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忽必烈风云全传

_59 禾青 (当代)
汉军步兵越战越勇,眼看叛军就要大败。恰巧在这时刮起了白毛风,黄沙滚滚,铺天盖地,劈头盖脸飞来的沙子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叛军惯于在风沙中作战,这下倒帮了叛军的忙。汉军步兵大多是中原或南方人,不适应风沙中作战,迷得睁不开眼睛。士气立刻低落下来,眼看就要招架不住。
负责指挥的李庭和刘整焦急万分,大声为士兵鼓劲:“弟兄们!不要撤退!坚持就是胜利!”
然而,士兵们抵御不住肆虐的风沙,纷纷溃败。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惊天动地的鼙鼓声,压过了呼啸肆虐的风沙,声势浩大的鼙鼓声使众将士为之一震。将士们发现鼙鼓声是从身后的沙梁上传来的,循声望去,但见忽必烈迎着风沙挺立在黄罗伞下,正指挥禁卫亲军擂动十几面鼙鼓,声势浩大如山呼海啸。黄罗伞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倒。
“啊?是皇上!”元军看见忽必烈挺立在风沙中,大感意外,精神为之一振。
李庭和刘整大声说:“弟兄们!皇上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为汉军丢人!为国家战死,子孙后代会感谢我们的!杀呀!”
将士们都想在主子面前表现表现,士气顿时大增,高喊着:“拼啦!杀啊!”
叛军被杀得溃不成军,死伤过半,损失严重。塔不歹率领剩下残兵仓皇逃回大营。
元军大获全胜,忽必烈对叶李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哈哈!蛮童秀才的主意果然不错,朕没有用错人,朕不是昏君!”
脱欢和李庭建议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消灭乃颜,根绝后患。
忽必烈同意。
可是,不管元军怎样叫阵,怎样用难听的话挑衅谩骂,乃颜就是紧闭寨门,拒不交战。乃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耗,耗得元军弹尽粮绝,把元军耗成饥饿疲劳之师,再以逸待劳乘机追杀,元军势必大败。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元营中的粮草越来越少,将士们担心这样长期耗下去会困死在这里,军心开始不稳。
忽必烈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玉昔帖木尔提出闯营,他说:“乃颜龟缩寨中,拒不出战,他的目的就是拖垮我们,我们偏不跟他拖。”
刘整问:“将军的意思是……”
“闯营!”玉昔帖木尔说,“强闯他的营寨,他不战也得战!”
“这……”忽必烈犹豫不决,闯营太冒险,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处处挨打不说,弄不好会全军覆没,一时下不了决心。
脱欢见忽必烈沉吟不决,说:“父皇,下旨吧?眼下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闯营虽然有些冒险,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众将士齐声说:“陛下,脱欢王子说得对,闯营总还有一线生路。下旨吧!”
忽必烈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决定冒险闯营。
可是,还没等他开口,一直没有说话的叶李站了出来,说:“陛下,微臣以为,现在还没有到非要冒险闯营的地步。”
玉昔帖木尔首先站出来质问,“你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非要等到粮食吃完饿肚子的时候才算到地步啊?”
众将纷纷指责责叶李:“是啊,是不是非要把大家困死在这里呀?”
忽必烈听出叶李话里有话,止住众人,对叶李说:“说说你的具体看法。”
叶李没有直接回答,反问众人:“乃颜最希望看到我们出现什么情景?”
李庭说:“那还用问,粮食耗尽,不战自退,或是冒险闯营。”
叶李又问:“那他最怕我们的是什么?”
玉昔帖木尔说:“这还用你说,不是明摆着嘛?供给充足,有吃不完用不尽的粮食。可是,你有吗?”
叶李说:“我们可以让他们相信我们有哇!”
“叫他们相信?”李庭听出了一些名堂,顿时来了兴趣,对叶李说:“叶大人的意思是,制造假象,迷惑乃颜,让他误以为我们粮食供应充足?”
“不错。”叶李点点头,说,“如果这样,害怕着急的就不是我们,而是乃颜!”
“嗯,有道理。”忽必烈欣赏的就是叶李的聪明睿智,笑着说:“如果朕没有猜错,你这个蛮童秀才已经有了具体计策,说说看。”
叶李说:“我们放出风去,就说大批粮草已经运到,要在这里长期安营扎寨,不把乃颜困死不收兵。白天进行操练,军威要豪壮,精神要饱满,声势要大,给人一种精力旺盛的感觉。晚上,松明、火把、灯烛……所有能照明之物全都点燃起来,各营寨都要装成饮酒欢乐的样子,没酒要当有酒饮,没菜要当有菜吃,装得要像要真,要划拳行令,大声喧闹,烂醉如泥,怎样热闹怎样来。半掩营门,乃颜时刻在监视着我们,故意让他知道。”
忽必烈采纳叶李建议,一面放风说粮草已经运到,一面加固营寨,做出长期驻守的假象。白天,操演马步兵,吼声震天,杀声如雷。晚上,各营寨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烟气缭绕,猜拳行令,吆三喝四,人声鼎沸,简直要闹翻天。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天天如此。
乃颜的探子立即报告给乃颜,乃颜起初不信,亲自化装去看,与探子说的一样。乃颜心中好生疑惑,莫非忽必烈真的运来了粮草?不会呀?他四处派出不少细作,没人报告运粮的事呀?莫不是忽必烈布的疑兵阵?故意制造的假象?
“不不不。”神甫不同意乃颜的分析,头摇得象拨浪鼓,“我观察过了,不是假象,是真的。”
乃颜说:“何以见得?”
神甫说:“第一,他们的士兵精力旺盛,不象是吃不饱的样子;第二,装只能装一时,不会装这样长的时间。忽必烈是只老狐狸,运粮这样的大事,他是不会叫我们知道的。忽必烈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上次让我们吃了大亏,损失惨重。如今粮草充足,长期下去反而对我们不利。”
“那我们……”乃颜觉得神甫分析得有道理,但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神甫狡黠地笑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神秘地说:“不必惊慌,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乃颜急问,“怎样将计就计?”
神甫说:“眼下我们不是忽必烈的对手,保存实力最重要。趁他们饮酒欢乐的时候,偷偷撤回老营,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等待时机,与之再战。”
乃颜点点头,说:“好,此计不错。给他留下几座空寨,叫他狗咬尿脬——空欢喜去吧!”
乃颜当即传令全军,悄悄整好行囊,做好撤离准备。老天还真帮忙,这天夜里云浓风劲,星月全无,伸手不见五指。三更过后,忽必烈大营仍然灯火通明,人声喧沸。乃颜大喜,命令全军马蹄裹草,人口衔筷,神不知鬼不觉撤出营寨。
进展很顺利,部队全部撤了出来,忽必烈的营寨里依然喧闹如常,没有任何反应。乃颜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命令部队快速前进。
可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黑暗中突然传来一声锣响,因为是深夜显得格外震耳,来得又突然,叛军被吓得心惊肉跳,慌促不安。锣声响过以后,从四面八方奔突出无数骑兵,为首的是王子脱欢和大将玉昔帖木尔,呐喊着向叛军杀来。
忽必烈的营寨里不是在饮宴欢乐吗?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骑兵呢?原来,乃颜悄悄撤退的消息早已被忽必烈的探子探到,忽必烈为了迷惑和麻痹叛军,命令汉军步兵在营寨里装成饮酒欢乐的样子,而将骑兵埋伏在乃颜必经的路上。
叛军没有思想准备,遭此突袭立刻乱了营。忽必烈的骑兵则不然,一来准备充足,二来上次汉军步兵打了大胜仗,争了光,露了脸,出尽了风头。这些蒙古骑兵傲慢惯了,觉得很是丢面子,憋着一肚子火气。好不容易有了这次机会,要打个漂亮仗,出出这口恶气。所以,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只顾拼命杀敌,早忘记是不是亲戚了。
乃颜见部队被元军冲得七零八落,顿时急了,命令大家不要慌,要稳住阵脚。可是,叛军已成无头苍蝇,东奔西窜,争相逃命,乱成了一锅粥,哪里还听什么命令。忽必烈的骑兵犹如狼入羊群,如剁肉切瓜一样杀得叛军屁滚尿流,尸横荒原。
乃颜见大势已去,丢下身边的神甫,催马落荒而逃。
乃颜刚冲出包围圈,蓦地看见不远处的沙梁上亮着几盏灯笼,仔细一看,原来是宫灯,红光荧荧,照彻天宇,十分显眼。黄罗伞下立着一个人,身材高大魁伟,金盔金甲,金光灿灿,耀人眼目。乃颜心头一震,罩在黄罗伞下肯定是大元皇帝忽必烈。他发现保护忽必烈的禁卫亲军并不多,一个狂妄的念头骤然升起,冲上去,趁其不备将其俘获或杀死。乃颜想到这里,咬牙切齿恶狠狠地说:“哈哈!看来真的是主显灵,赐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哼哼!你们别高兴得太早,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乃颜说说着,猛地催动战马,风驰电掣般的向沙梁上的黄罗伞冲去。可是,令他意外的是,当他冲到近前时,禁卫亲军并没有迎击他,而是神秘地消失了。这时他才发现,黄罗伞下站的压根儿不是忽必烈,而是长秆子上挑着一副盔甲!他意识到上当中了计,急忙勒住马缰转身欲逃。可是,已经晚了。从四面八方冲出无数骑兵,把他团团包围起来,为首的正是忽必烈。
忽必烈骑着一头纯白色大象,银盔银甲;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威风凛凛;二目炯炯,凌厉逼人;雄姿豪情,不减当年。手握一柄浑元追风刀,寒光闪闪,锋刃铮铮。对被围在核心的乃颜说:“你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声言要取朕人头,今日被困在此,你还有何话讲?”
桀骜不训的乃颜并不认输,撇撇嘴说:“用计骗人,太不光明磊落,算不得本事,乃颜不服!”
“哼!”忽必烈勃然大怒,厉声斥责道:“你选在我年近八旬又遭失子之痛的时候发难,有什么资格谈光明磊落?可是,你没有得逞,你败了!因为你太狂妄,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相信你自己。绑了!”
忽必烈回到御帐,传令将乃颜押进来。
乃颜虽然被五花大绑着,但昂首挺胸,一副桀骜不训的样子,进帐后拒不下跪。
武士们怒喝:“跪下!在皇上面前竟敢不跪!”
乃颜狂妄至极,脖子一梗,傲慢地说:“成吉思汗的后代,没有下跪的习惯!”
忽必烈还击道:“不错,你算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但你是他的不肖子孙!”
乃颜抱定死的志向,平静地说:“少废话!怎样死?请便吧!”
忽必烈说:“你不想请我饶恕你?”
乃颜回答得很干脆:“成吉思汗的后代,没有乞求饶恕的规矩!”
“好,是条汉子,也算没给成吉思汗丢脸。”忽必烈说,“朕成全你,按处死上等贵族的规矩,让你荣耀升天。”
不知是感激还是什么原因,乃颜居然向忽必烈匍匐谢恩:“多谢,请动手吧。”
“行刑!”
忽必烈下达命令以后,刽子手将乃颜用白布裹住,装进一个画着神奇花纹和符号的箱子里,用力震摇,直至将其震死。
忽必烈平定乃颜叛乱以后,留下官员驻守治理,大军班师回朝。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刚刚回到大都,就得到一个使他深感不安的消息。
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日子[89回]
——海都与乃颜不同,极为狡猾,不肯与伯颜决战,形成僵持状态。有人制造谣言说伯颜恃功而骄,心怀异志。起初忽必烈不信,后来帝王多疑的痼疾起了作用,削去了伯颜的兵权。伯颜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年老体衰的忽必烈发现“誓俭草”枯萎了,一种悲怆而无奈的感叹涌上心头……——
第89回
忠臣遭疑,伯颜兵权被剥夺
清者自清,忠心感动铁木耳
忽必烈班师回到大都以后,立即向兵部了解伯颜平定了海都没有?战争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得到的回答却使他大感意外。
兵部说:“伯颜的大军一直据守和林未出,并未与海都交战,双方甚至没有一次真正的接触。”
伯颜是灭宋主帅,功勋无人可比。功劳太大,容易野心膨胀,藐视君威,甚至生出谋逆篡位之心。功高盖主凌驾君王之上的先例,在历朝历代并不少见。
所以,伯颜的异常举动,理所当然地引起大臣们种种怀疑和不安。纷纷上书忽必烈,有的说:“伯颜按兵迟迟不动,形迹十分可疑。如果他与海都勾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有的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伯颜形迹可疑,不得不防。”还有的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事关社稷安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请忽必烈采取果断措施。
应当说,忽必烈对伯颜是信任和了解的,从内心讲,他不相信伯颜对他怀有二心,更不相信他会与叛贼海都勾结。忽必烈知道,海都十分狡猾,伯颜之所以没有出兵,或许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但他的看法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等待机会也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呀?这么长时间与叛军和平相处,拒不发兵,其用心非常可疑,或许是一种默契和阴谋。脱欢也说:“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臣说得有理,这种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还是小心为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然,事情真的发生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帝王对臣下的疑心盖过了信任,忽必烈是帝王,不能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为防万一,他决定立刻派钦差去和林接替伯颜。皇子脱欢主动请旨前去。但是,忽必烈没有派他去,而是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皇孙铁木耳,由御使大夫玉昔帖木尔辅佐。因为,在忽必烈的心目中铁木耳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他御驾亲征乃颜,特让铁木耳留守监国,主理朝政;如今,又让他作钦差统领北疆兵马。忽必烈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为了使铁木耳得到历练,二是为他在大臣中建立威信。临行前,忽必烈对铁木耳说:“朕给你谕旨和尚方宝剑,到和林后,接替伯颜,总领北疆兵马,伯颜归你节制调用,如出意外,准你便宜行事。你行动要快,在他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就下掉他的兵权。”
铁木耳明白,忽必烈说的“意外”就是发现伯颜心存异志。会意地向忽必烈点点头,说:“孙儿谨记。”
铁木耳和御使大夫玉昔帖木尔带着忽必烈的谕旨和尚方宝剑,日夜兼程,向和林而去。
忽必烈送走铁木耳以后,觉得浑身疲惫无力,是啊,他太累了。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喽。他亲征乃颜,就是硬撑着去的。他决定邀廉希宪一同去西山温泉宫泡泡热水藻,说说话,放松放松。
两位老人泡在放着花瓣的热水里,浑身冒着热汗,仿佛每根血管每个细胞都舒展开来,舒服极了。两人闭着眼睛,体味着这难得的人生享受。说起征乃颜,忽必烈颇为自豪,说:“怎么样廉孟子?朕还不老吧?这就叫虎老雄威在,英雄不减当年。”
廉希宪却撇撇嘴说:“你呀,糊弄别人可以,糊弄不了我,我知道你是在硬撑着。”
忽必烈噗嗤笑了,说:“真是什么事也瞒不了你,说实在的,真是老了,不行喽。”
廉希宪问:“你叫铁木耳去和林接替伯颜了?”
忽必烈没有睁眼,点了点头:“嗯,已经走了好几天了。”
“糊涂!你糊涂啊!”
“啊?”廉希宪毫不遮掩直截了当地说忽必烈糊涂,忽必烈勃然大怒,霍地从水中站了起来,瞪着大眼珠子厉声喝问:“你敢说朕糊涂?”
廉希宪依然很平静,说:“你发什么火?你本来就糊涂嘛?你说实话,你相信伯颜会背叛你?”
“这……”从忽必烈的内心讲,并不相信伯颜会背叛他,但他是帝王,不得不格外谨慎,防范万一,他有他的苦衷啊!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声,对廉希宪说:“朕是皇帝,伯颜手中握有兵权,朕不得不防呀!”
廉希宪说:“你这哪是防呀?你这是多疑。不知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多疑会使忠良寒心,弄不好还会把忠臣逼反呐!”
“啊?伯颜不会被逼反吧?”忽必烈心中一凛,他确实没想到事情如此严重。
可是,铁木耳已经走了好多天,追是追不回来了,只有静观其变。
忽必烈心里很清楚,他能够比较顺利地平定乃颜叛乱,与伯颜在和林有效地牵掣住海都是很有关系的。乃颜本来已经与海都商定同时向和林进攻,但奸猾的海都并没有行动,而是在观望事态的发展。如果乃颜进展顺利,他便发兵;如果进展不顺利,或是失败,他便按兵不动。所以,乃颜虽然全军覆没。他却没有受到丝毫损失。这是海都的一贯做法,从不贸然行动,绝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也是伯颜与海都形成长期僵持状态的原因。海都叛乱以后,得到宗王明理铁木儿小响应,二人合兵一处力量大增,但海都依然不肯出营兵交战。伯颜想尽快剿灭此贼,但一直找不到机会。贸然进攻又怕中计上当,所以才形成长期僵持的局面。
伯颜曾经将上述情况禀报过兵部,没想到还是引起朝廷的怀疑。将士们得知皇上派钦差来夺伯颜的兵权,心里都想不通。
有的说:“元帅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对朝廷忠心不二。如今,却被怀疑心存不轨,太冤枉了!”
有的说:“我们在前线卖命,他们在京城坐享清闲不算,还无事生非,说三道四!”
众将纷纷请伯颜立刻回京,向皇上解释清楚。
伯颜没有同意,故作轻松地对众将说:“没有必要,心里没病是死不了人的。再说,这种事也解释不清楚,人家反而会认为你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没有也就成有了。嘴巴是人家的,管他呢,由他说去吧?”
“问题是皇上他相信了。”
为了稳当将士们的情绪,伯颜竭力为朝廷辩解,说:“也不能怪皇上,我们确实没有与海都交战,皇上产生怀疑,心生不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众将依然不服,七嘴八舌地说:“就这样糊里糊涂不明不白地把兵权交出去?这口窝囊气我们咽不下!”
伯颜不但不着急生气,反而说:“谁说是只把兵权交出去,本元帅还要送给铁木耳皇孙一份礼物呢?”
众将不知道他们的元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解地说,“什么?他来夺您的兵权,还送礼物给他?”
伯颜胸有成竹,神秘地笑着说:“嘿嘿,这件礼物重要得很,它能证明我们的清白,所以是非送不可!”
众将大惑不解,眨巴着眼问:“什么礼物如此重要啊?”
伯颜一字一顿地说:“剿平海都!”神情坚毅,充满自信。
众将心想,他们的元帅不是气糊涂了,就是心血来潮。海都狡猾得很,怕中计上当一直不肯出战,所以才僵持到现在,剿平海都谈何容易?
伯颜看出了众将的心思,说:“海都不肯出战,是因为他认为还不到出战的时候。如果他认为是出战的时候了,他自然会出战的。如果我没有猜错,他认为现在已是出战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朝廷钦差到来的消息,海都肯定已经探到,而且他还会知道,钦差的前来与我不主动出击有关。如果我这时候出战,他肯定会认为我是迫于钦差的压力,被逼无奈不得不出战,而且知道我是没有了退路。”
众将早就想与海都决战了,一只没有机会,个憋得难受。如今听伯颜这样一说,个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说:“好!我们就等着这一天呢!您就下令吧,我们保证杀他个屁滚尿流,有来无还!”
“不!”伯颜连连摇头,“此次交战,只许败不许胜!”
“啊?”感到意外,问,“为什么?”
伯颜说:“因为只有我们败了,而且他认为我们是真败,不是诈败,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才会倾巢出动,我们才能一口吃掉他。所以,我们不但要败,而且要败得真败得像,不能让他看出有丝毫假败的迹象。”
众将这才领会了伯颜的意图。
果然如伯颜所料,要骗老奸巨滑的海都确实不容易。直到伯颜一连败了五阵,海都才相信伯颜是真的败了,立即命令全军出击,想“乘胜”一鼓作气拿下和林。伯颜早有部署,待海都倾巢出动后,立即截断他的退路,伏兵从四面八方追杀过来。海都发现上当,可是已经晚了,退路已断,被潮水般涌来的元军团团包围。海都奋力拼杀,身重负伤,侥幸逃出重围。宗王明理铁木儿被伯颜大将梯迷秃尔挑落马下,作了俘虏。
经此一役,海都伤亡惨重,溃不成军,逃往岭北荒漠,元朝的西北边患为之解除。伯颜和众将士一扫先前的沮丧怨艾,欢欣鼓舞,神采飞扬,摆好盛宴,迎接钦差的到来。
钦差仪仗到后,伯颜走上前去跪下迎接:“臣伯颜迎接钦差大人,殿下吉祥安泰。”
“免了。”铁木耳走下象辇。
伯颜说:“殿下远途而来,一路劳顿,请入席饮宴歇息。”
铁木耳这才发现大厅里早已摆好丰盛的宴席,脸立即耷拉了下来,心里说,真没想到,你伯颜也学会了这一套!冷冷地说:“皇命在身,还是先宣读圣谕吧。”
伯颜说:“殿下,如果我没有猜错,皇上的旨意,是让末将交出帅印,听殿下节制调用。”
铁木耳说:“你猜的不错。”
伯颜说:“帅印末将已经封存,等待殿下收缴。”
铁木耳说:“那就拿来吧。”
伯颜说“等等。”
“怎么?你要抗旨?”铁木耳心里一咯噔,莫非伯颜果真要造反?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日子[90回]
第90回
通惠河滔滔留见证
利在当代惠及后世
伯颜见铁木耳如此紧张,忙说:“末将不敢。在交印之前,末将有一礼物送给殿下。”
铁木耳知道伯颜是个忠臣,不会送礼献媚,但心中仍有怀疑,冷冷地说:“本王从不收礼,何况身为钦差。”
伯颜神秘地笑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件礼物殿下是一定要收的。”
伯颜说完,不管铁木耳反应如何,向外一招手,四名武士押着五花大绑的明理铁木儿进来。
铁木耳蓦然一惊,明理铁木儿附逆海都,背叛朝廷,助纣为虐,是叛军的重要匪首。不是伯颜没有与海都交战吗?怎么会把明理铁木儿捉住呢?
伯颜见铁木耳惊得瞠目结舌,笑着问:“殿下,这件礼物您不会不收吧?”
铁木耳惊喜万分,连连说:“收!当然收!把叛贼押上囚车!”
武士把明理铁木儿押了出去。
“这么说,元帅已经和海都开战了?”铁木耳疑惑地问伯颜。
伯颜急忙跪下,说:“请殿下禀呈皇上,钦差的到来为末将剿灭海都提供了机会……”
“等等等等。”铁木耳不明就里,被伯颜说糊涂了,打断他问,“你说什么?本钦差给你提供了剿灭海都的机会?这……风马牛不对嘛,你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伯颜把制定诈败计诱使海都出击决战的前前后后讲说了一遍,铁木耳这才恍然大悟,既意外又惊喜,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啊?这么说,海都的叛乱已经……”
“平息了!”伯颜说,“叛军主力受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贼酋海都身负重伤,逃往遥远的岭北荒漠,再也对我朝构不成威胁,北疆边患尽除,安然无虞。”
“太好了!太好了!”铁木耳高兴得跳了起来,这时才发现伯颜还跪在地下,急忙把他搀扶起来,说,“元帅请起,快快请起。真没想到,元帅对朝廷是如此的忠心耿耿,真是朝廷的第一大忠呀!哼,都是那些无事生非的大臣……”
没等铁木耳说完,伯颜淡然一笑,说:“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嘴长在人家的下巴上,让他们说去吧。”
伯颜对朝廷毫无怨艾,使铁木耳感到很意外,握着伯颜的手说:“真没想到,元帅竟然有如此容人之量,令人佩服,佩服啊!像元帅这样功勋卓著,忠贞不二,又豁然大度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是绝不会背叛朝廷的。我立即上书皇上收回成命。”
“殿下不可。”伯颜说,“君命如山,岂可随意更改?帅印在此,请殿下接印。”
铁木耳迟疑了一下,接过帅印,说:“好吧,帅印我暂收留。我立即上书,向皇上禀明真相。”
忽必烈自从上次在西山温泉宫和廉希宪谈话以后,心里一直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既担心伯颜真的恃功而骄,心生异志;又担心伯颜本无异志,而被激怒逼反。整日惴惴不安地等待铁木耳的奏报。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仍然没有铁木耳音信。莫非真的生出了不测?他后怕起来,暗暗责怪自己不该让铁木耳去,若他真有个好歹,天呐!他怎么还能承受得住啊!
这天,忽必烈坐在紫檀殿的卧榻上看奏折,翻了一遍,仍然没有铁木耳送来的。便顺手拿起一道,随便看起来。可是,看着看着,蓦地被激怒,拍案骂道:“岂有此理!居然连孩子也贩卖起来了!”
恰好彻里拿着一本奏折进来,见忽必烈气得脸色铁青,急忙走过去问:“皇上,什么事呀?看把您气的。”
忽必烈余怒未息,指着奏折说:“你看看,奏折上说,因为南方小孩儿娇小乖巧,聪明伶俐,蒙古人很喜欢,称为‘巧人’。便有人干起贩卖孩童的勾当,致使不少人家的小孩被偷被抢,简直是丧尽天良。哼!”
彻里说:“这事奴才也听说了,京城也有这样的人市,买卖还挺红火。要说也是,丢了孩子的人家该多着急呀!皇上,您的病还没好,不能生气,别累着,快歇会儿吧。”
忽必烈说:“我没事,有铁木耳的消息吗?”
彻里说:“有啊,铁木耳殿下的折子到了。”
“啊?”忽必烈显得很激动,浑身颤抖起来,急切地说:“快!快拿过来!和林的情况怎么样了?”
彻里将折子递给忽必烈。
忽必烈接过,急忙打开,他不知道铁木耳此去是吉是凶,心里颇为紧张不安。可是,当他看过奏折以后,悬着的心倏然放了下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高兴地说:“好啊!伯颜不愧是朕的爱将,朕削了他的兵权,他不但不怨恨朕,还剿平了海都,用心辅佐铁木耳。这样的忠臣怎么可能跟朕有二心呢?哼,都是那帮大臣吃饱没事干,胡言乱语,险些坏了朕的大事。经过这件事朕终于明白了,当皇上耳根子不能软,耳根子一软非坏事不可。”
忽必烈命彻里代拟圣旨,宣伯颜回朝,擢升为当朝宰相。
一天,郭守敬进宫向忽必烈禀报,说:“大运河的京城部分已经挖好,全线贯通了。臣是特意来向圣上报喜的。”
忽必烈高兴得一下子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啊?全线贯通了?这么说,从大都就可以乘船直接去扬州、杭州……江南了?”
郭守敬说:“不错。陛下亲征乃颜时,京城的河道就挖通了,正在积水潭修大码头。最近,码头也修好了。臣今天来,一是请皇上为大运河赐名,二是请皇上亲自去看看,咱们的大运河很可观很气派呀!大都有了水,嘿嘿,还真有几分江南水乡的味道。”
忽必烈有点坐不住了,说:“听郭爱卿一说,朕有点儿坐不住了,真想马上就去看看。你们想想,大运河从杭州到大都,贯穿南北,多么遥远呐!壮观!气派!宋、唐、汉都没有挖过这么长的河!朕一定要去看的!”
彻里说:“皇上,您的病……”
忽必烈打断他:“朕没病,就是有病,病得起不来,也得叫人抬着去看看!”
在夏末秋初的一天,忽必烈视察了大运河的的京城部分。
这天的天气格外好,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轻盈如絮的白云。
忽必烈在郭守敬和众大臣陪伴,来到积水潭码头,大运河壮丽而旖旎的景色使忽必烈精神为之一振。
大运河河道宽阔,满河秋水晶莹澄澈,碧波荡漾,让人看了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两岸绿树成荫,河中白帆点点,来往船只穿梭而过,水鸟追逐嬉戏。码头上人来车往,装船卸船,十分忙碌。待发的客船正在催促旅客上船,尚未起锚,新开来的客船又停靠在码头上,船上旅客大都操着江南口音。
在修大运河前,大都是没有这样的景象的。忽必烈显得很激动,兴趣盎然,乐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嗯,太壮观,太了不起啦!郭爱卿,从这里真的能坐船到江南?”
郭守敬说:“当然是真的,最远能到杭州。喔,您看,那条船就是从江南开来的。”
忽必烈隐约听到下船的人都操着越语吴腔,头点得象鸡啄米。
忽必烈又指着正在装货的一条船,问:“那条船装的是什么货物?要运到什么地方去?”
郭守敬亲自过去查问,回来对忽必烈说:“回陛下,装的是盐巴和山货,是运往镇江的。”
忽必烈感慨地说:“有了这条大运河,南北往来真是方便多喽。记得有一年大丰收,成千上万担官粮都要陆路运输。赶上天下大雨,累死了不少运粮的牲口,还霉烂了许多粮食。真叫人心疼啊。现在好了,有了这大运河,哈哈,走水路就方便省力多了。这大运河的修通,为国家带来福祉,为百姓带来恩惠,就叫做通惠河吧。”
“通惠河?这名字好!”郭守敬兴奋地说,“谢万岁赐名,就叫通惠河。”
众大臣由是一片赞颂声:“皇上赐名,泽被天下。”
忽必烈说:“朕当年去江南,只顾了打仗,哪有心思欣赏美景呀?现在太平了,江南肯定大变了样,朕真想去江南看看呀!可是,就怕朕的身体……”
众大臣明知忽必烈已年近八旬,精神体力大不如前,依然说:“陛下龙体很快会健壮起来,一定能成行的。”
大概是路走得太长了,忽必烈身体感到有些不适。彻里急忙把他扶住,说:“皇上,您不要紧吧?”
忽必烈竭力支撑着,强颜作笑,说:“没事,朕没事。走,再去看看那座水闸。”
忽必烈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彻里和众大臣虽然很担心他的身体,但都不忍心去阻拦他。
忽必烈风云全传 正文 引子 紫檀殿里的煌煌灯烛即将燃尽熄灭
——结束了自唐朝中后期以来三百余年分裂混战局面,使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建立了大元帝国的忽必烈,即将走完他生命的最后途程,昏厥在紫檀殿。弥留之际,他最感激和怀念两个人……——
已是八旬老人的忽必烈,昏厥在大都皇城内的紫檀殿。
时间是元朝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癸酉日申时。
要是在平时,这时候太阳才刚刚落山,屋子里还是明亮的。可是今天,因为天空密布着浓重而低沉的阴云,不但把太阳遮了个严严实实,屋里黑黢黢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且,似铅的云彩压得人喘不过气,憋闷得烦躁难受。
紫檀殿里燃着巨大的纱灯和蜡烛,灯捻和蜡烛上结满灯花和蜡泪,噗噗喷吐着浓浊的烟气,弥漫在屋子里,发出呛人的气味。
忽必烈处在弥留状态,时尔昏迷时尔清醒。
他再次昏厥过去以后,突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强烈的光线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他觉得自己象是飘荡在空中,象雄鹰一样无拘无束地翱翔。又象是漂浮在水里,象鱼儿一样轻松自在地游来游去。他的一生是在紧张和没完没了的奔波劳碌中度过的,没有一刻轻松和闲息。现在的舒适和轻松,使他感觉美极了,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惬意、开心和满足。他舒心地笑了。
突然,一个巨大的阴影遮住了亮光,眼前变得一片黑暗。他挣扎着想站起身来,但身体变得象铅一样沉重,动弹不得。他心里非常着急,大声呼喊,但是喊不出声来。就在这时,阴影被煌煌的烛光驱散。忽必烈看着熠熠闪烁的烛光,高兴极了,脸上重新浮起微笑。这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成吉思汗从煌煌颤抖的烛光中微笑着向他走来!
“哦!?成吉思汗!”忽必烈见到了他最敬仰和宠慕的皇爷爷,心中无比高兴和激动,双手颤抖着迎过去:“皇爷爷!皇爷爷!”
就在他要拽住吉思汗的一刹那间,成吉思汗突然变成了他的额娘唆鲁禾托尼!他发现,额娘还象当年那样年轻、漂亮、贤淑、端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微笑。使人看了这种笑心里就暖洋洋的。额娘离开他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他有多少话要对额娘讲啊!他觉得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孩子,多想躺在额娘怀里,让额娘抱一抱,放松放松自己呀!他太疲惫了,只有额娘怀里是最安全,最不需要防范的地方。当忽必烈孩提般地喊着:“额娘!您终于来了!孩儿好想您啊!”迎向唆鲁禾托尼时,唆鲁禾托尼象断了线的风筝急速向后退去,忽必烈用力追赶也追赶不上。忽必烈焦急地大声对着唆鲁禾托尼说:“额娘!我是忽必烈啊!您为什么不理我?”忽必烈不顾一切地向唆鲁禾托尼追去。突然,脚下一空,身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唆鲁禾托尼不见了,眼前恍恍惚惚闪烁着摇曳不定的灯烛,屋里弥漫着腾腾的烟气。忽必烈发现自己的上半身跌到了御榻下,他用微弱的眼神向睇按内寻找,哪里还有成吉思汗和唆鲁禾托尼的影子。但忽必烈相信,自己真的见到了他们,他们真的来看自己了!
是啊,在忽必烈的一生中,最思念和感激两个人,就是成吉思汗和唆鲁禾托尼。是成吉思汗的血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雄鹰般的威猛,和弯弓射大雕的本领!而额娘唆鲁禾托尼给他的,却远远超过了这些。成吉思汗征服了世界,但是他并没有拥有世界,他只是一股强劲的飓风,除了给人留下创伤以外,什么也没留下。而忽必烈不但得到了整个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局面,统一了茫茫华夏。而且坐稳了江山,把朝政治理得还不错。所有这一切,都是他额娘唆鲁禾托尼的功劳。唆鲁禾托尼虽为女流,却知书识礼,很有远见。就是这个女人,让忽必烈认识了刘秉忠、郝经、姚枢……这些中原儒生才子、贤臣良吏,使忽必烈学到了中原文化,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道和谋略!如果没有额娘唆鲁禾托尼,忽必烈很可能至今还是个只知打打杀杀的卤莽武士。忽必烈怎能不感激和怀念她呢?
恍恍惚惚的忽必烈,仿佛又回到了在潜邸当王爷的青年时代。当时,他的兄长蒙哥刚当大汗,他也只有三十多岁……
首页 上一页 共5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