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30岁之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申铉满(韩)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1)
  30岁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为了写这本书,我时常回想自己二十几岁时的生活,然后赫然发现,我的黄金岁月竟然缺少规划,过得那么轻率。虽然当时的我也对未来满怀希望,并强迫自己做了很多事,可惜的是,我没有全心全意地往一个对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在后来的30至40岁的人生中,我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
  年轻的我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进入了报社做记者,为了熟悉这一职务,我花了不少时间,然后为了胜任这一职务而尝尽苦头。虽然我在大学里修过英语课程,但还是无法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交谈,所以后来我选择了到美国进修。虽然我是打着进修新闻专业的口号去美国的,但是连日常基本用语都说得不太流利的我在异地他乡就像哑巴吃黄莲一样,经常是有苦难言。
  更严重的是,面对竞争,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世界在急遽地变化,而我却坚持着二十几岁时的认知拒绝改变,于是逐渐成为一个与时代脱节的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前进的趋势中学习成长,而我却缺乏搭上时代列车的各种资历与知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学识不高、得过且过、虚度光阴的人,当初的我也和这些人一样,十分懒惰,不积极去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历,反而找来许多借口把我的惰性正当化。
  如果当时的我是一个深思熟虑或准备充分的年轻人,我这一生是否就会一帆风顺呢?这一点现在谁也无法说清。总之,我不后悔自己走过的路,但同时我也知道,如果当时我是个准备充分的年轻人,我的人生应该会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人生旅程也会更加愉快、更精彩,在旅程中遇见的人们也会更可爱。
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2)
  二十几岁是人生的春天、是播种的时期,三十几岁是人生的夏天、是收获的时期,你在二十几岁时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在三十几岁时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而且,二十几岁的春天非常短暂,如果你不在这时及时地播下种子,等到了夏天,就会有洪水,阳光也会更加猛烈,这时播下的种子就很容易干枯,不会发芽,即使发芽了,成长的过程也会非常非常艰辛。因此,聪明的农夫绝对不会错过春天这个播种的最佳季节。
  本书主要面对即将进行第一次播种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着重向他们讲述春天播种过程中必须准备的工具与技巧。就像农夫要在播种前进行筹划、思考"在春天过去前要怎样做好准备才能让来年获得丰收"一样,希望这本书能帮助那些刚开始人生之旅、准备播种的年轻人更加谨慎地思考未来,做到未雨绸缪。
  如果你错过了二十几岁前半段的播种期,那么二十几岁的后半段就是你播种的最后时期,你一定要把握好这段时间,在播种之前谨慎思考。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在正式进入农忙季节前都检查过而且确定已准备好了必要的工具和技术。然后,你就可以抬头挺胸地走向先前预定的目标,大步地迈向成功。即使刮大风、下大雨,只要不脱离预定的轨道,就算时间长一点,但终究还是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1)
  序言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
  贾伯斯的选择
美国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官贾伯斯(Steve Jabs)的父亲是叙利亚人,母亲是美国人。他的母亲未婚怀孕生下了他,迫于生计,后来他被一对从事蓝领阶层工作的夫妇收养了。
  贾伯斯17岁时进入大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找不到人生的答案,大学不能让他明白他的人生真正想要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忍心再继续用养父母那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学习其他东西的学费,因此辍学后的他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寄宿在朋友的宿舍里,靠卖可乐瓶的钱糊口。当时,在别人眼中,他绝对是个"没有救了"的年轻人。现在的贾伯斯回想当年,发现尽管那时候生活非常辛苦,但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刚开始我很害怕,但是现在看来,放弃大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成功后的贾伯斯如此说道。
  贾伯斯选择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从此,不感兴趣的学科他就不用花时间去上课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旁听。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书法很有兴趣,所以那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书法。
  那时积累的经验在10年后才大放异彩。贾伯斯辍学后在一家电视游乐器公司上班,当了一年的设计师,然后他和同事一起离开公司,在养父母的仓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贾伯斯在29岁那年开始研发Mackintosh(麦金塔)电脑,创新运用大量特殊字形,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苹果电脑在草创时期仅有两名员工,但短短10年,已扩增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公司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的全球知名企业,贾伯斯也因此成了美国群众的偶像。回顾这些过往,他说:"如果当时我没有放弃大学学业学习书法,那么Mackintosh不可能有如此丰富而均衡的字形概念。" 尽管当时贾伯斯学习书法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并没有想到用它在将来成就一番辉煌事业,但回首来时路却发现,以往的所有经历,现在都如同一条线般连在了一起。
  "我们不可能在展望未来时就把人生的每一点连成一条线,只有在回顾过去时才能把人生的每一点连成一线。所以大家一定要坚信:不管生命中的每一个点现在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它总能与将来连成一线。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这种思考方式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伯斯说道。
第4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2)
  20岁前的贾伯斯跟许多陷入经济困难、对未来没有目标的青年一样彷徨,辍学之后的一年半里,他甚至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当时乏人问津的书法上,他的这个决定在别人眼里是愚蠢至极的。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彷徨太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电脑后,他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果断地辞掉之前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电脑事业的创建中,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子。从事电脑事业后,贾伯斯把自己在大学时习得的书法概念应用到了电脑上。
  为将来感到彷徨的时期最好是在20岁前到20岁出头这段时间完成。对贾伯斯而言,20岁是一个决定目标、付出行动、为将来打基础的年龄,而不是烦恼"该做什么"和"为何要做"的年龄。他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领悟到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于是在30岁前成了跨国企业的CEO。他在回忆过往时这样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人生上,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忽略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追逐梦想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只有梦想和直觉才能真实反映出你到底渴望过怎样的生活,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如果能重新回到30岁之前,我一定好好学习 像贾伯斯一样能在30岁以前确定人生的道路并全力以赴的人并不多,忘了30岁前到底在干什么的人却不计其数。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年龄介于30岁到50岁之间,却依然还未找到人生的道路。这些人都是在30岁以前找不到人生目标,盲目地期待并相信着一个理念,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能找到人生的目标,而且一定能成为有成就的人。这部分人只有当他们迈入40岁的门槛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是这么大,以前他们一直在虚度光阴,并为此感到后悔不已。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的有些东西会被别人拿走,如金钱、权力,但有些东西却是别人永远也拿不走的,如你头脑中的知识。因此,你一定要趁年轻好好学习某种领域的知识。如果你把某种职业当成一生的事业,你就更应该把那个领域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学好。当然,人不能够没有朋友,所以花些时间与朋友在咖啡厅聊聊天也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那里面,因为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你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几乎整天都闷在家里,不如干脆一脚把门踢开,走出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3)
  我很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规划时间,英语只学了一段时间,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和朋友一起玩乐上。那时我整天和朋友混在一起,什么正经事都不做,只盼着有天能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后悔白白浪费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后悔没有努力学好英语,后悔没有坚持学珠宝设计,后悔没有下定决心学长笛……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你将来要做什么,那就更需要多方面学习,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一定能发现令你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还能回到30岁前,我一定会很勤奋地学习,学到脑子里再也装不下更多的知识为止。
  一位住在美国的33岁韩国女性为了激励未满30岁的年轻人而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中写道:"在我30岁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我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现在,我的孩子已经睡下,我独自对着电脑,写下上面的文字时我很心痛,在这里我只想向年轻人强调一点:'趁年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吧'。"
  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越来越多的前辈提年轻人要学好英语或多进修其他知识。因为这些前辈回想过去时都发觉,如果当初多学一点知识,今天他们的人生将是另一种局面。如果当初大学毕业后仍继续进修,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研究员或教授;如果当初考证时多一点用功,那么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会计师或律师;如果当初认真学好英文,那么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职员。
  这些前辈们虽然在30岁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因而虚度了30岁前的黄金岁月,直到跨入40岁的门槛时才突然觉醒:"唉呀,我错了!"就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能深切地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
  30岁之前的准备决定未来
在别的国家可能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许多年轻人在20岁前还能选择比较正确的道路,但跨过20岁的门槛后就开始走上歧路。
  二十几岁时,有好几条路摆在你面前,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而且仿佛都通向同一个终点。你该怎么选择呢?你也许会这样想:现在先随便选一条吧,等走不下去时再退回来,只要有决心、有毅力,甚至可以换一条路走,总之能到达目的地就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原来看起来很相似的路变得越来越不相似,越离越远,甚至通向不同的终点,它们再次交叉的几率几乎为零。这时你才会省悟到:起点不同,人生也会截然不同。如果你想在这时改变二十几岁时的选择,重新选择其他道路,那你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要放弃以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切。所以,二十几岁刚开始选择人生道路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慎重。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4)
  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一下子就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就常理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思考、反省后,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好不容易明白了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但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依然无法成功。所以,年轻人啊,为了确定未来的人生方向,你除了要趁早做好充分准备外,还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样,很多年轻人因没有做好航海准备或害怕海上那滔天的巨浪而不敢出航。但是,人生之船不会因你的犹豫而停止出航,它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驶离港口,如果船出航那时你还没有做好航行的准备,那么你这趟人生之旅将会危险重重。
  同样是三十多岁的人,无论是从经济地位还是从社会地位来看,欧美国家的都要比韩国的高出很多。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东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学习独立生活的时间点不同。在西方国家,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就要开始过独立的生活,所以到30岁时,他们都能独挡一面了。但在东方国家,让年轻人独立生活的时间点却比欧美国家延迟了许多年,甚至有很多人到了三十几岁才开始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两边的人都一样是30岁,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他们的人生发展却相差将近10年。
  因此,为了尽早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年轻人有必要多经历一些挫折。像"生活过得去就行了"或"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等没意义的话,二十几岁的你千万别当真,因为这些话只是胆小鬼的人生哲学,或是胸无大志的懒惰鬼们企图让他们的懒惰合理化的借口。
  二十几岁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准备做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我要告诉你30岁之前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了,这21个重要的观念请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第7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1)
  辑一:该铭记的7项成功原则
  Chapter1
  Dream 有梦想就有可能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 Experience失败经验为成功之母 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 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 Knowledge  活到老,学到老
  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
  成功的程度与梦想的大小成正比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黄河上游的龙门还未开凿,伊河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在山南形成了一个大湖。黄河里的鲤鱼听说跃过龙门就能变成龙,于是都聚集到龙门山北,想跃过龙门变龙。但又高又险的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想过去只能用跳跃的方式。千百年来,无数的黄河鲤鱼在此跃龙门,但大多都无功而还,只有极少数的鲤鱼克服千难万苦跃过龙门,变成了龙。这个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让梦想成真,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
  日本有种观赏用的鲤鱼,这种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随着活动空间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身长。这种鱼在自然环境下成长,身长可达90~120厘米;如果放它们在水族馆或池塘里生活,它们最多只能长到15~20厘米;如果把它们养在更小的鱼缸里,那么它们最多只能长到5~8厘米左右。
  这样的生态本能让我联想到一个道理:成功的程度取决于梦想的大小。
  在成功的道路上,梦想扮演着比智商重要很多的角色,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梦想与热情。
  美国畅销书作家--菲尔·麦格劳在分析了各个领域共一千名成功人士后发现:这些成功者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向目标发起追求前,他们都拟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在追求过程中坚决地执行这些计划;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还有敢于面对任何危险的勇气和意志。
  如果人的梦想过于渺小,他所得到的成果就会如同他的梦想般微乎其微;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将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们一旦拥有了梦想,就一定要为实现它而做好准备,并且付诸行动。
  当两个人的目标相同而梦想高度不同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会截然不同。例如,想赚1亿元的人和想赚100亿元的人,他们赚钱、花钱的方式肯定不一样;想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和一心盼着毕业就踏入社会工作的人,在学习的量和质上一定会有很大差距。
  把梦想设置得很低是因为害怕失败
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2)
  前面我们提过,要想获得大成功,首先要树立远大的梦想。这很容易理解,听起来也理所当然,但是为什么仍然有些人将自己的梦想设置得很低、很小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些人害怕失败。
  梦想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进而使人约束自己的行为。有远大梦想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比梦想渺小的人所付出的多。例如,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选手要比只需跑一半路程的选手以及只跑10公里的选手付出更多的汗水、接受更多的训练。
  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曾说,一杆能打250码的业余高尔夫球选手如果想再增加10码的距离,那么他不仅要把手腕、腰部、脖子的力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要校正姿势,而校正姿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坚持。所以说业余选手要想提高那10码并非易事,这也是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之间的最大区别。
  也许有人会这么想:"我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活得这么痛苦啊?我为什么不把目标设置得低一些呢?"但这样想的人有没有想过,梦想越远大,目标越高远,将来得到的幸福也会越多。如果有人因自己的生活很安逸或从来没有受过苦而感到满足,那他就有必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是不是把人生的目标设定得太小了。
  没有人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置得很低,随着时间的流逝,目标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与勇气,不得不亲手把目标改得越来越低。他们以这种方法来减少原本需要付出的努力,以避免将来要遇到的痛苦。
  也许有人会怀疑地问:"就算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吗?"还有人也许会反驳说:"谁不想树立远大的目标?只是现实条件不允许罢了。"这些人的话都很有道理,毕竟目标是基于现实条件而存在的。例如,对于一个拥有10亿资产的人来说,要赚到100亿也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来说,赚100亿可能就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奢望。但是,这并不表示目标不可能实现,因为目标并不等于现实,而是可以经由努力去争取的,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由努力把"奢望"变成了现实,这都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3)
  洛克菲勒不切实际的梦想
  世界级大富豪洛克菲勒在青少年时期过着非常穷困的生活。有一天,他向一位心仪的女孩求婚,竟然被对方的父母无情地拒绝了,他们还当着他的面恶毒地说:"我们绝对不会把女儿嫁给你这种穷光蛋、乡巴佬!"
  为了帮助家里的生计,洛克菲勒不得不在16岁结束高中学业到城里去打工。在城里流浪了一段时间,他没能找到工作,于是又被父亲赶回了乡下。
  虽然过着如此悲惨的生活,但洛克菲勒并没有放弃人生的梦想,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生活越是穷困,他对梦想的渴望越强烈。他还曾对朋友们发誓说:"总有一天,我会赚很多钱,够我买很多的名牌衣服!"那时在他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赚到10万美元,不管将来怎么样,我一定要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梦想把洛克菲勒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在被父亲赶回乡下的第二天,他又偷偷地回到了城市,来到之前求职被拒绝过许多次的一家公司,要求再给他一个机会。终于,那家公司的老板被他的热情和意志力所感动,决定雇用他。
  进入公司后,胸怀梦想的洛克菲勒比谁都努力工作,他每天都提早到公司,而且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他的表现最终受到肯定,公司决定栽培他。而一心想成为富翁的他,5年后还是离开了这家公司,选择了自己创业。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洛克菲勒来说,成为富翁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当这个没有工作、整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的穷光蛋喊着将来要赚10万美元的时候,有谁会当真呢?但是,他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洛克菲勒在30岁时已经赚到100万美元;43岁时,他的公司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53岁时,他变成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曾经一度,他的资产总额竟然比美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很多人都想树立远大的梦想,但他们也认为:"树立梦想时,要认清现实。"经常有人为自己梦想渺小做辩解:"因为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事实上,当我们站在现实的角度来树立梦想,我们心底最真的梦想就被遗弃了。这样树立的梦想,并不是我们真正渴望实现的。而与其说它是梦想,还不如说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发生的事。
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4)
  "认清现实"是害怕失败者为自己找的借口。假如洛克菲勒当初能"认清现实",那么他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乡下,或待在原来的公司服务到退休。但是他没有,而是树立了不符合现实的远大梦想。
  找到自己的"偶像"
  要实现梦想,先要给自己找一位"偶像"。所谓的"偶像",是指你想要模仿的对象,是让你在心里发誓"我要活得跟他一样"的人。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你的梦想就会迅速成长,由抽象、不确定的"梦想"成长为具体的、可实现的"理想"。
  我们读伟人的传记,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有一点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伟人之中,很多人的理想、抱负是在读别人传记的过程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点伟人的传记,从历史上的诸多伟人中去寻找我们的偶像。当代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学者、企业家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当然,我们的偶像也可以是普通的人,例如我们的亲人、老师或前辈等等。
  有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偶像并不存在。但是请相信,普天之下绝对有那么一两个能成为自己学习、模仿对象的人,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这样认为的人该把"适合我的偶像并不存在"这句话改为"我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偶像",并继续去寻找。
  不要成为没有梦想的行尸走肉
  没有梦想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人只要活着,就不能没有梦想。但令我遗憾的是,最近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梦想,他们在彷徨中虚度青春年华。
  初中和高中6年的学习生涯,与其说是在为了梦想而奋斗,不如说是在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埋头苦读。我们常听大人说:"将来的事等上了大学后再考虑也不迟。"所以大家都听话地为了考上大学而全力以赴。等真正进了大学以后,我们才知道为了能在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还要忙着补习英语、修足学分。结果等到大学过完,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盲目地走进职场,变成社会新鲜人,大多数人会感到彷徨,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而发现归发现,虽然他们常会想:"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啊。"他们却无法轻易结束已然开始的职场生涯。随着年龄的增长、苦闷的增加,也许有天他们会猛然觉醒:"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后痛下决心,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
  那些经历彷徨、最后还是找回了自己的梦想的人,是很幸运的。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因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而选择依照现实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梦想。
  洛克菲勒说:"不指望机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人,其实是承认自己无能。机会只会降临在有梦想的人身上,实现梦想的渴望越迫切,成功的机率就越高。没有什么比'有梦想'更接近成功了。有梦想能克服任何困难,甚至可以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 你拥有梦想吗?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空有发财梦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因为你还需要有更大的野心。"-洛克菲勒
第11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1)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几年的职场生涯之后的烦恼
  在国内某大型通信公司工作的K科长,最近老是失眠,因为他没有信心能在公司的这次人事处长竞选中胜出。当初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几位同事,都早在3年前就晋升了,如果他这次还不能升为处长,那么别提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升迁,他就连现在的饭碗都很难保住。他时常自怨自艾地想:"要是我在第一次人事升迁失败时就离开这家公司……噢,不,是在担任代理的时候就跳槽,我现在就不用经受这样的痛苦了。" 我因为长期从事"猎头(网罗高级人才)"的工作,所以接触过许多人。在考察他们的工作经历后我发现:男人的职场生涯大约在35~40岁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女人的职场生涯则会在30岁前后到40岁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换新公司,在上述年龄层的男人和女人,无论原先所在的公司是大还是小,几乎都会换新的公司。当然,规模较小的公司的员工换公司的机率更大一些,因为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不够稳定,常有提前解雇员工的情况发生。
  换新公司的这个时期,就是我们结束人生第一阶段,开始第二阶段的时期。在人生第二阶段,如果我们还想单靠着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应付现阶段的工作任务,那我们就很难混饭吃了。时代在进步,我们只有跟随它的脚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不至于落个"前浪死在沙滩上"悲惨结局。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2)
  一位世界知名顾问公司的总裁把外国企业不愿聘用韩国人的原因归结为:韩国人不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提升技术、改变自我。这位总裁还对年轻人发出了这样的忠告:知识每过3年,其原有的价值就会减少1/4,那么不出6年,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半知识都将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年轻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会忽视自己"大脑软件"的升级需求,渐渐就会让自己无法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新事物,最后只能沦落为"单纯地等待指令的人"。许多人从大型企业跳槽到中小型企业也是因为他们走进职场后就再也没有进修学习过,导致自己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而被其他人挤了出来。
  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能做的
  之前提到的K科长,他并非一开始就处于落后于别人的地位。他曾在首尔一所顶尖大学攻读管理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一个曾经这样优秀的学生,如今却面临失业的危机。分析了原因后我们发现:他感兴趣的事情竟然与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大学4年里,他一直是学校电影社的忠实社员,参加过与电影相关的各种活动。在踏入社会的初期,只要工作一有空档,他就会和以前的社团成员们一起制作电影。
  当时的K科长是公司的核心人才,担任财务会计这个重要职务,但他因沉迷于制作电影,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上司还因此当众训斥过他。部门同事聚餐时,他也常常缺席,就算到场也是默默坐在角落里不与别人搭话。不屑于财务会计这个职位的他,根本无法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
  他凭借自己的优秀学历得到了代理科长一职,但以工作绩效作为衡量标准的处长一职,他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了。只是为了生活而每天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学历有多高,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也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工作绩效。
  像K科长一样毕业于明星学校的人中,有不少人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情况下随意选择了看上去与自己的条件相符的职业与企业。在糊里糊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发现:"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2)
  一位世界知名顾问公司的总裁把外国企业不愿聘用韩国人的原因归结为:韩国人不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提升技术、改变自我。这位总裁还对年轻人发出了这样的忠告:知识每过3年,其原有的价值就会减少1/4,那么不出6年,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半知识都将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年轻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会忽视自己"大脑软件"的升级需求,渐渐就会让自己无法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新事物,最后只能沦落为"单纯地等待指令的人"。许多人从大型企业跳槽到中小型企业也是因为他们走进职场后就再也没有进修学习过,导致自己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而被其他人挤了出来。
  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能做的
  之前提到的K科长,他并非一开始就处于落后于别人的地位。他曾在首尔一所顶尖大学攻读管理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一个曾经这样优秀的学生,如今却面临失业的危机。分析了原因后我们发现:他感兴趣的事情竟然与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大学4年里,他一直是学校电影社的忠实社员,参加过与电影相关的各种活动。在踏入社会的初期,只要工作一有空档,他就会和以前的社团成员们一起制作电影。
  当时的K科长是公司的核心人才,担任财务会计这个重要职务,但他因沉迷于制作电影,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上司还因此当众训斥过他。部门同事聚餐时,他也常常缺席,就算到场也是默默坐在角落里不与别人搭话。不屑于财务会计这个职位的他,根本无法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
  他凭借自己的优秀学历得到了代理科长一职,但以工作绩效作为衡量标准的处长一职,他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了。只是为了生活而每天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学历有多高,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也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工作绩效。
  像K科长一样毕业于明星学校的人中,有不少人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情况下随意选择了看上去与自己的条件相符的职业与企业。在糊里糊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发现:"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3)
  但是,虽然明白了自己工作效率低、成绩不够突出的原因,他们却做不到当机立断抛下已有的"成就",转而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些对他们的职位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站了出来,将他们逼为公司的"整顿对象"。
  假如K科长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与电影相关的工作,现在肯定会是另一种局面。之前提到他是毕业于知名学府的高材生,而且热衷于电影社团活动,对电影制作充满热情。像这样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他绝对能做得很出色。
  没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幸福,也没有什么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不幸。
  华德·迪斯尼出生在贫困的木匠家庭,在靠画画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他坚持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投注于他喜欢做而且做得最好的一件事--画画当中。在被一家广告公司以他"没有画画才能"为理由炒鱿鱼后,他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制作漫画电影的公司,但最后公司倒闭了,这次的创业以失败收场。
  华德·迪斯尼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又和哥哥开了另外一家制片厂,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推出了《幸运的兔子奥斯华》和《艾丽斯梦游仙境》两部动画电影。但是这两部电影的动画人物专利权和影片版权,最后竟被通路商给抢走了。
  遭受多次失败后,身无分文的他沦落到只能住在旧仓库,生活窘迫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最爱的画画。
  有一天,一只老鼠出现在他身边。他对这只老鼠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他把自己的面包分给这只老鼠,最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再后来,迪斯尼以这只老鼠为原型,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形象,他终于和他的小老鼠一起站在了全世界亿万人面前。
  美国的一家权威研究所曾经对1500人进行了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积累财富的方法"。调查发现,1500人中有1245人是以金钱为首要考虑因素去选择职业,剩下的255人则是以自己的兴趣为首要考虑因素,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20年后,在被调查的1500人中,有101人成了亿万富翁。而不得不提的是,在以金钱为首要考虑因素的1245人当中,只有1人成了亿万富翁,剩下的100个亿万富翁都是那些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4)
  通过以上的例子和调查结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同时得到幸福和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工作的人并不多。据统计,上班族中有将近20%的人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
  很多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都曾下决心"将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在剩余的人生中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他们的决心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很无力,他们还是习惯性地一次次选择了"自己能做的事",而非"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离职和转职成了家常便饭的话,这是很难在职业上有所成就的。
  在有兴趣的领域努力工作
  你可能听很多人说过"我要成为专家"、"我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之类的话,但这些人最终没能成为专家,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哪个领域,他们整天都在苦恼"我要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或者"该在哪个领域寻找我的专业"。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你一心想做的事就是你的专业。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专业度的形成,要靠他在这个领域长期积累经验,并且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意即一个人必须在同一个领域工作很长时间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频繁地换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首先这个领域你要有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通常都会感到愉快、精力充沛,就算必须通宵达旦工作、取消休假日加班,他也不会抱怨。而且在符合兴趣的工作领域中,人对学习新知识、接触新同事也不会感到害怕。总之,在这样一个领域中,带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渴望吸收新知识的好心态,工作效率会很高,收获也会很多。
  不当金钱的奴隶,在热爱的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找到成就感,如果这种人不能成为专家,那还有谁能呢? 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功,还必须学会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通常目标很明确,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工作。他们不迷恋丰厚年薪和高阶职位,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到了一个年龄阶段后年薪和职位都比大部分人高,这是他们工作比任何人都努力的结果。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5)
  想要在工作中变得积极主动,要有很强的动力。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满意,他们做事并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指示,而是因为自己想做、喜欢做,喜欢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在没有人催逼的情况下,自己主动抓住表现机会,挑战并完成困难的任务,这样的人通常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成功人士往往是喜欢自己的工作、陶醉于自己的事业的人。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人,首先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
  《原子小金刚》的作者手冢治虫年轻时曾因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学医还是从事喜欢的漫画工作而苦恼,最后,他决定寻求母亲的建议。他的母亲只是问他:"你是喜欢漫画呢还是喜欢医学?" "当然是漫画!"他回答。 "那么,你就努力成为漫画家吧!" 母亲一番简单明了的分析成就了一位世界级的漫画家,手冢治虫也让日本人成为全世界最喜爱漫画的民族,他甚至让日本成了世界漫画电影的开路先锋。
  最近,我常遇见一些突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原来的工作领域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对这些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作为事业的人,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虽然他们的选择可能会让他们目前的生活陷入困境,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脸上绽放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功。
  现在就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专家,获得人生的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最好在还没开始你的第一份工作之前。如果你是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正在寻找工作,你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想做怎样的工作。
  假如你已经踏入社会,每天规律地上班下班,但是你脑中常闪过"生活不应该是这样"之类的念头,那么请你务必停下脚步听听自己的心声。一旦你确定自己的心一直在呐喊着:"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啊!"那么请你尽快结束目前的工作,然后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也许你醒悟的时间比别人晚了一点,但是,请从这刻开始,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吧。在喜欢的工作中发掘自己的潜能,你将来一定不会后悔的。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6)
  歌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想到了,请你立刻开始去追求,这样,你一定会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力量、看见奇迹。"
  你说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抱歉,这件事情我没法帮你确定。但有件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就是──靠你自己找答案,一定能找到。因为一个人最喜欢什么只有自己的心最清楚。
  如果说有找到梦想的"秘决"的话,那就是─丰富自己的阅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的人、阅读更多的书,让自己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你选择自己的梦想。在求学生涯中,你也可以选择多个专业的课程进修,这也会帮助你找出你真正喜欢做,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所以,别急于决定,如果你还身在校园,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的时间都用来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人生再长都毫无意义。如果你满意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这说明你是个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如果不是这样,请你立即中断目前的工作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有在你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你的血液才会沸腾起来,你才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请记住:千万别为了抓住眼前看似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只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对于知道实现梦想的秘诀的人而言,没有无法跨越的墙垣。
  要是用四个名词来概括这个秘诀的话,那就是:
  好奇心(CURIOSITY)、自信(CONFIDENCE)、勇气(COURAGE)与恒心(CONSTANCY)。
  --华德·迪斯尼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1)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
  放弃挑战等于放弃未来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外科医生家庭,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因为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我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24岁那年我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在勒班多大海战中我的胸部和左臂受伤,导致左臂截肢。我和同伴在返乡回家的路上遭遇土耳其海盗,我们被抓到阿尔及利亚做了5年的奴隶。期间我4次试图跳跑,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我的亲友们替我交了赎金,我才被释放。回国后,为了维持生计我当上了税吏,但因我无法缴出该征收到的税款,我几次被关进监狱。虽然我的命运很悲惨,但我没有因此而堕落,反而开始热衷于写小说。在我38岁时,我发表了《伽拉泰亚》和多篇喜剧。不管在监狱内还是监狱外,我从没有中断过小说的创作。58岁时,我终于成为大家认可的作家。" "我曾两度创业,但都失败了。我入股朋友的公司,公司最后破产让我负债累累,而且这次的债务我扛了整整17年。23岁时,我参加加州议员的竞选,但是落选了。之后,我在州议员、州议员发言人、国会议员、参议员、副总统等各种选举中,又经历了8次落选。但是,我从不把失败当成我的宿命。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越是遭受失败,就越接近成功。我生平遭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我始终没有中断过挑战。在公元1860年,我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 以上两则自我介绍是以假想的口吻写的,但人是真实存在的:第一个人是《唐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第二个人则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是:虽然他们人生的每一步都迈得很艰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去挑战。他们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林肯在回忆过往的艰辛岁月时这样说:"我走过的路很滑,所以总让我摔倒在地。但每当这时候我总会打起精神对自己说'虽然路有点滑,但幸好它不是绝路'。" 从林肯我们可以联想到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在发明灯泡前,经历了两千多次失败,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他认为自己从失败到成功,只不过多走了两千多个台阶而已。
  有人说,充满挑战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挑战的过程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但勇于挑战的人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极限,他们有勇气去突破极限,永远向前。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们的梦想会得以实现,他们的生命力也变得无比顽强。
  相反地,有些人会事先设定好自己的极限,不去挑战任何事情,害怕超出自己的极限。这样的人永远只会原地踏步,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他们对那些在挑战中锻炼自己并且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能仰望,而那些挑战失败的例子他们则拿来作自我安慰。我们在追求安逸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加入到这些人的行列中。
  这些人不知道"固守无法带来发展,而只会带来衰败与灭亡"的定律。市场在不断地变化,一味地防御并不能应对新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迎接挑战,只有挑战才能换来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只求保住原有的市场占有率,不求创新与发展,这样的企业只会等到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的命运。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忘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与挑战才是在市场上生存的不二法则。
  心态决定你的成功
  美国史丹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克在分析、比较前福特汽车公司、克赖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科卡(Lee Iacocca)与IBM前首席执行长官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 Jr.)后发现,虽然他们都拯救过濒临倒闭的企业,但他们最后的结局却截然相反。李·艾科卡因傲人的业绩受到万众瞩目,他在自传里称自己为英雄,但他的自负使得福特二世很不满,最终他被福特二世驱逐出了福特公司。相反地,路易斯·郭士纳则把业绩归功于职员们的努力,他因此赢得了"最优秀的驯兽师"这个称号。
第18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2)
  李·艾科卡出任福特公司总裁时期,他主持开发的经典"福特野马(Ford Mustang)"系列车款,帮助公司扭亏为盈,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发挥的空间了,因为在他心里自己的竞争力永远比企业的利益更重要,这限制了他日后在福特公司的发展。路易斯·郭士纳却始终优先考虑顾客和公司员工的利益,不断寻找最能平衡双方利益的方案,最后他让IBM从废墟上再度崛起,重现昔日辉煌。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成功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李·艾科卡与路易斯·郭士纳的结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拥有"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的人,如同摔倒后还能勇敢站起来的学步幼儿,比如路易斯·郭士纳,这类人能在失败和困境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他们能最终走向成功。而拥有"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的人,比如李·艾科卡,则无法通过失败和困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任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来定义自身的能力。这类人往往只追求一时的成功,对开发自我潜能漠不关心,忽视自己继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心态上的差距,这两种类型的人做相同的事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认为,对于拥有"固定心态"的人来说,在失败和困境中接受新的挑战、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是很重要的。要想成为企业的CEO、成绩优异的学生或运动员,先要抛弃对"天赋"的依赖,虚心接受更多的挑战,在不断的挑战中提高自己直至达成目标。
  大家熟悉的NBA球员迈克尔·乔丹(Michael Jeffrey Jordan),他之所以能被称为"篮球之神",在球坛上获得史上无人能及的高度评价,是因为他对待篮球的心态与其他人都不一样。你可能不相信,他在高中的时候还只是个冷板凳球员,高二时他连球队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直到从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毕业,他才总算成为一个"还不错的选手",但他勇敢地向世人宣告:"我要挤进NBA新秀名单!" 当时在NBA排名第二的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认为乔丹相对于克莱德·德雷克斯勒(当时波特兰开拓者队的灵魂人物)而言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并没有让乔丹加入他们球队。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3)
  然而,乔丹还是以首轮第三顺位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在加入NBA的初期,乔丹的实力仍然薄弱。身体单薄的他在球场上的角力对抗中明显处于劣势,而且作为一名得分后卫,他在外围的投篮命中率也相对较低。但乔丹以不懈的练习来弥补自己先天体能上的不足。他在打了几场比赛后确认自己相对于NBA其他球员在力量上有一定差距,于是着重加强肌力训练,并且反复练习自由投篮和定点跳跃投篮。
  日复一日,乔丹进行着艰辛的基本功训练。一段时日后,他的跳跃投篮已经在比赛中成了"无人能挡的攻击武器",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也从20%上升到35%。在加入NBA一年多以后,乔丹当之无愧地被选为"年度新人王"。此后,他更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完成了NBA 三连冠的霸业。乔丹战无不胜的法宝并非来自他的天赋,而是来自他的心态,他坚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次挑战。" 卡罗尔教授的观点是:心态决定一切。拥有"固定心态"的人会因失恋而堕落;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失恋后会宽容对方并另筑爱巢。昔日风光无限的美国安然能源公司,怀抱着"固定心态",自满于自己拥有许多顶尖人才,最后落得倒闭的下场。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好的心态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1940年,有两位年轻人向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但疲劳和寒冷最终迫使他们在中途放弃了。其中一个人在下山的时候向珠穆朗玛峰宣告:"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因为你不可能再长高,但是我仍能继续成长。"从那之后,他为了再次挑战珠穆朗玛峰,不断地强化体力、改善装备。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攀登与珠穆朗玛峰类似的山,同时不断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调整攻顶策略。10年后,他再度回到珠穆朗玛峰,并于1953年成功攀顶。他就是人类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正是他热爱挑战的心使他最终征服了世界最高峰。
  关于心态,林肯说过这样一段话:"机会偶尔会降临在等待着它的人身上,但下定决心要成功而主动去寻找机会的人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属于他的未来。下决心要成功的那一刻,其实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比下定决心要成功的心态更重要了!"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4)
  弱者才会找无数个理由拒绝挑战
  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挑战的重要性,还是有很多人不敢轻易去尝试。这些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理由:有的人是害怕,还有的人是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也有人是受不了磨难和痛苦,甚至有的人是周围人的劝阻。对于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而言,这些理由都不成其为理由。他们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 英国的珍·汤姆森,在26岁时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得以痊愈。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癌症竟在痊愈十年之后再次复发,癌细胞迅速从胸部扩散到肺部和骨髓。医生告诉她,她最多只能再活六个月。遭受如此大打击的珍并没有放弃她的人生,她心里的念头是"来日已短,我一定要愉快地度过余生"。就这样,她决定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
  2003年夏天,珍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女子三项全能比赛,最终她以6小时30分钟的傲人成绩完成了游泳、自行车、马拉松这三项比赛。2005年夏天,她骑自行车从罗马出发,经过36天,成功抵达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家。此后,珍为了替癌症患者募集500万英镑慈善基金,在4年的时间里,她参加了三次伦敦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被她这种挑战生命极限的行为所感动,甚至出现了数百名志愿者协助她筹得高达115万英镑的巨额善款。
  要是换了别人,在得知自己已是癌症末期时,一定会致力于癌症的化疗,想办法延长生命。而珍在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她的骨髓和肺部时,她明知道做激烈运动很可能会缩短自己的生命,但她不想把所剩无几的时间浪费在痛苦的恐惧中。在她与癌症抗争的第16个年头,已经42岁的她为了募集更多的癌症基金,在2006年8月,她向行程长达4200公里的美国大陆发起挑战,并最终骑着自行车完成了横跨美国大陆这项壮举。就这样,珍不断地挑战着自我极限,这不但没有缩短她的生命,反而使她的生命得以延长,并且内涵变得无比丰富。
  韩国现代公司的创始人郑周永对那些因没有资金而无法创业的人说过一段话:"你下决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钱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自信,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你对自己有信心,别人就会对你有信心。" 正如郑周永所说,他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他的第一份事业-阿道汽车修配厂因火灾而化为乌有,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有一番成就。他的信心说服了那些债权人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当大家都在反对京釜(首尔至釜山)高速道路的工程时,郑周永并没有因别人的反对而动摇,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勇敢地向这个目标前进。他从不害怕失败,就算失败了,他也只会把失败当成再次挑战、迎向成功的跳板。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5)
  对于那些害怕和逃避挑战的人来说,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懦弱行为,这些理由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无法放弃现有的成绩。但是,那些勇于挑战的人,他们总是能果断的抛弃已有的成就,因为这些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而对未来抱有更大期望。
  勇敢地去挑战吧!挑战你的懦弱,挑战你的占有欲!不管结果如何,先去闯闯看。已经排除一切失败危险性的"挑战"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挑战,那只不过是一件谁都能做好的、理所当然的事情罢了。
  古代朝鲜时期被称为"读书狂"的金得臣,虽然出身名门,但头脑有些迟钝。了解他的人都劝他放弃读书,但他反而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去钻研名著。从1634年到1670年,被他读过一万次以上的文章就有36篇,其中《伯夷传》他读过11万1千次。因为这样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位诗人,并被当时的人誉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不要羡慕他人的才智,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未来;没有人会比我更笨,一切成就都取决于你所付出的努力。" "不能以结果论成败,应当以付出的心血来衡量挑战的价值。"--托马斯·爱迪生
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1)
  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
  有失败经验的人更容易成功
  一个人的"经验",是一般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认为一个有成功经验的人,能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积极地投入工作;而有过失败经验的人,则会以否定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未来可能连原本能做得很好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这也是金融企业不愿意贷款给失败者的原因。
  但是,跨国企业却特别重视失败,甚至把有失败的经验当成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自传《走向未来之路》中,坦言自己在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有过失败经验的人。
  "我倾向于录用那些曾经在失败的企业工作过的人。他们在再次面临危机的时候,能更快地思考出怎样走出困境。我希望把这些有经验的人网罗在身边,因为总有一天,微软也会经历失败,这时候就需要这些有经验的人发挥才能,带领企业走出逆境。我认为,我们虽然很难把失败者视为英雄,但也不可以把失败者看成罪犯。" 1962年,正酝酿"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把一个人是否有失败经验当成选拔航天飞行员的核心标准。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没有经历过危机或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的人,是连航天飞行员的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的。因为航天飞机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候,拥有失败经验的人能更冷静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当然,NASA要选拔的航天飞行员并不是单纯的失败者。严格地说,应该是经历过失败,但在失败中不断成长,并在最后获得成功的人。总而言之,NASA要选拔的人员,是那些人生经历坎坷,从而善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人。
  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和失误的基础上的,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失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就获得了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只能被视为偶然。
  有些人虽然想得很多,但总是很难做出实际的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只要行动就可能导致失败或失误。但不经历失败或失误的话,我们能学到的东西也会变得很有限。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成功,而是因为我们的失败。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帮助我们的人生走上成功的轨道。
  一般来说,知识的共享是比较容易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难与别人共享。因为遇到的情况虽然可能类似,但不可能完全相同,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行不通。但如果我们有处理各种情况的经验,就很容易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强调经验重要性的一个原因。
  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单纯拥有知识的人,而是拥有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能以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这种能力不是毕业于顶尖学府就能拥有的,而是从经历无数艰辛和磨难的经验中获得的。许多人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实际经验导致他们缺乏这种能力。
  成功的企业懂得"失败经营"
  200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召开了一次失败讨论会,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总裁和公司其他主要决策人员都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分公司的代表性失败案例为讨论重点,目的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
  Intuit公司(美国第二大软件制造商)也曾在其软件产品遭到消费者投诉时,举行全体员工"失败聚会",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也对研发出这款失败软件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此鼓励那些"失败者"再接再厉。
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2)
  美国捷蓝航空公司(Jet Blue),在乘客对其机上快餐百般指责后,通过公司网站开展了"失败运动",以此激励那些因"快餐事件"而士气低落的员工,让他们重拾信心。
  并不是只有美国企业才懂得"失败经营",韩国乐天建设公司也擅长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这家公司里,员工出现失误只需详细地把内容记录下来,并提出改善方案就可以,绝对不会发生因员工失误而追究其责任或对其处罚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是1998年任胜南任公司社长时提出的,任社长在他就职后召开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我不会追究失误的责任,所以不要隐瞒你们的失误,只要做出详细的报告。不过要是让我发现有谁隐瞒失误,我将严加处理!"以后乐天建设公司每一季就召开一次失败检讨大会,以这样的方式收集失败案例,鞭策公司进步。
  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在他还是副社长时已经很重视失败。他总是嘱咐下属要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失败案例,甚至常驻海外的职员与当地居民吵架的事件,他都要求记录下来。他说过:"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责骂这个人,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想掩盖失败的行为,却是很恶劣的。" 很多企业之所以重视这种"失败经营",是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经历失败就无法取得成功。假如一个企业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了再次挑战的勇气,那么这个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大部分世界级的企业都会容忍和鼓励员工面对失败。
  前面提到的李健熙提出了非常实际的"失败不可避免论",他说:"开发一种新产品,平均要经历一万两千次失败。勘探石油时,最少也要经历25次失败才能发现一个油井。因此,失败可以被视为是上帝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大成功而赐予人类的礼物。"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绝对不会追究员工个人的过错与责任,甚至将其打入"冷宫"。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人再怎么认真、努力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比起花心思考虑怎样处罚一个人,还不如教会这个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学习,并且将其经验教训推广给每一个员工,让其他员工也谨记这个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就能把失败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而非阻碍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同时也能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这是非常人道的。
第24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3)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