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东坡传

_16 林语堂(当代)
饭时间,船就到达了。后来,在他回程时,他写了一篇祭文,向龙王道谢。
在九月,他跨越有名的大疫岭,大疫岭在中国古代为赴广州的旅客必经之地。
这道关隘是一条遥远危险的旅途,通过之后,便到了另一个境界,多少旅客往往是
有去无回的。一条铺石头的路,在关隘两侧各有三四百码长,道旁有浓荫茂密的树,
为旅客遮蔽太阳,供旅客歇息。行人到此,不由唱然兴叹,多在岩石上题诗寄慨。
立在此处山峰上,头上云天,不过飓尺,苏东坡觉得自己犹如梦游,不复知自己肉
体之躯在何处所了。从那样高处,他能看到人的渺小,行为的卑鄙,山上的清风把
他胸中的尘思俗念,一扫而空。横过了关隘之后,他游历今日的南雄和南华寺,中
国佛教禅宗的圣地。
在南雄和广州之间,他碰见道士老友吴复古。从此之后,在苏东坡流放期间,
他一直与吴复古交往很密切。吴复古是一怪人。在过去那些年,在苏东坡的生活里,
他曾在不同的处所突然出现。苏东坡第一次遇见他,是在济南,后来又在京城碰见
他。此人从事何种活动呢?难道他没有职业?他何以为生?他与苏东坡要好,难道
是有所求取?特别是等到苏东坡在朝得势之时吗?可是他向苏东坡从无所求,也不
曾求苏东坡为他转求他人。过去不知他流落何方,而现在又忽而相遇,不在别的地
方,偏偏在此,苏东坡又遇到他。吴复古是真正的道士,身体精神,轻松自在,一
心无忧无虑,这是道家极其重视的,由于身体强,欲望少,他们大多能过一种为人
所艳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获得此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必须摆脱名利,吃粗茶淡
饭,穿衣住处不讲究,步行千里,睡在旷野,不视为苦事。吴复古对此世界一无所
求。他时隐时现,等于随时提醒苏东坡,倘若他不为政治所纠缠,他就过那种飘荡
不羁的日子。
哲宗绍圣元年(一0 九四)十月二日,是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前两年,苏
东坡到了惠州。好多事对他都显得新奇,可是又似乎熟悉。广东是亚热带,他看见
橘林、甘蔗、荔枝树、香蕉园,还有槟榔树。决不是个不适于生活的地方。有两条
河自北流入,在城东会合。前半个月,苏东坡在地方太守礼遇之下,住在政府官舍
中。他立在两河会合处的合江楼上,看见宽广的溪流在下面城边流过,对岸间善县
的县城,就建筑在陡斜的山坡上。沿河是岩石和巨大的石卵,闲散的人正在那儿钓
鱼。城的正北就是罗浮山和象头山,他知道以后他会去揽奇探胜的。
这里就是中国的南方,和他以前所想象的不一样,处处是浓绿的草木和亚热带
的水果,的确是“岭南万户皆春色”。当地百姓看见苏东坡这位诗人,都觉得惊讶,
不知他为何故被贬谪到他们这个地区来。苏东坡想到苏武,苏武被匈奴单于流放到
漠北,从没料到在暮年还能回到中国;他又想到管宁流放到辽东,竟愿居住在那里
终身不去。惠州很美,当地居民也对他很好。等后来他迁到对岸的嘉佑寺之后,他
说不久“鸡犬识东坡”了。
在对岸松风阁里他写了一封短笺,把他对人生的态度表现得最好。搬到嘉站寺
之后,他常在山顶的松风阁里留连不去。一天,他正回家时,看见松风阁高高超出
树顶之上,他的两条老年的腿感觉到疲倦。他忽然想:“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
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若悟此,当恁么时也不妨歇歇。”
如今他又恢复到“依然故我”了。在广州之时,他买了些上好的檀香,现在喜
欢闭门静坐,细闻此香味,思想往日过错。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
顶一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看见宽阔的河面反光,映入
书斋,他心想,这与明月在天一样好。他不懂为什么有人以为天空有云、有月光会
更美。他以为天空无云,正如一尘不染的良心。
他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黄
州老朋友陈糙写信说想来探望,由汉口到惠州有一千里之遥。苏东坡给他回信说;
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孔子云“虽蛮多百之邦行矣”;
岂欺我哉!自失官后,便觉三山硅步,云汉路尺,此未易遗言也。所以云云者,欲
季常安心家居,勿轻出入。老劣不烦过虑……亦莫遣人来,彼此须髯如就,莫作儿
女态也……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想季常
读此,捧腹绝倒也。今日游白水佛迹,山上布水三十切。雷辊电散,末易名状,大
略如项羽破章邯时也。 自山中归来, 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三月四日
(绍圣二年)
他外在的生活绝不寂寞。可以意料得到,所有邻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此一难得
的机会来与这位杰出的诗人相结交。惠州东、西、北三面,计有五县的太守,不断
给他送酒送食物。惠州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杯变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其他至交
如杭州僧人参寥、常州的钱世雄,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书信来探望。苏州有一个
姓卓的佛教徒,步行七百里给太湖地区苏家与那里的朋友来送信。苏东坡在宜兴的
两个儿子老不曾听到父亲消息,十分焦虑,姓卓的听到,他说:“这个容易!惠州
也不是在天上,是不是?若是走着去,总可以找得到。”姓卓的便步行出发,走上
这条漫长的道路,横越大疫岭,走得满脸紫赫色,两脚厚茧皮,他走到了。
用这种方法,苏东坡不断与家庭保持联络。道教奇人吴复古和他同住数月,随
后两年,在惠州和子由官职所在的高安,时常往返。另一个苏东坡的同乡道士陆惟
谦,不辞两千里之遥,特意来看他。苏东坡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酒——“桂酒”,
他说桂酒不啻是仙露。他给陆维谦写信开玩笑说桂酒一端即足以抵他迢迢千里跋涉
之劳,而陆维谦果然来了。
每过几天,太守詹范就派他的厨子带着菜到苏东坡家来做。过几天,苏东坡就
到城西湖边朋友家喝几杯。那片湖位于山麓,旁边有一个大佛塔,两个庙。有时他
去钓鱼,一直坐在岸边一个巨大的卵石上。一天,他钓到一条大鳗鱼,他带着鳗鱼
和酒到太守家去,在那里吃饭。苏东坡常去游白水山,有时他带着一个儿子,有时
和本地太守或新来到城中的朋友一起。
他给弟弟子由的信,其中有几封读之可喜。在一封信里他谈到他临时发明的烤
羊脊。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
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渡,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繁,如蟹螫逸
味。率三五日一铺。吾子由三年堂危,所饱刍豢灭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此
虽戏语,极可施用。但为众狗待哺者不悦耳。
到了惠州,苏东坡最大的发现,是此地无酒类的官方专卖,每家各有家酿。由
此时起,他开始品尝桂酒,这时他仿佛在遥远的地方遇到了知己。在给朋友的好多
信里,他赞美此酒的异香。此种酒微微带甜而不上头,能益气补神,使人容颜焕发。
在一首诗里苏东坡盛夸此酒,如果此种酒能开怀畅饮,会感到浑身轻灵飘逸,可飞
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他打听到桂酒的酿造法,刻在石头上,藏在罗浮
铁桥之下,所以只有寻神求仙的人才能寻到。
苏东坡写了至少有五六篇酒赋。最有趣的是《东皋子传后记》。东部某太守以
酒相赠。他刚刚读完汉代以酒量之大出名的《东皋子传》。在他谢太守赠酒的信里,
他写了又启,叙述他饮酒的习惯,偶尔添写了两条人生至乐,不高明的作家必然会
增加到四五条,或写个没完了。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
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闭居未尝一日无客,客
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予
前,则予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常蓄善乐,有求则与之。而尤善酿酒以饮客。或日:
“子无病而多蓄乐,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予笑日:“病者得乐,
吾为之体轻;饮者团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日:“待诏乐乎?”日:“待诏何
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子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
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迁予。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
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斗,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予者乃日有
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东皋子与仲长子光游,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
为墓志。予盖友其人于千载,或庶几焉。
苏东坡写过一篇“酒颂”。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读了他描写陶然微醉的快乐,
也会为之神往的。
浊酵有妙理赋:
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疑神……伊人之生,以酒为命。
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稻米无知,岂解穷理?翰英有毒,安能发性?乃如
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
徐公之中圣。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驳,漏朝日之域红。初体粟之失去,
旋眼花之扫空……兀尔坐忘,浩然天纵。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满,惟忧百磕之空。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儒,
夜光之壁,不可以铺。刍豢饱我而不我觉,布帛懊我而不我娱。惟此君独游万物之
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乐;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苏东坡不但是酒的鉴赏家和试验者,他还自己造酒喝。他在定州短短一段时期,
他曾试做橘子酒和松洒,松酒甜而微苦。在他写的“松酒赋”里,他曾提到松脂的
蒸馏法,但是如何制酒却未明言。在惠州他造了桂酒,而且生平第一次品尝中国南
方的特产“酒子”。酒子是在米酒还未曾充分发酵时取出来的,所以其中酒精成分
甚少,实际上有些像稍带酸味的啤酒。有一次,在一首诗前的小序中他说他一面滤
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得不省人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他说了“真一酒”
的做法。这种酒是白面粉、糯米、清例的泉水这神圣的三一体之精华,做成之后,
酒色如玉。上等面粉展酿粉,揉成面鞠饼,挂起来干两个月;然后煮上一斗米,在
取出之后用水冲净,晾干;再拿三两翻饼,轧成细粉,与米和匀,放入瓮中,压挤
极紧,中间留一圆锥形小坑,在中间低处流出酒液时,把刚才留下的一部分却粉洒
在中间低处。等酒液已经够多,把压紧的米切开,放入新煮好的米,其比例为一斗
旧米加入三升新米,再加进两碗开水,过了大约三天到五天,便酿成了六升的好酒。
但是时间的长短,也要看天气如何而定。在热天,酵母要减少半两。
说公道话,苏东坡在做酒方面,只是个外行中的内行,而不是个真正内行。做
酒只是他的业余嗜好而已。在他去世之后,过和迈两个儿子常被人问到他父亲做各
种酒的方法,尤其是在苏东坡诗和书信中常提到的桂酒。两个儿子都大笑。二子过
说:“先父只是喜欢试验罢了,他只试过一两次。桂酒尝来犹如屠苏酒。”苏东坡
大概是太性急,不能契而不舍研究个透彻。据说尝过他在黄州做的蜜酒的人,都有
几次腹泻。
在哲宗绍圣三年(一0 九五)四月十九日,他的堂妹去世。真是不幸,她的名
字始终未能传下来,苏东坡只是称她“堂妹”,或“小二娘”。她丈夫写给苏东坡
的信报告这个噩耗,竟走了三个月。苏东坡对堂妹的钟爱并未少减,这一点在几年
前他写信给一个亲戚,可以证明,因为那封信里他说一次旅行时未能到常州去看她,
始终引以为憾。在最后一年,她与丈夫显然是迁到苏东坡为官的定州去居住。她丈
夫柳仲远,是一个方正的贫儒,并未考中科举,但甚喜收藏字画。苏东坡在京都时,
他曾去拜望苏东坡,苏东坡曾以书画相赠。苏东坡在给程之才的信里,提到堂妹的
死讯,说自己“情怀割裂”,在给堂妹的儿子的信里,也说“此心如割”。用这类
说法表示伤怀,在中文里虽非什么特殊,但所表示的仍是很深的伤怀。
他为堂妹写的祭文,显然是得到噩耗之后写的,这篇祭文颇有真诚感触,显示
出一往情深之致。文中说,他祖父所有的孙子,只有四个尚在。那四个是东坡、子
由、子安(他伯父之子,在家乡为弟兄们照料祖莹),另一个便是这位堂妹。说她
“慈孝温文,事姑如母,敬夫如宾”。随后谈到私人的感受。他盼她的两个儿子能
长大成人,能够光耀门媚。祭文上说:“一秀不实,何辜于神,谓当百年,观此胜
振。云何俯仰,一螫再呻。救药靡及,庵为空云。万里海涯,百日计闻。柑棺何在,
梦泪儒茵。长号北风,寓此一搏。”
一年之后,她丈夫也去世,灵枢南运至靖江附近的老家安葬。
苏东坡到惠州不久,得到一个消息,颇使他心中焦虑。在过去四十二年中,自
从他姐姐去世,他父亲公开指责他内兄家之后,他和弟弟子由就一直没和内兄程之
才通信或交谈,但只和程家其他弟兄有书信来往。章停听到这件亲家嫌隙,他就特
派程之才专程南下担任提刑, 处理重大诉讼和上诉的案件。在哲宗绍圣二年(一0
九五)正月,他到了广州,是苏东坡到了惠州的三四个月之后,苏东坡摸不清楚程
之才究竟是否已把过去的事置诸脑后,所以完全不知道会有何等情况发生,由于一
个朋友的关系,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客气礼貌的信,因而知道程之才要在三月
到惠州。确知他别无他意之后,苏东坡派儿子过在他来时去接他,并且带着一封欢
迎信,自称:“杜门自屏,省穷念咎。”程之才此时已然年老,年约六十岁。事实
是程之才颇想弥补过去的嫌隙,重获此一门贵亲的友谊。他向苏东坡恳求为他曾祖
父(苏东坡的外曾祖父)写一篇墓志铭。也许是亲戚毕竟是亲戚;也许是眉山城皆
以苏东坡此位大文豪为荣,而程之才也颇有此荣誉感。于是双方的关系又显得真正
亲热起来,由双方交换很多信件诗文,苏东坡也对他有所请求。在惠州过了十天,
程之才又出发视察,不过那一年大部分时光他在广州附近度过。
有程之才在,并且凭藉他的友情,苏东坡得以对地方颇有建树。虽然苏东坡已
无权副署好多公文,可是他却充分利用他对程之才的影响力。他对朝廷高层政治固
然是已告断绝,可是对邻人和当地百姓的福利,他还是视为己任。倘若有什么事非
法越理,他若能运用势力予以纠正,他不会坐视不顾。绍圣三年正月元旦,博罗大
火,使苏东坡大为震惊。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对无家可归的百姓都有救济,临时
搭有篷帐供灾民居住,并严防抢劫。官家衙署完全焚毁,全需重建。苏东坡恐怕那
些官衙的积弊恶习又要发生。他怕官方在重建此一城镇时,又要乘机剥削人民,而
地方政府会征用物资民工。他建议程之才令当地政府在市场公开购买,禁止征集民
间物资,征用民工。他指出来,否则“害民又甚于火灾”。
他站在惠州街上,看到使他十分痛心的事。看见农夫满车装着谷子去向当地政
府缴纳捐税。因为丰收,谷价下跌,政府拒绝收取谷子。这正是苏东坡要管的事。
他一探询,才知道政府要的是现款,因为谷价太低。农民必须在低价市场将谷子卖
出,才能得到现款,可是农民须要缴纳的捐税现款却按粮价高时计算。结果,农民
欠一个粮税,却得卖两斗谷子才够缴纳。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长信,内容雄辩
滔滔,言词峻切,就仿佛以前上皇太后的表章一样,这样把此衙署积弊揭发无遗,
指为向农民纯然勒索。他请程之才和当地的税吏和运输官举行一次会议,并建议当
地政府当依谷物市价向农民征税。数月之后,他听说那三位官员已经决定向朝廷联
合呈请,他十分高兴。
他现在开始关心惠州城的诸种改善革新事宜。他还是一秉过去喜爱建设的天性,
经过与程之才、几位太守与县令会商,建筑了两座桥,一个在河上,一个在惠州湖
上。为兴建这两座桥,子由的太太捐出不少朝廷当年赏赐她的金币。在忙于进行这
项工程时,他又做了另外一件事,特别受地方居民的敬仰,就是把无主野坟的骸骨
重建一大家埋葬之。重新安葬之后,他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他相信,
那些死者不是平民,便是兵卒。他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只
希望那些阴魂和睦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样。他又在城西修了一座放生池。这纯
然是佛教思想,其基本观念是轮回思想,相信那些鱼也许前生是人身。鱼类一放入
此一放生池内,则生命安全无虞。那个池塘即名为“苏东坡放生池”,直到清末,
当地士绅百姓,还保持在节庆之日,去买鱼放生的风俗。
他常对做些小事感到兴趣。一件新奇的东西,在几年之前很使他着迷,那时他
正贬滴在黄州,那件东西叫做“浮马”,是插秧用的。插秧是累得腰酸腿疼的事,
农夫必须在水田中涉水而行,整天弯着腰肢劳做。浮马就像在水面飘浮的一只小船,
农人可以坐在上面插秧,用腿当做桨移动,马头正好用来盛稻秧。这种东西既可使
工作进行快速,又可以节省劳力。他想把这种东西向南方推广应用。他对此事非常
热心,在给朋友的信里他多次提到。他给一位太守送行时,曾经告说他要推广浮马
的应用,并且说,为太守成功之道,在于“使民不畏吏”。
苏东坡既已失去权力地位,又为当政者所不喜,壮年时致君于尧舜与改变帝国
之命运等雄心壮志,已不复当年气概。如今只是惠州一国民而已,他的事也就是邻
居翟秀才和林太太的事,这位林太太是酿酒的,总是赊给他酒喝。他的朋友是道士
吴复古、陆惟谦,和罗浮的僧人。他在学者、太守、县令之中,也有不少朋友。
他虽然不能做官,他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广州为广东之省会,近在飓
尺,太守王古也是他的朋友。苏东坡因为知道广州有瘟疫流行,就写信给王古,提
议筹备一笔基金,做创立公家医院之用,就和以前他在杭州所力的一样。广州人和
杭州人一样,也是以饮水问题为苦,疾病易于流行也与此有关。他认识一个道士,
那个道士有一套引山泉入广州城的完整计划。广州城内有一口好井,只能供官家用。
不过,广州城七里之外,在一个比广州尚能新居多的地方,有了良好的泉水。苏东
坡把那个道士的引水计划向王古提出,并且建议建设水管引泉水进城。水管可用大
竹管做,此种大竹子在广东东部生产甚多。在山泉所在地须要建一石头水库,用五
根大竹管从此水库引水到广州城中另一石头水库。苏东坡对水管的制造,说明得十
分详细,因为他在故乡曾经见过。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
每一段竹管要开一小口,以竹撅堵塞,倘竹管之中有闭塞不通,便打开此小口检查。
他估计约有一万根大约即可敷用。但是这些大竹管必须时常检查,也要按期换新,
就如同现代铁道的枕木一样。必须有官吏时常视察,每年必须从广东东部采购此种
大竹筒备用。他怕给他朋友招不必要的麻烦,他告诉王太守切莫让人知道是他出的
主意,因为当权派对他厌恶。但是王太守后来却因“妄赈饥民”之罪而被革职。
第二十六 章仙居
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苏东坡去世之后,
他在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朝云堂”。王朝云是杭州姑娘,她所生的婴儿夭折
之后,苏东坡在第一次放逐北归的途程中,真是使人黯然神伤。从那时起,朝云就
一直和苏东坡生活在一起,现在又随同他放逐出来。秦观赠她的诗说她美如春园,
目似晨曦。她到惠州时还年轻,才三十一岁。苏东坡那时五十七,虽然二人年龄不
同,而情爱无殊。朝云聪明愉快,活泼有生气。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之中,朝云
最称知己。她爱慕苏东坡这个诗人,自己也很向往他那等精神境界。苏东坡对朝云
在他老年随同他流离颠沛,不但把感激之情记之以文字,并且写诗赞美她,这些诗
使他们的热情化为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
苏东坡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表示纯洁不染之意)。在佛经里有这样一
个故事:在释迎牟尼以一个森林的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学
间。空中忽然出现一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菩萨身上的花都落在地面,
只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下来。不管别人多么用力去刷,花朵硬是沾着不掉。天女
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刷落?”有人说:“花瓣与佛法不合,故而
不落。”天女说:“不然,此非花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已然信佛之人,若还有
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
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菩萨,都已消除一切分别相。正如恐惧,若心中不先害
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
他们。已经能争服恐惧,则能超越一切感觉。”
苏东坡携眷到惠州那年,给朝云写了两首词。其特点在情爱之中夹杂有宗教情
感。第一首是到后半个月内写的,他称赞朝云,说不像白居易侍妾小蛮,因为小蛮
在白居易老时离开了他,而是像通德,她终生陪伴伶玄。他颇以朝云的孩子夭折为
恨,他把她比做天女维摩的敬拜佛祖。她抛却长袖的舞衫,而今专心念经礼佛,不
离丹灶。一旦仙丹炼就,她将向他告辞,进入仙山。那时她不会再如巫山神女那样
为尘缘所羁绊了。
在第二首词里,爱情升华达到宗教程度,更为明显。其中感情与宗教交织而为
一。那首词是: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著点,更夏文生采。这些个
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跑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
寻一首好诗,要书群带。
朝云对道家长生术也感兴趣。在惠州,苏东坡觉得到了应当认真炼丹之时。在
惠州那一段时期,不论住在河的左岸或右岸时,他总把自己的书斋叫“思无邪斋”,
中国读书人给书斋起名字,总是用几个字表示他的人生哲学。苏东坡的思想已然发
展到不但喜爱淳朴的生活和纯洁的思想,而且到相信纯洁的思想才是淳朴生活的基
础。 控制自己的心神做为长生不老的不二法门, 是儒道佛三教结合的结论。他在
“思无邪斋记”里所言,并不在此。文内称他专心在小腹下部修炼丹田之气。这篇
文章是一篇韵文,是他的得意之作,但用的是道家法术的神秘文词,译成英文而不
加冗长的注释,是不易看懂的。简短说来,他说到吸收饮食的元气、草木的精华,
再藉铅汞之助,就可以培养元力。还要再辅以日精月华的吸取。他要炼制的是“思
无邪丹”。他相信而今是正当其时,他在一段杂记中说,白居易也曾试过炼制仙丹,
但未成功。白居易曾在庐山建一草堂,其中有一丹炉,但是那座丹炉及丹锅在他接
到朝廷任命为官之前一日坏掉。这就表示长生不死与享荣华富贵,是不可同时兼顾
的。所以人必须决定还是在热闹场中过此一生,还是逃离此红尘世界而求长生。现
在苏东坡相信自己已经向过眼云烟般的繁华梦告别,希望能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究竟苏东坡对在肚脐之下炼丹田之气以求长生,是抱着何等程度的严肃态度,
则颇不易言。他是个观察锐敏的人,虽然他也玩玩丹汞的道家神秘法术,他已然看
出来,健康之道在于遵从合乎常识的几条简单规则。在他给患有肺痨病的陆道士的
一封短信里,他说:“科中散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再辅以山中道士所得的卫生环境与运动锻炼,与现代在疗养院中病人所能享得的利
益,即是饮泉水、晒朝阳,等等养生之道。
另有一条奇怪的办法,朝云也与苏东坡共同合作实行,以求长生。大概从绍圣
二年(一0 九五),苏东坡开始独自睡眠,不再亲近女人。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一封
信里说:“养生亦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复。”另给张来的一封信里,他说自
己已经独宿一年半,觉得颇有得益。他说节欲之难,犹如弃绝肉食开始吃素,并以
下列方法劝人:比如,决定不吃肉时,不要决定此后永远不再吃肉。可先试戒三个
月,自然易于实行。三个月之后,可再延长三个月,如此继续下去。
朝云在宗教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况。她在尼姑义冲的教导之下,已经皈归佛
教。对男女“云雨”一事,佛教有其独特的态度。按佛理所示,吾人凭感官所见的
世界,都属虚幻,其终极的真实则是“佛”。人的意识则被知觉习性所包围。人若
想到解脱,必须打破知觉的习惯,逃避感官世界的幻觉。苏东坡和朝云(她现在可
以算是苏东坡的妻子了),不管儒家怎样看法,现在可以说都是佛教徒。他俩一同
创建放生池,根据苏东坡说,朝云很乐于行善,这是佛教谆谆教训的。
但是苏东坡还要更多严肃。在绍圣二年(一0 九五),后半年,他患痔疮甚为
严重,失血甚多。他自己治疗。他不但遍读中国医书,而且常把旁人分别不清的药
草写文字说明其异同性质。关于痔疮,他的学说是这样,比如身内有虫啮咬,治疗
之法,是“主人枯槁,则客自弃去。”一切普通食物他全不吃,连米在内,只吃不
加盐的麦饼和玉蜀黍饼。如此数月,暂时痊愈。
这时,他对炼丹的成功可能渐趋怀疑。他觉得自己感情太容易激动,不容易修
炼成仙。他给子由写信,论到朱砂保存的方法,说子由性情平静,修炼较易成功。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述说远方怪异的书。苏东坡写诗论到《山海经》时,他说:
“金丹不可成,安期追云汉。”即便炼成长生不死之药,又有何用?只要练习深呼
吸以控制元液足矣,而他已开始练习了。
他对来日如何,全然没有把握。他刚一到达,说要以惠州为家。可是他却永远
不知道下一步会被派往何处。他若能一直在惠州住下去,他自可把孩子们全家自宜
兴迁来。在绍圣二年(一0 九五)九月,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习俗,应当实施
大赦。那年年终,他听说元佑诸臣不在大赦之列。这消息至少有镇定剂的功效,使
他觉得心情更为安定。他写信向程之才说:“某睹近事,已绝北归之望,然中心甚
安之。未话妙理达观,但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又在给至交
孙娜的信里说:“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惠人。”给曹辅的信内说:“近报有永
不叙复旨。正坐稳处,亦且任运也。现今全是一行脚僧,但吃些酒肉尔。”
现在一切既已确定无疑,苏东坡决定自己盖房子住。那年年底,他给王巩写了
一封长信。他说:“某到此八月,独与幼子三庙者来,几百不失所。某既弃绝世故,
身心俱安,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呵呵。子由不住得书,极自适,余
无足道者。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人矣。”
次年三月,苏东坡开始在河东四十尺高的一座小山的顶上盖房子,离归善城的
城墙很近。 经过周期性的战事与破坏, 这栋房子倒一直保存到现在,人都称之为
“朝云堂”。在苏东坡的作品里,这栋房子叫“白鹤居”,北望可见河上风光,河
水由此折向东北流去。这栋房子占地约半亩宽,后面为山所限,前面地势陡然下陷,
当初设计此房子时,必须适应那有限的地皮,所以一头宽,一头窄。在城墙那边早
已有了两栋小房子。一家是翟秀才,一家是酿酒老妇林太太。这两家既是苏家的近
邻,也是好朋友。苏东坡掘了一座四丈深的井,林翟两家也颇为受益。另一方面,
苏东坡却可以赊酒喝。后来,他又从此被调走,但还不断给此老妇寄送礼品。
苏东坡盖的这栋房子十分精雅,共有房屋二十间。在南边一块小空地上,他种
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楷杷树、几株桧树和桅子树。他告诉帮他物
色这些花木的那位太守,要给他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
大树又不易移植。倘若树大,苏东坡就告诉朋友在移树之前,先要标出范围。中国
人移树的方法,是先所一条主根和一条中根,再用土埋起来,这样让树先渐渐适应。
在第二年,另一面的主根也须研断,再用土盖好。第三年,在树的四周围标好了方
向之后,再将树移植,栽种之时,必须留意仍然合乎原来的方向。苏东坡的思无邪
斋,现在是在白鹤峰上,另一间房子他名之为“德有邻堂”。孔子在论语里说“德
不孤,必有邻,”这个堂名便是由此而来。这两个堂名都是四个字,而普通都是用
三个字,苏东坡以四个字做堂名,居然开创了一时的风尚。邻人的房子在他的房子
后面的东北,完全被苏东坡的房子遮蔽住。他的前门向北,正对河流,数里乡野的
美景,一览无余,白水山和更为遥远的罗浮山的庞大山脉,也可望见。
房子上梁时他写的诗,描写从房子各方面所见的景色。上梁就等于奠基,是附
近邻居的一件大事。所有邻居都带着鸡和猪肉前来道喜。写来供一般民众唱的喜歌,
一共六节,起头都用“起锚了”或是像莎士比亚诗里的“嘿喉”等声音:
“儿郎喂!东拉梁!
儿郎喂!西拉梁!”等语。
六节歌都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描写风光,再加上向上看与向下看。东方山上,一
个寺院依偎在乔木参天的树林之中。在春季,苏东坡享受甜蜜的春睡时,他能听见
寺院传来的钟声。向西俯视,可以看见虹形的桥梁横卧于碧溪之上,每逢城中太守
夜间来访,他可以看见长堤上灯光明亮。在南方,老树的影子映入深深的清溪里,
在他的花园中,他自己种了两棵橘子树。最美的风景是在北面,河流往城镇婉转流
去,正好抱山麓而过。岸上附近,有一个垂钓佳地,他可以一整上午在那儿消遣,
忘记了时光的逝去。
他祈求上苍降福,祈求农民粮食满仓,祈求海上风平浪静。乡间空气清洁,农
民可以常保健康,五谷丰登,林太太能有酒赊给他喝。最后为一切朋友祈福,愿大
家享福气,寿命长。但是,他自己又遇到十分痛心的事。在绍圣二年(一0 九五)
七月五日,新房子尚未竣工,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尔身亡。他们住的是虐疾地区,
她得的可能是虐疾。苏东坡的儿子过并未在家,出外去运木材,朝云直到八月初三
才埋葬。因为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还念《金刚经》上的谒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按照她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小山邻上,离一座佛塔和几个
寺院不远。坟墓之后,山溪落下如瀑布,水流入湖中。坟墓在一个隐僻的所在,山
坡分数条岗棱自高而下,犹如衣裳的折纹。墓后是一带大松林。站在墓旁可以看西
方山岭后的塔尖,往左右两三里,有几座大寺院,游客可听见黄昏的钟声与稷稷的
松涛。邻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朝云。
埋葬了三天之后,在八月初六,夜里风狂雨暴。第二天,农人看见墓旁有巨大
的足迹。大家相信是有佛来伴她同往西方乐土去了。八月九日,夜里要念经超渡亡
魂。在典礼开始之前,苏东坡和儿子一同去细看那巨大的足迹。
苏东坡对朝云的情爱,不但记在墓志铭上,还表现在朝云死后不久苏东坡写的
两首词上。在《悼朝云》那一首里,他以朝云的幼子夭折为恨,不幸岁月无情,抛
人而去。他只能诵小乘佛经以慰亡魂。朝云生在世上,想是要还前世欠下他的一笔
债。现在转瞬之间,她已不在,也许是进了极乐世界。佛塔去此坟墓不远,每日黄
昏她可以去听经访道,以慰岑寂。
苏东坡以前曾经写过三首极其精妙的词,记松风阁畔的梅花,足以显示他的诗
才。那年十月,梅花又盛放,他写了一首词,显然是以梅花象征长眠于地下的朝云。
那个象征至为相宜,因为月下梅花一向认为是白衣仙女,隐约朦胧,绝与尘世俗态
不同其格调。这首词的用语,既像是写花,又像写他心爱的女人。那首词是: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
污,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丰湖过去一向是苏东坡喜爱的野餐处所。朝云埋葬之后,他不忍心旧地重游。
他已经找圣洁之地把朝云埋葬,他二人共同开辟的放生池,就在下面,芳魂一缕,
举目下望,也可少得慰藉。
从现在起,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房子在次年二月竣工,果园也已种上果木,
水井已经打好,长子迈已经把过和自己的家眷迁来惠州。次子适则和他的妻儿仍留
在宜兴,因为苏东坡对他抱有厚望,希望他专心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同两个儿子
两个儿媳妇来的是三个孙子,两个是长子的,一个是三子的。大孙子已经二十岁,
已然成家。二孙子符,也到了娶妻的年龄,苏东坡给他安排,娶了子由的外孙女,
就是他亡婿王适的女儿。
盖这栋房子,几乎把苏东坡的钱花光了。现在就指望迈微薄的薪俸。迈,在运
用了些关系之后,获得南雄附近的县令职位。
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去
了。他的新居落成之后大约两月光景,他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根据一个说法,
他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停看到那
两句诗,他说:“嗅!原来苏东坡过得满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第二十七章 域外
海南岛那时是在宋朝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则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少数汉
人。苏东坡就被贬谪到北部沿岸一带去,这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元佑大臣数
百个受苦难折磨的,只有他一个人贬谪到此处。朝廷当政派为防止元佑诸臣再卷土
重来,在那一年及以后数年,决定惩处或贬谪所有与前朝有关联的臣子。苏东坡贬
谪到海南岛不久,司马光后代子孙的官爵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予调职,其中包
括苏子由和范纯仁,调往的地方不是南方就是西南。甚至老臣文彦博,已经九十一
岁高龄,也没饶过,不过只是削除了几个爵位。打击苏东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贬谪的
臣子,其亲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因为苏迈原在南雄附近为官,现在也
丢了官职。
现在苏东坡所有的,几乎只有那一栋房子了。按照他名义上的官阶计算,朝廷
三年来欠他两百贯当地的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是一百五十贯。所欠的官俸既未
发下,苏东坡写信给好友广州太守,求他帮忙请税吏付给他。这个朋友王吉曾经听
苏东坡的话兴建过医院,周济过贫民,可是不久即以“妄赈饥民”的罪名遭上方罢
斥了,前面已然提过。苏东坡的欠薪发下与否,已不能稽考。
他现年六十岁,这是按西方计算。到底以后他还流放在外多久,颇难预卜,生
还内地之望,甚为渺茫。两个儿子一直陪伴到广州。苏造在河边向他告别,苏过则
将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为了到达任所,苏东坡必须湖西江而上,船行
数百里到梧州(在现代的广西),然后南转,从雷州半岛渡海。他一到雷州,听说
他弟弟子由在往雷州半岛贬谪之处,刚刚经过此地。据揣测说,苏氏兄弟被贬谪到
这个地方,是因为他俩的名字与地名相似(子瞻到增州,子由到雷州),章停觉得
颇有趣味。子由也带了妻子、第三个儿子,和三儿媳妇,他们几年前一直和他在高
安住过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