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生的真相__刘墉

_12 刘墉 (美)
  "你没有香港脚,所以不痒!爸爸会痒,好痒!"父亲抬起脸,眼镜上全是雾气。
  父亲也为他大便之后擦屁股,但是他宁愿母亲擦,不愿父亲帮忙。因为父亲擦得好奇怪,不用擦,只是轻轻地蘸,要好几次,才干净。
  "这种黄草纸,会把你屁股擦破了,所以要小心擦。"
  到今天,他都能记得父亲弯着腰喘着气说话的样子。
  父亲死,到现在四十年了。他也成了父亲,且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临老又添了个孩子。
  他也为孩子洗澡、穿衣服。
  有时候办公坐久了,蹲着照顾孩子,痔疮都隐隐作痛,尤其便后,卫生纸上常擦出血来。
  他也为孩子擦屁股。
  "为什么不用力擦呢?"孩子喊。
  他才发觉自己有了像父亲的动作。
  父亲用自己的感觉,想他的感觉。
  他锺盟母芯酰胱约旱暮⒆印?br>  而现在,他竟由自己身上,想到了父亲。
  他的眼眶湿了,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
  爱要学习、要体验、要缅怀,使许多平凡的言语和动作,能被唤起,且在回忆的烛光前,投射出惊人的影像……
小心你自己
  一
  小和尚裱画。
  先调了糨糊,涂在画的背面,再裱上一层白棉纸;又找到最讲究的织锦缎,镶在画的四周,贴在墙上等干。
  小和尚知道贴在墙上的时间愈长,将来画愈平。所以他足足等了一个月,才把画拿下来,放进檀木框子。
  画挂上,小和尚左看看、右看看,得意极了。
  问题是,才一年,画上居然出现了几个黄色的斑点。
  "这是师父最爱的画啊!"小和尚急死了。可是怎么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用了最好的糊糊、棉纸和织锦,那个檀木框就更不用说了……"小和尚向师父解释。
  "先把画从框子里拿出来吧!"师父说。
  小和尚取下框后的护板,把画拿出来,交给师父。
  "黄点是从画前面进去的,还是从后面进去的?"师父指责着问。
  "是后面!"小和尚叫了起来,"可是后面裱的棉纸是最好的!"
  "没错!"师父笑笑,"错在三夹板!新的三夹板,掉颜色!你让它直接靠在画的背后,当然画要遭殃了!"
  二
  小和尚从树林里采来许多香菇,摊在地上曝晒。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应着,觉得师父真操心。
  没想到正装袋,师父又来了:
  "不要全装进一个大袋。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
  "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师父真是整人冤枉!"
  野生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朵,就有了说不出的好滋味,到院里用斋的施主莫不称赞。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第二包,大叫一声,冲去向师父报告:
  "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
  "别急!这包不能吃,别包说不定能吃!"师父说,"把剩下的几包也打开看看!"
  小和尚紧张地打开那些包,嘴角笑到了耳根。
  "这就是我要你分包密封的道理。"师父敲敲小和尚的头,"你以为画板是保护画的,岂知板子也伤了画。你总以为袋子是防外面虫子咬香菇,岂知香菇里原来就可能有虫。于是那保护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过来,保护了外界,不受它的侵犯。"师父叮嘱地说:
  "我们总怕别人会害自己,其实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别人,是自己!我们应该常常清理自己的心虫,别让它偷偷啃食我们的心,或飞出去害别人。"
  求人不如求已.防人也要防己!防己害己,也防己害人!
扫街奶奶
  每个到小城来观光的人,都会到"扫街奶奶"的铜像前照张相,并听导游说那个感人的故事:
  "扫街奶奶是五年前过世的,她活着的时候,一共在这儿扫了十二年街。"导游看看四周的街面,笑笑:
  "当然,十七年前的街,如果像现在这么干净,也就用不着扫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在扫街奶奶出现之前,这条街说多脏,有多脏,到处都是纸屑果皮和空瓶子,地上还常有一个个带血的脚印。"
  听故事的全瞪大了眼睛。
  "别紧张!别紧张!"导游又笑着挥挥手,"那是猫狗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玻璃碴子,割伤爪子,造成的血迹。当然了,地上脏也常造成人们摔倒受伤。直到扫街奶奶出现,真好像天使的‘星星棒’一点,整条街就干净了起来。"导游指指扫街奶奶的铜像,"你们看,她手上拿着一只特大的扫把,每天一早就出现,从街的这头,扫到那头。"
  听到这儿,每个观光客都把手里的东西抓紧一点,惟恐掉什么下去。带孩子的人,则叮嘱孩子,千万别乱扔东西。
  "不要对小孩太凶,他们就算乱丢纸屑,扫街奶奶也不会生气的。她最爱小朋友了!她也有一个很可爱的孙子,扫街奶奶不但爱自己的孙子,也爱每个过路的小孩。当孩子们在街上乱跑的时候,扫街奶奶会劝他们跑慢一点,然后气喘吁吁地,先到前面把容易让人滑跤的果皮捡起来。"
  "不是已经扫干净了吗?为什么还有果皮?"有观光客不解地问。
  "您要知道,十七八年前这里的人,是多么没公德。扫街奶奶在前面扫,居然就有人在后面扔,甚至说:‘反正有老太婆扫,大概是商店雇来扫地的,我们不扔,她就没事做、没饭吃了!’"
  "扫街奶奶不是商店雇来的吗?"有人问。
  "当然不是!起初还有些商店不欢迎她呢!觉得她一天到晚在门前扫,是一种讽刺。但是渐渐开始感谢她,甚至端茶、拿椅子给扫街奶奶。"导游指指铜像前面的大楼,"这新大楼就是由那些商店合建的。自从扫街奶奶的名声传开了,许多人都好奇,来看看。这条街也因为特别干净,而卷进几家高级商店,大家跟扫街奶奶合作,把骑楼下堆的东西全清除,甚至修了招牌,使整条街变得又干净、又整齐、又漂亮,生意也就更好了!结果,别的街道都受了影响,居民也受了感化,整个小城都改观了。你们说扫街奶奶伟不伟大?"
  "伟大!"听故事的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正因此,前年大楼落成,也就是扫街奶奶逝世三周年,楼里的商家合资,为她立了这个铜像。"
  "扫街奶奶的孙子,一定常来看这铜像吧?"有人好奇地问,"算来应该已经不小了。"
  "如果活着,应该二十多岁了,十七年前,他跟扫街奶奶经过这里,不听话、乱跑,踩到一条香蕉皮,头撞到路边堆的箱子,当场就死了……"
  让爱绵延下去.让恨从此停止.让自己的遗憾不要成为别人的遗憾,才是积极的"爱的态度"。
你等我,我等你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也最没有希望的医院。
  病人从各地赶来,把最后一点希望,交给了这里的医生。
  候诊室里的景象是难以形容的。
  有人默默垂着头,以仇恨的眼光盯着每只走过的脚。
  有人不停哭泣,怨自己为什么这样倒霉。
  有人高谈阔论,说这家医院有多么了不起,许多得这种病的人,都获得完全的康复。只是,在他高谈阔论的背后,却掩不住自己的恐惧。
  据说每三万人当中,才有一个人会得这种绝症。
  据说每十个病人,只有一个能拖过五年。
  这样渺茫的希望,谁能不恐惧呢?
  只是今天,医院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
  两个病人在初诊时认识,同病相怜地彼此鼓励,经过半年多,居然宣布结婚。
  婚礼是在医院礼堂举行的,这个平常专办丧礼的地方,居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新郎亲吻新娘之后,做了简单的致词:
  "我从生病,个性就改了,不再那么躁,也不再那么功利。我常想,如果我的妻子没有得病,她的脾气会是什么样子?我会不会像现在一样爱上她?我也常想,如果我是病前的那个样子,她会不会爱上我?"
  新娘笑着打断新郎的话:
  "我肯定,如果我们两个人都没得病,我们不会相爱;我也肯定,而今在这世界上,没有比我们更适合在一起的恋人。"注了拉新郎,她笑得很娇羞,"我们剩下的油不多,能走的路也不长,我们只想用这一点油,开短短一程路,看看风景、做个伴侣,然后在不远处,你等我!我等你!"
  我们常因为相同的境遇而相聚.又因为不同的境遇而分离。在这千万种不同的境遇中,惟一必然相同的.就是人生的最后一站。
给糖哲学
  自从多年前成立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盈余竟大幅滑落。
  这绝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
  "让多年来已经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么滑落!"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
  "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尾牙的鸡头,只怕一桌一只都不够。"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
  "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
  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
  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
  "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了地板的震动……
  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
别死第二次
  每年到顾大姐的祭日,办公室几位老同事,都要上山烧几炷香,焚几堆纸钱,并且摆上酸梅、蜜枣等各种大姐生前爱吃的东西。
  过去上山,都是叫出租车,司机在旁边催,很不自在。现在则人人开车,使每个人都有时间,摸着顾大姐的坟,走到后面墙边,对着瓷烧的照片,说几句话。
  提到开车上山,冯小姐突然灵光一闪:
  "经济起飞,我们都开了车,大姐也该在下面过过开车瘾吧?!"
  于是集体通过,买了辆纸糊的奔驰轿车,烧给顾大姐。
  "车牌号是88888。"冯小姐对着坟喊,"祝您在下面发发发发发!"
  只是才回办公室,大家就发觉不对:
  "大姐没驾照,有车也没用啊!"
  还是小郭聪明,立刻把自己的驾照影印,再剪了一张大姐生前的照片贴上:"明天我就上山烧给她!"
  小郭果然一个人来到坟头,用打火机把"驾照"点着,抛向空中。大姐好像有灵,一阵风把灰烬吹得直上云霄。
  小郭正得意,却见山下冲上两个人。
  "我们想想,还是不对,再把这封信烧给大姐吧!",小冯、小刘喊道:
  "信上告诉顾大姐,有了驾照也别开!因为她没学过,太危险!已经死了一次,如果开车出事,再死一次,太可怜了!"
  以非法手段得来的"通行证",常通向最危险的地方。
理直气和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每个人都点头笑了,对这餐馆增加了许多好感。往后的日子,他们每次见到这位服务小姐,都想到她"理直气和"的理论,也用他们的眼睛,证明这小姐的话有多么正确--
  他们常看到,那位曾经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小姐寒暄。
  "理直气壮"不如"理直气和",后者更见涵养、更有风廉!
百年老屋的怪传统
  汤姆终于拆掉了他的百年老屋,并在原地盖了一栋新式的房子。
  大门进去,是挑高五米的客厅;后面餐厅,有一长排落地窗,对着院子里的游泳池;楼上的主卧室加了三个天窗,可以躺在床上着蓝天白云;浴室则是喷射按摩浴缸,外加一个蒸气浴的小房间。
  来访的朋友,莫不竖起大拇指,赞美汤姆的品位和财力。
  "知道能住得这么舒服,你早该把原来那老房子拆了。"
  "没办法啊!当初买房子的时候,答应了卖主的条件,房子未满一百岁,绝不拆。"
  "天哪!居然有人这样卖房子。"朋友们不解。
  "这是传统!将来我把房子传给子孙或出售,也会遵照传统。而且卖房子的时候附带一张画,房子在一天,画就得挂在墙上一天。"汤姆把朋友带到客厅壁炉前面,指着上方的画说。
  那是汤姆在房子落成立后,特别请一位年轻画家画的,画面正是这栋新盖好的房子。
  "这画家很有潜力,将来他的画价绝对了不得!"汤姆指着画家的签名说。
  "你将来卖房子,画不带走,岂非便宜了买房子的人?"朋友们议论纷纷,"哪有卖房子附送画的道理?"
  "当然有!我当年买下原来那株老房子的时候,就随着房子,得到一张画,据说也是一百年前,盖房子的人,请画家来写生的。"
  "画呢?"
  "照传统,房子满了一百年,拆除重建的时候,可以卖画,所以我把画卖了。"汤姆笑道,"没想到百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现在已经是美术史里的大师。卖来的钱,正好盖这栋新房。"
  上一辈老了、死了,下一代健壮了、新生了。当我们今天享受丰收的时候.别忘了为明日的子孙,种下另一个"善因"。
阿丁的小盒子
  每天一大早,阿丁和他的难兄难弟们,就会被请上车,然后开入市区,到每个人上班的"据点",被分别放下来工作。
  他们的工作很简单,不用动手、甚至不必说话,只要坐在骑楼一角,盯着来往的人,就自然会有钱,投进他们面前的小盒子里。
  他们总在小盒子里,自己先放上几张纸币,因为纸币能引来更多的纸币,铜板则可能引来铜板。
  平常晚上八点钟就收工了,周末则延长两小时。负责照顾他们的王大哥,把他们抱上车,一路大家又唱又笑,好像出去郊游回来。
  盒子里的钱,他们可以分到一定的比例,其余的作为生活费。病重不能上班的人,也由大家的生活费来帮助。他们虽然都是重度残障,在外面有点自卑,但是回到家,面对每个人都是残障,反而觉得很自在。大家都一样,就没有残障的感觉了;同病相怜,那情感也来得更深。
  只是好景不常,他们的"家"突然拆了。一个黑社会欺压残障人的新闻,使王大哥也成了被检举的对象。
  阿丁被安排进一个残障赡养中心,他无法工作,也不必工作,因为慈善人士的救助,足够他生活。只是一批又一批参观的人,使阿丁有些不自在。
  阿丁常想到那段上班的日子,在街头看到红男绿女、五颜六色,接触到一双又一双亲切的眼睛。
  他尤其怀念那群难兄难弟,以及总是抱他上车、下车,还帮他洗澡的王大哥。
  我们固然反对不良分子,利用残障人敛财,但也不应抹煞民间这类组织,对重度残障者,曾经有过的贡献。
一封怪信
  名作家举行专题演讲,不但会场里爆满,场外的电视墙前,也站了一千多人。
  无怪轰动,因为这个以写励志书闻名的作家,自己正是从贫苦中奋斗出来的。他的演讲好像没什么大道理,却用许多平凡的小故事,打动听众的心。
  他是偶像,但非遥不可及。
  他表现得不平凡,却也平凡;正因此,平凡的年轻人,能从他身上找到自信。
  演讲在如雷的掌声中结束了。
  听众的信,像雪片般飞到,使作家不得不用"速读"的方法展阅。
  突然,他的眼睛停住了,把手中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作家的眼眶红了,那是一个高中女生的来信,整齐而娟秀的笔迹写着--
  "我那时有一阵子,很反抗父亲,因为他一直要求我,一直对我很严格,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他患了绝症,他自知日子不多,所以迫切地要我学习独立……知道实情之后,我哭着告诉爸爸,我一定会考上XX女中,绝不辜负他的期望。怎知,怎知?拿到成绩单的前几天,他竟然不等我,他答应我的,他答应要看我穿上那袭白衣黑裙,为什么……"
  看到接下来的一段,作家震惊了,因为女孩子在信上写,她不喜欢再回家,放学之后常到酒廊混到深夜,她知道自己不对,她自责地说:"我多想有一个人能骂骂我……"
  作家立刻回了信:
  "你父亲若地下有知,看到你考上理想的学校,一定会觉得安慰。但是,当他知道你深夜还在外面鬼混的时候,又会是多么忧心。"作家特别用放大的字,重重地写:"你必须努力,必须成功!成功给这世上的人看,也给地下的人看!"
  作家把信以限时寄出,救人是不能等的。
  果然第三天早上,就接到回电。那是演讲主办单位打来的:
  "您是不是给XX同学写了一封信?限时寄的?"
  "是啊!"作家兴奋地说。
  "那孩子的老爸说要告你,因为他明明活得好好的,你却触他霉头!"
  作家呆住了,许久说不出话。接着拨电话给那位愤怒的父亲,向他道歉。
  不久之后,作家又应邀到那城市演讲。
  在演讲结尾,他提到了那件往事。当他说到女学生可怜的遭遇时,场子里有人感动地啜泣,而当"结果"出现时,全场都愕然了。
  作家没有责备那女学生,反而赞美了她的文笔,并希望她能在文学的领域,好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回家不久,作家接到一封没有署名,也没有地址的信--
  "我只是想告诉您,您认为的那封假信,实际是真的。"信上说,"那女生是我同学,她不愿您回信被家人看到,所以借用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和地址……"
  拿着信,作家心想:
  "如果这封信又是假的,那必是一群小女生的联合演出,实在精彩。但是……"作家茫然了,"这封信如果是真的,我演讲时的一段话,不是可能伤到那孩子吗?"
  作家出国了,在国外接到台北转去的信件,他忙不迭地拆开,希望再得到一些"那女学生"的消息。
  他没看到。却发现了另外三封信,内容是那么接近,写着:
  "无论您收到的那封信是真是假,我们都感谢写信的人。因为您所说的,‘你必须努力,必须成功!成功给这世上的人看,也给地下的人看!’正像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话。"
  那是三位早年丧父的女孩写的信。
  该结果的没结.不该结果的却结了,既然结果.就无所谓"该"与"不该"。
  既然结的是善果,就应该欢喜跳跃。
怕看不到了
  被一个微弱而颤抖的声音抓住,她停下步子,回头看骑楼墙边的老妇。
  老妇低着头,半边身子靠在一家店铺的铁门上,一面小声说话,一面转动身体,最后竟成为头顶对着铁门,一副小学生罚站的样子。
  话是重复的,说了又说,中间没有逗点。她终于听清楚,老妇说的是"我没钱回家"。
  "你的家在哪里?"
  "深坑。"
  她掏了一百块钱,塞在老妇手里,走出两步,又不放心地转身问:"你知道怎么回家吗?
  "不知道!我在前面下车,一直走,一直找。我孙子说好来接我,我已经等很久了,我饿了,我要回去了。"
  到深坑的车她也不熟,带着老妇一路走、一路问,最后还是售票亭小姐指了指对街。
  带老妇过地下道。小脚婆,拉着扶手,走得很慢,蓝布裤管跟小布包沙沙地摩擦着。她帮忙接过布包,又伸手牵老妇,发现没有原来想象的老人臭味。
  老妇在地下道里,一颠一颠地走着,直喘气,却不断说:"小孩子一定来了,只是等错了地方,一定是我站错了地方,老糊涂了……"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来接你,而叫孙子来呢?你家人又为什么不送你来呢?"
  "大家都忙啦!可是我也想孙子,虽然是外孙,也是想啊!半年没见了,怕看不到了!"
  才走出地下道,突然冲上个高中男孩子,大声喊着:
  "哎呀!姥姥你跑到哪儿去了嘛!再不来,我就不等了!"接着抓住老妇的一只胳臂,抢过小布包,把老妇抱回了地下道。
  她转过身,走了几步,又转回身子,看看表,接着冲进电话亭。
  "你们在家乖乖做功课,等爸爸回家,叫他带你们去巷口吃饭。"她对孩子交代:
  "我去接你们的阿婆,回来住几天!
  "子欲养而亲不待"并不可悲.真正可悲的是
  "亲不待时,子才欲养。"
  教,不是明天的事.是今天的事、现在的事!
擦鞋风波
  车站广场上,有许多背着小木箱子跑来跑去的少年。
  只要有穿着皮鞋,看来比较体面的人经过,少年们便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先生!要不要擦皮鞋?"
  擦皮鞋,在这个贫穷国家的贫穷小城,是奢侈的行为。正因为是奢侈,所以能为客人擦双皮鞋,也就有了奢侈的收入。据说一个星期,只要能擦到两双鞋,家里的菜钱就不成问题了。
  怪不得有这么多人在等,也怪不得他们拼命抓客人。
  这一天已经近傍晚了,少年们却没做到几件生意,突然有车停下,走出个观光客。
  "您要不要擦鞋?"两个眼尖腿快的少年,一左、一右,同时抓住那个人。
  "好啊!
  两个少年的眼睛瞬时亮了,但跟着瞪了!红了!
  "我先抓到的!
  "我才是先抓到的!
  两个人先是各朝自己的方向拉,接着向前冲、怒目相对。四周的少年都拥了过来,各为自己的朋友助威、叫阵。
  观光客是儒雅的纳土,居然非但没被这火爆的场面吓到,反而把两个少年拉开。
  "擦鞋不是一件需要耐心的工作吗?你们要是没耐心,我怎么敢擦呢?我先请问,你们谁擦得比较好?"
  "我!
  "我!
  "好!"观光客笑笑,"所幸我有两只鞋,你们就各擦一只,比比看,谁擦得亮吧!"
  暴戾之气突然消散了,观光客坐下,两个少年匆忙地打开木箱。
  晚霞中,只见车站广场上坐了一圈少年,盯着中间的三个人。
  观光客一面让两个少年擦鞋,一面环顾四周:
  "其实我小时候是在这儿长大的。到外地奔波奋斗了几十年,发现真正的成功,总是在良性的竞争中得到。"
  真正的成功,是使自己成功,也让对手成功!
戒指的心意
  每次看到别的太太过生日或结婚周年,戴着先生送的新戒指、新耳环,王太太就羡慕得要死。
  王太太的首饰绝不比别人差,甚至可以说要高级得多。逛珠宝店是王太太最大的嗜好,只要看见哪家太太戴了件新首饰,王太太一定去买件更好的,然后摇摇摆摆故意亮给对方看。
  "比我的好太多了!"对方瞪大眼睛问:"谁给你买的啊?
  前面那句话固然是捧,后面那句可就说到王太太的痛处了。
  "我自己买的!"王太太表面潇洒,心里可不是滋味。她常想,为什么人家的老公没赚几个钱,却会为老婆买纪念品,我家的丈夫月入斗金,却忙得连结婚纪念日都从来不记得,更甭说买东西了。
  "我给你钱,折现!好不好?"
  每一次王太太提起自己的感慨,王先生就那么煞风景。钱!钱!钱!多没情调?!他为什么不能像文艺小说里形容的,偷偷把一朵玫瑰花,留在老婆枕边,附带一张亲爱的小卡片。那多美!
  "礼物的轻重,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送的人有没有心。"王太太有一次生气地说,"要是有一天,你死了,也该让我有些东西,能够睹物思人哪!"
  "如果我死了,给你留下钱,不是更实际吗?"王先生居然盯着手里的报表,连头都没抬。
  王太太彻底失望了,谁让自己嫁给这块木罚客跸壬枪ぷ骺瘢睦锶巧猓彼龉醇缕嫱婢撸换嵯胍蚋⒆樱换崴祷毓轮颇芊⒉啤?br>  有一回两个人走在街上,看见一件新款女装,料子、手工、设计都好,王先生一把抢过去,王太太以为丈夫要付钱,正高兴,却见王先生翻了翻领子后面的商标,又给挂了回去:
  "果然不出我所料,是老李做的!"
  你说王太太吐血不吐血?
  可是今天,王先生提早下班,一进门就把老婆拥入怀中。
  吃完晚饭,一家人去过了场电影;孩子睡了之后,王先生居然神秘兮兮地从手提包里摸出个东西,给太太套在手指上。
  王太太感动得哭了!兴奋得整夜睡不着。
  王先生也翻来覆去。突然伸手过来,把妻子搂在怀里,许久,许久,王先生低低地说:
  "最近公司体检,报告出来……"
  我们常匆匆忙忙走到路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路的风景。
国宝失窃记
  博物馆被偷了!几件镇馆的宝贝,都不翼而飞。
  这绝不是一个人干的,而且必定都是行家,破坏警铃、开保险锁、车子接应,加上在中途换车,据推算最少五个人才干得了。
  政府开始悬赏,博物馆的馆长也接受了电视访问。
  他颤抖着说:
  "十三件全是精品,尤其那个翠玉戒指,更是举世无双,爱珠宝的人,千万不能收藏,迟早会被发现的!"他瞪大了眼睛说,"因为那戒指太好了,什么人都一眼就看得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果然,没多久就破了案。
  一群窃贼虽然计划周详,没留下任何线索,却因为内部不合,两派开火,而被发现。
  受伤的窃贼,躺在床上吐露了实情:
  "当时由我和另外一个人进去,我们只偷了十二幅画,没有拿什么翠玉戒指,可是外面的几个人不信,非要我们把戒指交出来,后来连我朋友,都认为是我独吞了。"他大声喊着,"我没有拿!我没有拿!你们要相信我!
  "我相信他!"博物馆馆长在检收十二幅画之后,笑道,"感谢上天,十二幅画完整无缺地回来。至于翠玉戒指,唉!我们馆里几曾有过翠玉戒指啊?是我一时胡涂,乱说的!"
  即使是邪人,也宁信正人的假话,而不信邪人的真话。
谢谢你接受我的帮助
  小珍要出国念书了。
  每个听到的人,都想:"她拿什么出国呢?父亲刚过世,据说用掉了全家的积蓄。"
  "听说你比较紧,要不要我帮忙?"
  "我存了不少钱,借给你,以后再还给我嘛!
  "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利息照算,以后一起还总可以了吧?!"
  几位好朋友,都要支持她,可是全被小珍挡了回来:
  "你们怎么知道我缺钱?我根本不缺,我有我的办法。"
  这就是小珍的脾气,即使饿死,也不向人伸手。
  几个朋友都没了办法。倒是小杨,非但不帮小珍,反而请小珍帮忙。
  "小珍!听说美国最近出了不少心理学的新书,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我不怕贵,只要好,就买!多多益善,而且请用航空寄给我。"小杨塞了两千美金在小珍手里,"但是拜托先把书名告诉我,由我决定买不买。"
  小珍欣然同意,而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出国不久就寄了许多新书的资料给小杨。
  可惜的是,那些书,小杨全不满意。倒是小珍信中提到的生活状况,成为小杨向几个朋友报告的重点。
  两年之后,小珍学成归国。
  一下飞机,就对小杨抱怨:
  "寄给你那么多书名,怎么一本也不要?"小珍掏出两千美金,还给小杨,笑道,"不过说句老实话,在我刚去,没打工之前,你这两千块,真还帮助不少呢!"
  四个朋友都笑了,并分别在小珍不注獾氖焙颍有⊙钍稚希』厥粲谧约旱奈灏倏榍?br>
  施予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
  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摘玉镯
  自从家里换了大理石的餐桌,八十五岁的老母亲,就经常发出"惊人之响"。
  当大家一齐把眼光望过去,老人家也总有些不好意思:"真其讨厌!这个玉镯子,老是磕着!"却又一边把镯子往上撩,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检视镯子有没有撞坏。
  其实大家固然是被那玉石相击的声音惊到,跟着担心的却是怕镯子真撞断了,所以看老人的眼神转为舒缓,也就都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
  倒是不懂事的小孙女,总要歪着头问:"奶奶痛不痛?奶奶痛不痛?"
  "当然痛罗!"老人家也总是这么回她,"奶奶心痛!"
  餐桌的气氛就突然冷下来。
  大概老人家也觉察了这尴尬的场面,常没上桌,先拿条手帕把镯子裹上,使来访的客人,总以为老人伤了手腕,而一个劲地问。
  "是伤了!"老人家抬起手,"你们瞧瞧!这大拇指转弯的地方,一块黑,就是镯子伤的,五六年了,都褪不了。我那干女儿,有一天为我洗手,擦上肥皂,突然冷不防地给我套上个镯子,套不下,硬塞,没把我这老骨头弄折……"
  也便有客人出主意:
  "既然是按肥皂戴上的,就再涂肥皂摘下来,看您拿碗的时候撞一下、撞一下,好不方便似的!"
  老人就不答话了。
  居然,有那么一次,来个冒失鬼,扑过去为老人摘,先瞬欢匣幼攀趾埃?quot;不可能!不可能!"却让对方一把抓住,轻轻一拉,镯子就脱手了。
  一家人全愣了!
  擦肥皂都戴不下去的,怎么不擦肥皂,却顺顺利利地摘下了呢?
  老人也呆了,似笑非笑,环观众人,喃喃地说:
  "怪了!敢情因为老了,瘦了?骨头缩了?再不然就是见了鬼,我死了的干女儿,想把镯子要回去……"
  戴在手上,也是酸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
  不敢碰的,是那心上的伤: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买药与买书
  "如果今天她再忘记,我非跟她离婚不可。"小孙下班前,忿忿地对同事说,"已经有好几次,我请她在菜场旁的药店,帮我买降血压药,她买了菜,居然忘记买药。"
  "可见她不是懒,而是真忘了。"同事说,"否则顺便的事,何乐不为?"
  "她就是存心不找乐子啊!"小孙火更大了,"非等我回家,发了火,她再匆匆忙忙跑去买。有一次,我刚进门,她就向外冲。原来是看到我,才想到药。"
  "那么,你何不现在打个电话提醒她?"同事拍拍小孙,"夫妻嘛!又不是故意!"
  "我就不提醒她,看看她心里有没有我。"小孙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提起公文包。
  "你先别走!"同事拦下,"我没要你直接提醒,你何不这么做……"同事小声地说。
  小孙想了想,拨了通电话回家:"我要去书店逛一下,看看有什么新书,晚半个小时到家。"
  小孙根本没去书店,他准时进了家门,发现太太已经把药放在桌上。
  每次药没了,小孙都打电话给太太,说下班之后要去书店。
  太太没有一次忘记买药。
  小孙也从来不问太太,是因为接到电话,由买书想到买药,才临时出去买的,还是早上已经把药买了回来。
  天生的粗心或健忘,是很难改的。遇到这种情况.与其责怪而伤情,不如用技巧来提醒。
  夫妻与朋友之间都要经营。要用建设的技巧,而非破坏的手段;宁做正面的猜想,不作负面的推敲。
古董店的奇谭
  这是一家闻名遐迩的古董店,据说里面从埃及艳后的粉盒,到罗斯福总统表弟的拐杖,全有。
  许多古董收藏家都定期来"打猎",连大都会美术馆的鉴定家,都按时报到。
  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可要小心!
  第一,你千万别带背包,因为背包转身时,容易碰倒东西,这古董店奇挤,东西摆得满天满地,你一定会闯祸。
  第二,当你一件、一件欣赏古董的时候,有个古董突然动了,开口跟你说话,你可千万别被吓出心脏病。因为这店里除了古董还是古董,连店员都平均在七十八岁以上,是真真实实的活古董。
  活古董做店员有很大的好处,譬如他(或她)可能说:
  "这是我堂姐的布娃娃,她死了,娃娃才能拿出来卖,她爱这娃娃爱得要死,足足抱了七十年,还是抱着娃娃断气的!"
  "这是我大哥常坐的椅子。我大哥有帕金森症,抖抖抖,不停抖,这椅子让他坐了几十年,却一点都不抖。据说玛丽莲梦露到我大哥家,还在上面坐过。"然后小声对着顾客耳朵说,"玛丽莲梦露跟我大哥有一腿!哈哈哈!"
  这种故事,在这个古董店可多了,每个古董都有一大段历史,每个店员都跟古董的主人认识。
  到古董店买东西时,有年轻人,也有老人家。年轻人是为买古董,喜欢有"古意"。老人家则是买回忆,进入古董店,好像回到年轻的时?br>  "天哪!一把牙刷!一把我小时用的,那种牛骨柄、猪鬃毛的牙刷!"一个老头在尖叫,"天哪!天哪!太美了!"
  "我以前把炭火烧红了,再往这后面的小洞里,一块块放下去,然后就可以烫衣服了。"一个老奶奶指着一只铁熨斗对孙女说,"一不小心,就烫焦了!"
  接着,牙刷和熨斗就卖了出去,而且卖得不便宜。所以古董店的十位店员,收入相当不错。
  "又有回忆,又有收入,又常看到老朋友,这工作真好!"一个店员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呵呵地笑着说,"所以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进来工作,所幸人流动很快!"
  "可是你们怎么去收集这么多古董呢?不怕缺货吗?"
  "不怕!不怕!我们卖得快,也进得快!我们从来不买东西进来,都靠捐献。"
  "捐献?"记者不解地问。
  "靠我们这些店员。"老店员笑道,"不过在店里工作的时候,都不捐,谁舍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捐出来呢?我们只卖、只收钱,收了钱补贴生活。"
  "那么靠谁捐呢?"
  "靠我们啊!进来之前都先立遗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老店员神秘地笑笑,"前天刚死一个,昨天已经去点收了,今天下午就有一大车货运进来。有个瓷娃娃,值好几万呢!"
  别人带不走的,留给我。
  我带不走的,留给他。
  世代的繁荣与交替,就是这样完成的。
妈妈的同学会
  "带你出去吃饭。"爸爸对刚进门的珊珊说。
  珊珊怔了一下:
  "妈妈不在家?又到开同学会的日子了?"
  从珊珊能记事,每年到这个时候,妈妈都要参加大学同学会。起初珊珊只是好奇地问问,后来不知为什么,只要听说妈妈又参加同学会,珊珊就产生一种莫名的厌恶感。尤其是看到妈妈回家时,神秘兮兮的样子,珊珊更是不高兴。她可以感觉到妈妈看爸爸的眼神,一副亏心的样子。
  珊珊爱爸爸,爸爸从来不像妈妈那样疾言厉色,爸爸个性好温和,珊珊说什么是什么。
  这也难怪。因为爸爸四十多岁才有珊珊,老年得女,又是独生女,当然宠得像个宝。
  只是爸爸确实老了些,不能像别人年轻的爸爸,常带孩子出去郊游。妈妈虽然比爸爸年轻二十岁,也不怎么爱动,整天守在家里。
  不过珊珊认为妈妈是装的,她只是怕人说闲话,说老夫少妻,老婆会红杏出墙,所以故意做成贤妻良母的样子。
  "要是当年不为你那个贱老婆,把房子卖了,现在能值几亿!"珊珊记得很清楚,奶奶在世的时候,有一次跟爸爸吵架骂出来的话。她知道爸爸为了怕邻居闲言闲语,跟妈妈闪电结婚不久,就把爷爷留下的房子卖了。
  只是每次珊珊问爸爸那房子的事,爸爸都挥挥手:"卖都卖了,过去的事,不要提了!"
  爸爸愈是表现得温和,珊珊愈同情爸爸、仇视妈妈。所以尽管妈妈参加一年一度的同学会,珊珊也听了有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