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字,开始更广泛地阅读。因此,与其说是好事,还不如说是一种不可避免
的现象(见471 喜欢书的孩子)。
喜欢数学的孩子,从掌握表盘上的数字、电视机频道的数字开始,到抄写汽车牌照上的
数字、公共汽车运转系统的数字,不久便会央求大人出加法、减法的题。如果孩子喜欢,让
他做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要抱有创造“天才”的奢望。早期教育是否真的有意义?怎样的
教育方法,对成为数学家有益处?这还是一个没有确定的问题。提前读完小学教科书的做法,
笔者并不赞同。因为孩子对在教室内上课没有新鲜感了。众所周知,现在的日本数学家们,
并不是因为早期地接受了教育才成为数学家的。父母想让孩子成为学者,过早教识字,让孩
子学习计算,只不过是父母的意图,这样做反而妨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音乐教育也可以说是如此。具有音乐才能的孩子和不具备音乐才能的孩子,在这个年龄
确实存在差别。上风琴辅导班、歌唱练习等,如果孩子感兴趣当然可以,但是想让孩子成为
歌唱家、强迫孩子学习,会给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
对于能熟练使用剪子的孩子,可以让他(她)携带剪子。但锋利的剪子是危险的,要选择
孩子用的、尖儿是圆的、刃不是很快的那种。不要让他们用母亲裁剪用的剪子。
虽然涂抹画被认为是丧失创造性,只是在固定的轮廓内机械地涂色的反复作业,但是,
如果能够使精力集中起来,对颜色的选择、色彩的韵律感等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做。
在生活习惯方面,这一年龄要培养孩予能够基本自立。但是,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做的事
情,不应只要求孩子去做。早晨洗脸、刷牙、饭前洗手、从幼儿园回来后洗手、漱口、脱换
衣服、剪指甲、擤鼻涕、洗澡等,都必须教孩子学会自己做。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尊重别人、不做有损别人尊严的事的好习惯。早晚要向父母问
好、注意恳求大人时的语气、大人给做了事后表示感谢的方法等。接待客人等礼节,在这一
年龄也可以教给孩子。从这个年龄开始,让孩子养成做错事道歉的习惯。父母做错事,伤害
了孩子时,也有必要道歉以给孩子做榜样。
从幼儿园回来,一般是一点或一点半。在到吃晚饭前的时间,要尽可能让孩子和附近的
小朋友在安全的地方玩。
睡眠方面,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上幼儿园或保育园,所以早晨都不能睡过8 点了。
多数孩子是晚上9 点或10 点睡,早晨7 点或7 点半起床。除了夏季,几乎所有孩子都不睡
午觉。因为晚上孩子的入睡方式也是各种各样(见499 晚上入睡),所以母亲要了解自己孩
子的入睡方式。
饮食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也不像母亲期待的那样好好吃饭。早晨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出
门,因匆匆忙忙的,无法稳稳当当地吃好早饭,有的孩子甚至一点儿也不吃就上学了。当然,
这样中午的盒饭会吃得很干净。因为早晨不吃饭,所以晚餐要想法吃好。对副食的好恶依然
存在,但装在饭盒里却不是那样明显的挑剔,因此导致营养障碍的偏食,一般不会发生。因
为孩子即使讨厌蔬菜也可以吃水果,不吃肉、鱼也可以吃香肠(见465 孩子偏食)。
现在,每人喝200~400 毫升牛奶的孩子很多。喝多少牛奶,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的胖瘦
而定。笔者不赞成给胖孩子每天喝600~800 毫升的牛奶。
喜欢咖啡味道的孩子会愿意喝咖啡,如果每天给1 杯左右的话也无妨,但要尽可能以牛
奶咖啡的形式给他。
水和茶,能喝的孩子和不太喝的孩子比较,有很大差别。能喝水的孩子,在吃饭时旁边
也放上水杯,吃饭期间要喝好几次水。这样的孩子爱出汗、小便量也多,因此能喝水也是正
常的。
零食,一般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吃1 次,能熬夜的孩子在晚饭后到睡前再吃1
次。如果是下午总和附近的小朋友玩的孩子,母亲就要和小朋友的母亲商量好,轮流给孩子
零食吃。零食的价格当然重要,但必须要考虑质量。夏天要远离那些容易带有细菌的东西(如
果冻、点心等)。不过,有的家庭没有时间考虑孩子的零食问题,而是给孩子钱让孩子自己
买,这样一来,其周围的孩子,也会学着向母亲要钱。
孩子自己能买东西,也显示出了孩子的独立性,因此,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让他们花钱
买东西时,必须讲好条件,即不能买食品,如果买食品必须让父母看一看。但是,如果说不
能买纸牌、不能买玻璃球,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和小伙伴一起愉快玩耍的手段,因此,难免会
瞒着父母买东西。
近来简易点心店没有了,孩子选择可以买的游戏道具也没有了。孩子被点心制造商随点
心馈赠的小物品所吸引,不想吃的也买。因其含糖高,一盒糕点数量又很多,所以易损伤牙
齿。
排便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完全可以自理。但男孩子还有许多尿床的,但不能认为这是
病(见511 夜尿症)。
来年就要上学了,母亲都有过于紧张的倾向,他们会担心各种各样的问题,到目前为止,
一直这样娇惯着的孩子上学能行吗?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不能很好地玩,在学校能和小朋友处
得好吗?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在上学前就成长得很快,到学校后其成长速度会更快。最好
不要批评孩子说“那样怎么能当1 年级学生呢?”等。孩子对上学这件事并没有母亲考虑得
深刻。尽管如此,母亲却每件事都拿出学校作引证来批评孩子,这样做会使孩子认为学校是
非常麻烦的地方。敏感的孩子甚至3 月份后(译者注:日本4 月份开学)会出现尿床现象,或
者小便的次数增多。
这个年龄最常见的疾病,是夜里突发高热的感冒和扁桃腺炎。一般一二天体温可降下来。
每隔二三个月就发1 次病的孩子很多。
在这个年龄进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应有思想准备,即孩子可能会患上水痘、风疹或腮腺
炎中的一种病。
孩子到5~6 岁开始患的病有阑尾炎。这种病从上小学开始逐渐增多,但在这个年龄还
并不多见。孩子出现没精神、恶心欲吐,有些发热的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患了阑尾炎。孩
子绝对不会说是右下腹痛,问一问才知是腹痛。幼儿园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出现早晨腹痛,
因为有患阑尾炎的可能,所以不能认为全都是神经性的。幼儿园孩子腹痛一般有千分之一左
右是阑尾炎。但是早晨腹痛,多是经常腹痛的人,而阑尾炎多是在很少有腹痛发生的孩子。
另外,这个年龄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了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而过于紧张的话,会在入园1
个月左右引起尿频,有的1 个小时内要去五六次卫生间(见439 小便间隔时间变短了)。
自体中毒(见444 自体中毒症),在这个年龄中也经常发生。可以认为这个年龄是一个关
键的年龄,出远门后,因为累了,孩子不吃饭就睡,会引起本症。
从婴儿期开始,就经常积痰、肺内呼噜呼噜响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可以引起“哮喘”
的“发作”。父母们对哮喘的发作感到惊愕,在孩子面前表现不安的神色,更会加重孩子的
哮喘。父母不要忘记一定要持有这病肯定能治好的态度(见514“哮喘”)。
眨巴眼睛、歪嘴,这些滑稽的毛病在男孩中常见(见516 做怪相)。这个年龄段,自慰并
不少见,而尤以女孩多见(见442 自慰)。
有的男孩子会突然出现血尿,排尿次数增多,排尿后生殖器痛。这种情况约1 周左右可
自然痊愈,没有反复发作现象(见440 排尿时疼痛)。同样以血尿开始的病还有肾炎,这种病
也在这个年龄段开始见到。颜面浮肿,尿量减少的肾病也是常见病。
俗话说尿尿浇蚯蚓阴茎会肿,这个年龄的男孩有时可见到外生殖器前端肿得像灯笼一
样。这是因为用脏手触摸后引起的轻度炎症,几天后就可痊愈(见440 排尿时疼痛)。
女孩子常见有“白带”样的东西,母亲发现孩子内裤上有乳酪色的污物,马上吃惊地联
想到性病。其实这是无害的东西,每天淋浴冲洗局部3~4 次,换穿干净内裤,最多几天就
可痊愈。
有经常到了夜里说腿痛的孩子,或是膝盖痛,或是全腿痛。很多母亲担心是否得了风湿
性关节炎,但检查一下,一般不会是风湿。多数是因为疲劳,或者不注意时挫伤等引起的(见
515 腿酸软),极少数是有佩特兹病。
在幼儿园的定期健康检查中,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经过仔细检查,一般就会
清楚,不必担心孩子的健康。即使被提醒孩子的“扁桃体肥大”,也多属生理现象(见518 “扁
桃体肥大症”和增殖体)。被告之是滤泡性结膜炎,也是生理性的结膜滤泡(见519 “滤泡性
结膜炎”)。
定期健康检查时,经常被告知“孩子的尿中出现了蛋白,要请医生看一下”。这种仅用
尿液浸湿试纸就可以清楚的简单检查,即使呈阳性,有时隔一段时间重新测1 次也多会变成
了阴性。另外,早晨起床后排的尿常是“直立性蛋白尿”(见553 直立性蛋白尿、646 无症
状蛋白尿)。
去年接种了卡介苗的孩子,今年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阳性,被诊断为小儿结核时,可与为
预防结核而给孩子接种卡介苗的单位沟通一下,一般多是误诊(见152 卡介苗)。
一直骑三轮车的孩子,到这个年龄能骑两轮车了。因为与三轮车不同,且可以骑得很远,
因此事故也多起来了。父母要反复告诫孩子,要在人行道骑,不要到汽车行驶的路上骑。孩
子骑车时,必须戴上儿童用的头盔,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防止头部外伤。
5~6 岁的孩子夜里突然发烧、嗓子痛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孩子的身体。如果从头
部开始,胸、腹全是细小的、红色的皮疹,应怀疑是猩红热。
喂养方法
497.孩子的饮食
5~6 岁这一阶段,孩子不像母亲期待的那样能吃饭。因为早晨睡到该去上幼儿园的时
间才起床,因此没有充裕的吃饭时间。中午吃盒饭,只吃饭盒里装好的食物。到了晚上就吃
得很饱。所有的母亲都有同样的想法,就是想让孩子多吃点儿。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
像母亲期待的那样吃饭,会变得过胖。让我们看一下已经发胖的孩子的饮食:
早餐 烤面包2~3 片、牛奶200 毫升、煮鸡蛋1 个
午餐 盒饭(鸡蛋、鱼、菠菜、米饭2 碗、水果)
零食 巧克力、包子、面包、方便面
晚餐 米饭2 碗、肉、鱼(与成人量相同)、蔬菜、果汁
这个孩子虽然上幼儿园,身高没那么高,但体重已相当于小学2 年级学生,谁见了都认
为肥胖。再介绍1 例与上面的孩子对照的食量小的孩子的饮食:
早餐 蛋糕1 块或不吃东西
午餐 盒饭是饭团5 个(米饭140 克)、奶油夹肉面包20 克、煮鸡蛋黄1 个,还有香肠2
个、橘子和草莓
零食 快餐45 克、奶油点心
晚餐 茶泡饭1 碗(90 克)、草莓或橘子(70 克)
这个孩子5 岁零5 个月,体重15 千克,没患过病。
一般孩子的食量介于以上这两个孩子之间。早晨吃烤面包片1 片和牛奶200 毫升,或只
喝牛奶的孩子多见。食量小的孩子中,有不少早晨什么也不吃就去幼儿园的。白天的盒饭,
一般吃1 碗或1 碗半米饭。最近,与主食相比副食的量有所增加,几乎与成人吃等量的鱼、
肉、鸡蛋等副食。晚饭一般也是吃1 碗米饭,也吃些副食。这样的饮食,1 年内体重也足可
以增长1.5 到2 千克。即使1 天吃的米饭合计起来只有1 碗半左右,但鱼、肉等副食的量
与成人相同也能够生长发育得很好。不喜欢吃鱼,也不喜欢吃肉的孩子,可以给喝400~600
毫升的牛奶。每天喝400 毫升牛奶的孩子很多。现在孩子的平均身高增高与这种饮食结构有
关系。
受电视广告的影响,经常给孩子使用复合维生素的母亲增多了。但一般的孩子是不会出
现必须要补给复合维生素那种程度的维生素缺乏的。对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多给他水果吃
就可以了。
在父母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家庭中,孩子也不难养成这种习惯,所以,父母必须
要有良好的习惯。
孩子即使不能熟练地使用筷子,也不要给他换用勺。与其每次看到都要提醒孩子,不如
就给他不用筷子就不能吃到的食物。
吃饭是孩子生活的乐趣之一。因此要常想着让他能高兴地吃,在饭桌前,父亲总是进行
“道德教育”,母亲总说“不再多吃点不行啊”等,这样一来,孩子一坐到饭桌前,就没有
食欲了。
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毛病。否则孩子就会不再关心今天母亲为自
己做什么好吃的了,母亲也会失去谈论过去有关吃饭的美好回忆的机会。
498.孩子的零食
吃零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乐趣。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后,吃着母亲给准备好的零食,
就会有回家了的感觉。因此,任何孩子都应该给他零食吃。但是,因为零食含有一定的热量,
所以要与孩子的饮食搭配着给,以防止摄取过多的热量,使孩子变成肥胖儿。对于能很好地
吃饭、有发胖倾向的孩子,要尽量给含热量少的零食吃。可以给水果、乳酸饮料等。对于不
大吃饭的孩子,为补充糖分,可以给饼干、年糕片、蛋糕、面包等。不要给含盐多的食品。
孩提时代记住的味道会伴随他的一生。
不喜吃鱼、肉的孩子,可以给他们牛奶。也可以把奶酪、香肠夹在一起,制成三明治。
不让孩子接触室外空气,而只热衷于做代乳食品的母亲,可以说是不明智的。但为从幼
儿园回家的孩子,作好控制糖、盐分的自制点心,而等着孩子吃的母亲却是很聪明的。因为
这可以使孩子感觉到只有在家里才是最快乐的。
在双职工家庭,为了弥补孩子独处时的寂寞,常在橱柜里塞满零食,但要注意不要让有
发胖倾向的孩子摄取过多的热量。
没养成吃完零食后漱口、刷牙习惯的孩子,从现在开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为时不晚。
孩子开始刷牙有不好的感觉时,就不愿意再刷牙了。因此母亲要让他看自己刷牙,然后让他
模仿,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母亲强行让孩子刷牙是不可取的。
499.晚上入睡
孩子入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上床后几分钟便睡着,也有需要30 分钟或1 个小时
睡前准备期的。很容易睡着的孩子是没问题的,但有准备期的孩子却存在各种问题。上床后
总是拿着小人书在哗哗地翻看的孩子,还是容易对付的。但是,有很多孩子在准备期情绪变
得更糟,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哭闹,最后哭着就睡着了。这时如果父、母亲很豁达,就不会
有问题。因为可以把他当作意识朦胧的或醉了似的人来对待。如果父母不理解哭着入睡型的
孩子,认为孩子会识字、又会算术,而任性地每晚哭闹着入睡,就会很生气。这样,准备期
就成了激烈的斗争期。因为这本来是从身体内部发出来的,不能用理性解释。如果硬要有个
说法,那么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30 分钟解决的事情,就要变成1 个小时了。
上床后到睡着前需要用1 个小时的孩子中,有的会说是因睡不着而哭闹。开始时说是睡
不着而哭,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说是为第2 天早晨起不来去幼儿园迟到而开始哭了。许多
母亲担心孩子患了失眠症。但这不是失眠症,只不过是准备期里不哭闹就不能入睡的一种睡
眠类型而已。认为这样的孩子如果早点上床就能早点入睡是错误的。睡眠时间即使超过10
点也没有关系。孩子累到一定程度之前,醒着也是有好处的。最好是母亲给他读几本书。吃
睡眠药不好,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患了什么病。本来正常的情况却被认为是疾病了,
而且有效的安眠药也有不良反应,或者造成没有药便睡不着,或现在的药量不起作用等。还
有长期用药后,如果不是逐渐减量,而突然停药,也会引起不安的症状。
与晚上入睡方式相同,早上也有起床方式。从睁开眼睛到完全清醒,要用20 分钟左右,
磨磨蹭蹭起床的孩子很多。这是每天早晨都有的事情。宽容地对待孩子慢慢地完全醒来,比
每天早晨吵着让他醒来更有利于家庭和睦。
500.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应该会自己做自己身边的事情。如果不是很小的纽扣,孩子能
自己扣上、解开。洗澡时,自己也能将就着洗身体。吃饭和排便,已不用母亲操劳了。虽说
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是培养孩子作为独立人的必要条件,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没有感觉
到自己是社会中独立的一员,就不能作为独立的人行事。
在幼儿园里自己能穿(脱)衣服、收拾玩具的孩子,回到家里,却让母亲给自己脱衣服,
也不自己收拾玩具。对于这样的事,母亲不必过于神经质,不要因为在幼儿园会做的事情,
到家就不做而批评他。要使孩子认识到,在幼儿园是作为社会独立的一员,但回到家后,不
仅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更是家庭共同体中的一员。
人们在家里感觉到的轻松,是属于家庭这个共同体的依赖感。即使回到家,作为独立的
人,也要像在幼儿园一样留意周围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是很苦恼的。一旦回到了家里,在
家庭这个共同体中,就想在自己的空间里放松一下。
年龄再大些,自然能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即使想让他们在家里同在幼儿园一样学习,
也不要过于严厉。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完全不允许孩子独立活动的
家庭环境也不好。和爷爷奶奶共同居住,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这样家庭生长起来的孩子,即
使在幼儿园也有不会自己独立活动的。
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的庇护超过一定限度时,孩子就会成为不能自立的人。但是根据情
况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有依赖是允许的。大多数父亲虽然在社会上是很优秀的独立
的人,但回到家,身边的事情一点儿也不会做。这一点母亲最了解。在家里放松、养精蓄锐,
在社会上才能独立地生活。
人类巧妙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作为社会人和家庭人均衡取向来分别使用的。如果孩
子作为某种程度上独立的人,能够在外面进行活动,在家里可以允许孩子适当放松。在不同
的家庭,放松程度是不同的。读了“我家的孩子是这样做的”的文章后,便直接引用是没有
益处的。把有专职家庭主妇家庭的做法搬到双职工的家庭中,那么母亲就要在一整年中,都
不能有休息的时候了。
501.不安静的孩子
有一种不安静的孩子,以男孩为多,他们不能安静地玩,见异思迁,玩着玩着又马上开
始别的游戏,且不能耐心地等待。但是如果是喜欢的东西,却不管等到什么时候也不罢休。
到新的场所或来客人时,又开始做平时不做的事情。一乘新干线就大声歌唱,歌声回荡在整
个通道中。
在幼儿园的参观日,母亲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是参观日的
教室改变了场所)。其他的孩子一动不动地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的孩子一会儿往旁边看,一
会儿从座位站起,一会儿摇晃脚,一会儿眨眼睛,一会儿搔耳朵,一点也不安稳。事后和老
师谈话时,听老师说“你家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进行集体活动”时,父母会感到
愕然。
也许是哪儿出了毛病了吧?父母带着疑问领孩子去看医生。有的医生说可能是“轻微脑
损伤”,而在儿童咨询所又认为是“多动性行为异常”。超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5 千克以
下)、因脑出血而受伤的情况,可见到多动性行为异常。但是正常产的小孩,每天高高兴兴
地上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家庭也很和睦,仅因不安静就给其下“幼儿多动症”的诊断,笔
者不能赞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有的孩子被认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这可以认为是好动孩子
的别名。如果在幼儿园自由游戏时间里暗中观察一下,一定会有另外的一种感觉。那个孩子
变得最活泼、最有创造性,没有片刻停顿。小朋友也想和他玩,那个孩子所在的小组最有生
气。这样的活动家让他静静地坐着,实行与其他孩子完全一样的教育,他是不可能安静的。
体内旺盛的能量,因共同的保育而不能完全发挥效力,故此不得不通过摇腿、往旁边看等来
散发出来。认为只有把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听老师讲课才是好孩子的观点是一种偏见。
遇到把能进行集体活动作为孩子进步的指标,而只让孩子在教室统一活动的老师,就会
把精力充沛的孩子当作异常儿。特别是因孩子笨拙、不能很好地脱衣服,不会使剪子,就更
成为老师注意的对象。
在这个年龄段,自由保育是教育的根本。因为没有足够的设施和人员,只好进行一刀切
的保育。不安静的孩子,其智力一般,在教室以外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做得很好,这样的
孩子决不是病人。如果给他们符合他们能力的课题,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即使是大人,也有
很多这样的人。在学者云集的集会上,听众席上,很多博学多才的人或是摇腿,或是摆弄
烟斗。这好像是有精力的人的宿命似的。
让不安静的孩子静静地坐着是很可怜的,何况让他们吃精神安定剂,更是抹杀天性。
502.不听话的孩子
有时虽然父母亲抑制住焦躁的心情,用温和的声音劝说,可有的孩子却怎么也不听。孩
子有孩子的道理。到11 月份天气变冷了,母亲让他们穿长裤,孩子却哭闹着要穿短裤,这
时的孩子就会被看成是没有理由的反抗。但是,穿短裤小便方便,如果是长裤就要费事,拉
锁不好解开,拉上也需要时间,在紧张的幼儿园生活是很麻烦的,这就是孩子的理由。
另外,孩子的生理要求,也不能按父母说的那样做。认为睡前喝水多,夜里就要起夜,
所以母亲在晚饭时就不让孩子喝茶,可孩子却怎么也不听。对母亲来说,这一定是不听话的
孩子,但这是孩子的自由意志,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有的孩子就要比其他的孩子多喝水,这
是他的代谢类型所决定的,因此而有争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孩子再长大些,能控制
排尿,夜尿也会消失了。
这样孩子的不满,有时也是有理由的。但在不听话的孩子中,确实有本性属于任性的孩
子。孩子说想买和邻居家孩子一样的机器人。可因二三天前才刚买了汽车,大人就说等到过
年时用压岁钱买,可是孩子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在地上滚来滚去地哭闹。当然也有的母亲
过于娇惯孩子,孩子认为一闹就一定会给他买,所以以此向大人示威。即便是不娇惯孩子的
母亲,也会有这样的孩子。养育孩子多的母亲,在四五个孩子中,大约就会有1 个这样的孩
子。这样的母亲,因为自己知道对哪个孩子都用的是同样的养育方法,因此不懂道理是孩子
的性格,会不予理睬。但是,对只养育1 个孩子的母亲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认为是自己
的教育方法不好而感到苦恼。
对本性任性的孩子最好是不予理睬。任性的孩子到上中学时,也会变得相当懂事。到高
中毕业时就会与普通人一样。任性的孩子并不是他的智力发育迟缓,只能说是他自我意志太
强。这样的人因为他有个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增强,只要能抑制自
己比较强的情绪反应,还能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
家里有任性的孩子,就会为一点儿小事而争吵,这对家庭的和睦有影响。因此,只要孩
子的要求并不很过分、经济上也能承受得了时,一般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不必引起激烈的家
庭纷争。
孩子的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要求要拒绝?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由母亲酌情来
决定。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母亲的作用在于用母亲的能力,像即兴表演的艺术家那样去决
定。决不要采取向孩子哀求的方法。
503.“体弱儿”和“学习障碍儿”
大约半个世纪前流行“体弱儿”这个名词。看起来虚弱的孩子、瘦孩子、脸色不好的孩
子、经常感冒的孩子、扁桃体肥大的儿窳、胖子上长瘰疬的孩子,都被称为“体弱儿”。之
所以称他们为“体弱儿”,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易患结核病,如果儿童时期
锻炼,长大后就不会患结核病。强壮剂的制造商、教育委员会和报纸带头宣传说,带着“体
弱儿”到海滨学校或去山上露营可以预防结核,医生也表示赞同。这只不过是种认识而已,
作为学术问题还没有被证明。以日本结核病作为课题开始研究的青年医务人员发现,日本的
结核病人,大部分是到了青年时期才发生感染的。
预防结核,防止感染是最重要的。因此,便建造隔离结核患者的疗养所,接种即使感染
结核菌也不会发病的具有人工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这时,把“体弱儿”作为重点的想法,就
成了预防的障碍。
当时,为了证实“体弱儿”与结核没有关系,我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即“体弱儿”感染结核的几率与健康儿相同,他们虽瘦一些,但没有任何疾病,虽然脸色不
好,但血液检查并不贫血。
作为科学还没证实的事情,被企业和学校老师们想到便进行了宣传,并对每年的“健康
优良儿”进行表彰。给身高和体重都特别突出的孩子颁发了“表彰奖牌”。牛奶制造商最先
站出来宣传,接着大学老师和报社也参加进来。这对牛奶制造商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却让
那些天生就食量小的孩子的父母们叹气,而且“优良儿”上学时,会因肥胖而变得十分辛
苦。
一般为了向孩子和父母推荐什么新的东西时,必须对使用了的孩子和未使用的孩子进行
追踪调查,直到他们成人为止。
近来,人们对在幼儿园老师中间广泛传播的“学习障碍儿”也感到畏惧。虽然小儿科医
生不认为存在那种特别的精神异常,但在美国精神医学会编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中出现了学习障碍这一说法。把不能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分成一般、阅读障碍、
算术障碍、作文障碍等几类。并且解释说这个分类,是对那些不能很好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
只是为了方便才进行的。
我的担心是从一封孩子母亲的来信开始的。信中写到:“我有1 个5 岁的男孩,半年前
因搬家而换了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提前开始了学校教育,在运动能力方面分为5 个级别。我
家的孩子因不善于运动而被定为最低一级,孩子做事不够灵巧而常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因此,
经常被能力强的孩子骂傻瓜、迟钝、笨蛋等,有时孩子会大声地哭,像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
似的。老师说这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学习障碍儿呢?现在幼儿园里
设置了学习障碍儿研究会,劝我们去参加。”
由幼儿园的早期学校教育引发的虐待,如果这样放任下去,真担心孩子被定为障碍儿
会流行。
504.“像男孩样、像女孩样”
过去日本的教育,是孩子一满6 岁后,男孩和女孩就严格区分开了。因为男孩子将来注
定要成为一家之主,而女孩子只能做伺候丈夫的顺从妻子。当然,那种生活方式现在已不适
用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是男、女具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古人所说的“男女7 岁不同席”,是
因为孩子到了6 岁就必须教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孩子到了6 岁,我们也必须教他们
将来男女要作为平等的人生活。因此,男女平等的观念,必须从这个年龄就开始灌输。必须
让他们了解女孩同男孩一样,能画画、能唱歌,也会投球、会跳绳等。现在的保育园和幼儿
园的集体教育,不把男孩和女孩分开,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现在的日本社会,宪法虽然规定男女权力平等,但实际上,还是男性霸气。为了给予女
性符合其能力的地位,希望下一代能够真正地执行宪法。因此,现在的男女平等教育,不只
在幼儿期进行,还要贯彻到更大年龄的人。在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中,男、女的地位与以前相
比有了变化,但还没达到废弃男、女分工的程度。因为生理作用的不同,这种分工暂时还会
持续一段时间吧。
在母亲是专职家庭主妇的家庭中,父亲如果一点也不关心家里事的话,就会让孩子产生
这样的想法,即男性比女性了不起。如果父亲有自己工作养活妻子的想法,就会变得不尊重
母亲的人格。父母是具有平等的人格的,所以要共同理家。在看着像从前的军队中长官命令
士兵的态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学习男女平等,他也会认为那只是一种主张而
已。
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采取怎样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家庭成为轻松的场所,这是现
在的父母们每天正在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家庭愉快,父亲要对男孩子进行男性应该什么样的
教育,母亲则要教女孩子应该怎样。脱离自己家庭实际生活而教授孩子何为“像男孩样”、
“像女孩样”是不行的。
只有在言行、起居、服饰等方面进行“像男孩样”、“像女孩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性教育。父母不能逃避这个责任。性教育的场所是家庭。
505.技艺教育
现在很流行对幼儿进行技艺教育。上日本舞蹈班、芭蕾舞班、音乐班、绘画班、英语会
话班等的孩子很多。附近的孩子都上技艺班了,你家的孩子不去吗?这种邀请的机会多了起
来。怎么办好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考虑得太多。孩子喜欢舞蹈,就让他学芭蕾,并不
是想让他成为日本一流的芭蕾演员。对孩子来说,技艺学习是玩的一种。即使英语会话,也
是在表演会的剧中,背熟台词叙述一下,与平时的说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演出当成一种
快乐而已。如果让孩子学好英语,希望她能成为外交官的夫人,而让她去英语会话班学习,
那一定会失望。孩子方面也一定会中途感到厌倦而要放弃。如果有随时可以让孩子放弃的思
想准备,可以让他上各种学习班。是向画家方面发展,还是向音乐家方面发展,这样的事5
岁的孩子是不懂的。但是,哪种艺术都可以。孩子是否具有天分,试着上各种学习班是好事。
大人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哪方面,如果孩子自己也说学什么都可以的话,就可以让他学
父母擅长的方面。如果母亲曾弹过五六年钢琴,就可以让孩子学钢琴。因为这样可以容易识
破不正规的教授方法。但是,如果以行家自居,孩子一回到家,就让他进行严格的练习也是
要谨慎考虑的。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严格的关系,在父(母)子之间保持着的话,就会破坏
了本来亲密的父(母)子关系。
从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技艺学习是一种游戏,游戏就会伴随着浪费。想在自己的
流派中坐上高位的老师,会自作主张地让孩子在其流派举行的表演会上演出,而在与乐器商
有关系的音乐班里,就会让孩子买他们的钢琴。请不要把孩子卷入这种大人们的经营算计中。
孩子要上技艺班学习时,最好是先从知情人那里获取一些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去。
506.小学校的选择方法
有被称为“名牌”的小学校。从这样的小学毕业后,进入“名牌”初中的人很多,从“名
牌”初中再进入“名牌”高中,从“名牌”高中出来后就容易通过有名大学的入学考试。让
孩子跨学区或通过激烈的选拔考试,让孩子进入“名牌”小学的父母,被认为是热衷于教育
的父母。但是,这种勉强把孩子送入名牌小学的做法,我认为并不那么高明。因为设备完善、
学费低廉的大学数量有限,所以存在竞争,应试学习也是十分必要而不得不做的。但应试学
习是以入学考试为中心的,与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应试学习为了进
入上一级的学校是必要的,但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希望把他的这种缺陷缩小在最小限
度内。
现在日本的教育因为是应试教育,所以它歪曲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本意。学校的好坏差
别是由考试的合格率来决定的。学校的老师也为使学校成为“好”学校,而把力量放在应试
学习上来。教育委员会也对此视而不见。人的价值由他出身的学校决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不管你知识多么广
博,但不懂得应该如何和父母、兄弟、朋友愉快相处的话,是很难在一起生活的。如果社会
上都是只顾自己出人头地而不管他人怎样的人,那么世间就没有快乐。
把孩子送进只注重应试学习的所谓名校,孩子就会成为只考虑排挤别人的人。从小学到
大学,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学校生活,孩子恐怕就会成为对别人的痛苦、悲哀毫无感觉的人。
跨学区上学,从幼儿园开始就上课外班、上名校这样的事情是不正确的。孩子在所住学
区上学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最好的事。在学校高兴地交朋友,能和朋友在放学后或暑假一起
玩耍,这是因为上了本地学校的缘故。被从很远的地方搜罗到名校的孩子,放学后和暑假就
不能和自己附近的孩子一起玩耍。实际上是被排除在地域之外的人,而自己却具有一种特权
意识。这多少会把孩子宠坏。
如果在区域内的学校上学,学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应本地居民的意见向好的方
面改进。要把学校办好,必须把本地区治理好;把自己居住的地区,通过自身力量建设好,
这是一种地方自治精神。假如靠本地人的力量把学校建设好,那么孩子也会加深对本地区的
热爱。这与很多有志于上名牌大学,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想在他乡出人头地的人有相当大
的不同。热爱自己居住的地区,打算继续在这里居住的人,应该把孩子送进当地小学。
507.入学准备
作为母亲最重要的事情是调节紧张情绪。瞄准孩子入学机会的各种商人,把推销商品作
为目标,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提出“在人生的转折点”时的精神准备做得好不好
等问题,从而制造紧张气氛。
但是,母亲不会忘记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6 年来是自己悉心培养,才取得了今天的出
色成果,现在,不能让不熟悉孩子的人说三道四。
在上学前的健康检查时,町能被初次见面的医生提醒注意一些问题。即使说孩.子体
重不足,但天生饭量就小的孩子达不到标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从断乳以来,千方百计让他
多吃些,已经十分尽力了,可孩子就是胖不起来,初次见面的人是不会理解的,因此总是说
“必须考虑再多补给些营养”。即使被告之“请先治好鼻炎”,可是熟知在幼儿园时,去耳鼻
喉科治了半年多,但鼻子仍未治好的母亲,认为到4 月份也是治不好的,那也就算了。孩子
能健康地到处跑,虽然鼻子有些不太通气,也不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入学前母亲东奔西跑想治好孩子的湿疹、夜尿症,有时就又开始去以前没有去治疗过
的远处医院。
即使提防各种事故,但从幼儿园开始还是时有发生,如果不妨碍每天的快乐生活,就
不必担心。对健康的孩子来说,许多毛病会随着成长自然痊愈的。孩子正是带着这种渴望成