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还巢

_17 张晚知 (当代)
  “因为在汉庭臣属里,我最了解你,你是唯一未怀恐惧,认真学习巫蛊,了解我南滇文化,不予歧视的汉人。你也是唯一肯为了滇民身陷疫区,治病救人的汉人!”
  “治疫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整个使领馆。”
  “可我只从你的眼里看到了真诚的关切,而不是谋国的野心。你并未自恃高贵,视我滇民为蛮夷,因此我才来寻你。”
  我一时无语,突然好笑:“阿依瓦,你若真能救我,只凭救命之恩便足以驱使尽力而为,何必如此多费唇舌?其实,你现在根本没有能力护得我平安的抵达汉营,是不是?”
  她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我接着问:“你本不是肯在我面前示弱的性子,如今肯这般婉转,除去汉庭的威压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是你不受教坛信任,还是你已经丧失了地位?”
  她的身体抖得如秋风的落叶,仿佛我刚才轻轻的一句话,已将她最后一层保护壳剥去,只剩下柔嫩而鲜血淋漓的内心,如果我有足够的残忍,只需一指便能将她彻底击碎。
  “你猜对了!我因为反对滇王后和阿诗玛发动政变,已经被剥去了大巫女的职位,流放东枝,再不能回来。因此我才来见你,见你这最后一面!”
  她抱住了身躯,坐倒在地上,簌簌的发抖,仿佛全身彻寒难奈的呻吟一声:“云迟,我真正能帮助你的地方,仅限于替你暂时引开追兵,将阿弟和一些适用之物送给你。然而,要如何走出南滇这苍莽无垠的群山,活着回到汉庭,这却要靠你自己的本事。”
  一个女子,只能领着一头大象,独身穿越完全未经开发的地域回来汉庭,那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然而,正因为它的艰辛,才让我心安。
  她其实救不了我,我不必承她太多情。
  “所以你想说服我,让我即使没有受你的救命之恩也肯尽力帮助你的信徒?”
  “是!”
  她应了一声,身体的颤抖渐渐息止,抬头望着我,眼里的决绝让我心中一惊:“云迟,你想取得什么样的报酬,才肯许这一诺?”
  她看着我的表情,分明是已经准备以自己为牺牲,所有的坚强与软弱都呈现在了我面前。我若记恨前事,对她折辱报复,她也不会抗拒。
  我便是许她一诺,又怎能保证我活着回到汉庭,回到汉庭以后又确实能够影响治滇的政策?这么微小的一个可能性,怎值得她如此期盼?
  “阿依瓦,你为了一个将你流放的教派,竟连自身的尊严也交予他人凌迟,值吗?”
  “我并不是为了教派,而是那些期盼着我成长,供奉我衣食的信徒。我无数次因为教派而背弃他们的利益,玉溪的瘟疫我又再次背叛他们的信任……我负了他们,无法偿还,只能稍补罪过。”
  我长叹一声:“阿依瓦,你已遭流放,这里的国也好,教也好,人也好,其实都已与你没有关系,不用上心。”
  “不用上心?这是生我养我的母国,这是爱我敬我的民众,这是育了我,也将埋葬我的热土!若你是我,你会不会不上心?”
  我出生于个性张扬的时代,安享太平盛世的恩荫,受着平凡的教育,从来不曾背负国、教之责,像她那样因为国、教二者相争而生出的伤与痛,我能理解,但永远也不可能感同身受。所以她问的问题,我没有答案。
  我们谁也没有说话,直到阿弟嘶鸣着靠近前来,才打破沉默,我抚着阿弟的大耳朵,良久才看着她的眼睛,慢慢的说:“我答应你,我若能生还汉庭,我若有能力影响朝廷的治滇方略,我当尽力而为,不使滇民受无谓杀戮。”
  我们都不是三岁的孩子,都明白国家的征服,民族的融合意味着的血腥与杀戮,那不是诗人席中之唱,骚客酒中之辞。谁也没有办法让战争变得温柔,承诺了而能实现的,仅是最大程度的减少杀戮而已。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四十五章 丛林]
  我牵了阿弟寻回荆佩和林环的藏身之处,二人犹自未醒,不过有了阿弟这大家伙来拖人,行程比我不知快了多少倍。
  如此过了两天,这天我生火煮食的时候,伤势较轻的荆佩才先林环一步醒来。
  我这几天带着阿弟一人在荒山野林里行走,心中惊惧害怕可想而知,此时突见荆佩醒来,真是喜出望外,忙问:“你感觉怎样?”
  “口渴,头晕……”
  我笑了起来:“你失血过多,又全身脱力,口渴头晕都正常。我刚打了一条蛇,正在煮羹,等下就能吃了,正好给你补补身子。”
  荆佩这才醒过神来,急问:“林环呢?”
  我急忙按住她的起势,免得她突然起身将正在愈合的伤口撕裂了:“林环伤势虽然比你重,但我看她的性情坚韧,想必还是能挺过来的。”
  荆佩侧头一看,见林环就在她身边躺着,这才放下心来,转头问我:“我们现在在哪里?是不是回易门联寨?”
  “滇国全境大乱,巫教和王庭正式开战,大小部落也不少正在混水摸鱼的生事,易门联寨是许多人垂涎的地方,其外已经变成战区,我们三人是没法穿越过去的。我现在正准备寻路北归,往越嶲。”
  荆佩一愣,问道:“那我们正在治的那些人呢?”
  “我们遇袭的隔天,督司府就派人以济粮为名,胁裹了新盟的人与巫教教民混战。有这场大乱,瘟疫流播无可避免!督司府那群目光短浅的畜生,早晚要自受其害才懂好歹。”
  好不容易才控制住的局面,因这场混乱毁于一旦,我心中大恨,荆佩也气得咬牙切齿。
  荆佩虽然身受重创,暂时无法给我什么实质帮助,但在荒山野林里行走,有个人陪着说话,也足以给我精神支持,让我的心理压力得以调解。
  林环伤得比荆佩重,时烧时退,比荆佩后两天才醒过来。一行三人一象,慢慢的在山中行走,我本来也试图寻到村寨去寻求帮助,但此时南滇大乱,大战小战不断,各村寨结寨自保,不与外人来往。我几次求助,都差点被人当成了觊觎村寨的奸细给打死,只得绝了这个念头,避开战场和村寨部落,在山林里辨别方向北行。
  这苍莽群山,尽多完全未开发的次生林,幸好有阿弟在侧,普通猛兽不敢招惹,我们才相对平安。在王城的时候,我们看到人家养蟒蛇都要大惊小怪一番,但在这丛林里行走,毒蛇大蟒却随处可见,至于那吸血的旱蚂蟥,食肉的臭花,暗中窥视的豺狼虎豹,更是不可胜数。
  也多亏羌良人送给我的东西里,有巫教避虫驱蛇的药物,否则我们在这山林里可真是寸步难行。
  然而羌良人准备的东西再丰富,也有用完的一天,我开始采集鲜药现用,与荆林二人说话时虽然依旧谈笑镇定,但心里着实焦虑。
  这天夜里,荆佩轮值,我依着阿弟柔软的肚皮休息,睡得香甜,梦到自己躺在家中绵软幽香的床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人正将持着调羹一勺一勺的往我嘴里喂核桃鸡丁粥,吃得我口水长流。
  美梦正酣,突被一阵声响惊醒,睁开眼睛一看,却是荆佩鲜血淋淋的坐倒在火堆旁边,林环正在替她脱衣裹伤。
  我大吃一惊,赶紧起身给她处理伤口,问道:“怎么回事?有野兽来袭?”
  荆佩身的伤并不是被野兽伤的新鲜伤口,而是结痂的旧伤又迸裂了,背后也有两处箭伤。我心中讶异,突见地上扔着个从没见过的黑布包裹,微微一怔,顿时明白了她身上的伤的来处,心一沉,问道:“你出去抢劫了?”
  荆佩一窘,讪讪的道:“我本来是想跟他们换些盐巴和药物的,可他们全拿我当敌人,见面就打,我只好潜进去偷了点儿。”
  我微微一怔,问道:“是不是形式又恶化了?”
  “恶化了许多,许多小村寨都已经被大部落灭了,到处都在混战,部落里的盐粮水源都有人把守。”荆佩苦恼的说:“可他们说的滇语方言音太重,抓了人也问不出什么来。”
  我沉默了一会儿,放缓了声音道:“你又受伤了,去休息吧,我来守夜。”
  林环在一旁道:“云郎中,你也休息吧,我的伤已经好了很多,可以守夜了。”
  “你虽然能守夜,但刚才荆佩出去已经守了半夜,不能硬撑,还是我来吧。”反正我刚才已经睡了一觉,守夜正好仔细考虑一下眼前的形势。
  羌良人给我准备山野生存的大多数用品,唯独最重要的一样没有给我——地图!
  我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她明知滇国不会是汉庭的对手,但她依然希望它能够多支持一段时间,所以地图这样的军事物品,她不肯给。
  没有地图,得不到山民的指导,这也是我们时常走岔路,连自己走到了哪里都不知道的原因。只是我们在山林里行走的时间一久,便开始有了些小经验,谨小慎微的行来,倒也有惊无险。
  再行了二十余日,出了不见天日的丛林,到得一处水冲而成的山谷,在谷口往外极目四顾,但见前面一座山四梁拱托,山势极高,绕雾穿云,一眼看不到峰顶。三人看到眼前如此高山,都不禁有些气沮,荆佩叹道:“这么高的山,若想翻过去,估计少说也得三五个月,这可怎么得了?”
  我因为没有地图,只好画了坐标,将走过的路线照估计记下来。此时一见这座高山,便知是走错了路,心中暗暗叫苦,却不便在二人面前表露,只将自己画下来的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然后再仔细回想使领馆中那张滇境全舆图。
  这么高的山,即使是南滇也不多见,全舆图上一定会有标记的,它是什么山?
  “啊!它定是大白草岭!”我以为自己走的是往北的直线,却哪知一路穿插,竟然走成了偏西的斜线,离我最初那渡过丽水北上的计划差了个上千里!
  我大惊之后,再一细想,却是一喜:“有了它,我们终于可以走出去了!”
  “什么?”
  “我们迷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这指南针不准确。如今有了它做参照物,还怕迷路么?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离越嶲通往王城的大路不远!只要我们找到大路,那就好了!”
  在这深山老林里行走月余,终于确定了方向,不再担心迷路,三人都精神大振,脚下轻快了几份,再走了两天,终于在翻上一道山梁时,发现了一条玉带般穿行于群山之中的驰道——这正是去年使队入滇,徐恪勒逼着王庭修成的那条路!
  虽说这里望着那路,还隔着我们几个矮山头,可我们毕竟看见了!
  在无边无际,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深山老林走了这么久,终于走了出来,那种感觉,直如天边云去天青,光风霁月,令人胸怀为之一畅。
  一时间三人都欣喜若狂,我忍不住放声大笑,玩心突起,双手合在嘴边对着群山大叫:“啊——我出来了——”
  苍山茫茫,最是回音,我的笑声叫声,在山间激荡回环,不绝于耳。给人一种感觉,仿佛此时天地既宽阔又狭小,到处都洋溢着我欢呼时的喜意。
  荆佩和林环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儿,心声坚韧异常,这脱出大山的心绪激动,她们却控制得比我好,并不跟着我发疯。
  我欢呼雀跃一阵,身后的林环突然惊咦一声,讶异非常。
  “怎么了?”
  “前面有烟尘,那……应该是大队兵马走过留下的!”她一面说,一面沿着山梁跑前几步,攀住一株松树,三两下爬到了树梢,极目远眺。
  我和荆佩一愣,见她站在树上不下来,都有些紧张,问道:“你看清了?是什么人的军队?”
  “隔得太远,看不清衣甲旗帜,但那行军的烟尘,初起之时凝而不乱,一定是久经训练的精兵!”林环跳下树来,她素来沉默寡言,冷静得像块没有情绪的木头,但此时却也激动不已:“滇国还练不出这种行伍分明的精兵来,这肯定是我汉军的精兵!”
  三人对视一眼,欣喜无限,也不知谁先开口,总之一阵大叫:“快,快追上去!”
  军队代表着的是征服和杀戮,但在这时刻,却是我们心中最安全的庇佑者。三人踩着山石,坐回阿弟背上,催着阿弟往前跑。
  都说是望山跑死马,何况阿弟个子虽大,但脚力却着实不快,一天也就能走个百余里。三人赶了一阵,才醒悟过来:“等阿弟带着我们出山到了驰道边,军队早走远了。”
  看来想摆脱野人生活,还要一两天。
  我的兴奋之情过去,心里突然一片怅然,有些懒懒的不想动。荆佩见状,连忙道:“你累了,我来驭象吧。”
  “阿弟跟你不对脾气,你使不动它的。”我回想这段时间的丛林生活,不禁摸了摸它的宽厚的背脊,感叹道:“阿弟,辛苦你了,如果没有你,我们三个都活不成。”
  三人放弃了赶出去寻人的诱人念头,便由阿弟的性子慢慢走,走到夕阳西下,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呼喝:“站住!”
  随着喝叫,山谷的谷口隐蔽之处突然现出两柄反着寒光的长枪,铁甲钢叶撞击的声音告诉我们,这谷口周围定然还有伏有其它甲士。
  我怔了怔,身边的荆佩已经扬声问道:“可是汉军?”
  “正是大汉羽林军!”那持枪者虽然答了话,但却没有现身,依然据着谷口战利之位,问道:“你们是人是妖?”
  “人?妖?”我愕然,突然意识到自己此时头顶避虫的草冠,身上的衣裳也因为被荆棘勾破而披上了兽皮,又骑着头足以被中原人氏认为异兽的大象,这猛一眼看上去,当真有几分妖异。
  不过这人既是羽林军,那事情便好办,我不敢冒险上前,便约束了阿弟大声回答:“我是去年奉诏赴滇的太医署郎中云迟,这两位朝廷派给我的助手,正是你们羽林军良医所的女医……”
  一句话未完,我便发现荆佩和林环的脸色有些不对,正觉诧异,谷口突然露出无数箭矢,那羽林军大喝一声:“羽林军从未有过女医,你们是何方妖孽,再不说明身份,我就放箭了!”
  “别……”
  “住手!”
  危急之中,远处突尔传来一声大喝,蹄声骤如密雨,斜阳影里,一骑踏碎日晖的金光,飞驰而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四十六章 重逢]
  遥望过去,先入眼的是双焦虑、担忧、愧疚、放心等等情绪交织错陈的眼眸。仅是他的一个凝视,便让我一时移不开眼,忘了在这南荒野郊遇见他所代表的意义,只能这样傻傻的看着他靠近前来,问道:“你受伤了?”
  我的凝视着他,及中白茫茫的一片,不知到底想了什么,应该做什么。无数次自我提醒,自我剖析,自我逼迫所累成的堤防,在此时此刻此地,都失去了应有的功效,令我惊怔成痴,木然的摇头:“没有。”
  他伸出手来,道:“把手给我,我接你下来。”
  “嗯。”
  我仿佛中暑了般迷迷糊糊的伸出手去,身体瞬间悬空,又被人稳稳的接住,阳光,草木,风尘,铁甲混杂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那气味,分明陌生,却让我觉得心安。
  他的手紧紧的扣在我腰间,让我感觉到一股由他心底发出的战栗,如释重负的叹息:“侥天之幸,你安然无恙!”
  “我没事,你放心……”
  一句脱口而出的话,打破了重逢之时那震惊喜悦悲伤松懈交织而成的迷障,被心潮漫过的堤防在迷障里发出一声近乎呻吟的提醒——这是不应该的,不应该的!
  既然决意了断,就不该如此。不该失态,不该留恋,不该再多纠缠,因为那于他于我都有害无益。
  是恨也好,是爱也好,疑也好,忌也好,都只应该将它深深的掩藏,厚厚的埋藏,永不该提起才对。
  我们须得谨守着君臣的分别,互相远离,即使相望,也要即刻离开目光;即使心动,也要立即恪守戒线。
  “也……放手。”
  他额上的汗水沿着鬓角滑落,紧抿的嘴唇唇角几乎形成一道锋棱,眼角的肌肉轻微的颤动着,深深的看着我,五指扣在我腰间,明明听到了我的话,却不肯放开。
  我避开他的目光,低下头去,一根一根的掰开他微微颤抖的指尖,缓慢而坚定的退开几步,深吸口气,肃礼下拜:“臣,多谢陛下援手。”
  他虚张的手向前微扬,似乎仍想将我抓住,但却又收了回去,很快的笼回袖中,负在背后。然后,他也退开了两步。
  阿弟背上的荆佩和林环也跳了下来,落后我几步,恰到好处的朗声下拜:“臣荆佩、林环叩见陛下!”
  “免礼,你们此去辛苦,朕知道了。”
  几句君前应对,落后他几步的侍卫和近臣也已追近,为首者正是越嶲郡太守徐恪。他翻身下马,走近前来,皱眉扫了我和荆、林一眼,再看齐略,面色甚是不愉,拱手示礼,慨然谏言:“军中虽不计繁礼,但陛下万乘之尊,回銮不可无人随侍,怎能突然纵骑狂奔,不惜己身安危,复置臣属于失职无礼之地?”
  齐略转身,向众臣工近侍走去,肃然道:“是朕任性,卿言有理。”
  天子从谏,便侍卫近臣拥上前来,重整仪仗,摆开军礼简化的卤薄。我和荆、林二人着装怪异,身份不明,被远远的隔开。
  我站在旁边,来往的人,纷扰的事,都未再留心,只在垂手肃立,恪尽臣仪。待他重回马上,转驾回銮,才稍稍抬头,听到身后荆佩在问:“云郎中,我们怎么办?”
  她开口问我,我这才想起一件事来,霍地转头,问道:“你们不是羽林军良医所的女医,那是什么人?”
  荆佩张口结舌,支吾好一会儿也没说出什么话来。反而是林环踏前一步,欠身一礼道:“云郎中,我与佩儿不是羽林军的女医,但真实身份不得上命不便泄露,还请您包涵一二。”
  互托生死的同伴对自己隐瞒了真实身份,谁能心中毫无芥蒂?只是她们的身份不仅是女医,我早有预料,却也不感到意外:“你们既然奉有上命,那便罢了。”
  荆佩见我不追究了,便问刚才喝斥我们的羽林郎:“我们刚才在山上的时候,明明看见军队已经走远了,怎么你们还落在后面?陛下又怎么突然来了这里?”
  那羽林郎回答:“本来御驾是已经向前走了,预计在山彝驻跸。可不知何故,在将到山彝时,却又传来军令,后队为前队,前队殿后,后退三十里,圣驾今夜在大姚驻跸。我们是前队的斥侯,刚才看到这山谷里有惊鸟飞出,以为有敌人埋伏,才来探路的。只是想不到……你们竟真的是陛下近臣。”
  他说着目光在我们三人身上转动,再看看阿弟,一脸惊诧。我将头上戴的草冠取下来递给他:“这是用避虫驱蛇的草药编成的,戴着它既能防晒,又能避虫,最是实用。而且斥侯有时需要潜伏,顶个草冠躲在灌木从里也不易被敌人发现,你拿去吧。”
  “咦?”
  那羽林郎既疑又喜,斥侯都是军中侦查地形情势的,脑子灵活,对自己不懂的事接受度远比其它人高。我给的那草冠他虽然不识药性,但到了手却不再推辞,道了声谢,果然将那草冠戴着,自领队侦查去了。
  荆佩看了我一眼,有些小心翼翼的问:“云郎中,我们是不是去寻圣驾驻跸之处?”
  我心一紧,面部却不肯多动,淡道:“那是当然,难不成你还想多做几天野人?”
  荆佩干笑两声,不答话了。因怕乘象会引起误会,三人略整理了一下衣裳,便向刚才圣驾来处徒步而行。走了三四里路,才正式踏进驻军之处,此时军营已经立了起来,营卫显然得到了通知,问过姓名,便放我们入了营寨。
  随圣驾的三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临时歇脚的行营也法度森严,井然有序。只是他们显然还没有历过正式的战阵,杀气虽重,还欠了一分凌厉,少了谭吉所领的那五十名虎贲卫的恶戾外露之风。
  穿过前营,便到了中军驻扎的大姚镇,远远地便看见有几名不着戎装的阿监站在街前,待到近前,赫然便是随侍在天子身边的中常侍陈全。
  陈全带着几名阿监给我和荆、林二人送来了几套衣裳,传天子口喻嘉奖,赐我们住在镇上的一家富户家中,令我们明日随军南行。
  三人谢过天恩,便依言入住。那富户姓陶,本是汉人,因常在滇境行商倒卖丝绸等物,与山彝部落头领交好,便在此置业,以为别苑,前后共有七进。
  后院奉为天子驻跸行宫,前院却由陶家人和我们三个奉命住进来的女子住。陶家的主事已经得了迎我们入住的消息,早早的候在了门前,两厢一打照面,都是既吃惊又好笑,原来陶家那名叫陶萌的主事却是我们去易门治瘟疫时治好的汉商之一。
  彼此既是熟人,便没那么拘谨,官面礼仪一过,陶萌便笑着给我们重新见礼,笑道:“原来朝廷要我接待的贵客竟是云郎中和两位女医,惭愧!那日里小的本来准备再送一批药材往易门的,怎奈巫教和王庭突然打起来了,境内大乱,道路不通,没能成行,还请云郎中见谅。”
  我欠身还礼:“陶掌柜已经给易门送过两次药材,活人无数,云迟感激不尽。漫说我再请送药之言陶掌柜未曾应允,便是允了,国家动乱,道路不通也不是个人之力能抗的,云迟岂敢强词责难。”
  陶萌连连摆手,叹息不已:“话不是这么说的,云郎中,我也是被瘟疫困苦过的人,哪能不知道无药可医的苦?第三批药我虽然嘴里没有答应,但其实心里已经想过要答应了。只是需要家兄另行从中原给我调过来,所以便耽搁了一下,以至后来无法送药。”
  两人各说别后事情,陶萌听我说起滇境这次的瘟疫极有可能随着战争在全境流传,又惊又怕又忧。
  这个时代的商人极讲信义,忧患意识又强,于逐利之外别有一股情义,陶萌既知这个消息,当即派人联络相熟的同行,准备囤积防治瘟疫的药材,一则逐利,二则济民。
  我也知防治瘟疫是宜早不宜迟的事,不管朝廷有没有准备,帮助陶家准备药材,代为筹谋都是有利无害的事,当下便代他拟定货单,说完以后又有些担心:“陶公,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可不能借这先机勒人家脖子。”
  陶萌正色道:“云郎中说的是哪里话,我陶家岂是那种靠发死人财的背时人家?这轻重缓急我分得清的,我可以答应你,这次商事,陶家如果抢了先机,取利绝不超过二成。”
  药材生意利重,少的都有三四成之利,陶萌答应取利不过二成,那是极难得了。
  陶家给我安排的栖月水榭,锦被绵软,凉风宜人,榭前池中荷香入帷,最好催梦。我连日奔波,乍得这样一个好睡处,顿觉睡比吃重要,推了陶萌的夜宴,草草吃过晚饭,早早洗漱,天一擦黑立即上床睡觉。
  一觉好眠,半夜口渴肚饿的醒来,本想起身倒杯水喝,不料脑袋昏沉沉的,最初一挣竟没起来。我再作势起身,脑袋却嗡嗡的有些发昏,赶紧扬声叫人。
  陶萌拨了个丫头给我候夜,听我叫唤,便进来问我何事。我示意她靠近前来,摸了摸她的额头,察觉自己体温高升,不禁暗暗叫苦,忙让她把我的医箱拿来,搜出仅剩的两粒退烧药吃了。
  “我肚子饿,可否劳你们替我去厨下讨碗米粥?”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一旦松懈就容易生病。我正是犯了这个毛病,幸好发现得早,谅来也不会转成大病。
  去讨粥的丫头久候不至,退烧药的药力散开,我又复沉沉的睡去。也不知睡了多久,突然感觉有人将我连被子抱起,在背后垫了芦絮靠枕,将头抬高,然后便闻到一股核桃鸡丁粥的香气。
  我懒洋洋的不想睁眼,闻着那粥香靠近,便张开嘴巴,等着人喂——睡在绵软芳香的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核桃鸡丁粥就有人吹得温度适宜了,再一勺一勺的喂,这可不是我在深山老林里靠着阿弟做的美梦?
  这到底是不是梦啊?
  米粥软滑,咸甜适中,芳香沁肺,我听到调羹碰了碗底的声音,心里犹感不足,漫声道:“还要。”
  “嗤——”
  头顶传来一声隐忍但没能忍住的轻笑,这声音似乎有些不对!我心里微惊,便想睁眼看看是谁在身边。但眼睛尚在半开,便有一只手遮了过来,捂住我的眼睛。
  我不动了,那只手也没动,好一会儿,才听到一声轻叹:“别睁眼,你就当这是陪我做场梦吧!”
  原来这是场梦,只是这梦到底是他的,还是我的?
  我心一颤,低喃:“这本就是一场梦……”
  脸上覆着的手移开,耳朵却听到他离开床榻,打开温壶重新给我添了碗粥,又坐回来喂我。我含着粥,突然觉得其中又多了两样味道,有些吃不出粥的原味了。
  “不想吃了?”
  “不是。我只是突然想起,前些天我在山林里做梦时,梦到吃核桃鸡丁粥,今天果然就在吃……这世间,果然有梦想成真这回事。”
  他静了静,低声道:“所谓梦想成真,也不过是多用些心而已。”
  用心……这世间,最难得的,是有人对你用心;这世间最可怕的,其实也是有人对你太过用心。
  我笑了笑,却觉得此刻喜怒都已无余力。喝完了粥,他端了盐水过来让我漱口,再扶我躺下,裹紧被子发汗。我昏昏沉沉的躺着,半梦半醒间感觉有人替我驱蚊拭汗,手法生疏无比,却小心翼翼。
  这样的人啊,到底让我爱好,还是恨好?忘记了好,还是记得好?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四十七章 传声]
  次日醒来,水榭里空寂无人,连同温壶粥碗,俱无踪影,连那拭汗的湿巾,都不复见。只有纱幔绢帷,在晨风里偶然轻轻一动。
  榭外数声鸟鸣,却是陶家养的一只黄莺正在架上吃食,莲池里菡萏盛开,圆叶上露珠滚动,在初晨阳光里绚烂异常。
  昨夜,梦耶,非耶?都已化为朝雾晨岚,远去无踪。
  我呆了一阵才起身梳洗,换去昨夜发汗穿的寝衣,穿上榻侧屏风上给我准备的衣裳。身上的病已经去了,但身心却还是有些发懒。
  荆佩进来邀我去吃早膳的时候,我还在慢腾腾的翻着物件,她奇怪的问:“云郎中,你一早在找什么东西?”
  “我常佩的那对桃符不见了,奇怪,我昨夜明明是将它放在妆台之前了的。”
  “那桃符虽然别致,但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算有人要偷也轮不到它,你是不是记错放的地方了?”
  “我放东西的时候还没发烧呢,怎么可能记错……”
  我心念一动,走回榻前,翻开被衾枕头细看,那桃符果然正压在枕头底下。我愣了一下,将桃符取出,抚着上面的“百邪辟易”“清健长安”几字,沉吟良久,才照旧佩了。
  吃过早餐,我便去喂阿弟,荆佩和林环亦步亦趋的跟着我。我本来她们的另外的身份不是十分介意,但吃过昨夜那碗粥,再跟她们相处便十分不自在,忍了半晌,终于忍不住问:“你们现在应该是另有要职吧,还跟着我干嘛?”
  荆佩笑眯眯的看着我,回答:“我们现在想跟你把医术学精一些,以后真的当个医生啊!云郎中,你不会不肯吧?”
  “是不肯。”我干脆利落的回答:“我只要一想到有人连我做梦想吃什么东西,都告诉别人,就觉得自己像个被摆在透明的神龛里的祭品,没有半点隐私,实在没有教人的心情。”
  荆佩被我刺了这么一句也不禁说不出话来。我拿着嫩叶逗着阿弟,不再理睬她们。好一会儿,才听到林环开口道:“云郎中,昨夜你想吃粥,是我做的主张,与佩儿无关。而且我们其实并没有将你所有的事,都告诉……请你别误会。”
  “就算撇开这件事,别的误会还存在吗?”我心中也不知是恼是怒,叹了口气:“其实我在南滇,多赖你们保护,我本应心存感激。但一想到你们暗里对我存着监视之意,我就觉得这大半年相处里的过命交情,实在不知应该算是什么滋味……”
  两人默不作声,但也没有离开,许久,荆佩才道:“云郎中,我们在你身边这大半年,确实对你别有用心。你恼我们理所当然,只是……请你不要迁怒陛……他。每个人在有了心上人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保护对方,也想弄清楚对方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跟什么人交往,在做什么事。只不过他由于身份的原因,有足够的力量,能做得比别人都彻底而已。”
  果然如此!
  我倚着象栏,吐了口气,摆手道:“我不怪你们,我也不怪他……只是,当事情的真相揭开以后,我很难再用平常心,毫无芥蒂的和你们相处。”
  阿弟吃饱了便用鼻子翕来翕去的玩闹,只是平常陪它的三人都各有心思,闹不起来。林环从象鼻里取回鬓边插的绢花,低声道:“云郎中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们这便离开,回去复命。”
  “我……”我顿了一顿,微笑道:“其实,在不知道真相以前,跟你们共事的大半年时间,我很愉快。你们是很能干,很可亲可敬的助手,也是能够将性命交托的朋友。”
  荆林二人怔了怔,才一齐回应:“多谢云郎中夸赞。”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离别是必然结果。不料荆佩告辞以后,突然又跑了回来,问道:“云郎中,你说一个人的声音最远能传出多远?”
  她这问题莫名其妙,但看她的表情认真,便仔细想了一想,算了一算,回答:“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最大声也就能传出直线三百步。”
  荆佩点了点头,又问道:“云郎中,你相信吗?有人在隔了三十多里远的地方,竟然听到了心上人在山上的一声欢呼!”
  我目瞪口呆!
  荆佩看着我,指指心口,大声说:“我相信那人在三十里外听到心上人的一声欢呼,并不是耳朵听到了,而是他用心听到的!因为他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挂着那个人,所以冥冥中他对那人便有一种由心而生的感应!他感应到对方的危险,因此不辞万里转道南来;他感应到对方的欢喜,因此……”
  “住口!”
  我足下一个不稳,几乎被她几句话冲得坐倒在地,只觉得心都在发颤:“你胡扯!”
  荆佩扬眉,抗声道:“我没有!”
  我喘了几口气,抓住栏杆狠狠的瞪着她,咬牙切齿的说:“荆佩,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你既是他的亲卫,难道竟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
  “这个道理我懂,我只是看不过眼!”荆佩瞪着我,分毫不让,昂然道:“我承认你有不同于深宫女子的魅力,不同于名门淑媛的性情,不同于乡野村姑的风采,确确实实是这天下独一无二的女子!但你实在配不上他!因为他已经在自己身份所能为之处,极尽力量保护你,关心你,喜欢你,而你却没有尽力回报!”
  我一口气憋在胸口,窒得生痛,喉咙火辣辣的似乎想喷火,但辩驳的话到嘴边,却变成反复的一句:“你懂什么?你懂什么?你什么都不懂!”
  “我是什么都不懂,可我会看!”荆佩还想说什么,却被听到声音跑回来阻拦的林环捂住了嘴往后拖。荆佩咿咿唔唔的叫嚷,林环却一迭声道歉:“云郎中,对不起,荆佩不解情事,胡言乱语,你莫放在心上。”
  荆佩不是不解情事,而是她站的立场与我不同,所以切入点不同而已。
  我想再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只得摆手示意她们离开,我实在不想再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下去了。
  负担这段感情本身就已经够累,我实在不想再多是非。
  荆林二人离去后,我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似乎才好的病又发作了,全身都不舒服,只得背靠廊柱,扶头喘息。
  阿弟不懂人类的这些复杂情绪,但却能感觉到我此时的落寞,鼻子一卷,将我托了起来。这是它逗人时的一种嬉戏方式,我猝不及防,又气又恼,连声喝斥,让它将我放下。阿弟将我放下,显然并不明白我为何不与它嬉闹,有些烦躁的甩着鼻子。
  我安抚的拍拍它的鼻子,心中黯然,叹道:“阿弟,咱们出去玩,不闷在这憋气的地方。”
  我本来以这大姚是天子临时驻跸,今天圣驾应该南移,不料外出一看,整个大姚镇不止没有天子起驾的迹象,戒备竟比昨天还要森严。
  我牵着阿弟出来,守在陶家门口的一队羽林郎本待阻止,却遇上了正从后院出来的越嶲太守徐恪:“别拦她,让她领着这象随意走走,省得没见过象的兄弟们南去以后把象当成怪物,惹人笑话。”
  我听到徐恪这话心念一动,见他替我出言后便想走,忙道:“徐明公请留步!”
  徐恪停步问道:“云郎中有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