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清朝当海盗

_89 自由与荣耀(当代)
“总司令,战争局势很快就会再次逆转。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分析得知,土耳其如果陷入长期作战,那国内矛盾很快就会激化。战场上的优势会被国内政治、经济的问题抹杀的一干二净。这个大帝国,已经处于在崩溃的边缘了。”蔡锷上将有点惋惜地指着巴尔干半岛上的战线态势图说着。从这点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凝聚力有多么重要!土耳其明明有军事上的优势却无法再坚持战争到彻底击败同盟军。“政治稳定民心凝聚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总司令经常对国防军高级将领们说的话,在这个时候,无疑是得到了最完全的印证。
“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土耳其人很快就会无奈地谋求和谈。他的虚弱不是军事而是经济能力和政治体制,还加上矛盾不断的民族政策。说说看,驻利比亚(即土属北非)的部队如何编成?”龙剑铭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自然是不再去关注巴尔干的问题,他知道,协约国肯定会大力支持处于军事劣势的同盟军继续苦战坚持,把土耳其拖垮,不得不在占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谋求屈辱的和平。
王坤中将打开了文件夹,并了下后跟道:“报告总司令,总参谋部拟将北非特遣部队受总参的直接指挥。特遣部队由钟剀运准将担任司令官,下属部队由波斯志愿军改组而成。在未来两年内通过换防、复员等手段,逐步将该部队主要战斗员中的波斯人比例减少,换装基本的14年型轻武器,增加重装备的数量。到1915年,让这支部队完全成为帝国国防军海外精锐。海军方面,也将组建一个非常驻舰队,主要由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空军方面,将在北非扩大建设一个大型机场,进驻不少于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轻型轰炸机中队和现有的战斗机中队。这样一来,预定在1916年,帝国国防军赴欧洲参战西线军团就可以得到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地。”
“好,执行吧。”龙剑铭满意地看到总参能够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能够考虑到陆海空三军的联合的问题,这就足够了,具体的布置他反而没有兴趣或者说是故意地忽略掉,让手下人去处理。来到这里,是检查从总参开始的轻敌轻浮的习气有没有彻底根治的,问问北非的事还在其次。不过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情况来看,聂文青主持的国防军思想整顿工作已经收到了实效。
现在,龙剑铭关注的焦点在美国,在美国的总统大选上,在美国金融市场的走势上……
第95节 伦敦和约
1912年11月,土耳其向巴尔干同盟四国(希腊、保加利亚、圣小准亚、门得内哥罗)提出休战媾和。三天后,在埃诺斯一线的土耳其一支大约5000人的部队哗变后离开阵地,迅即被赶来的禁卫部队缴械镇压。同日,土耳其国内包括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在内的各大主要城市发生骚乱。
求和心切的土耳其立即通过德国向西方施加压力,谋求尽快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战争问题。同时,土耳其还将请求大中华帝国出面韩旋的电报打到了北京。
加了总理大臣批示的电报很快就转到唐绍仪手上,接着一份电报就打到了莫斯科。
维特立即找来了阿列克谢夫陆军上将和外交大臣克柳申科。
“中国政府的立场已经很鲜明了,他们要俄国出面平息巴尔干的事态。我的看法是,目前德国的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再继续攻击土耳其必然会引来德国的军事干涉。适可而止,应该是这样。那位皇帝对这方面的洞察力是令人钦佩的。各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克柳申科看了一眼陆军上将,上将做了个请的手势后就默默地看着外交大臣,等待大臣的发言。
“我认为目前呼吁停战是最好的时机。中国皇帝其实给了俄国一个重树大国形象的机会,对欧洲,俄罗斯已经失去影响力达五年之久了。不过,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中国皇帝借我们之手来平息与之毫不相干地巴尔干战争是何用意?难道,仅仅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上表示了完全中立,维护和平?不。我认为不这么简单。总理阁下,尊敬的将军,中土同盟还没有到期,尽管这个同盟原本是针对我们俄罗斯的,可是中国人为什么在意土战争中派遣志愿军而在巴尔干战争期间却没有动一兵一卒,也没有给土耳其丝毫的经济支援?很令人费解啊!所谓巴尔干问题是民族问题,是土耳其旧辖地的问题,比较勉强,这个理由绝对的不充分!”
阿列克谢夫整了整嗓子。军人气十足地道:“我认为,中国人确实在避免卷入可能的欧洲多国大战。刚才总理阁下已经说到德国人的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那么巴尔干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平息的话,协约国和同盟国会爆发尖锐的军事冲突引发一场浩劫。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要依靠欧洲的货币资源。他们的石油公司不是在伦敦上市了吗?现在中俄地边贸不是很红火吗?中国人不愿意一场战争爆发出来,中断了他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跟我们在四年前完全一样。”
“将军,那么又如何解释中国在之前支持我们与罗马尼亚交好并支持巴尔干同盟呢?很难理解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外交大臣皱着眉头提出了疑问。实际上,他一直摸不透中国政府的企图。
阿列克谢夫上将始终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外交大臣的问题难住了他,他也无法解释这个矛盾。中国政府在巴尔干问题上先是暗中通过俄国支持巴尔干同盟,现在却又通过俄国来调解战争。难解!
维特沉吟了半晌,突然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几步后立定,扶着身前地椅背道:“只有一种解释,中国政府将要放弃中立的立场,加入协约国!”
此话一出,立时把将军和外交大臣震定在了当场。
仔细一想,所有的种种还真是包含了这种可能性。中国在加深和英国的经济交流,把重要的战略工业产业拿到英国上市,那本身就是一种潜藏的姿态!如今,在德国叫嚣着要军事干涉巴尔干问题时,中国又跳出来阻止战争。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和平谈判解决巴尔干问题,已经让土耳其吃了一个大亏了!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够万里出兵地中海的军事实力,不可能在真正去维护土耳其的利益前提下在战争爆发之前没有表示。只有一种解释,中国也想削弱土耳其却碍于还有效力地中土同盟条约!在北非打击意大利,现在削弱土耳其,避免德国军事介入,这些一连贯起来,岂不是跟协约国的利益一致了吗?
三人互相看了看,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现在,承担了协约国义务的俄国似乎再也不用来自东方的威胁了,甚至连南边的土耳其也不必去理会。因为波斯人在北非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将来一旦局势失控战争爆发,那么就可以指望中国出动波斯军团攻击土耳其,独霸中东的石油利益!这个时候,似乎正是俄国向中国再度靠拢,以便在将来分上一杯羹的大好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地三个人都在判断出大势的基础上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何时加入协约国承担义务?
“总理阁下,是否把这个猜想通报协约国?”克柳申科扶着眼镜的玳瑁架子问道。
“不,还没有到时候,俄国需要在中国的支持下恢复在欧洲的地位。保守这个秘密对我们有好处,否则英国人和法国人很有可能按捺不住向德国发动战争。我们需要时间来发展经济准备战争,所以,还是保密吧,在适当的时候再透露出去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维特断然否决了外交大臣的提议。
1912年11月22日,也就是大中华帝国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代表团载誉回国在天津接受民众的欢迎时,俄国外交大臣召见了莫斯科大(公)使团,提出在伦敦召开关于停止巴尔干战争的和平谈判。
大中华帝国副外交大臣伍铭枢伯爵也在伦敦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支持俄国地提议。随即,一场和平谈判就于1912年12月16日在伦敦召开。会议期间,巴尔干交战双方实现了全线停火。有着后台支持的巴尔干同盟开始源源不断地得到西欧的军火、资金、物资补充,而土耳其则只能全神贯注地处理国内政治稳定事宜。稳定军队。时间,对巴尔干同盟来说极其的有利。
和谈,完全是一边倒的形势。土耳其无法得到德国、奥匈的经济、军事支援,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面对万一谈判不成后再次打响的战争。而国力的匿乏、人心的动荡恰好是土耳其的死穴。在这样的条件下,土耳其精锐部队虽然暂时取得了战场上的有利态势,但是战争一旦舌出开始,得到补充和扩大地巴尔干同盟军就有可能击败人心惶惶的土耳其军,到那时侯,就不是和平谈判能够解决问题的了。指望德国人出兵?那还得考虑到德国与土耳其之间还有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间隔着。远水永远不可能解近渴。因此,土耳其代表在和谈上是软弱的,完全就是一只待宰羔羊的模样。
1913年年初,《伦敦条约》正式通过交战双方地签署和英、德、中、法、奥、俄六大国的副署生效,而美国。则因为杜兰特政府忙于政权交接而没有参与到这次重大国际外交事务中来。
条约苛刻地规定:密底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土耳其领土除阿尔巴尼亚以外全部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克里特岛也割让给该同盟;阿尔巴尼亚和爱琴海中所有土耳其岛屿叫由六大国决定命运。
这个条约标志着土耳其此前对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除希腊外)的统治地位被完全倾覆,这个曾经的大帝国彻底蜕变为三流国家。这个条约也代表了中欧同盟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主导权的争夺中再次败给了协约国。此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政治家们力图挽回颜面,打破协约国家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全面战争地风险在这种企图心下陡然地提高到了临界点!战争的阴云密布在欧洲上空……
当然,1913年的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这个时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政治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契机《伦敦条约》规定的利益分配问题。
保加利亚、希腊、门得内哥罗(黑山)、塞尔维亚四国为了马其顿、色雷斯、克里特岛的归属问题开始争吵不休,巴尔干同盟分裂;在德国和奥匈的支持下,保加利亚积极地准备准备战争。而土耳其则在得到其他三国许诺归还部分领土的诱惑下。短见地选择了新巴尔干同盟(黑山、塞尔维亚、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
1913年6月29日保军突然向塞、希、门三个盟国发动进攻。不久,罗、土两国相继向保宣战,保军屡攻受挫,全线败退7月13日被迫求和。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习月四日保、土两国在德国和奥匈的牵线下签订《君士坦丁堡和约》。战败国保加利亚丧失了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所分得地大片土地。
混乱的巴尔干!战后,巴尔干诸国的组合发生变化,原先的反土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土耳其。这两个集团的背后各由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势力操纵。总提来说。德国和奥匈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得到了好处,尽管是以保加利亚丧失大片领土为代价得到的好处。两国打破了协约国对两国的战略包围,拉拢了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从而形成了一条彼此相通的战略联系。
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火药桶。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意大利。意大利在意土战争并没有达到目的,而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却看到德国和奥匈在政治、外交上的拙劣表现,对奥匈谋求在塞尔维亚的利益也相当地不满,因为意大利也想得到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靠亚德里亚海的一部分国土。只不过反映实在慢了一点,没有赶上两次战争的班车而已。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而土耳其又实在很虚弱,爱面子的意大利不可能在刚刚结束对土战争后冒天大的风险与土合作对付同盟,这就失去了一次机会。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保加利亚对同盟的战争,完全就是一边倒,爱好投机取巧的意大利也不能去插足,这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到战后,在比自己强大的奥匈表现出对塞尔维亚的浓厚兴趣时,意大利的小心思开始活动起来了。不过,意大利没有直接去与奥匈冲突,则寄希望于塞尔维亚黑手党在意大利政府和军方的支持下得到政府权力……
北京的龙剑铭,在指使外交部谋求在《伦敦条约》上发挥影响力以后就主动退了出来,让待在欧洲长达一年时间的外交部副大臣,可怜的伍铭枢伯爵终于回到了北京。
他现在是志满意得地欣赏地在美国发生的“涨工资”浪潮和“金融浪潮。”欣赏着一个在相当程度上受控于自己的美国新政府在执行着自己的计划,欣赏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巴尔干的角力……这些,对大中华帝国的既定战略执行都有相当大的帮助,欧洲越乱越好,美国经济泡沫越多越好,从伦敦股票市场上圈回来的钱越多越好!当然,塞尔维亚的政局也是越乱越好,不久,一个令他满意的事件发生了。
这里需要说一说欧洲政治局势隐藏的一个变数塞尔维亚“团结和死亡”组织通俗的称呼是“黑手党”。
这个组织最初是个民族主义者的组织,主要由塞尔维亚军官和政府官员组成,口号是“为实现民族的理想,联合所有的塞尔维亚人进行暴力革命。”这个团体成立于1911年,领导者是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德拉古廷·吉米特里耶维茨上校。他在组织中的绰号为“蜜蜂。”积极主张建立一个由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这位上校早在1903年年仅26岁的时候,就策划谋杀了塞尔维亚皇帝亚历山大·奥布雷诺维淡皇帝和德拉加皇后和大部分的皇亲,不仅如此,他还组织杀害了没有来得及逃到国外的大臣们。也在1911年,他还派遣了谋杀者去维也纳暗杀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未遂。到了1913年,蜜蜂把目光盯在了一个人鼓吹“奥匈帝国从奥地利一匈牙利两位一体向奥地利~匈牙利~波斯尼亚三位一体多元化大帝国发展”的可怜人身上……
第96节 盘点江山
颐和园龙剑铭的办公室里,几名副官正在七手八脚地把一幅幅地图拼接着钉在整整的一面墙上,这面墙就是他们的总司令坐在椅子上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最后,一张张地图形成了两幅大地图。一幅是世界地图,一幅是欧洲详图。
这两张地图取代原来的帝国工业分布图和帝国江河治理规划图,由此也代表着大中华帝国从此正式把目光投注到了欧洲和全世界!
副官们在钉好地图后敬礼退了出去。龙剑铭踱着步子走到地图前认真的看着,更多的,则是那一个个国家名称和地名在他脑海里引发的思索。
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谍报等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无法避免地终于要爆发了!这个时候,再次用全新的目光来审视世界、审视中国,用全新的思维来考虑此前制定的战略计划,地图,就是最好的帮助总司令集中思想力的工具。
1913年年底,欧洲形成了五国同盟,由德意志帝国、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君主帝国、意大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组成的同盟国家,已经形成了条约的形式彼此约束和承担责任。这个同盟国家对抗的,是由英国、俄国、法国组织的三国协约,该协约国还拥有巴尔干半岛上的几个亲协约的小国,还在积极地影响着意大利。
看似强大的同盟国其实离不开一个核心——德国。
看似饰约国较少的协约国则拥有资源上和地理位置上的战略优势。
1913年的英国,本身人口只有四千三百万,却统治了世界25%的地球,管辖着四亿二千万人口,有着“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的声誉。直到这一年,英国本身因为着力去管理庞大的殖民地而没有花太多心思来准备战争。从国民情绪上来看,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记得1901年那感人的一幕伟大地英国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时,握住祖母的手的,是德国皇帝威廉,这位皇帝也是现任英国国王的表弟。尽管在德国积极地扩张势力谋求取代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可英国人依然把思维固定在军备竞赛和外交手段上。
同年地法国,依然在体现着浪漫与刻板复合的民族特点。这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也拥有相当地海外领地,在不久前的摩洛哥危机中彻底挫败了德国,完全控制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加上在非洲其他地方(如刚果)和亚洲的安南。这个民主的国家也拥有不可小视的实力。糟糕的是,在1913年。这个国家在军事战略上表现地很矛盾,拥有法德边界上一条坚固防线的法国,其军事最高指挥机关和首脑,却在少数迷醉于拿破仑时代战法地所谓的“进攻学派”地影响下。这些军管完全忽视了此前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昭示的变化,他们的军事理念实际上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水平差不多。因此,拥有坚固堡垒阵地的法国军队不理智地制定了一个所谓的口号计划。准备在万一、绝对要爆发的战争中“进攻到底!”
俄国。似乎拥有同样广袤的国土。当然这些国土绝大多数是没有开发的。因此在二般意义上乘看,俄国仅仅指其欧洲部分。这个国家遭受了日俄战争和中俄战争失败的两次连续的打击。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还好,英法很热心地伸出了援手,甚至此前跟他作战的大中华帝国也不记前嫌大力通过边贸和工业投资给北极熊输血。因此,1907年到1913年之间是俄国恢复、发展国力的关键时期,而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的俄国在维特的领导下为此做得很不错。至少,俄国已经有了力气去关注土耳其与巴尔干的问题,重新拿起了6年前的口号——“俄罗斯帝国是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在军事,俄军大力改革陆军和海军,博罗西洛夫将军的才干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至少可以这样说,相对于1906年的俄军,旧旧年的新式军队已经脱胎换骨,已经在素质上接近德国军队了。不过,财政问题依然是俄国的最大瓶颈,因此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些队并不多,区区十个陆军师和一个拥有12艘战舰(山岳和龙级)的波罗的海舰队而已。
转头看看同盟国,其实主要就是看德国和奥匈。
1913年的德国具有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经济与文化相当地发达,其本身确实具备了与英国争霸的基础条件。只不过地理区位的天然劣势和德国政治家笨拙的手腕,使得他在与表亲的争斗中每每落于下风。当然,德国人并不是坚韧到可以面对一系列的政治、外交失败而无动于衷,在军国主义思潮的控制下,克劳塞维茨先生的一句话成了德国政治家和军方的信条——“战争就是政治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的延续。”因此,德国从1905年在摩洛哥问题上受挫后就在积极地制定战争计划,准备对付英法,夺取世界霸主的地位。称职的军官、坚强而有经验的士官,普遍受过基础军事教育的国民(爱因斯坦就是为躲避军事化中学教育移民瑞士的),加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出色的军备技术,这个国家的战争能量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不可限量。
相对于强壮的盟友,奥匈帝国则像他老迈的皇帝一样陈旧不堪,但是陈旧并不妨碍这个帝国在1908年吞并了波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也不妨碍这个帝国在1913年把眼睛盯在吃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大部分油水的塞尔维亚上。有了强大的日耳曼兄弟的支持,二元君主国积极地想蜕变为三元君主国。(注:德国和奥地利属于古德意志民族,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才逐步形成德国和奥地利两个国家。)
龙剑铭清楚地知道,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企图与黑手党企图建立“南斯拉夫联盟”的宗旨完全对立,恐怖活动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因为世界上有了突然强大起来的中国,黑手党刺杀奥匈皇储会不会激发起战争来还两说。
不过,手里攥着大把棋子的龙剑铭并不在乎这些。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没有刺杀行动,战争也会在北京颐和园这个办公室里的这个家伙的导演下爆发!
把目光从欧洲转移到东方。这个帝国地版图看上去就能让总司令本人的内心涌起一股股的暖意。这,是他挚爱着的土地,这里生活着五万万的兄弟同胞。为了这些,他宁愿舍弃一切去绞尽脑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改变历史。从而改变这个世界、改变大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果。真的要以人种来分别的话,那么在他脑海里谋划着的、要争取的不是以往的白人世界。而是黄种人的世界、中国人的世界!
从1903年开始回国投资算起,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创造力在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之下超乎寻常地发挥出来。在经受长达六十年地屈辱后,潜藏在中国人民内心的火山无可阻挡地爆发出来,强大无匹的能量被合理地引导到经济建设中来。10年。在大量资金、技术、先进理念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奇迹!而龙剑铭本人。以用他的睿智、坚决和深谋远虑为这个新兴的大帝国赢得了最好的国际发展空间,取得了最佳的战略态势。可以说。龙剑铭在付出众多牺牲后,把旧B年的大中华帝国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
现在,他要考虑的事情不再是战争爆发、打到白热化状态时,安南的游击队会怎么样?印度的各种势力会怎么样?阿富汗年轻的国王会怎么选择?这些,已经不需要皇帝陛下、三军总司令去操心了。他要考虑的是:工业分布和规划、生产能力将来如何发展、转型,既适应战争状态,又能够把巨大的生产能力转入到民生领域;其次要考虑,如何在战争中一步一步地把世界上的黄金储备搞到中国来?他还要考虑,在什么时候出兵结束战争能够为帝国为民族取得最好的结果……
司徒燕带着旧金山的父亲发来的电报,想在第一时间把司徒美堂决定回国定居的消息带给龙剑铭。
她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呆立住了。那个穿着军服的男人正全神贯注地站在地图墙前,高大背影给她一种坚实的安全感,也同时让她想起在魔鬼岛上的那个夜晚姐姐墓碑前那个哀伤而萧索的身影。那一个夜晚,是司徒燕、德龄和珍妮在房间里通过窗户口担心地看着他度过的。四个人都没有睡觉也无心去睡觉,那天龙剑铭的状态实在让人揪心,在山寨门口的无力举步和恍惚的精神,在毛四哥哥的坟前的痛哭哀号和在何凝霜面前的冷静,极度的冷静,让她们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只能去远远地看着他,陪着他,而他本身也在用灵魂陪着另外一个也许是含笑、也许是哭泣的灵魂。
现在,他的背影一如既往地坚强起来,可这才使得司徒燕敏感地觉得,真实的他又离开了。在安全感和真实感之间,司徒燕宁愿去选择后者。因为只有目睹了那天他的无法控制的表现,她才最直接、最深切的体会他的内心,始终属于姐姐。
一个坚强如斯的人,一个被百万国防军战士、被五万万民众视之为神的人,他始终还是一个人。
一双温柔的手臂环过了龙剑铭的腰,他惊醒过来,从世界大战略中中回过神来,从熟悉的香味中他知道身后的人是谁。
“燕子,你来了,有事么?”
司徒燕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从后面抱住这个坚强的躯体,她愿意就这样去享受两个人间的温馨,她也相信自己这样能够让他在疲累中得到新的力量,来自于爱的力量。
龙剑铭很快就会意了,也闭上了眼睛体会着妻子的心跳、体温和气息……
“吭!”帝国政府高等顾问杨度站在门口很久了,实在忍不住出了声。
办公室里的男女带着些羞怯马上分了开来。
“皙子,请进。”龙剑铭不好意思地红着脸招呼着,自己在办公室和皇后搂搂抱抱的确实有点那个,偏生又给杨度这家伙撞了个正着,咳!君威扫地啊!
“皙子先生,你们聊,我有点事情先回去,剑铭,这个电报你有空看一看。”司徒燕也是红着脸,这个帝国的皇帝和皇后可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在别人面前出丑过。因此她一边说一边就快步走了出来,心里却在抱怨自己没有控制好感情的同时觉得甜蜜无比。
杨度一走进办公室就注意到了变化,刚好他手里的事情也跟这个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陛下,旧金山和伦敦来电,请示是否开始撤资?目前,金融市场的总量已经相当庞大了,我们的资金再也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这个顶点上逐步撤出大部分资金,留个烂摊子给杜兰特先生收拾吧!”
“这么说,现在的资金不能再维持市场热度喽?”龙剑铭追问了一句。
“不是,是越早撤离,所得到的利润越大,发生金融危机时守仓的资金比例就越小。总之,这一次只要安全地撤出触的入市资金,帝国已经大赚了。股市泡沫破灭在即,趁着各国政府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撤出来最为保险。”杨度稍微详细一些地解释着。
“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报告出来没有?我们的撤资估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要的是效果。”龙剑铭说完看了一眼杨度,这才发现高等顾问手里拿着一大叠的文件,想来,自己需要的资料他已经带来了。决策,决不能在空想的无根据条件下做出。这是一个为政者和为商者的基本原则。
杨度微笑着递上了报告,随即就自己招呼自己坐到旁边的沙发上。
办公室里,只有两个人的呼吸声和龙剑铭翻动文件的纸张声。少顷,龙剑铭“啪”的一下拍了下办公桌大声说道:“撤资退市!”
世界风云,注定会为这句话而变色!
第97节 意外垫背者
约翰·洛克菲勒坐在列车舒适的特等包厢里眯着眼睛打盹。而实际上,这位超级大亨是没有一点的睡意,中国皇帝在美国的实际代言人,驻美大使的非正式直接领导吴良一个电话急召,就害得这位肥胖的先生不得不窝在狭窄(其实够大了)的车厢里往西部跑。
不跑不行啊!洛克菲勒财团与美联集团的关系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美国国内有多处油田和炼油厂是两家合营;在中东,那似乎无穷无尽的石油利益也是美联格外开恩拉上肥胖的小弟一起去开发的;而这次金融市场的大投机,更是人家吴良总裁专门给洛克菲勒先生找的一个赚快钱、赚大钱的机会。在政治上,洛克菲勒也很有觉悟地全力支持着杜邦家族的外孙——杜兰特总统,这可是与美联保持了一个统一的阵营。当然,这种支持也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至少,限制托拉斯法案被新政府非正式地废除了,自由经济理论实际上为托拉斯打开了完全控制美国经济走势的大门。可以说,这次金融市场的大繁荣也是拜自由经济理论所赐。想一想,这个理论可是出自于远在太平洋西岸的那位真正财神爷之口呢!
洛克菲勒先生能够清晰地想起1905年在纽约两百人俱乐部的晚上,是财神爷一进门就找到了体形较大的约翰,把天大的好事情就这么痛快地恩赐给了美乎石油。如今,洛克菲勒已经从中东赚取了不少于引乙美圆的利润,而这些,恰好引证了中国皇帝当晚的说法。投资。是绝对值得的!当然,现在“不辞辛劳”地赶去见吴良先生也是绝对值得地!
大亨在脑子里盘算着,他能够大概地猜到吴先生找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为中国人首先找自己谈这个事情的作为而感到高兴。显然在美国各大财团中。中国人还是最信任长期的合作伙伴——洛克菲勒。
金融繁荣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约翰投入地三亿美圆资金如今按照市值已经达到了十多亿美圆,是到了该收手的时候了。
在列车隆隆向西开去的时候,旧金山的美联总部开出了一辆金龙轿车,方向显然是在旧金山东边奥克兰西北郊的惠特尼庄园了。
吴良也是揉了揉太阳穴稍微松弛了一下神经后,半躺在后座上想着事情。那是北京来的加密电报带出来的,必须尽快落实处理的事情,关系到整个帝国战略的推行和此次投资金融市场的成败。“帝国战略计划的时间表在推进,重要的美联版块也即将进入收官阶段,该洗脱干系的就要把屁股擦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当然,这需要有人帮助,或者说有人去出头承担责任转移视线才行。
要不留尾巴地席卷美国资金甚至是欧洲的部分资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拉一个大头出来扛,可以转移绝大多数人的视线,等帝国彻底主宰了局面后,这些再找到真相也就完了。左右看看。这个大头还非得洛克菲勒来当不可了!
这位先生有两个优势。一是国际上都公认了的,他和中国资本走得最近;二是这位先生有无利不钻地爱好。中国人席卷了资金,这个通过世界的银行体系能够找出蛛丝马迹,只有一口咬定资金来自洛克菲勒财团才有人相信。凭这个,就是洛克菲勒先生必须承担这个重任的根本原因。
……
不用吴良亲自去火车站接。可爱的约翰就熟门熟路地摸了进来。
“……撤资出市必然引起金融泡沫的破灭甚至市场地崩溃,如今这个市场已经远远不在理性的范围内了。可爱的学者们还说这是新经济理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奇迹,是美国经济潜力地正常发挥。包括尊敬的副总统威尔逊先生也这么说,当资金撤退后。岂不是火了镜片商人了吗?”吴良尽量轻松地开着玩笑把话题切入进去,不过他本身仿佛已经听到眼镜落地的咯嚓声了。
“吴先生总是这么幽默,呵呵。”洛克菲勒应景似的干笑了两声,他已经从吴良的话里听到了一些意味。本来应该由财团们组成的委员会来决定的事情搬到这个两人会面的密谈中来,那意味着什么?有人要倒血霉了!金融市场本来就是一个血淋淋的少数人得利的市场。上帝,感谢上帝!吴总算没有把我抛弃。
“什么时候开始呢?”洛克菲勒边问着边想象着摩根将要做的表情来。
“立刻,马上!”吴良突然冷着脸说出了这几个字。
洛克菲勒心里一阵寒战,现在他最想的就是冲到电话机边给经纪人打一个电话。
“转角有电话,约翰。”吴良指点着“客人”。
洛克菲勒做了一个抱歉的表情后站了起来,急匆匆地走了两步突然停了下来。他担心一个问题,要是美联并没有动作而自己先动了手,那摩根只要察觉了,第一时间就会知道是自己抢先出卖了委员会!慎重,慎重!这可是得罪所有大财团的事情啊!按照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委员会成员们在去年11月的时候看到飞来横财纷纷增加了投资,很多人都是把血本投在了上面,这个大楼一垮塌,会压死很多以前称之为大亨的人!还好,自己一直按照中国人的指示在操作……
吴良看洛克菲勒停下了脚步,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淡然一笑道:“伦敦很快就会有消息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民兴石油公司的财务年度报告……”
还没等慢悠悠的吴良把话说完,洛克菲勒就急忙加速打电话去也!伦敦一出问题,美国这边不用委员会谁谁谁首先撤资都会受到剧烈的影响,这个关节洛克菲勒很清楚。
吴良没有欺骗可爱的约翰,本来就没有多少油水和资产地民兴石油在伦敦上市是一个天大的气泡。几口小油井。不到一亿华元的资本在国际上流行石油投资的氛围里创造了金融资本操作地奇迹。趁了东风而已,这股东风需要民兴石油拿出实际地成绩来支撑的时候,完了!一切都完了!不过,圈回来的钱可都在美国股市上流动着呢?
这里。吴良完全地吃了胖子一个意识差。他没有明说自己首先撤资了。而且事实上他也没有撤资,只是用英国伦敦市场上民兴石油的财务问题来激化了一下,让洛克菲勒误认为美联集团和中国石油已经开始撤资,那就意味着大楼要倒塌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神去细想呢?
谁也不想担负起首先撤资的责任!
吴良是充分利用了洛克菲勒对美联的了解,对自己和龙剑铭有些盲目的信任做成了这个事情。当然,他也有充分的理由来这么做!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上要打压地,包括曾经的合作伙伴洛克菲勒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在里面。只有约翰首先撤资,美联就马上跟进。可以尽量多的把赚取的大把资金立即转移到硬通货市场上去。那时候,海轮就将成吨的黄金毫不客气地源源运送到太平洋西岸去,也许到那个时候,吴良才可以回到祖国跟他的亲密战友们会合庆祝胜利……
洛克菲勒用手帕揩着脑袋上的汗走了过来。吴良瞟了一眼他其实是他身后地一个侍者。那是地道的国防军情报局的工作人员,洛克菲勒地打的电话完全被监听了。侍者做了一切正常的手势,吴良也拿我咖啡杯喝了一口,提声喊道:“给客人换杯咖啡!”
……
1913年的冬天。对北半球地区来说是彻骨的寒冷!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特别寒冷的感觉。损失惨重的各国金融体系很快就引发了连锁的反应——银根极度吃紧、工业生产需要的资金紧缩、流通货币和储备黄金不成比例、银行挤总……等等现象几乎成了各国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在美国表现的尤其显著。相对来说,损失惨重的是美国和西欧,这引起了德国人浓厚兴趣,现在同盟国面对的对手受到了经济打击陷入萧条状态,正是同盟国摩拳擦掌的好时机。
因此。在维也纳的奥匈帝国皇帝爽快地同意了皇储带着太子妃去塞尔维亚走一走的请求。很显然,这个时候把波黑纳入奥匈帝国并对赛尔维亚动手正是时候。不过,鉴于冬天的严寒和山路的崎岖,也因为驻波黑的奥匈军队要在5月才开始演习。担任军队总监的皇储决定在1914年四月——六月间选定时候出访塞尔维亚,鼓吹三元君主帝国的好处。
世界各国的不解目光首先投到了伦敦,却没有找出中国操纵民兴石油套取现金的证据。因为民兴石油本身似乎也是金融市场泡沫的受害者。根据资金流向的线索,欧洲国家又把目光转移到金融投资热潮的始发地纽约。
而美国本身遭受的损失最严重,工厂无法从银行里取出足够的钱来买原材料、开工资,让前段时间“涨工资”的浪潮成为泡影,社会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动荡之中。美国政府在缺乏足够现金流通后又必然会在现金去向上找原因,很快,洛克菲勒先生就浮出了水面。
可是,就算有证据证明洛克菲勒在股市上投机,也没有任何的一条现行法律可以援引来制裁这位“以正常、合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大亨。不过,摆在杜兰特政府面前的不仅仅是国内的乱摊子,还有国际上对各国资金流向的质询。可是这些钱大部分在金融泡沫破裂的同时变成了一张张的证券,也就是废纸。急需要大量现金流通的各国又不得不把目光投注到最近两年在欧洲和美国大量销售工业品的中国身上。希望中国能够组织一批货币来挽救各国的货币体系,缓解银根紧缩,硬通货贬值的危机。
这样一个循环下来,龙剑铭和吴良尽量地捂住自己的嘴偷笑着用赚来的钱换取大量的黄金和重要生产资料。不过,为了将来大战的稍微平衡的态势考虑,两位奸商并没有趁人之危下狠手,真正做到了友好的、公平的交易,见好就收。
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中国就在黄金储备上跃升了一个大台阶,整体的经济实力在硬通货的支撑下一下硬挺起来,新华元也因此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货币之一。
经过这么一番的折腾,纽约丧失了新兴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太平洋西岸的一座海滨城市则冉冉升起,在此时贬值而必然在世界金融体系正常和欧洲大战爆发后增值的黄金支撑下,俨然成为世界金融的新焦点城下。她就是上海!
当然,在这次危机中获利的不仅仅是大中华帝国,还有面临万夫指骂的约翰·洛克菲勒先生。他顶不住政府和经济界的压力把证券换来的大量现金被迫投入美国金融循环体系,连带着美联集团也象征性地投入了一些没有及时换成黄金的现金,这才避免了美国金融和财政的彻底崩溃,但是,美国的国际处境一下子就艰难起来了。国际在指责美国政府推行的自由经济理论是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源,而铁的事实说明,世界的资金大部分是在美国股市的泡沫中化为灰烬的。
1914年2月2日,美国总统休·杜兰特以身体原因辞职,副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接任总统职务。
最后的垫背者不是龙剑铭和吴良意料中的洛克菲勒,这位大亨很快就因为贡献了大量的资金和没有受到影响的石油实力重新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实际上垫背者换成了杜兰特先生。
对大中华帝国而言,损失了一个一手扶植起来的美国总统换来中国金融能力长足进步和美国在国际上被隐性孤立的结果,仍然是划算之极的买卖。当然,出于个人友谊和对杜兰特之前对中国民族独立革命的帮助,龙剑铭痛快地邀请失意的杜兰特到中国“养病”。
第98节 苦命鸳鸯
1914年,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在西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政府为了尽快平息危机,不惜将世界第一位的黄金储备大量出售换取现金,以弥补国内的现金流动亏空,维持英镌在国际国内的地位,避免货币失信导致的整体经济灾难。只有大量的现金流进入,那国民的恐慌才能消除,在银行门口挤兑的长龙才会缩短直到消失,但是,金融危机对工业的打击尤其的沉重,这对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足以影响政府在国民心里的地位。因此,英国政府不得不寻求转移国民视线,以避免在危机未消失之前爆发国内矛盾。
法国的情况比英国好不了多少!早在1901年到1905年,大量的法国资金就进入伦敦金融交易市场,避免了英国在布尔战争后发生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可是这些资金都毫无例外地被石油泡沫所吸引,最终被无情的财务报表化为灰烬。这样一来,法国也发生了程度比英国、美国稍微轻一些的金融危机,但是,这些受损资金主要来自辛迪加,因此,法国政府不得不给国内资本一个交代。而最好的交代就是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铁资源从德国人手里抢回来!法国政府和民间,迅速掀起了一股反德的民族主义浪潮。
对协约国的另外一个成员来说,金融危机变相地截断了来自英国和法国的资金援助。而俄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建设和军队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俄国马上把求救的目光投到了东方。
相对可怜的协约国和美国来说,同盟国的经济体系基本没有被触及。
此消彼长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至少在短期内,在英国没有率先复苏前,同盟国在经济能量上要高过协约国不少。而此前,情况刚好相反。
协约国陷入经济危机,正是同盟国主张自己利益的大好时机。
1914年6月28日。一列火车从奥地利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首府萨拉热窝开去。火车上有一对在欧洲皇室里饱受非议地夫妇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爵和他的妻子霍恩贝格女伯爵索菲。
今天是夫妇俩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这让在花车里的两夫妻既感觉幸福又有些激动,总是不停地相互回忆着,说着过去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并不那么令人愉快,但是对他们来说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索菲并不是贵族出身,她的血统远远没有哈布斯堡家族来得高贵。1889年,美丽的索菲幸运地成为伊莎贝拉公主的侍女,也因此结识了当时还不是皇储的大公。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不可遏止地陷入了爱河。也不知道是否是爱情的发生给大公带来好运气,他的堂兄早逝了。因此,他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最佳继承人选被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中。皇帝对侄儿与侍女的恋情很是不满。在他看来。这是有辱皇家风范的行为,必将引来其他国家皇室地嘲笑,成为奥匈帝国在国际上给人地笑柄。因此。他坚决地反对侄儿与侍女的交往。
大公没有屈服。仍然坚持他的爱情。而同情他和索菲的伊获贝拉公主也积极地给皇帝施加影响。
1890年,皇帝终于心平气和地与大公深谈了一次。这不是一次伯父与侄儿的亲情交流,而是封建贵族意识和自由恋爱精神之间的交战,是在权力和爱情之间的无奈地妥协。大公立誓答应了伯父皇帝的要求,即:他和索菲在结婚以后,皇家并不按照惯例晋升太子妃以更高的贵族头衔(因为她的出身本来就不是贵族);同时,大公和索菲的子女不能承袭大公本人以及奥匈帝国的爵位和皇位;最令人难堪的是索菲在皇宫只能享受侍女级别的待遇。也就是说,她不能和她的丈夫在宫廷里面挽手并行,出门不能与皇储同车,甚至宫廷的大门也只给皇储地妻子打开一小半……这样,大公才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储。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则一直受到皇家的冷遇、白眼和欧洲皇室的嘲笑。
大公之所以借到波黑的机会带妻子出来,是想给妻子一个愉快的结婚纪念日。在这里,妻子能够和军职丈夫一样享受最高的待遇。作为奥匈帝国武装部队的总监(检察长),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网、刚结束对驻波黑两个奥匈军的检阅,此时去萨拉热窝完全是一次临时的访问。无非是想让妻子在那里感受了太子妃的光荣而已。在大公心里,一直对妻子索菲,儿子恩斯特、马克西米连和女儿索菲抱有愧疚。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向妻子在这10多年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作出一点也许微不足道的弥补。
可以这么说,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不是一个好皇储,也不是一个好军人,但是绝对是一个好丈夫和父亲。难得的是,他一直挚爱着妻子而没有任何的绯闻发生。当然,14年的努力坚持也得到了一些回报。1909年,在帝国成功吞并波黑以后,高兴中的皇帝大发善心给了宫廷侍女一个伯爵的头衔,这样才使得索菲的处境略微改善了一些。
在维也纳遭受不公正待遇,可在萨拉热窝又会怎么样呢?
6月28日,对巴尔干的斯拉夫人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很久以前的1389年的这一天,斯拉夫人在科索汰战争中败给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被奴役的生活。因此,这个日子被成为“维多万。”即耻辱日。到了1912年,这个日子因为土耳其的失败从耻辱纪念日变成了狂欢的节日。
再看1914年,奥匈军队代替了土耳其人驻扎在波黑,这个日子又很快成为使民族主义者愈发仇恨奥匈的警醒日。这一天,“团结或死亡”组织发布了暗杀令,这个命令由七名外围成员来负责执行。他们。现在就潜伏在市内街道上。准备袭击来访的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
可怜的大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当然暗杀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位大公并不对驻军问题负责,但是他作为奥匈帝国地皇储,却必然成为暗杀者们垂涎的目标。
车队从萨拉热窝火车站接到了大公夫妇,因为这次访问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警卫安排得很松弛,在车队经过的街道沿途,只有少量的警察在维持秩序。大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担心奥匈军队进城保护自己会激化这里的民族矛盾和反奥情绪,所以他把自己的安全。把妻子的安全交给了不称职的萨拉热窝市警察专员。
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夫妇坐在第二辆车上,他们尽量地保持着善意地微笑,还不时地向周围的群众挥手致意。也许,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弗兰茨皇帝和茜茜皇后那样有魅力的人。前辈可以用个人魅力征服匈牙利人民和贵族的心,造就了二元君主国的长期稳定,那么大公也想在波黑重现这一幕。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实际上成了奥匈帝国压迫波黑斯拉夫人的象征!
车队在经过市中心楚穆尔亚桥时。两名刺杀者发动了袭击。一名刺杀者在正要掏炸弹的时候,恰好一名警察走到他面前,于是,他停止了动作。而另外一名刺杀者则向大公地绿羽毛将军头盔扔出了炸弹。
“轰隆”一声,炸弹在大公座车后方爆炸,因为敞蓬车的帆布车蓬把炸弹弹了开去。这颗炸弹只炸裂了大公后面一辆汽车的轮胎,并用弹片杀伤了几名围观者和奥匈帝国驻波黑军政长官波蒂奥雷克将军的中校副官及索菲的女官兰尤斯女伯爵。
扔出炸弹的刺杀者立即被逮捕。这个时候大公有些恼怒了。他甚至不顾安全常识地跳下座车到后面来安慰受伤者。所幸的是,附近没有出现新地杀手。
现场很快得到了处理,伤者被送去医院,访问继续进行。
市政厅里,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抓住了市长的手臂抗议道:“我来这里友好访问却遭到了炸弹的对待!市长先生,这,真是岂有此理!您,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可怜的市长好不容易才安抚下了暴怒的大公。当然,索菲的帮助劝慰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这个时候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就此待在市政厅以炸弹事件为借口招来军队的话,下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可是。在市长和要员们向大公致以热烈的“欢迎辞”后,大公却想到了医院里面受伤的人们,他决定改变访问计划去医院探望。所以,他对市长先生说了一句:“我对你们的关心与好感并不因为小小的愉快而改变。”
车队再次出发,而司机们却意外地没有接到改变后的行程通知。在加强了警戒的车队发现走错路掉头的时候,大公的座车刚好停在了暗杀者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面前。这位年仅19岁的谋杀者是7人小组中最为坚决、最为执拗的成员。他迅速地拔出了比利时生产的勃郎宁手枪,在相隔不过的距离上五英尺开了两枪。随后,刺杀者被包围起来,他吞了随身带着的氰化物却因为药品浓度的问题没有死亡,只是剧烈地呕吐而束手就擒。
一发子弹射进了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的脖子,切断了颈静脉。另一发子弹则钻进了索菲的腹部击破了一根动脉,但是突然来到的袭击和因此带来伤害让两夫妇完全没有反映过来,只是呆呆地坐在汽车后座上。军政长官没有发现殿下夫妇已经中弹,为了避免再次受到袭击,他中断了访问医院的计划,命令汽车返回市政厅。此时大公的副官哈拉希伯爵领会到了将军的意思,从前座转过头向殿下报告:“殿下,我们将回到市政厅。”
身受重伤的大公一开口,鲜血就喷射到了副官的脸上。
索菲在中弹后的麻木状态中看到这一幕,惊惶地抓住她的丈夫喊道:“上帝,我的上帝,你怎么了?”然后,她自己也从座位上无力地滑落下去,只能用脸去贴在大公的膝盖表示自己的关切和担心。
“索菲,亲爱的,死不得!活下去,看在上帝和孩子的份上,活下去。”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一句一口鲜血地向妻子喊道,可是他的妻子却陷入了昏迷状态。
大公鼓起余力想搂起妻子,却无力地失败了,只是把头上绿毛头盔弄掉在座位上而已。
“殿下,殿下!您没事吧?”副官一边催促司机开车一边问道,他想通过问话来保持殿下的意识清醒。
“没什么,没什么,没什么……”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在搂住妻子的身体含糊不清地说着。这个时候的他在瞬间回忆起了14年来的生活,想起了还在维也纳的三个孩子。
1914年6月28日上午11点,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医院去世,一对苦命鸳鸯最终幸运地一起往登天堂……
谋杀。并没有马上引起国际局势的恶化。
当正在萨尔茨堡夏季别墅休憩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从他年轻时代的好朋友,他一直没有更换过的副官——爱德华·帕尔伯爵手里接过电报记录后,只咕哝了一句:“上帝,太可怕了。”然后,这位皇帝闭上了眼睛长长地出了口气,说了一句让伯爵记录在日记里的话:“触犯全能的上帝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老天爷恢复了我不幸未能维持的秩序。”
这是一句很明显的暗示,皇帝对皇储的被谋杀并未感到悲痛,而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味道。他对他的继承人以犯贵贱通婚之罪来向他挑战而遭到了上帝的惩罚表示出了对神的敬畏和感谢。
不过,老皇帝的思想并不代表奥匈帝国所有人的思想,也不代表全世界的思想。在当天晚些时候,在“霍亨索仑号”皇家游艇上的德国皇帝威廉正在庆祝德皇威廉运河(基尔运河)开通19周年,他接到电报后,脸色发白,一声不响地回到了舱室。大公是他的好朋友好猎伴,皇帝真心喜欢并尊敬这位专情倔强的朋友。
消息,很快就传递到了全世界……
第99节 战争浪潮
1914年的6月28日是个星期天,在这个不幸的星期天发生的事情并没有马上激发出恶果来。
到了第二天,一群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开始在市区抢掠殴打塞尔维亚人,迅速地激起了有“团结或死亡”(黑手党)组织的塞尔维亚人的反击。主动袭击者迅速地陷入困境,奥匈帝国驻波黑司令官兼军政长官波蒂奥克雷将军立即命令军队进入市区并控制了局势。在这场规模并不大的骚乱中,有50多人受伤,一名克罗地亚袭击者身亡。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6月29日,得到消息的各国纷纷向维也纳发去电报。德国皇帝威廉公开地在电报里表示“奥地利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盟友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成为强有力的后盾。”美国总统威尔逊则“代表美国人民和政府表示慰问和吊唁,并致以总统本人的哀悼和深切的同情。”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政府电文后面附加了一条,英国宫廷将志哀一周,表示对大公的深切怀念。俄罗斯已经丧失了权力的沙皇则表示他的宫廷将志哀口天。同一天,来自东方的大中华帝国政府的电报则向世界表示“强烈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动,大中华帝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维护和与国际道义。”相差半小时,北京又向维也纳拍发了更亲切一些的电报,在表示哀思的同时表示“支持奥匈皇室的合理主张”。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约瑟夫皇帝在6月28日、29日有发动战争的意愿。相反地,在萨拉热窝民族骚乱后,奥匈帝国政府出于稳定当地居民情绪,促进波黑的最终融合与合并的考虑,让财政大臣莱昂·冯·比林斯基向骚乱中受伤和遭受财产损失的塞尔维亚人作出拨款赔偿。不幸的谋杀事件和地方性的骚乱事件似乎就要平息下去,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可是,事实上奥匈帝国驻波黑的军政长官波蒂奥克雷将军粗暴地抵制了政府的赔偿行动。在将军地主持下,很快经过对谋杀者的审问后,矛头对准了塞尔维亚王国政府。而“塞尔维亚人谋杀了皇储”的证据和结论也很快在维也纳出现,但是,奥匈帝国外交部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保持了缄默。而在维也纳以及其他的区。报纸和某些政府机构却在鼓动反塞尔维亚地民族情绪,在维也纳的街头出现了这样的广告牌——“所有的塞尔维亚人都必定灭亡!”
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大公夫妇的葬礼就回到了夏季别墅城堡,这跟1889年前皇储鲁道夫开枪杀死口岁的情妇后自杀的葬礼显然有很大的区别。另外,这个国家还有一些人为大公夫妇的死而高兴不已。外交大臣莱奥博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和奥匈军队总参谋长康拉德男爵就是其中关键性的人物。外交大臣一直抱有消灭塞尔维亚人的心思……而参谋总长则早在1908年就怂恿老迈的皇帝打一场对塞尔维亚的“预防性战争”。皇储被谋杀一事。给他们实现主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不过。他们要发动战争就要得到皇帝的同意,要得到皇帝的同意最少要得到盟国的保证。因为塞尔维亚人跟俄罗斯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1912——1913年,俄国表现出来的,对巴尔干的兴趣不得不让两人去慎重考虑。结果是,攻击塞尔维亚肯定会引来俄国的抗议,但是有德国钳制俄国的话,那个还在恢复期的北极熊一定不会加入战争。
1914年7月5日。在奥匈帝国外交大臣的再次要求下。德国皇帝和总理郑重表示将完全支持友邦的行动。而事实上。德国皇帝在下这个保证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战争的临近。他对海军上将蒂尔皮茨说:“我不相信会有严重的战争发生。俄国不会站在轼君者那一边,而英国、法国、俄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事实上,德国皇帝轻率的表态是以“德国的全部资源为担保向战争开了一张空白的、随时可以填写的支票。”
外交部在行动,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也没有闲着,他先后几次去影响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陛下,直到德国的保证送到皇帝手中时,老皇帝的和平感才被三元君主国的远景取代,他对将军说:“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7月23日下午六时整,奥匈帝国驻塞尔维亚使节向该国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
北京颐和园。
又是满满的一屋子人,只不过这次的气氛很特别,这里的人象是要见到等待已久的梦中情人前一秒种时一样。激动、兴奋、期盼、不安、惶恐,几乎所有可以用于形容情绪的词汇都可以安在办公室里某一个人身上。
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李莽中将捧着手上厚厚的文件给与会众人汇报着,而今天参加会议的,则增加了一位女性成员——皇后司徒燕。
“……奥地利给塞尔维亚48小时的答复时间,而他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而且不容许谈判。我们认为,塞尔维亚绝对不可能完全接受奥地利的要求,那实际上是让塞尔维亚成为奥地利的属国。不过,奥匈军队已经在开始迫不及待地动员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战争将不再因为那纸最后通牒的结果和而停止脚步。换句话说,就是最后通牒和期限是幌子,奥匈帝国军队必然入侵塞尔维亚。今天,俄国已经发电报到维也纳告之奥匈政府,入侵行动必然会引发俄国军队的动员。”
李莽汇报完后行了个军礼坐了下来,人们也屏息等待着决定性的讲话。
龙剑铭并不轻松,直到现在,也就是大家等待着他说话的时候,他还在考虑俄国目前的情况能不能象自己计划中那样去承担任务。历史,已经改变了,他不能用他知道的、已经发生在另外一个时空的那些事件来套这个世界即将发生的事件。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最有可能性的答案。于是他站了起来,习惯性地走了两步后扫视了全场。道:“现在的关键不是奥匈而是俄国,再其次是我们。俄国政府给维也纳地电报既然已经发出去了,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俄国人一点表示,让他们完全地放心东边。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向西、向南全力以赴。金融危机给了协约国以打击。那么在这个时候英法是肯定缺乏底气却又矛盾地渴望战争。战争,不可避免了。现在我们要明确的是严格保持表面的中立。积极地影响双方开战。我想,外交部可以明确地支持奥匈地最后通牒内容,给同盟国吃下这最后一个定心丸。战争一打响,帝国就宣布完全中立并沿远东铁路给予俄国一定地援助。交战双方,我们的国防军都要秘密派遣军事观察员,不偏不倚地掌握战争进程。我们等待了11年的战争。机会绝对不能从我们手里错过!”
“陛下。目前奥匈和德国在外交上努力把奥塞问题限制在地区性纠纷和可能发生的地区性战争之内。英法似乎也同意他们的这种做法,战争似乎还需要添加一把火才能打响。”外交大臣唐绍仪一等龙剑铭说完了加了个建议。
龙剑铭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微笑了一下道:“俄国人应该很清楚帝国的立场了,没有必要再多次一举。他们能够给维也纳发那样的电报,证明了维特政府已经有了对帝国动向地清醒认识。只要俄国足够强势,战争就必然扩大。这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强调地就是中立和和平,就是阐述我们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地立场。可以这样告诉世界,即使欧洲爆发战争,那也是欧洲人的战争。至于在下面怎么做,我想外交部的计划已经很详细了。诸位,不要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事情的发展完全在帝国的控制之下,世界大战必然爆发,就在下个月!”
龙剑铭能够明白众人的心思,其实他也有患得患失的情绪。经营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只有这样一个机会才能使大中华帝国快速地走向强大。现在,机会就要从预测、从计划变成现实存在的东西了,恐怕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仔细地打量了又打量这个世界和自己,惟恐出现了什么砒漏。
皇帝的信心立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战争必然在下个月爆发”的话都听到,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各自按照各自部门早已经拟订好的计划行事就成了!……
此时的欧洲的权力者们并不象北京那个神秘的办公室里的人们那样,能够非常清醒地看到事实真相,能够把握局势发展的脉搏,甚至能够猜测到结局。各国皇室、政府、外交人员们在忙碌着,还在试图用政治的、和平的手法来调解战争危机。尽管,几乎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中,都有一种想开战解决一切矛盾的冲动,但是理智在告诉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战争的魔盒一打开,谁也不知道世界将要在战争中走向何方?他们,同样存在一种更严重的患得患失心理,同样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地避免战争。可是,潮流所向,浪潮汹涌,战争已经蓄势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了,战争的洪水巨浪只需要一个小小豁口就可以摧垮最理智的人的理智!从而席卷欧洲甚至席卷全世界!
欧洲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对立和长期的亚战争——军备竞赛,在金融危机、巴尔干危机的挑逗下,让人们在不情愿战争、不想扩大战争的心态下走向战争……
1914年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向维也纳和柏林建议,提出由英、德、法、意四国来调停奥塞不和。拍林很干脆地、没有给爵士任何颜面地拒绝了。德国人用奥塞争端是该两国的事务为由把英国外交大臣的提议直接扔进了废纸萎。
7月27日,格雷再次向拍林提出调停建议。这个时候的德国皇帝也许想到战争会扩大,会造成英德之间的残酷较量,因此让他的政府总理贝特曼霍尔韦格与盟友商量。奥匈帝国没有马上答复。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29日,奥匈帝国外交大臣才答复德国总理说:“我为没有考虑格雷爵士的建议而遗憾,因为事态的发展已经压迫奥地利必须走向战争。”这个马后炮显然是不起作用的,对盟国的一个所谓的交代,但是,外交大臣莱奥博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和康拉德将军实质上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个建议的打算。在德国皇帝和政府总理的保证下,他们已经把渴望了很久的战争视为必须。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奥地利人在四日,在对塞尔维亚宣战后的第二天,仍然天真的认为俄国会在德国的钳制下无所作为。为了让他们老迈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两人甚至编造了谎言说“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开始向奥匈军队进攻。”
两个野心勃勃而无知的人就这样利用谋杀事件把整个欧洲甚至整个地球推进了战争的旋祸。
就在奥地利人答复他们的盟友的同时,俄国宣布总动员。这样,一切力图使奥塞争端局部化的努力成为泡影。
7月31日,拍林忠实而勇敢地承担起了盟友的义务。德国政府打电报到莫斯科(政府所在地)和圣彼得堡(沙皇所在地),要求俄国在口小时以内撤消总动员令,停止一切对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每项战争措施,并告之拍林。
俄国外交大臣克柳申科立即回复德国:12小时的时间太短,但是俄国保证只要继续谈判,军队就不会越过边境。
德国的关键人物们立即研究了俄国的答复。军队总参谋长冯·毛奇将军坚持认为:难得的机会和有利的形势可以用来进行战争打击。他认为法国的军事形势和经济形势是困难的,俄国在没有英法的资助下是没有信心进行战争的。他相信,1914年进行战争对德国最有利,他保证《史利芬计划》会给协约国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快速取得胜利。而德国外交大臣戈特利布·冯·雅戈则认为俄国在虚张声势,认为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强硬立场能够逼迫俄国最后就范。
不想要战争的德国皇帝威廉最终还是被政府和军队首脑说服了……
第100节 甩你娘的一耳光,分裂者
1914年8月1日,德国用宣战答复了俄国的回复!
同一天,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十八小时内就德、奥、俄战争问题表示态度。
军列以每天五百五十列的速度奔驰在德国,迅速地把动员、武装起来的军队运往西线。德国总参谋部认为,只有以战争行动才能在第一时间摧毁法国可以的战争意志。当然,他们的外交使节也奉命在“万一法国宣布中立的情况下,要求凡尔登和土尔要塞区的控制权。”
德国发达的铁路运输和完善的兵役制度,让战争机器顺畅地迅速运行起来。连德国皇帝在8月1日产生的一丝和平念头也被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以“军事机器已经开动,计划已经执行,几百万大军的脚步不可能在启动后停止下来”为理由打消掉了。在这一天,世界大战的爆发才成为真正的定局!
德军总参谋部一直酝酿的就是两线作战计划,无论法国如何选择,其实都要被迫进行战争。不过,德国人给的时间实际上不止18个小时,对于同样被称为陆军强国的法国,德国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展开计划,因此,直到8月3日,德国才正式向法国宣战。而在宣战前,德国军队已经攻击了法国边境城市贝尔福的一个检查站。
英国人在自身的经济危机没有消除的情况下面对危局,他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其实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实际上1914年的英国与1913年地英国差不多,英国人不想跟德国表亲打仗。他们把希望还是象傻瓜一样寄托在外交调解上。英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在外交手段根本无法消饵十多年以后积累的矛盾,阻止战争爆发的时候,表现的极其软弱。他只会笨拙地用“警告。”“建议”来对付德国和奥匈已经形成实质的战争准备,在协约国的条约面前,英国人甚至在8月3日以前没有说过一句“支持法国对德战争”的话。所谓的老练的政治家、外交家,老牌帝国地虚伪面具在这一时间被德国人用铁拳无情地揭露下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