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陈毅传

_22 陈毅传编写组 (当代)
① 王力在 1967 年 8 月 7 日接见外交部造反派时的讲话,公开煽动:“外交部可以夺权”。
第三节“事情最终会大白于天下”
自从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陈毅的外交生涯就仿佛宣告结束了。除 了受批判,无事可做。周恩来了解陈毅及其他受批判者同志的痛苦,经过周
密思考,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一项建议:“让几位老帅和中央各部、各省、市、 自治区一些被打倒靠边的老同志到工厂蹲点,搞些调查研究。”蹲点调查的
地点选择,周恩来是经过反复比较和苦心斟酌的:这些单位既要是自己力所 能及,有把握保护这些老同志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地方,又要不让大权在
握的林彪、中央文革找借口再做文章。最后,他选定了已被中央文革划定为
“斗批改”的样板单位——6 厂 2 校。他在讨论会上说:到样板单位蹲点, 有利接受“再教育”,提高革命觉悟。会后,他找来在 6 厂 2 校支左的中央
警卫团领导干部,一一亲自交待,必须绝对保证这批者革命的安全,衣食住 行都要尽量给以照顾。
陈毅从 1969 年 2 月初起,到北京市郊南口机车车辆修理厂蹲点,他住在 工厂,参加工厂的劳动和班组会,每周给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一份调查报告,
工作十分认真。
1969 年 3 月,毛泽东指示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 4 位老帅每星 期召开一次国际形势座谈会,周恩来委托陈毅主持,对目前国际斗争问题,
发表见解。此时,陈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中国外交必须有所作为。
1969 年 3 月 1 日下午 3 时,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先后步入紫 光阁武成殿。从这天至 10 月 18 日,老帅们座谈了 23
次,给中央送上数次报 告,对中国外交完成从 60 年代向 70 年代的转折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就在老帅形势座谈会上,陈毅最先向中央建议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打 开中美关系的冰冻状况。据做会议记录的熊向晖、姚广回忆:陈毅对他们说:
“在我们给中央的报告中,要把尽早恢复中美会谈,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 作为重要的一条内容写进去。”工作人员担心造反派再抓陈毅的“辫子”,
打他“与资产阶级头目握手言欢”。陈毅毅然决然地说:“我坚持我的看法, 必须尽早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打开中美关系。这个观点一定要报告给毛主 席!”
同年 12 月,美国驻波兰大使奉尼克松总统之命,向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提 出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的建议。周恩来报告后,毛泽东立即批准恢复华沙谈 判。
1969 年 10 月 17 日,陈毅接到请柬,出席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体育表演 晚会。董必武、朱德、叶剑英、邓子恢、陈云、李富春、张鼎丞等也出席了
晚会。表演结束后,在休息室里周恩来总理宣布了中央决定:10 月 20 日之 前,在京老同志全部战备疏散:董必武、朱德去广东;陈云去江西;陈毅去
开封、聂荣臻去邯郸;徐向前去石家庄
徐向前考虑自己身体比陈毅强些,石家庄医疗条件较开封好,故向总理 提出,自己去开封,让陈毅去石家庄。
陈毅到达石家庄后,仿佛革职为民。重要的中央文件看不到了,按照省 革委会的安排,陈毅每周只有 3 个半天去铁路大厂参加工厂活动,其余时间,
和妻子张茜一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
陈毅是个喜爱到群众中去走动的人,现在想走动一次,需要报告省革委 会批准,极不容易。他仅去西柏坡附近的平山县参观过一次,农民群众以玉
米饼、地瓜酒热情款待,亲切真诚。
1970 年 7 月,陈毅经常感到腹部隐痛并伴有腹泻。厂医给他开了几次止 痛片,吃后无效,延至 8 月底,本想向中央报告回北京治疗,接通知立即上
庐山,去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陈毅登机时万没料到:身体上的病痛尚未 治疗,精神上又将遭受难以言状的沉重打击。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来被党史界恰当地称为第二次庐山会议,和 1959 年的第一次庐山会议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很不正常的会议。这次会
议的议题,是宪法、经济和战备,矛盾的焦点是在宪法的修改,焦点中的焦 点,又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多次表示不设国家主席
并且自己不当国家主席。林彪却很想当国家主席而表面上竭力要拥护毛泽东 当国家主席,企图以此使毛泽东表示一个“我不当你当吧”的旨意,就不但
可以巩固自己“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地位,还能把江青、张春桥一伙的挑 拨离间和投机钻营及时地堵回去。因为这时候,林彪、陈伯达和黄永胜、吴
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一帮与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一帮,为了争夺“毛泽东以后”称君中国的地位,已经暗斗得十分激烈了。
为了抢班夺权而密谋的宫廷政变早就在进行准备了。然而这些情况,只身离 开北京已近一年的陈毅很不了解,他连普通的文件也难得看到。
陈毅到庐山后,被分配在华北组参加讨论。能避开华东组张春桥、姚文 元等人的恶意纠缠、横蛮斥骂,陈毅倒也心安。虽然 8 月 23 日会议一开始,
“大批判开路”,批判的矛头立即集中到陈毅等“二月逆流”的“黑司令” 身上,陈毅还是很镇定,只听不开口。
8 月 23 日,林彪作报告。报告内容更加充分地发挥了这位“副统帅”的 特长,高度颂扬毛泽东的天才,万分热忱地恳请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
8 月 24 日,华北组按大会通知讨论林彪的报告,会议开始后,陈伯达、 汪东兴走进会场。陈伯达异常激动,用他难懂的福建话,重复着一个骇人听
闻的消息:有当权派在修改的宪法里否认毛主席的天才,有野心,搞阴谋。 华北组的中央委员们反复询问,陈伯达则暗示此人是张春桥。于是,一些不
明内情的中央委员愤怒批判这个当权派,同时也猛烈地围攻陈毅,责令这位
“一贯反对毛主席的‘二月逆流’黑司令”明确表态!本来,陈毅对陈伯达 的“义愤”不知内幕,不准备轻易表态,只想照例检查一下自己“文化大革
命”初期的“错误”。然而指名道姓提出的质问是严厉的,不容回避。而且, 对于张春桥这帮人,陈毅的鄙薄和警惕的程度可说更甚于对林彪。再怎么说,
林彪毕竟打过一些好仗,出生入死,为革命立过功勋,你张春桥这些阴谋家 算什么东西!
陈毅作了发言,大意是:据我所知,毛主席不愿当国家主席。如果他改 变了初衷,愿意当国家主席,我赞成毛主席当国家主席。再者:陈毅列举了
大量历史事实,说明毛主席是天才,是“经过几十年锻炼出来的天才”,“群 众中锻炼出来的”。“总之,天才这个解释,主要是从实践中经过锻炼,锻
炼了人的才能。这样解释天才是对的,生而知之,天生之才,这是错误的, 不符合马列主义,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现在还有人出来否认毛主席天才,
这个问题不简单。”
这一篇结合历史事实,力图用辩证法和唯物论观点来阐明问题,有理有
据的发言,收进华北组第二期简报时,竟被“概括”成一句话:陈毅同志作 了拥护陈伯达意见的发言。
华北组第二期简报,连同陈伯达的暗示,立即在其他各组传开了,对张 春桥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劣迹早已深恶痛绝的中央委员们纷纷给中央
政治局写信,批判、声讨异常激烈。那一天,张春桥坐在华东组会场里,神 情紧张、沮丧。面前的烟缸,塞满烟头。照他那副狼狈样,不清楚林彪和江
青两个阴谋集团夺权真相的绝大多数中央委员,都感到从未有的痛快!凡是 熟悉陈毅的老干部,都认为陈毅与他们是心灵相通的。
然而毛泽东对林彪,已经深怀疑忌了。林彪所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毛主席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这种提法;还有“林副主席 一号命令”等等,都说明林彪在企图把军权“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且
已经部分地达到了目的。这就是十分危险的。而今,林彪又想进而取得行政 大权,毛泽东立即察觉了林彪的用心。8 月 25 日,分组讨论会暂停,收回了
华北组第二号简报。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陈伯达,并找林彪谈话。毛泽东对
“天才”问题上纲很高,令人震惊。显然,一场运动中的运动又将开始—— 这就是继而全面开展的“批陈整风”,开始打击林彪集团。
张春桥恢复了镇定。一直“静观”的康生气势汹汹登台了。他煞有介事 地宣称,庐山这场斗争是“二月逆流与八月红流合流,”是“二陈合流”,
他采取移花接木,栽赃诬陷的卑劣手段,从背后捅陈毅一刀。
1971 年夏天,陈毅与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住在同一医院。陈毅把庐山会 议前后详情向乔冠华说了一遍,最后愤怒他说:“现在有人宣传,说我讲了
要跟陈伯达战斗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胜利在一起,根本没有这个事,那是 造谣!”
乔冠华建议陈毅找找毛主席,彻底澄清事实,陈毅从容地摇摇头,说:
“中国有句古话,‘止谤莫如不言’。有许多事,你越去解释,越说不清楚。 我现在不说,我相信事情最终会大白于天下!”
第四节“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临近结束时,陈毅、徐向前等几位老干部都曾向黄永 胜提出:能否让他们回北京检查一下身体。黄永胜电话中一口回绝:“哪里 来的,回哪里去!”
张茜见丈夫身体日渐消瘦,腹痛加剧,心中着急,催陈毅连夜给周恩来 写信,请求批准返京治病。周恩来接信立即复函同意。
1970 年 10 月 21 日,陈毅和夫人张茜回到北京。此时,陈毅只有军委副 主席的职务,当天便与解放军 301 总院联系。医院回电话:6
病室没有床位, 等准备好床位,再通知。直到 26 日才来了住院通知。其实,南楼 6 病室有 5
组空病房,只因黄永胜正在住院,听说陈毅要来住院,气哼哼地说了句:他 来吧,我走!医院负责人便不敢收治陈毅,直拖到黄永胜出院。
住院难,诊治更难!
陈毅在 6 病室没住几天,又被搬到 5 病室。陈毅后来曾多次对妻子张茜 说:“我对 301 医院没有意见。”因为他凭直觉也判断出谁是制造冷遇的幕
后总指挥。陈毅住院的第二天,李作鹏也住进了 6 病室。当晚,陈毅在走廊 里散步,迎面遇上来看李作鹏的邱会作、吴法宪。第二天就被搬离 6 病室。
下面抄录的是陈毅入院的首页病历:
“陈毅,男,70 岁,70—10—26 入院。
主诉:头痛、头昏、高血压 10 余年,近两月加重。近两年多来体重下降
20 多公斤。要求住院治疗期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年逾古稀,体重骤降,这本是患有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重要体症,理应及
时组织会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然而,陈毅住院后,医院某负责人 专门对医生交代:陈毅主要是治疗高血压和一般查体。此外,又反复向医护
人员“敲警钟”,他是“二月逆流”黑干将,你们思想上要划清界限,这是 阶级立场问题!
56 天过去了,陈毅病历上除了经治医生的病程记录和科、部主任的一般 性查房记录外,没有一次各科会诊的记录。
相反,黄永胜因胃痛住院 18 夭,医院某负责人亲自出面为他组织大小会 诊 16 次,其中请著名专家会诊次数达 7 次之多。
这恐怕就是邱会作“医疗为政治服务”的最好注释。 医生奉命对张茜说:陈毅身体检查不出什么,可以出院。 1970 年 12 月 22
日,陈毅出院了。当然,留在医院病历上的白纸黑字注明:病人自己要
求出院。
1971 年 1 月 16 日下午 5 时许,周恩来接到 301 医院报告:陈毅阑尾炎
亚急性发作,需要立即做切除阑尾的手术。周恩来批准了,并派自己的保健 医生卞志强陪张茜一起前往医院。
晚,6 时 15 分,手术开始了。 刚过几分钟,手术室里突然慌乱起来。原来,腹腔打开后,医生们才发
现:陈毅的阑尾是好的,真正的病因,是靠近肝曲外的结肠癌,并已有局部 淋巴结转移,侵及附近肝脏。由于病发部位较高,只得将开阑尾的切口,向
上延长为丁字形,尽目力所及,把已经转移的部分尽力切除干净。因为手术 室根本没有做大手术的准备,手术只能做做停停,原先预定半小时的手术, 整整做了 5
个多小时。
医院个别负责人担心周恩来查问,写了一份不足百字的“检查”,承认 重视不够,发生差错,以此搪塞周恩来。“检查”送请邱会作过目。邱会作
冷冷一笑,说:“陈老总手术发现癌是好事,你们有什么错误?!陈老总要 长瘤子,你能让他不长吗?!”说完在“检查”上批示:“暂不要写报告,
以后需要写时,再研究。”
事后,邱会作不放心,又派老婆专门去找那个医院负责人谈话,不要上 报检查,自找麻烦。直到陈毅逝世,医院负责人没有向中央、向周恩来交出 一个字的检查。
周恩来听卞医生详细讲述了陈毅入院和手术情况,心里十分惦记。 301 医院是总后管辖的单位,他无法干预陈毅的具体治疗。他十分耽心,夜不安
寝,陡然想起致力镭放射研究几十年的老专家吴桓兴院长。请吴院长为陈毅 门诊放疗,他热切期待奇迹在陈毅身上出现。
陈毅手术后两个月开始“放疗”,每周 6 次,剂量大小,时间长短,完 全由吴院长根据陈毅的病情及对治疗的反应来控制。他工作得非常认真,每
次要把镭放射点对得完全准确、十分满意后才进行治疗。 陈毅从来不询问 自己的病情,每回治疗他总是亲热地与吴院长摆“龙门阵”,绝对服从和配
合治疗。他让吴桓兴叫自己陈毅、老陈,或者干脆叫老头。有一回,他问吴 桓兴:“你为什么道理回到中国工作。”
吴桓兴激动地说出自己心里话:华侨是有爱祖国、爱家乡传统的。
“你现在想不想离开?!”陈毅又坦率地问道。 吴桓兴完全信赖陈毅,他也直率他说出深藏心底的老实话:“挨骂的时
候,就想走,真想走啊!” 陈毅沉重地点点头,他握着吴桓兴发颤冰凉的双手,真诚地道歉,并鼓
励他说,我们党的政策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是要排挤知识分子,不是要排 挤华侨的,你相信我陈毅一句话,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任何人篡改不了的!
毁灭知识的人最终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吴桓兴被陈毅的真诚和信念深深打动了,他仿佛感到自己是被治疗的病 人,而陈毅元帅,则是世间最高明的医生!
“五·一”节的夜晚,天安门广场前礼花缤纷,灯火通明。城楼休息室 里,毛泽东正会见各国外宾。
“主席,您看看,今天陈毅同志来了!”周恩来异常激动地招呼着。
“主席,您好!”身穿军装的陈毅笑容满面快步走到毛泽东面前,尊敬 地行了军礼。
毛泽东兴奋地站起身,伸出大手握住陈毅的手,关切地询问他的健康情 况。
在场的外宾都看清了,眼前这位面容消瘦的军人,正是近两年没有公开 露面的陈毅外长。陈毅与外宾一一握手。西哈努克亲王双手紧紧捧着陈毅的
手连声问候。翻译们个个喜形于色:陈老总身体很好,还能回外交部领导工 作!
深夜两点,吴桓兴院长如约走进人民大会堂边厅,刚刚开完会的周恩来 总理步履轻快地迎过来,没开口先绽出笑容:“吴院长,我要报告你个好消
息,陈老总吃烤鸭了,吃得好香!我甚至有这样想法,会不会是医生弄错了? 陈老总恐怕不是癌症!有这种可能吗?”
吴桓兴被周恩来的动情言语,闪烁着希望的眼神深深感动了,可是,他
是医生,不能向总理隐瞒真情:“最近 301 医院给陈总拍了片子,怀疑已经 有肺转移,不过陈总有毅力,适应性强,只要他有食欲,我一定尽力延长陈
总的生命我要让他亲眼看到中国进入联合国”吴桓兴说不下去,老 泪横流。
周恩来久久握住吴桓兴的双手,用力摇晃着说:“谢谢您,吴老!” 蓝天无垠,碧海万顷,白帆点点,海鸥翩翩。一片金色平坦的沙滩上,
撑着一把红白相间的太阳伞。伞下,暂时离开 301 医院来北戴河疗养的陈毅 和朱德、聂荣臻 3 位元帅席地而坐,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一阵阵坦荡、豪
放的笑声,被拂面的海风送出去很远很远,相比之下,这里没有人监视,没 有冷眼恶语,几十年并肩战斗的经历,从哪里都能扯出话题。3 位开国元勋
每天结伴,欢声笑语从未间断。
周恩来专程到北戴河会见西哈努克亲王。晚饭后去看望陈毅,再三嘱咐: 安心休养,四届人大就要召开了,希望他早日康复。
农历 7 月 13 日,是陈毅七十寿辰。陈毅挽着聂荣臻的胳膊,笑吟吟他说:
“今年建军 45 年,我们参军 45 年,来,我们两个老战友、老朋友,老同乡 又是老头子,一块合影留个纪念吧!”
石阶下,两位元帅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布军装,面对照相机,坦荡、庄 重地笑着。
不多久,“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叶群等出逃,摔死在温都尔汗。 在中央召集的老同志座谈会上,陈毅带着病痛两次作长篇发言,满腔义愤地
将红军创建初期林彪的历史真实面目作了系统、全面的揭发!经过这次竭尽 生命全力的搏斗,陈毅躺倒了,从此再没下过床。
为了挽救陈毅的生命,保证治疗效果,周恩来亲自批示:将陈毅转到北 京日坛医院,并亲笔批准日坛医院为陈毅作胃肠短路手术。
陈毅病重的消息在老同志中传开了。 周恩来走进陈毅病房,宽慰病人沉重的心。刘伯承被人搀扶着走进病房,
他以手代眼,紧握了陈毅的手。朱德夫妇、聂荣臻夫妇、徐向前、李富春都 来看望。王震经常逗留在陈毅床边,他怕陈毅寂寞,总是带着小孙女。乔冠
华带来联合国遇到的老朋友的问候。叶剑英几乎每天来探望。李先念看罢陈 毅退出病房时泪流满面。
1972 年 1 月 4 日,陈毅体温略微下降,神志恢复清醒,他认出守在床边 的妻子和 4 个孩子,嘴唇蠕动着,女儿姗姗把耳朵贴近爸爸唇边,终于听清
了:“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陈毅留给妻子儿女唯一的遗言。
1972 年 1 月 6 日深夜 11 时 55 分,陈毅永远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哭声骤然四起
放下电话,望着桌上的政治局委员一一圈阅的文件,周恩来沉重地叹息
一声。按照文件上所定的规格:陈毅的追悼会由军委出面组织,悼词连头带 尾仅 600 字,简历还占去一半篇幅。
宋庆龄副主席、西哈努克亲王,以及许多民主人士都要求参加陈毅的追 悼会。但是当时的政治局规定不允许参加,周恩来无权改动。
1 月 10 日,中南海“游泳池”。午饭后,照例午睡的毛泽东突然缓缓坐 起身:“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
“游泳池”打来的电话,驱散了周恩来的满脸阴云,他立即拨通中央办
公厅的电话,声音宏亮有力:“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 去参加。”周恩来的“大红旗”风驰电掣超过毛泽东专车。待毛泽东主席在
八宝山下车时,周恩来已用电话调来报社、电台的记者、摄影师。
八宝山休息室里,毛泽东清泪两行,他握着张茜的手,话语格外缓重、 沉痛:“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又对陈毅的孩子
们说:“要努力奋斗哟!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贡献,立了大功劳 的,这已经作了结论了嘛!”张茜搀扶着毛泽东走进会场。
在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骨灰盒前,毛泽东深深地三鞠躬。会场里呜咽 之声骤然形成高潮,是为陈毅,也是为“文化大革命”以来蒙受屈辱的一切 同志。
陈毅逝世的讣告向全国全世界公布了。在陈毅遗像前,毛泽东臂缠黑纱 与张茜亲切握手的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倾注深情和思念的唁
电、唁函立刻从世界各个大洲和全国四面八方纷纷飞往北张茜曾彻夜不眠, 回忆整理出毛泽东主席在追悼会时的全部说话内容。张茜被确诊为肺癌晚
期,手术后,她毅然选择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战斗岗位:把陈毅用鲜血和生命 写成的大量诗词整理出来,是非功过,人民评说!铅印本、油印本、复写本、
抄写本,终于把陈毅那一首首用血与火凝炼而成的诗章,在中国大地上传开 了。张茜握着全国各地寄来的慰问信,苍白浮肿的脸上呈现出宽慰的笑容。
1974 年 3 月她默默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陈毅的精神、张茜的微笑永远留驻在中国的大地上!
后 记
——
张衡赋“二京”,左思赋“三都”,均历时 10 年。刘勰慨叹:“虽有巨 文,亦思之缓也!”
《陈毅传》是在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关怀、指导下,在中共南京军区 党委、军区政治部的具体领导下编写的。我们认为,一位革命的伟人,在总
体上都是值得崇敬和歌颂的,但他也有其局限性,为其立传也不应一味地崇 拜和歌颂,而要坚定地实事求是地步入传主的实际。陈帅博学多才,兼资文
武。要为这样一位开国元勋立传,作者与传主之间的距离岂是 10 年行程所能 消弥的!仅仅为了尽可能缩减这个距离,我们不得不“长行军”、“强行军”;
但也深信,凭借陈帅声震寰宇的赫赫功名和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德望, 编写工作定是多助而能逐步完成的。
立传的首要条件是充分占有真实材料。编写组自 1979 年冬成立后,便千 方百计地“抢救‘活’材料(口述、回忆),发掘‘硬’材料(档案、文献)”。
我们效法蜜蜂采集花粉,奔向陈帅的亲友、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包 括部分过去的敌人)采访。 10 年访问,超过 1000 人次。其中包括数十位
颇有威望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许多耄耋老人的忆述是从病 榻上获得的。有的访问未竟,人已谢世,更使人悟到抢救任务之迫切。我们
又学钻井采矿,频繁进出于“勘探现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 化馆、革命纪念馆、史迹陈列馆、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及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研究系统和政协系统的文史资料部门,查阅档案文书及图片、实物。一旦发 现“矿苗”,立即开发,锲而不舍,务求见底。当然这“底”并非朝夕之功 所能见到的。
中央军委决定为陈帅立传是得人心的事。我们采访,处处“绿灯”。热 心的人们积极讲述历史故事,提供资料线索,引导实地调查,展示研究成果,
帮助核对史实,安排食宿交通可谓无微不至。 10 年间,各档案馆(如 中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解放军、外交部、
中共上海市委、南京军区等档案馆、处)、博物馆(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解放军画报社资料室,以及
有关的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办公室等等提供的档案资料;许多省、市、自治 区(尤其是部分革命老区,如江西的赣州、吉安,闽西的龙岩,粤北的韶关,
湘南的郴州,陕北的延安,以及苏南的茅山,苏北的盐阜、淮海,皖北的宿 县、淮北,皖南的芜湖、宣城,山东的临沂、泰安,还有陈帅的故乡——四
川乐至等等)的党、政机关及所属各级组织作出的巨大帮助;各大军区、国 防大学和有关的省军区、集团军、军分区、人民武装部给予的有力支持;还
有许多从书信、电话中传输而来的珍贵史料、编写意见和关怀、鼓励。这一 切给了我们以必要的条件,使我们能在《当代中国》丛书及国防军事卷两级
编委会、办公室的组织指导下,整理素材,编制纲目,撰写书稿。
传记纲目经南京军区党委讨论通过后送审,得到许多党、政、军领导人 的认可,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更欣然为《陈毅传》题写书名。在初稿完成后,
国防军事卷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书稿讨论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 案馆、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等单位提出了许多
指导性的意见;一批老革命家或亲笔修改,或当面指点,或函、电教正,帮
助极大;而长期以来 不断给我们以真诚帮助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
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研究组、传记组 提出的许多意见都是富有建设性的。
经过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两级审定,在
《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及其编辑部的主持下,《陈毅传》得以作为《当代 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的一卷出版了。这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早有的
要求和广大读者的愿望,也是 10 年间南京军区和军区政治部历届领导人连续 努力、加强领导的成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70 周年,又是陈毅元帅诞生
90 周年,我们谨以此书向党献礼,并纪念陈帅。《陈毅传》如能得到广大读 者的欢迎,有助于人们对陈帅的了解与研究,那末,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和我
们一起,向曾经直接、间接地给予编写工作以指导、帮助和支持的所有机关、 群体和个人致谢!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就没有这部《陈毅传》。
《陈毅传》的出版,仅仅是对陈毅元帅系统认识和综合研究的初步而不 是完成。伟大时代造就了一代英雄。陈帅是当之无愧的一位大英雄。“陈毅”
这个大题目的内蕴是很丰富的。更广、更深、更艰巨的材料发掘、整理和系 统研究工程有待加倍努力。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书中会有不少缺陷和
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来日修订。
南京军区《陈毅传》编写组
首页 上一页 共2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