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里根

_2 叶进(当代)
这份名单很长,其中包括詹姆斯·卡格尼、埃迪·阿尔伯特、克劳德·雷因 斯、莱昂尼尔·巴里摩、理查德·托德、汉弗莱·波加特、奥立佛·哈佛兰、
蓓蒂·戴维丝、巴巴拉·斯坦威克、安·莎莉坦和埃莲娜·派克。他觉得自 己十分荣幸,能跟这些明星共事,一起度过好莱坞鼎盛时期的美好岁月。他
说:“我以曾经当过一个演员而自豪。”
后起之秀
早在 40 年代后期,当里根还是好莱坞一名三流演员的时候,他就积极参 与反共而在政治上初露头角。从那时起,反共成为他的毕生事业。
——《里根回忆录》的“出版说明” 弃影从政
罗纳德·里根是美国政坛的一位后起之秀。他当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 已经 55 岁,成为总统时已年近 70 岁。1966 年里根初次参加州长竞选前,根
据他的党派经历,他已能为其他候选人作演讲。两党的政治专家把他看作是 一个失意的演员。甚至当上州长之后,议员们还是认为他只是一个名流影星, 而非政治家。
其实,里根很早就参与政治活动。在好莱坞的岁月里,他积极从事工会 工作。他的朋友们开玩笑说,里根是个“在燃烧着的甲板上的孩子”,因为
他喜好在工会会议上作讲演。工会连续 5 年选他当主席。里根在宣传上总是 打胜仗,不管他的对手是制片商,是众议院的非美活动委员会,还是某一个 政党。
1954—1962 年,里根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巡回推销员,这为他提供了 一个最难得的机会——在入迷的听众面前提高并完善他的演讲技巧。因此,
里根得以以一个成功而干练的政治家形象进入公众生活,这是他的对手没有 认识到的,也是他自己没有觉察到的。
1938 年,里根由女演员海伦,布罗德里克介绍,参加了工会,并很快跻 身于工会执委会。好莱坞面临各种困扰:物价飞涨,劳工纷争,电视对电影
的冲击,等等。里根发现工会作为一个有威望的组织,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社 会里占据着一个战略性的位置。
但在当时,工会内部斗争激烈,因为好莱坞是一块磁铁,是个赚钱的地 方,一些制片商心甘情愿跟一些声名狼藉的工会头头们进行“打情卖俏”的
交易,使之成了黑社会逐鹿的目标。1936 年,暴徒威利·比奥夫和乔治·布 朗开进了好莱坞,他们在芝加哥辛迪加的支持下,得到制片商约瑟夫·申克
10 万美元的捐献,接管了奄奄一息的“戏剧舞台雇员国际联盟”这个舞台工 作人员的工会组织。他们同几个制片商签订了合同,从每个雇员的工资中扣
2%作为工会会费。6 年之内,搜刮美元 650 万,同芝加哥黑社会辛迪加分赃。 里根和哥哥尼尔由于受父亲政治观点的影响,在 30 年代就是民主党“新
政”的拥护者。战后,里根曾加入自由派组织“美国民主行动协会”,其宗 旨是“增加社会平等和民权”。民主党自由派甚至动员里根竞选联邦众议员、
州议员。此外,里根还参加过“好莱坞艺术、科学和专长独立委员会”、“美 国退伍军人委员会”、“世界联合联邦主义协会”以及“联合反法西斯难民
委员会”。所有这些机构都属于民主党自由派。
据里根在自传中陈述,他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是从亲身经验中形成的,而 不是来自书本。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立场带有实用主义的味道。里根曾说:
“仅有知识却不能活用,不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知识又有何益?” 他认为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智慧”是关键,而“智慧”应该透过经验、判断
和正确的选择而获得。他早年奉行自由派学说,是由他不稳定的小资产阶级 家庭地位所决定的。他希望通过增加社会福利和民主权利来改善自己的生
活。在他成为好莱坞演员以后,也还只是“二流影星”,拍什么片子、担任
什么角色、得到多少报酬,都受制片商的摆布。正如《纽约时报星期刊》的 罗伯特·林赛 1980 年发表的文章指出,里根成为电影演员工会的头头后,地
位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他个人生活的富裕,后来又充当美国垄断企业通用电 气公司的代言人,这就决定了他向保守主义思想的政治演变。
所谓保守主义思想,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想主要反映在反对联邦政府过多集
权的斗争上,这代表了西部、南部和一部分中西部财团的要求,因为联邦政 府的大权往往为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东部财团所掌握。东部以外的地方实力派
要求减税,压缩联邦政府开支,尤其是福利费用;精简中央部门机构,冻结 工资,抑制通货膨胀;把联邦权力更多地转让给州和地方政府,使他们得利。
因此,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在若干重大政策主张上是对立的。由于里根地位 的变化以及他多年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与当地实力派搅合在一起,在思想
上和感情上逐渐对民主党自由主义的政策不满。他认为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已经走得太远,联邦政府越来越庞大,派生了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丛生的严
重弊端。哥哥尼尔也向里根抱怨,他在参加芝加哥民主党机构的活动中,发 现贪污和封官许愿之风盛行。因此,尼尔打算离开民主党。加之里根战时在
航空兵任职时,亲身体验到联邦政府不合理的文官制度,遂对民主党的政策 越来越反感,便从民主党转到共和党,从自由派转到保守派。
其实,里根早年在中西部尤雷卡学院受到的教育,已经在他的思想深处 撒下了保守主义的种子。加利福尼亚州的政治土壤和气候促成了种子的发芽 和滋长。
里根在大企业主的支持下跨入了政界。
1954—1962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聘请里根为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为期 8 年。以后,他又成为这家公司“人事关系计划发言人”,任务是根据
老板的意图,向公司广大职工进行安抚宣传,调解纠纷,鼓舞士气。
通用电气公司在美国 500 家大型工矿企业中名列第九位,每年销售额200 亿美元以上。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
承包商。公司下属 125 家工厂,职工多达 25 万人。在公司的董事会中,摩根 财团为其主要势力。
里根为通用电气公司主持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高。原因之一是,他邀 请了不少好莱坞明星前来捧场。起初,公司是利用里根的演员身份当“销售 工具”,每年总有
8—12 个星期带他到全国各地旅行,讲好莱坞的趣闻轶事, 以招徕商人顾客。同时,经理们还常带他到公司所属的工厂或者商会午餐会
上去讲些助兴的故事(这是他在好莱坞明星饭后演说中练就的本领)。与里 根一起旅行的人原先不知道他会演讲,只知道他会演戏,后来听他作了一次
募集“联合基金”的演说,才发现他是个杰出的演讲人才。从此,公司便鼓 励里根经常发表演说,以提高通用公司的知名度,招徕生意。
《纽约时报星期刊》记者罗伯特·林赛对里根这一段经历是这样描述的: 他在通用电气公司的 8 年工作,“变得越来越政治性了”,他“应用在好莱
坞的个人经验,抨击共产主义,并且认为,共产主义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威胁 还不为大多数美国人所充分了解,于是他拼命进行演说,以激发人们对自由
企业制度的热情”。里根有两年时间周游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有时 一天要发表 14 次演讲,由此可见,他为公司是十分卖力的。
然而好景不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拉尔夫·科
迪纳曾鼓励里根说:“你最好给自己建立一套哲学,一些你能为之奋斗并且 认为我们国家应为之奋斗的东西。”他真的这样做了。他在小卡片上写满了
华盛顿官僚主义的事例。他痛斥民主党人的自由主义——从社会安全到最高 法院,从电视管理局到累进制所得税。他不遗余力地攻击政府权力的膨胀和
高税,并且引申到这可能为“国内外共产主义”所利用。结果,里根把自己 弄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老板见势不妙,毫不留情地把他解雇了。
8 年的通用电气公司工作,虽最终被解雇,却为他日后直接从事政治活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练就了一番做推销员工作的本领,获得了同大企
业主和工厂经理们打交道的经验。他为到各地发表演说必须准备好比较完整 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这大大有利于他后来直接参加政府公职的竞选。
尽管里根的思想已经从自由主义转到保守主义的立场,可是他仍以民主 党员的身份,分别在 1952 年和 1956 年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竞
选。直到 1962 年,里根才改变党籍,由民主党转入共和党。也就在这一年, 他被委任为“戈德华特—密勒选民委员会”主席,尽力为戈德华特展开总统
竞选活动。
1964 年在戈德华特竞选的最后日子里,由于里根财界朋友们的推荐以及 哥哥尼尔的奔走,戈德华特同意里根在全国电视联播节目中发表一篇演说,
为戈德华特筹募基金。那时候许多曾大力支持戈德华特的人,鉴于他当总统 已没有希望,纷纷准备打退堂鼓。里根在演说快结束时说:“命运已把你们
和我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们保全地球上人类的这最后一点最 美好的希望,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迈出堕入 4 年黑暗深渊的第一步。我们如果
失败了,至少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谈论我们的时候,说我们在这里没有白 白度过我们的短暂时刻,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演说十分成功,为戈德华特
筹集了几百万美元的捐款。不过,戈德华特最后还是败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林登·约翰逊。
演说未能最终帮上戈德华特的忙,却帮了里根自己的大忙。正是这次演 说,使里根在共和党保守派中名声大振,被誉为加州最有口才的政治家。
在戈德华特失败的沉闷气氛中,加州南部新兴财阀发现了他们所需要的 保守派政治新人物。福特公司汽车大王霍姆斯·塔特儿、石油业巨子萨尔伐
托利、联合石油公司董事长罗伯尔等人走访里根,要求他出来竞选加州州长。 里根起先没有答应。他主要顾虑的是一个长期作为演员的人去竞选州
长,别人会怎么看,不仅成功的希望很小,而且会贻笑大方。可是里根在好 莱坞的好友、电影明星乔治·墨菲 1964 年在加州竞选联邦参议员,一举击败
了曾任约翰·肯尼迪总统和林登·约翰逊总统新闻秘书的皮埃尔·塞林格。 这使里根从政的信心大增。墨菲的当选证明他在影坛的经历不仅不是一种障
碍,而且还成为他走上仕途的推动力。因为当时墨菲主演的一些片子仍在影 院和电视上播出,选民们对他很熟悉,反而容易接受他。而墨菲的表演技巧
更有利于他轻而易举地取胜拙于言辞的塞林格。 人们常常埋怨自己命运不好,未能碰上好的机会。其实,一个人几乎每
年都会碰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机会,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让这种机会溜走
了。里根可不是这样的人。在加州大亨们找他出来竞选州长的那天晚上,他 失眠了,夫人南希也失眠了。他们在进行认真思考。“如果人们说得对呢?
如果我们不干,错过了机会,后半辈子想起来会怎么样呢?”里根夫妇彻夜 未能成寐。
金山首领 共和党保守派戈德华特竞选失败以后,人们寄希望于为戈德华特竞选的
里根。后台老板们为里根组织了一个资金雄厚的“里根之友社”,该社设在 洛杉矶。
里根这位保守派的新领导同被他取代的倒台英雄相比,风格截然不同。 戈德华特锋芒毕露,急躁、执拗。他喜欢用的一句自我毁灭的口头禅是:“让
我们把球打到克里姆林宫那些家伙的屋里去。”这句话把他的支持者们都吓 坏了。他被看作是极端右翼分子。里根给人印象更和蔼,总是笑容满面。他
的演说在内容上比戈德华特的更能引起争论,更加夸张,但却更加鼓舞人心。 戈德华特趋于恫吓,里根虽言词激烈,态度却让人放心,充满了连他自己也
不相信的幽默和微笑。职业训练使他华而不滑,把好莱坞和迪克森的优点融 为一体。在仪表和风度上,他虽是土包子出身,却能在大场面应付自如。
在文化素质上,里根仍是一个从“新政”中汲取隐喻和灵感的民主党人。 其他共和党政治家以局外人的姿态同大多数选民谈话,试图诱使民主党人站
到他们一边来。里根却以自己人的身份讲话。尽管他已经脱离了富兰克林·罗 斯福的政党,他却拒绝放弃使他与同胞们有联系的那些共同语言。里根演说
时不像其他共和党保守分子演讲时那样,需要普通美国人作精神上的转化。 他用“新政”的语言暗中破坏“新政”。里根最爱说的一句话“命运把你们
和我联系在一起”就是从罗斯福那儿借用来的。罗斯福的许多词句点燃了蕴 藏在老百姓心中的共同的爱国主义热忱。
自从 40 年代为民主党竞选以来,里根演说过无数次。但他的演说没有多 大的变化。他不断地用同样的基调来取得不同的效果。他总是用那些异常事
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常以统计数字佐证。在 1948 年为杜鲁门和汉弗莱竞 选时,关于“共和党的通货膨胀”里根是这样对选民们说的:“公司的红利
成倍地增加,而工人的工资只增加 25%。换句话说,红利增长是工资增长的
4 倍。而且工人们增加的微小的收入抵不上物价的上涨。物价的上涨还吞食 掉他们的积蓄。
“例如,前几天我曾读到美联社关于史密斯·卡宾特的一条新闻。卡宾 待是一个工匠。若干年前他退休时,满以为攒下的钱足够安度晚年。可他怎
么也没有料到,共和党的通货膨胀会吞光他的积蓄。于是他只好再回来干活。 这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卡宾特先生已到 91 岁的高龄。
“现在拿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来对比一下吧。据说它 1948 年上半年纳 税后的纯利润达 2.1 亿美元,年增长 70%,也就是说,物价上涨并非由于增
加工资,而是由于利润越来越大。”
1964 年,里根为戈德华特竞选的演说冠以《抉择的时刻》的标题,政府 已取代企业成为攻击对象。统计数据劈头盖面而来。“自本世纪以来,我们
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33 倍。同时期联邦政府的开支增长 234 倍,劳动力仅增 加 1.5 倍,联邦政府雇用的雇员人数却增加 9
倍之多。”里根还解释说,工 人们不是受到公司高利润之害,而是受到高税收以及由税收支付的巨大的福
利计划之害。里根用来说明症结所在的例子跟那个独特的史密斯·卡宾特例 子没有两样:“一位法官向我讲起一件法庭上发生的事。一位有 6 个孩子且
正身怀第七胎的年轻母亲要求离婚。经过询问,证实她丈夫并不同意离婚。 最后真相大白,原来丈夫是个月薪 250 美元的工人,离婚后她可以增加收入
80 美元。她还有资格从抚育孩子救济计划中每月得到 350 美元。她的两个朋
友叫她离婚,因为她们自己就是这样干的。”
1948 年,杜鲁门总统成功地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前归罪于“无所作 为的第 80 届国会”,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政治攻击。20 年后,经历了约翰逊
总统提出的社会福利计划和越南战争,投票人转而反对民主党,要求少来点 方案,多干点实事,主张精简政府机构和降低税收。里根成了反民主党的急 先锋。
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亚,100 年来,共和党在该州只丢失过一任州长,始 终控制着国会和州议会。曾三任州长的厄尔·沃伦被艾森豪威尔总统擢升为
联邦最高法院院长。另一个雄心勃勃的加利福尼亚人理查德·尼克松当上了 副总统。而在民主党方面,除了原州长埃德蒙·布朗以外,缺乏知名人物。
这时里根脱颖而出,决定与布朗角逐州长。 里根多次在演说中强调自己是“平民政治家”。而民主党,谁也不相信
“平民政治家”会有什么作为。布朗根本就没有把里根放在眼里。他曾不费 吹灰之力击败了尼克松,怎么会担心一个好莱坞演员会对他构成威胁?他一
点也没有估量里根竞选的影响,一旦觉悟,为时已晚。他的助手们惯于吹捧 布朗的“伟大”,过于自负。偶尔报纸上推测,布朗在电视里与里根对垒处
于不利地位,认为胖胖的一脸垂肉的布朗曾一度被人描写为“一只温顺的猫 头鹰”,布朗派对于这种说法不屑一顾,深信里根将在人们的追问下无言以 答。
作为一个竞争者,里根表现得十分出色。而越南战争、通货膨胀、税收 加重,使人们对原任州长布朗已经失去信心。那时加州同全国的形势一样,
处于非常动荡的时期。学生反战运动兴起,黑人反种族歧视和反迫害的斗争 风起云涌。加州的大资本家,大多是 20 年代和 30 年代从别的州迁移来的中、
小资产阶级,在这里发财致富。他们希望安定,深恐动荡局势会损害既得利 益。因此,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不再拥护民主党人的自由主义而趋于保守主义,
拥护里根出任州长。
演员和演说家出身的里根,驾轻就熟地利用电视,现身说法地进行政治 表演,获得了对手难以比拟的效果。与此同时,里根还请了他的许多好友—
—风靡全国的好莱坞明星帮助竞选,更使选民趋之若鹜。 结果,里根比布朗多近 100 万张选票,以压倒优势登上加利福尼亚这个
黄金州州长的宝座,成为金山首领。 在里根的一生岁月中,“8”字与他结下不解之缘。他在通用电气公司连
续干了 8 年。连续两期州长,又是 8 年。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当了两任总统, 又是 8 年。当 1988 年底他的第二任总统到期时,78
岁高龄的里根是否期待 另一个 8 年的美好时光呢?
1966 年 11 月初的一天晚上,加州共和党头面人物、银行家巨头、企业 家巨子、好莱坞的影星们,还有里根的竞选班子,济济一堂,为新州长举行
盛大的庆祝宴会。1953—1960 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任副总统的理查德·尼 克松,也专程前来祝贺。人们兴高采烈,觥筹交错,笑声盈庭,火树银花不
夜天。
最早支持里根竞选州长的是石油资本家萨尔伐托利。他走到里根座位 旁,提议所有的客人举杯:“向未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致敬!”无独有偶,
当南希从广播里听到丈夫竞选州长获胜的消息后,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还 没完呢!我们还没有到达共和党总部。”是啊,到了共和党总部,就意味着
成为总统候选人。 这大概是西方人和我们东方人的区别。东方人往往站在今天想昨天,忆
苦思甜之类;而西方人在庆祝今天胜利的时候,想的却是明天的更大拼搏, 即更大胜利。东方人真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里根刚当上黄金州州长,周围的人就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当总统,这并非 偶然。因为从 60 年代以来,加州已成为美国 50 个州中经济最富庶、人口最
多的一个州,不然为什么叫黄金州呢?它不仅仅有圣弗兰西斯科——金山 啊!理查德·尼克松原是加州的众议员和参议员,以后成为副总统,又成为
总统,这也说明加州在全国政治竞争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州州长有 可能成为总统,当然不可能每位加州州长都能成为总统。
其实,加州是美国开发起步较晚的一个州。1850 年才成为美国第 31 个 州。这个州海岸线长,南北伸展 840 英里,运输方便,资源丰富,气候温和。
1848 年,加州发现了金矿,于是掘金者蜂拥而至。至 1869 年,横贯美 国大陆的太平洋大铁路建成,这里成了铁路终点站。旧金山逐渐成为城市,
越来越兴旺。可是好景不长,1906 年 4 月 16 日发生了大地震,并引起一场 大火灾,将近 3 万座建筑物被毁,25 万人无家可归,成了一座废墟。
战争和灾害最能使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所以灾后的加州迅速恢复和发 展。
对于加州的开发,当年的华工有过特殊的贡献。从 1849 年开始,大批中 国工人,特别是广东沿海一带的贫民,为了寻求生活出路,从香港或广州直
接坐船到美国西海岸。据 1851 年底统计,加州的华工超过 2.5 万人。此后,
1852—1855 年,每年大约有 3500 名华工抵达这里。这些新来的中国人,做 别人不愿做的工作,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开发了以旧金山为首的美国西部
许多城镇。特别是在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把太平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的中 央太平洋铁路中,华工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条铁路曾是美国交通的大动脉,
对加速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修造这条铁路,要穿过 各种复杂的地形,越过高山和险川,跨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大草原。当 时在 1
万多名铁路建筑工人中,99%是华工。严冬,他们在积雪 5 米厚的高 山上筑路;盛夏,他们在烈日如火的沙漠里奋斗。风餐露宿,每天工作 12
小时。许多外籍工人不干了,或倒下了,而大部分中国工人却坚持了下来。 美国著名工人运动领袖福斯特曾指出:“中国人,主要是中国工人,在美国
西部地区的历史中,起过很大的作用。”旧金山的名字,就是当年华工叫出 来的,为的是区别于新金山——后来发现金矿的澳大利亚墨尔本。
20 世纪初叶,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蕴藏,引来了大量资本投资,使加 州的经济更趋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二三十年间,加州的工农业更
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这里的工业大多与国防最赚钱的尖端武器有关, 如电子、宇航、导弹、造船、塑料、电气等。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
洛克希德、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诺斯罗普,统统在加州。加州的农业,也是 全国最发达的。除传统的畜牧业如奶牛和肉牛著称外,还有世界闻名的加利
福尼亚红木森林,开发外运,售价昂贵。加州农产品有 250 种以上,尤其是 柑桔、葡萄等水果,大量向其他州和国外出口,获利甚丰。加州的农业收入 每年在
120 亿美元以上,占全国农业总收入的 10%。
在全国 2.26 亿人中,加州有 2300 多万,超过 10%。整个加州经济,也 占全美经济的
10%,人口和经济都超过纽约州,成为全国之冠。当然,在金
融实力上,以加州为核心的西部财团还不能与以纽约为中心的东部财团相 比,而且东部的垄断资本在大量渗透到加州。
加州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而且道路崎岖。里根州长上任伊始,正是外 来移民开始大量减少之时。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总是谈论着这里和煦的
阳光、好莱坞的魅力和无限的机会。相反,更多人开始谈论环境的污染、城 市的堵塞和犯罪的增多。到 60 年代,欣欣向荣的宇航工业开始解雇工人,进
入严重萧条。
在政治上,由于长期陷入越南战争,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动 乱四起。1964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首先爆发了学生要求“言论自
由的运动”,其直接原因是校方禁止在校园某一地区进行政治活动,学生群 起抗议。运动很快席卷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学生们还强烈反对为越南战争征 兵。
里根就任州长的第一天,他同高等教育部门就互相视同仇敌。就职的那 天,他的财政局长不老练,过早地透露了里根的计划,说他准备要求大学每 人每年交纳学费
400 美元,州立学院每人每年交学费 200 美元。学校经费预 算则减少 10%。高教部门出于猜疑与敌意,认为这些都是惩罚性的措施,于
是报以强烈的谴责。同时,流言纷纷,说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 将被解雇。
1967 年 2 月 9 日,加州大学一群示威者平静而有秩序地向州议会大厦进 军,抗议交纳学费与削减预算。两天后,美国教师联合会组织一班狂怒的示
威人马,直奔议会大厦。在电视屏幕上,他们看上去就像要求推翻政府的一 班无政府主义者。里根不听助手们的阻拦,又出乎预料地出现在示威者面前。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有谁还称得上女士、先生的话,”里根想说点 什么,但嘘叫声把他的讲话淹没了。
“人民有权利就他们提出的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与基本哲学,发表自己 的意见。”里根大声地说。压倒了喧嚣声。
“作为州长,我要代表本州人民”这时人群中发出“我们是人民” 的喊叫声,又把他的讲话声淹没了。
里根离开人群,准备乘专机外出,但又在议会大厦的中央大厅停下来:
“如果他们代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学生,那就让上帝帮助他们的大学和学 院制度去吧。”
这一幕情景在电视中又显示出这位语言大师的一大胜利。 大学学生和当局热衷于“免费教育”,这种态度无视物价上涨,不甚适
当。布朗州长的财政局长就指出,“免费教育”这个口号是与费用上涨的现 实相矛盾的,但没有引起教育界和新闻界的重视。里根提出收学费的建议却
引起大学生及其支持者的恐惧心理,那是因为这好像是要以合法的平衡预算 手段,惩罚大学对学生中持不同政见者的容忍。
经过一番较量,教育界不得不承认,里根“言词温和,但行动严厉”。 在担任州长的第一个年头,在税收法案这个关键性争议问题上,里根再
次表现出他宁愿牺牲华丽的词藻,也要坚持干必须干的事情的癖好。里根从 根本上反对增加税收,在竞选运动中给人一种印象,好像这本来是可以避免
的。他就任州长后的头几次公开讲话,完全是建立在平衡预算的“压缩、削 减和减少”的思想基础上的。他从不公开承认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担任州
长的第一年,他也从未精确地确定过今后的赤字究竟有多大,因为他的财政
部门每次提供新的数字时,赤字大小都各不相同。但里根一开始确实掌握他 所面临的政治现实情况。他在就职后的头一天就说,他不能等到那样的时候
才行动,那就是“人人都忘记了造成问题的不是我们,而我们只不过把这些 问题接了过来”。
里根是 1967 年 1 月 1 日就任州长的。在此之前,他带着夫人和大批随从, 浩浩荡荡地来到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萨克拉门托位于旧金山东北 100
英里 左右。它是 3 条河流的交汇处,水光山色,风景优美。州政府乳白色、带有 钟楼式圆形屋顶的建筑,酷似华盛顿国会大厦。里根就在这里举行就职典礼。
令人奇怪的是,1967 年元旦是规定的就职日,可里根却选在那天午夜过后 16 分钟宣誓。其中的原因,据说是里根对报纸上登载的星象学文章很感兴趣,
按迷信说法,午夜就职象征着某种吉祥。前任州长布朗知道里根就职的时间 安排后,讽刺他迷信星象学。里根知道后极为生气,他解释说,他只是不想
让就职典礼和当天转播棒球大决赛的时间冲突。为了消除他迷信星象学的传 闻,他又把典礼仪式移至午夜稍后的时间。
里根就职典礼的时间安排,还有政治上的考虑。按照美国惯例,继任州 长未正式接任前,前任州长仍有权利用新年元旦午夜以后的时间,大笔一挥,
把司法系统恰好在旧年 12 月 31 日满期的官员的空额补上,称作“临时任命”。 这会使继任州长丧失若干安插自己人的机会。里根将宣誓就职仪式放在午
夜,就剥夺了前任州长这种不成文的权利。
当然,一朝天子一朝臣。里根就任州长后的班底绝大部分是由他的后台 老板物色的。这些由老板推荐的官员,在制订具体政策和办事时首先照顾老 板们的利益。
据支持里根竞选州长的当地金融界领袖霍姆斯·塔特儿说,里根“要求 我们提供 35 名或 40 名可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有几个星期,我们每天碰头 10
小时,并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寻找我们能够发现的最好的人选,以便介绍给 里根。除去一两个例外,他几乎接受了我们推荐的所有人。”在里根任州长 期间,他还任命
200 名左右的企业家担任一些特别委员会的委员,请他们就 某项政策提出建议。因此,里根受到舆论的攻击,认为他从工商界引进的人
来制定同他们有关的规章条例,必然从中牟利。
里根担任 8 年州长期间,州议会有 6 年由反对派民主党所控制。州议会 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加州参议院由 40 名议员组成,任期 6 年;众议院由 80
名议员组成,任期 2 年。州议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但每年都要专门召开 审查预算的会议,讨论内容限于预算和收入、紧急措施、要求选举的动议以
及修改州宪法的建议。州议会如果不赞成州长的某项政策,必须以 2/3 多数 通过才能否决,而州长可以反否决一次。州长通过对议员做工作,使反对他
的某项政策的议员不能够构成 2/3 多数时,则最后由州长签署法案拍板。在 这种情况下,里根否决了州议会的法案近 1000 次。
尽管里根在加州竭力推行保守派的政策,但是无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 以奉行自由派的政策占上风,所以里根不得不在一系列问题上实行妥协政 策。1971
年初,里根向州议会提出福利改革计划。这项计划提高了享受福利 者的资格,从州开支中缩减了对食品券和房屋补贴的费用,限制了公家举办
职业训练的人数,等等。此法案显然不可能通过。
里根任州长 8 年的时间里,在若干重大政策的实施中,不少是完全违背 他的保守派思想的。他要控制州预算,结果预算从 1967 年度的 46 亿美元增
至 1975 年度的 102 亿美元。他强调减税,结果加州平均每一个人的纳税负担 在同期内却由 426 美元增至 768 美元,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州。
里根在加州执政,已不拘泥于保守派哲学。有时在与自由派的较量中常 作些妥协。这样就能争取更多的人站在他一边。有人说,里根治理加州就如
同艾森豪威尔总统掌管美国那样,保持在“每一个人都得到一点”的基调上。 他的这种政治上的灵活政策,为他日后竟选总统打下了基础。
婚姻罗曼史
在医院里见到南希使我的精神大振。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我抬头看她的脸 的时候脑海里涌现的想法。后来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祈祷今后
没有一天她不在我身边在上帝赐给我的福祉中,最大的福祉是把她赐给 我,我不能更有所求了。”
——罗纳德·里根 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里根是唯一离过婚的总统。而他与南希的结合,
被称作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罗曼史”。 里根的第一个妻子是简·惠曼。他俩曾被选为好莱坞影星中幸福家庭的
宣传典型。他俩年轻、漂亮、天真,未遭受过非议。在好莱坞这个离婚已司 空见惯的地方,里根还未结过婚,而热情的金发女郎惠曼却是结过一次婚的,
她做过制造商迈龙·富特儿曼的短暂伴侣。正当旧欢结束,她遇上了里根, 在拍《莱特兄弟》时彼此相识。
在里根远未注意到她之前,惠曼心里就有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里 根对惠曼的脉脉含情未予理会。一旦理会,只等着举行婚礼了。
1940 年 1 月 26 日,里根和惠曼在格伦代尔举行婚礼。他们在棕榈泉度 过蜜月,然后住进了惠曼结婚前定居的贝弗利希尔斯公寓。1941 年 1 月
4 日, 惠曼 27 岁生日那天,她给里根生下一个女儿,取名莫伦·伊丽莎白。人们称 赞他们是天作之合的良缘。
1941 年 6 月 2 日,华纳兄弟公司发布新闻,标题是:《满怀希望的里根 两口子》。里根两口子继合拍《莱特兄弟》后,公司又让他俩在《莱特兄弟》
的续集《莱特兄弟和孩子》中任角色。尔后,华纳公司试图再次利用里根和 惠曼的结合,让他俩在喜剧片《来自得克萨斯的天使》中扮演夫妻。这部影
片没有引起多大轰动,里根和惠曼从此在银幕上各奔东西。
其实,里根和惠曼的结合并非人们所称赞的“天作之合的良缘”。他们 的结合存在着许多隐忧。里根与惠曼的喜好大相径庭。里根酷爱体育。他既
是运动员,又是体育比赛的观众,而惠曼对体育毫无兴趣。尽管她在《银幕》 杂志上说过里根使她从夜总会转向游泳池,等等,她却仍然沉湎于夜总会,
里根却对此毫无兴趣。里根很快就完全置身于工会和政治活动中,而这些当 然吸引不了惠曼。他们的个性也极其不同。里根达观开朗,惠曼急躁内向。
1948 年 2 月,惠曼向法庭起诉,要求离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惠曼说, 电影工会占去她丈夫太多的时间,而在家里,里根还要同她讨论工会问题,
而她根本没有兴趣。
里根自己也承认,也许他在工会事业上花的时间太多了。“也许我应该 让别人去拯救世界而使我自己的家不致覆灭。”
1948 年 6 月 28 日,法庭初判离婚。1949 年 7 月 18 日作出终判,他们最 后分手。
离婚后,里根十分沮丧。他不再抛头露面——如 15 年前大学那位女同学 退给他订婚戒指后那样——他再也不想谈离婚的事。
1952 年,里根和好莱坞另一名女演员南希结婚。30 多年前,当南希与相 貌英俊的影星里根相遇时,她已演过十几部电影。两人当时都刚从巨大的婚
姻不幸中解脱出来——里根痛苦地与惠曼解除婚约,南希第一次爱情也以悲 剧而告终。
人们对演员多少有点敬而远之,因为怕搞不清她(或他)是在演戏还是 真实的感情流露。不过里根和南希例外,他们虽然都是演员,彼此却真诚相 爱,而且始终如一。
欢声笑语凝结着这对夫妻的友情,他们总是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着人生的 幸福。里根说过,他的笑始终伴随着南希的笑。因为他爱她的笑,而她永远
是他最宠爱的听众,生活的挚友,亲密无间的爱侣和值得信赖的顾问。她的 笑声似乎总是在牵动着他的心,或者说,总是激发着他对她的爱。任何时候,
不管事务多忙,时间多紧,南希总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条不紊地处理一 切。像往常一样,她决心始终维持她的家庭幸福。只要里根快乐,南希就快
乐,这一点在华盛顿已众所周知。
“如果里根开皮鞋店,南希就是推销员。”白宫一位官员说。 南希和里根,可谓一见钟情。 加利福尼亚美丽富饶,沃土辽阔。通往这里的蜿蜒曲折的公路中,有一
条名为贝弗利格伦的公路,它迂回起伏地伸展在圣莫尼卡山脉之中,最后越 过山地,进入圣弗兰多河谷中的谢尔曼橡树林。华丽的好莱坞式的巨大庄园
不时地在公路两旁出现,好一派美丽富饶的景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 时,知识分子、工人以及有些知名人士在贝弗利格伦组成了一个自由、富有
活力的社会团体。
一位名叫南希·戴维斯的 28 岁电影明星就住在这里的一栋两层楼的 5 间公寓里。
1949 年秋,南希·戴维斯在默文·勒鲁瓦执导的《东边,西边》影片中 扮演角色。她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电影行业的。她曾在东部的夏季剧团里露
面,后来她来到纽约百老汇,在一个成功的音乐喜剧里扮演配角。然而,南 希和一般的小明星相比有一个长处。一般小明星总是被迫以不正当的但合理
的渠道进入电影界,这些渠道包括在施瓦布杂货店谈话,和不出名的代理人 做“交易”,与制片人和导演“来往”等等。而南希的父母和好莱坞的老板
们都是密友。电影制片厂的总经理和南希的同事们都认为,她是一位年轻的 后起之秀,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新手很难出头露面的地方。尽管她家庭关系很
好,本人也有才能,但她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担忧。她的名字曾在《好莱坞通 讯》上被列入电影界一长串共产党同情分子的行列。她担心这样下去意味着
她的事业将告终。这是误会,因为在好莱坞叫南希·戴维斯的不下 4 人。
导演默文·勒鲁瓦是她家的一个朋友。他开导她:“他们显然是弄错了, 不会给你带来不良后果的。”
“我认识一个人,他能帮你澄清事实。”看到南希忧心忡忡,导演进一 步说。
“谁?”
“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罗纳德·里根。” 南希知道这个人是谁。她看过他的很多影片,认为他是一位相貌英俊、
很有天才的演员,但他还没有突破事业的关口,使自己成为一名超级明星。
“我怎么去见他呢?”南希急切地问。
“我考虑一下,”勒鲁瓦说,“实际上,罗纳德是一个非常正派的青年 男子,你又是一个很文雅的女子,你们两人相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南希笑了:“我在电影里已经见过他,我认为你对他的评价很正确,我 很高兴见他。”
在这以后的几个小时中,她一直在想着罗纳德·里根。她在报纸上看到 了他与简·惠曼离婚的消息。她知道他担任工会主席,而制片人对此是不会
满意的。人们传说他在战争服役期间,曾在事业上受到了不幸的挫折,因为 战争使他在摄影机前的工作停止了 3 年。还有人说惠曼正在青云直上,而里
根却在走下坡路。
正在这时,电话铃突然响了。
“喂,”她对着话筒,用她在舞台上养成的十分冷静、抑制的声音讲话。
“我找南希·戴维斯。”
“我就是。”
“我是罗纳德·里根。应我们中间的一位朋友的请求,我为你办了一件 公事。”他用同银幕上相似的欢快声调对她说。”如果你今晚有空,我们一
起吃晚饭,还可以再谈一下这个问题。”
南希稍微停了片刻。现在看来一切都进展顺利。“好吧,不过你通知得 太仓促了,但是我今天碰巧还可以抽时间出去。”
显然,南希是要把球踢到他面前,该他作出反应了。他应道:“时间是 紧,晚饭还得匆忙一些,明天一大早我在摄影部还有约会。”
南希笑了。对于初次会面的男女来说,这是一个标准的外交辞令。她知 道他明天上午并没有什么约会,只是说说而已。
“实际上这对我也很好,因为明天上午我也有个约会。”当然,南希没 有约会,里根也是知道的。
“我大约 8 点到。”
8 点差几分,门铃响了,南希站起身来,走到门前。一开门她就认出了 他,高高的个子,潇洒的风度——脸上带着风趣的微笑,蓝眼睛闪烁着光芒。
南希大吃一惊,站在门道上的里根竟然拄着拐杖。
有了,她突然想起在报纸上看到,里根在好莱坞演员间举行的棒球比赛 中受伤了。她突然感到内疚,他的伤未好就让他来约会。
“你是南希·戴维斯吗?”
“是的,”她微笑着,“那么你就是罗纳德·里根罗?”
“我得穿件外衣。”她说。不一会儿,他们下了楼,朝他的汽车走去。
“我已经在拉户酒店订了晚饭,你看行吗?”他问。
“哦,很好。”她说。 当然很好。拉户酒店是洛杉矶日落大街上最繁华的饭店。 里根开车穿过马路,上了日落大街,而南希则一直用眼角观察着他。她
觉得,他和在银幕上出现时一模一样。长相漂亮,精神饱满,潇洒大方,具 有美国中西部男子,或者是整个美国男子的气度。南希讲话不多,而里根却
谈笑风生。什么神奇的故事,妙趣横生的笑语,在他口里滔滔不绝。南希突 然感到惊奇,她注意到他的腔调和讲话的方式奇迹般地像她的母亲。
他们被带到饭店拐角处的一张桌子旁。他的谈话充满着欢乐。深深地打 动了她。侍者走后,两个人满怀柔情地静坐着,默默无语。
多少年后南希还常常回忆起那天晚上。她在自传中写道:“我不知道我 们是不是一见钟情,但差不多是这么回事,我们都被对方吸引,而且希望有
更多的机会见面。第二天晚上我们还是像头天晚上那样一起吃饭。就是这样, 我们度过了一晚又一晚。”
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两人已经互相成为各自生
活中的特殊部分——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然而,他们把这些蕴藏在心中,谁 都不将此事言许。在他们的内心中,每人都有一道警戒的防线。
南希与里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极不相同。里根小时候有一个温暖和睦的 家庭,精神上得到了爱抚,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但他家里经济困难,经常
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至于南希,她一到人间就有很优裕的经济条件。但是她 早年没有得到家庭的温馨和感情上的慰藉。她母亲是位职业演员,父亲却对
剧院毫不感兴趣。南希出生后不久,年轻的父母因婚姻苦恼而离异。母亲带 着南希重返舞台。母亲演出时,常常把南希放在后台。南希从小受到了戏剧
艺术的熏陶,在化妆油彩的红红绿绿中长大。
慢慢地,南希对戏剧着了迷,因此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她在学校里参 加了很多演出。其中演得最好、最有预言性的一个角色是《第一夫人》中的 主角。
南希 1939 年进入了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这里离家很远,她原打算 学习两年后就回芝加哥。但是她却在这里整整学习了 4 年,于 1943 年毕业。
4 年的变化是很大的。她由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女郎, 正式确立了她的表演艺术生涯。
1940 年 1 月,南希在芝加哥一家夜总会举行的茶舞会上演出。“普林斯 顿三角俱乐部”的全体成员都应邀观看了她的演出。南希认识了这个团体中
的几位男朋友,她最喜欢的一位名叫弗兰克·伯尼。
在芝加哥演出期间,她常同这几位男朋友会晤,并和弗兰克·伯尼单独 约会。
1941 年,整个欧洲饱受战争之苦。人民躺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屠刀之下。 这年的 12 月 13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到一星期,人们在普林斯顿火车站
附近的铁路上发现了弗兰克的尸体。
这对南希是沉重的打击。她后来在自传中承认,她不完全明白她是否与 弗兰克相爱,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结婚,但她说,她对于他的死,久久不能
从极度悲痛中摆脱出来:“我承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一创伤常留在我的心灵。 然而我知道只要生活在继续,你就得伴随它活下去。我又参加了学院的各项
活动,终于又开始了生活。”
南希从史密斯学院毕业后,决定学当助理护士。在当时这被看作是一项 爱国的工作。业余时间她在一家大百货商店工作。
就在这时,南希母亲的一位密友扎苏·皮茨从纽约打电话说,她正在一 个巡回演出团演《摇摇欲坠的小饭馆》,并在该剧中为南希找到了一个角色。
南希立即赶到了纽约。尽管南希的戏不多,但毕竟上了台。
1949 年,南希遇到了她命运转折的关键性一年。她被推荐到好莱坞,通 过了考试,与米高梅影片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每周薪金 250 美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罗纳德·里根。 如果罗纳德·里根是在银幕上与南希·戴维斯相会,他会马上爱上她,
并且像他扮演的人物那样毫无顾忌地去追求她。假如南希是在扮演的某部影 片中同里根相会,她就会作出一切努力去吸引他,使他很快爱上自己。然而
现实生活毕竟不一样,他俩的相识并不是影片中虚构的男女相遇。
里根认为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妻子离开了他,孩子只有周末才能见 到他。尽管他性格开朗,情绪乐观,但他还是被婚姻的不幸所困扰,无心考
虑新的爱情。他的态度与当时惊险故事片中虚构的那种性情孤独、厌恶女人、
狂暴粗鲁的男人一样。 南希期待着能与他建立真正的友情。她从小就没有得到男人的温暖,首
先给她带来精神创伤的是父亲抛弃了她和母亲。弗兰克·伯尼的死,对她又 是一次极为不幸的打击。从那时起,她与男人的关系一直是表面的,从未动
过真情。她与里根见面后,心中又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尽管各自的不幸阻碍 了爱情的发展,但又有其他因素促使他们日渐亲近。他们都意识到此时是处
在他们生活的关键时刻,不免有些彷徨。他们好像同时感觉到了什么——人 生道路上的一次新的转折,一种新的友谊和希望。
在里根的心灵深处,有比离婚更大的苦恼。他已接近 40 岁,却是一个事 业走下坡的中年人。他曾在华纳兄弟公司交过好运,他在《金石盟》中扮过
角色以后,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正要摘取超级明星桂冠时,珍珠港一声炮响, 打破了他的美梦。几年的军人生活,使他再也不能恢复战前的那种势头,厄
运注定他再不能挽回明星的地位。现在,他想找到合适的片子,试图使自己 得到安慰,但他发现自己已是被人遗忘。现在的电影全都是新时代的风格,
过去的角色完全不见了。除此之外,他对政治的兴趣,对他的演员生涯起了 负作用。他很苦恼,需要在一部感人的成功的影片中担任主角,才能使他重
新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然而,时代在变化,战后的电影主角完全不同于他 在战前所扮演的那样,主角必须根据观众的口味来选派。
南希和里根一样,在事业上也正面临着危机。她已经 28 岁了,像她这样 年龄的女子大多数已结婚,或者已有了一个成功的固定职业。而南希却像里
根一样,事业上不成功。
对里根,南希产生了爱慕之心。因为她未见过像里根这样观点鲜明、性 格开朗、十分可敬的男人。她总是盼望他们之间那长时间的交谈。里根也被
南希吸引住了,由于她特别喜欢他的言谈,他被感动了。他总是讲得太多。 他总想克制一下他那马拉松式的长篇大论,但他发现自己讲得越多,南希越 爱听。
在初识阶段,他们之间从不在表面上流露出真情。真情被相互的克制、 担心和忧虑遮住了。
里根正经受着痛苦与悔恨的折磨:为被妻子抛弃而苦恼,因事业不顺心 而背着沉重的包袱。但他决心不让别人看出。意志坚强的人总以欢乐和笑容
面对世界。里根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以幽默和玩笑排除苦恼、克服困难 的简单方法。
然而,里根没有勇气再和一个女人发展爱情,因为他担心再次蒙受打击, 这完全掩盖了他对南希的真实感情。他面上装得漫不经心,好像南希只是他
约会中的一个女同事。他将自己置身于好莱坞的一群同事之中,他不想以任 何方式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在她们中任何一个人身上。
当然南希完全了解她的意中人。她很同情他的痛苦,完全理解他在爱情 方面对女人的怀疑。她抓住他给予的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尽力地安慰他。
有时候,他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共同的朋友。不过大多数时间他们却不在 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几乎没有什么浪漫色彩的爱情。里根的朋友们
怎么也想不出,在与他约会的那么多女人当中,他究竟看上了哪一个。
从 1949 年冬初次相识到 1952 年,他们接触了 3 年。他们的恋爱不是好 莱坞“闲话栏”记者和作家笔下的闪电式的“罗曼史”,而是漫长的、缓慢
发展的一种爱情关系。
1952 年 3 月 4 日,他们终于在河谷小布朗教堂里举行了婚礼。然后,这 对新婚夫妇在加利福尼亚“河边旅馆”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当他们返回好莱坞、穿过莫哈韦沙漠时,遇上了大沙暴。在这险恶的穿 行中,罗纳德想起了他曾经扮演的那些美国西部影片中的大篷车的一些场
面。风一刮车顶篷就掀开,南希不得不跪在前座上,用手将车篷拉住。否则, 车篷就有被大风刮走的危险。然而,这次旅行是欢乐美好的。他们带有几分
戏剧性地结束了这一极为浪漫的时刻。
在好莱坞,大明星们都在急于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到手的角色。对罗纳 德·里根和南希·戴维斯这样的二流演员来说,这更是一个困难时期。他俩
都没有获得“大明星”或“超级明星”的称号,这一称号足以使百万富翁慷 慨解囊,投下赌注。
南希终于在科幻影片《多诺万的脑子》中担任女主角。这是一部长期受 欢迎的片子。讲的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百万富翁,让人在他死后把他的脑子浸
泡在防腐剂里,来世仍可以大权在握。
1956 年,南希拍了最后一部影片——《海军里的泼妇》。影片中扮演她 丈夫的就是她生活中的丈夫——里根。
《海军里的泼妇》中有一场戏使南希费尽周折,几乎拍不下来。这场戏 的外景在圣地亚哥的码头上拍摄。戏中罗尼要指挥一艘潜艇出海参加二次大
战,南希作为罗尼的未婚妻,同要用生命去冒险的罗尼告别。
南希同罗尼告别时,控制不住大哭了起来,遗憾的是剧本中并不要求哭。 而南希哭得连台词都说不出来。重拍了 3 次,南希才勉强连贯地说出了台词。
里根明白,在电影界他已成不了大气候,必须为自己的前程费一番思考。
为此,他在太平崖那座孤僻而舒适的住宅成了他的静心斋。在那里,他可以 洞察世事,推测未来。
尽管夫妻两人为前途困惑、担忧,但并没有停止生活的进程。第一个孩 子出世了,是个女孩,取名为帕蒂。时值 1953 年。
1958 年 5 月 20 日,又添了一个男孩,起名罗纳德·普雷斯科特,昵称 罗恩。里根夫妇从此都退出了电影界。
对里根夫妇来说,“家”这个词再不是徒有虚名的了。1956 年,他到电 气公司工作刚两年,他就和南希决定,在太平崖他们居住的地方,修建一座
自己的住宅。他们决定把房子盖在一个游泳池旁,把它建成一座能体现他们 个性的房子。
像好莱坞大多数时髦住宅一样,他们的房子配有容 3 辆轿车的车库。 像好莱坞大多数时髦住宅一样,这座房子也盖了阳台。站在阳台上,可
以眺望太平洋的景色。 同加州大多数房子不同的是,这所屋子到处都通了电。这或许是对男主
人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形象代表”的奖赏。餐厅的餐桌周围都装上了反光灯, 分成 3 来不同的线路,一条装白色灯,一条装粉红灯,另一条装黄色灯。
卧室面积可观。地上铺着粉红色的地毯,宽大的双人床上,罩着红白相 间的床罩,窗户上也是红白相间的窗帘,整个房间布置充满着女性味。为了
弥补卧室里过多的女性气味,里根的更衣室则满是深褐色的装饰,完全是男 性气概。南希的更衣室装饰成银白色,好似镶嵌了银子一般。
室外的娱乐场地,也表现出主人对电的僻好。场地上有一个电动烤肉架; 外墙上嵌进一个方便轮转烤肉器;场内电源插座比比皆是,光是配电盘就有
8 个之多。 南希喜欢鲜亮浓艳的色彩,尤其是粉红和大红。她喜欢把沙发坐椅都铺
上垫子,垫子上尽是色彩明快、花样繁多的图案。 厨房用的是暗红色油漆刷过的中国式餐柜,摆上古玩饰品显得十分协
调。南希爱好收藏古董,家里摆满了这些珍品。 主客厅里,一个巨大的壁炉和几扇优雅明净的落地窗占据了墙壁的主要
位置。通过窗子可以俯瞰游泳池和内院,南希特意在这里放置了两张黄色沙 发和一张黑色鸡尾酒桌。
这就是里根夫妇在太平崖新建的住宅。 里根当选为加州州长后,便把家搬到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
他们的私人生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夫妻在公共环境中生活,致使
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亲密到淡漠,由淡漠到消失;有的到最后连一点感情都不 复存在。然而南希和里根坚信,不管发生什么事,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爱情 纽带不会断裂。
南希心里很清楚,丈夫当了州长后,要想保持过去那种关系十分困难。 只要在萨克拉门托安家,一切问题不可避免地都要出现。他们生活的第二阶
段——相依相偎的阶段——已宣告结束。但他们通过对生活的各种调节,感 情一直十分融洽。
南希是一个全心全意热爱丈夫、照顾丈夫无微不至的人。当里根演讲时, 她那双棕褐色的眼睛总是深情地注视着他。里根参加政治宴会,她总是温顺
地依偎在他的身旁。在公众面前,他们总是手挽着手,显得十分亲密。里根 的一位女秘书说:“当他们手拉手时,他们并不是装出来的。”在里根需要
安静时,她从不多说话。而需要她出主意时,她又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 意见。
南希很容易从丈夫那里得到满足。在庆祝他们银婚纪念日时,里根着实 让南希惊喜万分。
想当初,南希曾对里根说:“我小时候认为,如果有人向我求婚,他一 定会带我去划船,我把手放在水里划着,心上人弹着四弦琴。”
1977 年,里根向南希提起了她曾说过的这些话,然后带她来到他们的“鸿 运湖”。湖边停靠着一条小船。里根抓住南希的手,让她面对着自己。
“我没有四弦琴,可是我有口琴。”他笑着说。
“口琴也一样。”她告诉他。 他们上了小船,一直划到湖心。里根向南希求婚整整 25 年后,在银婚之
日,才一本正经地为她吹奏了一首小夜曲。 南希感到满足,里根也感到幸福。如果没有南希的支持和帮助,里根就
不会当上州长,更不会当上总统。一位最了解里根的助手迪弗说:“南希·里 根为给里根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花费了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她确保他无
忧无虑,确保他舒舒服服,确保他一切按部就班我认为她没有因此而得 到赞誉,但她和她丈夫一样对他的成功作出了努力。”
不听话的女儿
当我和南希给在学校读书的帕蒂打电话,告诉她我已当选州长时,她在 电话上哭叫起来。她说:“啊,天哪,你们怎么能对我这样做呢?”
自从我离开白宫以来,我们一直向她伸出欢迎之手,但是到目前为止, 她一直明确地对我说,她认为我错了,并说她反对我所主张的一切。
——罗纳德·里根 帕蒂自幼便与雄心勃勃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分庭抗礼,恋爱曲折坎坷,政
治态度和生活方式与父母充满矛盾。她出版的有关里根家事的著作,都用较 多笔墨描绘了里根夫妇鲜为人知的政治、文化和家庭生活。
帕蒂出版的《总统的女儿——里根家事》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个典型 的美国女青年,她向往在安宁和隐秘中建立自己的生活——没有政治干扰的
生活。但政治是她当州长的父亲的生命,于是她陷入了一场“越南战争”—
—家庭战争——之中。政治最终使她与父母分道扬镳。里根宣誓就任美国总 统后,帕蒂同她父亲的情绪也完全不同。小说中描写道:“在白宫,我们被
带到楼上,佣人们正等在那里,准备做自我介绍。一些闲不住的人跑出跑进, 忙得不亦乐乎。我的父亲立即迷上了起居室,他一屁股坐到长沙发上,环顾
四周,似乎在努力使自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里如今是我家了。”而小说 主人公则完全不同:“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努力去想象,但除了麻木不仁之外,
一无所获。它就像是我将要错误地闯进去的一幕戏剧。凭窗望去,聚集在远 处大门外的人群正扒着铁栏杆向里面张望。如果他们知道我觉得自己宛如局
外人,觉得尽管他们站在那些铁门外面,但与其说是我,不如说是他们是这 一历史事件的一部分的话,他们肯定会大吃一惊。我感到处境尴尬,茫然不
知所措,但对就职典礼并不觉得突然。因为,我还在玩布娃娃的年月,就已 经开始准备迎接这一天了,尽管我的准备在今天看来并不成功。”
帕蒂不仅变成了一个与父母疏远的女儿,而且成了里根的政治包袱。里 根夫妇对帕蒂著书披露他们的家事更是十分恼火。
帕蒂又是怎样成为一个“不听话的女儿”的呢?
里根有 4 个孩子。46 岁的长女莫琳是前妻惠曼生的。长子迈克尔是他和 惠曼收养的。他和南希生有一女一子:女儿帕蒂、儿子罗恩。里根夫妇和子
女之间,无论在政治、道德方面,还是在婚姻、爱情、性生活方面,观念完 全不同,他们的生活道路、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等等,差异甚大。里根夫妇
和子女的冲突,正是当今美国社会两代人、两类人的思想、性格、心理状态 及人生活动的差异的写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 4 个孩子中,唯有养子迈
克尔,与里根的关系最密切,为他的竞选出力最多。他和他的养父一样,已 经结过两次婚。他是他们兄弟姐妹中唯一给里根生下一个孙子的人。小孙孙 已经 9 岁。
里根和南希结婚后的第二年即 1953 年,生下了他们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 帕蒂。可是这位帕蒂小姐长大后不听话,如今连姓都不愿跟父亲的,改用母
亲的姓,全名为帕蒂·戴维斯。
帕蒂·戴维斯 1986 年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家庭阵线》。她以自己独特 的身份和经历,详细地记叙了鲜为人知的里根家庭的秘闻秘事。该书曾被《纽
约时报》列为美国畅销书之一。
小帕蒂从 8 岁起开始讨厌父亲。那是因为她家在餐桌上的谈话毫无例外
地要涉及政治。那时候,她父亲在电台和电视台为通用电气公司当发言人。 如果谈论汽车,小帕蒂当然有兴趣——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玩意儿,是一个
8 岁的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然而,她听到的尽是什么哲学呀、阐述呀以及 诸如“命令”、“自由主义者”等字眼儿,尽是关于尼克松、卡斯特罗和赫
鲁晓夫的谈论以及有关竞选活动、支持者、选民、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事。 对于帕蒂来说,哪一方获胜她都不赞成。她希望所有这些玩意儿从地面上消
失。在帕蒂看来,政治在他们家成了一个危险的精灵,它变得越来越大,越 来越具有威胁性,直到它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睡在他们的床上,伏在他们的
餐桌底下,伺机吞没掉她在自己的天地里所依赖的一切。有时候,父母只顾 谈论政治,不去打搅帕蒂,这使她感到得意。可是,有时父亲会把谈论的话
题中最显著的论点摆到她面前,征求她的意见。于是她就说:“不知道。” 然而,这样回答往往不讨大人喜欢。怎么办呢?她采取了一个花招:吃饭的
时候,从椅子上往下掉。一顿饭她竟从椅子上往地板上掉好几次,以此来转 移视线。不久,一把新椅子搬到了她面前,它不仅有靠背,还有扶手,坐在
上面往下掉很困难。她还是设法时而掉到地上。
父母怀疑帕蒂得了什么重病,把她送进医院检查。
1966 年 11 月的一个夜晚,帕蒂站在寄宿学校的电话机旁,透过窗户呆 呆地望着那电灯光亮与夜幕黑暗相交接的地方。一阵风起,吹得地面上的落
叶直滚,沙沙作响。黑暗之中只听到一声猫头鹰的鸣叫。她闷闷不乐地给家 里挂了个电话。
母亲兴高采烈,因为父亲竞选州长获胜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