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贞观政要

_7 吴兢(唐)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为之而欲人
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
以取诮,将何益乎?臣又闻之,无常乱之国,无不可理之民者。
夫君之善恶由乎化之薄厚,故禹、汤以之理,桀、纣以之乱;
文、武以之安,幽、厉以之危。是以古之哲王,尽己而不以尤
人,求身而不以责下。故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
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为之无已,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
之路。温舒恨于曩日,臣亦欲惜不用,非所不闻也。臣闻尧有
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史,武有戒慎之铭。此
则听之于无形,求之于未有,虚心以待下,庶下情之达上,上
下无私,君臣合德者也。魏武帝云 :“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
犯颜之诤,亲忠臣,厚谏士,斥谗慝,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
国,远避灭亡者也。”凡百君子,膺期统运,纵未能上下无私,
君臣合德,可不全身保国,远避灭亡乎?然自古圣哲之君,功
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
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
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
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之
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
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臣数年以来,每奉明旨,深惧
群臣莫肯尽言。臣切思之,自比来人或上书,事有得失,惟见
述其所短,未有称其所长。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于造次,
不敢尽言,时有所陈,不能尽意,更思重竭,其道无因。且所
言当理,未必加于宠秩,意或乖忤,将有耻辱随之,莫能尽节,
实由于此。虽左右近侍,朝夕阶墀,事或犯颜,咸怀顾望,况
----------------------- 页面 85-----------------------
贞观政要 ·82·
疏远不接,将何以极其忠款哉?又时或宣言云 :“臣下见事,
只可来道,何因所言,即望我用?”此乃拒谏之辞,诚非纳忠
之意。何以言之?犯主严颜,献可替否,所以成主之美,匡主
之过。若主听则惑,事有不行,使其尽忠谠之言,竭股肱之力,
犹恐临时恐惧,莫肯效其诚款。若如明诏所道,便是许其面从,
而又责其尽言,进退将何所据?欲必使乎致谏,在乎好之而已。
故齐桓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
夫以耳目之玩,人犹死而不违,况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千里
斯应,信不为难。若徒有其言,而内无其实,欲其必至,不可
得也。
太宗手诏曰:
省前后讽谕,皆切至之意,固所望于卿也。朕昔在衡门,
尚惟童幼,未渐师保之训,罕闻先达之言。值隋主分崩,万邦
涂炭,惵惵黔黎,庇身无所。朕自二九之年,有怀拯溺,发愤
投袂,便提干戈,蒙犯霜露,东西征伐,日不暇给,居无宁岁。
降苍昊之灵,禀庙堂之略,义旗所指,触向平夷。弱水、流沙,
并通輶轩之使;被发左衽,皆为衣冠之域。正朔所班,无远不
届。及恭承宝历,寅奉帝图,垂拱无为,氛埃靖息,于兹十有
余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习,以
致于此。自惟寡薄,厚享斯休,每以抚大神器,忧深责重,常
惧万机多旷,四聪不达,战战兢兢,坐以待旦。询于公卿,以
至隶皂,推以赤心。庶几明赖,一动以钟石;淳风至德,永传
于竹帛。克播鸿名,常为称首。朕以虚薄,多惭往代,若不任
舟楫,岂得济彼巨川?不藉盐梅,安得调夫五味?赐绢三百匹。
----------------------- 页面 86-----------------------
贞观政要 ·83·
诚信第十七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 :“朕之所任,皆
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
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
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
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
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
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
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
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 :“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
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
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
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
也。
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
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
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昔贞观
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
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謇谔之辈,稍避
----------------------- 页面 87-----------------------
贞观政要 ·84·
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
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
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
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政损德,其在此乎?
故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盖为此也。
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
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惟利之所在,
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欲将求致治,必委之
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
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是则毁誉在
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之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
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
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惠?然
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
利,承颜顺旨,其为祸患,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
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
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
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
乎?”管仲曰 :“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
“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
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
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 :“鼓之
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
右曰 :“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
伯曰 :“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
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
----------------------- 页面 88-----------------------
贞观政要 ·85·
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
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
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
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
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
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
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
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 :“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 :“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
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
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
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 皆来朝贡,九夷
重译,相望于道。 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
人?”征拜谢曰 :“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
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 :“《传》称‘去食存信’,孔
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
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 :“仁、义、礼、智、信,谓之
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
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 页面 89-----------------------
贞观政要 ·86·
俭约第十八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 :“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
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
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
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
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
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
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
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
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
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 :“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
榭。今夏暑未退, 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 :“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
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
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
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孔子云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
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
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
“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
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
----------------------- 页面 90-----------------------
贞观政要 ·87·
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
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
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
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 :“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
得闻此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近读《刘聪传》,聪将
为刘后起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
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
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
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贞观十一年,诏曰 :“朕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真也;葬
者藏也,欲令人之不得见也。上古垂风,未闻于封树;后世贻
则,乃备于棺槨。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
无危。是以唐尧,圣帝也,谷林有通树之说;秦穆,明君也,
橐泉无丘陇之处。仲尼,孝子也,防墓不坟;延陵,慈父也,
嬴、博可隐。斯皆怀无穷之虑,成独决之明,乃便体于九泉,
非徇名于百代也。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
银为江海;季孙擅鲁,敛以玙璠;桓魋专宋,葬以石槨,莫不
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而招辱。玄庐既发,致焚如于夜台;黄
肠再开,同暴骸于中野。详思曩事,岂不悲哉?由此观之,奢
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
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
在刑书,而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
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遂使衣衾棺槨极雕刻之华,灵
輀冥器穷金玉之饰。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破资产而不逮,
徒伤教义,无益泉壤,为害既深,宜为惩革。其王公以下,爰
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州府县官明加
----------------------- 页面 91-----------------------
贞观政要 ·88·
检察,随状科罪。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
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
文本叹曰 :“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
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
乎?”言者叹息而退。
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
特为之造庙。
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
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
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
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
尚。
----------------------- 页面 92-----------------------
贞观政要 ·89·
谦让第十九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
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昔舜诫禹曰: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
守谦恭者,身倘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
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群公
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
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 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
无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 :“《论语》云:‘以能
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
对曰 :“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
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
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
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
深不可知。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
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
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云:‘劳谦,
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
河间王孝恭,武德初封为赵郡王,累授东南道行台尚书左
仆射。孝恭既讨平萧铣、辅公祏,遂领江、淮及岭南、北,皆
----------------------- 页面 93-----------------------
贞观政要 ·90·
统摄之。专制一方,威名甚著,累迁礼部尚书。孝恭性惟退让,
无骄矜自伐之色。时有特进江夏王道宗,尤以将略驰名,兼好
学,敬慕贤士,动修礼让,太宗并加亲待。诸宗室中,惟孝恭、
道宗莫与为比,一代宗英云。
----------------------- 页面 94-----------------------
贞观政要 ·91·
仁恻第二十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
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
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
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于是
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 :“水旱不调,
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
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
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
有司奏言 :“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
所忌。”太宗曰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辰
日?”遂哭之。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
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
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
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
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儿之丧,
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
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 页面 95-----------------------
贞观政要 ·92·
慎所好第二十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
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
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
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
论苦空,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
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
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
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
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 》,乃云 :‘宰衡以干戈为儿戏,
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
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
不可暂无耳。”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
秦始皇非分爱好,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其入
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
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神仙,乃将女嫁道术之人,事既无
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
贞观四年,太宗曰 :“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
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终被
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 又诛戮李金才,及诸李殆尽, 卒
何所益?且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虚事,不足在
----------------------- 页面 96-----------------------
贞观政要 ·93·
怀。”
贞观七年,工部尚书段纶奏进巧人杨思齐至。太宗令试,
纶遣造傀儡戏具。太宗谓纶曰 :“所进巧匠,将供国事,卿令
先造此物,是岂百工相戒无作奇巧之意耶?”乃诏削纶阶级,
并禁断此戏。
----------------------- 页面 97-----------------------
贞观政要 ·94·
慎言语第二十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
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
事杜正伦进曰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
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
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
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
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
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
‘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
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 :“人君居四海之
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
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
常侍刘洎上书谏曰 :“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
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
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凝旒以听其言,虚襟
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折
其理,援古以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
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 ’,庄生称‘至道无
文 ’,此皆不欲烦也。是以齐侯读书,轮扁窃议,汉皇慕古,
长孺陈讥,此亦不欲劳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
----------------------- 页面 98-----------------------
贞观政要 ·95·
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
性好自伤乎?窃以今日升平,皆陛下力行所至。欲其长久,匪
由辩博,但当忘彼爱憎,慎兹取舍,每事敦朴,无非至公,若
贞观之初,则可矣。至如秦政强辩,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材,
亏众望于虚说。此才辩之累,皎然可知。伏愿略兹雄辩,浩然
养气,简彼缃图,淡焉怡悦,固万寿于南岳,齐百姓于东户,
则天下幸甚,皇恩斯毕。”太宗手诏答曰 :“非虑无以临下,
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
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 页面 99-----------------------
贞观政要 ·96·
杜谗邪第二十三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
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
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
谗人蔽之。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
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
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
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
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
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
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
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
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
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
前史云 :‘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
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礼》云:‘戒慎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
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又孔子曰 :‘恶利口之覆邦家’,
盖为此也。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
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
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
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 :“朕巡省河、洛,
----------------------- 00-----------------------
贞观政要 ·97·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