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兆基传

_4 梁凤仪 (当代)
舞。
九 恒地上市 力求进取
(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年度,股市一直畅旺。
一九八一年六月,李兆基将其个人所持有的中华煤气百分之二十九点八三股份和油麻地
小轮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四股份分别以一亿八千五百二十五万元和一亿四千六百万元售予恒基
兆业,亦即把他在该两间公司的控股权转让给恒基兆业。
李兆基远在一九七五年就已开始收购中华煤气之控股股份,当年市场谣传,怡和与港灯
要恶性收购中华煤气,使身为中华煤气董事局主席的利铭泽立即紧张起来,于是找着了董事
李福树与他的儿子李国宝密谋对策。
大家都认为最好找个低调而又有大客户在手的股东经纪商量一下,看如何可以加入外来
投资者的力量,化险为夷。
结果同意找证券商何廷锡来密仪。何廷锡听了利铭泽和李国宝的分析之后,就极力推荐
李兆基,认为不妨请他入股。
其中理由有二:第一是何廷锡知道李兆基有充裕的资金可以自由运用。第二是李兆基是
公认不爱出风头,殷实而且敦厚的商人,与他合作最安全,肯定他不是那种乘人之危,从中
取利的人。
李国宝对这个建议相当赞成,因为在一九六九年初他第一次跟李兆基认识,对他的印象
良好而深刻。当时会面的一班商界中人,个个都口若悬河,谈长道短,只有李兆基默不出声,
有很多话题,他好像连听的兴趣也没有。但一谈论到跟他的业务扯得上的,李兆基就非常留意倾听,而且会问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又绝非无的放矢,都是相当一针见血,而显示出他高
度的商业智慧的。
为此,李国宝支持何廷锡找李兆基帮忙的建议。
何廷锡找了一个星期日,直摸上嘉慧园李家去向李兆基说项。
当时中华煤气约只有七百九十万股,董事局控制的只有百分之十几,的确会有被恶性收
购的危机。
何廷锡向李兆基介绍中华煤气,李兆基很快就决定买进二十万股。因为李兆基用心一算,
中华煤气名下的地皮相当值钱,加上当时社会上认为煤气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这李兆基
就不以为然,他肯定不久将来,煤气的使用会普遍起来,因为人人赚了钱,就会讲求便捷效
率卫生,以便提高生活质素。煤气的前景是乐观的。
经过两三日时间,何廷锡在市场内为李兆基收足二十万股,加上他其他的客户占股总和,
不会低于全部股本的百分之八至九,便大可放心了。
果然经过了这番周张之后,怡和与港灯收购中华煤气的计划不得逞。那个时期,外资公
司要进行恶性收购行动,一般十拿九稳,今番败在李兆基手上,实在骇异。这一役也表征着
华资富豪的实力和势力已经在香港市场上具备相当影响力。
李兆基对稳定中华煤气的确立了功,可是一如何廷锡所料,他完全没有向中华煤气董事
局提出任何要求。
其后,事隔数月,何廷锡又向李兆基说项,认为反正已经有二十万股中华煤气在手,就
干脆专攻此股,他日必有厚利。于是分别透过市场内的大经纪,包括老牌经纪莫应基,收购
更多的中华煤气股份。
其时,李兆基手上的煤气股份仍未及李国宝家族,但利铭泽和李福树两家都深感李兆基
人品厚道随和,同时又有识见,于是便同意李国宝的建议,邀请李兆基加入中华煤气的董事
局任董事。
事隔多年,主席利铭泽于一九八三年辞世,李兆基众望所归,才荣登中华煤气董事局主
席宝座。
同样在七十年代中业,李兆基不仅收购中华煤气控股股份,而且成功收购油麻地小轮
(后名为香港小轮)的控股权。
李兆基收购的油麻地小轮当时亦只有三百万股,他看重的是小轮码头上盖的土地发展权,
还有大角嘴船厂地皮,如果补了地价,就可以改建成楼面达二百万平方呎的物业。
长远可以发展的企业始终是李兆基最钟情的,于是他以收购中华煤气的同样理由收购油
麻地小轮有限公司,也以同一的手法去处理控股后的人事管理。
小轮的主席刘镇国始终都备受尊重而保有在董事局的崇高地位,任为名誉主席。
在李兆基的商战历史上,找不到一旦自己称王称霸,就把对方撕皮拆骨、杀得片甲不留
的现象。
从来仁义之师,占领疆土,改朝换代,也决不斩一兵一卒。
这是城内企业界无人不知的李兆基作风。
李兆基认为一九八一年的投资气候正适合公司上市,终于在是年七月二十三日,恒基兆
业分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恒地)上市,发行十三亿一千九百万股,并在八月把大
本营迁到中环的环球大厦去。
李兆基的办公室设在六楼,室内布置以绿色为主。因为李兆基的“基”字有基地的意思,
基字之下部有土字,亦有土地的意思,做的是地产生意,绿色代表地皮绿草常青,朝气勃勃、
欣欣向荣。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二日,置地公司更以四十七点五亿元购得中区干诺道一块十四万四千
平方呎地皮(即今交易广场的所在地),成交价每平方呎为三万五千余元,是香港有史以来
最庞大的单一地皮交易。
地产市道正在畅旺之际,谁也想不到在一九八二年六月,《大公报》负责人费彝民等在
北京经邓小平接见之后,发表了中国领导层将坚决在一九九七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消息,
顿使香港人疑云阵阵。
到是年九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九七问题会谈,
清楚透露了中国坚决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撒切尔夫人却在九月二十七日自北京飞抵香港的
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英国与满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有法律根据的”,即表示有效的。从此,拉开了中英政府就香港主权问题而争执的序幕。
情况急转直下,十月一日,代表中国官方喉舌的《人民日报》严正地指出了英国首相撒
切尔夫人认为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有法律效应的说法,是绝对不能为中国人民接受
的。
这项声明导致国际政治观察家以致香港人都要相信,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主权
就一定会回归祖国了。
十 回归风暴 力挽狂澜
(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
中国于一九八二年下旬正式宣布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敏感的香
港股市很快就作出反应。是年九月,在英揆撒切尔夫人访京之前,恒生指数逾一千点,至是
年十二月初,已跌破七百点,地产股尤其显得疲弱。
一九八二年底,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先后宣布向市民提供长达二十年之自住楼宇贷款计
划,亦无法作出刺激作用。
一九八三年期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召开几轮会议,均未能取得协调,两国关系
紧张,影响所及,整个香港都笼罩着愁云惨雾,民心浮荡。
在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间香港稍有家产者,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都是移
民,打算及早在海外找一个避难所。
一九八三年九月中英第四轮会议明显地毫无结果,会谈结束前一天,香港发生了港元疯
狂下跌的历史性惨剧。
时为九月二十四日,因为第二阶段的第四轮中英会议均无结果,市面谣传四起,人心被
滋扰得极度不安。是日的港元兑美元的汇价跌破九算,低至一美元兑港币九点七元,黄金狂
涨至每两四千七百零五元。
许多市民还恐慌至涌到各间超级市场去,把米粮油等各式食品抢购一空,造成香港历史
上的所谓“九月风暴”。
九月二十六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与恒生银行同时宣布,限制存户购买美元,限额为
二千至五千元。
延至十月十五日,港府宣布稳定港元政策,固定汇率一美元兑港币七点八港元,并取消
百分之十的港元存款利息税。至十月十七日,美汇下跌为八点零三元,同时黄金价下降为每
两三千九百三十五元。
香港地产市道在此期间有如一潭死水,叫人望之而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李兆基亦面临在香港创业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危机。
恒基兆业的既定方针是以一间制造楼宇的工厂自居,故而地盘无数,假如货品不断生产
出来而积压着没有出路的话,再多的现金也难以应付周转,最终有拖垮集团的可能是存在的。
李兆基已经下定决心,绝不会离开香港。
在这个人心惶惶、举棋不定的过渡期初,李兆基深思熟虑,他深信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那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创见是正确的。
既是有五十年不变的宗旨与承诺,李兆基叫自己奋勇地跳过目前这段艰难的日子就好了。
地产是香港的经济命脉,地产价陷于低潮时,银行收缩贷款,在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
年间,恒基欠下二十多间银行的数额不少,李兆基既要应付银行还款,又要支付发展地盘之
建筑费。
李兆基在这段非常时期采用了两个紧急措施:
其一是把还未开始施工的地盘,先行搁置。不易出售的地盘也放缓推销。集中精力把易
于脱手的住宅楼盘以“楼花”方式分层出售,并加速完成入伙,如此方可有新资金以供周转。
其二是本着恒基一向着重的“四个分散”经营原则(即分散、分细、分期、分层),兴
建的地盘多数是小型住宅单位,当时就用“大平特平”的价格向中下阶层推销。
面积既细,价钱又便宜,市民动用的现金不多而能置业买楼,正所谓“贱物斗穷人”,
甚为一般家庭受落,销售结果超乎理想。
“分散”的好处:购入分散于港九新界的地盘,就可以分别吸引当地的用户购买。每个
地区一定会有当地的拥趸,住惯了那区的居民,多半就地取材。加上,分散地盘不如屋村规
模庞大,容易一下子就售清。
“分细”的好处:八十年代市况不景,在设计楼宇图则时,住宅单位以越细越好为原则,
在出售时自然就越容易卖。以少量金钱就可置业买楼,一定受小市民欢迎。“分期”的好处:不需要一次过缴付大量金钱,只须缴付少量首期,以后的分期付款,
无疑等于交租。这个制度在新鸿基时代为李兆基等所始创,自推行以来,对全港市民自置居
所有所帮助。
“分层”的好处:在买入地盘,开始设计时,就以分层住宅出售为对象。因衣食住行为
人生四大需要之一,必定会有销路。故此恒基的投资经营一直以分层住宅为主,工商用楼为
副,又以出售为首,收租次之。若要货如轮转及盈利增长加速,非此不行。
李兆基采用上述措施,厉行“四分”办法,给他有足够的周转空间,很快就能套回大量
现金,可解燃眉之急,得以渡过难关。
曾有外国投资基金,途长路远地跑来香港实地考察和了解香港在中英头几轮会谈时的反
应境况,基金经理走访林高演时,惊异得很,说:
“这是我们访问的第五家地产公司,到前四家公司去都是冷冷清清的,怎么这儿竟有用
家在签约买楼?”
这班有远见,而又细心分析的专家看到恒基兆业这种鹤立鸡群的表现,对李兆基的经营
手法评价极高。
其实,在一九八二年底恒生银行负责股票分析的区肇基就已经写了一个非常详尽的关于
恒地潜质与前景的报告如下: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业务大部分为发展物业,因此每年可分配盈利并不如置业收租
之稳定,尤其是以目前经济及政治环境之下,更难预料来年之盈利,而事实上该公司主席在
其报告内亦指出八三年度之盈利将逊于本年度。
“虽然如是,该公司目前正处于十分有利之地位,例如并无过分负债(事实上比对后该
公司在银行有存款),承担项目不大,换地权益书及联营公司权益已经撇低(如日后地产市
道一旦复苏,账面盈利将会大增),是以该公司现时正处于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之
地步。
“根据八二年六月底之年结,该公司每股之账面值为二点三五元,而十月二十九日在香
港证券交易所收市价为零点九元,即市价比账面值折低约百分之六十一二。本人估计该公司
每股现值大约为三元正,以此计算市值比现值折低约七成,换句话说,现值为市值之三点三
倍。假如八三年度该公司每股盈利为零点二元及股息零点一五元,则市价盈利率为四倍半,
而息率为百分之十六点六。
“虽然由于目前物业市道呆滞而致该公司股票难望在短期内有显著升幅,但该公司之优
良财政状况及撇低之土地账面值实不容忽视。
“因此如果物业市道一旦复苏,该公司将为一主要受惠者。”
这个内部传阅的分析报告,送到恒生银行主脑人何添手上时,他对李兆基这位老朋友更
加放心。
何添是银行界内公认的仁厚长者,他认识李兆基多年,一向对他的沉实从商、宽宏待人、
严谨处事的态度十分赞赏。
除了何添之外,廖创兴银行之廖烈文和其弟廖烈智对李兆基亦信心十足。在目下,别说
是地产业遭逢劫难,其它各行各业都在疲弱市道中蒙受影响之际,银行家也不可以不慎重选
择支持的目标。
李兆基的信誉在这个非常时期不是受到考验,而是受到赞赏。
事实上,在这段艰苦经营的日子里,能渡过难关,绝非易事。就如一何财雄势大之香港
置地公司,在一九八一年最高每股十二点六元,经历一九八三年及一九八四年之低潮,股价
一直在谷底徘徊,一九八三年最高股价每股只得五点零五元,最低跌至每股二点二元。一九
八四年更惨,最高股价每股四点四元,最低则为一点九五元。迫得置地要弃车保帅,在一九
八三年出售全部香港电话股份,一九八四年出售手上持有之大部分怕和股份和一九八五年出
售全部香港电灯股份以减低负债。
李兆基非但屹立不倒,且始终坚持资金不作外流,当时本港重量级华资集团,也有随英
资企业向海外分散投资者,一九八四年三月,怡和公司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更宣布董事局
建议该公司迁册百慕达,并于三个月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但,李兆基坐在环球大厦六楼的办公室内,依然重复他在恒地上市前对股东的承诺: “恒基兆业必以香港地产为主要业务。”
十一 恒地恒发 相得益彰
(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香港六百万人透过电视看到中英两国政府的总理和首相端坐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在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李先念以及有代表性的香港嘉宾观礼下,正式
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结束了中英两国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之争,双方同意开创一个平稳过渡
的新局面。
翌日,香港股市立即全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至一千一百八十七点五四,为是年的最高
点。
一九八五年开始,地产市道复苏,因政治局势不明朗而转往海外市场的企业家部分已经
回流,开始重新在香港投资置业或者自置居所。加上全年利息偏低,银行界并积极提供种种
优惠办法,以低成本贷款来吸引市民买楼。在这些利好条件之下,物业市道再次日呈活跃,
并节节上升。
一九八五年,经仲量行估值计算,永泰建业的资产净值为每股五点一七元,于是恒地以
每股四点七五元收购,随后,于一九八八年更将永泰易名为恒基发展(简称“恒发”)。
自此之后,是要恒地与恒发的业务性质和动向划分得更清晰,使两家公司的形象确立,
作风鲜明。
前者专注于香港的房地产发展,包括地产买卖、楼宇租售、地产设计、财务按揭、信托
管理、建筑营造。物业估价及代客处理计划发展地产事宜。
后者的百分之六十五点零六股权为恒基地产所持有,业务较母公司多元化,属下持有多
间联营公司,包括中华煤气、香港小轮,并逐渐投资其他百货零售及酒店业务。
十二 劳燕分飞 好友辞世
(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四年时,李兆基已经带领着儿女住进昂然屹立于中区半山地王麦当劳道三十六号
的惠苑豪华大厦之内,此幢大厦原本就是李兆基为家族而建筑的,并以其妻刘惠娟之英文名
字命名(EVA COURT),但李兆基与儿女入住到这华厦顶楼一共四层复式的公寓时已缺少了女
主人。
李兆基婚后的十五年,其间乃新鸿基时代,由三大合股人当权,故李兆基不便偕妻在公
司参政,这时刘惠娟只是专心当家庭主妇,生儿育女,故此琴瑟和谐,家庭生活过得颇为愉
快。夫妇两人只在管教子女上,有不同方针,有着慈父严母之别。
其后的十年,也就是在新鸿基分家、恒基兆业独立门户之后,刘惠娟就参与恒基管理层
的工作,自视为公司的大老板,与她共事的人都渐渐觉得她的强蛮好胜,狂妄自大,意气用
事,任性争权,都表现在业务处理上头,终而弄至李兆基与她矛盾日深,意见分歧,思想各
异,遂引致夫妻不和。
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当年李兆基曾苦劝其妻退居二线,但她反而变本加厉,一意
孤行,李兆基详细考虑后,民主地跟几名儿女说出婚姻发生问题,最后经过家庭会议,又经
多名亲友出面相劝,仍未能令刘惠娟回心转意,结果,始则分居,后则用和解方式经法庭办
妥离婚手续了。
李兆基是终于住进了原为刘惠娟而建设的惠苑顶楼之四层复式豪宅。
当他推门进去那间应该是夫妻同住的主人套房时,感慨万干。他只看了一眼,跟身旁的
小儿子家诚说:
“留给你三哥学成回港来住吧!”
之后,李兆基挑了另外一间只不过是二百呎左右的客房作为睡房。
他想,一个人占用的睡房其实只需要放一张床,有一个能挂几件西装的衣柜就已经足够
了,在香港寸金尺土的地方,这间睡房已经相当宽敞。
自己不是曾为很多很多小家庭设计过只有几十呎的房间吗?
在李兆基睡房的隔壁是他最常逗留的书房,装修也并不太讲究,只有一张相当宽大的书
桌。李兆基坐在书桌旁,一就是埋首在文件与图则之中,一就是抬起头来,透过面前一大排
的玻璃窗,看到美丽绝伦的香江景色。或者眼角还能源到墙上那幅从天花板直落下来的巨型
全家福油画相。
李兆基之所以不住山顶独立别墅,而住在半山公寓,主要是大厦保安容易,而且交通方
便,五分钟车程便可以到达中环写字楼,很能配合李兆基分秒必争的办事作风。李兆基的生活总是以工作为重的。
而且,人,只要知足,就会常乐了。
在这标志着李兆基事业会更上一层楼的一九八五年内,令李兆基极不愉快的是他三位多
年的好朋友都在是年相继去世。
他们是在香港财经企业界均享有盛誉的冯景禧、杨志云和胡汉辉。
杨志云和胡汉辉都是恒基兆业董事,而冯景禧更是深交拍档。
李兆基实在舍不得他们。
冯景禧的去世也太突然、太意外了。
是年八月,冯景禧夫妇在女儿和女婿陪同下乘邮轮渡假。
在船上他忽然觉得有点头痛,就昏过去,一直的不醒人事。
船上的医生立即急召直升机,把冯景禧送到温哥华的医院急救。
可惜,天妒英才,经过了一段日子的抢救,终因脑部血管两次爆裂,而与世长辞,享年
六十三岁。
不幸的消息传到香港,李兆基多少个晚上都睡不安了。
李兆基在书房的窗前眺望,香江的夜景五光十色,这城市更美好的景致应在明天,应在
下一个世纪,可是,跟自己一同成长一同奋斗的冯景禧,就再看不到了。
李兆基没有忘记,他只身前来香港创业时,冯景禧曾忠诚地向他伸出友爱之手。当李兆
基有商业上的疑问时,冯景禧跟他认真的研究商议;有什么好的生意,一同携手合作。这种
共患难同欢乐的日子叫人回想起来,太感慨。
当冯景禧的灵柩从温哥华运回香港的那天晚上,李兆基正在恒基兆业与老伙计梁升开会,
他黯然地对梁升说:
“我和你去机场接禧哥吧!”
路上,李兆基又感慨地对梁升说:
“今年是个什么年头了?怎么老朋友一个一个的辞世呢?拥有天下的财富,和人世间的
成就,而没有多少朋友和亲人共享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兆基待朋友以真心诚意,是千真万确的。
跟他同住的大儿子李家杰会告诉你:
“我少见父亲有忧伤的时候,只除了八五年冯伯(李家杰对冯景禧的尊称)去世和九七
年父亲丁母忧时,他才在好多个晚上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愿跟别人讲话。”
当然,日后他以友善方式收购杨志云的美丽华酒店一役,也可以作为李兆基重视友情的
实例引证。
十三 固本培元 发扬光大
(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六年对恒基兆业集团来说,可以说是固本培元,再作冲刺准备的一年。
经历了一九八二、一九八三以及一九八四年的全面经济衰退之后,一九八五年地产业已
经恢复元气,日有起色。
港岛住宅在一九八四年每平方呎平均只售六百九十元,但至一九八五年,已升到七百八
十元。
到一九八六年,香港各大企业集团已经重新站稳阵脚,又打算磨拳擦掌,争一日之长短。
李兆基在这个香港地产复元后稳步上扬的阶段,为集团定下了几个重要的基本策略。
从一九八六年初,几乎每一次李兆基主持的集团内部策略会议,都重申恒基兆业的最大
特点,就是要以分层出售为主。
换言之,集团业务要以收租为次。
未来的行动是从速建楼出售,赚取盈利及有资金回笼,再行购入“原料”用地,以达到
货如轮转的目的。
故此李兆基认为建成之商住楼宇,除新区的商场因为每年增值相当可观,可用作收租外,
其他尽量出售。对于出租物业,也要有五大法则需要注意。
其一是租务部从今要注意,凡是月租逾万元之租约,必须由高级职员去商议租约细则。
说到底,高级职员经验与学识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在议论租约时不会令公司有吃亏
的地方。
其二是租楼的对象要小心选择,尤其以公司名义租屋,必须查清楚是否草鞋公司。万一
长租约是租给这些公司的话,就有机会拖累恒基要承担跌市时租客毁约之风险及损失。
其三是负责租务的同事必须注意租务上有所谓有形及无形的两种损失。
租客欠租拒交租乃属有形损失,数码有限。
如果集团跟租客签了租期过长或租金过低之租约,所引致的无形损失更大。
要减低无形损失则需依赖控制租约条件之技术。
故此凡有商场要出租,必须细心研究才订立租约条件。
其四对于一些市场信用昭著及有名望的商户,一定要尽量招揽,因为可以引起“名牌”效应,有宣传价值,对商场之租务及日后之商场生意也有帮助。
其五是要跟代表公司之律师密切联络,租客欠租或有不履行义务的情况发生,其实应由
律师楼出手相帮,效果会比由公司出面追讨有效,而且可以节省内部人力。
由此可见李兆基处事心细,数目精确,他曾有一句名言说:
“细生意怕食不怕息,
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对李兆基而言,他笃信做细生意最要勤,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饮饮食食的应酬
之上。
至于说做大生意,最紧要是计数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
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故而,李兆基郑重地向同事解释,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为了要促销楼宇而特别设
计的优待买家条件之一是由恒基贷款,这些分期贷款业务等于是权宜之计,因为资金积压在
贷款之上,所得到之利息极少,而资金用于营业,三四年就有机会双倍收成,利润差距太大。
尤其在一九八六年,银行利息低的环境下,更应从速把给客户的贷款转让给银行。
作为恒基兆业集团的掌舵人,他清楚自己的这一条船的营运性质和目的,不能把一间地
产发展公司慢慢变为一间财务信贷机构。
利用息率低,市道回升,一九八六年的恒基大计是把开售地盘增加一倍。
一九八四年内开售的地盘总额十六个,楼面面积约共一百万平方呎。
一九八五年内开售的地盘为十四个,楼面面积约共一百二十万平方呎。
李兆基在一九八六年给下属的业务指标是要有二十九个开售楼盘,即等于一九八四年及
一九八五年之总和。
大约估计可以在上半年开售十二个楼盘,楼面面积约一百五十万平方呎。下半年则开售
十七个楼盘,楼面面积约为一百五十万平方呎,合共要出售约三百万平方呎的房产。
如果这个指标顺利达到,则是年的公司溢利可能作三级跳,相当可观。
要完成这个年内的盈利目标,李兆基还指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就是必须掌握交地盘
与建筑施工日期。售楼日期及入伙日期。如果每个环节都拖延,势必会影响到利润收益和资
金回流。
要令广大投资者及国际投资基金认识恒地股份,明了该股的优良质素及升值潜力,是需
要长时间的推介,不厌其烦地接受基金及报界的访问,提高透明度及盈利预测的可靠性,林
高演及他的同事,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功夫,公司年报亦每年作出准确的业绩预测,渐渐恒
地的股份更多人认识,虽然股价由于客观因素并未脱幅跳升,但已渐成基金的宠儿。
李兆基于是开始另一个重要的集团策略,先将所有的准备功夫做足,待时机一旦成熟,
随时可以发行新股集资。
他的这个部署,在一九八七年中就已生效。
恒地成功地引用了上市法例中那条“发行不超过百分之十新股条例”,在自己全盘策划
之下,发行新股一成。
结果即时就集资八亿三千余万元。
这次集资的得心应手全因细心研究了上市集资法例而灵活运用所致。
是次集资林高演的保密功夫做得百分之百妥当,先后只不过闭门苦干数小时,消息全无
外泄,且还避免了繁复而且昂贵的上市程序。
经过了这次经历,恒基兆业集团开始循着一个既定的、可以活学活用的市场游戏规则,
谋求更壮大的成长。
以下的一个十年,就更见李兆基的才华和本事了。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