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明与缺憾

_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
我们还在野心(ambition)和尿道性欲
①弗洛伊德在1920年为第二版《性学三论》增写的一条脚注中,概述了阿德里安的文章。--英译注。
②这个例子已于1919年补充到《释梦》第六章(E)中。--英译注。
③最后两段的大部分内容源出《本能的转变》(1917c)一文,但是这里又增添了一些新观点。《引论》第二十讲已间接谈到了该题目。--英译注。
④事实上弗洛伊德早在《性格与肛门性欲》(1908b)一文中就指出了这些联系。--英译注。
(urethralerotism)之间发现了一种类似的却可能更牢固的联系。有一个传说明显地暗示了这种联系。据说在亚历山大大帝①诞生的同一个晚上,某位赫罗斯特拉斯(Herostratus)仅仅由于渴望成名而放火烧毁了位于以弗所(Ephesus)②的着名的阿耳忒弥斯神庙(templeofArtemis)。可见古人似乎并非没有认识到这种联系。
排尿与火以及灭火具有何种关系,你们自然是知道的③。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像上述那样证明,其他的性格特征本身也是与各种特殊的前生殖器的利比多结构有关的积淀或反作用-形成,但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B现在我可以返回到历史中和我的题材中去,再一次提出本能生活的最一般问题。
首先,自我和性本能之间的对立曾以我们的利比多理论为基础。
但是后来,当我们开始更严密地研究自我本身并获得自恋(narcism)概念时,这种区别本身就失去了基础。
在很少的场合,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把自己作为对象,其所作所为好像是在跟自己恋爱。所以,我们从希腊神话中借用了"那喀索斯"(narcisism)④这个词。但这仅仅是正常事态的极度夸张而已。
我们曾经认为,自我一直是利比多的主
①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公元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曾率兵侵略东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中译注。
②小亚细亚古都。--中译注。
③弗洛伊德在此之前不久写过一篇专论该题目的短文(1932a)。--英译注。
④那喀索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爱慕自己的人。--英译注。
要储藏所,对对象的利比多精神专注源出于此又返回于此,而这种利比多的主要部分则长期存留于自我中①。自我利比多就是这样不断地转变为对象利比多,然后对象利比多又转变为自我利比多。但在这种转变中,两种利比多性质并无二致,把一种利比多能量与另一种利比多的能量加以区分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丢掉"利比多"这个术语,也可以把它用作一般意义上的精神能量的同义语。
这种观点我们没有保持很长时间。我们不久即采用了另一种更加尖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关于两种利比多在本能生活中成为对立物的看法。
然而,我并不愿意把本能理论中的这个新观点的来源告诉你们,这种新观点基本上也是立足于生物学方面的各种思考,我将仅仅把这种新观点作为现成的结论提供给你们。我们的假定是:存在着两类本质上不同的本能,一类是最广泛意义上所理解的性本能--也可以称为性爱(eros),如果你喜欢这个名称的话。另一类是攻击性本能,它们的目的在于破坏。
当我如下所述提出这个观点时,你们几乎不会把它看成是新东西。
这种观点看起来是这样一种尝试,它将爱与恨之间的日常性的对立作了理论性的升华。这种对立与物理学所假定的在无生物界中存在的吸引与排斥之间的对立也许是相符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假定仍然被许多人看作是一种新观点,甚至认为它是一种最令人反感的、应尽快摒弃的新观点。
我估计在这种对我们观点的否定中,有某种强
①不过参见本书第77页的论述:"对对象的精神专注产生于本我的各种本能要求。"还请参见本书第105页上关于同破坏性本能有关的自我和本我的论述。--英译注。
烈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为什么我们自己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决心承认攻击性本能呢?为什么我们在为了我们的理论而利用这些对每个人都是一目了然和熟悉的事实时,曾经犹豫不决呢?
当然,如果我们把具有破坏性目的的本能归之于动物的话,可能就不会遭到什么反对。
但是说人类气质中包含这种本能,就仿佛是对人类的亵渎。
我们的观点也与许多宗教的假定和社会习俗相冲突。
这些假定和习俗认为,人类应当生来就是善良的,或者至少本性是善良的。如果人类偶尔表现出残忍性、兽性和狂暴性,那只是人类情感生活的暂时失调而已。这些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煽动出来的,或可能仅仅是他迄今为止仍然强加于自身之上的不明智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
遗憾的是,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经验却并未表明上述情况,相反,它们证明了这样一种判断:对人类本性之"善良"
的确信只不过是一种有害的幻想;人们凭借这种幻想,期望他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更加舒适,而实际上他们却只是在破坏。
我们无需继续进行这场争论,因为我们对人类身上存在的特殊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本能的证明,所依据的并不是历史的教诲或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是对性虐待狂(sadism)和性受虐待(masochism)现象所作的种种一般性的考察。你们已知道,当性满足与使性对象遭受痛苦、虐待和羞辱的条件相联系时,我们称之为性虐待狂。而当这种满足的需要被受虐待的对象自身所体验时,我们则称之为性受虐狂。你们还知道,在正常的性关系中,存在着这两种倾向的某种混合体。
当这两种倾向把其他性目标排挤到次要地位而代之以自己的目标时,我们就称之为性倒错行为(perversions)①。你们恐怕不会没有注意到,性虐待狂与男性气质(masculinity)的关系较为密切,而性受虐狂则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具有更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亲缘关系。
不过我要补充一个说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性虐待狂与性受虐狂这两种现象均为利比多理论所难以解释,而尤以后者为最。
这两种现象构成了利比多理论的障碍,然而同时,它们又恰恰适合成为另一种取代利比多理论的学说的基石。
这样,我们就认为,在性虐待狂和性受虐狂中,我们看到了两类本能即性爱和攻击性的混合体的两个典型实例。我们进一步假设,这种混合的关系是一种原型关系--每一个能够予以检验的本能冲动,都是由这两类本能的某些类似的融合或合金所组成的。这些融合的比例在每个本能冲动中当然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性爱本能使融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目标,而攻击性本能的倾向则在融合物中趋于缓和或发生渐变。
这个假定为我们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景,将来总有一天,这个假定会显示出对于认识病理学过程具有重大的价值。由于融合起来的东西还可以分解开,故我们可以预料,融合活动将受到各种分解作用的最大影响。
不过这些概念仍然太新,还没有人试图在我们的工作中运用它们②。
我们现在回到性受虐狂所显示的那个特殊问题上。只要我们稍稍怠慢了性受虐狂中的性爱成分,它就会向我们表明
①关于性倒错行为请参见《引论》第二十、二十一讲。--英译注。
②本问题请参见《自我和本我》第四章。--英译注。
以自我破坏为目标的那种倾向存在的迹象。如果性受虐狂确实也包括破坏性本能(如同也包括利比多一样),以致自我--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考虑的东西确切地说是本我即整体的人①--从起源上讲包含了一切本能性冲动,那么我们就得出了下述观点:性受虐狂比性虐待狂产生得更早,后者是指向外部世界的破坏性本能,故具有攻击性特征。
一定数量的原始的破坏性本能可能仍旧保留在内心里。我们似乎只有在两个条件下才能感觉到这种本能:一个条件是当这种本能与性爱本能相结合而转化为性受虐狂时;另一个条件是当它携带着或多或少的性爱成分,作为攻击性指向外部世界时。
我们现在有这样一种想法:攻击性也许不可能在外部世界中得到满足,因为它遇到了真实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性就可能退缩,而加强在内心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自我破坏性。
我们将会认识到这就是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并认识到这种情况的重要性。受到阻抑的攻击性似乎包含着一种严重的伤害。对于毁坏他物和他人、以便不使自己遭受毁坏、以便预防自我破坏的冲动产生的意图来说,上述伤害仿佛是必要的。
而在道德家来看,这真是一种糟透了的发现。
不过道德家们会长时间地安慰自己,认为我们的推测是不可能被真正证实的。这种古怪的本能甚至把破坏的目标指向自己所栖身的有机体!
诗人们确实谈到了这种东西,但他们对此不负责任,因为在诗的领域里他们享有豁免权。
顺便提一下,这种观点甚至与生理学也不是毫不相干的。例如,胃粘膜
①参见第103页脚注1.--英译注。
侵蚀其自身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这种自我破坏本能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寻找依据。人们毕竟不可能仅仅因为少数几个蠢货把他们的性满足与某种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就对如此广阔的领域贸然作出假定。我相信,对这种本能的更深入的研究,会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的。
这种本能不仅支配着精神生活,而且支配着植物性神经的活动。
这种有机物的本能表现出一种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特征(我目前尚不能确定该特征是否为各种本能所共同具有)。
因为这些本能显示了一种回复到事物的早期状态的努力。我们可以假定,只要事物发展中已经达到的某种状态被搅乱了,一种本能就会产生出来重新制造那种状态,形成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强制性重复"(compulsiontorepeat)的现象。
例如,整个胚胎学就是一种强制性重复。再生已丧失的器官的能力存在于整个动物领域。
复原的本能--除了治疗的帮助外,我们疾病的痊愈应归功于这种本能--大概就是上述能力的残余。这种本能在低级动物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鱼在排卵期的回游、鸟的定期移栖,甚至可能包括一切我们称为动物本能(inAstinct)①的表现形式的东西,都是根据强制性重复的法则发生的。这个法则表现了本能的保存性(conservativenature)。在心灵领域里也不是看不到这个法则的表现形式。下述事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分析工作期间,病人被压抑和遗忘了的童年经验,在尤其是移情状态下的各种梦和反应中得到了
①原文为"instinct",下面一行中"本能"的原文则是"Triebe".--英译注。
再现,尽管这种再现是不符合快乐原则的利益的。
我们假定在这种情况中强制性重复甚至正在克服快乐原则的抵制,这样一来上述现象便得到了解释。
不通过分析,人们也能够观察到某种类似的东西。
在有些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原封不动地重复着相同的自我伤害行为。
而在另一些人那里,他们似乎总是被厄运纠缠着,可是深入的调查却表明,厄运往往是他们自己无意识地召引来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说强制性重复具有"恶魔"的特征。
然而,本能的这种保存性特征怎么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自我破坏性呢?这种本能想要回复到事物的什么样的早期状态呢?
答案不难找到,而且我们的答案将开辟种种广阔的前景。
如果生命在某个无法估计的遥远时代,以某种我们难以设想的方式,确实曾经产生于无机物,那么,按照我们的假定,某种本能在当时就应该已经产生了,它一再企图毁灭生命,重建无机物状态。如果我们承认我们所假定的自我破坏性存在于这种本能中,我们就可以把自我破坏性视为"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的一种表现,而死亡本能是不可能不在每一个生命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我们所确信的这些本能被划分为两组--一组是性爱本能,它把生命物质结合成越来越大的整体;另一组是死亡本能,它的作用正好相反,是使有生命物退到无机物状态。生命现象就是从这两组并存而又矛盾的行为中产生的,然后又被带向死亡的终点。
你们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耸耸肩说:"那不是自然科学,那是叔本华的哲学!"
但是,一个勇敢的思想家为什么就不可能预先猜测到某种以后被严肃而艰苦的细致研究所证实的东西呢?
何况世上并不存在任何从未被说过的东西;早在叔本华之前,类似的话就有许多人说过了。
而且我们正在谈论的实际上并不是叔本华的哲学。我们并没有断言死亡是生命的唯一目标;我们没有忽略除死亡外还存在着生命这个事实。
我们只是承认这两种基础性的本能,使它们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目标。
这两种本能是怎样混合在生命进程中的?死亡本能是怎样用来为性爱的目的服务的(特别是当它作为攻击性而转向外部时)?这两个任务将留待未来的研究去解决,我们现在仅仅是能够看到这种解决的前景。
此外,保存性特征是否可能并非毫无例外地归属于一切本能,当性爱本能努力使生命物综合成更大的整体时,它们是否也可能并不打算退回到事物的一种早期状态--这个问题我们也将留待后人去解决①。
B从我们的基础出发,我们已经取得不少进展。
我将回顾这个基础,即我们有关本能理论思考的出发点。
这个出发点也就是引导我们修正自我与无意识之间关系的那种东西--它是得自分析工作的一种印象:进行抵抗(resistance)的病人常常没有意识到他的抵抗。
病人不仅没有意识到他的抵抗,而且对这种抵抗的动机亦一无所知。
我们乃不得不去寻找这种动机。
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这种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受折磨需要
①关于强制性重复和死亡本能的这一论述,几乎完全源出于《超越快乐原则》一书(1920g)。在弗洛伊德较晚写的一篇论文《性受虐狂的效益问题》中,可以看到关于性受虐狂的更详细的阐述。--英译注。
(nedforpunishment)。我们只能把这种需要归类为性受虐狂愿望。
这个发现的实践意义不亚于它的理论意义,因为这种受折磨的需要可以说是我们治疗工作的顽敌。满足这种需要的受苦行动与神经病相联系,因为这个缘故,该需要使病人坚持处于病态中。
受折磨的无意识需要这个因素,似乎存在于每一种神经病中。
在某些病例中,神经病性质的受苦能够代之以其他种类的受苦。这些病例都是令人信服的。我将向你们介绍一种这类体验。
我曾经成功地使一位中年独身妇女摆脱了症状情结(thecomplexofsymtoms)。
她曾因该情结而蒙受了大约十五年的折磨,几乎不能参加生活中的任何活动。她后来感到病好了,于是变得十分活跃,渴望发挥她那不算太差的能力,赢得一点承认、享受和成功,尽管这种时刻来得晚了些。
然而,每当她尝试做一件事情时,只要别人告诉她或她自己意识到因年纪太大,已不可能在那一领域有所成就,她的尝试就结束了。这种结果本来显然会导致她旧病复发的,可是她现在却不可能再得那种病了。相反,她每次都会碰到一件事故,使她暂时停止活动并感觉很痛苦。例如,在她做某件事情时,她或者摔倒在地,扭伤了脚踝或膝盖,或者碰伤了手。当人们使她知道她自己对这些明显的事故负有重要责任时,她似乎就改变了她的方法。
于是相同的烦恼不再引起事故,而是导致各种身体上的小毛病,如粘膜炎、咽喉炎、流行性感冒和风湿性肿胀。
一直到她最后下决心放弃各种尝试时,整个不安定的状况才宣告结束。
我们认为,这种渴望折磨的无意识需要的来由已是明白无疑了。
这种需要显得像是良心的一部分,是良心向无意识的一种延伸。
它应当与良心具有相同的起源,并因而与一部分已经被超自我内在化并接收过去的攻击性相符合。只要上述说法不错,为了各种实践的目的,我就有理由把这种需要叫做"无意识内疚感"(unconsciousenseofguilt)。在理论方面,我们实际上还尚未确定,我们到底是应该假定整个已从外部世界返回的攻击性都受到超自我的束缚而转向反对自我呢,还是应该假定攻击性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自由的破坏性本能在自我和本我中继续进行着沉默而危险的活动。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们对它缺乏更多的了解。可以肯定的是,当超自我最初建立时,它所接管的是儿童指向其双亲的攻击性--由于儿童在性爱方面的固定作用和遇到的外部困难,儿童没有能力向外释放这部分攻击性。
因此,超自我的严厉性完全不需要与抚育的严格性求得一致。
最有可能的是,当以后出现了压制攻击性的需要时,这种本能会选择在超自我刚建立时的那个决定性时刻向它展现过的同一条途径。
在分析治疗中,无意识内疚感过于强烈的人,是通过消极的治疗反应来表现他们自己的。
对于预测诊断来说,这种反应是很难对付的①。当人们向他们解释了他们的某个症状时--这种解释通常应该至少在该症状暂时消除时才作出--他们所发生的情况反倒是该症状和疾病暂时加重了。只要对他们在治疗中的表现予以表扬,或说几句分析取得进展的鼓舞人心的话,就足以使病人的情况趋于恶化。关于这种情况,
①参见《自我与本我》第五章的一个长脚注。--英译注。
一个非分析者可能会说病人缺少"复原的愿望"(wiltoreAcovery)。如果你遵循分析的思考方式,你就会在这种情况中看到无意识内疚感的表现。
这种处于病态的表现,以及折磨和受挫折,恰恰是病人所需要的东西。
这种内疚感所显示出来的各种问题,如它与道德、教育、犯罪和过失等的关系,目前是精神分析者所偏爱的研究领域①。
在这里,我们意识不到的已从精神的底层来到了开阔的旷野,我不可能再带领你们前进了。不过,在我今天跟你们分手之前,我还要告诉你们我的另一个思考结论。
我们已习惯于认为,我们的文明是以性倾向为代价建立起来的。
这种被社会所禁止的性倾向,一部分确实被压抑了,而另一部分却运用于其他目标了。
而且我们承认,无论我们怎样自豪于我们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但要想实现文明所提出的要求并在文明中感到舒适却是不容易的。
因为强加于我们身上的各种本能的制约,构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我们关于性本能所说的,同样甚至更适用于别的本能即攻击性本能。使人类公共生活变得困难并威胁着其中的生存者的,首先便是这种本能。
对个体攻击性的限制,是社会要求个体首先作出的、并可能是最重大的牺牲。
我们已经认识到一种在其中这种难以驾驭的事物已被驯服的领域,即超自我。超自我接管了各种危险的攻击性冲动,它似乎在有反抗倾向的区域都派驻了重兵把守。
但另一方面,如果纯粹从心理学上来考虑问题,我们却应该承认,自我在这样为
①对这种内疚感的主要论述请参见《自我与本我》第五章,《性受虐狂的效益问题》和《文明及其缺憾》第七、八章。--英译注。
社会需要作出牺牲时是并不情愿的,也并不乐意忍受那些它本来想用于反对他人的破坏性的攻击倾向的折磨。这种情况很像是支配着有机动物界的"吃或者被吃"这种困境在人类心灵领域中的扩展。幸运的是,攻击性本能从未单独存在过,它总是与性爱本能并存,而后者在人类创造的文明条件下则具有减轻或避开攻击性的作用①。
①弗洛伊德此前不久曾在《文明及其缺憾》特别是该书第五、六两章中,详细论述了攻击性和破坏性本能。--英译注。
第三十三讲 女性气质①
我一直就想告诉你们,我正在与某种内心障碍作斗争。
可以这样说,我感到难以把握这些讲演的合理范围。
在十五年的工作过程中,精神分析的确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得更加丰富了。
但是,尽管如此,对精神分析的介绍即使不作修改和增补,也是可以应付的。我常常思忖,这些讲演是没有存在的理由的。
因为对精神分析者来说,我讲的东西太少,而且毫无新意;但对于你们来说,我讲的东西又太多,而且对于其中的一些,你们还尚未作好理解的准备;它们超出了你们的知识范围。
我为这些讲演寻找了各种理由,并根据不同的理由努力证明了各个相互独立的讲演的正确性。
第一个讲演谈梦的理论,它应该再次一举把你们送回到精神分析的气氛中去,并向你们表明我们的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牢固的。这个讲演所引导产生的第二个讲演,则从对梦的解释走向了所谓的神秘主义(ocAcultism),利用这个机会,我不受拘束地讲出了我对这样一种研究领域的看法:在这个领域中,许多有偏见的想法尽管遇到
①这个讲演主要依据两篇较早的论文,即《关于性别的解剖学区分的若干心理学结论》(1925j)和《女性性欲》(1931b)。但是本讲演涉及到成年妇女,包含了新的材料。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的《精神分析纲要》(1940a〔1938〕)第七章中,作者再次回到了这个课题。--英译注。
了激烈的反抗,却仍然在斗争着。
我希望你们在作出判断时能够学会容忍精神分析的实例,并且不要拒绝和我一起来漫游这个领域。第三个讲演探讨了人格剖析问题。它涉及到你们所不熟悉的题材,无疑对你们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然而,要我向你们隐瞒这个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的最初起源则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在十五年前就把握了这种剖析,那么当时我就会对你们谈到它的。
至于我的上一个讲演,你们恐怕只有付出艰苦努力才有可能领会它。这个讲演对我过去的有关见解提出了种种必要的、具有决定性的修正,它们对解决各种最重要的问题作了新的尝试。如果我不谈到这些修正的话,那么我的介绍就会把你们引入歧途。正如你们所知道的,一个人一旦提出辩解的理由,这些理由最终便将证明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命中注定的。我服从命运,并请求你们也采取这种态度。
就介绍精神分析本身来说,今天的讲演并不重要。但是,把它作为详细的精神分析工作的一个实例提供给你们,却是很合适的。
我可以谈两点情况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讲演。
首先,它所提出的仅仅是观察到的事实,而几乎没有附加任何理论性的东西;其次,它所论述的题目比别的题目更能引起你们的兴趣。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女性气质的性质这个谜面前一筹莫展:
那些戴着有象形文字的方冠的头①,
①指古代埃及的僧侣。--中译注。
那些包着头巾的头和扣着黑色教士帽的头,那些装着假发的头以及其他无数不幸的、淌着汗珠的人们的头①……
你们当中的男人将不得不为这个难题而烦恼;但女人们却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女人本身便是这一难题。
你们在遇到一个人时所做的第一个区分就是:"他是男的还是女的?"
并且习惯于以毫不犹豫的确定性进行这种区分。解剖学在这点上具有和你们相同的确定性,而且并不比你们更加深刻。
男人的性产物即精子及其载体是阳性的,而卵子及其聚藏它的有机体则是阴性的。
两性方面的器官已经形成,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从事性活动。
它们很可能起源于相同的(遗传的)性倾向,但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的结构。此外,男女两性的其他器官、身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则显示了人体性别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不稳定的,它的程度也是可变的。
这些就是所谓的第二性征。
其次,科学会告诉你们某种东西,它与你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并可能被认为会搅乱你们的思想。
它引导你们注意这一事实,即男人性器官的若干部分也出现在女人身上,尽管它们处在发育不全的状态,反之亦然。这种观点认为,上述事实的存在是双重性别特征(bisexuality)②的表现,仿佛人类个体即非男人亦非女人,而始终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只不过一种性别比
①引自海涅诗集《北海》第二部分第七篇"问海".--英译注。
②在初版《性学三论》(1905d)中,弗洛伊德阐述了双重性别特征。该部分包括一个长脚注,该书的以后各版均对这一脚注作了增补。--英译注。
另一种性别更明显罢了。
另外,我将要求你们熟悉这样一种见解,即在个体中作为男性成分与女性成分结合标准的那种比例,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然而,除去非常罕见的情况以外,一个人身上所呈现出的仍然只是一种性别的产物--卵细胞或精液。
所以你们一定会怀疑上述成分的决定性意义,并推断构成男性气质(masculinity)或女性气质的东西是某种解剖学所无法控制的不为人知的特性。
B那么,心理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也习惯于把"男性的"和"女性的"作为精神特征来使用,并且已用同样的方式把双重性别特征的概念转入了精神生活领域。
例如,当我们谈到某人(不论男女)行为时,我们说他在这一方面采用的是男性方式,而在另一方面采用的是女性方式。
但是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过是对解剖学或习俗的让步。
你们不可能赋予"男性的"和"女性的"概念以任何新的内涵。这种区分并不是心理学的区分。当你们说"男性的"时候,你们通常意指"主动的";当你们说"女性的"时候,你们通常意指"被动的".
这种关系确实是存在的。
男性的性细胞是积极活动的,它寻找女性的性细胞;而后者即卵子则是静止的,它被动地等待着。这种基本的性生物体的活动状态,确实就是性交中性个体行为的雏型。
男子为了性交的目的而追求女子,他占有她并在性交中穿进她的身体。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就恰好把男性气质的特征转变成了攻击性(agresivenes)。
但在某些动物中,例如蜘蛛,雌性却更为强壮,更富于攻击性,而雄性则仅仅在性交这一个行为中才具有主动性。如果你们考虑到这些事实的话,你们就很可能会怀疑上述说法是否真有道理。
抚养和照料幼儿的功能,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美德。
然而在动物界中,甚至这种功能也并不都属于雌性。
我们发现在相当高级的动物中,照料幼仔的任务是由两性分担的,有的甚至是由雄性单独承担的。即便在人类的性生活中,你们也会很快发现,把男性行为与主动性划等号、把女性行为与被动性划等号是多么的不恰当!
从任何意义上说,母亲对她的孩子都是主动的;哺乳这一行为本身,可以等同地说成是母亲给婴儿喂奶或者她被婴儿所吮吸。只要你们脱离狭隘的性交领域前进得愈远,这种"重迭性谬误"(erorofsuperimpositition)①就会暴露得愈明显。
女子可以在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重大的主动性,而男子却不能与其同类相伴生活,除非他们形成了大量的被动适应性。
如果你们现在告诉我,这些事实恰好证明男子和女子在心理学的意义上都是双重性别的,那么我将断定,你们已经自己决定把"主动的"等同于"男性的"而把"被动的"等同于"女性的".
但是我劝你们不要如此推论。
在我看来,这种见解对于追求有价值的目的是不适用的,也不能给我们的知识增
①指把两种不同事物误认为一种事物。《引论》第二十讲对这个术语作了说明。--英译注。
加任何东西①。
人们也许会考虑从心理学角度把女性气质描述为偏爱各种被动性目标。当然,偏爱被动性目标与被动性不是一回事;实现被动性目标可能需要大量的主动性。
情况或许是这样:对于女子来说,基于她所承担的性功能,她在生活中通过遗传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对被动性行为和目标的偏爱,这种偏爱相应于各种有限的或广泛的领域,她的性生活可作为这些领域的模式。但是,我们应当谨防在这方面低估社会习俗的影响,它们也促使妇女陷入被动状态。
不过这也远未说明我们的问题。
我们不应忽视,在女性气质和本能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别稳定的关系。对妇女攻击性的压抑--法律作出了关于这种压抑的规定,社会又把这种压抑强加给妇女--促使妇女产生了强烈的性受虐狂冲动。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种压抑有效地约束了妇女性欲的破坏性倾向,而这种倾向现在已经转向了妇女自身。这样一来,人们就说性受虐狂确实是女性的行为。可是,如果像经常发生的那样,你们在男人当中也遇到了性受虐狂,你们除了说那些男人显示了非常清晰的女性特征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心理学对女性气质这个谜也束手无策。
谜底无疑应该到其他方面去寻找,而且只有在我们大体上认识了生命有机体是怎样演变成两种性别之后才能找到。关
①在1915年的第三版《性学三论》(1905d)第四节中增加的一个长脚注中,后来又在《文明及其缺憾》(1930a)
第四章末尾的一个更长的脚注的开头部分,弗洛伊德论述了查明"男性的"与"女性的"这两个概念所具的心理学含义的难题。--英译注。
于这种演变我们迄今一无所知,而两种性别的存在却是有机生命物的最显着特征,它把有机生命物与无生命的自然界明显区分开来。
然而,对于研究那些因为拥有女性生殖器而被主要和明显地描绘成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类个体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东西。
鉴于我们这种研究的特殊性质,精神分析并不试图说明什么是妇女--那将是一件它几乎无法胜任的工作。
但是它已经着手研究妇女是怎样形成的,她是怎样从具有双重性别倾向的儿童成长起来的。我们近来已经掌握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这应当归功于我们的一些杰出的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女性同事,她们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
我们从对性别的区分中获得了特殊的吸引人的东西。对于今天与会的女士们来说,只要某种比较的结果似乎不利于她们的性别,她们就可能提出怀疑,认为我们作为男性精神分析者,不可能克服对于女性气质所抱有的某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而且我们的不公正研究正在损害着这种比较。
但是从我们方面来说,我们坚持立足于双重性别特征,所以我们毫不困难地避免了对女士们的失礼行为。我们只要这样说就行了:"这种比较并不适用于你们;你们是例外;在这点上你们更富于男性气质而较少女性气质。"
B关于妇女的性别发展,我们提出两点预测。第一,在这种发展中,妇女只有经过反复斗争,才有使自己适应性构造的功能。
第二,性别发展中的决定性转折点在青春期以前就已准备好或者已经完成。这两个预测很快就会被证实。与男孩的情况所作的比较进一步告诉我们,幼女向正常妇女的发展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
因为它包括了两个额外的任务;在男人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任何与之相当的任务。让我们沿着从两性发展的源头开始的平行线向前行走。
首先,男孩与女孩的肉体结构无疑就是不同的:这无需由精神分析来确定。
这种生殖器结构上的区别伴随着身体其他方面的区别。我们很清楚后者也是需要谈到的。
而且,在男孩和女孩的本能气质方面也形成了种种区别,我们从中可以隐约察觉到后来所形成的妇女性质。
一般说来,幼女较为缺少攻击性、对抗性(defiant)和自我满足感(selfsuficient);她似乎更需要给予抚爱,并从而似乎更富于依赖性和顺从性。
这种顺从的结果很可能恰恰就是,她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训练和较快地控制排泄,而尿和粪便是婴儿们赠给其照管者的第一批礼物,这种控制是儿童的本能生活中能够诱导作出的第一个让步。
人们还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即幼女较之同龄幼男更聪明和更活泼;她们更经常走出户外去认识外部世界,同时形成了更强烈的对对象的精神专注。
我无法说明这种幼女在发展中的领先是否已被精确的观察所证实,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把女孩的智力说成比男孩落后。然而,这些性的区别并不是很重要的结论,它们的重要性能够被个体的种种变化所超越。对于我们的当前目的来说,这些区别可以忽略不计。
两种性别似乎都以同样的方式经历了利比多发展的早期阶段。
人们原本期望在肛门受虐狂阶段,女孩已表现出在攻击性方面的某种落后,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们的女性分析者通过对儿童游戏的分析表明,幼女的攻击性冲动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程度的)猛烈性方面都是完整无缺的。随着进入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两性间的区别就完全被两性间的一致所掩盖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时的幼女就是幼男。如同我们所知道的,在男孩那里,这个阶段以下述事实为标志,即他们已经学会从其小阴茎那里获取快感,并把阴茎的兴奋状态与他们的性交念头联结起来,幼女则使用更小的阴蒂做着同样的事情。
看来她们的一切手淫行为都是凭借阴茎的相等物(即阴蒂)来进行的,而真正女性的阴道则未被幼女幼男所发现。诚然,也有一些关于早期阴道感觉的孤立的报告,但是要把这些感觉同肛门或前庭(vestibulum)的感觉区别开来却是不容易的;而且,这些早期的阴道感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起重要作用。我们有权利坚持这种观点:在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女孩的阴蒂是主要的动欲区。
但是,情况当然不会一直如此。
随着女性气质的产生,阴蒂将把它的敏感性连同它的重要性,全部或部分地移交给阴道。这将是妇女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两项任务之一。
反之,较为幸运的男子却只需在他的性成熟期,继续进行那种他显然在自己性欲的早期旺盛阶段即已从事过的活动就行了。
我们以后还会返回到阴蒂作用的问题上来的;现在则让我们来考察女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肩负的第二项重任。男孩的母亲是男孩爱情的第一个对象,在男孩形成俄底浦斯情结的时期依然如此,而且从本质上说,在他的整个生活中都是如此。就女孩而言,她的第一个对象也应当是她的母亲(以及与母亲融为一体的作为奶妈和养母的人)。
儿童最初具有的对于对象的精神专注表现为对基本而主要的生命需要①的满足的依恋,并且照料孩子的环境对男孩和女孩来说都是相同的。
然而在俄底浦斯状态中,女孩的父亲却变成了她的爱情对象,我们认为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女孩将会找到从这个以父亲身份出现的对象通向选择最后对象的道路的。
所以,女孩最终将不得不改变其动欲区和对象。
但在这两个方面,男孩都将保持原状。
于是便产生了问题: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尤其是女孩是如何从对母亲的依恋转向对父亲的依恋的?
或者换言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女孩是如何命中注定地从男性阶段转向女性阶段的?
如果我们假定,从某个特定的年龄开始,两性间相互吸引这一基本力量便被儿童清楚地认识到了,并促使幼女趋向男性;同时,这一法则允许男孩继续和母亲在一起,那么这种假定将是一个虚构的简单的解释。
我们也许还可以假定,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是在遵从其父母的性偏爱(thesexualpreferAence)所给予他们的暗示。
不过我们并不打算这么轻易就找到答案;我们并不认真相信这种两性间相互吸引的力量。
虽然诗人们对这种力量热情洋溢地大加谈论,精神分析却不可能对它作进一步的分解。
依靠艰苦的研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答案,至少该答案所需要的材料已经获得了。
你们大概知道,有一些女人直到晚年仍然温柔地依恋着父辈对象甚至自己的父亲,她们是十分杰出的。
这些女人对她们的父亲怀有长时期的强烈依恋,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发现了某些令
①参见《引论》第二十一讲。--英译注。
人惊奇的事实。当然,我们知道在这之前,女孩有过一个依恋母亲的预备性阶段,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一阶段的内容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持久,它给以后的阶段留下了那样多的固定和支配的机会。女孩的父亲在这一时期不过是一个令人讨厌的竞争者。
在某些实例中,这种对母亲的依恋一直持续到十四岁以后。我们从女孩后来与父亲的关系中所发现的几乎一切东西,都曾经呈现于这种早期的依恋中,而且后来都转向了父亲。
简言之,我们认为如果不懂得这个依恋母亲的前俄底浦斯(pre-Oedipus)阶段,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妇女。
于是,我们就很想知道女孩与母亲的利比多关系的性质。
答案是:这些关系的性质是非常不同的。
它们贯穿于婴儿性欲的所有三个阶段,具有各个不同阶段的特征,通过嘴的、肛门虐待狂的、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愿望来表现自己。
这些愿望既体现了被动性冲动,也体现了主动性冲动;如果把它们与将在以后出现的性别分化相联系--不过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这样做--我们就可以称它们为女性的和男性的。
除此之外,它们就完全是矛盾的,既富于情感又具有敌对和攻击的性质。
后者常常只是在转变为焦虑观念后才明朗化的。系统地阐明这些早期的性愿望并非总是易事;女孩表达得最清楚的是让母亲怀孕和为她生一个小孩的愿望。它们都属于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的表现,而且都相当出人意外,但却无疑都被精神分析的观察证实了。
这些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各种惊人而详细的发现,它们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例如,我们发现,对遭受谋杀或毒害的恐惧--它们后来可能构成妄想狂疾病的核心--已经在这个前俄底浦斯时期,出现于同母亲的关系中了。
再举一个例子。你们大概能回想起精神分析研究历史中的一件曾使我苦恼良久的趣事。
那时我的主要兴趣在于发现婴儿的性外伤。
几乎我的所有女性患者都告诉我,她们曾被自己的父亲诱奸过。
但我最后被迫承认,这些报告都是假的,我从而懂得,歇斯底里起源于幻想,而不是起源于真实发生的事件。只是到了后来,我才能够从这种关于被父亲诱奸的幻想中,辨认出它是典型的女性俄底浦斯情结的表现。
而现在,在女孩的前俄底浦斯阶段,我们又再次发现了关于诱奸的幻想,不过这时诱奸者却往往是母亲。但是,这一次幻想涉及的却是真实的领域,因为确实就是女孩的母亲,通过给她擦身洗澡等活动,激起了而且可能是首次激起了女孩在生殖器方面的愉快感①。
对上述幼女与母亲性关系的丰富性和强烈性的说明,我确信你们很快就会表示怀疑,觉得我言过其实了。你们会认为,我们毕竟是有机会观察幼女的,然而谁都没有注意到任何
①弗洛伊德在其关于歇斯底里病因的早期论述中,常常提到成年人的诱奸,视之为歇斯底里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例如,可参见第二篇论防御的神经-精神病文间的第一节(1896c)和《歇斯底里的起因》(1896c)的第二节〔b〕)。但是,在这些早期发表的着作中,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把诱奸特别归罪于女孩的父亲。当然,在1924年为《全集》中《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的重印本所写的几条增补脚注中,他承认自己在两个场合隐瞒了女孩父亲的责任。然而1897年9月21日给弗利斯(Flies)的信中(弗洛伊德,1950a,信件69),他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在这封信中,他第一次对患者告诉他的那些经历表示了怀疑。数年之后,在第2版《性学三论》(1905d)的提示中,他首次公开承认了错误。但是,关于这种态度的更为详尽的说明,则出现在收入洛温弗尔德(Lowenfeld)编的论精神-神经病起因的文集的文章中。他后来两次说明发现这一错误对他自己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一次在他的《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1914d)中,一次在他的《自传研究》(1925d)(诺顿,1963)中。本文该段所描述的进一步发现,则早已在《女性性欲》一文中就有所预示了。--英译注。
这类情形。这种反对意见并不中肯。只要一个人懂得怎样去看,他就可以在儿童身上看到足够多的东西。
而且你们应该考虑到,一个儿童能够带到前意识加以表现或传达的性愿望是何等之少呵!所以,如果我们是在这些发展过程显然已经完成、甚至达到极度扩展的成年人身上,通过他们的回忆去研究这种情感生活的遗迹和后果,我们的推断就应当极为谨慎。
病理现象总是通过分离和增大的办法,帮助我们弄清楚那些在常态下隐而不露的各种条件。
而且,由于我们的研究是对那些绝非严重变态的人进行的,所以我认为研究的结论是值得信赖的。
我们现在将把兴趣转向下述问题:是什么东西促使幼女对母亲的强烈依恋趋向消亡的?
我们知道,这种依恋的通常命运是注定要让位于对父亲的依恋。
在这里,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进展的事实。发展中的这一步骤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象的简单改变。
对母亲的疏远伴随着敌视;对母亲的依恋以仇恨告终。这种敌视可能变得非常显着甚至延续终生;它也可能在以后受到精心的过度补偿(overcompenAsate)。一般来说,当这种仇恨的一部分被克服时,它的另一部分就得到坚持。儿童较晚时期的经历当然对这种态度发生了很长影响,然而我们将仅限于研究幼女转向父亲时对母亲的敌视态度,而且仅限于探讨这种态度的动机。
我们还收到一份很大的表格,上面列举了各种对母亲的谴责和抱怨,人们期望可以用它们来证明儿童这种敌视情绪的正当性。我们必须审查这些谴责和抱怨,看看它们是否具有正当性。
其中有一些显然属于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s),仇恨的真实根源尚待发现。我们现在就请你们看一下精神分析研究这个问题的一切细节,希望能够唤起你们的兴趣。
对母亲的非难可以追溯到儿童发展的最早时期,原因是母亲喂给孩子的奶水太少--这种情况被解释为:孩子反对母亲是因为母亲对他爱得不够。
今天我们各自的家庭中,就存在着证明这种非难具有正当性的事实。我们的母亲们常常不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品,而且只满足于给孩子喂几个月奶:半年或九个月。而在原始人中间,母亲哺乳孩子的时间长达两三年。
如果孩子不是由母亲而是由奶妈喂奶,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在孩子心目中奶妈即和母亲融为一体。
如果在这种融合还未完成时奶妈走了,儿童对母亲的责备就会转变为抱怨母亲过早地辞退了热心喂养他的奶妈。
不过,无论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什么,儿童对母亲的指责也不可能常常被证明具有合理性。
确切地说,儿童对最早期的营养品的要求似乎是贪得无厌的,他似乎决不愿意去克服失去母乳的痛苦。
原始人的儿童在已经可以到处跑动和说话时,仍然可以吮吸母亲的乳房。
但是,如果对原始人的儿童进行精神分析,揭示出他对母亲也有同样的指责,我是不会感到惊奇的。
儿童有一种对被人毒害的恐惧,也可能与母亲停止哺乳有关。毒品是使人致病的食品。
儿童很可能把他们早年生病的原因归咎于失去母乳这一挫折(frustration)。相当程度的理智教育是相信偶然事件的前提条件。
原始人和未受教育者,无疑还包括儿童,能够把(他们遭受挫折的)原因归之于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从起源上看,这很可能是一种以泛灵论为基础的理性认识。甚至今天在我们人类的某个层次中,人们还认为一个人的死亡一定是被其他某人所杀,而最有可能是被医生所杀。此外,一个神经病患者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某人之死亡的通常反应,是把引起死亡的责任归于自己。
当儿童发现自己的保育室里出现了别的婴儿时,他就会对母亲爆发出又一种责备。由于母亲需要为新生儿准备营养品,她就不能或不愿再给原来的孩子喂奶了。
这种失去母乳的口唇挫折的影响可能会保存下来。如果两个儿童的年龄非常接近,以致第一个孩子的吃奶受到第二个孩子的损害,那么他对母亲的指责就获得了真实的根据。
下述事实很值得注意:一个儿童并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注意不到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即便他与新生儿的年龄只相差十一个月,他也会有所反应。儿童对讨厌的闯入者和竞争者的忌妒不仅仅表现在哺乳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母亲照料孩子的其他一切方面。
他感到自己从重要的位置上被推了下来,自己的权利遭到剥夺和损害。
他把妒忌的仇恨投向新生儿,并抱怨母亲对自己不忠实,这种抱怨常常表现了他的行为变得令人讨厌了。
他很可能变得"淘气了"、易怒了、不听话了,并且放弃了他在控制排泄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这一切都是人们早就十分熟悉并承认了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这些忌妒性冲动的强度,它们持续存在的顽强性,以及它们对以后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性,我们却很少形成正确的观念。
特别在儿童时代的晚期,这种妒忌不断地抵挡着新的食品的刺激,每一个新弟弟或妹妹的诞生都会使整个打击重复一遍。
即便这个孩子碰巧仍然是母亲偏爱的宝贝,情况亦基本相同。
儿童对爱的要求是无节制的,他们要求独占而不能容忍别人分享。
儿童对母亲仇恨的根源在于他的多样化的性愿望。这些愿望的变化取决于利比多的发展阶段,它们多半不能得到满足。
倘若母亲禁止儿童用生殖器获得快感的活动(这种禁止常常采用威胁的方式和各种生气的动作)--而这种活动归根结蒂是由母亲本人介绍给儿童的--那么儿童就会在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遭受最强烈的挫折。
人们大概会认为,这些理由足以说明女孩对母亲产生厌恶感的原因;大概会推断说,倘若真是如此,这种厌恶就是从儿童的性欲特征、从他们对爱的需求的无节制特征以及从他们的性愿望不可能获得满足的状态中必然产生出来的结果。
人们甚至可能认为,儿童的这种最初的爱情关系是注定要消亡的,而原因恰恰在于它是最初的东西,在于这种早期的对对象的精神专注常常包含着高度的矛盾心理。强有力的攻击性倾向总是伴随着强有力的爱。一个儿童越是热烈地爱他的对象,他对于从那个对象所遭受的失望和挫折就越加敏感,而这种爱最终一定会屈从于积聚起来的恨。这种关于在性的精神专注中存在着一种诸如上述的原始矛盾心理的见解,有可能会遭到否定。人们或许会指出,这是母亲与儿童关系的特殊性质,它以同样的必然性倾向于毁灭儿童的爱。因为甚至最温柔的抚育也不可能避免运用强制手段和采取各种约束,而任何这种对儿童自由的干预,都必将激起儿童的反抗性和攻击性倾向,以便反对这种干预。
我想讨论这些可能性大概是十分有趣的。不过又出现了另一种反对意见,它迫使我们把兴趣转向了其他领域。
人们发现,轻蔑、爱的失望、妒忌和由于禁忌而产生的诱奸等因素,毕竟也在男孩与母亲的关系中起作用,但却不可能使他放弃把母亲作为爱的对象。
因此,我们只有发现某种东西,它仅为女孩所特有,而不存在于或不以同样的方式存在于男孩身上,我们才能说明女孩终止对母亲的依恋这种现象。
我相信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种特殊的因素,而且的确是在我们所期待的地方找到的,尽管它采取了令人惊奇的形式。
这种特殊因素存在于阉割情结中,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找到它的地方。两性间的解剖学性质的区别最终会表现为心理学的结果。
不过,当我们在精神分析中听说女孩声称她们的母亲应对她们缺少阴茎这一不幸负责,认为自己因此受到损害而绝不宽恕她们的母亲时,我们是感到十分意外的。
因此,正如你们所听到的,我认为妇女也具有阉割情结。
但由于种种有趣的原因,它的内容却不可能与男孩的情况相同。
后者从对女性生殖器的观看中了解到,他们十分重视的那个器官并非一定要与身体相伴随,之后他们就产生了阉割情结。
在这种情况结中,男孩回想起他因为玩弄那个器官所招致的恐吓,他开始相信那些恐吓的真实性,并形成了害怕阉割的恐惧情绪。这种恐惧将成为他以后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女孩的阉割情结也是在看到异性生殖器后产生的。她们立刻注意到了那个不同的东西,而且想必也承认它的重要性。
她们感到非常委屈,常常表示她们希望"也有那样一个东西",于是变成了"阴茎羡慕"(envyforthepenis)的受害者。这种羡慕将在她们的发展中、她们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
哪怕在孩子最受宠爱的情况下,如果不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这种羡慕感也是无法克服的。
女孩对自己没有阴茎这一事实的认知,决不意味着她们很容易就会屈服于这一事实。
正好相反,她们长时间地坚持希望自己获得某种阴茎那样的东西;在很长的时间里,她们还相信这种可能性。精神分析还表明,当儿童对现实的认识否定了这种愿望,指出它不可达到之后,它就存在于无意识之中,并且保持着相当可观的精神专注能量。
获得阴茎这一愿望,最终有可能不顾一切地促使形成某种动机,该动机推动成年妇女向精神分析求教,而她们从这种分析中合乎情理地希望获得的东西--例如继续从事某种知识性职业的能力--常常可以被确认为是这种受压抑愿望的升华后的变型。
人们是无法怀疑这种对阴茎的羡慕心理的重复性的。如果我断言,羡慕和妒忌在女人心灵生活中要比在男人心灵生活中作用更大,你们就可能把这种断言作为男性不公正的一个实例。
我并不认为羡慕和妒忌这些特征不存在于男人身上,也不认为在女人身上这些特征的基础只是对阴茎的羡慕。但是,我倾向于主张,这些特征在女人身上之所以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原因即在于阴茎羡慕的影响。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些精神分析者显示出一种倾向,他们贬低女孩最初时期的阴茎羡慕在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的重要性。他们觉得我们从妇女的这种态度中所发现的东西,主要是第二位的构造物,是后来妇女发生精神冲突时,回复到这种早期婴儿冲动的场合下产生的。
不过这是深层心理学(depthpsychology)的一般问题。
在许多病理学的甚至异常的本能态度中(例如在一切性倒错行为中),产生了下述问题,即这些本能行为的强度有多少应归因于早期婴儿的固定作用,多少应归因于后期经验和发展的影响。
在这些场合,这个问题几乎始终是如同我们在关于神经病起因的讨论①中所提出的那种互相补充的问题。上述两种因素以不同的重要性在这种因果关系中发生作用;如果一个方面的作用较小,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就要大些,以此达到平衡。
婴儿期因素在所有场合都建立了模式,但并不总是决定这个问题,尽管常常是决定性的。正是在阴茎羡慕这一场合,我要坚决地论证婴儿期因素的优势。
发现自己被阉割是女孩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由此开始了三条可能的发展路线:一条导致性约束(sexualinhi-tion)或神经病;一条使女性的性格向女性男化情结(ma-sulinitycomplex)方向转变;第三条则通向正常的女性气质。我们对这三条路线已经知道了相当多的东西,尽管并没有认识一切。
第一条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下:幼女迄今为止是以男性方式生活的,她可以通过刺激阴蒂得到愉快,并把这种活动与她以母亲为目标的性愿望联系起来,这种愿望常常是主动的;但是现在,由于阴茎羡慕的影响,她失去了男性生殖器性欲意义上的乐趣。
因为与更为优越的男性的同类物作比较,她的自爱心(self-love)受到了伤害,于是她放弃了从阴蒂获得愉快的手淫方式,并否定了对母亲的爱。与此同时,她还常常压抑她的一般性欲倾向中的合理方面。她对母亲的反感无疑不是突然出现的,因为女孩一开始只是把她的阉割看作个人的不幸,后来才逐渐把阉割与其他女性联系起来,并且最终也与她的母亲联系起来。她的爱是指向在她看来具有男性生殖器的母亲的,由于发现母亲也遭到阉割,她就有可能不再把母亲作为
①见《引论》第二十二、二十三讲。--英译注。
爱的对象,结果她身上长期以来一直在积聚的仇恨动机便占了上风,所以,这种情况表明,对于女孩来说,就像对于男孩和成年男子来说一样,由于发现妇女缺少阴茎,她们的价值就降低了。
你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神经病患者把他们患病的重要原因归之于他们的手淫。
他们要手淫为他们的一切烦恼负责,我们很难使他们相信他们错了。
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应该对他们承认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在婴儿期的性欲正是通过手淫得到发泄的,他们确实深受婴儿期的这种处于不完善发展状态的性欲之苦。可是神经病患者多半却把责任归之于青春期(periodofpuberty)手淫;他们通常都忘却了早年婴儿期的手淫,而这种手淫才是症结所在。
我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向你们详细阐明,早期手淫的所有真实细节对于个体后来产生的神经病和性格是多么重要。
这种手淫是否被发现了,父母是怎样极力反对它或容忍它的,或者,是否儿童自己成功地把它压抑下去了,这些情况都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留下永久性的痕迹。
然而总的来说,我很高兴我不必这样做。
这将是一件艰苦而沉闷的工作,而且在它结束之际,你们一定会要求我提供一些关于父母或教师应当怎样对待幼儿手淫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使我陷入为难的境地①。我可以从女孩的这种发展中--这是我本次讲演所关心的问题--为你们提供儿童本人努力摆脱手淫的事例。如果对阴茎的羡慕激起了仅对阴茎手淫的强
①弗洛伊德关于手淫的最详细的阐述,见他寄给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举办的专题讨论会的论文(1912f)。--英译注。
烈冲动,而阴蒂手淫仍然拒绝让步,结果就会发生一场"阴茎羡慕"从阴蒂手淫控制下争取自由的激烈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女孩本人可以说接替了被她所黜的母亲的角色,并在反对从阴蒂获取快感的努力中,表现出对自己的低劣的阴蒂的全部不满。多年以后,手淫活动虽然早已被制止了,但是对这种手淫的某种关注依然存在,我们应当把这种关注解释为是对某种仍然令人担心的手淫方面的诱惑的防御心理。这种诱惑表现为同情那些陷入类似困境的人们,它在人们缔结婚约的行动中起着动机的作用,甚至可能决定对丈夫或情人的选择。
根除早期婴儿手淫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或寻常的事情。
随着阴蒂手淫的放弃,女孩的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废除了。如今被动性居于优势。女孩借助于被动性的本能冲动,基本上完成了以父亲为目标的转折。你们可以发现,上述的发展浪潮把女孩在崇拜男性生殖器时期的主动性扫除一空,从而为形成女性气质廓清了地基。
如果在这种扫除过程中女孩的主动性未因压制而丧失过多,那么所形成的女性气质最终就可能是正常的。导致女孩转向父亲的愿望最初无疑就是一种对阴茎的愿望,它在母亲那里已遭到拒绝,现在则寄希望于父亲。但是,如果对阴茎的愿望被对婴儿的愿望所取代,也就是说,在一种早期的象征性的"等同"中,对婴儿的希冀代替了对阴茎的希冀,一种女性情势也就随之建立了起来。
我们不是没有注意到,早在崇拜男性生殖器这个安宁的阶段,女孩就已经在盼望着有一个年幼的婴儿了。这当然就是她和玩偶做游戏的意义。但是那种游戏实际上所表现的并不是她的女性气质,而是模仿母亲的自居作用,其目的在于用主动性代替被动性。
她在扮演母亲的角色,而玩偶就是她自己。
她现在能够对这个玩偶婴儿做她的母亲曾对她做过的一切事情。一直到产生了对阴茎的愿望时,这种玩偶婴儿才变成了来自女孩父亲的婴儿,后来又转变为最强烈的女性愿望这一目标。
倘若这种对婴儿的愿望日后在现实中实现了,女孩就会觉得非常幸福,而如果这个婴儿是一个带有女孩所渴望的阴茎的小男孩,情况便尤其如此①。在"来自父亲的婴儿"这一复合描述中,给予充分强调的往往是婴儿而不是父亲。
渴望占有阴茎这个古老的男性要求,仍然以这种方式在现已形成的女性气质中隐约可见。不过,我们或许反倒应该承认,这种对阴茎的愿望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女性愿望。
随着对阴茎-婴儿的愿望进一步转向父亲为目标,女孩便进入了俄底浦斯情结的状态。她对母亲的敌视--这无需重新产生--现在大大加强,因为母亲变成了女孩的竞争者,她从女孩父亲那里得到了女孩也渴望从那里获得的一切东西。
按照我们的看法,女孩的俄底浦斯情结长时期地隐蔽了她在前俄底浦斯阶段对母亲的依恋,然而后者仍然十分重要,它留下了种种极为持久的固定现象。
就女孩而言,她的俄底浦斯状态是长时期艰难发展的产物。
它是某种初步的解决,某种不会很快放弃的宁静状态,在作为为期不远的潜伏期的开端时尤其如此。
我们现在已对两性间的区别有所认识,这个区别对于俄底浦斯情结与阉割情结的关系大概是十分重要的。处于俄底浦斯情结中的男孩想望母亲,而且可能希望赶走作为竞
①参见下文第133页。--英译注。
争者的父亲。他的这一情结是很自然地从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性欲阶段发展而来的,然而阉割的威胁迫使他放弃了那种态度。由于害怕失去阴茎,俄底浦斯情结乃遭到摒弃和压抑,在最正常的情况中也是被完全破坏(参见第92页),严厉的超自我则作为它的继承者建立了起来。在女孩那里发生的情况几乎正好相反。她的阉割情结是为俄底浦斯情结作准备而不是破坏它;她因为羡慕阴茎而不得不放弃对母亲的依恋,她置身于俄底浦斯状态就仿佛是躲入了避难所。由于不存在对阉割的担扰,女孩便缺少一种导致男孩克服俄底浦斯情结的主要动机。
她在这一阶段停留了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她后来催毁了俄底浦斯情结,但很不彻底。在这些条件下,超自我的形成将会受到妨碍;它无法得到使它具有文化意义的力量和独立性。
可是,当我们向男女平等主义者指出这个因素对一般女性特征所具有的影响时,他们并不表示高兴。
现在我们返回去谈一下。
我们曾经提到,强有力的女性男化情结作为对发现女性被阉割的第二种可能的反应发展了起来。
这一情结意味着,女孩似乎挑战性地拒绝承认被阉割这一讨厌的事实,她甚至夸大她过去的男性气质,坚持阴蒂手淫活动,而且逃避到模仿在她看来是具有男性生殖器的母亲或父亲的自居作用中去。那种促使产生这一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
我们只能假定它是某种气质上的因素,是较高程度的主动性,诸如男性特征那样的东西。不管它可能是什么,这个过程的本质在于:在发展的这一时刻,女孩躲开了开辟转向女性气质道路的被动性流潮。
这种女性男化情结的极端实现,似乎会影响到女孩的对象选择,使之趋向于明显的同性恋(hoAmosexuality)。当然,分析的经验教导我们,女性同性恋极少或者决不是从婴儿的男性气质直接延续下来的。对于这种女孩来说,她甚至必然在某个时期把父亲选择为对象,并进入俄底浦斯状态。
不过此后她不可避免地会对她的父亲失望,结果便是退回到早期的女性男化情结中去。这些失望情绪的重要性不应加以夸大;注定要形成正常的女性气质的女孩也会产生这些情绪,然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影响。
这种气质的重要性似乎是无可争议的;而女性同性恋发展的两个阶段则充分地反映在同性恋者的实践中;她们经常和明显地既相互扮演母亲和婴儿的角色,又相互扮演丈夫与妻子的角色。
B我在此告诉你们的东西,可以说是妇女的前历史(pre-history)。
它仅仅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作为精神分析工作的一个详尽事例,它可能已经使你们发生了兴趣。
由于它的主题是妇女,我在此将冒昧地提到几位女性,她们对这一研究作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鲁特。迈克。布鲁恩施维克(RuthMackBrunswick)医生(1928)第一个描述了下述神经病病例,这种疾病返回并固定在前俄底浦斯阶段,并且从未到达过俄底浦斯阶段。
这种病例采取妒忌狂想症的形式,事实证明治疗对其是有效果的。珍妮。拉姆普-德。格罗特(JeaneLamaldeGrot)医生(1927)通过某些值得信赖的观察,证实了女孩在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对母亲所进行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活动。海伦。多伊特朔赫(HeleneDeuthso)医生(1932)表明同性恋妇女的性行为再现了母亲与婴儿的关系。
我不打算追踪探讨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女性气质的进一步表现。
而且,对于这个目的来说,我们的知识也是不够的。
但是在下文中,我将把若干特征综合起来。
我把妇女的前历史看作某种出发点,故在此我将强调女性气质的发展仍然受到来自早期男性化时期的残留现象的干扰。趋向于前俄底浦斯阶段固定现象的回复行为频频出现;在某些妇女的生活进程中,男性气质占优势的阶段与女性气质占优势的阶段交替重复存在。
我们男人称之为"妇女之谜"的东西的某个部分,大概来自于关于妇女生活的双重性别特征这种印象。但是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对另一个问题作出判断的时机似乎成熟了。
我们已认为性生活的动力是"利比多".性生活是被男性-女性的对立倾向所控制的。
所以,这种见解主张要考察利比多与这一组对立面的关系。如果这种见解能够证明每种性别都有适合于自己的特殊的利比多,以致一种利比多追求男性性生活目标,另一种追求女性性目标,那么这种见解就不会令人感到奇怪了。
但是上述情况并不存在。
实际上只有一种利比多,它既适合于男性的性功能,也适合于女性的性功能。
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一种性别指定为利比多本身。我们若是按照主动性等于男性气质的传统公式,倾向于把利比多描述为男性的,那么我们不应忘记,它也包含着具有被动性目标的倾向。然而,说存在着与此并列的"女性利比多"则缺乏充分的理由。我们的看法是,当利比多被迫用于女性功能时,它就受到了更大的压抑。
而且,用目的论的话来说,比起男性气质的情况来,大自然较少关心它的女性功能的要求。
目的论还认为,不关心的原因可能在于这一事实,即生物学目的的实现已经托付给了男人的攻击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经妇女的赞同而实现了。
妇女的性冷淡(thesexualfrigidity)--它的频繁性似乎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冷淡--是一种尚未充分认识的现象。
它有时是由精神冲突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容易接受影响。
但是在其他场合,它却暗示了下述假设,即它是由气质上的因素决定的,甚至有某种解剖学的因素在起作用。
我已经允诺过,要告诉你们一些我们在精神分析观察中发现的成熟的女性气质的其他精神特质。我们并不要求这些断言具有很大的有效性。而辨别这些特质中什么东西应归之于性功能的影响,什么东西应归之于社会的熏陶,却并不是很容易的。
例如,我们认为大多数自恋现象属于女性气质。
这种现象也影响到妇女对对象的选择,以致于对她们来说,被人爱较之爱他人是一种更强烈的需要。而且对阴茎的羡慕对妇女天然生成的虚荣心也发生影响。因为她们一定会高度估价自己的魅力,以此作为对她们早期性低能的一种晚期的补偿①。
羞怯心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女性特征,然而它远比我们所料想的要平常。
我们认为,它的目的在于掩饰生殖器方面的缺陷。我们当然没有忽略羞耻心在较晚时期还有各种其他作用。妇女似乎对文明史上的各种发现和发明没有作出什么贡献。
然而有一种技巧即编织,则可能是她们所发明的。
倘若如此,我们则有兴趣猜测一下这种成就的无意识动机。
自然本身通过在人的成熟期长出阴毛以掩盖生殖器,这似乎已为妇女
①参见《论自恋》(1914c)第二节。--英译注。
发明编织技巧提供了可资效仿的模式。虽然大自然的这一步骤在人体身上表现为使毛发长进皮肤并杂乱地交织在一起,但是它却被妇女保持了下来,体现为使各条线相互交织的编织活动。如果你们认为这个观点不过是一种古怪的想法而加以拒绝,同时断定我关于女性缺少阴茎的现象对女性气质结构的影响是一种成见的话,我当然是毫无办法的。
对于妇女选择对象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常常是由各种社会条件造成的,当然具体情况很难辨认。但是,只要这种选择能够自由进行的话,它就往往是女孩在自恋情境中所希望成为的那种理想化的男性形象作出的。如果女孩继续存在于对父亲的依恋中即俄底浦斯情结中,她的选择遵循的就是类似于父亲的模式。因为,当她从依恋母亲转向依恋父亲时,当她对母亲怀有充满矛盾心理的敌视态度时,这种选择便可能保证婚姻的幸福。
但是,这种选择的结果也往往无助于解决由上述矛盾心理所产生的冲突。随着对父亲的无可置疑的依恋而来的就是对母亲的敌视。这种敌视保留了下来并蔓延到了新的对象身上。
妇女的丈夫首先是父亲的继承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成母亲的继承者。因此,在妇女生活的后半生中,就自然可能充满着与丈夫的斗争,如同在她较短的前半生中充满着对母亲的反抗一样。
这种反应一旦经历完毕,后半生的婚姻生活就可能很自然地变得十分令人满意了①。恋人们对妇女性格中的另一个变化也将毫无准备。这个变化可能是在头胎婴儿诞生后出现的。
由于妇女本人变成了母亲,她就可能恢
①这种观点在《禁忌与童贞》(1918a)一文中即已论及。--英译注。
复模仿自己母亲的自居作用,虽然她曾经反抗过这种自居作用,直到结婚时才停止反抗。
这种自居作用可以使妇女把所有能够获得的利比多都吸引到自身,以致这种强制性重复重演了其双亲的不幸婚姻。母亲对儿子或女儿的出生所抱有的不同反应,表明缺少阴茎的这个古老的因素甚至到现在都没有丧失力量。
母亲只有在与儿子的关系中才获得无限满足;总而言之,这是最高的完善,使她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对所有人类关系的矛盾心理①。母亲很可能把她一直被迫压抑在心中的抱负寄托于儿子,期望从他那里实现自己过去的女性男化情结中遗留下来的愿望。
甚至,如果妻子不能成功地使她的丈夫也处于她儿子的地位,成功地以母亲的身分对待她的丈夫,她的婚姻就会是不牢靠的。
我们可以把妇女模仿其母亲的自居作用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前俄底浦斯阶段,它植根于妇女对母亲的深情依恋,并把母亲作为楷模;第二个阶段由俄底浦斯情结构成,它企图摆脱母亲并代之以父亲。
我们显然有理由认为,这两个阶段有许多内容遗留到妇女发展的以后时期,并且任何一种内容都尚未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被完全克服。
但是,富于情感的前俄底浦斯依恋则决定着妇女的未来;这一阶段为使妇女获得这样一些特点作好了准备:这些特点将使妇女在以后实现她在性功能方面的作用并履行价值无量的社会职责。由于这种自居作用,她还获得了对男人的魅力,使男人对其母亲的那种
①弗洛伊德似乎是在《群体心理学》(1921c)第六章的脚注中,首次提出这个观点的。后来在《引论》第十三讲和《文明及其缺憾》第五章中,他又重复了这个观点。上述第66页所举事例表明了可能存在的例外。--英译注。
俄底浦斯依恋在这里爆发为对她的狂热激情。不过经常发生的情况却是,只有男人的儿子才获得了他本人所希求的东西!
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男人之爱与女人之爱在心理学意义上是不同的。
妇女往往被认为缺少正义感,这种情况显然与妒忌在她们精神生活中的支配性相关。
因为正义的要求就是限制妒忌,并规定某种条件,只要人们遵守这个条件就能摒除妒忌。
我们还认为,妇女的社会兴趣比男人小,她们更缺乏使自己的各种本能得到升华的能力。前种情况无疑起源于那种的确属于一切性关系特征的自私的性质。
情侣们相互得到满足,即便组成家庭,也反对被包含在更复杂的联结体中①。升华的能力则往往造成个体的最大变化。
另一方面,我必须提到一种主要得自于分析实践的印象,即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在我们来看是一个年轻的、有点不够成熟的个体,我们希望他们能充分利用精神分析为他揭示的各种发展可能性;然而相同年龄的妇女,却常常显示出心理上的僵化和不变性;我们对之甚感惊奇。
她的利比多已固定在最终状态,并且似乎已不可代之以其他状态了。对她来说,不存在通向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全部发展路程仿佛都已走完,并且以后不会再接受治疗影响了。的确,在这个通向女性气质的艰苦发展中,她好像已经用尽了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可能性。作为治疗者,我们对这种事态感到遗憾,尽管通过解除患者的神经病冲突,我们治愈了她的精神失调
①参见《群体心理学》(1921c)第十二章(D)中关于这一观点的若干评论。--英译注。
症。
B以上便是关于女性气质我应该告诉你们的一切情况。它们当然不够完善亦不太全面,而且听起来有时很不顺耳。
但是请不要忘记,我对妇女所作的描述仅限于她们的气质受她们的性功能影响这一方面。这种影响确实是非常深远的。不过我们也没有忽略下述事实,即个体的妇女也可以作为人生活于其他领域中。
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女性气质的情况,你们就去询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去向诗人请教,或者等待科学为你们提供更深刻、更首尾一致的知识吧。
第三十四讲 解释、应用和展望
为了减轻这些讲演的枯燥性,请允许我现在跟你们谈一些这样的事情吧,它们没有多少理论意义,但是如果你们对精神分析采取友好态度的话,它们也是值得一听的。例如,我们假定你们在空闲时拿起一本德国的、英国的或美国的小说,希望从中找到一段关于当代人和当代社会的描写。你们翻了几页就遇到了第一段关于精神分析的议论,不久之后又看到了其他各段这类议论。
然而,该书的内容似乎并不需要它们。
你们不应当以为这是作者在运用深层心理学,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角色及其行为。
顺便说一下,在别的更严肃的着作中,这种尝试实际上已经做过了。不,这些谈论大都属于作者的滑稽议论,旨在炫耀他博闻广识、智力超群。你们也并不总是觉得他确实懂得他正在谈论的东西。
另外,你们也可能在消遣时去参加社交性集会--不一定在维也纳。人们的话题不久即转向精神分析,你们可以听到五花八门的评价,它们大都使用毫不犹豫的肯定性语调。
在最通常的情况下,这些评价是傲慢的,它们也常常是诽谤性的,至少它们又是在开玩笑。你们要是在这种集会上轻率地暴露了你们关于精神分析的知识,那些人就会一致向你发起进攻,要求你提供资料和说明。你很快便会知道,所有这些苛刻的评价,原来都缺少任何知识的基础。
这些批评者中甚至几乎无人看过精神分析的书,即便看过,也只是停留在因接触这种新思想而产生的最初的抗拒阶段。
你们或许希望能有一本介绍精神分析的书,为你们提供各种指导。你们将运用其中的论据去纠正人们关于精神分析的明显谬误,推荐它所提到的书以便使人们获得更为准确的资料。
你们甚至会根据你们的知识或经验,在这种讨论中运用该书所提出的各种事例,以改变朋友的见解。我必须劝告你们,上述事情一件都不要做,那是徒劳无益的。最好的办法是完全隐瞒你们的先进的知识。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你们就仅限于向别人说明,就你们所知,精神分析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它很难理解,人们很不容易对它形成某种见解;它关涉到十分严肃的事情,开几句玩笑是不可能了解它的;所以,为了增加社交活动的乐趣,人们最好是开一些别的玩笑吧。当然,如果有人不小心讲出他们所做的梦,你们也不要尝试给予解释;你们要克制自己,不要到处传播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报道以赞扬这个学说。
然而,你们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些人--包括着述者和谈论者--为什么表现得这样恶劣?
你们也许会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他们,而且也与精神分析有关。
我的看法也是这样。
你们在文学作品和社交界中遇到的那种偏见,乃是某种早期评价的后果,这种评价是正统科学的代表针对初期精神分析所形成的。我曾在我写的一部历史描述性的书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