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56 赵蕤(唐)
的,就象陷在深深的地下一样,难有大的进展。现在,陈仓虽然小,防守牢
固,并没有到了‘九地之陷’的因境;王国虽然强盛,进攻我军不准备去援
救的地方,也没有具备‘九天之势’。如果没有具备‘九天之势’,那么进
攻者就要受害;如果还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那么陈仓就不会被攻破。
这样,我军不用兴师动众,就可以大获全胜,又有什么必要迅速进攻呢?”
皇甫嵩因此不听董卓的建议。王国围困陈仓,从冬到春有八十余天,但陈仓
防守牢固,不能攻破。久战不胜,王国的军队疲惫不堪,最终还是撤退了。
这时候,皇甫嵩要进兵攻击王国。董卓说:“不行,兵法上说:‘穷寇
勿迫,归众勿追。’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归众,追击穷寇。困境中的
野兽还要搏斗,马蜂蝎子是有毒的,更何况是众多的人呢?”皇甫嵩说:“不
对,以前我不攻击王国,是回避他的锐气。对方有实力要多防备,强盛要避
开,精锐的士卒不要轻易进攻,这都是用兵打伐的要旨。现在进攻他,是因
他已衰颓。我们现在进攻的是疲乏之师,而不是‘归众’;王国的人虽多但
都想逃走,我们以严整之师攻击混乱,并非追击穷寇。”皇甫嵩于是单独领
兵攻击王国,让董卓在后。皇甫嵩连战告捷,大败敌军,王国在逃跑中被杀。
董卓因此惭愧,心中忌恨皇甫嵩。[孙子说:“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
方法激怒他。”是说要等待其颓败之时。又说:“对于卑视我方的敌人,要
让他更加骄傲。”是说被激怒的敌人要进兵,那么就要外表上显出屈从软弱
的样子,麻痹敌人,等敌人放松了警惕,就要及时进攻他。又说:“要引诱
敌人,使其劳顿。”是说要通过敌军进退来观察敌人的应变。要在敌人意想
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都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所在,是不可以事先加以
具体规定的。]
青州的黄巾起义军有一百多万人,东平的刘岱打算发起进攻。鲍永劝谏
说:“现在黄中有百万之众,百姓都惊恐害怕,士兵也没有斗志,这样是不
可能取胜的。我看黄巾军众多,一群群相随着,军中又无物质装备,唯以四
处抢掠为物质来源。现在我们如果积畜士卒的力量,先稳固防守,黄巾不能
交战、不能进攻,其凶猛之势就会逐渐被瓦解。然后我们选取精锐部队,占
据险要地势攻击它,就可以战胜敌人。”刘岱不听从鲍永的建议,强行进攻,
结果被黄巾打败。
晋代王开攻燕的邺城,慕容德抵御代王的军队,结果大败。慕容德还要
进攻,别驾韩潭劝说:“当年汉高祖说:我宁可去较量智慧,不愿去和对手
较量力气。因此古人先在庙堂上出谋划策,然后才采取军事行动。现在代王
不可以击的原因有四个,燕不宜采取行动的原因有三个:代王孤军深入,有
利于旷野作战,这是一不可攻;敌军进入到首都附近,把士兵布置在了‘疾
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死地’,这是二不可攻;前锋虽然失败,后面阵
地仍然牢固,这是三不可攻;敌人众多,我军兵力少,这是四不可攻。我军
在自己的地域作战,这是不能行动的原因之一;行动了却不能取胜,军心难
以稳定,这是不能行动的原因之二;城郭未能修整,敌人来进攻不能防备,
这是不能行动的原因之三。这些都是用兵的机要。不如深挖沟,高垒墙,充
分得到休整后再迎击敌人。敌人从千里外运输粮食,田野里又难有所获,时
间长了敌军耗费巨大,进攻多有不便。我们现在要尊老护幼,小心谨慎地图
谋攻破敌人,才能获胜。”慕容德说:“韩潭的建议,有如当年张良、陈平
的计策。”[孙子说:“以自己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自己的从
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
这就是治理军力的方法。”这是首先创造稳操胜算的条件,然后再作战的方
法。
围师五九
网开一面,因势导之,是善战者面对被围困敌人灵活采取的策略。这样
做的目的是,避免敌人因绝望而拼死一战,给我方带来不该有的灾害和麻烦。
【经文】
孙子说:“围师必阙。”何以明之?
黄巾贼韩忠据宛,朱俊、张超围之。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因鸣鼓攻其西
南,贼悉众赴之,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退保小城乞降,诸将欲听之。
俊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
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
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因急攻之,不克。俊
登土山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连营逼急,乞降不受,欲
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撒
围,并兵入城,忠见解围,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围,
忠果出战,遂破忠等。
魏太祖国壶关,下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曹仁言于太祖曰:
“围城必示之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许之必死,将人人自为守,且城固
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则引日持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
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此围师之道也。
[凡降人之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又,云相向,或有气上黄下白,
名曰善气。所临之军欲求和退。凡城中有白气如旗者,不可拔。或有黄云临
城,有大喜庆。或有青色如牛头触人者,城不可屠。或城中气出东方,其色
黄,此天铖也,不可伐,伐者死。或城上气如火烟,主人欲出战,其气无极
者,不可攻。或有气如杵形,从城中向外者,内兵欲突出,主人胜,不可攻。
或城上有云分为两彗状者,攻不可得。或有蒙气绒城不入者,外兵不得入。
凡攻城有诸气从城中出入吾军上者,敌气也。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雨者,
城有辅,疾去之,勿攻也,此皆胜气也。凡攻城围邑,赤气在城上,黄气四
面绕之,城中有大将死,城降。或城上有赤气如飞鸟,急攻之,可破。或有
气出入者,人欲逃。或有气如灰,气出而覆其军上者,士多病,城屠。或城
上无云气,土卒散。或城营上有赤气如众人头,下多死丧流血。攻城有白气
绒城而入者,急攻可得。若有屈虹从城外入城者,三日内城屠。此皆败气也。]
【译文】
孙子说:“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为什么这样说呢?
黄中军的首领之一韩忠占据宛城,朱俊、张超包围了他们,并垒土成山、
君临宛城,在鸣鼓声中攻打宛城的西南,敌人均向西南奔赴,朱俊、张超于
是进攻宛城的东北,攀上城墙进入城中。韩忠退进了小城中要求投降,其他
将领准备答应。朱俊说:“用兵有表面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当初秦政暴虐、
项羽起兵之际,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所以用奖赏归附的人来争取民众。现
在海内统一,只有黄中反叛,如果同意投降就不能让人从善,讨伐韩忠,足
以达到惩恶的目的。现在如果接受了敌人的投降,就再次纵容了叛逆。再说,
叛贼看形势有利就进攻,失利便乞降,纵容助长敌逆,也不是好的主意。”
于是加紧了进攻,却不能取胜。朱俊登上土山看着张超说:“我现在知道敌
人拼死抵抗的原因了。叛贼眼下被四面围困、逼迫,乞求投降不被接受,想
出逃又不行,所以才拼死抵抗。万众一心,尚且不可抵抗,更何况是十万人
呢?这样下去危害更大。不如撤去包围,合并各路部队人城。韩忠看见包围
已解除,一定会自己出来,出来之后其斗志就会减弱,这正是打败叛贼的途
径。””解围之后,韩忠果然从小城中出来作战,结果被朱俊、张超打得大
败。
曹操包围壶关,下达命令说:“如果拔取了壶关城,要把城里的人都活
埋了。”结果接连几个月不能攻克壶关。曹仁这时对曹操说:“包围城池同
时一定要指出逃跑的缺口在什么地方,这是为了给逃跑者一条活路。现在您
扬言要活埋全部守城人,这样城中人人都会坚守阵地。况且壶关城固,城中
粮食又多,强攻就会造成士卒的更大伤亡,把守又会旷日持久。现在屯兵在
坚固的城墙下,进攻发誓死战的敌人,这不是上策。”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
议,于是壶关城的守军便投降了。这就是围困敌人应采取的正确办法。
[大凡敌军意欲投降,就会有云气如人形,十十五五,叉手低头。又,云
和云相对,上黄下白,名叫“善气”,表示被这种云气笼罩的军队想讲和撤
退。凡城中有白云如旗,此城不可攻。或有黄云临降城中,有大的喜庆事要
发生。或有青云象牛头触人,此城不可屠杀。或城中云从东方升发,颜色呈
黄,这是“天钺”,不可讨伐,伐则亡。或城上云如火烟,是预示守城之军
要出战;若云气无边,不能攻伐。或云气如杵状,从城中向外涌出,表示城
内敌军要突围并能得胜,固不要攻伐。或城有云气分成两慧星状,攻伐不胜。
或有蒙蒙云气环绕却不入城,表示城外的兵不能回城。凡攻城时有云气从城
中飘入我军阵地上,是“敌气”。凡攻围城,过了十天还没有雷雨,就预示
着此城有辅佐,要快速离去,不要进攻。以上都是于敌有利的“胜气”。凡
攻围城,有赤气在城上,黄云四面环绕,表示城中有大将死,城中军队要投
降。或城上有赤气如鸟,要加紧进攻,此城右破。或城中有云气出入,预示
城中军队要外逃。或有云如灰覆盖在军营上,表示士卒多病,城必被屠。如
城上无云气,士卒多逃散。或城上有赤云如许多人头,表示下面多有死伤流
血之灾。攻城时有白云环绕着进入城内,加紧攻打可破此城,若有曲虹从城
外入城,表示三日内此城被屠。以上都是于敌不利的“败气”。]
变通六十
制造假象,蒙骗敌人,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孙膑当年就利用对手的
狂妄骄横,用“增灶”迷惑敌人,诱其轻进,结果在马陵道上一举歼灭了不
可一世的庞涓,给中国军事史增添了又一个辉煌的战例,至今为人传诵。
【经文】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
魏原赵攻韩,齐田好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
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
用兵者,固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其将军。使齐军人魏地
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明日为三万灶。”涓喜曰:“吾固知齐卒怯也。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已过半。”乃弃其步兵,与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膑度其
暮至马陵,道狭而多险,可伏兵。乃斫大树白书之曰:“庞涓死树下”。令
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见火举而发”。涓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书。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乃自到,曰:“果成竖子之名也。”
虞诩荐武都郡,羌率众遮诩于陈仓崤谷,诩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羌不敢逼。或问曰:“孙子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三十里,以戒不虞。
今且行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既多,吾徐行则易为所及,疾行则彼
不测之。且虏见吾灶多,谓郡兵来至。孙子见弱,吾示强,势不同也。”[昔
王濬在蜀,作船欲代吴,预流柿江中以威之。及至唐,李靖欲伐荆州袭萧锐,
乃投柿于江中,使萧见之,靖寻以兵,随柿而下,萧锐不备,遂虏之,平荆
关。夫兵法变通,不可执一,诸君得之矣。]
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因形而作,胜于众,善之善者矣。此变通
之理也。
【译文】
孙子说:“要想调动敌人,就要会用假象欺骗敌人,敌人一定会上当的。”
有什么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呢?
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田忌率兵,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知道以
后,急忙离开韩国,赶回魏国。这时,齐国的军队已经开到西边去了。孙膑
对田忌说:“那三晋的战士,素日勇猛凶悍,轻视齐国;而齐国的军队却号
称怯懦。善于作战的人,要会顺应形势,加以正确的引导。兵法上说:走一
百里路程争利,如没有后援,就一定会使领兵的大将受挫。应该让我们的军
队,在进入魏国境内的第一天,筑十万个大灶台;第二天筑五万个灶台,第
三天筑三万个灶台。”庞涓看到后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
入魏国以后只有三天,逃跑的就超过半数。”庞涓扔下他的步兵,带着精锐
的轻装骑兵,昼夜兼程,追逐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以这样的速度行军,在天黑的时候就会赶到马陵。马陵的
道路狭窄,两边尽是绝壁,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又把一棵大树的皮砍下一块,
露出白色的木质,在上面写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样。又命令一万名
射箭能手,埋伏在道路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点起火来,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在夜里来到了这棵树下,看见白色的木质上有字,就钻木取火,照
着去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一片混乱。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自杀
了。临死前他说:“这一仗可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
虞诩被举荐为武都郡守,羌族首领率领着人马在陈仓的崤谷拦截虞诩。
虞诩让手下每人各筑两个灶台,一天增加一倍。羌兵看到日渐增多的灶台,
不敢向前追赶。有人问虞诩说:“孙膑当年是每天减少灶台,您却每天增加。
兵法上说,每天最好行进三十里,以防备不测。您却行进了二百里,这是为
什么?”虞诩说:“敌军人数众多,我如行军缓慢,就会被追赶上,而疾速
行军,敌军难测我军的行动,况且敌人看到我们的灶台不断增多,以为是郡
里的兵马来了。孙膑是故意显示其弱小,我则是显示强大,形势各有不同。”
[当年,王濬在蜀造船,准备攻打吴国,有意把造船砍下的碎木片放置在
江中,用来威吓吴国。到了唐朝,李靖要攻打荆州,袭击萧锐,故意把碎木
片投入江中,让萧锐看见,李靖随即率领军队顺流而下,在萧锐毫无防备的
情况下,俘虏了他,由此平定了荆州。兵法有变有通,不可偏执一端,要懂
得灵活运用。以上战例中的胜利者,都是掌握了兵法的人。]
所以说,要用心估量对手,用眼观察关键之所在,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
制定不同的策略,这样就会避免因追随别人、因循旧例而失败。这就是变通
的道理。
利害六一
利与害,相辅相成,彼此依存。能化害为利者,必是智者、勇者。韩信
“背水一战”,大获全胜,就是化害为利的典范。没有卓绝的胆识,没有对
敌我双方情况的深入充分了解,是不敢也不会采用如此战术的。
【经文】
孙子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又曰:“杂于利而务
可伸,杂于害而患可解。”何以明之?
汉将韩信攻赵,赵盛兵井陉口。信乃引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
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见赵军。诫之曰:“赵
见吾走,必空壁逐吾,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
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谓军吏曰:“赵
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我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出行,倍水阵。赵军望见大笑之。[太公曰:“智与众同,非人师
也;伎与众同,非国士也。动莫神于不意,胜莫大于不识。”使赵军识韩信
之势,安得败哉?故笑之而败也。]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赵开壁攻击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弃旗鼓,走水上。水上军开壁入之,
复疾战。赵空壁争汉旗鼓,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
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
帜,立汉赤帜两千。赵军不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太公曰:
“夫两阵之间,出俾阵矣。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此之谓矣],以为汉皆
已得赵主将矣,遂乱,遁走,赵将虽击斩之,不能禁也[孙子曰:“以治待乱,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夫众心己乱,虽有良将,亦不能为之计矣]。于是汉
兵夹击,大破之,斩成安君泜水上,擒赵王歇。
诸将效首虏,留贺,因问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
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
“此在兵法之中,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
后存’?[夫处死地者,谓力均势敌,以死地取胜可也。若以至弱当至强,投
弱兵于死地,自贻陷矣。故孙子曰:“兵恐不可效。”又《经》曰:“大众
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是知死地之机,必用大众矣。”]且信非能素抚循士
大夫也,所谓‘驱市人而战’,使人人自为战,今与之生地,皆走,宁尚可
得而用之乎?”诸将曰:“善。非所及也。”
[孙子曰:“兵甚陷,则不惧,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
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投之无往者,诸将之勇也。此之谓矣。]
魏太祖征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贾诩曰:“不可追也。”绣不从,
果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战必胜”。绣收散卒,赴追太祖,战果
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
曰必克。皆如公之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军势百途,
事不一也。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魏军新退,曹公必自断其后,追兵
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还,
必国内有故也。既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
敌也。故虽用败兵而胜也。”绣乃服其能。
此利害之变,故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杂于害而患可解。”此之谓也。
【译文】
孙子说:“让士卒陷入‘不疾战则亡’的‘死地’然后可以得生;把士
卒投入危亡之地,然后可以保存。”又说:“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
面,事情就可以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解除。”
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朝大将韩信攻打赵国,赵国在井陉口列兵。韩信于是率军在距离井陉
口三十里的地方,停止前进,安营住下。到了半夜,下达命令,准备出发。
韩信选拔了两千名轻装骑兵,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
在山中,窥望赵军。他告诫说:“赵军望见我军逃走,一定会全军出营追赶,
这时,你们就迅速扑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把我军的红旗插上。”
他又让他的副将给战士们送去干粮,并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开饭。”各部
将领都不相信会这么容易就取得胜利,嘴上却答应说:“好。”韩信又对军
吏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并筑起了壁垒。他们在没有望见
我军主帅的大旗和听到我军主帅的鼓声的时候,是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
的,他们怕我军行进到险阻的地方就向后撤退。”韩信让一万战士先头开拔,
背着河水列阵。赵军望见,大笑起来[姜太公说:“智慧与众人一样,不能做
别人的老师;技艺与大众一样,不能做国家级的大师。最神奇的行动是出人
意料,最伟大的胜利是让人难以识破。”如果让赵军识破韩信的计谋,赵军
哪会失败?所以赵军嘲笑韩信,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到天明之后,韩信
树起汉军主帅的旗帜,击起了主帅的战鼓,率领大军出了井陉口,赵军这才
打开营门,出来攻击。双方恶战了很久。这时,韩信与张耳故意扔掉了军旗
和战鼓,向背河列阵的汉军逃去。背河列阵的汉军打开营门,把韩、张放了
进去。双方又开始了激战。赵军见韩信退逃,果然全营出动,争着抢夺汉军
的战鼓和军旗,争着追赶韩信与张耳。韩、张已经进入背河扎营的阵地,汉
军官军,人人拼死冲杀,不可战胜。韩信事先派出去的两千名骑兵,乘赵军
全体出动争功夺利的时候,迅速攻人赵军留下的空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
掉,树立起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不能抓住韩信等人,就想退回自己的营
中,可近前一看,营垒上插得都是汉军的红旗,十分惊恐[姜太公说:两阵之
间,出现了“俾阵”,放纵士卒四处乱行,出现了“变”的阵势],认为汉军
已经把赵王及其身边的将领都活捉了。于是赵军大乱,纷纷逃窜。赵军的将
官虽然斩了几个,也不能约束[孙子说:“以自己的平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
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军心已经混乱,
即使有良将,也不会有办法]。汉军两路夹攻,大败赵军,在泜水河边斩杀成
安君,活捉赵王赵歇。
各部将领呈示俘虏,都前来祝贺胜利,于是问韩信:“按兵法上说,陈
兵列阵要右背山陵,前离水泽。现在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等战
胜赵军后开饭,我们心里当时都不信服。然而却胜利了,这是使用的什么战
术啊?”韩信说:“这种战术兵法上也讲过,只是各位不注意罢了。兵法上
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处在‘死地’中作战,是
指双方力均势敌,将士卒置于‘死地’的一方就可以取胜。如果把特别弱的
当成特别强的,把弱兵投向“死地’,那是自找失败。所以孙子说:“士兵
恐惧是难以救助的。”《经》上也说:“把大众放在地形险要的地方,然后
才能决定胜败’。因此知道,使用‘死地’的战术,必须要使用大众。”]
况且我不是能平素做安抚工作的士大夫,能‘驱市人而战’,使人人各自为
战。现在如果把士卒投放在可以逃生的地方,遇到死亡的威胁,就会都逃走。
我还能指挥使用他们吗?”各位将领说:“实在高明。我们是难以赶上的。”
[孙子说:部队陷入“不战则亡”的境地,就不恐惧了。因为迫不得已,
只能苦斗。所以,这样的军队不用整治就加强戒备,不用要求就能完成任务,
不用约束就能亲近相助,不用申令就能信守纪律。把他们投放不战就不能返
回的绝境作战,需要将领有超凡的勇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魏太祖曹操征伐张绣,不多时便领兵撤退。张绣去追击,贾诩说:“不
能去追击。”张绣不听,果然失败回来。贾诩说:“赶快再去追击,这次肯
定能取胜。”张绣于是集合起散乱的士卒,再次去追击曹操,果然取胜了。
胜利归来后张绣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追击曹操的退军,而您却说一定
要失败。我撤退回来,第二次又以失败的士卒追击胜兵,您却说一定能取胜。
两次的结果都象您说的那样,为什么两次都不合常理,却都应验了呢?”贾
诩说:“这个容易解释。军事形势纷坛,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将军虽然善于
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魏军刚刚撤退,曹操一定守在部队后面。你
的追兵虽然精锐,但为将的既然不是对方的对手,对方的士卒何况也非常精
锐,因此知道你一定会失败。曹操进攻你的时候并无失策,但还没有全力进
攻就撤退了,一定是因为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曹操既己打败了你,一定会
轻军快进,留下大将守在后面。留在后面的将领虽然勇敢,但不是你的对手。
所以即使用失败之兵追击也能取胜。”张绣因此佩服贾诩的才能。
这就是利与害的相互转化。所以让士卒陷于“不战则亡”的“死地”,
然后可以得生;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解除。说的
正是这个道理。
奇兵六二
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是用兵打仗的要旨。
一个高明的将领,不仅深知“奇正”是可以相生相死的,而且总是能出奇制
胜,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已战胜了敌人。
【经文】
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孙子曰:“兵以正合,事以奇胜。”
何以明之?
魏王豹反汉,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
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水罂渡军,裘安邑[孙子曰:“近
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之谓也]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
魏为河东郡。
是知奇正者,兵之要也。《经》曰:“战胜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
胜穷,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此之谓也。
【译文】
姜太公说:“作战不能分别调动使用军队,不能与之言奇。”孙子说:
“太凡作战,以主力部队和敌人交战,以奇兵包抄、偷袭,这就叫出奇制胜。”
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王豹反叛汉军,刘邦让韩信做左丞相去攻击魏王豹。魏王在黄河东岸
的蒲坂陈兵,堵塞了通往临晋的道路,韩信于是布置疑兵,假装要乘船偷渡
到临晋,与此同时,让伏兵借助能漂浮的木桶为工具,从夏阳渡河,偷袭魏
王的后方重镇安邑[孙子说:“本来要近攻,却要显出远攻的样子。”说的正
是这个道理],魏王非常惊恐,于是率军出来迎战韩信,韩信大胜,俘虏了魏
王豹,把他所占据的土地定为河东郡。
由此可知,“奇”、“正”是用兵打仗的要旨。《经》说:“用兵打仗,
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
奇正的变化,就象圆环一样无头无尾,没有终结,谁又能穷尽它呢?”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掩发六三
在有些时候,怀柔政策的采用,甚至可以取得战场上不能取得的成功。
因为战争是冰冷的,血腥的,而怀柔的特点却是直指人心,抚慰人心。于是
在不知不觉中,敌人就被软化了,俘获了。”火牛阵”是这样,一代英豪关
羽也是被怀柔击中惨死的。
【经文】
孙子说:“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又
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何以明其然耶?
燕平齐,围即墨城。既墨城中推田单为将,以拒燕。田单欲激怒齐卒,
乃宣言曰:“吾唯恐燕将劓所得其卒,及掘城外坟墓。擢先人,可为寒心。”
燕将如其言,即墨人皆涕泣,共欲出战,怒皆十倍。单乃收人金,得千镒,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书曰:“即墨即降,愿不虏吾家族。”燕将大喜,益懈。
乃收牛得千头,束苇于尾,烧其端,凿数十穴,夜纵牛出。以壮士五千人随
其后,牛尾热而奔燕,燕军大惊,所随五千因衔枚击之,燕军大败,杀其将
骑劫,复齐七十余城。
吕蒙西屯陆口,关侯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关侯讨樊
而多留备兵,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众还建业,以治病为名,某
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取
而某可擒之。”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侯果信之。稍撤兵赴樊,权闻之,
遂行。先遣蒙在前,伏其精兵于商船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昼夜兼行,
至侯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侯不闻知[太公曰:“伪称使者,所以绝
粮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由此言之,衣服、号令之中
不可不审也]。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侯将士家属,皆
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道不拾遗[昔秦伯见袭郑之利,不顾崤函之败。
吴王矜伐齐之功,而忘姑苏之祸。故曰: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
用兵之利。此之谓矣。《经》曰:“役诸侯者,以业。”语曰:“因其强而
强之,敌乃可折。”关侯讨樊,虽不被人计,亦自役自强者也]。
侯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厚遇其使,使周旋城中,家家致问,
或手书示信。侯使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间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侯士
卒无斗心。权至获侯,遂定荆州。
此掩发之变。故曰:“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免,敌不及距。”
此之谓矣。
【译文】
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者,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所掌握的行动节
奏是短促而猛烈的。”“他会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以伏兵待机掩击敌人。”
又说:“善于调动敌人的,会用假象欺骗敌人,敌人必定上当。”
燕国进攻齐国,包围了即墨城,城中的居民推田单为将,率众抗击燕国。
田单为激励士卒,故意放风说:“我最担心燕军割去被俘士卒的鼻子,还要
挖开城外的即墨城人的祖坟,凌辱已死去的先人,这是最让人寒心的了。”
燕军将领听信了流言,果然这样做了,即墨人都伤心地哭泣,要求出战,愤
怒之情超过了平日的十倍。田单又收集了千镒黄金,让城中豪富送给燕国将
领,同时附了一封信说:“即墨立即投降,只希望不要抢掠我们的亲人。”
燕将见状大喜,放松了警惕。田单于是聚集了一千余头牛,把苇草系在牛尾
上点燃,从城墙上凿了许多洞,在夜里将牛放出,并让五千名壮士跟在牛的
后面,牛被点燃的苇草烧得疯狂了,直向燕军阵地冲去,燕军惊恐万状。跟
随在牛后面的五千名壮士悄没声地击杀燕军,燕军大败。即墨人杀了燕将骑
劫,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十余城。
吕豪西面屯兵于陆口。关羽去讨伐樊城,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守公安和南
郡。吕蒙上书给孙权:“关羽去征讨樊城,又留下了许多人马防守,怕我会
袭击他的后方。我平日有病,希望您以我治病为名拨出一部分队伍跟我回建
业。关羽听到这一消息,一定会抽调守备部队,全力进攻襄阳。这时,我军
就可以在乘船昼夜西上,袭击蜀国的空城,南郡即可夺取,关羽也可擒获。”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计策,吕蒙于是假装病得很重,孙权公开传令召回吕蒙,
关羽果然上当,调出守南郡的部队奔赴樊城。孙权听说后,立即出发,先派
吕蒙在前,把精兵埋伏在船里,让人身穿白衣,装作商人,昼夜兼行,到关
羽设置在长江边上的关卡伺机行动,悄悄把守关卡的捉住捆绑起来,关羽一
点都不知情[姜太公说:“假称使者,是用以断绝粮食的;假传号令,与敌穿
同样服装的,是为失败逃走准备的。”由此看来,对于衣服、号令,不能不
小心]。吕蒙顺利地到了南郡,守城的士仁、糜芳等人都投降了。吕蒙人城后,
对于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抚慰关心备至,并下令军队不准去骚掠这些人
家,军纪非常严明[从前秦伯只看到袭击郑国的利益,却不顾在崤函等地的失
败。吴王以讨伐齐国成功而骄傲,却忘记了在姑苏城的灾难。所以说,不能
完全了解用兵的害处,也就不能了解用兵的利处。《经》上说:“能指挥诸
侯的是利益。”。古语说:“让敌人强大更强大,才能将其摧毁。”关羽伐
樊,虽未被人算计,却因其强大才导致了失败。]
关羽从樊城返回,还在路上就几次派使者和吕蒙联系,吕蒙厚待使者,
让他在南郡城中四处察看,到每个被俘的家中间讯,有的还捎信表示这一切
都是真实可信的。关羽的使者返回后,军士纷纷向他打探家中情况,当他们
了解到家中一切平安,待遇甚至超过了平时后,都没有参加战斗的心思了。
孙权后来领兵前来,关羽被迫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俘获,荆州因此被平定。
这就是“掩”与“发”的相互转变,所以孙子说:“开始要象处女一样
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门户大开,然后象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
及抗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还师64
耗力、耗时、耗财的战争结束了。班师回朝的将军却面临着抉择,聪明
的做法是藏其威势,主动要求离开政治中心。当年准阴侯韩信哀叹:“狡免
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不是至今令人感慨,发
人深思吗?
【经文】
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王子曰:“四人用虚,国家无储。”
故曰: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
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恩,下无以活其身,
则离叛之心生。此为战,胜而自败。”
故虽破敌于外,立功于内,然而战胜者,以丧礼处之。将军缟素,请罪
于君。君曰:“兵之所加,无道国也。擒敌致胜,将无咎殃。”乃尊其官,
以夺其势。故曰:“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
谓沈之于渊。沈之于渊者,谓夺其威,废其权,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
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心。仁者之众,可合而不可离;威权可乐,而难
卒移。
是故还军罢师,存亡之阶[尉陀、章邯是也]。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
故霸者之佐,其论驳也[驳,不纯道也]。人主深晓此道,则能御臣将[汉祖袭
夺齐军之类];人臣深晓此道,则能全功保首[张良学辟谷人间事之类]。愿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