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个女人的成长

薇薇夫人 (当代)
  一个女人的成长
  作者:[台]薇薇夫人
  
  
  序
  
  新版序言
  
  春天,我走在山道上,树顶的新芽娇绿嫩红,怯生生地滋长。院子里一夜春雨后,野草像是倏忽冒了出来,绿成一片。万物生长的程序都是一样的,生命虽有长短,但都是依出生——成长——成熟——凋亡走完旅程。
  人也是一样,一个生命只要不受斲伤,有足够的营养,他的身体就会自然成长,十岁是十岁的样子,二十岁是二十岁的样子。但是心理的成长不一定都那么理所当然,早成熟的人可能生理才二十岁,心理的成熟度却已经是三十岁了。而成熟太晚或根本不成熟的人,六七十岁时某些言行还一如十岁孩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很显著地看见生理医生把病治好,而心理医师却不一定能妙手回春。
  当然,心理不成熟不一定是病,一个心理不成熟的人只是自己活得不好,也极可能让他最亲近的人跟着活不好。不会致命,却烦恼痛苦,破坏了生命和生活的品质。而女人,尤其需要有不断成长、成熟的心理,才能好好活在这个多变的、多元化的社会里。因为传说的贤妻良母角色我们无法完全甩掉,另一方面又要奋勇地跻身在新时代女性的行列。这不但需要有极好的适应能力,也需要心理上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否则不是疲于奔命染上“女强人并发症”,就是退缩、自怨自艾过了一生。
  能够心理和生理同步成熟的人,很多是幸运地有心理成熟的父母、健康开朗的性格。就算在成长的路上有阻碍,也能冲过去。但有些则要靠后天的观察、学习,然后领悟、实行,才可以成长成熟,好好走自己的人生。
  虽然生命有各种意外、伤害,但人类大部分还是可以终老,我们生命的程序如果分成春、夏、秋、冬的话,每一季会有不同的喜怒哀乐,会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失落与收获,不分男女,活着就要面对。
  但对女人来说,要复杂多了。少女在享受青春的欢乐时,就比少男多了些顾忌和危险,否则就可能要吞苦果。在学校也许是最单纯平和的一段人生,一旦进入社会,男性都只有职位及升迁的竞争,女性却要加入性别带来的打压、甚或性骚扰等等必须要有成熟的心理才能解决的困扰。
  至于进入婚姻、又做了妈妈,那就更不得了。很多妈妈都认为那是最难扮演的角色,因为你的思想、行为,都会深深影响到另一个生命,你在塑造另一个生命的人生。如果你不够成熟,你的子女可能一生也活得不好。这和财富无关,万贯家财也不见得能养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而婚姻中女性承担的责任又多过男性,若她又兼任职业的话,就绝对需要成熟才能得心应手。如果她够成熟,甚至能用智慧,用方法把本来不成熟的丈夫逐渐导向成熟。
  清晨,在朝阳中,各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都能看见舞动手足或剑棍的银发族,那是美好的画面。活到人生的冬季,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不给子女添麻烦。有句俗话极有趣: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这不怪子女不孝,自然现象就是如此,因此自己更要多爱自己。运动最多两小时,剩下漫长的时光如何有意义地度过,靠的就是成熟的智慧。而成熟是在不断成长中才能达到的,在持续成长中度完一生,就像树一样,老树只要不死,依然会成长、成熟。
  环顾四周,为什么有人财富不多却活得满意、有人住豪宅、穿金戴银,家中问题却层出不穷,分别是在没有成长成熟的人生智慧罢了。尤其是女人,因为我们面对的人生比男性更多元化,更复杂啊!
  
  序
  
  对成长到青少年的女孩来说,我要讨论女孩子本身对生命、感情、自我等等的态度,因为离成年不远,要开始独立了。
  一般说来,由于我们的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以及大部分青年都没离开学校,所以比起国外同年龄的年轻人独立要晚。这种情况说得好是比较单纯,说得不好是比较幼稚。大多数年轻人除了学校功课之外,几乎不再读什么书,甚至连看报的也不多。
  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上网聊天、交朋友,但上网寻找知识的并不多。网络是个极复杂的世界,对一些缺少独立思考和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来说,甚至处处是陷阱。但网络也是知识丰富、资讯快速的世界。怎样利用它的优点,为未来的人生打好基础,成熟的青少年会懂得怎样取舍。
  尤其女孩子,更要学习放开眼界看人生,因为在未来的世界,女孩子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活在男性的“保护”之下了。有些女孩已经觉察到这种趋势,她们训练自己的能力和胆识,为未来做具体的计划,虽然年轻却足够成熟。但是仍然有更多不知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认为那是遥远的人生,只沉溺在年轻的蒙昧世界,追星逐月,浮夸一切现象。当然,这也是年轻的特点,就像这个阶段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长一粒青春痘就睡不着觉,或胖了一公斤就拒绝吃饭,老是从自己外表找缺点;但只要在精神上有很好的专注方向,同时眼光放远放大,就不会过分为外表苦恼了。青春易逝,在年轻时可以紧紧把握学很多东西,这是永不会变的真理。未来的女性一定是“内涵重于外表”的,因为她们要肩负和男人同样的责任。所以从现在起,要打好基础。
  成熟,其实是从人生中点点滴滴培植出来的。而“春”是万物滋长的季节,谈女人的成熟先从青春期开始,正是期望这个时期的女性对成熟有所认知,轻松愉快、认真踏实地往成熟大道迈进。往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在成熟的智慧中,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第一篇 春 有女初长成
  
  初入社会(1)
  
  奉献服务,受益终身
  “施比受更有福”是一句已经用旧、但意义亘古常新的话,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并享受那种甜美的滋味。曾有人从青年做到中老年,从婚前做到婚后,不愿放弃。
  但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很多妈妈成长团体的成员比较勇于做志工,而更年轻的女性大约是忙着享受生活,忙着享受没结婚前的自由,而没时间做志工。其实奉献服务的观念需要在更年轻时养成,这会有助于以后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以及选择婚姻后与家人相处。因为人际关系的智慧是需要学习的。
  志工在近年来已不是个新名词,只是各种服务机构在征求志工时,大都是“阴盛阳衰”。女性参与的比例一向就高,有人说男性的野心比较大,不大愿意做既无升迁机会、也无“调整薪水”的志工。姑且不论这原因究竟对不对,志工的确是值得年轻人在生命鼎盛时期,找机会去参与一段时间的工作。虽是女性比男性热心,我仍期望有更多年轻的女性参与。因为女性比较容易受情绪困扰,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容易受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干扰。所以很多女性写信向我倾诉的问题,老实说一般都太琐细,太不值得痛苦不安。如果能把关心的触角从自我广伸出去,看看自己以外的世界,了解别人的生活,进而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替别人做事,替别人解决一点问题,那心中的天地一定会变得更加广阔。也就是说,从基本上可以变化我们先天的弱点,像心胸较窄、眼光较短等等,好有更宽宏的气量、更坚实的心性,以承担女性未来可能比男性更多的挑战。
  人生的苦或乐、幸或不幸,除了真正严重的情况以外,很多只是一种比较。做志工会让人懂得比较,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人生。
  奉献服务的观念和习惯养成以后,往长远看是终身受益的。现在有太多中老年妇女陷入生命中的低潮,事实上生理的影响极少,大多数是心理上过分自我中心、自怜、自怨,结果自己活不好,家人跟着受罪。
  初入社会
  选择生活方式的智慧
  因为很多女性独立的能力提高,因为很多女性不再“妻以夫贵”,“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现在不再是荒诞的。更由于医学技术发达,女人可以没有丈夫而有孩子,所以现代女人真的“不一定要结婚”。
  但是几千年的婚姻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瓦解的。更明显的一点是,不是每个女人在心理上都能正常地接受不结婚的生活。通常是在离三十岁还远的年龄,“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隐隐然影响着一些所谓“条件不错”的女孩,不屑于谈“婚姻”两字。觉得这是俗不可耐的生活方式,理想的生活虽不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但至少不埋葬在柴米油盐、奶瓶尿布之间。对每一个追求的男孩,总能挑剔出一大箩筐的毛病。
  在学校功课好、活动能力强,到社会上也很干练的职业妇女,收入可以供自己过中上的生活,接触的人也广,传统的结婚生活更是不看在眼里。当然这未尝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颇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有不少这样的女性一到三十岁以后,似乎仍然挣脱不了传统婚姻制度的影响,无法像男性那样真正的洒脱,真正的没有压力。
  也有真不在乎婚姻的女性,她们活得充实而自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还是少数,她们了解生活,并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智慧。对于一般女生来说,要很诚实地面对阴影和压力,可能并不容易。
  所以在能恋爱并有机会恋爱的年龄,不要刻意拒绝;在能结婚并有机会结婚的时候,不要轻视婚姻。我见过不少女孩从百般苛求恋爱或结婚的对象,到渴求能有一个对象,这种心情是何等的痛苦。
  世上很多事强求固然不幸,但偏激的摒弃也是不幸。婚姻生活也许很俗气,然而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不能过不俗气的生活。在结婚不是女人唯一出路的今天,我们多了选择的权利,更需有选择的智慧。
  初入社会
  如果你无法升学
  署名“一群作业员”的女孩来信说,“一个女人的成长”专栏似乎偏向于谈在校女生遭遇的问题,对不幸无法升学的女孩比较不关心。她们问我是不是看不起她们。
  
  初入社会(2)
  
  当然不是!事实上我本身可以算是一个敬业的人,我也真正尊重每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事劳力工作的,我常常很感动。觉得她们这样吃苦辛劳,却肯守住工作不到街头混,不受诱惑而好逸恶劳,实在是了不起。
  无法升学可能有几个原因,譬如家庭经济或父母观念(尤其是对女孩子)、个人性格不适合研究学问,甚至“考运”太差等等。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没有继续升学,最重要的一个心理认识是:绝不自卑,更不自弃!我不否认世人多的是势利眼,也亲见不少人对待劳工阶层的态度。这些人基本是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也很难教育他们,因此不必寄望他们改变态度。
  在世俗标准下,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首先要能不自卑、自弃,这必须经过不断的“修炼”。譬如工厂的女作业员,很多先替自己的身份订下标准,以为自己微不足道,怎比得上那些读高中又读大学的女孩子?其实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绝不亚于她们。有你们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她们才能在基础上发展。这不是唱高调,而是事实。有了这种了解,就可以对势利眼置之一笑。
  其次要永远不间断地自修,充实自己。自修可以是找机会读夜校,也可以是买书自己读。不要花太多时间读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也不要花太多时间读那些明星歌星私生活的报道,那都不可能充实知识和内涵。要在职业以外,找一两项自己的兴趣,然后花时间和精力培植这项兴趣,也许会让你有一天在这些兴趣上结出成果(譬如写作)。有了可以让你更有成就感的东西,生活及生命一定有不同的意义。而这些并不是能从学校学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大学毕业的女生,也可能生活在一片空白和空虚里的原因!
  初入社会
  女性的友谊
  “女性不容易彼此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女性最大的敌人就是女性”等这一类批评女性不能互助合作的话时有所闻。其中倒也不无几分真实,甚至有人说,女人在赞赏另一个女人时也是带着刺的。这种心态不知是不是因为千百年来,女人必须努力突出自己的优点,贬抑别人的优点,才能在男性社会中巩固或谋求自己的地位。想想看,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那些美裙钗哪个不是各有不同的才貌,但为了一个贾宝玉,这些美才女就很难肝胆相照,结成知交了。
  但是,今天的女人不必再有那种“恐惧”了。女人的路多了,也宽了,不再只有“大观园”或皇帝后宫那样狭小的天地,也不再只扮演“等待男人”那唯一的角色。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路多了、宽了以后,就需要有朋友携手同行。需要真正的朋友,能互相帮助、了解、欣赏,甚而结成“死党”般的患难与共,就更能在情绪的纾解上和工作的需要上,彼此受益。
  描述女性友谊和女性共同合作事业的电视连续剧,最近在美国大受欢迎。这些连续剧都是以两个女主角为中心人物,有的是女警合作办案,有的是在工作上和家事上互相扶助。她们向观众展现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成为互敬、互爱、互助的朋友。
  很多人了解今天女性的处境和需要与过去完全不同。我们既然像男性一样成为自己的主人,同时像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工作(纯家庭主妇的处境和需要也和过去完全不同),就要学习男性怎样与男性相处、合作,才能有像他们一样的成就。
  年轻时不妨多多留意一些志同道合的同性朋友,试着谈些化妆品和流行服装以外的书。当然,如果对这些特别有兴趣,也未尝不可把它当成未来的事业,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年轻有热情,有理想,更容易交到朋友。可惜的是,很多女性在年轻时交了些知心好友,一结婚友情就逐渐消失。
  初入社会
  勇敢地说“不”
  女孩受到轻薄或凌辱时,哭绝对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消除心头的伤痛。事实上,成熟的女孩懂得防范于事前的技巧,那就是机警地让对方无隙可乘。
  依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一是对方是自己的上司或师长,往现实面来看,直接的冲突受害的是自己。因此很多女孩为了保障工作或被师长以成绩做要挟,只好“忍辱求全”。事实上从我接触到的个案来看,凡是以为答应对方所求就可以保护自己权益的,最后一定落入更惨更糟的境地,因为那成了对方捏在手里的把柄。
  这时候如果有足够的机智,就能见机行事,婉转拒绝说“不”,但不要伤害到对方的自尊。记住,捧高男性的自尊,有时候会让他们自觉而收敛。当然,对没有自尊心的男人,你只有果断地说“不”。只要自己有能力,“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拿出魄力来闯人生。
  至于师长,社会自有公道,为所欲为的人不多了。
  在这里我必须公道地说,有些男老师曾十分怨愤地告诉我,他们很怕某些女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竟敢堂堂皇皇地捏造事实。这是社会盲目同情女性造成的。如果年轻女性真的用这种手段达到目的,我敢说最后受害的仍然是自己。因为无论男女,“巧取”和“豪夺”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在社会立足的正途,除非不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第二种情况是同事或同学之间,有些男性语言轻薄,只要不是针对自己,全当没听见,过度反应也很无趣。如果是明显地针对自己,就要勇敢地请他把话收回去。如果是动作上的轻薄,当然立刻闪开,同时严正地要对方尊重他自己。
  很多时候,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是从察言观色进而得寸进尺的。女性想在异性间受欢迎却又不致遭到轻辱,需要相当智慧。其实过度期盼受到异性欢迎,有时反而容易受到轻辱。多多揣摩这道理,可能有助于自己学会如何和异性相处。
  可喜的是,社会也在不断地学习与改进,但保护自己之道,仍然要靠自己懂得说“不”的艺术,以及说“不”的勇气。
  
  两性的战争(1)
  
  欣喜中心存警惕
  有天突然发现车子左前轮需要打气,经过一家加油站看见立着一架自动打气机器,停下车察看,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如何操作。直觉地请加油站的男孩帮忙,谁知两三个男孩腼腆地摇头说“不会耶”,此时一个女孩长发飘飘地走来:“我也不会,但我要来试试。”她拿起打气管蹲在轮胎旁时,男孩们也过来了,我忍不住笑说:
  “你们男孩都没勇气试呀,好像没有女孩勇敢哟!”
  一个男孩似乎不甘示弱地动起手来,女孩帮忙完成,我谢过他们。在车上一路觉得对那几位男孩很抱歉,我是否太长女性威风了?事实上,心理学家已经做过调查研究,年轻男性的确有越来越多“女性化倾向,性压抑升高”,而女性却有“独立性增加,情绪失调,性压抑降低”的现象。这是父母教养态度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虽然我无心地刺了加油站男孩们几句话,却很高兴看见两性走向“整合型性格”的趋势。因为我一直认为男性带有传统女性特质,和女性带有传统男性特质的人,不但自己可以活得好,他们旁边的人也可以活得好。
  我为女性经几千年的压抑、委屈下,逐渐自觉、独立而欣喜,但也想到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到一篇《女性不要太威了》,其中提到很多女性说“现在的男人沉闷无味,他们意气消沉,无精打采”,缺乏我们曾经认为是男性的特征——特殊的活力、生命力、热忱、自尊心。
  女性在欣喜当中,最好心存警惕,不要太过偏激,所有男人都无味时,这世界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在考虑到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时候,期盼的一定是男女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希望男女竞争激烈,非要谁把谁压下去不可,因为被压制的一方永远是要反抗的。人类只有男女两性,任何一性成为弱者,都是人类生活的大缺陷。
  两性的战争
  自信才有平等
  和一位来访的女记者谈到自己对服装的看法,以及穿衣服的习惯等等,她突然问我:“你觉得女孩子选择服装,要不要以男朋友的喜恶作为取舍的标准?”因为她发现不少女孩只由于男朋友不喜欢,就放弃自己原来喜欢的衣服。
  本来这纯粹是个人的问题,更何况男女相恋的时候,也会相互取悦对方。但如果过分地以取悦对方作为维护双方感情的唯一力量,就似乎还没脱“第二性”的心态。传统的男女之间,男性若看女友或妻子的喜好行事,就会被同伴讥笑,反之才是大丈夫男子汉;女性若看男友或丈夫的喜好行事,就被称赞有福气,人家那么爱她,反之男性可以根据这一点而移情。
  这种心态延伸的结果是,很多女孩在恋爱时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也失去自信。有一些类似的例子是,女孩明明清白,甚至还是第一次交男友,但男孩却根据他听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硬指女孩“一定”、“曾经”如何如何。女孩则肝肠寸断,委屈悲痛,不知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觉得一个有自信的女孩不必接受这样的折磨,她得了解,今天男女绝对是站在平等的地位,男性爱她就得尊重她、相信她,她不必做任何证明。如果对方不能相信,老实说这种爱也没有“争取”的必要,因为对方纯粹只站在担心“吃亏”的角度,究竟有几分爱颇让人怀疑。
  这种了解和自信,不是一个以男友喜恶选择自己服装的女孩能具有的。一个女人要活得好,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刚愎自用固然讨人厌,完全听人摆布也太可怜了。我很喜欢里奥?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在《爱?被爱》(Loving Each Other,中译本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里说的,不必事事听别人的意见,“爱能聆听它自己的需求,欣赏它的独特性”。
  自信不是矜持,不是骄傲,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相信自己是个独立完整的人。虽然不谈恋爱、不结婚,也无损自己的独立完整;而在恋爱和婚姻中,仍然有自己的独立和完整。
  两性的战争
  双重标准下的反省
  关心女性问题的知识分子,最近一定会注意到有几本杂志不约而同地谈到关于职业妇女中女主管的种种情况,包括占的比例、主管和部属对她们的看法,还有她们的处境和心态等。
  
  两性的战争(2)
  
  有几位大学女生向我谈起时,觉得“好惶恐”、“好复杂”、“好可怕”,但也有觉得“不服气”、“不公平”的。这些将来可能成为“接棒人”的女孩,已经开始感受到职业妇女不单纯的生活形态了。
  本来职业妇女的担子,一头挑的是照顾家庭,比有职业的男性就要杂一点、重一点,更何况社会、家庭对妇女和男性的要求,很多地方还是有双重标准。
  《天下杂志》曾用醒目的小方块,刊出美国加州大学企管所研究发现,一般人用截然不同的形容词来形容男主管和女主管,而其中有些形容词并不限于主管,简直可以用在很多层次的男女身上,像说男人是有进取心,女人则是得寸进尺:男人是立场坚定,女人则变成刚愎自用;男士是敢说话,女子则为大嘴巴;男人守口如瓶,女人则神秘兮兮等,使得女性在职业岗位上增加不少挫折和压力。
  对于未来很可能成为主管的年轻女性来说,这种双重标准的形容词有提醒和警惕的作用。其中当然有部分是男士对传统由男性当主管的生态受到女性侵袭,不能普遍接受女性当主管;而部分可能的确是女性自己的表现,招来这样的形容。
  有位女主管说:在职场上她时时提醒自己是女人,也时时忘记自己是女人。听起来矛盾,其实这正是成熟的智慧。
  双重标准固然是使女性吃亏的“世界传统”,但是我们倒不妨彻底反省,套一句话说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千百年男性社会中种种的不公平、不合理,也不是一天可以消除的。
  女主管不是女性唯一要追求的目标,在男女两性真正平等以后,就是做一名纯家庭主妇,也是像做女主管一样有价值、有尊严的。而不合理的双重标准,更要靠我们同心协力来改进。
  两性的战争
  不要互相残杀
  “在很多会场上,往往里面开会做决策的都是男性,而在外面管报到签名的都是女性,唉!”有一次我又发这种感慨的时候,一个男性朋友直言无讳地叫出来:“你不能全怪男女不平等,很多女性不能一起进到会场里去,她们会搞得乱七八糟,女人自己就会互相残杀!”
  他的话真叫人听了刺耳,却又不能完全否认其中是有部分事实。对于现代年轻的女性来说,婚后也许因丈夫反对、孩子牵绊,不能出外工作,但婚前几乎百分之九十有做职业妇女的机会。所以也很可能还没交到异性朋友以前,先有了一些男女同事,先与他们有了人际关系。以我自己的体验,和男同事相处易,与女同事相处难。如果一个女主管能受到她的女部属发自内心的敬爱,那她必定是个最懂得待人艺术的女性。
  记得曾经读到一篇外电报道,在国外某处举行世界性的妇女集会时,由于参加会议的女性意见太过纷杂,又互不相让,更谈不上互相有理性的尊重,于是吵吵闹闹几乎流会。后来还是一位男士上台平息纷争,使会议继续下去。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我早已记不真切,但这个十分讽刺的内容却记忆深刻。
  所以,从男女平等的远景看也好,从个人本身看也好,年轻的女性在办公室与女同事相处时,一定要互助互爱互尊;更要互相欣赏,互相扶持。而且是要真心真意,因为虚伪比“不为”更糟。讲闲话、打小报告、看到比较有能力的同事升迁时扯后腿、情绪化的故意反对别人的意见等,都是在自相残杀。
  女性今天虽然在社会上大都做基层工作,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除了充实能力和知识以外,加上女性自己的团结,从签名报到台转向进入会场参与决策工作,绝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修为和认知,则即使勉强挤进会场,也极可能真像那位朋友说的“搞得乱七八糟”、“残杀”得不可收拾。奠好基础,才可期盼未来能承重任。
  
  爱情?爱情
  
  真爱不该伤人
  几个读大学的女孩子写信给我说,“假性爱情”固然会伤害感情,但真爱伤人更深:她们陷入了为真爱而痛不欲生的绝境,难道爱是专门折磨有真情的人吗?对爱不在乎的人反而不会受到伤害。
  她们的故事不同,但是痛苦的“病因”却相似。那就是明明在一起是痛苦的,然而就是不能舍弃这份情,不能舍弃那个人。无论男女,有这样的悲剧性格就很麻烦了。
  故事之一是,女孩心软答应了男孩“爱他就不应让他痛苦”。献身后一方面盼望男孩会因这层关系更爱她;一方面气恨他只为性才来找她,又痛恨自己轻贱,在婚前这样失身,又不愿也不能离开他——因为还爱他,因为……她苦得要自杀。
  故事之二是,女孩和男孩好到要谈婚嫁了,才发现他不但脾气太坏,而且爱喝酒。女孩不敢答应婚事,男孩保证会改掉坏脾气,喝酒保证是纯喝酒。女孩还是不敢答应,男孩于是脾气更大。两人在一起就为此争吵痛苦不堪。而女孩依然在寻求幸福的保证,否则不敢答应结婚。
  故事之三是:……不说也罢,反正是大同小异的。
  我认为谈恋爱要能多享受乐趣,少吃恋爱的苦头,必须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半句“知己知彼”做原则。知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观念,如果是做了以后会让自己痛苦的事,抵死不从,宁可两人吹了也不委屈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勇气反抗权威,就不必做“叛逆”的事。
  知彼,了解对方是成年人,是个大部分性格都不可能改变的成年人。要接受他就接受他全部性格(包括观念和习惯),他如果改变也不是由于你,而是由于自己的领悟和体认。你只要衡量自己能不能接受而不痛苦,来决定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
  爱如果只有痛苦,就必须决心舍弃。除非是虐待狂对上被虐待狂,否则痛苦的人是没有力量给人幸福的。舍弃的决心靠自己,别人帮不上一点忙。
  爱情?爱情
  不必要的罪恶感
  适度的“罪恶感”等于是良知的指示,可以约束我们某些不妥当的行为。但是我发现,由于传统上对女性强烈要求“从一而终”、永远不得背叛“她的男人”、做个烈女贞妇的观念太深,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女性在这方面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且慢骂我!我知道一定有人认为我不该批评对女性要求贞洁的传统,然而批评这种传统并不等于是鼓励女性“性开放”,不能混为一谈。在一个文明而讲理性的现代社会,男女两性都应该过合理公平的生活,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有些女孩怎样“走火入魔”呢?随手拈两个例子来谈谈:
  一个是说她曾经与几个男孩“好”过,不过他们并没拉过手,只是说过话,看过电影。她担心别人会不会因此认为她是坏女孩?最重要的是,将来她的男友如果知道她曾和别的男孩出去过,是不是就不喜欢她了?她因此苦恼而时萌毁灭自己的意念。
  另一个是和男友交往中,好几次都差点失去“女孩最宝贵的”。因此面对班上同学时,总有罪恶感和污秽感;书读不好,也不知未来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
  像这样的好女孩,据我知道还有很多。我绝不赞成女孩随便交男友(男孩岂不也一样);但交异性朋友却绝不是罪恶,尤其在人与人接触频繁而密切的今天,与异性隔离是不可能的。光明正大地和异性交往,更是每个人成长中学习和人相处的机会,哪里会罪该万死呢?
  而所谓“女孩子最宝贵的”,我们当然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宝贵的是整个人,包括一个人的意志。“士可杀不可辱”,说明意志不可“强奸”。对女性来说,一个爱国甚或为国牺牲的妓女,她的人格可能高于得到一座贞节牌坊的寡妇。
  在交友和谈恋爱时,糊里糊涂玩性游戏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及情感上的伤害,但扯不上罪恶和污秽。用虚幻的贞节牌坊压住自己,和放浪到性泛滥,同样都不是正常的人生态度。
  
  自我建设(1)
  
  自重自爱
  一位日本留学归来的年轻女性,感慨地对我说:“比较起来,我国的女性真是受男性尊重得多,在日本几年的生活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妇女都没有‘独立的地位’。婚前有职业的,职位低的要兼做为工友倒茶的工作,而升迁相当困难,男女同职也不同薪。婚后几乎都要放弃工作,直到孩子长大、已入中年,才能再到社会上就职。家庭事业兼顾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有不少事业有成就的妇女,根本不考虑结婚。
  “一般主妇地位更低,除了教养子女外,丈夫服装挺不挺、鞋子亮不亮全是她的责任。在家里丈夫从不称呼她,要茶只说个茶字、要饭只说个饭字的丈夫大有人在。百货公司玩具部还特别标‘男儿童部’和‘女儿童部’,给男孩的是变化万千的电动、太空、机械等玩具,给女孩的则千篇一律是洋娃娃、小锅小碗小灶等,真是的……”她越说越激动。
  其实,国情不同,据说日本妇女这种牺牲是他们社会安定最大的力量。只是日本男性居然不懂得尊重并感激他们的女性,这一点是我深觉不平的。也更让我警觉到怎样善用我们已经得到的某些平等和尊重,譬如说在工作时敬业的态度如何?结婚后对家庭、家人付出多少?因为我同时听到不少主管抱怨女职员的马虎、怠惰,也有不少丈夫抱怨妻子在家气焰太高——特别是某些有“才”和有“财”的妻子——因此而无法和平相处。
  中国妇女能够得到今天这种程度的平等和男性的尊重,除了妇女本身的努力以外,我国男性的了解以及观念的进步确实也是一大助力,这一点是远远超过日本男性的。
  在和这些可爱可敬的男性共同工作或同组家庭时,女性如果能够多多抱着自重自爱的态度,我相信我们男女之间的气氛会更祥和,生活会更合理。像任何问题一样,自己的反省是重要的,一味责怪别人往往看不清问题的真相。对于将面临就业或婚姻的女性,但愿这一得之愚可供参考。
  自我建设
  自信心是绝佳的后盾
  不成熟的人如有过分膨胀的自信心,往往流于刚愎自用。但是过度缺乏自信心不但在工作方面一事无成,也常常给自己增加麻烦和困扰。
  单拿女人的外表来说,几乎每个女人站在镜前都能挑出外表上的缺点,都不会百分之百的满意。也因此,只要是可以增加或保持外表美的产品,都能打动女人的心。女人要对自己的外表有信心,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来,整形美容十分“红火”,有位医师大叹:“当年我读医学院时,皮肤科几乎很少人读,现在可后悔了。”尽管有人整形整得吓人,有人美肤美成了大花脸,有人吃减肥药送了命,但女人为美仍然是前仆后继。不景气中,高价化妆品居然造成抢购。女人的自信心,是否都靠外表呢?
  事实上,有智慧的女性懂得怎样从其他方面培养自信心,我看过不少外表以世俗的标准评比的确有缺陷的女性,由于自己有专长或有丰厚的学识,她们表现出来的风度,在言谈和举手投足之间,溢散着美好而让人舒服的感觉。你绝对不会“在意”她外表上的缺陷,反觉得她如果“更改”了某一部分,就真的成为缺陷了。我相信这是她的自信心对别人的影响,导引了别人的观点。
  有自信心的人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生活,从买一件衣服到谈情说爱,她知己知彼,买东西不会受夸大的广告影响,交朋友知道取舍,不受不相干的语言困扰。结婚生孩子以后,也知道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育子女。
  自信心要从小培养。如果不幸当年父母没有注意到,那么趁年轻的时候自己修炼。很多专家写了这方面的书,是自修的指引。缺乏自信心的人越老生活越痛苦,连金钱也帮不上忙。
  女性自信心最容易崩溃的时候,是在感情受到挫折时。美女也难例外,但有扎实内涵的女性,就可以很快地恢复正常。
  由于女性一生中扮演的角色繁多,更需要自信心来做有力的后盾。只是当心不要变成自得自满,因为骄傲刚愎可能弄到孤立的地步。
  自我建设
  知识:独立的基石
  妇女独立自主这股强大的潮流无人能阻挡,更何况种种事实也逼得女人必须独立自主才能生存下去,无论已婚未婚,女人再也不能像传统那样靠在男人“肋”下生活,也无论一个女人愿不愿意,她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自我建设(2)
  
  一般说来,年轻的时候,知识大部分来自学校,或是过分精专于某些学术研究。但学校的知识往往和深广的人生需要关系不多。如果女生在校除了教科书以外,不读报纸、不上网寻觅其他知识、不进图书馆阅读其他书籍,就算别人认为她是知识分子,她仍算是知识贫乏,就像偏食的人会营养不良一样。
  提到“知识分子”这四个字,总让我想到出现在媒体上的知识分子,几乎清一色是男性。女人受高等教育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人够资格被称为“知识分子”吗?实在泄气。看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仍需努力。
  而女人要独立,必须用知识做基石。譬如关于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健康如何维护?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角色如何定位?女性的权利与义务是否随时代的改变而不同等等。
  有人说,女人没有收入就别谈独立自主,这也是部分事实,但有知识做后盾就有力量。知识可以让一个没收入的纯主妇有对策,有对策就不会慌乱,不慌乱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能维持独立自主。她不是男人的“副件”,而是和男人平等的完整的人。
  “无知”往往是悲剧的根源,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的无知,常常使女性陷入绝境。
  也因此大学年龄阶段的女孩,无论是就学的、就业的,最好能放眼看看真实的生活,多吸收和生活有关的知识。单纯情呀爱的书籍固然吸引人,但太虚幻,只在云端上的情节实在不必花费太多的心血阅读。应该多了解女性世界性的问题、时代的趋势和未来的方向。纵使自己“命”好,也该明了这种种情况,才算是“真实的人”。
  自我建设
  该成熟时必须成熟
  有些电视剧常把二十多岁的女性描写成如十四五岁的女孩,语言和态度都幼稚得让人肉麻。曾经有些年轻女性和我谈到这种情形时,很气愤地说,最恨看到这些“三八”造型。其实,“三八”比故作幼稚还可爱一点,因为那是发乎本性的。而一个人如能终身保持“赤子之心”就更了不起,这是最可爱、可贵的人性。
  但是,二十多岁还很“幼稚”的话,就很让人担心了。在十八世纪的易卜生(Henrik Ibsen)时代,女人是男人的“小宝贝”、“小鸟儿”、“小松鼠”,他给她钱买糖、买衣服,他要她打扮得标致让他喜欢,她不用思想,他会替她想。“幼稚”成了取悦男人的条件,否则就会失去爱宠。
  但是在今天,女性若了解自己的处境以及必须扮演的角色,就不敢也不能在应该成熟的年龄,还那么幼稚得让人不敢领教了。
  使得某些女性永远长不大的原因之一,当然是父母太过娇宠。近二十多年来,富裕平稳的生活让大部分家庭日子都好过,最大的压力不过是孩子读书的成绩好不好。因此很多女孩也像男孩一样,父母要求她们的也只是“好好读书”。可惜的是单纯的课本知识与丰富复杂的生活之间,有太大的距离,所以教科书读得好的人,一旦离开课本就失去了凭依。在人生这浩瀚的大海里,不免有些张皇失措。适应不了时,就可能影响一生。
  尤其现代女性要适应的远比男性复杂,譬如说女性在成长的求学过程中,只有一个目标——考好的成绩,但是好成绩在她未来的为人妻、为人母生涯中似乎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她难免会受挫、沮丧。但是男生的好成绩却往往可以与他未来的事业衔接起来,使得从小追求的目标不中断,反而更能大展宏图。
  二十多岁是该成熟的年龄了,如果要为自己的未来奠好基础,我们必须多吸收各种知识,多用思想,观察生活中更深的层次,探索生命中更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年轻时幼稚可笑,年长时无知肤浅,永远被讥笑为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 一个女人成长到结婚的阶段,按理说已够成熟,也几乎定型了。可是依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多年来接触到的案例、一些专家的论著来看,结婚是女人一生中的分水岭,也是女人第二度的成长。
  从最表面来看,男人是把女人娶回家的。他婚后的生活环境不变,就算是在外另组小家庭,女人也还是进入另一个家庭,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就算不冠夫姓,大多数人还是叫你某太太,而他仍然是婚前那某先生。男人则不必适应这种婚后环境的改变,当然更没有面对公婆妯娌等心理压力。
  深入一点看,男人也没有婚姻和事业的选择问题,更不会因结婚而敲破饭碗。据说有些“老派”的企业老板要重用一个男性员工时,还要看看他的家庭生活如何来决定。换句话说,好的婚姻可以帮助男人的事业,这与女人挣扎在婚姻和事业中是何等的不同?男人可以延续、发展婚前原有的事业,女人则要相当的幸运才行。婚姻让男人的自我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女人却虽紧捏着自我也不一定能确保不失掉。
  至于结婚加在男女两性身上的角色,又是大大的不同。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按理说是同等的,但事实上繁简之间天差地别。尤其是父母两种角色,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严于要求母亲,而对父亲通常认为站在辅助的立场就够了。
  举出这些并不是抱怨男女不平等,而是希望能让尚未踏入婚姻这道门的女性,了解一些事实。经过这道分水岭以后,人生也许完全不同,因此有人说一个女人是不是幸福,要看她是不是有个幸福的婚姻,否则婚前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怕也落得痛苦终身。这话在今天虽然已不尽然,但不能得到一个好婚姻总是遗憾。
  也由于这种种事实,女人在婚后等于第二度成长,成长的幅度远大过男性。在第二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小了,靠的是自己的学习和领悟,责任多在自己身上。
  
  
  第二篇 夏 成熟季节
  
  第二度成长(1)
  
  婚姻是实际加浪漫
  农历年前几乎是结婚的“旺月”,有人连赶四个婚礼场子,而肚子却只有五成饱。对绝大多数的青年男女来说,能结婚还是要结婚的。可是婚姻的担子却两头不一样重,女性的可能要重过男性,这一点,新婚的和准备结婚的女性要先有心理准备。
  在“白马王子”快要成为历史名词的今天,大多数的女性对婚姻的幻想成分减低,取代的是比较实际的体认。有些未婚夫妇已经讨论到婚后财务的问题、是否与公婆合住的问题,甚而生儿育女的问题。实际的体认有助于婚姻的维系,这是年轻男女观念进步的部分;但麻烦的地方是过分实际也会有害婚姻,两情相悦仍然有赖于罗曼蒂克、不太实际的情爱来滋润。
  有了对象而且准备结婚的女性,在计划花大把银子把自己装扮成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以前,可能需要先理性地认识一下未来这个不太好扮演的角色,以免登台之后演砸了。
  首先需要的是胆量。电影上那种看到老鼠就吓得爬上椅子鬼叫的女性是不能胜任的。今天的主妇,看见老鼠要设陷阱抓,看见蟑螂要敢拿拖鞋打,否则结婚前的“护花使者”不到几年就厌烦你太没用、太烦人了。
  其次需要的是力气。厨房里种种用具,纤纤玉手无缚鸡之力的话,尽管是在电器化的现代厨房,有时也会招架不了。我就看过连沙拉油瓶盖都打不开的娇小姐,真替她担心结婚以后怎么掌厨。
  有了胆量和力气,可以应付千百种不同的任务,以上不过是举一两个小例子而已。这些全是婚姻中最实际的部分,能先体认,将来就不会有适应的困难。
  但我不是鼓励年轻女性个个成为孔武有力、雄赳赳的“女强人”,基本上男女有所不同,不必强求。所以在胆量和力气以外,保留女性的罗曼蒂克不是落伍,而是最美的调和。
  第二度成长
  成熟的婚姻生活
  我不知道是由于男女真的天生有别呢,还是女人传统上必须察言观色,才能在男人掌权的世界生存,因而养成比较细腻的心思?很多女性在结婚第一年中,赫然发现恋爱时体贴入微的男朋友,变成“点不透”的呆头鹅丈夫。所以若说是天生,为什么恋爱时懂得善体人意?难道真的只是动物求偶时显露的特征而已!由于这中间的差距,常让不少女性产生结婚第一年“不能适应症”,总以为是丈夫变了心,或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嫁错人。
  而更多的丈夫在妻子不断地追问“你还爱不爱我”,或为生日、结婚纪念日没收到礼物而生气时,变得极不耐烦。有位男士愤愤地说:“她明知道我是爱她的,但是结了婚以后干吗还老是要甜言蜜语呢?何必像老外那样都要签字离婚了,嘴里还甜心、蜜糖地叫着?她为什么不能实际一点呢?我们都已经结婚了。你们女人真是不可理喻。”
  现在很多婚姻辅导专家,劝导夫妻“爱要说出来”。的确,夫妻之间相处的态度,也随着时代改变和以往大不相同了,现代女性不再像以往那样认命。但是我觉得常常要丈夫对你说“我爱你”的女性,也不免太缺乏自信心。更何况婚姻的确有更深沉的层面,一对恩爱的夫妻贵在从心底对彼此的关怀和了解。如果丈夫不再像恋爱时那样殷勤,那显示他不过像一般男性一样,觉得结了婚就该全心全意发展事业,好像顽童长大,收拾玩心用功读书了。通常女性是在有了孩子以后,情感才会落实在婚姻中深沉的那一面。
  常有自信心不够的妻子向我诉苦,其实婚姻的情趣不在乎甜言蜜语或小礼物,谈心、散步、读书、欣赏文学艺术、旅行等都是成熟的女人追求的婚姻,也该是这种有助心灵充实的婚姻生活。
  永远停留在十八岁的女性,可能无法长期承担婚姻,她的丈夫会很累,她自己也永远不能满足。心理若是不能随着年龄成熟,大都容易造成悲剧。男人女人都是一样。
  第二度成长
  体贴的丈夫需要培植
  曾经看过一篇《结婚宣言》,新婚夫妇把未来的家事列表分配:你倒垃圾我遛狗、你刷锅碗我推草……虽是笔墨游戏,但是可以看出婚姻中很多小事需要两人好好协调。
  为什么有些女人觉得婚后丈夫不像热恋时那么爱她了?这是因为有些男人不知道婚姻生活的厉害,婚前爱人要求他做什么都一口答应,婚后才发现那些“小事”真会烦死人。而且大多数男人受母亲重男轻女的影响,热恋时答应做的事,这时一点点地认定那都是太太该做的了。更有些男人当时答应的心态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婚后当然不愿履行诺言。
  
  第二度成长(2)
  
  “爱”这个字在婚后表现的方法,已然和婚前不一样,不再有小心翼翼的陪伴和献殷勤了。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别,生为女性,从出生到还没有行为能力以前所受的不平等,自己常常无力改变,但是从结婚那天开始,女性要立下创造一个真正平等的家庭的决心。侍奉公婆也好,对待丈夫也好,还有将来养育子女,都必须做到真平等。不错,这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然而对整个女性的未来都有影响,因为你在培养有平等观念的下一代。
  纸上的“结婚宣言”也同样不会真的有约束力,所以新娘子要有心理准备,准备用爱的技巧——包括诚心的赞美、真挚的感激,诱导丈夫学习体贴,学习协助,学习支持。不要为了表示爱他,什么事都一把抓,他说什么你应什么,那就变成父母溺爱子女的爱了。一个被惯坏了的丈夫,可能就会在日后制造家庭问题。
  一个家庭的成长就像橄榄核,人口和家事都是两头尖尖中间粗大。新婚时由于爱情浓,空闲多,你有心也有力包揽一切,但以后你会发现,纵使精疲力竭也做不完。这时才知道一个体贴支持你的丈夫有多重要,他是你对婚姻维持信心和兴趣的最大原动力。
  这些,是要靠女性培植、耕耘才会有收获的。
  第二度成长
  请不要被柴米油盐淹没
  结婚以后,很难不碰到柴米油盐。有些年轻夫妇家中几乎不开火了,漂亮的小厨房烧烧水泡咖啡而已。但是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柴米油盐仍然是组成家庭的要素,仍然是大多数女人在家掌管的大业。而且在碰到事业和家庭难以兼顾时,很多人仍然选择放弃事业。
  因为大多数的女性很难毅然甩掉几千年传统的认定——女人应以家为重。如果硬要她们甩掉,有时可能会造成心理困扰,这也是社会转型期女性的无奈。我们也特别盼望没有这种“心结”的男性,对妻子有更多的尊敬和体贴。
  但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在这种无奈中,在为了承担传统重任而必须做一个纯家庭主妇时,不会让柴米油盐的琐事把自己淹没!她们知道如果不在这些琐事以外寻找一些超越它们的东西,则日久一定信心全失,变成一个闭塞、琐碎、无知无趣的女人。这也是为什么常常很多传统标准的贤妻良母,把丈夫侍候得无微不至,却毫无道理地惨遭“失夫”之痛的原因之一吧!
  只有柴米油盐琐事的生活有时是很好过的,买买菜、逛逛街、睡睡觉、打打小牌、看看不用脑筋的言情小说,一天、一月、一年很快就溜过去了。等“世界”变了,逼着你从这些琐事中挣出头时,那才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呢!
  也不是说过得“现代而又充实”的主妇,不会遭到“失夫”的境遇,但由于你平时生活中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中心,有丈夫、孩子以外的寄托,意外来到时你不会张皇失措,不会过分悲痛绝望。站起来也更快些,更稳些。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年轻的主妇在柴米油盐、奶瓶尿布之中,挤出时间参加妇女成长团体,参加读书会,做学校义工。持续学习以前在职场上的知识和技术,以备日后有机会时立刻可用。
  所以请不要让柴米油盐淹没!在生活中寻找一点需要挑战、需要用脑筋、需要一点压力才能得到的东西。那么放弃职业也并不等于放弃努力、放弃人生,仍然是新时代的女性。
  第二度成长
  面对不孕的人生缺憾
  我虽用“缺憾”二字形容不孕,但我不认为那是不能面对的情况,也不是人生的绝境。更何况儿女绝不是婚姻的保障,多少夫妻在生儿育女的喜悦过后不久,就闹婚变而造成不少心理障碍的孩子。因此有人说生育不过是自私的基因,为了传续生命而鼓励人类的行为罢了,所有的生命都落在这个模式里。
  但不孕却为女性带来痛苦,过去不能生育的女性遭遇的命运是被休掉,或接受丈夫纳妾,屈辱当然是深重的。今天治疗不孕的方法多了,不孕女性的命运当然随着改善。但是医生也表示,任何方法都不见得能百分之百的成功,在这种“缺憾”之下,不孕妇女仍可能有受屈辱的命运。
  真正能尊重妻子不愿生孩子的丈夫,只在知识分子中占极少数;真正能坦然接受不孕,并不影响夫妻感情的,也是少数人口;真正能面对不孕而不心情惶恐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我知道不少夫妇因不孕而苦苦求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其中女性受的痛苦(包括各种治疗)当然超过男性。
  
  第二度成长(3)
  
  女性对这些痛苦能忍受下去,除了孩子本身是一股强大的吸力以外,传统对婚姻、对夫妻的定义都是强大的压力。两股力逼着她承受痛苦。女性总觉得“生个孩子才算完整”,而且已成了时髦的风气,连好莱坞一些美艳女星,都唯恐别人不知道她能生孩子。
  在中国的社会里,不孕妇女更要接受上一代公婆的压力。一个能力再强、再会赚钱、再孝顺的媳妇,如果“生不出孩子”,其他的全部不值一提。
  在传统和现代都“努力生育”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女人不能生育,就必须勇敢地面对,也应该独立思考、明晰判断,并且和配偶理性的商讨,双方共同努力做决定。现代女性与过去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可以有自由意志,做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事,不再受不合理的“别人的意志”支配我们的思想行为。女权运动者呼吁妇女争取生或不生的自主权,我们要投同意的一票,否则不孕的妇女可能会精神崩溃了。
  第二度成长
  家中女性的人际关系
  尽管小家庭越来越普遍,但是存在于女人间千古难解的“婆媳问题”,仍然困扰着现代女性。
  除此以外,姑嫂、妯娌等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让不少现代女性在嫁到一个家庭以后,影响她的心情和生活。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这句话,往往在家庭中更加显著真实。婆媳则是头号敌人。这场敌对战中,不一定都是婆婆占上风,有经济能力的媳妇也常不把婆婆放在眼里。但无论谁胜谁败,如果不能“化敌为友”,就是家庭的危机。
  至于姑嫂、妯娌,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观念等自是不同,有时为了各自的利害关系而彼此明争暗斗,要结成真正的朋友必须花费一番工夫。在我的读者来信中,妯娌不和的原因还包括家世地位、陪嫁多寡、学校文凭高低等,常见富的压倒贫的、高的压倒低的。婆婆会势利偏心,丈夫日久也会因为妻子变得骄傲或自卑。而姑嫂之间有的却特别和谐,因为哥哥娶的是妹妹的同学,或同学的姐姐等,反不像以往那种“小姑难惹”了。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人的婚姻依然是“两家人结合”,而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因此,进入一个新家庭以后,女人要“笼络”的不是这家的男人,倒是这家的女人。
  现代女性在处理家中“女性人际关系”时,和过去也许会有些许不同,如果能用明理明辨代替一味温顺、用公开讨论代替飞短流长,可能不会让自己太苦,也不致引起家人间的钩心斗角。而温厚、体谅、热忱、坦诚等人性的光明面,也一定要保持并发扬。
  总之,女人若要女人的未来更好,则不论在哪种环境,都应该彼此互助合作。如果还有《孔雀东南飞》那样的故事,那是女性之耻。为利害而自相残杀,那是女性之悲,都不是现代女性的作为。
  第二度成长
  让全家人走入厨房
  妇女节前后,从各种传播媒体上看到很多女性或接受访问,或发表文章,无论问的、答的、“自说自话”的,常见到女强人、家庭事业、发展自我等名词。几位纯家庭主妇对我发牢骚说:“我们这些走不出厨房的女人似乎没人会注意,难道我们就不重要了?”
  其实,结了婚的女人谁又走出厨房啦?而且为什么要走出厨房呢?人除非可以不吃饭,否则厨房永远是家中重地。很多年前我读过一位母亲写的文章,描述她每天下班回来在厨房做晚饭,丈夫孩子陆续回来后都钻进厨房来,一边帮点小忙,一边和她谈这谈那的,整个厨房充满欢乐,伴着一道道热腾腾端上桌的菜,拿筷子摆汤匙的声音,真是温暖极了。
  这样的厨房是人间乐土,为什么要走出去?
  现代厨房应该宽敞、明亮、整洁,能容得下全家人在里面活动。母亲不但不必走出去,还要用种种技巧把家人吸引进来。这块乐土应该是全家人回来后第一个喜欢进来的地方,主妇当导演,全家人可以即兴演出,让他们接下锅铲,表演一两道菜。事实上现在的男人有很多人的掌厨艺术十分了得,只要他们愿意并且喜欢做,他们就会有另一种成就感。怎样诱导他们经常愿意并喜欢进厨房,就全看主妇的功夫了。有些主妇把厨房当做自己的“辖区”,不愿丈夫和儿子来搅和,一方面却又怨厨房埋没了她,岂不是矛盾?或是成天抱着不甘愿、委屈的心态在厨房打转,然后羡慕不进厨房的女人“好命”,就更是一种自寻苦恼的生活态度了。
  尽管科学家预测未来的厨房不再用来煮饭做菜,只是一些仪器烘热已成形的食物,在几分钟内就可享用一席佳肴,但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一个温暖、祥和的进食地方。如果每人端一份食物在自己房间吃,那也就不必要结婚成家了。既然家里不能没有厨房,既然家人需要厨房,我们为什么不积极地面对厨房?不但不要走出去,而且要让全家人进来。把厨房从布置到气氛都变得更美好,可以测验出一个女人的成熟度。
  
  另一半(1)
  
  如果妻子强过丈夫
  “太能干了没人敢娶”或“太能干了嫁不掉”(这里的能干不是指做家事),是一些未婚女子焦虑的情况之一。
  曾经有一位读者告诉我,她由于就读的大学是公认的一流学校,而丈夫则是“三流”大学毕业,为了怕引起丈夫的自卑而使得家庭发生悲剧,因此放弃赴美进修的机会。但是没想到悲剧仍然发生,她丈夫还是从偷偷摸摸外遇,进而到公开承认有情妇。
  读过心理学家谈到很多女性“害怕成功”的例子,可怜的女人,哪怕她原是孔雀、是凤凰,在她打算共度终身的男人面前,也得变成一只小母鸡才有安全感。
  既然女人的成功如此让男人受不了,婚前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女性结婚后,究竟该用什么态度和丈夫相处呢?今天学有专长、机遇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女性,可以在毕业后短短几年闯出点名堂来。但男性要事业稳固、有成绩可能要在三十岁以后,因此“妻强过夫”的例子可能越来越多。
  为什么“夫强过妻”不会发生问题?那是由于传统认定男女角色就应该这么扮演,所以双方都很自然。除了少数不成热的丈夫在妻子面前摆出“事业成功者”的嘴脸以外,大部分丈夫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回到家也许还是妻子的“乖宝宝”。妻子不会有变成丈夫属下的错觉,并以丈夫事业成功为荣。
  但是情况倒置以后,妻子可能在潜意识里受传统角色认定的影响,觉得丈夫竟比不上自己而轻视他。甚至一发生冲突时就下意识地“反咬一口”,说丈夫不能容忍她事业成功。
  所以我认为“妻强过夫”的时候,女性最忌把那“强”字显示出来;也最忌青红皂白不分、情绪化地处理两人间的冲突。而且在大多以赚钱多寡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今天,妻子若先以之衡量赚钱较少的丈夫的价值,那就不能怪丈夫在乎妻子比他“强”了。
  另一半
  兴趣不合不伤感情
  “我俩因兴趣不合……今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这可能是一条典型的离婚启事,但是看看我们周遭的夫妻,究竟有几对是真正兴趣相合的呢?甚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夫妻如果是同行,有时反而因互相竞争而伤害感情,除非他们都十分睿智。兴趣相投而又婚姻和谐的夫妻是幸运的,他们除了是夫妻,又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
  大多数夫妻可不这么幸运,所以“兴趣不合”不应该是离婚的理由。除非:“你要把对方‘改造’得和你一模一样,你嘲弄讥讽对方的兴趣,你不让对方‘享受’他的兴趣。”
  我很喜欢一个朋友说他们夫妇到国外旅行时,他去看他爱的博物馆,而他太太就去逛她爱的百货公司,然后约好在哪里碰头吃饭。他不认为她没有艺术品味,她也不认为他自私不照顾太太。于是双方都享受到同行但又满足了自己喜好的旅行乐趣,分享白天各自看到的新鲜事物。
  这样的例子也许极少,但是平时的生活也未尝不可以照这种方式调节。在娱乐上丈夫爱看冒险电影,妻子爱看文艺片,那为什么非要一起看?丈夫如果喜欢下班在家看书,妻子却喜欢参加合唱团,又为什么非要硬绑在一起?
  有些好事者看到某一对夫妇不常“同进同出”,就怀疑他们不和甚至是离婚了。其实一对成熟的、彼此尊重的夫妇,根本不需要用“同进同出”来“证明”他们之间的情感。
  以“兴趣不合”为借口而争吵或离婚的夫妇不是太幼稚,就是情感上有问题。夫妇之间情感融洽的话,你不但会容忍对方的兴趣(除非是不良嗜好),也会欣赏,甚至进而接受并且自己也试着去享受对方的兴趣。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可能从配偶那边得到,反而是知己朋友可以与你有默契,可以互通心曲,但那应该不会影响你和配偶之间的夫妻之情。
  另一半
  现代夫妻的体贴形态
  传统夫妻之间的体贴是,丈夫按时把薪水袋拿回家、每天回家吃晚饭、周末假日带孩子和妻子出去玩玩并且吃吃小馆子、记得在结婚纪念日或生日给妻子买小礼物;妻子把家整理洁净、孩子穿得整齐教得好、丈夫孩子回家有饭吃。这本来没什么不好,但是在社会急速变迁中,在人们观念改变中,传统的夫妻体贴形态今天已经不能继续完全照样维持下去。
  
  另一半(2)
  
  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丈夫很难天天回家吃晚饭,他一个人赚的薪水可能不够维持全家人过比较好的生活、他会忙得忘了所有的纪念日,周末假日也许还排了与业务有关的活动。妻子如果坚持丈夫照传统那么体贴,结果一定失望,甚至怀疑丈夫不爱她,不爱家。
  而今天的女性有的是为了共同负担家计,有的是不甘心受了教育却不能到社会上施展,更有的是希望在工作中展示自我,她们在传统对丈夫的体贴中分出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当然她会有“不够体贴”的时候。如果丈夫看不清这一点,或也坚持要妻子依照传统来体贴他,结果一定也是失望。
  前几天碰到一位朋友,说他最近特别忙,因为把太太送出国去写作,他就要兼做太太原来的编务工作以及家事。我十分惊讶地问:“你肯把太太送出去几个月只为了写作?”他笑着说为什么不肯,她喜欢写作,他觉得这对她很有帮助。
  这使我印象深刻的几句话让我想到,今天的夫妻之间,需要一种合于时代的体贴,那就是“知心”。妻子也许做不好菜,但是能够了解丈夫在工作上的情形、知道在他面临困境时给点什么建议、知道协助他处理人际关系、明白忘了买小礼物绝不是他变了心、和他一起分享教孩子的乐趣。
  在彼此“知心”体贴下,现代夫妻应该比以前的男女更能享受演出多一种角色的乐趣,而使生活更为丰盛。
  另一半
  夫妻间的私密性
  有人认为,夫妻之间不该有秘密,一旦有秘密就一定影响到夫妻感情。从理论和原则上来看,这都是对的,但是不是为了表示夫妻之间毫无秘密,双方就没有半点“私密性”的东西呢?这些东西包括丈夫书房里和妻子梳妆台里的某些物件。是不是为了表示夫妻间毫无秘密,就得每件事、每个行动都详告对方,否则就追究到底呢?常有结婚不久的妻子抱怨:“结婚以前他什么小事都告诉我,现在就懒得讲话了。”或是:“不知道他书房里藏了什么秘密,帮他整理一下都不行。”
  而近来由于女性渐渐独立,也有妻子抱怨丈夫对她事事都要管,常常翻她的皮包。
  我想谈的是前一类的抱怨。很多男人在追求伴侣时的确挖空心思找话讲,而在婚后“惜言如金”。其实这是动物的天性,只要看看求偶时的动物怎样使尽花招吸引异性就可印证了。婚后他可以和同事、和同性朋友长“盖”,但回到家却爱用报纸或电视挡在前面。他有秘密吗?他变了心吗?我想大都不是。
  教育学家常忠告父母亲,要让孩子保留他自己的小秘密,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快乐。夫妻之间也一样,丈夫书房不让妻子整理,有的是因为他在乱中有自己的秩序,别人一整理他反而找不到东西了,或是因为就是不愿让别人碰他心爱的书、有纪念性的小摆设,这别人也包括妻子在内。但我相信那不都是为了保住什么秘密,只是他希望独享。
  成熟的人会了解人基本上都有“私密性”的需求,亲密如夫妻也不例外。尤其现代夫妻,不是像传统所说的是两个圆的重叠,叠不齐的地方还要竭力修整齐;而应是两个部分重叠的圆,除了重叠的地方以外,还有完全单独的自我。丈夫翻妻子的皮包,和妻子翻丈夫的西装口袋,同样是荒唐。再说,如果夫妻哪一方真有妨碍情感的秘密时,那就不是翻不翻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啦!
  夫妻间有适度的“私密性”,反而可以增进彼此间的生活情趣呢!
  另一半
  撒娇不是幼稚
  很多人都知道张敞画眉的故事,足见保守的中国人,夫妻生活也是很活泼的。前面谈到夫妻间也需要幽默感,从小在严谨的家庭长大,父亲不苟言笑,母亲沉默辛劳,自己也是乖孩子的人,结婚后总不能与丈夫和谐相处,虽然尽责负责,丈夫似乎也不感谢。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幽默的缘故呢?幽默既然需要知识和智慧,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有没有别的办法使夫妻间气氛好一点呢?
  有的,撒娇要比幽默容易一些。不过从来没有撒娇习惯的人,却也需要练习,才能不让人肉麻反感。因为弄巧成拙以后,会大大削减自信心,就再也没有勇气尝试了。
  
  另一半(3)
  
  也许会有女强人不屑于在丈夫面前撒娇,认为那是“次等公民”取悦于人的方法。事实上撒娇并不是女人的专利,丈夫未尝不可以向妻子撒娇,子女更常向父母撒娇。撒娇绝不表示自己是“弱”的一方,基本上这是以柔克刚的“技巧”之一,会使夫妻之间只有玉帛没有干戈,气氛当然不会太坏。
  但是成熟的人知道,撒娇的目的只是增加夫妻间一点生活情趣,调剂一下刻板的气氛,并不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如果认为撒娇可以达到“不合理要求”的目的,或是成为推卸责任的方法,或是当成笼络丈夫的唯一手段,那可能在情人间有效,在夫妻间说不定变成厌恶对方的原因。尤其是结婚日久,有了“婚姻倦怠症”的夫妻。
  撒娇其实不是幼稚,不成熟的人甚至还玩不好这种“游戏”。撒娇要能自然、合时合地、适可而止,这些都必须是性格成熟的人才能懂得的。否则会让对方窘迫、反感。
  成熟的女性也会懂得接受丈夫的撒娇,了解其中真正的信息是什么。讽刺、取笑一定让对方难堪,使夫妻间气氛僵化。中国传统的“夫妻相敬如宾”,我觉得并不完全适合今天的夫妻。如能像知交、密友,一定会更加融洽和谐。
  另一半
  夫妻朋友
  听过好几对离婚的夫妻说,他们现在变成好朋友,很多事常常在一起商量。
  这是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为什么做夫妻的结局是离婚,而离婚的结局却变成好朋友?难道真是“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吗?关键可能是做夫妻会彼此要求太多,配偶给了十还嫌不够,朋友给了三就很感谢了。其次是夫妻之间距离太近,不但减少美感,反而增多摩擦。朋友约会,彼此收拾得整齐美观,话若不投机说“再见”就行,不必硬挤在一个空间里。
  那么是否可以在做夫妻的时候,就同时做朋友呢?现代人的婚姻大部分都是自己谈恋爱谈成的,这“谈”可以一直放在婚姻生活里,也就是专家说的:多沟通。不但是夫妻之间,在子女之间、家人之间都用得上。夫妻间最严重的沟通不良,大约就是各自顽固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且极为主观。和朋友讨论事情时不愿伤害对方,也会下意识地觉得朋友很有道理而能保持客观,并尊重对方。如果这种态度用在夫妻之间的沟通上,应该会比较畅通。
  夫妻最需要沟通的主题是对孩子教养的方式,很多夫妻争执最多的是为孩子,这一点不会发生在朋友之间。我曾经问过离婚后变成朋友的夫妻,他们怎样面对孩子?大约是以下几种态度:依旧关心,珍惜短暂的探望时间而特别关怀,尊重有抚养权的那方养育的方式,并且感谢对方付出的心力,客观地建议如何处理孩子发生的问题。有位女士说,真奇怪,为什么他们在没离婚前不能用这种态度相处?
  朋友大多是臭味相投的,人生价值观相近的,比较精神层次的。配偶则大多由于是基因传承,比较生物性的。因此夫妻要同时做朋友,需要双方够成熟。譬如说尊重对方像尊重朋友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像和朋友之间一样,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像和朋友相处一样。“夫妻朋友”应该是死党,非常亲密,却又各自保持完整。
  夫妻和配偶的家人之间,处理金钱等也常是沟通不良的主题,而朋友则大多没有这类困扰,这仍然是距离的“功德”,需要夫妻用成熟的技巧来沟通。如果能在做夫妻时同时做朋友,会减少很多离婚的遗憾吧。
  另一半
  结婚是一种团体生活
  我说过结婚第一年是最难适应的时段,很多女性也有同感。
  前几天有位太太为了丈夫每次洗澡把浴室弄得淋漓不堪,却从不擦干而气得忍不住吵架。有人劝她为这种小事不值得吵,她说夫妻在一起也是团体生活,为什么不替对方想想。
  真的,结婚的确是要过一种团体生活,虽然只是两个人的小团体,但是一些团体生活中要遵守的原则,却也适用于夫妻之间。有个很有名的小故事流传着,丈夫挤牙膏从中间挤,太太却习惯从底下挤,于是两人就为此争吵不休,特别是情绪不好的时候,好像就是没想过一人用一支牙膏这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其实也不是没想到,就是潜意识不愿“夫(妇)规妇(夫)随”。
  夫妻的生活习惯不同是天经地义的事,从小的成长环境不同,父母教养方法不同,到结婚时改不了,也不愿改。那位太太的丈夫从小洗澡,是把水从澡缸里舀出来往身上冲;她从小洗澡,母亲不准她把一滴水弄到缸外,所以她婚后布置浴室是放了小地毯的。有人睡觉时要看书,有人一点亮光就睡不着。有人打雷也吵不醒,有人针掉到地上都吓一跳。有人一大早就非起来不可,有人是夜猫子早上起不来……这种种都不会因结婚而有所改变。
  我见过一个积极的例子,有位太太因上晚班,早上十点左右起来,丈夫则一大早就在浴室洗刷,电胡刀开得嗞嗞响。她常常被吵得怒火中烧,发作吵过几次也不见好。后来她在晚上洗澡时就把浴室关得紧紧的,躺在床上看书的丈夫问她为什么关门,她温柔地说怕吵了他看书。第二天早上,她睡梦中觉得特别安静,蒙眬睁眼一瞧,只见浴室门紧关着,几乎没什么声音透出来。
  团体生活中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别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尽量自爱,多替别人着想。如果发生冲突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光吵着离婚。妻子如果能多用幽默、温柔的方法,大都能化解。
  
  成熟对外遇(1)
  
  一个茶壶,几个杯子?
  “读‘一个女人的成长’专栏,觉得你这样强调成熟,似乎认为成熟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真的吗?那么成熟能不能解决外遇问题呢?”一位读者问我,并且附了一叠厚厚的信,谈她碰到的外遇事件。
  不,成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成熟的人懂得分析、选择,并且设身处地地考虑。分析使他头脑清楚;选择使他不至于自苦或苦人;设身处地地考虑使他不偏激。能这样,虽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问题会间接地减轻杀伤力,甚或消失于无形。
  谈到外遇,我想就多年来接触到的信件和面谈的例子,把它分类归纳成几种。第一种我叫它是“遗传性”的,病史长达千年,而辜鸿铭“一把茶壶要配几个杯子”的名言,使此病时时死灰复燃。
  他的祖父、父亲都有妻有妾,他觉得“大丈夫亦如是”。终于有了女朋友以后,他坦率地告诉妻子,并且要求妻子答应娶她进门,他保证会绝对公平。当然第一次他被拒绝了,但是在他第八次要求之下,妻子点了头。
  可是感情上的公平实在太难界定了,尽管他每样东西都买两份,却仍然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上,被两个女人指控为不公平。妻子先是后悔答应丈夫,接着痛恨自己不该心软,然后担心亲友嘲笑,忧虑子女会受影响,终于越想越不甘心。她开始在家里吵闹,任何事都成为争吵的导火线。丈夫认为她不贤惠,也认为自己应该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威镇两方”,对吵闹的妻子高压制治,对较静默的“妾”越来越爱,妻子更觉得他不公平了。
  如果是个成熟的女人,她会预料到往后的种种情况,她知道在今天的家庭绝大多数不可能有两个主妇,“妾”早就是历史名词。她也会知道所谓的公平多么难以判定,感情是多么敏锐的东西。她更会知道,这样“畸形”的家庭对子女有多大影响。除非她在知道这一切以后,也清楚自己能面对,能承担,否则她不会接受;如果接受了,那也是成熟。
  成熟对外遇
  中年男子的吸引力
  一个人如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很可能年龄越大越担心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吸引力。在我接触到的外遇案例中,“吸引力”是很多中年以上男性外遇的因素,这是外遇的第二类。
  如果中年女性还有吸引力,相信更可能造成女性外遇,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还不多见。日本有不少小说或电视流行这种题材,因此也引起一些中年女性的幻想。可见青春逐渐消逝时,会在人心中产生怎样的惶恐和迷惑。
  中年男士体贴稳重,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也大都达到某种程度,这使他们比毛躁的小伙子更能吸引某些女性。有位男士就很坦白地说:“没想到我年过五十还有吸引异性的能力,以前只觉得日子过得单调乏味,一切当年想要的都经过奋斗得到了。现在除了守成以外,也不需要再爬升了。再想想未来岁月越来越短,人生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激发我的兴趣。等到一个年轻的女人进入我的天地以后,我充满了惊喜、兴奋。她不但不嫌我老,反而认为我很有吸引力,青春再度来临,我为什么要拒绝?”
  有两位不同的妻子处理这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位在又吵又闹无效以后,开始把自己打扮得年轻可笑,五十岁的女人穿上十几岁人的服装,脸上堆满脂粉。经常到丈夫办公室“巡查”,终于成为办公室的笑柄,使当主管的丈夫在部属的窃窃私语的讪笑表情下坐立难安。最终结束了近三十年的婚姻,子女虽同情母亲,但并不赞成她的做法,所以她也觉得失去了孩子。
  一位是用朋友的态度和丈夫恳切地谈心,经过一年多以后,丈夫居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他读中学时就很喜欢的绘画上。他认真学画,也有能力买材料、买画,和妻子一起到欧洲看画展。虽然还不能开画展,但是他从绘画中得到满足,他的作品替他表达了另一种吸引力。女朋友当然逐渐走出他的生活。这位妻子也许算是幸运的,但她也曾委屈、不平、气愤过,只是她用成熟的方法处理丈夫外遇,这是她努力以后的收获。
  成熟对外遇
  好丈夫生命中的“新意义”
  “结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好丈夫、好父亲,爱家、爱我们;自己更是个尽责负责的好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孩子不需要呼吁爸爸回家吃晚饭,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晚上他都在家。薪水袋原封不动交给我,经过分配以后他再把自己要用的部分拿去。认识我们的人都羡慕我们是幸福的夫妻。但是他现在居然有个女朋友!这是打死我也不能相信的事情。”
  
  成熟对外遇(2)
  
  外遇的第三种情况正像这封信说的,一个多年的“好丈夫”曾和我在电话里长谈,他正是为了自己的外遇难以排解,遂打电话给我。也因为他是公认的好丈夫、好父亲,所以才产生困扰不安。长谈中我发现了关键:“回顾我的婚姻,十几年来除了工作以外,我都是在为家、为太太和孩子奉献,虽说不上是做牛做马,但是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独享的。直到认识现在的女朋友以后,我觉得这一份喜悦是属于我自己的,太太和孩子都不能分享。这给我极大的满足,觉得生命有了新的意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放弃。”
  好丈夫、好父亲的称赞会带给某些男性无形的压力,尤其是既没好嗜好,也没坏嗜好,过分单纯生活的人。尽管明智的人会从家人的亲情中得到满足,认知他的“奉献”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好丈夫、好父亲给了他压力,而他又没有其他管道纾解的话,一旦有机会外遇,他就可能不顾一切地从这个管道“遁走”,以摆脱这个压力。
  成熟的女人碰到这情况时,会检视自己的婚姻,及平时生活情形(好丈夫常常会让当事人完全没有警觉,因此妻子定会打死了也不相信)。丈夫在做好丈夫、好父亲时是不是有点承受不了?教育学家曾说:“太乖的孩子有时可能有更多的问题。”同样的,“太乖”的丈夫也可能有很多没有发现的情绪。这样的男性有了外遇以后,妻子越是吵闹他越是躲避,因为那等于压力上再加压力。要保护这个家,只有彻底解除压力才是办法。
  成熟对外遇
  逢场作戏?
  “逢场作戏”式的外遇,可能是很多人认为是最不严重的一种。当事人会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认真的。”妻子会说:“有什么办法,工作应酬多嘛。”甚至婆婆(更惨的还有妈妈)会对满怀委屈的媳妇说:“忍着点吧,哪只猫儿不偷腥?男人嘛,都是这样的。”
  以我接触到的情形来看,“逢场作戏”式的外遇在企业界较多。也许除了应酬多以外,钱也多些。有位社会学教授曾说,男人有了钱以后,大部分会“不安于室”。这话虽没有统计数字做依据,但的确有实情在内。所以逢场作戏的先决条件是要有钱才行,而且这样的丈夫因为有钱能给妻子相当水准以上的物质生活,就更觉得并没有太亏欠妻子,不必内疚。
  在这一类型的外遇事件中,也有两位妻子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一位是听到风声并觉察到丈夫行踪可疑以后,雇了私家侦探调查。狠狠花了一笔大钱,终于拿到一些证据。在向丈夫摊牌的时候,丈夫先是辩称:“这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认真的。”太太当然不肯吞下这两句话罢休,丈夫说:“好,我承认有这回事,你要怎么办?离婚?”太太想到孩子,想到离婚的种种后果,就没勇气说离婚就离婚了。这以后丈夫干脆不隐瞒,益发地自由了。
  另一位是先分析:自己能不能没有这个家?能不能放弃孩子?答案是“不能”以后,第二步决定和丈夫心平气和地谈话,并假设两点可能:一是谈不出结果怎么办?另一是丈夫愿意承诺不再犯以后,她自己怎样养息心中的伤口(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好几次谈话以后,丈夫把她当成朋友诉起苦来,说大部分应酬都是不好意思拒绝,他又很不喜欢别人认为他怕太太。至于逢场作戏的原因,他坦承自己受不了诱惑。太太把握住这个契机,用“亦妻亦友”的态度和丈夫沟通。经过一些时间以后,丈夫自己调整了他的生活。而妻子用更长的时间“养伤”,她的方法是更加充实自己。
  成熟对外遇
  过一样的生活?
  有人说婚姻的荒谬,在于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捏在一起,过完全一样的生活。
  这话的确有些事实存在,更何况还是两个在生理上、心理上,甚至脑部构造上都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更别说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双方父母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了。一旦调适不好,也成了外遇的因素之一。
  夫妇两人对一切事物的价值观越是相近,越容易调适,就如俗话说“夫妻脸比较会白头偕老”的意思一样。因为想把对方“改造”成和自己相似是不大可能的。但不成熟的人就会硬想“改造”对方,成熟的人则知道如何在不同中取得和谐。
  
  成熟对外遇(3)
  
  价值观并不只表现在大事上,生活中许多琐事,如金钱运用的原则、教养子女的方针、性生活的意义、社交的态度,以及对男女角色的定义等,都可能是夫妻价值观差异引起问题的导因。而且这些问题局外人看不出严重性,但是当事人在日积月累的争执以后,一旦遇到一个“谈得来”的异性,就可能从朋友发展成外遇的对象。
  我见过因性生活不愉快而外遇的、因社交态度不同而外遇的、因对男女角色定义不同(一方深恶痛绝社交活动)而外遇的。他们都觉得与配偶生活是一种痛苦,不能离婚时就用外遇做补偿。
  如果了解痛苦的关键在于“过完全一样的生活”,就可以双方讨论是不是能选择一些“不一样的生活”。其中有些是需要夫妇一起请专家帮忙的,像性生活方面请教医生指导协调方法;角色认同方面,多听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演讲都有助益;社交方面,则不一定要所有场合夫妇都绑在一起,钟鼎山林各有所好,为什么不能分开享受?至于其他方面,只要夫妇两人都能诚心诚意沟通,尊重对方,同时能独立,都可以化解因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摩擦、气愤和怨恨。
  外遇不能解决问题,去除痛苦,反而引来更多问题和困扰、苦恼。而不成熟的人硬要“改造”对方,可能会加强对方外遇的心意,因为那是痛苦上加痛苦,能不逃吗?
  成熟对外遇
  话不投机
  有些夫妻平时可能只“谈话”而不“谈心”,这样的夫妻纵然一辈子无事,却也没有隽永的乐趣。当然,如果夫妻两人都不在乎,那么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只要一方在意,问题就来了。
  能“谈心”的夫妻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双方“水准”相当,否则就会各说各话,越说越没劲,因此“话不投机”也成了一个外遇的因素。这情况也会发生在卿卿我我恋爱结婚的夫妻身上,多半是结婚几年后,某一方不断在进步,另一方则滞留不前。两人在学识、见闻和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终至与谈恋爱、新婚时完全不同。
  以前大都是丈夫因工作关系而不断进步,妻子闭塞得除了家和菜市场以外,一无所知。现在渐渐多了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妻子,和除了本身工作以外一无所知的丈夫。于是有了外遇的丈夫,也有了外遇的妻子,严重的就以离婚收场。
  通常,落后的妻子在丈夫超前时,自己会益发的自卑,面对任何委屈也只敢暗暗怨叹;而落后的丈夫却往往嫉妒妻子,不是冷嘲热讽,就是霸道地不准妻子自修或进修。曾经有一个丈夫每当妻子拿起书本时就骂她,或借故发脾气,直闹到离婚了事。
  怨叹或嫉妒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会促使外遇的一方更紧抓住外遇的对象不放,因为他更会拿两边来做比较。迎头赶上也不一定就能挽回已经有外遇的丈夫和妻子,但是,这“迟来的成熟”却可以拯救陷于痛苦深渊的自己。成熟的人知道,人的生理有成长的限度,以至衰老死亡,但人的学识、见闻和思想却没有成长的限度。
  夫妻不但要彼此成长,更要相互鼓励成长。这种成长和进步,会为夫妻日渐沉淀的热情增加凝固的力量,不论怎样轰轰烈烈恋爱结婚的夫妻,走过岁月以后热情总会沉淀的。牵手而行,生活上的照顾是表层的,心灵上、精神上的照顾才更重要、更深切。到老都“相看两不厌”的夫妻,是能“谈心”的夫妻。
  成熟对外遇
  给他一点距离
  “腻了!”有一位丈夫外遇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好像不可思议,却也相当实在。生活安定平稳的中年夫妻,日子一成不变;什么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彼此也了如指掌;孩子各自有天地,连家具摆饰也都定位,没什么变化了。这样的夫妻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寄托,外遇就可能成为某些人用来“调剂”生活的事情。因为外遇充满紧张、刺激和变化,有人为了追求这些,甚至放弃多年努力筑下的事业和家庭基础。
  想久处而不腻,实在于每对夫妻都要有不同的方法。我个人觉得除了彼此能“谈心”以外,保持一点点距离也是很重要的。距离不是淡漠,也不是冷落,具体地说是一种尊重和适度的保留自我。
  在中国人的智慧里,“欲擒故纵”、“若即若离”等都是最高的技巧。一把沙子放在手掌,捏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无论对丈夫或孩子,大约都用得着这原则。在适当的距离之下,更可以看清彼此。为什么说“小别胜新婚”呢?那也是距离给感情加温了。
  
  成熟对外遇(4)
  
  夫妻由于关系太密切,就把对方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包括性格上和身体上的。如果没有尊重,就会毫不顾忌地展现在对方眼前,或是刻薄地作为挖苦嘲弄对方的题材。曾有丈夫抱怨婚前文文静静的女朋友,做了太太以后“百无禁忌”得可怕;也有太太抱怨丈夫吃过饭剔牙啧啧有声,当着家人放屁等。
  想想看,约会时的爱人谁不是展现最美好的一面给对方看呢?居家当然不可能“时时提高警觉”,但是心里如存着一份尊重和配偶相处,言行自然也就有了分寸,可以保持一份美感,增加彼此“耐看”的程度。
  外遇之所以有吸引力,也是因为有一种“距离的美”。妻子若是发现丈夫有外遇的原因是对自己“腻了”,那么对症的下药不是哭闹或讲理,而是给他一点“距离”。死缠活拖以为可以把丈夫拉近点,结果也许反而有了真正的距离,而且越来越远了。
  成熟对外遇
  一颗心,两份情
  在所有外遇事件中,最让人无奈的大约就数“动了真情”这一种。爱情最不讲理的地方就是它不选择时机,不该发生的时候它就那么大大方方地发生了。当事人尽管恐惧、内疚,却束手无策。
  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同时爱配偶又爱另一个人,似乎也没有任何的学理能剖析、判定;但我的确看过不少处在这种痛苦困扰中的外遇者。当然,同时热恋两人的绝少,通常是和配偶的爱情稳定沉淀后,坠入对另一个人的恋情之中。发现情况严重时对配偶的爱情再度升腾,因此他们不愿离婚,却又不能割舍轨外的爱情。
  但受到伤害的配偶大都不相信这点,“既然还爱我为什么又爱别人?”理论如此,事实却不按牌理出牌,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动了真情的外遇会比所有其他因素外遇的人痛苦,因为那是双重负担,觉得既对不起配偶,也对不起情人。这时候往往哪边给的压力轻、体谅多,他就逐渐倾向哪边。不幸“这边”常常是情人,因为情人是“得”,配偶是“失”,基本心情就不同。如果角色对换,两人的表现也一定交换,所以那不是人的问题,是角色观点的问题。但是陷入眩晕的当事人,一定是“避重就轻”,渐渐淡了对配偶的爱。
  有一位妻子歇斯底里地说:“他口口声声说还爱我,这种鬼话还叫我相信吗?哼!连他以前谈恋爱时的话我也不相信了!”不相信的结果是离婚。
  但是相信又怎样?相信的话你自己就不会受伤害太深。你知道自己仍然被爱,如果你要保有丈夫,就会真正宽容地帮助他斩断轨外的情丝,让他在你谅解、但是坚决不同意的态度中,知道他如要保有你,一定得舍掉那份爱。
  爱情比一切感情领域都狭窄,真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才不会苦人苦己。若是你虽相信他也爱你,却不愿要这已有裂痕残缺的爱,那么也可以理性地和他商讨分手,而不互相残害,甚或伤及无辜的下一代。
  成熟对外遇
  成熟的人不活在后悔里
  “如果为人妻者都能冷静处理先生的外遇,对大家都会有好处的。我就是个不冷静不成熟的人,因为他有外遇,无论如何坚持分手。但事后我非常地后悔,也非常痛苦,又爱他,又恨他。如果在我离婚之前,能看到你的文章,哎!太慢了。”
  接到很多封类似的信,我摘录其中一封的部分,也可以看出很多女人对离婚充满无奈和痛苦,而后悔的居然占了不少的比例。
  但是一个成熟的人知道,人生不该浪费在后悔里——纵然做了像离婚这样重大的决定。因为后悔是绝对于事无补的,而且是一种腐蚀心灵的“毒药”。譬如说离婚以后,无论当初是意气用事也好,是一时冲动也好,是报复也好,都已经造成事实。除非两人都同意再度结合,否则最重要的就是开创自己的新世界。在感情上、工作上、生活上,都要好好安排。除了和孩子是割不断的亲子关系外,其余的最好不要拖拖拉拉。要是两人都成熟而理性,能成为朋友,则另当别论。
  整天沉浸在后悔的痛苦中,就没有空间调整自己的情绪。有一位深受离婚打击的妻子,第一阶段就是后悔,后悔不该跟他吵,后悔自己太要强,后悔没有忍耐下去。第二阶段是冷静分析离婚原因,发现自己并不是“罪魁祸首”,很多原因是剪不断、理还乱,已经发生,就理性接受。第三阶段是寻找自己的兴趣,让人生重新出发。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处理难题困境的方法。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好好处理现在和孩子的关系。不再能朝夕照顾孩子,绝大多数的妈妈心理上就很不平衡,这对孩子的心理也会有极大的影响。若是再加上后悔,情绪就更复杂,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
  第三件重要的事是,一定要用崭新的胸怀看待男女之间的感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有再谈恋爱、再婚嫁的资格吗?”等,都是偏激的想法。不卑不亢,自在自然的态度往往可以得到真情。
  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从不后悔,但要把消极的后悔转化成积极的、前瞻性的行动,才是利己利人。要减少后悔,事前必须慎重。一旦过去,就绝不后悔。 如果说结婚需要成熟的人格,那么做父母就更需要人格成熟才行。结婚是女性的第二度成长,做母亲是第三度成长。在适应了婚姻生活,并且在婚姻生活中有足够的成长以后,就可以考虑做母亲了。
  不过,可能还需要有几点心理准备。
  第一是万一计划开始要孩子时,却发现不能怀孕,怎么办?看过不少原本甜蜜的夫妻,因为不孕而终至仳离,或虽然维持夫妇名分却已日渐冷漠。尤其仍然有很多人把不孕归咎于女性,竟有婆婆教唆儿子离婚再娶的。这时候夫妻得要有“共患难”的体认,鼓励丈夫一同去找医生检查,可能需要相当的技巧、耐力和爱,因为有些男性硬是不相信也许自己有问题。
  不要自怨自艾,纵然真是自己不能怀孕,也不是你的错。理性、坚定、冷静,是遭遇误解、委屈时,最需要的态度。
  其次是如果确定不能怀孕时,不妨共同商讨一个没有孩子的生活,两人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较宽裕的经济,追求彼此在学术、艺术或其他方面的成长,让精神生活提升到极致。在这方面妻子的引导和诱发,有时会有很好的成绩。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