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看行:孙滨(董卿的故事)

孙滨 (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欢乐中国行》台前幕后的故事:我看行 作者:孙滨
卿国卿城(1)
.
  .
  这4个字不是我发明的,而是借用了“卿迷”们专属网站的名称,我觉得它很有意思。
  和董卿共事多年,但从没写过她。写她很难,因为台上的她大家都看到了,一个个精彩叠加起来造就了“卿国卿城”的态势,我再怎么描述也不如她来得鲜活和生动;台下的她也没离开公众的视线,借着一些无聊娱记的镜头,我们看到了她如何出入居住的小区、如何素面朝天,就连吃个冰激凌都逃不掉关注。
  有的时候真觉得她挺可怜的,一点儿个人空间都没有。在别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放在她身上立刻就变得不一般。有人惯于捕风捉影,有人惯于添油加醋,有人惯于暗箭伤人??以至于提起网络,她都避之不及,敬而远之。
  大到舞台上的辉煌,小到逛街时提的手袋,既然都已光天化日,那我就讲一点儿她在《欢乐中国行》幕后的事情吧,这大体应该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董卿是2003年的时候来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那时正值《综艺大观》的强弩之末,可以说主持晚期的《综艺大观》并没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只比她在西部频道的影响力略有上升。真正让她直线起飞的还是《欢乐中国行》。
  我常常想,如果当时《欢乐中国行》的主持人不是董卿是别人,会红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这个传播平台如此强大,换了任何一个主持人,无论男女都会知名,都会有影响力。但,能火并不等于优秀,董卿恰恰是持续走红并日趋优秀的主持人。
  这一切源于她的用功和努力。
  在一般人眼里,能称得上是央视一姐了,那对于日常节目可能就是随随便便,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了。而董卿绝不这样,组里各个导演和撰稿对此都深有体会,而且每每提及都非常佩服。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很多主持人都合作过,他们用不用心一目了然。有的人只注重发型好不好,衣服上不上镜,被安排的位置重不重要;拿到主持词也只会照本宣科,不下一点儿功夫。有的甚至还会抱怨,稿子太多了,背不过来。
  在董卿身上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每次录像我们的撰稿都会提前把初稿发给她,让她先有个大概的总体印象;在演出的前一天晚上,我、撰稿、董卿三人一起碰一下,逐句逐段地商量最佳的表达方式。和有些人不一样,她对于稿件不是大段地删减,乱砍滥伐,而是要求撰稿和导演尽可能多地提供某个细节的背景资料,她消化吸收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自然、顺畅地告诉观众。有时遇到诗文经典的问题,她会立刻打电话向妈妈求助。
  她跟撰稿的姑娘小伙说,最不喜欢那些空洞无物的形容词,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把事儿说清楚就行,怎样舒服地去表达由她来完成。这让撰稿的弟弟妹妹很开心,因为他们最痛苦的就是在电脑前使劲琢磨怎么去遣词造句,怎么去修饰语言。她经常把刚刚读到的某些有意思的话或故事和我们分享,甚至在飞机上的杂志中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通通倒出,大家一起商量着怎么将其有机地融入串联中。
  这样的对稿工作经常会持续到深夜。对于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互动环节,她还会跟我们就内容及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导演丰富思维。有的时候为确保实施顺利,董卿还会邀请设定的相关演员来参加会谈,详细沟通具体的操作方案。那些深更半夜被叫来的演员都很惊讶:董卿这么认真啊?
卿国卿城(2)
大家全盘沟通完毕,她回到房间还要上网再对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以及稿子里涉及的细节进行查阅,准备大量的背景资料。很多时候她在台上娓娓道来都不是原来稿子里的东西,这点观众并不知道,而我们都会立刻明白,这又是她头天夜里点灯熬油的结果。对于精彩段落她都开玩笑地嘱咐导演:这段剪接的时候千万别删啊,我费了不少劲儿才查到的!有一次我们为社科院做节目,里面涉及了很多访谈和专有知识,对此董卿并不熟悉。王浩导演给了她一本相关的书,让她大致了解一下。那本书很厚,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就是翻翻而已,而她却花了整整一宿的时间不吃不睡把它认真读完了!如此这般,无论是在台上的表达还是与嘉宾的沟通能不自如、能不贴切吗?
  我们节目当中经常会设计董卿学习一些当地民间艺术的情节,说实话,难度很大。为学得有点模样,不丢人,她会在录制当天下午把民间艺人请到房间来,仔细学习,突击训练。对于难以把握的方言,她用手机录下来,在化妆、吃饭的空闲时间多听多练。我经常发现,在演出开始前的候场期间,她还在不断地熟悉着稿子,口中念念有词。
  有的时候,突发事件会给董卿带来极大考验。那是在浙江新昌,由于我们中央电视台内有重大活动安排,董卿只能在录像当天赶到。她定了头班飞机,到当地应该能有沟通和准备的时间。没想到的是,那天北京大雾,上午所有的航班都取消。她只得改在下午起飞,预计抵达后再直奔现场最快也要到晚上8点多了。怎么办?这意味着她没有一点儿时间和导演、撰稿面对面。于是,她拿出事先发给她的文本,在机场和前方沟通,尽可能地详细了解涉及的内容。在飞机上,所有的乘客都看到了这一幕:董卿一边让化妆师化妆,一边在默默地记着稿子,还不时翻翻包里随身携带的字典。
  落地后她飞一样开赴现场,换好服装就登台。还好,那时是8点15分,没让几万人等得太久。演出过程中每一个节目之前,她都抓紧时间和撰稿沟通,有互动的内容,林远导演都用相机把相关的东西拍下来拿给她看,让她不至于太陌生。就这样边商量边主持,精神高度紧张,整场结束之后所有人才彻底舒了口气。董卿说,那一天真跟打仗一样!
  老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董卿合作,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除了自身不断的知识储备外,肯下功夫肯花力气,是董卿成功的法宝。在同等条件下,那些只会对着镜头微笑,只会机械背稿的主持人怎能竞争过她?成功是有道理的。
  当然,在《欢乐中国行》只用功还不够,还要付出超强的体力。周涛曾代过一次班就深有体会地说:我发现董卿的体力特别好!的确,从2004年10月份开播至今,董卿就跟随大部队转战南北,这些年跨越了多少路程已经无从计算了。为方便操作,我们大的团队(其实节目组满打满算也就20多人)分成几个小组,由导演和制片主任带队分别在各个城市具体负责节目实施。我和董卿算是为数不多的公用人员,其他人可以轮班作业,而我们必须场场都到。记得有段时间,每月会有七八单任务,我既要先期看点儿又要参与最后的录制;董卿既要参与外拍又要现场主持,所以掐指一算,这一个月几乎没有回家的时间。我们经常是拖着行李辗转于各个机场,下了飞机又要坐几个小时的汽车,脸上写满了疲惫。
卿国卿城(3)
印象最深的是在江苏大丰,按照计划我们要连夜赶往苏州。录像结束后大批人马在吃工作餐,预计夜里一点出发。我和董卿都不想浪费时间,希望早点到苏州好好睡一觉。当地安排了一辆小车载着我俩和她的化妆师先行上路了。原本想着能在车上睡一会儿,但没想到的是开车的师傅不认路,走走停停,我们只能和他一起问路。有意思的是这师傅很有个性,每到犹豫不决的路口他都仔细询问路人,但一上车他就摇头:不对,这GPS不是这么说的——他只相信GPS!
  说不清路程中停了多少次、折返多少次,最夸张的时候我们都惊呼已经到苏州高新区了,但他在那个倒霉的GPS指引下,又呼啸着开出了目的地。以至于后来我们听到那个GPS里领路的冷冰冰的女声就直想呕吐。
  终于,在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宾馆的门口。扭脸一看,制片组的徐姐领着大部队也停在了我们身后。人家从从容容地吃了饭洗了澡,坐着大车舒舒服服睡了一路。关键是比我们晚出来两小时,却和我们同时到达。那种懊恼和沮丧真是无法形容。董卿披头散发面容憔悴地从车里出来,如果此时被狗仔拍到那肯定又上首页了。好在天刚蒙蒙亮,大多数人包括狗仔们都在梦乡。
  舟车劳顿好在还有交通工具在遮风挡雨,在演出现场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在室外,待遇好坏只能靠老天爷给面子。刮风下雨不说,从深秋以后到初春之前,湿冷的气候逼得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湖北大冶那场,有的摄像师因为站在机位那里一动不动,生生把脚都冻伤了,看着让人心疼。董卿经常是很薄的衣服,所以更要经受寒冷的折磨。令她感动的是,组里的制片高宝国、邹欣想得很细致,每次在她候场的椅子上放两件军大衣,一件可以披着,一件可以盖腿。有一天她意外地发现,在她的座位前面亮起了一个小小的电暖气。尽管在容纳几万人的广场上这点热量几乎微不足道,但在董卿的心里却暖融融的。
  在哈尔滨,温差很大。白天排练的时候董卿穿着凉鞋没感觉有什么,日落后脚却像踏在了冰上。幸好撰稿曾箫多带了一双厚鞋雪中送炭。录像完毕,曾箫回到房间看到那双鞋干净整齐地放在那里,床上还有几本崭新的杂志。此时董卿发来短信:鞋子放在你屋里了,还给你留了最新的杂志供消遣,飞机上看吧。谢谢亲爱的!曾箫说,和董卿合作感觉很舒服,她的那种聪明、那种细腻令人回味。至今这条短信还存在曾箫的手机里。
  另外一场,谭军导演告诉我,天冷得钻心刺骨。他穿着厚厚的衣服再裹着军大衣都站不住,只能不停地在场边溜达。而董卿那天低估了老天的威力,只穿了一条裙子!不知道那晚是怎样熬过来的,总之结束后我们给她打电话,让她到餐厅喝点热汤暖暖身子。她可怜巴巴地说:一回到宾馆就赶快打开热水使劲儿冲冰冷的手脚,感觉演出再延长一会儿就不会走路了!
  难怪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潘越云唱:“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站在台口的董卿百感交集,止不住地泪流满面。是啊,有谁能真正懂你做这些事的意义?又有谁能倾听你的心声体味你成功背后的艰辛?
  如果这个情景让一个群体知道,他们肯定会心疼的——那就是董卿的粉丝“卿迷”们。这个团体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在“卿国卿城”里汇集。尽管性别、年龄、阶层各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共同交流观看董卿节目的感受。在排练现场我经常遇到他们,这些未曾谋面的观众会自豪地告诉我:我们是卿迷!
  董卿生日的时候,他们派代表送来999朵玫瑰!那规模不可想象,放在办公室里分外耀眼。很遗憾的是那天董卿不在办公室,同事给她拍下来发给她,让她第一时间感受幸福。随后,司机把玫瑰花运到了家里,董卿说她珍藏了好久都不舍得丢掉。
  这里不得不说说另外两个粉丝,董卿的爸爸妈妈。
  自从她离开上海,这两位老人很久都没在屏幕上见过她,整整两年时间。那时西部频道还没在上海落地。等到她加盟综艺频道才让两位老人感觉到了踏实,起码能看到女儿是胖了还是瘦了。于是,从《综艺大观》到青歌赛再到《欢乐中国行》,他们牢牢锁定,场场不落。最逗的是老妈,节目重播的时间她也不放过,经常是下午上着班就忽然请假:家里有点儿事得回去一趟。她不会骑车,就步行回去,计算着钟点赶着看重播。她告诉董卿:你一张口说大家好,我就能看出你的心情,你的身体状况!她老爸更认真,每次看节目都拿着小本儿,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不足都随手记下来,等打电话的时候再翻开本子一五一十地评论开来。
  董卿现在一年的工作量是100多台节目,平均3天就要录一台,强度超乎想象。在这种节奏下她很少能回家看望父母。我们在浙江湖州录像那天,两位老人特地赶来现场,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女儿的节目。当开场后环形屏出现董卿各种视频,全场一起欢呼“董卿!董卿!”的时候,他们内心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激动。
  董卿告诉我,就是这样唯一的一次,自己却忙着对稿子、找资料、会嘉宾,没能照顾他们,连说几句话都匆匆忙忙的。晚上他们是随同当地的朋友一起进入现场的,具体在哪儿坐她都不知道。结束的时候原本二老要到房间陪她一宿的,但又怕她费心,休息不好,所以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连夜赶回了家。路上打来电话:知道你忙,我们就不打扰你了,好好照顾自己!
  回到宾馆,她看到桌子上放着妈妈给她熬的一盆阿胶和几个小橘子,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
  
那英和苏芮再牵手
.
  .
  第一次在电视上认识那英还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记得很清楚,当时屏幕里的舞台上有个小型的电声乐队,架子鼓嘣嚓嘣嚓很时髦地敲着,前面有个胖乎乎的姑娘手里拿着个有线话筒,很个性地唱着《山沟沟》,那就是那英。
  因为唱得好,再者姓很特别,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她。
  同样是在大学校园里,《跟着感觉走》唱遍了各个角落,苏芮的盒带热得烫手。那时人们从没把那英和苏芮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乐坛一个还默默无闻,一个正所向披靡。
  但有一件事情让大家有点恍惚——有个叫“苏丙”的长得又像那英又像苏芮。咋回事呢?原来老那在还没出道的时候就以模仿苏芮闻名,她的声线像极了苏芮,尤其是《酒干倘卖无》唱得分不出真假,有个出版商看中了这个卖点,便以“苏丙”的名称发行了一盘盒带。我看过那张专辑的封面,老那被包装成一袭黑衣,戴着大墨镜,猛一看还真有那么点苏芮的意思。
  多年后那英已经是那英了,但在她心目中苏芮永远是她的老师。在2004年苏芮的北京演唱会上,她作为嘉宾出场,两个人共同合作了《酒干倘卖无》,圆了她多年的梦想。那一天她们都很投入,演唱效果非常好,成为当晚最大的亮点。
  可惜的是,由于演唱会有版权问题,无法在电视台播出,所以绝大多数的观众看不到这一精彩合作。当时我们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搬上电视荧屏。
  之后,导演组几次联系两人,但都因为各自的日程问题无法组合在一起。《欢乐中国行》在哈尔滨演出时我们又提出这个想法,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都说没问题!
  但这两年后的再牵手颇费周折。
  那英事先接了央视另外一个录像活动,但她毅然而然地推掉了。为此对方十分不高兴,并发誓再也不会请老那了。其实身为同行我也很理解,演员临阵变卦会给节目组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也等于在挖人家墙角,确实有点不够意思。
  苏芮为了这次合作更是排除万难。由于当时有台风肆虐,飞机从台北起飞无法在香港降落。苏姐便踏上了遥远的征程——从台北飞往横滨,从横滨转机首尔,从首尔赶到上海,再从上海抵达哈尔滨。这几起几落耗时30多个小时,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苏姐很值得敬佩,一路坚持下来,而且落地不久便赶到了现场。握着我的手,一直在感叹:终于到了,终于到了!尽管一脸倦容,但显得很兴奋。
  看着她挂满汗珠的笑脸我给苏姐深深地鞠了一躬,代表节目组感谢她的这份执著和认真。说实话,那一刻心里充满了不忍。
  老那和苏姐抱在了一起,激动得像个孩子。她们手拉手在台上认真地合着音乐,走了两遍都觉得不过瘾。很久没看到那英这样了,记者们都把此情此景摄入了镜头。
  录像时,她们都很感慨。苏芮说,当她第一次听那英唱歌的时候就坚信,自己暂时只是她的模仿对象而已,总有一天那英不再是苏芮,会唱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老那潸然泪下,我还是头一回看见大大咧咧的她在镜头前落泪。她动情地说,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是苏姐给了她太多的音乐灵感,最初模仿苏芮的那段日子让她永生难忘。
  接下来的那首《酒干倘卖无》荡气回肠,其意义超过了歌曲本身,它倾注了两人太多的情感,现场观众给了她们当晚最热烈的掌声。
  无论是对这两位歌坛唱将还是对于我们节目来说,这一次的相聚都太值得了。
  
听罗京唱那《懂你》的事情
.
  .
  那一天的清晨是被记者的电话吵醒的。他问,您在和罗京老师的合作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睡意蒙中这样的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见我不知所以然,他说,您不知道吗?罗京老师去世了。
  当时我们出差在外地,所有人见面后的第一个话题都是罗京,所有的反应都是惋惜和惊愕。
  打开电脑,看到了他的经典视频,这其中的一些段落就出自于我们的节目。此时此刻再次凝望他在舞台上的举止,聆听他动情的歌声,那种感觉有说不出的特别。
  第一次和他合作是在2006年的夏天,那时《欢乐中国行》曾连续7天直播频道安排的“动感假日”特别节目。在700分钟的100多个节目中,同事们议论最多的不是天天登台的那些当红艺人,恰恰是很难一开金口的冷面小生罗京。
  说他难开金口,是因为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听过他唱歌,每天看到的只是他有板有眼、铿锵有力的《新闻联播》。我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个节目中为博他一笑而大动干戈,所以在策划7天节目期间有人提出让他表演的想法,迎来的是一片质疑:他能同意吗?观众能接受吗?
  观众这方面我倒不担心,因为屏幕上有新鲜感的节目肯定会引来关注,况且像罗京这样的联播大牌能唱歌本身就有话题性。我唯一拿不准的是罗京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我让音乐编辑宋老师联系到了他,没想到罗京同志满口答应下来,只是没忘了揶揄我们一下:“导演一没招儿就拿我们主持人开涮!”呵呵,我没解释,反正答应了就算胜利。
  接下来,演唱的曲目也是个问题,像他这样形象气质的唱什么歌合适呢?怎样适应节目时尚动感的风格呢?
  宋老师记得很多年前罗京在一次内部的联欢会上唱过《中华民谣》,但马上被他否决了:那歌太老!让我好好想想。
  电话再次打过来,他提议能不能选择《神话》?
  《神话》当然好,美且新鲜。但谁能和他对唱呢?我们实在想不出哪个演员与他气质相符。有人开玩笑地说只能是李瑞英了。我觉得也不好,那不彻底成为联播版的《神话》了?感觉不太对。
  宋老师跟他说,咱来个《两只蝴蝶》吧,多火呀!罗京严肃地回答:我要是唱《两只蝴蝶》太滑稽了,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我们听了也直乐,感觉的确有点别扭。
  还是宋老师有主意:《懂你》挺适合的,既深情又婉转,能体现你的风格。
  罗京很满意:这个不错,我回家好好练练!
  几天后到录音棚去合音乐,他一张口便把录音师吓了一跳:声音太棒了!在一旁的吕薇、毛宁也赞不绝口,没想到播新闻的声音用到歌曲里也那么自如、那么动听。
  罗京很兴奋,喘口气之后又跟了一遍音乐。
  直播那天他刚值完联播的班,常年如一日的发型、常年如一日的西装革履。他说他想不出能穿什么更随便点的衣服。
  前奏响起,舞台上泡泡机打开,罗京在灯光营造出的沉静氛围中就那样从容地开唱了。对于观众来说这歌声尽管是陌生的,但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悠扬的旋律里演绎着真情。大家在高高的舞台旁边听罗京唱那《懂你》的事情,瞬间被感染了。
  歌声里听不出一点儿《新闻联播》的影子。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一号厅内响起了异常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直播完我妈打来电话说罗京唱得太棒了!
  他自己也很满意,一个劲儿问宋老师什么时候重播,能不能刻张碟送给他。宋老师开玩笑地说下次做节目还来吗?罗京斩钉截铁:来,一定来!
  那之后,宋老师又给他录了4首歌,都在我们节目里使用了。谈起合作中的感受,宋老师说罗京很敬业,为了把歌唱好,他会反反复复地练习,而且无论在哪个环节他都会为周围的人着想,与他相处让人感觉很舒服。
  在这些歌曲当中,罗京最喜欢的是《千里之外》,他说歌词写得太好了,很凄美。如今,他演唱的那版《千里之外》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那独特的声音至今绕耳不绝:
  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
  书包 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学习“水木”好榜样
.
  .
  老话说得好,救场如救火。对这5个字我们深有体会。
  那是在河北沧州的中捷友谊农场,录像正在进行中,气氛像往常一样热烈,没一点要出事儿的征兆。
  水木年华唱得好好的,观众被他们富有校园气息的歌声感染着,掀起不小的热浪。他们的歌我也很喜欢,都熟,所以在转播车上一边切换一边随着他们小声哼哼。
  有的时候人不能太得意了。
  就在我摇头晃脑被音乐陶醉的时候,突然,我身后传出两声巨响!下意识里,我以为是我们现场燃放的冷烟火走火了。在一种不祥的感觉中,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仿佛就在我屁股底下。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那是地地道道的震惊啊!
  后面的情景在我记忆中依然清晰可见:先是我眼前的监视墙瞬间全灭了,接着我手下的导播台也灭了,整个转播车里一片漆黑。这是我当电视导播的这些年里唯一一次遇见的情况——转播车出问题了。
  对讲机里于导在呼叫:老孙,注意别切大屏幕了,大屏幕坏了!我告诉他:跟大屏幕没关系,是转播车坏了!
  啊???
  听得出来,他也是头回听说这样的状况。
  我摸黑儿下车,这时转播车上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聚集在了一起,寻找故障原因。这辆车是我们外租的,不是台内的设备。车上的人我都不熟,这更加让我忐忑不安。
  老于飞奔过来,一时间也惊得目瞪口呆。
  说实话,我们都有点手足无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转播车一直这么黑下去,那现场的节目就无法记录到录像带上,播出就更无从谈起。兴师动众组织了那么多演员、设计了那么多环节都只能演给现场的观众看,无法达到传播的目的。
  经初步判断,是转播车的电路出了故障,那几声巨响就是短路造成的。每个工作人员都神色匆忙,当地供电部门也配合查找原因。我不懂技术,只能说点面儿上的话:赶快解决,确保录像!
  我把老于差回现场,并叮嘱他,让“水木”别下来,先撑会儿场子。
  老于像是要上战场似的,凝重并深切地说:明白了!
  于是,两个空间里同时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这边焦头烂额,确定最快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边山呼海啸,水木年华在没一个镜头跟踪的情况下倾情演唱。这哥儿俩真是活雷锋啊!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一直在台上维持着场面,又当主持人又当演员,说一段话唱一首歌,跟独唱音乐会似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说我是热锅上的蚂蚁一点都不过分。如果转播车修不好,那这场演出就彻底交代了。《欢乐中国行》还怎么立足?
  可怜“水木”那哥儿俩了,把自己的歌都唱尽了,这边还没消息。
  老于没办法,又把董卿也派上去了,和“水木”聊故事。
  甭说,这故事还挺逗。说的是“水木”学生时代曾经不为人知的经历。那时他们都疯狂喜欢齐秦,忽一日齐秦在北京举办个唱,好消息令他们激动万分。但当时的他们都是穷学生,没钱买票。偶像又不想放过,怎么办?有人画月票,有人画菜票,就不兴画画演唱会门票?
  于是,这俩聪明孩子就开始了认真细致的创作。到底照着什么样子操作的,最后阴谋有没有得逞我不记得了,但画票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多年后都没忘了。
  为啥想起要聊这事儿了呢?因为在原本的演出安排中,紧跟着“水木”后面出场的就是齐秦。齐秦此时也在台下不明就里地慢慢候着呢。
  顺着齐秦这话茬儿,董卿又让他们唱起了齐秦的经典老歌,时间又拉长了一阵子。这俩救场的活雷锋就这么一首首清唱着(音响台上只有预计的两首伴奏音乐),成了那晚最可爱、最招人疼的演员。
  终于,在过了半个多小时后,经过紧急抢险,转播车亮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难以描绘。
  由于这意外的故障是在“水木”刚登场的时候发生的,那哥儿俩的影像只保留了不到短短的两分钟。所以尽管他们卖力唱了那么久,一切恢复正常之后,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把该播出的那两首歌曲重新唱一遍。在导播台上我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时候,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都不一样,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歉疚。
  当时我痛下决心:以后“水木”哥儿俩有什么要求我都不会拒绝的!
  书包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跟张蕾出发(1)
.
  .
  尽管《欢乐中国行》行了那么多的地方,但团队里的大部分人每到一地几乎都是三点一线:机场、宾馆、现场。至于当地都有什么样的风光风情一概不知,顶多在来回来去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看大概的景致。有时恍惚间竟忘了身在何处。
  很多人都羡慕我们,多好啊,哪儿都去过了。其实呢?去哪儿都一样,记忆中只有现场的灯光、音响还有宾馆的那张床。
  有几个人例外,那就是我们的外拍组。大家在屏幕上经常看到张蕾走南闯北,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最能体现“欢乐中国行”这5个字了。
  但同时,他们也是最辛苦的一个小分队。每去一个景点,往往最美的地方也是最远的地方。乘车两三个小时能到那就算万幸了,很多的目的地都得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而且风霜雨雪什么样的恶劣天气都遇到过。车子在湿滑的山路上颠簸,有时身边就是万丈深渊,那种感觉远远没有镜头里来得欢乐。
  张蕾告诉我,有一次为拍一组镜头,他们仅在路上的时间就来回花了13个小时!而真正到电视播出的时候,每一个片段最长也不超过3分钟。就这样行走了5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个中滋味。由于节目日程安排很紧,所以经常是几个地方连起来,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十天半月地在外奔忙回不了家,那是家常便饭。现在大家伙儿一看见要上路的车就想吐!
  唉,可怜孩子!
  更可怜的是,张蕾在拍摄的过程中还要面临各种挑战。
  在四川邛崃的天台山,导演为表现环境的优美和当地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设计了一个很怡人的场景:一群年轻人在潺潺的溪水里,光着脚丫,边戏水边打牌下棋。
  这种场景的确在四川的很多地方都能看见,牌桌支在小溪里,人们怡然自得,在明媚的阳光下牌照打水照流,一个个白花花的脚丫子踩得水啪啪的。
  可到了天台山,这事儿就不怡人了。为啥呢?尽管去的时候天很热,但山里却很凉,甚至还有湿冷的感觉。找到一处溪水,别说脚丫子了,就连手指放进去都觉得刺骨。
  同来的还有剧组找的一批群众演员:志愿者、教师、学生??大家都在面面相觑。张蕾此时像一个危急时刻的女共产党员,率先脱掉了鞋子,毅然决然。在踏入水中的那一刻,张蕾说,疼得想哭!老人们都有讲究,人凉脚先凉,脚是最怕寒的。谁不懂得心疼自己呀?但此时此刻为了拍摄,她豁出去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演员们在她的带动下也都先后光脚下水,按照导演的要求聊天的聊天,下棋的下棋。
  完成这组拍摄大概花了两个小时,镜头里张蕾笑得很开心,不时用脚丫儿撩着水花,一副神仙样儿。有哪个观众知道,那笑是这般痛苦呢?摄影师也一直在冰水里跑前忙后,收工时脚都麻得不会走路了。
  下一个环节是拍水中的游戏,两队人马比拼。张蕾是一边的领队,另一边需要出一个人和她在水里对抗。谁来呢?一时间出现了沉默。大家都明白,脚在凉水里泡泡还则罢了,整个人都要扑在里面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冻僵,重则立马感冒发烧,为此再大伤元气那就太不划算了。
  任凭导演怎样动员,始终都没人站出来。
  张蕾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心里急得要命,如果这样僵持下去,拍摄任务就不能如期完成,而且等到太阳落山,那水就更冷了。书包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跟张蕾出发(2)
终于,一位警花举起了手,大家热烈鼓掌。
  于是,张蕾和警花在海绵垫上玩起了对撞游戏,笑得很开心,两边的拉拉队为她们加着油。最终,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她俩在尖叫声中同时落入水中,溅起浪花朵朵。
  镜头里当然看起来很美。但落入那片冰水里的感受可一点都不美,就连我现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起一身鸡皮疙瘩。她们从水里爬起来的时候是“怎一个惨字了得”,冰冷像无数把小刀子刺入骨髓!大家赶快拿衣服把她们裹住,但似乎无济于事,山风一吹,嘴唇瞬间变成了酱紫色,浑身上下过电样颤抖不已。
  还好,之后她俩都没有大病一场,可能都曾经身经百战吧。
  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这个段落,分分秒秒传达的都是欢乐。可有谁知道,那个整天带领大家体验欢乐的姑娘为此付出了多少呢?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了,2008年的夏天,张蕾就没穿过裙子。甭管天有多热,她都一身裤装。莫非她练就了冷热不侵的绝世神功?提起这个,张蕾至今都心有余悸。那是在2008年的6月份,福建南靖土楼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我们的外拍组应邀去拍摄。在完成土楼独特的夯土工艺这个片段时,一群不速之客光临了。谁呀?蚊子!
  原来当地的气候湿润,村舍中又多种植香蕉。拍摄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场阵雨将至,气压很低,栖息在蕉林里的蚊子集团变得焦躁不安异常活跃。倒霉的张蕾此时穿着裙子,于是成了它们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如果您在现场,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开机,张蕾立刻笑逐颜开,和当地的小朋友做着游戏;只要导演一喊停,她就痒得哇哇乱叫,拼了命地左右开弓,和小飞机们短兵相接。拍摄还没到10分钟,她的两条腿已经被结结实实叮出了一大片红包。
  蚊子似乎看明白了,只要这姑娘面前那台黑乎乎的机器头顶上的小红灯一亮,她就偃旗息鼓没了斗志,顾不上它们了。趁此机会,蚊子们奔走相告轮番轰炸,嗡嗡嗡地大声合唱着“让我一次吃个够”??张蕾的双腿在这种狂轰滥炸下,变得满目疮痍,现场所有人都不忍看下去。细细数来,竟有90多个大包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估计这辈子能叮的包全都叮完了。而且那些大大小小的印迹好几个月都没下去,害得爱臭美的张姑娘一夏天也没敢穿裙子,那种痛苦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在日复一日的拍摄中,有很多挑战是超越心理底线的。在屏幕上,您经常可以看到张蕾登高爬低的,过山车已经不算什么了,国内最险的她都坐过。这种设备比较起来还让人踏实,毕竟很专业,有那么多的防护措施,大不了眼一闭,豁出去了。最可怕的是在自然环境里,没着没落的,稍有闪失不堪设想。
  在梵净山,有一段攀岩的设计。在拍摄前张姑娘心里就有点儿打鼓,早就听说这里山势险峻,想征服这儿的山崖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在来的路上小腿肚子就有点儿转筋,等真正到了地方,妈呀,比想象中还可怕!那山崖几乎是直上直下,一点儿都不带拐弯的。
  摄像师劝她,要不别上了,找个替身,反正播出时镜头没几个。关键是第二天还有主场的主持任务呢。张蕾咬了咬牙,还是上吧,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练给她绑上了安全绳索,在旁边和她一起爬。过程中,她偷眼看了一下固定绳索的锁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锁扣就插在岩壁的缝隙里,能插多深不明白,反正看起来势单力薄的,仿佛稍一受力这保命的玩意儿就会脱落,人跟着还不摔成了柿饼子?
跟张蕾出发(3)
这段悬崖有30多米高,在底下看好像没什么,但真正悬在这个高度,那感觉立马魂不守舍。她根本不敢往下看,只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石头,自己呼出的热气直撞脑门子。各种灾难片的镜头此时一个接一个地闪现,她抗拒着那些飞来的思维,提醒着别总自己吓唬自己,但那些倒霉电影没完没了地放,弄得她一个劲儿地在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
  恐惧吧?还得配合摄像机,愣装出一副很得意很自在的样子,大声说笑着。
  好容易脚落了地,那口气长得仿佛出了一个世纪,把心也从嗓子眼儿塞回了肚子里。她冲着那堵大石头发誓,以后再也不爬了,打死也不爬了!
  摄像师也跟着架秧子:对,咱坚决不爬了!
  可没过几个月,一面人工攀岩墙竖在了她面前,她又二话没说,屁颠屁颠上去了。
  我估计这些细节张蕾都不会跟妈妈说的,否则老妈得心疼死。如果我不说,大家看到的也只是欢乐。张蕾有一群“蕾丝”,就爱看她出现在祖国山河的各个角落,喜欢她的话语,喜欢她清脆的笑声。假如他们知道了欢笑背后的这些辛苦,估计会有人涕泪滂沱的,哈。顺便提一句,她有个很痴迷的小粉丝,那就是我女儿小早。早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张蕾,只要她一出镜,就兴奋得目不转睛。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她常常是边听着歌曲边玩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只要听见张蕾的声音,别管在哪屋,她都飞奔过来,嘴里还大声呼喊着张蕾阿姨张蕾阿姨!那亲近劲儿别提了。
  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观众,再苦再累心里都觉得值了。也许这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最大的收获吧。
  张蕾告诉我,收获的还不只这些。跑了这么多的外景,接触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另外,以前她最害怕表演,但通过几百次的外拍锻炼,她表演的技巧越来越娴熟,镜头前的状态越来越松弛自然,每一次都是释放自己的过程。组里很多同事都说张蕾以后都能演电视剧了,当不了女一号,也能弄它个二号三号啥的。
  相比较外拍的自信来,她在舞台上的主持状态就显得拘谨了,尤其是第一次上的时候,用她自己的话形容那就是“除了紧张还是紧张”!那是在江苏溧阳,一接到主持任务后,心里就开始翻腾,尽管她曾经获得过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冠军,但毕竟《欢乐中国行》的舞台分量太重了。
  面对这不同寻常的第一次,仿佛哪个细节都纠结在一起:该穿什么服装?戴不戴首饰?鞋子什么颜色?就连平时最不操心的发型都似乎出了问题,究竟什么造型最合适呢?为此,她和化妆师专门为头发的事拼了一下午,洗了吹吹了洗,一会儿掀起了大波浪,一会儿又飘洒下大瀑布,最后弄得两人头昏脑涨的还是没个结果。
  我知道张姑娘此时的心情很交错,既兴奋又担忧,既跃跃欲试又缩手缩脚。我告她一窍门儿,上去别跟背课文似的,把稿子里的事儿变成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在讲述的过程中得树立个交流对象,比如听你说话的就是自己的老妈,怎么能把溧阳的东西给咱妈说懂了,让她听进去了,那就算成功。
  张蕾使劲点头,但看得出来,目光还是有点飘忽不定。
  录像的时刻终于来了,黑压压的人们都紧盯着这个怯生生的姑娘。这是实打实地在广场上的舞台开口讲话,张蕾整个人都在抖,站在那儿连摄像机的位置都找不到,眼前茫然一片。
  事后她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深:“感觉自己的心一直在抽筋。”心都抽筋,那是什么样的状态和滋味啊!
  过程中音响师还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拜托,你拿的是话筒,不是棒槌。能扩声你干吗那么使劲呀?声音都变形啦!
  没错,一见人多,她就不顾一切地声嘶力竭了,唯恐人家听不见。结果越说越难受。
  直到今天,她都不敢再看那期的视频,不敢面对那写满紧张的脸和几乎扭在一起的面部肌肉。
  好在第一次也是一笔财富,尽管它买不来巨大的成功,但可以得到经验,找到起飞的踏板,让第二次、第三次更上一层楼。
  家有姑娘初长成,现在您看舞台上的张蕾还能记得她初出茅庐的模样吗?百度一下吧,悄悄地,别告她!
  
小刚娶宝钗
.
  .
  有段时间谁不关注《红楼梦》谁就像傻帽儿似的,那个期期艾艾、满是胭脂味道的梦境迷倒了无数男女。倒不是故事有了新续,也不是红学家们又打起了嘴仗,而是为拍新版电视剧而造就的海选弄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看得出来,那些顶着寒风排着大队自愿被百般挑选的人们,都在做着跟红楼有关的梦。
  也是,有朝一日一夜成名,受这点小罪算什么啊?到那会儿打出的喷嚏都是明星味儿的。幸福还来不及呢!
  没办法,很长一段时间凡事跟海选搭上钩的,准火!那天看了一则消息背后有点发凉:有个七八岁的“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不写作业。为应付老师检查,急中生智也来了个海选——在全班范围内以100元的代价海选写作业的枪手,谁把功课给他写得又快又好谁就能赢得这现金大奖。果不其然,还真就一呼百应,众多三好学生排着队来竞争。
  真不知道海选还会闹出什么荒唐故事。
  不过这场红楼大选还真管点用,且不说入主红楼的那些人究竟有何建树,单说对名著的推广就起着不能小看的作用。据说有一阵子书店里各种版本的《红楼梦》都脱销,就连我这个曾上过N个枯燥的课时专门研读此书的中文系学生也动了重新阅读的心思。
  从众的力量有时很可怕。
  到南京做节目之前,我还从没注意过这个温婉的古都也和红楼有着瓜葛。到这里才在当地的媒体上学到相关的知识,原来曹雪芹的祖上就在南京,他老人家出生在此地,并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他笔下的鸿篇巨制曾名曰《金陵十二钗》,这“金陵”二字也透着和南京的亲密关系。有人考证过,在南京城里有个叫会芳园的,那其实就是书中鼎鼎大名的大观园。
  既然到了和名著有关系的地方,那我们也决定赶赶时髦,在节目里给嘉宾设计点沾边儿的问题。
  估计那时红楼海选还没火到台湾。怎见得呢?爱唱歌的小刚就对《红楼梦》一点都不敏感。董卿问他金陵十二钗都有谁?他想了想,磕磕绊绊地答出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后,脑袋就短路了。
  之后开始耍宝,扶扶眼镜说,张曼玉算不算一个?
  董卿提醒他,还有那么多的“春”呢?台下的小女生们也急着帮他回答:探春、惜春??这家伙偏偏耳朵也不好使,听了个大概,张嘴就来:踏春,还有雪村??
  雪村这样的都当钗了,曹老爷子还不把鼻子气歪了?
  玩笑开过之后,董卿认真地问他,假如你是贾宝玉的话,选择黛玉还是宝钗?
  小刚不假思索,还是娶宝钗好一点儿。理由很朴实:因为她身体比黛玉好!相比较而言娶黛玉太麻烦了,天天得花钱看病!
  呵呵,亏他想得出!
  小刚的坦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一脸书卷气透着很强的亲和力。很多观众都非常喜欢他的歌,尤其是《寂寞沙洲冷》《男人海洋》,每次演出都会引来万人大合唱,身临其境就会感觉到小刚的超强力量。
  董卿最喜欢的是他和陈慧琳的那首对唱歌曲《再见北极雪》,旋律特别美。当时我们就答应董卿找机会一定让她和小刚合作一次。转眼间到了2008年的岁末,我们做新年特别节目的时候邀请到了小刚,把这个想法和他一沟通,立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原来双方都早有了这样的计划。不知道远在台湾的小刚怎样,反正身边的董卿特别兴奋,天天都是《再见北极雪》,走哪儿都是《再见北极雪》,跟落下病似的。
  直播那晚,两人深情款款,把遥远的雪花唱得直往人心里下,轻轻的、暖暖的,不留痕迹却又打湿了很多思绪
  书包 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顺子不顺
.
  .
  《欢乐中国行》在湖州。
  演出已经开始了,艺人们按照制片组安排陆续抵达现场。唯一没消息的是顺子。
  眼看离她上场的时间越来越近,可偏偏她和助理的电话都打不进去,给她开车的师傅也无法接通。于导和牟頔急得团团转。
  询问在宾馆负责催演员的王硕,得到的答案是她们早出发了啊!
  能到哪儿去呢?人间蒸发?
  正当于导琢磨怎么紧急给她调换出场位置的时候,电话响了,传来顺子助理颤抖的声音:我们的车撞了,走不了了!
  组里负责港台艺人的卜工久紧急求助当地警方,火速赶往出事地点。原来,就在去往现场的路上,有3辆车撞成了夹心饼干,载顺子的车恰恰就在中间。据司机描述,拉演员的车都是一字排开跟着警车走专用通道的,但在过程中有两个无关车辆为图方便,趁机加入车队,打乱了行车节奏。师傅一急,追了尾,后面的车也没刹住,拥抱在一起。
  尽管速度不是很快,没什么大碍,但一前一后肯定有两次巨响,车上的人受到不小的惊吓。尤其是顺子,曾经在美国的时候经历过一次车祸,所以她的反应更加强烈,一遭被咬,十年怕撞。
  赶到现场的时候,她还没从惊恐中解脱出来,浑身冰凉,走路直打颤,助理不得不一路搀扶着她来到休息室。
  制片主任何洋和于导都赶忙来慰问,只见顺子眼神慌乱,颤抖的手中握着一条项链,这条链子在瞬间的撞击中被扯断了。
  这突发的意外使得所有工作人员都担心她一会儿还能不能上台,这时距她出场还有3首歌的时间。大家都围在身边安慰她,并询问其身体状况。好在此时是林忆莲的演唱时间,这是顺子最喜欢的艺人。透过休息室的窗子,她静静地欣赏偶像的表现,刚才紧张的心情才慢慢缓解下来。
  到她出场的时候似乎一切恢复了平静,观众没看出有什么端倪。她的演唱和互动环节都非常好。下来以后她还反过来安慰于导:我没事,别往心里去,演出顺利就好。
  回过头来想想,其实之所以发生意外,一个主要的因素是路上围观的人太多了,不走专用通道根本无法通过。那两辆车就是为此而图便利,突然加塞儿造成了事故。
  在很多地方,你感觉城市很宁静,人稀车少。可当《欢乐中国行》一出现,不知道一下子从哪儿走出那么多的人,男女老少熙熙攘攘。越接近演出现场越聚集得水泄不通。在江西某地,听从当地政府安排,我们的舞台搭建在了一个市政广场。每当在这种开放式的广场做节目,我们都如履薄冰,生怕在安保方面出问题。尽管导演组跟当地提了很多要求,但在录像的头天晚上,现场就几近失控。原计划在7点半开始彩排,可不到6点的时候,广场上就已经有很多市民来围观,最夸张的是,连舞台上都坐满了人。他们坐着小马扎摇着扇子,有的还嗑着瓜子,当然了,瓜子皮儿肯定就顺手扔在了舞台上。
  我们的工作人员劝说他们离开,但无济于事,人家的理由很强劲:我们来零距离感受一下不可以吗?
  赶紧求助政府。公安局长拿着话筒,用我们听不大懂的方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干警们在各个区域进行疏通。终于,在9点多钟的时候观众才陆续离开,舞台清扫干净,那天排练结束已经是午夜时分了。
  有很多人都知道,在前一天的彩排中,我们会让演员试服装、合灯光、合音响,流程跟正式演出一样。于是,搞不到正式演出入场券的人就会奔彩排而来,而且这一天的安保人员也少很多、松很多。因此这一晚经常是人山人海。在浙江某地,现场是在一个大学校园里,那些看不到正式演出的同学们都纷纷挤进了排练现场,还没进行几个节目就来了上万人。当李玖哲一上台,立刻引发高分贝的尖叫,高潮部分还形成汹涌合唱,一部分人手里还挥舞着荧光棒,让我们恍惚觉得应该开机录像了。
  某些时候,观众的过度热情让人很恐慌。
  在安徽某地,体育场内有4万人在看演出,场外有3万人在听演出;
  在江苏某地,演出没到一半的时候,场外的人开始齐心协力,用木棒和石块猛凿围墙;
  还是在江西,进不去场的人就堵在演员通道,凡是有进出演员的车辆便一拥而上,扒在车窗看个究竟。一旦认出某演员他们就山呼海啸,有的还猛烈拍打、摇晃车身,致使在车上的艺人和助理个个心惊胆战。那晚,载演员的十几辆车全部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有位师傅摇下车窗和那些失去理智的人理论,结果被打得满脸开花,鲜血直流。
  这也成了《欢乐中国行》欢乐氛围下小小的不欢乐了。
  书包 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倒霉的话筒
.
  .
  演员离不开话筒,无论是手持的、立杆的,还是纽扣的、头戴的,他们一上场最倚重的就是话筒。要不然再美妙的声音也扩不出来,怎么能满足几万人的听觉享受呢?
  所以现在很多演员出去演出都带自己的音响师,拿自己重金购置的话筒,以确保表演的效果。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看重的越容易出问题。
  在山东诸城录《欢乐中国行》,进行当中那英正引吭高歌,现场气氛巨热烈。
  间奏部分,舞蹈队高潮迭起,老那也随之兴奋起来,翩翩起舞。
  我在转播车上切换,就在观众的狂喊声中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巨响!吓得我不轻。
  我以为现场有什么不安定不和谐的情况发生了。
  在镜头里定睛一看,老那正在舞台上猫腰找东西呢。在她的右后方,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圆柱体散发着异样的光泽。
  ——她手里的话筒在劲舞之际被舞蹈队的小伙儿给碰掉了!那声异响就是话筒跌落在地时的惨叫。
  好在离她不远,没滚到台下。
  不知道老那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有,反正她捡起话筒后忍不住直乐,头几句都唱不下去了。
  好在是现场拾音,在突发情况下少唱两句观众也可以接受。
  真不敢想象如果是还音将是什么样的后果。
  记得多年前在一个大型晚会上就有这样的状况,歌手的话筒被舞蹈演员的大长袖子给甩掉了,但当时是还音,通俗点说就是假唱,但见一边是该美女狼狈地满地找话筒,一边是音响里还放着她美妙的声音,别提多现眼了,引来观众疯狂大笑。
  亏着现在都是真唱,假如那天是还音的话,老那可就惨透了!
  事后,碰掉话筒的那个舞蹈小伙儿找到我,特意表达了内疚的心情。他说摔得那么重,话筒肯定坏了。当时那姐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在台上开玩笑地拍了他一下。尽管如此,心里还是挺过意不去的。
  在返京的机场,我正好遇到老那,说起这段她又开怀大笑了一阵子。话筒的确是坏了,前面的防风罩都瘪了,贼啦难看!她说。
  我转达了小伙儿的歉意,那姐特大度:话筒已经用好几年也该换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且我已经拍了他一下,没事啦!
  无独有偶。
  在成都那场《欢乐中国行》,温岚劲爆出场。
  温岚是吴宗宪发掘并力捧的艺人,他们对唱的歌曲曾经是K歌房里的点唱冠军。在2005年周杰伦的“无与伦比”演唱会上她又和周天王对唱了《祝我生日快乐》,光芒更加万丈。你想想,两个大牌在其身后呐喊助威,不火不可能。
  据说台湾有一阵子风靡温岚的“电臀舞”。没见过视频,不知道这“电臀舞”到底啥样,反正她到哪儿一舞,哪儿就山崩地裂。
  成都的年轻观众肯定知道温岚的威力,她一出场立刻引来热浪。
  当时她唱的就是《热浪》,律动感很强。一开始很顺利,尽在掌握,现场气氛节节攀升。间奏的时候(又是该死的间奏),温岚着力秀自己的舞蹈,但见她一手拿话筒一手撑地,玩起了前滚翻!难度系数很高啊,观众的呐喊分贝顿时蹿升。就在这一刹那,意外发生了,话筒随着翻转被抛到了台下,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下可比老那的狠,直接到观众席了。
  现场一片惊呼。音响师差点蹦起来,那可是咱家的话筒啊!关键是这么火爆的情景该不该停呢?他在对讲机里疯狂求证。
  说来也巧,老于是那期导演,温岚上场的时候正赶上他内急,你说寸不寸吧。正在厕所嘘嘘的时候他听到了音响师的狂喊,弄得他差点有障碍。
  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的于导冲出卫生间,裤子提没提好不知道,反正耳边还是对讲机里焦灼的声音。
  音乐编辑陈苗苗很果断,她在催场之际目睹了话筒飞舞的全过程,立即决定让音响师直接拉掉了音乐。
  之后的情景肯定很尴尬,话筒在人堆儿里找到了,送到温岚手里;舞蹈演员们从戛然而止的姿态中恢复到开始的位置。这时老于也醒过闷儿来,大体知道了发生的状况,在对讲机里和音频视频灯光一叫齐,重新开始,再来一遍!
  于是,同志们从头又听了遍《热浪》,估计这回是热够本儿了。
  再说说倒霉孩子阿宝。
  别看阿宝拿过冠军,也属于赛出来的明星,但他心理素质特差。有天夜里,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语气极其沉闷,语速极其缓慢:我不想唱了,我想告别歌坛半年,我对不起太多人??
  这些没由来的话弄得我一头雾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我急切地问。
  刚才演出我又唱砸了。因为今天有很多台里的领导参加,我就特紧张,紧张得嗓子都哑。我预感到要出事,所以就换了个音乐,把碟给音响师了。没想到这碟有问题,唱着唱着跳碟了,丢死人了!怎么办啊?我对不起导演,对不起台领导啊!
  我劝他先别急,没那么严重。
  有的时候我无缘无故就会紧张,一紧张声音就一落千丈。我不想唱了。电话那头,阿宝越来越失落。
  的确,按说他也身经百战,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他会莫名其妙地不知所措。在张家口,阿宝出的状况就匪夷所思。那天他进现场的时候司机没走演员通道,在另一个入口被拦了下来,因为汽车无法通过。催场人员不断在催促,阿宝只好绕道步行到后台,此时离他上场还有3个节目。这段候场时间说紧不紧说松不松,因为还有整理服装、戴耳返等琐碎的事要做。
  阿宝明显有点儿慌了。
  突然,他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说,坏了,话筒不知丢在哪儿了!
  的确,站在舞台边上的他两手空空。
  丢哪儿了?苗苗也急了,离他上场没多少时间了。
  不知道。想不起来!阿宝脸都白了。
  苗苗赶快飞奔到服装间、道具间、化妆间??能留下他足迹的地方都去了,没看到话筒的影子。
  说时迟那时快,苗苗索性飞到音响那儿,再拿一支话筒吧,那个演出完了再找。
  正跟音响人员解释,人家一脸茫然:话筒我还没给他啊,他一直没来拿!
  真是哭笑不得,原来神经高度紧张的阿宝同志压根儿就没到音响这儿来,一急之下恍惚间就认为是把话筒弄丢了!跟谁说谁信呀。
  唉,这倒霉的话筒,这倒霉孩子。
  
粉丝超疯狂
.
  .
  如果我和老妈说起“藕粉”,她老人家一定以为我是在怀念以前的营养品了,估计她和晨练的大妈们这辈子也弄不明白“藕粉”还能会是什么东西。当然了,小朋友们都知道,它指的是时下里最火热的团体——偶像的粉丝们,而且物以类聚,粉以偶分。
  偶像在这些粉丝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牢不可破的,不允许别人有一丝的诋毁和伤害。有一次某明星(我就别说是谁了,免得挨板儿砖)迟迟未到,因为天气原因所有航班无法降落。巧的是这种情况接连在他身上发生,《欢乐中国行》一安排他,当地准下雨,所有人跟着延误。在大家焦急等待之际,我开玩笑地说,估计他上辈子是一扫把星,他要出现天气就接茬儿倒霉。大家哈哈乐了,没想到我们的小会计在一旁竟掩面而泣,弄得我们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姑娘把脸收拾干净了,委屈地问我,您怎么能说我偶像是扫把星呢?下雨跟他没关系!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的无心之语伤害到铁杆儿粉丝了。我赶忙道歉:那都是玩笑话,你偶像怎么是扫把星呢?分明是福星高照啊!要不然哪来那么多的雨?雨就是水,水就是财嘛!
  小姑娘这才乐了。前前后后跟演戏似的。我的个妈呀,打那以后我可不敢轻易说谁坏话了。
  好在我们的小会计比较内敛,没狂热到偶像走哪儿她跟哪儿的地步。还甭说,修炼到这种境界的人我还真见过。BoBo组合是两个乖巧的男生,他们的粉丝以女孩子居多,统一叫“薄荷”。有一次我们在浙江湖州录节目,“薄荷们”提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行程。先是在虹桥机场集体接机,其盛况不得而知;接下来的情形让剧组负责接送BoBo的司机很震惊:俩男生在助理的帮助下飞也似的钻入汽车,而另一边“薄荷们”也火速赶往早已备好的交通工具。随后在高速公路上演出了一部惊险的“警匪片”——BoBo在前面奔跑,后面10辆各色小车紧随其后穷追不舍,引来同路行人纷纷侧目,不知道这一特殊车队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其疯狂追逐到底为哪般。
  可以想象,无论是领跑者还是追随者,其神经都高度紧张,没出事就已经是万幸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跑(肯定不是黄征歌儿里唱的“速度70迈”),车队到达了远在郊外的酒店。看着BoBo兄弟俩入住,“薄荷们”踏实了,起码他们可以静静地守在那里,不用苦苦奔波了。不过没到那种境界就不能体会,也许追逐本身也是一种幸福的过程呢。
  接下来的执著我更是无法理解:“薄荷们”蹲守在酒店门外,紧盯着从里面出来的每一个人,那架势表明,一旦偶像出现,她们会随时扑上去,一整天都不离不弃。最恐怖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她们竟然在酒店大堂坐了整整一宿,真不明白这毅力是打哪儿来的。局外人永远都感受不到,也许这样的厮守最让她们满足,那一宿她们是和自己的偶像在同一个酒店过夜!
  相比之下,最具威力的当属李宇春的粉丝了。一次外出,在乌鲁木齐机场我意外地和他们相遇,着实领略了“玉米们”的影响力。
  可能是小李要到新疆拍MV,“玉米们”早早在机场大厅等候。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脸上贴着他们老大的不干胶头像,有些女孩还专门做了和小李类似的发型,很酷的样子。
  “玉米们”颇有组织性,漫长的等待并没有让他们散漫,而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遍遍练着欢呼的口号。很长时间里,“李宇春”、“李宇春”的呼喊响彻候机大厅,吸引了匆忙的旅客们驻足观看。让人新奇的是,他们把新疆符号性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改了词,唱的大意是新疆欢迎李宇春??远远的,我还听见有个领队在和大家讲一些注意事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我感觉那一个多小时整个候机大厅都躁动起来,很多办票、安检的工作人员都在小声议论着,我们吃饭的餐厅则干脆自动暂停服务了。
  我们节目组一行几人是从库尔勒飞到乌鲁木齐再转飞北京的,到机场是下午3点多钟了,大家都饥肠辘辘。我们选择了二楼的一家餐馆,匆匆点了餐。但之后,期待中的粮食遥遥无期,抬眼一望,厨师和服务员们都趴在栏杆上往下看,兴奋得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等待李宇春的出现。
  我们绝望地喊了几次,并加上“投诉”、“不给钱”等种种“威胁”,才说动了一两个小姑娘来干活儿。但她们人在曹营心在汉,明显的心不在焉:点的炒茄丁,上成了烧茄子;要的拉条子,上的是米饭加西红柿;直到我艰难地吃完了这顿饭,喊了八百次的茶杯都没拿来,害得俺们连口水都没喝上。
  也难怪,大家见一次李宇春也不容易。
  楼下响起了阵阵尖叫,我知道绝对的焦点来了。“玉米们”的声浪能让真正的玉米粒儿炸成爆米花!而且事先的排练一点儿没白费,喊声很齐,改编的歌唱得也不错。
  没问李宇春此时的真实感受,反正我听了也挺受用的。
  风云过后,垃圾桶里塞满了挥舞过的鲜花。“玉米们”拿着各自的相机交流着心得,那种兴奋是任何东西轻易换不来的。
  很巧的是,在飞机上我看了一份报纸,写了“玉米们”的事。说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群只知道在台下呐喊助威的粉丝,还会在一起义卖、募捐,甚至建希望小学??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些歌迷已经走出了盲从的低级阶段,开始了更有意义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才更可爱。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最超乎想象的“春早”(1)
.
  .
  2006年的春节对我们来说是最不平静的,台里下达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春晚直播结束后,《欢乐中国行》接茬儿直播,组织精品节目,聊聊春晚故事,顺便把被枪毙的节目拿出来演演。播多长时间呢?一直到太阳升起,春晚剧组的主要成员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完升旗仪式后结束,大概得7个多小时!
  天呐,消息一出不光我们给震惊了,各家媒体都被雷得不善,开天辟地头一遭啊。有聪明的媒体比照着“春晚”给我们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春早”。
  说实话,刚得令儿的时候,我们都懵得半天回不过神来。7个多小时,得唱多少首歌啊?按每首歌4分钟算,得100多首。小品按每个10分钟算,那也得演40多个!这两样荤素搭配也至少需要七八十个节目。
  疯了,疯了!
  现在想想,只记得我们后来的工作状态:每个人都抱着电话,把能想到的演员都联络一遍,有枣儿没枣儿的先打它一竿子。每个电话的开篇都得先把这个新项目解释一遍——他们那边唱完“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咱这边就撅着腚准备了;等他们那边滚完字幕,咱这边就立马播广告;“他好我也好”之类的吵吵几分钟,片头就放上了,哎呀妈呀,天亮再拜拜吧。说得好像马上就开始了,紧张得让人想尿裤子。
  那安排我几点出场呢?一般人都这么问。
  三四点吧。
  哎呀妈呀,还有人看吗?对方一般都惊呼。
  姐姐你这就不知道了,熬不住的那些人看完你就睡了;去迪厅酒吧的正好那会儿都回家,打开电视就是你,这点儿最黄金了!
  这我还第一次听说。对方开始寻思着要来了,可转念一想又感觉不对劲:
  那依照这个点儿,我这年还能过好吗?人家看春晚的时候我忙活着找衣服化妆,人家放完鞭炮吃热乎饺子,我出门开车。大半夜黑灯瞎火的往电视台跑,人家不会觉得我有病吧?
  没病没病,这多有意义呀,一辈子都忘不了!电话这边特热情洋溢。
  还别说,这事儿干完了还真就一辈子记忆犹新。我现在想起那一宿来眼皮子都直打架。
  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引得记者们直劲儿刨根问底穷追烂打。到底都有哪些演员参加呀?我只能说不知道,还没定。可越这么说他们兴趣越浓,好像藏了个天大的秘密似的,你越捂得严实他们越想撩开你衣服看看。而且小词儿整得还挺新颖,说我不置可否,“大打太极”。其实我哪会那么高难度的动作呀。
  一边和记者同志们打着拉锯战,一边我的兄弟姐妹们打了数不清的电话,反正最后直播的流程单有一本书那么厚,平时节目的单子顶多也就两三张纸。
  这超重表格的第一行就是董卿和朱军,因此这场战役是从抢夺他俩开始的。咋还使上海盗手段了呢?是这样,一号厅里春晚直播完,一般都要欢呼拥抱,亲不亲的都要寒暄,简单的是拜年,复杂的是祝你这个那个、大人小孩的包罗万象,然后是排列组合地照相,人们腻在舞台上且出不来呢,尤其是几位主持人更是被拉来扯去的,且当道具使呢。
  对于我们来说这可不行,没点根烟的工夫,我们“春早”的片头就开始了!30秒后舞台是空的,没主持人,这不要活人命吗?
  为防患未然确保到位,我们事先选了组里最身强力壮看着像保镖的,组成四人帮早早埋伏在后台。单等李谷一阿姨一落停,立刻使出水上漂的功夫,闪转腾挪幻影漂移到朱、董身边,将其包围后,手拉手圈着飞奔至我们所在的斜对门的演播厅。那阵势,特紧张特神秘,谁都不带笑的。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最超乎想象的“春早”(2)
一对金牌搭档说了开场白后,我们所有人的心落了地,总算开始了。可怜这对金牌了,在春晚那边坚持了4个半小时,大气没喘一口呢,又“接过雷锋的枪”,继续7个多小时的鏖战。
  一开始还行,毕竟春晚的兴奋劲儿没过,春早的新鲜劲儿才来,有说有笑的挺高调。可到了半夜,境况就大不相同。只见朱大哥睡眼迷离,该说话时还得使劲晃悠脑袋,用手指头扒拉开眼皮,深吸一口气才能站到镜头前。相比之下,董卿又多了几分可怜,她的高跟鞋长时间欺负着双脚,穿着跟枷锁似的。在耳机里,她突然跟我说,一会儿别切全身啊,只给上半身!只给上半身!
  那话茬儿跟着火似的,容不得质疑。我只好遵命,但不明就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她一气之下把高跟鞋给甩了,脚底下铺了块报纸站在了台上。
  是不能给全身,要不然全国人民在镜头里都看见新一代“赤脚医生”的光辉形象了。如果我不说,你能想象一姐是这么主持节目的吗?
  事后董卿告诉我,那天她和朱哥哥都有点撑不住了,从来都没有这么高强度连轴转过。大半夜的不睡觉还得说话,脑子早就不转了,看着稿子直发呆,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跟催眠的蝌蚪似的,让人直劲儿犯困。
  舞蹈演员们要赢得这场战役也得有把子力气。怎么呢?他们从头到尾得跳几十个舞蹈!这些个舞蹈得分解出多少动作!在后台,他们不停地跳着,演完一个就得复习下一个,要不那么多的东西记不住啊。那强度能赶上超长马拉松了,很多人直播完都瘫地上起不来了。
  贾琼姑娘是队长,跑前忙后的。燃烧完一宿的青春之火,也没多少热量了。等张罗完收服装收鞋子的闲杂事儿,再从电视台跌跌撞撞着急忙慌地赶往火车站,那预计能载着归心似箭的她回家的火车早就转着轮子消失了,人家那油可是新加满的,噌噌的。
  又冷又饿又累又气,贾姑娘哇哇可劲儿哭啊,整个车站就听她一个人的声音了。连警察叔叔都牵着警犬闻讯赶来,以为哪个骗子把小姑娘的巨款给忽悠走了呢。
  哇哇哭的还有我们的一个剧务,她和徐姐管催场。那么多演员在候播厅里待着,左依右靠地昏睡,因此指望他们主动候场几乎不可能,得一个一个往里拽。直播呢,一个找不到都是天大的错。那神经绷了一宿,演播厅、候播厅来来回回跑了不知多少遍。就在这其中一趟的跑路过程中,姑娘忍不住号啕起来,吓得徐姐和某演员差点儿背过去。赶紧问啥情况啥情况啊?
  不行,我受不了了!哇哇接茬儿哭。
  一半儿正在梦里微笑的演员都打了个激灵。
  徐姐赶紧挠胸捶背地抚慰。
  别管我,让我再哭会儿!姑娘找了个角落跟黑暗诉说去了。
  容易嘛。
  这些我都没亲眼见着,那天我是在导播台上一直坚守着。从下午开始我就限制自己不喝水了,怕在切换过程中内急。但循环系统是台时刻在工作的机器,不可能那么听话不制造垃圾。到夜里3点多的时候实在坐不住了,内部发出强烈的信号,严重干扰着正常思维。还好,身边有张主任在督阵,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我起身飞一样直奔轮回之所,那一刻感觉是最幸福的。
  那台节目整体上都很轻松,完全没有春晚的那份压力。赵本山在台上做起了游戏,黄宏和观众演起了小品,郭达、蔡明搬出了一直秘而不宣的段子。凤凰传奇就是从那天首上《欢乐中国行》的,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天终于亮了。我们的另一个别动队在天安门广场传来了画面。镜头里时任文艺中心主任的朱彤、春晚总导演郎昆以及本山等主要演员正在经历着庄严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事后媒体给出的话是这么评价“春早”的:看完春晚看“欢乐”,除夕愈夜愈精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最欢乐的“欢乐颂”(1)
.
  .
  曾经被错上字幕为“刘小诗子”的刘子小诗,差不多是舞蹈队里来欢乐最早的那拨人之一。跳舞没得说,这头“小狮子”歌还唱得不错,有几次和明星互动时他正儿八经地唱过对唱,听起来比腕儿逊点,比革命群众强些。
  “要是以后能单独上台唱歌那就牛了!”这是他的感想。
  忽一日,掌管舞蹈队的阿龙跟我说,队里还有几个小伙儿唱得不错,起码在钱柜都挺能飙的。
  要不咱成立个自己的组合?我觉得这想法靠谱儿,遂找来“小狮子”沟通。他当然很高兴,尽管不能独唱那也是有了当歌手的机会啊!得了这个好消息,他在舞台上跳舞的劲头像高烧病人体温计里的水银柱,噌噌往上窜,满头大汗之后回家等结果去了。
  这一等不要紧,就像相声里说的那双鞋,扔了一只另外那只就迟迟没音信了。活动一场场做,节目一期期播,规定动作都干不完,这自选项目自然被冷落了。好几次“小狮子”忽闪着大圆眼睛,话到嘴边不好意思问。估计心里暗自嘀咕,不带这么忽悠人的吧?
  终一日,丛澍导演又提议,咱的平台这么大,得推自己的人啊!于是在酝酿了一年多后,全组人员下定决心推自己品牌的艺人。什么时候亮相呢?说干就干,丛导大义凛然地把他们排在了一个多月后就要录制的虎门那场的节目单里。
  这效率,钢钢的。
  既然是组合,那就得有个响亮的名字,总不能叫他们“小狮子乐队”吧?我想因为是《欢乐中国行》的组合,那就得有“欢乐”的影子。跟这两个字联系起来能有什么结果呢?最后“欢乐颂”这仨字从脑子里蹦出来,既有音乐元素又看着和《欢乐中国行》有血缘关系。我宣布了一下,但除了丛导支持我外,其他同仁都表示强烈反对,太土了!太土了!
  我哪儿会玩洋的啊?还是充分发扬*吧。有天下午,为配合洋气氛大家都倒掉茶根儿冲上了咖啡,嚼着薯片和爆米花开始七嘴八舌信手拈来了一大堆名字:
  欢乐男孩(跟欢乐有直接关系)
  四有新人(预计组合有4个人)
  1930(因为欢乐的播出时间是19点30分)
  星期天(同理,周日播出)
  SUPER DANCER
  舞线谱
  舞所谓
  舞与伦比(以上都因为他们是舞蹈出身)
  天天向上
  跨越巅峰
  翔(以上是励志型的)
  ??
  最神的是有一哥们儿贡献的思想是“这哥那歌”,叫起来还挺有韵律。
  我努力往洋里想,可搜肠刮肚地弄出几个英文单词怎么看怎么别扭,脱口而出了一个“晾果场甲七号”却得到了纷纷赞誉,好像有点洋范儿了。你不明白这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字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吧?因为我们剧组的办公地点就叫“晾果场甲七号”,呵呵。
  漫天撒种子似的,到底收获哪一个呢?有人出了个洋主意,网上投票吧。郝婧噼里啪啦地敲起了字,在开心网上发起了运动。转天,她告诉我,投票结果最高的是“四有新人”和“晾果场甲七号”,而且网友们明显对后者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其有点另类还有点小神秘。
  我握着结果直接去找领导定夺。没想到张主任听了直摇头:“没你们‘欢乐’的特色啊,而且日后如果去人民大会堂参加隆重的场合,这种名字主持人怎么报得出口呢?”有道理。把其他的几个候选给他看,他老人家也没一个对得上眼儿的。
  没办法,我只好告诉他原本最初的名字是“欢乐颂”,只是被大家给灭了。书包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最欢乐的“欢乐颂”(2)
相信第一感觉吧,就是它了!他斩钉截铁地说。
  于是,绕了个大弯子,最终还是叫“欢乐颂”了。
  有了名字好像这孩子就该慢慢成长了,除了“小狮子”外,又选了3个男孩,他们兴高采烈名正言顺地登台唱歌了。
  说他们是最欢乐的一点不过分,因为在这个大家庭他们受到所有人的关心和照顾。又在舞台表演又到外景拍摄,这是很多艺人求之不得的机会。没多久,他们的粉丝队伍开始壮大,贴吧里各种各样的帖子此起彼伏。
  在合川演出的时候,很多歌迷一直在宾馆的门口等待他们出现。到凌晨3点多的时候他们去消夜,仍然有几个中学生在守候,当然了,都是小姑娘。她们看到偶像后立刻跑过来索要签名,并且坦言:虽然晚上那会儿已经签过了,但还是想让再签一个,重复体验幸福的感觉。
  他们到小吃店买东西,老板也认出是“欢乐颂”,死活都不收钱,这革命情谊真是没得说。随后,老板和员工们拿出手机要拍照。结果尾随而来的两个姑娘居然和老板说:“你们别拍了,他们累了一天也没有化妆,等他们有好的状态再拍吧,这是他们的形象问题,谢谢大家了!”——跟经纪人似的。这话让所有人都很意外,太专业了!
  这么晚怎么还不回家啊?“小狮子”问。
  我们都和家长说好了,今天晚上不回家一直等到明天送你们走!小姑娘们特自豪。
  还甭说,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她们熬了一宿如约站在酒店门口,就为了挥一挥手目送帅哥们离去,有个女孩儿还不停地抹眼泪。那情景有点韩剧的意思。
  估计在她们眼里,张蕾是最令人羡慕和忌妒的,因为张蕾和“欢乐颂”的小伙子们经常在外拍中合作。她给我归纳总结了这4个成员——
  “小狮子”,小团队的队长,在他们中间并不叫这个绰号,而是叫“小塞”,原因不明,估计是有点装可爱吧。他有条项链,一面是英文:I love song,另一面是中文:歌。无论换什么衣服他都不换这条链子,他说这是他的梦想。“小塞”有很强的责任感,经常号召大家帮助工作人员一起提行李拿器材,特仗义。背词背得挺快,就是一口东北大馇子味儿一辈子改不了。
  凡崎,读起来很像番茄,所以他就叫“番茄”了。尽管生于南方,但其笑声无比爽朗,那分贝有点吓人。吓人的还有他的一个习惯,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就掐人胳膊,所以每每他情绪一有波动,大家都纷纷避让,比躲甲流还快。闲着没事他喜欢揪下巴,像诸葛亮捋山羊胡子一样,他说自己下巴短,揪揪有好处。其实他不说谁也看不出来。另外一个自虐举动就是不吃饭,总觉得自己胖。每次演出前他都在房间疯狂跳绳,啪啪的贼勤奋。
  蔡鹏,叫“菜菜”,听着有点儿面,但按照张蕾的话说,菜菜特有范儿,具有超出自身年龄的成熟感。他经常很沉静,颇具梁朝伟的风范。梁菜菜特别喜欢吃带壳的东西,花生瓜子开心果栗子??只要是带壳的东西他都感兴趣,估计你给他一没拆封的中药丸子他都能当糖炒栗子给嗑了,难道上辈子跟松鼠有啥渊源?菜菜除了牙口好,歌唱得也棒,是他们4人当中实力最强的,早年间曾参加过音乐剧《雪狼湖》的演出。
  姚剑,叫“饮料王”,蔡鹏嗑一把瓜子的工夫他能喝下3瓶可乐,连眼都不带眨的。此天王甫一出道,贴吧里便惊涛拍岸,连中学时期的轰动故事都给晒出来了:曾经有一女生在校园里拉出“姚剑,我爱你”的巨大横幅积极求爱,让人叹为观止。姚天王不为所动凡人不理,直到现在走哪儿都是不苟言笑,倍儿拿得住,颇似韩星举止。他对自己的头发情有独钟,稍有个风吹草动的拿起发胶就喷,跟见着蟑螂喷杀虫剂似的,被公认为患上了发胶依赖症。背词的工夫比小塞差远了,每次一到他拍摄,大家都躲在树荫下该吃吃该喝喝,他不重复个十来条下不来。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