禄山恢复了他的官职与爵位。
  饶阳裨将束鹿张兴,力举千钧,性复明辨;贼攻饶阳,弥年不能下。及诸郡皆陷,思明并力围之,外救俱绝,太守李系窘迫,赴火死,城遂陷。思明擒兴,立于马前,谓曰:“将军真壮士,能与我共富贵乎?”兴曰:“兴,唐之忠臣,固无降理。今数刻之人耳,愿一言而死。”思明曰:“试言之。”兴曰:“主上待禄山,恩如父子,群臣莫及,不知报德,乃兴兵指阙,涂炭生人。大丈夫不能翦除凶逆,乃北面为之臣乎!仆有短策,足下能听之乎?足下所以从贼,求富贵耳,譬如燕巢于幕,岂能久安!何如乘间取贼,转祸为福,长享富贵,不亦美乎!”思明怒,命张于木上,锯杀之,詈不绝口,以至于死。
  饶阳副将束鹿人张兴不但勇力过人,而且心有计谋,叛军围攻饶阳,一年都未攻克。及至其他的郡城都被攻陷,史思明遂全力围攻饶阳。外援全部断绝,太守李系无计可施,投火而死,城遂被攻陷。史思明抓住了张兴,让他立在马前,然后说:“将军真是一位壮士,不知道能否与我同享富贵?”张兴说:“我张兴,是唐朝的忠臣,绝没有投降的道理。现在活在世上的时间已不长了,只希望进一言而死。”史思明说:“请你说出来。”张兴说:“皇上对待安禄山恩如父子,群臣都无法相比,安禄山却忘恩负义,不知报答皇上的恩德,反而兴兵攻打长安,使生灵涂炭。大丈夫不能平叛除掉逆凶,怎么还能再做逆臣呢!我有一点浅见,不知道足下愿意听否?足下之所以跟随安禄山反叛,贪图的不过是富贵,这就好似燕子作巢于帏幕之上,怎么能够长久呢!不如乘机攻灭叛贼,转祸为福,长享荣华富贵,不也是一件美事吗!”史思明听后大怒,命令把张兴捆绑在木头上,用锯子锯杀了他。张兴到死还骂不绝口。
  贼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禄山初以卒三千人授思明,使定河北,至是,河北皆下之,郡置防兵三千,杂以胡兵镇之;思明还博陵。
  叛军每当攻破一城,就把城中的衣服、财物和妇女全部抢掠而去,让壮年男人为他们运送,把老弱病幼者在戏笑中用刀枪杀死。起初,安禄山授给史思明兵卒三千,让他平定河北地区,至此,河北地区全部落入叛军之手,每郡驻兵三千,并掺杂胡兵镇守,史思明返回博陵。
  尹子奇将五千骑渡河,略北海,欲南取江、淮。会回纥可汗遣其臣葛逻支将兵入援,先以二千骑奄至范阳城下,子奇闻之,遽引兵归。
  叛军大将尹子奇率领骑兵五千渡过黄河,侵犯北海郡,想向南攻占江、淮地区。适逢回纥可汗派大臣葛逻支率兵助唐平叛,先以骑兵二千突然出现在范阳城下,尹子奇得知后,立刻领兵退回。
  [11]十二月,戊午,回纥至带汗谷,与郭子仪军合;辛酉,与同罗及叛胡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捕虏一万,河曲皆平。子仪还军洛交。
  [11]十一月戊午(初八),回纥兵到达带汗谷,与郭子仪兵相会。辛酉(十一日),回纥及唐兵与同罗及反叛的胡兵战于榆林河北岸,大获全胜,杀敌三万余人,俘虏一万,河曲平定。郭子仪率军返回洛交。
  [12]上命崔涣宣慰江南,兼知选举。
  [12]肃宗命令崔涣安慰江南地区,并兼主管科举选人的事情。
  [13]令狐潮帅众万余营雍丘城北,张巡邀击,大破之,贼遂走。
  [13]叛军将领令狐潮率兵一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面,张巡领兵出击,大败叛军,叛军逃走。
  [14]永王,幼失母,为上所鞠养,常抱之以眠;从上皇入蜀。上皇命诸子分总天下节制,谏议大夫高适谏,以为不可;上皇不听。领四道节度都使,镇江陵。时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召募勇士数万人,日费巨万。生长深宫,不更人事,子襄城王,有勇力,好兵,有薛等为之谋主,以为今天下大乱,惟南方完富,握四道兵,封疆数千里,宜据金陵,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事。上闻之,敕归觐于蜀;不从。江陵长史李岘辞疾赴行在,上召高适与之谋。适陈江东利害,且言必败之状。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适为之;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为之;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
  [14]永王李幼年失去母亲,由肃宗抚养,常常抱在怀中同睡。后来李跟随玄宗逃向蜀中。玄宗任命诸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但玄宗不听。李兼领四道节度都使,坐镇江陵。当时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招募数万勇士为兵,每日耗费巨大。李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儿子襄城王李勇武有力,喜好用兵,又有薛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往蜀中朝见玄宗,李不听。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奔赴行在,肃宗召来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高适陈说了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必败。十二月,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
  [15]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禄山使阿史那承庆益兵攻之,昼夜死斗十五日,城陷,执愿、坚送洛阳,禄山缚于洛滨冰上,冻杀之。
  [15]安禄山派兵攻打颍川。城中兵力少,也没有粮草储备,太守薛愿与长史庞坚竭力坚守,城周围百里以内的房舍和林木都被毁掉。坚守了一年,救兵不来,安禄山又派阿史那承庆增兵攻打,昼夜连续死战十五天,最后城被攻陷,薛愿与庞坚被抓住送往洛阳,安禄山把他们捆绑在洛水边的冰上,活活冻死。
  [16]上问李泌曰:“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对曰:“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邪!今独虏将或为之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余皆胁从耳。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上曰:“何故?”对曰:“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悦。
  [16]肃宗问李泌说:“现在叛军如此强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李泌回答说:“我看到叛军把抢掠的子女与财物都运往老巢范阳,这难道有雄据天下的志向吗!现在只是那些胡人将领为安禄山卖力,汉人只有高尚等几个人,其余的都不过是一些胁从。以我的看法,不过二年,天下就会平定。”肃宗说:“这有什么道理?”李泌回答说:“叛军中勇将不过是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人。现在我们如果命令李光弼率兵从太原出井陉关,郭子仪率兵从冯翊进入河东,这样史思明与张忠志便不敢离开范阳与常山,安守忠与田乾真则不敢离开长安,我们以两支军队拖住了叛军的四员骁将,跟随安禄山的只有阿史那承庆了。希望下敕书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华阴,使两京之间的道路畅通,陛下率领所征召的军队驻扎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交互攻击叛军,叛军如果救援这头,就攻击他们的那头,如果救援那头,就攻击这头,使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往来,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叛军如果来交战,就避开他的锋芒,如果要撤退,就乘机攻击,不攻占城池,不切断来往的道路。明年春天再任命建宁王李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塞北出击,与李光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攻取范阳,颠覆叛军的巢穴。这样叛军想要撤退则归路已断,要留在两京则不得安宁,然后各路大军四面合击而进攻,就一定能够平息叛军。”肃宗听后很高兴。
  时张良娣与李辅国相表里,皆恶泌。建宁王谓泌曰:“先生举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不从。
  当时张良娣与李辅国内外勾结,二人都嫉恨李泌。建宁王李对李泌说:“先生你在皇上面前荐举了我,使我得以效臣子之忠,大恩大德无以报答,请让我为先生除掉大害。”李泌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就说到张良娣。李泌听后说:“这样的话不是作臣子所应该说的,希望你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不要先做这种事。”但李不听从李泌的话。
  [17]甲辰,永王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乎牒,诘其擅引兵东下之意。怒,分兵遣其将浑惟明袭希言于吴郡,季广琛袭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于广陵。进至当涂,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丹徒太守阎敬之将兵拒之,李成式亦遣其将李承庆拒之。击斩敬之以徇,景曜、承庆皆降于,江、淮大震。高适与来、韦陟会于安陆,结盟誓众以讨之。
  [17]甲辰(二十五日),永王李擅自率兵东巡,沿着长江而下,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迎击。李将阎敬之斩首示众,于是元景曜与李承庆都投降了李,江、淮地区大为震动。高适、来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
  [18]于阗王胜闻安禄山反,命其弟曜摄国事,自将兵五千入援。上嘉之,拜特进,兼殿中监。
  [18]于阗王尉迟胜得知安禄山谋反,就任命他的弟弟尉迟曜代理国政,自己亲自率兵五千入朝援助平叛,肃宗嘉奖他的忠诚,拜他为特进,兼殿中监。
  [19]令狐潮、李庭望攻雍丘,数月不下,乃置杞州,筑城于雍丘之北,以绝其粮援。贼常数万人,而张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河南节度使虢王巨屯彭城,假巡先锋使。是月,鲁、东平、济阴陷于贼。贼将杨朝宗帅马步二万,将袭宁陵,断巡后。巡遂拔雍丘,东守宁陵以待之,始与睢阳太守许远相见。是日,杨朝宗至宁陵城西北,巡、远与战,昼夜数十合,大破之,斩首万余级,流尸塞汴而下,贼收兵夜遁。敕以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巡以将士有功,遣使诣虢王巨请空名告身及赐物,巨唯与折冲、果毅告身三十通,不与赐物。巡移书责巨,巨竟不应。
  [19]叛军将领令狐潮与李庭望率兵攻打雍丘,数月未攻克,于是就设置了杞州,在雍丘北面筑杞州城,以断绝雍丘城的粮食援助。叛军经常用数万兵力来进攻,而张巡的兵力才有一千余人,但每次交战都打退叛军。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率兵屯驻于彭城,命张巡为代理先锋使。此月,鲁郡、东平、济阴都落入叛军之手。叛军大将杨朝宗率领步、骑兵二万将要袭击宁陵,断绝张巡的后路。张巡于是率兵撤出雍丘,向东坚守宁陵,抵抗叛军,这时张巡才与睢阳太守许远见面。当天,杨朝宗率兵到达宁陵城西北,张巡、许远与他交战,一昼夜达数十次,大败叛军,杀死一万余人,死尸塞满汴水,顺流而下,叛军收兵连夜逃走。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认为部下将士有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空名的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张巡写信责备李巨,李巨竟不回信。
  [20]是岁,置北海节度使,领北海等四郡;上党节度使,领上党等三郡;兴平节度使,领上洛等四郡。
  [20]这一年,唐朝设置北海节度使,统辖北海等四郡;设置上党节度使,统辖上党等三郡;设置兴平节度使,统辖上洛等四郡。
  [21]吐蕃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