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母只做三件事

_5 林格 (当代)
  让学习者彻底改变过去写字的走向,坚持下去,从一两个字练好开始,慢慢写几个好字出来,把自己的方法肯定下来,就会看到成效。
  (5)强化
  对孩子写字要有耐心,教育是一个形成过程。
  3.慢慢看课本
  也许你和你的孩子都看过影片《阿甘正传》,电影讲的是一个低智商儿童的成长故事。阿甘因为智商低未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是他的母亲坚定地教给他知识、技能。虽然阿甘在孩童时期受到许多人的歧视,但长大成人后却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在越战期间,许多所谓“聪明人”都牺牲在战场上,他却能每每死里逃生;在别人捞虾一无所获的时候竟然捞成了“百万富翁”;一个念头打起乒乓球,一下子打进了国家队,并代表美国参加了“乒乓外交”;始终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深深地爱着他,直至永远。
  是什么让阿甘成为胜利的微笑者?
  是最基本的东西!
  因为阿甘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总在重复这样的一句话:“还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这么说……”而小时候妈妈对孩子所说的正是“最基本的”,就像“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那样简单而重要。
  人最容易在基本的问题上吃亏、犯错误,摔跟头往往也是在认为最平坦的道路上。比如看课本、研究基本概念,就比大量做题重要一万倍!
  这里想强调的是“以本为本”的意义,所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孩子都异常重视课本的价值。
  怎样有效地看课本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许多专家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把书读“薄”,就是在学习开始的时候把学习内容概略地读一读,也叫概读,概读有利于统揽学习材料,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的理解和概括。
  在学习的不同时期,概读的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学期开始时浏览全部教材,要知道全书分成几个大的知识单元,每个大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转入每个知识单元时,要略读一个大单元分成几章,每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新的一章时则看它分几节,学习几个概念,几个规律,解决什么问题。
  概读时要注意书的目录,目录体现了书本的基本内容和脉络。掌握了目录,就掌握了知识的大概。略读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和知识间的转折语句,它们往往揭示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了知识的概要,对书的初步感觉就是“薄”。
  二是把书读“厚”,这是读书的主要阶段,又叫“细读”。主要指对每一节教材的阅读。初读每节教材还是需要略读,大体知道教材说的是什么,列出简要提纲,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从什么侧面说明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在略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读。要静下心来,细细地一句一句地读,重要的语句,看不明白的段落要反反复复读,可以采用勾画的方法帮助阅读,也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
  细读的首要任务是搞懂书里讲的是什么,切忌用自己的认识代替书里的的想法,把书的原意读偏了。细读时,要勤于思考,有思考,理解才能深入下去,所谓“俯而读,仰而思”就是这种思考过程的写照。可以站在书的立场上,设想一下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把握书的思路;要培养联想的方法,举一反三;要特别注意联想中的反例,那往往是理解难点的关键,或者将把你引向发现。可把类似内容加以比较,问其异同,把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候书的观点和思路会与自己的认识和思路有距离、有矛盾,想不通,对书提出质疑,这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疑,是活跃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问,是最可宝贵的读书学习状态。在细读过程中,联系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书就渐渐变“厚”了。
第29节:掌握好速度
  三是再把书读“薄”,这就是“复读”,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巩固记忆。复读主要用浏览、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概略地阅读教材,熟悉的知识一览而过,生疏了的重要知识要多花一点时间唤起记忆,疑难的地方则要下功夫弄通弄懂。第二是理清脉络。如果说细读是钻进去理解知识,那么,复读就是从部分知识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知识的整体。在复读中要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的结构提纲,使知识条理化。第三是领悟基本。“基本”是系统知识的根据和出发点,是理解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大量重复运用的东西,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经过反复的阅读后,你掌握了书本知识的结构,领悟了知识中的基本,熟练了运用知识的技能,你对书的感觉将是:主要内容越来越少,书变得越来越薄。
  培养孩子慢慢看书方法的步骤:
  (1)培养与训练注意力
  注意力是意志的表现,同时又是一个大门,如果没有它,所有的文字与信息都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借助一些好的方法进行练习,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眼球训练法。就是拿一个不大的物体(如纽扣、钻戒等),细心观察一分钟至一分半钟,然后收起物体,让孩子用笔将物体的特征描述出来,应尽可能加以详细描述。然后把物体拿出来再细看一遍,如果有错,再加以补充。反复几次以后,逐渐转到更复杂的物体(如时钟、台灯、名画),必须把描述与原物加以对照,力争做到描写精微、细致。在用名画作练习时,应通过形象思维激发孩子的感情,由感受上升到兴致。
  (2)掌握好速度,形成知识分布图
  慢慢看的速度基本上要求在每分钟100字以内,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重点的信息分布区进行反复咀嚼。具体要求,在大脑中将知识与信息串起来,在大脑中成为一个平面的知识重点分布图。然后,再往下读,在读完计划内的任务时,逐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重点分布图。
  4.整理错题
  许多的学习方法专家都会强调这个方法,因为学习就是争取正确的过程,而在孩子求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如果形成了整理错题的方法,那么错过了的就会变成经验,这种经验会为孩子下一步追求正确提供可贵的学习资源。
  是的,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错题集”。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怎样总结实际上就是怎样利用的问题,无论是小总结还是大总结,实质上都是不断超越错误的过程,也是整理错题的根本目的。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第30节:随手笔记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中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是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最后,小学总共是12本,初中是6本,高中也是6本。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而且,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到高考,那样高考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5.随手笔记
  凡是学习拔尖的孩子,一般都是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再看看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伟人,也都是一个有心人。
  而做一个有心人,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能随时做一些笔记,只要能略略掀动心扉的细节,无论观察到什么,还是读到什么,或者是想到什么,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随手记载在一个精心准备的小本子上。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就习惯于在自己随身的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一些数字、图形、文字甚至自己不可思议的想像,这些都是他伟大梦想的一个一个细节,他的成就就是由这些细节来构成的。
  英国著名政治家、作家邱吉尔即使打仗的时候,也注意随手记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是这种伟大的文献意识,使他不仅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使他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他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当然我们的古人也有“推敲”和“三上”(鞍上、厕上、床上)等经典的笔记佳话。
  随手笔记的方法基本要求:
  一是在适当分类的情况下,不必界定应该记什么内容,只要记了就可以。适当分类应结合孩子的成才趋势和个人爱好进行,比如文学、艺术、数学、外语等,记录的内容不必限制,只要能让孩子若有所思的,都可以是记录的内容,如一个人的一句话、一幅画的标题、书上的一首诗、一个小故事。
  二是记录的方式不必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自己按照想像画的草图,也可以是数字,更可以是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随便涂画,特别是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更是应当鼓励他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父母不必担心他们会浪费本子。
  三是为了使孩子主动、热情甚至酷爱去做这件事情,并形成一个方法,建议父母亲还可以与孩子共同设计本子的样式,比如每一本都可以有一个正规的“书名”,如《若有所思--××心灵笔记(六年级卷)》、《心灵的空间--梁邦达数学感悟文集》、《爱的故事--孙笑笑语文小故事集》等等。发挥孩子的想像力,编出一个好的名字来,这样可以让孩子爱上一件几乎是“创作”的事情。
  6.无私帮助同学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含义。
  首先,当孩子主动地帮助别的同学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为,他一定会努力像老师那样高明地思考问题,我们通常说“要教给别人一杯,自己得先有一桶”。为了能帮助同学,孩子在心理上就会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努力,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有一种“会当临绝顶”的感觉,很容易就超出自己原来的水平。
  其次,当孩子无私地帮别的同学的时候,心中是自豪的、宽容的,当他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无形之中冶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对于下一步的学习,就会更加充满热情和活力,因为他学习的价值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三是当孩子乐于帮助别的同学的时候,对于竞争和合作就会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他甚至会认为,竞争实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于在班级、学校中的学习就会有更高层次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更加从容、豁达、有效。
  那么,鼓励孩子帮助同学,帮助什么内容呢?无私不是“无底线”,比如代替做作业就不是无私的,恰恰是自私的,不是吗?你代替了别人做作业,实质上就是代替了同学应付老师,代替了同学思考,实质上就是不想让同学进步。所以,于人于己都是自私的。经过研究,专家提出应当鼓励孩子在这些方面尽力帮助同学:
第31节:高效率考试
  一是同学因事或者因病漏课了,需要进行补课;
  二是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可以为同学讲解;
  三是考后一起分析具体出现错误的原因;
  四是对于作业中的难题可以在同学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讨论。
  培养无私帮助同学的方法,基本要求:
  (1)父母必须做出榜样
  父母要在生活中热心帮助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当然,帮助别人一定不是为了获取什么,而是一种无私的、坦荡的自觉。
  (2)鼓励孩子从小做起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鼓励孩子帮助同学时,事情不分大小,而在于用心、主动去帮助,从小事做起恰恰是培养帮助别人的关键。所谓用心,就是坚定地认为,别人的事情一定比自己的事情重要。
  (3)注重可实现性
  父母需要经常强调的原则和道理,一定要有可实现性,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使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同学,逐渐形成方法。
  7.高效率考试
  考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题者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而应试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面对许多的考试,比如面试,比如人生关键转折中的选择。可以说,应试教育是消极的,但应试能力是永恒的。
  考试的本质是接受挑战,一个学生进入了考场,就是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复合场,这个场既是知识记忆的验证场,又是应试者和出题者之间的心理博弈场,更是知识活化应用的靶场。我们就从这三个“场”的内涵上来思考如何逐步提高应试能力。
  通常而言,考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验收性考试,主要是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而设置的,同时也是对将来面对选拔性考试做一些预演,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二是选拔性考试,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淘汰性,将所有学生进行排列组合,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区别对待,如择校考试、升学考试以及竞赛等等。
  从现实角度上看,无论如何,前者都是为后者服务的,前者的模拟风险为后者积累经验,也可以锻炼后者所需要的心理承受力,还可以通过前者的训练获得自我认同。只要经常地胜利通过验收性考试,自我经常得到成功的暗示,积聚这种成功心理力量,最后都将在后者身上得以体现。
  关于如何进行考前复习、看书,以及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前面已经有详细的阐述,而考前的准备则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考前引导孩子将知识串起来。
  通过从容地回顾、条理、系统化,使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回潮,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把书合上,先进行回忆,一面回忆,一面在一张纸上勾画一下轮廓和要点、结构等。有模糊的地方,也不急着打开书或者以前的试卷,直到竭尽全力,山穷水尽,最后才打开书。打开以后,对照一下,回忆中完全正确的部分,一带而过,那些似是而非或者完全忘记了的知识和题目解法,则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分析遗漏的原因,把它们攻克。最后形成立体知识框架。
  二是引导孩子以本为本,重视课本中的每一句话。
  其实对于考试来说,课本上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都是最美好最令人兴奋的“好东西”,否则怎么很多人一考完试,再翻课本,经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呢?
  三是帮助孩子调节好体力、精力、心理,造成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应试意识。
  除此以外,少部分孩子可能会在重要考试的时候出现考试焦虑症,比如出现“对考试过分专注,考前睡不好觉”、“一进考场就发晕”、“心慌,甚至呼吸紧张”等症状。焦虑会影响孩子真实水平的发挥,也会阻塞应试能力的提高,这时,关键是要向孩子强调:“你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偶尔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问题,只要认真学习,考试一定没有问题。”另外,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脱敏法进行调理,一是让孩子学会主动放松全身肌肉,用肌肉放松训练来对抗恐惧或者焦虑,如活动肌肉和调节呼吸等;二让孩子学会冥想,就是闭上眼睛,气沉丹田,想像自己心灵深处有片绿洲,绿洲上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岸上长满了花草树木,倒影非常清晰,小河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下流向远方,想着想着,心情就会轻松起来。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考试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也就是说当孩子打开考卷以后,考试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根据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经验,专家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32节:集中应试意识
  (1)冥想片刻,集中应试意识
  当孩子打开考卷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立即拿起笔来做题,而是花上2分钟至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冥想(如上文中提到的方法),然后集中注意力,形成稳定、沉着的考试意识,也就是进入一种“神定”的境界。
  (2)统观全局,避免患得患失
  做题之前,还需要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一两遍,对试题的整体分布有一个初步了解:
  一是看试卷页数是否齐全。
  二是看印刷质量会不会影响答题。
  三是看考题的难度分布如何,确定先做什么。
  四是看试题的数量,如果量大,要准备抓紧时间,突出速度,如量小,要准备稳扎稳打,突出把握性。
  五是看注意事项以及注意听监考老师的提醒。
  六是看哪些是分数多的哪些是分数少的,对分数多的一定要先考虑等。
  这样统观全局地“看”了以后,就可以在考试过程避免患得患失。
  (3)联想审题,判断考查目的
  做每道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联想审题,联想审题的目的是弄清题意,特别是弄懂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总之,要完整地读,再一句话一句话读,最后在头脑中完整地掌握题意。联想审题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读准确,不断句,不添字减字。
  其次是将自己的知识与题型联系起来。
  第三是试着判断出命题者的命题依据。父母亲如果方便的话,应该在考前提醒孩子了解命题的一般方向和出题的基本原则。如命题的方向一般均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突出重点,兼顾全面,题目的覆盖面尽量大,即力求知识面广,机动灵活,不偏不怪,不超大纲,深浅得当,题型多样。当前各种考试一般以覆盖面广、题目小、解答要求灵巧为三大特点。难度要求一般有这样的规律,即考记忆和理解水平的约占50%,考分析和思考水平的约占30%,考综合运用和创新水平的约占20%。
  (4)手到擒来,获得把握得分
  告诉孩子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恋战,对于两分半钟内没有形成思路的题目,可以暂时放一放,回头再来“啃”,而要把绝对有把握的题目做好做快,先获得把握得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信心,而且有利于调整考试的节奏。
  (5)拓展思路,着手解决难题
  对于较难的题目,仍然要努力解决,一般而言,没有绝对的难题,在考试中出现难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没有及时联想起来,思路没有开拓,而核心是开拓思路,这样知识就会不速而来,问题就可能变得很简单。
  对于这一点,很多老师都有经验,可以请教老师,如何帮助孩子开拓思路。除了加强训练以外,还应帮助孩子学会使用以下几种临场开拓思路的常见方法:
  首先是换元思路。任何事物都由很多元素构成,在思考的过程中,如果一个方向受阻,可以及时改变方向,这在数学上经常可看到,不过对于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比如作文,如果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爸爸》,构思的时候可以将“我”换为“伟人”,将“爸爸”换为“妈妈”,进行思考,思路一开拓,再回到“我”和“爸爸”上来,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是化小思路。就是将大问题化为若干个小问题,所有的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三是对比思路。就是将难题和记忆中的某些相似、相反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这样就会很快确定解题思路了。
  第四是图案思路。在难题中,解题因素是纷繁复杂的,这就需要将之清晰地摆放在眼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画成图案,这样一目了然,思路可能就油然而生。需要注意的是,思路开拓也得重视思维的日常训练。
  8.自由自在地作文
  写作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语文学习上的作文了,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一谈起写作,父母亲都很头疼,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书店里作文辅导书那么畅销的缘故吧,实际上,光依靠作文辅导书,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第33节:自由自在地作文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阻碍孩子提高写作能力呢?
  目前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写作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但这并不能说明现在的孩子就天生不善写作,他们能轻松愉快、一气呵成写就的日记或书信,用文学的标准看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但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情形却变了,内心的苦思冥想不是互相打架就是顾此失彼,曾经轻松的笔顿时重得难以下手。这时候,写作差不多成为一种苦役。
  这种反差之所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很大原因是第一种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第二种则戴着手铐脚镣。
  如果孩子不能自由写作,不能在写作中得到内心的快乐,所有的写作训练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能导致孩子讨厌写作。
  1999年初,上海《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七所著名高校举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作文大赛,冠名为“新概念”,之后又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不是说“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中有21位一等奖获得者被各知名学校破格录取,这里包括写《三重门》的韩寒,而是大赛提出了堪称经典的三条方针,这三条方针正是新时代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规范旧观念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究竟怎样的才是真正的“好文字”:
  一是发自内心的,并且用嘴能说出来、能打动人的文字是“好文字”。
  二是强调经验和感受的,谨防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文字是“好文字”。
  三是简练而准确的,标点符号精当的文字是“好文字”。
  四是真诚的文字是“好文字”。那就是把读者想像成一个朋友,正坐在对面想倾听你的心里话,这时你写出来的就是真诚的文字。
  所谓的“文采”和“引经据典”,所谓的“中心思想”和“道德意义”等是不能强求的,一旦强求,很有可能就会使孩子陷进两难境地,提高写作能力就将成为空话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应当摒弃我们经常当做“宝贝”的“以小见大思维”,由于我们接受的传统写作教育习惯的问题,包括我们在内的两代人都有这个思维误区,喜欢牵强地将一个小事情比喻成大意义。
  我们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呢?按照前面所说的能力培养原则,可以分为三步:
  (1)鼓励孩子积蓄写作条件
  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包括:
  A.观察与区分。事物是有特点的,所以要引导孩子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分辨出事物细节上的差别。观察内容可以是自然万物,包括所有孩子感兴趣的树、虫、鸟,天空、宇宙、星辰等,也可以是人情世故,如人的表情,人的语言,人的性格,人的内心世界,更可以是阅读材料和电视电影作品。总而言之,要锻炼出“能区分”、“明亮”的眼睛。
  B.引导孩子在体验中成长。体验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只有在体验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自己的切实体会,才能为写作提供一种鲜活的基本生活感受材料,建议父母亲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亲身经历。
  C.记录一些好句子。歌德说过,人应该每天起码听首小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孩子的写作要有品位,可能要记录背诵一些好句子,不要多,但要经常,比如“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一斧又一斧,终于砍倒大橡树”,“在朋友身上,我找到第二个自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风比马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等等,也包括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古词、古曲。如有条件可以准备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可以吟咏可以朗读的好句子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随时记一点。
 
第34节:每天写一点
  (2)鼓励孩子“每天写一点”
  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正儿八经地坐在桌子前面,准备好纸笔,告诉自己“我要写作了”。前面说过了,写作贵在“自由自在”,所以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一步是,每天写一点。
  A.引导想起来就写。写什么不做限制,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起来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想起来值得思考的事情,就立即写下来,在身边永远都带一个小本本。当然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那可以一步一步来,比如可以在床头、书桌、书包、厕所里等四个地方各放一枝笔一个小本,这个小本应该精美一些。
  B.和孩子用书信沟通。写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如今大家不太重视,实际上这是一项很经典很隽永的活动。与孩子用书信沟通也是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一种新型“润滑剂”,而对于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件以逸待劳的方法。
  C.与孩子同题写作。有条件有耐心的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举行“同题写作”的游戏,限定字数,字数不能太多,比如300字,亲子共同商量一个有意思的题目,或者是游记,或者是读后感,然后各自完成进行比较和讨论。
  (3)与孩子一道展示写作成果
  孩子的写作也需要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所以每当孩子创作了好文字,一定要想办法展示出来,使孩子得到鼓励。
  A.评选好句子。对于孩子的习作,要客观地进行评估,但每一篇习作都应当有一些写得好,写得真实,甚至写得精彩的好句子,可以和孩子一道将好句子用彩笔划出来,然后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些是好句子,当时是怎样想出来的。
  B.编辑优秀作文选。把孩子的写作成果保存起来,到了一定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选择出一些当时比较漂亮的文章,请孩子进行一次修改,然后打印出几份,设计一个简易封面,装订成几册,把优秀作文选分送给朋友,请他们评议评议。
  C.必要时可以参加作文比赛。现在学校和社会经常举办学生作文比赛,如果条件允许,应当鼓励孩子积极报名参加。除此以外,也可以在假期邀请五六位朋友的孩子,一起设计一次“写作夏令营”,在夏令营的活动中,设立一次小范围的作文竞赛,进行集体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人人都获奖,但水平有高低。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