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感觉的分析 马赫

_11 马赫 (英)
如我们看到数千年前的星球)和整个正在孕育的未来(例如我们的太阳系数千年后仍然
会在它现今所在的地方看到)当作恒久的,这仅仅是应用这种方法时所采取的一贯的和
进一步的步骤。但是,整个时间的进程总是和我们的感觉的条件结合着。在意识到一种
特殊的目标时,这种步骤还是允许采取的。参看附录21。
   
十四
  如前面的论述明确地指出的那样,一种真实的、无条件的恒久性是不存在的。我们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恒久性,仅仅是因为我们忽视和低估了构成它的好多条件,或者认
为这些条件总是给与的,或者索性置之不理。我认为仅有一类恒久性,它包括了一切发
生的恒久性情况,即结合的恒久性或关系的恒久性。实体、物质并不是无条件恒久的东
西。我们所谓的物质是各个要素(感觉)之间的某种合乎规律性的联系。一个人的不同
感官的感觉,和不同的人的感觉一样,都是合乎规律地互相依存的。物质就是从这里产
生的。较老的一代,特别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将对于下列见解会感到惊讶:物质不是
被看成绝对恒久的东西,而是把瞬息即逝的要素之间的一种固定的结合律当作恒久的。
年轻的一代接受这种观点,也不是那样轻而易举的事。就以我个人来说,我也是费了一
定时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克服了那种普遍的成见,达到了这个不可避免的观点。
如果有人想要摆脱在这个问题上经常遇到的狼狈处境,他就必须有决心作出思想方式的
这种急剧的改变,接受新的观点。
  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要排除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粗糙的物质概念。这种粗糙的概念是为
了日常生活的目的而本能地形成的。一切物理度量的概念还应保留下来;如同我在力学、
热学、电学中试图做过的那样,对于这些度量概念只要作一种批判性的阐明就行了。在
这样的批判性阐明中,经验的概念完全代替了形而上学的概念。但是,在那种僵死的、
无效的、永存的、无法认识的东西(物质)为一种恒久的规律所代替时,科学并不会受
到任何损失,而这种规律的细节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继续加以阐明。我
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哲学、新的形而上学,而是要合乎各门实证科学
在当前达到相互结合的要求。
   
十五
  自然科学的命题仅能表达这样的结合的恒久性:“蝌蚪转变为青蛙。氯化钠以立方
体的形式出现。光线是直的。物体以9.81(m/sec2)的加速度降落。”我们称这些恒
久性的概念表达为规律。力学意义下的力仅仅是一种结合的恒久性。我们说物体A将一
种力作用于物体B,这就是说,只要B和A的位置是相反的,B就立即产生一种对A的加速
度。
  有人认为物质A是一种力的绝对永恒的支持者;只要“和“的位置是相反的,这种
力就会发生作用。这种离奇的幻想并不难排除。如果我们,或更严格地说,我们的感官,
是处于B的位置,那末,我们就可以撇开任何时候都会满足的这种条件,觉得A是绝对永
恒的。同样,我们觉得常见的磁铁是磁力的永恒的支持者。因为一小块铁接近磁铁时,
这种磁力就立即起作用。这一小块铁对我们来说,如同我自己一样,是不能熟视无睹的。
有句成语说:“既没有无力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力”。这句成语企图徒劳无益地克
服自己造成的矛盾,在我们只承认结合的恒久性时,将会成为多余的。
   
十六
  有了我们的足够稳定的环境恒久性,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思想恒久性。我们的思想
借助于自己的这种恒久性,推动我们补充那种只观察到一半的事实。这种补充事实的动
力,不是来自刚被观察到的事实,也不是有意制造出来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任何动作,
就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这种动力。它好似一种外来的力量,面对着我们,并且总是伴随
着我们,资助我们得到正好需要的东西,从而使我们对事实作出补充。虽然这种动力是
通过经验而发展的,但它所包含的东西比具体经验所包含的要多得多。它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充实具体事实,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事实。由于有了这种动力,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
的范围就比毫无经验的、只认识具体事实的人所看到的要大得多。因为具有思想和动力
的人,正好也是附加在具体事实上的一部分自然界。但是这种动力决没有权力自命为万
无一失;一种迫使事实与之相适应的必然性当然是不存在的。我们对这种动力的信赖,
仅在于假定我们的思想有屡验不爽的、充分适应的能力。但是,这种思想在任何时刻都
必须准备着被否定的可能性。
  我们的所有模写事实的思想并不是具有同样的恒久性。凡在我们对模写事实感到特
别有趣的地方和时候,我们总是力求用具有较大的恒久性的思想来支持和加强具有较小
的恒久性的思想,或用前者来代替后者。所以,虽然开普勒定律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事
实,但牛顿还是将行星想象为一种被抛射出来的物体;而且他认为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
尽管潮汐过程很久以来就被认识了。我们不将空气的压力设想为分子内聚的锁链,是无
法了解虹吸管的吸入和流出的。与此类似,我们企图将电的、光的、热的过程视为力学
的过程。应用比较强有力的思想支持比较脆弱的思想的需要,也被称为因果性的需要,
而且这种需要是一切自然科学说明的主要发动力。我们倾向于将最强有力的、试验结果
最佳的思想作为科学的基础。这种思想是我们通过多次做力学工作才提供给我们的。无
论在什么时候,无需应用许多工具,我们就可以对这种思想进行新的试验。因此,力学
说明的权威性,特别是用压力和碰撞作出的说明的权威性,是极其显著的。与此相适应,
还有一种更高的权威,这就是数学的思维。我们促进数学的发展,无需外来的工具,倒
不如说,使用数学可以经常支配大部分实验素材。不过,人们一旦认识到这点,对于力
学说明的需要就会显得减少了。
  我已经多次指出,所谓因果性说明仅仅是一种对事实或事实的联系的断定(或描
述)。我可以提请读者参看我在《热学》和《通俗讲演集》中所作的详细论述。但是,
没有特别研究过物理学的人们总是相信,如果他们假定自然科学的描述(例如关于胚胎
发育的描述)和物理学的说明的基本不同,他们就对事实能进行更广泛的和更深入的思
考。对于这一点,请允许我补充几句话。当我们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时,我们立即注意
到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多端的情况。因此,我们对它的描述至多只能在粗略的要点
方面普遍适用,在细节方面,则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在物理学方面,如果情
况复杂的话,我们所见到的也正是如此;唯一的不同之点就在于物理情况一般说来是比
较简单的和认识得比较清楚的。我们之所以在实验方面和理论方面(通过抽象)易于将
各种物理情况分开,易于用公式表示它们,理由也就在这里。古代天文学家描述行星运
动的任务和现代植物学家描述植物发育的任务,是类似的。开普勒发现他的定律,是以
一种侥幸的、相当粗糙的公式化表示法为其根据的。我们对行星运动的观察愈精确,它
们的运动愈特殊,开普勒定律的精确性就愈少。严格地说,每个行星的运动都不相同,
同一个行星在不同时间内的运动也不相同。牛顿指出一个质点m通过另一质点m’得到加
速度O=km’/γ2,同时,不同的质点所确定的第一个质点的加速度可以用几何学方法
计算出来,从而对行星运动作了“因果性说明”。牛顿这样做时,仅仅是断定或描述了
已被观察所证实(虽然是经过迂回的道路)的事实。让我们观察这里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首先,我们观察到,确定行星运动的各个状态(各个质点和它们的距离)是彼此分开的。
两个质点的关系非常简单,而且我们相信确定这种关系的所有状态(质量和距离)都能
认识。我们可以不考虑一种未知的、陌生的情况所引起的干扰,而假定对少数情况适用
的描述推广到经验范围之外,也仍然普遍正确;但是,在经验范围之外,我们会产生迷
误,例如,要证实引力在时间上是被一种介质所传递的。如我们已经指出的,如果在两
个质点中加入第三个质点,在三个质点中再加入第四个质点,诸如此类,那末,这些质
点的关系的改变也是同样简单的。因此,牛顿的描述决不是对个别情况的描述,而是用
要素所做的描述。当他描述各个质量要素在时间要素中的关系时,他向我们指出,我们
能按照样板,用要素来描述任何具体情况。理论物理学所能掌握的其他情况也是这样。
但是,这决不会改变描述的本质,这是用要素作一般描述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于使用微
分方程式描述现象感到满足——这种观点我在很久以前(《力学》)1883年,1901年第
四版,第530页)就介绍过,现在日益为大家所接受--那末,这实际上已经承认了科
学的说明即是用要素所作的描述。因此,每个具体情况都能由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组合
而成。在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里,我们已经用方程式描述了物理性态。
   
十七
  上文说过,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可以用实例加以说明。对于
化学家来说,一种物质仅仅通过感觉即可完全刻画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化学家本人
用他自己范围以内的手段,就能提供确定他的思想进程所必需的整个事实。但是,在另
一种情况之下,他要想从事反应的研究,就必须借助于他自己范围以外的手段。如果一
种电流围绕着位于其平面上的磁针流过,只要我把自己设想成为“电流中的安培浮标”,
那磁针的北极就会向我的左边偏斜。当我把自己通过内部反应介入这种观察时,我就会
充实那个不足以确定我的思路的事实(电流和磁针)。我也可以在电路平面上摆一个怀
表,这样,表针就随着电流的运动而继续偏斜。于是南极偏向表盘的前面,北极偏向表
盘的后面。或者,我用电路制成日晷(怀表是按照日晷构成的),使影子随着电流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北极就偏向电路平面背太阳的一边。最后这两种反应是外部的反应。只
有当我和世界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时,这两种反应才同时有其用处。自然界是一
个整体。有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知道有这两种反应,而且它们对于观察者也似乎
没有什么影响。这种看法没有证明反驳上述观点的任何东西。
  我们觉得左和右是同样的;与此相反,前和后、上和下则不是同样的。但是,它们
仅仅是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被同样的、更强烈的感觉掩盖起来。因此,感觉的空间有
三种突出的、本质上不同的方向。从度量学的考察方式来说,几何学空间的一切方向都
是一样的。直接的感觉把所有的对称形状反映为等价的。但是从物理学方面来说,它们
决不能是等价的。物理学空间也有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方向,这三种方向在三斜晶介体中,
在电磁要素的性态中,表现得最明显。在我们身体里面,也会出现同样的物理性质,所
以,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身体作为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反应剂来使用。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
要素的精确生理学知识同时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物理学理解的重要基础(参照第83页)。
   
十八
  我所屡次强调的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统一性,还值得从一个特殊的方面加以
考察。我们的心理生活,就我们把它理解为表象而论,显得完全独立于物理过程之外,
可以说是自成一个世界,有更自由的规律,有另一种形式的规律。可是,这确实只是一
个假象,这种假象起源于永远只有物理过程的一小部分痕迹活跃在表象中。决定这部分
痕迹的情况是那么无比地复杂,因而我们不能指出它所据以发生的精确规则。为了要决
定一个物理学家会把什么思想与某一个光学事实的观察联系起来,我们就必须知道他以
前的经验,知道这些经验所遗留的印象的强度,知道影响过他的一般文化发展和技术文
化发展的事实,最后,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他在那一时刻的心情。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
整个最广义的和居于不可达到的发展高度的物理学作为辅助科学来应用。
  让我们现在考察相反的图景。我们第一次经验到的一个物理事实对我们是陌生的。
这个事实发展的方式可能完全与它发生的方式不同,它并不会因此而使我们觉得奇怪。
它的发展,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是为任何事物所确定的,无论如何不能说是被明确地确
定的。是什么东西使一个事实的发展得到确定性的性质,这只能从心理的发展过程来理
解。表象生活才把这个事实从它的孤立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它同其他大量的事实接触;
由于需要同其他事实一致,由于排除了矛盾,这个事实才得到确定性。心理学是协助物
理学的科学。两个科学领域互相支持,并且只有它们的结合才构成一门完备的科学。从
我们的观点看来,主体和客体的对立(通常意义的)并不存在。表象会多少准确地摹写
事实这个问题,象一切其他问题一样,是个自然科学的问题。
   
十九
  当一个要素复合体中的一些要素为其他要素所替换时,一种结合的恒久性就变成了
另一种恒久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找到一种虽然有这个变化但仍然不变的恒久性。
R·迈尔最先感觉到这个需要,并提出他的“力”的概念来满足这个需要。这个概念相
当于力学家的“功”的概念(彭西勒〔Poncelet〕),或更准确地说,相当于“能”的
一般概念(多马斯·杨)。迈尔设想这个力(或能)是绝对恒久不变的(象一批存货或
一种材料),这样就回到那个极其牢固的和极其直觉的思想上去了。迈尔竭力追求表达
方式,追求一般哲学语句(见于他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论文),从这件事看来,他起初是
不由自主地和本能地为得到这样一个概念的强烈需要所驱迫。可是,只有在他把现有的
物理学概念适应于事实和他的需要时,才有了巨大的成就。
   
二十
  思想在充分适应事实时,就自然而然地摹写了事实,补充了部分地给予的事实。物
理学只能起数量调节的作用,并且按照实用的或科学的需要,使自发的思想得到更确定
的形式。当我看见一个物体沿着水平方向投出时,我心上会出现一个抛物运动的直观图
象。但是,炮手或物理学家还需要知道更多的东西。例如,他必须知道,他假如用测量
尺M量抛物路程的横坐标,则能数出1,2,3,4…,他如果在用测量尺M’量纵坐标,也
必定会数出1,4,9,16…,以便达到这条路程上的一个点。所以,物理学的功用在于
教导我们说,一个事实,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R提供一个感觉记号E,同时对于另一个反
应R’则提供另一个记号E’。这样就可能使部分地给予的事实得到更确定的补充。
  把普通可比较的、所谓绝对的度量引进物理学,把一切物理学的度量归结为厘米、
克、秒这些单位(长度、质量、时间),有一个特别的结果。无论如何,存在着一个倾
向,就是把可以用物理学把握和度量的东西,把可以共同断定的东西,认为是“客观的”
和“实在的”、以与主观的感觉相对立。这个意见似乎从绝对度量得到了一种支持,得
到了一种心理的(尽管不是逻辑的)动机。看来我们在熟知的意义下称为感觉的东西,
在物理学内似乎是某种十分多余的东西。假如我们察看得更精细些,其实度量单位的系
统还可以再加以简化,因为质量的度量数是由加速度的比率给定的,而时间的测量则可
以归结为角度或孤长的测量。因此,长度的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可是,我们不是测
量单纯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个物质的量具,这样就把含有各种各样感觉的整个系统又引
进来了。只有直观的感性表象能导致物理学方程式的提出,并且对这些方程式的解释恰
恰就是这种表象。因此,虽然这些方程式只含有空间的度量数,但这些度量数也只是这
样一种组织原则,这种原则指示我们必须用感性要素系列中的哪些项构成我们的世界图
象。
   
二十一
  我曾在别处说明,定量陈述与定性陈述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涉及一种由性质相同的情
况组成的连续统。依这个见解,有益地使用方程式作描述。只在很有限的领域是可靠的。
可是,有希望把这个领域逐步扩大到无限。具体地说,这是用下列方法做到的。所有可
能的视觉虽然不可测量,但它们的特点可以按照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数目加以描述和列出。
任何(视觉的)经验都可以这样描述,就是用方程式把数目特点的值表示为依存于空间
和时间坐标,表示为相互依存。从原则上说,在其他感觉领域中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结果。
这样,第二章第四节末尾所用的表达式就获得了可以精确指出的意义。
   
二十二
  在不考虑KLM的条件下研究ABC…这些要素的互相依存关系,这是自然科学或最广义
的物理学的任务。可是,实际上ABC…也永远依存于KLM。f(A,B,C…K,L,M…)=0
这个形式的方程式是永远存在的。由于许多不同的观察者KLM…,K’L’M’…,K”L”
M”…都参加在内,所以,我们就能成功地把KLM…等等的变异的偶然影响消除掉,而只
获得可以共同断定的东西,即ABC…之间的纯粹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这样做时,KLM…,
K’L’M’…是象物理学仪器那样加以对待的,科学研究的报导和结果必须摆脱这种仪
器的特殊性、特有常数等等。但是,问题假如只是关于一个数量的反应和另一个数量的
反应的联系,如上述动力学例证那样,那末,事情就更简单了。于是,一切事情就都在
于断定ABC…在同样情况下(在相同的KLM…中)的相等或同一性,这就是说,仅仅在于
断定空间上的同一性。感觉性质的种类这时就无关紧要了;只有各个感觉的相等是有决
定性作用的。这时单独一个人就足以确定对一切个人有效的依存关系。这样,从此以后
我们就获得了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这也使心理生理学得到了好处。
   
二十三
  几何学家的空间绝不是纯粹的空间感觉(视觉和触觉)系统,毋宁说,它是由概念
中理想化和公式化的大量物理经验组成的,这些经验和空间感觉联系着。几何学家认为
他的空间在一切地点和一切方向都是性状相同的,这就使他远远超出了触觉和视觉所给
予的空间之外:后一种空间绝没有那种简单的特性(第138,148页及其后)。没有物理
的经验,几何学家将永远达不到这样的空间。几何学的基本命题事实上只是由物理的经
验,由叠置长度和角度的量尺,由彼此叠置刚体,才可得到。没有全等命题,就没有几
何学。且不论空间形象若是没有物理经验就不能出现于我们心目中,若是没有物理经验,
我们也不能把这些形象互相叠置,以验证他们全等。当我们觉得自己被迫想像等腰三角
形的两底角相等时,这种被迫感是基于对强烈的旧经验的回忆。假如这个命题是基于
“纯粹的直观”,那末,我们就用不着去学它了。如日常发生的情况那样,人能够以纯
粹的几何学想像做出发现。这种情况只是表明,对经验的回忆也能使我们意识到以前未
曾注意的环节,正象从一盏亮灯的余象可以观察到以前未见过的新的细节一样。就是数
学也必须以类似的方式加以理解。数学的基本命题也不会是完全不依靠经验的。
  几何学(和整个数学)之所以使人信服,不是由于它的理论是从一种完全特殊的知
识得来的,而是由于它的经验材料是我们特别容易和方便得到的,是屡屡经过特别试验
的,而且在任何时刻都能再加以试验。并且,空间经验的范围比整个经验的范围更有限
得多。于是,立即就产生了一种信念,认为空间经验业已探察无遗,从而引起了对此所
需要的自信心。
   
二十四
  毫无疑问,在声音感觉领域获得丰审经验的作曲家和在颜色感觉领域获得丰富经验
的美术师也有类似于几何学家的自信心。对于几何学家,不会发生其成分为他所不熟悉
的空间图形;作曲家和美术师也不会碰到新的声音的或颜色的组合。但是,假如没有经
验,初学几何学的人因其活动的结果所感到的惊讶或失望将不会比年轻的音乐家或美术
师所感到的更少些。
  爱好沉思默想的数学家、作曲家、美术师和自然科学家,尽管他们的素材和目的不
同,进行的方式是完全相类似的。当然,数学家的素材有极大的局限性,因而他在他的
行为的可靠性方面比别人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作曲家、美术师和自然科学家则由于极其
相应的理由,比别人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十五
  生理空间与几何空间的区别曾经证明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既然几何学的认识是由
物体在空间中的互相比较而得到的,那末,也就不能不考虑到时间,因为在这样比较时
不能不考虑到物体的移位。空间和时间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显示它们是相对地不依存于
其他物理要素的。这表现于物体在运动而它们的其余特性还相对不变的事实中。正因为
这样,纯粹几何学、运动学和力学的产生才有可能。
  如果我们作精密的考察,那末,空间和时间在生理学方面是指特种的感觉,而在物
理学方面则是指感觉所表征的要素在函数中的互相依存关系。当我们的身体的部分和过
程所制约的空间生理指标和时间生理指标在相同的生理情况下加以互相比较时,就得出
了物理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物体的要素对另一个物体的要素的依存关系、一个过
程的要素对另一个过程的要素的依存关系)。根据这个洞察,我们就可以把时间和空间
的各个规定当作纯粹物理的。与一个定向连续过程的较小部分相会合的过程,在时间上
是较早的。在一个均匀充实的空间内,假如从位置A出发的过程到达位置B比到达另一位
置更早,那末,位置B就比那另一个位置更接近位置A。直线是由两点(无限小的物体)
的物理关系所明确地决定的位置的全体。如果在均匀的空间内由A和B出发的过程在相同
的时间内到达位置C,并且这种过程比从A和B出发而到达C的任何其他过程都在时间上更
短,C就是在直线AB的二等分点上。
   
二十六
  物理学家的时间与时间感觉系统不一致。当物理学家要决定一段时间时,他用相同
的或假定为相同的过程,如摆的振动,地球的旋转等等,作为度量的标准。这样,与时
间感觉相联系的事实就受一个反应的制约,并且这个反应的结果,即所得到的数目,代
替了时间感觉,去对思想进展作更准确的决定。与此完全一样,我们调节我们关于热过
程的思想,不是按照物体提供给我们的热感觉,而是按照这样一种更确定的感觉,这种
感觉是由察看水银柱的高度,从温度表的反应得来的。通常是以空间感觉(地转的角度,
或表盘上的时针路程)代替时间感觉,又以一个数目代表空间感觉。例如,假如我们以
θ=Θe-kt代表一个正在冷却的物体温度比它的周围超出多少,那末,t就是那个数目。
  一个方程式中的各个变量的关系通常是(在分析的意义下)比人想要用这个方程式
代表的关系更广泛的关系。例如在(x/a)2+(y/b)2=1这个方程式中,x的一切可能
的值都有分析的意义,并提供了y的相应的值。可是,我们假如用这个方程式代表一个
椭圆,那末,就只有x<a和y<b的这些值有(实在的)几何学的意义。
  与此类似,假如这个情况不是显而易见的,就必须明确地补充说,θ=Θe-kt这
个方程式只在t的值增加时代表这个过程。
  假如我们设想不同事实的进程,例如一个物体的冷却和另一物体的自由降落,可以
由一个包含时间的方程式来代表,那末,可以从这种方程式中把时间排除出去,而温度
的超出量也可以由降落的距离来确定,这样,要素就简单地表现为相互依存的了。可是,
要进一步确定这种方程的意义,那就必须补充说,只有不断增大的降落距离或不断减少
的温度才可以相继代入这种方程内。
  当我们这样设想温度超出量为降落距离所确定时,这种依存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在
这一点上,我同意彼得楚尔特的看法。但是,当我们认为温度超出量为地转角度所确定
时,依存关系也同样不是直接的。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如果地球受一种冲击而改变它的
旋转速度,相同的温度值还可以归于相同的旋转角度值。在我看来,由于这种考虑,似
乎可以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公设只是暂时的,它们是以我们对于某些决定性的、认识不
到的独立变元的部分无知为根据的。我愿意人们只以这个意义去理解我以前指出的一种
不确定性。这个见解也与一义确定性的公设颇为一致,因为这种公设总是在给定的情况
的前提下,撇开非常的和不可预期的变化而出现的。如果人们想到彼得楚尔特所强调的
同时的依存关系和相继的依存关系的区别适用于直观表象,而不适用于在数量上调节直
观表象的方程式,那末,在我看来,这种见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在数量上调节表
象的方程式只能是同一类的,只表示同时的依存关系。至于通常意义下的非决定论,例
如,某些哲学家和神学家以为意志自由的假定,与我的观点则相距太远了。
  时间不是可以倒退的。一个热的物体在冷的环境中只会冷却,不会自己又变热。只
有极小的温度超出量与更大的(或更退的)时间感觉相联系。一所失火的房子被烧掉,
但不会自己又盖起来。植物不会自己变小,爬进地里去,而是从地里生长出来,越长越
大。时间不可倒退的事实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件事,就是物理量在值上的变化只沿一个确
定的方向发生。在两种排斥的可能性之中,只有一种是实在的。我们用不着从这里看出
任何形而上学的问题。
  变化只能由差别来确定。在没有差别的场合,就没有确定性。插进来的变化可以扩
大差别,也可以缩小差别。但是,假如差别有扩大的趋势,变化就会无限地和无目的地
持续下去。只有假定一种普遍地减少差别的趋势才与世界的一般图景不相冲突,或更好
地说,才与我们的有限环境的图景不相冲突。可是,假如产生差别的情况没有从外面侵
入我们的环境中,使我们受到它们的影响,那末,也就不再会立刻发生什么事情了。
  象彼得楚尔特那样,我们也能够根据我们自己的存在,根据我们身体的和精神的稳
定性,推断自然界过程的稳定性、一义确定性和单向性。因为不仅我们自己是自然界的
一小部分(276页),而且我们环境中的这些特性正是我们的生存和思维的条件(参看
《通俗科学演讲集》第三版第250页)。可是,也不可以太信赖这种推断,因为有机体
是自然界特殊的一小部分,它们的稳定性是很有限的和程度适当的,事实上它们也会消
亡,只有程度适当的环境稳定性才会保持它们。所以,我们的最适宜的态度就是承认到
处可见的知识限度,而把追求一义确定性视为一种尽可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实现的理想。
  当然,我不认为我在自己的思想太激动的时期(1871年)所写下的论点,特别在它
们的形式方面,是无懈可击的,而且我丝毫也不把彼得楚尔特的反对意见看做是轻率的;
但我希望我再详细地讨论这个题目(关于这个题目,我在这里只能作简短的论述)时,
我可以不放弃我的见解的实质,而得到完全被了解。
第十五章 本书陈述的见解被接受的情况
   

  本书第一版出版之后,对它的意见大有分歧。在大多数场合,好评是关于细节方面
的,而得出这些细节的基本见解则大部分被抛弃了。就我所知,公开的评论即使在反对
我,也是中肯的,而且它的坦率态度对我很有教益。
  阿芬那留斯后期出版的作品对评论我的著作所起的有利影响。是无可否认的。然而,
一个职业哲学家以详细的、系统的论述建立起来的观点,在自然科学家那里,人们倾向
于看作是一种轻易设想的、一知半解的妄说,这却应该加以深思。现在,甚至于连阿芬
那留斯的门生和那些通过自己的道路而接近于我的观点的青年科学家也站到我这方面,
乐于给我以帮助了。可是,对于我的基本思想,所有的评论家,包括那些把它们引证得
十分正确而且确实了解它们的人们,都几乎毫无例外地免不了有严重的怀疑。这没有什
么奇怪,因为我对于读者的思想的可塑造性提出了过分的要求。逻辑地领会一种思想和
以同情的态度采纳这种思想,是两件不同的事。其实,只有当心理生活达到高度的发展,
已经显示出丰富的、本能的获得性储藏时,逻辑思维的系统化和简单化的功能才会开始。
要由逻辑的途径得到这种本能的、逻辑思维出现以前的获得性储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宁说,这是关于心理转变过程的事情,如我经验过的那样,这种转变即使在青年时代
也是够困难的。因此,要在这件事情上期望立刻得到同意,那就是不自量了。反之,只
要人们容许我说话,毫无成见地加以听取,我就满意了。现在我要按照我从评论家那里
得到的印象,把那些特别遭到反对的论点再提出来加以说明。在这样做时,我并不把人
们曾经提出的反对意见视为恶意的和个人攻讦的,而是视为典型的反对意见,所以我不
指名道姓。
   

  假如我们不受强制,我们就会看到地球固定不动而太阳和恒星在动。这种见解不特
对平常的实用目的够用,而且也最简单和最有利。可是,相反的见解业已证明它自己对
于某些理智的目的更为方便。虽然这两种见解都正确,并且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都适用,
但第二种见解是在对一种敌视科学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这里与平常人的本能见解是联
系在一起的——作了艰苦的斗争之后,才被接受的。然而,无理地要求观察者想像他是
站在太阳上而不是站在地球上,比起要求他把他的自我视为一无所有并把它分解为变化
的要素的一个暂时复合体,那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这后一种见解早已从不同方
面有了准备。我们看到我们所谓自我的单一体在诞生时出现,在死亡时消灭。除非我们
相信这些单一体生前潜在、死后长存这个今日已成为极怪诞的虚构,我们只能认为它们
仅仅是暂时的单一体。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告诉我们,自我能生长和丰富自己,会变得
贫乏和萎缩,会变成别人和自我分裂,简言之,在人的一生中会有显著的变化。尽管有
这一切,自我对于我的本能的观点仍是最重要的和最恒久的。自我是联系我的一切经验
的纽带,也是我的一切活动的源泉。同样,坚硬的物体对于粗糙的本能的观点也是某种
颇为恒久的东西。假如这个物体被分割、被分解,与别的物体化合在一起,那末,这些
恒久性就会加多和减少。于是,为了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坚持那个久成爱好的思想,我们
就假定有潜在的恒久性,而使我们求援于原子论。既然我们往往能够把消失的或变化的
物体再恢复起来,所以,这个情况比关于自我的情况就有某种更好的根据。
  正如我们在把握一件东西时不能没有物体观念一样,在实践上,我们行动时也不能
缺少自我观念。就象我们看见太阳总是升起一样,在生理上,我们总是利己主义者和唯
物主义者。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必须不坚持这种观点。试让我们改变这种观点吧!假
如这样做,有所了解,则总会产生实践效果的。
   

  谁一度受过康德的影响,而采取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并且不能摆脱物自体这个观
念的最后残迹,谁就会遗留下一定的唯我论倾向,这个倾向会多少明显地表现出来。根
据我青年时期的经验,我对这种情况如道得很清楚,并且觉得容易理解。哲学家把唯一
的、原则上不可解决的自我问题作为解决一切其余问题的出发点。自我是给予我们的,
我们不能超出自我之外。因此,当思辨哲学家们说,“唯我论是唯一的彻底的观点”时,
鉴于他们力求得到一个封闭的、包罗万象的、业已完成的世界观体系,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我们必须说,对于相信物质是唯一的直接与件,不须再加以解释的人来说,唯物
主义也是同样彻底的。一切体系恰恰都是这样。可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对我说唯我论是
唯一的彻底的观点,这就使我惊奇了。我完全不愿强调这种观点对于沉思默想、梦中度
日的行乞僧,比对于严肃思维、积极活动的人更适合。可是我相信,自然科学家由于这
个转向,就混淆了哲学的思想方法和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科学家不追求完备的世
界观:他早已知道他的一切工作只能扩大并加深他的洞察力。对于他,没有不需要更加
深入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没有他会认为绝对不可解决的问题。假如一个问题一时不能下
手,他在这时就解决其他可以解决的问题。当他随后回到原先的问题时,它那种可怕的
外貌通常大部分就消失了。
  当人们完全暂时说自我是一个特种的要素联系时,只要这种联系的性质未经详细研
究,自我就确实没有被穷尽。这里涉及的各个问题用思辨是不能解决的,而首先是由心
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来解决的;依靠他们的力量,我们已经得到这些问题的
许多重要解释。自我的物质基础,即人体,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释问题的基点;这些基
点,内省心理学只能很不完备地提供出来。唯我论的自然科学家就象这样一个物理学家,
这个物理学家由于当时还不完全认识热胀冷缩,而认为温度表是世界的根本问题。另一
方面,唯我论的哲学家在我看来则可以比作这样一种人,这种人认为他所看见的一切东
西,在他旋转时总是在他前面,因而就不肯再旋转了。至于把自我分裂为被经验的客体
和能动的或能观察的主体,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本能的做法,它会使人人长期苦恼不
堪;要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的人,请看本书第20,21页。
   

  任何人不放弃把自我作为一切事物所依据的实在,他也就免不了把我的感觉和你的
感觉作根本的区别。同样,任何人相信物体是绝对恒久不变的,他就会以为一切特性都
附属于这个单一的载体。可是,当这块银白色的钠溶化,分解为蒸汽,完全不再象原来
的东西时,当这块钠分成不同的部分,进入不同的化合物,因而有了比以前更多的、甚
或更少的物体时,我们所习惯的思想方式只有用极端矫揉造作的方法,才可以保持下来。
于是,时而认为这些具体特性属于这个复合体(物体),时而认为它们属于那个复合体,
并且以恒久不变的规律代替不恒久的物体,就变成更有益的了,而这种规律在这些特性
和它们的联结变化之后,还会存在。要求采纳这种新的思想习惯,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假如有人对古代研究家说,“土、水、空气决不是恒久的物体,恒久的是藏在这些东西
里的近代化学元素,这些元素的多数是看不见的,其他的元素也很难孤立或固定起来。
火决不是物体,而是一个过程”,他们会多么反感呵!这一步伐所包含的巨大转变,我
们几乎不能正确地加以估计。可是,近代化学正准备把这个转变继续向前推进,而这些
抽象方法在相当时间内就达到了这里所采取的观点。正如我不认为红或绿是属于个别物
体一样,根据我在这里为一般的辩方定向所采取的观点,我也不对我的感觉与别人的感
觉作实质上的区别。这些相同的要素在许多结合点(即自我)上互相联系着。但是,这
些结合点不是什么恒久的东西。它们发生、消亡和不断改变。可是,一时不互相联系起
来的东西,也没有觉察得出的互相影响。无论能不能用连结神经的方法把别人的感觉转
移给我,我的观点都不受影响。最熟悉的事实就是这个观点的充分根据。
   

  许多读者反对他们所认为的——当然是误解了的——我的世界观的一般性质,也许
比反对我的基本思想还要厉害。首先,我必须说明,那些不顾我自己和其他方面的再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