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美)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册,1997年5月版;下册,1997年6月版。
 
黑色为原书中的语句,有些是整理过的。蓝色是本人的评注。
 
第1篇 序论
第1章 汽车和经济学
  稀缺是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的现象:因为资源稀缺所以选择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其资源的稀缺是不一样的。问题首先在于,这种稀缺分布的不平衡是公平、合理的吗?
  无论怎么说,假如政府拿走了一个高收入者1/3甚至1/2的收入,他也许就不会那么努力工作了。但是,他也许从来就没有工作过。
  汽车工会之所以有力量在当时把工资提到高水平,其部分原因在于联邦的立法赋予它的权利。但联邦的立法之所以要赋予这个权利,就在于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给它以力量。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以科学的观点来研究社会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说它奠基于对选择问题的有系统的探索。有系统的探索并不是科学的代名词。作为社会科学,这种探索必须满足公平、合理与逻辑。
  在经济学家意见不一的原因中,漏掉了数学水平的高低不同。
第2章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物品,你必须工作更加努力或者工作时间更长。有人不劳而获。
  利润动机和私人财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刺激。那么,工人呢?
  范围不明确的产权:美国政府拥有大片的土地并租给人们放牧。由于租约一般都是短期的,而且总有其他的地可以被租用,租地的牧场主缺乏照顾好土地并避免过度放牧的动力。(过度放牧会使草死去,使土地今后的放牧能力降低。)租一块新地比维持已有的地还要容易。任何社会一旦未能为其资源规定所有者,并允许出价最高的人使用这些资源,无效率现象就会出现。资源会被浪费或者不能以利益最大的方式来被使用。问题在于,给土地规定所有者容易,但工人的处境与土地极为相似,又当如何,难道恢复奴隶制?由于雇佣合同一般都是短期的,而且总有其他的工人可以被雇佣,雇工的工厂主缺乏照顾好工人并避免过度压榨的动力。(过度压榨会使工人丧失劳动力,如职业病、过劳死等。)雇一个新工人比维护已有的工人还要容易。
  把报酬和表现相联系的方法使人们受到激励还意味着成功者会有更高的收入。因此,如果存在激励机制,不平等就必然存在。这被称为激励—平等替换。如果社会使人们产生较强的动力,社会的总产出就很可能增加,但不平等的程度也会增加。多劳多得本身就是一种平等。如果多劳不能多得,反而是一种不平等。因此,激励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就在于有人不劳而获,有人的多得是建立在别人的多劳上。这种不平等对社会总产出是很难说有什么贡献的。
  抽签被认为是一种公平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机会平等。不过,这种方法也是低效率的,因为稀缺资源并没有被最想得到和最有能力支付的个人或厂商获得。但这些个人或厂商可以在抽签结束后去购买。这样做不会比拍卖更没效率。
  就一个具有理性的个人或者厂商而言,对任何选择进行经济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什么是可能的,即经济学家所谓的机会集合,也就是一组实际存在的不同选择办法。贫富的机会集合迥异,而贫者是否接受现状,要不要奋起反抗,决定他实际有什么样的机会集合。
第3章 交换和生产
  如果某人自愿地同意做一笔交易,这说明他认为:这笔交易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做这笔交易至少也比不做这笔交易要好。很多人在饿死前是愿意为了活命而卖身为奴的,但我们仍要废除奴隶制,而不管那些人是否自愿。西方经济学的虚伪就在于,既然你已经被剥削和被蹂躏了,那么被剥削和被蹂躏对你来说,比不这样要好。
  国际贸易的相对优势理论已经被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事实所粉碎。
第4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劳动力的“价格”应是所支付的工资或薪金。
  在均衡价格上,消费者正好得到他们想在那个价格上购买的物品数量,而生产者也正好卖掉了他们愿意在那个价格上出售的物品数量。因此,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再有改变价格或数量的动机。这里忽略了时间的变化。而在经济生活中时间是决定性的。今天购买粮食的消费者明天还可能要购买粮食;但今天购买电视机的消费者明天不会再买电视机;同时今天卖出电视机的生产者明天却还要生产电视机;还有一些消费者今天的钱不够,要攒到明天才能来买。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数量与价格,都不可能不变化。均衡象静止一样是暂时的,甚至是达不到的;而不均衡则象运动一样是永久的。另外一个例子则是:早上买卖鸡蛋是3元一斤,下午买卖鸡蛋是2.5元一斤。消费者同样正好得到他们想在当时那个价格上购买的物品数量,而生产者也正好卖掉了他们愿意在当时那个价格上出售的物品数量。同时双方都有改变价格的动机。
第5章 需求和供给的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这里的需求量实际上是销售额。经济学家们过于看重这个指标了,而厂商们更关心的是利润而不是销售额。应当研究利润价格弹性。
  如果政府试图把最低工资提高到均衡工资之上,对劳动者的需求就会减少,而劳动者的供给就会增加,这时将出现劳动的超额供给。当然,有幸能够找到工作的人,得到比市场均衡工资高的工资,生活将会提高;但是,还有其他人,他们找不到工作,境况会坏下去,而他们本来是可以在较低的市场均衡工资上被雇佣的。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美国NBA的老板通过“罢工”和“法律的偏袒”,强迫给工资定了一个最高限价,将工资降低到均衡工资之下。资本具有追求更低工资的天然本性,必须加以限制。
第6章 时间和风险
  当人们充分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有关资料来形成他们的预期时,经济学家就说,他们的预期是理性的。当个人有理性地形成预期时,他们也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正确。有时他们过分乐观,有时他们又过分悲观(虽然在做决定时,他们已意识到这些可能),但理性预期这一假设的意思是,一般说来他们将是正确的。只要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具有随机性质,一般说来他们将是不正确的。因为事实上,他们只可能按平均值来估,但未来的现实不是高于平均值,就是低于平均值,等于平均值的可能性(或称测度)为零。
  对贷款人前景可能有利的东西对借款人的前景可能不利。一方面,股票的较高回报是对提供资本的股东的利益,但对试图筹集资本的厂商却是不利的,平均来说,厂商要得到股份资本不得不付出较多代价;另一方面,投资者分担了风险,这对厂商筹集资本是有利的,但按通常观点看,对股东则是不利的。首先一个问题,谁是厂商,董事长?总经理?厂房?机器?事实上,厂商的所有者是股东,厂商得到股份资本的代价越高,股东的收益越大,这两者完全不冲突。存在问题的只是,厂商的发起股东(或现有股东)与后来股东之间的分配关系。后来股东的较高回报,对先前的股东是个损失。仅此而已。
第7章 公共部门
  市场经济在生产财富上可以是促进生产力的和有效率的,但它们还可能造成一种收入分配,在这种分配中,某些人变得很富有,而其他人却挨饿。一些具有稀少性而有价值技能的人,根据供求规律,会得到高收入,而技能很少而又没有特长的人会发现,他们的工资是很低的——可能低到无法生活的水平。仍然混淆有技能凭劳动富有者和无技能靠资本剥削富有者之间的区别。
第2篇 完全市场
第8章 消费决策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将促使人们用其它商品来替代该商品,从而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这被称作替代效应。当价格上升而人们的收入不变时,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了,它将促使人们减少所有商品的消费,(减少的是数量,还是价值?)这就是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当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用它替代其他商品,从而对它的消费增加。收入效应通常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消费的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而对所有商品的消费都会增加,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对于低档商品来说,当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仍促使商品的消费增加,但收入效应的作用却相反。低档商品的极端情况是,收入效应大到足以超过替代效应的地步。传统例子是19世纪爱尔兰的土豆。土豆当时构成了支出中很大的一部分,土豆价格的上涨使得人们的处境变得如此之坏,以至于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大大地节约在所有其它方面的支出。他们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唯一的办法是减少肉、奶酪以及其他价格高的食品的消费以增加土豆的消费。在当今的工业化经济中,也许没有这样的低档商品在任何人的预算中占有如此大的份额,以至于价格上升会产生足够大的收入效应,实际导致他对这种商品消费的增加。这些效应涉及到的都是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如果土豆的价格上升,而它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得更多,替代效应将导致土豆的消费增加而不是减少,从而它与收入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在当今的工业化经济中,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形,比如石油危机时,煤油价格上升,同时它的消费量也上升。
在两种商品中进行选择时,消费者会把她的选择调整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假定一个人需吃三个饼才能饱,富人吃三个饼买一本书,而穷人吃两个饼,省下一个饼的钱买同一本书。由于同一本书的价格相同,饼的价格也相同,因此,穷人的第二个饼的边际效用与富人的第三个饼的边际效用相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富人的第二个饼的边际效用大于穷人的第二个饼的边际效用,穷人的第三个饼的边际效用也小于富人的第三个饼的边际效用。从而富人比穷人更饿。进一步地,钱对富人的边际效用大于对穷人的边际效用。因为,如果把一个饼的钱从富人手里转移给穷人,穷人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富人失去的边际效用(比较第三个饼的边际效用)。但是,另一方面,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钱的增加,钱的边际效用也会越来越小,应当钱对穷人的边际效用更大。边际效用论证伪。
  假设比萨饼的价格是5美元,玛丽买了13张。第13张比萨饼的边际效用是5单位,价格是5美元。玛丽占了便宜。因为她所购买的每一张比萨饼的价格都是相同的。而她本来会愿意为前面的饼付更多的钱。她本来愿意为第1张比萨饼付18美元,为第2张付16美元,以后每多1张,愿意少付1美元。因此,她本来愿意为13张比萨饼支付的总数是144美元(18+16+15+14+13+12+11+10+9+8+7+6+5)。她必须为13张比萨饼付的钱(13×5美元=65美元)与她本来愿意付的钱(144美元)之间的差额被称做她的消费者剩余。在这个例子中,她的消费者剩余是79美元。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如果比萨饼店将每张饼分成两半来卖,每半张卖2.5美元,玛丽的消费者剩余更多,因为她愿意为第1个半张付10美元,为第2个半张付9美元,从而她从第1张饼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14美元(9+10-5美元=14美元)超过原来的13美元(18-5美元=13美元)。因此,为了让玛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比萨饼应当切成碎片来卖。另一方面,如果玛丽用这65美元去买一辆自行车,她就什么消费者剩余也得不到。越是大件的不可分割的商品越没有消费者剩余,尽管消费者出的钱更多。进一步地,如果玛丽用130美元分别买了一辆自行车和13张比萨饼,那么按照前面这两者的边际效用相同,但是其中一个有消费者剩余应当边际效用更大才对。
第9章 储蓄决策
  更高的(税后)利息率意味着琼(一个劳动者)的处境更好了,因为她从储蓄中得到的更多。资本收入的增加,可能对应着劳动收入的下降。她的总收入未必更多,尤其是考虑与那些纯资本家相比的相对收入时。
  近年来从社会保障福利增加到私人资本市场改善的种种变化已经导致了美国储蓄水平的下降,很难说清楚储蓄的减少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偏好的改变——人们现在更强烈地偏好于今天的消费而不是明天的消费。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统计口径的改变。假定一个人每年存2万元钱,存30年,把他自己住的房子买下来。这样,他每年有2万元储蓄。假定他现在就分期付款买下房子,以后他每年交2万元的房款,交30年。那么,他就只有消费而没有储蓄。而这两者的结局完全一样。如果把消费者看成是小银行,房产商看成整存零取的储户,分期付款就具有储蓄的性质。由于储蓄最后也要转化为投资,因此,直接投资和对新发行股票的购买都可以视为储蓄,但这些在统计上往往不计入储蓄。另外,把现在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今天的消费对昨天来说,就是明天的消费。一代人一代人的延续会模糊时间的起点与终点。
资本市场的改善使得人们借钱更加容易,并且允许他们做出他们本来不可能进行的选择。然而,这些鼓励借钱的措施也减少了储蓄。问题是,如果没有储蓄,人们借的钱从何而来?这些借出去的钱,对出借者来说,算不算储蓄?
第10章 初级投资指南
  投资理论重要的第一课是,如果除了产生收益的方式(利息、股息等)之外资产之间没有其他不同,那么,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将会相同。使得各种在每个重要方面都相同的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过程,被称作为套利。有类似风险和流动性的资产必定产生相同的预期收益。除非这些资产是同一的,即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否则收益就不会“必定”相同。
  事实证明,广泛的信息传播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经济学家已经表明,有效市场不需要所有的参与者拥有信息。只要有足够的参与者拥有信息,价格就会像全部市场都拥有信息一样发生变动。只要一些人有足够的知识能认出可供利用的机会,价格将很快在竞价驱使下上升或下降到反映完全信息的水平。如果价格反映完全信息,则即使缺乏信息的购买者也将由于以现行价格购买而获得好处。问题是,在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信息缺乏者要蒙受损失。如果价格是上升的,那么在价格升到合适价位之前的卖出者损失;如果价格是下降的,那么在价格降到合适价位之前的买入者损失。如果价格是合适的,就没有什么买卖,因为买卖无差异。
  分散投资是共同基金的主要优点。由1000种来自不同厂商的公司债券组成的资金组合要比由1000种政府债券组成的资金组合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而风险却高不了多少。公司债在出售时的定价是按该公司单独的风险算,按它在1000种厂商公司债的组合中分散了的风险算?如果是按单独的风险算,那么这些风险差距所造成的收益有多少?实证一下。
第11章 劳动供给决策
  供给多少劳动的决策是在消费或收入与闲暇之间的一种选择:如果工作得更少些从而放弃一些消费,一个人可以得到更多的闲暇。在19世纪的英国,如果工作得少于18小时,往往意味着饿死,根本没有选择可言。而今天英国工人能够做些选择,无非是因为在历史上他们曾进行过斗争,不彻底的斗争。
  通常,随着人们的处境变得更好,他们的劳动供给会减少。反过来说,当人们的处境变得更坏时,他们的劳动供给增加。因此,对资本家来说,应当尽量减少工人的工资,使得他们的处境变得更坏。
  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的处境变得更好。这种收入效应诱使他们工作更少。不愿意被奴役而已,只有剥削者才轻视劳动,而劳动者能够在不受奴役的劳动享受乐趣。
  当工资低于某一点时,人们就会决定不去工作;他们不参与市场。他们大概能够靠喝西北风过日子。
  上一年大学有着明显的成本,如学费、房租和伙食费。此外还有机会成本,如他们本来可以从一份工作中得到的收入。这些机会成本同直接支付的学费一样是上学成本的一部分。房租和伙食费不应作为上大学的成本,因为如果去工作,这两者的费用同样免不了。
第12章 厂商的成本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涨时期,汽车和钢铁行业的工会联合会成功地为其会员要求更高工资,并使厂商同意支付。与此同时,厂商花费了双倍努力寻求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并且尽力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努力导致了这些行业就业量的减少。即使不涨工资,厂商也会在竞争的压力下追求机械化;当厂商不能实现机械化时,比如NBA篮球赛,他们也会联合起来压低工资。
第13章 厂商的生产决策
  竞争促使利润在边际上等于零。但是利润是不确定的,具有随机性,如果它的预期在边际上等于零,厂商将肯定避免不了遭受损失。因此,它(的预期)在边际上一定大于零,就象有风险的企业债券的利息一定大于无风险的国债的利息一样。
第14章 竞争均衡
  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A点表示甲的效用高而乙的效用低,B点表示乙的效用高而甲的效用低,D点表示曲线内效用不足的点。沿效用可能性曲线的移动,比如说从A点移动到B点,代表了一种再分配。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另外一个人境况变坏。从低于效用曲线的点向曲线上的点移动,比如从D点向A点移动,则代表了效率的增进。这时两个人的境况都会好起来。当且仅当一个经济沿着效用可能性曲线运行时,这个经济才是帕累托有效的。西方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即让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时不能让另外一个人境况变坏,来反对取富济贫。但我们注意到,当经济未处于帕累托最优时,即处于D点时,为什么它的发展方向是向A点移动而不是向B点移动?可以看到,当科技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使原来帕累托最优的经济,变得不那么帕累托最优时,向帕累托最优的移动,总是照顾富人更多。因为不这样会导致缺乏效率,这是一种不同于帕累托效率的效率,解释权在富人的代言人——西方经济学者嘴里。因此,富人压迫穷人有一个随心所欲的理由:效率。
  如果某一制造商向某些客户(比如大批量购买的客户)索要比其他人更低的价格,那么,这个经济就不会是交换有效的。但是,大批量购买的客户,除支付价格外,还支付了节省的交易时间,这对制造商来说,至少代表一种可以与收入相比较选择的同样是稀缺资源的闲暇。
  在加利福尼亚,政府向居住在城市的人收取的水价要比向农民收取的价格高出10倍以上。然而,政府不允许农民进行交易。如果农民获准销售他们的水,那么,他们可能愿意销售相当大数量的水,因为水对城市居民的价值比对农民的价值高得多。交易可以使得双方的境况都得到改善。禁止交易导致缺乏帕累托效率。首先,如果允许交易,城市人的用人将全部来自农民,农民的用水和收入增加,而政府的收入下降,同样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其次,政府也可以向农民收取同样的水价,再对他们用水生产的东西给予补贴,这样,对农民来说,与低价用水效果一样,而政府也没必要禁止售水,只是对补贴的计算过于复杂。
  税收也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生产效率。征收公司所得税的效应是使得经济低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没有政府提供的相应服务,经济将更是低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为了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并使收入分配令人满意,政府唯一的作用应是对最初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如何分配?就象俄罗斯和东欧所做的那样?
  只有在所有的人具有相同边际替代率时,即每个人为了得到一单位某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相等时,交换的效率才能实现。假定甲在苹果和桔子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2;即为了得到额外1个桔子,他愿意放弃2个苹果。乙对苹果和桔子的边际替代率为1;即为了得到1个桔子他愿意放弃1个苹果。由于他们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我们可以在不使另一个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他们两人之一境况变好(或者我们使得他们两个人境况都变好)。假定我们从乙那里取走一个桔子,并把它给甲。甲愿意放弃2个苹果,而且感到境况与从前一样好。如果他只放弃1.5个苹果给乙,那么乙的境况也会比原来要好。乙愿意为了得到1.5个苹果而放弃1个桔子;其实只要能得到1个苹果作为回报,他就会愿意进行这种交易。显然,甲和乙将会继续进行这种交易,直到他们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为止。随着乙为了得到苹果而不断地放弃桔子,他的边际替代率也相应增加;每放弃1个桔子,他就会坚持要更多的苹果。相类似地,随着甲逐渐放弃苹果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桔子,他的边际替代率下降;为了得到每一个额外的桔子,他愿意放弃的苹果越来越少。最后,两个人将会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此时交易将会停止。因此,交换的效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所有人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如果甲只有一个苹果而乙只有一个桔子,交易就会在两个人的边际替代率达到相同之前停止。另一方面,非洲穷人愿意为了一千美元交换自己的肾,而美国富人愿意为了一个肾交换10万美元;他们的交易会在边际替代率相同时,才停止吗?
  只有当任意两个厂商关于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时,一个经济才能是生产上有效的。因此,高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并存的经济不是生产上有效的,穷国与富国并存的世界经济也不是生产上有效的。
第3篇 不完全市场
第15章 垄断和不完全竞争
  额外一单位产品的边际利益超过边际成本。这就是垄断破坏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因。在第12章中,作者指出,替代原则应该是对那些只管提高价格而不承担任何后果的人提出的一种警告。并以阿根廷垄断亚麻油的生产和工会垄断劳动力为例。但为什么这里仍然存在垄断,看来替代原则只对弱者起作用。
  知识或管理水平的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收益在会计眼里被看成是利润,而经济学家则称它们为租金。谁在出租,租金归谁所有?
第16章 寡头垄断
第17章 政府关于竞争的政策
  那些选择购买垄断者商品的消费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们认为买这种商品比不买这种商品要更好。那些没有造反的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们认为残酷剥削和压迫比没有残酷剥削和压迫要更好。
  垄断导致的产量减少是经济学家们强烈反对垄断的原因之一。经济学家们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不是表明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可以促进社会的利益吗?垄断者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后果如何?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来说,平均成本是递减的,而边际成本又低于平均成本。因此,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价格就会低于平均成本,厂商就会蒙受亏损。利润成为负数。如果政府想使自然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那一点上生产,那么,政府必须为抵消上述损失而对该厂商进行补贴。为此,政府只有增加税收,而税负的增加又明显地会导致其他经济成本。为什么不让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为什么一定要抱着边际思维不放?
  类似的现象可以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垄断,即美国的邮政行业中看到。美国的邮政业对寄往小农庄的邮件和寄往大城市的邮件索取相同的价格,尽管这两种业务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小社区的邮政服务得到了大社区方面的补贴。为了卖起来方便,不同号码的鞋袜的价格往往一致,而它们的成本不同,大脚的人得到了小脚人的补贴,但这不是发生在垄断市场,而是发生在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18章 技术变革  第19章 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
第20章 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
  有时,工会能够成功地做到既增加就业又提高工资。但工会的短期收益是以在长期失去工作机会为代价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过,仅仅满足工会斗争是不行的。
  一些欧洲国家有全国性的工会组织,这种组织控制着全国劳动力中很大的部分。在这些国家中,工会被认为对整体的失业水平负有相当的责任。首先,应当负责任的是贪得无厌的资本家。
  假定雇主面试一位求职者,该求职者似乎工资过低,也就是说,该求职者目前所得报酬少于按其资格来说应获得的报酬。雇主可能会按高于求职者目前的工资但低于有类似资格的其他人的工资来确定该人的工资,两者之差可以增加利润。但如果雇主对这一决策多考虑一下,它也会认识到,求职者目前的雇主在判别该求职者的真实生产率方面比自己更有优势,它也会以支付更高的工资来作出反应。如果这名工人的生产率确实值得支付高工资,则该工人目前的雇主将会支付与新雇主相同的工资,这样新雇主在争取该工人时就不能如愿。如果这名工人的生产率不值得支付高工资,则该工人目前的雇主就不会提高其工资。这时,新雇主可以通过竞争将该工人争取过来,但这时新雇主支付的工资就过高了。由于认识到逆向选择问题,厂商没有动力通过竞争的方式将工人从其他厂商那里争取过来。如果旧雇主注意到其他雇主会是这样一个反映,他就可以故意压低工人的工资,因为别的雇主会认为,该工人的生产率很低,不值得高工资。
  为了得到员工的忠诚和高质量的工作并减少工人跳槽,厂商所采取的一种激励方式是对工人支付比他们在其他地方所能得到的更高的报酬。如果所有的厂商都一致采用这种行动会是什么后果?又一个囚犯难题。
第21章 厂商的融资及对厂商的控制
  按照莫迪利安尼—米勒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厂商比作一个馅饼,债券持有者和股票持有者得到不同大小的馅饼块;但是整个馅饼的大小,也就是厂商的实际价值,却完全不会受到馅饼分割方式的影响。比喻是不能用于证明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将厂商比作一块原始的大宝石,债券持有者和股票持有者分别得到切割后不同大小的宝石块,显然,宝石切割后的总价值与切割方式关系密切。
第22章 厂商的管理
  厂商可以通过计件报酬来给予工人激励,但是将报酬仅仅建立在劳动表现上对工人有相当大的风险。结果,只有相对较少的厂商以这种方式来支付工人的报酬。资本家并不仁慈,他不这样做一定另有理由。
  我们的经济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分散化和集中化决策的混合体。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社会生产的非计划性。这是马克思指出过的观点。
第23章 外在性、公益品及公共决策
  考虑一个向河水中排放化学物质的工厂。假设在河中游泳具有一年2万美元的总价值,使用河流的产权被分配给游泳者们。游泳者们宣称,如果工厂支付他们一年2万美元的话,工厂就可以污染河水。如果一种使化学物质不进入河水的过滤器的成本是1.5万美元,那么工厂会选择安装这种过滤器;结果是有效率的。如果过滤器的成本是2.5万美元,那么工厂会付给游泳者们2万美元而继续污染河水;结果仍是有效率的。如果产权被分配给工厂的话,结果也会一模一样。如果过滤器成本为1.5万美元,工厂就会宣称,如果游泳者为过滤器的成本付出1.5万美元的话,工厂就停止污染。由于在河中游泳的价值为2万美元,因而游泳者们会“买通”工厂不再污染。另一方面,如果过滤器的成本为2.5万美元,那么他们就不会去买通工厂,而工厂会污染河流。不管产权如何配置,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第一,即使游泳者付钱,工厂也会污染河水,因为游泳者不可能随时监督工厂,工厂可以偷偷停开过滤器,就象一些国内企业所做的,并推卸河水被污染的责任,只要没有被当场抓住。因此,游泳者会拒绝付钱,结果不会是有效率,即使有产权配置。第二,如果20年后新出生长大的游泳者认为游泳具有一年200万美元的价值,他们也无法现在就付钱给工厂,尽管过滤器成本仅为2.5万美元。因此,从时间的长河来看,结果也不会是有效率的。第三,谁拥有产权,谁就有收益。产权分配给工厂,游泳者要损失一年1.5~2万美元或者损失大自然分配给人类的游泳的权利;如果分配给游泳者,工厂主将什么也不损失或者损失一种获得损人肥已收益的可能性,因为他完全可以不办化学工厂,而去办那些同样赚钱的不污染河水的工厂。由此,产权是可以随便配置的么?
  经济学家们认为,对污染不应是要么任其泛滥、要么一点也不允许。人们可以问,拥有稍清洁点的空气的额外成本是多少?人们要将其与额外收益加以比较。在环境领域里,经济学家们像在其他任何领域里一样相信边际分析。问题是,经济学家完全无法正确计量这里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更谈不上将成本与收益对应起来,即付出相应成本者获得相应收益。现实中,只不过是少数人靠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来巧取豪夺。
  为什么私人所有者会低估自然资源的未来收益,有两种听起来有道理的理由。第一,在许多国家中产权是不完全的;第二,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工厂面临有限的借款机会。对于自然资源的私人所有者过于迅速地浪费着自然资源的问题,其根子正是在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迅速地完成资本积累,或者增加更多的资本积累,可以帮助资本家剥削更多的劳动,获得更大的收益,在私有制下,对这些私人所有者来说,这样做是非常理性的。财富的最大来源是剥削而不是资源。而且当私人毁掉一个国家的资源后,他可以到别的国家去或赚别的钱。
第24章 税收和再分配
  税收高,富人也未必不愿意储蓄,除非他愿意做工人。
第4篇 总量市场
第25章 宏观经济目标与测量
  我们最为关心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它在经济增长放慢时上升而在经济繁荣时下降。政府政策最为关切的,也正是通过降低引起周期性失业衰退的频率与幅度来降低这种失业的频率与幅度,以及通过对那些临时失去工作的人提供失业补偿来减轻这种失业所造成的后果。由于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失业风险,应当得到风险溢价(补偿)。就象股票由于波动风险,其收益率要在债券利率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溢价一样。
  一国经济若想有效地竞争并且快速增长,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必须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运行,而生产可能性表示在其他商品的产量给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最大产量。但是,由于产量与产值、利润之间存在矛盾关系,产量高未必产值高,更未必利润高,在产出量不足而利润可能更大的情况下,一国经济不可能充分利用其资源。并且还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产量的标准测量指标。这意味着产量=产值,当价格波动时,同一产量对应不同产值。
  测量GDP的方法有三种,每种方法都得到相同的结果:最终产品法、增加价值法、收入法。工人已得工资,而厂商还没有销售出去的有可能跌破成本的产品,如何算?
虽然在本章中我们集中探讨的是总量——产量、就业、通货膨胀,但是在这些总量背后的因素是个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26章 宏观经济学概况
  劳动的总需求取决于厂商必须支付的工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以及它必须支付的其他投入品包括原材料与机器的价格。提醒一句,工人是先干活,又领工资,因此,工人实际上将自己的劳动及其成果作为资本预付给了资本家,并从资本家那里领回负利息。
  随着工人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着自愿失业。即如果工资降低,人们净退出劳动市场,他们将选择不工作,也就是选择失业。不工作吃什么?
  如果愿意并且有能力在现行工资水平工作的人不能找到工作,就存在非自愿失业。为生活所迫,在现行低工资水平下找到工作也不能算“愿意”。
第27章 总量劳动市场
  将工资定于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厂商们将会发现,它们已经引进了对偷懒进行惩罚的机制,这有如下两条理由。第一,如果它们的工人在偷懒时被抓住并且被开除,这些工人不得不接受其他厂商所提供的更低工资。第二,如果很多厂商提供的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市场上会有失业,因为在更高的工资下厂商作为一个整体将雇佣更少的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被开除的工人可能不得不失业一段时间。如果所有厂商都将工资定于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第一条理由将不存在。实际上,市场出清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即使工人领难以糊口的工资,资本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资产把他们都雇佣上,失业总是存在的,否则资本家就要从国外移入劳动力,并鼓励生育。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并不是资本家对工人的优惠,当发生自然灾害,饿蜉遍野时,奴隶主同样做到了这一点。
第28章 总需求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只生产它认为能卖得出去的商品。这意味着,所有企业的总产出将等于对这些产出的总需求。这个总需求是生产者本人的需求吗?因为他认为卖得出,所以他需求把它们生产出来。如果是指市场需求就不对了。两个互不通气的厂商可能都认为可以把他们的产品卖给我这个消费者,但我只会买其中一家的。
  投资增加而消费可以不变?
  当每轮生产所增加的收入不用来增加购买国内商品时,经济学家称这里面有漏损。在封闭经济中,储蓄和税收都是漏损。储蓄可以转化投资贷款,用来购买国内生产的资本品,进行生产性消费;税收转化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收入用于购买商品进行消费。怎么能说是漏损呢?
第29章 消费与投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暗含着一个政府可用以影响总支出的简单机制,政府可以提高或降低税收。政府的税收用在什么地方,它总要支出出去吧?于是税收的高低对总支出又有多大影响?为什么忽视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
  尽管所有生产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却常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劳动上,因为它代表了总成本中如此大的一部分。实际原因是,剩余价值率决定利润率。
  当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增加节约——提高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储蓄水平——对储蓄或投资的均衡水平可能根本没有影响。即使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也不应该浪费,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把半新的房子拆了,另盖新房;不如维修半新的房子,省下钱来保护一下环境。
第30章 政府支出与对外贸易
  所得税在经济中建立了一种稳定机制。随着经济放慢和国民收入下降,政府从个人那里取走的税收减少。因此,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要小于总国民收入的减少。随着国民收入的下降,自动增加支出的其他政府计划也可作为自动稳定器。例如,当收入下降时,失业保险金增加;社会保障金也倾向于略微上升,因为人们比收入不下降时退休提前;食品券和其他福利支出也增加。税少开支多,钱从何处来?由于同样原因,当收入上升时,不仅个人所得税增加,销售税收入、公司所得税收入以及营业税也都增加。如果经济增长得太快,这些机制会自动帮助它减慢。税多开支少,钱往何处去?
第31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年龄和收入已定时,一个更富有的人只需要存更少的钱以备退休。相应地,他会消费得更多。如果他打算在退休后,也过富有的生活呢?
价格水平的下降使总消费函数向上移动。这一上移使总支出曲线也同样上移,这随之又导致均衡产出的提高。这里提到的消费、支出和产出如果是指产量,也还对;如果是指价值就不一定正确了。
  从历史上看,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倾向于前后相随地变动。工资下降会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都发生移动,产生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下降又会使劳动需求左移,从而抵消原来工资降低引起的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工资和价格对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作用很小。那就不妨提高工资和价格。
  预期价格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预期是个垃圾箱,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第32章 粘性价格
  厂商只生产他们能够出售的产品。是指品种,还是指数量或产值?如果是后者,则厂商并不按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公式来生产,而且当厂商很多,难免不会出现超额生产,否则就要共谋。
  厂商担心的是,如果他们根据降低的边际成本削减价格,其他厂商会仿效,结果他们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只要他们的成本确实低,他们可以先挤垮对手,再谋好处。
第5篇 货币的作用
第33章 货币、银行和信用
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第34章 货币理论和政策 第35章 货币政策:国际方面
第36章 物价的稳定
尽管通货膨胀非常可恶,但是当它被预计到时,通货膨胀带来的大部分经济成本便消失了。那些预计到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会上升10%的工人们,会要求增加工资以抵消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使生产者成本上升,他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而得到补偿,那么生产者的境况并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变坏(也没有变好)。通货膨胀不会因此而达到20%左右么?
另一方面,也有这样的情形,工资上涨和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被看作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对此批驳,见马克思的《资本论》。
失业较少时,物价将上涨;而失业增加,物价就会下降。未必,而且孰因孰果?
第6篇 增长和稳定政策
第37章 增长和生产率
在欠发达国家,农民种的粮食勉强够养家糊口,而在美国,从事农业的3%的人口所生产的农产品足够美国人消费而且有余。但美国农业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如汽油等,其生产的机会成本很高,尽管美国不觉得。
缩短工作周使工人工作时更有生产性,因此这不但会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会提高工作质量。劳动的供给看工作周,还是看工作质量?如果同时看这两者,如何将其转化为一个单一指标。
反托拉斯政策禁止厂商相互勾结,但是也限制了厂商在科研探索中相互合作。一旦厂商相互勾结控制市场,他们也不再需要科研探索。
第38章 双赤字问题
美国人在购买外国进口品上所花费的每一美元最终会流回来,或者用来购买美国的出口品或者在美国进行投资。对其它国家来说,情形却不是这样。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固定不变的事实是,进口减去出口等于资本流入。因此,顺差未必是好事,它意味着资本流出。
美国的利率提高,从而吸引外国投资,使美元的价值提高。这是指即期汇率,非远期汇率。套利将使美元远期贬值。
第39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方法
第40章 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美国和西欧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的同时,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农业生产率却停滞不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意义?考察其做先行指标的可行性。
当南斯拉夫的工人离开他们的联合企业时,他们得不到任何东西。解决这个问题不就得了,见本人的《股份合作制及其制度设计》。
第41章 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很少。缺少资本不是因为缺乏努力: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储蓄率都比美国高。但是,因为收入很低,所以,即使储蓄率很高也不能使得资本存量迅速增加。还有一个原因是,外债及顺差,使得资本流出到发达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受过训练的工人供给不足。并流失到发达国家。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沿用了过去殖民时期的教育体系。学生能够背出一连串英国国王和王后的名字,但却不具备现代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文化态度和价值取向可能使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学生们可能渴望成为政府官员而不是一名工程师或一名企业家(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部门的高薪以及就业保障也为学生们的这种渴求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动机)。!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高收入阶层按80%甚至90%以上的税率征税。不过,这样的税率被证明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声明;这种税收措施很少得到有效施行。毕竟还是富人掌权,或者掌权者成为富人。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共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