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花开半季情暖三生

_5 白落梅 (当代)
离去不是意味着分别,而是为了追寻更多的人生风景。立于高处,可以一览山河,脚踩大地,却有着平实的快乐。一景一故事,一物一风情,三醉亭与梅仙遥遥对望,尽管相看无言,彼此却记得住那段广为人知的渊源。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这故事得以经久流传,是因为其本身所描绘出的神话色彩引人入胜。当吕洞宾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时,便来此处买醉,试图劝柳树精和梅花精出家修道,不得而果。后柳、梅二人投胎,结为夫妻,名为郭马儿和贺腊梅,吕洞宾再次前来度化,他们依旧不曾醒悟。直到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饮下郭马儿的酒,并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随其出家。郭马儿不肯杀妻,持剑回家,却见贺腊梅头颅落地,郭因此被告到官府。直到吕洞宾出现,才得知贺腊梅未死,而众问官皆为八仙所幻化。郭和贺自悟到自己的前生是柳树和梅花,并非凡人,于是跟随吕洞宾乘云而去,入道成仙。看多了万千世界,这个故事也许平淡无奇,然而岳阳楼因为有了这段神话,而更加的摇曳多姿、耐人寻味。徜徉在三醉亭与梅仙亭,也许你丝毫寻觅不到故事里人物的身影,闻不到过往的芬芳,却分明有一种力量拽住你的衣襟,让你沉浸进去,流连不已。
无论你多么的想要珍惜,相聚之后还是要选择别离。其实此时,任何的执著和眷恋都是多余,走过的风景不能停留,却会在记忆深处永久地凝固,任凭时光冲洗,都不会褪色。来过的人,带着一颗心轻松地离去,留下永远的追忆,不曾来的人,依旧会做着新奇的向往与寻觅。回首,岳阳楼伫立在蓝天白云下,这一处历史楼台,消尽几多风骨?而洞庭湖,则像一块镶嵌在山峦之间的老玉,泛着翠色温润的清波,雍容而平和,淡雅又从容。
将情怀种植在心间,这一场美丽的邂逅,纵然只是一个梦境,也足以令你陶然惊喜。随意或者经意,有情或者无情,这里的某个瞬间,值得你一生去怀想。岳阳楼,这么多过客的到来,或许都只是你的偶然,于匆匆的行者,却也不是必然。只是生命里注定的一段风景,来过,你会用心去深味,走后,还会经久地回忆。
第五章春花秋月何时了
1.元夕踏灯
新岁铺来,锦绣河山若梦;东风初起,一片神州同舞。雪花凝于元春的毫端,轻轻漾开一轴脂翠嫣红的画卷。南飞的燕子划过澄净的天空,留给大地一派鲜妍的意象。十五元宵佳节,流淌在华夏文明的记忆里,成为民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辉煌片段。千百年来,明月的圆满是温馨的风景,灯笼的火红是元夕的主题。
火树银花不夜天,龙腾狮舞闹元春。元宵节别称上元节,也称灯节,燃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到了盛唐时期,观灯赏月的热闹场面更是盛况空前,上至皇宫红楼,下至长街闾巷,无不张灯结彩,焰火冲天。梨花般的瑞雪,在华灯朗月下纷纷地飘洒。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路人中,氤氲着元夕灯节“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幽幽古意。更有那赏灯吃汤圆的传统文化,流经千年的风雪月夜,一直延续至今。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东风陌上,璀璨烟花吹云散,皎皎明月逐人来。一丝向暖的春意在梅端悄露,团蕊素萼,疏影临风,恍若盛开在盈盈画卷里初醒的古典美人。葳蕤的裙裾飘逸着婉转的弧度,似水的年华摇曳着灵性的风姿。浩瀚长空下,那漫天璀璨怒放的花灯,纷纷坠落的可是当年唐诗里的一剪萧萧韵事。
新月当空,一水隔尘,江南江北灯火如昼,河山尽处,万户升平。遥望古老的星空,轻轻掠过烟霰薄霭的粉尘,一轮明月见证了当年的元夕佳景。那些诗风词韵的夜晚,闪烁在芬芳的梦境里。从梦里出发,行走在灯火繁华的长安街巷,姹紫嫣红的光影明媚夺目。来往游人赏灯猜谜,遥挂在中天的明月也顾盼生情。香车宝马装载着一个人的光阴,两个人的岁月。烟花楼畔又是何处的歌女,碎玉一般玲珑的歌喉,唱断梅花风声的过往,唱尽明月氤氲的从前。
正月十五夜月
唐·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云蒸霞蔚的春光,灯火辉煌的水畔,温润的春风似一抹绸缎,洗尽天涯旅人那风尘困顿的眼际眉梢。上元佳节的风华应和了这安逸绮靡的江天水色,楼台的笛音清如高天的鹤唳。忘却冷暖的世态,莫再辜负这美景良宵。回望那帝王的故里,该变迁的一切已有了变迁,只是这样的变迁挡不住魂牵梦萦的思绪,挡不住流水千山的辗转,挡不住锦绣河山的瑰丽。
云烟舒卷,光阴迢递。这位多情的诗人在长安酒肆吟咏佳节的诗谜,如今又在西子湖畔观看寥落的星辰。长安歌泠泠,西湖水潇潇,一轮江月满襟怀。从江北到江南,他终于挣脱红尘的藩篱,将仕途的惆怅相忘于风雨江湖,将飘然的诗情化作了流水弦音。
明月随云转,思绪已千年。一泓深邃的碧澜涤荡悠远的心,曾经灿烂的文明火焰将如烟的时光照耀得更加明媚多彩。举起夜光的杯盏,醉听明丽的笙歌,且别了江天风月,岸云寒雪,回归那千红万紫的时节。
生查子·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的灯火照彻明净寥廓的银河,隔江的月色隐现杨柳依依的风情。去年人约黄昏的故事已成过往,今年明月花灯的景致依旧如昨。还记得,那叶漂浮的小船,停泊在江边的柳下;记得粲然的花灯,掩映着两个人的光影沉沉;记得折梅寄情的佳人,吟咏着文字的馨香。命运如一段繁华的绮梦,将时光粉饰成胭脂的色调,在那烛影摇红的夜晚,酝酿着明媚幽雅的情怀。
昨天的记忆还流淌着淡淡的余温,即使梦回从前,也只是寻得一缕风月无边的诗境。莫如,在这佳节良宵,独自斟一盏情谊浓浓的琼浆,装满春风的祝福,送与远方的故人,送与白云的家乡。让那如风的过往,随着似雪的琼花,唱一阕宋词的婉转,歌一曲岁月的清音。一梦华胥,河畔的樱花已盛开过几座桥头?今夜,有谁醉心游览于岸上明月垂柳的风景,却忽略了脚下落花的轻痕。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轮明月,打开黄昏的山水画廊,映衬着婆娑的花灯树影。刚刚滑翔过大雁的长空,留下一串银白的光晕,若隐若现的痕迹好似往昔的岁月。宋朝的月亮没有背负太多历史的重量,更多的是浸润着温婉似玉的清凉。
春风洇开鹅黄嫩绿的画卷,一枝梨花带着昨夜的雨露簌簌地洒落。这比水纹还要绵密的元夕情愫,徐徐地淌过许多纯净的心灵。车马碾过芬芳的路径,盈盈的笑语温暖了料峭的寒春;明月照耀流水的沟渠,零落的花瓣传递着冰雪的相思。
纷繁的街巷,有柔风吹拂飘逸的裙裾,发出环佩和璎珞的叮当声,那个带着前世盟约的女子在水滨云端行走了多少年?辗转在如流的人群中,蓦然回首,那寻寻觅觅的身影,已在阑珊的灯火处,在倾斜的月光中。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姮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一些寒梅穿过飞雪,一些飞雪舞尽东风。轻烟过处,不绝的香尘在星光下淋漓地飘洒。一盏盏红红的花灯摇漾着元夕愉悦的音符,飞琼过处,是流年似水的蹁跹,是韶华过眼的花痕。在明亮的夜中央,谁饮醉了一杯月光,谁轻别了多情的檀郎。转身离去的时候,烟花在天空高蹈无边地绽放。
晚风拂过细柳的帘幕,陌上寒烟薄雪,几簇莹亮的星子熠熠地诉说光阴流转的故事。有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倚着梅花的心事,轻轻地走过石桥,归来于蛩声碎雪的柴门。那广寒宫里踌躇的月亮,阻隔了絮暖的春风,却收藏了翠绿的年华。
皎洁的月色宁静而温婉地铺向比苍穹更遥远的地方,曼妙的歌声流淌在缥缈的心上。正是这样良夜佳节的逶迤奇景,酝酿了尘世间美好的幸福,一种莺歌燕舞、春暖花开的幸福。一枝红梅探入闺阁的轩窗,熠熠的烛光鲜活着谁的遐想。倘若还有无处安置的情思,莫如托付给那轮团圆的月亮。
要多少个芳菲明媚的春天才能够催醒一场嫣然留笑的春梦,要多少鹅黄柳绿的开始才能换回飞琼烂漫的结局。是谁在万物舒卷的季节叩响了文明的音符,又将人间春色留给了苍穹的明月,留给了近水的楼台。在流光溢彩的街灯下,在花瓣盈香的白雪间,采撷佳节诗韵,写意春风画卷。
2.一雷惊蛰始
二月的惊雷催醒了沉睡的万物,一只叫白鹭的鸟儿舒展着灵性的翅膀,掠过山峦水畔,停泊在姹紫嫣红的春光里。一些残余的冬天已经折叠,一些依依的杨柳正在抽芽。那春光明媚的河岸,走过洁净的白云,走过成群的牛羊,走过浣衣归来的绿衣女子,也走过了逐渐恍惚的世事。惊蛰,这个二十四节气里最生动而又传神的名字,是历史深沉皱纹里的清新记忆,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里的动人情节,它遗留着时光温润的痕迹,也流泻着岁月遥远的信息。
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历经了无数次的变迁,唯有二十四节气随着大自然的流转依旧亘古不改。这个叫惊蛰的节气,它淌过秦汉的风烟,穿越唐宋的明月,飞渡明清的篱笆,辗转到今生的渡口。古人有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其含义是指在农历二月,春雷始发,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渐次地苏醒,历经寒冬的蜕变,复苏在盎然生趣的春天。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初啼燕归来。青箬笠,绿蓑衣,田塍闲鸭列成行。惊蛰,是万物苏醒的时节,也是春耕忙碌的时节。
拟古九首(其三)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有一只破茧而出的斑蝶穿过红尘的暗香,用她那曼妙的身姿多情地舞动阳光,飞过庄周的清梦,又飞过年轮的薄雾与禅寂的光阴。她随着这个叫惊蛰的节气,从远古的年代中逶迤而来,经历多风多雨的季节,又总是在合时宜处悄然地回归春天。
一声犬吠,敲开了村巷的宁静。行走在田园小径,迷蒙的春雨浸染着闲淡的心绪。这条曲折的路径,曾经被无数足印深情地叩击过,又被许多乡间故事淡淡地滋润着。远处的南山下,有一位荷锄的隐者,以青山为骨,白云为心,涧水为衣,吟咏着“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的田园诗句。一声惊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虫蚁,又舒展了纵横的草木。和风细雨中,仿佛看到一抹虚淡的身影徜徉在绝隔尘迹的桃花仙境,他倚着春风的柴门,举起明月的杯盏,守望一份不被风尘湮没的傲骨。而我们只是山水画卷里那些穿花拂叶的过客,在惊蛰的二月,追寻人闲花静的幽远情境。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从远古到今朝,一拨一拨的人在赶往春天的路上前行,他们走过烂漫的花丛,走过淙淙的溪水,也走过许多年轻的时光。在苔藓斑驳的路径漫步,会不经意邂逅韦应物诗中的意境。“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那些被季节闲置的田野,铺叠在青天之下,摆放着春天的思想。有辛勤的农夫把犁耙深深浅浅地划进泥土,以一种膜拜生命的姿态植入大地的灵魂。这一种劳作的姿态还是旧时的模样,只是这一场春雨却不是当年的春雨。它被历史酝酿成琼浆玉液,把清露送给流水的人家,把芬芳留给了春回的大地。
春雨初歇,留下清新温湿的风景。它滋养千古又滋养今朝,它洗净清风又洗净白云,它催醒了世间万物的神奇灵韵。“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诗中的燕子,穿过江南的画梁,携带着生命的重量,拾捡起二月的杏花。只是这只由南向北的归燕,它曾经追风逐云,纵然飞过了泱泱的流水,又能丈量匆匆流淌的光阴吗?翻过了年轮的新历,又有多少美好的过往,被收藏在岁月的迷雾之中,永远地沉淀旧事的芬芳?这些经久的记忆,仿佛是大自然曾经许给春天的诺言,在惊蛰开始的日子里,悄然地酝酿着甜蜜的情怀。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在初春的堤岸,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穿越季节的林梢,飞过芳草青青的田野和村庄。它轻灵的翅膀,掠过澄净的湖面,撩开一幅春日融融的锦绣画卷。“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连经年流离的杜工部也放下了一身的风尘,选择在浣花溪畔吟咏着清新的诗行。面对秀丽的河山、明媚的春光,他或许已经看淡了生命的花开花落,释怀于天边的云卷云舒。那一片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浣花溪畔明净无尘的春景,照亮了水上鸳鸯那余温犹存的爱情,也照亮了杜甫一生的风雨路程。
让如流的思绪停留在二月的渡口,在季节往返的轮回里寻找着每一个惊蛰所遗留过的痕迹。古往今来,收藏了多少桃花流水的情谊,又酝酿了多少蠢蠢欲动的精灵?那些在天地间繁衍生息的鸟兽,凭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翻开二十四节气里一页页春秋。那些青蓑衣、绿斗笠的农夫,挥舞着坚实的锄头,锄开脚下历经无数朝代的沃土。那些吟春赏景的诗人,用浓淡各异的笔墨,书写着时代里清新婉转的篇章。
置身于细雨中的楼台,临着浩荡的江风,看那苍茫的烟水,流经了春夏与秋冬,又湮没了秦汉与唐宋,也打湿了历史的昨天与今天。那一叶在水上漂浮的小舟,它前生是鸟,来生是鱼,它越过春天的栅栏,潜入到岁月最深沉的角落。以后的日子,它依旧可以载动许多凝重的人事和风雨。
千里莺啼,总是在春风醒转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惊蛰,这个被岁月漂洗得泛白却依旧清新如初的节气,这个令万物为之苏醒、为之沉吟的节气,它穿越似水的流年,将月光挂在柳叶青青的枝头,将芳菲铺满春意盎然的人间。
3.千秋清明
烟雨掠过岁月古老的城墙,梦境一般地流淌在江南杏花的诗情中。塞北孤烟在无边的旷野间消散,一些青梅已成往事,一些时光依旧如流。秦汉古风吹过唐宋的天空,零落于今世的风尘中。回首处,山河共一色,日月照古今。在这个千红万紫的时节,可还有一位婉约怀古的诗人,在苔藓斑驳的雨巷中,在恣意辗转的四季间,在落花流水的生涯里,默默地吸纳着清明的千古精魂?
拂动尘埃的风将斑驳的历史渐次剥落,拨动文明的琴弦闪耀着锐利与温婉的光芒。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依旧流传不息。当年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饮水思源,厚赏众臣,独忘介子推。辗转多时才恍然记起,心怀羞愧,亲自请介子推还朝受封。然介子推深掩门扉,携母避至深山。重耳不得已纵火相逼,三日夜后却见得两具尸身,介子推扶柳而殁。后世为之祭奠,数日内不可动烟火,寒食清明便是由此相传。没有慷慨悲歌,亦无苍凉浩叹,只是为这傲然千古的灵魂沉吟至今。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顺着历史长巷在唐风宋雨里穿行,于万境的苍茫中遥看古老的人文风景,一种沧桑在古今的时空里弥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人的这首诗,记载了清明时节,百姓寒食数日,最后王公分烛火的习俗。由卝文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那些古老相传的民俗,在唐朝的土地上清晰地流淌。山野楼台疏落的杨花,近亭湖岸依垂的青柳,还有那一弯不施粉黛的明月,温婉的弧度,清澈的光华,难道不正预示着大唐江山的清明繁盛吗?
厚重的民族文化镂刻在留存的史册里,许多的记忆在山水中沉默。回到风清云淡的今天,去重温消逝千年的风景,那些精致细腻的中原文化,在明亮的光阴里逐渐地丰盈。置身楼台观江涛云海,凭栏远眺叹奇峰险壑,薄薄的雾气,笼罩着绰约的初春景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再现三月三长安水畔的香衣秀影。唐朝的繁华是真的繁华,浩渺无边的山水,澄净无尘的风月,就连踏野寻春的清明也酝酿着婉转飘逸的诗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穿行在三月迷蒙的烟雨中,于曲折的路径里寻觅着过往遗留的淡淡痕迹。只是,涉过岁月寥廓的长河,就可以抵达彼岸吗?在苍茫的历史面前,一句唐诗写下了清明的主题。那个客行他乡的杜牧,就是在烟雨古道中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惆怅。听着时光流逝的清音,往者不复,一切恍然如昔。莫如归去,归去,在飞雁抹梢的寒林,归去,在微雨涤尘的柴门。举起邀约故人的酒杯,饮一盏杏花佳酿,与清明的春雨同醉。
唐代的瑰丽在明月疏雨中远去,宋朝的存在是为了承载大唐雄风的盛世繁华,是为了倾泻浩瀚千秋的淋漓墨香。春轩的烟雨打湿了芬芳的桃李,就像许多华丽的过往纷洒在青苔阑珊的角落。宋时黄庭坚有诗吟“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无论你是王侯将相、平民百姓,或是贤者愚人,千百年后,都只留几丛蓬蒿,一处荒丘,隐没在烟雾封锁的山林小径。岁月的更迭,一切都有了变迁,只是任凭斗转星移,那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风,依旧流转在每一个明净的季节,吹拂着那些古往今来过客的衣衫。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在璀璨流莹的年代里,就连历尽沧桑的世事都是旷达明亮的。宋人张择端用他细腻生动的笔墨泼染出北宋汴梁城的绝代画卷,一幅飘香千载的《清明上河图》融入了当年的锦绣河山、人生百态,古往今来摄获了多少文人墨客婉转的精魂,又留住了多少芸芸众生赞叹的目光。五湖已定,四海归宁,清明时节的汴梁城清风拂柳,烟草连碧,摩肩接踵的人流粉墨登场,街巷河岸尽现一片姹紫嫣红的人间春色。上至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普天之下共浴盛世和煦,世间万物同驱春寒料峭。那绮丽的画舫装载着谁的风景,那曲折的江水丈量着谁的年轮。六朝更迭,兴亡谁定?天下苍生的命运定格在一轴宏阔的画卷中,连同那个叫做清明的古老节气。
历史不能允许我们去忘记任何一段动人心魄的剪影。翻阅近代史册,不知记载了多少正气千秋的血色浪漫。为了民族的自由,那些革命先烈,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头颅向昆仑。当我们在歌颂盛世丰饶、人民富足、安居乐业的时候,如何可以忘记那些簇拥时代的风云人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壮士、歌乐山烈士、淮海战役烈士,是那么多沸腾的热血和嶙峋的骸骨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他们以豪迈的气魄、博大的襟怀、崇高的姿态行经过岁月的守望,在烽火燃烧的天空里划下了凝重的色彩。那么鲜明的昭示令黯然的清明时节,也频添几许回肠荡气的深韵。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日里踏青,清明时祭祖。行走在山野荒径,思绪若浮云一样缥缈不定。烂漫的杜鹃红铺陈着季节夺目的色彩,可一句怀古的诗文却让人久久地活在记忆的纠缠里。原以为只要人淡如菊,心中便可以平静无波,然而历史厚重如斯,如何能摆脱凭吊千古的情愫?细雨寒春,怎么能淡忘那些如梭的过往?面对旷野中的森森古道,河岸边的泱泱流水,深山里的沉沉暮霭,仿佛天下物事尽揽其间,个人的那些一波三折的苦难也随着苍茫的风烟隐没离散。
从远古到今夕,谁说抛掷一些风景便会得到更加明净的风景,而得到的风景难道不是春花秋月、悲欢离合吗?几千年来,富贵权势可以轰然倒塌,万倾苍池可以填为平陆,唯有凝重的历史文化却稳如磐石,风雨不动。那些传承千载的节气,碾过冷暖交替的岁月,流经朝代更迭的山水,穿越梨花带雨的清梦,遥遥地逶迤而来。在乍暖还寒的今时,在烟霞未尽的河畔,放飞一只写满盛世常宁的风筝。
立高楼望世间万象,时代无言地在山风中萧瑟。江河不可逆转,人事多费思量。在似梦似醒的人生行途中,过去与现在凝聚着同样的力量,一个民族瓜瓞绵延、昌盛腾飞的力量。旧时风俗还在,魏晋唐宋的雕楼画舫历尽沧海桑田已化作云烟,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却依然璀璨若银河的星光,照亮了万古清明的华夏大地。
4.魂兮归来话端午
一只青鸟掠过遥远的天际,温婉的弧度,经一处岸芷汀兰,又见它处郁郁葱葱。丹阳在水中泛起粼粼光影,锣鼓催开了竞渡的龙舟,汨罗江上百舸千帆,奔腾壮观的端阳画卷洇开碧水长天。谁的诗情赞颂过滔滔东逝的江水,又是谁的英魂常随日月轮回?及至秦汉三国的云烟都消散,及至前朝旧事都岑寂。仰望苍穹,却有一个璀璨若星的灵魂,在寥廓的天宇深深地划下一道千秋不灭的印痕。
历史的风烟在时空里渐渐地淡去,然而许多传统的民俗却依然遗留下深刻的印记。关于端午的由来,有着历史书籍详细的记载,也有着对先人的深情缅怀。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的来历甚多,被广为传诵和认可的还是屈原那段悲情的血色浪漫。屈原生长在战国时代的楚国,曾经一度很受楚怀王的重用,封他为三闾大夫。期间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与《诗经》齐名,开辟了民族文化的新时代。后遭奸人排挤,几经颠沛,放逐天涯,于五月初五抱石沉入汨罗江中。自那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就以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纪念他。说那些竞渡的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遗体,而将粽子、鸡蛋等食物,抛到江里,是为了让鱼虾吃了,不会咬到屈原的尸体。虽然只是传说,但足见后人对屈原的缅怀和尊崇。
从秭归的乐平里起程,打汨罗江畔那块屈原石旁经过,用诗情传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的脚步,丈量着屈原一生的坎坷命运。带长铗之陆离,吾将上下而求索,亘古于青天大地。静月流泻在汨罗江畔,纯白如雪,只有那出世的清灵之气,才能彰显浩然千古的忠魂。以兰为佩,以荷为裳,纵然我察察之身,何以受物之汶汶,荪之不察。淙淙流水边,可是他流逐的背影,徜徉在江畔青堤?苍茫落日下,可是他爱国的热情,燃烧了楚国的河山?屈原的岁月里没有春秋冬夏,只有一颗忧怀天下、挂念黎民的心,独自在静夜里,对着江水吟叹。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飞云断岸,不畏争斗艰险,面对这浩然茫茫的江水,暮霭沉沉的云山,先生,你可曾将栏杆拍遍?你坚持以峭拔的姿态仰望苍穹,在这样的高处,放逐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吗?既然选择了身为万民,一身何足惜?唯有以死付国,才能得以永生。你浪漫的诗歌铺洒人间,爱国的情义感天动地。那如椽的笔墨接近底层的苦难,也接近社会和时代的良知,使正义的热浪在广阔的生活蒸腾,使希望的火焰在历史的天空燃烧。
春秋的河流,冲洗陈旧荒凉的古迹,枕着月光的白石,磨不掉坚硬的棱角。数千年的过往,充满无尽的变数与传奇。天下物事,莫过于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然而,先生,你的骨血里却只有黎民苍生,只有祖国山河。你虽不是那个年代的王者,却用一生的襟怀关爱黎民百姓。你赤胆忠心支撑着那个行将覆灭的王朝,在黑暗的夜里,上下求索着远处的黎明。
魂兮归来,也不能再看一眼,昨日的故土。只有留在江畔的柳荫花坞,记住那俯身探水的清魂。虽然心系故国,水已齐胸,是否你还回眸,对天下苍生留下难舍的牵念。先生,当你看到如今的太平盛世,看到黎民百姓在端阳佳节用各种喜庆热闹的方式将你祭怀,是否会感到由衷的欣慰?那汨罗江岸如流的龙舟,百姓人家门檐高挂的艾草,乌衣长巷飘散的粽子清香,还有街闾酒肆里弥漫的雄黄烧酒,都是为了祭奠你一腔热忱的忠魂。先生,你可知道,你一世的长眠,换得了天下百姓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魂兮归来,你的行程就是到乐平里的故乡和回汨罗江的旧迹。当你徜徉在屈子祠,会想起那些遥远却又无法忘却的过去吗?几千年前的日子里,你又是否梦见过多年后这样繁盛的情景?当年的楚家天下,已如东逝的江水。而你高贵的人格,却矗立千秋万载。沉舟侧畔千帆,白云走过青山。先生,是你用不屈的生命驾驭了千年的文明,用浩瀚奔流的思想、大气磅礴的精神,奠定了华夏民族永恒的爱国情怀。
一曲终为绝响,寻觅千古知音。伫立在屈子的雕像前,来一段心灵的对话。就这样,将七色散尽,将五音沉吟,在端阳佳节,邀你对饮。几盏雄黄烈酒,一杯浇向黎民苍生,一杯浇向楚国大地,一杯浇向汨罗涛声。先生,你长发飘飘、楚楚衣冠置身于无边的旷野,满怀悲愤之情向苍天与大地发出响亮的疑问——九十九个疑问,问天问地问鬼神。你正气如长虹,烁通万里,贯穿古今。
屈平诗
宋·司马光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曾经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已经远去,那个韧芳载佩、行吟泽畔的身影又去了哪里?虎踞龙盘也好,老木寒云也罢,繁荣与鼎盛是中华民族亘古的常青,厚重与苍凉也只是历史长河里的过程。就让峥嵘的岁月拂掠苍茫的大地,让磅礴的河山呼应屈子那惊心动魄的抒情。在这传统的端阳佳节,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用陈酒佳酿祭奠先生遗世的忠魂。那一束束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点亮了一个伟大民族前进、壮大的道路。
撑一支竹篙,独上兰舟,在烟水的苍茫里看世事万象。远处是平静的水面,身后是觉醒的浪涛。生命如同江水一样地流淌,失落的只是奔腾的风景,而留下的却是文明的印记。
许多年后,在艾草噙香的山野,龙舟停泊的河岸,可还有一只展翅的青鸟,带着不死的魂魄,穿过汨罗江风,穿过岁月繁华,让悲壮与苍凉舞尽青山的颜色、舞尽明月的光芒。
魂兮归来,曾经金戈铁马的疆场杳然于时光深处,连同当年帝王的霸业也烟消云散。登高望远,落日楼头,就让跳跃的江风将历史的伤痕抚平,将沧桑的过往抛掷,只余下壮志胸怀,万古河山。
5.月明中秋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蛩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苍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动着萧萧秋意,那来自高古的天空将目光与灵魂漂洗得莹洁透亮。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见如梦的佳期。那无声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谁人家中?
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拨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明月在很深的夜里更加圆润亮丽、剔透晶莹。月光轻盈地流泻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秋风打湿了悠远的时空,那轮被水墨浸染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青鸟打远处的南山飞过,穿过秋天的帘幕,落在故园的楼头。青砖黛瓦的院墙衍生了斑驳的苔藓,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宁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远的历史。摇曳的灯光下,慈母那双渐渐苍老的手,颤抖着思念的抚摸,将远方的游子呼唤。还有饮露的寒蝉,唱彻了夜晚的梧桐,将今秋的心事风干。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
那一轮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候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芸芸众生。
6.霜菊话重阳
红枫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斓的色彩演绎着大自然的华美乐章。拂过岁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华夏文化在跳跃的音符中苏醒。而重阳节,就是秋天诗卷里一页雅致的风景。菊花绽放,是馨香馥郁的盛筵;秋天行来,是云淡风清的际会。飘逸的芳菲,记忆远游的步履,穿越魏晋与唐宋,采集一束束霜菊与茱萸,在诗人词客的印象里,写下锦绣玲珑的辞章。
重阳节登高,清秋时赏菊。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的节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笼罩,蕴涵了秋天深沉高远的思想。追溯到先秦,在秋季农作物丰收之时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风俗。魏晋以来,重阳日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一种时尚。直至唐朝,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而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沿袭至今。九九重阳,如今又被增定为敬老节,年岁压在双九的日子,隐含着长长久久、延年益寿的寓意。在空旷的岁月面前,重阳这个绵延千载的佳节,不知被多少支温润的笔填充过。也许那些心旷神怡的片段,在翻卷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但是凭着时光流淌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出许多精致生动的细节。
温暖的秋阳落在古藤攀附的城墙,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着过往时间的沉香。在这天高云淡的清秋午后,选择离开城市高楼拥挤的丛林,离开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轻盈地推开重阳这个古老节日虚掩的门扉。红叶内敛的山头,一片深秋的风景就那样生动起来。漫步于枫树林中,在写意的空间拨弄流水清音,静读烟霞性情。流转的山风顺着季节的方向,将深深的情愫倾泻到逶迤的峰峦,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润到秋天的脉络里。那凭高长啸的旷达,饮酒赋诗的闲雅,醉卧白云的洒脱,是天空与大地的心灵对话,是古人与今人的思想叠合,让豪迈快意的人生变得深邃悠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置身在云烟苍茫的山峦,俯览着城廓的黄昏景致,那些或高耸或平和,或古典或现代的建筑,静静地沉醉在酡红的夕阳里,呈现着岁月行走的痕迹。远处飞翔的大雁,它拨开层云,丈量故乡的路程,将思念与祝福带向那个遍插茱萸的地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最是这吟哦千载的诗句,给重阳增添一抹浓浓的乡情。登高望远,穿行在历史的奔流中,感悟更豁达、更高远的人生意境。那个绚丽繁华的朝代,随着变幻的时空,浓缩成淡淡的记忆,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淀成重阳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风流。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低眉遥望南山脚下,篱院故圃里,一朵朵悄绽的黄花,洗去岁月的铅华,以夺目的清雅,点染出重阳的色彩。那个独倚斜阳的瘦影,守着东篱,饮一壶菊花佳酿,赋闲归隐,形骸无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标傲世、卓然离俗的淡泊情操,融入文人挥洒的墨中,写进我们编织的梦里。于薄暮的风中独醒,独醒间犹见其悠然超逸的风骨。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满载菊花的清香,它从乡村篱舍的溪边放逐,流经古镇石桥,流入雪浪江涛,迈着文明的步履,载着历史的碎片,在流淌的岁月里渐行渐远。行经之处,刻录了千年的光阴,也见证了世事的风云。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目光越过远方那些斑斓的秋树,落在了芦花飘飞的江畔。观江涛渚影,听沙汀雁声,在宁静至极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纯然清远,也体会着秋天深邃的人生况味。“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轮刻着“重阳”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块远离繁华的美玉,静静地镶嵌在天边。一半是明镜晓霜,一半是岁月苍茫。在季节如此频繁的交替里,有多少过往的记忆悄然地呈现?被时光闲置的静谧空间,连文字与意念也显得多余。远山的轮廓在无边的暮色中走失,只余下低低吹弄的箫声,于轻漾的微风中徐徐渺渺、若有若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大浪淘沙,千年的存在也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回到盛世的天空,一种来自内心的热流驱散了所有飘忽的思绪。“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已经远去,风雨湮没了硝烟战火,锈蚀了戈矛刀枪,一切归于和平宁静。但我们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开拓者在烽火连天的战场里显露英雄本色、王者之风。如今,又是重阳,那些脱去征袍、回归故里的老者,在风和日丽的午后闲坐品茗,在楚河汉界的厮杀中回忆当年的刀光剑影。唱一曲大江东去,于壮丽的山河中怀想风流人物,享受夕阳无限好的晚年时光。
一路行走,将浮华的世事搁置,流连着重阳节于不同朝代所呈现的剪影。在追梦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深远高旷的意境打动灼热的心灵。择一棵茱萸佩戴,或摘一朵菊花簪头,抑或是醉倒在青天之下,摆放一秋的思想。清风翻开许多尘封的记忆,那些被收藏的文字,像是一个沉静了太久太久的梦。即使是傍晚的余照,也作一次璀璨的光芒,把波光洒在粼粼的秋水间,留看明日的思量。
蝉声渐老,低吟驿路的垂杨;大雁始飞,回看故林的落叶。那些明净的秋水长天,飘逸的菊花梦境,都随着重阳散落在一页页封存的典籍中。曾经萍聚,而后云散,许多沉积在岁月深处的迷雾已飘然远去,历史还原了它本来的清晰与真相。怒放的黄花邂逅了秋天的情怀,那些古典的印象,宛如一泓清泉,缓缓地流入华夏民族的精魂。
一叶秋风已成往事,明月在历史长河里悄然流淌。重阳,这个凝聚着古老文化、民间风俗的传统节日,像一壶陈年佳酿,让古往今来的华夏儿女们品味出浓郁的醇香。一岁韶华,云烟过眼,趁这重阳日、佳节时,邀约两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楼咏月,超然以风物,放达于人情。在江山如画的中华大地,踏着一条浮光跃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劲舞太平。
第六章因循不觉韶光换
1.张爱玲·海上浮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