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东坡传

_8 林语堂(当代)
面这个小调儿: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空持戒。只因迷恋玉楼人,钨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和尚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像以上的这两首小调儿,因为是用当日的口头话写的,大
家自然口口相传,对这位天才怪诗人的闲谈趣语又加多了。
在那些名人轶事中,有一本是关于苏东坡和他那喜爱寻欢取乐的朋友佛印的故
事。那时节,苏东坡对佛学还没有认真研究,在他四十岁以后,在黄州时,他才精
研佛学。黄州的几个和尚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后来他在靖江、金陵、庐山,又交了
些和尚朋友。那些人中,至少有两个——惠勤和参寥,是诗人学者,颇为人所尊敬。
由那些随笔轶闻上看,佛印并不算重要。但是佛印是以风流潇洒出名的,而且在一
般通俗说部里,佛印比参寥更常为人提到是苏东坡的朋友。
佛印根本并不打算出家为僧,并且他出身富有之家。根据一个荒唐故事,他的
生身之母也就是李定的母亲。显然他母亲是个放荡不羁的女人,曾出嫁三次,和三
个丈夫各生过一个儿子,在当年是不可多见的。在皇帝对佛教徒赐予接见,以示对
佛教抱有好感时,苏东坡就把此人推荐上去。佛印在皇帝驾前力陈对佛教的虔诚信
仰。皇帝一看,此人颀长英俊,面容不俗,说他若肯出家为僧,慨允赐他一个度碟。
佛印当时进退两难,只好答应出家。他在黄州时,常在一队仆从侍奉之下,乘骡出
游,与出家苦修的生活相去十万八千里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
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
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
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难以译成另一国文字,
不过下面有一条: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
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
闻啄木鸟, 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
‘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
佛印自己编的。
根据现在可知的记载,中国的娼妓制度,创始于战国的管仲,他订这种办法作
为士兵的康乐活动。甚至在苏东坡时代,还有官妓,当然另有私娼。但是中国却有
一种特殊的传统发展出来,就是出现了一种高级的“名妓”,与普通的娼妓大为不
同,她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有些自己本人就是诗人,有些与文人的生活密
切相关。她们这一阶层,与中国歌曲音乐史的发展,及诗歌形式的变化,密不可分。
中国诗歌经文人亦步亦趋呆板生硬的模仿一段时期之后,诗歌已成了一连串的陈词
滥语,这时往往是这种名妓创一种新形式,再赋予诗蓬勃的新生命。可以说音乐与
诗歌是她们的特殊领域。因为演奏乐器与歌唱都受闺阎良家女子所歧视,原因是那
些歌词都离不开爱与情,认为对情窦初开的少女有害,结果音乐歌舞便完全由歌妓
保存流传下来。
在苏东坡时代的生活里,酒筵公务之间与歌妓相往还,是官场生活的一部分。
和苏格拉底时代名女人阿西巴西亚参加男人的宴会相比,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歌妓
在酒席间招待,为客人斟酒,为大家唱歌。她们之中有不少颇有天赋,那些会读书
写作擅长歌舞的,多为文人学者所罗致。因为当时女人不得参与男人的社交活动,
男人需求女人相陪伴,男人只好向那些职业性的才女群中去寻求快乐。有时,那种
调情挑逗却是纯真无邪,也不过是戏谑而已,倒有几分像现在的夜总会的气氛。歌
妓唱的都是谈情说爱的歌曲,或轻松,或世故,或系痴情苦恋,或系假义虚情,但
暗示云雨之情,或明言鱼水之欢。高等名妓也颇似现代夜总会的歌女艺人,因为芳
心谁属,可以自由选择,有些竟有不寻常的成就。宋徽宗微服出宫,夜访名妓李师
师家。总之,当时对妓女的看法,远较今日轻松。美国曼哈坦的诗人今日不为歌女
写诗,至少不肯公然出版,可是当日杭州的诗人则为歌女公然写诗。即使是颇负众
望的正人君子,为某名妓写诗相赠也是寻常事。在那个时代,不但韩琦、欧阳修曾
留下有关妓女的诗,甚至端肃严谨的宰相如范仲淹、司马光诸先贤,也曾写有此类
情诗。再甚至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曾在一次宴席上写诗赠予歌妓。
只有严以律己的道学家,立身之道完全在一“敬”字,同于基督教的“敬畏上
帝”,只有这等人才特别反对。他们有一套更为严厉的道德规范,对淫邪特别敬而
远之。道学家程颐——苏东坡的政敌,在哲宗皇帝才十二岁时,他就警告皇帝提防
女人淫邪的诱惑。这位年轻皇帝竟那么厌恶这种警告,到他十八岁时,只有一个女
人就把他说服了,使他相信那个女人是对的,而那位道学家是错的。有一次,程颐
的一个学生写了两行诗, 论“梦魂出窍” ,在梦中去找女人,程颐大慌,喊道:
“鬼话!鬼话!”大儒朱熹也是深深畏惧女人的诱惑,正人君子胡桂十年放逐,遇
赦归来,写了两行诗:“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徽涡。”朱熹在感叹之下写
出了一首七绝:
十年江海一身轻,三对梨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正相反,苏东坡对性持较为诙谐的看法。在他著的《东坡志林》里,他在黄州
时曾写有下列文字:
昨日太守唐君来,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座本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
“皆不足道, 难在去欲。”张云:“苏 子卿吃雪吹毡,蹈背出血,无一语稍屈,
可谓了生死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而况洞房给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
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记之。
苏东坡一生,遇有歌妓酒筵,欣然参与,决不躲避。十之八九歌妓求诗之时,
他毫不迟疑,即提笔写在披肩上或纨肩上。下面即是一例: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苏东坡写了有关女
人的抒情诗,但从来不写像他朋友黄庭坚写的那种艳诗。
宋朝的歌妓使一种诗的新形式流行起来,那就是词。苏东坡不但精通此道,而
且把前此专供谈情说爱的词, 变成表达胸怀感想的文学形式。 他的词中最好的是
《赤壁怀古》(调寄“念奴娇”),对三国英雄人物发思古之幽情。李白、杜甫早
于苏东坡三百余年,使绝句和律诗成为诗体之正宗,多少杰出的诗人争相模仿。但
是律诗,每句五言或七言,中间两副对子,已经陈腐。诗人都想有所创新。但是观
瀑、白簿、柳阴等的情调早已发现用厌,唐代诗人淋漓的元气与强烈的感情也已不
复存在。更可怕的是,甚至诗的词藻都是陈旧比喻的重复,那些比喻一用就令人生
厌。苏东坡在他一首咏雪诗前面的小序里说,决不用“盐”这个字指雪,“雪”这
个字总是胜过“盐”。唐诗的主题已经用滥,在文字上,有些作者总喜欢蹈袭前人
的诗句,也有些博学的读者,一看便知道诗中思想与词藻的来源,因此有会心的微
笑。评注家的努力只限于寻出某些生僻词语的出处,得到机会以博学自炫。结果,
作诗集评注的人并不以阐述判断诗的含义为要务,而以指出某些词语之出处为已足。
从诗的衰微沉滞状态解救出来,一定有待于一种新的诗体的发展,而这种发展
却有待于歌妓使之普及流行。宋词的文字清新活泼,比唐诗更近于口语,后来的元
曲比宋词则又更近于口语。词只是根据乐谱填出的歌曲。所以不说“写词”,而说
“填词”。在词里,不像唐朝绝句律诗每行字数固定,行的长短有了变化,完全配
合歌曲的需求。
在苏东坡时代,词这种诗的新形式正在盛极一时。由于苏东坡、秦少游、黄庭
坚,及宋代别的词人如晏几道、周邦彦等的创作,词这一体的诗成了宋朝诗的正宗。
苏东坡在黄州时才发现了词,极其喜爱,从在黄州的第二年,开始大量填词。但是
词只是一种抒情诗,内容歌咏的总是“香汗”、“罗幕”、“乱发”、“春夜”、
“暖玉”、“削肩”、“柳腰”、“纤指”等等。这种艳词与淫词从何处何时划分
开,完全在于词人对素材处理的手法。情欲和纯爱在诗中之难划分,正如在现实人
生中之难划分一样。无可避免的是,诗人,也像现代有歌舞助兴的餐馆的艺人一样,
偏爱歌唱伤心断肠的悲痛、爱的痛苦、单恋的思念。他们歌咏的是闺中的少妇怨女,
怅然怀念难得一见的情郎,默然自揽腰围,悄然与烛影相对。其实,女人的魁力全
在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瞧悴,她那沉默无言的泪珠儿,她那睡昏昏的情
思,她的长宵不寐,她的肝肠寸断,她的茶饭不思,她的精神不振,以及一切身心
两方面的楚楚可怜——这一切, 和穷苦一样, 都显得有诗意美感。这些文词都与
“苏慷”一词相似,而含有色欲淫荡的意思。苏东坡不但成为有来一代的大词家,
而宋词之得以脱离柔靡伤感的滥调儿,要归功于苏东坡,至少他个人是做到了。
根据记载,苏东坡没有迷恋上哪个歌妓,他只是喜爱洒筵征逐,和女人逢场作
戏,十分随和而已,他并没有纳妾藏娇。倒是有两个女人与他特别亲密。才女琴操
听从了他的规劝,自己赎身之后,出家为尼;朝云,后来成了他的妾,当时才十二
岁。我们以后再提她。
现在有一份宋拓苏字帖,上面记有一个妓女的一首诗,叫做《天际乌云帖》,
是从第一句诗得名的。帖里说的是营妓周韶的故事,周韶曾赴宴席侑酒。她常和书
家兼品茶名家蔡襄比赛喝茶,都曾获胜。苏东坡经过杭州,太守陈襄邀宴,周韶也
在座。宴席上,周韶请求脱除妓籍,客人命她写一首绝句。周韶提笔立成,自比为
笼中白鹦鹉“雪衣女”。诗曰: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席上其他诗人也写诗为念。苏东坡补言当
时周韶正在居丧,着白衣。众人都受感动,周韶遂脱籍。
过这样的官场生活,自然须要做妻子的信任和了解。要做一个好妻子,主要是
如何物色一个好丈夫;从反面说,要做一个好丈夫,主要就是如何物色一个好妻子。
有一个好妻子,则男儿不违法犯纪,不遭横祸。苏东坡的妻子知道她嫁的是一个人
人喜爱的诗人,也是个天才,她当然不会和丈夫去比文才和文学的荣誉。她早已打
定主意,她所要做的就是做个妻子,一个贤妻。她现在已生了两个婴儿。做一个判
官的妻子,她有一个舒服的家,享有社交上的地位。她还依然年轻,甘四岁左右。
丈夫才气焕发,胸襟开阔,喜爱追欢寻乐,还有——是个多么渊博的学者呀!但是
佩服丈夫的人太多了——有男的,也有女的!难道她没看见公馆南边那些女人吗?
还有在望湖楼和有美堂那些宴会里的。新到的太守陈襄,是个饱学之士,在他们到
差之后一年来的,这位太守把对外界的应酬做得很周到,官妓自然全听他们招唤。
另外还有周那、鲁少卿等人,并不是丈夫的真正好朋友。歌妓们都有才艺,会唱歌
曲、会弹奏乐器,她们之中还有会作诗填词的。她自己不会做诗填词,但是她懂那
些文句。那些诗词她也觉得熟悉,因为她常听见丈夫低声吟唱。她若出口吟唱,那
可羞死人!高贵的夫人怎么可以唱词呢?她丈夫去访那些赤足的高僧——惠勤、辩
才,还有那些年高有德的长胡子的老翁,她反倒觉得心里自在点儿。
苏夫人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
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到现在她倒了解一方面,就是他不会受别人
影响,而且你无法和他辩论。另一方面,倘若他给歌妓题诗,那又何妨?那是当然
的。他对那些职业性的女艺人,决不迷恋。而且她还听说他曾把一个歌妓琴操劝服
去遁入空门修道为尼呢!琴操真有很高的宿慧,诗与佛学一触即通。苏东坡不应当
把白居易写歌妓末路生活的诗句念给琴操听。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她不会
把丈夫反倒推入歌妓的怀抱。而且,她知道丈夫这个男人是妻子管不住的,连皇帝
也没用。她做得最漂亮——信任他。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她只为丈夫做眉州家乡菜,
做丈夫爱喝的姜茶。他生病时,多么需人照顾啊!若丈夫是诗人,因而有些异乎寻
常之处,那是应当的。丈夫知道有书要读,上千上百卷的书,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
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因此,她愿忍受丈夫睡觉时有名的雷鸣般的鼾声—
—尤其是酩酊大醉之时。
这些先不说,与这样人同床共寝,真得承认这个床头人是够怪的。妻子在床上
躺着难以入睡,听着丈夫打鼾,却不能惊醒他。在他入睡之前,他要不厌其烦把被
褥塞好。他要翻来覆去把躯干四肢安放妥帖,手拍被褥,直到把自己摆放适当又自
在又舒服为止。他身上倘若有地方发僵发痒,他要轻轻揉机,轻轻揉。这些完毕,
这才算一切大定。他要睡了,闭上眼,细听气血的运行,要确待呼吸得缓慢均匀而
后可。他自言自语道:“现在我已安卧。身上即使尚有发痒之处,我不再丝毫移动,
而要以毅力精神克服之。这样,再过片刻,我浑身轻松安和直到足尖。睡意已至,
吾入睡矣。”
苏东坡承认,这与宗教有关系。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
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这以后是苏东坡一件重要的事。苏东坡在把自己睡眠
的方法向两个弟子讲解之后,他又说:“二君试用吾法,必识其趣,慎无以语人也。
天下之理,戒然后能慧,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
也。”
后来,苏夫人还发现夜里和黎明时,丈夫习惯上要有更多的改变。用细梳子拢
头发和沐浴是这位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因为在那一个时代,若有人细心观察人
的身体及其内部的功能,并注意草药及茶叶的研究,再无别人,只有苏东坡。
苏夫人头脑清爽而稳定,而诗人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
常。苏夫人有一次在一个春天的月夜,做了一个比照说:“我对春天的月亮更为喜
爱。秋月使人悲,春月使人喜。”数年后,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
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傻!”
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
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
喝酒。
但是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
那就是他初恋的堂妹,不幸的是我们无法知道她的名字。因为苏东坡是无事不肯对
人言的人,他一定告诉过他妻子。他对表妹的深情后来隐藏在两首诗里,读苏诗的
人都略而未察。
苏东坡并没常年住在杭州,而是常到杭州的西南、西部、北部去。由神宗熙宁
六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他到过附近的上海、嘉兴、常州、靖江,这些地方在宋朝
时都属于浙江省。他的堂妹现在嫁给了柳仲远,住在靖江附近。他在堂妹家住了三
个月,他虽然写了大量的旅游诗记述这次旅行,并且常和堂妹的公公柳懂一同写作
游历,他却一次也没提到堂妹丈夫的名字,也没写过一首诗给他。他写过一首诗记
堂妹家的一次家宴,还写过两首诗论书法,那是堂妹的两个儿子请他题字时写的。
苏东坡对柳道这个诗人和书法家的成就颇为器重,对堂妹的孩子也很顾念。但是到
堂妹家的盘桓却对堂妹的丈夫一字不提,实在难以理解。
此行写的两首诗,暗含有对堂妹的特别关系。一首诗是他写给刁景纯的,主题
是回忆皇宫内的一株花。其中有下面的句子:
厌从年少追新赏,
闲对宫花识旧香。
那时他并没坐对宫花,因为他并不是正置身皇宫之内。他说“厌从年少”的伴
侣时,他显然是描写自己;而“花”照例是女人的象征,“旧香”可能指一段的旧
情。
这个暗指在另一首诗里更为清楚。那是给杭州太守陈裹的。题目中说春归太迟,
误了牡丹的开花时节(诗前叙言颇长)诚然不虚,他回到杭州时,牡丹的花季已过,
可是暗示少女已嫁,今已生儿育女,则极明显,并且在咏牡丹的一首诗里也滑有理
由用两次求爱已迟那么明显的典故。为明白这两个典故,要说明一下。在唐朝有一
个少女杜秋娘,在十五岁时写了下面一首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空折枝”便表示误了求爱时期。唐朝杜牧与杜秋娘同时,也写出了下面的一
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蕊,绿叶成阴子满枝。自从杜牧写了这首诗,“绿叶成阴子满枝”
就用来表示少女成了母亲之意,更因为中文的“子”既代表“果子”,又代表“儿
子”。
在苏东坡那首诗里,思想似乎并不连贯,并且特别用“金缕”、“成阴结子”、
“空折枝”这些字眼儿。他的诗如下: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这首诗给陈襄,或是赋牡丹,都不相宜,
仔细一看,连与诗题都漠不相干,“成阴结子”与牡丹更无关系。他也没有理由要
太守陈襄“怜我老”。“从此年年定相见”是分别时的语句,并且用于归见同僚,
而且苏东坡心中绝无心在陈太守邻近安居务农的打算。倘若说这首诗确是写给陈太
守的,用绿叶成阴求爱已迟,必然是够古怪的。诚然,在唐朝这类诗里,中间两联
里字的词性要同类相对,中间两联有时只做点缀之用,前后两联才真用以表达作者
的情思;不过唐律之上品仍然全首有整体性的。苏东坡写的诗里用几行空洞无物的
句子充数儿的坏诗,可少见得很。若从另一角度观之,看做是他写给堂妹的,则这
首诗在主题和思想上便很完整了。第一行说此次归来实感羞愧,因自己误了花时,
也可以说误了堂妹的青春时期。第二行分明说她已儿女成行。第三行求她同情,又
表示自己的孤独寂寞。第四行说因有她相伴,今春过得快活。第五和第六句分明他
对求婚已迟感到歉咎。第四联自不难解。苏东坡这时写了一首诗,表示愿在常州安
居下来,这样离堂妹家不远。他后来的确按照计划在常州买了房子田地,他后来就
在常州去世的。
我知道敬爱苏东坡的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怪我说苏东坡暗恋堂妹。这是否在
苏东坡的品格上算个暇疵,看法容或因人而异。这事如果属实,并且传到人耳朵里,
那些道学家必会谴责苏东坡。不过自古至今,堂兄妹、表兄妹却不断相恋。但苏东
坡不能违背礼俗娶自己的堂妹,因为她也姓苏。
苏东坡游靖江时,他在焦山一个寺院的墙上题了一首诗,西方的读者对此最感
兴趣。苏东坡料必知道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咀》中所写“叶限”那篇短故事。述
说小姑娘叶限受继母和后妹折磨,丢了鞋,后来嫁给国王的经过。但是据我所知,
苏东坡是第一个记载老翁睡眠时怎么安排自己须子的人。他用一首简易的韵语说一
个有长须的人,从来没想过在床上怎么安排自己的胡子。一天,有人问他睡觉时胡
子放在什么地方。那天夜里他开始惦记他的胡子,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后来
又放在被子里面,又放回外面,折腾了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早晨,他一直感觉坐立
不安,心想最好的办法是把胡子剪掉。由那首诗看来,那只是通俗故事,不是苏东
坡创作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提一下《盲者不识日》的故事,这倒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
这篇寓言写在密州。爱因斯坦似乎在什么地方引用过这篇故事,来说明一般人对相
对论的看法。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日,“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备以为日也。而
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
异于吵。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
将。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
皆求道之过也。
说也奇怪,这篇寓言是苏东坡在殿试时写的。他用以讽刺当时学者盲从王安石
的《三经新论》。
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
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故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
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
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
我相信,没有人与大自然、春夏秋冬、雨雪、山峦谷壑亲密相处,并接受大自然赐
与人的健康治疗的力量后,而同时对大自然还会抱有一种歪曲偏颇的看法。
在熙宁六年(一0 七三)九月九日,他拒绝去参加重阳节的宴会。他躲开了朋
友,自己去泛舟为乐。按照重九的风俗,他破晓之前起身,到西湖上访孤山的两位
僧人。那天晚上,他一人独坐舟中,凝视山顶有美堂窗内射出的灯光,那时他的同
僚正在那里一间大厅里欢呼畅饮。他给一个同事周部写出下面的一首七律:
蔼蔼君诗似岭雪,从来不许醉红裙。
不知野餐穿山翠,惟见轻挠破浪纹。
颇忆呼庐袁彦道,难邀骂座灌将军。
晚风落日原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
第十二章 抗暴诗
我们最好记住,即便是在天堂般的杭州,也不是遍地荷花牡丹的。苏东坡也不
能一直放声大笑纵情高歌,一直演独角丑儿戏,一直月夜泛舟湖上,因为还有一万
七千囚犯,因无力还债、因贩卖私盐正待审判,有蝗灾尚待扑灭,有盐渠尚待疏浚,
有饥懂尚待调查。在苏东坡这一段生活中写的数百首诗里,很难找到何者是主要的
情调。他写戏谑讽刺诗,启人灵思的山水诗,荡气回肠的爱情诗,有的诗轻松愉快
惹人大笑,有的诗辛酸凄苦令人落泪。可是在表面的嬉笑欢乐之下,在筵席上的戏
道打趣之下,却是一片不安、失望、忧伤,甚至恐惧的气氛。再没有别人把人民的。
动情反映得更充分,别的作家要表达的,现在苏东坡都用美妙的诗歌表达出来:表
达的更为清楚而深刻。可是要知道,苏东坡是离京在外,内心还有以前的创伤。对
现时政局演变的方向,他感到不安,感到了隐忧,这种忧伤。他灵魂感受的比别人
更敏锐。看他用多么美妙的诗句表达出来:
天静伤鸿犹能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他在密州写的一首诗,是寄给乔太傅的,综括熙宁四年至九年,他在杭州、后
来在密州那段写作多产时期他的一般态度: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问进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在另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值赫的官场气派的蔑视:
我本糜鹿性,谅非优辕姿。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金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跟着他有朗朗笑声的歌,我们也听到怒吼和叹息;在鸳鸯的鸣声之外,我们又
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在水车上漏接的水声之外,我们又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
湖滨楼头的庆祝喧哗声里,我们也听到稀疏灰发人绝望的幽怨声。
苏东坡此人,是不可以预测的。他诗的开端,习惯上总是出之以轻松自然,随
之用一两个历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诗人他自己更不知
道。有时,他笔下写出虽不相连贯的东西,却构成了惊人的妙文,一首毫无用意的
歌,记载刹那之间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变为苛酷、为讽刺、为离有深意的讥评。
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起笔来,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他的风格是属于那全任自然一发不能自已的一类。在朝廷上最厌恶清议之时,
他这种风格是必然会给自己招致麻烦的。
苏东坡不知道他下一行写什么,而且也并不在意。在他那天才横溢之下,他往
往抓住一个题目就接连写四五首诗,而且用同样的韵。有一首诗,开始就写天欲雪
的气氛,他这样开始: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接到他诗的朋友寄和诗回来,苏东坡又答以诗寄回去,诗的开头如下:
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朋友再和,他又寄第三首如下:
东望海,西望湖,山平水运细欲无。
第四首开头如下: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他的第二首诗惹出了麻烦,因为他的思路一直顺着鱼和兽失去了自由的方向发
展下去。从此处一步就会跳到在监狱中被鞭打的囚犯,还有那些囚犯的妻子儿女也
被关入监狱的事。在这些长诗里,他必须押前面字句的韵,而思想也自然要顺着那
些同韵的字发展。这诗里有两个要押的韵脚,一个是“道”,一个是“摹”。在一
首诗里他说:“作诗火急迫亡速,”在另外诗里自然写出“岁荒无街归亡速”。在
押“摹” 字韵时, 他写出“孤烟落日不可摹”;但在另一首诗写囚犯时,他又说
“鹊则易画虎难摹”——这分明是指暴政了。
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好多朋友和他
通信,彼此作诗相酬唱。这时刘絮和李常都在九江。孙觉在湖州,在杭州达北不远。
这些都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一批朋友,现在都在东南各地为官。他们都对时局感到
厌恶,因为当时王安石仍未失势,他们不像以前那么激烈,意见姑且放在心头。韩
琦和欧阳修已死。富弼和范镇退隐林下。司马光潜心治学。张方平纵情饮酒。东坡
之弟子由则明哲保身,闭口不言时事。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
火热之中,这时应当不应当不顾后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这是一个问题。也许
苏东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冶可惊可喜的田园诗,
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他若不是疯狂不顾利害,便是义愤填胸不能自制。
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却毫不在乎。
苏东坡写的这些诗,渐渐累积成卷,若认真看看某些行是否足以证明他蔑视当
政者的威信,倒也有趣。单独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但合起来看,则是些动
人的抗暴诗。少数几个例子,便已足够。他用平易的文字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
以通盐船。他以官员之身监督工人,他亲眼看见黎明之时,工人闻号声而聚集开工,
他用寥寥几个字便写出“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在到杭州西南的富阳之行时,他写出天放晴时清新可喜的诗句,开始如下: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钢化
但是他还是对其它情形闭目不见,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
的食粮。农民正在吃竹笋,他说竹笋好吃,但是没有咸味,因为“尔来三月食无盐”,
原因是朝廷的专卖食盐扼杀了盐业。他若一放手写去,他就无法节制,他会写出农
民的儿子私用农民的贷款,停留在城内把钱挥霍净尽,回家时两手空空,只学到一
口京腔而已,因为官家很精明,在放款处附近就开设了酒馆娱乐场所。
他往北游到太湖地区,他看见好友,高大长须的孙觉。他这位书画名家,在友
人的名家书法集上题了一首诗。在诗里他说的也是:“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已
灰百不闻。”他写了一首极美的诗描写水车泻出的水流时,他起的题目是“吴中田
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而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茹苦一月被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赤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牺。
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鬼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归。
他也写快乐的诗歌,给杭州钱塘江潮时的“弄潮儿”。每年八月中秋,各地人
都自老远跑到钱塘江岸边观看潮水自海外奔腾而至,不停高涨,涌入狭窄的钱塘江
口。在高潮来临之前,总是举行水上特技表演。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当年是如何在波
涛上漂浮。在水上表演的人名叫“打浪儿”,似乎那些深识水性的人乘小舟出海,
船上饰以红绿旗帜,出去迎接涌来的高潮。苏东坡给那些“打浪儿”编出通俗的歌
曲唱。歌曲里说雪白的浪花吞没了“打浪儿”的红旗帜,浪潮遮蔽住半个越山的景
色。但是他也写出早晨酒醒后内心的感触:
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
何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
三杯忘万虑,醒后还皎皎。
忧来不自寐,起视天汉渺。
阑干玉绳低,耿耿太白晓。
在日后引起是非的一首诗里,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做夜袅。他那时正
同周抓游历岭南。根据记载,后来在审问苏东坡时,岭南的一个太守草拟了一篇呈
文,请求简化免役税的征收。这位太守曾经带着呈文经过杭州到京都,现今南返,
他在杭州告诉苏东坡说:“我被夜袅逐回矣。”
苏东坡问他:“你的话什么意思?”那位太守说他曾携带呈文到京都,将呈文
递交一个税吏,税吏命武装侍卫送他出城。苏东坡要看那篇文字,发现所提的是一
个很好的简化征收办法。
苏东坡又问:“你说夜袅是什么意思?”
太守回答说:“这是一个很通俗的寓言。一天,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争吵起来。
燕子认为日出是一天之始,而蝙蝠则认为日落是一天之始。两鸟相持不下,他们去
请教凤凰。在路上,他俩遇见一只鸟,那个鸟儿向他们说:“近来我们没有看见凤
凰。有的鸟说他请假不在,有的说他正在睡一大觉。现在夜袅正在代替他的职位。
你们去问他也没有用。”
苏东坡写的那首诗,是给周郎的,诗里显出消沉失望,大有退隐之意: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奈何效燕蝙,属欲争前瞑。
后来,这些诗都被当权派搜集会仔细研究。内容并无煽动叛乱,没有公开批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