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廷与祖父桓怀庆感情深厚,从小到大都是亲昵地叫阿翁。桓怀庆是当朝太子太傅,年事已高,看来是时日无多了。
卫屹之吩咐苻玄:“你去桓家外面守着,但凡有人是要去谢家或皇宫方向,便将他阻截下来,但不可暴露身份。”
苻玄诧异道:“郡王要将此事瞒着丞相吗?”
“桓谢有姻亲关系,自然亲厚。目前桓家无可用者,若桓怀庆时日无多,肯定会将太傅之位交给谢家人。他是先帝看重的老臣,若借机向陛下举荐人选,必定能成。”
苻玄明白了,连忙去办。
卫屹之在车内坐了许久才吩咐车夫继续走。
说到底,他始终和谢殊是政敌。
桓怀庆果然派人去了相府,但等到天黑也不见谢家有人来,忙将孙儿叫到跟前,让他亲自去谢家走一趟。
桓廷抹干眼泪,跨马出府去了。
苻玄自然拦不住桓廷,谢殊很快就收到消息,立即赶去见桓怀庆。
“谢家可有能用之人?”桓怀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我早已写好奏折,只差填个名字,只要丞相说个人选就好。”
谢殊皱着眉在他眼前踱步。
太子太傅是八公之一,位高权重,最重要的是在太子废立的关键时刻能起作用。皇帝对废太子的事绝对没有死心,一旦得到这个位子,今后绝对事半功倍。
可她想破脑袋,竟想不出一个能用的人来。
桓怀庆看出端倪,叹了口气:“我已尽力,不管此事是否能成,都请丞相以后对桓家多多照拂。”
谢殊郑重地点点头:“太傅放心,本相谨记在心。”
回到谢家,谢殊一夜都没睡好。
本以为桓怀庆还能再拖两天,哪知说没就没了,谢殊正准备早朝,听到消息后更加心急。
早朝时,皇帝因此也心情沉重,再想想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太后,更觉生命无常。
感慨完了就该议论正事了,有大臣适时地提出了重选太傅的事。
几乎所有人都将视线投向谢殊,认为她会提出人选,哪知最先出列的竟是大司马。
“微臣有个好人选。隐士荀丕是先父老师,文采品行出众,陛下不妨召他入宫。”
皇帝皱眉道:“他是隐士,如何召的来?”
卫屹之道:“微臣已经亲自去请了他,他也答应了。”
谢殊立即扫过去,暗暗咬牙,最后心一横,出列道:“微臣倒不觉得荀丕合适,倒是会稽刺史王敬之可堪重任。”
三四章
荀丕德高望重,王敬之身家显赫,都是不错的人选。
皇帝撑着额头犹豫,大司马这方已经跪了一地的人,大多是武将,不得不重视。可谢殊这方也不甘示弱,跪的人数更多,因为光禄大夫王慕领着王家势力也参与了进来。
皇帝明白卫屹之是想控制太傅一职以达成废太子的目的,他也乐见其成。可是王敬之做了太傅,辅佐未来君主的功劳会重振王家,世家之间也会愈发平衡。
谢殊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在左右为难,拱手道:“陛下不妨问问太子自己的意思。”
皇帝看她一眼:“也好。”
谢冉将太子哄得好得很,问他的意思就等于又给王敬之多了一份支持。不用等太子出列禀明心意,卫屹之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了,而这次是皇帝默许的。
果然,太子点的人的确就是王敬之。
中书监袁临领旨去下诏令,祥公公高唱退朝。站在文官之首的谢殊看了一眼武官之首的卫屹之,拂袖而去。
骠骑将军杨峤看到这幕,走到卫屹之身旁道:“丞相这是犯傻了不成?怎么将好好的机会让给王家了?他莫非忘了王敬之与您交好?”
卫屹之冷笑:“王敬之并非与本王交好,只是想与本王联手,如今他有了重振王家的机会,再不需要联合本王了。”
杨峤皱眉:“难道丞相是故意的?”
卫屹之抿了抿唇,没有回答。
谢殊将王敬之调回都城绝不是临时起念,一定是早有计划,只是刚好遇到了这次机会而已。这段时间他一直借机刺探她,只怕她早有利用王家来防范他的意思了。
谢殊下朝后先去桓家吊唁了桓怀庆。
桓廷分外伤心,翩翩贵公子哭得双眼红肿直抽气。她上前安慰道:“表弟节哀顺变,太傅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你这般模样,当早日振作,光大桓门。”
太尉桓培圣闻言心情激荡,当即朝她下拜:“桓家誓死追随丞相。”
桓廷没心情在意这些,揪着谢殊的衣袖,哭得半个人都靠在她胳膊上。
谢殊拍着他的背给他顺气,那边下人引着武陵王来吊唁了。
卫屹之上前扶住桓廷身子,隔开了他和谢殊,好言好语地宽慰他。
桓廷对今日朝中的事一无所知,一手握着他的手,一手揪着谢殊衣袖,又哭了好一会儿才停住,被下人搀下去休息了。
谢殊并没有与卫屹之交谈,立即告辞走人。
她觉得这次的分歧是个好机会,可以和他拉开距离,之后他就没机会再试探自己了。
卫屹之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已经感觉到了她刻意的疏远。
转眼到了上巳节,因为陆熙奂一事,今年谢殊没有召集世家去会稽集会,世家子弟们只好自己去找乐子。
谢殊接到了不少邀请,都没有去,因为她知道卫屹之一定会在。
上巳节后就到了春日围猎时。
附庸风雅的晋国向来重文轻武,所以出类拔萃的武将很少,而像卫屹之这样的军事奇才更是可遇不可求。皇帝这几年有意改变现状,一直鼓励大家习武,每到春秋围猎便下令所有年满十四的世家子弟参与其间,文武百官更是不可缺席。
谢殊避无可避了,只能打起精神去参加,其实她对打猎半点兴趣也没有,烤猎物的时候倒还有点兴趣。
乐游苑内,皇族贵胄全都跨在马上,皇帝本人也不例外。由他打了第一只猎物作为开场,众人立即兴高采烈地散开去寻找目标。
谢殊穿着窄袖胡服,骑在马上围观,没多久就无聊地想提前回去了。这时九皇子司马霆远远打马而来,一路疾驰到了她身边。
“丞相是百官之首,当做表率,今日围猎,也当参与才是。”
谢殊拱了拱手:“九殿下还是别拿本相打趣了,本相是文官,不会武艺。”
司马霆冷笑:“世家子弟哪个没学过骑射,丞相回到谢家后没好好受教导吗?”
今日谢家也有年轻子弟参与,但家族里毕竟年轻后辈少,大部分人不是上了年纪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都只纷纷聚在外围看热闹,此时听了这话便有些拉不下脸面。
谢殊笑了笑:“九殿下说的是,本相自上次在石头城险遭刺杀后,就觉得是该好好练练骑射呢。”
司马霆哼了一声,上次那事被栽赃说是他做的,他还记得,被皇帝教训了一顿更记得,谢殊这是在提醒自己少得罪他?真是个不懂礼数的庶人!
“既然丞相也觉得该好好练练,那就今日吧。”他转头吩咐道:“为丞相准备十支羽箭,丞相只是练练手,十支绰绰有余了,多了也用不着。”
宦官得令去取箭,用朱砂在箭柄上写上丞相名讳。这是规矩,最后清点猎物时,通过羽箭数量就能分出高低来。
谢殊看他这么坚持,只能硬着头皮上,总之这小子不看自己丢回脸就是不甘心。
日头暖融,春草繁盛,林中只有风吹枝叶簌簌响。偌大的乐游苑,安静非常,谁也不想惊动自己看中的猎物。
谢殊慢吞吞地骑着马进了林子,背后像模像样地背着长弓箭筒,表情却心不在焉,一边捏着支箭敲打手心,一边打算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打猎多没意思,等九皇子走了再出去,那群大臣还敢笑她不成?
也真巧,眼前还真出现了猎物。谢殊一见那是只肥白的兔子,立马来了兴趣,不过拿了弓箭才发现拉开弓需要多大力气。
她干脆蹑手蹑脚地下了马,打算用手去抓。这可比用箭射难多了,所以说她比起那些世家子弟强多了好吗!
已经渐渐接近,眼看就要成功,兔子忽然一下跑走了。谢殊懊恼地站起来,对面站着一脸促狭的卫屹之。
“谢相这是在跟兔子说什么呢?”
“哦,它说它是广寒宫里玉兔转世,我便告诉它如何逃出你们毒手啊。”
卫屹之恍然大悟:“险些猎了仙灵,真是罪过,还是谢相为大家着想啊。”
“这是自然。”谢殊没心情继续跟他闲聊,转头就要走。
卫屹之追上一步道:“我听闻你被九皇子要求行猎,可是真的?”
谢殊转头看他,忽而冷笑一声:“这与武陵王无关。”
卫屹之皱眉:“你这话什么意思?”
谢殊停下脚步,面容冷肃:“此时遇到了也好,趁左右无人,刚好可以把话说清楚。本相与武陵王终究政见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以后还是不要私下往来了。”
“你说什么?”
“我说你我今日起,绝交。”
四下寂静,卫屹之沉默了许久才道:“你这么说,无非就是要摆脱我吧?你我虽政见不同,我却是真心爱慕你的。”
谢殊冷笑:“武陵王还是收起伪装吧,你并不好男风,又何必装作对我动了心思。去年冬日是谁要去会稽提亲的?若非太后病重,只怕你现在已经坐拥娇妻了,又何苦自欺欺人呢?”
这事她不说还好,一说卫屹之就有了怒气,若不是因为她,又怎么会有求亲的事。
谢殊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胳膊被一把挟住,卫屹之扣着她抵在树干上。
“我对其他男子都没兴趣,确实不好男风,我说过只喜欢你。”
谢殊挣了挣,没挣开:“武陵王这是要对本相无礼不成?”
卫屹之一手扣着她的下巴,忽然低下头吻住了她。
谢殊大怒,手挥了过去,被他一手握住。
那双唇重重地压下来,又渐渐放缓力道,离去时又流连过她的脸颊,依依不舍。
“这下你该信我了?”
谢殊咬牙:“本相乃百官之首,你竟以下犯上!”
卫屹之望进她的双眼:“我只看得到你是谢殊。”
谢殊被他的神情弄得怔了怔。
卫屹之从她背后箭筒里抽了支箭,转身走了。
直到彻底看不见他的背影,谢殊心中的羞愤懊恼才齐齐涌上心头。
越是要疏远他,他反而要变本加厉。就这么被他白白占了便宜,说出去只怕都没人信。这就是朝野称赞的贤王?
她抹了一下唇,狠狠呸了一声。
围猎结束,众人聚到一起清点猎物。
宦官正忙着,司马霆转头找到人群里的谢殊,故意大声道:“好好清点,千万不要漏了丞相的。”
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文弱秀气的丞相连弓都拉不开吧,怎么可能猎的到猎物?
谢殊若无其事地微笑着,就算本相连根毛都猎不到,你们又能耐我何?
不用问,拔得头筹的自然是卫屹之,其余的世家公子里杨锯收获最丰,袁沛凌也紧追其后,皇子之中则是司马霆占据第一。
眼看着就要点完,还没听见谢殊的名字,司马霆越发得意。
“啊,丞相的在这里。”有个小宦官将沾了血渍的羽箭取下来,递给在场众人看,上面的确写着谢殊的名字。
怎么可能!司马霆愤懑地看向谢殊。
谢殊自己也很诧异,忽而想起之前卫屹之从自己这里拿走了一支箭,转头朝他看了过去。
卫屹之玄衣凛冽,眉眼专注,与她对视一眼,勒马离去。
谢殊皱眉,他不会真对自己有意思吧?
作者有话要说:什么?今天居然更得这么早?这不科学!
什么?明天还有双更?这不科学!
什么?敢养肥敢霸王?死给你们看哦﹁_﹁
PS:截止目前为止,感谢从来不文艺、林海一、Hefangqingtiao、茶茶、雪雪、唫銫姩蕐、简单爱、白婉莹、一颗花菜_66868、rune1216、芒果糯米滋、joyye、二小胖、==、496193、JuneKo几位美人投掷的地雷,感谢红彤彤的泡泡鱼的手榴弹~
感谢每个出水打分的美人,统统压倒强吻之!
三五章
春日绵绵,长梦不醒。
卫屹之绕过屏风,看见一身红衣的女子坐在桌边写字。他走过去时,她抬起头来,点妆画眉,姿容绝艳。
“如意?”卫屹之握着她的手坐下,难以置信。
谢殊靠进他怀里,不知说了什么,低低地笑着。
他听不分明,伸指按住她唇,又忍不住低头去吻,触到她温软的双唇,和在树林中碰到时一样。
当时犹疑,不敢深陷,此时确定她是女子,喜不自胜,简直难以自拔……
眼睛猛然睁开,原是梦一场。
卫屹之坐起身,扶住额头。
再也睡不着,干脆披衣下床,他点亮烛火,坐在案前提了笔,沉思片刻,落笔勾画,将梦中谢殊绾发浅笑的模样记了下来。
巧笑倩兮,顾盼生姿。
落款处只写了一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他搁下笔,无奈失笑:“试探来试探去,到底还是我输了。”
元和二十七年四月,会稽刺史、右将军王敬之入建康领太子太傅职,意味着被谢家打压多年的王家走上了振兴之路。
襄夫人激动非常,连着好几次催促卫屹之去求亲。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这次是真下决心要成婚了吗?如今太后身子大好,王家人也到了建康,怎么还不动作?”
卫屹之摇头:“只怕我现在去求亲,人家也不会答应了。”
“胡说!”襄夫人认为他又在推托,忿忿道:“我改日便去见络秀,你休要找借口!”
乌衣巷内仿佛又恢复了王谢同辉的时光。王家大宅上重新悬上匾额,上面是王敬之亲题的字迹。
襄夫人驱车前来,王络秀自然亲切相迎,只是言辞间颇多考究,再无之前的亲昵。
至于王敬之,根本就没见着。
襄夫人看出了端倪,又意外又失落,回到府中都还在感慨,变化太快,叫人不可思议。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
管家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消息,告诉她道:“听说王刺史忽然升做太傅是丞相举荐的,也许有这层原因在呢。”
襄夫人闻言又是一肚子火:“肯定是谢家竖子拉拢了王家,难怪王家变卦了!哼,真希望他一辈子讨不到媳妇!”
发了火仍不解气,她还要去找卫屹之说说,哪知去了他住处,却见他一个人坐在桌边发呆,手边是堆了一叠的边防军报。
她以为出了大事,悄悄问门口的苻玄:“郡王怎么了?”
“属下不知。”
苻玄抿紧唇,如果说是因为丞相,大司马府可就再无宁日了……
王敬之安置妥当后,自然要来拜会有提携之恩的丞相。
谢殊在书房招待他,一身雪白宽袍,独坐案后,背后窗外翠竹红花,刚好点缀她玉面朱唇。
王敬之用缎带散散地束着长发,大袖宽袍,脚踩木屐,风流不减。他今日却不是一人来的,手里还牵着个七八岁的男童,眉眼之间与他有几分相似,神情却比他还要庄重几分。
王敬之行了礼,又命男童行礼,介绍道:“这是犬子蕴之,在下特地带他来拜见丞相,好一睹丞相风采。”
谢殊笑道:“是本相目睹了令郎风采才是。”
王蕴之恭谨下拜,谦逊有礼。
谢殊脸上笑着,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王敬之这儿子看着就是能成大器的,谢家却至今没有好苗子,她又是乔装身份,想有自己的孩子更是痴心妄想。
真是受刺激!
王敬之是聪明人,不会因为谢殊一点恩惠就立即倒了阵营跟她一路,谈风月谈闲事,唯独不谈政务。
谢殊也没指望拉拢他,便也顺着他的话说,说着说着,就绕着王蕴之这小孩子说开了。
王敬之说这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乃是嫡出。谢殊却记得上次去会稽并未见过他妻子,还以为他至今尚未成婚,不免诧异,便借机将疑问提了出来。
王敬之道:“说来遗憾,内子与在下自幼相识,感情甚笃,后来却因难产过世,只能说世事无常吧。”他伸手按了按儿子的头,笑得怅然若失。
谢殊不禁感慨:“看王太傅府中美人众多,还以为是多情之人,原来是痴情人。”
王敬之摇摇头:“情与爱,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谢殊挑挑眉,算了,于此一道,她绝对比不过他这种情场老手,还是闭嘴的好。
王敬之见她不开口,一下想起她好男风,男女情爱什么的还是别提得好,遂也闭了嘴。
王氏父子离开后,谢冉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他听了半天王敬之说的话,也悄悄看到了那个王蕴之,和谢殊一样受了严重的刺激。
“丞相身子还需好好调理,早日有后,谢家才能世代荣华不衰。”
谢殊很忧郁:“如果可以,宁愿用我两位堂叔换他王家一儿。”
“……如果是谢敦和谢龄那样的,王家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谢冉叫来沐白:“今日给丞相的药煎好了吗?赶紧端来啊。”
谢殊看看窗边日渐颓败的兰花,心痛如刀绞。
芳菲已尽,初夏刚至。
谢殊上朝路上被丢了一车的香囊,个个精美绝伦,里面包着朱砂、雄黄、香药等等药材,因为临近端午,取的是避邪驱瘟之意。
她挑了几个,越看越钦佩,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巧的针线活呢?果然做女子可比做男子难多了啊!
回来时进入乌衣巷,车舆忽然停了停,沐白下了车,不一会儿上来,手里捧着一只香囊:“公子,方才王家婢女拦车,送了这只香囊给您。”
“王家?”谢殊接过来,看到边角绣着个“秀”字,分外诧异。
王络秀居然给她送香囊?不太妙啊。可细细一想,无论如何,王家绝不可能找上门来与她结亲,毕竟王敬之的目标是超越谢家,不是共同繁荣。所以王络秀此举应当是自己的意思了。
谢殊摸了摸自己的脸,再想想王络秀那温婉贤淑的样子,心里生出了浓浓的罪恶感。
朝堂之上,因为有王敬之的加入,开始有了新气象。但他表现的很中庸,尽管大部分王家人都认为自此后王家便可扶摇直上,他却不以为然。
如今的谢殊已经不是一年前在会稽能被随便掳走的人,她的相位已经越坐越稳。自压下废太子一事后,太子身边几乎都换成了谢家的人,他即使身为太傅也未必能做什么。谢殊虽然提携了他,却绝对不会给自己另树敌手,必然有其他目的。所以王敬之能做的就是保持中立。
朝中无大事,边疆却一直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
去年秦国打算进犯吐谷浑的事还犹在眼前,今年他们又按捺不住了。
一月前秦国派了三十万大军压往边境,领兵的是擅长打快战的拓跋康。他命人趁夜袭城,大破吐谷浑边城,之后一路迅疾作战,连占三城,眼看就要向吐谷浑腹地挺进了。
吐谷浑国主一面调兵抵挡,一面再次向晋国求援。这样关键的时候,卫屹之居然不在朝中,也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金殿之上,皇帝一脸犹豫:“支援倒不是不可,但吐谷浑接连几次向大晋寻求庇护,却不知归附称臣,朕深觉不妥。”
谢殊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唇亡齿寒,还是该派兵支援才是。依微臣之见,可派骠骑将军杨峤领兵支援,再随军派遣使臣,待战事平定后便适机向吐谷浑国主提出此事,应当可成。”
皇帝点了点头:“也好,使臣的事谢相安排吧,至于将领,武陵王已秘密到达宁州,还是交给他吧。”
谢殊皱起眉头,没想到他这几日不在,居然是悄无声息地去了边疆。
外人可能会认为她提议杨峤领兵是想剥夺卫屹之建功的机会,其实原因远不止这些。
上次卫屹之去吐谷浑遇到了虎牙,已经让她深觉不安。后来见卫屹之行为反常,特地写信给吐谷浑国主询问,旁敲侧击,却没得到原因。
她想过派沐白去找虎牙,事先打点好,防止他再主动与卫屹之接触。可卫屹之对边境出入防范甚严,弄不好就会传到他耳朵里,根本没有机会。
本来这次若能派遣别人去吐谷浑,再安排使臣将虎牙打点好,一切就都解决了。没想到卫屹之已经提前去了宁州,让她连准备的机会也没有。
下朝之后,她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再三考虑着使臣人选。
最适合的自然是谢冉,但他一见到虎牙必会下杀手。桓廷倒是为人纯良,谢殊也有意提携他,可他偏偏与卫屹之交好。
这时沐白托着封信走了进来:“公子,宁州送来的急报。”
谢殊连忙拆开,果然卫屹之已经派兵支援,宁州刺史也亲自披甲上阵,鼎力支持。
她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
使臣定的是桓廷,不过谢殊又派了沐白跟在他左右,提点虎牙的事就交给沐白来做。
为了防止卫屹之有闲工夫插手,她又写了封信给穆妙容。
嗯,这绝对不是公报私仇。
三六章
六月盛夏,宁州边境燃起战火。
卫屹之正在案前查看地图,苻玄走入帐内,将桓廷出任使臣一事告诉了他。
“嗯,谢相有意提携桓家,会重用恩平也在情理之中。”
苻玄道:“桓公子已到朱堤郡,派人来说,想立即去拜见吐谷浑国主。”
卫屹之摇头:“此时不行,战事未定,边城凶险万分。你亲自走一趟,将实情告诉他,让他先到宁州与本王会合,之后再谈出使一事。”
苻玄领命出去,不一会儿有探子来报,拓跋康已拔营后退,往沙漠之地去了。
手下将领齐聚大帐,讨论应对之策。
副将秣荣疑惑道:“拓跋康已占领五城,忽然退避到荒凉的大漠,难道是忌惮郡王,所以有心回避?”
卫屹之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拓跋康不是石狄,吐谷浑军队不弱,却在他面前节节败退,此人不可小觑。况且他本人对沙漠之地异常了解,此举若非诱敌深入,就是声东击西。”
他手下最勇猛的先锋荀卓早已忍耐不住要出兵,连忙问:“那要如何应对?”
卫屹之看了看地图,点了两个地方:“秣荣与穆冲带五万兵马去吐谷浑支援,但不可冒进,无论是城池还是沙漠都不要强入,守在外围就好。张兆与荀卓率十万兵马,突袭拓跋康后方益州。”
益州如今是秦国领土,此举是围魏救赵。
拓跋康收到消息惊怒非常,毕竟卫屹之是晋人,未必会真正救援吐谷浑,还是借机牟利的可能最大。
他权衡利弊,只能将三十万大军分开,十五万赶赴益州支援,十五万继续攻打吐谷浑。
这时卫屹之却命穆冲和秣荣退出吐谷浑,在宁州边境扎营观望。
拓跋康此时成腹背受敌之势,必须集中精力先破一方。吐谷浑倒是集结了兵马,却因为几个贵族争夺主将之位拖延着,暂时不足为虑,自然是要先破晋军。
“哼,不过就是个会吃五石散的文人罢了,他以为取字仲卿,就成当初马踏匈奴的卫青了?”拓跋康身边的副将对卫屹之不屑一顾。
拓跋康却并不轻敌:“此人虽美如珠玉,却英武非常。我本是看他生于江南,精通水战,才故意要诱他深入大漠,哪知他并不上当。你若小瞧了他,就跟上次的石狄一样灰溜溜滚回国去吧。”
副将这才收了声。
这时有参将提议道:“为防吐谷浑和晋军里应外合,将军当严守城池,断了他们的联络。”
拓跋康深觉有理,立即吩咐下去。
秦国分出去的十五万大军到了益州,立即被荀卓和张兆咬住,双方势均力敌,没分出胜负,就这么拖着。这十五万大军本指望速战速决再回头支援拓跋康,此时却如入泥沼,难以脱身。
七月初九,拓跋康派兵出击晋军。
穆冲和秣荣奉卫屹之命令,再退三十里。
卫屹之有心与吐谷浑内外夹击拓跋康,但消息被断,无法协调一致。
正苦思对策,拓跋康所在的边城内传出了鼓乐之声,秦军和晋军都大感意外。
拓跋康命人去查,原来城门处有一群被困的汉族伶人,因两军交战无法回归故土,思乡情切,忍不住以乐声寄托哀思。
“汉人就是麻烦,动不动就歌啊曲的。”
拓跋康是外族人,不太懂汉人的音乐,听着忧愁婉转只觉心烦。好在那乐声没多久就停了,他将精力投注在战事上,很快就将此事抛诸脑后。
卫屹之却听出了门道,对副将们道:“本王上次见吐谷浑国主时听过这乐曲,是晋国伶人所奏,曲名《哀有道》,说的是当年蜀中名将领战败后的愁闷哀怨,看来吐谷浑尚未准备好,在向我们报信。”
秣荣迟疑道:“郡王觉得可信么?”
卫屹之稍稍沉吟:“这样,你明日去应战,试探一二,若这群伶人以乐声示警,今日猜测必定属实。”
第二日,秣荣只率三千轻骑骚扰了一下秦军,待其反扑便急忙后退。城中果然又传出乐声,乐点急促,万分紧张,片刻便停。
卫屹之的猜测坐实,又退十里。
拓跋康见他一退再退,担心反中诱敌深入之计,便命将领们出来挑衅谩骂,激他出手。
“长了一张美过娘们儿的脸,也生了娘们儿的胆,连出战都不敢呐!哈哈哈!”
穆冲和秣荣都忍耐不住,卫屹之却一脸平淡,甚至每天还骑着马在阵前露个脸,毫不介意的样子。
骂了许久,连拓跋康都没耐心了,战还是没打起来。他要追击,卫屹之就退避;他要返回去打吐谷浑,卫屹之就再追上来骚扰。
烦不烦啊!
七月末的深夜,月明星稀,城门处又传来伶人的乐声,却不同往常,只有一人在击筑,乐声铿然,直上尘霄。
卫屹之当即穿好铠甲,秘密召集将领准备出兵。
秣荣不解:“郡王为何忽然要夜袭?”
卫屹之笑道:“这是当初高渐离为秦王所击之曲,今夜正是刺秦之时。”
拓跋康人在睡梦中被冲天火光惊醒,迅速起身应对,来不及穿铠甲便出去迎战,勇猛不减。
他本以为是晋军想以少胜多才趁夜偷袭,哪知前些时候还没整顿好的吐谷浑军队竟从后方杀了过来,两方会合时机一致,杀的他措手不及。
两员大将战死,拓跋康怒火中烧。好在他不是有勇无谋之辈,连忙将大军撤出城池,奔往益州。此时他才明白卫屹之打的主意,原来一早就计划着里应外合打退他再在益州补上一战。
虽然益州只有卫屹之十万兵马,但他人困马乏,损失惨重,那边十五万人马也拖得劳心劳力,恐怕不妙。
拓跋康越想越愤恨,跑出很远,调马回头,熊熊火光里,卫屹之正搭箭指来,他慌忙出逃,再不敢停。
此战卫屹之耗时日久无非是想保存晋军实力,所以拓跋康逃到益州后,一旦有赢战的可能,他便急调荀卓和张兆回营。
吐谷浑国主自然欣喜非常,盛邀卫屹之去都城,要好好款待他。
卫屹之很意外,还以为那些伶人是和上次一样跟随国主来了边城,原来国主还在都城。
此时在宁州等待许久的桓廷早已按捺不住,一见战事平定便要求出使吐谷浑。
卫屹之提出要与他同去,他却连连摆手拒绝:“不是我不愿与你同去,只是这次是我第一次做大事,你要让我好好表现,否则回去如何向表哥交代啊。”
“那好吧,恩平一路顺风。”
“顺呢顺呢。”桓廷得到了他的军力保护,出了大帐就招呼沐白走人。
穆冲这几日被穆妙容烦的头疼,都是为了见武陵王,所以此时见他空下来了又没去吐谷浑,便赶紧邀请他去府上宴饮。
他打着庆功的名号,又邀请了其他将领,卫屹之也不好拒绝。
宴饮完毕,众人退去,卫屹之却被穆冲拖住,非要请他留宿府中。
刺史的府邸的确是宁州最好的,何况此战穆冲有功,卫屹之不能拂了他的面子,只好答应。
住所是上次给谢殊住的院子。卫屹之推门看到屏风,想起那日披着女装的谢殊,再想想数月前的那场梦,无奈叹息。
刚刚坐下,有人敲了敲门,没等他应声,来人已径自推门而入。
他抬头看去,盛装打扮的穆妙容娇俏地站在门口,盈盈下拜:“参见武陵王。”
“免礼。”卫屹之不动声色。
穆妙容上前,将一只香囊放在他眼前:“武陵王再退敌军,保家卫国,妙容感佩在心,特地亲手缝了这只香囊给您,宁州日暖夜冷,气候不定,这里面的药材有强身健体之效。”
卫屹之推回去:“多谢,只是本王不喜浓香,从不佩戴这些物事。”
穆妙容一愣:“怎么会,丞相明明说……”
卫屹之挑眉:“丞相?”
“呃,我有个奴婢,名唤承香,她与我说……说武陵王应当会喜欢这些。”
“哦?她对我倒是了解。”卫屹之似笑非笑。
穆妙容什么好处也没得到,气呼呼地回去写信给谢殊抱怨。
还说女子亲手缝制的香囊别致精巧,男子最是喜爱什么的,骗人!
诶?不对,丞相好男风,本来就不可能知道真男人喜欢什么啊。
穆妙容欲哭无泪。
第二日一早,卫屹之刚起身,苻玄进来禀报说有一群伶人被困在边城,守军们不知道该不该放行。
卫屹之想起之前的报信的乐声,忙吩咐他将那些人招来相见。
伶人共有十二人,都是上次被谢殊送去吐谷浑队伍里的,为首的正是楚连。因为吐谷浑国主极爱听击筑,他技艺出众,很快就被擢升为这群伶人总管。
十二人敛衽下拜,向卫屹之行过礼,全都垂着头不敢作声。
卫屹之问楚连:“你们向来跟随国主,怎么会自己跑到边城来。”
楚连没了往日的憔悴,墨发白衫,温文恭谨:“回武陵王,先前国主生辰,小人们献艺博乐有功,得了恩典,可以回国探亲。有一些人嫌路途遥远没有回来,只有这十一人上了路,小人身负总管职责,领他们回国,之后还要再带他们返回吐谷浑。”
“原来如此。”卫屹之又问:“之前那乐声报信,是何人的主意?”
“是小人。”
“哦?你是如何想到这方法的。”
楚连有些尴尬:“说来惭愧,小人年少时迫于生计,时常要去远处偷食,每次都与伙伴约定放风信号,一有人来便靠这法子示警逃跑,与这方法大同小异。上次国主招待武陵王,小人看出武陵王音律造诣,便斗胆去请示吐谷浑的二位将军,他们也乐意一试,小人这才和大家一起奏乐传信。”
卫屹之连连点头:“难怪谢相也总对你赞不绝口,果真是个人才。”
楚连疑惑地抬头:“丞相为何会对小人赞不绝口?”
卫屹之失笑:“你不是他的恩人吗?”
楚连更疑惑了:“小人怎么会是丞相的恩人?”
卫屹之见状不对,叫苻玄将其他伶人领走,又亲自掩好门,回来再问:“你上次托本王捎曲谱给谢相,分明与他是旧识,怎么又做出与他毫不相识的模样来?”
楚连这才明白:“武陵王见笑,是因为丞相与小人一位故人容貌相似,小人时常挂念那位故人,又不知她行踪,只能借丞相表达思念罢了。”
“故人,什么故人?”
楚连讪讪道:“不提也罢,已多年未见,连生死都不确知。”
卫屹之心思微转,又道:“你只管说,本王可以帮你找人。”
楚连瞬间抬起头,又垂下去:“还是算了,小人当初忍着没向丞相请求寻找她,就是担心得到坏消息。”
卫屹之试探着问:“如果丞相恰恰就是你要找的那人呢?”
楚连摇头:“小人也想过,但没可能,丞相言谈举止都是端雅男子的模样,我那故人却是个女子,皮得很。”
卫屹之心中一动:“本王问你,你那故人叫什么?”
楚连不太明白他为何一直追问此事,但又不敢瞒骗,只好据实禀报:“叫如意。”
卫屹之眼中暗光浮动,许久才道:“好名字。”
此时刚刚得知伶人们被外放回国的沐白正急急忙忙策马往回追来。
这吐谷浑国主什么时候放人不好,偏偏这时候放!
作者有话要说:卫青也字仲卿,我还是取好名字才发现的,真巧……
三七章
楚连只是个伶人,命如蝼蚁,断不敢欺瞒连皇帝都敬重三分的武陵王。但他擅于察言观色,见武陵王神色微妙,也暗暗留了心思。
上次托武陵王送曲谱,是因为那次在王慕府上见到他与丞相一同宴饮,以为二人交好。如今见武陵王一直对他和丞相之间关系多般刺探,可能并不像他想的那般简单。
若无丞相,他绝对不会有今日安稳的生活,丞相对他有恩,他不能报怨。所以一出刺史府,他便立即想法子将消息送去丞相府。
谢殊也并未坐以待毙。桓廷单纯,沐白又不知详细缘由,任何变数都有可能发生。
此事说起来,起因是她当初说了自己的乳名,不过这是小事,且不说荆州之地这个名字普遍的很,就是荆州口音和都城这边也大有差别,加上她曾对卫屹之说过自己幼年做女装打扮,恩人的事也能掩盖过去。
不过卫屹之和别人不同。晋国嗜好阴柔美,别人对她只会欣赏不会细究,他却始终刨根问底,这才是让她最烦闷的地方。
伶人们都已返乡,楚连无家可归,干脆在宁州等候大家,顺便寻找送信机会。
没几日,他竟撞见了打马而过的沐白,再三辨认,的确是丞相身边的人,连忙冲上去拦人。
沐白分外诧异,没想到找来找去,居然就在这里碰上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连忙将楚连带到下榻处,确定无人跟踪,这才将谢殊的吩咐跟他说了。
楚连皱眉道:“原来丞相早对武陵王有提防,好在小人适可而止,只说我那故人名唤如意,其余他再问的,我都没细说。”
沐白将准备好的银两交给他:“我会派人送你回吐谷浑,此后记住不可再出头,也不可与任何晋国朝臣有接触,不对,和任何晋国人接触都不行。”
楚连拜了拜:“是,大人放心,小人已经找到故人,与丞相毫无瓜葛。”
沐白点头:“不枉费丞相尽力保你一场。”
楚连怔了怔,又连忙称是,心中却很疑惑,他有何德何能值得丞相这般对他?
难道丞相真是如意?
谢殊很快接到沐白的急函,看完后心定了不少。
八月末,桓廷出使吐谷浑结束,武陵王班师回朝。
沐白提前返回,一回去就被叫入了谢殊房内。
门窗紧闭,谢殊坐在桌前,表情沉凝。
“沐白,可还记得当初祖父选你在我身边时说过什么?”
沐白恭恭敬敬跪下:“无论公子怎样都是公子,要誓死追随,忠心不二。”
谢殊点点头:“我有件事一直瞒着你,因为事情太大,对身边人也多有防范,如今我想告诉你。”
“属下定不辜负公子信任。”
谢殊微微起唇:“我是女子。”
沐白一头磕在了地上。
建康城中暑气未退,桂树飘香。百姓夹道观望,远远见到齐整的队伍和武陵王的车驾,纷纷投掷花草罗帕,欢呼雀跃,欣喜非常。
武陵王又立一功,皇帝除了赏赐金银,实在不知道该赏其他什么了。恨只恨自己没有适龄女儿,不然一定要把他招做女婿,省的他一直建功再被别的世家拉去结盟。
算了,不想了,还是办场庆功宴意思意思吧。
御花园内,百官在列。
谢殊朝服齐整,坐在左首,眼见卫屹之大袖宽袍,姿容闲雅地走过来,只是一瞥便收回了视线。
卫屹之向皇帝行过礼,在右首坐下,看她一眼,神情如常。
宴饮时,当然会有人问起作战的事,卫屹之便将整个战事过程说了,说到以乐声传递消息时,惹来无数诧异之声。
王敬之笑道:“古时有吹箫引凤的传说,乐曲便如话语,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卫屹之点点头。
司马霆朝谢殊瞥了一眼:“若是我朝都用乐曲说话,丞相可第一个就听不懂。”
谢殊这会儿才明白为何卫屹之会见到虎牙,心里想着事情,被他嘲讽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倒是太子替她解了围:“人各有所长,丞相深藏不露,是我们无缘得见罢了。”
司马霆只道他攀附丞相,轻哼了一声。
今夜天气凉爽,众人身心舒畅,宴饮到半夜方歇,大部分人都已醉了,被搀出宫廷时七倒八歪的。
谢殊还好,只是有些上头。
出宫时,有挑灯引路的宫女想搀扶她,被她摆手拒绝,身后忽然有人跟上来扶住了她胳膊:“谢相海量,今日倒是难得微醺。”
谢殊皮笑肉不笑:“武陵王又立一功,本相替你高兴啊。”
卫屹之笑了笑,扶着她往外走。
出了宫门,他忽然问:“谢相可有意去本王那里小坐片刻?”
谢殊早知会有这刻,点了点头:“也好。”
马车驶入乌衣巷内卫家旧宅,卫屹之扶她下车,有意无意地握着她的手,再没放开,一路将她牵去了书房。
他亲手给她倒了茶,又拿出了几样吐谷浑奉上的礼品送给她,语气间又亲昵起来:“这次能得胜多亏你那恩人,我与他闲谈,发现他的确是个人才。原本要送他去荆州探亲,但他说已没有亲友在世了,实在可惜。”
谢殊故作诧异:“怎么他也在?”
卫屹之笑笑:“是啊,大约是注定好的吧。”
谢殊不置可否。
卫屹之放下茶盏,走到谢殊身边,忽然伸手搂住了她。
谢殊这次却没挣扎,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仲卿还未死心?”
“我对如意已成执念,绝不死心,除非……你从我一次,我此后就再也不纠缠你了,如何?”
谢殊不怒反笑:“果然你端雅外表都是伪装。”
“领兵作战最忌讳被人看透,我若这么容易被人猜透,又岂能活着回来见你?”
谢殊敛眉低笑,忽而扶着他的双肩站起来,推着他坐下,又坐到了他身上。卫屹之正吃惊,她已捏着他的下巴吻了下来。
那双唇从耳垂慢慢落到颊边,又覆住他的唇,含着唇瓣轻轻咬了一口,舌尖轻轻撬开他的牙关,手抽开了他的腰带。
“如意……”卫屹之根本没料到她会这样,有些措手不及。
谢殊将他压在榻上,手探入他衣襟,低低笑道:“你不就是要这个么?口口声声说着对我真心真意,不过就是乱欲作祟罢了。”
卫屹之一怔,扣着她的手松了松。
谢殊嘲弄地看着他:“怎么停了?”
卫屹之笑了笑:“我想来想去,还是不想跟你断交,所以改主意了。”
谢殊起身,理了理发丝,头也不回地出了门。
卫屹之静坐片刻,叫来苻玄,吩咐将所有派去荆州的人都撤回来。
那个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他却忽然不想探究下去了。
因为他明白自己任何举动,谢殊都会找出方式来应对,他不停,她也不会服输。
沐白自从得知谢殊是女子后就时刻处在戒备状态,特地派人去荆州打听,果然有收获。
谢殊一回府,他便急急忙忙来禀报:“武陵王派过人去荆州,听说还找过您母亲的坟墓。”
“他找不到的。”
“公子这么肯定?”
谢殊喝了一口醒酒汤,忽然道:“有些饿了,去给我端饭菜来。”
沐白莫名其妙,但还是立即去办了。
饭菜端上来,谢殊先狠狠扒了一口白花花的米饭。
她的母亲本是长干里的庶民之女,却姿色倾城,一眼便倾倒了乌衣巷内的世家公子。可惜这段恋情给她带来的只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女儿和远走荆州的艰苦。
在终于熬不下去的饥荒年月里,她冒死送了信给谢家。谢家人派了人去荆州,却只肯接走她的女儿。
“如意,你去吧,母亲一个人在这里才没有负担。”
谢殊不肯,要么一起走,要么一起留。
“怎么不听话呢?”她叹息,拉住女儿低声道:“去谢家住不惯便回来,到时候多带些米粮,反正他们家吃得多。”
谢殊觉得有道理,这才答应上路。
临行前,母亲握着她的手忽然流下泪来:“不管怎样,都要好好活下去。”
谢殊点点头:“母亲也是,等我回来接您。”
“好。”
马车驶出去很远,谢殊越想越不对劲,连忙叫人停车。
“回去!我要回去!”
谢家家丁拗不过她,只好送她返回。
谢殊跳下车就往家里跑,却只看见母亲悬在梁上。
她的个子太小,只能用肩托住母亲的脚,希望能救人,但是母亲的身体都已经僵了。
她很想哭,却听到家丁们在背后窃窃私语。
“看看她反应再说,处事不镇定的,大人也不会留。”
谢殊只有将眼泪忍回去,退开几步,对家丁说:“烦请二位将我母亲尸身收敛吧。”
卫屹之怎么可能找得到她母亲的墓,她的母亲当日便被火化了。
谢铭光在乎的是家族利益,是全谢家以后的安置,而她不过是个恰好可用的棋子,没有选择。
要么女扮男装为谢家谋利,要么回荆州。
可是她的母亲为了让她过上好生活,已经用自尽断了她的退路。
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多吃碗饭,绝不能哭。
任何时候都要好好活着,绝不能束手就擒。
为了活下去,她一滴泪没流地火化了母亲,狠心不认恩人还将他远送他乡。
卫屹之,你不过是个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何曾能体会这些!
谢殊舒口气,将碗递给沐白:“再盛一碗。”
作者有话要说:坐了一天,写了很多,也改了很多,最后只淘出了这三千多字,看来两更无望了。
总有卡文的时候,大家多谅解~
三八章
桓廷这次出使的结果不太好,吐谷浑愿意送金送银,就是不肯将这称作朝贡,更不愿成为大晋附属国。不过他们也不想将关系搞僵,所以又表示要再派使臣来晋国详商此事。
谢殊有心提拔桓廷,于是将接待使臣的事也交给了他。
不久之后到了重阳节,恰逢太后六十大寿,皇帝下令普天同庆,大宴群臣。但太后吃斋念佛,不喜铺张,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只说要请光化寺内的主持大师来宫中宣讲佛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