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清照诗词评注

_6 侯健(当代)
从这首《庆清朝》中又可以窥见词人当时生活得多么优雅潇
洒。为了观赏芍药,她和诗伴爱侣,不仅乘着华美的车子游遍了
“东城”、“南陌”,享尽了珍羞华筵,他们还可以到御花园中去,观
赏“日边”那几枝先期开放的名贵花朵。白天游览,晚上在宫殿中
设宴款待,个个喝了个酩酊大醉,“玉山倾倒”,从黄昏直到深夜,
玩儿得好不快活!
此词大致是在作者结婚一周年的前夕所填。前此的绮陌游赏,
极有可能是与丈夫偕行。宋崇宁元年(1102年)前后的汴京景观,还
是以自然风光和四时花卉为主,营造艮岳等豪侈宫观园林,那是在宋
崇宁四年(1105年)徽宗听任蔡京的主张大兴“花石纲”之后,那时李
清照已被迫离京,即使回来的话,再也没有这种雅兴了。
【辑评】
一、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此词各本无题,细玩词意,有
“就中独占残春”,乃咏芍药之作。苏东坡诗:“一声啼鴂画楼东,

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王十朋芍
药诗:“千叶扬州种,春深霸众芳”。(齐鲁书社1981年11月出版)
二、岳国钧《略论李清照的词》:这是一首咏芍药的词,作者
把芍药的生长环境写在御花园中,是有明显用意的。她笔下的芍
药,格调虽然不高,但却“独占残春”,赢得君王的宠爱和看花者
的追慕,显极一时。(《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5月
出版)
三、喻朝刚《宋词精华新解》:词中虽未点明所咏之物,不过
从“就中独占残春”和“绰约俱见天真”等句,可以看出作者咏赞
的是春末时节盛开的芍药花。因为在春天的百花园中,芍药开得最
晚,所以又称为“婪尾春”。“婪尾”,即末尾的意思。“独占残春”,
是说残春时节独自盛开,显然是指芍药而言。又“绰约”一词,本
来是形容女子的姿态柔美。由于芍药花娇艳动人,古人常常把它比
为美女,故《本草》中说:“芍药,犹绰约。”词人通过这两句赞
语,巧妙地暗示出所写的是暮春独自盛开的名花——芍药。这种在
字面上不出本题的艺术表现方法,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在南宋词
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人的咏物词中用得较多……这首词以咏
物为主,同时也具有很浓的抒情气氛。词中对芍药花的描绘,可以
说是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作者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它那千姿百态的
外貌,而且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以丰富的感情和美好的品格。展现
在读者眼前的,既是珍贵的名花,仿佛又是一位端丽庄敬的贵族少
女。词人对芍药的咏赞,寄托了她的审美理想,融入了自己早年生
活的体验和情愫。在艺术构思方面,本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上
片绘景状物,下片叙事抒情。全词虽未出现芍药二字,但无论正面
描写还是侧面烘托,处处都是围绕着“独占残春”的芍药花而展开
的,含蓄蕴藉,馀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8年8月出版)
四、靳极苍:这首词咏的是什么?自来没人明确过。主题不
明,当然理解为难。我认为按前三句“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

独占残春”,该确定为牡丹。因“禁幄低张”可见不是高大的花木。
“彤栏巧护”,可见是很宝贵的花木。尤其“就中独占残春”,只有
牡丹是残春时独占的。白居易《卖花诗》:“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离
护”,正是说牡丹和这儿“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同。李建勋诗
“携觞邀客绕朱栏,肠断残春送牡丹”正和这儿“彤栏巧护,就中
独占残春”相同,所以这首诗咏牡丹,该是没有问题的。(《百家唐
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五、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上阕描写宫内禁苑牡丹的容姿。
起笔“禁幄”三句,写牡丹所处的环境,表现其高贵,突出咏花本
题,运笔工巧,如烘云托月。紧接着刻画牡丹形象,“容华”二句,
写牡丹的神姿;“待得”二句,写牡丹的品格;“妖娆”三句,写牡
丹的魅力,“妒”、“笑”、“殢”三字把风、月、日拟人化,写来生
动传神,形神毕现。下阕描写宫廷内外赏花的情景。换头笔势转
折,“东城边”四句,写赏花盛况;紧接着再度跌宕,“绮筵”二
句,抒赏花之情,含伤春之感;“更加”二句,又见跌宕,突出禁
苑赏花;结尾笔锋挺拔,洒脱不羁,“金尊倒”三句,抒惜春赏花
情怀。全词状物抒怀,笔致工雅,层层铺陈,宕而有序,蕴藉含
蓄,表现了一派繁荣升平景象,抒发了女词人一腔赏花惜春之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
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
羞,画阑开处冠中秋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
年不见收②。

【注释】
①“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
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②“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
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
《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讲解】
这是一首咏桂词。大致作于词人结婚前后不久,其旨当是以桂
的色淡香浓,来喻示人的内在美更为可贵。别看桂花貌不惊人,但
它的清高和甜香,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层意思溢于言
表,不难解读。不易读出的是这样一种深层寓意:即词人自知其出
身并不显赫,比起朝廷中的诸多名公大臣,她一直认为其父、祖的
地位是低下的,就像是自然界的岩桂,虽然其名位不能与御花园中
“浅碧轻红色”的牡丹、芍药相比,但它的清高脱俗、宜人香气,
以及它作为中秋佳节的应时之花,又足以使它成为中秋之冠,惹来
失期之梅和晚开之菊的种种妒忌。
需要略加解释的是,在这里词人并不是要贬低她一向喜爱的
梅、菊,也不是说她家的门第多么低下,而是她想通过对以香取胜
的桂花的褒赞,将自身的“内美”昭著于世。对于此词最后两句曾
有论者解释为:李清照是在借咏花发泄自己才能被埋没的不平。看
来这未免求之过深。首先,她的才能并未被埋没,相反已名满京
城;其次,对于当时的一个少女或新妇来说,不大可能具有经世致
用之想。何况,正在优雅地体察桂花的她,心中会有什么不平呢?
实际情况可能是:鉴于当时境况的顺心如意,此时的李清照,在创
作上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其所谓“骚人可煞无情思,何
事当年不见收”,当是她自信地认为:屈原的“审美”情趣不如自

己,竟然没有把桂花写进注重内美的《离骚》。
总之,此词从头到尾表达的是作者得意自负的情绪,谈不上对
“社会”有何不平。
【辑评】
一、蒋哲伦《读〈鹧鸪天〉》:《漱玉词》向以白描见长,而本
篇却以议论取胜。但成功的经验不在于理性的思辨,而仍归于形象
的辨析和强烈主观感情色彩,且二者的基础和出发点都离不开形象
的描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第一、二句对桂花外形特质的成功的
描绘,为全词的议论奠定基础,那么,由此生发出来的议论,无论
是正面的品评,还是侧面的比衬,或是无理的质问,都成了无根之
木,无源之水。至于议论或发问更不带丝毫的书卷气或头巾气,这
样方能妙趣横生,令人叹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温庭筠
和韦庄的词曾说过:“‘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又
说:“‘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似之”,今试仿其语曰: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语也,其词品亦似
之。”(《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二、朱德才: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
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
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
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
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
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
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
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
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
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
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

的敬佩。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其间或以群花作
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
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那么,李清照
何以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呢?言为心声,其中
自有特定的情怀寓焉。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
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
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
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和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
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境,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
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啊!(《唐宋词鉴赏辞典——唐·
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
三、汤高才:……“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寥
寥十四字,为桂花传神写照。表现了三秋桂子的独特风韵。桂树,
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蕊小不显。“暗淡轻黄”,写桂花不以明
艳照人的光彩和浓丽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然而,它秉性淡雅温
柔,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动人之处。“情疏迹远”,写桂树生
高山而独秀、无杂树而成林的特性,不过,词人把桂花人格化了,
赞美她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从“咏
物”来说,这开头两句写桂花,可说是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
界。更妙的是,这两句看是咏桂花,又似咏人,似在歌颂一种内在
的精神的美,语意蕴藉,耐人寻味。(《花鸟诗歌鉴赏辞典》,中国
旅游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四、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上阕咏物抒怀。首二句写桂花
的颜色姿质,赞美它淡雅、高洁、柔和的品性,形神兼备,独有风
韵;接着议论抒情,直言桂花不需群花那样的“色”美,亦“自是
花中第一流”。下阕深入一层赞美桂花为群芳之冠,先从节令上看,
以梅菊衬比,桂花为中秋之冠;结尾评议屈原多以珍贵花草喻君子
美德,惟独未写桂花之美引为憾事,再度突出桂花的高雅。全词咏

物不滞于物,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衬比,或评骘古人,层层议
论,连连抒怀,步步宕开,议中含情,情中见意,情调激扬,气势
豪放,表现了女词人重内在美、素质美和崇尚淡雅高洁的情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五、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暗淡”,它生得不像其他花
卉那样鲜艳、明丽;“轻黄”,不像其他花卉那样媚人眼目。它似乎
没有超然的容颜。“体性柔”,体质柔弱,性格和顺。写出桂花没有
绰约妖娆的风姿,并不惹人注目。“情疏”,这是移情于花,花是没
有情感的,这是指花朵衰萎了,人们对它的感情疏远了。“迹远”,
踪迹远离了,或消失了。此句是说桂花凋谢了,人们对它的感情疏
远淡薄了,它的踪迹远离了,或者消失了,但浓郁的馨香依然存
在。它的姿容普普通通,但是却流芳于世,这种特质,是群芳所无
法比拟的。作者认为,这正是桂花卓然逸群之处……易安此词结句
为议论,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并馀音绕梁,耐人咀
嚼,意味深远。此词并非仅咏桂花,而寄托遥邃。诚如沈祥龙云: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
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此词,易安也以“第一
流”、“冠中秋”的桂花自喻自勉。“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李
清照自然是人中“第一流”的女杰了。(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
版)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①。泪染轻匀②,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
面好③,云鬓斜簪④,徒要教郎比并看⑤。

【注释】
①春:此处是生机盎然的意思。
②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③奴:作者自称。
④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⑤“徒要”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
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
者。比并:对比。
【讲解】
此词当写于作者新婚燕尔之际。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沐浴在爱
河中的李清照,在她婚后一段时间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
意、伉俪相娱。但由于好景不常,这类“欢愉之辞”为数很少,现
存只有这首《减字木兰花》和另一首《瑞鹧鸪》。而这又是两首历
来很有争议的词,以前者为例,作者仿佛是秀才遇到“兵”,她的
这类词时而被骂作浅俗不堪,时而被剥夺了著作权,来回都是她吃
亏。
对李清照的词作极尽攻击之能事者,莫过于王灼及其《碧鸡漫
志》,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漱玉词》中确有部分所谓浅俗轻
巧之作,这一首就较典型。问题是对这类具有所谓闾巷、市井意味
的作品,今天不应再多所非议。“女为悦己者容”,主人公为取悦于
新郎,故意让他品评:是带露的红花好看,还是新娘的如花容颜更
美。作为“闺房之事”,新娘此举不为过分,亦无甚低俗可言。时
至今日,不应再以类似于道学的面孔,将此类词屏于《漱玉词》之
外。因为这类词比正统的“易安体”,更能体现词人对于旧礼教的
冲撞,而这种冲撞本身,正体现了一种新进的思想意识,也是词人
“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之处。
此词煞拍的“徒要”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其上句“云鬓

斜簪”所包容的意蕴,在词人45岁于江宁(今南京)所作《蝶恋
花·上巳召亲族》结拍二句的“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中,得到了反意照应。进而发现,《漱玉词》的立意,往往在时隔
多年后,尚有前后照应,如《清平乐》(年年雪里)既是对此首,
也是对《诉衷情》有关揉搓“残蕊”诸句的照应。这不又从另一角
度证明此词确为李清照所作吗?
【辑评】
一、赵万里辑《漱玉词》: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
“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
二、《李清照集》附录案:此词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及
《花草粹编》收之,然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中华书局上海编辑
所1962年9月出版)
三、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
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10月出版)
四、徐培均:上片写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
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蒋捷曾有《昭君怨》一
词写卖花人云:“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
西家。帘外一声声叫,窗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杏花。”与
此词上阕对读,我们即可得出全面印象:似乎在小丫鬟入报以后,
作为女主人的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
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
执鲜花,作满怀深情的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
由衷喜爱:“啊,春天到了,花儿含苞欲放了!”这“春”字用得特
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为什么不用花字而用春字,因为花字境小,春字境大。同蒋捷
《昭君怨》中“担子挑春”的“春”字一样,都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

下,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
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
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
抚。这二句中前一句较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较实,摹写了
花上的露珠。这叫做融情入景,以景拟人。“犹带彤霞晓露痕”,花
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示出了花之色彩、
花之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
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下片写戴花。唐五代有一首无名
氏词《菩萨蛮》可供比照:“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
娇嗔,碎挼花打人。”此词可能受到它的影响,但却未像无名氏词
那样写出对方的反应,而是仅从自己一方说起。无名氏词侧重于外
部动作,此词则侧重于内心刻画……总的来讲,此词乐而不淫,轻
而不俗,与李清照的思想性格颇为相符。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
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
的脾性。读后颇觉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唐宋词鉴赏
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
五、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上阕以拟人法写花的姿色。起
笔写买花,“春欲放”三字写出了春花含苞欲放的形象,一个“欲”
字十分传神,隐含着由衷的喜爱之情;紧接着赞美花:“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细致地描绘了春花的姿色,表现了对春花的无
限爱抚之意。下阕以人比花,刻画心理情态。起笔写戴花前,“怕
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写的是郎在猜疑,实则是自在揣度郎
心,痴情之心宛然可见;紧接着写戴花后,“云鬓斜簪,徒要教郎
比并看”,看似与春花比美,实则心欲使郎对自己喜爱,娇憨之情
可感。全词写花也写人,写人也写花,人与花,花与人虚实相映,
蕴藉含蓄,形象鲜明,妙趣横生,表现了年轻女词人天真爱美和纯
洁好胜的心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六、刘瑜《李清照全词》:上片侧重写花美,是下片的衬垫,

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这是明写,实写;下片侧重写人美,她坚信
人面能胜过鲜花,衬托容貌之美,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这是
暗写,虚写。上下虚实相生,明暗相济,相得益彰。上有“烘云”
之巧,下有“托月”之妙。(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①,尊前甘橘可为奴②。谁怜
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③。 谁教并蒂连
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④。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
风味两家新。
【注释】
①“风韵”句:《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至临邛,从车骑,
雍容闲雅甚都。”此系反意隐括。都:姣好,美盛。
②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详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注引《襄阳记》)。
③玉骨冰肌:清澈高洁。
④“醉后”句:周勋初《唐人遗事汇编》卷二:“明皇与贵妃
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
子同嗅其艳。”太真、贵妃均指杨玉环。此句意谓双银杏的并蒂相
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
【讲解】
古今对于此词的疑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认为

它与词体不合,疑其为两首七绝。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交代的
问题。《瑞鹧鸪》作为词牌,又名《舞拍》、《舞春风》、《鹧鸪词》
等,它本来是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遂成词调。到了宋代的
晏殊和柳永,此调又分别衍变为六十四字和八十八字。李清照这首
五十六字体,虽在字数方面保留着七言律诗的特点,但它仍然应该
是一首词。因为在李清照前后的杜安世和侯寘等人的同调五十六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