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清照诗词评注

_4 侯健(当代)
然)与感情(逝者如斯,青春不返)圆融的名句。不过李清照此
句,似乎更侧重于感情,所以沈际飞评曰:“欲谢难禁,淡语中致
语”(《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比晏殊之“无可奈何”,感情上更为
沉至……杜牧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倚阑干。”苏轼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
几清明?”自来咏梨花者,常借此而发出人生的感喟。李清照此词,
或许也含有这层意思。对于梨花的“欲谢难禁”,一个多愁善感的
女子很容易因青春的渐渐消逝而联想到自身的命运,不禁引起深心
的枨触。不过此词风格轻淡,这层有关人生的感喟在词中也很轻
淡,也在有意无意、若存若亡之间。别具会心者才赏其“淡语”中
有“致语”。(《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①,玉炉沉水袅残烟②。梦回

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
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⑥。
【注释】
①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节令
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
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
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
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②玉炉:香炉之美称。沉水:沉香。
③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钿: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
首饰。
④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⑤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柳
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⑥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
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
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
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详见《事物纪
原》卷八。
【讲解】
这是一阕寒食即景词。自幼博览强记的女词人,在寒食这一
天,她不会不记起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的故事,也不会忘
记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学做“子推燕”的开心情景。她眼快手疾,学
什么成什么。那是用发酵后的面粉做成飞燕,蒸熟后用柳条串起
来,插在门框的横木上,祭祀因逃禄焚死于绵山的介子推。即使此
类事情不宜入“小歌词”,那么被唐玄宗呼为“半仙戏”、深受宫中
妃嫔和民间少女喜爱的秋千,在这首词中,为什么也被做了低调处

理呢?想必作者在此时此刻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所以,她选
取的景致亦别具只眼——那原本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季节,
主人公却闷在卧室里春困。名贵的香料快要燃尽,只有残烟袅袅。
她一觉醒来,贵重的首饰已脱离秀发隐藏在凹形的枕头里。春日昼
眠,莫非她也想作一个像前述赵明诚那样的“昼梦”?词的下片所
写的少女生活和感受很像是话中有话别有所指:眼看就是春光明媚
的清明佳节,成双成对的海燕竟然还没有从南方飞来,词人只好又
加入到小女孩的行列去作斗草的游戏,她心不在焉地四处观望,看
到江梅已经开过,只有癫狂柳絮随风飘舞。结拍的“黄昏疏雨湿秋
千”,是常常为人提及的好句,它既好在与清明时节的对景上,更
好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陆机《演连
珠》)的待字少女的特有心态。
【辑评】
一、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宋仲并《浮山
集》卷三,从《永乐大典》辑出。清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二云:
“仲并《浮山集·浣溪沙·春闺即事》,《乐府雅词》作李清照词。”曾
慥与易安同时,以此首为易安作,必有所据。疑《永乐大典》误作
仲并词,或清四库馆臣误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二、徐培均《李清照》:观“海燕未来人斗草”一句,可知此
词为少女时作。唐代女孩子有五月五日斗百草的游戏,宋代也有,
但时间不同。吴自牧《梦粱录》卷一说:“二月朔(初一)谓之中
和节……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晏殊《破阵子》云:“燕子来时新
社,梨花落后清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
脸生。”是说在春分至清明这半个月左右时间。前者讲的是宫女,
后者写的是民间。这时候春意盎然,女孩子们从闺阁走向园林,搜
集奇花异草,相互比赛,借以炫耀自己对于植物的知识,表达活泼
喜悦的心情。李清照这首词写得不像晏殊那样轻松愉快,而是写一
个少女在这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春梦初回,斜

欹山枕,对着香炉里缕缕残烟在出神。下半阕是写江梅(一种未经
人工培植的野梅)已谢,柳絮初生,燕子虽然还未从海上飞来,而
那些天真的女伴,已经按捺不住青春的情怀,走出闺门,去做斗百
草的游戏。而她自己直到天晚,还是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疏疏落
落的细雨打湿空挂着的秋千。词中既写了时令,也写了人物。从上
半阕到下半阕,词中的天气由晴转阴,心情也由娇慵转入凄清。
“黄昏疏雨湿秋千”是一个很富于意境的句子,前人评价说“可与
‘丝雨湿流光’、‘波底夕阳红湿’‘湿’字争胜”(黄了翁《蓼园词
选》)。在这里,一位少女的伤春情怀,仅着一字,而神情毕现。其
内心世界,令人可以想见。看来词人自己也快由天真无邪的少女走
向多愁善感的盛年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
三、陈邦炎:这首词为寒食日的即景之作。“沉水袅残烟”、
“山枕隐花钿”两句,所摄的是户内的两个画面;“人斗草”、“柳生
绵”、“疏雨湿秋千”三句,所摄取的是户外的三个画面;“淡荡春
光”句,则总摄户内外,是这些画面的共同背景……就时间而言,
词的上半阕是逆挽。按顺序,本应先写隐枕而寐,一梦醒来,然后
写见到室内炉香烧残,再写感到四周春光骀荡;而词句却是倒过来
叙说的。至于词的下半阕是否也是逆挽,抑或转为顺述?……从本
句寻绎,既是花钿未卸,多半是昼寝;从上句推断,既是睡前注入
炉内的沉香尚自残烟袅袅,则入睡还不到一炉香的时间,似也是昼
寝。其情事近似晏殊在一首《踏莎行》中所写:“翠叶藏莺,朱帘
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似
可断定,词中的“梦回”是午梦醒来。这一句是全词的分水岭。上
阕写户内,是倒叙;下阕写户外,是顺述……就这首词的艺术结构
而言,除了以“梦回”一句为中心,上阕逆挽,下阕顺写,使全词
既见错综变化而又层次分明、脉络井然外,还有一些值得拈出之
处。如前所述,全词六句,显示了六个画面。每个画面所描画的又
不止一物一事,而是两三种事物的组合。如首句写了春光与寒食;
次句写了玉炉、沉水、残烟;第三句写了春梦、山枕、花钿;第四

句写了燕未来与人斗草;第五句写了梅已过与柳生绵;末句写了黄
昏、疏雨、秋千。词人把这么多的事物收集入词,却使人读来并无
拼凑庞杂之感,只觉事物与事物间、字句与字句间融合无间,构成
了一幅完整而和谐的画卷。(《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
月出版)
四、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此词格调清新,用语浅俗,作者
并非精心雕琢,刻意求工,似乎信手拈得。《填词杂说》云:“男中
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铲尽浮词,直抒本色,而
浅人常以雕绘傲之。此等词极难作。”可见此词来之不易,孙麟趾
云:“用意须出人意外,出句如在人口头,便是佳作。”说得很有道
理。(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①,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
往月疏疏②。 玉鸭熏炉闲瑞脑③,朱樱斗帐掩
流苏④。遗犀还解辟寒无⑤。
【注释】
①慵:懒。慵,一作“懒”。
②疏疏:形容月光稀疏,时有时无。
③玉鸭熏炉:鸭形熏炉。玉鸭:鸭之美称。瑞脑:一种名贵的
香料名,又称龙脑香或瑞龙脑,原产于东南亚和西亚,隋唐时传入
中国(详见《酉阳杂俎》前集卷一)。
④朱樱:被视为珍果的深红色的樱桃。这里借以形容幔帐的颜
色和形状。斗帐:覆斗形的帐子。流苏:用丝线或彩色羽毛制成的

下垂的穗子,用以装饰幕帐等物。此二句似对《孔雀东南飞》诗的
“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有所取意。
⑤“遗犀”句:《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开元二年冬至,交趾
国进犀一株,色黄似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然有暖气袭
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
进一株,直至今日。’”辟:通“避”。无:同“否”、“么”。一说犀
即镇幄犀。见苏轼《四时词》其四。此句意谓早年遗留下来的犀
角,是否还有避寒之效?语义深层似含有深闺冷寂之意。
【讲解】
这是李清照在汴京待字期间所写的一首深闺春情词。起拍的
“髻子”是女子十五岁“及笄”,即“上头”后的一种发式,也叫
“髽髻”。所谓“髻子伤春”,显然是作者的狡黠之辞,实际上是梳
着“髻子”的那个闺女在“伤春”。从字面上说,“伤春”是面对春
天的景物而感伤。在这和煦宜人的春日里,作者何故感伤呢?是意
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这当然有可能。但是可
能性更大的是“伤春”被作为“怀春”的替身,也就是说,此时此
刻李清照的内心秘密,正如她所熟悉的《诗经》有云:“有女怀春,
吉士诱之。”才学出众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梦,她又怎么
能不为之春情萌动呢!
词的第二句“晚风庭院落梅初”,可以进一步证实此词作者的
少女身份——这里的“庭院”,就是《漱玉词》中交替出现的“小
院”、“小阁”、“小楼”,这显然不是指作者婚后一度居住的赵相府
第,而是在她六岁那年其父就已租赁的汴京“经衢之西”的一处宅
院,也就是晁补之作品中所记载的“有竹堂”所在的院落。至于
“落梅”,则正是作者到汴京后所“手植”的那株“江梅”的落英。
以下词人所接触到的事物,不论是淡云疏月,还是主人公无心
搭理的熏香;抑或是装饰考究而缺少温馨的卧床,无不给人一种孤
单寂寞的感受。特别是结拍关于“遗犀”的诘问,说明从居室到内

心是多么的冷清和令人伤感!
或曰:李清照前半生美满无比,怎么会这样伤感?这是一种想
当然的说法!实际上,她襁褓丧母,父亲、继母等亲人对她再好,
也往往难有生母知心,特别是在待嫁、择婿这类涉及少女内心秘密
的问题上,心里话怎好轻易对父亲和继母讲呢?对多情善感的李清
照来说,诉诸歌词当是排遣“有女怀春”之愁思的最好途径。
【辑评】
一、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话头好。渊然。
二、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
骨,存一篇尤清出者。
三、清谭献《复堂词话》: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
遂标此奇。
四、清陈世焜(即陈廷焯)《云韶集》卷十:清丽之句(指
“淡云”句)。宛约(指“遗犀”句)。
五、蔡厚示:伤春,不同于惜春。惜春是惋惜春天的消逝,如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和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
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伤春,则是由于春天的到来而伤
感,如冯延巳(一作欧阳修)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
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和此词……这首词写的是梅花始凋、乍暖
还寒的早春时节;而不是梅子黄熟“一川烟雨、满城风絮”的夏季
风光。俗话说得好:“一燕可以知春。”因此,当女主人公蓦见地下
落梅数瓣,便立即敏锐地感到春神的脚步又降临了……整首词写得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在表面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极为丰
富、复杂而又细腻的感情。末尾一句,更迸出了强烈的呼喊,发为
直叩人心的诘问。(《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版)
六、刘瑜《李清照词欣赏》:“瑞脑”,是一种熏香的名字。前
面冠之以“闲”字,说明这种香料是放置熏炉里,没有点燃。“瑞
脑”应该点燃而不点,这反映女主人打不起精神,对周围的事物都

不感兴趣的百无聊赖的情态。平时女主人喜燃熏香,喜欢观赏景
物,然而现在却一反常态,这说明女主人的心事沉重,思想活动的
激烈……易安此词的内容和选材,与上基本相同,但我们却毫无重
复之感,亦无觉因袭之嫌。这是因为作者不同,每人的心境不同,
对相同事物的具体感受也不同。不同感受与基本相同的材料和不同
的材料熔为一炉,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出版)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①,未成沉醉意先融②。疏钟
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
鬟松③。醒时空对烛花红④。
【注释】
①琥珀:这里指色如琥珀的美酒。
②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③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
为器。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
之辟寒金。”这里借指首饰。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④“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深
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烛花:犹灯花。烛芯燃烧后,馀烬
结成的花形。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
征。
【讲解】
以上四首《浣溪沙》的写作时间和题旨大致相同,故拟统称之

为“少女怀春之什”。关于这四首词,除了首句为“小院闲窗”和
“淡荡春光”两首偶有论者提及外,不是有关《漱玉词》的专书,
均不受青睐尚且不说,偶有论列,也曾被说成是“少妇”、“思念丈
夫”云云。尤其是对这一首,笔者不止一次地“知难而退”。后来
拜读了吴熊和教授的有关文章,深感吴文对词旨、异文、阙文、补
文等的阐发和训释,既到位,又有分寸,对于正确解读少年时代的
李清照及其词作,大有裨益(吴说详见本词〔辑评〕一,兹不赘
述)。
此次,在将这四首词联系起来反复细读的过程中,发现词中出
现过“遗(一作“通”)犀”和“辟寒金”等等宝饰之物。这虽然
是一个细节,但是由此往深处想想,小家碧玉者恐难知晓此为何
物,更不可能拥有它。就是在词人的父亲和翁舅官职已经不算低的
情况下,她还说“赵、李族寒,素贫俭”(《〈金石录〉后序》),可
见在她的亲属中尝有高官显宦。正是这样,作者的外祖父王珪在宋
神宗时执政十六年官至宰相。王珪以文学进身,极为神宗赏识,不
时被赐予珠宝珍玩等。李格非的前妻是王珪的长女,应是这类御赐
之物的实际享用者。她早逝后,在其留给长女李清照的遗物中,说
不定就包括“遗犀”和“辟寒金”等御赐之物。在词人心情不佳之
时,看到这些遗物,很容易勾起对生母的思念。由此看来,这四首
词虽然将其统称为“少女怀春之什”,但又不像是那种单纯的求偶
之想,而给人留有含蓄高雅的印象。
【辑评】
一、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疏钟二字)据文津阁《四
库全书》本《乐府雅词》补。此二字不妥,疑亦臆补。(人民文学
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二、吴熊和:莫许:当是“莫诉”之讹,形近而误。“诉”,辞
酒的意思,唐宋词中常用此义。韦庄《菩萨蛮》:“须愁春漏短,莫
诉金杯满。”欧阳修《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

钟。”黄庭坚《定风波》:“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
低。”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又
《杏花天》:“金杯到手君休诉,看着春光又暮。”皆是其例。李清照
此句正与韦庄“莫诉金杯满”词意相同,当作“莫诉”,作“莫许”
则无义。……疏钟:这二字仅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
词》,在这之前的各种《乐府雅词》本子于此皆为阙文,疑“疏钟”
二字为四库馆臣所臆补,于词意并不甚妥。按李清照这首《浣溪
沙》,除《乐府雅词》外,宋元时其他词的总集选集都未予选录,
故亦无从校补。……这是一首闺情词,过去称之为“闲情”,是青
春期因深闺寂寞而产生的一种朦胧而难以辨析的情绪。词中所写,
既似怀人,又非怀人,但为这种情绪所困,心儿不宁,甚至醉也不
成,梦也不成,不知如何排遣。当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这首
词抒写闺情,重在深婉含蓄的心理刻画。在愁思困扰的永日长夜
中,几乎不言不语,百无聊赖,甚至连低微的叹息和内心的独白也
难以令人听到。但这种愁思盘纡心曲,郁结未伸,日间求醉而沉醉
未成,夜间求梦而魂梦又断,实际上无可摆脱而又无可遏止,深深
陷入了一种五中无主、如醉如梦、不可自拔的精神境地。这样的心
理描写,把深藏不露的幽闺之情写得极其深沉。这种闺情虽无形迹
可求,却有心神可感,自然具有感染力。……李清照在《词论》中
尝批评秦观的词“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这
首《浣溪沙》词,以“琥珀浓”,“瑞脑香”、“辟寒金”、“烛花红”
处处点缀其间,色泽秾丽,气象华贵,可谓不乏“富贵态”了。但
李清照词亦专以“情致”为主,词中高华的色调并没有冲淡深沉的
抒情气氛,倒是两者相得益彰,彼此协调,使这首抒写闺思的词带
有一种高雅的气派。这是李清照词所特有的一种气派,我们在她的
不少词作中可以感受到。(《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
出版)
三、赵慧文: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
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其婉约特色,一是

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只见眼
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够“使人神远”(沈
德潜《说诗晬语》)。本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
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两句则
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香已消,魂梦断,可
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金钗小,髻鬟松,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
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席、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
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全词在语言锤炼上也是颇见功力的。首
先是精炼、形象、表现力强。如“莫许杯深琥珀浓”的“深”、
“浓”两字,形象地勾出词中人即将豪饮之态。又如“应”、“空”
是两个普通字眼儿,在这里却有极强蕴含力。“应”不仅写出钟声、
风声相互应和的声响,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态,披露出
人的脉脉愁情;一个“空”字又带出了词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
“香消魂梦断”一句中两个动词,用得也极为精炼、形象,它生动
地勾画出女主人公梦寐难成之状。“辟寒金小髻鬟松”句中的
“小”、“松”是一对形容词,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钗愈小,
颇有点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动地描绘出词中人辗转床侧的情态。此
句着此二形容词,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它使读者通过头饰的描写,
不仅看到人物的情态,而且体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精炼、生
动的笔墨,令人叹服。其二,通俗的口语与典雅的用事自然和谐地
统一于作品中。“琥珀”、“瑞脑”、“辟寒金”均是典雅富丽之辞,
而“杯深”、“晚来风”、“香消魂梦断”、“髻鬟松”、“烛花红”等等
又是极为通俗、明白如话的口语,这些口语经过锤炼加工,使其与
典雅的用语相和谐,体现了“易安体”的显著特色。(《李清照作品
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
四、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是一首以色淡高雅、寄情深
微而见胜的闺情词,它可能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上阕描写白天
对酒独酌,酒未醉人人自醉的情景。看似平淡,无味可寻,实则淡

中有味,发人深思。下阕描写长夜空对烛花,黯然神伤的情景。看
似生活细事,索然寡味,仔细品求,含情深微。整首词含蓄丽雅,
婉曲工致,细腻地表现了女词人怀远的孤苦之情。(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4年12月出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