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陈毅传

_20 陈毅传编写组 (当代)
界上的两个大国,长期处于这样僵持的关系,这种情况当然并不好。我们愿 意改善中美关系,特别是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是长期发展起来
的。是不是请美国朋友冷静考虑一下,用一支强大的第 7 舰队占领台湾, 支持一个蒋介石集团,这个情况如果不改变,中、美关系僵局怎么能够打
开。中国人民要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这个问题要看美国的新总统能否 采取主动。中国是处于被损害的地位。我们没有占领美国什么领土,我们没
有援助美国什么叛乱集团来分裂人家的国家。美国的领导人是太自高自大 了。要中国人屈服是不可能的。”
直到 1969 年 1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终于采取了主动。 与美国相对的,还有另一个大国苏联。
从五十年代末期起,中、苏两党对马列主义、国际共运的某些理论原则
问题,以及当代世界形势的若干重大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这本来不 足为奇。但苏联领导人在渡过“波匈事件”的难关之后,大国主义故态复萌,
把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并要求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受制于苏 联,服从苏联全球战略需要,这就使中、苏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
烈。中国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的方针,但分歧终究是无可挽回地公开化了。
1959 年 9 月 30 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 匆匆赶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当晚他就在中国领导
人举行的盛大国庆宴会上讲话,教训热诚接待了他的主人不要“用武力去试 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大有以“老子党”自居、指手划脚之态。 10 月 2
日双方开始会谈,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出席。赫鲁晓夫又指责中国
1958 年炮击金、马,是“冒险”、“好战”,“对亚洲和平不负责任”,甚 至强烈暗示中国可以考虑暂时让台湾独立。陈毅当即起而反驳。赫鲁晓夫竟
说:“好,我知道你是元帅,我是中将,军事上我得服从你,但现在在党内 我是第一书记,你只是政治局委员,你应当听我的。”陈毅回敬说:“你讲
得不对我们就不听你的,这是两个党在谈问题嘛!”
这样的会谈当然谈不拢。然而这次会谈加深了对问题的思考:中国革命 和建设必须继续开辟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新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近代中国有志改革的优秀人物曾长久在黑暗迷茫之中寻求真理,包括青 年陈毅在内,而最终是由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才将马列主义送来中国的。
“走俄国革命的道路”,自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信念。然而照搬照套 的王明教条主义路线,又招致革命的惨重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负伤的陈毅
奉命留在深山野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从这时起,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列主 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才开始被全党所认识和接
受。这是划时代的转折。
中国革命胜利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给予中国经济建设以大力支援。
1952 年陈毅随同刘少奇参加苏共“十九大”,曾受到斯大林亲切接见。斯大 林为自己过去不适当地干涉了中国革命而当面向中国同志表示了歉意。这使
包括陈毅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深为感动。但即便如此,陈毅也不盲目崇拜苏 联,而是独立思考和客观地观察苏联。他看到了与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存在的
某些大国主义阴暗面,看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及值得忧虑的前途。
果然,1958 年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建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两项损害中 国主权的建议,这理所当然遭到中国方面拒绝。然而赫鲁晓夫来访之日为此
事受到中方责问时又矢口否认,硬说“那是某些政府部门干的事。”陈毅立 即与他当面对证事实,令他语塞。碰壁之后他并未改弦更张,反而进一步采
取了扩大和公开中苏分歧的做法:1959 年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塔斯社发表声明 公开偏袒印度;赫鲁晓夫访美前苏联片面撕毁中苏双方技术合作协定中
苏关系被一步步推向破裂边缘。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共产党人将作出何种抉 择。
“老实讲,我们可以跟着赫鲁晓夫走”,陈毅 1963 年与日本朋友谈话时 说,“这样他马上会称你亲爱的同志,授你勋章,给你援助,可以得很多好
处。但我们作另一种考虑:不服从他‘老子党’指挥,坚持原则,以平等的 地位起来同他讨论问题,那马上就要遭受打击。我们考虑过后果,但为了保
卫马列主义原则,保卫中国独立自主权利,中国决心不贪图他的‘好处’, 把这场斗争坚持下去!”
作出这样的抉择需具有极大勇气。 1959 年的中国,外有美国武装威 胁,中印边境冲突,内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左”的错误造成的巨大经济灾
难。就在第二年,赫鲁晓夫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向中国党发难并遭到反击后, 苏联政府突然于 7 月 16 日照会中国,全部撤走 1390 名专家,撕毁
343 项合 同,废除 257 个科技合作项目“这算什么马列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也不
能这样!”陈毅作为外长对于这种“雪上加霜”的做法尤感愤慨。陈毅在 8
月 4 日向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深沉他说:中国经济受损失还是小事,对 两国友谊造成伤痕是大事。中苏两国在马列主义理论和国际问题上有分歧可
以辩论,但不能伤同志友谊,希望两国关系不再坏下去。
尽管苏联撤退专家、撕毁协议给中国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中 国政府当时仍以团结为重,热情地欢送苏联专家。陈毅在欢送晚会上说:“苏
联专家在中国工作期间,和我们朝夕相处,亲密合作,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 的友谊和感情”;“我们一向把专家们当作我们的良师益友”;“你们对我
们的帮助,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但是,陈毅对苏共“老子党”的作风,是警惕的,经常对有关工作人员 指出其危害性。
1960 年 11 月,陈毅访阿富汗归来在新疆伊犁停留,在机场接见了苏联 驻伊犁领事,接着来到中共伊犁区党委。不料那位领事也理所当然似地跟着
进来参加开会。陈毅警觉了,不客气他说:“我们在机场不是已告别了吗? 是谁请你到我们党委机关来的?你来做什么?”领事哑口无言,道了歉赶紧
走路。陈毅再一问,以前一直如此,苏联领事要来就来,这里的干部以为既 是“老大哥”,也从未提出反对。陈毅感慨道:“我们同志太老实!苏联人
有点搞惯了,喜欢干涉人家内政。这是中国的地方嘛!”后来事实证明苏方 确有所图。1962 年春他们欺骗、策动数万伊犁人闹事,并越境跑到苏联去了。
问题的实质正是独立自主同霸权控制的矛盾。陈毅对此有一句传播于世 的精当比喻——“我们不做卫星国。”1962 年西方记者报道陈毅在日内瓦记
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便用这话作为黑色粗体字通栏大标题。陈毅在那次谈话 中不无辛辣他说:“苏联的卫星重 1000 吨。但有着 6 亿人口的中国是太重了,
作为一颗卫星,未免太重了一点。不是这样吗?——我们不希望拥有卫星国, 但也决不做任何人的卫星国!”
为此,陈毅身体力行。经济上“卡脖子”吓不住中国。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外交部几次要盖大楼,陈毅没同意。“要盖,等我死了以后吧。”外
交部成千工作人员许多年挤在那幢破旧的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古旧 建筑物里办公。为带领人民渡过难关,1959 年中央决定减少高级干部薪水,
毛泽东找了陈毅等几位政治局委员去商谈,大家一致同意每人减 100 元,都 认为这有很大政治意义。作为外长,陈毅在这方面更大的贡献在于向各国的
首脑、议员、记者做有关中苏分歧的解释说明的工作。他的谈话抓住要害, 展示矛盾,具体生动,坦率真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作为新中国科技战线早期领导人之一,陈毅对苏联片面撕毁为中国建立 核工业提供技术援助的协定,并和美、英一起签订三国部分核禁试条约来剥
夺中国及其他国家建立自己核力量权利的行为尤感气愤。他和毛泽东、周恩 来一样,明确指出其目的就是要中国在帝国主义核威胁面前依赖苏联的“核
保护伞”,听命于苏联。中国政府 1963 年 6 月 6 日在答复苏联政府的备忘录 中庄严宣布:“中国人民决不承认某一个或某几个大国垄断世界核力量,对
别的国家任意发号施令的特权。”
当然,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陈毅始终牢记着中苏人民之间 多年积累的深厚友谊。他曾多次在大会小会上讲中苏人民的友谊,讲苏联专
家们在中国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贡献。他讲过苏联顾问团副团长在告别宴会上 说的一句话:“我们来时带的是苏联经验,回去时是带着中国的经验。”陈
毅称赞这话讲得好,表达了两国人民互学互助的愿望与友情。直至 1963 年中
苏关系公开破裂后,他仍在苏联驻华使馆庆祝十月革命节的酒会上发言,引 用“友谊贵如金”的中国谚语,强调了两国友好的重要性。
第三节边界与邻邦 中国的边远省县,多以“和”、“平”、“安”、“宁”命名。 中国力求建立一条安宁友好的边界,然而 100 余年来,中国的边境和领
土,经常被蚕食,被鲸吞,纠纷复杂。西南方向——从阿富汗、尼泊尔、印 度直至缅甸,也是一条漫长复杂、有历史争议、某些地段尚未正式标定的弧
形边界。制度不同,国有大小,这些国家既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祸 害,往往又接下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遗留的历史问题。其中有的国家对新
中国多少怀有疑惧,怕中国以武力扩展疆土。国际上对中国不友好的各种势 力,乘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之机,进一步挑拨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对于解决边
界问题,陈毅参与制订了中国的政策,中国的基本主张是:对历史上遗留下 来的边界问题,双方应通过和平谈判,求得友好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在
谈判中,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经双方 同意也可以做些必要的调整。在解决前,维持边界现状。总之,是严格按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和平协商来求得解决。陈毅对外国朋友说过:“社 会主义的中国,决不采取扩张政策。”是否真如此,人们要看事实。
1960 年 4 月,陈毅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东南亚邻邦,第一站便是缅甸联 邦。中缅边界有很长的一段迄今未曾标定,由于政权更迭,历史变迁,形成
边界现状的原因很复杂,因此中国政府从一开始便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先 保持边界现状。解放之初,国民党残匪流窜至缅甸境内,常过境来劫掠骚扰。
毛泽东一再指示人民解放军不能过界追歼,即使残匪在边疆造成一些损害也 不要过去。陈毅传达说:“过界就会形成干涉人家的内政。这些国家都要受
震动,都要害怕。”陈毅对缅甸朋友说:“中缅是亲戚国家,完全可以采取 万隆会议原则来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1960 年初缅甸总理奈温欣然来访,
与周恩来草签了中缅友好条约和边界问题协定。
缅甸人民盛情欢迎中国客人。代表团抵达的第二天便应邀参加缅甸传统 节日——泼水节的盛会。然而人们没想到,出现在面前的中国总理和副总理
竟穿着圆领白色小褂,围纱笼,趿拖鞋,头扎白纱帕,完全和缅族人一样装 束,兴致勃勃来到人群中,泼水祝愿,共叙胞波情谊。访问获得极大成功。
离开仰光,代表团飞抵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印两国长期来有密切的文化、 艺术往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周恩来总理在 1953 年 12 月底接见
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1954 年在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 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加以肯定,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又共同倡
导的。然而 1959 年起,印度先是在西藏问题上干涉了中国内政,其后又向中 国提出了领土要求,印军越过边界传统习惯线侵入中国境内,迫使中国边防
部队不得不进行了自卫反击。中印关系发生了令人遗憾的裂痕。周恩来和陈 毅在此次访问中竭尽全力寻找和解与友谊的途径,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和访
问,可惜印度方面对中国领导人的真诚努力未能作出响应。 飞机驶向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尼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但也有
未定边界问题。此次访问除商谈中尼友好合作事宜外,还在双方已于同年 3 月签订的中尼边界协定的基础上,继续就珠穆朗玛峰问题等具体边界事项交
换意见,签订了中尼和平友好条约,并交换了中尼边界协定批准书。中国过 去出版的地图将珠穆朗玛峰
划在中国境内,而尼方则把珠峰划在边界线上。经过多次友好商谈后,1961
年秋马亨德拉国王访华期间,双方终于就珠穆朗玛峰问题达成协议。中国出 于对尼泊尔人民的友谊和感情的尊重,同意尼方关于两国边界线通过珠穆朗
玛峰的划法,峰顶北部归中国,峰顶南部归尼泊尔。1961 年 10 月 5 日,两 国国家元首在北京正式签订《中尼边界条约》并立即生效。英国作家马克斯
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说:“中国心平气和并且公平合理地同它的 其他邻国解决边界问题。这使印度的立场显得理亏。”
访问最后一站是柬埔寨,但行前突闻其国王逝世,举国行丧,主人担心 形不成欢迎中国贵宾的热烈气氛。周恩来、陈毅商讨后决定按期前往,并为
代表团全体成员在国内赶制了黑、白色服装,访问期间参加国王吊唁。柬埔 寨朋友们深受感动。5 天访问期间正遇柬埔寨 40 年来最酷热的天气,陈毅顶
着烈日在金边“王家田”广场向青年群众演讲,高度评价西哈努克亲王的中 立爱国主义政策。讲话一次又一次为欢呼声打断。巴黎《战斗报》评论:“北
京头号外交家在仰光,加德满都和金边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960 年 8 月,陈毅单独访问了西陲邻国阿富汗,参加其独立 42 周年庆 典。陈毅抵达当晚,便拜访了国王、首相及大臣们,陈毅发扬了他独特的外
交风格,在个人交往时不拘礼节、坦诚爽朗地交谈中国建设的经验、挫折、 大中小型企业结合以至将军下连当兵。一直谈至夜 12 点,主人仍不倦,请陈
毅“再谈!再谈!”说:“我们到巴黎、纽约去谈,谈的是老一套,都是教 科书上的东西。跟中国朋友一谈,就学到新鲜思想、新鲜的经验。”
双方会谈中,陈毅充分照顾到阿富汗的和平中立立场,联合公报草案里 没有直接提反美的话,也不明确写支持刚果、古巴人民斗争字句,而写的是:
“正在争取独立斗争中的国家,最终是必然胜利
1965 年 3 月与 阿富汗首相查希尔在中、阿边界议定书上签字的,我们双方要给予支持。”
这样的措辞对方欣然接受。在双方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双方又签订了中阿友 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访问期间陈毅闹腹泻,身体较为虚弱,但他以极大毅力坚持。他在出席 正式活动之外,又抱病接见了巴基斯坦驻阿大使,以及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
的伊朗、士耳其大使,以扩大接触了解,传送中国人民友好意愿。这一切都 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1961 年 2 月,陈毅又访问了南海的海上邻邦印度尼西亚,签订了中国同 印尼的友好条约。
还有一个,陈毅始终未去访问而又始终挂在心上的邻邦,那便是日本。 中国把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关系放在对外政策的重要地位,但战后日本政府
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中、日关系一直未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然而陈毅也 好,周恩来也好,毛泽东也好,寄希望于未来,从发展两国的民间关系入手,
以渐进和积累的方式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8 年至 1959 年,中国向日本提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岸 信介内阁必须停止敌视中国的言论和行动;停止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保证不再阻挠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959 年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 前首相石桥湛山和政治界知名人士松村谦三相继访华,周恩来、陈毅等同他
们会谈时除强调日本政府必须遵守政治三原则外,提出:只要日本政府不再 发表敌视中国的言论,不参与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阻挠两国民间正
常关系的发展,中日关系可以改善,贸易可以恢复,文化和友好往来可以发
展,政府间的会谈也可以进行。陈毅还对来访的松村谦三先生说:中国赞成 日美两国搞好关系,但希望美日友好不要妨碍中日关系,也不姜因为中美关
系僵待而妨碍中日友好。四十年来中日两国的创伤应当弥补,而不应加深, 不要在不愉快之上再加不愉快。我们对中日关系的前途是乐观的。来访的日
本著名政治家赞同中国方面的上述主张,表示愿为改善中日关系尽最大努 力。 1960 年 6 月,在日本日益不得人心的岸信介内阁下台了。中日关系出
现了转机。8 月,日中贸易促进会专务理事铃木一雄访华。为争取在新形势 下中日关系能有比较大的进展,经陈毅、廖承志等同毛泽东、周恩来研究决
定,向日本提出了贸易三原则,即争取通过政府协定,民间合同和个别照顾 三个渠道,促进中日贸易的发展。这得到日本经济界的欢迎。中日贸易逐渐 地发展起来。到
1962 年秋天,松村谦三先生和日本前通商大臣高崎达之助在 池田首相同意下,先后来中国访问。松村来,主要是谈改善中日政治关系及
有关中日贸易的原则问题。高崎来,则着重谈具体的贸易安排。周恩来、陈 毅、廖承志等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中日关系便实际上进入半民半官的阶段。
1960 年在中国外交上是很热闹的一年。这年年底,陈毅又一次随周总理 南行,率 400 人之多的文艺、体育代表团对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参加缅甸独 立
13 周年纪念及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胞波”情谊重叙,亲上加亲。 陈毅朗诵了 1957 年送别缅甸驻华大使时他写的祝颂中缅友谊的诗句:“我住
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情亲意切的诗句, 如甘美的泉水注入人们心头。
10 天访问之后,周总理先行告别回国,陈毅和罗瑞卿大将则继续留下, 向缅甸人民送去歌舞、鲜花和美好祝愿。奈温将军还特意请客人们到额不里
海滩休息。碧海、细沙、摇曳的椰枝,真似人间仙境。两年后就是在这里, 陈毅陪同刘少奇主席访缅,与奈温将军等缅甸朋友赤足在海滩踢了一场不同
寻常的藤球友谊赛。
在缅甸人民醇浓似酒的友情中,陈毅度过了 1961 年新年。回 顾过去的一 年,他屈指算了算:这一年跟缅甸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边界条约;
跟尼泊尔订了友好条约、边界协定和经济协定;同阿富汗有了友好条约;再 加上一个中国柬埔寨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嗬,这是‘连和 5 番’哟!”
陈毅笑着归结说,“1960 年是友好年!”
后来,在 1963 年 3 月和 11 月,陈毅又代表中国政府分别同巴基斯坦和 阿富汗签订了边界协议和条约。双方互谅互让,友好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
解决。中国政府考虑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都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受害者, 两国都热望和中国和平相处,所以对特殊情况作了必要的和适度的照顾。陈
毅说:“中国同西南邻国友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这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巨大胜利,也是对于巩固这个地区的和平与加强
亚非各国团结的重要贡献。”
第四节日内瓦会议
1961 年 5 月初,世界各地数百名记者潮水般拥向国际名城日内瓦,这里 将要召开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出席
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将由陈毅副总理率领。这是陈毅第一次单独负责、率 团代表中国出席重要国际会议。
7 年前,在这里举行过一次关于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以出色的外交努力,促使会议终于就印支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
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美国代表史密斯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只表示美国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去妨害这些协议和条款。然而后来,正是美国
使用各种手段插手印支事务,破坏协议的执行,一直发展到直接出兵入侵印 支。就在 1961 年 5 月,美国派出“特种部队”进入南越开展“特种战争”。
也正是美国,策动老挝右派两次推翻了中间派富马亲王为首的联合政府,使 老挝陷入全面内战,有关协议被破坏殆尽。这次中、苏、美、英、法、越等
14 国首脑开会,就是为了和平解决老挝问题。 陈毅多次参加了中国最
高领导层对印支问题的研究。研究决定全力支持印支三国的抗美斗争。中国 是印支的近邻,又是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美国对印支的干涉直接威
胁到中国的安全。同时,支持印支人民。抗美斗争又是中国应尽的国际主义 义务。就在 1961 年 3 月,中国政府同富马亲王领导的老挝合法政府决定互派
经济文化代表团,4 月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 倡议召开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以寻求维护日内瓦协议、恢复者挝和平的途径。
中国政府迅速复信赞成,并分别致函日内瓦会议两主席予以促进。而美国则 因为支持老挝右派向老挝王国政府军和寮国战斗部队的进攻遭到惨败,也不
得不同意坐下来讨论老挝问题。
临行前,代表团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 工作。陈毅对与会各国态度作了分析,提出要对美国以外其它西方国家和所
有中立国多做工作,争取同他们一起达成协议,迫使美国接受。中央讨论并 同意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工作方案。中国参加会议的方针是:争取在 1954
年日内瓦协议的原则基础上,达成新的保证尊重老挝独立和中立的国际协 议。
陈毅于 5 月 10 日一到日内瓦便得知会议延期了,因为美国以未收到国际 委员会核实老挝停火的报告为由,拒绝出席会议。各国代表团足足等候了两
天,报告总算送到,证明早在 10 天前老挝就已实现了有效停火,但美国又横 生枝节,说老挝左派力量代表无权出席会议。陈毅即与中国代表团人员商量,
不能任由美国这样刁难设障,应予以揭露驳斥,决定主动进击,在中国领事 馆召开记者招待会,谴责美方破坏会议的行径。
此举震动了日内瓦。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忙召集记者作辩解,但无济于事。 各国记者普遍认为中国代表团一开始便取得了主动,将美国送上被告席。陈
毅与腊斯克较量第一个回合的结果是:5 月 16 日,左派力量代表出席,日内 瓦会议正式开幕。
16 日下午,陈毅在莱蒙湖畔的国联大厦,潇洒大度地和各国代表握手致 意,而腊斯克却为了避免遇见中国代表团,竟由旁门绕入会议厅枯坐等候。
陈毅在开幕会议上作了 18 分钟的讲话,阐明中国政府原则立场、观点和主
张,指出老挝的内部问题必须而且只能由老挝人民自己解决;老挝问题的国 际方面则是创造必要的国际条件,使老挝人民真正能够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
况下实现自己解决内部事务的愿望。他还提出:“我们希望美国代表能够认 真地同大家一起,寻求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途径。”
第二天,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认为,陈毅外长的发言是“积极的”、“得 体的”、“和解的”。腊斯克在第二天发言中打出“中立定义”这张牌,说
中立定义“必须超出不结盟的经典的概念”,说穿了就是要实现与美国结盟 的老挝右派上台当政的“中立”。陈毅毫不
客气,在第二次发言中即引用杜勒斯过去说过的“中立是不道德” 的名言,回敬腊斯克,指出腊斯克的中立定义实质还是干涉侵略,“如
果这也叫中立的话,那只能是一种强加于人的不道德的中立。” 腊斯克的“中立定义”销路不好,连英国、法国也不表赞成。腊斯克又
输了第二个回合。 腊斯克又主张在老挝“发展有效的国际机构”,国际监督机构可以充分
往来老挝全国各地,无需取得老挝任何全国性或地方性文武官员的同意;这 种国际监督机构可以裁编者挝的军队。陈毅尖锐指出:美国设想的这种国际
监督机构,是要把老挝置于国际共管之下,而不是在尊重老挝独立的基础上 维护老挝的中立。在讨论国际监督机构的职权时,必须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主 权。
腊斯克还主张对老挝的经济技术援助由这一地区的中立国家来管理。陈 毅明确指出:首先是者挝行使主权、独立自主地接受外援的问题,应根据主
权和平等的原则由老挝王国政府同有关国家进行双边协商,而不应由任何国 际机构来管理。
为了保证老挝的中立并为此进行必要的国际监督,苏联代表团在和中国 代表团一再磋商后提出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等两个草案。陈毅在 5 月
24 日的会议上说:中国赞成苏联的建议,因为它是以 1954 年日内瓦协议为 基础的,是划清了老挝问题的国际方面和国内方面的界限的,是符合老挝人
民要求和平、独立和中立的愿望的。
然而,会议进展困难重重。从 5 月末起,由于美国几次三番在老挝战场 停火问题上无理取闹,由于老挝左中右三方迟迟未达成协议,会议时开时断,
陷入踏步不前的僵持状态。美、英、苏、法外长都相继将会议工作交给副手, 离日内瓦回国了,只有陈毅仍住在市郊“花山别墅”,积极活动,开展工作。
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同北京保持联系。陈毅熟悉毛泽东、周恩来夜间工作 的习惯,因此他尽可能在每日上午听情况,写报告,以便在北京时间午夜前
后送到中央领导人手里,第二天日内瓦中午之前,便可收到复电。陈毅所筹 划设计的一切重要行动,都严守外交纪律,及时报告请示。但在中央授权的
范围之内,他又很撤得开,能抓住机会,迅速反应。会议间歇时,或四处造
访,或接见记者,或广邀来客,坦率交谈,结识了不少朋友。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勋爵与陈毅多次互访、晤谈,有时融洽,有时也有分
歧。一次霍姆就中国向非洲“渗透”问题提出看法说:“为什么你们不能够 不管别人,而专心致力于国内繁重的建设任务呢?”陈毅坦率他说:“你们
西方人的毛病,就在于你们总是从个人的一生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我们却认 为这过于狭窄。”事隔多年,霍姆仍称陈毅为“一个有用的朋友”(见《霍 姆回忆录》)
陈毅的朋友还有很多,他与英国代表团代理团长麦克唐纳谈文学、鸟类 和陶器,与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谈四川者家,与印度外长梅农共赏中国佳肴
美国《先驱论坛报》记者沃尔德评论说:“英国代表们发现他(指陈毅)比 许多苏联官员要通人情。他的收获是得到尊重。”
6 月初,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日内瓦会议休会。许多国家 引颈翘首,等待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会谈结果。陈毅向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
吴冷西谈到中国的态度,说美苏改善关系并非坏事,只要真正有利于建立和 平的国际环境,有何不可?问题在于不能把老挝作为大国交易中的筹码,任
意摆布,老挝人民的命运应由老挝人民自己决定。后来的消息证明,维也纳 会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陈毅却力争主动。他广泛开展会外活动,促成老挝富马、苏 发努冯和文翁 3 亲王会晤。
美国多次阻挠此事,先是指使文翁不来瑞士,来后又要他拒绝和苏发努 冯会晤。陈毅以坚持不渝的耐性,多次与西哈努克亲王、法国和印度代表磋
商,多方推进,终于取得 3 亲王在苏黎世会晤的成功,并就老挝内部问题达 成了原则协议。既然如此,会议就再没有理由不进入实质性讨论了。
美国仍不甘心,又在会上抛出一个新草案,要由国际监督委员会来全面 管制老挝的外交、内政、军事、经济。陈毅在会议第五次发言中揭露这是“利
用保护之名实行强占之实”。然而,达成协议的道路何在?在结束此次发言 时,陈毅本着求同存异精神,综合归纳了开会以来各代表中所有可取意见,
取其精髓,列出了 4 个方面的共同点,也即求出了各国发言的“最大公约数”, 表现了灵活的策略思想及平等协商、寻求协议的精神,从而一扫 40 多天来会
议步履艰难、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沉闷、混乱以至悲观的空气。
至此,会议开始协议具体条款的谈判,前面还有一段漫长艰辛的路要走, 会议将进入拖而不断,无大文章可做的状态。陈毅请示中央之后决定暂离日
内瓦回国,将代表团工作留给副外长章汉夫及部长助理乔冠华去做。
临行前,陈毅参加了一次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举行的鸡尾酒会,遇 见了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哈里曼。哈里曼年届 70,人称美国外交界“不落的
明星”。他虽反共,但不赞成杜勒斯“遏制”中国的死硬政策,并提出过访 问中国的申请。此番来日内瓦,他做出一些较为积极开明的姿态。酒会上,
他想和陈毅搭上话,先与中国王炳南大使搭话,又让夫人与中国女工作人员 搭话,最后,由加拿大代表朗宁介绍,主动向陈毅伸出右手。两只手刚一握
住,记者们便纷纷抢下这一有历史意义的镜头。“美国政治家主动和中国政 治家握了手,这是多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巴黎《快报周刊》语)。这
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在发生变化。美国不能再漠视新中国的存在了。
陈毅二度重来日内瓦时,已是第二年(1962 年)的 7 月了。这期间会议 曲曲折折断断续续,经过 5 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和反复协商,曾在 1961 年
12 月 18 日达成了协议。但年底美国又策动右派发起进攻。老挝人民在军事 上特别是南塔之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才迫使右派参加了 3 亲王会议,并于
6 月 11 日达成了停火协议。日内瓦漫长的谈判,终于获得成功的结局。
1962 年 7 月 21 日,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协议,一致通过了《关于 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宣言的议定书》。在这两个国际文件中,
老挝王国政府声明:它决心走和平中立的道路,以建立一个和平、中立、独
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不承认任何军事同盟或联盟、包括东南亚条 约组织的保护;各与会国声明:承认并尊重老挝王国的主权、独立、中立、
统一和领土完整,愿为此承担一系列的义务。文件还规定:法国政府应该尽 速把它在老挝的军事设施移交给老挝王国政府,但老挝王国政府认为必要
时,法国政府可将人数明确限定的法国军事教练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留在老 挝,以供训练老挝军队之用;此外一切外国军队和外国军事人员均撤出老挝。
美国提出的由中立国家来管理老挝外援和国际委员会凌驾于老挝王国政府之 上的主张都被打掉了。
会议成功意义何在?陈毅在签字仪式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有 3 点评 价:其一,证明大国干涉老挝遭到了失败;其二,证明一个国家的命运只能
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决定;其三,证明尖锐复杂的国际争端是可以通过谈 判来解决的。代表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7 月 23 日,协议正式签字。陈毅
用一支毛笔,在两个文件——《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宣 言的议定书》的文本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五节朋友遍天涯
1963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开始了访问亚、非的万里行程。 被人称为“黑暗大陆”的非洲,陈毅还从未去过,只在年轻时去法国勤
工俭学的路上,沿这块大陆东北的边缘航行过,但殖民主义者用种种残忍手 段将黑奴象牲畜一样捆绑着卖到美洲去的悲惨故事,曾在他心头留下的痛的
烙印。二次大战结束,特别是 1955 年万隆会议之后,非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仅 1960 年一年,就有 17
个国家取得了独立。英国不得不交还了 苏伊士运河,法国殖民军不得不退出了阿尔及利亚,非洲大陆政治局面有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一个解放了的国家,作为非洲独立运动的积极 支持者,在这时候首次派自己的领导人对非洲进行大规模正式友好访问,其
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12 月 5 日,陈毅先周恩来总理一步,离开北京,应邀去肯尼亚参加独立 庆典。9 日,陈毅乘坐的包机抵达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当天,陈毅拜会了反帝武装斗争“茅茅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现任 总理乔莫·肯雅塔,对肯尼亚人民长期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表示钦佩;对
肯尼亚获得独立,表示祝贺。
12 日零时,在内罗毕市郊的“乌呼鲁”(意为“自由”)体育场上,陈 毅与来自 70 几个国家的宾客——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
公爵及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同 25 万狂欢的人群一起,观看了 升旗仪式。时钟敲响 12 下,在这国土上挂了 68
年之久的英国国旗黯然降落, 继而灯火齐明,黑、红、绿三色的肯尼亚新国旗冉冉升起,欢呼声、礼炮声
满天回响,人群欢歌狂舞,通宵达旦。天亮后,隆重的庆典开始,肯雅塔总 理庄严宣布了独立。
12 月 14 日晨,陈毅乘专机从内罗毕起飞,抵达开罗,迎接周恩来,然 后一同进行访问。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周总理一行访非第一站。 1956 年埃及政府收回苏 伊士运河的斗争,曾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因此,中国客人抵达那天,
尼罗河上轮船齐声鸣笛致意,船员们拥上甲板挥手欢呼:“中国万岁!”参 观了埃及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历史馆后,陈毅强烈联想起中国革命历史,他用
3 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长期受帝国 主义的压迫侵略,都经过英勇斗争取得了独立。”
在阿联,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 离开埃及便来到阿尔及利亚民主共和国。
阿尔及利亚人民经历了 75 年顽强斗争于 1962 年赶走了法国殖民军。人 民中国曾无条件地大力支援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斗争和临时革命政府。为
铭记这种友谊,阿尔及尔市一条新修的主要大街被命名为“北京大道”,周 恩来、陈毅和阿尔及利亚领导人在那块醒目的路名牌下合了影,并在通车典 礼上致词。
在阿尔及利亚,周恩来又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与在 阿联提出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一样,这都是事先和陈毅等人
一起作了充分研究并经毛泽东和中央同意的。这两个“五项原则”,概括起 来说,便是:一、支持阿拉伯和非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二、支持阿拉伯和非洲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 的不结盟政策。三、支持阿拉伯和非洲各国人民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实现团结
和统一的愿望。四、支持阿拉伯和非洲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 端。五、主张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主权应得到一切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
自任何方面的侵略和干涉。
出于一些西方观察家意料之外,中国领导人在此行的所有会谈中都未主 动提到中苏分歧问题。原来出发之前中国外交家们已决定:不主动提出中苏
关系问题,不要求别人支持,不把中国观点强加于人。如主人提出,我们则 作说明解释,主要目标在于促进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使非洲领导人 甚为满意。
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年轻的国王哈桑二世打破惯例去市郊“和平宫” 迎接中国客人。在金碧辉煌的王宫内,国王举行盛大宴会,请客人品尝阿拉
伯风味的抓饭。陈毅与国王弟弟,一位 19 岁的亲王同桌。这位亲王放言无忌, 批评中国对外政策太强硬,中国这么一个伟大国家,不应如此,等等。旁边
几位年长的摩洛哥部长很担心,几次想抑制他。以坦诚爽直的外交风格闻名 的陈毅倒欢迎这种年轻人的坦率,他耐心认真,逐一向亲王解释中国的外交
立场,以至饭几乎未吃。起身告别时,亲王说:“元帅阁下,我很年轻,而 你很有名望,经验很多,我讲的话请你不要见怪。当初我们能够复国独立,
跟你们帮助越南人在奠边府打败了法国人,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感谢你们。” 此事使陈毅更具体地感到了非洲政治局面的复杂性。各种力量和观念交错
着、较量着,陈毅说:“需要我们学习的事物很多啊!”
哈桑国王本人始终是位 热情好客的主人,一次与中国客人谈话时,讲到摩洛哥名城丹吉尔要塞—— 它紧扼大西洋通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60
年才收归摩 洛哥所有。陈毅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说:“我年轻时在法国就想去看看丹 吉尔。”不料国王听罢便发出热情邀请,并很快派自己专机送陈毅去丹吉尔
参观访问。陈毅从飞机上望去,欧、非两洲紧相吻接的景色一览无余,十分 壮观。
在阿尔巴尼亚度过新年之后代表团本拟直飞西非对加纳等国访问,不料 出发前发生了意外事件,1964 年 1 月 2 日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总统的案
件,总统受了伤,卫士长被打死,刺客是一名被外国势力收买的卫士。加纳 局势一下变得十分紧张,总统不得不搬入一所坚固城堡居住,并停止了一切
外出活动。这种情况下是否取消原定的访问?当晚陈毅在总理住房中商议, 最后还是决定去。他们找来代表团秘书长黄镇,要他明日先飞加纳,与中国
驻加纳大使黄华一起去见恩克鲁玛总统。恩克鲁玛当时心情矛盾,既希望周 恩来总理来,又担心自己不便出迎失礼,还顾虑中国总理安全。不料黄华、
黄镇一见他便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对总统阁下的遇刺表示震惊 和慰问。为了两国友谊,访问一定要照常进行。既然你们国内情况有困难,
为了总统安全起见,请不必来机场接送,也不要到我们下榻的宾馆来,我们 可以到总统的住处来会谈,国宴也可以在城堡里举行。”恩克鲁玛及整个加
纳政府成员,都深受感动。一个大国领袖能这样细致地照顾对方困难,在最 紧张时刻来表示支持,唯独不提自己的安全,这是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啊!
在去加纳之前,先到突尼斯访问。在突尼斯的国宴上,布尔吉巴总统在 讲话中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若干异议,一时气氛很紧张,周恩来却完全
能谅解,并当场作了具体、圆满的答复,博得一片掌声。布尔吉巴总统也很 满意。第二天,突尼斯与中国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代表团离开时,欢送
的规模特别盛大。
1 月 11 日,中国代表团来到了加纳首都阿克拉,当晚便前往总统住地“克 里斯兴堡”拜望主人,并接连几天在城堡内进行会谈。这城堡是 17 世纪贩卖
黑奴的丹麦商人所建,在那阴森的地牢里,石桩上用铁链拴捆过数以千计的 黑奴,等待押解上船运往美洲。看到这一切,陈毅心潮难平,在会谈间隙提
笔填词一首《满江红·黄金海岸》——“惊世间残暴竟如斯,两洲血。”并 祝愿:“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故。”
在中国领导人下榻的阿克拉国家大厦,曾接待过东西方许多国家首脑, 但从未有过象中国总理与工作人员如此平等的事,以至吃饭分不清身份,上
菜上错了。陈毅说:“没有关系,我们在国内都是平等的,只是职务不同。” 临别前,代表团又举行一次特别的宴会,将宾馆服务人员都请来,中国总理
和副总理亲自向他们敬酒。他们感动得流泪,举杯手发颤,说:“不敢想象 象周总理、陈元帅这样的身份的贵宾,竟向我们‘卑贱的人’敬酒。”有人
说:“这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加纳、马里、几内亚
无论哪个城市,男女老少都倾城而出夹道欢迎中国客人,穿着大红大绿服装, 伴着鼓点起舞。老人、儿童争上前摸中国客人乘坐的汽车,妇女按当地风俗
脱下身上的花袍铺在路上,让中国客人的汽车碾过,以表达她们的友情。
从几内亚来到马里,与凯塔总统主要是谈经济援助问题。 周恩来总理在马里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平
等互利,不看作单方面的恩赐;尊重受援国主权,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尽量 减少受援国经济负担;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力求投资少,见效快;
提供中国最好的设备及物资;帮助受援国人员掌握技术;中国派出的专家不 容许有特殊要求和享受。陈毅全过程地参加了这八项原则的制订,对八项原
则的精神实质理解很深。陈毅向国内同志解释这些政策说:“帝国主义的援 助,就是养成你对他的依赖。给你点鸦片烟抽,你抽上痛就不能摆脱我了。
中国的援助是别开生面。因为我们受过这种援助的害,就能体己谅人,帮助 他们走上自力更生道路。”他举例:中国帮助马里建设了米厂、皮革厂、卷
烟厂等等。马里人爱喝茶,过去每年从中国进口,现在中国却派专家帮马里 人自己种植和炒制茶叶,而宁可失去自己的茶叶出口市场。
1 月 27 日,在访非途中,中国与法国正式宣布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又是 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 1963 年 10 月陈毅就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与周恩
来一起同前法国总理富尔商谈过建交问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法国的承认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正当共产党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外交 部长陈毅进行另一次显耀力量的访问。他们有理由对中国外交上的成就感到 满意。”
一个多月前陈毅参加肯尼亚庆典后赴开罗途中,曾在苏丹喀土穆机场停 留,与苏丹外长谈起过“戈登将军毙命苏丹”的故事。戈登是英国殖民主义 的刽子手,1860
年参与指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掠北京城;后又率洋枪 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回英后被派到苏丹任总督,掠夺宰割苏丹人民。
1885 年苏丹人民揭竿而起攻入喀土穆,起义军在总督府门前用长矛刺穿了戈 登的胸膛,为苏丹人民报了仇,也为中国人民雪了恨。此番访问,总统阿布
德中将又提起这段历史故事,与中国贵宾再叙两国人民共同的悲惨命运和反 帝反殖运动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访问埃塞俄比亚时,塞拉西皇帝迫于外来压力,把会谈地点安排在远离 首都的阿斯马拉。周恩来、陈毅谅解主人的困难,欣然前往。埃塞俄比亚政
府和人民都很友好,代表团车队经过,时常有花束抛来,一位男子为了把鲜 花抛在代表团车上竟追车跑了半里路。此次访问后不很久,两国终于正式建 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代表团又来到了“非洲之角”索马里,这是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 象以前在各国访问时一样,周总理全力投入会谈、记者招待会等工作,而陈
毅则尽力分担其它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看望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报 告国内形势、国际动态、中央方针、出访成果等等。这一次在首都摩加迪沙,
在即将结束对非洲 10 国访问之前,陈毅在使馆做了整整 6 个小时的报告,详 细总结了访问非洲的见闻。他说:
“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非洲,一个革命的非洲,一个前进的非洲。非 洲人有自豪感,对自己命运有信心,不象过去那样站不起来。他们产生了新
的领袖和干部,产生了伟大的群众运动,不再跟着帝国主义和大国的指挥棒 来考虑问题,而是根据自己整个大陆的翻身来考虑他们的建设,就象 1949
年解放了的中国一样,这是一种革命的苏醒!”
这次亚非之行(归途又访问了缅甸、巴基斯坦和锡兰),增强了了解, 促进了友谊。尤其是周恩来提出的“五项原则”和“八项原则”,实际上为
中国处理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具体的准则。亚非各国的首脑反 映也很好。象缅甸总理奈温将军和陈毅是老朋友了,陈毅 9 次访缅(包括过
路访问),奈温也常来华访问,由陈毅陪同。谈到中缅友谊,奈温请陈毅转 告中国领导人说,在他的有生之年,绝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来反对中国。
1954 年陈毅访德时,苏联驻德大使普希金称赞新中国外交在坚持原则的 同时,具有一种高水平的灵活性,并问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陈毅回答了两点:
“第一、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创造性的马列主义的领导,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各项对外方针的。第二、我们党在 30 多年斗争历史中,与国内资产阶级及其
它党派时分时合,为打击主要敌人,广泛团结各阶层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因此现在搞国际斗争,就比较注意把原
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陈毅在写给中央的访德报告中还特 地汇报了这种体会。
1956 年 2 月,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第一次应邀访华,中共中央和毛 泽东主席决定给予隆重盛大的欢迎。陈毅亲自召集各接待单位的有关工作人
员,向他们讲解:美国破坏日内瓦协议,破坏柬埔寨的中立,由美国拼凑的 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对柬埔寨实行“保护”。 1955 年 9 月柬埔寨大选后,
西哈努克亲王出任首相,新政府即宣布不同外国建立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 供军事基地,不接受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保护”。西哈努克亲王奉行和平中
立政策,希望发展中柬关系;而我们也希望把中束关系作为大小国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平等友好相处的一个范例。他处于两大阵营中间,愿意保
持独立和中立,我们应给予积极欢迎和支持。后来整个接待工作非常热情、 周到、成功。周恩来总理和西哈努克亲王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友好关系日 益臻进。
1958 年 7 月 19 日,中柬正式建交。
苏加诺是印尼反帝反殖的领袖,1956 年苏加诺第一次访问中国,一路参
观游览,都由陈毅陪同。故宫博物馆、鞍山钢铁厂、旅顺海军基地陈毅 都能旁征博引,论古析今,介绍许多有关中国的闻所未闻的新鲜情况和经验
教训,使苏加诺感到中国元帅是一位熟知历史通晓人情、很有政治眼光又很 坦诚真挚的人物。临离昆明回国前,苏加诺又专门向陈毅提问,领导中国这
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有什么领导方法没有?陈毅将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 的领导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苏加诺从此和陈毅成了朋友。
从 1959 年 8 月开始,印尼反对势力掀起排斥和驱赶华侨的浪潮,损伤了 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1961 年 4
月陈毅率领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尼时,虽然 驱赶华侨行动已停止,但外界仍认为陈毅此行目的是为了处理两国在华侨问
题上的纠纷。其实,陈毅行前与外交部对此已作了研究:这次访问目的不是 谈判华侨问题,不算旧帐,而是加强两国友好,讨论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问题。
这一方针得到周总理同意。
陈毅身穿白色西服来到雅加达,苏加诺立即以国家首脑一级礼遇给予破 格接待,队机场直接请去总统府会见,第二天又亲手授予陈毅元帅一枚印尼
二级共和国勋章。(这种勋章授予总理和首席部长级的友好人物,一级勋章 只授给苏加诺一人。)陈毅与苏加诺几度会谈,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双
方立场都接近一致。
一次谈话中,苏加诺对陈毅说:“我的生活方式、我讲的东西是资产阶 级一套,恐怕你们不愿听。”陈毅恳切地说:“我们把你当作朋友看待。并
且我认为做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什么坏处,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就是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无论如何他是先驱者,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
物。”苏加诺于是释然,他后来对人讲:“跟陈毅元帅谈话后,感到有股激 荡的力量,往往得到一种满足。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陈毅只有寥寥数
语,就可以说清楚。”在陈毅举行的告别宴会上,苏加诺致祝酒辞,称的是
“陈元帅阁下,陈毅同志、陈毅兄:”而陈毅则如往常一样亲昵地称苏 加诺为“朋加诺”,“朋”,即印尼语中“兄”的意思。短短 5 天里,两国
代表商谈并签署了 3 项文件:联合公报,文化交流协定和友好条约。陈毅离 开雅加达前向主人们说的话,将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有一个
认识过程,国与国之间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究竟中国是好是坏,要经过一段 时间看一看,朋友是不是好朋友,要经过长时间艰难困苦的考验。”
亚非朋友多则多矣,但尽是一些小国、穷国和弱国。对此人们啧有烦言。 陈毅在一次讲话中理直气壮地表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顶着大国,支
持小国,反对大国拿小国作为交易的筹码。这是真正的马列主义。”
在支持印支三国的斗争中,陈毅作为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做了大量的 工作。 1964 年 8 月美国制造了所谓“北部湾事件”,开始了对越南北方的
轰炸。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 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坐视不救。”1965 年 3 月,美军在越南发动了
侵略战争,并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3 月 12 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 人民不怕这一套”,“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支持越南
人民和印度支那人民,把反对美国侵略者的斗争进行到底”。
束埔寨这样的小国敢于进行抗美爱国斗争,中国始终给予热忱支持,1964 年 11 月,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柬埔寨参加独立庆典,须自昆明飞金边,
当时美国飞机每日狂轰“胡志明小道”,专机是飞越还是绕过这一战区?陈 毅在昆明,中央极关注他此行安全,反复研究代表团报告之后,总理回电:
“一切由陈总决定”。陈毅决定取道“胡志明小道”上空飞行,并干脆在出 发前公开发布消息,将专机要走的航线公诸于世。有人担心安全,陈毅道:
“越走最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都知道那是美国飞机的活动范围,我们出了事, 这笔帐还不记到他们头上?我谅他们也不敢打!”航行那天,果然时上时下
有美国轰炸机躲躲闪闪的影子,陈毅安然坐着下围棋,并开玩笑:“还有美 国飞机护航哩!”
一些西方大国在亚非小国面前总觉得高人一等,而陈毅代表的中国外交 恰反其道而行之。一次在北京剧场举办音乐会招待驻京外国使节,陈毅入场
时,礼宾人员发现原先给陈毅留好的座位上坐上了两位非洲国家外交官,便 赶紧去请那两位官员走开,换到另外的座位上去。陈毅发现了此事,亲自走
到方才被请走的非洲朋友面前,与他们握手,诚恳致歉,仍将他们请回原来 的座位,自己则另拣了一处地方坐。礼仪小事,却能看出陈毅对小国的态度,
正象他在“东方歌舞团”成立典礼上讲的:
“亚、非、拉美,各国的舞蹈都有艺术价值,他们的色彩、线条、动作、 声音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去学他们,而我们是认真
地学他们。这是真正的艺术,要表现伟大的未来,表现人类的团结一致,表 现任何一个小国小民族都能够作为一个成员把自己的艺术贡献到世界大家庭 里来。”
为团结更多的亚非拉国家朋友,支持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陈毅 平时只要稍能匀出些时间,就要询问最近来了什么客人,主动要求给他多安
排活动,多做一点工作。哪怕是小国身份低的客人,他也不是敷衍客套一番 了事,往往一谈就两、三个钟头。进入 60 年代,他不辞辛苦,频频出访。仅 以
1964 年秋季为例:11 月 6 日,陈毅访问阿尔及利亚、阿联、巴基斯坦之 后回到北京,只停了一夜,第二天即启程去柬埔寨庆祝独立日。 22 日回北
京,当天又投入出访准备,4 天后即离京访问印尼,保健医生说他在国外常 靠吃药维持精神。可次年 3 月他又连接访问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 归来 4
月初又与总理会印尼纪念万隆会议 10 周年回到国内病倒了,然而 病好之后又在 3 个月中接连 3 次出访非、亚两洲,去了 9 个国家,行程数十
万里。全国解放之初他在华东军区一次干部大会上曾吐露过这样的想法:“现 在解放了,为人民牺牲生命的机会不多了,但是党的事业还需要我们零敲碎
打地付出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
他在万里行程和异国土地上洒下心血汗水,为中国赢得了日益增多的朋 友,到 1965 年为止,与中国建交国家已有 49 个,其中 34 个是亚非国家。
中国的友好之门并不只是对亚非拉朋友敞开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重 要在于“最广泛”三字。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而西欧国家独立自主、
联合自强的倾向日益抬头。 1964 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 思想,将西欧、日、加、澳、新划为美苏之间第二中间地带,因而中国采取
了积极态度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在陈毅外长的客人中,还有英国前帝国 总参谋长、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他退休后两次访问了中国,以了解西方人眼
中这个“神秘、落后而又好斗”的国度。除了与毛泽东、周恩来进行重要谈 话之外,其余时间多是由陈毅元帅陪同游览参观。
有一次宴会,陈毅安排的陪客阵容令客人大感兴趣。他们之中有中国末 代皇帝傅仪,有原中国的大资本家荣毅仁,尤其还有去年秋天获得特赦的前
国民党将领。当总理依次介绍到杜聿明时,诙谐地笑道:“他同陈毅作过战。”
蒙哥马利问:“你们谁战胜了?”总理指陈元帅:“他获胜了。”蒙转向杜 聿明:“那次战役中你有多少军队?”答:“100 万。”“拥有 100 万军队
的统帅,是不应该被打败的。”答:“可是陈毅元帅有 200 万人,因为我手 下的人最后都跑到他那边去了!”一时满座欢笑。
在中国所闻所见的一切,给蒙哥马利留下深刻印象,他回国后在《三大 洲》一书中写道:“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于中国。中国兴起成为
一个大国是不可避免的。西方世界必须现在就同新中国和好,并且平等 相待。”
在地理位置与民族心理上比英国更接近中国的,还有日本。 一次会见日本访华代表团时,陈毅向松村谦三先生提出一条建议说:“围
棋、乒乓、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不谈政治,只谈友好。”松村先生立 即赞同。周恩来说:“这一点陈毅副总理可以和你达成协议,君子协定也可 以。”于是
1960 年 6 月,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了中国。19G2 年中国 围棋代表团首次访日,一些爱好围棋的右翼议员也在松村先生安排下与中国
棋手对奕,交谈棋道,无形中播下中日友好的种子。
后来,1964 年 12 月,日本 29 位最知名的围棋手发表呼吁书,号召日本
800 万棋手参加要求恢复日中邦交的征集 3000 万人签名运动,因为妨碍两国 围棋交流的最大障碍是两国外交关系尚未正常化。九段梶原武雄先生亲自背
着大喇叭,摇着旗子,在闹市区征集签名,宣传日中友好。
1962 年 12 月一位前日本陆军中将以负罪心情访问中国后回到东京,一 下飞机就对记者发表了谈话:“陈毅副总理曾对我强调说:即使中国强大了,
也绝不会侵略日本及其它国家。但是如果外国前来侵略,我陈毅就要打头 阵!”为让更多日本人了解新中国,解除疑虑,陈毅还专门指示有关部门,
邀请了日本前军人访华团来中国访问,让他们能有机会为日中人民世代友好 贡献力量。
那么,美国人又是否在朋友之列?陈毅首先就反对笼统随便地使用“美 国人”这个词:American 这个词,不能和美帝国主义划等号,它还包括千百
万美国人民,他们和美国国务院少数反华的决策人是有区别的。”不仅有象 斯诺、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样的中国人民多年的亲密朋友,
哈里曼先生这样的官员,陈毅也称为自己的朋友。
1962 年 10 月,陈毅与路透社总经理柯尔先生,进行过一次为时 3 小时 的非正式谈话,一个中心题目就是中美关系问题。陈毅穿一身浅灰褐色西服,
结一条鲜艳的绸领带,吸着烟,语调从容地说:
“如果建议举行中、美外长级会谈,我们不会反对。中国的态度是,在 中美关系发展的任何新的行动中,美国必须采取主动。
“如果美国对中国有疑惧,它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美国拥有核武 器,拥有那么多军事基地,实行着包围中国的政策,难道他们认为中国人就
不担心吗?难道肯尼迪处在我们的位置会睡得着觉?我们有我们的忧 虑,这些忧虑朝夕挂在心头,我们不能不枕戈待旦!”
这些推心置腹,坦诚真挚的话或许还不能触动美国当局,但它肯定会在 千万个读到这谈话的美国人中引起思索和反响。
第六节风涛激荡中的雄鹰
1964 年 4 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 9 年之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才 得以在雅加达召开,然而局面却比 9 年前复杂多了。一是由于“万隆精神”
对推动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殖民主义及霸权主义者千方 百计用收买、高压、挑拨离间等手段对第二次亚非会议进行阻挠破坏,二是
由于国际政治力量组合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中苏关 系破裂,中印发生边界争端,印度巴基斯坦也发生武装冲突刚从亚非 14
国访问归来的陈毅,征尘未洗,又准备率代表团去雅加达开会,然而直至开 会前两天,还未决定他是否前往。
原来,会前西方国家放出空气,说此次会议完全是由中国控制的。为澄 清事实中国便照会筹备会召集国印尼:只要会能开成功,就对亚非有利,中
国体谅东道国困难,可以不参加筹备会。可是 4 月 7 日印尼方面看到出席率 很高,胆子壮了,匆忙向中国发出了邀请,继而又明确提出希望陈毅外长能
出席会议。因此,中央临时决定陈毅赶去参加会议,已是 9 日凌晨,离会议 开幕只有一天多了。9 日上午周总理立即与陈毅及代表团有关人员研究会议
情况,大家认为只要在亚非会议时间、地点上达成一致协议,就无大障碍了。 时间紧迫,未容细议。当日下午陈毅登机启程南下,连续夜航。终于在第二 天上午 11
时赶到了雅加达,下午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然而交谈中他发现印 尼方面在开会时间、地点上另有意见,将影响会议顺利达成协议。陈毅便于
12 日拜会了苏加诺总统。 苏加诺主张,第二次亚非会议地点仍在印尼,时间放在今年。而据陈毅
所了解的较多国家的意见,第二次亚非会议应换在非洲国家开。他劝说:总 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
家风度,证明你无私利打算,去发言就响亮。苏加诺一听有理,但对开会时 间仍主张在今年。陈毅又摆情况:今年 7 月有阿拉伯首脑会议,8 月非洲首
脑会议,10 月不结盟国家会议,以后又有英联邦会议,联合国大会,国家领 导人长期在外开会怎么行呢?他看出苏加诺的心思,便劝说:亚非会议和不
结盟会议不应互相竞争,而应该互相补充,即使竞争也不必用抢先开会的办 法苏加诺松口道:时间问题还可以再商量。
这样,开会时间、地点问题算是大体一致了,然而另一场紧迫的辩论, 却出乎意料在会议席上展开了。
与会 22 国代表,11 日开始一般性发言。陈毅在发言中从亚非团结反帝 的大局出发,强调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完全不提中苏分歧问题、中印边界
问题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代表们报之以热烈掌声。
然而,印度代表团团长、农粮部长辛格却突然提出,要邀请苏联参加第 二次亚非会议,理由是苏有很大一部分领土在亚洲,因此,是个亚洲国家。
这真是奇闻,小学生在常识课上都知道苏联是欧洲国家,而且 9 年前开第一 次亚非会议时,正是印度总理尼赫鲁亲口表示过:“苏联亚洲部分未被邀请,
因为在政治上它是一个欧洲单位即苏联的一部分。”(1954 年 12 月 30 日, 雅加达记者招待会)现在如何一下颠倒了呢?印度代表发言后,锡兰代表表
示支持,其余则未表赞同。
第二、第三天会议上,印度代表又再三提出邀请苏联的建议,陈毅发言 加以反驳。然而分歧毕竟太大,牵涉到各与会国与中、苏、印 3 大国关系,
事又来得突然,代表们来不及请示国内,来不及互相研究,只能默守中立, 会议眼看陷入僵局。陈毅这才明白:苏联领导人早已蓄意插手亚洲事务,此
次一面要印度发难,一面通过各种途径向某些与会国施加压力,想要在多数 国家代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挤进亚非集团。
13 日上午开会,印度代表首先发言,又添一理由说许多亚非国家经援、 军援来自苏联,因此应邀苏参加会议。巴基斯坦外长即反问:印度是否准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