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122 闪烁(当代)
问题是,有些战俘在签署停战协议之前就已病故,联军没有保留战俘遗体,很多都在战俘营里火化掉了。
虽然这件事情到最后得到了圆满解决,即联军向身亡战俘的家属支付抚恤金,但是受这件事影响,直到二零一七年圣诞节前,最后一批美军战俘才走过临川江大桥,跟家人一起过了四年来的第一个圣诞节。
回国后,黄峙博的麻烦也不少。
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在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引发的人事问题。
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黄峙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志愿军中的优秀官兵。在第一个月内,他就签发了近五千份人事任命书,还为大约两千名军官颁发了晋升令,一大批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卓越的官兵,特别是年轻军官得到晋升与重用,而且均在接下来半年之内,走上了重要岗位。
当时,仅总参谋部就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岗位换人。
在基层部队,情况更加不用多说。参战的八个集团军中,从少尉排长到少将司令,几乎所有军官都上过战场。为了奖励那些有功将士,黄峙博还联系十多所军校,开办了十几个军官速成班。到二零一六年六月底,至少有两万五千名士兵在学习了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被破格提拔为基层军官。
这种事情,在以往肯定无法想像。
要知道,一名合格的少尉军官,至少要在军校里学习三年。如果是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学员,还得学习四年。
一年,能学到什么东西?
当然,这不是问题,第二次朝鲜战已经证明,战场就是最好的课堂,实战经验就是最好的课本。
问题是,一下提拔了这么多军官,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军官要被裁减。
要知道,黄峙博搞这些事情之前,傅秀波已经宣布,将裁减掉在组建志愿军时扩充的军事力量。
既然参战的得到了重用,那么没能上战场的,自然就该退役了。
显然,这绝对不是小事。
基层还好说,毕竟未参战部队的基层军官在退役后,还能到预备役部队、即武警继续服役。此外,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在军方主动解除合同的情况下,将支付给裁减官兵一笔可观的补贴。
拿着这笔钱,士兵可以回家营生,军官可以回学校深造。
真正受到威胁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时,志愿军新增了近两百名将军,而按照傅秀波的承诺,志愿军的军衔具有合法性。
也就是说,这些新生将领回国后,也是将军,而且会得到黄峙博重用。
最先倒霉的,就是总参谋部的将领。
在五十多名将领中,只有四人留用,而且这四人都是在战争期间,协助陆风烈负责志愿军的战略后勤保障工作,为志愿军做了很大的贡献。
这下,被裁退的将军不干了。
虽然按照陆风烈做出的承诺,所有提前退役的将军都能享受到现役待遇,不但能够保留军队提供的住房,还能按时领到全额津贴,连配备的专车、警卫员等等都一并保留,只是不能留在北京。但是这些安抚工作,并没收到预期效果,毕竟能够当上将军,都不会在乎那点津贴福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军的最大利益并非法定待遇。
此外,对于在军队里服役了几十年的将领来说,钱根本不是问题,很多将领在乎的是当权者的优越感。
让这些将领退下来,不出事才怪。
可是,黄峙博没有收手。在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坐稳之后,他由盯上了各大军区,在半年之内把七大军区的高层都更换了一遍。
结果,必须提前退役的将军不是五十来人,而是近两百人。
用“捅了马蜂窝”来形容黄峙博做的事,一点都不过分。
二零一六年底,军内刮起了“倒黄风波”,近四百名将领联名上书,要求撤消黄峙博的副总参谋长职务。
这件事闹得很大,搞得陆风烈与傅秀波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
还好,除了得到了陆风烈与傅秀波的支持之外,十八个集团军中,参加了第二次朝鲜战争的八个集团军都支持黄峙博搞改革,而这八个集团军又是王牌部队,在编制规模、装备水平等方面均优于除第三十八集团军之外的其他九个集团军,等于半数以上的军人、特别是基层官兵都站在了黄峙博这边。
只是,在这件事后,黄峙博不得不暂时停止人事调动。
用陆风烈的话来说,一下搞得太狠,恐怕要伤筋动骨。
麻烦,不仅仅来自内部,还有外部。
东海问题不说了,在其他战略方向上,同样是麻烦不断。
二零一七年初,更名后的“黄帝”号航母战斗群被黄峙博派往南海舰队,名义上跟南海舰队与广州军区搞对抗训练,实际却是去威慑在南海问题上越走越远的越南。因为就在二零一六年底,越南与三家美国企业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合同,其中近一半的勘探与开采区为中越争议海域。
仅仅威胁一下越南,也还没什么。
不管怎么说,越南与中国接壤,中国军队刚刚在朝鲜半岛打了胜仗,越南当局再狂妄自大,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挑衅中国。
“黄帝”号在南海活动一个月后,一口气跑到了亚丁湾。
按照黄峙博的部署,当然是去亚丁湾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可是在亚丁湾巡逻了不到半个月,“黄帝”号就去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然后与巴基斯坦海军搞联合演习,在邻近印度的海域活动了将近一个月。
这下,把印度也惹上了。
返航的时候,“黄帝”号没走马六甲海峡,而是走的巽他海峡,还在爪哇海逮捕了一伙试图劫持一艘中国籍油轮的印尼海盗。结果就是,在“黄帝”号回到广州之前,印度尼西亚爆发了排华示威游行。
虽然这些事情都不是黄峙博想见到的,但是这些麻烦都与他有关。
说得不客气一点,黄峙博咄咄逼人的态势,对于中国摆脱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的外交困局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只是,这还不是他做的最出格的事情。
第十五章 风头正劲
第十五章 风头正劲
二零一七年底,黄峙博应巴基斯坦三军总参谋长去伊斯兰堡进访问时,做了一件最出格的事,差点触怒傅秀波。
在伊斯兰堡,黄峙博亲自与巴军方签署了军事合作备忘录。
这份军事合作备忘录,成为了南亚军备竞赛升级的导火索。
当时,黄峙博在参加巴军总参谋长为他举行的晚宴时,拍着胸脯做了担保,中国不但要为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还有义务为巴基斯坦提供安全保证,并且为此做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番表态,等于与在已经不稳定的南亚地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要知道,黄峙博是中国军队的副总参谋长,而且掌握着总参谋长的实权,等于是中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他的话,不仅有军事意义,还有政治与外交意义。
不管黄峙博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传到别人耳朵里,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意思。
次日,印度国防部长就亲自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黄峙博在伊斯兰堡的说的话,等于中国在赤luo裸的威胁印度,鼓励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蓄意破坏南亚地区的稳定局面。
可以说,印度国防部长还算比较克制的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欧美的新闻媒体,特别是美国的新闻媒体,把黄峙博的这番话充分放大,还添油加醋。
当时,ABC邀请的一名军事评论家就提到,黄峙博的表态,除了在军事上支持巴基斯坦之外,还意味着,中国在解决了东北亚问题之后,将把重点转向南亚,与巴基斯坦联手围剿印度,中国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巴基斯坦提供安全保障,而是利用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矛盾,为收复被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铺平道路。
事实上,这番评论也比较客观。
当时,最带有政治色彩的评论出自一位美国将军、即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了黄峙博的美国陆军上将博茨曼之口。按照他的说法,黄峙博提到的“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向巴基斯坦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之外,还意味着中国已经承认巴基斯坦有核国家的地位,并且会以各种方式帮助巴基斯坦完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使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的核报复能力,从战略层面上与印度展开军备竞赛。
博茨曼的话,绝非空穴来风。
早在二零一六年,巴基斯坦三军总参谋长就访问了北京,随后在黄峙博的陪同下参观了成都飞机厂的J-10与J-20生产线。虽然在这次访问中,巴基斯坦三军总参谋长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国获得这两种先进战斗机,并且以投资的方式,参与由成飞主导的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但是CIA获得了极为可靠的情报,巴基斯坦三军总参谋长在北京与黄峙博讨论了核问题。
两人到底讨论了些什么话题,CIA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猜测。
以当时的情况,巴基斯坦要想在南亚地区顶住印度的压力,或者说在与印度的军备竞赛中不至于败下阵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战斗机,还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核力量,特别是提高核力量的可靠性。
可以说,当时巴基斯坦的处境非常艰险。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全面收缩战线,在二零一五年底就宣布,将按计划从阿富汗撤军。
如此一来,美巴关系急转直下。
既然不需要在阿富汗对付塔利班与恐怖份子,美国就没有必要继续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二零一五年底,巴基斯坦向美国提出采购F-35A战斗机,美国先是答应了下来,随后却决定只出售简化后的“国际版”,而不是巴基斯坦希望获得的标准版战斗机。
与此同时,美国却答应向印度出售标准版的F-22A。
可以说,正是美国在印巴政策上的倾斜,迫使巴基斯坦不得不寻求更加可靠的准备来源与合作伙伴。
巴基斯坦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中国。
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只要中国出售J-20,巴基斯坦就能获得与印度对抗的手段,可是在非常规军事力量上,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二零一六年中期,印度自建的“歼敌者”号核潜艇下水。
虽然这艘潜艇并非印度宣称的那么先进,很多技术均来自俄罗斯,比如所使用的反应堆就是已经被俄罗斯淘汰的过时货。在具体性能上,“歼敌者”号也不够先进,不但比不上同时期的先进攻击核潜艇,比美国的“洛杉矶”级、俄罗斯的“阿库拉”级与中国的093级都差了一大截。此外,受本国工业实力限制,“歼敌者”号的预计舾装周期长达七年,最快也要到二零二三年才能服役。但是这艘潜艇下水,意味着印度成为五个核大国之后,第六个具备自行设计与建造核潜艇的国家,而且印度很有可能在随后建造战略核潜艇,从而获得完备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
受国力限制,巴基斯坦要想与印度展开全面军备竞赛,肯定不可能。
可以说,只要没有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巴基斯坦就不可能在军事实力上超过印度。
只是,从国家安全出发,巴基斯坦又不得不紧追印度的前进步伐。
虽然事后,巴基斯坦当局出面澄清,巴基斯坦从未谋求获得与国家实力、以及国家基本战略不相衬的军事力量,即暗示巴基斯坦未考虑过建造核潜艇,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巴基斯坦肯定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提高核弹头的性能,比如使核弹头小型化,以此来对抗印度的战略威胁。
正是这件事,让博茨曼说出了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完善核力量的话。
事实上,当时黄峙博在伊斯兰堡,仅与巴基斯坦军方签署了人员培训协议,即在中国向巴基斯坦交付J-20之前,帮助巴基斯坦培训飞行员。
更加长远的合作,比如开发J-X战斗机,则是后来的事了。
至于帮助巴基斯坦完善核力量,更是无中生有。要知道,这绝对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以黄峙博的级别,别说向巴基斯坦做出保证,连向傅秀波建议的权利都没有,也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承诺。
问题是,由此产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
当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印度决定在“歼敌者”号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一种战略核潜艇。
虽然这是必然的事情,即便黄峙博没有开黄腔,印度也会建造战略核潜艇,但是绝对不是在二零一八年,也许是在二零二三年之后。因为要到二零二三年,“歼敌者”号才能加入印度海军,而在掌握了攻击核潜艇之后,印度才有能力发展战略核潜艇。黄峙博的话,等于让印度加快了战略核力量的建设步伐。
为了这件事,傅秀波差点让黄峙博滚蛋。
要知道,一个拥有完备战略核力量的印度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了,只会使悬而未决的藏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只是,这也并非坏事。
印度要想获得海基战略核力量,不仅要建造一艘能够携带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还得制造出能够从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
相对而言,后者的技术门槛更高。
要知道,即便是五个核大国,也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在陆基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潜射弹道导弹。
以印度的技术实力,这条路肯定更加漫长。
在基础技术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印度加快战略核力量的建设步伐,无异于拔苗助长。
根据二部掌握的情报,即便印度全力以赴,也要到二零三零之后,才能研制出具有战略威胁能力的潜射弹道导弹。因为印巴关系再度紧张,常规军备竞赛升级,印度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常规军事力量上,还得花费巨大的力量提前建造战略核潜艇,所以印度的潜射弹道导弹工程必然延期。
正是这份报告,挽救了黄峙博。
在陆风烈的努力下,傅秀波没有让黄峙博滚蛋,只让他把嘴巴管紧点,别没事找事的说些大话。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虽然黄峙博老实了许多,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又惹了不少麻烦。比如观摩东盟海军演习时,在新加坡放出大话,宣称中国海军战舰有权在任何情况下通过马六甲海峡,搞得新加坡非常不爽。又比如在加拉加斯与委内瑞拉签署出口新式坦克的合同时,把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挂在嘴边,让CIA一度试图通过暗杀的方式搞掉委内瑞拉总统。更有甚者,他还利用海军舰队环球航行,跑到阿根廷去,故意把福克兰群岛说成马尔维纳斯群岛,让英国当天就撤回了驻华大使。
可以说,在很多时候,黄峙博在国际社会上的光芒甚至盖过了中国的国家领导人。
这些行为,让任何人都认为他是个惹是生非的家伙。
可想而知,傅秀波对他是个什么态度了。
只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确实需要一个他这样的人,处理一些政府不好出面的事情,不然傅秀波早就让他滚蛋了。
对傅秀波来说,重用黄峙博的最**烦,就是得时不时的替他擦屁股。
这次也不例外。
第十六章 巢臼
第十六章 巢臼
被傅秀波追问了一番,黄峙博不得不道出实情。
“元首,我承认,那艘潜艇是我派过去的、我亲自下的命令,与周渝生没关系,与李国强也没关系。”
“你还挺诚恳的。”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
“年初的事,你也知道。我们只是搞些测绘,而且没有进入十二海里线,小鬼子就吹鼻子瞪眼,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别人会怎么看?忍气吞声,只会助长小鬼子的嚣张气焰。”
“你不是做了吗?”
黄峙博一愣,似乎没有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你在舟山搞的那次跨海登陆演习,还不够?”
“那只是演习,什么都算不了,而且早就在计划之中了。”
傅秀波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意思是,不擦出点火花来,就不会善罢甘休。”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让小鬼子知道,东海争端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不可能继续拖下去。”
“你这是在告诉我吧?”傅秀波也有点来气了。
黄峙博看了出来,没有接话。
“老傅,话不能这么说,东海争端确实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见到气氛不对,陆风烈赶紧出来圆场。“虽然当初我们与日本都承诺,搁置争端、共同开发,但是这么多年,争端没有搁置下来,开发也没有搞上去。为了大局着想,我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日本却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拖下去……”
“老陆,你认为我看不出来?”
陆风烈笑了笑,没有说下去。
“你们说得都没错,东海争端确实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只是我们必须保持理智,解决东海争端不是为了几座小岛,也不是为了附近的油气资源,而是为解决台海问题、实现民族统一铺平道路。”
陆风烈与黄峙博的神色都严肃了起来。
“从根本上讲,我们出兵朝鲜,也是为了解决台海问题。”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一点,老陆应该很清楚。决定是否出兵的时候,我犹豫过,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战胜强大的美军,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设想一下,如果取胜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军,会有什么结果?”
“事实证明,我们……”
陆风烈瞪了黄峙博一眼,说道:“确实如此,如果我们战败了,不但会丢掉朝鲜,还很有可能导致***立。”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也闭上了嘴。
“老陆说得没错,以五年前的情况,只要我们战败,就算刘俊实不做,美国也会换一个代言人。在军事实力遭到重创,美国又亲自出面的情况下,恐怕任何人在我的位置上,也会再三顾虑。”傅秀波长出口气,说道,“虽然站在历史的高度,台海问题肯定会解决,不是现在,就是将来的某一天。但是只要台湾宣布独立,我们又没有说到做到,今后再来解决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次,黄峙博没有发表高论,因为他知道,傅秀波说得没错。
“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我们挫败了美国的锐气,为解决台海问题赢得了先机。不瞒你们说,这次去泰国,我托新加坡总理给刘俊实带话,只要他愿意,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只是,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拦路虎不止美国,还有更加居心叵测的日本。”
“如果都败下阵了,日本还能怎么样?”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在干预台海问题的出发点上,日本与美国截然不同。后者只是希望借此牵制我们,让我们必须在民族统一问题上付出全部精力,无法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挑战其霸权地位。从战略角度来看,只要没有实现统一,我们就没法以一个世界大国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说得简单一点,你连自家的事情都没处理好,凭什么去别人家里指手画脚呢?”
黄峙博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不是实力的问题,而是逻辑上的问题。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是在解决了自身问题之后,才踏上全球争霸道路,也才有资格成为全球霸主。从逻辑上讲,中国要想干预别的地区、其他国家的事物,首先就得让其他国家相信,中国有能力解决问题,因此中国首先就得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在自家还一团糟的情况下,就到外面去耀武扬威。
“与之相比,日本的目的就没有这么单纯了。”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单纯从国家目的上看,美国只是想遏制我们,利用我们的内部矛盾,让我们无法对其全球霸权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讲,美国不会妄图肢解我们,也不会试图吞并我们。对美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走下坡路,既无力与其竞争,又不至于爆发严重内乱。要知道,作为拥有十多亿人的国家,只要我们出了问题,美国也会受到牵连。可惜的是,日本的目的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日本是狼子野心。”黄峙博嘀咕了一句。
“黄将军,你这句话说对了。”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日本就是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抛开国家与民族感情不谈,日本的战略意图很好理解。作为西太平洋的岛国,日本的问题比我们严重得多。别的不说,在如此狭窄的国土上,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养活一亿多人。从经济层面出发,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只要哪一天贸易出了问题,最先完蛋的就是日本。”
“所以日本做梦都想登上亚洲大陆。”
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几十年前的观点,而且当时日本确实这么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战败国,日本连基本的国家权利都没有,又凭什么登上亚洲大陆呢?事实上,这也正是日本长期以来,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一面倒的根本原因。”
黄峙博愣了一下,似乎不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你想想,是谁搞的全球化,而谁又是最大的获益者?”傅秀波拿起香烟,点燃抽了几口,才说道,“最先搞全球化的是美国,而除了美国之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日本。如果没有全球化浪潮,日本不但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说不定早就在沉重的人口负担下崩溃了。要知道,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如果没有在此之前发展起来,现在必然贫穷落后。”
“这与日本的外交政策有关?或者说,与我们有关?”
“当然有,而且是必然关系。”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全球化,说简单一点就是按照生产力,对工业生产进行重新分配,确保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链中的统治地位,维持西方文明的霸权。你看看身边的东西,只要具有技术含量的,有多少不是来自美国、欧洲与日本?虽然我们也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比如解决了数亿人的工作问题,加快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让很多人过上了富裕生活。在生产分配中,我们还利用强大的人力资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但是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利可图吗?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除了必须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社会体制、生产力结构等等,还要直接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现在,问题出来了,而且跟你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问题一样,你可以用军事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
黄峙博一愣,立即明白了过来。
“想明白了?反应还挺快的嘛。”傅秀波笑了笑,说道,“与战争一样,如果我们按照敌人制定的规则作战,永远别想取胜。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就得打破游戏规则。在经济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的全球化,是对西方文明有利的全球化,我们要想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超越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不跳出这个巢臼,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然成为全球化的破坏者。”
“完全正确,我们现在可以跟着美国走,但是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实力,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时,就会更美国唱对台戏。一场局部战争算不了什么,我们要想超越美国,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战场上取胜。”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事实上,这才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也是美国主动挑起朝鲜战争的根源。可惜的是,美国没能打败我们,而我们的处境也没有因为打赢了战争有得到全面改善。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们。可以说,我跟老陆这代人、甚至你这代人,都不可能看到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必须前进,不然我们的子孙也看不到胜利”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这与日本有什么关系?”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灭掉了烟头,又顺手拿起了一根香烟。
黄峙博还很年轻,缺乏足够长远的战略眼光并不是问题,而且他已经在军事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才能。
只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傅秀波绝对不能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第十七章 经贸竞争
第十七章 经贸竞争
“老傅,这些事,还是让小黄自己去想吧。”
“没事,反正调查还没有结果。”傅秀波笑了笑,对陆风烈说道,“你早就打算让黄将军接替,不把事情说透彻一些,你放心吗?”
陆风烈笑了笑,朝黄峙博看了一眼。
“你一直在问,日本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傅秀波也把目光转了过去,“其实,日本与这些事情的关系一目了然。随着我们崛起,并且着手建立单独的经济贸易体系,必然会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构成致命威胁。这不是战争,但是比战争更加残酷。可以说,谁的经济与贸易体系能够在全面对抗中取胜,谁就能笑到最后,成为世界霸主。这种竞争,不仅仅是现在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历史?”
“在近现代史上,经济与贸易竞争才是国家竞争的主旋律,战争只是极端表现。”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成是新老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它们争夺的世界霸权又是什么呢?说直接一点,就是由英国、还是由德国来主导全球贸易。作为老牌帝国,英国拥有最庞大的殖民地,而作为新兴帝国,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实力。依靠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维系着全球霸权,而德国要想继续发展,就要获取新的资源产地与消费市场,也就要努力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可惜的是,当时德国的殖民地不但比英国少得多,连比利时、荷兰与葡萄牙都比不上。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英国与德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到现在,这种需求,实际上就是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下,迟早有一天,我们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会成为我们与美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这个矛盾已经显现了出来,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因为美国控制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产地,还在其他地区大肆扩张,排挤中国企业。比如在尼日利亚,美国就多次利用政治、军事与外交手段,让中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又比如在国际并购上,美国也多次使用非正当手段,让中国企业错失了获取资源的机会。在市场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则通过控制生产链终端的方式,掌握着利润率最丰厚的部分,而中国企业仅能从事利润率微薄的生产加工环节,从而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也就无法在需要巨额前期投入的高端领域与欧美企业竞争。
“很明显,日本属于西方集团,而且是集团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傅秀波勉强笑了笑,说道,“我前面已经提到,日本对全球化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从客观事实出发,即便没有全球化,美国也是一个非常富裕、发达与强大的国家,自身的丰富资源足以确保其霸权地位。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全球化,日本不但不可能富裕强大,还会遭受灭顶之灾。别的不说,日本的土地资源根本生产不出足以养活一亿三千万国民所需的粮食,没有海外农垦团,没有进口粮食,至少有四成日本人得饿肚皮。在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不但存在,还更加严重。没有了从进出口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日本拿什么让一亿多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出口对日本更加重要,日本企业的出口依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意味着百分之六十五的产品需要外销。要不然,每到经济出问题,日本政府也不会那么在乎日元的币值了。”
“元首,这是经济问题,我……”
“虽然是经济问题,但是大道理一样。现在的日本,最害怕的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受到破坏。可以说,只要能够维护全球化,日本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说,日本会心甘情愿的以老2的身份,帮助美国维护全球化。”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前几年,就有日本人提出,与我们建立共同市场,像欧盟那样搞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观点,但是行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格局,而日本一天也离不了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说得形象一点,现在的日本就像一条脖子上拴着链条的狗,只能拼命拉着后面的主人追赶前面的肉骨头。也许,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却不能停下脚步。”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这意味着,为了追上肉骨头,日本会不惜一切,甚至咬断脖子上的链条。”傅秀波的神色很严肃,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前面我说过,美国的目的只是削弱我们,毕竟美国需要我们提供的廉价商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都需要我们参与全球化。按照我的观点,最大的变数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如果印度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国民教育,那么在二十年、也许三十年之后,就能取代我们。当我们变得无足轻重的时候,美国才会拿我们开刀。”
“所以,我们得遏制印度。”
“我们确实得遏止印度,在我们获得了挑战美国的实力之前,都得盯住印度,给印度制造麻烦,让印度无法取代我们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只是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如何遏制印度,毕竟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在南亚问题上,我们拥有天然的优势。对我们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消除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不是美国,日本的目的不是削弱我们,而是要彻底消灭我们。虽然这会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灾难,但是总比让我们破坏全球化好得多。事实上,美国非常清楚日本的战略企图,所以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从未放松过对日本的监管,在一些战略问题上,甚至刻意打压日本,让日本无法直接威胁我们。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我们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美国已经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建立新的经济与贸易体系,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所以美国放开了日本,让日本当排头兵。”
“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退让。”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国家间的斗争,比这复杂得多。就算我们击败了日本,又能怎么样?现在的局面再明显不过了,短期内,美国不会与我们面对面的干上一架,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不是日本、就是印度。在某些时候,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问题。”
“可是……”
“我们在东海问题上一直保持克制态度,就是因为在不适当的时候,战争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被动。”
黄峙博长出口气,没有继续跟傅秀波唱对台戏。
“去年,我以低姿态访问日本,并且邀请日本首相回访,就是希望稳住日本,避免东海争端严重化。显然,我的努力没有收到回报。”傅秀波叹了口气,说道,“这不仅仅有日本的原因,也有我们的原因。黄将军,不要认为我不知道。虽然你是军人,但是在某些时候,你没有站在军人的立场上说话。”
黄峙博一愣,显得万分惊讶,心里也直打鼓。
“我不是在批评你,只是让你注意一点。不管怎么说,你是副总参谋长,而且在老陆半退休后,你全权负责总参谋部。作为对你的信任,我甚至帮你压制了国防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帮着别人说话。”
“元首,你这话……”
“盛世平搞的那些抚恤基金,让你很受用吧?”
黄峙博一惊,立即说道:“元首,这件事我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要是早知道的话,我就不会……”
傅秀波笑着压了压手,说道:“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为军人谋福利也是我的职责,而我却办不到。”
听到这话,黄峙博才稍微松了口气。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盛世平联合几个在朝鲜投资的商人,搞了个“伤亡军人抚恤公益基金”,他自己就投了两百亿元,其他商人凑了八百亿,每年为阵亡将士家属、伤残军人提供七十亿元的抚恤金。
盛世平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跟军方通气。
他的动机也很单纯,毕竟是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将士,帮他们打开了朝鲜市场,让他们在朝鲜赚大钱。虽然每年七十亿不是笔小钱,但是跟他们后来在朝鲜赚到的利润比起来,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然,盛世平做的还不止这些。
在黄峙博大搞裁军的时候,他还用类似的手段,通过公益基金,资助数十万退役官兵进行学习深造,掌握谋生技能。此外,在单位用人上,盛世平名下的企业,都优先招聘合格的退役军人。
这些事,黄峙博都知道,而且都出了力。
当然,傅秀波也知道,而且没有出面干预。原因很简单,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国家根本不可能照顾得面面俱到,民间自发力量,替政府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没有让政府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
傅秀波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在提醒黄峙博,别充当民间资本的打手。
第十八章 双输
第十八章 双输
傅秀波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四年,变化最大的不是军队,而是国内社会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遇到了瓶颈。
虽然没有任何人承认,特别是高层当权者,但是包括傅秀波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经济改革上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权力的高度垄断,导致行业的高度垄断。
除掉政治层面上的问题,仅从经济角度出发,问题就是国营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利润丰厚的行业,导致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金融政策偏向国营企业,使得数量众多、提供了全社会百分之七十就业岗位的私营企业经营困难,丧失了经济活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