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清照诗词评注

_13 侯健(当代)
十二、清王又华:晚唐诗人好用叠字,义山尤甚,殊不见佳。
如:“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
“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唯是有寒芜。”至于三叠者“望喜楼中忆阆
州。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之类。又如《菊》诗“暗
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亦不佳。李清照《声声慢·秋情》词,起
法似本乎此,乃有出蓝之奇。盖此等语自宜于填词家耳。《秦楼
月》,仄韵调也,孙夫人以平声作之;《声声慢》,平韵调也,李易
安以仄声作之。岂二调原皆可平可仄,抑二妇故欲见别逞奇,实非
法邪?然此二词,乃更俱称绝唱者,又何也?(《古今词论》引毛稚
黄)
十三、清万树《词律》卷十:用仄韵。从来此体皆收易安所
作,盖此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拟。其用字奇横而不妨
音律,故卓绝千古。人若不及其才,而故学其笔,则未免类狗矣。
观其用上声、入声,如“惨”字、“戚”字、“盏”字、“点”字、
“摘”字等,原可做平,故能谐协,非可泛用仄字而以去声填入也。
其前结“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于“心”字豆句,然于上五下
四者,原不拗,所谓此九字一气贯下也。后段第二、三句“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句法亦然……
十四、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
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十五、清孙致弥《词鹄·凡例》:须戒重叠。字面前后相犯,虽
绝妙好词,毕竟不妥,万不得已用之。如李易安《声声慢》,叠用
三“怎”字,虽曰读者全然不觉,究竟敲打出来,终成白璧微瑕,
况未能尽如易安之善运用。慎之是也。
十六、清孙原湘:易安居士,千古绝调,当是德父亡后,无聊
凄怨之作。(张寿林辑本《漱玉词》)
十七、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双声叠韵字要著意布置。

有宜双不宜叠,宜叠不宜双处。重字则既双且叠,尤宜斟酌。如李
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
拈得也。
十八、清周之琦《晚香室词录》卷七:……其“寻寻觅觅”一
首,《鹤林玉露》及《贵耳集》皆盛称之,惟海盐许蒿庐谓其颇带
伧气,可谓知言。
十九、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卷十一:……其《声声慢》一
阕,张正夫称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以其连下十四叠字也。此却不
是难处,因调名《声声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处,后又下
“点点滴滴”,叠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单单落句。玩其笔力,
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二十、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
之,殆不可解。
二十一、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二:诗有一句三叠字
者,吴融《秋树》诗“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是也。
有一句连三字者,刘驾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是也。有两句连三字者,白乐天诗“新诗三十轴,轴轴金石声”是
也。有一句四叠字者,古诗“行行重行行”、《木兰诗》“唧唧复唧
唧”是也。有两句互叠字者,“年年岁岁花常发,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也。有三联叠字者,古诗“青青河畔草”六句是也。有七联叠字
者,昌黎《南上》诗“延延离又属”十四句是也。至李易安词“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十四叠句,则出奇制胜,
匪夷所思矣。
二十二、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李易安《声声慢》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昔人称其造句
新警。其源盖出于《尔雅·释训篇》……此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
也。又同上卷六: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乔梦符效之,作《天净沙》词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
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叠字又增其

半,然不若李之自然妥帖。大抵前人杰出之作,后人学之,鲜有能
并美者。
二十三、清陆蓥《问花楼词话·叠字》:叠字之法最古,义山尤
喜用之。然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转成笑柄。
宋人中易安居士善用此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词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阕共十馀个叠
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
二十四、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前编:亦是女郎语。诸家赏
其七叠,亦以初见故新,效之则可欧。“黑”韵却新,再添何字?
二十五、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声声慢》一
阕,连下十四叠字,张正夫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且谓本朝非无能
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张
氏赏之,所见亦浅……易安《声声慢》词,张正夫云:“此乃公孙
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
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怎生得黑’,
‘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此论甚陋。十
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隽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
免魔障。
又《云韶集》卷十:叠字体,后人效之者甚多,且有增至二十
馀叠者。才气虽佳,终著痕迹,视易安风格远矣。“黑”字警。后
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二十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梁启超所作批语:此
词最得咽字诀,清真不及也;又: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
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
牙根咽下。)
二十七、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此词上片既言“晚来”,
下片如何可言“到黄昏”雨滴梧桐,前后言语重复,殊不可解。若
作“晓来”,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从字顺,豁然贯通。(《南京

师大学报》,1984年第二期)
二十八、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妙在
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
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
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
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
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
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
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探,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
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
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
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确信伊人之不在迩
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
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下如此之十四叠字耳。
二十九、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这首词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
一开头就用连串的叠字,是为加强刻画她的百无聊赖的心情,从前
人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创造。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
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惆
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
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因为词原来是唱的,要使人容易
听得懂。刘体仁说这首词是“本色当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
这首词借双声叠韵字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是从前词家不大用过
的艺术手法。李清照是一个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有真挚丰富
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她确实当得起婉约词派
杰出作家的称号。她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
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

(阳修)、秦(观)诸大家以来所不曾见过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
三十、沈祖棻《宋词赏析》:此词之作,是由于心中有无限痛
楚抑郁之情,从内心喷薄而出,虽有奇思妙语,而并非刻意求工,
故反而自然深切动人。陈廷焯《云韶集》说它“后幅一片神行,愈
唱愈妙”。正因为并非刻意求工,“一片神行”才是可能的。但说此
三句“自然妥帖”,“无斧凿痕”,也还是属于技巧的问题。任何文
艺技巧,如果不能够为其所表达的内容服务,即使不能说全无意
义,其意义也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它们的好处实质上还在于有层
次,有深浅,能够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达之
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
三十一、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晓来”,各本多作“晚来”,
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
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
《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
尽”。今从《草堂诗馀》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
“晓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三十二、吴熊和:……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
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凄、惨、戚,将息,伤心,黄
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
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用齿音、舌音
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如寻、清、凄、惨、戚等),舌音十六字。
全词九十七字,这两声字却多至五十七字。尤其到了末了,“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
个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
达忧郁惝恍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
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
明。(《唐宋诗词探胜》,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
三十三、朱靖华《〈声声慢〉赏析》:当一个人苦闷难熬的时

候,往往要设法排遣。作为“女中之杰”的李清照,她常常要与不
幸的命运抗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古人借
酒消愁的事例霎时涌来,清照喝了“三杯两盏淡酒”,但哪里能敌
得过急促凛冽的秋风袭击呢?“晚来风急”的“晚”字,据《草堂
诗馀别集》、朱彝尊、汪森编《词综》及张惠言《词选》皆作“晓”
字,是可从的。固词的上下文,显然是写一整天的愁绪和感受。譬
如下文便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见此时尚未到“晚”;
再下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证明雨是下了一
整天的,直到黄昏,才越下越大。再者,“淡酒”,一般多指早酒而
言,古人在卯时(晨五时至七时)饮酒,称“卯酒”,也称“扶头
酒”。如用“晓来风急”,则使词境更添一番情趣:即说女主人公昨
夜是辗转反侧,刚刚度过了一个无人共语、独宿不眠的夜晚,因而
她才起来喝“早酒”。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主人公被一阵凛
冽寒冷的晨风袭击,吹醒了酒意,才仰望天空,发现了使她更为难
堪的景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守”字,写得
十分准确。因为只有独自一人倚着窗口,才能使用“守”字。也只
有心存愁绪的人,时间才是长的。所以李清照在万般难熬的愁戚
中,感到度日如年,从而发生了无声的慨叹:怎样才能捱到黄昏天
黑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实是全词的总旨,作
者在最末画龙点睛的写出它,实起到了牵动全词各个部位的作用。
回顾全篇,则无一字无一句、无一事无一物不是在抒发愁情,加以
种种典型的动作、神情、环境气氛等多层次多侧面的渲染,积累了
众多愁绪的种子,最后归笼到这个“愁”字时,就带动全篇,突现
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把女主人公的愁情推向了最高峰。
再者,“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是一句反诘语,说明女主人公在这个
“愁”字之外,尚有更广泛、更幽深的愁情未能概括进去,这就给
读者留下了无限驰骋想象的馀地,达到了钟嵘在《诗品》中所说的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强烈艺术效果。因此,这最末一个
“愁”字,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露”笔,而它的实体,却是一

个“藏”笔,它包含着更为丰富、更为含蓄的内容,颇具言外之
意、弦外之音的妙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词在艺
术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把握了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
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滚雪球”般的推进描写。女主人公的主观情
感和心理活动的每一个波澜起伏,全与客观景物的更迭发生密切的
配合,一句扣紧一句,一事沾连一事,在心境与物境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把愁绪愈积愈浓、愈结愈大,最后达
到难以遏制的地步,而使人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李清照
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三十四、吴小如《诗词札丛》:“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
此词的难点之一。“乍……还……”的句式正如现代汉语中“刚
……又……”的说法。“乍暖还寒”如译成口语,当作“刚觉得有
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呢?此词作于秋天,
自无疑问: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用
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
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
候”。但柳永《永遇乐》云:“熏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两宋时代
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
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这里我认为“满地黄
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
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
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
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
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
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
多了。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
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

“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
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
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
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
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
也是蹊径独辟。盖自庾信以来,或言愁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
(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
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
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
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
矣。(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三十五、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此词写词人历遭国破
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开头三句,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
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
迸发出来,接着是比较平缓婉曲的借景抒情,以晚风、淡酒、归
雁、黄花、梧桐、细雨,抒发种种愁情,到“独自怎生得黑”,感
情渐趋强烈,最后一句则是将无边无际的愁情推向高峰,为全词作
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本词在语言上的成就历来为论者所赞赏。首
先表现在叠字的运用上,开头三句全为叠字,却毫无雕琢的痕迹,
自然妥帖地表现了词中的情和景,因此被誉为“公孙大娘舞剑手”、
“情景婉绝”、“绝唱”。其次是口语的运用,如“最难将息”、“独自
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浅俗之语入词,发清新
之思,令人叹绝。(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三十六、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全篇字字写愁,层
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归结,而
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
量。全词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

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
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冷庐杂识》
卷五)。(岳麓书社1994年4月出版)
蝶恋花
离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
金缕缝,山枕斜欹①,枕损钗头凤②。独抱浓愁
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③。
【注释】
①山枕:两头隆起如山形的凹枕。欹:同倚,靠着。
②钗头凤: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钗头作凤凰形。马缟《中华
古今注》卷中:“始皇又(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
钗。”
③夜阑:夜深。
【讲解】
此首亦当作于赵明诚屏居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独自仍居青
州之时。
真挚大胆而又曲折委婉地表达伉俪之情,是李清照的擅场。这
首词是作者所谓词“别是一家”理论主张的较完美体现,也就是过
去评论者所说的:“她不向词的广处开拓,却向词的高处求精;她

不必从词的传统范围以外去寻新原料,却只把词的范围以内的原料
醇化起来,使成更精致的产物。”(傅东华著《李清照》)诚然,此
词的原料是婉约词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离怀别苦,而经过作者的一
番浓缩醇化,的确酿出了新意。比如,紧接破题的“柳眼梅腮”,
与“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相并列,也可以称得上“易安奇句”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四)。此句之奇,在于意蕴丰富、承前
启后,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领出了一个春心勃发的思
妇形象。正是这个姣好的形象,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
迷。到底是谁,值得作者如此思念?词中巧妙的构思和设问,简直
收到了如同戏剧悬念般的艺术效果。
词论家在称道此作写景之工的同时,多已注意到词人以乐景衬
哀情,倍增其哀的匠心所在。她先大笔渲染冬去春来,雨暖风晴,
柳萌梅绽,景色宜人。接着写面对大好春光,之所以无心观赏,是
因为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宜人的美景、华贵的服饰
她全然不顾,在“暖雨晴风”的天气里,竟无情无绪地斜靠在枕头
上,任凭首饰枕损。此词感情真挚而细腻,形象鲜明而生动,恰似
“蛱蝶穿花,深深款款”(《越缦堂读书记》卷八),贴切地表达了作
者的“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柳亭诗话》卷二七)的对亲人深切眷念的情愫。
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虽不像“人似黄
花瘦”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那样被人传诵,然而,就词意的
含蓄传神,以及思妇情思的微妙而言,此句亦颇有意趣。杜甫有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的诗句,相传灯花为喜
事的预兆。思妇手弄灯花,比她矢口诉说思念亲人的心事,更耐人
寻味,更富感染力。况且此句的含义尚不止于此。不独有偶,沈祖
棻《涉江词》有云:“风卷罗幕,凉逼灯花如菽。夜深共谁剪烛?”
盼人不归,主人公自然会感到失望和凄苦,这又可以加深上片的
“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反诘语义,使主题的表达更深沉含蓄。总之,
这首词写得蕴藉而不隐晦,妍婉而不靡腻;流畅不失于浅易,怨悒

不陷于颓唐:正是一首正宗的婉约词。
陈廷焯曾说:“宋闺秀词自以易安为冠”(《白雨斋词话》卷
六)。但他紧接着又说:“葛长庚(道士)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
却未能脱尽闺阁气。”如果这是一种微辞,那么,这首《蝶恋花》
恰好证明这一隐约的批评是说中了的。这首词确实使人感到闺阁气
(包括脂粉气)甚重,但这又是与作者的身世生活有关的。话说回
来,要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填词脱掉闺阁气,而且要“脱尽”,
这哪能做得到呢?
【辑评】
一、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九:(眉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
近言远,小言至。
二、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写景之工者,如尹鹗“尽日醉寻
春,归来月满身”,李重光“酒恶时拈花蕊嗅”,李易安“独抱浓愁
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刘潜夫“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
州”,皆入神之句。
三、喻朝刚《试析〈蝶恋花〉》:词的上片以初春景物为背景,
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寂寞心情。起处三句,绘景状物,烘托环境
气氛。漫长的寒冬已过,春风送暖,沉睡的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正
在苏生。柳树上长出了新芽,那又细又长的嫩叶,好似一双脉脉含
情的眼睛;梅花迎风而开,那粉红色的花瓣,如同美女的香腮。这
旖旎的风光,如画的景色,实在令人陶醉,使人为之心动。这三句
的笔调是轻快的,流露出一种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其中“柳眼梅
腮”一句,用词新巧,说明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善于联想,能赋
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感情,因而使形象显得十分生动具体。从全词
的构思看,这三句仅仅是作势,用轻松欢快的笔调,为反衬后面的
愁思和忧伤作铺垫。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思,题材并无新意,但由
于作者抒发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笔触颇为细腻,因而显得委曲动
人。词中用“酒意诗情谁与共”一句,点明词旨,向读者打开了伤

春怀远的心扉。上片的景物描写和下片的动态刻画,都是为了表现
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试夹衫、欹山枕、抱浓愁、剪灯花,从白
天到黑夜,这一连串动作,反映了女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此时李
清照和赵明诚的分别是暂时的,虽然给她带来了烦恼和忧愁,但不
久即可见面,这种烦恼和忧愁便将烟消云散。所以词的结拍处自然
地流露出了一种喜悦和希望之情。这与她后期在国亡家破夫死以后
所抒发的哀愁,在情调和意境方面都是不同的。(《李清照词鉴赏》,
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四、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本词大约是靖康之乱前赵
明诚两次出仕,李清照家居时所作。上片三句写大地回春的初春景
色,轻松欢快,为反衬离情作铺垫。第四句一转,直抒离情,末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