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艺术的故事

_29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英)
发现于中国北方西安附近
本书写到埃及金字塔时(见56-57页,图31),曾提醒读者注意那些墓地必然需要国民付出巨大的劳动,宗教信仰必然推动过那些惊人的事业。我曾说过,一个表示雕刻家的埃及词的意思是“使人生存的人”,陵墓中的雕像大概是替代品,代替那些曾为陪伴有权势的主人进入冥界而殉葬的奴仆。我们讨论中国汉代(秦始皇之后的一个朝代)古墓时,甚至还说过此处的葬礼习俗多少使人想起埃及的习俗;然而谁也想不到一个人能令他的工匠们制作出一支七千多人的军队,还配备着马匹、兵部、军服和服饰。而且任何人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曾赞美过的罗汉头部那生动的描绘(见151页,图96),提前1200年就以如此惊人的规模使用在这里。跟新发现的希腊雕像一样,这些士兵像也由于使用颜色而更为逼真,还可以看出颜色的迹象(图412)。可是使用这一切技术并不是想叫我们凡人赞叹不已;而是为那位自命的超人的目的服务,他大概一想起还有一个他无法抗拒其威力的对头——死神——存在,就无法忍受。
图412
兵马俑中一个士兵的头部
约公元前210年
我想介绍的新发现中最后一项碰巧也跟这个对肖像威力的普遍信仰有关系,我在名之为“奇特的起源”的第一章中已经提到这个信仰。我说到如果肖像被认为体现敌对的力量,就能引起毫无道理的仇恨。在法兰西革命时期(见485页),巴黎圣母院(见186、189页,图122、图125)有许多雕像就成为这种仇恨的牺牲品。打开第十章看一看圣母院立面图,我们可以辨认出在3个门廊上面展现的一横排人像。它们是要表现《旧约全书》中的国王,自然要把革命者激怒——它们跟路易十六一样被斩首。我们今天在建筑物上所见的已是19世纪修复者维奥尔·勒·迪克(Viollet le Duc)的作品,他奉献出生命和精力让这座中世纪法国建筑恢复原来的形状、用意跟修复克诺索斯受损壁画的阿瑟·埃文斯爵士没有什么两样。
显然,1230年前后为巴黎圣母院制作的这些雕像的损失,过去和现在都给我们的知识造成一块空白——所以,当1977年4月工人们在巴黎市中心给一所银行挖地基时,偶然发现了一堆碎块埋在地下,至少有364块,显然是18世纪遭到破坏后被抛在那里的(图413),艺术史家才理所当然地对这项发现欣喜不已。虽然这些雕像的头部损坏严重,但是它们仍然值得观察和研究,以追寻它们的技艺以及它们的高贵而镇静的风度的遗韵,那使人想起其前的沙特尔主教堂的雕像(见191页,图127)和大致同期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的雕像(见193页,图129)。相当奇怪,它们的损坏反而有助于保留下我们已在另外两处提到过的一个特点——它们在被发现的时候也显露出曾经着色和涂金的迹象,倘若一直暴露光照的话,那些印迹也许会消失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跟中世纪的许多建筑(见188页,图124)一样,中世纪雕刻方面的其他丰碑杰作原来也是着色的;跟我们对希腊雕刻的观念一样,我们对中世纪作品模样的观念很可能也需要加以修改。然而,时时修改我们的观念不正是研究历史所感到的种种激动之一吗?
图413
《旧约》中的国王头像
约1230年
残块,原在巴黎圣母院正立面上(见图125)
石头,高65cm
Musee de Clany, Paris
首页 上一页 共2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