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182 闪烁(当代)
为了增强说服力,牧浩洋把与战略有关的部分留给了黄峙博。
陆风烈很是震惊,因为他的观点与黄峙博最初的想法类似,认为攻占印度国土,在政治上行不通。
傅秀波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让牧浩洋做进一步说明。
“从军事上讲,只要我们能够进入印度洋,就能攻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不会增加作战负担。”
“将军,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军事问题。”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我没猜错,应该是你提出来的,是吧?”
“这……”
“我们最需要担心的是政治与外交上的麻烦。”
牧浩洋咬了咬牙,说道:“外交上,只要战争爆发,我们可以以军事行动为名,宣布暂时控制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并且承诺在战后归还给印度,但是不要做出明确表态。”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这么做,毕竟以战争为目的的行动,能够得到理解。”
“战后还不还,以及在什么时候还,那是战后的事。”黄峙博补充了一句。
“那么,政治上的问题呢?”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必须等到印度打响第一枪,而且必须拿到印度发动战争的确凿证据。”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只要印度引发战争,我们可以让巴基斯坦公开发出呼吁,我们进行回应,以帮助巴基斯坦抵抗外来入侵为名出兵印度洋。只要名正言顺,政治上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傅秀波笑了笑,似乎仍然不太满意。
“就像黄总说的,至于战后还不还、以及在什么时候还,那是战后的事,即便我们愿意归还,也要进行谈判。”
傅秀波点了点头,朝陆风烈看了过去。
“虽然我仍然不赞成这么做,但是只要印度打第一枪,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参战,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得考虑好如何收场,以便在发表外交声明时,能够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来。”陆风烈稍微停顿了一下,对牧浩洋说道,“此外,还得高度重视岛上的原住民,不要搞出人道主义危机。”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风烈的意思。
“陆战队已经开始调动了吧?”
“这……”
“要做,就要做彻底。”傅秀波没有责备牧浩洋先斩后报,“外交上的事,我会让黎平寇配合。就像老陆说的,得高度重视岛上的原住民,尽量控制作战范围,不要落下人道主义灾难的口实。”
“我会重新修订作战计划,亲自指挥两栖作战行动。”
“好了,时间不早了。”傅秀波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我们可不像你们年轻人,几天几夜不睡觉都没问题。”
“傅老,那我们告辞了。”黄峙博非常自觉。
牧浩洋也没罗嗦,跟着起身告辞。
上了车,两人都松了口气。
“回家?”
“不,去总参谋部。我抓紧时间修订作战计划,好让陆老与傅老放心。”
“你打算亲自指挥两栖作战?”
牧浩洋看了眼黄峙博,说道:“过去五年,我在非洲指挥了几场战斗。指挥一场小规模两栖作战,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不是怀疑你的能力,而是担心你忙不过来。”
“这……”
“把庞跃龙叫上吧,他这几年在总参谋部的表现还不错,两年前还进了补习班,该让他锻炼一下了。”
“黄总……”
“别看着我,这也是你的想法。”
牧浩洋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只是打算到了榆林港,再以借调的方式把庞跃龙叫过去。
“既然要打两栖战,就得在后勤上多下点功夫。”
“我已经做了安排。”
“什么安排?”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后勤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麻烦肯定不少。我让戚凯威当你的后勤总管,你好安心指挥作战行动。如果有需要,我会亲自出面替你解决问题。”
“老戚会甘心当陪衬?”
“由不得他不干。”黄峙博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后面的事,不用你操心。这是你第一次担任整场战争的指挥官,你前几年干的那些事,根本算不上战争,所以你专心处理好前线的事情就行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黄峙博这么卖力,不仅仅是在栽培牧浩洋,而是在为牧浩洋创造往上爬的机会,甚至心甘情愿的当牧浩洋的垫脚石。
牧浩洋表示傻蛋,心里也非常感激。
第十章 欲盖弥彰
第十章 欲盖弥彰
七月十五日,递交了正式的作战计划后,牧浩洋叫上庞跃龙,去了榆林港。
刚下飞机,牧浩洋就见到了杨禹方、周渝生与马明涛。注意到三人的神色不大好,牧浩洋意识到,肯定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刚收到的消息,印日联合军事演习已经开始。”
“开始了?”牧浩洋一惊,有点不大相信的看着马明涛。
“只有两艘从亚丁湾返航的日本战舰到达孟加拉湾,参与了演习。在接到消息时,印度没有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
“情报确切吗?”
“非常确切,卫星已经拍下了印度战舰与日本战舰出海的照片,此外日本空军的战斗机在昨天晚上就到达了印度。”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走吧,回去等消息。”
等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却无能为力的时候,等待最考验意志。
吃晚饭的时候,牧浩洋一度想给巴基斯坦总参谋长打电话,最后还是忍住了。
外交上的事情由政府负责,而且中国没有宣布将派舰队前往印度洋,更没有宣布牧浩洋为司令官。如果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给巴基斯坦总参谋长,只会暴露中国的战争意图,影响巴基斯坦的战争决策。
晚上十点左右,二部送来了一份情报。
意义并不大,只说明了印度与日本战舰返回了维沙卡帕特南,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军队仍然按兵不动。
印度到底想干什么?
牧浩洋大惑不解,因为现在的情况与二部提供的情报大相径庭。
不是情报有误,就是印度调整了战争计划。
天亮前,牧浩洋才收到一份较为重要的情报:“翔鹤”号与“瑞鹤”号已经拆除了两栖作战模块,预计在七月二十日之间安装航空作战模块,最快能在七月二十一日重新下水,在七月二十三日出港。
肯定是调整了战争计划,不然日本海军不会如此积极。
只是,不会有第二种可能吗?
七月十六日,吃早饭的时候,电视台播放了一则新闻:日本防卫省公布了“赤城”号的受损情况,宣称大修将耗时一年半,因此日本海军将对两艘两栖攻击舰进行改进,以充实航母战斗群。
大修需要一年半?
牧浩洋负责海军装备建设好几年,非常了解与战舰维修相关的事情。“黄帝”号进行第二次大改,拆换了所有飞行甲板、调整了机库与升降机、更改了百分之二十的舱室,总共也就花了两年半。
“赤城”号只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任何大规模维修也花不了一年半。
这足以说明,日本当局欲盖弥彰,以充实航母战斗群为由改装两艘攻击舰,然后派遣舰队参战。
障眼法玩过头了。
基于这个判断,牧浩洋在当天上午召开了第一次高级指挥官会议,要求舰队与航空兵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做好准备工作。从七月十七日上午十点起,作战部队官兵必须全部回到岗位上。
现在,牧浩洋最担心的就是在日本舰队到达前,印度发起战争。
果真如此的话,中国海军舰队将进退两难。
原因很简单,由两艘小型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肯定有很大的威胁,牧浩洋必须留下一支航母战斗群。
在只有一支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击败印度海军的希望非常渺茫。
别的不说,即便把一艘航母上的战斗机全部派出去,也不可能在一次攻击中,重创印度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如果算上印度部署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航空兵,让一支航母战斗群远征印度洋,与送死无异。
不管日本舰队?
暂且不说日本舰队有没有胆量在南海袭击中国舰队,即便没有,牧浩洋也得为后勤保障考虑,更得为晚一步出发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考虑。即便留下足够多的护航战舰,安排岸基航空兵提供掩护,也无法保证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也就无法保证夺取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这样一来,牧浩洋只有一个选择:在率领舰队进入印度洋之前干掉日本舰队。
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只要中国海军有出征的迹象,而且首先盯住日本舰队,日本海军就会调整部署,让舰队晚一点进入南海。即便为了兑现承诺,帮助印度作战,日本海军也可以让舰队绕过菲律宾群岛,避开中国舰队。
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舰队周旋,绝对是最糟糕的结果之一。
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使障眼法,尽量避免走漏消息,让日本海军认为中国不会派舰队前往印度洋。
牧浩洋没有这么做,因为这等于欲盖弥彰。
印巴矛盾摆在那,战争的动机与条件都已成熟,中国在这个时候保持低调,反而是画蛇添足。
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做出高调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然,牧浩洋也在这个时候耍了一个手腕,即让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按计划行动,并且让陪同航母战斗群作战的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返回广州。名义上是补充弹药物资,实际上是故意做给日本与印度看。
虽然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都是核动力战舰,两艘大型巡洋舰也是核动力战舰,但是舰队里的其他战舰都是常规动力。按照中国海军的传统,驱逐舰与护卫舰的续航力都不长,全速航行时更短。
如此一来,每支航母战斗群都有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此外,“长江”级航母的载弹量只有一千二百吨,仅为美军超级航母的三分之一,比“黄帝”号都少了八百吨,持续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时,必须每三天补充一次弹药。
这样一来,快速战斗支援舰必不可少。
如果远赴几千公里外的地方作战,还应该为每支航母战斗群配备一艘快速油轮与一艘快速弹药运输船。
支援舰艇没到位,航母战斗群就没有能力远征印度洋。
只要日本的情报机构盯住那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编在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里的其他补给舰,就会做出牧浩洋需要的判断,即中国海军舰队在短期内不会离开榆林港,更不会开赴印度洋。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是日本海军静观其变,直到八月初,两艘小型航母完成全部战备工作才出发。二是迅速采取行动,趁中国舰队无法出港的机会,抢先赶往印度洋。
显然,印日联合军事演习不会持续到八月份,印度不可能在演习之后再动手。
如此一来,印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单干,二是等待下一次机会。
因为这场战争的根源是锡亚琴冰川的矿产资源,而印度早就拿到贷款,没有理由为日本火中取栗,所以最积极推动战争的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只要日本不肯出力,印度就不会积极主动。
为了让印度采取行动,日本海军就得做出第二种选择。
按照这个逻辑,日本海军舰队将在七月二十三日离开神户,在七月二十九日左右进入印度洋。如果日本做出了承诺,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军队将在七月二十七日开始备战,战争将在七月二十九日、或者七月三十日爆发。
做出这个判断后,如何部署军事行动就一目了然了。
七月十七日下午,牧浩洋下达了第一份作战命令:舰队在七月二十四日出港,先在南海北部海域活动两天,在七月二十六日转向南下。预计在七月二十九日经过阿南巴斯群岛,次日进入印度洋。
命令下达后,作战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首先进行的,就是对战舰进行全面检修。重点是常规动力战舰的动力系统,以及所有战舰的推进系统。
在出征途中,可以对其他设备进行检修,但是不能对动力与推进系统进行检修。
必须在出港之前,使战舰处于最佳状态。
虽然还没公布舰队出征的相关消息,只有高级指挥官知道具体情况,但是舰队官兵早就料到,肯定有仗要大。
要不然,总参谋长不会把牧浩洋从巴基斯坦召回来。
战将的职责,自然是率领舰队出征作战。
当天晚上,牧浩洋离开了榆林港,赶往青岛海军司令部,前去拜会腾耀辉上将。
至于日本舰队会不会按照他的预期行动,牧浩洋没再去想。大不了,到时候调整作战计划。
想多了,也是白费脑筋。
虽然这不是牧浩洋第一次去青岛,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时,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青岛造船厂一次,但是这是他第一次去海军司令部,也是在腾耀辉就任海军司令之后,第一次去拜访他。
海军司令部的规模非常大,但是即将成为海军历史文化博物馆。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海军司令部将在明年搬往北京,与总参谋部联合办公,然后在二零三二年迁往舟山。在此之后,舟山将成为中国海军的大本营,也将成为中国海军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军事基地。
因为舟山海军基地扩建工程是在二零二四年开始的,由庞跃龙负责,所以牧浩洋并不清楚那边的情况。
没有必要为这件事专门跑一趟,反正今后有的是机会。
在海军司令部宾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牧浩洋才带上黄峙博托人从巴基斯坦带回来的礼物,去了腾耀辉的官邸。
不管怎么说,初次登门拜访,总得像样一点吧。
第十一章 取经
第十一章 取经
“这也太客气了吧,来就来嘛,带礼物干嘛?”
“一些土特产,不值钱。”牧浩洋把东西交给勤务兵,到腾耀辉对面坐下。“腾司令,我是专程来请教你的。”
“请教什么?”腾耀辉推开了面前的餐盘。
“黄总让我率军出征,而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
“你是觉得,我会反对?”腾耀辉笑了笑,说道,“最初,是我提出由你指挥,黄总只是采纳了我的意见。”
牧浩洋皱起眉头,觉得腾耀辉这话有点说不通。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见到牧浩洋伸手掏烟,腾耀辉把烟灰缸递了过去。“像我们这种将领,早就被敌人摸透了。过去几年,日本海军搞了几次演习,都以我指挥的舰队为假想敌。出任海军司令后,我还参与指挥了几次涉外军事演习。可以说,任何想击败我军的敌人都把我当成主要对手。相对而言,敌人对你的了解并不多,最多认为你是擅长指挥特种作战的将军。”
“出敌不意?”
腾耀辉点了点头,说道:“你没有指挥过海战,所以敌人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会采用何种战术。”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也说得通。
“你是来向我取经的吧?”腾耀辉笑了笑,说道,“具体的东西,你应该比较清楚。我只强调一件事。”
“什么?”
“一定要积极主动,只有掌握主动权,才能取胜。”
牧浩洋皱起眉头,这不仅仅是海战的基本战术,也是所有战争模式的基本战术。
“只要记住这一点,再充分利用手里的兵力,就能无往不胜。”腾耀辉又笑了笑,“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多听参谋的意见,但是绝对不要被参谋左右。你参加过东海战争,知道在作战决策时,参谋的意见往往五花八门,每个参谋都有各自的见解。作为司令官,你要做的就是从众多的意见中,选出最有利、最具有可行性、也是最合适的一个,然后贯彻实施,千万不要畏首畏尾。”
“更不能半途而废。”
腾耀辉点了点头,说道:“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就做,开始做了就别管那么多。彻底贯彻一种战术,哪怕并非最好的战术,也要比同时实施几种战术好得多。关键就是,参谋为你服务,而不是你为参谋服务。”
对这一点,牧浩洋非常清楚。
“还有什么问题吗?”
“腾司令,这次远征印度洋,我们该怎么打?”
腾耀辉笑了笑,说道:“你不是早就有主意了吗?”
“这……”
“我也在关注你的军事部署,日本海军反复无常的举动,肯定让你有所顾虑,不然你不会欲擒故纵,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来。”腾耀辉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麻痹与蒙蔽对手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要搞过头。作战时,准确判断对手的战术很重要,但是不要低估对手。”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腾耀辉的意思。
“虽然很多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海战与陆战有很大的区别。战术应用很重要,兵力同样重要。如果兵力不如对手,你就得采用灵活战术,绝对不要跟敌人硬拼。只有在获得兵力优势之后,再考虑决战。”
“比如……”
腾耀辉笑了笑,说道:“有时间,去温习一下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历史上那些经典海战。”
“现在还来得及吗?”
“当然,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在舰队里,司令官就是灵魂。司令官的表现,足以决定舰队的存亡。图书馆有相关的书籍与资料,回去的时候带上几本,有空就看看。哪怕只有一点帮助,也足够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行,我去借几本与海战有关的历史文献。”
“吃过早饭了吗?”
“吃了,在宾馆吃的。”牧浩洋非常知趣,起身说道,“腾司令,我就不打扰了,舰队回来后再来拜访。”
“我等你的捷报。”
牧浩洋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在他去海军司令部图书馆借阅资料的时候,几千公里之外,日本海军也在为即将开始的远征做准备。
与牧浩洋一样,日本海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中国海军的意图。
指挥日本舰队的不是别人,正在东海战争后期主宰海上自卫队的今井利村上将。
东海战争后,今井利村正式出任海上自卫队司令,随后担任防卫省大臣。喜田多一郎进行军事改革,自卫队变成国防军之后,今井利村离开防卫省,成为日本战后的第一位海军司令。
在这几年里,今井利村过得并不舒坦。
军事改革的时候,今井利村不顾大局,强烈主张成立陆军部、海军部与空军部,以此取代防卫省。虽然最终迫使喜田多一郎辞职,但是他也因此丢掉了防卫大臣的帽子,被接任的中岛俊夫打回海军。
不管今井利村的主张有没有道理,在美日关系还没完全破裂,日本还需要依靠美国的军事援助时,军事改革搞三极跳肯定不现实。成立陆军部、海军部与空军部,只能彰显日本的军事野心,破坏美日同盟。
回到海军,今井利村老实了下来,开始一心一意的壮大海军实力。
正是在他积极推动下,日本海军建造了“赤城”号航母。
当然,这并非今井利村想要的航母。按照他的设想,“赤城”号应该是一艘核动力大型航母,而不是常规动力航母。此外,配套战舰中,至少应该包括两艘核动力巡洋舰、两艘核动力大型驱逐舰与四艘多用途驱逐舰。如果有可能,还至少应该为航母战斗群建造两艘攻击核潜艇。
日本并不缺乏建造核动力战舰的技术,只是没有政治基础。
喜田多一郎搞军事改革的时候,没有顺带废除宪法中的“无核三原则”,因此建造核动力战舰存在法律限制。
此外,美国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所幸的是,除了续航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赤城”号的其他重要战术指标没有缩水。
今井利村对这艘航母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便没有完全符合他的愿望,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够多建造几艘。
以中国海军为假想敌,至少应该建造两艘。
只是,“赤城”号服役之后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电磁弹射器不过关、实际续航力低于设计指标、供电系统存在严重缺陷、舰内布局不合理等等,导致防卫省取消了二号舰的建造计划。
对今井利村来说,这不见得是坏事。
“赤城”级二号舰下马后,防卫省启动了第二种大型航母的建造计划,而且选择了核动力方案。
因为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废出“无核三原则”,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仍然保留了常规动力方案。一切顺利的话,在二零三零年左右,也就是安装动力系统时,将废除“无核三原则”,舰用核反应堆也将研制成功。因为采了模块化设计,只需要更换动力系统模块,所以建造工程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弥补“赤城”级二号舰下马造成的损失,第二种航母将同时建造两艘。
最迟二零三三年,日本海军就将拥有三艘大型航母,在二零三五年再获得两艘,达到中国海军同期水准。
到这个时候,日本海军将获得挑战中国海军的基本实力。
在今井利村眼里,日本海军的未来一片光明。但是作为日本现代海军奠基人,今井利村非常清楚一个道理:在与中国的战争中,海军并非决定性力量,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很难发挥作用。
原因很简单:日本与中国靠得太近了。
东海战争只是局部冲突,如果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将是双方的岸基航空兵,也就是空军。
在双方舰队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东海战场过于狭窄,根本用不上舰队。
理智一点的话,应该把宝贵的军事资源用来增强其他关键性作战力量,比如航空兵与潜艇部队。
可是,今井利村不够理智。
在以打造大舰队为主的前提下,今井利村想出了一种可以让海军发挥作用的战略,即在其他战场上击败中国海军。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能在其他地方消灭中国舰队,日本舰队就能在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哪里消灭中国舰队呢?
西太平洋上肯定办不到,一是中国海军不会贸然挑战美国海军,二是美国不会轻易跟中国开战。
只要中美按兵不动,日本就搅不起大风浪。
这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印度洋了。
日本需要保护通往中东、非洲与欧洲的生命航线,中国也需要守住必须经过印度洋的战略航线。
在今井利村看来,印度洋将是中日海军的决战战场。
由此不难理解,今井利村为什么看不起常规动力的“赤城”号,想方设法让海军建造核动力航母。以“赤城”号的续航力,就算能到达印度洋,也会因为燃油即将用光,无法立即投入战斗。
结果就是,今井利村成了日本与印度结盟的主要推手。
在他看来,只有联合印度,日本才能在印度洋上击败中国。
结盟不只是一句空谈、也不只是增进经贸关系,在今井利村看来,只有共同参与一场战争,才算得上真正的盟友。
二零二二年,在锡亚琴冰川的大发现,为今井利村创造了这个机会。
第十二章 幕后推手
第十二章 幕后推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