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戴军《食色男女》

戴军 (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第1节:序 葡萄糖男人
  序 葡萄糖男人
  李 静
  戴军出这本书,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
  原因如下:
  2002年我创办《情感方程式》,这是一个专讲良性话题的节目,由我一个人主持。后来发现戴军必须加入,因为再这样下去就太女权主义了。
  戴军一点不留情面,经常在节目中,撂下嘉宾不管,跟我争辩。
  几年下来,我俩都算情商有了飞跃,无数个两性案例跟专家的熏陶。我们快成半个情感顾问了。
  后来戴军热衷给女性杂志当专栏作家写稿。
  因为忙,没怎么看。
  可每次见到熟人,大家都会兴高采烈地说起我那些不靠谱的事。一听才知道,我是他专栏经常出镜的人物。我、我家、我跟老公那点事,在他的专栏中横飞。
  关键他记忆之深刻,让我觉得他真是胸无大志,专门记得这点子事。别说,他的语言描述极其有黑色幽默,总看得我哈哈大笑,好像这事说的不是我。
  综上所述,他应该感谢我吧。
  戴军是一个极其敏锐、敏感的上海男人,他把传说中上海男人的那点缺点全给抹了,保留了一份豪气、一份率真、一份浪漫,他骨子里把爱情看得比泰山重,哈哈。可表面上装得嬉皮笑脸,好像离了谁都活。因为他从不为难别人 强求别人,所以他肚子里的想法就很多。
  他有时看女人的心事,叫我觉得寒战。如果他是个花花公子,不得有多少人遭殃啊。
  幸亏还好,他真是个只动嘴、不动手的好男人。
  我叫戴军是葡萄糖男人。
  有营养、不张扬可以让女人觉得知己般感受的男人。
  所以,我叫他"山寨老公"。
  祝我的山寨老公,永远眯着小眼儿,过着幸福的小生活!
--------------------------------------------------------------------------------
第2节:自 序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也是我这五年来的心情记录。
  这五年,为了做节目,看了很多的心理学书籍,又积累了很多情感方面的故事,最后就写出了这么一本关于男女之间的"攻防手册"。
  这样的书,市面上从来都不缺。
  它们教女孩子怎么用外在去打动男人,然后怎么再用内在去吸引男人。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女性朋友们自以为是地认为男人会喜欢什么样的女性,而什么样的女性又会让男人避之不及。
  其实错了。
  很多的误区在这本书里将会为你揭开。
  出版之前,我把书稿给了很多和我同龄的女性朋友们分享。
  她们说:其实你讲的事情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你讲的道理我们也都懂,但是我们不愿意从这方面去想而已。
  若你能坚持看完这本书,我相信你的恋爱观念一定会有所改变。
  我不是要教女性朋友怎么去谈恋爱。恋爱人人会谈,我只是要告诉你很多男人的潜台词,让你知道:你的男友究竟在想些什么。都市里的剩女们是美丽、坚强、自信的一个代名词,她们已经把自己很好地保护起来了。
  但是,就像四十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小姐说的:我很自立,我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但家里坏了一个灯泡都要自己去换,这有什么快乐可言?
  女人天生就是应该被宠、被呵护的,她们是应该搽好护手霜涂上指甲油来看男人来换灯泡的。
  除非你的兴趣是喜欢干重活,那又另当别论。
  我又把书稿给了和我同龄的男性朋友们看。
  他们说:你把我们出卖了。
  所以,我是出卖了我的男性朋友写了一本给女性同胞看的书。
  有人说,你有什么资格让我们来相信你讲的道理没有错?
  那么,我就附上我的个人简历让你看一下吧,看看我都经历了什么,你再决定要不要买这本书。
  本人,中学毕业去了南方。
  曾经是一名流水线的小工,做过搬运、包装、机修、丝网印刷等等有技术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
  又做过服装裁剪、海豚训练师等更高一级的技术工种。
  20世纪90年代初投身深圳夜总会成为一名驻唱歌手,人称"深圳小费翔"。
  1994年底,以一曲《阿莲》,唱红大江南北,迅速成名。作为95新生代的一员,前途不可限量。
  然后,在一片掌声中,演出、走穴、领奖。
  可惜后续没有任何作品跟上,然后在两年之内,迅速消失于众人的视线。
  接着就是一段所谓的低谷中的岁月。
  事业离我而去,爱情离我而去,经纪人也离我而去。
  什么都离我而去……
  穷途末路之际,还被唱片公司的一纸传票告上了法庭。
  当时的我,临近三十岁,每天混吃等死,人生仿佛走到了尽头。
  最艰难的日子里,坐在家中,时常出现幻觉。
  看着沙发上的手机,终日不出一声,以为是信号不好,遂放置窗口期待它能响一下。
  作为一个艺人,再没有人记得你,这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情。
  所以就开始怀疑一切:
  怀疑家中没有信号,怀疑手机是否欠费停机。
  试着用家里的固话给手机上拨了一下,手机很清脆地响了起来。
  非常地失望,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任何一种意外状况。
  然后继续坐着发呆。
  隔了半天,回过头来看,忽然发现手机上有一未接来电,心头狂喜。
  拿起一看,是家里的固话号码。
  心中万分悲凉。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很久。
  在这段沉寂的日子里,我思考了很多东西,也用文字记录下了很多东西。
  沉寂数年以后,重新出山,我主持了《超级访问》,再度走红演艺圈。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妄自菲薄,日日战战兢兢,时时提心吊胆。
  每一日都好似借来的,使劲地掰开了、揉碎了用,因为不知道何时又要把这好时光还回去。
  几年时间,我主持的节目遍布了从央视到地方的数十台;
  节目的类型也从综艺、音乐、深度访谈做到女性的心灵关怀。
  然后还客串了无数的电影、电视剧、情景剧和舞台剧。
  这么做的本意是想把我这十五年的演艺生涯中丢失的五年追回来。
  意外的收获是,看尽了人间百态,体验了不同的人生,把别人几辈子的岁月用几年时间过下来了。
  书中,只有《爱的味道》这篇小说是纯粹的创作。
  其他的杂文都有原型在里面,在这里,向给我提供素材的各位表示感谢。
  也向购买此书的读者表示感谢。
  希望你们觉得这钱花得值啊!
  再次谢谢大家。
--------------------------------------------------------------------------------
第3节:另一种怀恋
  春天到了,我按照惯例去做一年一次的体检。
  医生有的没的和我扯了一些闲话以后,突然很感叹地问了这么一句:是否陈逸飞先生的突然去世让你们所有人都开始重视体检这件事了。
  这话说得让我是啼笑皆非的。
  陈先生辞世的那天我正在香港,不是工作也不为购物。
  前一天在深圳主持完节目后,觉得身心很疲惫,只是很想找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晒晒太阳、吹吹海风。
  然后,就在那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坐在赤柱的海边小店里,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短信息,简短的几个字:陈逸飞先生去世了!
  当时,内心受到的震撼犹如面前的南中国海,波涛汹涌。
  我和陈先生一共有过两面之缘,算一算,第一次竟然是在十二年之前。
  那时,我还在北京的一家夜总会里驻唱。
  那是一家号称当年网罗了全北京最好的夜总会歌手的地方,所以,它的消费也是非常贵的,每天晚上,那里都是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的。
  我刚到北京不久,就落脚在那个地方。
  有一天,我刚唱完歌,夜总会经理就对我说:楼上包房有一桌客人很欣赏你,想请你上去坐一会儿。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有误会,觉得我们做驻唱歌手的怎么还会去坐台,其实这种邀请一般都来自一些有身份的人士,或者是经理的朋友,可以看做是对我们的赏识吧。
  事情很多巧合。那天,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回国开他的作品音乐会,我在上海读书时的校长跟他是多年好友,特地飞到北京来看他。我和校长也有多年没见了,我就请他来夜场看我演出。
  然后,我在夜总会的舞台上使尽浑身解数,唱完国语唱英语,最后还来了一段劲歌热舞。
  反正,那天我在台上的状态有一股参加比赛或是汇报演出的劲。对于邀请我挺开心的,但碍于校长在旁边,我就对经理说:对不起,我有朋友在,你帮我谢谢他们吧。
--------------------------------------------------------------------------------
第4节:另一种怀念(2)
  经理一听就急了,说:你知道包房里是谁吗?陈逸飞先生啊!
  当年的我真的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夜总会歌手,陈逸飞这个名字对于我没有任何意义。
  我很茫然地说:他是谁啊?生意做得很大吗?
  我的校长在旁边接了一句:他不是去了美国吗?回来了啊?
  经理说:您知道他啊,他刚回国,刚才听到小戴唱歌,很欣赏啊,请他上去聊一聊啊。
  说完就走了。
  我茫然地看着校长,不知道那陈先生是什么来头的人物。
  校长跟我讲了十分钟的陈逸飞,他画过什么作品、得过什么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以及他的一幅作品在什么价位之间。
  我有些被惊到了。
  我说:校长,我不敢上去跟他对话,几句话一露怯,不是让人耻笑吗?
  校长说,你上去如此如此对他说就行了。
  我战战兢兢地上了楼,推开门,见男男女女一屋子的人,中间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逸飞先生,他看上去要比我想象得年轻很多,笑容很亲切。
  他说:哈哈,大歌星来了呵,经理讲侬也是上海人?来、来,小老乡,坐啊。
  从来没有人叫过我大歌星,他用上海话和我打着招呼,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的紧张。
  我是个自来熟的人,一会儿就不拘束了。
  五分钟后,我就把校长教我的那套话说了出来。
  我说:陈先生,你在出国前,我在上海看过你的作品,那是在美术馆的一次展出,您的作品获了个大奖。
  他可能出国太久了,我这一句话,立即把他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他说:哦?你看过我的作品,哪一幅?
  我说下面一段话的时候心头小鹿乱撞,我说:那作品叫"刑场上的婚礼",当时我看到这幅油画时很是震撼,整个画面从上往下百分之九十都是空白的,只是在地上躺着两位烈士,旁边飘着一些花瓣。当时这种震撼是从正面冲击过来的,从没想过油画还可以这样画,让人站在那幅画前就忍不住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陈先生沉吟了半晌,说道:想不到你这个年纪的孩子还看过这幅画,那次获奖之后我就出国去了。
  我在楼上坐了半个小时,下来后,校长问我:你们聊得怎样?
  我兴奋地摊开手掌,说:陈先生蛮喜欢我的,他把上海家里的电话、地址留给我了,让我回上海以后去找他玩。
  校长哈哈笑着说:你这孩子,把这纸条藏好啊,他写的字很值钱的。
  写完这段,我的眼睛已经有几分湿润了,好像又回到了多年前,坐在陈先生面前那副羞涩的模样。
  一个已经长大,一个却往生了。
  后来,我没敢拿着这张纸条去找他,经过北京的十数次搬家以后,这张纸条就不见了。
--------------------------------------------------------------------------------
第5节:另一种怀念(3)
  这是我生命中的遗憾之一。
  再后来,陈先生就定居在了国内,他办了一本我至今认为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资杂志,里面介绍的各种视觉文化对我的冲击极其强烈;
  他拍了一部电影,画面唯美得连张艺谋导演都应该甘拜下风了;
  他做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逸飞男装的忠实支持者;
  他在上海市泰康路田子坊做的工作室也是我在上海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我这么地关注他,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如果说当年的这个青涩男孩完全还不具备和陈先生对话的资本,我希望他看到今天的我,那个捏着他的电话号码觉得无上荣光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人成才了,我希望他能够看到。
  再见陈先生是在去年,他筹拍《理发师》的时候,偶尔看到了我拍的三十年代的一部戏。
  那部戏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名字叫《婚姻的故事》,是由林海音老师的小说改编的,我在戏里演一个富家公子,除了要演出那个年代的感觉还要唱越剧。
  对我的挑战真的挺大的。
  但我不辱众望,拿下了这个角色。
  陈先生就是看了这个,然后通过经纪人他找到了我。
  在敲陈先生房门的那一瞬间,我是百感交集。从上次走出那个包间的门到现在再次走进他的房门,这之间整整隔了十年呢。
  十年。
  当年走出包间的我是一个青春少年,而现在进他房间的是一个马上要步入中年的我。
  我特别想看看这么些年对我有着很深远影响力的这个人,然后告诉他我的一切,我的成长,我的成熟。
  那天看到陈先生的时候,我非常拘束。
  关于戏,他跟我聊了很多,我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他说他喜欢我在电视剧里的表演,但他觉得我还没有达到剧中人物的那种骨瘦如柴的标准,不太合适。
  我一听到不合适,心里特别高兴,人也在一瞬间放松了。
  其实我今天来见他,并没有想过要拍这个电影,我只是想来见见他。
  之后,我们就很轻松地聊了起来。
  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跟他说起,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个一面之缘。
  走出了他的房间,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门在我身后轻轻关闭的一刹那,我轻轻地说道:您一定不记得我了,十年前您给过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啊。
  这是我对自己说的话,也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小秘密。
  我承认,在我生命中出现过许多的重要人物,他们中的每一位,对于我的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一天能和他们对话,我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
  陈先生这一辈子提携过很多的后辈和新人,这是他主动或者不经意去做的,但他永远不知道,他的一张小小的纸条对一个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的孩子来说,有多么地重要。
--------------------------------------------------------------------------------
第6节:另一种怀念(4)
  陈先生走好。
  搭档李静
  这是个很神的女人。神有很多种:神秘、神奇、神气、神经、神道。以上所有的特质,在这个女人身上都具备了。
  这几年来,大家开始关注到我们的节目,开始关注到这个在台上神气活现的女子。但初相识时,她并不是这样的。
  1999年,我的事业进入低谷。过气、官司加上整个人也开始发胖,天天在家待着,成了一个标准的下岗演员。
  有一天,有个电视栏目给我打电话:喂,戴军吗?我们是《小鸡捉老鹰》剧组的,是个访谈节目,想请你来上一下。
  我反应很迟钝地说:啊,是吗?我天天在家待着,没有什么可谈的。
  对方是个小女生,估计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反应,也迟疑了一下,然后说:噢,我们再联系吧。
  隔了一天,另一个很好听的女声给我打来电话:戴军你好,我是李静啊,你记得吗?你上过我的节目啊。
  七聊八聊的。我定下了在某一天去上她的节目,因为我实在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她就安排了我和何静合做一期节目。
  说实话,我已经想不起来这个李静长什么样子了。挂了电话,我安然睡去(那段日子,我天天在家安然地睡来睡去)。
  录像那天,我到录影棚的时候,前一场还没录完。透过导播室的大玻璃,看到李静和嘉宾胡兵在里面侃侃而谈。
  胡兵那天的造型极不正常,头发像刚下了摩托车一样的四散奔走,穿了件毛衣还连了副大手套。
  再看李静我差点笑倒:她额头上一条黑色头带拖出两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但仔细一看,那辫子太假了,实在可笑得厉害。我很惊异胡兵看她带这么个假发,竟然能不笑场而且还能把话说得那么溜。
  我和何静那场在友好亲切的气氛中录完。因为我和何静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不知不觉中,我充当了半个主持人。
  李静当时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声音好听,思维敏捷,长得也端庄迷人。
  但我不知道,她竟然是这个节目的制片人。
  几天以后,她又给我打了个电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她说:我们所有的人都觉得你很适合做主持人,你有兴趣和我一起搭档主持这个节目吗?
  我说:有!有!有!
  我们开始了搭档的日子。
  那段日子,可能是李静最消沉的时候。为了这个节目,她把她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做了这么个公司,节目在全国反响都不错的时候,她因为没有经验被广告公司给骗了。
  所以,节目一期期地往下录,因为没有任何资金注入,她的负债也在一点点地加剧。
  我是在后来才知道:李静身边所有有点钱的朋友她都去借过了,
--------------------------------------------------------------------------------
第7节:另一种怀念(5)
  甚至她的房子也押了出去。
  就在这么窘迫的时候,我们开始策划《超级访问》。
  那段日子,我看她喝醉过几次,哭过几次,和她妹妹大吵过几次,心绞痛发作过几次。
  但每次过后,她还是该干吗就干吗,这是她过人的地方。
下一页 尾页 共10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