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210 闪烁(当代)
“有什么影响?”
“再过几年,黄总就要退休了。没有这个靠山,你不担心?”
牧浩洋愣了一下,笑着说道:“黄总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但是我更相信,成功得靠能力。”
“挺自信的嘛。”陆雯也笑了起来。
“不自信,你会嫁给我吗?”
“还很臭美。”
“放心吧,两年后,我就调回来了。老腾已经答应,在他出任总参谋长后,提名由我担任海军司令。”
陆雯一愣,说道:“他亲口答应的?”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当着黄总的面答应的,不然我也不会去布莱尔港。”
“你不觉得有问题吗?”
“什么问题?”
“你肯定是高兴过头了。”
牧浩洋皱起眉头,似乎没有明白陆雯的意思。
“你想想,老腾当上了总参谋长,会让别人插手海军的事情?”
“这……”
“按照现在的规矩,总参谋长肯定会兼任军种司令,黄总就是陆军司令,老腾没有必要把海军司令的位置让出来。即便黄总做了安排,比如定下新的规矩,老腾也可以用总参谋长的身份来架空海军司令。”
“你是说,老腾压根没想过让我管理海军?”
“你与他的分歧这么大,你觉得他会把海军交给你?”
“这……”
“要是我,就会以退为进。”
“怎么个以退为进?”牧浩洋已经出了一身冷汗,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两年后,回到总参谋部,提出去陆战队服役。”
“陆战队?”
“你本来就是陆战队员,只是被黄峙博硬塞进了海军。到时候,吴建军也差不多该退役了,你可以要求出任陆战队司令。”
牧浩洋皱起眉头,没有吭声。
要知道,黄峙博曾经提出,让他出任陆战队司令,结果被他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陆战队是海军下辖兵种,即便由总参谋部指挥,最多只是独立兵种,比军种差了一个级别。
“怎么,不请愿自降身份?”
“不是,我在考虑。”
陆雯笑了笑,把住牧浩洋的肩膀,说道:“没什么好考虑的,当上陆战队司令后,你得大力提高陆战队的独立性,向对手看齐。”
“对手?”
“美国陆战队就是独立兵种,而且是建制最齐整的兵种,涵盖了陆海空,独立作战能力超过了三大军种。”
“问题是,我们不是美国。”
“那我们也会超越美国,而且在我们涉及到的周边矛盾中,陆战队大有作为,重要性不比海军差。说得直接一些,只要你能在陆战队干出成绩来,黄总肯定会在退役之前把陆战队搞成独立兵种。”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雯的意思。
“今后,我们肯定会参与很多涉外战争,而陆战队是最佳选择。即便成不了军种,陆战队司令的地位也不比海军司令差。”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你想想,如果陆战队变得举足轻重,到二零四二年、最迟二零五二年,就该论到陆战队司令出任总参谋长。如果你留在海军里,最快也要等到二零六二年,才能出人头地。到时候,你多少岁了?反正我差不多快走不动了。”
“陆雯,你……”
“我说的是实话,而且也在为你着想。”陆雯笑了笑,说道,“父亲退役后,很少过问军队里的事情,而且他从来没有给予你任何帮助。现在,你能靠的就只有黄总了。如果不趁这几年捞点资本,恐怕……”
陆雯没有说下去,牧浩洋也没有开口。
牧浩洋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一直觉得没有必要担心。首先是黄峙博在退役的时候也不过六十多岁,算得上年轻,在军队里的威信不会立即消失,很有可能成为陆风烈那样的认人物。其次是腾耀辉与他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海军建设上,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不至于会刻意对付他。最后就是陆风烈的影响,不管怎么说他也是陆风烈的女婿,大部分高级将领都得给陆风烈面子。
陆雯这么一说,牧浩洋才意识到,他过于自信了。
关键就是,腾耀辉会不会因为主张上的分歧,让牧浩洋成为光杆司令。如果是,就得离开海军。
沉思了好一阵,牧浩洋才叹了口气。
“想通了?”
“暂时还没有,不过你说得没错,必须做更加长远的考虑。”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个人,我希望你现在就申请退役。”陆雯靠到丈夫肩膀上,“这样的事情,我比你见得多得多,不然也不会跟父亲闹别扭。以你的能力,即便不在军队里当将军,到外面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过过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你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陪我。只是父亲说过,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既然你已经是将军,而且你也热爱现在的工作,希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我就会支持你。不管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
“问题是,去了陆战队,又能怎么样?”
“还没想明白?”陆雯看了丈夫一眼,说道,“树挪死、人挪活,至少在陆战队里,老腾不会对你指手画脚。”
“行,我找机会跟黄总谈谈。”
“不是现在。”
“为什么?”
“你要现在去找黄总,摆明了要跟老腾对着干。即便黄总不会反对,也会增强你与老腾的矛盾。说得好听一点,为了大局着想,你得忍耐。说得难听一点,为了个人前程,你也得忍耐。”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雯的意思。
“先在印度洋舰队干两年,做出成绩来,什么都好说。”陆雯笑了笑,说道,“孩子也大了,家里的事不用**心。这两年,我会尽量过来看你。等到港口建设好了,我还带孩子们过来渡假。”
“这么说,还得专门申请一笔资金,修建度假区。”
“也不是不可以,有几万驻军,今后还会安排家属,肯定要修建家属区,以及配套的医院、学校、商场等等。搞得好的话,建一座热带岛屿疗养院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黄总不会反对这么做。”
“得了吧,我只是随便说说。”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知道我为什么坚决反对老腾的扩军计划吗?原因只有一个,他的计划不会让海军更强大,只会压垮整个国家。经济完蛋了,海军再强大都没用。今后几年,经费肯定非常紧张,就算黄总不反对,我也不会花钱建度假区。”
“这么大公无私?”
“不管怎么说,我得做出表率,是不是?”
陆雯笑了笑,说道:“我就知道你是说笑的,不过原始状态的自然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牧浩洋愣了一下,觉得陆雯挺有意思的。
“你不知道,在基层的时候,我跟着导弹部队经常进山训练。西南地区的那些原始森林非常壮美,任何收门票的风景区都比不上。如果不是需要回来搞技术,我真愿意一辈子呆在森林里。”
“当野人?”
“你才是野人。”
“你要真呆在森林里,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走到一起了。”
“这到也是,不过你小子运气特别好。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刚失恋,而且你又处处献殷情,让我无法拒绝。”
“我什么时候献殷情了?”
“你还不承认,在朝鲜,是谁死皮赖脸的要跟着我到处转?”
“这又不是我的主意,是黄总让我保护你的安全,你觉得我很想跟着你跑。”
“这么说,你是不情愿了?”
“……”牧浩洋顿时哑口无言,跟女人较嘴劲,他显然不是对手。
聊开后,牧浩洋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暂且不说与腾耀辉的关系如何,参军也不是没有收获,而最大收获就是娶到了如此贤惠的老婆,还有了两个孩子,实现了作为男人的两个人生愿望。
燃烧的海洋卷六 实力的证明
第一章 海军强国
二零三零的春节,绝对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好日子。
一月一日,被西方新闻媒体称为“海军强国标志”的“昆仑山”号大型核动力攻击航母正式交付海军,在舟山军港举行了隆重的服役仪式,新落成的海军司令部也在这一天正式启用。
与“长江”级相比,“昆仑山”号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吨位上,“昆仑山”号的标准排水量为七万八千吨,满载排水量为八万九千吨,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与“福特”级。因为大量采用新技术,所以“昆仑山”号的综合作战能力超过了“尼米兹”级。与“长江”级相比,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作战能力也随之提高。
动力系统方面,“昆仑山”号采用两座堆芯寿命为三十五年的HFK-5型核反应堆。除了堆芯寿命大幅度提高,与舰体设计寿命相当,在服役期间不需要更换堆芯之外,输出功率也比HFK-1型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五,达到一百二十兆瓦,四台蒸汽轮机的总功率为三十万马力。因为采用了最新研制的“核电联合电力供应系统”,所以在驱动航母以三十节速度航行时,还能提供四十兆瓦的电能。此外,航母上还有八台备用柴油发电机,总输出功率为十六兆瓦。
依靠强大的动力系统,“昆仑山”号的设计最大航速为三十三节。
海军验收测试时,在排水量为八万二千吨时,达到了三十四点五节,预计轻载航速能达到三十五节。
强大的动力系统,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充足的电力供应。
虽然在最后定型的时候,海军降低了标准,没有要求采用四台电磁弹射器,只在斜角甲板上布置一台弹射器,数量减少到三台,飞机升降机因此减少到三台,并且把舰岛后移二十五米,右侧的两台升降机都位于舰岛前方,但是凭借强大的电力供应,三台弹射器能在满功率的情况下,每分钟弹射四架飞机,最大出动率是“尼米兹”级的一点五倍,跟“福特”级旗鼓相当。与“长江”级相比,则提高了一倍。
此外,“昆仑山”号是第一艘装备电磁速射炮的战舰。
与“长江”级一样,“昆仑山”号没有配备远程防空系统,只有三套各备弹二十一枚的近程防空导弹与五座DP-1型电磁速射炮。
做为航母的主要末段拦截手段,DP-1的最大射速高达每分钟一万八千发,而且可以根据来袭目标自动调整射速,还能调整输出功率,也就是炮弹的初速,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射炮的拦截效率。
性能如何,自然不用质疑。
在验收测试中,DP-1的拦截效率是传统速射炮的十倍,平均消耗三十枚炮弹,就能击落一枚反舰导弹。在二零二九年十月,也就是DP-1装舰之前,为了彻底搞清楚电磁速射炮的潜能,海军在青海湖靶场进行了一次秘密测试,同时发射三十枚反舰导弹,以形成饱和攻击效果,结果一套DP-1在三十秒内,击落了二十八枚反舰导弹,另外两枚也被击伤,没能命中靶船。
从性能上讲,DP-1绝对先进。
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
只是为了给予航母最大的安全保障,海军痛下血本,把原定的装舰数量由三套提高到五套。仅此一项,海军就花掉了十六亿元。
可惜的是,并非所有战舰都能装备DP-1电磁速射炮。
原因很简单,DP-1对电能的要求非常高,全射速时的最大耗电功率为八兆瓦,而且只能持续三十秒。这就意味着,只有核动力战舰才能配备DP-1,常规动力战舰的电力供应系统根本达不到标准。即便是“昆仑山”号,在五套DP-1全部投入作战时,也必须启动备用柴油发电机,并且把航速控制在三十节以内,不然得关闭部分电子系统,才有四十兆瓦的电能富余。
在“昆仑山”号上,还有其他的耗电大户。
单从耗电量上讲,战舰的大脑,也就是综合控制计算机绝对排名第一。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二十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资源占用率为百分之百时,电功率为十二兆瓦,此外还需要三兆瓦的冷却功率。即便在待机状态,电功率也有三兆瓦,相当于战舰上所有官兵的日常生活用电量。
除了计算机,众多的雷达等电子设备也是耗电大户。
虽然海军没有给“昆仑山”号配备远程防空导弹,但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空雷达,包括一座双模式相控阵雷达、一座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一座两坐标警戒雷达、一套航空管制与引导雷达。此外,战舰上还有一座对海搜索雷达、一套主/被动舰壳声纳、一套鱼雷对抗干扰系统。其他的电子设备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舰队数据链、航空数据链、卫星数据链与战略通信系统。
这些电子设备全部启动的话,电功率高达十八兆瓦。
当然,即便在最激烈的战斗中,也不可能启动所有电子设备,只会针对战场上的威胁使用部分电子设备。
安装如此众多的电子设备,肯定有道理。
比如在防空作战中,虽然“昆仑山”号不能发射远程防空导弹,却可以利用相控阵雷达引导其他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提高舰队的整体防空能力。在与一艘“北京”级巡洋舰配合作战时,“昆仑山”号能把综合区域防空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让巡洋舰的防空能力不再受火控通道数量限制。
在反潜作战方面,“昆仑山”号上的反潜系统也有用途。
比如在对付逼近的潜艇时,“昆仑山”号可以直接指挥附近的反潜直升机,或者是反潜战舰,不需要出动航母上的反潜直升机,从而能在潜艇威胁较高的海域,正常执行航空作战任务。
配备如此多的电子设备,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充当舰队旗舰。
虽然海军中的任何一艘大型战舰都有旗舰功能,连大型驱逐舰也能指挥舰队作战,但是腾耀辉对超级航母独有情钟,坚持要给航母配制旗舰指挥系统,以方便舰队司令指挥航空作战。
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
相对而言,航母的空间最大,增加几十名舰队司令部的官兵,对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没有太大影响。其他战舰上就没有这么充裕的空间了,巡洋舰还稍微好一点,而对于排水量只有几千吨、舰员不到三百人的驱逐舰来说,增加几十名舰队司令部官兵,肯定会挤占其他官兵的生活空间。
当然,航母之所以被称为“航母”,关键在舰载航空兵身上。
“昆仑山”号服役时,舰载航空兵的主力是J-25、J-15B、ZY-1与Z-20,与“长江”级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配制略有不同。J-25大队增加到两个,总共四十架;J-15B大队仍然是两个,总共四十架;ZY-1中队有五架,Z-20中队有六架,算上四架备用战斗机,载机总量为九十五架。
只不过,这不是“昆仑山”号的最终配备。
J-25的改进型已经上天,预计在二零三二年就能服役。海军没有打算单独采购,是决定对所有J-25进行升级改进。取代J-15B的新一代重型舰载战斗机也在研制之中,与空军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同步发展,预计在二零三五年完成验收,在二零三七年之前量产,然后与J-25组成高低搭配。ZY-1的改进工作也在进行,预计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服役。取代Z-20的倾斜旋转翼飞机的研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在二零三三年试飞,在二零三七年之前成为主力反潜飞机。
也就是说,到二零三七年,舰载航空兵将发生本质性变化。
至于作战能力,自然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正是舰载航空兵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昆仑山”号,因为不管是备受外界关注的第五代舰载重型战斗机、还是披着神秘棉纱的ZY-1改进性,以及被称为“中国鱼鹰”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尺寸数据都超过了“长江”级机库的最大标准,甚至超过了飞行甲板的最大标准,必须建造更大的航母。
比如,第五代重型舰载战斗机的设计指标中,满载弹射起飞长度为一百零三米,而“长江”级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只有九十七米,比最低要求少了六米,让战斗机无法以最大起飞重量升空。
在其他方面,“昆仑山”号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满载时,“昆仑山”号能携带七千八百吨航空燃油、八百吨柴油、四千吨弹药与一千二百吨生活物资,持续部署能力为九十天,低强度作战能力为十四天,高强度作战能力也有七天,比“长江”级提高了一倍有余。如果得到快速战斗支援舰支持,海外持续部署能力在六个月以上。考虑到核动力航母的无限续航能力,以及美军核动力航母创造的纪录,在海外部署一年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正是如此,“昆仑山”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型航母。
与之相比,“长江”级顶多算得上是区域型航母,只能在靠近基地的海域活动。至于远征印度洋这样的作战行动,有过一次,不见得能有第二次。
由此,把“昆仑山”号服役,看成中国海军的标志**件并不为过。
第二章 利益交换
第二章 利益交换
春节前,第二件大事发生在一月七日。
经过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艰苦谈判,二零二九年十二月中旬,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南海的领土与领海争端得到圆满解决。随后,双方的立法机构批准了《关于中国与马来西亚南海争端一揽子解决协议》。应马来西亚总理邀请,黎平寇在这一天飞赴吉隆坡,共同签署了这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双边协议。
白纸黑字,再无争议。
按照协议规定,马来西亚将在二零三零年三月一日凌晨零点,将南海岛礁与相关海域移交给中国。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在这份协议中,还规定了在今后十年之内,也就是到二零四零年,中国将每年向马来西亚提供一千四百亿元的人民币无息贷款,并且承诺在此期间促进双边贸易,保持年均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
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在拿钱买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领土与领海。
看上去,确实如此。
只是,看到本质,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虽然在二零二七年的淡水之争中,中国帮了马来西亚大忙,最终促使新加坡以市场价格从马来西亚购买经过处理的淡水,每年为马来西亚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还帮助马来西亚解决了国内供水问题。按照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马来西亚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拥有南海与南沙的主权,并且与中国进行相关谈判。但是在随后的一年中,马来西亚表现得并不积极。为了促使马来西亚回心转意,黎平寇在二零二八年与二零二九年五次访问吉隆坡,并且一再做出经济与安全上的保障承诺。
直到二零二八年底,马来西亚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原因不是来自中国的压力,而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当年,新加坡宣布将从美国引进包括二十架F-22S在内的一百多架战斗机,随后与德国签署了购买四艘常规潜艇的协议,加快了扩军步伐。
新加坡的举动,在东南亚地区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新加坡此举,主要是保持针对马来西亚的军事优势,因为马来西亚已经从中国获得了四十八架J-22M,还计划采购四十八架更加先进的J-25M,租借的两艘041型潜艇也已服役,而更新式的042型潜艇很有可能在二零三二年到来,马来西亚的军事实力将因此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新加坡的另外一个邻国,即印度尼西亚看来,这并非完全针对马来西亚。
结果就是,印度尼西亚也加入了军备竞赛。
二零二八年底,印度尼西亚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军贸合同,从俄罗斯引进包括三百五十辆T-95主战坦克在内的大批军火,贸易总额高达一百七十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将用棕榈油等货物支付。
这下,马来西亚急了。
如果印度尼西亚仅仅是引进战斗机、战舰与潜艇,也许还可以看成是针对新加坡,而引进主战坦克,就只会是针对马来西亚,因为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不接壤,与马来西亚却存在领土争端。
当时,三百五十辆T-95,在马来西亚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虽然这多少与宣传有关,因为俄罗斯军火商宣称,T-95是标准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在性能上超越了其他所有坦克,实际上,T-95最多只是三代半,离第四代还差了很远,在性能上也不够先进,最多与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大出风头的99A相当,比起中美欧的新式主战坦克还有很大差距,不然单价不会仅有八百五十万美元。要知道,中国的99C与美国的M1A3的单价都在一千二百万美元以上,德国研制的“豹3”在出口名单内的售价高达一千八百万欧元。但是马来西亚陆军却没有足以与T-95对抗的坦克,因为其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由96式发展而来。
马来西亚可以不把新加坡的威胁当会事,却不能不把印度尼西亚的威胁当回事。
要知道,马来西亚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西部的马来半岛上,东部沙巴州与沙捞越州地广人稀。更要命的是,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在这里存在领土与领海纠纷,双方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下,马来西亚必须尽快增强陆军的作战能力。
欧洲的坦克太贵,马来西亚根本买不起,而且新加坡是德国军火商的大客户,因此德国不见得会把最好的坦克卖给马来西亚。即便能从德国购买坦克,马来西亚也会有所担心,因为新加坡更熟悉德制坦克。在欧洲,除了德国,还可以选择法国的坦克,只是法制坦克不但性能平平、价格昂贵,在售后保障上也有很多问题,马来西亚就算买得起,今后也不一定用得起。
从美国购买坦克,更加不大可能,因为美国已经与新加坡结盟。
俄罗斯的坦克很便宜,但是没有比T-95更好的选择了,而马来西亚不会指望拿T-95去对抗印度尼西亚的T-95。
此外,还有一个选择,即日本。
只是,日本坦克的性能从未得到过实战检验,而且没有出口记录,也就没人敢保证日本坦克足够先进。至于价格,更是致命伤。因为没有外销,所以日本坦克分摊的研制费用比制造成本还要高。
最终,马来西亚只能向中国求助。
利用这个机会,中国开出了一份让马来西亚非常满意的“价格表”。首先,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马来西亚出售三百辆翻新的99C,而且保留所有先进设备、提供中国陆军使用的新式弹药,确保这些坦克在性能上绝对压倒T-95,并且在后勤保障上,能够继续沿用马来西亚陆军现有的体系,不需要做太大的变动。其次,出售四十八架取消了着舰与弹射机构的J-25战斗机,并且根据马来西亚空军的要求,强化空战能力,使其获得能与F-22S对抗的作战能力。第三,以半价把两艘租借的041型出售给马来西亚,并且以中国军方采购价格再出售两艘042型常规潜艇,由中国海军负责为马来西亚海军培训潜艇官兵,并且承担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最后,由中国空军帮助马来西亚建立现代化的防空与作战指挥体系,全面提升马来西亚空军的作战能力。
为此,马来西亚只需要花费四百亿元人民币,还不到一百亿美元。
从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效果来看,比印度尼西亚花掉一百七十亿美元高出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只是,马来西亚仍然无法接受,因为其年均国防预算只有六十亿美元。
这下,就牵扯出了贸易补偿问题。
最初,马来西亚提出以易货贸易的方式进行,即用橡胶、农产品、矿物资源等在中国市场上比较热销的产品交换军火。只是在结算方式上,双方存在很大分歧,马来西亚坚持以军火交付时的价格为准,而中国的几家军火企业却要求以签署合同时的价格为准,最终没能谈到一起。
这时候,中国政府出面,承诺为马来西亚提供贸易补偿。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由中国的国营企业从马来西亚进口商品,以此抵充马来西亚在军火贸易中的外汇损失。
只是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必须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谈判层面迅速扩大,最终涉及到了经济援助,即马来西亚答应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但是需要中国提供人民币无息贷款。因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认同度还不够高,所以马来西亚同时提出增进双边贸易。说得直接一点,马来西亚拿到人民币,无法到其他国家使用,只能从中国采购商品,也就必须通过扩大贸易规模,来消化掉马来西亚手里的人民币,确保马来西亚不做亏本买卖。
到此,谈判才算有了进展。
必须承认,为了收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领土与领海,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绝对值得。
通过巨额人民币无息贷款,以及在双边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肯定会更加密切。随着双边交往加深,最终不是中国离不开马来西亚,而是马来西亚离不开中国。
说得直接一点,马来西亚要想继续发展,就得在经济上依靠中国。
反过来,只要马来西亚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就得与中国在政治、军事等层面上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随着双方合作加深,马来西亚迟早会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盟国。
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也是****解决南海争端的有效办法。
在与马来西亚进行谈判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的协助下,开始与文莱接触,正式提出了领土与领海要求。虽然外交谈判还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但是只要文莱肯谈,肯定有办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更重要的是,越南的态度也受到了影响。
作为南沙岛礁的最大侵占者,中国要想解决南海争端,必须摆平越南,没有办法绕过越南谈南海问题。
谈不谈得成是一回事,至少越南已经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
第三章 大国实力
第三章 大国实力
最受民众关注的,是在一月十五日发射升空的载人登月火箭。
自从“神舟5号”之后,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是中国人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事情之一。
与之前的航天工程相比,载人登月工程更受关注。
二零一七年,中国启动了永久性空间站工程,计划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一座可以容纳十二名航天员同时工作的,具备科研与科学考察能力,并且具备支持深空宇航能力的永久性空间站。
空间站的建设工作非常顺利,到二零二九年,五个主要空间舱已经安装完毕,第一批宇航员在二零二四年就进入空间站工作。随后五年内,先后有十二批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包括八名科学家。
对中国民众来说,空间站项目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虽然在二零二五年,国家出台了开放商用航天的相关政策后,已经有几家企业开始从事相关工作,宣称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开展“太空旅游”项目,但是花费绝对不低,人均费用肯定在两千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了平民百姓的经济实力,只有喜欢冒险的大富豪才会为之心动。
对普通民众来说,载人等于工程无疑更有吸引力。
哪怕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只是精神粮食,老百姓也愿意看到这种更有象征意义的航天工程变成现实。
事实上,从一开始,载人登月就不是政府工程。
不是政府不想做,而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工程启动的时候,政府就起到了牵头作用,一切以商业应用为目的,即政府只提供政策与技术上的支持,能否实现载人登月,以及能否像想像中的那样,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资源开采基地,得由商业投资决定。
也许,这才是老百姓支持载人登月项目的根本原因。
既然政府不出钱,自然不存在为了“面子工程”花掉大笔税收的问题,而且通过商业运作还能增加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到二零二九年底,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关的项目,已经提供了一百二十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四千五百亿元以上,至少有一千八百架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有好处的事,老百姓自然支持。
更重要的是,载人登月并非一个单独的航天项目,而是与一个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重大能源项目息息相关。
这就是可控聚变核电站。
二零二九年底,中国官方公布了第一份与可控聚变核反应堆有关的技术文献,宣称已经解决了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有望在二零三二年简称第一座实验性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五年达到商用标准。
所谓的商用标准,就是在价格上可以接受。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效费比必须达到其他电站的水准,最好能够超过其他电站。
这样一来,原料供应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技术资料,第一代可控聚变核电站使用的不是氘与氚,更不是普通氢元素,而是能在更低的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也更容易控制聚变速度的氦元素。
准确的说,是氦的同位素氦3。
这下,问题出来了。
地球上的氦3非常稀少,即便有也主要来自裂变核反应堆的附属产物。如果用裂变核反应堆生产氦3,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还不如直接修建更多的裂变核电站,转一道手搞聚变核电站,完全多余。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