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写给幸福~席慕容

_4 席慕蓉 (当代)
那阵惊讶过去了以后,我心里却不由得有了深深的感伤。
我的朋友,正走在我身边低语浅笑的朋友,曾有过的是怎样寂寞的一段童年啊!
民国三十八九年那一段岁月里,所有渡海而来的成人都没办法顾及他们的孩子了。
在陌生的环境里,有时候胼手胝足也不一定能求得一家人的温饱,也因此,所有的孩童
也就只能乖乖地忍受那原本不是他们应该忍受的饥馑和寂寞了。
五、六岁的小女孩,就常常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坟间,亚热带的阳光照着周围青翠葱
茏的山林,她的整个启蒙教育都是从这个岛上开始的。坟前的图画和塑像是她的第一堂
美术课,周围的山丘与河流是第一堂自然课,风声和鸟雀的鸣叫是第—堂音乐课,而和
她渐渐熟识一起长大的乡间玩伴就是第一堂的社会课了。
读她的散文,我不得不落泪,因为里面有着极深极深的寂寞,也许连地自己也不一
定完全察觉到的寂寞,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的命运丢给—个孩童的寂寞。
在她的“心之扉页”里,几乎篇篇都可以作为那个时代里极大多数被忽略了的孩童
的证言,写出了属于大家共有的那些苍凉寂寞一去不回的童年。当然,在三十多年后的
今天,没有人要再来责备那些其实已经尽了全力的父母,可是,当爱亚拿起她那把锋利
的雕刻刀一刀一刀地雕着那个五岁女孩的生活时,我们许多人的心里,也不禁要跟着一
阵一阵就疼痛了起来。
原来真正的艺术品就是这样的。
在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里,也许只是用一种生活的方式浅浅道出的故事,却原来可以
是几千几万人血肉相连的相同生命啊!
但是,生命里有着一种无法遮盖也不会长久隐藏的力最,在越是艰难困厄的境遇里,
越能持续地成长。
喜欢爱亚,就是因为喜欢她面对世界的那一种态度——不畏惧、不逃避、不妥协;
而在她所有看似安静缓慢的努力里,深藏着一段极强极烈的爱意。
在最静寂的角落里,有着最热烈的声音,只要你肯倾听。
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七十二年)才开始写散文的她,在半年上写的九篇作品就有
五篇被选录在年度或者其他散文集里的原因了。
她的那篇“白雨衣”登在中文版读者文摘上的时候,相信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读
者都能感受到那个小女孩衷心的欢喜,在极简朴的几段文字里,让每个人都分享了人世
间最奢华的快乐。
原来困苦虽然好象会影响了幸福,其实仍然不会真正地影响了幸福,原来苍凉寂寞
的童年虽然疼痛,可是却也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在今天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所不可能得
到的快乐。原来生活与生命两者所需要的条件不尽相同,而一个鲜活丰沛的心灵在怎样
艰难的境遇里都能找到他自己的方向,找到原来该属于他的幸福和快乐。
从爱亚的作品里,从她的生活与生命的例证里,我亲爱的朋友告诉了我,原来,原
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真真正正要靠自己的啊!
认识爱亚大概有五年,真正相识相知也不过是最近两年里的事。
到了中年,能够得到几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实在是一种幸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每
个人的日子都象滚雪球一样,越过越无法控制起来。每一件事好象都应该去做,每一个
担子好象都该自己来担,好象中年的义务就是要让其他一切的人都满意,只除了自己。
所以,我们格外珍惜和朋友相处的部一段短短的时刻,如果能偷得半天空闲,我们
就常常溜到近郊的山里或者海边去走一走。
有时候去看山樱,有时候去听海浪,一年里面,能够有着三两次的相聚。就觉得很
知足很奢侈了。
在那些时刻里,爱亚总是穿着很好看的布衣布鞋微笑着走在我旁边,我总觉得,对
她来说,生命里每一种安排好象都有道理,而她对看到的每一朵云每一棵树都会发出由
衷的喜欢与赞叹。
所以,她把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叫做“喜欢”。
她说她喜欢红砖道,喜欢走在红砖道上的感觉,喜欢有风有树的好日子。
她说她喜欢一切与“牵”有关联的字。喜欢“牵引”、“牵挂”,甚至“牵绊”也
是好的,因为在这些里面都有着真情。
她说她喜欢缝东西,享受着“宁为女人”的女人才能领略的乐趣。她认为用手针缝
东西的享受,大约只有爱自然的人才能明白。
谁说她喜欢下雨天。下雨是善缘,她喜欢下雨天,也喜欢广结善缘。
我不笑道爱亚怎样对待她自己,我可知道她怎样对待她喜欢的朋友。
只要她真的喜欢你了,那么,她就来对你广结善缘了。她会用钩针给你的母亲钩一
块又漂亮又温暖的小毯子,放在老人家腿上保暖。她会在给她的孩子买到合用的文具时
也想到给你的孩子买一份。在你丈夫过生日的时候,她会寄来(准时寄达)一张温柔可
爱的卡片。在你想买一件没什么用处的东西的时候,她会把你硬拖硬扯地带开,坚决反
对你的浪费。
当然,她也会,并且常常会督促你用功,而且在你写了一些坏作品时,不厌其烦站
打电话来数落你,让你恨不得和她好好地吵上一架。
我每次都吵不过她,因为,她每次都认为自己有理,而当她自认有理的时候,那说
出来的话可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由不得我来反驳的。
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她就是喜欢她那种理直气壮的样子。生命里真正美丽的事
物原来也都来自一种坦然的态度,来自对整个世界的理直气壮啊!
然而,从她这一本“喜欢”里,我也终于发现了另一个静寂的角落。如她自己所说,
最初的开始不过是爱读书而已,后来开始学写小说,而散文却是她心中始终不敢碰触的
一辆尖利的刀子!因为那是要褪尽衣衫,最最真实无处可隐可遁的裸!
可是,她终于开始写了,并且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写出了这一本“喜欢”。
她终于拿起了那把锋利的刀子,给我们看她心里最深的那个角落。在那静寂的角落
里,她细细地雕出一种寂寞,一个时代,一颗冷静而又热烈的心灵来。
我知道,今天的我,并不能真正描绘出属于爱亚的种种繁复不同的面貌,也不能预
测她将来在文学的土地上将会有何等样的收获,更不能在她的旅程里给她任何的帮助与
指引象她曾经给过我的一样。
我只能告诉她,我喜欢她的文字,也喜欢有她这样的一个朋友,喜欢在长长的路上
能与她相遇,在好风好日里能和她并肩微笑地走上一程。
我喜欢她所喜欢的“喜欢”。
[30]坚持的长春藤
读楚戈“散步的山峦”后记
很早就听说有这么一个人。
听说他在故宫博物院里作研究,对铜器还是什么别的写过几本大书,听说他原本是
诗人,可又很爱画画。
在版画家画廊里看过他的版图,在别人的诗集里看过他的钢笔插画,有时候他用楚
戈的名字写些书评。在一些和艺术界有关的报导里,也常有他的名字出现,那时候别人
会用他的本名,叫他袁德星,通常是在报导故宫博物院的新闻里。有时候。记者会在袁
德星三个字下面加上一个括抓,里面注明这人就是诗人或者画家、或者艺评家楚戈。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我心里,已经为他作好了一幅画像。
我想,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应该是长身玉立,瘦削而穿着飘飘然的长衫的那一种。
名字里有个德字,应该是比较严肃沉默,不苟言笑的那一种。写过那么几本有份量的大
书。应该是和你应对时,以谦和来暗示他那位得骄傲的身分的那一种。笔名叫楚戈,应
该是言谈锋利如刀的那一种。又写诗又画画,应该是随时都会和你冷冷地道别,随时都
会自我封闭起来的那一种。
在我的想象里,他甚至会长得比较黑,也许是他的名字给我的指示,也许是因为约
略地知道,他早年当过兵,流过浪、吃过一些苦。
所以,当三年以前,我在台北的春之艺廊看到他本人的时候,不禁有点愤怒,这个
人怎么可以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呢!
那天,朋友好心为我介绍:
“来,楚戈来了,我带你去看他。”
当时我正站在一幅楚戈所画的水墨画前面,我喜欢他那张画里空灵而又热情的境界,
就很高兴地跟着朋友往画廊的入口处走过去了。
我想,我可以接受他长得比较矮小的现实,我可以接受他没穿长衫都穿了功夫装一
身短打的现实,我甚至也可以接受他热情的握手一点不含蓄一点也不严肃的现实;这些
在初次见面的打击我还都可以接受。
但是,在那天,在刚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实在无法习惯他的笑容。
那是很难形容,好象一个小孩子一样没有修饰没有提防的笑容,很天真、很快乐、
很坦白的笑容。这样的表情我们通常只能在十五六岁少年的脸上见到,但是拿来放在一
个应该已经有四十多岁的艺术家的脸上,实在让人无法习惯。
我们之间只交谈了几句就结束了,我转身之后向朋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的心
情:
“这个人怎么那么爱笑?”
而在今天,在三年之后的今天,在我翻读楚戈的诗画集“散步的山峦”之后的今天,
我才明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少年兵士到一个学者一个艺术家的这条长长的路上,能够
自我支撑、自我安慰和自我惕励的力量,恐怕也都是来自一颗天真的心和一幅天真的笑
容了吧?
诗人扬牧说楚戈是:“在现实的悲悯情调中高洁地维持着近乎稚气的乐天,化梦魇
为嘲弄。”
而楚戈自己说:“人家都看我无所谓的样子,实际是因为我太有所谓的关系。”在
那样不设防的笑容后面,藏着多少苦涩的泪呢?
虽说我们很多很多的人都受过战乱的影响,但是,这其间的遭遇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五六岁时被父母抱在怀里的流浪其实并不算流浪,那十五六岁时就孑然一身跟着军旅飘
荡的才是真正的漂泊啊!
那个时代里的幼儿和少年只有几岁的差别而已,但是就因为这几岁的差别就注定了
我们一生的命运。年纪小的因为跟着父母,所以无论是读书或是以后进入社会,总要比
较容易一点,而那年纪稍长的,在十五六岁时就要独自面对他一生中最强烈的一次苦难
了。
我和楚戈相差大约有十岁,我和他的命运正是那幼儿和那少年的命运。十年的差别
在今天看起来并不重要,而在当年,就是这个差别决定了他必须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从此独自一人面对整个世界的那种遭遇,都种往前走时令人害怕往回看时又令人心酸掉
泪的遭遇啊!
要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要怎样才能活下去呢?除了“卑微的番号”之外,要怎样才能让人明白他也是一个
有梦有理想的生命呢?除了“行囊中的几本破书”之外,要怎样才能喂养那渴望求知到
几乎疯狂的“饥饿的灵魂”呢?
这其中的辛酸与苦涩是不可能完全记得或者完全说出来的了。相反的,楚戈除了在
这本书的最后,在他那篇“古物出上记”里稍微透露了一些以外,在整本诗集里,他都
只是用一种近乎嘲讽的口吻来诉说他的遭逢。好象保持“置身事外”的那种态度已经变
在了他对抗痛苦的防身利器,使得他可以在别人无法靠近的角落里,保留着最后一丝的
尊严。
长春藤克服天生的限制
它们用身体编结它们的恋
它们的恋也就是它们的生命
这是楚戈写给自己的诗,十几二十岁时的少年就象那长春藤一样:
怀着悠长的梦
用灵敏的听觉
向青空爬行
而在这少年的心里,一直有一种坚持,在极困顿极卑贱的境遇里也仍然不断地召唤
着他,使他能够始终保有那纯真的欲望:
怎样的天空,生长怎样的星球
何等的心胸,出产何等欲望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兵士到能书、能诗、能画、又学有专长的学者和艺术家,要
走上这样一条曲折的长路真是需要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坚毅与沉稳的心胸啊!靠着这样
的心胸,才可能出产这样的欲望,才能在这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充实,
努力向自己也向世界证明——尽管一无依靠,一个少小就离家的孤苦少年也能实现他自
己的梦和自己的理想,也能在知识和艺术的领域里有一场丰收。
所以,我今天才明白,他有那样一副笑容应该是最自然的事了。他是有资格那样向
人群微笑的,无论如何,这个世界虽然残酷了一点,但到底也回应了他的呼唤。虽然他
的种种成就极大部份都要靠他自己的自修才能得来,可是这个世界最后也并没有让他失
望啊!
不是吗?正如他自己说的:
“有些人经过过苦日子、经历过大灾难,就害怕那日子再降临,而我却持相反的看
法:反正那样的日子都能过来,世界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是的,这个世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颗犹疑徬徨不肯坚持的心,或者是那千万个
为自己的不肯进取所找出来的借口。
楚戈的故事,不!我应该说楚戈亲身的遭遇,在很多境遇困苦的少年心中,似乎是
一则遥远的神话。可是,如果你们知道这是一则千真万确的神话,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就在我们身边的一则神话。一个十八岁瘦小、肮脏邋遢的二等兵,在车床组当学徒被人
起了一个“油渣”诨名的那个孤苦少年就是今天的楚戈。当年那双起着厚厚的茧,手指
僵硬,无法握筷子更无法提笔的手,现在却被别人称做诗画双绝,在鉴定古物方面更是
绝对的权威。如果,如果你能看到这—双手,或者,如果你能看到由这一双手所创作出
来的作品,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个世界并不可怕,如果你肯坚持,它必定不会让你
失望。
当然,再怎样坚持的心,也是有着弱点的,在某些方面,有时候几乎会脆弱得不堪
—击,就连站在—条普通的柏油路上,也会忽然间想起那一条往日的路:
藏在记忆里的
一条石板路
常常会从听道深处
歌唱起来
有时是牛蹄的节奏
有时是木屐蛩音
一一呈现在那挑担的形象中
很久以前,我从这里
走向了地平线
如今迷失在柏油路上
不得回头
那种怎样也消灭不了的怅惘,随时随地就会袭来。在这个时候,诗人解下了他一贯
的防身利器,在这个时候,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了,他反而不断地描述:
将夜,未夜的
那时
在喷雾般麻点的景色里
常常坐在晒谷场的板凳上
守候
第一颗星
曾经守候
第一颗星的晒谷场
在喷雾一般的景色里
麻点渐浓
记忆更淡
将夜未夜的
此时
只剩下一条
清冷的板凳镌刻在
记忆中
用文字也无法描摹出来的乡愁,他就用画笔来让它更凸显,在整整半页的空白上,
是那一条清冷的板凳。房屋、天空、星辰和月亮都拥挤在左上方那个小小的角落里,因
此,右下方的晒谷场显得特别大特别空旷,那一条板凳的投影也显得特别的长。所有的
思念,都寄托在那一片空漠清冷刚刚升起的月光里了,在那将夜未夜的时刻,曾经坐着
守候一颗星的少年如何能揣想到他将会经历的风霜和优伤呢?
因此,在这么多年之后,能用画笔在纸上再现那记忆里清冷的板凳,对楚戈来说,
也是一种尖锐的痛苦和一种尖锐的快乐了吧?
不管是痛苦或者快乐,他都不断地用画来反覆,这里用彩墨在宣纸上轻轻点染,那
边用单纯的线条一笔带过。有时候,他无视于绘画的规则与技巧,几乎到了要令人生气
的地步,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一个不重视自己作品的艺术家,他的种种行为有时候实在
无法原谅。
他会用一些古怪的破碎的纸张,画一些好得不得了的钢笔素描,刚给你看完之后可
能就会找不到了,找到的时候也许已经被撕破了。而在他每一张费尽心血画出来的水墨
画上,一定会有至少一处的污迹和墨点,他的朋友都说,鉴定楚戈作品的真伪有一个方
法最好用,那就是凡是干净没有污迹的作品一定都是假的!
当然,如果你能面对他完成的作品,你也就不会太在乎那些污迹了。楚戈的画实在
有它动人之处,他和一般象我们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画画的人很不相同。
对他来说,画笔就是他的思想,平铺在画笔下面那一张纸就是他的心。当他想说话
的时候,他就拿起笔来沾饱了墨,在雪白柔软的宣纸上画出一些他自己也不太能控制和
解释的图象出来。因为没有学过什么规矩所以反而能够没有什么顾虑,又因为没有什么
技巧结果有时候反而会得到一些很诚恳的效果来。他的世界虽然因为没能在适当的时候
得到过适当的训练,所以偶尔会显得不够坚实,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他那
颗热情的心,所以常会有神来之笔,如江河浩瀚,一挥而就,全无束缚和多余的心机。
此刻,在细读了他的“散步的山峦”之后,我不知道楚戈为什么一直要强调他是一
个生性疎懒而且又不爱守信用的人?我不相信,能够把自己锻炼成这样坚韧又这样精致、
这样认真又这样淡泊的楚戈,我不能相信他在艺术创作的生活上是没有用过全力的。
也许,在他来说,也许有一个更高的理想,象所有的艺术家一样,希望能有更多的
时间来达到那个理想,正如他在“清晨”那一首散文诗里所说的:
——要是群鸟犹在梦中,我有把握将一条幽径走醒,因我的步履,一一印
入前人在此行径的足痕。
因此,“疎懒”也罢,“不爱守信用”也罢,或许都是他为了能够全心全力投入创
作生活的一些手段罢了。在今天,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楚戈远远地回头招呼那个瘦小
孤独的少年,柔声地告诉他,不要害怕,你看:
——尝尽所有的漆黑与苦涩之后,才知道翻腾的溪流,正是群山封存已久
的歌唱。
在整本书里,我们都会不断地听到一颗炽热的心在向生命呼唤,我们也会感觉得出
艺术家那诚挚的欲望和他天真的笑容。
他那几十年来不曾褪色的没有修饰也没有提防的笑容。我们也会不自禁地向他微笑
起来。
[31]关山月
我并不喜欢楚戈所有的画。
真的,就算是我已经开始喜欢起楚戈这个朋友的时候,我也不能完全接受他所有的
作品。
我总觉得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都带有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这种感觉发挥得好的时候
是潇洒,发挥得不好的时候就是轻忽了,而我一向对轻忽的画家是存有极深的成见的。
好在楚戈的画里还有着非常强烈的热情,并且常带着一种令人喜悦的天真与纯朴,
因此可以弥补他经营和技巧方面的不足。其实,假如一个人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做古物
的鉴定工作,对彩陶、铜器和玉器都有独到的研究,并且又会写诗又会写字的话,那么,
我们对他的画实在也不应该再苛求了,不是吗?
所以,每次看到他的水墨和版画的时候,我都会用一种很快乐的心情去接受去欣赏,
有时候也能进入他那种写意的文人境界,觉得也有他的意趣。
所以,那天他要我们去他的画室看画的时候,我就是抱着这种松散的心情去的。我
想,我既然喜欢这个朋友,那么,就放宽我的标准——喜欢他的画吧,也没有什么不好
啊!不是吗?
那天下午天气很闷热,他的画室是故宫的宿舍,前面大概是要拓宽马路什么的,屋
子被拆了一半,我们要绕到后面,穿过一条瓦砾堆积的小路,才能找到地家的后门。
后门是洞开的,屋子里凌乱的陈设一眼可见,纱门也没有锁,只用一个畚箕挡在门
口。我们本来还以为是锁着的,所以大家都停在门前等随后过来的楚戈来开门,想不到
他笑嘻嘻地跑来把畚箕拿开就连声嚷着:
“请进!请进!”
我心里有点纳闷,整个下午我们这一大伙人连楚戈在内都在外面待了半天了,他的
画室就是靠这—个畚箕把门的吗?
他的画呢?难道他把画都藏好了所以才这样有恃无恐的吗?
进了门之后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疑问,所以不约而同地一齐开口问他:
“你的画呢?”
屋子里好热,楚戈忙着给角落里的小电扇插插头,又忙着收拾椅子上的棉纸、宣纸
和报纸,地上也是乱七八糟地铺满了一层层的旧报纸,我整个人觉得心烦气燥,从来没
有见过这样狭小混乱的画室,楚戈在这样的屋子里能画出些什么样的东西来呢?
“你的画呢?”又有人问他。
楚戈满不在乎地朝地上一指:
“都在这里了啊!”
然后他就走过来把铺在地上的旧报纸掀起一层。在底下平摆着的是他那些已经画好
并且裱好了的作品,一张又一张地层层堆积着,要两个人对面互相帮忙才能把那些画逐
张翻起来给大家看。
楚戈的解释是说放在地上比较平一点,而且地上的面积也比较大,有个朋友开玩笑
似的问他:
“你门也不锁,难道不怕小偷来偷画?”
楚戈的回答才真令人生气,他说:
“我想没有小偷会来。我怕的只是这附近猫,万一进来了在这上面小个便什么的我
就惨了!所以我才用畚箕把纱门挡住。”
在他们彼此嘻笑的问答之间,我一直没有说话。我实在不想说话,假如一个画家认
为他唯—要提防的敌人只是几只附近的野猫,假如他认为看守门户最好用的东西就是那
一个畚箕的话,我也没有什么开口的必要了。
画一张一张翻开,象他平常的作风一样,有画得好的,也有画得不怎么好的。凭良
心说,他的画除了不太肯用心经营之外,实在也另有一种感人的特质,所以我一张一张
看下去之后,人也跟着安静了下来。
要怎样来形容他的特质呢?也许,楚戈的作品和他的人都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把,画
家的那一颗心,就象眼前这一张温润的宣纸和棉纸一样吧。因为它的洁白,因为它的毫
不提防与毫不抗拒,因此只要有一滴下去,它就会在纸上给你洇开成一大块墨色,自然
而温柔地向四周扩散成一片好看的风景。
画一张一张往下看,画家的面貌也一点一点的呈露出,然后,那一张大幅的山峦忽
然逼在眼前。
“天啊!”
我记得那时候我是惊呼了一声,声音很轻,只有我自己听得到,也只有我自己感觉
得到我心中的冲击与痛楚。
那整张横幅上是一整座纵横疾走的山峦,我说它“疾走”是因为画家在下笔的时候
有一种运笔如飞的气势,但是在急剧的笔触之间又连绵延伸出厚重沉稳的质感,峰与峰
之间有着崇峻的对峙,而一轮明月高高悬在山峦之上,灰蓝的月色里所有黑色的线条把
山峦刻划得深暗而又苍凉。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
楚戈把整首关山月都写上去了,可以想象得出他在画在写的时候那一种笔墨酣畅痛
快淋漓的心情,好象那祁连山前大漠风沙的声势整个都被他搬进了画里,而那是我的祁
连山,那是我血脉相属相连的祁连山啊!
我抬头面对楚戈,轻声问他:
“你是怎么画出这一张来的?”
他说:
“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非这样画不可。画完了再题诗,自己也被画里的气势震住
了,我没想到我可以画成这样。”
他回答我的声音也是轻轻的,完全没有他平时那种满不在意的感觉了,在他的声音
也是一种近乎严肃的诚恳。
在这样一张作品前,每个人都不说话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面对着这样一张作品的时候,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的了。在这月光与山峦之间,有
汉唐那些时代里的征战,也有我们这一个时代的阴影。有李白的悲凉。也有属于楚戈自
己这一生的沧桑。所有语言无法描摹出的令人痛楚的遭遇,楚戈都把它们画进这一张画
里了。
我忽然再也不敢对楚戈存有一丝轻忽的心了。能够画出这样的作品来是一定有他的
原因的,这绝不象楚戈自己所说的那么简单,没有人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画出一
整座沉稳而又苍凉的山峦来。
我想,楚戈在画的时候应该是知道的。他心里应该很清楚风沙的来势、山峦的走向、
月光的清冷和一整个胸怀里热血的沸腾,这些在他一笔一笔画着的时候都应该清清楚楚
地知道的。只是也许是因为来势太猛,波涛太汹涌,心中充塞得太满,才使得他在下笔
的时候有着微狂微醺的醉意而把其他的一切都遮盖住了。
而其实,在平常的日子里,那些东西都是存在着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的。
在楚戈的心里,在他的笔端,那些东西一直都在等待着,等待着被唤醒、被激荡、
被抒发的那一刻。
做为楚戈的朋友,我们不得不开始对他严肃起来,开始对他提出要求:
“请善用那心中与笔端的力量吧,楚戈,我们请求你为这一代的中国人好好地画下
去。”
因为,这已经不是—种个人笔墨的游戏,而是画家的责任与义务了。
[32]纯金的心
“山里山外”读后感

前几年,丈夫的二姐从国外回来,我们陪着她到台湾各地去玩了一圈,许多年没回
国的姐姐是个很爽快乐天的人,一路的行程也因而充满了笑声。
回程的时候,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车,我们的车子在一条很高很长的桥上停了下来。
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又不急着赶回家,所以虽然在桥上跟着别人大排长龙,我们仍然心
情很好,谈兴也很高。
我记得,我是那样对经组说的:
“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我好好看一看桥下的风景。”
想不到姐姐却这样回答我:
“要是在这个时候有飞机来轰炸的话,我们可是一个也逃不掉啊!”
我满怀诧异地看着她,一个看起来这样快乐的人怎么会有这样可怕和奇怪的念头呢?
这眼前的青山绿水和“轰炸”和“死亡”又能够扯上些什么样的关系呢?
当然,对我来说,丈夫的姐姐仍然算是客人,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也只能把疑惑藏在
心里,没敢问出来。
到了晚上,想了起来就轻声问正坐在身边的丈夫,他说:
“我想,大概是她小时候挨轰炸挨怕了吧。”
在读王鼎钧先生的“山里山外”时,王先生也是这样说的:
——一个在夜里逃过难的人看见夜,总是想起逃难,总是觉得前前后后飘荡着游丝
一样的恐怖,不容易再领略夜景的美。
一个在少年的时候就陷身在这种漫天烽火里的生命,怕终生是不可能忘记那些纵横
的烙印了吧。
读王鼎钧的“山里山外”,就是在读着一个灵魂在战乱里的烙印,读着一颗心在烈
火里的锻炼。流泪是因为他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痛,微笑是因为幸好他有着一
个真诚的灵魂,幸好他有着一颗纯金的心。
幸好在这样残酷的世界里他仍然保有着一颗象金子一样的心。

因此,在这样悲苦流离的岁月中,“山里山外”里的那个少年仍然能够用心用眼去
体会周遭一切人物、事物与景物里的“美”,使得这一本书除了有扉页上所说的“有力
地呈现了大时代中一个‘流亡学生’的感怀、理念、梦想和抱负”之外,更等于在我们
的眼前用一支无法替代的彩笔,为我们绘出了那万里江山。
在“山里山外”这一篇里,一开始就是这样写的:“我想翻越一座山。山以严峻的
脸色对待我。它是万古千秋生了根的闸门,阻挡兵马,过滤游子,保证林木鸟兽。行人
如水,自古绕山而行。”
忽听得有铜铃般的声音喊:“卖凉水!”吃惊中看见一位白了头发扶着拐杖的老婆
婆守着水罐和碗,牵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男孩模仿雄鸡的姿势叫了一声:“卖冰
水!”瓦罐和陶土烧成的碗都和老人的皮肤一样粗糙易毁,水却象孩子的声音一样清澈
新鲜。
一句“行人如水,自古绕山而行”便说出了人与山之间自古以来的关系与规律。然
而在抗战的时候,所有的规律都被破坏了,少年必须要用一切的力量在山中跟随着前行
者践踏出一条路来。
但是,就算在那样荒凉的山路上也有生活,也有人家,也有祖有孙;小小六七岁的
男孩用尽力气来叫卖他那白了头发的婆婆所准备好的凉水,所以要鼓起胸膛伸长了脖子,
象只雄鸡一样发出声音来。
我反复读着最后那两句:“瓦罐和陶土烧成的碗都和老人的皮肤一样粗糙易毁,水
却象孩子的声音一样清澈新鲜。”那一座严峻的山,那一条荒凉的路,那祖孙二人和过
路少年的一场相遇,那整个中国人都知道、都熟悉也都没有忘记的故事,就都在一碗清
水中清楚而又完整地出现了——老人虽老而易碎却仍然坚持,那孩子虽小而软弱却有着
天真的声音和勇气,少年虽然独行在荒山之中却有着不肯放弃的盼望;三个小小的人物
说出了整个国家对这一场战乱的态度,说出了中国人在怎样的环境里也能生存、也要生
存。你说,这样的笔,这样的功力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屏息慑服呢?
这篇“山里山外”中还有一段:“——说到这里,平静的山里忽然起了一阵风,只
觉远处的竹林起起伏伏,近处的树木雨打海潮一般响,惊起多少大鸟小鸟从竹丛里从林
梢间冲出来盘旋飞翔。好象满山都有声音催我们赶路。就在这时候,眼前蓦地一暗,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