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点头。
"刚才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一幕幕全是妞妞,真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了。"
第二天,你坚持让我仍去郊外住,保证不再打扰我,又挽着我的胳膊,送我走一段路程。
"你真是我的老伴了。三年前,你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丫头,才多久呀,变化真大。"我说。
你含笑承认,说:"不过,我觉得老伴的感觉挺好,平平静静的,没有了那些骚动。"
"其实,找个好伴,生个好孩子,此生足矣。其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我是个好伴吗?"
"当然。"
"我也觉得意义不是那么缥缈的,孩子就是意义。我看普通人家都忙着照料孩子,为孩子操心,和孩子玩,过得挺有意义。"
说到这里,你降低声调,补充一句:"不过我知道我不会有什么了,年龄一天天大了。"
我看你眼中有了泪光,不禁恻然,忙说:"我都不觉得自己老,哪轮得上你?你永远是个孩子。"
"那么好吧,"你的确是个孩子,脸上立刻又有了笑容,爽快他说,"我好好练身体,咱们明年怀孕,后年再生一个妞妞。"
妞妞死后,我们都有好长时间感到眼睛胀痛,视力急遽下降。每当眼痛时,你就会想起妞妞眼病发作的情景,苦叹不止。
后来,你牙痛,医生用激光治疗,造成牙龈经久不愈的溃疡,痛得更厉害了。一天夜里,你痛得不能入睡,哭了起来,愈哭愈伤心,抽泣道:
"妞妞,小妞妞,那时候她多痛呵……"
我知道你想起了妞妞癌症扩散到口腔时的情景。你想妞妞,往往和你自己的身体感觉相联系,想到的也不是妞妞的死,而是妞妞活着时所遭受的肉体痛苦。
有一回你坐浴,被热水烫了一下,哇地叫了起来,马上说:"可真得小心,那回妞妞也被烫了一下,这么嫩的小屁屁,多疼呀。"
你在向女伴说妞妞的往事,说着说着,扯起女伴的衣服问:"你这衣服真好看,什么料子的?"
我一再发现,你说起妞妞来就好像妞妞还活着一样。这使我相信,男人和女人——至少我和你——对死亡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女人凭感官感受一切,可是死亡即不存在,而对于不存在是无法有任何感觉的。相反,妞妞的病痛曾经是一个鲜明地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存在。所以,你的悲伤总是越过妞妞的死而执著于妞妞的病痛,呈现为栩栩如生的回忆,甚至是肉体的回忆。我对不存在同样无所感觉,可是,正是这感觉的空缺如同一个巨大的深渊始终暴露在我的意识中,足以吞没任何生动的回忆。反过来说,当妞妞活着时种种生动的小细节从我的记忆中突然闪亮时,它们的光芒把妞妞不复存在的深渊照得更加触目惊心了。譬如说,现在我一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就会顿生凄凉之感,这固然是因为勾起了对妞妞病痛时哭声的记忆,但更是因为清晰地意识到了妞妞的哭声已经永远沉寂,她的小生命已经如此凄惨无助地不复存在。总是这样,无论忆起什么,立刻就响起同一句画外音:妞妞不在了,永远不在了!天外飘来她的脆亮的声音,如同孤鸿一样在我的头顶上空盘旋,无处着陆,刹那间又飘走了,飘得不知去向。
漆黑的夜,狂风怒号,我从梦中突然惊跳起来:妞妞怎么办?马上又明白:没有妞妞了。妞妞已经藏身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世上任何天灾人祸也危及不到她了。可是,这个地方在哪里?天上地下,何处是死亡的空间,何处是不存在的存在?不存在是如此荒谬,人怎么能不为自己发明天堂和地狱呢。
三
宽阔的马路,妞妞在我前面走,甩着小胳膊,走得很快,姿势很像我们一个邻居的孩子。那个小男孩比妞妞小一个月,很早就会走路了,我心中一直为妞妞而羡慕他。我真糊涂,怎么就没有发现妞妞学步也学得这么好,还以为她没有学会走路就死了呢。
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抬了抬手,妞妞忽然不见了,立刻又在别处出现。我明白自己有了特异功能,能用意念移物。这么说,妞妞没有死,我随时可以把她移回来。
我又抬手,可是,这回妞妞不但没有移位,反而缓缓地转过身来,站住不动,盯着我看。我意识到妞妞的确是死了。我想看看她死后是什么样,仔细端详她,发现她还是活着时的模样,但我同时能感觉到她是已死的人。
妞妞仿佛觉察到我已看穿她是死人,突然扑倒在地。我冲过去,把她抱起来,发现她脸上盖了厚厚一层土,面容模糊。我失声痛哭,哭醒了……
我买了一块地,准备给妞妞盖一座房。一位朋友带我去看地,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房屋的设计。我听着听着,突然想起妞妞已经死去,便痛哭起来:"妞妞死了,盖这房有什么用呵!"朋友说,他今天还在托儿所里看见妞妞,样子非常可爱。我若有所悟,仿佛明白了所有死去的孩子都被送到一个特别的托儿所去了,那是死亡托儿所。这么久了,她一直远离爸爸妈妈,眼睛又瞎,不知受了多少苦。我愈哭愈伤心,朋友便带我去访问一个奇人,问他有没有办法把妞妞从死亡托儿所救出来。那人不说话,只是摇头。我哭喊道:"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事的呀,怎么会有这种事的呀!"哭醒了,满面是泪.醒后还哭了很久,不住地喊:"妞妞呵妞妞,爸爸想死你了!"妞妞的音容笑貌全在眼前,甚至好像闻到了她身上的气息。
妞妞死后,我常常梦见她。梦见一个死去的人的感觉是异样的:梦见她活着,同时也隐约知道她已经死去。当后一种意识变得清晰时,就是梦醒的时候了。我梦见许多年前死去的一一位好友或不久前死去的父亲时,也总是在梦中就明晰他们已死。复活是短暂的,事先已蒙上不祥的阴影。
你不同,妞妞在你梦中始终是活着的,但必定会可怕地发病。有一回,你梦见自己在睡觉,床紧挨着一面墙,墙上有两只贴墙扁花盆,每只花盆里蹲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它们忽然跳到床上,钻进你的被窝,和你逗玩。你抓住它们的爪子,发现是婴儿的小手。再一看,两只小猫变成了两个妞妞。原来是双胞胎呀,好玩死了,你做梦也想要一对双胞胎女儿,没想到梦想成真。两个妞妞亲呢地偎着你,用小手抚弄你。正在这极其幸福的时刻,你突然发现两个妞妞的眼睛都变成了猫眼,很快化脓腐烂,成为不愈的伤口。你伸手到伤口里往外拉,拉出长长的虫子,四个伤口轮流拉,拉出一条又一条虫子,怎么也拉不尽。你边哭边拉,又恶心又伤心,哭醒过来了小
早晨,我已醒来,躺在床上。你还在睡梦中。突然,你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
"妞,不要伤心。"我不住地唤你,拍你。
"妞妞,妞妞,梦见妞妞了。"你说。
我已经猜到了。
你继续哭诉:"她又长大了一点儿,像个三岁的孩子。可是,她的眼睛又流水了,我想怎么又犯了,知道坏了,这病还在,这回躲不过了。"
说着说着,你又恸哭。我也陪你大哭一场,因为心疼你,也因为想妞妞。
平静下来后,你说:"还会遇见的,隔一段日子遇见一次,每次都长大一点。她还在长。"
"是的,她还在,一定还有一个世界。"我表示赞同。
可是,我心里明白,再也没有妞妞了。为此我欲哭无泪。
四
从普陀山下来,天色已晚,我和雨儿吃过晚饭,散步到海边的一座亭子里,坐在那里看海。海天一片灰亮,缀着黝黑的云影、岛影和点点帆影。
"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经常带她出来玩,让她在大自然中成长。"雨儿说。
我凝望着朝港口方向缓缓移动的帆影,没有说话。
"妞妞活着该三岁多了。不过,不让她活下来是对的。"她又说。
我仍然没有说话。我想起了在法雨寺看见的那个残疾人,突然意识到我们两人的态度中都有一种奇怪的不合逻辑。她那么同情那个怪物,却不能忍受妞妞作为一个盲人活下来。我鄙视那个怪物的生命欲求,但不论妞妞怎样残废,我都不愿她死。
"你说我还能不能生孩子?"她问我。
"当然能,你还年轻。"
"我这胃病老不好怎么办?我吃的那些药都是孕妇禁服的。"
医生嘱咐,剖腹产后三年内不宜怀孕。好容易等到这期限快满了,她突然胃出血,得了胃溃疡。
"不要急,会好的,我们还有时间。"
沉默了一会儿,她低声说:"我有一个心病,我一直没有对你说。"
"现在告诉我,好吗?"
"我觉得自从妞妞死后,我们之问有了隔膜。"
"我不同意。"
她不理我,继续说:"你看我好像快快活活,其实我天天想妞妞,只是不说罢了。自己支配不了的,它来找你。不过,我这人简单,不愿在痛苦里陶醉。我自己结束痛苦,离开这个世界比别人容易,眼睛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把她搂在怀里,轻声说:"我怎么不知道你的心呢?我也只是不说罢了。"
她竭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接着说:"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你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我不能帮你缓解,反过来也一样。"
"你说得对。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所以,需要的不是分担,而是对自己的痛苦保持自尊,对对方的痛苦保持尊重,别把它们搅在一块。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好了,不会发生太大的危机了。
"那会儿你躲起来写作,我真的觉得很孤单,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我写妞妞不也是为了你?"
"不,我嫉妒你,因为我不会写。我觉得我一无所有。"
"你这样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一直以为,我能写出我订〕俩的共同体验和怀念,作为我们对妞妞的共同纪念。可是,写着写着,我就发现,我至多只能表达出一个天性悲观者的忧思,却无法测量出一个像你这样的天性快乐者的伤痛,这伤痛往往是隐藏得更深的。归根到底,我们都只能站在不同的祭坛前,各人独自面对已经死去的妞妞。"
"你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坛,我什么也没有。"
"其实我心里明白,文字也只是自欺,象征的复活和一切复活一样是虚假的。可是,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办法安慰自己呢?"
"你真的不觉得我们俩疏远了?"
"当然不,松动一下是必要的,否则我们都会喘不过气。"
"我一直偷偷想,没准你觉得我多无情呢,因为我反对给妞妞动手术。"
"我仔细想过,全部分歧在于我们对死的态度不同。我是好死不如赖活,你是赖活不如好死。还是我想不开。"
"你这人连生死都想不通,还是哲人呢。"
"我是又通又不通。哪天全通了,我就出家了,还会和你厮守?"
"我看你来不及实现这英雄壮举,就可能入土了。"
"那我就提前实现。"
"还生什么孩子,没有爹的!"
"我离全通还早着呢,急什么?"我有意改变话题:"你在法雨寺许的第三愿,那个爱你的人是谁,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吧?"
"我猜你要琢磨。其实很简单,也包括你,我不是单指哪个人。年轻漂亮时被人爱是很容易的,可我很快就会老了,我希望到那时爱我的人仍然爱我。"
"我以为你心中真有个什么人呢。"
"嗨,有也罢,没有也罢,好也罢,坏也罢,到头未还不都是一个空,什么也留不住。"
我惊诧她今天尽放悲声,忙提议回旅馆休息。夜幕己降,海面一片漆黑,只有港口方向散射着模糊的灯光。起风了,好像要下雨。
"我知道说这些没用。其实谁都懂,有什么办法呢?还不是洗脚,睡觉,第二天早早起床,刷牙,挤车,急急忙忙上班去。"说完这话,她站起身,顺从地跟我向山脚旁的旅馆走去。一路上,我挽着她,默然无语。零星的雨点飘打在脸上,真的下雨了。
第十六章 死是不存在的
妞妞醒来了,揉一揉眼睛,发现自己坐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上。草地真美,鲜花盛开,无边的绿中镶嵌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红橙黄紫诸色。天空如蓝宝石闪烁,天地问布满奇异的光亮。姐妞望着眼前的景象,甜甜地笑了。
这美丽的光和色是她熟悉的。这就对了,原来是一个梦。她收住笑容,脸上呈现严肃的神情,竭力回想梦中情景。真糟糕,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她只记得,在梦中,一开始她还看见光亮和颜色,后来渐渐看不见了,眼前总是灰蒙蒙的。这是她从未遇到过的事情,她想不通,到处寻找心爱的光亮,可就是找不到。当时她还真有点不高兴呢。
"妞妞,看亮亮,亮亮你好!"我抱妞妞走到窗前,对她说。
妞妞垂头靠在我肩上,小手敷衍地挥了一挥。她不朝窗口看,哪里也不看。她知道亮亮没有了。
原来亮亮还在,在这里呢。妞妞又笑了。在这个光明普照的世界上,从来没有黑夜,更不存在失明这回事。她欢欣地朝四周张望,发现草地上还有许多像她一样裸着美丽小身体的可爱的孩子,他们有的还没醒来,正趴着睡觉,有的也是刚刚醒来,正坐着揉眼睛,更多的在快乐地嬉戏和轻盈地飞翔。她不知道,有些孩子也曾经做过或正在做着不愉快的梦,例如梦见自己成为瞎子瘸子聋子,醒来后也都是好好的,一个个都欢蹦乱跳目明耳聪了。
忽然,从四面八方飘来一阵非常美妙的声音,仿佛是蓝宝石的天空在奏呜,所有的草叶和花朵在吟唱,嬉戏着的孩子们纷纷载歌载舞,如许多浪花在声和光的波涛上荡漾。妞妞凝神倾听,脱口说出一个梦中依稀学过的词:"音乐。"
妞妞出生第十天,她躺在摇篮里,睁眼望着空中.脸上有一种专注期待的表情。屋里很静,她仿佛有点寂寞,开始啼哭。妈妈打开录音机,播放一盘外国名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音乐声起,妞妞立刻止哭,瞪大了眼睛,眼神略含惊讶,显然在听。她就这样在音乐声中静静躺了很久,小脸蛋异常光洁,似乎沐浴着一种神奇的光辉。我怔怔地看着这美极了的小生命,对自己说:婴儿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纯净的音乐,大人们听不见,只好用摇篮曲来猜度和模仿。
这是真正的天籁,声与光浑然一体。无人演奏,却有音乐。没有日月照耀,却有光明。在这里,听到就是看到,人能用耳朵听见最美的奇景,用眼睛看到最妙的声音。妞妞格格笑出了声。她又回想起了梦中的一些事,太古怪的事。有一些时候她明明听见了音乐,却没有看到光。这怎么可能呢?她不相信,只要音乐声一起,她就使劲看,果然叉渐渐看到了很美的光亮和图景,尽管腺陇,也足以使她兴高采烈了。可惜的是,音乐声一停,眼前又重归黑暗。现在好了,永远有音乐,也永远有光明。她情不自禁地欢跳起来,加入了孩子们载歌载舞的行列。
妞妞坐在床上玩玩具,音乐声起,她那玩着玩具的小手霎时停住,脸上呈现极专注的神情。她的左眼紧闭,渗着泪,眼圈红肿,右眼睁得大大的。我跟她说话,她不理。她沉浸在音乐里了。
"音乐没了!"她忽然焦急他说。
我赶紧换磁带。她立即露出宽慰的神色,轻声说:"跳跳舞。"我抱起她来。伴随着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她时而轻挥小手,哺哺自语,时而手舞足蹈,频频大笑,丝毫不像备受病痛折磨的样子。此时此刻,她的心灵的确已经摆脱患病的躯体,进入了一个我所不知的神奇世界。
妞妞在音乐声中轻盈地舞蹈,她的小身体触到各色奇异的花朵和碧绿的叶片,它们也无不发出美妙的乐音。她高兴极了,在花草丛中旋转着,不停地触摸这些会唱歌的植物,自己也笑着唱着跳着。
八个月的妞妞,她坐在我的腿上,第一次触摸钢琴。如同久别重逢一样,她异常欣喜,张开小手急切地抚摸键盘,敲打琴键,不停地大笑,还常常抬头凝望空中,仿佛受琴声触动,回忆起了很久前听过的某种极美妙的声音。
妞妞且歌且舞,来到一棵树旁,树上长着圆圆的碧玉一样闪光的叶子。她发现自己手里也握着这样一片叶子,便想起这是她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她在不久前摘下这片叶子就睡着了,没想到醒来时仍握在手里。她正想着,看见树下有一个小男孩趴着睡觉。那小男孩大约在做恶梦,一脸痛苦状,频频抽泣。她俯下(禁止),伸手抹去小男孩脸上的泪水。小男孩动弹了一下,哭得更伤心了,忽然哭出声来:"妞妞
这里的孩子都没有名字,妞妞也一样。可是,小男孩的这一声哭唤勾起了她的朦胧的记忆。在梦中,她好像被这么称呼过。她依稀记起了那呼唤她的慈爱的声音,那卫护她的温暖的怀抱。她略微感觉到了一种类似忧郁的情绪,但这情绪很快就连同回忆一起消散了。眼前这个小男孩是谁?她不知道。她只是那样地同情他,不住地替他擦眼泪,又把那片绿叶塞进他手里。她相信,她那么喜欢的宝贝一定也能使小男孩转悲为喜。
小男孩渐渐醒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妞妞,果然破涕为笑。他做了一个多么可怕的梦,梦见自己长大了(只有不幸的孩子才会梦见自己长大),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不幸中的大幸),可是女儿死了(一切不幸中最可怕的不幸)。他不甘心,出发去寻找这个名叫妞妞的女儿,终于精疲力竭地倒在路旁。临终时,他哭喊着"妞妞",为自己今生今世未能重见女儿而哀位。现在俯身替他擦着眼泪的这个小女孩不正是妞妞吗?接着他又发现手里的那片树叶,便高兴地递给妞妞,说:"妞妞的小圆板!"
妞妞对这话似懂非懂,她越来越回想不起梦中的事情了。即使她回想起来,她也不会认识眼前这个刚刚从恶梦中醒来的小男孩。在梦中她有一个爸爸,但她只听见过爸爸的声音,没有看见过爸爸的模样。即使见过,爸爸也是一个戴着古怪眼镜的大人,与眼前这个小男孩毫无共同之处。她的模样倒是与小男孩梦中的那个妞妞非常相像,所以小男孩一眼就认出了她。小男孩沉浸在与妞妞重逢的喜悦中,不过,顷刻之间,这喜悦也随同他对恶梦的记忆一起烟消云散了。他不再是妞妞的爸爸,而回复到了他本来所是的那个小男孩。妞妞拉着他的手,他们一起唱着歌,朝花的海洋深处轻快地跑去。
在所有的玩具中,妞妞最宠爱这块不起眼的绿色小圆板。直到弥留之间,她一直把它握在手里,不肯舍弃。
妞妞死后,我把它藏入一只精致的小盒里,放在书架的最高一层。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小圆板不翼而飞了,只留了空盒。找遍家里每一个角落,不见踪影。问遍家里每个人,无人知道下落。
"别找了,一定是妞妞带走了。"雨儿说。
"这怎么可能?"
"你想,妞妞那么喜欢,能不带走吗?"
我想了一想,承认她说得有理。
后来,有一个小女孩也从梦中醒来了,她曾经梦见自己是妞妞的妈妈。不过,她很快也忘记了这一切,加入了无忧无虑嬉戏着的孩子们的行列。现在,在这些孩子中,你再也分不清谁是妞妞,谁是梦见做妞妞的爸爸的那个小男孩,谁是梦见做姐妞的妈妈的那个小女孩了。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美丽的大花园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歌唱着。当他们疲倦时,他们就躺下做梦。那些同时入睡的孩子的梦境可能会出现交叉和重叠,于是,一些孩子便成为另一些孩子的梦中角色,由此编织出了许多曲折感人的人间悲喜剧。但是,一旦醒来,梦中故事就很快被遗忘。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必定都已经做过无数的梦,然而,除了最后一个梦在乍醒时还残存一点印象外,其余的梦早已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这里没有时间,所以孩子们永远长不大。无论梦中故事是悲是喜,醒来只有快乐。任何一幕人间悲喜剧都只是自然之子的小憩一梦,而梦醒本身便证明了死是不存在的。
妞妞死了。毋需太久,我和雨儿也将死去,世上知道我们的悲痛故事的人都将先后死去。终有一天,妞妞的生与死,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与死,都将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一丝痕迹。
上帝向我神秘地眨眼,悄悄说:
"死是不存在的,因为……"
我不想听因为什么。
当然,死是不存在的。
后记
1992年底,在妞妞死后一年,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开始写这本书,于1993年 7月写出初稿。1994年7 月,完成第二稿。此后,我便把稿子搁了起来,一搁又是快两年。我对它不满意,想再改一改。然而,我终于发现我无法把它改得使自己真正满意了,决定只作必要的删节,便立即交付出版。
我不知道这本书该怎样归类。它不像小说,因为缺乏小说的基本要素——情节的虚构。它也不像散文,因为篇幅太长。它好像也不能归入报告文学一类,因为它的主角只是一个仅仅活到一岁半的婴儿,并无值得报告的事迹。最后我对自己说:就让它什么也不像吧,它只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历程,这段如此特殊的历程本来就是无法归类的。
这本书第二稿完成后,应《中国妇女报》一位编辑的要求,我从书稿中摘选出了很小的一部分,在她供职的这家报纸上连载。我为摘登写了一个小引,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我写这本书的动机,现抄录在此:
我为妞妞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妞妞》,还有一个副题:"一个父亲的札记"。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姐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我的头脑里盘旋,叮嘱我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
当然,这本书也是为我自己写的。一个昙花一现般的小生命,会有多少故事呢?可是,对于我和我的妻子来说,妞妞的故事却是我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我不能不写。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生。在这本书中,我写下了妞妞的可爱和可怜,我们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我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我写下这一切,因为我必须卸下压在心头的太重的思念,继续生活下去。
如果有人问,这本书对世界有什么意义,我无言以对。在这个喧闹的时代,一个小生命的生和死,一个小家庭的喜和悲,能有什么意义呢?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今天把这本书交付出版时,不但书中讲述的这个小生命已死去四年多,书中讲述的这个小家庭也不复存在了。
我和雨儿分手了。
直到现在,仍然常有不知情的好心人关切地打听我和雨儿是否又有了孩子,我不知所对。
不可能再生一个妞妞了。那唯一的妞妞因此而永恒了。
我当然相信,不管今后我和雨儿各自将走过怎样的生活道路,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妞妞,不会忘记我们和妞妞一起度过的日子。
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大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谨以这一信念与雨儿共勉,并祝愿她从此平安。
1996.3.16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