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硅谷之火

_12 迈克尔斯韦因 (美)
尽管在这次展览会的主题讲演中乔布斯声称准备淘汰梅肯套希操作系统,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将 N e X T公司的技术纳入了一个改进的操作系统中,而这个操作系统仍然是梅肯套希。
了解乔布斯的人很容易认为收购N e X T公司的全部计划是个阴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乔布斯根本不相信他卖掉N e X T公司就能保住苹果公司。他用很低的价格将他在出售N e X T 公司的交易中得到的1 5 0万股苹果公司的股票转手卖了出去,因为他认为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不会上涨。 “苹果公司不值钱, ”他毫不保留地对一位朋友说道。但是几个月后,在乔布斯的头脑里,苹果公司已经从0变为1,而他自己也投身于保护苹果公司的工作之中。苹果公司的董事会愿意为他提供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一再为他提供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等职位。他拒绝了这些职位,但仍然对公司事务独断专行,起着决策作用,只要他认为必要,便以临时首席执行官的头衔干预各个部门的工作。他并不想得到任何补偿,他几乎以最低价格卖掉他拥有的苹果公司的股票后,并没有从苹果公司取得的成功中得到任何经济上的好处。不过苹果公司能够起死回生,乔布斯功不可没。
乔布斯承认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他接受了这种经营模式,利用它的商品特性来销售计算机。1 9 9 8年和1 9 9 9年推出的i M a c,即新型台式梅肯套希计算机,以空前大胆的思路,将彩色和特殊风格带给了计算机。该产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i M a c
计算机不仅卖得很好, 而且连续数月都是市场上最畅销的计算机。
苹果公司开始再一次获得稳定的盈利,分析家指出,苹果公司的滑坡已经停止,它重新成了很好的投资对象。
乔布斯将苹果公司重新变成了一家有机会在非常商品化的并由微软控制下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的公司。
几位聪明年轻的黑客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没有特别的理由让两个人去从事这项工作,也没有理由让森尼维尔的两个人去开发苹果Ⅰ计算机。只不过有时公司需要一股促进力量而已。
—网景公司合伙创办人马克·安德烈森1 9 9 4年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他心里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心。
比尔·盖茨究竟是不是美国最富有的人,是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个人计算机革命的象征和发起人, 这一点并不重要。
他是不是创办了一家公司,其产品控制着计算机产业的大部分市场,而且他是这家公司的老板,这一点也不重要。盖茨认为,只有依靠永不停息的苦干、不屈不挠的竞争和不知疲倦地发挥聪明才智,他和微软公司才能保持其领先地位。他知道,某个地方的几位年轻聪明的黑客会在两个月内编写出几千行巧妙的代码,从而在一夜之间改变竞争的规则,把微软公司拉下马。
盖茨知道这些黑客无处不在,因为他本人就曾经是个黑客。
他懂得黑客在智胜一家巨型公司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激动和快感。
如今,他处于黑客的对立面,他能够想像到有一天那位聪明年轻的黑客成功地智胜他时的情景。
也许马克·安德烈森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年轻的黑客。
安德烈森的成功是在万维网的环境中取得的,但是若要理解他取得的成功具有什么意义,我们必须回过头来看一看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阿尔布克基和硅谷的个人计算机开拓者并没有发明万维网,但是万维网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个人计算机革命头1 0年激发的信息共享精神。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万维网是这种精神在软件领域中的体现。
We b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计算技术发展的最初时期,当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写了一篇具有科学远见的论文,这篇论文预计信息处理技术将会扩展人类知识的范围。1 9 4 5年,布什的这篇论文给计算机领域的两位最有影响的专家特德·纳尔逊和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以极大的启发,他们分别以各自的方法,对布什关于知识互连环境的粗略设想作了具体的表述。恩格尔巴特与纳尔逊两人的设想的核心是一个关于连接的思路,他们都认为必须用一种手段将“这里的”一个单词与“那里的”一个文档连接起来,使读者能够自然而不费力气地沿着这个连接去寻找需要的文档。纳尔逊将这种功能取名为超级文本。
超级文本只是个有趣的理论概念,布什发现了这个概念,纳尔逊和恩格尔巴特将它作了具体化,但是当时没有一个全球性的通用网络来实现这个概念。直到2 0世纪7 0年代才由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署(D A R PA)与若干所大学开发建立了这样一个网络。D A R PA网络并不只是连接各个计算机,它把许多个网络连成了一体。随着D A R PA网络的不断扩展,遂改名为因特网,它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计算机的网中之网,因特网最终使超级文本得以实现。由于D A R PA的编程员开发了一种沿着因特网传递数据的方法,同时个人计算机革命使普通人掌握了访问因特网的手
段,因此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1 9 9 0年,位于法国与瑞士边界的欧洲高级研究实验室C E R N 的研究员伯纳斯·李发明了 We b。他于1 9 8 9年创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 b) ,编写了第一个We b服务程序,用于将超级文本信息放到网上,同时他也编写了第一个We b浏览器程序,用于访问这些超级文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便于管理的信息组来显示,这些信息组称为“页” 。
这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它给能够使用这一成果的范围较小的大专院校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士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因为当时很少有人拥有相应的计算机,该浏览器在普通人拥有的计算机上是无法安装运行的(伯纳斯·李是在N e X T公司制造的新型黑色计算机上开发浏览器的) ,它专门将它限制为只能进行文本通信。纳尔逊、恩格尔巴特和布什等人从来没有说超级文本只能是链接的文本,而超级媒体则是个表义性更强的术语。
当时充分认识到伯纳斯·李的发明具有重大意义的单位之一是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厄巴纳-香潘校园中的全国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 C S A) 。N C S A拥有一笔很大的预算经费,有许多热门技术,并且有大量的技术人员,但是,据一位在那里工作的聪明年轻的黑客说, “他们没有足够的事情可做。 ”
尽管每小时的工资仅为6 . 8 5美元,但是马克·安德烈森认为在N C S A工作是一件美差。他是个思维敏捷的在大学上学的编程员,他喜欢在能够谈论U n i x代码的环境中工作。安德烈森观察了伯纳斯·李的开发成果,发现We b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过他也注意到它的使用仅局限于少数大专院校的人士,需要拥有价格昂贵的硬件并使用老式而专用的软件才能访问。他认为,让We b 被每个人访问,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商机” 。
1 9 9 2年年底的一个晚上,安德烈森坐在他的朋友埃里克·比纳的汽车里,他对比纳说: “让我们来干这件事情吧” ,他说。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商机” 。
于是他们开始废寝忘食地进行编程工作。从1 9 9 3年1~3月,他们编写了9 000行程序,取名马塞克(M o s a i c) 。这是个We b浏览器,但它与伯纳斯·李的浏览器不同。马赛克是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浏览器,是人人都能使用的 We b浏览器。它能显示图形,你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进行各种操作,不,你可以访问各个地方。 马赛克完成了将抽象的链接变成某个你要访问的地方的过程,使用马赛克,人们就会明显感到好像是在某种空间里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有人称之为网络空间。
这正是比尔·盖茨所担心的问题,即某个聪明年轻的黑客,或者两个这样的黑客,在两个月内编写出数千行巧妙的代码,从而改变了竞争的规则,使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威胁到盖茨已经建立的软件王国。
安德烈森和比纳在因特网上发布了马赛克浏览器。他们与N C S A的其他几位小伙子签订协议,将马赛克浏览器从U n i x操作系统移植到其他平台,并且也在因特网上发布他们的浏览器。数百万人从网上下载了该浏览器。从来没有一个软件像马赛克那样如此迅速地被那么多的人掌握使用。
这个软件实际上可以使你环游地球。 这是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你可以在纽约图书馆的一台计算机上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单击一个链接,便可越过海洋来到英国,观看环球剧院( G l o b e T h e a t e r)的图片,再次点击一个链接,又可以返回信息存储栈,阅读莎翁名著《哈姆雷特》 ,只不过它们放在另一个信息存储栈中。这个《哈姆雷特》拷贝恰好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We b站点上,这没有关系,地理位置与网络空间没有什么关系。你可以
不离开你的椅子,浏览难以计数的各种信息。在人们建立We b站点之前,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不过它是随着马赛克浏览器的推广应用而随机发生的。任何人只要想用马赛克浏览器,你就能“得到它” 。马赛克浏览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安德烈森成了名闻遐迩的英雄。
1 9 9 3年1 2月,安德烈森大学毕业,他想再干一件一鸣惊人的事情。受硅谷吸引,他拜访了硅图形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创办人吉姆·克拉克。马赛克浏览器和安德烈森抓住We b的发展潜力这一契机,给克拉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9 9 4年4月,两人创办了一家公司,起先取名为电媒体公司(Electric Media),后又改为马赛克通信公司(Mosaic Communications) ,最后定为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他们准备生产支持这个新事物和支持万维网的软件。
从事浏览器开发的公司并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到了1 9 9 4年中期,已经出现了几十种We b浏览器,其中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需要付钱购买的;有些用于视窗、梅肯套希和U n i x操作系统,有些用于特定的平台;有些属于简化型,有些配有铃声和口哨声。
除了马赛克浏览器外,还有 M a c We b(梅肯套希We b浏览器) 、Wi n We b(视窗We b浏览器) 、I n t e r n e t Wo r k s (因特网作品浏览器)、S l i p k n o t(活结浏览器) 、C e l l o(赛罗浏览器) 、N e t C r u i s e r(网络巡洋舰浏览器) 、Ly n x(林克斯浏览器) 、Air Mosaic(空中马赛克浏览器) 、GWHIS (GWHIS浏览器)、WinTapestry(视窗装饰浏览器) 、WebExplorer(Web探索浏览器)以及其他许多浏览器。
创建个人的We b页变成了流行的时尚,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We b用途,比如通过We b来订购比萨饼。We b摄像也成了另一种流行时尚,它是由数码相机将一连串的摄影作品送到We b站点供人们欣赏。你可以访问一个We b站点,观看麻省理工学院的咖啡休息室,查看从圣克鲁兹海滩到硅谷的1 7号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量,也可以监控加利福尼亚海岸沿线的海浪情况。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建立了一个Wo z c a m摄像站点,这样,他的朋友就能观看他工作的情况。We b犹如波浪,而克拉克和安德烈森则乘着波浪飞速前进。
他们聘用了埃里克·比纳和从事过马赛克浏览器开发的其他N C S A人员,从头开始编写一个新的浏览器软件,并且尽可能使它成为一个不怕攻击的出色的浏览器。1 9 9 4年1 0月,他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该浏览器的测试版。1 2月份,他们正式将网景导航器(Netscape Navigator)以及其他We b软件产品推向市场。到1 9 9 6年底时,已经销售出4 500万个拷贝。公司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向前发展,克拉克请来业界元老,因出色管理麦考蜂窝式电话通信公司(McCaw Cellular Communications)而受到广泛尊敬的吉姆·马克斯代尔担任网景公司总裁。
业内人士和华尔街将网景公司视为前景十分看好的公司,而最看好网景公司的则是主要的在线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公司 (AOL)的史蒂夫·凯斯。他提出想为网景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可惜克拉克没有接受他的好意,他担心A O L公司的卷入将会影响潜在客户的增加,因为他们认为A O L将是一股竞争力量。1 9 9 5年8月9日,网景公司的5 0 0万股原始股票公开上市(I P O) ,每股股票价格为2 8美元。上市当天的收盘价便翻了一番,网景公司的价值一下子变成30亿美元。
这一年,微软公司作出了反应。
1 9 9 5年5月,盖茨向他的员工指出,因特网是“1 9 8 1年I B M P C问世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发展成果” 。1 2月份,他公开宣称因特网将渗透到微软从事的一切开发活动中。这使网景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下跌1 7%,并且再也未能回升。微软决定打入浏览器
市场。它迅速而果断地以转让方式购买了一些浏览器技术,并开发成功它自己的浏览器因特网探索器(Internet Explorer) ,以便与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展开竞争。盖茨认为,由聪明年轻的黑客和业界元老成立的网景公司对微软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将它消灭。
认为因特网是对微软在 P C市场中的霸主地位的一种威胁,持这种看法的不只是盖茨一个人。曾经开发以太网协议的网络专家鲍勃·梅特卡夫曾为《信息世界》杂志撰写了一篇专栏文章。
1 9 9 5年2月,他预言,浏览器实际上将成为今后这个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操作系统。当然,当前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视窗系统。梅特卡夫预计,视窗系统的统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那么浏览器怎么会取代操作系统呢?部分原因是浏览器能够提供与操作系统相同的功能,网景导航器能够运行应用程序,显示文件目录,执行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大部分操作。另一个原因是它使得操作系统的选择不直观并且缺乏相关性,网景导航器在梅肯套希系统、P C和工作站上都能运行,在所有这些系统上它的外观和运行方式都是相同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转移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中心。太阳微系统公司有一句名言,即“网络就是计算机” 。有了网景导航器后,应用程序或者数据文件是放在你的硬盘上,还是在隔壁办公室的服务器上,或者在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上,这些都没有关系了。而且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是在什么计算机(梅肯套希计算机、IBM PC还是艾米加(Amiga)计算机)上运行,这也没有关系,重要的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用你的浏览器获得该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
如果说网络就是计算机,那么浏览器就是操作系统,基于单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将与网络无关。盖茨不想让视窗系统成为与网络无关的系统。
今后几年内,微软、网景和其他一些对因特网技术开发感兴趣的公司,将会表演一场复杂的舞蹈。总的来说,这是微软与其他公司之间展开的一场激烈竞争,不过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其他公司中,最重要的一家是太阳微系统公司。
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我终于大学毕业了。
1 9 8 8年4月1日,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工程师们推倒了公司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与执行副总裁伯尼·拉克鲁特两人的办公室之间的墙壁,建起了一个4 0英尺的高尔夫球穴,配以沙坑,水坑障碍,洗球机和高尔夫球袋小手推车。愚人节恶作剧是太阳公司的传统,并且总是会给公司带来许多可供报道的内容。
对于这个玩笑,麦克尼利显得十分轻松,因为他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从1 9 8 2年公司创办以来,太阳公司推进了技术的发展,采用了许多个人计算机公司的某些技术,占据了以前属于小型计算机和大型机的科技用户的业务领域。
但是太阳公司与苹果公司及所有 P C公司不同。斯科特·麦克尼利在鲁斯特地区长大,父亲是美利坚汽车公司的副主席。小时候,他常常打开父亲的公文包,阅读机密业务文件,以了解父亲究竟做什么工作。他的数学理解测验得了满分 8 0 0分,他与比尔·盖茨同时考上了哈佛大学。
另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进入了太阳公司。其中有一个人名叫比尔·乔伊,他与麦克尼利一样,也来自密歇根州。乔伊是个神童,是个早熟的数学奇才,他3岁就能阅读,接连跳了几个年级,
最后成了一名国家荣誉学者。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电气工程学理学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技术大学都接收他去从事研究生科研工作,但是他选择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他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承担起重新编写U n i x操作系统的艰巨任务。后来他在伯克利编写的U n i x成了科研和技术界广泛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二位进入太阳公司的重要技术人员名叫安德烈亚斯·贝奇托尔谢姆,他于1 9 7 5年从西德来到美国,学习计算机科学。一年后他获得卡内基-梅伦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转到斯坦福大学。
在斯坦福大学他承担了设计自己需要的计算机项目,就像以前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所做的工作一样。他想把计算机的功能设计得像一个技术工作站,为此他采用了现成的组件,并且将它与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起来。
将这些配件组合在一起的这个人是维诺德·柯斯拉。柯斯拉于1 9 5 6年出生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他在1 0几岁阅读美国科技杂志时,就梦想到硅谷去工作。他在印度技术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又在卡内基-梅伦大学获得生物学和医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当他渴望成为一名企业家时,便考入斯坦福大学,以获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帮助创办了戴西系统公司(Daisy Systems) ,该公司生产的计算机主要用于设计别的计算机。柯斯拉认为,将来前景看好的是价格比较低廉和更加通用的工作站,也就是类似安德烈亚斯·贝奇托尔谢姆开发的斯坦福大学网络计算机(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d,SUN) 。
1982年,柯斯拉组建了一个精干的小组,帮助筹集风险资本,并且创立了太阳微系统公司。该公司的股票于1 9 8 6年挂牌上市,6个月内销售额突破1 0亿美元,1 9 9 2年进入财富5 0 0强行列。在这个过程中,它放弃了小型计算机和大型机的开发,使工作站成为企业界使用的一个日常用语。
可惜太阳公司与一项成就失之交臂。2 0世纪9 0年代,工作站的价格降到5 000美元以下。这样低的价格使得太阳公司完全可以将工作站销售给主流消费者。但是太阳公司没有能够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大显身手,尽管它制造的计算机采用的英特尔微处理器与I B M、康柏和其他公司使用的微处理器是相同的。由于太阳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目标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它一直采用一种专门的操作系统,它不是M S - D O S。太阳公司的计算机和软件使用的是U n i x操作系统,它将该操作系统进行了定制,以便用于它自己的目的,加之它重点开发供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计算机产品,因此使它无法进入流行市场。
麦克尼利认为,太阳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微软。2 0世纪9 0年代,盖茨的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操作系统名叫 Windows NT,它的目的是为企业用的P C提供工作站的全部功能。麦克尼利决定不仅要发起一场技术战,而且还要展开公关战。在公开发表讲话和接受新闻界采访时,他常常嘲笑微软公司和它的产品。与O r a c l 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一道,他试图推出一种新型设备,称为网络计算机,它能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那里获得信息和指令。该设备未能立即得到流行。
但是太阳公司在消费市场上拥有一项隐蔽的优势,那就是它早期积极主张的对网络产品的开发。 人们经常重复它的一种说法,即“网络就是计算机” ,不过这种说法似乎忽略了因特网的存在。
对于喜欢太阳公司那种轻松而自由的工作气氛的编程员来说,太阳公司就像一块磁铁,有着巨大的吸引力。1 9 9 1年,麦克尼利给他手下的优秀编程员之一詹姆斯·戈斯林下达了开发新型编程语言的任务。戈斯林知道目前几乎所有家用电子设备都已计算机化。但是每一台家用电子产品都是由不同的远程设备来控制
的,这些控制设备很少以相同方式来工作。用户必须掌握许多远程控制设备的操作。戈斯林试图将它减少为一台远程控制设备。
这时帕特里克·诺顿和迈克·谢里登前来与他一道进行开发工作,他们很快设计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手持装置,人们只需触摸一下屏幕而不必按下键盘或按钮,就能控制电子设备的运行。
随着因特网和万维网的迅猛发展,太阳公司这个代号为“绿色”的开发项目继续展开着。不仅它的特性有了发展,而且该产品的整个目的也出现了变化。开发小组的重点放在使新型语言编写的程序能够在采用不同中央处理器的许多平台上运行。他们设计出一个技术世界语, 可以被许多类型的硬件迅速而全面地理解。
借助Web,这个功能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虽然这个产品经过数年时间的开发才推向市场,但是太阳公司使用原先称为绿色后来改为J a v a的跨平台编程概念来战胜它的竞争对手。太阳公司推出的J a v a编程语言将成为“一种采用网络功能的新型信息处理方法” 。许多程序员开始使用J a v a编程语言来编写早期有创意的交互式程序,这些程序已经成为We b站点具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例如动画人物和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的猜谜等。
J a v a是在考虑到We b的情况下编写的第一个重要的编程语言。
它具有内置的安全特性,这个特性对于防止外界入侵计算机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与We b相连接就相当于是一个电子入口,它向外界打开了计算机的大门。J a v a编程语言用来编写程序时,编程员不必知道用户运行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在We b上运行应用程序时通常都不知道运行的是什么操作系统。
J a v a编程语言的推出使计算机界大吃一惊,尤其是微软公司更感到出乎意料。这个软件巨头迟迟未能把握因特网的重要性。
结果使得网景公司捷足先登走上了兴旺之路。不过,在激烈竞争中盖茨曾经将因特网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盖茨起先对J a v a编程语言持怀疑态度。但是随着该语言的推广应用,盖茨也向太阳公司购买了J a v a语言的使用许可权,并且收购了一家拥有J a v a语言技术的名叫X维数(Dimension X)的公司,还指派数百名编程员负责开发J a v a语言的软件。微软公司试图避开它与太阳公司签订的许可证协议,给它的J a v a软件版本增加一些功能,使之只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为此太阳公司提出了诉讼。盖茨将太阳公司及其新型编程语言视为一种严重的威胁。如果J a v a是个编程语言,而不是操作系统,为什么会对微软构成如此重大的威胁呢?因为如果能够编写跨平台运行的程序,那么就会增加浏览器取代操作系统的可能性。你究竟拥有太阳公司的工作站、IBM PC、梅肯套希计算机,还是其他什么计算机,这都没有关系,你可以通过你的浏览器来运行J a v a语言编写的程序。
在“后P C”时代向微软公司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太阳公司是认真的。1 9 9 8年,它同意与O r a c l e公司站在一条战线上,开发网络服务计算机,该计算机将使用太阳公司的S o l a r i s操作系统和O r a c l e公司的数据库,这样台式计算机用户就可以迅速放弃视窗操作系统。此外,太阳公司也开始销售J a v a扩展语言,即J i n i语言,它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将许多不同的家用电气设备连接起来。
在一次因特网会议上的讲演中,比尔·乔伊将 J i n i语言称为“为网络时代设计的第一个软件结构” 。几十家公司与太阳公司签订了购买J i n i使用许可权的协议,这些公司包括主要的软件公司和消费电子设备公司。在另一个与网景公司和美国在线公司(A O L)共同采取的行动中,太阳公司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得非常突出。浏览器之战因特网中没有任何东西与正常的经营法则背道而驰。
美国在线公司不断与网景公司交好,而与微软公司展开争斗。
当吉姆·克拉克断然拒绝美国在线公司想要购买网景公司股份的意图后,美国在线公司便向其他公司购买了一种浏览器,抢在微软公司之前抓住了另一种浏览器。但是史蒂夫·凯斯仍然对网景公司及其浏览器情有独钟,因为该浏览器被人们视为最好的一个产品,网景公司则是前景非常看好的公司。但是他对网景公司感兴趣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在线公司的大多数高级官员都将网景公司的一班人马看做是可以打交道的人。美国在线公司的人认为在与微软公司的竞争中,网景公司是自己的天然盟友。
多年来,微软公司一直在稳步打入美国在线公司的控制领域—在线系统。虽然美国在线公司使得人们能够用它的We b浏览器访问因特网,但是它主要是作为一个在线服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自从2 0世纪8 0年代以来,在线服务公司一直为付费用户提供与因特网相连接的服务,为他们托管电子讨论组,并为他们提供电子邮件服务。所有这些服务也都是在因特网上实现的,不过在线服务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并且是比较容易熟悉的。微软公司运用它的微软网络系统M S N打入了这个市场。虽然美国在线公司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在线公司领导者,然而它开始担心自己究竟能否保住这个领先地位。
由于浏览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在因特网上漫游,因此在线公司的前景变得乌云密布。正因为如此,美国在线公司才迫切需要拥有一种浏览器,并且对网景公司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公司才愿意降低自己的 M S N系统的价格,以便在竞争中击败网景公司。
1 9 9 5年,微软公开宣布将着手因特网产品的开发。不久微软公司的意图就开始明朗起来。当它向一家小公司购买了浏览器技术的使用许可权并接着开发了它自己的浏览器因特网探索器之后,微软便开始拉拢美国在线公司。
让美国在线公司改用微软的浏览器,对于网景公司在公众中拥有的领先地位形象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美国在线公司拥有数百万个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改用微软公司的浏览器,那么在浏览器的竞争中,网景公司的地位很快就会退居微软之后。
为了使自己的浏览器出现在美国在线公司用户的计算机屏幕上,微软公司愿意以非常优惠的条件与美国在线公司达成交易。
为了回报美国在线公司购买因特网探索器(Internet Explorer,IE)的使用许可权,微软将在视窗操作系统桌面上加一个美国在线公司的图标。这相当于免费给美国在线公司进行广告宣传,并且表示微软同意在视窗用户每次启动计算机时屏幕上可以出现美国在线公司的图标。这是公开出卖微软自己的在线服务系统 M S N,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问题在于微软可以借此方式来打击网景公司。而价格问题使得美国在线公司不忍心拒绝与微软做成这笔极其优惠的交易,因为它可以免费获得IE这个浏览器。
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在线公司仍然拒绝了微软提供的优惠条件。它认为微软是竞争中的敌人,最后它既取消了与网景公司的交易,也没有与微软达成协议,但是它将微软的浏览器作为首选浏览器进行推销,使网景公司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在与网景公司进行洽谈的过程中,凯斯强调指出网景公司的We b站点的重要性。它是We b上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访问区域,网景公司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该网站上刊登广告。数百万人每天都访
问网景公司的We b站点。凯斯指出,它就像在线服务公司的用户能够访问各种在线服务一样。微软懂得这一点,并且已经将它的M S N系统演变成为它自己的We b站点。凯斯认为网景公司尚不懂得它的价值。
与此同时,美国在线公司就J a v a编程语言的问题与太阳公司展开了洽谈,而网景公司则与太阳公司共同开发一种比较简单的语言,这种语言与 J a v a语言无关,它称为 J a v a脚本语言(J a v a S c r i p t) ,它使人们能够将一些交互式特性添加给We b页,而不必学会像J a v a这样的完整的编程语言。所有这些公司都把微软视为敌人,因此它们完全有理由携手合作。
这时每个公司都对微软构成了威胁 ,至少微软公司总部是这样认为的。太阳公司打算开发一种基于Java编程语言的操作系统。
网景公司正在将浏览器开发成为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替代操作系统的产品。而O r a c l e公司则通过推出那些不运行视窗系统的简化型网络计算机,加入这场争斗之中。
1 9 9 6年1 0月,O r a c l e公司与网景公司宣布,它们将合作开发网络计算机(N C) 。这条消息说明了对微软公司的担心是如何导致一些公司走向联合的。两个月前,马克·安德烈森曾经嘲笑过网络计算机,而拉里·埃利森也把网景公司的技术讽刺为“非常非常单薄的” 。
2 0世纪9 0年代后期,I B M公司郑重承诺准备开发J a v a软件产品,因此,反微软联盟增加了一位有力的打手。然而微软公司继续向因特网和在线领域进军。1 9 9 7年底,微软的浏览器I E在流行程度上超过了网景公司的浏览器, 1 9 9 8年底,微软的M S N站点的访问人数超过了网景公司的网络中心(N e t c e n t e r)站点,并且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特网门户站点,数百万人将这个入口作为一种家庭上网的基地,以便进行We b浏览。网景公司迅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它的前景究竟如何?人们不得而知。
1 9 9 8年初,为了争取在安德烈森于5年前建立起来的浏览器市场中生存下去,网景公司采取了某些措施,从而使公司的董事会目瞪口呆,而编程员则兴高采烈。它公开了浏览器的源代码。
软件产品的源代码是软件公司皇冠上的宝石, 必须严加保护,防止窥视者的目光和窃贼的手。为了这种知识产权而引起的法律争端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在有些案件中,争执双方的公司都受到了无法恢复的创伤。博兰公司就因为这种法律争端而付出的代价大伤元气;数字研究公司因为与I B M公司打官司而一蹶不振,苹果公司威胁说要为G E M图形用户界面的事而起诉它;软件艺术公司因为与个人软件公司打官司而被挤出了软件经营领域。
但是网景公司竟然打算将它的源代码放在因特网上,让大家查看;而且不仅仅是查看而已。编程员可以免费使用这些代码来开发新的软件产品,但是他们开发的新软件也应该向其他开发人员公开,这意味着网景公司可以在自己的浏览器中使用其他编程员编写的增强软件。网景公司实际上是让整个软件界帮助它开发软件。这个开发项目及其We b站点称为M o z i l l a,这是网景公司浏览器原始代码的名字。
安德烈森和克拉克知道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但是他们也懂得开放式系统可以带来的好处。个人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免费共享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凡是进步迅速的地方,都是信息共享搞得好的地方。在因特网这样的高速发展领域,对很快就会过时的技术实施保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网景公司公开其源代码的做法是个非常大胆的举措。
不过网景公司的做法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因特网上运行的大多数软件都是用开放的方式开发的。另外,U n i x操作系统常常是在这种开放式环境中得到进步的。2 0世纪9 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
莱纳斯·托瓦尔兹的年轻的芬兰黑客开发出一个U n i x内核(操作系统中负责处理内存、 文件和外部接口等基本操作的这部分系统)的新变形。托瓦尔兹将他的操作系统取名为 L i n u x,他公开了它的源代码,请编程界为它加以改进。编程界对此作出了极其热烈的响应。6年后,L i n u x操作系统从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业余爱好者软件项目发展成为一个占有优势地位的U n i x版本,它被移植到Intel PC和梅肯套希计算机上,并且在软件开发界得到了推广应用。不久,来自L i n u x操作系统的竞争压力迫使微软公司重新设计了Windows NT系统,该系统是微软希望取代服务器市场上的U n i x时所用的高端操作系统。由于数以千计的富有才华的编程员对L i n u x操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微软公司究竟能不能在竞争中坚持下去,这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We b专业人员尤其懂得并且重视开放源代码的模式。A p a c h e 是个重要的We b服务器软件,它就属于免费的开放源代码产品,许多必备的因特网工具也是这样的产品。因特网和We b是在学术环境中问世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很自然的模式。也许它不是最适合销售赢利的模式,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象。
经营L i n u x操作系统的公司也都在赚钱,也吸引了许多投资商。
“开放”并不等于“免费” 。
与此同时,1 9 9 8年5月1 8日,美国司法部和大约2 0个州的司法部长对微软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它触犯了反垄断法,声称微软公司滥用它在操作系统领域中的垄断地位,阻碍了竞争,尤其是在与网景公司的这场官司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网景公司的发展确实受到了影响。 该公司感到头痛的问题是,它试图确定公司的未来究竟是应该发展浏览器还是别的 We b软件,是开发各种服务软件,还是将We b站点作为广告收入的来源加以宣传。Mozilla软件开发的前途未卜。
接着,1 9 9 8年11月2 4日,美国在线公司宣布它已经结束与网景通信公司的谈判,决定以大约4 2亿美元的股票价格收购网景公司。凯斯终于得到了他认为可以弥补美国在线公司不足的这家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在这项收购活动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承诺负责销售美国在线公司不需要的网景公司的软件,作为对美国在线公司因销售网景公司的产品和太阳公司开发的某些产品而减少了的收入的补偿。网景公司的资产被分割,交给最有可能充分利用这些资产的有关各方。
微软公司指出,美国在线公司收购网景公司后,经营环境中的不平衡现象已经得到纠正,指控微软的诉讼案应该撤销。
但是法庭并不这样认为,就在本书付印时,这个案件仍在审理之中。
此时,在公司外的数百名编程员的协助之下,网景公司的M o z i l l a项目开发完成了一个新版本浏览器。虽然美国在线公司宣布继续支持M o z i l l a项目的开发,但是这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既然它是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那么正如一位记者所说,该浏览器已经“直接从因特网的危险品清单中变成了一种不朽的产品” 。
它不再与单个公司相关联,只要编程员认为存在维护它的价值,它就到处可以使用。但是,不管它是否属于一种不朽的产品,微软已经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微软真的获胜了吗?它已经摆脱了来自网景公司的威胁吗?
或者说开放源代码改变了竞争的规则吗?
一些人曾经预言, 开放的源代码软件将会霸战整个软件市场。
支持者说,开放的源代码软件,其性能通常优于市售的软件,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查找和纠正软件中存在的错误。他们声称,在开放的源代码环境中,存在一种自然淘汰机制,可以确保只有最佳软件才会生存下来。开放的源代码的积极支持者兼作家埃里克·
雷蒙德认为,在开放的源代码中,我们将会看到一种新的非市场经济的出现,这种经济与中世纪的同业公会十分相似。
可是这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吗?这种开放源思路,也就是约翰·德雷珀称之为的沃兹原则,实际上只不过是加里·基尔多尔在大学里曾经主张的共享思想的实现而已,而恩格尔巴特这样的经过科学培训的技术人才则认为这种思路共享是科学进步的关键。这种开放源思路在网景公司、苹果公司创办之前,在个人计算机革命掀起波澜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作为软件开发的一种方法,在 2 0世纪4 0年代最早的计算机问世的时候,开放源思路就已经应运而生,从此它就成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个人计算机革命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的过程中,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如今出现因特网之后,它正在将一场新的革命推向前进。
编程员兼编辑安德鲁·弗吕格尔曼提出了共享软件的思路,如果用户发现某个软件对他有用,他就可以使用该软件,并向弗吕格尔曼支付相应的费用。
导致个人计算机问世的这场特殊的技术革命已经结束,这场革命是由技术发展和文化因素的共同力量而掀起的, 1 9 7 5年A l t a i r计算机宣布问世,这场革命随之而开始,1 9 8 4年为大众设计并且大规模推向市场的第一台计算机即苹果公司的梅肯套希计算机的推出,标志着个人计算机革命结出了硕果。
然而占领皇宫并不意味着革命真的已经大功告成。1 9 8 4年以来,我们目睹了这1 5年中个人计算机不断演变发展的历程。计算机和软件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计算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日益先进,个人计算机已经广泛普及,逐渐成为人们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业务工具,并且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家用电气设备,计算机技术为人类赋予了巨大的力量。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并且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世界因此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975年,个人计算机还是人们狂热追求的一个梦想。
狂热的梦想者一次又一次地顶住了来自那些公认的技术权威的阻力,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戴维·阿尔竭力劝说数字设备公司的管理人员,使他们相信人们确实想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李·费尔森斯坦于2 0世纪6 0年代后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积极展开工作,以便将计算机的力量赋予普通人。埃德·罗伯茨努力寻求一笔贷款,使 M I T S公司能够维持运营,以便制造配套完整的计算机。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以便实现他的计算机梦想。史蒂夫·多姆皮尔专门乘飞机前往阿尔布克基,以便查看他订购的A l t a i r计算机是否落实。迪克·海泽和保罗·特雷尔开设了一些商店,专门销售他们的朋友声称没有市场的计算机产品。迈克·马库拉支持两个年轻人在车库中创办的计算机公司。这些都是充满梦想的人。还有特德·纳尔逊,他是个最痴迷的梦想者, 他预见到计算机是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因此用他毕生的精力使之得以变成现实。这些人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梦想着实现同一个目标,即个人计算机,将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包装在一个小巧玲珑的机壳里,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它。
今天,改变世界成了这台小巧玲珑的机器努力实现的目标。
曾经只是个革命性思路的个人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工具。但是,它不仅是一件具有革命意义的强大工具,而且是能为革命赋予力量的工具。正如万维网是在 N e X T 公司的小机
盒上发明的那样,下一场技术革命很可能是在个人计算机上掀起的。
也许下一场技术革命是由一些聪明年轻的黑客进行的,也许现在他正在阅读我们这本书。
对付计算机黑客
莲花公司的迅猛发展使我感到恐惧,所以我离开了。 有一天我终于放弃一切而引退了。
—莲花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米奇·卡普尔正当米奇·卡普尔登上莲花开发公司的最高权力宝座并且发挥着重大影响的时候,他却突然放弃这一切而引退了。
莲花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这家最早用风险资本创办的公司于1 9 8 2年建立,1 9 8 3年1月将Lotus 1-2-3软件推向市场,这一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高达5 300万美元。1 9 8 6年初,公司员工增长到约1 300人。
米奇·卡普尔成为莲花开发公司的老板。
公司发展太迅猛了,它失去了控制,它的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与其说卡普尔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倒不如说他在成功的包围中变得不知所措。他仿佛感到自己实际上并不喜欢规模庞大的公司,尽管他成了大公司的老板。
后来有一天,一个重要的大客户抱怨说,莲花公司的软件变后记 我们很年轻,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这场计算机革命。 这场革命的规模是如此之大,并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确实使人大为震惊。
—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合伙创办人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计算机革命之后化太快,这实际上是说技术革新的步子迈得太快了。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办呢,难道要减慢革新的步伐吗?不错,他们确实这样做了。这完全合乎逻辑,目的是要满足那位客户的需要,并且还要满足其他客户的要求。作为一项经营决策,卡普尔一点也没有错。
可是,让你的公司沉默不语,谁会感到满意呢?
卡普尔感到在莲花公司待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他决定辞职。他走出莲花公司的大门,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
卡普尔的举动使人大惑不解。为何他要在此刻离开莲花公司呢?在帮助掀起一场计算机软件革命之后,他的余生应该如何度过呢?他并没有彻底离开莲花公司。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科学家的同时,又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名叫记事册(Agenda)的莲花公司产品的开发工作。此后,他又创办了另一家公司,即规模小得多的名叫流行技术(On Te c h n o l o g y )的公司,重点开发用于工作组的软件。
1 9 8 9年,他开始供职于一家名叫威尔(We l l)的在线服务公司。威尔公司的名字是英文Whole Earth Electronic Letter(全球电子信函)的首字母缩写,该公司是斯图尔特·布兰德创办的,布兰德也建立了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威尔公司聚集了一批聪明能干、熟悉技术的网络界人士。
后来卡普尔说: “我喜欢上了这家公司, ”因为“我遇见了一批网络界人士,他们志趣相投,聪明能干,我与他们很谈得来。 ”
他一头扎进了这批人中间。
1 9 9 0年夏季的一天,他甚至来到怀俄明州的一个养牛场,与曾写过《安乐之死》的前抒情诗人谈论过计算机的问题。
导致这次意外会见的原因是当时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新出现的网络环境中的公民自由权受到了侵害。几个月前,某个匿名人士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动机, “公开了”苹果公司的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部分专用保密代码,并将它放在软盘上邮寄给计算机界中的一些有影响的人士,卡普尔也收到了这样的软盘。曾写过《安乐之死》的前抒情诗人,现在是养牛场场主并且热爱计算机的约翰·佩里·巴洛则没有收到这种软盘。但是显然由于巴洛曾经出席过“黑客会议”之类的活动,因此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巴洛可能知道这名犯罪嫌疑人。
巴洛出席的这次黑客会议是一些有成就的编程员、计算机产业的开拓者和传奇人物的一次聚会,由创办了威尔公司的斯图尔特·布兰德负责组织。这里的黑客一词是个褒义词,但是在通常社会中它也包含“网络犯罪”的含义,它指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
在巴洛的养牛场出现了一个完全是不速之客的联邦调查局调查员。该调查员表示他对计算机和软件一无所知,而巴洛则试图向他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他们之间的谈话成了巴洛撰写的一篇娱乐性在线文章的主题,此文发表在威尔在线服务公司的网站上。
不久,巴洛接待了另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就是莲花开发公司的创办人卡普尔,他对计算机和软件当然非常熟悉。卡普尔收到了那个事关重大的软盘,他与那位联邦调查局调查员有着类似的经历,曾经读过巴洛的文章,这时他想就这个情况与巴洛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这种情况”超出了联邦调查局的那位无知调查员的想象,也不只是被窃取一部分苹果公司软件的问题。联邦调查局实施了一个“太阳魔鬼行动计划” ,掀起了一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运动,他们在夜间冲进十几岁的计算机用户的家中,挥舞枪支,恐吓他们的家人,没收与计算机相关的任何物品。
“这种情况”需要涉及不同级别的许多法律执行机构,它们常常投入太多的力量,采取人们很少明白的一些举动。一些年轻的恶作剧者,他们因为受到非常严厉的指控而被送上法庭,而对
于指控的罪名,法律却没明确的规定,法官与警方都不知如何处置。
巴洛急于向卡普尔阐明自己对此情况的看法。他们都准备与政府展开斗争,与带枪的警方展开较量。
那么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他们认为这些孩子至少需要得到足够的法律保护。 他们决定建立一个机构来提供这种法律保护。
卡普尔指出: “政府作出的反应是无知的和惩罚性的,他们将这些孩子的行为等同于有损国家安全的行为来加以处理。他们试图将其中的一些孩子长时间监禁起来,甚至对他们实施终身监禁,这使人感到这种做法有失公平,因为他们对孩子们的行为缺乏真正的理解,我认为这是违背道德的。巴洛和我都感到有些事情尚待我们去做。 ”
1 9 9 0年,他们联合设立了电子领域基金会。他们向计算机界的几位高级人士说明了他们设立这个基金会的目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立刻捐出一笔6位数的资金,因特网开拓者约翰·吉尔库也同样慷慨解囊。
仅仅在法庭上展开保护这些孩子的活动,这只是一种消极战略。他们认为,电子领域基金会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它应该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法规,捍卫网络空间中的公民自由权,让这个新的网络领域向更多的人开放,并且努力缩小“拥有信息”与“不拥有信息”之间的鸿沟。
当他们聘请迈克·戈德温来领导他们进行法律活动之后,工作的进展加快了。 “戈德温在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法学院进修时就经常上网, ”卡普尔回忆说。 “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电子领域基金会从一个为某些十几岁的黑客提供法律保护的基金会,迅速演变为一个很有影响的游说疏通机构。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网络空间中的美国民权联盟。 ”卡普尔说, “我们提出了大量很有意义的问题,提高了人们关于如何将民权法案运用于网络空间和在线活动的意识。对于这个问题我非常热心。 ”
1 9 9 3年,电子领域基金会在华盛顿设立了办事处,使克林顿政府尤其是副总统戈尔能够倾听到他们的呼声。戈尔副总统曾经梦想建立一条类似他父亲(参议员大艾伯特·戈尔)最得意的州际高速公路那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其他许多机构也参与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比如计算机专业人士社会责任组织就是这些机构之一,目前电子领域基金会负责为该组织提供部分经费。
尽管有电子领域基金会的介入,但是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却常常与为黑客提供法律保护的积极分子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完全是对他们的嘲弄。这些积极分子开始感到电子领域基金会出卖了他们。
对此卡普尔也有同感。他说: “当我们在华盛顿设立电子领域基金会的办事处,并且决定在贝尔特韦地区参与为十几岁的孩子伸张正义的工作时,情况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值得吸取教训的。在贝尔特韦地区这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退缩了,而没有设法改进它的工作。 ”
例如, “数字电话法案”与该机构的原则或该机构董事会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 《联网》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电子领域基金会是如何夸夸其谈的文章。作为我的反应,我同意我们在维护我们的原则时做得不够好,我们所起的作用也不太大。我们既未能坚持我们的原则,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为此,电子领域基金会迁出了华盛顿,并且做了一些良心上的自我反省。
卡普尔说: “它是个较小的路边剧场,辩护的呼声很小,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的作用也不大。但是在有些活动中,它仍然是有效的。 ”
卡普尔本人改为从事其他的工作了。他担任一个委员会的主席,负责调查和报告马萨诸塞州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他还在全国科研委员会下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会以及全国信息基础结构顾问委员会中任职。他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软件设计、民主与因特网以及数字社区等课程。
但是卡普尔并未失去对技术变革引起的各种人类问题的兴趣。随着人类的工作成果、作用和智力活动越来越多地纳入因特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是如何保障人们的隐私、言论自由、安全保密、对网络的访问权以及政治决策的轨迹。
“我们必须确定如何使因特网成为人们希望在它上面度过时日的一个地方,并且将它当做一种文化。它的交通规则是什么?
它的动力在哪里?言论自由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国家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边界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遇到了几百年的问题,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还会面临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目前卡普尔要回答的问题。
这时,他又回到了计算机产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这次他的身份是投资商。 “我以另一个角度的身份,作为阿克塞尔合伙人公司的一个风险投资商,重新参与计算机产业的经营活动。这与沃兹尼亚克的经营方向不同……”
沃兹大街
沃兹已经完全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设计一种你喜欢的产品,赚许多钱,年纪轻轻就退休,并且为人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苹果计算机公司的第一位软件开发人员盖伊·川崎1 9 9 7年1月,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尔伯特·艾米柳结束了他在梅肯套希计算机世界会议上所做的主题讲演,他的讲话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这是苹果公司成立2 0周年纪念。这时,公司成立的时间与2 0世纪7 0年代末期公司创办人创立公司时的年龄几乎相同。自从计算机革命掀起以来的2 0多年时间里,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也包含了苹果公司经历的历史沧桑,在苹果公司经历的第二个1 0年中,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却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
在庆祝苹果公司成立2 0周年之际,艾米柳把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请到了庆祝会场的讲台上。这是个戏剧性的时刻,对于观众中的许多苹果计算机迷来说,这也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苹果公司仍然拥有许多苹果计算机迷。
不过人们不难发现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两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乔布斯这时已经成了一个亿万富翁,是皮克萨公司(P i x a r)的首席执行官,而皮克萨公司是计算机技术与娱乐整合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之一。他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与2 0多年前想要创办苹果公司的那个穿着破旧牛仔服不修边幅的大学退学生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乔布斯刚刚与艾米柳达成一笔4亿美元的交易。苹果公司将收购N e X T公司,这是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后创办的一个公司。
苹果公司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操作系统,而这正是 N e X T公司能够提供的东西。情况很清楚,乔布斯的操作系统将能挽救苹果公司的企业生命。
此外,乔布斯本人也以艾米柳的顾问身份回到了苹果公司,这时,计算机行业、客户和股票市场都感到苹果公司迫切需要一位出色的顾问。乔布斯曾使苹果公司迅速成为计算机产业中名列前茅的企业,他是在车库中实现苹果公司这一飞跃的两个小伙子
中的一个。在公司最近遇到一系列麻烦问题期间,他却远在千里之外。如果你是个电影导演,那么将乔布斯作为一个挽救企业命运的人来描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在讲台上,乔布斯的形象令人着迷。当艾米柳对苹果公司的产品滔滔不绝地讲了3个小时之后,乔布斯发表了一句话的就职声明,明确指出苹果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个声明比苹果公司任何一位首席执行官在10年中发表的所有讲话都更加一针见血。
在乔布斯离开讲台之前,人们就开始猜测,他重返苹果公司绝不仅仅是当一名顾问。鉴于苹果公司的股价每天都在下跌,有一条路子显然是乔布斯可以走的。他的朋友拉里·埃利森,即网络巨头O r a c l e公司的拥有亿万财产的首席执行官,公开宣布他本人愿意并准备收购苹果公司,然后让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说,史蒂夫只要表示有此意愿,他就会这样去做。
乔布斯讲完话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走上前来,站在艾米柳和乔布斯的旁边,他显得呆滞而手足无措。他身穿一件绒线衫,看上去局促不安。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位2 0年前的计算机怪才外表还是一副以前的老样子,根本不像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沃兹来到台上只不过向大家鞠个躬,趁公司的2 0周年纪念日说一两句祝贺的话。他没有与苹果公司达成价值4亿美元的协议,也没有给人一种精心修饰的形象。他看上去一副小家子气,毫无风度。
其实沃兹尼亚克根本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些人,比如加里·基尔多尔,始终认为沃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他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那个乔布斯只不过是个摆地摊的小商贩而已。
也许这些人想得有道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为何沃兹看上去就像艾米柳把他从旮旯里拽出来的一样呢?以前他一直待在哪里呢?这些日子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呢?
实际上他一直没有闲着。
自从十几年前离开苹果公司以来,沃兹创办了若干家公司,可惜没有一家公司取得很大成功或者获得丰厚的盈利。在计算机界和新闻界中,人们常常拿他的公司开一些玩笑,不过他无怨无悔。
他为一些他信任的非赢利机构提供过经费,比如电子领域基金会(E F F);他的We b站点成了他的朋友(比如琼·贝兹)的托管站点;他向学校捐赠过计算机;他捐赠过大量的经费,圣何塞市为了表彰他做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不过请不要想找到“史蒂夫G .沃兹尼亚克大街” ,经过圣何塞儿童发明博物馆(沃兹提供资金建造的)的这条大街被命名为沃兹大街,他仍是那个沃兹。
他的名字还在苹果公司的工资单上,虽然他已退休,但是仍然领取象征性的薪金,因为他说: “这正是我永远忠于苹果公司而应得的报酬。 ”他过着自己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他常去听摇滚音乐会,玩“加州武士”游戏,他还带全家去迪斯尼乐园一游。
他创办了一个名叫美国音乐节的摇滚音乐会,这是他搞的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版本,他为该音乐会提供活动经费。沃兹从未去过伍德斯托克(纽约州东南部一镇)音乐节,当他在一本书上读到关于这个音乐节的介绍时,他想自己是否也应该举办这样一个音乐节。 沃兹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设想比实际情况要简单。
1 9 8 2年和1 9 8 3年他举办了两届音乐节,由于投资比较大,因此两届音乐节举办得并不非常成功,不过沃兹仍然觉得非常愉快。他说: “感谢我举办音乐节的人超过了感谢我为苹果公司所做贡献的人数。 ”
沃兹也从事过教学工作。有一次他对朋友说: “在6年级时,我决定以后要当一名工程师,后来又决定当一名小学教师。 ”除
了创办一家高技术新兴公司并且成了一名闻名遐迩的百万富翁外,这就是他做的事情—先成为一名工程师,然后又当了一名教师。
离开苹果公司后,沃兹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教 5 ~ 8年级的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许多小学生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位热情而身材矮胖的老师是个比百万富翁还要富好几倍的人,他曾经发明了他们现在所用计算机的老祖宗,他们也不知道教室里的所有计算机都是这位老师捐赠的。
他的学生都是公立学校的孩子,他教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向他们介绍因特网和We b网页的设计。一些高年级学生喜欢在放学后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请他讲课。他教年龄较大的学生进行编程。
教学并不是沃兹的业余爱好,而是他钟情的一项工作。他认为一些传统数学题没有太大的用处,比如两条划艇各自按某个速度前进,计算它们何时在湖中央相遇。他认为这些算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少会出现,而计算机逻辑则显得重要得多。他说,计算机科学是应该教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科学原理。
他希望他教授的学生中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计算机编程。他说: “这有点令人失望,因为我热爱计算机,我懂得计算机如何工作,如何给计算机编程。当你进行计算机编程时,你就成了计算机的主人。如果你按照别人告诉你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操作,那么你就是计算机程序的奴隶。我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创造性,它与驾驶一辆汽车没有什么区别。 ”
他回顾了个人计算机革命早期的情况,他认为那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不过他也因为早期的那种精神已经慢慢丧失而感到悲哀。他说: “我一生始终主张计算机应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要公开进行思路共享。 ”你可以与某人共享你学习到的知识, “他们可以坐下来,比你研究得更加深入一些。 ”虽然这种观念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他认为这与制造和销售计算机已不再相关。一旦某件事成为一项大事业,那么如果不投入大量资金,就什么大事也干不成。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的办公法已经不再起作用。
“当时我们很年轻,计算机行业中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投入,它像业余收发报爱好者的无线电那样开放,它们只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小组,那是个非常幸运的时期,它产生出一些重大而成功的事物,这些事物令人大吃一惊。 ”
“这种开放的和值得信赖的时期并不多见,我们经历了这样的时期,因此非常幸运。如今这样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
对于那些打开计算机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来说,苹果Ⅱ计算机仍然是一件艺术品。1 9 7 7年,也许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具备硬件、软件、电子设备和电路板布线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苹果Ⅱ计算机的制造技术、艺术特点,并欣赏它的设计优点,或者说也许只有一个人具备上述知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是个当之无愧的奇才。
有些人很难将这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与隐姓埋名的小学 5年级教师联系起来,但是沃兹对于自己走出众人注目的中心,一点也不感到遗憾。 “我之所以敬佩沃兹, ”米奇·卡普尔说, “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愉快地从事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快乐地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对于其他人会怎么想,或者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他根本不在意。有人说, ‘像你这样的一位天才怎么会把生命浪费在教师这样的工作上呢?’这样的话却给了他更大的力量。 ”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