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心理学与读心术

_7 晨曦(当代)
1.直爽简明型
形容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文学作品里,这种语言风格多体现于英雄豪杰身上,粗犷而直白,真诚而袒露。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口出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婉转含蓄型
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幽默风趣型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涵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这种语言风格能帮助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个人魅力。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但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也应该讲究场合,因人而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幽默,才是智慧的语言。
4.一板一眼型
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5.口若悬河型
这种人一般是比较能说的,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这种人一般有两种:
一是善于言谈,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名词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识辨力差、阅历浅的人。与这种人最初接触,给人的印象相当好,会被认为是一个知识丰富,又善于表达的人才。但是,这种人看起来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对任何一件事都说不到点子上。
二是这种人确实是知识面比较宽,懂得的比较多。一般在遇到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仔细辨别一下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以防被他们能说的表面所欺骗。
6.貌似博学者
这种人不能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也不能说他们什么都懂,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他们多少有一些才华,对各门各类的知识是泛泛而谈。博而不精,不能胜任某项具体的工作。
这种人或是因为自恃聪明,学知识时不求甚解,只知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到处夸耀,等到学习的黄金年龄一过,虽有学习提高的愿望,但已力不从心,最终学识水平也没有进步。还有一种可能是因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终未能更上一层楼,去学习更精专、更广博的东西。总之,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终未能继续深造学习。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就罢了,最应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时他们会装作博学者到处招摇撞骗,那么我们就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识别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说话方式看对方个性(2)
7.人云亦云型
这一类人就是生活中经常说的“东郭”先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总是人云亦云,总是在别人后面发言,讲大家讲过的话题和观点。
这种人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为了明哲保身既不敢得罪张三,又不敢驳斥李四,更不可能主动与人争辩,没有主见,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大的进步,整天只是混碗饭吃,支使起来也容易,你让他去东他绝对不敢去西。管理阶层的人要注意,识别一下单位里是不是有这种人,防止因疏忽大意而酿成祸害。
8.不懂装懂型
生活中这种人确实很多,尤其是成年人,他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怕人笑话就不懂装懂,蒙混过关。当两个人交谈时,一方不懂装懂,如果另一方恰好在这方面什么都不懂也许会把对方的话当真;相反,如果对方在这方面十分精通,往往就会被对方所笑话。如果在技术、学问上不懂装懂,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自己没有学到知识;二是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9.避实就虚型
这类人比较圆滑,比较容易的事情就经常自己亲自做;而稍稍有点难度的事情,就让自己的手下或其他同事、朋友来代劳。当面对高难度的挑战时,比如现场办公,因无法蒙混过关,就很圆滑地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实际上,这也算是一门技术,但是,做人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比较好。在与人交谈当中,只要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他们总是含含糊糊、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反正是不敢拍板表态,唯恐将来出什么大事而牵扯到自己。这种人如果作为一把手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性格让许多机会溜走,给事业带来损失。如果当副手或是人事部门职员还可以,可利用其喜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特点来融洽、缓和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10.满口新词、新理论型
这种人往往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接受新生事物很快,并能够在生活中具体运用,比如,“粉丝”即英文中的“fans”,往往他们会成为新事物的传播者。这类人的性格比较直爽,心里装不下任何事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缺点是没有主见,往往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易反复不定,犹豫不决,执行力比较差,很难独立完成重大的任务。
11.满口专业术语或生僻词汇的人
这类人通常很自卑,他们想用一些专业术语或是生僻的词汇来表现自己是多么的有教养、有学问。其实,他们这样做是非常愚昧、可笑的。一般来说,他们对事物没什么独特的见解,容易人云亦云。
12.说话文绉绉的人
这类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罗列词汇。这种人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对人情世故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但是总是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通常他们不是酸腐书生就是权威主义者。
13.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勇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这种人的缺点是冷静思考不够,易失于偏颇,不被时人理解,易成为孤胆英雄。这种人可利用自己的异想天开式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言辞过恭者必怀戒心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类语言要依据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会显得肤浅。
适度的礼貌,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恭恭敬敬的人,也许是气质上有欠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遇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这种人的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加以解决,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性格比较软弱。这种人如果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锻炼意志,无疑会成为业务高手。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在礼节方面。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恐惧、罪恶和不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并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觉察到这一点,为求掩饰,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恭敬。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地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别人的人,内心往往郁积着对别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特别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对方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说明你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强烈的排斥情绪。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了很长时间,双方也很了解,但是,对方依然在使用客气与亲切的言辞,说话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是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掌控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企图。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奇思妙语者聪明过人
这种人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一词半句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
司马昭是东晋元帝的大儿子,从小十分聪明。9岁时,有一天,有位官员从长安来京都。谈笑间,那位官员随口问司马昭:“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近呢?”
司马昭回答说:“当然是长安离我们近。”
“为什么这样说呢?”元帝插嘴问道。
“常听人们说有人从长安来京城,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儿来,所以知道长安近呗。”司马昭机智地回答。
在一次宴会上,晋元帝想炫耀儿子的聪明,仍是老一套,要司马昭当着众臣的面讲讲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
不料司马昭却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
元帝一听,很是失望地说:“你这个小家伙,为什么和上次说的不一样呢?”
司马昭却笑嘻嘻地说:“我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怎么也不能一眼就看见长安啊!所以说太阳离我们近。”他的奇思妙语赢得一片喝彩声。
有奇思妙语者,大多反应迅速,这种人头脑聪明,能洞察事件的根源,有化解临场危机的本能。
滥发牢骚者内心狭隘
这类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正过来翻过去地说。他们往往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人。虽然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是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不去实际行动。当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退缩,从不认真总结失败的真正原因,通常都归结到外界的因素上对他人的要求总是相当严格的,但对自己的要求则很松。他们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总期望得到更多的回报,自私自利,缺乏容人的气度。
在现实生活中,滥发牢骚者不在少数。在职场、家庭、社交场合中,这种人喜欢喋喋不休,有感而发。
有些时候,我们走进公司或企业的办公室时,经常听到这样的牢骚话:
“既要我们提高业绩,又要我们天天填日报表,真是烦死人了!”
“我们可是天天在外奔跑的人,哪有坐在桌前填写日报表的时间?科长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哪里知道我们的辛苦?”
“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得一个不剩。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门去。”
“哼,他说营业日报表必须按日提交才算营业报表。这种话何必特别提出来。就是小孩也懂得这个道理!”
这种大鸣不平、大发牢骚之人,在每家公司都能看得到。
有些发牢骚的人,大多是思想上坐享其成的人。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或是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他们是自私自利、气度狭小的人。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看穿奉承拍马者的心理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之人的性格?其中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了。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自身难保的上司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奉承的最终目的就是迫不及待地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马屁精,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后果怎样?整个企业标价出售,或者破产关门,变成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领导者眼里,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也就是事事总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法。在会议上,他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鄙弃。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并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有以下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
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当靠山总比较保险。
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察觉。
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
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个人发展。
奉承拍马的行家里手,有着一整套经过仔细盘算而培养起来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有着处心积虑策划出来的一系列随机应变的手段。自然,一个人决不会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奉承拍马者仍能在一个企业里受到器重,得到提升,保住他们既得的地位。这就是奉承拍马者的性格写真。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摸准花言巧语者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想往上爬,或是想获取某种利益,便采取说好话的方式,以花言巧语巴结、奉承别人,或是做出过分亲密的事,让你上当受骗;也有的人是采取拉关系、套近乎,跟你拐弯抹角扯亲攀友,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要想摸准这种人的性格很简单,因为这种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功近利,所以其性格也就暴露无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从中能受到一些启发。
荀攸是曹操的谋士,他从小就有奇才,13岁那年,他的祖父去世了。就在一家人极为悲痛的时候,他祖父昔日的下级张权跑来吊丧。
张权一走到荀攸祖父灵柩前面,就大放悲声,如丧考妣。他哭着,还一再表示要为故去的老太守守墓,以报答老太守的深恩大德。张权的虔诚表现令荀家上下十分感动,全家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准备答复他提出的请求。这时,始终不动声色的荀攸,经过观察,觉得此人态度反常。他想到祖父生前从来没有向家人提起过张权这个人,可见他与祖父并无深交,更没有听谁说过祖父对此人有什么值得厚报的深恩。他觉得一个人施之过重,必有他意。此人对死者的悲情是言不由衷,对死者之爱也是言过其实。而且张权请求过切,谈吐又闪烁其词,料他必有所隐;再者张权面带惊忧,必有所惧。荀攸看出破绽,忙找叔父谈了自己的疑虑。果然,待叔父唤过张权,经过一番盘查,张权便招认自己犯了杀人之罪,是想借为老太守守墓之名,逃脱法律的制裁。
荀攸识破张权的言行,是采取站在一旁静听,与其保持距离审视地听,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搜索记忆,从记忆里寻找祖父对这个人的影响和说话人所表示的态度的差异,经过对照,确定张权言行有诈。
总之,对向你花言巧语的人,应该采取警惕、戒备和慎听的态度,这样你才不会受骗上当。再看另一故事:
吕布战败,被曹操手下擒获。
曹操得知生擒吕布大喜过望。曹操爱才,素知吕布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天下无敌。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只不过打了个平手。曹操有意劝吕布归降自己。
吕布这个人,武艺虽然高强,但是缺乏政治立场,先是做了丁建阳的干儿子,被董卓用高官厚禄收买,杀了丁建阳;后做了董卓的干儿子,又被王允设美人计离间了他与董卓的关系,他又杀了董卓。他唯利是图,反复无常,对他这个人的品性,天下人都有评论。到他被曹兵所擒时,他的贪生怕死的性格又暴露了出来。当他被推到曹操帐下时,他便用可怜的声音试探曹操,说:“缚得太紧了,实在难受,请稍松一点行吗?”曹操讪讪地说:“缚虎不得不紧。”吕布听出曹操对自己有怜惜之意,便乘机说:“丞相所顾虑的,不过是我。今我为你所擒,只要不杀我,我真心实意辅佐你,天下何虑之有?”吕布一席话说出来,有哀有求,正对了曹操的口味。曹操听后,就打算留用吕布。
可是曹操佯装思索。
吕布担心曹操犹豫,见刘备坐在曹操身边,便又恳求刘备替他在曹操面前说几句好话。曹操这时也想听听刘备的意见,便两眼看着刘备。没料想刘备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丞相难道不记得董卓和丁建阳吗?”
就是刘备这句话提醒了曹操,曹操立即命令刀斧手将吕布推出斩首。
曹操熟知吕布为人,出于对他武艺的偏爱有意要将他收用,又被他花言巧语所迷惑,正要免他死罪收在麾下,却被刘备一句话提醒,立刻改变主意将其斩首。姑且不论刘备这一句话出于何种用心,单就吕布这样品质的人,曹操一旦留下来,对他自己来说,也可以说是凶多吉少。
总之,对花言巧语要存有戒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突然闯进来的“善意”,对超越范围的“亲热”,对为了达到某种个人愿望的“乞求”,都应该慎听、严察,一旦被花言巧语所困,又不听人提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幽默的使用方式看人
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一个具有强烈幽默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获得成功。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只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人将他的幽默感表现出来时,他们的性格也就显示出来了。以下有几种幽默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照一下,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1.用幽默打破僵局的人
用一个幽默来打破某一个僵局,这样的人多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反应快。因自己出色的表现,他们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
2.用幽默来挖苦别人的人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擅长于挑剔和嘲讽他人,整天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开心过。
3.用幽默自我解嘲的人
善于说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的心胸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进行改正。他们这种气质,让他人看在眼里,很容易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为自己带来比较好的人际关系。
4.用幽默嘲笑、讽刺他人的人
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这一类型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相当机智、风趣的,对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相当自私的,他们在乎的可能只是自己。他们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总是非常小心和谨慎,凡事总是赶着要比别人快一步。他们疾恶如仇,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当他人取得了成就的时候,会进行故意的贬低。
5.用幽默制造恶作剧的人
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他们多是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活得很轻松,即使有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在言谈举止等各方面表现得都相当自然和随便,不喜欢受到拘束。他们比较顽皮,爱和人开玩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快乐带给他人。
6.用幽默来显摆的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热衷于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在乎他人对自己持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7.拥有天然幽默感的人
这种人有许多幽默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类型的人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虽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并不擅长在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展所长,而是偏爱自由。他们的生活始终处在发掘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别人来发掘和增强自己的构想。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恰恰是这种比较稳定的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个人习惯,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
口头禅能听出个性
社交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语的习惯。这种口头语言是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这些口头语就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口头禅,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对你了解对方会有很大帮助: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在说这话之前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希望别人能够相信自己。
2.“果然”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大多强调个人主张,自以为是。
3.“另外”、“还有”
这种人思维比较敏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做事容易厌倦,只凭一时的热情,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善始善终。这类人的思想很前卫,富于创新,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4.“啊”、“呀”、“这个”、“嗯”
经常使用这些词的人,一般会有两种,一是他们词汇少,反应比较迟钝,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二是一般一些领导往往会在会上发言时,经常会以用这些话来显示领导风范。
5.“其实”
这类人经常用“其实”来转移一下话题,他们往往是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犟,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6.“听说”、“据说”、“听人说”
经常使用此类用语的人,他们往往是在给自己说话留有余地。这种人一般处事比较圆滑,虽见多识广,但是决断力却不够。
7.“最后”、“怎么样怎么样”
这类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8.“但是”、“不过”
这类人一般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后,遭到别人的攻击,这时常常用“但是”一词作为转折,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这种人有些任性。“但是”语气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其温和的特点,他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人力资源的人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往往是先赞扬。
9.“应该”、“必须”、“必定会”
经常使用这些话语的人,一般自信心极强,往往以“家长”的身份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表面上显得很理智、冷静。但是,如果“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则加重自己不肯定的想法。大多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10.“确实如此”
经常使用这个词的人,大多是浅薄无知,经常跟在别人的后面随声附和,常常自以为是。
11.“可能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一般比较圆滑,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一般对他人的观点也很少评论,通常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遇事沉着、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12.“反正”
经常说这类话的人,一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说话喜欢用否定的语气,往往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尚未行动前,就满脑子的“反正干了也白干”、“反正……”等消极思想,结果自然是放弃。
13.“那时要是这样做就好了”
经常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是“马后炮”,事情发生以后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对自己先前的决定后悔不已。但是遇到相同的事情时,总是拖拖拉拉,缺乏行动力。
14.“想当年……”
这类人一般是对现在的境遇非常不满,经常在比自己资历浅的人面前大谈特谈,向人叙述着自己昔日的丰功伟绩。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些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想借昔日的生活或想象来告慰现实中自己悲惨的境遇,忘却现实的残酷。
15.“绝对”、“百分之百”、“肯定”、“不可能”
经常使用这类词语的人,比较武断,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他们往往在与人争执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常常会不断地用“绝对”等词进行保证。
16.“我只告诉你”
经常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往往是自己不想告诉,但是又想告诉别人;对人说,但是又怕泄露消息,只好不断地强调这个秘密,我只告诉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第一,以这种方式,讨好他人;第二,向他人炫耀自己知道这个秘密。实际上,像这种轻易泄露秘密的人,是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的。
17.“我早就知道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谈话中常常争论自己是主角,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知识面比较广,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性,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如果想通过口头语更好地观察、了解和认识一个人,则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揣摩和分析,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客套话中阅读对方的性格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结交朋友,往往从言谈开始。语言交流是阅读、认识他人的开端。对方的话题、语态,无不透露其素质,对味不对味,开口便知道。
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适度的礼貌是很重要的。客套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话要运用恰当,如果使用客套的语言显得过分牵强且不自然,说明此人别有用心。
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有人突如其来地使用客套话对你说话的时候,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客套话可以视情况而使用,有些人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这时就没有必要使用客套话。如果对方在谈话时还是使用过分谦虚的言辞,可能他在表示强烈的嫉妒、敌意、轻蔑、警戒等。比如,某些生活在都市的人,对外来人说话很客气,换一个角度看,或许这是一种强烈的排外的表现。因此,往往这些人无法与人熟悉,给人留下的尽是冷淡的印象。
客套话几乎人人爱听,但客套话并不是人人都会说的。你对人说客套的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假如你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客套话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走错庙门了。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子路这样的度量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义正词严,一再强调自己不喜欢客套,愿听批评,这不过是他的门面语。你如果以此当真,真的指责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大不高兴,表面上不一定能显现出来,但内心却十分不安,和你之间的感情只会变淡,绝不会增进。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个人对他人有所求时,其言语里的客套话肯定少不了;下属在拍上司的马屁时,也离不开客套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喜欢用客套话的人的性格特征了。这些人要么把客套话当成诱饵,目的明了,擅长耍手段,有相当强的心计;要么就是马屁精,拍马屁是这类人的特长。
对不同的人使用的客套话也是不同的。对商人来说,如果你说他有学问,有道德,甘于清廉自守、安贫乐道,他肯定是不高兴的。你应该说他才能超出常人、手腕灵活、红光满面、发财即在日前,这些话他听了才高兴。对于官吏,如果你对他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听了肯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身清廉、官俸微薄、不易维持,他听了肯定高兴。总之,根据对方职业的不同,你就说与他职业相关的客套话。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打招呼用语中观察对方的…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弗拉杰博士声称,从一个人打招呼习惯用语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自身的很多东西。能揭示性格的习惯用语,是指刚刚结识的友人打招呼的用语,每一种习惯用语,都体现了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1.“你好!”
这样的人大多头脑冷静,只是有点过于迟钝。他们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能够把握自己的感情,不喜欢大惊小怪,深得朋友们的信任。
2.“喂!”
此类人快乐活泼,精力充沛,直率坦白,思维敏捷,富有幽默感,并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
3.“嗨!”
此类人腼腆害羞,多愁善感,极易陷入尴尬为难的境地,经常由于担心出错而不敢做出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事情。但他们有时也很热情,讨人喜欢,当跟家里人或知心朋友在一块时尤其如此。晚上宁愿同心爱的人待在家中,也不愿去外面消磨时光。
4.“过来呀!”
这种人办事果断,喜欢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好冒险,并且能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看到你很高兴。”
这种人性格开朗,他们待人热情、谦逊,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不是袖手旁观。不过,他们经常喜欢幻想,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
6.“有啥新鲜事?”
这种人雄心勃勃,好奇心极强,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弄个究竟,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并为此不遗余力,办事计划周密,有条不紊。
7.“你怎么样?”
此类人喜欢出风头,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但又时时陷入深思。他们行动之前,喜欢反复考虑,不会轻易采取行动,但一旦接受了一项任务,就会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聊天场合洞察对方的处世…
1.喜欢在饭店大厅里谈正事的人
这类人多数胆量大,不在乎自己的隐私被其他人窃取,即使别人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他们也有十足的把握避免和解决问题,这是他们智慧超众的表现。
2.喜欢在茶艺馆里聊天的人
这类人通常极为谨慎,认为茶艺馆中的人都是泛泛之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即使听到了自己说出不该说的话也奈何不了自己。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小心谨慎,认为混在茶艺馆中可以掩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所以电视剧中的地下党多在茶艺馆中联络和碰头,贩毒分子也多在茶艺馆中进行交易。
3.喜欢在俱乐部或酒吧谈事情的人
这类人大多数为沽名钓誉之人,认为这种场合能够满足对方的很多欲望,而且名正言顺,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扩大影响,有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
4.相约在办公室里谈事情的人
这类人对人多半十分有诚意,因为办公室是一个单一性质的场所,不允许也没有其他人或事情影响谈话的内容和气氛,自己可以和对方进行最实际的谈话他们对工作充满了自信,认为工作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甚至所有的问题,所以办公室成了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5.喜欢在被窝中聊天的人
这类人之所以选择在被窝中聊天,是因为那里安静,不会有意外的人或声响来打扰谈话或他们的情绪,表明他们对外界适应能力不强,而且有胆小怕事的软弱性格,以致生活或工作当中受到了压抑无处发泄,而且不被别人察觉,所以他们往往在被窝中向亲朋好友倾诉。他们善于掩盖自己的情绪,喜欢或不喜欢别人很难察觉。
6.喜欢在宽敞场所聊天的人
多为心胸开阔、乐观直爽的人,但性格当中也有怯弱的一面。因为宽敞的场所通常很少,他们选择在这种场所聊天完全可以不用担心隔墙有耳,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这类人以男人居多,一般志向远大,目光长远,居安思危,给人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他们也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别人有时包括亲人也无法理解他们。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接受表扬的反应看透对方…
表扬是对成绩的肯定,表示他们的行为或某种观点被人们接受,是人人都期求的一种外界反应,受到表扬的人往往会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有的人追求表扬胜过财富,甚至胜于生命,所以表扬对一个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危险处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勇气,功名利禄能够检验出一个人的德性,一个人的耐性可以从琐事缠身的时候看出来……而一个人在接受表扬的时候所产生的反应,将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1.听到表扬就害羞的人
受到表扬的时候面红耳赤、表现得很腼腆的人,他们温柔敏感、感情非常脆弱,别人的批评很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更经受不住意外的打击;他们富有同情心能关注别人的感受,不会用言语或行动主动攻击别人。
2.不敢相信的人
听到赞扬的话,他们会用一副非常惊讶的样子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高兴。这种人憨厚淳朴,不喜欢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经常以损失自己的利益来换得安宁。这种人喜欢参加群体活动,交往过程中的大度和慷慨能让他们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3.无动于衷的人
听到表扬却无动于衷的人,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喜欢因为受到他人的注意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对待身边的事情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喜欢争强好胜,奉献是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他们宁愿独处一室进行研究和开发,也不愿加入吵闹的集体生活当中。
4.相互赞扬的人
听到别人的表扬,他们立刻会用相应的表扬话语回敬,让对方有回报的感觉,这种人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依赖他人,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了自信,这种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讲究平等互利。和他们交往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吃亏。
5.极力否定的人
经常用诙谐的话语回敬对方的表扬,有时否定对自己的表扬的人,他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受到别人的干扰,喜欢将精力和时间用于维护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幽默含蓄,但又略显放荡不羁,其实这是他们故意封闭自己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他们通常不会和别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6.来者不拒的人
这种人较为公平,会在接受别人表扬的时候用适当的好话称颂对方。他们心地单纯,好助人为乐,能经常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够对他人的优点给予肯定,别人非常愿意和他们相处;这种人慷慨大方,能够给予朋友及时有效的援助,和他们共渡难关。
7.心不在焉的人
他人的表扬并不被他们所关注,他们根本没有心情为表扬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总是找其他的话语来改变话题,这种人反应快、机智聪明,而且才华横溢、富有眼光,既现实又果断。自信和狂放不羁是他们最明显的性格的特征,他们对名利不过度以追求,有实现宏伟计划的可能。
8.心平气和的人
对于表扬自己的人,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由衷的感谢,给对方彬彬有礼的感觉,这种人沉着稳重,注重实际,讲究实效,富有进取心,善于韬光养晦,经常会出其不意地给人以惊喜;他们有着独特的行事原则,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更不会招摇过市、不可一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