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陈毅传

_3 陈毅传编写组 (当代)
4 月 4 日继续在家中休养。上午,周恩来、邓颖超和朱德来访,对其健 康状况甚表关切。
6 月 4 日下午,从阅读参考材料得知:一些地方发生学潮,坏分子、反 革命分子趁机活动,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共产党的弱
点也明显暴露,特别在肃反与思想改造方面反响很大。当晚,朱德来访,与 之谈了自己的忧虑。
6 月 17 日中南海颐年堂来电话,问能否参加会议。陈立即前往。此会系 毛泽东主持,主要听取各地整风反右情况的汇报。
8 月 1 日撰写的《人民解放军如何教育了我》一文发表。当晚 9 时,出 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8 月 21 日出席政治局会议,通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修改稿。
9 月 20 日至 10 月 9 日出席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10 月 15 日上午与周恩来总理谈话,决定正式恢复工作,先暂时分管外 事、文化和贸易等项工作。
10 月 16、19、26、30 日出席国务院常会,讨论统一调拨、商业市价、 三门峡的修建计划和培养工人阶级的技术干部队伍等问题。
12 月 18 日出席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军民用工业结合问题,明确主张军 事工业宜加以掌握和提高,而不应减弱,即只宜在不妨碍军工的条件下作些 民用产品。
1958 年 57 岁
2 月 5 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通过政府各部名单,内定由陈 兼任外交部长。 11 日,正式公布这一任命。
2 月 14 日至 21 日随同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访问朝鲜,并安排中国人民 志愿军在年内全部撤军。 17 日,在志愿军总部讲话。
2 月 23 日在京中央委员、后补中央委员 70 余人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周 恩来作访朝报告,陈与张闻天、粟裕作补充。
2 月 24 日应召与周恩来谈日本问题,准备与日本八幡钢铁代表团谈判长 期贸易合同。下午与周恩来出席外交部党组扩大会,正式履行外交部长一职。
3 月 4 日为集中精力从事外交工作,经毛泽东主席批准辞去上海市市长 职务。
5 月 27 日至 7 月 22 日出席中央军委召开的有高级干部 1000 多人参加的 军委扩大会,7 月 14 日至 15 日在会上作长篇发
7 月 31 日至 8 月 3 日接待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 夫访华,并多次参加会谈。
8 月 25 日至 9 月中旬陪同来华访问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到外地参 观。
9 月 27 日为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剪彩。
12 月 3日陪来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率领的朝鲜政府
代表团到外地参观。
1959 年 58 岁
1 月 26 日与民主德国外长博甫次博士会谈。先后向刘少奇和毛泽东报告 会谈情况,得到一致赞同。
2 月撰写《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
3 月 11、12 日与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谈西藏问题。
3 月 21 日赴刘少奇处讨论西藏平叛问题,然后去周总理处讨论平叛涉及 的外交措施问题。
4 月 19 日 11 时,应召到毛泽东处谈印度干涉西藏问题。
4 月 25 日夜,与毛泽东、周恩来谈对印度政策。
7 月、8 月庐山会议期间,受命留守北京,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组成新的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林彪、贺龙、 聂荣臻为副主席,陈毅与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为常委。
9 月底至 10 月初赫鲁晓夫访问北京,陈毅参加会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10 月 20 日中央在怀仁堂集会谈国内外形势,陈毅出席。
10 月 23 日毛泽东处集会谈国内外形势,陈毅应召参加。
1960 年 59 岁
1 月 5 日至 17 日赴上海出席中共中央全会扩大会。会议期间,陈毅等应 召同毛泽东谈话,就政治经济学、修正主义、文艺方针、政治形势等方面作
广泛交谈,又到周恩来处谈对日声明等问题。
1 月 26 日夜,到刘少奇处谈中缅问题,主张与缅甸签订协定和中缅友好 条约。
4 月 13 日随同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等 5 国。
5 月 16 日回到武汉。夜,与周恩来向正在武汉的毛泽东汇报出访 5 国情 况,又谈及中美关系、中苏团结等问题。
5 月 27 日出访蒙古。
7 月 16 日苏联片面决定撤回苏联专家,通知从 7 月 28 日起至 9 月 1 日
全部撤回。陈感叹“赫公把文章作绝”,实等于逼中国自力更生,中国决不 会因此而屈服。
8 月 21 日至 27 日访问阿富汗,参加其独立 42 周年庆典,签订了中阿友 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9 月 14 日至 10 月 20 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陈毅在会上作国际形势 与外交的发言。
10 月 4 日陪缅甸奈温将军到中国南方参观访问。
12 月 20 日陪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赴中国南方参观。
12 月 30 日赴缅甸进行友好访问。
1961 年 60 岁
1 月 1 日至 1 月 20 日在缅甸参加该国独立 13 周年纪念活动,互换中缅 边界条约批准书,随带歌舞队、体育队出访。
2 月 22 日晚 7 时,在刘少奇处出席中央常会,谈国内工作,着重计划落 实,该下马的下马,该保的力保。
3 月 13 日接周恩来通知,中央常委赴广州开会期间,留陈毅、陆定一、 罗瑞卿、薄一波在京工作。又与周谈人民公社问题。陈主张因地制宜,实事
求是,管理体制多样化,以鼓舞群众积极性为主,否则不能解决问题。
3 月 26 日率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接受印度尼西亚二级共 和国勋章。
5 月 9 日至 6 月中旬率领代表团赴瑞士参加关于者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 瓦会议,与美国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促使会议得以有成效地进展。
9 月 6 日与平杰三谈处理 30 万右派问题。陈认为失之过左,宜从宽处理, 争取他们站在革命道路上。
1962 年 61 岁
1 月 11 日至 2 月 7 日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 人大会)。
3 月上旬在广州向全国科学家会议和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 会作了著名的“广州会议讲话”,向知识分子行“脱帽礼”。
7 月赴日内瓦签署《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议定书。
1963 年 62 岁
3 月 1 日赴机场迎接巴基斯坦外长布托,并与布托会谈。
3 月 2、3 日陪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布托,并参加中巴边界条约 签字和与布托继续会谈。
3 月 6 日至 10 日赴机场迎接老挝国王和富马首相,陪毛主席、刘主席会 见和宴请老挝贵宾,陪同老挝贵宾在北京和外地参观。
4 月 12 日至 26 日陪刘少奇出访印尼、缅甸。
5 月 1 日至 6 日陪刘少奇主席出访柬埔寨。
5 月 10 日至 16 日陪刘少奇主席出访越南。
6 月 13 日至 23 日接待朝鲜崔庸健委员长访华,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 崔的接见和会谈,并陪崔前往东北各地参观访问,直到送其返国。
7 月 1 日与聂荣臻到五院参观东风一、二号火箭。
7 月 8 日与聂荣臻参观自动控制研究院。
8 月 4 日至 10 日接待索马里总理访华,并陪同游览和参与会谈。
9 月“围棋外交”取得成功。接受日本棋院赠送的名誉七段证书。 10 月 13 日设宴招待日本围棋代表团。次年 12 月,日本 29
位最著名围棋手发表 呼吁书,号召日本 800 万围棋爱好者参加要求恢复日中邦交征集 3000 万人的 签名运动。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2 日通过法国战斗报记者与谢黎同法国前总理富尔首 次接触,并陪同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和会谈,为后来中法建交铺
平了道路。
12 月 9 日赴肯尼亚参加独立庆典。
12 月 13 日从肯尼亚出发,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亚洲、非洲诸国和阿尔 巴尼亚。
1964 年 63 岁
1 月 27 日中法建交。这是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建交,轰动世界。
1 月至 2 月继续在亚洲、非洲诸国和阿尔巴尼亚访问。
4 月 9 日至 15 日率代表团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 会议。经过坚韧的、有理有节的斗争,使筹备会对印度提出的邀请苏联参加
亚非会议的提案以“没有得出一致意见”的决议案作罢。
7 月 5 日至 9 日出访越南。
7 月 10、11 日出访缅甸。
8 月 18 日与聂荣臻听科学讨论会汇报。
8 月 31 日出席北京科学讨论会闭幕式。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访问阿尔及利亚、阿联、巴基斯坦。
11 月 8 日启程去金边参加柬埔寨独立庆典,飞机直接通过美军飞机封锁 的地区。 13 日返抵南宁。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6 日出访印尼、缅甸。
1965 年 64 岁
2 月和周恩来总理一起两次接待访越过境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 建议毛泽东主席与柯西金作了谈话。
3 月访问尼泊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4 月初与周恩来总理赴印度尼西亚 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此行途中,与周总理秘密访问美机轰炸中的越南
河内,与越南领导人商量安排援越物资的品类、数量、运输等问题。6 月下 旬赴开罗转阿尔及尔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外长会议,途中,阿尔及利亚发
生政变,到阿尔及尔争取外长会议如期召开未成。
9 月初至中旬访问巴基斯坦、叙利亚、阿尔及利亚、马里、几内亚、阿 富汗(国。9 月下旬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沿长江航行观光。9 月 29 日在北京举
行中外记者近 300 人的记者招待会,畅谈对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与态 度。
1966 年 65 岁
3、4 月与张茜陪同刘少奇主席及夫人王光美访问巴基斯坦、阿富汗、缅 甸。
4 月中旬出席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的批判“二月提纲”的政治局会议。
5 月 4 日至 26 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6 日, 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
6 月向外交系统派出 8 个工作组,并态度鲜明地支持工作组的工作。
6 月 27 日主持召开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贺词,坚决抵 制造反派对大会的冲击。
7 月 25 日毛泽东召开会议,决定撤消工作组,并于次日政治局会议上宣 布:派工作组犯了方向路线性错误。会后,陈毅说:我们现在是乾纲独断。
8 月 1 日至 12 日出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8 月出席外交系
统各单位批斗工作组的大会,为各工作组承担责任,并教育造反派。电话劝 止包头钢铁厂造反派企图批判游斗苏联专家的行动。在外交部红卫兵成立大
会上拒绝当“红司令”。派人劝阻外交部造反派的抄家行动。9 月下旬在国 务院的总结会上,陈毅主持进行的外事口的“文化革命”运动因坚持了共产
党的领导受到好评。
10 月初宴请华东各省第一书记,讲伯恩斯坦背叛马克思、恩格斯,赫鲁 晓夫背叛列宁、斯大林,现在又有人大捧毛主席,提出:“他不当叛徒,我 不姓陈!”
11 月 13 日与叶剑英、贺龙、徐向前在工人体育场和 8 万多名军队院校 学员见面。发表讲话,教育学员们听从党委领导,学好路线斗争,并批评极
左的思想行动。
11 月 29 日在工人体育场再次接见上访军校学员,发表讲话。两次讲话
稿传遍全国。
11 月 30 日在工人体育馆向 1 万多上访工人讲国际形势及我国国际地位 的提高,勉励工人们回去抓革命、促生产。
1967 年 66 岁
1 月 24 日在人民大会堂向学生和群众作了检查,周恩来总理作了总结。 陈毅成为第一个获得“解放”恢复工作的副总理。
1 月 28 日毛泽东签发了稳定军队的“八条”命令。
2 月 13 日、16 日在怀仁堂的中央碰头会上就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护干 部的大多数、稳定军队等与谭震林、李先念、李富春、叶剑英、徐向前、聂
荣臻等一起向野心家、阴谋家们作斗争,被污蔑为所谓大闹怀仁堂的“二月 逆流”。
2 月 16 日夜在中南海外事口会议室接见归国留学生代表,讲话长达 7 小 时,向野心家、阴谋家们猛烈开火,并说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 10 年、20 年
不治。
2 月 19 日至 3 月 18 日因所谓“二月逆流”而一再受到错误批判。
7、8 月野心家们煽起对陈毅的揪斗高潮。周恩来坚决保护陈毅。在毛泽 东批判王力“八·七讲话”(煽动夺外交大权的讲话)为“大大大毒草”之
后,造反派的气焰稍减。
1968 年 67 岁
2 月 13 日外交部大字报栏贴出 91 位司长、大使联名写的大字报《揭露 敌人,战而胜之——批判‘打倒陈毅’的反动口号》。之后,大字报的 91
位署名者在“中央文革”策动授意下大受批判。陈毅为保护他们,鼓励他们 揭发陈毅自己。
10 月 13 日至 31 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见宋时轮为 不肯揭发陈毅而挨批判,鼓励宋时轮揭发。
1969 年 68 岁
2 月初起到京郊南口车辆厂蹲点,调查研究,每周写调查报
3 月 5 日起在毛泽东、周恩来布置下,与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每周 一次举行国际形势座谈会。陈毅向中央建议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打开中美
关系的冰冻状况。座谈会共举行 23 次,至 10 月 18 日终了。
4 月 1 日至 24 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张春桥 等诬蔑为“右派代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4 月 28 日出席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10 月以“战备疏散”名义被下放到石家庄。
1970 年 69 岁
7 月开始腹痛并伴有腹泻。
8 月 28 日至 9 月 6 日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因不了解党内斗争新情况, 发言中维护毛泽东是在实践中群众中锻炼出来的天才,被诬为“二陈合流”。
10 月 21 日因腹痛加剧,消瘦日甚,回北京。 26 日方为 301 医院收治, 住院 56 天,无一次会诊,肠癌竟未发现。
1971 年 70 岁
1 月 16 日 301 医院以患阑尾炎为其手术,结果发现是肠癌,已有局部转 移。手术后,经日坛医院吴桓兴院长门诊放疗,略有恢复。
5 月 1 日焰火之夜,最后一次登天安门城楼,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及来
宾。癌症已有肺转移。
8、9 月在北戴河与朱德、聂荣臻一同疗养,度过最后一个生日。
9 月“九·一三”事件后,中央召集老同志座谈会。陈毅作最后的战斗, 两次长篇发言揭发林彪历史真实面目。
1972 年 71 岁
1 月 4 日向妻子儿女作最终嘱咐:“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1 月 6 日 23 时 55 分逝世于北京日坛医院。
1 月 10 日追悼会。毛泽东亲临致哀,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 我的。”“他是我们党的一个好党员、好同志。”
总 序
在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上,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 代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变,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震荡之深刻,促进
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史,是一部地覆天翻的历史转折的 壮丽史诗。
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以此为界石,大致可以说,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从旧民主主义进到新
民主主义,是为争取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奋斗的历史 时期,这是一个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为谋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
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本世 纪的后半个世纪,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则 是为建设人民共和国而奋斗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
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为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 盛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年代。 时代赋予的宏伟的历史使命,落在亿万中国人
民的肩上。无论是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自然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事业,都是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
力才得以实现的宏图大业。也正是在这种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造历史的活动 中,才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群众需求、 体现群众意志、凝聚群众智慧的杰出 代表。如同历史
上一切重大变革的时代一样,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 云际会、英杰辈出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伟人;也
正是历史伟人们坚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才最充分地体 现着潮流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动地反映着奔腾前进的伟大时
代。他们一生的业绩,恰恰构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 大 变革的缩影。正因为这样,修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一代杰
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其意义自是远远超越记述个人身世的范周。这套传记丛 书,无疑应当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
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 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
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 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
义的奠基史、创业史。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 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人士的传记。这批传记的主人公将包括:党和国
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传 记,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
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各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 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
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等等。毫无疑问,他们既是当代中国最 卓越的代表,同时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历史巨人。当然,如同一切历史人物
一样,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必然会具有 这样那样的弱点、短处,一生中也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某些过失。但是,
所有这些,当如日月之蚀,堂堂正正公之于众亦无损于他们形象的光辉。他 们 为中华民族创建的功业,他们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们的鸿才睿
智、嘉言懿行,无不震古铄今,垂范后世。这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 珍摄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必将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和
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好教材。
现在,中国人民正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宏伟设计,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在本世纪达
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奋斗。愿人们从这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以 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革命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情操
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一年五月
当代人物传记丛书陈毅传 第一章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第一次动荡
1901 年 8 月 26 日,清光绪 27 年(辛丑)7 月 13 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 中部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一个小地主”家里。①
陈毅,字仲弘(也写作仲宏),原名陈世俊,在陈家按“尧、舜、禹、 汤,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绵、长”排列的谱系中,
是“世”字辈。小名秋江。
陈家原籍湖南省新宁县,是清初“湖广填川”②时迁到四川的。到汤字辈 陈汤佶读书赴考,中了个拔贡,陈家曾经上升为有田产 800 亩的地主。
陈毅的祖父辈有兄弟两人,父辈兄弟 5 人。陈家是“耕读传家”、“义 门世家”,家风和顺。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 5 兄弟中读书最多,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都懂一些,对陈毅的中文学习颇有影响。陈毅的母亲黄培善(陈毅 姑祖母的女儿嫁回陈家的)是陈毅少年时期品德的主要培育者。 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到陈毅出生前的这 60 年间,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已在帝 国主义的侵略下,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变化中,陈家也逐渐
败落。陈毅出生前后几年间,四川又连年遭受水旱灾荒,再加苛捐重税,陈 家的败落加速。陈毅出生时,陈家已降落到相当于上中农的经济地位。堂兄
陈修和回忆:陈毅的祖父和 5 个儿子共有田 40 亩,出租 8 亩,自种 32 亩, 主要劳力为两个叔父,平时雇一长工,忙时全家参加劳动。
从陈毅的祖父陈荣盛开始,大伯陈昌仁、父亲陈昌礼、母亲黄培善都憧 憬着陈家的中兴发达,对陈毅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
陈毅在堂兄弟辈中排行第五,亲兄弟中则是老二。同胞兄弟姐妹5人。陈毅
3 岁开始跟着两个哥哥背诵《三字经》,5 岁开始由父亲课读《千字文》,半 年后,进入私塾就学。
陈毅 7 岁那年,外祖父黄福钦捐 200 两银子得了个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司
“巡检”的小官。黄福钦要女婿去帮办文书,并把外孙带一个去。陈毅于是 随父亲到了外祖父的任上。
巡检司专司“捕盗贼,诘奸宄”的职责。衙门里三天两头残酷拷打“犯 人”。黄福钦还让陈毅去认干爹,拜老庚,结交当地权贵。后来,陈毅得知
那些被外祖父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穷苦农民,有的还是打富 济贫的人物。 1942 年 3 月 8 日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信中,曾这样
回忆这段生活:“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 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
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在那里过了两年 多时间,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的厌恶”
1910 年(宣统 2 年)春夏间,9 岁的陈毅由父亲带回四川,经乐至老家 到了成都。还在 1909 年,陈家已将 40
亩田产抵押掉由乡下迁到省城,居住 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
① 陈毅:《给罗生特同志的信》,《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 年 4 月第 1 版,第 359 页。罗
生特,奥地利医生,当时在新四军军部工作。据陈毅的堂兄陈修和回忆,陈家当时经济地位相当于上中农。
② 清初,由于先有张献忠入川和清将豪格征川,后有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四川人口剧减,乃由湖广
(清代地名,今湖南湖北)迁移人口填补,故谓“湖广填川”。
陈家迁居都市,主要是为了给陈毅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陈毅 的祖父和大伯都认为时势变了,科举已经废止,新学堂已经兴起,陈家要重
振家声,只有学“声光化电”,搞工矿实业,而这些,在乡下不如都市便利。 在上河心,他们从地主家租了 200 来亩地耕种。居住的房子,也是租自
那个外号叫“林四顽子”的地主的。 陈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等一起进了锦官驿两等小学,
开始学习新学。和乐至乡下比起来,成都当然算是有现代科技设施的地方了。 他们上下学都经过陆军部四川兵工厂门前,厂里全部是德国进口的机器,附
近还有一座大铁桥;加上来去利川途经重庆看到过的大轮船、大兵舰,便陈 毅对科学和工业的神奇力量惊叹不已。他对新学的各门课程学得都很认真。
头年秋天,由于突发大水,租田被淹,陈家无租可交,被“林四顽子” 以“恶佃罢租”的罪名告到官府,陈毅的大伯陈昌仁一度曾被拘留。结果,
租田的押金被扣,陈毅的祖父陈荣盛也在败诉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陈家
更迅速地破落下去。
第二年,1911 年(宣统 3 年辛亥),开春不久,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
①席卷了四川全省。陈家的住地上河心一带,是保路同志军过往和驻屯的地 方;陈毅读书的学校附近九眼桥、三官堂一带,是革命党人宣传革命最活跃
的一些场所;东门牛市口一线,是保路同志军与清军作战最激烈的地段之一。 成都各大中小学,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课,并组织了“学生军”,参加了 斗争。
10 岁的陈毅虽然没有参加学生军,但从罢课开始的整个斗争他几乎 全部都经历了。他还亲见焚香请愿的群众遭受清军排枪屠杀的惨景。后来,
陈毅在《给罗生特的信》中说:“我当时还不懂得革命的政治意义,但是暴 动的事实为我所亲见,在我童稚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
家庭的遭际和革命风暴的荡涤,使陈毅对封建王朝的腐朽又有了深一步 的感受。当他和胞兄孟熙路过桌台衙门,看见人们在剪辫子以示对清王朝的
反叛时,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上前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
由于时局混乱,这年——1911 年秋天,陈毅和孟熙回到乐至乡下的外婆 家寄读,上了青海寺的学堂。陈毅格律诗词的基础是这时打下的。青海寺的
陈玉堂老师比较同情和支持当时的革命,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陈毅后 来曾赋诗纪念这位老师:“青海设帐启幼蒙,博文约韵坐春风。出国归来先
生逝,只忆音容难寻踪”。
1913 年初,母亲带着他和孟熙回到了成都。这年,陈毅 12 岁。家庭的 经济已十分困难。华阳县(当时成都分为成都县和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
(简称华德高)规定每班的前三名学生可以免费。下半年,他和孟熙考进了 华德高。陈毅读书刻苦,和孟熙各在自己的班级里每学期都考取了前三名。
校长冯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家,对陈毅的影响颇大。“这段时间,读了《古 文观止》、《古文辞类纂》、《千家诗》、《唐诗集解》以及《西游记》、
《封神榜》等书籍,奠定了文化基础”。陈毅作文课成绩优异。 陈毅在高等小学快毕业时,正是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窃国称帝和
① 保路风潮,即保路运动。1911 年春,四川等省人民为反对清政府将原由民众集资建设的川汉、粤汉两铁 路收归“国有”,又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
4 国银行团,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掀起了保路 运动,四川尤为激烈。9 月 7 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发动武装
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反袁浪潮高涨之日。“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口号也更响亮地提了出 来。陈毅曾反驳一位遗憾四川没有出过皇帝的老师说:“现在是民国了,无
须出皇帝现在要多出几个科学家就好了”。①
而这期间,由于陈毅祖母的去世,陈家分了家,经济更趋困难,陈毅父 亲去重庆盐务局当了抄写员,每月只有大洋 6 元钱维持家庭生活,母亲不得
不租种几分菜地贴补家用。国家的出路和个人的出路结合起来,华德高毕业 后,陈毅走上了学工的道路。 1915 年下半年,他先在成都工业讲习所读了
半年,然后于 1916 年初考上了成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校)开始学 习染织专业。
但是,这时陈毅“实在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这以后的一 段时间,学工、关注政治和倾心文学成了陈毅发展道路上并行的三个方面。 从 1916
年初到 1917 年底,陈毅在甲工校学习了两年。这两年中,反袁 反帝制斗争的迅速胜利,使他看到辛亥革命所激起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
对封建帝制的意志还是有强大潜力的,但是,紧接而来的却是遍及全国的军 阀战争,四川是军阀混战最为惨烈的地区之一。战乱中,陈修和和陈孟熙都
差点儿丧命。陈孟熙说,军阀混战“是以后促使仲弘投身革命的直接原因之 一”。陈毅也曾说:“辛亥革命以后四川连续不断的军阀混战,引起了我对
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注意”。他开始有意识地抨击时事,并带领同学们“闹 学潮”,在甲工校里成了头角峥嵘的人物。同时,由于他踢得一脚好球,“陈
Forward”(足球前锋)成了成都学界有名的“五虎”之一,使他在甲工校外 也有了一些名气。这一时期,陈毅“开始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思想,要搞实
业救国但基本上仍是封建主义思想”。①
1917 年底,由于家庭经济更加困难,陈毅中途辍学了。恰在这时,吴玉 章等在成都创办了一个可以免费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陈毅和孟熙
都去报考并双双被录取了。1918 年 3 月,陈毅开始就读留法预备学校。
考入留法预备学校的同学,除了寻找出路和出洋镀金的目的之外,许多 人的确同时抱着到西方强国去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宗旨,即如陈毅所说的“转
输文明”。预备学校的教师,也几乎全是留法或留比的学生。因此,当时学 校里政治讨论的空气十分浓厚。“五·四”前夜的中国,救国救民的主张无
奇不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救国”、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关税救国”陈毅兄弟俩和同学金满城、 杨持正、周光伟、夏时烁、陈中凡等也受这些主义、思潮的影响,经常谈论、
争论。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对法国革命的初步了解,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陈毅 头脑中渐渐明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已成主导方面。
1919 年春,陈毅和孟熙在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双双考取官费留学(共 30 名)的资格。6 月 1 日,他们离开成都,踏上了赴法的征途。这时“五·四”
运动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成都,在上海了解到“五·四”的精神以后,陈毅的 思想就迅速地转到“五·四”新潮流上来了。
恰巧他们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是北京政府的代表在巴黎被迫拒绝在“凡 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日子。消息传到上海,各界兴奋,万民欢呼,还举行了
① 陈毅:《早年回忆》,《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3 月第 1 版,第 3 页。
① 陈毅:《选择革命道路》,《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3 月第 1 版,第 19 页。
规模巨大的示威游行。陈毅深受鼓舞,也约孟熙、金满城等几个同学积极参 加到示威游行和庆祝集会中去。
在上海滞留的一个半月中,除了联系赴法船只和参加一些零星的集会及 示威游行,陈毅他们主要是在上海观光和听一些当时的社会名流的讲演。特
别是吴稚晖和康白情,一个宣扬“反孔”,一个介绍“五·四”,都使陈毅 的思想发生激烈震荡。
康白情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参加者。他主要给同学讲“五·四”运 动情况,“号召我们起来讲科学、争民主、做白话文、白话诗”。他介绍大
家读《新青年》,读《华盛顿传》、《孙文传》、《拿破仑传》于是, 陈毅去搜购了大量的《新青年》和伟人传记阅读,很快,反帝反封建和讲科
学、争民主在陈毅头脑中溶为一体,变成了他信仰和崇拜的东西。
8 月 14 日,陈毅一行登上“麦浪号”从上海起锚赴法,经过了 59 天的 艰难航行,于 10 月 10
日到达法国南部的大城市马赛。对于“五·四”前后 这一时期的思想演变,陈毅曾这样总结:“1919 年 6 月,我们离开成都到了
上海,这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中心。在这里,经历了思想上第一次的动荡”。① 大体说来,这是陈毅抛弃封建主义思想和接受资本主义思想的一次动荡。
① 陈毅:《选择革命的道路》,《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3 月第 1 版,第 25
页。
第二节 西方文明的启示
由于“麦浪号”是艘货船,设备很差,而且“船中位次甚劣,饮食尤恶”, 酷热、晕船,加上沿途又目睹了殖民地人民被殖民主义者奴役的惨状,使本
来应该是十分愉快的这次旅行变得如同苦行。陈毅在船上患了脚气病,半身 浮肿。他是被人背下船的。他和孟熙在马赛华工医院住了两个月后,病愈出 院,1919
年底,从马赛乘火车到法国的首都巴黎。“刚到巴黎,觉得是到了 天国一样,社会秩序安定,城市清洁繁荣,对法国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觉
得中国古代文明是一钱不值了,再也不想读古书、作古诗了”。
几天后,由华侨协社安排,陈毅去蒙达尼中学专为勤工俭学生开办的法 文补习班学习法文。不久,蔡和森等也被分配到这里。从这时开始,陈毅与
蔡和森成为亲密的朋友。他们同教室听课,蔡和森与陈孟熙还同一课桌。
由于受“五·四”精神鼓舞,且存法国的自由环境,在蒙达尼,各种思 想的学习和争论十分普遍热烈。势力较大的有由追随李石曾、吴稚晖的同学
形成的无政府主义派,以曾琦、李璜为首的国家主义派和由蔡和森、李富春 等一批湖南籍学生组成的社会主义派。三大派外,其他自由主义、改良主义
等等也都有人信奉。陈毅完全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中。不过,只有蔡和森等所 鼓吹的社会主义思想,陈毅觉得新鲜强烈,有吸引力。因为陈毅他们虽然在
1918 年春夏间就已接触过“社会主义”,但并未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蔡和 森他们明白宣称中国也应走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在成都时,陈毅曾了解过
那场“过激派革命”。当时他只知道,那是“过激党和富人作对,搞共产”。 当时他曾说,倘若那是真的,他就支持那场革命。因此,当有钱的学生说,
有钱人应该出钱雇人把过激党打垮的时候,他便反驳他们:“有钱也买不到 穷人去替富人打仗,假如穷人知道过激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他们又何必替 富人卖命”。
当然,在陈毅心目中,这时比苏俄的成功更有吸引力的还是眼前的这个
“天国”一样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看着巴黎的华美与彼邦的文明,才知 祖国毛病太多”,他更“不能不以改造者自任”了。他“到了法国以后,资
产阶级思想有了发展,崇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①他要认真地学 习西方世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补习法文上,也劝孟熙不要轻易接受什么“主
义”或“思想”。
在蒙达尼补习几个月法文后,陈毅被分配到施奈德公司位于巴黎克里西 门外的一个工厂工作。施奈德公司是法国有名的“二百家”大公司之一,这
个厂也是大厂,制造汽车、火车头、耕田机、铁甲车等。成都的兵工厂与之 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陈毅以为,进入这样的工厂,一定可以进一步看
到西方的发达和文明了。谁知一进工厂,他就发现“若用我们在法国社会上 的感觉,去推想工厂内的情形,完全是一种错误。”②
首先给陈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工厂内阶级森严”。“法国工厂是工头 制。资本家派一个总办,以下有总工头,工程师,监工,小工头,以下便是
工人,分如许的阶级,由下至上,与小官见大官一样”。他们不但“常常拿
① 陈毅:《选择革命的道路》,《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3 月第 1 版,第 37
页。

身份来凌辱工人”,“且工资分配很不平均”,这是陈毅“极不满意的”。③ 陈毅入厂之后分配的恰恰是处于这个森严等级最下层的“杂工”。“打
扫卫生,搬运货物,工作很重”。不仅如此,外国工人还比法国本国的工人
多受一层歧视。“他们看到黄脸人,以为你是愚蠢与黑人一样。他们的对待, 令人更难当了”。象陈毅这样的外国勤工俭学生,由于“能力不强,技艺不
熟,语言不通”,当然就更“大吃其亏”。这在陈毅是思想准备不足的。他 把西方世界看作理想的“天国”,以为到处都会有巴黎街市上看到的那种自
由平等的“车揖马下”之风。这料想不到的现实,深深刺痛了他。从工厂内 的生活,他得出结论:“人道的敌人,便是资本主义”。①
其次,是法国普通工人“差吾国贫人不远”的低工资和低生活水平。“资 本家完全为自己的利益起见,实毫无人心”。货物销路一旦低落,就把工人
“大批取缔”而出。在厂的工人,如是靠一人养活的几口之家,生活已经困 难。一旦被解雇,生活就更毫无依靠了。“常见工人被辞退出厂的情形,就
用‘神情丧失’、‘面若死灰’都形容不尽致”。陈毅在《我两年来旅法勤 工俭学的实感》中喟然而叹:“我才知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
再有,就是陈毅感觉到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那种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 矛盾和对立。陈毅和法国工人相处得稍为熟悉一些之后,法国工人就教给他
种种磨洋工的办法,以发泄对资本家的不满。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工 人们就举行罢工。陈毅入厂不久就碰到过罢工。在“五·一”劳动节举行的
大规模游行示威中,陈毅还带领同厂的几个留法同学和孟熙一起参加了。他 们的这一行动,“受到法国工人的热烈欢迎”。一次陈毅工伤休息,同厂的
许多工人来看望他。他们对厂方只准陈毅“休息三天,养伤费发得很少”大 为不满,公开“骂资本家没良心”。更使陈毅惊奇的是,法国工人对俄国的
革命和列宁的名字都很熟悉。陈毅十分具体地感到,工人和资本家是完全对 立的。只是由于“资本家有政府为后援”,有“兵大爷”们撑腰,“很不容
易至于失败”罢了。陈毅认识到:“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制度不好”,“觉 得社会革命是极合道理的事”。
在这个“罪恶的渊薮”中,陈毅个人的美好愿望也象梦幻般地破灭。他 原以为“勤工便是生产,替社会充裕生计,俭学就是求学,是精神生活,是
创造文化,为社会求进步”。“工学兼营,即理实并重”,用自己的“两手 解决我的生活问题与求学问题,这真是少年的伟力。”可是,一天 12 法郎的
工资,除可糊口外,要想通过“勤工”来达到“俭学”的目的已经困难;做 工、自理生活,时间很紧,“所以工余求学,是梦想的了”。
蔡和森鼓吹的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在陈毅面前明亮起来。蔡和森介绍 他学习了《共产党宣言》,使他感到豁然开朗。陈毅曾说:“蔡和森对我起
了很重要的影响。”“我们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搞无产阶级革命 的光明前途”。
这是陈毅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崇拜到失望的过程,也是他在后来写的
《选择革命和道路》中提到的“思想上第二次大震动”。从此,陈毅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初步研究。
③ 陈毅:《我两年来旅法勤工俭学的实感》(1921 年 6 月 14 日),《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第 47 页。
① 陈毅:《我两年来旅法的痛苦》(1921 年 7 月 10 日),《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3 月第 1 版,第 54 页。
入厂 3 个月后,陈毅被提升为技术工,工资也从每日 12 法郎增加到了
18 法郎,开始有了积蓄。这时,陈毅的思想进程发生了曲折。原因是,有了 积蓄就有可能在法国读书,将来上正规大学,以“求最后的胜利”,“可以
当个文学博士。所以又不太愿意和搞革命的人来往,怕被别人利用,要自己 走出一条路子来。下了工就补习法文,读文学作品,想搞文艺”,走“文艺
救国”的道路。当然,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是没有变的。 他只是不想直接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去,而是想做一个站在革命组织之外支持
和参与革命的文学家。在这段时间中,他读了大量的法国及西欧的文学作品, 特别是巴尔扎克、雨果、卢梭那样的名家的作品,这使他不但进一步加深了
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文学修养也提高了一大步。不过,这种游离的时间也不 久,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的这种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这现实,就是法国战后的经济萧条和中国国内的旧势力给勤工俭学带来 的重重障碍。法国战后的经济困难,完全转嫁到工人阶级身上了。而外籍工
人首先成为这种转嫁对象。陈毅的好友周光炜被从勒哈佛尔解雇回巴黎了。 提升为技术工不久的陈毅和孟熙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有些同学已要求国内
寄钱,而国内的景况又是十分糟糕。陈家更甚。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已使陈 家趋于赤贫,以致连妹妹世芳的婚事都无法料理。两兄弟只得把仅有的一点
积蓄寄给家里。依靠积蓄上大学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紧接着,他们又遇到了 四川同学安子初在紧张的劳动中喝了化工厂的自来水中毒身亡的重大变故。
陈毅深切地感到了“国内旧社会”和“资本制度的罪恶相加”的痛苦,也进 一步看到了自己无法与之分离的整个勤工俭学的艰难前途。这推动着陈毅,
使他又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靠紧起来。1920 年冬,他参加了张昆弟、李富春、 李维汉、颜昌颐他们发起组织的“工学世界社”。这个组织,实际上就是以
后的旅欧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的前身和外围组织,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该社
宗旨。①但是工学世界社还只是群众组织,当时公开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争 取勤工俭学生的出路。陈毅所走上的,是热心于爱国学生运动的道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