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119 闪烁(当代)
“这里就我们两个,而且今后我们得经常见面,所以最好开诚布公。你要是想知道我的事情,也可以问。”
“这……”
“怎么样,很公平吧?”
牧浩洋苦笑了一下,说道:“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学历不达标,没有机会继续晋升,所以决定回校深造。”
“晋升还需要学历?”
“上校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学专科,而我在加入特种部队之前,还没有拿到毕业证。”
“非常可惜,所以你回去后改了专业,而且一年后考了两个硕士学位。”
“生活上出了些问题,比较迷茫,所以想在学校里多呆几年。”
“年轻人,你这辈子才刚刚开始呢,今后会遇到更多的事情,逃避可不是解决办法。”
牧浩洋没有多说什么,他早就想通了,所以不希望别人拿这件事说话,哪怕是科学界的泰斗。
“我也只是随便说说,别往心里去。”钱仲泰笑了笑,似乎看出了牧浩洋的心思,转口说道,“黄总亲自推荐你,说你有实战经验,不但当过参谋,还上过战场,而且跟陆雯的关系非同一般。”
“钱教授,我跟陆工只是普通的战友。”
“一起出生入死,也算普通?”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没多做解释。也许在钱仲泰看来,一起出生入死就不普通,可是在战场上,军人都是这样的。
“你与她的关系不重要,关键是,你得知道来这里的原因。”
“陆工跟我说过,而且杨禹方将军也跟我提到过。”
“很清楚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我还得向杨禹方汇报科研进展,以及确定哪些项目需要优先发展。”
“很好,你抓住了重点,但是知道怎么展开工作吗?”
“这……”
“黄总推荐你,不是因为你上过战场,而是你是参加过朝鲜战争,又回校深造,并且在电子与通信领域都有涉足的唯一高级军官。我不是军人,不知道未来战争怎么打,但是黄总是军人,而且是得胜的将军,他非常清楚。如果我没猜错,你在大学里获得的知识,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牧浩洋又点了点头,他也认为这是黄峙博让他来这里的原因。
“可惜的是,你的知识仍然不够,而且缺乏一些常识,所以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你得尽快掌握这些知识。”
“什么知识?”
“我给你准备了一份清单,你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与资料。此外,二部的一些绝密资料也得看看。”
“二部?”
“最初的时候,该项目由二部组织,所以初期研究的很多绝密资料都在二部手里。”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钱仲泰的意思。
“二部在我们这里有联络员,你可以去找他,或者给他打电话。对了,陆雯知道二部联络员的电话号码。”
“我会安排。”
钱仲泰笑了笑,说道:“二部那些人不好相处,搞情报的,都有点神经质,仿佛在他们眼里每个人都有问题。还好,现在由总参谋部直接负责该项目,没有必要的话,你别去招惹他们。”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他跟二部打过多次交道,没觉得二部的情报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许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一样,是负责情报安全、而不是负责涉外情报工作的,在性格上有所区别,不然钱仲泰也不会这么说。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钱仲泰拍了拍大腿,“年轻人,到了我这个岁数,才知道时间有多么宝贵,所以不要虚度青春,抓紧一切时间。”
“行,我现在就去。”
“你只有两天时间。”钱仲泰从兜里掏出一张叠好的纸片,交到牧浩洋手上,“后天下午你过来一趟,我向你交代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介绍一些人给你认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也可以去问陆雯。”
牧浩洋展开纸片扫了一眼,随即瞪大了眼睛。
“你要看的东西很多,所以你得抓紧时间。”
“行,我抓紧时间。”
牧浩洋没再耽搁,立即起身告辞。
钱仲泰在生活上很散漫,但是在工作上绝对是个效率狂。纸片上,罗列了三十多本书籍与五十多种资料,还有几份绝密资料。虽然其中很多都没看过,但是牧浩洋知道,这些大部头理论书籍叠起来至少有几米高。
要在两天内看完这么多东西,绝对办不到。
万幸的是,其中与电子、通信有关的理论书籍,牧浩洋都看过,而另外一些理论书籍的内容也差不多。
在大学里呆了四年,牧浩洋早就学会了如何快速阅读理论资料。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该看的才看,不该看就不看。他不是来搞科研的,所以没有必要深入了解,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接下来两天,牧浩洋连眼皮都没合一下,更别说跟枕头打交道了。
为了利用一切时间,他甚至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让图书馆的管理员帮他带盒饭。
还好,在特种部队干了几年,他早就习惯了。在保证精力充足的情况下,就算三天三夜不合眼也不会疲惫。
看完基础理论书籍后,牧浩洋对钱仲泰搞的研究有了一些了解。
看过那些存放在图书馆里的资料,牧浩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只是要想知道钱仲泰到底在搞什么,以及各项科研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必须拿到二部的绝密资料。
第六章 军事化
第六章 军事化
钱仲泰的科研工作,源自于由他亲手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即太阳的数学模型。
建立太阳的数学模型并不难,从本质上讲,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氢球”,除了内核里有占比例极少的重元素之外,太阳就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而且在广袤的宇宙中,太阳是非常普通的恒星,从个头上讲,甚至偏小。
只是,要想建立一个能够进行运算、而且掌握太阳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不容易。
在钱仲泰之前,有很多人做过尝试,包括一些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与数学家。
可惜的是,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按照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以人类的科学进步速度,特别是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速度,至少要等到两百年之后,才有足够强大的计算机能够完成基本运算。
钱仲泰的这个数学模型较为简单,从理论上讲,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就足够了。
只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搭建一台性能达标的超级计算机,仍然不大现实,而且钱仲泰也没有争取到所需的科研经费。
此后十多年,钱仲泰一直在完善太阳的数学模型,并且积极争取科研经费。
这种努力,不仅仅在数学领域。
要想完善太阳的数学模型,首先就得搞清楚太阳内部的物理环境,特别是产生一系列太阳活动的物理原因。比如,如何形成了太阳风暴、耀斑是怎么产生的,还有日冕的能量来源等等。
这些,需要的不是数学,而是物理学,而且就是高能物理学。
欧洲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一些基本粒子的速度超过光速后,极大的刺激了国家领导人,为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铺平了道路。
正如牧浩洋所了解到的,最初的时候,这个项目没有得到军方重视。
只是出于安全与保密考虑,二部才介入了项目的建设工作。
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黄峙博担任副总参谋长,全权负责军队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军事现代化改革,让该项目得到了军队的高度重视。
起因,正是钱仲泰亲自送到黄峙博手上的一篇科研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钱仲泰着重提到,太阳就是最大、最为理想的电磁干扰源,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干扰源,中国军队就能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至少能在一定时期内削弱敌人的制信息权。
黄峙博不是科学家,却是有过亲身体会的军人。
制信息权有多么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虽然军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比如二十年之内,中国很难在相关领域占领制高点,甚至没有完善可靠的对抗手段。要想在美国前进的道路上追上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超越,就得另辟蹊径。
钱仲泰的科研论文,让黄峙博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像钱仲泰说的那样,在太阳上做文章,那么中国军队至少能在未来战争中,让敌人无法利用制信息权。
以黄峙博的性格,肯定不会落于人后。
得到总参谋部的全力支持后,钱仲泰终于获得了进行深入研究的科研经费。
当时,黄峙博在推进军事改革的时候,得到了包括傅秀波、黎平寇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全力支持,因此在国防经费的划拨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文职官员控制的国防部,而是总参谋部。
在很多人眼里,黄峙博作为副总参谋长,不但控制了总参谋部,还接管了国防部。
对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来说,这不是坏事。
只是,科学壁垒在很多时候不是用钱就砸得开的,更需要的是时间。
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帮助钱仲泰了解太阳内部的物理情况,可是要想让他建立的太阳模型得到证明,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这个项目上的花费,绝对不比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少。
当时,提供给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电能中,将近一半用在了超级计算机上。
在基础研究举步维艰的时候,钱仲泰没有停止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而且军方最看重的不是理论成果,而是实际用途。
在众多子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太阳耀斑与黑子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后者。
太阳的黑子活动主要在表面,因此可以利用钱仲泰建立的数学模型,而且不需要进行全部运算。
更重要的是,太阳的黑子活动,对地球的电离层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黑子活动高发的年份,所有无线电通信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连地面的电力设备与无线电基站都易受到破坏。如果发生黑子爆,即在某个非常短暂的时间段里,太阳的黑子活动急剧增强,甚至能烧毁电子设备。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发生过一次,当时集中爆发的黑子活动,导致全球所有无线电台瘫痪,还让美国整个中西部地区断电三天之久,苏联的欧洲地区也受到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几乎全面瘫痪。
那还是在电子设备不够普及的时代,在二十一世纪的话,后果更难想像。
基本上,每十一年,就会迎来一个黑子活动高发年份。
人类早就掌握了这个规律,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钱仲泰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黑子活动高发的内在原因,从而为利用黑子活动铺平道路。
虽然以目前的手段,不可能影响太阳,但是只要搞清楚了内在原因,就能更加准确的掌握黑子活动的规律,甚至做出准确预测。
从军事上讲,这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太阳黑子活动,而且足够精确,中国军队就能选择在最有利的时候发起军事行动。
到时候,不需要进行电磁干扰,太阳就能帮助中国军队解决问题。
当然,终极目的肯定是人为控制太阳的黑子活动,只是这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以及在理论科学上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了解了这些东西后,牧浩洋不得不感叹。
在国家竞争中,科技永远最重要。
两千多年前,罗马人能够在地中海战胜强大的伽太基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就与一项现在看上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发明有关,即罗马战舰上的“乌鸦吊桥”,让传统海战改头换面。几百年后,唐帝国能够横扫中亚,把不可一世的突厥赶到遥远的小亚细亚,也与一项关键技术有关,即唐朝的工匠率先掌握了百炼钢的锻造技术。后来在工业**后,建立起遍及全球殖民地体系的大英帝国,靠的也是率先发明蒸汽机,把生产力推上新的高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发明的雷达、美国发明的原子弹,都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技术。即便在冷战时期,美国在电子技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决定了在真空管技术上一意孤行的苏联必将走向没落。
科技如此重要,任何一个想要超越的大国,都得在前沿科技与基础科技上投入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与其强大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在基础科技与前沿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几起几落,均与科技有关。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因为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加上中东战争导致的西方石油危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一度跌入谷底,被迫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但是在随后的电子技术**中,美国利用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一举扭转局面,在十多年里重新夺回世界霸主的宝座,并且以此带动全面军备竞赛,导致强大的红色帝国最终不堪重负,倒在了科技竞争的道路上。
以科技为基础,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生产力,以此维系着全球最强大的军力。
中国要想超越,就不能跟着美国跑,必须在基础科技上投入全部力量,以跨越的发展方式开创新领域。
黄峙博与钱仲泰所做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条最终必然只剩下一名参赛选手的跑道上,中国要想坚持到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只是,万事开头难。
有了开始,哪怕万分艰难,也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好得多。
四年前,牧浩洋还有一些幻想,认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使中国军队完成现代化建设。
经过四年的学习,牧浩洋已经深刻认识到,超越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持之以恒,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国家是在一代人的手里建成的。
即便现在的美国,从独立战争算起,也经历了好几代人,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现代史的中国来说,前方的道路格外漫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都是渺小的。
只有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才会名留青史。
牧浩洋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名留青史,但是他知道,钱仲泰肯定会名留青史。
第七章 又见熟人
第七章 又见熟人
来到实验基地的第三天傍晚,牧浩洋才见到了二部的联络员。
让他有点惊讶的是,联络员也是熟人,即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情报联络员的李明阳。
“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我?”李明阳把带来的文件丢到桌子上,坐下后就掏出香烟,“战争结束了,我这种人没了用武之地,所以被派了过来。不过这样也好,乐得轻松,不要整天考虑那些烦人的事情了。”
“在这里很轻松?”
“算是吧,你们插手后,我就更轻松了。”
“我们?”
“现在,整个项目由总参谋部直接管理,我们只负责情报安全工作,不像以前,事无巨细都要管。”李明阳笑了笑,说道,“听说,你半路离开司令部,跑回去念书,是不是哪根筋出问题了?”
“你是第四个说这件事的人。”牧浩洋有点不耐烦。
李明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说就不说,人各有志,而且你在大学里的四年没有白过,不然也不会被派来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
“有多重要?”
“见过钱仲泰了吗?”
“见了,就是他让我找你要资料的。”
“你对他有多了解?”
“算不上了解,不过跟我想像中的科学家不一样,至少在生活方式上。”
“科学家也是人,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某件事的时候,其他方面肯定有所疏忽。”李明阳知道牧浩洋说的是钱仲泰的生活习惯。“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老家伙,没有他,我们打不赢朝鲜战争。”
牧浩洋一愣,说道:“陆雯也提到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朝鲜用的电磁弹头,就是他提出来的。”
“这与他有关?”
“当然,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来自他的一篇论文。”李明阳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时,我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我们投资搞研究,绝对不是为了搞清楚太阳的内部情况,至少当时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
“他的论文中与电磁场有关的部分。”
“什么意思?”
“具体的,你可以看这些资料。”李明阳抽出几份文件,丢给了牧浩洋。“反正没事,我给你简单说一下。你应该知道,太阳是一个天然的电磁辐射源,而且功率非常强大,在方圆几光年内找不到更强大的了。只是,太阳离我们太远,而且地球自身的磁场、以及大气层顶部的电离层屏蔽了太阳的电磁辐射,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如果无法利用太阳,那么可以不可以制造一个类似的电磁辐射源呢?”
“当然不可以。”牧浩洋插了一句。
“你说得没错,不但理论上不可以,现实中也做不到。即便几百年、几千年后,人类科技水平达到现在难以想像的高度,也办不到。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太阳系内获得足够的能源。”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从能源角度出发,制造一个全频段的大功率辐射源,哪怕覆盖范围只有几十公里,也不可能。”李明阳灭掉香烟,说道,“在人类掌握的技术设备中,最理想的辐射源,就是能够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核武器。即便如此,核武器的电磁辐射仍然非常短暂。一枚二十万吨的氢弹,产生的全频段电磁辐射最多只能维持几秒钟。如果用其他能源,比如电能,就算把整个北京市的电力供应全部用上,产生的持续电磁辐射的作用范围也不超过五公里。我们在战场上使用的电磁弹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辐射源,更像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全部能量的电磁炸弹。电磁弹头引爆后,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辐射仅能维持千分之一秒,以高能电磁脉冲的方式烧毁电子设备。”
“这个我知道,陆雯跟我讲过。”
“那么你知道不知道,这套理论,以及电磁弹头中最重要的转换器与波工管都是由钱仲泰提出来的,而且由他组织科研人员开发的。”
“这……”
“现在该知道,他有多牛了吧。”
“看来,他还是高能物理学家。”
“搞天体物理学的,必须具备高能物理学的知识,哪怕不是行家,也比我们这么门外汉懂得多得多。”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所以黄总愿意帮他搞科研。”
“这只是其一,关键是,在朝鲜战场上决定乾坤的电磁武器不是万能的。”
“陆雯也说过。”
“是吗?”
“只是,她说得不够详细。”
李明阳笑了笑,说道:“所以,你来探我的口风?”
“老李,你是搞情报的,知道的肯定比我多。”
“你小子,就是好奇心太重。”李明阳摇了摇头,又点上了一根香烟。“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大败亏输,归根结底就是没能在电磁武器领域取得突破,或者说没有料到我们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战争还没结束,美国就加大了投入。以美国的基础科技实力,搞出对抗装备不是什么难题。从理论上讲,对抗电磁武器的办法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电磁屏蔽。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电磁波可以屏蔽,而且办法非常简单,用密封金属容器就能做到。难的是,如何使密封容器内的电子设备与外界交换信息,因为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磁场的良导体传播。用信号现肯定不行,或者说现在的信息传输方式行不通。因为绝大部分电子设备交换信息,靠的也是电磁波。”
“所以,改用机械设备、或者光媒介?”
李明阳点了点头,说道:“非数字化信息,可以用机械设备传递,比如船舶、车辆与飞机的操控系统。数字化信息,特别是通信信息,就得使用光媒介,用光来取代电磁波。虽然光也是电磁波,但是特殊的电磁波。我们说的‘全频段’,仅指无线电。以现在的技术,还造不出能覆盖光波频段的电磁武器。在材料上,仅是光的优良导体、而不是电磁场的优良导体也有很多,比如石英玻璃。只要在暴露环节中使用光通信,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电磁武器的威胁。”
“技术上没有难度吗?”
“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只是实际操作有点麻烦,需要巨额资金。别的不说,改进那些电传操纵战斗机,每架的成本在一千万元左右,这还是我们的价格,美国那边的话,应该在五百万美元以上。我军有大概三千架飞机,美军的飞机比我们多得多,全部改进,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比让飞机停在地面上好。”
李明阳笑了笑,说道:“所以说,要想在下一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不能对电磁武器抱太大希望。”
“得在通信环节上着手。”
“对了”,李明阳一脸怪笑,“又是陆雯告诉你的吧?”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回答李明阳的问题。
“光通信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还有很多技术门槛没有迈过去,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具有高度定向性的激光,这个特性让激光具有很高的通信带宽,但是在通信距离,以及作用范围上,却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最理想的远红外激光,通信距离不到五百公里,而且激光的定向性,让通信两端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地球是圆的,战场上的通信平台往往是移动的。”
“所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线电仍然是主要通信媒介。”
“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恐怕我们还是得用电台,而不是‘光台’交换信息。只是我们的电磁武器,只具有非常短暂的持续作用时间。在朝鲜战场上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破坏了敌人的电台,而不是进行持续的压制干扰。如果不能破坏敌人的电台,电磁武器就无法破坏敌人的通信网络。”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明阳的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讲,制信息权就是利用电磁空间的能力,而要破坏敌人的制信息权,就得阻止敌人利用电磁空间。在众多的利用方式中,通信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切断敌人的通信,就无法破坏敌人的制信息权。
显然,这就是军方支持钱仲泰搞研究的出发点。
电磁武器靠不住了,就得寻找其他的电磁战手段,而钱仲泰提出的理论,超越了其他科学家。只要他的科研能够取得成果,中国军队就能获得一个永久性的电磁干扰源,即便现在离目的还非常遥远。
“时间不早了,去吃晚饭。”
“我不去了。”
“你不饿?”
“还有这么多东西要看,明天就得向钱教授汇报学习成果。”牧浩洋笑了笑,说道,“你自己去吧,下次我请你吃饭。”
“得了吧,什么都是下次,等你离开这里再说。”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实验中心。
连夜看完李明阳送来的资料后,牧浩洋对钱仲泰搞的研究有了全面了解。
虽然科研项目打着“高能物理学”的旗号,但是几乎每一个子项目都有军事背景,不然也得不到军方支持。李明阳管的,就是与军事用途有关的东西,而且这些都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机密。
第八章 牵一发动全身
第八章 牵一发动全身
经过三天的适应后,牧浩洋在第四天下午正式上岗。
钱仲泰对他的学习与领悟能力非常满意,当天下午就带他去几个主要实验室,认识了项目负责人。
虽然很年轻,而且只是海军中校,但是作为项目的军方监督员,牧浩洋很受尊重。
他最关心的,也正是当时压力最大的项目:太阳核子模型实验。
深入了解之后,牧浩洋才知道,他来早了几天,或者说运气不大好。
按照钱仲泰的安排,在牧浩洋来到实验中心的第五天,强子对撞机就要进行第一次高能对撞实验,两束质子将分别加速到每秒二十四万公里,也就是大概零点八倍光速,然后在加速器内对撞。虽然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基本粒子,解决高能物理学上的理论难题,但是实验数据也会用到太阳黑子模型中,修正模型中的一些数据,为建立更加精确的预测模型做铺垫。
可惜的是,在牧浩洋到来前,对撞机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出了问题。
这个故障,让对撞实验推迟了一个星期。
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十八日,也就是牧浩洋来到实验中心的第十三天,对撞实验才在上千名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下进行。
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